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6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十五卷目錄

 永平府部紀事

職方典第六十五卷

永平府部紀事[编辑]

《永平舊志》:「堯命禹治水,任土作貢,夾右碣石入於河。 舜肇十有二州。舜分冀州,自衛水以北為并州;醫無 閭之地為幽州;碣石以東接青州之北為營州。 湯十有八祀,三月,王至東郊,立古聖賢有功者之後, 封孤竹等國。」

殷之末年,《孤竹君》之二子伯夷、叔齊讓國而逃。 周武王克殷,伯夷、叔齊餓於首陽之下。

惠王十有三年冬,齊桓公伐山戎。《史記》:山戎伐燕,燕 告急於齊。齊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國語》載桓公之 言曰:「寡人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 侯莫不來服。」

《管子小問篇》: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谿,十里闟 然止,瞠然視,援弓將射,引而未敢發也。謂左右曰:「見 是前人乎?」左右對曰:「不見也。」公曰:「事其不濟乎?寡人 大惑。寡人見人長尺而人物具焉,冠右袪,衣走馬前 疾。事其不濟乎?寡人大惑。豈有人若此者乎?」管仲對 曰:「臣聞登山之神有俞兒者,長尺而人物具焉。霸王」 之君興而登山,神見且走馬前,疾道也。袪衣,示前有 水也;右袪衣,示從右方涉也。至卑耳之谿,有贊水者 曰:「從左方涉,其深及冠;從右方涉,其深至膝;若右涉, 其大濟。」桓公立拜管仲於馬前曰:「『仲父之聖至若此, 寡人之抵罪也久矣』。管仲對曰:『夷吾聞之,聖人先知 無形,今已有形,而後知之。臣非聖也,善承教也』。」 《史記始皇本紀》:「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 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壞城郭,決通隄防。其辭曰:『遂 興師旅,誅戮無道,為逆滅息。武殄暴逆,文復無罪,庶 心咸服。惠論功勞,賞及牛馬,恩肥土域。皇帝奮威,德 并諸侯,初一泰平,墜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地 勢既定,黎庶無繇,天下咸』」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 各有序,惠被諸產,久並來田,莫不安所。群臣誦烈,請 刻此石,垂著儀矩。

三十三年,使蒙恬築長城,起臨洮至遼東萬餘里。 二世元年,東行郡縣,到碣石,並海,盡刻始皇所立刻 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

漢文帝後七年秋九月,有星孛於西方,其本直尾箕, 末指虛、危,長丈餘,及天漢,十六日不見。

景帝中元年夏六月壬戌,蓬星見西南。甲子,在尾北, 可長六丈。丁卯,在箕北,去近漢,稍小如桃。

三年秋九月戊戌晦,日食幾盡,在尾九度。

武帝建元三年秋九月丙子晦,日食,在尾二度。 武帝元朔元年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殺遼西太守,略 二千餘人,圍材官將軍韓安國于漁陽。會燕救至,匈 奴乃去。安國益東徙,屯右北平,數月,病死。天子乃復 召李廣,拜為右北平太守。匈奴畏之,數歲不敢入右 北平。

五年春,以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出右北 平,擊匈奴。

元狩二年夏,衛尉張騫、郎中令李廣出右北平擊匈 奴。

三年匈奴數萬騎入右北平殺略千餘人。

四年夏,驃騎將軍霍去病出伐右北平二千餘里,擊 匈奴,鹵獲多。天子封其所部右北平太守路博德等 四人為「列侯。」

《漢書》:「武帝元封元年夏,上東巡海上,至碣石。」

成帝時,熒惑角怒明大,逆行守尾。

見《谷永傳 》。舊志作「太白」 ,誤。又云「綏和間。」 案:此谷永說王音之語。音薨後八年,始改元綏和,今闕其年。

哀帝時,熒惑往來無常,入天門上明堂,貫尾亂宮。 《後漢書》,光武帝建武元年「夏,遣吳漢率耿弇、景丹等 十三將軍追賊至潞東及平谷,斬首萬三千餘級,遂 窮追於右北平、無終、土垠之間,至浚靡而還。」

二年春,漁陽太守彭寵反,攻拔右北平數縣。

光武帝建武六年秋九月丙寅晦,日食,在尾八度。 二十五年春正月,遼東徼外貊人寇右北平,遼東太 守祭彤招降之。

明帝永平九年春正月戊申,客星出牽牛,長八尺,歷 建星至房南中,歷尾宿滅。

十三年冬十月甲辰晦,日食,在尾十七度。

和帝永元九年秋八月,鮮卑寇肥如
考證
十三年冬十一月,鮮卑寇右北平,遂入漁陽。漁陽太

守擊破之。

元興元年秋七月己巳,有流星起天市五丈所,光色 赤。閏月辛亥,水、金俱在氐。流星起斗,東北行至須女。 須女,燕地。天市為外軍,水、金、會為兵誅。其年,遼東貊 人反,鈔六縣,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烏桓討之。 安帝元初元年冬十月戊子朔,日食,在尾十度。 安帝元初四年夏四月,遼西鮮卑連休等入寇,郡兵 與烏桓大人於秩居等共擊,大破之,斬首千三百級。 永寧元年冬十二月,遼西鮮卑大人烏《倫其》至《鞬》率 眾詣度遼將軍祭遵降。

順帝永和六年秋九月辛亥晦,日食,在尾十一度。 桓帝延熹九年夏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緣邊 九郡。

靈帝中平五年夏六月丁卯,客星如三升碗,歷貫索, 西南行入天市,至尾而消。

靈帝熹平六年冬,鮮卑寇遼西,太守趙包擊破之。 中平四年,前中山相張純、前泰山太守張舉反,與烏 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殺獲烏桓校尉公綦稠、右北 平太守劉政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

五年,詔騎都尉公孫瓚討之。瓚與戰於屬國石門,純 等大敗,踰塞走。瓚深入無繼,反為丘力居等所圍於 遼西管子城,二百餘日,糧盡眾潰,士卒死者什五六。 六年春三月,幽州牧劉虞購斬張純。

獻帝《初平》元年冬十一月庚戌,鎮星、熒惑、太白合於 尾。

獻帝興平二年,右北平殺公孫瓚所置長吏,以郡歸 劉虞子和。

獻帝建安十年春,袁熙與其弟尚奔遼西烏桓。 《三國志魏太祖本紀》:「三郡烏丸承天下亂,破幽州,略 有漢民,合十餘萬戶。袁紹皆立其酋豪為單于,以家 人子為己女妻焉。遼西單于蹋頓尤強,為紹所厚,故 尚兄弟歸之,數入塞為害。公將征之,鑿渠自呼沲入 派水,名平虜渠,又從泃河口鑿入潞河,名泉州渠,以 通海。」

《田疇傳》:太祖北征烏丸,未至,先遣使辟疇,又命田預 喻指,疇戒其門下趣治嚴門人謂曰:「昔袁公慕君,禮 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 何也?」疇笑而應之曰:「此非君所識也。」遂隨使者到軍, 署司空戶曹掾,引見諮議。明日出令曰:「田子泰非吾 所宜吏者。」即舉茂才,拜為蓨令。不之官,隨軍次無終 時方夏水雨,而濱海洿下濘滯不通,虜亦遮守溪要, 軍不得進。太祖患之,以問疇。疇曰:「此道秋夏每常有 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車,為難久矣。舊北平郡治 在平岡,道出盧龍,達於柳城。自建武以來,陷壤斷絕, 垂二百載,而尚有微徑可從。今虜將以大軍當由無 終,不得進而退,懈弛無備。若嘿回軍,從盧龍口越白 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 可不戰而禽也。」太祖曰:「善。」乃引軍還,而署大木立表 於水側路旁,曰:「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 進軍。」虜候騎見之,誠以為大軍去也。太祖令疇將其 眾為鄉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 城二百餘里。虜乃驚覺。單于身自臨陣,《太祖》與交戰, 遂大斬獲,追奔逐北,至柳城。軍還入塞,論功行封,封 疇亭侯,邑五百戶。

