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六十一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一卷目錄

 桃源山部彙考

  圖

  考

 桃源山部藝文一

  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

               唐李白

  桃源洞畫記        舒元輿

  桃川八方亭記      明陳性學

  由河洑山至桃源縣記    袁宏道

  由淥蘿山至桃花源記     前人

  由水溪至水心岩記      前人

  再遊花源記        袁中道

  遊靈岩記          前人

  由桃源縣至漁仙洞紀程    龍膺

  桃花洞天草序       江盈科

  秦人洞說          前人

  靈仙之府記         前人

  桃源索隱敘        王啟茂

  桃源洞說         杜維耀

  桃源避秦考        闕士奇

  遊桃源洞記         陳瑾

  桃源賦           文澍

  跋卜築桃源圖卷      倪元潞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一卷

桃源山部彙考

[编辑]

《晉漁人遇秦,避世之桃花源》。

桃源山在今湖廣常德府桃源縣南三十里。山之西 南有洞,名桃源洞,又名「秦人洞。」洞之北有溪,名桃花 溪,又名桃花源,相傳即武陵桃源也。晉漁人遇秦避 世者於此。

桃源山圖

桃源山圖

[编辑]

按《武陵記》,「武陵山中有秦避世人居之,號曰桃花源。」 故陶潛有《桃花源記》,山中有神母祠。

按《方輿勝覽》:湖北路常德府,「桃源山,在桃源縣南二 十里。《圖經》云:『山下有桃川宮,西南一里即桃源洞,云 是昔秦人避亂之地,有洞如門,巨石屏蔽,靈跡猶存。 有水自中流出,涓涓不絕』。」

聞山,在武陵縣西一百四十里。《武陵記》曰:「昔臨沅人 黃道真在此山釣魚,見桃花源」,即陶潛所記是也。 武陵溪,在武陵縣西二十里,亦名德勝泉。

按《三才圖會》桃源洞圖,考桃花源在常德府桃源縣 城南二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一名秦人洞,洞北有 桃花溪。故老傳云:「晉太康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 行,忽逢桃花,夾岸數百步,前行欲窮其林,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從口入行數十步,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 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自云「先世避秦亂,率妻子 邑人來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 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 不復得路。

按《桃源縣志山川攷》:「桃源山在縣城南三十里,上建 萬壽宮、元帝行宮及大士庵、八方亭,其南即秦人洞 也。」

桃花洞在桃源山中,又名秦人洞。前有石橋,橫跨兩 山,名遇仙橋。旁多方竹、石菖蒲、黃精等藥。洞口流泉, 瀑布千尺,雖酷旱不輟。落石壁下,出洞里許,伏地不 見。至北三里桃花溪,合流出大江。詳淵明《桃花源記明嘉靖二十三年,御史史褒善書「桃源洞」建碑道左, 太守林應亮建亭題曰「洞口長春。」知縣吳琰題聯云: 「仙逕就荒,方竹依然環洞口;神機誤泄,清流無復到 人間。」邑人李徵集《李太白序》為聯云:「水引漁者,春風 不知從來;花藏仙溪,落英何許流出。」邑人印偉聯句 云:「鼎內有乾坤,虎嘯龍吟分晝夜;山中無甲子,花開 葉落識春秋。」萬曆三年,巡撫趙賢書桃源佳致,建碑 洞表。又昔有評花源勝景者,首靈巖,次餘仙水。心謂 桃川特藉古今名人詩文,以豔稱㝢內竊謂今日宮 宇雖廢,仙橋非舊,高人韻士,追攀屢折,登臨洞口,洞 門扃閉,流水潺湲,猿鶴交鳴,煙霞滿目,寧知此身尚 在塵世間乎?

桃川內八景

煉丹臺在桃川宮,瞿童煉丹之所。

「瀹鼎池」,在煉丹臺下,煉丹瀹鼎之所。

《桃花溪》在桃川宮後,漁郎鼓棹處。

遇仙橋在秦人洞下。初聯石懸駕,狀危欲墮,千百年 不知所始。明天啟間,主簿孫廷蕙捐資重修,遂失真 蹟。

秦人洞,在桃川萬壽宮南。

摩頂松,在瀹鼎池旁,瞿童飛昇於此。

《纜船洲》在桃花溪,漁郎纜船處。

「空心杉」,在桃川宮前,挺然百尺,不知所始。近為兵卒 所伐,可勝惋惜。

桃川外八景

《桃川仙隱》,即秦人洞。

《白馬雪濤》在白馬山下。濤湧如雪。

《淥蘿晴畫》雖雨,山有晴色如畫。

《楚山春曉》,在縣東二里。當春花木先發,雞鳴先村市。 《潼汸晚渡》,在縣東五里,至晚時有渡者,即之不見。 《漳江夜月》,在勸善寺前。江底有月,漁人夜棹,不時見 之。有意窺之,則失所在。

《潯陽古寺》,在縣東三里。寺不知毀於何時,每煙雨薄 暮,猶聞鐘聲。

《梅溪煙雨》在縣南四里。雖久晴,煙生如雨。

桃源山部藝文一

[编辑]

《奉餞十七翁、二十四翁尋桃花源序》

唐李白

昔祖龍滅古道,嚴威刑,煎熬生人,若墜水火。《三墳》《五 典》,散為寒灰。築長城,建阿房,并諸侯,殺豪傑,自謂功 高羲皇,國可萬世,思欲凌雲氣,求仙人,登封泰山,風 雨暴作。雖五松受職,草木有知,而萬象乖度,禮刑將 弛,則綺皓不得不遁於南山,魯連不得不蹈於東海。 桃源之避世者,可謂超昇先覺。指鹿之儔,連頸而同 「死,非吾黨之謂乎?」二翁耽老氏之言,繼少卿之作,文 以述大雅,道以通至精。卷舒天地之心,脫落神仙之 境,武陵遺蹟,可得而窺焉。問津利往,水引漁者。花藏 仙谿,春風不知。從來落英,何許流出?石洞來入,晨光 盡開。有良田名池,竹果森列,三十六洞,別為一天。即 今扁舟而行,笑謝人世。阡陌未改,古人依然。「白雲何 時而歸來,青山一去而誰往。」諸公賦《桃源》以美之。

