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6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六十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七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錄

 九疑山部彙考

  圖

  考

山川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九疑山部彙考[编辑]

舜陵之九疑山

九疑山在今湖廣永州府寧遠縣城南六十里,一名 九嶷山,一名蒼梧山,其山有九峰,皆相似。九峰者,「朱 明、石城、石樓、娥皇、舜源、女英、簫韶、桂林、杞林也,相傳 帝舜崩葬於此。」

九疑山圖

九疑山圖

[编辑]

按:《山海經。海內南經》:「蒼梧之山,帝舜葬于陽,帝丹朱 葬于陰。」即九疑山也。《禮記》亦曰:「舜葬蒼梧之野。」今 丹陽復有丹朱冢。《竹書》亦曰:「后稷放帝朱于丹水。」與 此義符。丹朱稱帝者,亦猶漢山陽公死加獻帝諡也。 《海內經》:南方蒼梧之丘,蒼梧之淵,其中有九疑山,舜 之所葬,在長沙零陵界中。山今在零陵營道縣南, 其山九谿皆相似,故云「九疑。」

按:《史記五帝本紀》:「帝舜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蒼梧 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為零陵。」《皇覽》曰:舜冢在零 陵營浦縣,其山九谿,皆相似,故曰九疑。《傳》曰:「舜葬蒼 梧,象為之耕。」《禮記》曰:「舜葬蒼梧,二妃不從。」《山海經》曰: 「蒼梧山,帝舜葬于陽,丹朱葬于陰。」皇甫謐曰:「或曰二 妃葬衡山。」

按:《漢書地理志》:「零陵郡營道。」九疑山在南。莽曰「九 疑亭。」

按:《後漢書郡國志》,「零陵郡營道南有九疑山。」帝舜 之所葬。郭璞《山海經註》曰:「其山九谿。皆相似。故曰九 疑。」《湘州滎陽郡記》曰:「山下有舜祠。故老相傳。舜登九 疑。」

按《湘中記》,「九疑山在營道縣,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 名九疑。」

按《荊州記》:「九疑山,盤基數郡之界,連峰接岫,競秀爭 高。含雰卷霧,分天隔日。」

按《述異記》:「衡州九疑山有舜廟,郡守至官,常致敬修 祀,則空中如有弦歌之聲。」一說,九疑山隔湘江,跨蒼 梧野,連營道縣界,九山相似,行者望之有疑,因名曰 九疑山。

按《水經湘水注》:「營水西流,逕九疑山下,盤基蒼梧之 野,峰秀數郡之間,羅巖九舉,各導一谿,岫壑負岨,異 嶺同勢,遊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陽,商均葬 其陰,山南有舜廟,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復識。自 廟仰山極高,直上可百餘里,古老相傳,言未有登其 峰者。山之東北,沿道縣界,又有舜廟,縣南有舜碑,碑」 是零陵太守徐儉立。

按:《隋書地理志》:「零陵郡營道。」有九疑山按《神鏡記》:「九疑山半皆植松竹,夾路有清澗,生黃色 蓮花,香氣盈谷。」又有九井,「昔何侯煉丹于此,汲一井 則九井皆動。」山麓有大湖,湖中有禽,大如雁,錦毛長 六尺。又有石洞,左右有石人,如冠劍而立。

按《元和郡國志》,「九疑山有九峰,一曰丹朱峰。二曰石 城峰。三曰樓溪峰,形如樓。四曰娥皇峰,峰下有舜池, 池傍春月,百鳥生卵,人取之則迷路,致本處可得還。 五曰舜源峰,此峰最高,上多紫蘭。六曰女英峰,舜墓 在此山下。七曰簫韶峰,峰下即象耕鳥耘之處。八曰 桂林峰,馬明生遇安期生授金液神丹之處。九曰杞 林峰。」周義山字季通,開石函得經,讀之昇仙于此。又 有九水七流嶺北,二則翻注廣南。

按《三才圖會九疑山圖考》:九疑山在永州府寧遠縣 南六十里,晉郭璞云:「其山九谿皆相似。」或云:「九峰參 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峰各有一水四流,灌于 南海;五水北注于洞庭。九峰曰朱明、石城、石樓、娥皇、 舜源、女英、簫韶、桂林、杞林,故老相傳,舜登九疑。九峰 之外嶂山曰萬歲山,有沙樹十二株,大者七八圍,小 者計五圍,俱在舜廟前。

