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0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卷 |
第九卷目錄
順天府部彙考二
順天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順天府星野考
職方典第九卷
順天府部彙考二
[编辑]順天府疆域考 畿輔通志
[编辑]順天府疆域圖
按各府、縣志書所載疆域,體例不一,有載四至者,亦有載八至者。今各因其地勢,若四正四隅廣狹相去無幾,則止據《通志》。或《通志》載四至;而四正四隅相去懸殊,必合府、縣志詳其八至,本府
東三百九十里,至永平府之灤州界。
西三百五十里至山西「大同府之蔚州界」 ,南三百五十里至河間府之任丘縣界。
北一百六十里,至宣府之延慶州界。
東西廣七百五十里,南北袤五百二十里。按《府志》,「東西廣八百八十里,南北袤五百二十里。」
大興縣
大興,附邑也,東至南苑,紅牆五十里。
西至宛平縣界一百里
南至東安縣界,一百一十里。
北至昌平州界四十五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六里。東西廣二十九里,南北袤一百二十七里。附郭。
宛平縣
宛平,亦附邑也。東至大興縣界七十五里,西至良鄉縣界一百九十里。
南至固安縣界,九十里。
北至昌平州界十八里
按《縣志》:宛平分土東西約計二百六十五里,南北約計一百八里。編戶七十五里。
正東至河北店,距城七十五里,接大興縣界。正南至東胡林,距城九十里,接固安十里鋪。正西至洪水口,距城一百九十里,麻水路為界。正北至清河,距城十八里,接昌平界。
東南:至瓮各莊,距城八十里。接東安縣。
西南至籬笆房,距城四十里,接良鄉房山界。西北至石港口,距城二百三十里,與沿河水路高山為界。
東北至窯子頭,距城六十里,接大興縣界。
良鄉縣
府西南七十里為「良鄉。」 東至宛平縣界二十里,西至房山縣界十八里。
南至涿州界四十五里
北至房山縣界十五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里。東西廣三十八里,南北袤六十里。
固安縣
西南一百二十里為「固安。」
東至永清縣界,三十五里。
西至涿州界三十里
南至保定府雄縣界,九十二里。
北至宛平縣界十八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八里。東西廣五十五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又按《縣志》,東北至本府通州一百四十里,西北至本府良鄉縣七十里。
東南至本府霸州九十里。
西南至保定府新城縣七十里。
永清縣
南一百五十里為「永清。」 東至東安縣界三十里,西至固安縣界二十里。
南至霸州界三十里
北至通州界三十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一里。東西廣五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東安縣
南一百四十里為「東安。」 東至武清縣界,東張家務八里。
西至永清縣界橫上村十二里。
南至河間府靜海縣界「獨流街」 ,六十里。
北至三河縣界三十里
按《府志》,編戶四十四里。東西廣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按《縣志》八到,「東到武清縣四十里。」
西到永清縣四十里
南到靜海縣,一百四十里。
北到大興縣,一百四十里。
東南到小直沽口,一百一十里。
西南到霸州一百里
東北到漷縣一百里
西北到固安縣八十里
香河縣
東南一百二十里為「香河」 ,東至寶坻縣界戴家閣三十里。
西至通州界漷縣王家鋪十五里。
南至武清縣界河西務,二十五里。
北至三河縣界馮郎莊三十里。
按《府志》,編戶一十里。東西廣四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又按《縣志》,「東南至崔黃口營七十里。」
南至楊村驛九十里
西南至武清縣城六十里。
西北至通州城八十里
北至三河,縣城六十里。
東北至薊州城九十里
通州。〈漷縣附〉
東四十里為通州,東至三河縣界二十一里,西至大興縣界二十里。
南至河間府天津衛界,二百一十里。