桃源洞畫記        舒元輿

[编辑]

四明山道士葉沈囊出古畫,有《桃源圖》。圖上有谿谿, 名武陵之源。按《仙記》,分靈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趨 流,勢與江河同。有深而淥,淺而白,白者激石,淥者落 鏡。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連而去,峰豎不險,翠穠 不浮。其夾岸有樹木千萬本,列立如揖,丹色鮮如霞, 櫂舉欲動,燦若舒顏。山鋪水底,草散茵毯。有鸞青其 衿,有鶴丹其頂,有雞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羌羌亭 亭,間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嵒門,細露室 宇,霞檻繚轉,雲磴五色,雪冰肌顏,服身衣裳,皆負星 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金童玉 女,角髮而侍立者十二。視其意況,皆逍遙飛動,若雲 千許片,油然而生。忽焉而往,其坦處有壇,層級沓玉, 冰壇自頂起爐竈,竈口含火,上有雲氣,且備五色。中 有谿艇泛上一人,雪華鬢眉,身著秦時衣服,手鼓短 枻,意狀深遠。合而視之,大略山勢高,水容深,人貌魁 奇,鶴情閒暇。煙嵐草木如帶香氣熟,得詳玩,自覺骨 戞清玉,如身入鏡中,不似在人寰間,渺然有高謝之 志,從中坐來。少選,道士卷畫而藏之,若身形卻落塵 土中。視向所張壁上,又疑有頑石化出,塞斷道路。某 見畫「物不甚寡,如此圖未嘗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 如是者耶?葉君且自珍重,無路得請。」遂染筆錄其名 數,將所以備異日寫畫之不謬也。

桃川八方亭記      明陳性學

[编辑]

桃源洞,在縣南三十里,洞下有遇仙橋,橋左右山隴, 方竹鬱翠。迤北里許為清風橋。又里許為桃花溪,唐 符載所稱靈仙之府也。覽邑志言漁人插竹為記,武 陵太守劉歆隨往尋之。而淵明《記》中止云太守,未指 姓名,惟末有劉子驥欲往不果之說。《志》或誤子驥為歆耶?夫歆漢人,非晉人。考《晉書隱逸傳》,有劉歆之子 「驥,採藥衡山,見二石門,一閉一開,從開者入,深廣不 可測。既遠失道,就樵人問徑而歸。後欲更往,不可復 得,大率淵明所指,必此人也。洞當孔道,使車所至,往 往躡屐焉,而無亭以憩。」先是右廷尉念所江公捐金 構之,恐木久易朽,下令所司結磚為亭,方臺石室,千 載可垂,然費頗不貲。余分藩茲土,協助以成。會移八 閩,始遂登覽。攀石層級而上,形勝景概,清幽奇邃,著 於人寰,真天造也。時寧世熙,林壑無恙,羽客騷人,捫 蘿尋勝,憇是亭而遊焉息焉。白石清泉,豁然高舉,此 地不為「東園」、「綺里」者少矣,避秦之事,何必問有無哉? 萬曆二十三年乙亥夏六月二十五日記。

由河洑山至桃源縣記    袁宏道

[编辑]

余既謝兩龍君將解維,而君超忽來,盛稱花源一帶 之勝。余曰:「此名蹟不必佳,山水固佳也。」遂命舟逆而 上,君超從陸。是夕會於河洑山。次日重九登高茲山 之巔,溪邊兩霞石映綠潭甚麗,下而席之,迫午乃行。 夜泊桃源縣,山光散目,溪水激魚梁甚怒。起步學宮 前,石砌百尺,平滑如水。月光照之,光景清澈,樓閣闤 闠,吞煙吐霧,是亦山縣之絕勝也。夜中與諸衲閒譚, 「余生長水鄉,百里無片石,見似丘者而喜矣。是邑何 緣,偏占丘壑?豈山水報緣,亦有定業耶?」諸衲不對,乃 就枕。

由淥蘿山至桃花源記     前人

[编辑]

江上,望淥蘿山如削成,頹嵐峭綠,疑將壓焉。從此一 帶山皆飛舞生動,映江而出,水縹綠見底。至白馬江, 山益夾,水益束,雲奔石怒,一江皆飛沫,是為浪光之 天。山南即避秦處。上桃花溪百步,從間道出後嶺元 武宮其巔,宮甚敞,道士迓於門,指數奧僻處曰:「某丹 臺,某瀹鼎池。」余愛戀山色,苦不能記之。有碑焉,苔蘚 剝落不可讀。道士閉目莊誦,如快小兒課《魯論》。不覺 失笑。趨而出,見道旁古松偃蹇有異態,為之卻行。又 數折,得桃花觀,從左腋道入,竹路幽絕。一黃冠簪筍 皮白鬚,照兩顴如紅霞,疑其異人。余肅冠裾將揖之, 未數步,趨而前,余笑益不止。偕遊者以余為暴得佳 山水,會心深也。觀周遭皆層峰,澹冶入繪觀。前為馳 道,車塵馬足,略無歇時。截馳道而南,入桃花洞,無所 有,惟石磴百級,蒼寒高古,若有人焉,而不可即。余讀 《瞿童記》有云:「偶造佳地,見雲氣、草木、屋宇、飲食,使人 澹然忘情,不樂故處。」此與竹林、方廣何異?蘇子瞻泥 於殺雞一語,遂以為青城、菊水之類,至韓退之、洪景 盧益不足道矣。甚矣「夫拘儒之陋也。」出洞已昏黑,是 夜遂宿水溪,去洞二里許。

