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08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十九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河間府部彙考七

  河間府驛遞考

  河間府兵制考

  河間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八十九卷

河間府部彙考七[编辑]

河間府驛遞考        府志[编辑]

府屬諸驛

瀛海馬驛在河間縣治西北。明天順七年,知府郝淵之重建。

鄚城驛在任丘縣學左。明洪武九年知縣黃聰建,成化中縣丞奚潤修。有鼓樓、皇華坊、驛丞宅、馬神廟。

新中驛在任丘縣治新中鎮,制如鄚城,頗加「弘廠。明洪武二十九年,知縣趙傑建。嘉靖元年裁,十四年奏復,仍革。」

鄚城遞運所今革

樂城驛在獻縣治西。明洪武三年設,永樂四年遣禮部主事桂恪重建。弘治四年,驛丞員慧增修,邑人刑部主事李旦撰《記》。後作傳堂五間,左右餼舍各三間,前駐節堂五間,東西庫舍各七間。堂南夾路則碑井二亭。亭南則報捷傳命門。門外左神祠,右官亭。南望重簷高棟,倚漢摩空,則皇華樓。

富莊驛在交河縣治西二十五里。明洪武三十九年,知縣張士廉建,永樂十三年重修。新橋驛一名「泊頭驛」 ,明洪武二十五年置,永樂間重修。

阜城驛原在阜城舊縣治東門外,明永樂十三年,知縣關矩建。成化二年,知縣林恭奏廣其城,驛治遂環於內焉。

東光驛在景州治西南

連窩驛在吳橋縣治東五十里安陵鄉衛河西岸。

磚河驛在滄州治南二十里。

乾寧驛在興濟舊縣治西,瀕衛河。

流河驛在青縣治東北衛河西岸,久廢。明永樂二年,知縣孫安改造。

奉新驛在靜海縣城外,明永樂十三年,知縣尚朴建。

諸驛錢糧

瀛海驛行差馬一百一十六匹,共額設工料銀七千八百六十七兩三錢四分零。順治十三年後,加增銀九百六十兩,吹手銀七十二兩。於康熙七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

樂城驛行差馬八十匹,共額設工料銀五千三百二十五兩零。順治十三年後加增銀二百兩,吹手銀四十八兩。於康熙七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

阜城驛行差馬六十匹,共額設工料銀五千二百一十七兩五錢零。順治十三年後加增銀三百兩,吹手銀七十一兩。於康熙七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

鄚城驛,行差馬八十匹,共額設工料銀六千六百八十兩一錢零。順治十三年後,加增銀四百兩,吹手銀四十八兩。於康熙七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

富莊驛行差馬五十匹,共額設工料銀二千六百二十五兩七錢零。順治十三年後加增銀三百兩,於康熙七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東光驛行差馬六十匹,共額設工料銀五千八百六十一兩三錢零。吹手銀四十八兩,於康熙七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

連窩驛:原額驛夫九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二百二十兩。綱頭、買辦、探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六百三十六兩二錢零。吹手銀二百三十七兩。於康熙九年減裁,驛署盡行倒塌。《七、水驛》「亦俱裁減。」 新橋驛:原額驛夫九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六百二十兩。綱頭、買辦、探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三百四十六兩三錢零。驛署盡行倒塌。

磚河驛原額驛夫九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六百二十兩。綱頭買辦、探

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五百五十三兩五錢零。驛署盡行倒塌

乾寧驛原額驛夫九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六百二十兩。綱頭、買辦、探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五百二兩九錢零。驛署盡行倒塌。

流河驛,原額驛夫九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六百二十兩。綱頭、買辦、探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三百三十三兩四錢零。驛署盡行倒塌。

奉新驛:原額驛夫九十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六百二十兩。綱頭、買辦、探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六百四十九兩六錢零。驛署盡行倒塌。

楊青驛原額驛夫一百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五分,一年共銀一千八百兩。綱頭、買辦、探事、送牌夫二十一名,每名日支工食銀三分,一年共銀二百二十六兩八錢,答應銀一千九百五十五兩一錢零。驛署盡行倒塌。

河間府兵制考        府志[编辑]

《皇清本府兵制》:

