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25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五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五十七卷目錄
灃水部彙考
考
灃水部藝文〈詩〉
灃水送鄭豐鄠縣讀書 唐皇甫冉
灃水部紀事
灃水部雜錄
汭水部彙考
考
汭水部藝文
窮汭記 明王寧
芮谷諸勝 武全文
登臨總目 前人
隆冬三勝 前人
芮谷遊 前人
汭水部紀事
漆水部彙考
考
漆水部紀事
沮水部彙考
考
山川典第二百五十七卷
灃水部彙考
[编辑]《禹貢》「雍州之灃水。」
灃水,源出今陝西西安府鄠縣終南山之灃谷,東北 流遶郡城東,與交水會。又合太平高觀谷水,東過咸 陽縣界,北流入于渭。
考
按:《書經夏書禹貢》:「雍州,灃水攸同。」〈疏〉《地理志》:「灃水出 扶風鄠縣東南,北過上林苑入渭。」〈蔡傳〉灃水,《地志》作「酆」, 出扶風鄠縣終南山,今永興軍鄠縣山也。東至咸陽 縣入渭。同者,同於渭也。
按:《金史地理志》:「京兆府:長安。」〈註〉有灃水。
按:《續文獻通考陜西西安府》:「灃水出終南山,合太平 高觀谷水,東至咸陽縣入渭。」
按《陝西通志》:西安府:灃水,在府城西南四十里,出灃 谷,北流入渭。
交水在府城南三十里。一名湢水。上承樊川,西至石 碣,遂分為二。一注灃河,一入昆明池。
按《鄠縣志》,「灃水在縣東,入長安界。」
按《咸陽縣志》,「灃水在縣東南三里。」
按《山陽縣志》,「灃水在縣南。」
灃水部藝文〈詩〉
[编辑]《灃水送鄭豐鄠縣讀書 》唐·皇甫冉
麥秋中夏涼風起,送君西郊及灃水。孤煙遠樹動離 心,隔岸江流若千里。早年江海謝浮名,此路雲山愜 爾情。上古《全經》皆在口,秦人如見「濟南生。」
灃水部紀事
[编辑]《唐書武后本紀》:「武后景龍三年七月庚辰,灃水溢。」 《肅宗本紀》:「至德二載九月壬寅,廣平郡王俶及慶緒 戰于灃水,敗之。」
《潼川州志》:「嚴礪,唐貞元十五年,以興利刺史兼御史 大夫,後為山西道節度使。寬明儉惠,嘗疏嘉陵江,通 灃水以溉民田,州民德之。」
《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秋九月癸丑,奉元路長 安縣大雨,灃水溢。」
灃水部雜錄
[编辑]《淮南子》:「灃水之深千仞而不受塵垢。投金鐵鍼焉,則
形見于外,非不深且清也,魚鱉龍蛇莫之肯歸也汭水部彙考
[编辑]《禹貢》雍州之汭水
[编辑]汭水,源出今陝西平涼府華亭縣之西山,即朱子所 謂「吳山之西北」,蔡子所謂「隴州汧源縣之弦蒲藪」也。 南北兩泉,下合為一。東流至崇信峽,又合左峪、湫峪、 殿子坡峪、散化峪、五馬峪、通汭峪、紅土峪、西寺峪、城 東峪諸水,過崇信縣城,至涇州入于涇河。
考
按:《書經夏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 渭汭。〈孔傳〉《水北》曰「汭。」〈正義〉《毛詩傳》云:「汭,水涯也。」鄭云:「汭之 言內也,蓋以人皆南面望水,則北為汭也。」且涇水南 入渭,而名為渭汭,知水北曰汭。〈蔡傳〉汭水,地志作「芮。」扶 風汧縣弦蒲藪。芮水出其西北,東入涇。今隴州汧源 縣弦蒲藪有汭水。《周職方雍州》:其川涇、汭。《詩》曰「汭鞫 之即」,皆謂是也。屬,連屬也。涇水連屬渭、汭二水也。 按《詩經大雅》:「止旅迺密,芮鞫之即。」〈朱註〉芮,水名,出吳山 西北,東入涇。《周禮職方》作「汭。」〈大全〉朱子曰:「《職方氏》曰:『雍 州,其川涇、汭』。」註云「在邠地,即此也。」