由水溪至水心巖記      前人

[编辑]

曉起,揭篷窗,山翠撲人面,不可忍,遽趣船行。踰水溪 十餘里,至沙羅村。四面峰巒如花蕊,纖苞濃朵,橫見 側出。二十里內,秀蒨嫵媚,殆不可狀。夫「山遠而緩則 乏神,逼而削則乏態。」余始望不及此,遂使官奴息譽 於山陰,夢得悼言於九子也。「又十餘里,至倒水巖。巖 削立數十仞,正側面皆霞壁,有竇八九,下臨絕壑,一」 竇懸若黃腸者五,見極了了。問山中人,云「有好事者 乘漲倚艦,令健夫引緪而上。」至則見有遺蛻沉香為 棺,其言不可盡據,然石無寸膚,雖猿猱不能攀,不知 當時何從置此。又半里,至漁仙寺。寺有伏波避暑石 室,是征壺頭時所鑿,餘竇歷歷如僚幕。寺幽絕。左一 小峰,拔地起,若盆石,尖秀可翫。江光岫色,透露窗扉。 問一老僧方牧豕,見客不肅,問:「幾何?」眾曰:「單丁無徒 侶。」相與咨嗟而去。又數里,至穿石,石三面臨江,鋒稜 怒立,突出諸峰上,根銳而卻末垂水如照影,又若壯 士之將涉。石腹南北穿,如天闕門,高廣略倍山水如 在鏡面,繚青縈白,千里一規,真花源一尤物也。一客 忽欬,有若甕鳴。余困,命童子度吳曲。客曰:「止,止!否則 裂石。」頃之,果有若沙礫墮者,乃就船。又十餘里,至新 湘溪。眾山束水,如不欲去。山容殊閒雅,無刻露態。水 至此亦斂怒波,澄黛蓄,遞相親媚,似與遊人娛。大約 山勢回合,類新安江,而澹冶相得,略如西子湖。如是 十餘里,山色稍獰,水亦漸洶湧,為仙掌巖。又數里,山 舒而畦見,水落而灘見,為仙人溪。既迫夜,舟人畏灘 聲不敢行,遂泊于灘之渴石上。灘皆石底,平滑如一 方雪,因命小童烹茶石上。次早舟發,見水心巖如在 船頭,相距纔里許,榜人踴躍,頃刻迫巖下。巖南逼江 岸,漁網溪橫齧其趾,遂得躍波而出。兩峰骨立,無寸 膚生,動如欲去,或銳如規,或方如削,或敧側如墜雲, 或為芙蓉冠,或為兩道士偶語,意態橫生。其方者獨 當溪流之奧,遒古之極。對面諸小峰,亦有佳色,為之 佐妍。四面皆龍湫,深綠畏人。巖頂有小道房,路甚仄, 行者股慄,數息乃得上。既登舟不忍別,乃遶巖三匝 而去。石公曰:「遊仙源者,當以淥蘿為門戶,以花源為 軒庭,以穿石為堂奧,以沙」羅及新湘諸山水為亭榭, 而《水心巖》乃其後戶云。大抵諸山之秀雅,非穿石水 心之奇峭,亦無以發其麗,如文中之有波瀾,詩中之有警策也。君超又為余言,靈巖及諸山水之幽奇甚 多,要余再來。余唯唯。他日買山,當以此中為第一義。

再遊花源記        袁中道

[编辑]