建安十三年冬十月癸未朔,日食,在尾十二度。 《三國志》:魏明帝青龍三年冬十月壬申,太白晝見,在 尾,歷二百餘日,恆晝見。占:「尾為燕,有兵。」

明帝景初二年,遣太尉司馬懿伐公孫淵,經孤竹,越 碣石次於遼水。

少帝正始元年冬十月乙酉,彗星見西方,在尾,長二 丈,拂牽牛,犯太白。

《晉書》。「武帝泰始十年春。分幽州置平州,治昌黎。」然非 今之昌黎也。

太康六年,鮮卑慕容廆寇遼西,遣幽州軍討之,戰於 肥如,廆眾大敗自是每歲犯邊。

晉惠帝永興元年秋七月庚申,太白犯角、亢,經房、心, 歷尾、箕。

光熙元年夏四月,太白失行,自翼入尾、箕。

惠帝時,鮮卑段務勿塵據有遼西之地,所統三萬餘 家,控弦四五萬騎。安北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王浚 以世亂,欲結強援,表以遼西郡封務勿塵為遼西公。 愍帝建興元年,慕容廆攻段氏,取徒河、新城至陽樂。 時中國流民歸廆者數萬家,廆以冀州人為冀陽郡, 豫州人為成周郡,青州人為營丘郡,并州人為唐國 郡。冀陽當在漢北平平剛縣界渝水南流逕營丘城西南入海成周唐國二地無考 愍帝建興三年秋八月己未,甘露降新昌縣。新昌後入肥如 元帝永昌元年慕容廆遣其世子皝襲段末柸入令 支,掠其居民千餘家而還。

成帝咸和八年夏五月己巳,白虎見新昌。

成帝咸康四年春,趙王虎自將伐段遼,遼棄令支,帥妻子宗族豪大千餘家奔密雲山。趙人徙段國民二 萬餘戶於司、雍、兗、豫四州。

五年,夏四月,燕前軍師慕容評襲趙將石成等於遼 西,俘獲千餘家而去。趙王虎乃盡徙遼西民於冀州 之南。

六年秋,趙王虎命司、冀、青、徐、幽、并、雍七州之民,五丁 取三,四丁取二,合鄴城舊兵滿五十萬,具船萬艘,自 河通海,運穀千一百萬斛於樂安城。即今樂亭縣自幽州 以東至白狼,大興屯田,悉括取民馬,得四萬餘匹。「大 閱於宛陽」,欲以擊燕。

康帝建元元年秋趙王虎命段蘭帥所從鮮卑五千 人屯令支。

穆帝永和元年趙王虎使征東將軍鄧恆將兵數萬 屯樂安。是年燕始不用晉年號此後用燕年紀之 燕烈祖雋二年,燕王雋使慕容霸將兵二萬,自東道 出徒河,慕容輿自西道出蠮螉塞,雋自中道出盧龍 塞,以伐趙。霸軍至三陘,鄧恆焚倉庫,棄樂安,遁徒河。 南部都尉孫泳入城,撲滅餘火。霸收樂安、北平兵糧, 與雋會臨渠。魏書海陽縣有橫山即三逕之地臨渠今三河縣 元璽二年,命將軍步渾治盧龍道,焚山,刊石,通方軌。 元璽四年秋八月己未,太白犯天江。

世祖垂建興二年秋,建節將軍餘巖叛據令支,遣慕 容農擊斬之。

五年冬十月癸巳朔,日食,在尾。

世祖建興五年秋九月,北平人吳柱聚眾千餘,立沙 門灋長為天子,破北平郡,高陽王隆遣安昌侯進捕 斬之。十一年春,征東將軍平規反於魯口,其弟海陽 令翰亦起兵於遼西以應之。清河公會遣東陽公根 等擊破之。

世祖建興八年春二月,有客星在尾中,至於九月乃 滅。

九年夏四月己巳,月掩歲星,在尾。

烈宗寶永康二年,景星見於箕尾。

烈宗永康三年夏四月,蘭汗弒燕主寶,遣其子和屯 令支、長樂王盛遣兵襲誅之。秋九月乙未,以慕容豪 為幽州刺史,鎮肥如。

中宗盛長樂元年夏,魏前河間太守盧溥聚眾海濱, 攻掠郡縣。秋八月,遼西太守李朗叛附於魏,留其子 養守令支,自迎魏師於北平,遣輔國將軍李旱討斬 之。

二年春正月,魏材官將軍和突襲《盧溥》於遼西,擒之。 燕主盛遣孟廣平救之,不及,斬魏遼西守宰而還。二 月,襲《高句麗》,拔新城、《南蘇》二城,徙其民五千餘戶於 遼西。

三年冬十二月,魏虎威將軍宿沓干伐燕,拔令支而 戍之。

昭文帝熙光始二年「春正月,慕容拔攻魏令支戍,克 之,執魏遼西太守那頡。以拔為幽州刺史,鎮令支。」 《晉書載記》:燕光始四年「冬十一月,燕王熙與苻后游 畋南,臨滄海而還。」

六年,大城肥如。以上庸公懿為鎮西將軍、幽州刺史, 鎮令支;尚書劉木為鎮南大將軍、冀州刺史,鎮肥如。 建始元年秋七月丙寅,夕陽公雲弒其主熙自立。幽 州刺史、上庸公懿以令支降魏。

惠懿帝雲:「正始二年夏五月以尚書令馮萬泥為幽 冀二州牧鎮肥如。」

北燕太祖跋太平二年廣川公萬泥叛遣汲郡公弘 討斬之。

六年,燕王跋從《旯買》、從弟睹自長樂帥五千餘戶浮 海入遼西臨渝至和龍。

八年,燕將庫傉官斌降魏,已而復歸燕。冬,十月,魏主 嗣遣驍騎將軍延普渡濡水。濡古灤字擊斌,斬之。 十年夏五月,魏主嗣襲燕,命驍騎將軍延普、幽州刺 史尉諾自幽州引兵趨遼西。

十七年春二月,魏慕容渴悉鄰反於北平,攻破郡治, 太守與守將擊敗之。

昭成帝弘太興二年夏六月,魏主伐燕。秋七月,己未, 至濡水;己巳,至和龍,攻之不下。九月,乙卯,引兵還。徙 營丘、成周、遼東、樂浪、帶方、元菟六郡民三萬家於幽 州。燕國自慕容以來分置郡縣皆不可考冬,十二月,己丑,長樂公崇以 「肥如」降魏,燕王遣其將封羽圍之。