按《圖書編》九疑山總敘: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 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亦云:舜 登九峰,疑禹而悲。從臣自作《九悲之歌》,因謂之九疑。 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峙,衡 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 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如蟬蠅之類,聽之 「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楁栝並 之。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 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于山中,四水流灌于南海, 五水北注,合為洞庭。若度其高卑,北自洞庭,南自海 岸,直上可二三百里,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按《湖廣通志山川攷》:「九疑山在永州」府寧遠縣南六 十里,一名「蒼梧山」,舜南巡,崩于此。

按《永州府志山川攷》:「九疑山在縣南六十里,亦曰蒼 梧山,仙真羽客,往往蛻形於此。虞帝南巡不返,至今 有舜陵在焉。晉郭璞曰:『其山九峰皆相似,或云九疑, 參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九疑山。各有一水四 水,會百粵之水,同注南海,五水北注,入於洞庭,以歸 東海,真天下名山也。騷人墨客多留題焉』。」漢司馬子 長足跡亦嘗至此,其《自序》可考也。

按《九疑山志形勝攷》,九疑山在縣南六十里,亦曰蒼 梧山。《漢志》註:「九疑在營道南。」《漢紀註》,應劭曰:「舜葬蒼 梧,九疑山今在零陵營道。」文穎曰:「九疑山半在蒼梧, 半在零陵。」如淳曰:「舜葬九疑,在蒼梧馮乘縣,或云舜 蒼梧也。」顏師古曰:「文說是也。」《漢表》,陂漢之陽,亙九疑 為長沙。或謂西漢郡為長沙。武帝元鼎六年,改置為 零陵郡。按:秦併天下,置三十六郡,已有零陵,惟縣未 置。漢武帝元鼎六年,始置為泠道縣,在簫韶峰下,舊 城尚存。唐太宗貞觀元年,凡天下州縣有古帝王陵 寢在者,皆加「唐」字。縣以舜陵,更名延唐。宋太祖乾德 二年,始遷今治,曰寧遠。郭璞曰:其山九谿皆相似。或 云:九峰參差,互相隱映,望而疑之,故名九峰曰朱明, 曰石城,曰石樓、曰娥皇,曰舜源,曰女英、曰《簫韶》、曰桂 林、曰杞林。彊尊嶽南,雄控百粵,萬谷濞會,林木蒙翳, 洞天窅曲,亦明劃日月,諸源迭出其下,有曰舂水、舜 源,水湍瀑成川,溉澤原野,實山川儲。其不息,匯湘楚 之奇觀者也。洞谿深涉,九渡咸濟,內則麓床石鑑,鐘 磬竈臼,皆劖刓其象。古傳帝舜之陵在是。《寰宇記》云: 「峰之樵採有禁。」

九疑山有九峰,峰下各出一水。四水南流,會于南海; 五水北注,會於洞庭。一云「九水並注于洞庭。」

舜陵山在女英峰下。《寰宇記》曰:「永陵,漢司馬遷云,『舜 南巡狩,崩于蒼梧之野,葬江南之九疑』。」秦始皇、漢武 帝皆望祀焉。唐詔州縣致祭。宋禁樵採,置守陵五戶。 至明洪武四年,遣官致祭,列于祀典。山勢豐龐俊秀, 虎踞遙望,諸峰聳翠,群麓出奇,真帝王之居,天造地 設者。

萬歲山在九峰之外,麓床之南。地平可望舜陵。北面 有仙洞,晉宋間,置觀于上。昔傳,人過其下,聞山神呼 萬歲者三也。又名存山。《州縣志》:又有嶂山,即此。 羊權山,在舜祠南,羊仙觀後。有真人羅姓者,自稱萼 綠華,引青衣數十人至羊權家,授以修煉之術。後權 得仙去。

麓床山在簫韶峰東北。宋乾道間,有汪秦二道人修 煉于此。其床三級,第一麓床有石長一尺六寸,人跡 髣髴,第二床有二石鑑,寒光清圓,第三麓床有巨石 在側,號「迷石龜。」