順治初年,仍立「河間道。」

三年,保定撫軍王來用定「經制河間戰兵一營,道標中軍守備一員、把總二員,城操營操丁改為守兵五百名。守備一員、把總二員。職守門禁,啟閉鎖鑰。」

四年,蠡縣、高陽等處民變,鼓譟入城,因設城守大人邵麻,統滿洲蒙古一千,駐劄河間,勦捕守城。

六年,鄚州、水淀白徒倡亂地方,滿兵撲滅。七年,因有滿洲駐防,裁去戰兵一營,城兵營裁兵三百。

十年,遵化順天巡撫王來用移鎮河間,隨帶左右兩營標兵一千、遊擊二員、守備二員,滿洲兵移駐德州。

十八年,設總督衙門,管「直隸各屬督標中、左、右三營」 馬步兵丁三千。參將一員。遊擊二員,守備二員。

康熙四年,督標中營奉裁本標左、右兩營。本年八月,總督奉裁,添設三省總督,駐劄大名府。提督劉良佐移鎮河間,督標改為提標左、右兩營。馬步兵丁二千。遊擊二員,守備二員。

康熙七年八月,內提督奉裁,將真定總兵移鎮河間,提標改為「鎮標」 左右兩營馬步兵丁二千。遊擊二員,守備二員。

八年九月,總兵仍回駐真定,帶走馬步兵丁四百名,遊擊二員,將真定協鎮調赴河間,歸併天津總兵管轄。鎮標改為協標,左右兩營馬步兵丁一千六百名,守備二員。

康熙九年奉

旨、「直隸河間府副將員缺。著將舊州營都司孔弘憲」

補授統領經制官兵、駐劄河間府。該管任丘、肅寧、高川、交河、故城、阜城、景州城操營、及所屬守千等官、察照定例管轄

本府

巡捕同知一員,馬快二十七名,步快八名,民壯三十六名。

協鎮衙門,統兵鎮守闔屬。

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

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

城守營守備一員。統守郡城

左司把總一員

右司把總一員

河間縣

巡捕典史一員,馬快八名,民壯五十名。

景和鎮巡檢一員,弓兵二十名。

獻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千總一員、兵一百九十名。

阜城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千總一員、兵一百九十名。

肅寧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一百名。

任丘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千總一員、兵二百名。

交河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泊頭鎮巡檢一員,弓兵三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步兵八十名,馬兵二十名。又高川鎮把總一員,兵一百名。

青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千總一員、兵幾名?

駐防興濟把總一員、兵幾名?

靜海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幾名?

獨流鎮防漕百總一員、兵幾名?

寧津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幾名?

景州

巡捕吏目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安陵鎮巡檢一員,弓兵十名。

宋門鎮巡檢一員,弓兵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幾名?

吳橋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千總一員,步兵三十二名,馬兵十名。安陵鎮千總一員,步兵三十一名,馬兵十名。《東光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

故城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幾名?

滄州

巡捕吏目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守備一員,步兵若干名,馬兵若干名?磚河鎮防守遊擊一員,兵幾名?天津衛分駐滄州汛防守千總一員,兵幾名

舊滄州汛防把總一員、兵幾名?

南皮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一百名。

鹽山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幾名?

慶雲縣

巡捕典史一員,快手八名,民壯五十名。

駐防把總一員、兵一百名。

天津衛

清軍同知一員,步快八名。

總鎮府衛門

左營遊擊一員

右營遊擊一員,移駐磚河;守備一員

城守遊擊一員

《皇清》。

滄州駐防,順治五年設。

城守尉一員,防尉四員,筆帖式二名。滿州兵無定數。俸餉俱河間府給發。

河協營官兵二千六百九十五名,副將一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十五員,馬兵四百九十四名,守兵一千九百四十一名,營馬四百九十四匹。

附:「前代兵制         」 :《府志》「漢」

高祖命天下選能引關蹶張、材力武猛者,以為「輕車騎士、材官、樓船,常以秋後講肄課試,而渤海肄樓船,河間肄車騎。」

初制,府兵六百三十餘處,河北為多且勁,而以渤海等軍隸幽州。又制《宿衛法》,「凡宿衛者番上,兵部以遠近給番。渤海等軍在千五百里外為八番,皆以月上;若簡留直宿者,千五百里外為十番,亦以月上。」 每府有折衝領之。折衝以農隙教習戰陣,有事徵發,則以符契下其州及府參驗發之。至所期處,將帥按閱教「習不精者,罪其折衝。」 軍還,嘉賞歸田畝。太宗常引諸衛將卒習射於顯德殿,親臨試,中多者賞以弓刀布帛,將帥亦加上考。由是人思自勵,數年間悉為精銳。