三年春正月,魏主遣永昌王健督軍救遼西。

六年春三月,魏平東將軍娥清等帥騎一萬伐燕,平 州刺史拓跋嬰帥遼西諸軍會之。

魏世祖大延五年春二月,遼西上言《木連理》。

太平真君八年秋七月,平州大水。

《魏書》:「高宗太安三年冬十月,詔太宰常英起行宮於 遼西黃山。」

高宗太安四年春正月,魏主巡平州。庚午,至黃山宮, 游宴數日,親對高年,勞問疾苦。二月丙子,登碣石山,

觀滄海,大饗群臣於山下,班賞進爵各有差。改碣石
考證
山為「樂游山」,築《壇記》行於海濱。

高宗太安五年春二月,《肥如》大火,焚官司盧舍略盡, 惟東西二寺不及。

高祖承明元年夏四月甲戌,月食尾。

太和元年春三月戊辰,月食,尾下入濁氣不見。通鑑目錄 云案戊辰四月望史誤

三年春三月戊辰,平州地震,有聲如雷,野雉皆雊。 六年秋八月,平州大水。冬十一月辛亥朔,月寅,見於 東方,《京師》不見,平州以聞。

十二年冬十一月戊午,太白、歲星合於尾。丙寅,熒惑、 歲星合於尾。

世宗永平四年秋八月,平州獻白鹿。

延昌三年夏四月癸巳,月在尾,從地下食,出食十五 分之十四。

肅宗熙平二年秋九月,城平州所治「肥如城。」

肅宗神龜二年夏四月甲戌,大星起天市垣西,東南 流,轢尾燭地。

孝昌元年秋八月,杜洛周反於上谷。九月,以幽州刺 史常景兼尚書行臺,與幽州都督元譚討之。自盧龍 塞至軍都關,皆置兵守險。

二年秋九月,就德興陷平州,殺刺史王買奴。

北齊顯祖天保四年,秋九月,齊主北巡,遂伐契丹。冬 十月丁酉,至平州,從西道趨長塹。使司徒潘相樂帥 精騎五千,自東道趨《奇山》。丁未,旋師。丁巳,登碣石山, 臨滄海。

齊後主武平四年,冬十一月壬子,太白掩填星,在尾。 幼主承光元年,周師至鄴,營州刺史高寶寧率驍騎 及契丹靺鞨萬餘人赴救,至北平,聞鄴城不守,乃還 據營州。

隋文帝開皇二年夏五月,高寶寧寇平州。

三年春三月癸亥,城渝關。夏四月,幽州總管陰壽帥 步騎十萬出盧龍塞,擊高寶寧,平之。

《隋書》:文帝開皇四年「夏四月,以上大將軍賀婁子幹 為渝關總管。」

十八年春二月,《高麗》王元帥《靺鞨》眾萬餘寇遼西,以 漢王諒、王世積為行軍元帥,將兵三十萬伐高麗。夏 六月,漢王諒軍出臨渝關,值水潦,軍中乏食。秋九月, 引兵還。

煬帝大業八年春正月,帝親征高麗,遣二十四軍分 道並出,右武侯將軍趙孝才出碣石道,右驍衛將軍 史祥出蹋頓道。秋八月,敕運黎陽、洛口、太原等倉糓 向望海頓。

十年春三月,帝征高麗。癸亥,次臨渝宮,禡祭黃帝,斬 叛軍者以釁鼓。夏四月甲午,車駕次北平。秋八月己 巳,班師。

十一年春二月,《幽州賊》帥楊仲緒攻北平,滑國公李 景擊破之。

十二年秋,「渤海賊帥高開道陷臨渝,圍李景於北平。 唐高祖武德元年,營州把總鄧暠將兵救之,景帥其 眾遷於柳城,開道遂取北平。」

五年冬十月,契丹寇北平。

太宗貞觀十九年春二月,上親征高麗。「夏四月丁巳, 車駕至北平。秋九月癸未,班師。冬十月丙辰,皇太子 迎謁於臨渝關。戊午,次漢武臺」,刻石紀功。

唐高宗永徽六年秋七月乙亥,歲星守尾。

咸亨三年冬十一月戊子朔,日食,在尾十度。

永隆元年冬十一月壬申朔,日食,在尾十六度。 《開耀》元年冬十月丙寅朔,日食,在尾四度。

武后萬歲通天元年夏五月,「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 秋八月丁酉,左鷹揚衛將軍曹仁師、右金吾衛大將 軍張元遇、司農少卿麻仁節等與契丹戰於《硤石谷》。 唐書平州有西硤石東硤石二戍《唐》兵大敗契丹《飛索》以。元遇仁 節生獲之,進攻平州。刺史鄒保英妻奚氏率家僮女 丁乘城,不下。

神功元年春三月,「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蘇宏暉等,將 兵十七萬,與孫萬榮戰於『東《硤石》谷,唐兵大敗,孝傑 死之』。」

武后神功元年春三月戊申,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討 契丹孫萬榮。初進軍平州,白鼠晝入營,頓伏。及戰,兵 敗,孝傑死焉。

久視元年秋八月壬子,平州火,燔千餘家。

睿宗景雲元年冬十二月,奚霫犯塞,掠漁陽、雍奴出 盧龍塞而去。幽州都督薛訥追擊之,弗克。

元宗開元二年春正月,命薛訥率兵六萬討契丹。行 至灤水山峽中,契丹伏兵擊之,唐兵大敗。

八年,營州都督許欽澹遣兵擊契丹,可突干戰敗,移 軍入榆關。

《唐書宋慶禮傳》:「慶禮為河北度支營田使。初,營州都 督府治柳城,扼制奚、契丹。武后時,趙文翽失兩蕃情, 攻殘其府,更治東漁陽城。元宗時,奚、契丹款附,帝欲 復治故城,宋璟固爭不可,獨慶禮執處其利。乃詔與太子詹事姜師度、左驍衛將軍邵宏等為使,築裁三 旬畢。俄兼營州都督,開屯田八十餘所,追拔漁陽、淄」 青沒戶,還舊田宅,又集商胡立邸肆。不數年,倉廥充, 居人蕃輯。

元宗開元二十二年秋八月,榆關《虸蚄蟲》害稼,入平 州界,有群雀來食之,一日而盡。

二十六年,榆關《虸蚄蟲》害稼,群雀來食之。 天寶元年春正月,分平盧別為節度,統平盧、盧龍二 軍,以安祿山為節度使。

天賓九載秋八月,五星聚於尾箕,熒惑先至先去。 十五載夏四月,平盧「先鋒使董秦襲榆關、北平,殺賊 將申子貢、榮先欽。」

代宗廣德元年春正月,史朝義北奔奚、契丹,至溫泉 柵。唐書溫泉柵在石城縣東北其將李懷仙遣兵追及之,朝義窮 蹙,縊於林中。

代宗大曆二年秋九月戊午夜,白霧起尾西北,瀰漫 亙天。

德宗貞元八年秋八月,大雨,平州平地水深丈五尺。 冬十一月壬子朔,日食,在尾六度。

德宗貞元十一年夏四月,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奏, 「奚王啜剌等寇平州,擊走之。」

穆宗長慶元年春二月丁亥,月犯歲星,在尾。

文宗開成三年冬十一月乙卯,有彗星見于東方,在 尾、箕東,西亙天。十二月壬辰不見。

僖宗光啟二年夏五月丙戌,有星孛於箕、尾,歷北斗、 攝提。

昭宗乾寧三年,契丹主阿保機遣其妻兄阿缽將萬 騎寇榆關、幽州,盧龍節度使劉仁恭遣子守光誘而 執之。

昭宣帝天祐四年夏四月,劉守光囚其父仁恭。秋七 月,其兄平州刺史守奇率其眾數千人奔契丹 府。舊志:唐斐旻嘗與幽州都督孫佺北伐,為奚所圍, 旻舞刀立馬上,矢四集,皆迎刃而斷,奚大驚,引去。後 以龍華軍使守北平。北平多虎,旻善射,一日得虎三 十一,休山下。有老父曰:「此彪也。稍北有真虎,使將軍 遇之,且敗。」旻不信,怒罵趨之。有虎出叢薄中,小而猛, 據地大吼,旻馬辟易去,弓矢皆墜,自是不復射。 後梁太祖乾化二年秋七月,契丹主遣其弟刺葛攻 平州,破之。通鑑繫在上年今從遼史