《北灌山》,在九疑洞深處,女冠羅郁修煉于此,迺羅真 人女也。

五指山在南淹口九疑道傍。五山連拔,聳翠如指,南 面舜陵,又名五臣山。《縣志》:在舊迎賓館臺前。

淹口山在縣南三十里。下有巖穴,當淹水之衝舜峰即三峰名,在舜祠西十里。《州縣志》皆云去舜祠 四十里。三峰鼎立其下眾山環合,上有飛泉,望之如 練。峰勢險絕,人跡罕至。按:舜峰不列九峰之內,乃為 九峰,朝宗特列于首。

舜源峰,在萬壽峰南二十里,此峰最高,亦曰「華蓋」,乃 中峰也。

娥皇峰在舜源峰東南一里。

女英峰在舜源峰西南一里。

桂林峰在舜源峰東南七里。

杞林峰在舜源峰西南五里。

石城峰在舜源峰東南十里。

石樓峰在舜源峰西南十二里。

朱明峰在石城峰南十五里。

簫韶峰在石樓峰南十里。

萬壽峰在舜源峰北二十里。

玉樓峰在萬壽峰西南八里。

集賢峰在萬壽峰南五里。

朱陵峰。刻本缺

紫霞巖,一名斜巖,在九疑山舜祠東南一里,石磴層 懸,古木修森,紫霞丹霧,蓊鬱時合,而空洞軒豁,如磬 斯俯,故舊名紫霞洞。唐道州刺史薛伯高改名斜巖。 宋至道初,太守張公觀改紫虛洞。明嘉靖六年,郡守 南平黃公焯來遊,更名重華。三十二年,大橋兵變,縣 令何公駐兵於此,謂「重華乃帝號,名巖近褻」,復改紫 霞,而題刻于巖石。巖有臺有堤,有塑像,不知為何代 所作。神座後古有三千年字刻,今剝落。詢諸父老,相 傳古為法門,亦曰巫門,乃法主劉公啟教之所。既而 冶鐵封之,因塑像鎮之。崖間龍首突出數尺,髯角儼 然如刻,口中水滴滴,稍以鳴角鼓吹震之,則淋漓如 注,頃刻足數百人飲。近為鄰境祈雨,請水者搥截去, 跡頗存,而水滴仍舊云。巖前有乳石,端植如華表,圍 數丈,高可十丈,文如刻畫,下垂石田,層疊相仍。崖端 多懸石,如垂手,如奮髯,不可名狀,丹青碧綠間發。引 而望之,真洞天福地,神工不能喻其巧也。旁石囷如 支柱,如鏤玉,周可數丈,高與崖齊。左右竇下約闊二 丈,傾斜幻閴,勢不可測。投炬而入,深可十數丈,下平 如砥。回視竇口,如中宵片月。洞左行百步,清虛豁達, 舊名「無為洞。」宋治平中,沈紳、蔣之奇遊此,仍取元次 山文正而刻諸石以志。遊前為讀書堂,有石拔起如 人狀,左右序列,中一座如師獨尊。相傳昔人遊此,遙 聞讀書聲,故名。又前有石如柱,倒懸不及地,因名「天 柱」,蓋凝乳積成。宋寇公準、陶公定嘗遊此,刻題「手澤 尚新」,諸巖洞多題額,而此為最,墨跡宛然,遊者常以 尺炬寸毫不能備錄為恨。自茲以往,有清泉漣漪,舊 有橋可渡,今廢。然泉甘而魚肥,地深而境黝,雖有山 水之癖者鮮能至,似已非人世矣。有窮其際者,見三 竅通明,如三光鼎耀,遂名三光洞,亦曰三「光巖。」右通 為楊梅洞,石田如墾,石盆如鑿,水常滿而不溢。過此 曲折百變,氤氳縹緲,不可名狀。至風洞,則有風如扇; 雲洞則有雲如滃;雷洞則雷聲隱隱,雨洞則微雨霏 霏,其極也,崆峒恍惚,身世若浮,相傳巖直通東粵之 連州,昔有僧釣遊,假寐其中。一夕為神所攝,移至洞 口,覺已臥連州江滸矣。走歸程數日,度其道里如許, 然亦非身所跋履也。

玉琯巖在舊舜祠後,即何侯石室也。漢哀帝時,零陵 郡文學奚璟得玉琯十二于此,獻之朝,因以名巖。當 時以為舜巡狩至九疑,十二州牧執之以覲者。按《風 俗通》《尚書大傳》,「舜之時,至西王母來獻白玉琯。」不知 璟所得何屬。巖去舜峰十五里,突兀軒豁,不與群山 相附,中可容數十座。崖右有「九疑山」三大字,乃宋道 州刺史方信孺所書,俗名「書字巖。」漢蔡邕《九疑山碑 銘》刻于此,旁有天皇元年《何侯記》,略述帝舜南巡之 事,實咸通中道士所撰。其文誕妄不經。明嘉靖初,編 修尹襄來遊,命鏨去之。