按:《周禮夏官職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川涇汭。」〈訂義〉易氏 曰:「汭水者,非《禹貢》所謂汭也。《禹貢》言汭,皆水北之汭。」 此所謂汭者,雍州之川名。《漢志》:「右扶風汧縣,汭水出 西北,東入涇。」此正公劉居豳之地,《詩》所謂「芮鞫之即。」 徐廣曰:新平漆縣東北有豳亭,其國城在邠州東北 二十九里三水縣界,古豳城是也。正與公劉《詩》合。又 《唐志》,涇州臨涇縣有汭水,西自隴州華亭縣流入,一 名宜祿川。然涇、隴二州在邠州之西,則非邠州之汭, 要皆雍州之川也。黃氏曰:「汭水出汧源縣小隴山,至 邠州宜祿縣為宜祿水,入涇;渭水出熙州狄道縣《鳥 鼠同穴山》,東南至華州華陰縣入河。」
按:《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汧。」〈註〉芮水出西北,東入涇。 按:《隋書地理志》安定郡華亭〈註〉大業初置。有隴水、芮 水。
按《郡國志》,「南流者曰媯,北流者曰汭」,異源同歸,渾流 西注,而入于河。
按:《金史地理志》:「河中府,河東。」〈註〉有媯水、汭水。
邠州「宜祿。」〈註〉有汭水。
按:《續文獻通考》陝西西安府:「汭水出隴州汧源縣弦 蒲藪,東入涇水。」
鳳翔府汭水,在隴州城西北,源出弦蒲藪。
平涼府。汭水自隴州流經本府崇信、華亭兩縣境,至 涇州
按《陝西通志》平涼府華亭縣,「汭水在縣東三里許,流 入涇水。」
鳳翔府隴州。汭水,在州城西北,源出弦蒲藪西北。周 《職方雍州》,「其川涇汭。」即此。
西安府邠州。汭水在城西,東入干涇。《詩》謂「芮鞫之即」 者此也。
崇信縣汭水,在縣北一里。唐李元諒疏渠以引汭水, 畜魚蒔荷作閣焉。兵燹殘廢,其渠尚存,邑人愛之。 新柳灘在縣西北一里汭水之濱。
殿子坡在縣北五里。下聚貫珠、濃露諸泉之水,由匯 口而南流入汭。
涇州汭水在州西,自崇信界來,東入涇水。
汭水橋在州北二里。
按《崇信縣志》:汭水源在華亭,一出馬峽口諸泉為北 源,一出仙姑山諸泉為南源。匯而東流,經峽口四十 里,過縣城北,又東七十里,至涇州回中山,屬於涇。《禹 貢》「涇屬渭汭」是也。石灘武公《汭源辨》曰:「後世稱汭水 者,以誤沿誤,千載滋疑。」止緣朱子註《詩》,「汭水出吳山 西北。」蔡氏註《禹貢》「出弦蒲藪之西北」,遂不復詳察其 地,而以隴州汧源縣南為汭水之源。今考隴州諸水, 皆由汧入渭,不與涇通,則與汭似無涉矣。然吳山、弦 蒲藪二說,先儒抑豈無據而妄稱之?考《古志》,華亭有 隴山,有汭水,紀載甚確,則汭水出華亭固無疑矣。吳 山即隴山,華亭與隴州山連壤接,境內諸山皆屬隴, 又曰「小隴山」,且唐宋之際,縣舊屬隴,尚未入平涼也。 則朱子所稱「吳山西北」,安知不在華亭境內,而必執 此以問汭耶?載考弦蒲藪在今隴州蒲峪,是汧、隴之 五藪也,而其西北即為華亭西山,是蔡氏之說,亦非 大謬。後人不深考西北之義,誤以汭水為汧,則泥古 所致。不審于《禹貢》「涇屬渭汭」及《公劉》芮鞫之什,果何 所解也?是不可不辨。《爾雅》「水北曰汭」,又小水入大 水之名,蓋兩水合流之內也,故從「水」從內。