均王乾化三年夏四月己亥,晉劉光濬拔燕平州,執 刺史張在吉。冬十二月,晉王以周德威為幽州、盧龍 節度使。德威恃勇,不修邊備,契丹每芻牧於營、平之 間。

遼太祖天贊二年春正月丙申,元帥堯骨克平州,獲 刺史趙思溫、裨將張崇。二月,如平州。甲子,以平州為 盧龍,置節度使。

《天顯》元年秋七月,盧龍行軍司馬《張崇》奔唐。通鑑作張希崇 冬,十月,盧龍軍節度使盧國用奔唐。通鑑作盧文進 穆宗應曆元年冬十一月,辰星、歲星合於尾。

保寧二年夏四月乙酉,月食尾。

聖宗統和元年秋九月,以平州旱蝗,賑之。

統和四年春二月,詔「林牙勒德率兵守《平州》之《海岸》」 以備宋。

九年夏六月,淫雨傷稼。秋九月,地震,平州旱蝗。 十五年春三月,募民耕灤州荒地,免其租賦。十年夏 四月,詔平州決滯獄。

十九年冬十二月,免平州租稅。

二十年,平州麥秀兩岐。

二十五年夏六月己未,有星出天市,分為三星,至尾 沒。

二十八年秋八月,賑平州饑民。

二十九年春三月,平州水,賑之。

聖宗開泰六年夏四月壬午,月食尾。

興宗重熙十六年夏六月戊辰,有星出尾西南,速行 入濁。

二十一年秋九月乙卯,平州進白兔。

道宗清寧二年春三月辛酉,有星出庫樓,沒於尾。 七年夏六月己巳,有星出於天市垣車肆側,西南行 至尾沒。

道宗清寧十年春二月,蠲平州復業民租賦。夏四月 庚辰,月食尾。冬十一月庚午,辰星犯太白,在尾十六 度。

咸雍二年春三月己未,彗出營室。辛巳,夕見西南別 有白氣一,闊三尺許,貫紫微極星并房宿,益東行,歷 文昌、北斗,貫尾。

三年春閏三月辛巳夜,有蒼黑雲起南方,兩首至濁, 闊尺,貫尾、箕、斗、牛、庫、樓騎官。

四年夏六月甲子,星出尾北,如杯口,西緩行,至平星 沒,赤黃,有尾跡。

五年夏六月甲子,有星出尾北,如太白,南急行,入濁

沒,色青白
考證
十年夏六月辛未夜,有蒼黑雲起天河中,長五丈,南

北兩首,至濁貫尾、箕。

太康元年夏四月,賑平州饑。閏月,振平、灤二州饑。五 月壬戌,有星出尾東,如太白,西南速行,至濁沒,赤黃, 有尾跡。

二年夏四月辛亥夜,有蒼黑雲起南方,長二丈,貫庫 樓、騎官、積卒心尾。五月丁丑,有星出尾北,如太白,東 南急行,入濁沒,赤黃,有尾跡。

三年秋七月庚戌,有星出天市垣內宗人東,如太白, 南急流,至尾沒,赤黃,有尾跡。

五年夏四月戊申夜,有白雲起南方,長三丈,貫庫樓、 積卒、龍尾。六月戊戌,有星出尾東,如杯,南速行,至濁 沒,青白,照地明。冬十二月丙午,彗星犯尾。

五年冬十月,賑平州貧民。

六年夏五月庚午,有星出尾南,如太白,南速行,至濁 沒,青白,有尾跡。五月,免平州復業民租賦一年。 七年夏四月辛未,月食既,在尾。

《大安》二年夏六月甲辰,有星出天津西,如太白,西南 急流,至尾北沒,赤黃,有尾跡。是年三月,賑平州饑。 五年夏五月癸巳,有星出天弁南,如太白,速行至尾 北沒,赤黃,有尾跡,明燭地。

八年春二月癸未,有星出心東,如太白,急流至尾南 沒,青白,有尾跡,明燭地。

壽隆四年六月辛丑,有星出箕,如太白,急流至尾沒, 赤黃,有尾跡,明燭地。

六年冬十月,以平州饑,復其租賦一年。

天祚乾統元年春正月癸亥,有星出西南,如盂,東北 急流,入尾距星沒,青黑,無尾跡,明燭地。

二年夏五月丁卯,有星出尾如杯,西南慢流,入濁沒, 青白,有尾跡,明燭地。

天祚帝保大二年春正月,金人克中京,平州軍亂,殺 節度使蕭諦里,州人推張玨領州事。

三年春正月丁巳,奚王回離保據盧龍嶺,自稱《大奚 皇帝》。

保大三年春正月,金升平州為南京,加張玨試中書 門下平章事,判留守事。夏四月,金人徙遼降臣故同 平章事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參知政事康公弼等 於廣寧,至平州,張玨執企弓等,數其罪而殺之。五月 甲寅,玨仍稱「保大三年」,以平州附宋。宋郭藥師追擊 回離保至盧龍嶺,回離保遁去,尋為其下所殺。冬十 月己亥,張玨以精兵萬騎擊金將闍毋於兔耳山,敗 之。宋以平州為泰寧軍,以玨為節度使。十一月,金主 命宗望擊玨,庚午,戰於平州東,大敗之,玨奔宋。金人 圍平州,州人立張敦固為都統,乘城拒守。

四年夏五月乙巳,闍毋克平州,執敦固殺之。

五年秋九月,宋兵自海道破金九寨,殺馬城縣戍將 節度使度盧斡。

《染莊社記》:「契丹時,遼興軍。」𠙈者行貨,路收一卵於 篋,歸置錦囊繫臍,不月餘,出蛇如簪,飼之以肉。每出, 篋之便飼,漸長盈丈,圍將尺許。雖傾篋居之,而力 不能任矣,乃縱之野,任其自食。嘗命以名曰《於雅》,撫 首示不忍別,雅如人戀戀然,但不能言而去。後數歲 益大,始食野禽,繼而噬人。有司制之無策,乃聞於契 丹,榜募能捕者。知其必雅,乃應募而抵放處。呼其 名而至,敘故舊而數其罪。蛇俯首伏誅。其血及近村 土石悉染紅,而莊以名。《莊老》以「能施恩除害而祀 之,雅能知恩服罪而配焉。」是歲,里人修祠落之,記其 歲月。金至寧元年仲秋辛卯,興平路猛安蒲察《孟里 記》。或以雅知罪伏辜。憐而葬之。而以「《昌黎古跡》城 西北三十里蛇皮王墓」,是雅之葬處。