觀音巖在永福寺齊雲閣之側,甚深邃。巖之水與無 為洞相通,有二青鳥棲宿其間。土人刻「大士像」,因名 巖。

高士巖在舜祠西二里。舊名野豬巖,丘順甫欽若易 以今名。相傳,昔有獵者,遇群豕逐之,入巖而沒,掘地 得樂器一部,無為觀道士獻之于朝,見唐王維《賀表》。 宋朱文公高弟劉子澄建書院其上講學,今遺跡猶 存。

月帔巖在由村。梁武帝時,有雙師自南巖來,止黃庭 觀,宿白馬巖。一日臨溪浴隱去,留所衣月帔,挂之林 間,不壞,巖中坐席宛然。

白馬巖在永福寺前,相距里許。舊傳,「有白馬三娘」修 煉巖中,後乘白馬飛昇。巖中有石鍾乳,下有石盆,水 不盈升而取之不竭。

斑竹巖在故舜祠南隩。相傳舜葬九疑,二妃追隨不 及,揮淚著竹成斑。劉長卿詩云:「蒼梧在何處?斑竹自 成林石樓巖一名飛龍巖,在永福寺西一里。《州志》作玉琯 巖西一里,高峰直突,由竇而登,如層樓之狀,炬而後 登。上有仙樓巖,字刻淳祐丙午郡守李襲之、江華李 挺植題名于上,後縣令何其賢改飛龍巖。

《州僧巖》,在永福寺左。昔有蜀僧長夜居于其中,後亦 仙去。

牙梳嶺在九疑山深處。山勢博大,高可參天,相傳為 九峰行龍之地。登高眺之,儼然如梳。

瀑水,源出舜源峰,北流至縣之東,西折而北,與瀟、沲 二水合流。

巢水,源出石樓峰,北注與瀑水合流縣南。《州志》:「是名 子江。」

漭水,源出簫韶峰,北注,與瀑巢水合流。

瀟水,源出朱明峰。《一統志》云:「瀟水源出九疑山,南流 至三江口,東北與沲水合。一云:與瀑巢漭合流,又東 北至永州城外湘口,會于湘。」因考湘水源出桂林府 興安縣海陽山,自海陽下全州,經永州至湘口與瀟 水合,又下衡州與蒸水合,趨長沙入洞庭。

《沲水》,源出石城、娥皇二峰,南流至江華縣前,又西過 道州,至三江口,與四水合流。

砅水,源出女英峰,由江華縣東南與沲水合流。 洑水,源出桂林峰,南流至江華合沲水。 洄水,源出杞林峰,即巋水,東流經藍山縣界,又東北 經桂陽州。

《仙政水》,源出舜壇側。

《父母子三江》俱出三峰石下。

母江,出娥皇峰,經石城峰下。

子江:源出石樓峰下。

舜溪在舜壇之下,通碧虛橋父江、母江、子江合流之 處。《縣志》:「巽江乃舜溪上遊瀑、巢二水合流之總名。」 舜池,在舜壇之前,仙政水之右。坎有水,不見其源,流 浸碧池,在永福寺側。

青澗,在九疑山。《一統志》載王韶之《神異記》謂九疑山 中,其路皆松竹,下有青澗,生黃色蓮花,香氣盈谷。 菖蒲澗,在舜源峰下,中多九節菖蒲,取服之,神氣清 爽。昔傳遇一人,高二丈,通體毛長寸餘。問所往,曰「九 疑有九節菖蒲,當採服之。」語頃莫知所之。