《禹貢》稱汭, 亦無定名,曰「會於渭汭,東過洛汭」是也。獨涇屬渭汭, 汭有定名。考汭源起自華亭,南北兩泉,下合為一,東 行五十里,至崇信峽。峽斷,萬山峙其北,烏龍山、五馬 山峙其南,水自北注者,曰左峪、湫峪、殿子坡峪、散化 峪;自南注者曰五馬峪、通汭峪、紅土峪、西寺峪、城東 峪,合三山九峪之水,汭流孔大,其勢澄泓,越四十里 過崇信城,又七十里抵涇州,回中山遂屬於涇。計汭 原於華亭,盛於崇信,統於涇水,合眾水以成名。揆諸《爾雅》「水北」之文,雖曰不合,實則與從水從內之義,文 異義同。觀汭者曰:「美哉汭,吾莫名其德。」凡水之名也 以己,汭之名也獨以眾。汭與涇大相當也,曾不二百 里而東合於涇,不與涇爭,涇至濁,汭至清,清與濁也 不相入,而其屬於涇也,匿垢藏潔而如有容。美哉汭! 吾莫名其德。
芮谷在汭水之北峰。回谿遶,流與汭通。土人先是祈 佛禱雨於斯,呼曰「殿子坡」,或曰龍泉寺。今為芟荊開 道。上陟層巖,下濬深壑,大與遠不及里,而勝蹟錯出, 幽奇萬狀。臨斯谷者,泝洄登眺,可與靜憩,可與同人, 更,可與吏而隱。為其窈窕而盤旋也,故以谷名之。為 其搴芳萃秀,敻出於眾流之上也,故特以「芮谷」名之。
汭水部藝文
[编辑]《窮汭記 》明·王寧
汭水,紀于《禹貢》。《廣韻》汭音儒。《說文》「汭,從水從內。」訓曰: 「兩水合流之謂也。」又曰:「小水入大水之名質。」其實雍、 豫二州有專名之者,有通名之者。專名者,以義也;通 名者,以類也。以類通名,如會于渭汭,東過洛汭是也。 蓋渭自鳥鼠而東逝,涇出笄頭而北來,二水至高陵 而匯于河,經龍門東注豫州,洛由熊耳東北入河,既 皆小水入大水,且兩流合為一,故不曰涇、渭而曰渭、 汭,不曰河、洛而曰「洛、汭。」由是推之,則凡諸州之水類 于是者,皆不拘于定名,而得通稱為汭也。以義專名 者,涇屬渭、汭是也。汭在華亭城東三里,乃兩水合流, 而其北源西出小隴山之馬峽,俗呼北河;南源西出 隴山之仙姑峪,俗呼南河。北河環朝那山前,蓋山有 古朝那王廟,其西北有湫,東去縣東三里,而別稱為 雨山。南河環王母山,山巔有古王母宮,東去四里,別 稱為儀山,俗呼為「回頭山」,儀州實以是名也。儀、雨兩 山,南北對峙,豁開如門,故兩水合而東流,名之曰「汭」 也。又二水交流而下,亦專名為汭也。汭匯為深潭,潭 名「合水。」水之北岸一臺,高廣平夷,荊榛,瓦礫雜錯,相 傳禹王廟也。北陟雨山之巔,遙見東南隱隱峰巒,侵 入太虛,隴州吳山也。沿汭峽,峽石三十里,皆斷崖摧 壁,神禹疏鑿之跡也。峽行十五里,南堧有女神之廟, 扁曰「抵汭元君」,土人呼底茹娘娘,汭讀為茹,茹儒同 音。廟東十五里至石堡汭。北受柴邸水,源出朝那湫 山之陽,而陰即為涇水。又東五里至安口峴。牛心山 南受武村水,汭至是益大。北有斷萬山,自馬鋪嶺柴 邸而來。南有五馬山,自石櫃寺武村而至。兩壁削立, 巉巖百仞,束汭於中,雪浪湍激。經行五里為屯城,唐 李元諒屯兵扼吐蕃者也。屯東為崇信川,汭水益大, 深不可涉,湍不可亂,行旅皆袒而濟。又東三十里,北 過崇信縣城。崇信人曰:「汭水遶北。」又東七十里,東過 涇州,過回山,乃屬於涇。弘治戊午,督學憲副虎谷王 公按涇州,試諸生竣,乃涉水登王母宮,寧從行,王公 東眺曰:「北流而濁者何水乎?」寧對曰:「涇也。南流而清 者何水乎?」寧對曰:「汭也。」公曰:「是《禹貢》雍州屬涇之汭 乎?《周職方》其川涇汭乎?昔公劉有汭鞫之即,吾過豳, 西行三十里,涉一大河,北入涇,是何名乎?」