《金史》:「太宗天輔三年冬十月丁巳,以闍毋為南京路 都統,埽喝副之,知樞密院事劉彥宗兼領漢軍都統, 自南京入燕山伐宋。」

天會四年秋九月,改南京為「平州」,《遼興軍》為「興平軍 節度使。」

《時立愛傳》:太祖已定燕京,訪求得平州人韓詢,持詔 招諭平州。是時奚王回離保在盧龍嶺,立愛未敢即 朝見,先使人來送款曰:「民情愚執,不即順從,願降寬 恩,以慰反側。」詔曰:「朕親巡西土,底定全燕,號令所加, 城邑皆下。爰嘉忠款,特示優恩,應在彼大小官員,可 皆充舊職,諸囚禁配隸,並從釋免。」於是遼帝尚在天 德,平州雖降,民心未固。奚王回離保軍所在保聚,薊 州已降復叛。民間流言,謂金人所下城邑,始則存撫, 後則俘掠。時立愛雖開諭而不肯信,乃上表乞下明 詔,遣官分行郡邑,宣諭德義,他日兵臨于宋,順則撫 之,逆則討之,兵不勞而天下定矣。上覽表嘉之,詔答 曰:「卿始率吏民歸附,復條利害,悉合朕意,嘉歎不忘。 山西部族緣遼主未獲,恐陰相連結,故遷處於嶺東。 西京人民既無異望,皆安堵如故。或有將卒貪悍,冒 犯紀律,輒掠降人者。已諭諸部及軍帥,約朿兵士,秋 豪有犯,必刑無赦。今遣斡虢、阿里等為卿副貳,以撫斯民。其告諭所部,使知朕意。」其後以平州為南京,用 張覺為留守。時立愛遂去平州,而張覺遂因燕京人 東徙,其眾怨望,覺遂叛入於宋。立愛既去平州,歸鄉 里,《太祖》以燕薊與宋,新城入於宋。

《張覺傳》,覺亦書作「玨。」平州義豐人也。在遼第進士,仕 至遼興軍節度副使。太祖定燕京時,立愛以平州降。 當時宋人以海上之盟,求燕京及西京地,太祖以燕 京、涿、易、檀、順、景、薊與之。平州自入契丹,別為一軍,故 弗與,而以平州為南京,覺為留守。既而聞覺有異志, 上遣使劉彥宗及斜缽諭之,詔曰:「平山一郡,昔為南 京節度使,今為留守,恩亦厚矣。或言汝等陰有異圖, 何為當此農時,輒相扇動,非去危就安之計也。其諭 朕意。」太祖每收城邑,往往徙其民以實京師,民心多 不安。故時立愛因降表曾言及之,及以燕京與宋而 遷其人獨以空城與之。遷者道出平州,故覺因之以 作亂。天輔七年五月,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 赴廣寧,過平州覺,使人殺之於栗林下,遂據南京,叛 入於宋,宋人納之。太祖下詔諭南京官吏,詔曰:「朕初 駐蹕燕京,嘉爾吏民率先降附,故升府治以為南京。 減徭役,薄賦稅,恩亦至矣,何可輒為叛逆?今欲進兵 攻取,時方農月,不忍以一人而害及眾庶。且遼國舉 為我有,孤城自守,終欲何為?今止坐首惡,餘並釋之。」 覺兵五萬屯潤州近郊,欲脅遷來、潤、隰四州,闍毋乃 自錦州往討之。已,敗覺兵,欲乘勝攻南京,時暑雨不 可進,退,屯於海壖。無何,闍毋再敗,覺兵復興,戰於兔 耳山,闍毋大敗。覺報捷於宋,宋建平州為泰寧軍,以 覺為節度使。張敦固等皆加徽猷閤待制,以銀絹數 萬犒軍。宗望軍至南京城東,覺兵大敗,宵遯,遂奔宋, 入於燕京。宗望以納叛責宋安撫司索張覺,宣撫王 安中匿之於甲仗庫,紿曰:「無之。」宗望索愈急,安中乃 斬貌類覺者一人當之,金人識之,曰:「非覺也。」安中不 得已引覺出,數以罪。覺罵宋人不容口,遂殺覺,函其 首以與金人。燕京降將及常勝軍皆泣下。郭藥師自 言曰:「若來索藥師當奈何」自是降將卒皆解體。及金 人伐宋竟以納平州之叛為《執言》云。

三年夏五月戊子夜,有蒼白氣起東南方,長三丈,貫 尾、箕、斗。

七年夏六月乙亥,有星出尾西南,如杯,西南慢流,入 濁沒,青白,有尾跡,明燭地。

十年夏四月甲申,月食既,在尾。

熙宗天會十五年冬十一月癸巳,太白、熒惑合於尾。

按尾箕燕薊之分又主後宮之象時熙宗海陵相繼被弒而海陵嫡母徒單氏亦見弒于海陵自此至大定連年尾箕皆有變變不虛生宜史書之不一而足也若永平一郡雖亦尾箕之分而星象所見不盡關一郡之事舊志既詳列之故亦不盡刪削姑存之云爾

皇統二年秋,平州大熟。

三年秋九月辛未,熒惑、太白合於尾。

六年夏四月丙寅,月食尾。

廢帝亮天德四年冬十二月乙丑,歲星、熒惑合於尾。 貞元元年秋九月癸卯,太白、歲星合於尾。

三年冬十一月壬申,太白、辰星合於尾。

正隆五年冬十一月甲午,西南方有白氣,自尾歷壁、 婁、昴宿。十二月戊申夜,有白氣出尾,歷心、房、氐、亢、角, 入天市,貫太微,至郎位止,有類《天漢》。

六年冬十二月甲辰,太白、填星合於箕。其年十月,世 宗大定元年。

世宗大定元年冬十月丙午,即位於遼陽。甲子,興平 軍節度使張元素上謁。己丑,幸中都。貞元元年改燕京為中都十 二月甲辰,次《海濱縣》。在今山海關東百二十步丁巳,至中都。 世宗大定二年夏六月「己卯,遣溫迪罕阿魯帶以兵 四千屯古北口、薊州、石門關等處,各以五百人守之。」 時契丹窩幹叛秋八月辛未,熒惑、填星合於尾,平州饑。 三年夏六月丁丑,有星出尾,青白色,向東南慢流沒。 三年春二月庚午,徙灤州饑民於山西就食。

四年秋九月己丑,以平、薊二州蝗旱,民多鬻為奴者, 出內庫物贖之。

四年秋,平州旱,蝗。

五年夏四月甲午,月食尾。九月戊申,有星出《王良》慢, 流至尾宿沒。

九年冬十一月辛巳,熒惑、辰星合於尾。十二月癸巳, 太白、熒惑合於尾。

十四年冬十一月甲申朔,日食在尾。

十五年秋閏九月甲寅,太白、熒惑合於尾。

十七年秋九月己亥,熒惑、歲星合於尾。壬子,熒惑、歲 星、太白合於尾。

十八年春正月壬戌,如春水。

十九年春正月丁卯,如春水。

二十年春正月己巳,如春水。丙子,幸石城縣行宮。丁 丑,以玉田縣行宮之地偏林為「御林大淀」,濼為「長春 淀。」

二十一年春正月甲子,如春水。以薊、平、灤等州民乏 食,命有司發粟賑貸。二月戊子,元妃李氏薨。己丑,皇太子及扈從臣僚奉慰於芳明殿。辛卯,還殯京師。庚 子,上還都。冬十二月,罷平州椿配鹽課。《金史》:「世宗即 位,感念昭德皇后,不復立后,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諸 妃上。」