九井在玉琯巖何侯宅畔,相傳何侯煉丹于此,汲一 井,則八井皆動。

天湖,在三級麓床之上,其池水常自溢,有禽大如鴈, 錦羽尾長數尺,常鳴其上。湖東有洞,左右二石人,如 冠劍而立。

桃花洞,去舜祠二十里,在魯女觀前。平坦稱沃壤,夭 桃四映,今多墾為民田。

魯川洞,在舜溪上游。兩岸舊有民居,江深魚集。後以 兵燹,蕪廢。

三盤洞,去舜祠三十里,今平地猺居之,以耕種為業。 碧虛洞水通碧虛橋,南注舜溪。其水有嘉魚,又名嘉 魚洞,元次山名之曰無為洞,篆刻在焉。洞隔永福寺 五里許,有二徑,一通舜峰,一通紫虛。洞去二十里有 石穴,仰見天光,有元次山題名。天聖中,僧雲亮于洞 前築堤為塘以灌田,洞遂為池,上有碧虛亭。舊《志》云: 「池生白孩兒蓮,上有李嶠篆刻,一名碧虛池。」

三峰石在楚粵交圻之所,三峰並峙,遠望凌霄石。上 有仙桃石,有棋盤石,有步履石,有馬跡石。「相傳其間 有塚,以銅為碑額,字不可識,或疑為舜塚焉。」其下即 廣西蒼梧縣界,好奇者裹糧而行,三日可至,但山深 杳絕,亦多畏難而止。

三牛石在嶂山南,與舜峰相對,望角足類牛,上有雲 氣,路險難到。

羅漢石在紫霞洞二渡水側。一在山崖,一在水滸,若 相顧盼者。

仙跡石在麓床山。石長肖人履式。《縣志》云:「石長十有 六尺,仙人跡在其上。」《州志》又云:「在縣南二十里。」 彭祖石在舜溪,一石傴僂而坐,下磐石巃嵷。相傳彭 祖釣魚于此,仙去。後人立廟以祭彭祖,壽可至百歲。 《州志》云:「去舜祠四十里,有池名彭祖,內有石若釣磯。 舊傳彭祖至此,磯上有巨人跡。」

馬踶石在紫霞巖西偏山阨,石上有跡如馬踶。 「鵝管石」在紫霞洞第七渡水,有石管長二三尺者,光 明瑩徹,亦可擬玉。石上有水滴如乳,擊動則巖前如 雨瀉。

楊梅石亦出紫霞洞。以火燭之,則水中之石顆顆如 楊梅,鮮瑩可愛。《縣志》云:「出洞口則白,隨取不乏。」 香爐石在舜峰之上,石生如香爐,有足有耳,形質天 成。

「紅綠石」在九渡懸崖間者,紅綠間出如錯也。

四壇石,亦曰修真石。四壇俱在麓床之上。有茜草長 丈餘,如虎鬚,古人煉丹之地,鐵臼鐺釜猶存。二壇有 清池東流,亦有鐵磬,其文云:「齊永明十年四月五日, 國主為一切含識造鐵磬十二枚。」三壇有石床,筀竹圍,大者幾二尺。四壇有石盆,水出不竭。

《石鑑》:在二麓之頂,寒光清圓可照。

石磬在《麓床》之間。

石龜:在麓床山路傍,又云「迷術龜。」

石函在杞林峰。昔周義生訪此,啟函得《李氏仙經》,讀 之仙去。

《石藏》,在紫霞洞「第一渡水。」

石柱,在重華巖中。六渡有巨石如柱懸插,支上佇下, 勢若擎天。其班剝之形,與《梵門轉藏》相類。

《石象》,在紫霞洞之曲。

石臼,在煉丹觀後。相傳,何侯常搗藥于此臼。有松穿 臼而生,枝榦拳曲,如伏龍之狀。

石鍋在永福寺後。一大石桶,自然其水常滿,滿則溢 出。

「石秤錘」在舜殿前路傍,形與「秤錘」相肖。

《古蹟攷》:「舜祠在舜源峰下。按舊志,在大陽溪,蓋三代 時祠也。今遺址在白鶴觀前,土人呼為大廟。秦漢以 來,立祠玉琯巖前,相傳為何侯故宅。至唐湮廢,刺史 元結奏立于郡城之西。僖宗朝,長沙胡曾權延唐令, 請于朝,復立于玉琯巖下,有敕建舜廟碑,今廢。宋建 隆初,刺史王繼勳奉詔重修,知制誥張澹奉敕撰碑」, 亦湮沒莫考。明太祖親製祭文,遣編修雷燧遷廟于 舜源峰下,制以春秋仲月上甲,縣令具牲帛致祭。三 年,命神樂觀道士充御香官,到縣,令長官奉祭。遇改 元,命翰林官或中書行人祭告焉。