湘中,有舟來,言道上荒甚,乃以衡遊俟之。秋稔,次於 釣灣,且歸。適楊子文弱相期聚首江樓。時景陵李長 叔工部亦以使事至鼎晤問,遂共作《桃源遊》,時癸丑 二月之十二日也。從江樓下,三舟並發,長叔舟中客 為沈仲敏,文弱舟中客為賀景明、陳仲韜,余舟中客 為崔晦之,或能歌能弈、能書詩。是日過武山,次延溪 渡,明日,過桃源縣,至淥蘿山下,諸峰纍纍,極為瘦削。 至白馬雪濤處,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與諸 公步入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餘樹,夾道如錦幄, 花蕊藉地寸餘。流泉汨汩,愬源而上,屢陟彌高。石為 泉水嚙,皆若靈壁。將樂水忽從數丈下墜,擊石鏗然 有聲。已至山寶,有亭可坐,泉從上落,匯於小池,其上 遂不可攀。有老道人從石壁上復緣而下,欲見其捷, 失足仆地,眾皆笑。其右為大士閣,未暇遊從石級下 可數百武,走桃花觀,有「桃川佳致」四字勒石上,為劉 禹錫題。馳道亦整潔,間有杉松。邑人士江伯通、張阿 蒙諸公,攜酒宮中,攜得村伶一部佐酒,余乃竊步馳 道間,至桃花下,月色轉朗耀,花香薰人,藉地而坐。頃 之,文弱亦至,相顧大笑曰:「已較遲八刻矣。」茵花啜茗, 歡笑移時。諸客亦有至者。乃登大士閣,月下千山,皆 如煙霧。夜已深,尋故路,出水溪,長叔已先至舟,意倦 遊,不欲前,遂分袂,悽然有別意。辰從沙羅村中,獨與 文弱進發。過澄溪,望遠峰,穎秀甚。至仙蛻石,石如鍾 鼎,羅列水上,森然壁立可畏。間有磊砢水間者,遂停 舟據之而坐。登舟里許,為漁仙寺。山溪秀邃,竹樹駢 羅,茅屋數家,內有淨石一小峰,可極登眺。過平疇,至 寺,寺內祠伏波將軍,作健兒狀,不知文淵韶秀如畫。 後有洞,依以為閣,已圮。然洞中石理甚蒼古,苔紋蘚 碧,以手拊之如玉。其左側為洞者三,皆可「坐。四峰攢 立若筍,其隙可登,有小泉鳴草間,峰形如旋螺,每旋 輒有少許地,屢折乃止,皆可瞰江,四周如鐵甕,中可 作一靜室。」意峰頂必有異滑,不可上。披草棘,旋覓寘 足處,極力乃得至巔。望諸山皆疊疊有迴波。日已晡, 尋故路,歸舟萬山,如蓮縈繞,水光浩白,月色皎潔。乃 共坐舟頭小飲,夜臥酣適。醒時日上舟窗矣。起望穿 石,亭立水上,若雲鬟高髻,興殊不可遏。既至,若在軒 轅鏡中坐也。外若鐵牆,壁,峙遠山,波流花簇,妖冶動 人。自辰至午,留連不忍去。已,登舟,近新湘溪,山勢迴 合,不見去路。溪山至此,爭奇獻妍,間有人家,恨不與 結鄰也。過仙人巖,不及上,至水心巖已暮。其古色照 人,正與余所見。高安、鹿苑等泊舟巖下,道人猿飲而 至,欲登其巔,有難色。文弱曰:「凡卓庵處,必自有途徑 可至,請先往。」余乃以布裹身,令兩人曳之至巔,見山 巒益飛舞。度已暮,不可久留,循故路下已下,仰視病 悸。昔有孝長,聞戰鼓之音,懼而閉戶,蒙被自覆。漸登 城而觀,言勇可習也,余從此習勇矣。至漁網溪畔石 板上,布席坐飲。魚網原名怡望,中郎改今名,豈聲相 似訛耶?然漁網政自佳。是夜月如畫,觸目皆山色水 聲,相對皆閒人,覺身輕甚。中夜,余獨起臥沙石間,念 吾兄中郎存時,每以遊屐相角。昔年遊此,未及陟巔, 中郎舉以為笑。今已陟巔矣,不知歸去後,舉似與何 人也?不覺淚下者久之。夜中月色水聲,清人肌骨,不 成寐。曉念「魚網溪色淨綠,不可名狀,其中必有異」,乃 放舟入溪。溪口即有磊磊石壁,沙翠爛然,老樹茂竹, 便娟媚人,可二里許。溪中石坂若敷茵,可步,大舟不 可往。乃覓小舟,巖溪相依,若戀戀不捨者。至十餘曲 水,石間出石,為水所觸,若龜魚仰面昂首,出沒水間。 灘聲雷轟,霏珠濺雪,小舟復不可往,乃步石壁下,溪 水浸巖中,斷復不可往。則跣而過,凡三四渡,有灘浩 浪掀舞,相與濯足。望前溪叢樹中有小亭,漁人曰:「此 龍角亭也,下有龍湫,急往解衣少息。」偶有鄉民陳姓 者,以雞黍至,感其意為之飽。詢溪所止,則云:兩山相 合,中縈一帶,可二百里許。余曰:「此真避秦處也。恨無 小舟,不能窮其源耳。」相與步歸。至舟,日尚午,遂理歸 棹,一瞬數十里,去花源,一牛鳴,宿焉。

遊靈巖記          前人

[编辑]

遊花源後,從陬溪入小河,至蘇溪,舍舟而陸,愬小溪 行,即靈巖洞中所出泉也。數息老樹下,近巖數里,見 山峰波騰,秀媚特甚。至寺,泉聲益厲。余不暇入寺,先 之洞,見洞中冷然石雲,排當怒立,即欣然一笑曰:「不 虛此來矣。」洞縱可數百丈,橫可數十丈,中有一溪澗, 深不可測,其上常有雨點下滴,若融雪響。大都一洞 皆千年溜乳所成。窮工極變色,如陳雪《佛大士》,及鐘 鼎象兕花鳥之類,以意模之,皆得其彷彿,正不必真 似也。余乃屏息靜觀,從遊者呼云:「急來看洞後石變。」 余曰:「徐之如啖佳珍,須少咀嚼耳。」頂上時作《稻畦》文, 其乳下注而中止者,如懸挂衲衣,摺理下垂。已杖而 上,復過一竅,即為洞之後戶。見綠溪石理如洞庭,湖中軟浪疊砌而成,石脂注於泐隙,如亂「雲旋螺上覆, 忽若一鐘然,取象可種種,不獨鐘也。其溪可以盆舟 入,若蛇行,過此一重關,其中必有異。余輩膽薄,失此 靈境,悲夫!」起坐洞後平地上小飲。僧云:「新洞亦去此 不遠,蓋數年間偶崩出一石門,往瞰之,更大於此。其 石理亦相類,特昏黑」,須火炬而入,急令人縛炬數十, 各持杖往。至洞口,泉聲汩汨,亦有一溪以炬前。余等 相尾而入,有室有堂,佛大士及象馬犀兕之屬,種種 呈態。其流聲至深,入益厲,蓋繇此洞暗入前洞也。炬 盡而還,洞口石搖搖欲墜,殊可怖。其右即為桃花洞, 一洞皆水,惟亂石錯立水上,可步往。其中有門,水從 門中出。余曰:「桃花洞口,名不虛也。過此水竇,即避秦 人矣。極力蛇行而入,必得吾願。」乃去帽脫衣,以手據 水上,直趨竇中。文弱亦欲從晦之。諸公大呼曰:「毋往, 毋往!」余曰:「何哉?豈慮吾入而不復出耶?吾年已四十 餘,頭顱種種,視世味已如嚼蠟,若避秦人住此中,樂 不可支矣。莫吾阻也。」晦之曰:「子欣動而厭靜,今以一 舟,放浪江湖,有何不樂,一入其中,為避秦諸人留。或 強以仙妹相匹,花源雖廣,周迴不過數百里,他年迷 路,不復得出,有若桎鎖,空自悔耳。」余曰:「避秦人皆仙 伯也。凡仙人居山中者,去來自如,別有路可至上界 他方,豈真同血肉凡軀,可拘之一處者?」言已,復走入, 去穴不數步,而從人大呼曰:「有蛇,有蛇!」余始大駭,疾 趨還,恨靈仙之永隔,悲弱志之不厲,涕泗橫如而出。 至寺晚食,復步至前洞,見石竇中一小碑,上額篆唐 朝奉題靈巖字,有「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見溪中流落 花」語。餘書石者不悉記。余謂靈巖山不足觀,而其中 包藏靈怪,正如一朴茂人胸中含裹無窮麗藻耳。獨 寺中狼藉不堪住,夜坐殿前小飲,亦自成歡。