二十二年冬十月辛丑,徙河間宗室於平州。

二十三年春正月壬午,如春水。

二十四年春正月戊戌,如長春宮《春水》。

二十五年春二月丁壬,自上京如春水。

二十六年春正月甲辰,如長春宮春水。

二十七年春正月庚戌,如長春宮春水。

二十八年春正月甲辰,如春水。冬十二月壬戌,辰星、 歲星合於尾。

章宗明昌元年春正月己卯,如春水。

三年春正月壬戌,如春水。秋九月乙亥,熒惑、填星合 於尾。

四年春二月戊戌朔,如春水。癸丑,獵於姚村淀。 六年春正月壬辰,如春水。乙卯,次《御林》。

《承安》五年春正月丙申,如春水。

泰和元年春正月庚午,如長春宮春水。

三年夏六月乙卯,客星出東南尾宿間,色青白,大如 填星。甲子,守之。

衛紹王至寧元年,蒙古兵分三道南侵,以合撒兒等 為左軍,循海而東,掠平、灤諸郡。秋八月壬辰,右副元 帥紇石烈執中反,弒上於衛邸,盡撤沿邊諸軍赴中 都,平州騎兵屯薊州。

宣宗貞祐二年夏四月,僑置臨潢府於平州。六月,蒙 古兵南下,追金將招燈必舍,及於平、灤,降之。

三年夏五月,以烏林答乞住為興平軍東西經略使, 完顏合達為臨潢府推官,權元帥右監軍,會燕南兵 復中都,行至遷安,軍變,殺乞住,擁合達還平州,推為 帥。秋八月,蒙古兵攻平州,完顏合達以城降,權領永 安軍事。鮮卑仲吉以灤州降蒙古,改興平軍為府。 宣宗興定元年夏五月壬申,有星出尾宿距星西北, 慢流向牛宿距星東南沒。

二年秋八月壬戌,有流星大如杯,長丈餘,其光燭地。 哀宗正大元年夏六月己丑,客星守犯尾。

《元史》:「太宗六年,興平豪李仙、趙小哥等作亂,塔本討 平之。」

八年秋九月庚申,太白、歲星合於尾。

十二年秋七月庚寅,客星出尾。

甲辰年。皇后乃馬真氏稱制故史以干支紀年夏四月丁丑,有星出尾 宿距星下,大如太白。

世祖中統元年春正月庚辰,歲星與熒惑行入尾。是 年,升興平府為平灤路,置總管府。時西域人塔本世 襲行省總管於平州。

三年春二月,李璮反於山東。辛亥,敕元帥阿海分兵 戍平、灤海口。癸丑,詔籍民兵守城。夏五月,蠲平、灤質 子戶賦稅之半。秋八月,隕霜害稼。

至元三年夏,蝗。

六年秋九月,大雨,灤河溢。

八年夏四月壬寅,昌黎縣民生子,夜有光,詔加鞠養。 九年秋九月,大雨,灤河溢。

十年,饑。

十三年,平灤饑,發粟賑之。

十六年夏,蝗。

二十年夏六月,免平灤路今歲絲料。秋七月,免平灤 路今歲俸鈔。

二十四年夏四月,諸王乃顏反。五月,帝親征。詔范文 虎將衛軍五百人鎮平灤。六月,括平灤路馬。

二十六年秋七月,發《至元》鈔,市平灤馬。冬十月,水壞 田稼一千一百頃。冬十一月,發米千石,賑平灤飢民。 二十七年夏四月,免平灤路今歲俸鈔。秋九月辛酉, 以平、灤大水,詔「今歲田租,被災者全免,收成者半之。」 冬十二月,賑平、灤飢民。

二十八年春三月,饑。秋九月,大水。

二十九年春三月丙午,免平灤今歲公賦。九月丁丑, 以平灤路大水且霜,免田租二萬四千四十一石。 三十年冬十月,大水。

三十一年秋,水。

成宗元貞元年秋,灤州水。

元貞二年夏,灤州旱。

大德元年夏,蟲食桑。秋八月,隕霜害稼。

二年夏,旱。六月,水。

三年夏四月,霖雨,灤河溢。秋八月乙巳,雨雹。

四年夏五月,雨雹。

五年秋八月,霖雨,灤河溢入城,漂沒官民廬舍殆盡, 溺死人畜甚眾。

六年春三月丁酉,免平灤差稅三年。

七年春,饑。夏六月,水。冬十月,改平灤路為永平路。 十一年,武宗即位。秋七月乙亥,以永平路為「皇妹魯 國長公主」分地,租賦及土產悉賜之。冬十一月,盧龍灤河、遷安、昌黎、撫寧等縣水。

武宗至大元年夏四月,詔以永平路鹽課賜祥哥剌 吉公主。中書省臣執不可,乃止。

武宗至大二年秋八月丁丑,隕霜殺禾。

至大三年春三月辛卯,發康里軍屯田永平。

至大四年夏六月,永平豐盈屯雨水害稼。

仁宗延祐四年秋九月丁巳,以永平路歲入,除經費 外,悉賜魯國大長公主。

仁宗延祐六年夏六月,水。

英宗至治元年夏六月,大雨雹,深一尺,害稼。秋七月, 石城縣大水。

至治二年夏五月,置營於永平,收養蒙古子女。 泰定帝泰定元年夏,雨水溢。

泰定三年春三月,饑。秋七月,大風雨雹,折木傷稼。八 月,蝗。冬十一月,饑。

泰定三年春三月,賑永平飢民,免其田租之半。秋七 月,賑永平飢民。冬十二月,弛永平路山澤之禁,免永 平田租。

四年春二月,賑永平飢民。夏四月,賑永平飢民,免今 年田租。冬十月,蠲永平田賦三年。

致和元年夏四月,石城縣蝗。六月,水,雨雹。秋七月庚 午,上崩於上都。八月甲午,留守大都僉樞密院事燕 鐵木兒迎懷王於江陵按《元史》,「至元九年二月,改 中都為大都。丁酉,發兵守遷民鎮。庚戌,發平灤民塹 遷安鎮,以禦遼東軍。」九月甲子,上都諸王也先鐵木 平兒、章禿滿迭兒以遼東兵入遷民鎮。丙戌,戰於薊 州之東。

文宗天曆二年夏六月,永平、昌國諸屯水。秋七月,蝗, 雨雹。是年春二月,賑永平飢民糧五萬石。

順帝元統二年春二月,灤河漆河溢,是月,賑永平。 至元三年夏五月丁卯,彗星見,自昴至房,凡歷一十 五宿,至秋八月庚午滅。

至正二年冬十一月辛卯,歲星、熒惑、太白合於尾。 三年秋八月,灤河溢。

四年秋七月,灤河溢出,平地丈餘,漂沒田廬甚眾。 五年春,饑。

至正四年春閏二月辛酉朔,賑永平飢民。

五年春三月,賑永平飢民。

七年夏,樂亭、昌黎蝗。

九年秋,旱。

十年夏六月丙寅,灤、漆二水溢,壞城垣。秋九月丙辰, 大火。

十三年春正月辛未,命悟良哈台烏古孫良楨兼大 司農卿,給分司農司印。西自西山,南至保定、河間,北 至檀、順州,東至遷民鎮,「凡係官地及元管各處屯田, 悉役分司農司,立法佃種」,合用工價、牛具、農器、穀種、 召募農夫諸費,給鈔五百萬錠,以供其用。