舜壇,在由村,去舜祠二十里,近周由寺。仙政之水遶 之,通碧虛橋。

《碧虛亭》在碧虛池上。

仙梯亭在紫霞洞口,石磴層層,雲霞交映。

大澤龍王祠在三峰石深處。其水流自石崖,注于深 澗,草木蒙蔭,勢甚險絕,雖盛暑,必重裘而後可。入 無為觀,在麓床山舜祠之側。王妙想辟穀飛仙之地。 梁太清中立。建炎兵火,滅其跡。紹興初戊辰,道士賀 知常遷建,今廢。

魯女觀在何侯宅之西。魯妙典修道于麓床山仙去。 後人于飛昇處築觀奉之,故名「魯女。」唐武德後,更置 煉丹觀,在舜祠北十五里《簫韶》杞林之間。舊傳乃何 侯煉丹之所,崖石皆赤,因投其渣餘于崖谷之間。今 其地多產靈草,土人有疾,取以療之,多驗。

「黃庭觀」,近白馬巖,未詳所建。梁武帝時,有雙師南來 修煉于此,後成仙去。

羊仙觀在羊權山下。因權得度仙去,後人即以其宅 立觀奉祀焉。

九靈觀在嶂山下。晉安帝時置,永嘉間改「淨輪。」隋開 皇初改「九靈」,後圮。宋初復置,今廢。

何侯宅,在玉琯巖舜祠左。何侯得道,拔宅飛昇,不知 所之,惟丹竈存焉。後黃冠房曰「茨,何仲涓居之」,亦成 仙去。

永福寺在舜祠之右,舊名「無為寺」,又名「報恩寺。」相傳, 南齊敕建,以衛舜祠,有斷碑可識。宋太平興國五年, 易今名。元豐間,以為禪寺。寺有木魚,不敢擊。

齊雲閣,在永福寺後,僧善義所建,由徹堂凡三轉,四 十二級,以抵閣上。

華嚴閣與齊雲閣相峙,勢甚奇偉,僧意超所建。 「徹堂」,在永福寺法堂之後,僧意超所建。

御書樓在永福寺二閣之間。紹興乙亥,僧祖南所建。 請于郡,以歷朝所賜御書藏于其上,故名「御書。」 讀書堂在高士巖側。監簿劉子澄聚徒講學其上,今 廢。

《無為莊》在《無為觀》後。

三十六臺,唐時所築,今存其四。

彌陀臺在永福寺後。有石方正,一石肖「彌陀」,因以名 臺。

「放牛庵」在三牛石下,與舜峰相近。

觀音臺在永福寺。

蓮花臺在「麓床」之上,石乳所結者,花瓣宛然。

桃花臺在桃花洞、魯女觀前,聳峻可以遠眺。

迎賓臺在淹口五指山下。其山高聳平正,上有臺,今 廢。

永福莊在永福寺邊。即僧種田之室也。

武婆聖母廟在三盤洞內。歲秋猺人祭賽,擊土鼓、吹 竽笙跳踏,以祈神喜。

《舜鼎》,今在舜陵,大可函牛百人,可移置。

《韶歌》,昔舜帝南巡至九疑,每樂奏九成,則有鳳儀獸 舞之異。一女子頗解音律,效為《韶歌》,極其柔婉,近傳 《韶歌》自此始。

《太平樂》:相傳象受封有庳,舜情不自已,製小笛,令人 依《韶》韻協奏,以壯其行,象悅。

《安期甕》,仙人鄭安期修道路中,每行攜甕自隨,重六 百觔。今在麓床山。

《天師刀糜墨》。在《重華巖中五渡》。

《金蝦蟆在九井》中,亦常不見。

《水面瓊花》,在八渡水。

天燈樹,即舜祠前左右杉也,共一十六株,大數圍,長 百丈,常見有天燈照明其上,蓋木之精明所現然也。 《土產攷木》之屬有櫧木、沉杉。

竹之屬有「箭竹、苦竹、桃竹、筀竹、方竹。」

《斑竹一名淚竹》。

藥之屬有「黃精、仙茅、切朮、紅朮、九節菖蒲、龍鳳香、虎 鬚草、鍾乳粉、青皮香、石燕。」

花之屬有「蘭。」

貨之屬有「茶。」

鱗之屬有「油魚。」

《堆魚生紫霞巖,九渡》自躍出,磊起數疊。

「石螃」:「相傳與蛇同穴。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