由桃源縣至漁仙洞紀程    龍膺

[编辑]

由桃源西發為淥蘿溪。南岸峰巒繚繞,蔥蒨如屏,黛 綠空青,墮人眉睫,是為「淥蘿山。」歷伏波灘行十里為 淥蘿鋪。岸北浪花如沸漲,則勢益漰湱如卷雪然,是 曰「雪濤。」又有大小月汊二灘,在中洲南北。已。歷洞灘, 行十里為白馬渡,怪石臨江,蒼松拂澗,漸至靈境矣。 由渡入桃花洞,僅五里許為水溪。洞中巖壑幽深,泉 林窈窕,緋桃翠柳,方竹虯松,嶮峭谽谺,別一天地。歷 《石磴》數百級臻其巔,劈巖中扃白雲封之,鳴瀬琮琤, 瀦為方沼。中突兀一峰,卓庵供大士,巋然尊秀。腋擁 兩山,俯瞰諸峰,攢列如星,江流如帶,是其最勝處也。 逾水溪五里許,由水行為「白林洲」,山漸卻,又十里為 「固鄉」,則川原曠衍,阡陌連延,溪流亦平澗弗駛。又十 里為沙羅村,沿溪中流多漁梁,為舟楫患。過岸而南, 望見眾山騰躍出其一峰攲溪岸而末銳如甕。逼視 之,又如雞鶩草樹鬖鬖如毛,是為甕子峰,俗名「毛甕 云峰。」北岸皆石蟠亙水底,噴沫盤渦,浪勢澎湃,如廣 陵之濤。舟非群力牽挽不能上,群石或臥或立,潛伏 下流,皆前溪諸巖根爾。踰甕灘而上,歷倒水巖十二 峰,為「漁仙洞」,東距沙羅亦十里。

桃花洞天草序       江盈科

[编辑]

桃花洞天,《圖經》所稱「第三十六洞天外,別一洞天也。」 不佞家於洞天,蓋澹然無慕於世,而偶與世交在囂 煩之中,則時時憶洞天之景,可縷述云。方夫春風煽 和,溪水乍綠,仙葩爛漫,蒸為紅霞,流為落英,而不佞 與蘇、王諸君,泛輕舠白馬浪光之間,庶幾遇所謂問 津漁郎者與問答焉。逮夏而梅溪之濱,淥蘿之滸,青 莎千頃,翠竹萬竿,文禽戲而上下,黃鳥鳴而往來,則 相與披薰風,坐綠陰,陶陶然忘其日之如年也。至秋 而漳江、潯陽兩寺相映,皎月東山,澄波含璧,俯仰乾 坤,湛然玉壺。而吾儕乃拍肩執手,坐月中,調瑤琴,吹 洞簫,往往興發。丙夜不寐。未幾朔風告寒,萬卉凋謝, 而或黃雲黯澹,瓊花四飛。此中諸山「玲瓏,一水凝碧, 則又相與著綈袍,扶筇杖,出郭遨遊,問酒家所在,而 買醉壓寒,浩歌歸來。然則洞天之景,四序流易,吾人 乘而行樂,與景俱適,何非逍遙婆娑時,歟顧自分,屈 首受書,不能如瞿、黃諸君遊於無言之境」,時以其天 趣所會,發為文詞,誠不自知工與不工,而就今筐笥 所貯,要不可謂非洞天中來也。夫抉洞天之祕,真將 遺世獨立,羽化登仙,而乃以戔戔者當之,得無令瞿、 黃諸君掩口笑乎?然要於各適其適,則不佞與諸君 甘之矣。蘇王別有集,茲概及之,以著一時相聚之雅 云爾。

秦人洞說          前人

[编辑]

余過辰陽郡,太守屠田叔清,貞元詣人也。酒間問余 曰:「桃源秦人洞,果即曩者避秦之地乎?」余曰:「桃源之 標此洞,亦若黔中之二酉、吳門之姑蘇臺,皆愛禮存 羊,名是而實非也。」田叔曰:「淵明此記,或者以為寓言, 是耶非耶?」余曰:「當日漁郎實有此事,其所至之境,如 《記》稱『雞犬相聞,阡陌交通,實是仙界。蓋仙界者,不離』」 人世,不即人世,有無之間,真幻之際,緣合則不求詣 而自詣,漁郎之無心而至是也。緣盡則求詣而不可詣,漁郎之復往而迷是也。理固如此,豈為寓言?田叔 曰:「洞中亦不見佳處。」余曰:兩山相夾,內無奧區,似覺 未佳。但洞裏所稱遇仙橋,古色天然,非人力結構。又 其地產方竹,貴遊索之,采伐漸盡。亦「產虎鬚蒲,《本草》 所謂『九節通靈者也。洞水中有龜,鉤吻如鸚鵡,背有 鬐,四足與尾比,他龜獨長,其足尾皆有甲如龍鱗,色 深黃,如滲金樣。此三物者,洞中之佳品也。且水出洞 中,至洞前陰消入地,不知所往,亦是一奇。地之得名, 或以此乎』?」田叔曰:「余將以竹為杖,以蒲為餌,以龜為 守器,要吾子為采真」之遊,可乎?余曰:「靈明不滓,何物 非仙?真元不梏,何地非仙?奚必竹,奚必蒲,奚必龜,而 又奚必出自秦人洞也?」田叔深以為然,遂記之。