至正二十年秋七月乙未,平章程思忠叛,陷永平路, 昌黎縣尹周宏死之。詔也速討之,復灤州及遷安、昌 黎、撫寧三縣。

二十一年春正月,思忠棄城走,追至瑞州,殺獲萬計, 復永平路。

至正二十二年秋八月,以也速為遼陽省左丞相,知 行樞密院事,開省永平。

《劉德溫傳》:「德溫為永平路總管。永平當天曆兵革之 餘,野無居民,德溫為政一年,而戶口增,倉廩實,遂興 學校,以育人材,庶事畢舉。歲大旱,禱而雨,歲以不歉。 灤漆二水為害,有司歲發民築堤,德溫曰:『流亡始集 而又役之,是重困民也』。遂罷其役,而水亦不復至。有 豪民武斷於鄉里,前吏莫敢治。德溫按得其罪,論如」 法,杖之,書其過於門。後竟以不道伏誅。永平,古孤竹 國也。國初郡守楊阿台請於朝,諡伯夷曰「清惠」,叔齊 曰「仁惠」,為廟以祠之,而祠禮猶未具也。德溫請命有 司春秋具牢禮致祭,從之,著為式。賜廟額曰「聖清」,士 論韙之。

《阿台傳》:阿台為平灤路總管府,僚屬始至,阿台必遺 之鹽米羊畜什器,曰:「非有他也,欲其不剝民耳。」姻族 窮者,月有常給,民有喪不能葬者,與之棺槨布帛資 糧。灤為孤竹故國,乃廟祀伯夷、叔齊,以勵風俗。 明洪武元年秋九月戊申,大將軍徐達遣都督同知 孫興祖等徇永平,元分省參政崔文耀以州縣來降。 興祖留平章俞通源等,以元五省八翼兵守之。 二年春,元行省丞相也速寇永平。

三年夏,灤州大水。

四年秋,旱。

六年冬十二月,元兵寇撫寧縣及瑞州,詔罷瑞州,遷 其民於灤州,徙撫寧治於洋河西。

十三年冬十一月,元平章完者不花與乃兒不花率 騎數千入桃林口,寇永平。指揮劉廣戰死,千戶王輅 追擊至遷民鎮,敗之,擒完者不花。

十四年春正月辛亥,大將軍徐達發燕山等衛屯兵萬五千一百人,修永平界嶺等三十二關。

十七年,北平留守傅友德奏通漕運。詳見漕運 二十年春三月,征虜大將軍馮勝等率師出松亭關, 六月,至金山,降元將納哈出。

三十五年秋九月,封郭亮為成安侯,趙彝為忻城伯。 建文元年春三月,敕都督耿瓛將兵屯山海關。秋七 月丙戌,《靖難》兵至永平,指揮趙彝、千戶郭亮、百戶吳 買驢等以城降。買驢後改名成封清平伯庚寅,大寧兵出松亭關, 攻遵化。壬辰,燕王來援,兵退守關。癸巳,百戶魯敬敗 大寧兵於遷安之釣魚山。丙申,燕王回北平。九月,江 陰侯吳高,都督耿瓛、楊文帥遼東兵圍永平,焚西門。 燕王自將救之,營於永平城東,追奔百餘里,斬首千 餘級。高等退守山海關。王遂引兵出劉家口。冬十月, 燕兵襲破大寧。

二年夏四月,遼東兵下昌黎。五月,指揮僉事谷祥敗 遼東兵於定流河。秋七月,又敗之於部落嶺,克兔耳 山寨。八月,遼東兵圍永平,不克。

三年春正月,遼東兵圍遵化,敗之於清水寺橋。夏五 月,遼東兵圍永平,指揮吳興旺、谷祥晝夜對敵,凡八 十日。燕王遣指揮劉江救之,大破遼東兵於昌黎,斬 首數千級。冬十一月,燕府論「守永平功,軍士普陞一 級為小旗,小旗陞總旗,總旗陞試百戶以上普陞一 級。」

四年夏五月,遼東兵至永平,都指揮僉事谷祥引軍 過小河,至十八里鋪,拒卻之。論功,普陞一級。衛卒前普小旗 無卒故普為小旗

永樂元年,遷南民來屯。

二年春二月,命成安侯郭亮鎮永平,都指揮同知費 瓛鎮山海。

洪熙元年,命襄城伯《李隆》鎮山海。

宣德三年秋九月,上出《喜峰口》,擊兀良哈,大破之,班 師自《喜峰口》入,還京師。冬十月,命遂安伯陳瑛鎮永 平,武進伯朱冕鎮山海。

四年,命給山海至薊州軍士附近荒田屯守。

正統五年夏六月,遣吏部侍郎魏驥撫安永平等府 「蝗災。」

六年春三月,遣大理寺右少卿李奎撫恤永平府州 縣流移飢民。

正統九年春二月,兀良哈三衛寇邊,發兵二十萬討 之。分四軍:「成國公朱勇出喜峰口,由中路;左都督馬 諒出界嶺口,由北路;興安伯徐亨出劉家口,由南路; 左都督陳懷出古北口,由西北路踰灤河,渡柳河,經 大小興州,過神樹,至全寧,遇福餘,逆戰走之。次虎頭 山及流沙河,遇泰寧、朵顏,又敗之。執男婦以千計,馬」 牛羊以萬計。是年,以應城伯孫傑鎮三屯。