寧曰:「靈臺 之達溪也。」公曰:「朱子註汭鞫之即曰豳,地日廣也。試 且廣求之,斯地有百泉乎?」寧曰:「去華亭西北三十五 里山朝那湫陰有泉百餘,為涇源,乃百泉也。有溥原 乎?」寧曰:「亭口,靈臺之西,汧陽隴州之北,華亭龍門之 東,有廣原。」唐尉遲敬德破突厥、郭子儀破吐蕃之西 原也。李元諒開美田千頃,號曰良原,今為溥潤原。公 又曰:「此與吳山南北乎?」寧曰:「正相南北。」公曰:「必茲西 去百里外,有兩水合流者,始可謂之汭矣。若其窮之 乎?」寧計華亭至涇程一百三十五里,果符公言。還白 之。公曰:「朱子註《詩》,言汭水出吳山西北者,以名」山而 誌名水,窮源泝流也。今遂謂出隴州,東入于涇,今隴 水乃汧入渭,去涇遠矣,且將置溥原于何地乎?按:寧 之論《汭》,謂小水入大水,是矣。然達溪雖經流,靈臺源 出武村西南,遠門川諸水,合良原、靈臺諸溪以入涇, 皆汭也。
芮谷諸勝 武全文
[编辑]芮谷,距邑城二里。出城西郊,由新柳灘北渡汭水,桃 柳夾岸,畦園成列。居民背山倚谷者十餘家,曰「芮谷 莊。」莊行百餘步,芮谷口直其東,迴峰環抱,隱不見谷。 中有溪水橫塞谷口,卒不獲入蹊,曰「橫蹊渡。」溪前一 帶,林樹迷離,惝怳四顧,如武陵人。舟行入桃源,曰「迷 谿林渡。」谿而北,山麓靈湫湧出,深闊各數尺許,禱雨 輒應,土人立碑祀之。湫畔老柳蓊翳,濃陰掩蓋,望之 翼然如亭。復有勺泉,褊小深洌,在《柳蓋》亭之西。逶迤
北向,泝曲道以盤登,經丘遶谷,數折,至疊石橋。橋中據山谷之半,西接山門。循扉而入,依山面勢,建聖母宮于東,構梵剎于西。昔人稱「殿子坡」自此始。殿西北 隅有沼渟泓,荇藻交浮,遊鱗隱見其際,曰「化魚沼。」沼 傍築室數楹,燒鼎煮茗,是曰「丹室室。」西崖次,垂石如 幕,不廈屋而帡幪,是曰「幕石洞。」又西則峭壁幽巖,敻 峙邃處,攀高臨壑,最極者,曰「摩雲頂。」側立數仞,款跨 而下覆者,曰「覆壁淩空。」晴崖霽日,淋漓滴巖,平空作 雨聲者,曰「懸崖浮雨。」若乃飛泉瀑墜,散布如珠,則曰 「瀑珠巖。」晶瑩窟聚,錯落如星,則曰「聚星窟。」蒼佶玲瓏, 可與探奇掘祕,則曰「石穴藏書。」水滴石受,日久成穿, 則曰「石穿處。」巨石臨隈,獨坐兀如,則曰「兀坐石。」水集 渠成,回曲可以流觴,則曰「曲水渠。」中產蟹,泥潛而族 類繁衍,則曰「蟹渠。」鏤跡攬勝,美不勝書,是曰「芮谷深 處。」稍南則岩石奇聳,秀削天成,是為「嶙峋石。」石上古 柏挺生,蒼枝老𠏉,千百年如是,不聞消長榮衰。自柏 而南,突于崖半,苔石團結,中空外翠,圜亙盈尺。有泉 汔汔,由苔石出,繩貫股分,森然直注至底,曰「貫珠泉。」 水石相搏,響音激越,目擊耳聆,言莫能喻。芮谷諸泉, 當推此為第一。泉上架梯,鑿石穿洞,吐納煙霞。反而 扳乎北崖,別為石洞者九。安神靜息,萬慮屏除。既下, 則由山門左側出,觀積冰巖。諸巖莫不凝冰,光怪離 奇,斯為最盛,故有積冰之目。又北而東,陡壁絕立,水 源瀟灑,如櫛比,如簾垂,又如濃露零零,絡繹不絕。抵 瀑珠巖、貫珠泉,水勢更殊,故曰「濃露崖。」崖下浚地為 泉,曰「濃露泉。」泉東林木叢雜,途窮境阻。緣木以濟,闢 山通道。附藤蘿而北上,曰「攀藤逕。」隨逕西轉,更上一 層,曰「更上坂。」坂行見峪,石渠磨盪,獨臨峪口,下聽濃 露泉,其音淙淙然,曰「俯聽峪。」又西徐步,忽至一所。周 迴履坦,勢如平臺。憑高遠眺,物無遁形,遊人眼界。至 此曠然一闢,曰「曠觀臺。」