靈仙之府記         前人

[编辑]

觀察陶宇劉公,蜀富順人也。生而負煙霞之氣,以萬 曆庚辰成進士。宦轍所至,名山勝境,輒徘徊躊躇不 欲去。邇年奉簡書,以憲使觀察辰、常諸郡。一日行部 經桃源,過秦人洞,愀然嘆曰:「此非《圖經》所載三十六 洞天之外別一洞天者乎?胡為湮沒荒蕪如此?」乃捐 俸若干,屬桃邑令魏君構亭洞前,用標勝蹟。蓋洞外 「隙地凡數百武,舊無一椽。念所中丞江公曾命工累 石砌圓亭一座,然其中狹隘,不堪布席,俾遊翫者無 所托足,而過賓旅食者枉車輿就廚饌於元宮之傍, 甚為不便。」魏君奉公旨,乃庀材鳩匠,治亭一所。為廊 廡者二,為門者三,茶廚庖舍,井井畢具,環以周垣。又 引洞中之水入亭,前為小池,清澈可「鑑。蓋余嘗一至 其地,宴坐亭中,四山嵐翠,飛墮眉睫,遙望元宮,出於 山杪,隱然如蓬萊之見於海上。又松杉干雲,平疇散 綠,每朝日初曦,明月欲上,鶴唳於皋,猿嘯於谷,鳴蛙 奏樂,山鳥吹笙,發靜中之籟,證囂中之寂,其妙何可 勝狀!」洞之四圍,漁歌牧唱,舟語農譚,自相響答。洞之 前坦然周行,負者休焉,行者憩焉,或偶而嬉,或群而 遊,自適其適,不啻漁郎踏花初入桃源時也。蓋舉一 洞之勝,而以一亭收之。觀察公有造於茲地多矣夫。 昔中山劉夢得,為唐明臣,曾官鼎州,所題詠桃源最 富。又嘗題「桃源佳致」四字於洞前,垂千餘年,與洞不 朽。觀察公風流文采,不減夢得,而經濟過之。即今建 牙辰常間春生秋肅,能使諸蠻喙息,萬姓安堵。黃髮 者以壽終,而黃口者如鶉之飽而雎雎也。蓋一二千 里之內,總一洞天,總一仙界,直區區秦人一洞已哉。 亭既成,公自題曰:「靈仙之府。」魏君屬余言為記,遂為 書,其大凡如此。

桃源索隱敘        王啟茂

[编辑]

摹。桃川之勝,莫詳於袁石公《花源注》。余十五年前讀 之,以為石公文章蒨麗,自其本色,未必山水之真能 若斯也。壬戌春,余與朱其勤、袁田祖方舟遊溪上,自 河洑歷淥蘿、白馬,訪龍太常兄弟於漁仙。登穿石水, 心遶怡,望溪望焦林而返。每至一地,輒取袁注共披 尋,繪泉寫石,十得二三。譬之譽美人者,或謂可應圖 入畫,而其實毛嬙鄭袖之性情姿韻,有畫圖所必不 能摹者。過桃川晤褐公諸君,余三人色矜語夸,譽不 容口。褐公曰:「君所見特花源之戶庭耳,其靈奧尚不 止此。」酒間因細譚靈巖高靈之奇,三人欿然自廢,一 如未曾作花源遊也。今讀褐公《索隱》,幽秀幻古,刻露 萬態,無異十五年前。初讀《袁注》時,褐公文章蒨麗,不 啻仲伯、石公靈巖高靈之幽秀幻古不啻十倍,怡望 以下。他日余乘青蛚舫,拖方竹杖,愬焦林而上,於巉 巖石畔古木陰中,㪺泉埽葉,煮茶煨筍,取《索隱》再披 讀一過,其樂當何如?

桃源洞說         杜維耀

[编辑]

古稱桃源洞,又稱秦人洞,又稱三十五洞天,別為一 天云。洞去邑治三十里,渡白馬江,登嶺下平田,逶迤 至仙逕亭。亭傍有碑曰桃源佳致」,則撫臺趙公賢述 昔劉公禹錫故語。去半里許,抵山南麓,有碑曰「桃源 洞」,蓋侍御史公褒善所書者。步仄徑,攀石磴,層級而 上,至洞前,洞壁陡絕,北向,縱廣丈餘。洞上崖石聳峭, 上有山凹,飛泉直下,垂垂而雨,濺激作聲,匯為方塘。 塘旁小溪,僅容足。溪中九節菖蒲,絡石沿澤,青青平 沙間,下即遇仙橋。橋危欲墮,橋下若陰,寒氣逼人。洞 前濺激之水,流至橋側,遂沒其流,更無澤竅,莫可窮 究。橋左右山隴,夾泉窄閡,似相妬忌。隴間方竹,無慮 數千萬竿,亭亭翠鬱。竹下有罅,盡《五加黃精,異草叢 生。又產異龜,修尾勾喙,後甲差錯如鋸齒然,名曰黃 靈。旱取之,禱雨輒雨。環遊出山麓,則歸鶴峰。迤北復 至仙逕亭。又半里許,過清風橋。橋下清流湍急,荇躍 魚遊。循砌道,登桃川宮山門,微風徐來,倦可班荊。小 憩。入萬壽宮,軒舉巍峨,左公館,諸往來名公所撰詩 辭雲:蒸霞燦於棟楹間。右道院,院側下有瀹鼎池,率 曲逕盤旋,更上,至瞿童翀,舉空心杉。〈傳〉》云:「瘁而復榮 者,上元岳行宮。內則元武殿。登前樓,山川蜿蜒,明白 四達。東眺淥蘿,西望水溪,蒼茫哉!蒼茫哉!左二百餘 步為煉丹臺,鼎蹟猶具。山背大江,為桃源,後洞,為纜船洲,為桃花溪,蓋昔漁郎問津而入者。山南北相距 二里有奇,內形勝景概,皆多奇奇怪怪之妙。茲洞之 造,孰謂非天造者耶?余桃產也,素欲種桃,丹丘結社, 秦人因為之說,以解人之謂荒唐者。不則何以有曰 「漁郎」、曰「黃道真」、曰「黃洞源」、曰「瞿柏廷」、曰「洛浦師」、曰「大 德」,師之遺蹟猶在。