五年夏,蝗。

十二年秋,蝗。

十二年秋七月,永平等府蝗災,遣右僉都御史張楷 捕之。

景泰元年,提督京東軍務、右僉都御史鄒來學修喜 峰迤東至「一片石各關城地。」

景泰元年,大水入城,與東南城幾平。

天順元年,灤州人唐興以妖術聚眾作亂,伏誅。 三年,發軍屯田。

成化元年,水。

成化二年,命東寧伯焦壽鎮三屯。

三年,雷震死劉家營官馬八匹。

六年夏四月,遣吏部右侍郎葉盛安撫永平等府流 移飢民。

七年夏六月,遣戶部侍郎原傑賑永平等府水災。 十七年夏,遷安等縣大水,饑。

弘治元年夏六月,灤州城西金泉池,產並蔕蓮一本。 泉左流半畝,地內並蔕者數本。

二年夏,灤州大水。

四年夏四月辛酉,月食尾。五月,蝗。

弘治五年,命寧晉伯劉福鎮三屯。

九年,命定西侯蔣驥鎮三屯。

十四年夏,大水,饑。

十七年秋七月,大水。

正德五年春二月,遷安風霾晝晦。

六年春,遷安旱。秋七月癸亥,開平衛觀音閣諸獸口 現五色光,自卯至巳散。

七年,黑眚出遷安大旱,饑。

八年夏四月,蝗。開平城觀音閣西牆上龍起,寺中大 獸帶落於老龍坡,大饑。

八年,命遂安伯陳鏸鎮三屯。

十二年夏,灤州、昌黎大水。

十三年夏四月,上東巡。五月辛亥,觀漁於偏涼汀,駐 蹕灤州。癸丑,觀漁於沂河。是年夏,灤州水。六月,劉家 口關暴雨,城壞樓傾,鐵葉門流至樂亭。

十四年夏六月,灤州蝗。秋,大水十五年夏六月丁巳,雹。

十六年春二月,「辰星留守尾。」夏,旱。

嘉靖元年秋七月,螟,大旱,地震。

二年夏五月,灤州野蠶成繭。六月,蝗。秋七月,灤州、昌 黎地震有聲。

五年秋七月,灤州、昌黎地震有聲。

六年春三月,樂亭境內起黑風,火飛如斗,焚及木杪, 禽鳥多死,流炎海面,竟宿乃止。

七年春二月,灤州、昌黎地震。夏四月,大風,晝晦,大饑。 八年夏五月,蝗。

十年夏四月,大風。

十二年春,旱,蝗。夏六月,雹。

十四年春三月辛酉,遷安雹大如卵。夏,霖雨,灤河溢。 十五年夏四月,昌黎大水,灤州蝗。

十六年夏,灤州蝗。六月丙辰,遷安大風雷雨,擊縣新 堂脊,玲瓏花草如刻畫狀,有龍戲其上。秋,昌黎饑。 十七年夏四月,灤州、昌黎蝗。

十八年,遷安饑。

十九年夏,灤州旱。

二十年春,灤州旱。秋七月辛丑,灤州、昌黎大風霖雨。 癸卯,震電雨雹。甲辰,灤河溢。

二十二年夏六月,雹。

二十三年,灤河溢。

二十五年夏六月,灤州大水,壞開平中屯衛北城七 十丈。昌黎縣城西南二里並頭蓮生。秋七月,灤州、昌 黎大風。昌黎麥二岐,穀雙穗。

二十六年夏,灤州水。

二十七年秋七月,大雨,有龍𩰚於石門子溝。八月,昌 黎地震。

二十八年春三月丁酉,大風,晝晦。

二十九年秋,蒙古入犯,至於灤河東岸,初設薊遼提 督。

三十年秋七月,大水,遷安地震,有聲如雷。

三十二年秋七月,大水。

三十三年春三月,大風,晝晦,地震。

三十四年春正月戊申,大雷雨。二月己巳,大雪。夏,燕 河教場旗桿自折。饑。

三十五年春三月戊辰,大風,晝晦,旱。

三十六年春二月,燕河營地震有聲。三月,府城地震。 秋八月,灤州蝗。

三十六年春三月辛巳,蒙古犯冷口。壬午,攻劉家口 關,副總兵蔣承勳死之,遂陷桃林營,掠遷安縣及永 平,至雙望堡。夏四月甲申朔,陷河流口,及暮引去。 三十七年秋七月,蝗、水饑。

三十八年春三月,把都兒、辛愛十萬騎入潘家口,由 三屯而西。乙亥,入遵化城。丙子,陷大安口營。丁丑,引 去,總督王忬論死。 三十八年夏六月,霖雨,灤河、漆河溢城內行舟。秋八 月,蝗。

三十九年春,饑。秋,蝗,地震。

四十年春,饑。夏,蝗。

四十一年夏五月,灤州地震,有聲如雷。州南孫家坨 地裂,湧黑水。秋,昌黎生雄雞四足,遷安大有年。 四十二年春三月,昌黎聞天鼓鳴。夏四月甲子,三屯 營地震,日數次至。秋九月,昌黎旱。秋八月,大水。冬十 一月朔,太白經天。

四十三年秋,昌黎螟。

四十四年春,昌黎大疫。

四十五年夏六月,府廨後產芝五本,五色,獻之朝。 隆慶元年春三月癸未,地震。秋九月,撫寧毛家營大 柳樹鳴三日,甚悲。不一二日,土蠻自界嶺入,殺撫寧、 昌黎二縣人民十餘萬。

二年春三月戊子,地震有聲,經旬乃止。樂亭劉忭莊 地裂三丈餘,湧沙水。郭志作三年三月壬子今從灤州志遷安縣灤河 濱岸裂,得龍蛻,長二十五丈餘,大二十餘圍。

三年二月,命建昌遵化車騎合營。從總理戚繼光之議也夏,五 月,昌黎雹。

四年夏六月,燕河營城北真武廟鐘鳴,自落地者三。 五年,春夏大疫。

六年秋七月,地震。山海關外帶家河有海牛死,浮沙 岸高數丈,長十餘丈。陽河溢,有大樹數百,成筏由《義 院》口入,過陽河,至劉家寨入海。

萬曆元年,命「山海附石門為十路,每路各立軍營,每 營駐騎步兵各一」支關城北火神廟自焚,雨雹大如 拳。

三年春正月,長昂犯董家口,總理戚繼光遣兵禦之, 獲其叔長禿。二月,建昌營千總周尚春兵過臥龍岡, 雷火燃其兵馬器械。秋七月壬辰暮,三屯營風起教 場,西南飄戰車,空中碎之如紙葉。昌黎《大有》年。九月 甲辰,三屯營地震,有聲如雷。

四年春正月辛酉,太平寨灤河斷流數里,二時而續壬戍,營東城河乾百步。癸亥,西河亦乾,並踰時。二月 庚辰、辛巳,太平路地連震。

五年秋,雹。樂亭大水。

六年春,饑。秋,大有年。

七年夏五月乙巳朔,雹大如拳。六月辛丑,三屯營地 震,有聲如雷。

八年,春夏,疫。五月,地連震,自壬午至戊子。六月辛丑, 三屯營地震,有聲如雷。

九年春二月乙卯,三屯地震。夏,甘露降理刑公署。 十年春,遷安風霾旱、疫。

十一年夏四月,大水。六月,蝗。

十二年春正月,雷雨,灤河溢。

十三年夏六月戊辰,雹。

十四年春,饑。夏四月癸酉,三屯地震,旱疫。秋七月,大 水,冷口關漲沒城數丈。關北水中有「影,似形非形,初 長二丈餘,大如瓦甓,後短小如棒桿而無首尾,擊之 分而復合,晶白蜿蜒。雨霽,水落而消。」

十五年秋七月庚子,霖雨,灤河溢,城不浸者三版。冬, 饑。

十六年夏,閏六月丁未,大風損稼,水。

十七年,設「管關通判。」春饑,夏麥穗兩岐。府北郊韓知縣應奎莊 秋,「大有年。」

十八年,「大有年。」

二十年「秋七月,大風雨,害稼。」

二十一年春,饑。

二十三年夏五月,《山海關》地震有聲。

二十五年春正月,不雨,至於夏四月。秋七月,大水。冬, 饑。

二十六年,春,不雨。秋,螟。冬,大饑。

二十七年,春夏疫,地震有聲,潞王發粟賑飢。

三十二年夏,霪雨四十餘日。六月癸卯,灤河溢。丁未, 復溢。

三十三年春,大饑。夏六月,大雨,灤河溢。冬,饑。

三十六年冬十月戊辰,「大雷雨。」

三十七年春三月丁未,大風,晝晦。

四十三年「春正月,不雨」,至於秋七月。

四十四年春,饑。秋七月,蝗。詔發通倉粟賑之。

四十六年夏閏四月甲申,大風霾。冬,《蚩尢》旗見東方。 天啟元年,初設山海經略、山海戶部分司,設海運通 判,通海運。

二年,設山海理刑推官。秋,灤河溢。

三年秋八月,大雨雹,寒,有凍死者。冬十月,設巡撫,駐 山海關。

四年春二月,地震,樂亭地裂,湧黑水。

五年,命太監監視各邊。

崇禎元年,撤「監視太監。」

二年冬十二月甲子,灤州地震有聲。

四年,開河運

八年冬十二月辛卯,白虹貫日。

九年春三月丙午朔,白虹貫日。夏,旱。秋,蝗。移清軍同 知兼「海防」,駐昌黎。

十年春,大饑疫。

十三年春,旱,夏,蝗。

十四年,添設屯田道,駐灤州。

十五年夏五月,大風雨雹,城頹四十餘丈。盧龍學宮 盡圮,大樹皆拔,惟先師神位不動。

十七年夏,撫寧棲霞寺龍潭水變成血。數日,李賊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