臺南東下,削壁孤傲,曰「寄傲 巖。」危石迭峙,曰「箕踞石。」又南躡柳陌,翱翔至縱遊原, 喘息俱定。遊衍間適無邅迍跼蹐之度。原前昂首淩 風,屹立峰頭,俯視汭水,波洄瀾湧,直達涇川,洋洋乎 又一大觀,曰「觀汭峰。」由峰北還,下踐駝丘,丘勢延袤, 有類偃駝。既乃達橫豎嶺,嶺小而峻,自成一岑。益降 而北,急流澎湃,磴折層翻,曰「疊浪坡」;突兀無枝,虯顏 下垂,曰「覆渡柳。」鞠躬跨渡,則東至古槐峰。槐歷年永, 根產連株,接峰使高柱日承天,撫槐憩止。雖迥臨深 谷,險不可即,而潛溪低樹,莫不獻技峰前。爰為施斤, 鑿拓鳥路蜿蜒遞降,厥步盤跚,曰「盤跚坂。」坂盡及壑, 林深瀨爽,任意所如,曰「縱壑林。」林北羅渡,布株聚蔭 垂柯,上蔽晴空,下息人影,時方盛夏,可辟暑而忘薰, 曰「密林渡。」逆流上溯,亂石綢沓,嵬巖波瀉。遙望疊石 橋門,如雲衢天闕,非復人間恆覯,曰「靈槎門。」順流而 南,則貫珠泉之水,自縱壑林來,濃露泉之水,自密林 渡來,皆交會于匯口。紆迴旋繞,東流為迴谿,新蒲細 柳,雜植其間,遊人每低回久之不能去。谿背有石,雄 踞如岡,振衣登嘯,不啻置身千仞之上,曰「振衣岡。」又 東則碣石盤據,左夾谿水,轉而南流,行經石磴,湍折 不可狎視,曰「碣石峽。」峽南谿坦,其勢委蛇。俄至半流, 磐石中亙,水分為二,上開而下合,曰「磐石磧。」環石列 坐,容客可什八九,飛觴泛月,或曰「如臨島」,或曰「如登 舟。」去磧數武,谿行窮處,層磵繼之。流并入而力加勇。 磅礡震撼,瀾雪濤飛。心目俱為洞駴,曰「戞石衝。」此外 「則回巒屏其內煙樹彌其闕谷口于是乎在佳境既 盡,能事復殫是曰觀止。」
登臨總目 前人
[编辑]初逾橫蹊渡,由靈湫泝曲道而入,憩梵剎,至貫珠泉 而止。繼攀石洞,由濃露泉緣攀藤逕而上,憩曠觀臺, 至觀汭峰而止。終履駝丘,由古槐峰循盤跚坂而下, 憩密林渡,至戞石衝而止。放之為勝五十有五,合之 則為條有三。中條昔所有,上與下皆今所創闢。上條 人不及知,中條人不盡知,下條人不能知。志山則遺 水,志水則遺山。惟谷兼山與水以備厥美,而義境更 幽,為蔽之以一言,曰「芮谷。」
隆冬三勝 前人
[编辑]宇內景物,莫不盛于三時,而衰于冬,《芮谷》于隆冬獨 為甚勝。盈盈水涯,叢生茂對,秀色堪餐,曰《苔痕襯綠》 勝也一;水漬泥融,凝寒繡壁,縱橫成紋,曰《泥紋萃繡》, 勝也二;至夫朔風凜冽,冰稜奇峙,或為旒綴,或為蓮 房,或屹立如玉柱,或峻削如巉巖,或空明內映,玲瓏 外結,泠泠然水滴聲應如冰壺,曰《寒冰疏異》勝也三; 諸勝世所同,三勝世所希,萬物爭榮,與時盛衰,茲獨 卓然履貞,歲寒不彫,有如松柏,於隆冬見道焉,於山 水得君子焉。別而為三,曰隆冬三勝。
芮谷遊 前人
[编辑]《芮谷莊》主人倚谷以居,載游載豫,無所厭苦。或問主 人:「爾何安乎?」斯曰:「吾以安吾谷。」「爾何樂乎?」斯曰:「吾以 樂吾游。」其游如何?曰:「人生患有咎,不患無譽,患志不 潔,行不清,不患富貴,烜赫不加於其身。是谷棲霞宅 幽無風塵車馬喧囂繁聒之音,居恆無事,策杖輕裘偕我友生子弟,或數日一至焉,或日一至焉,或時一」 至焉。吾仰登山,俯聽泉,胸懷曠然,而遠近居人,莫不 飲流息機,樂志遂生,各適乃所。問以功名寵辱,仕宦 窮通,㗳然無以應。曰:「吾谷在吾,惟安吾谷。吾游在吾, 惟樂吾游。」樂且為歌,不次不倫。歌曰:「汭水之濱,北山 之麓。倚山谷兮閑卜築,驅蛇虎兮友麋鹿,遊泳為適 兮足已為福。惟谷有予予有谷,兩相得兮無所逐。嘻 猗乎,彼如之人何碌碌。」