桃源避秦考        闕士奇

[编辑]

古避秦人多矣。一見於吳之樵貴谷,李白所謂「山多 靈草木,人尚古衣冠」是也。一見於豫章之麻姑山,《圖 譜》所謂「面目黧黑,走地如飛」是也。一見於熊湘之秦 人三洞,邑人所稱「石門深鎖,鐘磬時聞」是也。其他渡 河浮湘,梯山泛海,聽草木之腐朽,任煙波之汨沒,又 不知幾何,要皆裂冕毀冠,變名易姓,望幽巖以息影, 託名山以藏書。意其坑儒焚籍之禍兆,必有為當時 英雄所蚤見夙知者,故有所據而逃,而不待其餘波 之及也。乃避秦人,以《桃源》特聞,何也?則自淵明之《記》 始也。淵明之獨記桃源,何也?則《桃源》之自足避世也。 中都大國,猶之門庭藩榭也;神皋鬼宮,猶之內笥祕 閣也。商瑚夏璉,其不列於四通五達之衢,明矣。彼偉 人俠士孤情特識,機警有鋒,肯徘徊徙倚為料頭履 尾之事乎?「入山恐不深,入林恐不密」,桃源之所以與 世絕與?淵明《記》中謂其地止有桑麻,無征輸貿易之 事;其人止有父子,無君臣恩怨之情;其歲止有秦無 漢,魏晉篡奪之日月,固居然人也。至于「漁郎入,太守 迷,子驥病」,則似挈一仙真之居以處秦人矣。韓退之 因疑之,遂謂桃源之說何荒唐。蓋退之《佛骨》一疏,已 劃然於三教中作南北黨矣。故其詩曰:「我寧屈曲自 世間,安能隨爾巢神山。」則神耶仙耶?皆非退之齒牙 中事。蘇子瞻復泥於殺雞一語曰:「世無仙而殺雞者, 祇以為青城菊水之類。」其言殆近於迂。彼長房之鞭 百鬼回道人之精劍術,又非活國中人耶?或曰:秦人 不知有秦,猶淵明不知有宋。故其自為計曰:「吾不折 腰向鄉里小兒。」戒其子則曰:「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 筆。」其未肯俛首仕宋,決矣。遂託避世之旨以自況與? 然則往者五斗令彭澤,又何也?若爾,則稱避秦人以 仙奚居,豈始而棲隱,繼乃登仙耶?豈漁郎所見者,固 其子孫,未必秦人仍在耶?豈在先世長子孫矣?居然 人也,而後如瞿童、藥山雜以流寓耶?豈其地有空杉 方竹、神草伏流之屬?如丹井可以長年,石髓可以禦 老,竟不知所以仙而仙耶?吾以為避秦者,亡秦者也; 「擁陳涉以首難」者,避秦之孔甲也;操鐵椎以當車者, 避秦之子房也;「遺鎬池君以死日者,避秦之素車白 馬客也。」余意避秦人皆此類。一片壯心,牢籠不盡,則 其深智強魄,於身計中必有所旁出,於宇宙內事必 有所過取,遂能以其離奇詭譎、狡獪變化之人而之 仙,與夫死有疑塚,生有別天,天上未必樂,則居人間; 世人不可與語,則挾飛仙以遊。此亦我輩有心者之 能事矣。故曰:「成佛須慧業,文人況仙哉。」建炎初,洞中 浮一大石,其文曰:「無為大道,天知人情。無為窈冥,神 見人形。心言意語,鬼聞人聲。犯禁滿盈,地收人魂。」其 文簡貴古奧,要是三秦人語,殘慧餘馨,猶足流傳千 百世代,使人讀之肉顫髮豎。秦人即非仙而人者也, 亦必人而仙者也。不然者,桃即險遠與外人絕,彼鞭 山赭石之威,回易山海,驅使草木,正不勞一指臂而 能保有茲土耶?乃今之桃源,青煙不徹,白鶴亦忙,似 無待熏王子以《蕭艾歌》招隱於荒塗者,何耶?又考之 邑之北有桃花洞,外峙中空,五洞相連。今疏其二,得 唐蹟勒石詩云:「分明便是桃源洞,不見溪頭流落花。」 則所謂桃源洞者,在唐人固已疑之矣。「噫邑岡巒洞 壑,所在異狀,神房石室,可為離宮別館」者,往往而是。 吾意避秦人所呵護者,當不出「綠溪青嶂」之外矣。

遊桃源洞記         陳瑾

[编辑]