北至順義縣界二十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二里。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五里。
又按《州志》,「東南至香河縣界五十里。」
西北至居庸關一百一十里,昌平州界三十五里。
西南至永清縣界四十五里。
東北至平谷縣界,五十里。
漷縣附按《府志》編戶十里。東西廣六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皇清順治十六年,裁併通州。
三河縣
州之東七十里為《三河》。
東至薊州界段家嶺二十里。
西至通州界煙郊,五十里。
南至香河縣界甸子河,三十五里。
北至密雲縣界胡家營五十五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五里。東西廣七十里,南北袤九十里。
又按:《縣志》,「東南到寶坻縣治九十里。」
東到薊州治七十里
西南到漷,縣治七十里。
南到香河,縣治六十里。
西到通州城七十里
西北到順義縣治九十里。
武清縣
南五十里為武清
東至寶坻縣界西載村,五十五里。
西至東安縣界棗林莊,二十五里。
南至河間府靜海縣界楊柳青,一百五十里。北至通州三垡村,三十五里。按《府志》編戶二十八里。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五里。
又按《縣志》,「東至寶坻縣治九十里。」
南至靜海縣治二百里
西至良鄉,縣治一百九十里。
北至通州治九十里
東北到香河縣界二百戶屯,四十里。
東南到寶坻縣界軍糧城,一百八十里。
西北到通州界漷水鋪二十五里。
西南到東安縣界馬圈村,二十里。
寶坻縣
東南一百二十里為「寶坻。」
東至玉田縣界新河口,五十里。
西至香河縣界王家莊,三十里。
南至河間府天津衛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薊州界三盆口十五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二里。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七十五里。
又按《縣志》,「東南至海口二百里。」
西南至武清縣,九十里。
東北至遵化縣八十里
西北至三河縣七十里。東南西北相距二百七十里。西南東北相距一百七十里。
昌平州
府北九十里為「昌平州。」
東至順義縣界高麗營,四十五里。
西至宛平縣界峰山村,四十七里。
南至大興縣界小馬房五十里。
北至二道關黃花鎮一百里。此四正之境。按《府志》,編戶二十七里。東西廣九十二里,南北袤一百五十里。
按《州志》,「東南至沙子營五十里,大興縣界;西北至枯漿村四十三里,白洋城界。」
西南至泰州務,四十五里,宛平縣界。
東北至渤海所,一百二十里,黃花路界。
正東去順義縣九十里
正西去鎮邊城一百里
正南去順天府七十五里。
正北去永寧城一百二十里。
東北去密雲縣一百里
東南去遵化縣三百五十里。
順義縣
州之東八十里為「順義。」 東至三河縣界三十里,西至昌平州界三十里,至州治八十里。
南至通州界二十五里
北至懷柔縣界二十五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七里。
又按《縣志》,「東到山海關七百里。」
東南到永平府六百里
南到山東,布政司,一千里。
西南到:順天府六十里。
西到鞏華城八十里
西北到居庸關,一百二十里。
北到密雲縣大水峪七十里。
東北到古北口,一百八十里。
密雲縣
東北一百里為密雲
東至牆子嶺關,九十里。
西至懷柔縣界二十里
南至三河縣界,三十五里。
北至密雲後衛界一百里。
按《府志》,編戶一十九里。東西廣一百五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又按《縣志》,「東到薊州一百八十里。」
西到懷柔縣四十里
南到三河縣一百里
北到本縣白馬關,一百里。
東南到平谷縣九十里
西南到順義縣七十里
東北到密雲後衛一百里。
西北到本縣大水峪,三十里。
懷柔縣
東北七十里為「懷柔。」 東至密雲縣界二十里,西至昌平州界五里。
南至順義縣界十里
北:至大水峪關三十里。
按《府志》,編戶一十四里。東西廣一百里,南北袤四十里。
涿州
府西南一百四十里為「涿州。」
東至固安縣界,三十里。
西至保定府淶水縣界,三十五里。
南至保定府新城縣界,二十五里。
北至房山縣界,四十里。
按《府志》,編戶四十六里。東西廣八十五里,南北袤五十五里。
房山縣
州之西北四十里為《房山》。