汭水部紀事
[编辑]《史記·周本紀》:「武王曰:『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 有夏之居』。」〈注〉《索隱》曰:言自洛汭及伊汭,其地平易,無 險固,是有夏之舊居。
《國語》: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西周,鎬京也。三川,涇、 渭、汭也。地震,故三川亦動也。
《左傳·莊公四年》:「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隨,隨人 懼,行成。莫敖以王命入盟,隨侯且請為會于漢汭而 還。」
閔公二年春虢公敗犬戎于渭汭舟之僑曰:「無德而 祿殃也。殃將至矣。」遂奔晉。
昭公元年,「天王使劉定公勞趙孟于潁,館于洛汭。」 《後漢書西羌傳》:「允姓戎,遷于渭汭。」
漆水部彙考
[编辑]《禹貢》雍州之漆水
[编辑]漆水,源出今陝西西安府扶風縣之岐山,西北流,逕 銅官縣,至耀州富平縣與沮水合流,東南入于渭河。
考
按:《書經夏書禹貢》:「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疏〉《詩》云:「自土 沮漆。」《毛傳》云:「沮水,漆水也。」則漆、沮本為二水。《地理志》 云:「漆水出扶風漆縣西。」闞駰《十三州志》云:「漆水出漆 縣西北岐山,東入渭。」〈蔡傳〉漆水《寰宇記》曰:耀州同官縣 東北界來,經華原縣合沮水。又按《地志》謂「漆水出扶 風縣。」晁氏曰:「此豳之漆水也。」《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 縣。」程氏曰:「杜陽,今岐山普潤縣之地,亦漢漆縣之境。」 其水入渭,在灃水之上,與《經》序渭水節次不合,非《禹 貢》之漆水也。
按:《詩經大雅》:「民之初生,自土沮漆。」〈註〉沮、漆二水名。 按《山海經西山經》: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按《漢書地理志》:「右扶風漆」〈註〉水在縣西。有鐵官。莽曰 「漆治。」
按:《後漢書郡國志》,「右扶風漆有漆水。」〈註〉《山海經》曰:羭 次之山,漆水出焉。郭璞曰:「漆水出岐山。《詩》云:『自土沮 漆』。」
按《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俞山,東北入于渭。」〈注〉《山 海經》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于渭。」蓋自北而 南矣。《尚書禹貢》、太史公《禹本紀》云:「導渭水東北至涇, 又東逕漆、沮,入于洛。」孔安國曰:「漆、沮,二水名,亦曰洛 水也。出馮翊北。周太王去邠渡漆,踰梁,上止岐下。故 《詩》云:『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又曰:「率西水滸,至于岐下。」 是符《禹貢本紀》之說。許慎《說文》稱:「漆水出右扶風」杜 陽縣岐山,東入渭。從水桼聲。又云:一曰漆城池也。潘 岳《關中記》曰:「關中有涇、渭、灞、滻、酆、鄗、漆沮之水。」酆、鄗、 漆沮四水,在長安西有柒縣。〈宋本作在長安西南鄠縣〉皆注酆。