袁石公《詠桃源縣》詩有曰:「仙人成邑里,煙水作城池。」 又曰:「偶然嵐翠起,一縣綠離離。」余意其邑必峰巒周 匝,如纖苞濃朵,橫見側出,方稱是詩。及履其地,則平 岡漫衍,聚落坡陁,心殊訝之。江上望淥蘿山,數峰如 畫,頗具秀色。然亦頑赬枯禿,不類酈註所云懸蘿釣 渚之目。豈古今丘壑煙姿亦有滄桑耶?而石公亟稱 之,或亦看山者如看美人,止取其態,不取其色耶?至 桃源洞自是仙蹟,不必山水盡佳也。夫遊花源者,如 十人共讀《桃花源記》,而人人胸中各具一想頭,及乎 親身到來,又人人各有一會心處,不能互相告語,不 必一一牽合證據,而續鳧脛添蛇足為也。余今年七 月望後四日始得往遊。是日天氣陰爽,同計部隱岑 李公上遇仙橋,坐石壁懸溜處,酌泉瀹茗,仰視層巖 陡絕,人跡罕到,而桃川宮一帶田地平曠,因妄作一 想,疑漁郎初從石隙得逾巖口,乃豁然開朗。今良田 美池,一一在眼,阡陌不改,古人依然。而遊人反眺洞 中,則謂問津者必繇山下至此,然則石隙之內當別 有天,如竹林方廣之類乎?總之皆啽囈語也。我輩既 作虛無縹緲之遊,那得著相?遂相與一笑下山,尋桃川宮路,觀古斷碑,及瞿仙丹鼎丹池而還。薄暮抵縣, 煙雨迷離,綠瀋映江而出。石公之句,尚不我欺也,況 靖節耶?

桃源賦           文澍

[编辑]

「拏扁舟而遠涉兮,泛長江之瀰漫。登衡陽而騁望兮, 小天地其彈丸。感扶輿清淑之磅礡兮,胡獨於此鬱 積?快達觀以自慰兮,散幽懷之於邑。」覽岷山之西來 兮,出峽而放奔。歷江陵而安流兮,企神禹之洪勛。采 蘭荃以結佩兮,嘅前修逸駕之不可攀。望重華之南 巡而不返兮,迷九疑之瘴煙。命棙舵之泝流兮,犯重 湖之狂瀾。夕吾止于枉渚兮,朝余發乎君山。乘薜荔 以自娛兮,挹清泉以濯纓。撫武陵之幽曠兮,弔伏波 之爽靈。忽心悸而神悚兮,竊古祠之深扃。煙霏慘澹, 林木蓊鬱兮,猿鶴悲嘯而長鳴。憶秦人之厭亂兮,挈 家於此而避兵。嘅亡秦之并六國兮,奄四海以為家。 志滿而驕矜兮,賤金玉如泥沙。阿房崇聳以極天兮, 曾不恤萬姓之怨嗟。肆頭會以箕斂兮,齊民畏之如 雷電與虺蛇。儒生坑戮,六籍雜燒兮,逞淫毒以無涯。 一旦禍唱罾魚,璧薦妖鬼,博浪免力士之錐,沙丘載 鮑魚之穢。望夷釁作,蕭牆禍起。軹道頸繫,祀延二世。 時有黃綺高蹈,而詠《采芝》之歌。伊人自臧,而舉種桃 之趾。農耕肆力兮,無王賦之供億也。斑白遊憩兮,儼 衣裳之古朴也。木石與居,鹿豕與遊兮,安乎空谷之 閴寂也。知有父子,不知有君臣兮,淳乎標枝與《埜鹿》 也。憶當時之來茲兮,聊以偷安乎一時也。焉知歷歲 之滋久兮,衍後嗣之蕃滋也。春與秋之代序兮,忘寒 暑之紀曆。草木自榮而自悴兮,審一時之消息也。聞 首陽之遐軌兮,慕箕潁之遺風。憶鄉土之懸絕兮,動 余心之忡忡。漁人沿溪而款乃兮,異落紅之繽紛。爰 捨舟而入林莽兮,仙犬吠乎白雲。外人胡為而造此 兮,相與訊問乎時代。歷秦漢而暨晉兮,凡幾興而幾 廢。陳豆觴以延客兮,儼禮容之不愆。漁郎懷土而弗 留兮,羌杖策以言旋。歸而號於世人兮,驚世外之真 仙。尋仙蹟而無得兮,空留睨乎雲煙。感神界之既分 兮,造化惜之而旋閟。靖節思遺世而高舉兮,允素心 之默契。「因羊長史商顏之行兮,已寄意於黃綺。今復 聞茲芳躅兮,復寫情以問遊方之士。嗟余生之已後 兮,類有考於斯文;嗟阿房已灰燼兮,不如茅茨之永 存。」《亂》曰:「邈黃虞之神聖兮」,儼垂拱其如斯;民安於耕 鑿兮,忘帝力而愉怡。何亡秦之亂天紀兮,慘四海其 瘡痍。快睹聖人之御極兮,招逸民其來歸!

跋卜築桃源圖卷      倪元璐

[编辑]

觀夫三士致謀,五丁畢力。狩峨青于別磴,延岷泚于 旁瀾。鈐雲轄霞,雕巖繡壑。奧文詰曲,別味鮮清。誠《山 典》之殷盤,景筵之瑤柱。棲其界者,苟非八叟,定亦瞿 童。將皆分陜仙凡,割溝元白。然而其靈不閟,道亦以 彰。昔之三程,躍其池鐵;今則二尹,著於宮鐘。夫蹤絕 漁樵,而大夫去之;役戎馬之場;伐沉魏晉,而文學就 此探天人之策。原其飛光淝水,通隱金門,非為抱梁, 固足貴也。若所招招,何其磊磊。或才方藻國,有陳子 之霞舒;或名已傾都,為余生之雷呴:各無滯骨,殊異 枯禪。既聖世之有桃源,即酒人而可蓮社。故得貌其 幽韻,體以文綃。則有應物之能,存形之手。加毛溪頰, 點睛石眸。道元致嘉陵之功,右丞極「輞莊之狀。夫使 處則境皆圖畫,出則袖有雲煙,非夫名通不具此致 也。若乃尚平結遙盟於畢娶,宗炳開便法於臥遊」,則 不知武溪亦男女其中,華山有鼾齁於外,而此二子 尚亦情疏野鶩,心畏真龍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