東至良鄉縣界子曹務,十三里。
西至山西蔚州界韓家峪四百里。
南至涿州界北務村,三十里。
北至宛平縣界鎮岡峪五十里。
按《府志》,編戶一十六里。東西廣四百一十里,南北袤八十里。
又按《縣志》,「東到良鄉縣治二十五里。」
西到蔚州治四百一十里。
南到涿州治五十里
北到順天府治一百里
西北到大同府治四百里。
西南到淶水縣治九十里。
東南到固安縣治九十里。
東北到:通州治一百四十里。
霸州
府南二百里為「霸州。」
東至河間府靜海縣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保定府新城縣界九十里。
南至保定縣界二十里
北至固安縣界八十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一里。東西廣一百八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又按《縣志》,「東北至永清縣五十里。」
東南至大城縣,一百二十里。
西南至雄縣九十里
西北至涿州一百二十里。
文安縣
州之南七十里為《文安》。
東至河間府靜海縣界,九十里。
西至保定府雄縣界,九十里。
南至河間府任丘縣界四十里。
北至霸州界六十里
按《府志》,編戶三十四里。東西廣七十里,南北袤七十里。
又按《縣志》,「東南至大城縣五十里。」
西南至任丘縣七十里
西北至保定縣四十里
北至
京師二百四十里
大城縣
南一百三十里為「大城。」
東至河間府青縣界四呈口,二十五里。
西至河間府任丘縣界會羅村,二十五里。南至河間府河間縣界遠南頭,四十五里。北至河間府靜海縣界東子牙村,四十里。按《府志》編戶三十四里。東西廣五十里,南北袤八十五里。
又按《縣志》,「東北至辛張口一百二十里。」 口之北柵城二十里,為霸州地。口之東北寨上為東安縣地。
東南至青縣界「賴二莊」 二十里,又二十里至青縣治。
西北至文安縣界邢家林二十里,又三十里至文安縣治。
西南至河間縣界,西龍句二十五里,又九十五里至河間縣治。
保定縣
南四十里為保定。東至永清縣界七十里,西至保定府雄縣界四十里。
南至文安縣界,四十里。
北至霸州界十八里
按《府志》,編戶六里。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六十里。
又按:《縣志》,「東南至大城九十里。」
西南至任丘九十里
西北至新城九十里
西南至河間府一百四十里。
西北至保定府一百六十里。
薊州
東一百八十里為薊州
東至遵化州界六十里
西至三河縣界,七十里。
南至寶坻縣界,七十里。
北至黃崖關五十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六里。東西廣一百七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又按《州志》,「東北至」
孝陵七十里。
西北至平谷縣七十里
西南至香河縣,一百二十里。
東南至玉田縣八十里
玉田縣
州之東八十里為「玉田。」
東至豐潤縣界,四十里。
西至薊州界四十里
南至寶坻縣界,九十里。
北至遵北州界三十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二里。東西廣八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又按《縣志》,「東南至開平一百二十里。」
東北至遵化州九十里
西南至寶坻縣九十里
西北至馬蘭峪,遵化界八十里。
平谷縣
西北八十里為「平谷。」
東至薊州界三十里
西至三河縣界十五里
南至三河縣界十四里
北至三河縣界三十里
按《府志》,編戶一十三里。東西廣四十五里,南北袤四十五里。
遵化州
府之東三百二十里為遵化州。
東至永平府遷安縣界五十里。
南至豐潤縣界,五十里。
西至薊州界七十里
北:至羅文峪關十八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里。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袤八十五里。
豐潤縣
州之東南九十里為「豐潤。」
東至永平府遷安縣界三十里。
西至玉田縣界,四十里。
南至越支場鹽課司一百里。
北至遵化州界六十一里。
按《府志》,編戶二十二里。
又按《縣志》,「東抵永平府一百六十里。」
西抵玉田縣八十里
南抵海岸二百里
北扺三屯營一百二十里。
東南抵樂亭縣,一百九十里。
西南抵寶坻縣,一百六十里。
東北抵遷安縣,一百三十里。