鄗 水,北注渭。《開山圖》曰:「麗山西北有溫池。」〈古本作地吳本改作池然 三秦記及漢武故事並云麗山湯泉又稱溫泉不言溫池也〉溫池西南八十里,岐 川在杜陵埤。〈宋本作北〉長安西有渠,謂之《柒》。〈當作漆下同〉渠。班 固《地理志》云,「漆水出漆縣西。」闞駰《十三州志》又云:「漆 水出漆縣西北岐山,東入渭。」今有水出杜陽縣岐山 北柒溪,謂之柒渠,西南流注岐水。但川土奇異,今說 互出。考之經史,各有所㨿,識淺見浮,無以辨之矣。 按《晉書地理志》,新平郡漆〈註〉漆水在西。
按:《魏書地形志》,「馮翊郡萬年。」〈註〉漢高帝至二漢、晉屬 京兆,後屬。有漆沮水。
按:《隋書地理志》,「扶風郡普潤。」〈註〉大業初置。有仁壽宮。 有漆水。
按:《金史地理志》:「耀州,華原。」〈註〉有漆水。
鳳翔府:「普潤。」〈註〉有漆水。
按:《續文獻通考》:「陝西西安府:漆河,源出扶風古漆縣, 西北經同官縣至耀州南,合于沮水。」
按《陝西通志》:漆水在鳳翔府扶風縣治東,源出普潤 廢縣,東南合漆溪東入于渭。
按《鳳翔府志》,扶風縣漆水,在縣東門外,又名時溝,南 流與渭水合。
按《麟遊縣志》,「岐水源出縣西舊普潤縣之水,東流入 漆水。」
按《同官縣志》,漆水在縣北境來原樹多漆木,故名。受同官川水入沮
按《西安府志》耀州「漆水在州東門外,自同官界來,入 沮水。」
按《耀州志》:「漆渠在州東南。」
退灘渠在州東南。以上二渠,明成化時,知州鄧真開, 俱引漆水灌州城東南附郭田。
按《富平縣志》,「漆水在縣城南。」
沮河,西北來自延安府宜君縣,過耀州,至縣境合漆 河。
北白渠來自三原縣界,溉脾腸、大澤、豐潤三鄉田四 十里有斗門一十五所,其水東入漆沮河。
漆水部紀事
[编辑]《遼史聖宗本紀》:「統和七年春正月戊申,次漆水,謁景 宗皇帝廟。」
沮水部彙考
[编辑]《禹貢》雍州之沮水
[编辑]沮水源出今陝西延安府宜君縣南子午嶺,東南合 數水,流至中部縣,又至西安府耀州富平縣合漆水, 東流至同州朝邑縣,東南入于渭。
考
按:《書經夏書禹貢》雍州,「涇屬渭汭,漆沮既從。」〈蔡傳〉《地志》: 沮水出北地郡直路縣東,今坊州宜君縣西北境也。 《寰宇記》:「沮水自坊州昇平縣北子午嶺出,俗號子午 水。下合榆谷、慈馬等川,遂為沮水。至耀州華原縣合 漆水,至同州朝邑縣東南入渭。」二水相敵,故並言之。 「既從」者,從于渭也。
按:《漢書地理志》,「北地郡直路。」〈註〉沮水出東西入洛。 按《水經》,「沮水出北地直路縣,東過馮翊祋祤縣北,東 入于洛。」〈注〉《地理志》曰:「沮出畿縣西,東入洛。」今水自直 路縣東南,逕燋石山,東南流歷檀臺川,俗謂之檀臺 水。屈而夾山西流,又西南逕宜君川,世又謂之宜君 水。又得黃嶔水口,水西北出雲陽縣石門山黃嶔谷, 東南流注宜君水。又東南流,逕祋祤縣故城西,縣以 溪名,漢景帝二年置。其水南合銅官水,水出東北,而 西南逕銅官川,謂之銅官水。又西南流,逕祋祤縣東, 西南流逕其城南原下,而西南注宜君水。宜君水又 南出土門山西,又謂之沮水。又東南歷土門南原下, 東逕懷德城南,城在北原上。又東逕漢太上皇陵北, 陵在南原上。沮水東注鄭渠,昔韓欲令秦無東伐,使 水工鄭國間秦鑿涇引水,謂之鄭渠。渠首上承涇水 於中山西瓠口,所謂瓠中也。《爾雅》以為周焦,誤。〈宋本作穫〉 矣。渠並北山,東注洛三百餘里,欲以溉田。中作覺,欲 殺鄭國,曰:〈史記作中以溉田中作而覺秦欲殺鄭國鄭國曰〉始臣為間,然渠 成亦秦之利。卒使就渠。渠成,而用注填閼之水,溉澤 鹵四萬餘頃。〈史有收字〉皆畝一鍾。關中沃野,無復凶年。秦 以冨彊,卒并諸侯,命曰鄭渠。渠瀆東逕宜秋城北,又 東逕中山南。《河渠書》曰:「鑿涇水自中山而。」《封禪書》:「漢 武帝獲寶鼎於汾陰,將薦之甘泉,鼎至中山,氤氳有 黃雲蓋焉。」徐廣《史記音義》曰:「關中有中山,非冀州者 也。」指證此山,俗謂之仲山,非也。鄭渠又東逕捨車宮 南,絕治谷水。鄭渠故瀆。又東逕巀嶭山南,池陽縣故 城北。又東絕清水。又東逕北原下,濁水注焉。自濁水 以上無濁水,上承雲陽縣東大黑泉,東南流,謂之濁 谷水。又東南出原,注鄭渠。又東歷原,逕曲梁城北。又 東逕太上陵南原下北屈逕原東,與沮水合,分為二 水。一水東南出,即濁水也。至白渠與澤泉合,俗謂之 柒水,又謂之為柒沮。水絕白渠,東逕萬年縣故城北, 為櫟陽渠城即櫟陽宮也。漢高帝葬皇考,於是縣,起 墳陵,署邑號,改曰萬年也。《地理志》曰:「馮翊萬年縣,高 帝置。王莽曰異赤也。」故徐廣《史記音義》曰:「櫟陽今萬 年矣。」闞駰曰:「縣西有涇渭,北有小河」渭此。〈一作此渭〉水也。 其水又南屈,更名石川水。又西南,逕郭𦵧城西,與白 渠、枝渠合,又南入於渭水也。其一水東出,即沮水也。 東與澤泉合,水出沮東澤中,與沮水隔原,相去十五 里,俗謂是水為渠水也。東流逕薄昭墓南,塚在北原 上。又逕懷德城北,東南注鄭渠,合沮水。又自沮直絕 注濁水,至白渠合焉,故濁水得「柒沮」之名也。沮循鄭 渠,東逕當道城南,城在頻陽縣故城南,頻陽宮也,秦厲公置。城北有頻山,山有漢武帝殿,以石架之,縣在 山南,故曰頻陽也。應劭曰:「縣在頻水之陽,今縣之左 右無水以應之,所可當者惟鄭渠與。」沮水又東逕蓮 芍縣故城北。《十三州志》曰:「縣以草受名也。」沮水又東 逕漢光武故城北,又東逕粟邑縣故城北,王莽更名 粟城也。後漢封騎都尉耿夔為侯國。其水又東北流 注於洛水矣。
按:《魏書地形志》,「馮翊郡萬年。」〈註〉漢高帝置。二漢、晉屬 京兆,後屬。有漆沮水。
按:《隋書地理志》,「京兆郡華原。」〈註〉有沮水。
按:《金史地理志》:「耀州,華原。」〈註〉有沮水。
按《續文獻通考》:「沮河西北來,自延安府宜君縣至耀 州冨平縣合漆河,至同州朝邑縣東南入渭。」 按《明一統志》,陝西鞏昌府沮水在階州境,西有角弩 谷,即蜀漢將姜維勦五部氐羌之所。
按《宜君縣志》,「沮水源出子午嶺,下流入中部縣界。」 按《中部縣志》,沮水在縣南,自子午嶺來二百里,東南 流入洛水。
子午水在縣城西北七里。源出子午嶺,流入沮水。 淺石川,出翟道山,與泥谷水及南北二鄉水合流入 沮。
橋山在縣城東北二里。舊傳沮水從山底逕過如橋, 故名。
按《耀州志》:沮水在州西門外,自宜君界來受諸水,至 州南三里,會漆入石川水。喬世寧曰:「關中言漆沮者 多異,惟耀州之漆沮,在灃、涇之下,正與《禹貢》合。 漆水在州東門外,自同官界來入沮水。」
衙嶺在州城南二里。按《壁經》所載「沮水經衙嶺」,即此 也。
淤泥河在州城北二十五里。發源隋后嶺下,東流至 龍首川,與沮水合。
煙霧渠在州城西北。
甘家渠在州城西北。
通城渠在州城西北三十里。
小磨渠在州城西北。
越城渠在州城西北,灌城西南附郭田。以上五渠,俱 沮水,見資灌溉。
按:《朝邑縣志》,「沮水在縣城北,可資灌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