西北抵遵化縣九十里
形勝附
[编辑]本府。〈大興宛平附郭。〉
《史記》:「燕地方千里,帶甲數十萬,此天府之國也。」 《寰宇記》:「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南通齊趙,為一大都會。」
宋范鎮《幽都賦》:「地博大以爽塏,亙繩直而砥平。」 《金史》:「居庸、古北、松亭等關,東西千里,山峻相連。近在都畿,易於據守。」
《府志》:「關塞諸山雄峙於西北,渾河諸水環遶於東南。」
《良鄉縣》「北拱神京,南控涿鹿,東襟漯水,西擁房山。」
《固安縣》「《孔道》東偏,《神京》南壁。」
《永清縣》「水分桑乾之派,渠成拒馬之名。」
《東安縣》「南控海口,北接天城。」
《香河縣》「黃山北聳,白水西來。」
通州「二水夾流,諸山雄峙。」
三河縣「山維華,維靈,水曰洳,曰泃。」
武清縣潞水流經其左,渾河派衍於西。
寶坻縣東連大海,南接天津。
《昌平州》《山似陣雲,水如天塹》。
順義縣:《呼奴》《崒嵂》,靈蹟巃嵷。大峪汪洋,高梁澎湃。
密雲縣「群山矗矗,諸水溶溶。」
《懷柔縣》「山錦繡以圍天,水珠璣而噴地。」
《涿州》「八荒輻輳,萬國喉咽。」
房山縣岡巒絡繹而入晉,溪流瀠遶以環燕、霸州東阻泥、沽,西連涿鹿,南襟河濟,北揖天山。
文安縣境有河渠,地稱《澤國》。
《大城縣》東襟滄海,南引青、齊,當三關之腹心,繫九閽之左臂。
《保定縣》「金沙映於西南,《玉帶》遶於東北。」
薊州,「東石門,西沙嶺,南滄海,北長城。」
《玉田縣》「唐水龍環,石崖《虎踞》,束咽喉於榆塞,分襟帶於燕山。」
平谷縣東橫大嶺,西峙兔山,北倚瑞屏,南瀕泃水。
遵化州「山鳳翥而龍蟠,川星翻而斗滾。紛紛獻五色之卿雲,鬱鬱萃千年之王氣。風水攸聚,形勢獨隆。」
豐潤縣「群山聳於北,大海潤其南。」
《通志》未詳形勝
[编辑]《戰國策》:「燕東有朝鮮、遼東,北有林胡、樓煩,西有雲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雖不佃作,而足於棗栗。」 此所謂天府者也。
《史記》:「燕亦勃、碣之間一都會也。南通齊、趙,東北邊上谷至遼東,北鄰烏桓、夫餘,東綰濊貉、朝鮮、真、番之利。」
《鹽鐵論》:「燕之涿、薊,富冠海內,為天下名都。」 《河圖括地象》:「燕卻背沙漠,進臨易水,西至軍都,東至於遼,長蛇帶塞,險陸相乘也。」
《歷代名臣奏議》:「富弼上仁宗封事云:『松亭關古北口。居庸關為中原險要。又河朔士卒精悍,與他道不類,得其心可以為用,失其心則大可以為患。安得不留意於此而輕視哉』!」
《朱子語類》:冀都山脈,從雲中發來,前則黃河環繞,泰山聳左為龍,華山聳右為虎,嵩為前案,淮南諸山為第二重案,江南五嶺諸山為第三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莫過於冀,所謂無風以散之,有水以界之也。
《契丹志》:「南京戶口三十萬,大內壯麗,城北有市,陸海百貨聚於其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錦繡組綺,精絕天下,膏腴蔬蓏、果實、稻粱之類,靡不畢出,而桑、柘、麻、麥、羊、豕、雉兔,不問可知。石晉未割棄已前,其中番雜漢𩰚,勝負不相當。既築城後,遠望數十里間,宛然如帶,回環繚繞,形勢雄傑,真用武之國也。」
《北盟會編》:宋平燕北,群臣表賀有云:「舜肇十二州,始別冀都之壤;周建八百國,首疏召奭之封。當天津析木之交,實上谷廣陽之勝。形勢有金湯之險,膏腴號陸海之饒。」
順天府星野考 畿輔通志
[编辑]〈按星野之說見于周禮非後儒臆說也然經但言各有分星以占災祥而其分之地不詳漢晉以來言分野者彼此廣狹各殊其說博採諸家以求其概可已志略巳甚今兼採諸家補之〉本府總
尾箕《周禮》保章氏註:「尾箕,析木,燕幽州。」
《史記》:「尾、箕,幽州。」
《漢志》:「燕地,尾箕分野。自尾四度至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唐志》:「尾、箕,析木津也。」 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終南斗八度。其分野自渤海九河之北,得河間、涿郡、廣陽、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樂浪、元菟、北燕、孤竹、無終等地。今為順天府、永平府境、保定府、河間府北境及宣府。
北斗《石氏》曰:「北斗第六開陽星,主燕。」
天市垣 《宋天文志》:「天市垣東垣第三星主燕,第九星主九河,西垣第十星主河間。」
十二國星《宋天文志》:「牛女下十二國星:楚南一星曰燕。」
通志未詳分野
《周禮總義》:「析木,燕之分星,幽州之星土也。」《爾雅》:「析木謂之津,箕斗之間,漢津也。」〈孫炎注。〉析別水木以箕斗之間,是「天漢之津」也。〈疏〉「析木之津」,劉炫謂是天漢,即天河也,在斗、箕二星之間。箕在東方木位,斗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為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謂此次為「析木之津」也。
《星經》:「蒼龍七宿,有尾有箕,氐、胸、房、腹,箕所糞也。」
《春秋元命苞》:「箕星散為幽州,分為燕國。」
《春秋說題辭》:「箕尾為燕。」
《史記》:「尾為九子,箕為敖客。」
《漢書·地理志》:「劉向言地分,燕地,尾、箕之分野也。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謂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晉書·天文志》:「天漢起東方,經尾箕之間,謂之漢津。自尾十度至南斗十一度為析木,於辰在寅,燕之分野,屬幽州。」 陳卓、范蠡、鬼谷先生、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並云,尾、箕燕。幽州,上谷入尾一度。漁陽入尾三度。古北平入尾七度。涿郡,入尾十六度。廣陽,入箕九度。
《唐書天文志》:「析木為雲漢末派,山河極焉,故其分野自北河末派窮北紀之曲,東北負海為析木。負海者,以其雲漢之陰也。」
《新唐書志》:「尾箕,析木津也。」 初尾七度,中箕五度,終南斗八度。
《遼史地理志》:「析津,本晉薊縣,改薊北縣,開泰元年更今名。以燕分野旅寅為析木之津,故名。」 《遼史國語解》:「野旅寅」 ,野謂星野,旅謂躔次,寅者,辰舍東方之位,燕分析津之所也。
《宋史天文志》:「楚南一星曰燕,有變動,以其國占之。」 漢《永元》銅儀尾十八度,《開元游儀》、景祐測驗同《永元》銅儀箕十度,景祐測驗同《開元》游儀十一度。
《宋兩朝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東西列各十一星,其東垣南第三星曰燕。」
《帝王世紀》:「自危十度至斗七度,百三十五分而終,曰析木之次。」 於辰在寅,謂之攝提格,於律為應鍾,斗建在亥,今燕分野。
《玉海》。陳卓謂「尾箕。燕、幽也。自尾十至南斗十一。」 費直謂起尾九。蔡邕謂起尾四。
《大象列星圖》:「北斗七星,是謂帝車,運於中央而臨制四方。六曰開陽,亦曰應星,主木,主燕。」 《太平寰宇記》:「幽州星分尾、箕,涿州星分尾宿十六度,薊州星分尾宿三度,霸州星分尾、箕,燕州星分尾、斗。」
《古今律曆考》:尾:「《漢太初曆》,洛下閎所測十八度,《宋皇祐》所測十九度,崇寧所測十九度少;《元授時曆》,郭守敬所測十九度十分。箕,《太初曆》十一度,《皇祐》所測十度,《元豐》所測十一度,《崇寧》所測十度半;《授時曆》所測十度四十分。」
《歷代地理指掌圖》,「尾箕星,曰析木宮」 ,曰「人馬時」 ,曰「寅州」 ,曰幽
《清類天文分野》之書,宛平、大興、良鄉尾一度;通州、三河、武清尾二度;昌平、順義、密雲、懷柔尾三度;涿州、房山、霸州、文安尾四度;豐潤、玉田、薊州、保定尾五度;遵化、平谷尾七度。
《鬳齋十一槁》:「古之人有以天河斷兩界者。天猶卵也。經星之次,環其四周,銀河之所界者半,其餘則天市太微位焉。故二十八舍,其附於河者三之二,沿之河以分其勢,稽紫宮以定其餘,有條有次。故秦雖西,而位坤維之鶉首,雲漢之升,兩戒之道也。吳雖東南,而位坤維之星紀,雲漢之降,兩戒之終也。燕窮北紀之」 曲,故以末派之析木為「燕。」 蓋星河之流,起于井,終于箕,則南者反北,北者反南矣。
《樂軒集》:「星度分野十二次,東西南北相反者四,疑似者七。」 可據者其惟析木乎?其宿尾箕亦艮之維燕可以言東北也。
《文殊所說善惡宿曜經》第五。「尾四足,箕四足,斗一足,在寅歲星位焉。其神如弓,故曰人馬宮。」 《法苑珠林》:「尾有七星,形如蠍尾。箕有四星,形如牛角。」
《天官星占》「辰星,北方之位,黑帝之子。」
《觀象玩占》「辰星一曰熊星,一曰鉤星,一曰毚星,一曰鼎星,一曰爨星,一曰伺星。北方黑帝,葉光紀之神,元武之宿,水之精也。」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