高宗以後,天下久安,府兵寖壞,衛士稍亡匿耗散,宿衛不能給。張說乃請募士宿衛,號曰彉騎。天寶以後,彉騎又稍變廢,士失拊循、折衝諸府,至無兵可支,遂停上下魚書,而番上宿衛者,人辱罵之,目曰「侍官。」 衛佐悉以假人為重奴。而六軍衛皆市人,富者販繒食粱肉,壯者為角觝拔河之戲。祿山反,皆不能授甲矣。

熙寧初,詔以歲閱當閱於州者,以指揮分番真定、瀛、洺、邢、滄等處為三番河北屯戍。大名府夏竦奏:「真定二路,當內外之衝,萬一有警,各籍重兵控守要害,迭為應援。若合為一,則兵柄太重,減之則不足以備敵。又滄州久隸高陽關,道路頗近,瀕海斥鹵,地形沮洳,東北三百里,野無民居,非賊蹊徑。萬一有警,可決漳河東灌塘淀,隔越賊兵,未易奔衝,不必別建一路。惟北京為河朔根本,宜宿重兵,控扼大河南北,內則屏蔽王城,外則聲援諸路。請為大名府澶懷衛、濱、棣、德、博州、通利軍,建為北京路,各置都總管一人,鈐轄二人,都監四人。」 平時秪以河北安撫使總制諸路,有警即北京署四路營都總管,擇嘗任兩「府重臣為之。」 議未決,竦入為樞密使,賈昌朝判大名府,復命規度。昌朝請如竦議:「惟保州沿邊巡檢并雄、霸、滄州界河二司兵馬,國初以來,拓邊最號強勁,今未有所隸,請立沿邊巡檢司,定州路界河司隸高陽關路。」 於是下詔分河北兵為四路,北京、澶、懷、衛、相、博、濱、棣州,通利、保順軍,合為大名府路,「瀛、莫、雄、霸、貝、冀滄州、永靜、乾寧、保定、信安軍合為高陽關路。鎮邢、洺、相、趙、磁州合為真定府路。保、深、祁州、北平、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州,合為定州路。」 凡兵屯將領,悉如其議。元至正九年,立鎮撫司於直沽海津鎮。

十三年,命南北兵馬司各分官一員,就領通州、漷州、直沽等處巡捕官兵,往來巡邏,給「分司印,一同署事,半載一更。」

二十六年,命知樞密院事買閭以兵守直沽,命河間鹽運使拜住、曹履昌撫諭沿海竈戶,俾出丁夫從買閭征討。

按:瀛海為從來爭𩰚之地,故上世則屬齊、燕、趙之分疆,中古則為南、北朝之界域,近代則係遼、金、元之邊圉。兵屯將守,制度迭更,未可悉數。茲特略採大模,以資備覽而已。

河間府物產考        府志[编辑]

《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五百里,甸服百里,賦納總,二百里納銍,三百里納秸,服四百里納粟,五百里納米。」

《漢書》:「正北曰并州,其山曰恆山,藪曰昭餘祁,川曰滹沱嘔彝。」本注:「虖池,即滹沱河。嘔彝,出平舒。」 《浸》曰「淶易」,其利布帛,民二男三女,畜,宜五擾。馬牛羊犬豕《穀》宜五穀。稻黍稷麥菽

《唐書》:「土貢:絹、絲布、柳箱、葦簟、糖、蟹、鯉絝。清河郡貢氈十領,河間貢絹三十匹,景城郡貢糖、蟹三十三斤,莫州文安郡貢綿三百兩,棣州貢絹十匹。元宗時,東都門外創集賢書院。河間、景城、清河、博平四郡歲貢兔皮千五百張,為筆材。」 《宋史》:「河間繭絲織紝之所,出貢絲。滄州景城郡貢大絹、大柳箱。莫州文安郡貢綿。清」 州乾寧軍貢絹。瀛州高陽關貢絹。景州永靜軍貢簟絹。《金史》:「河間府產無縫綿、滄鹽、藺席、馬藺、花蟹、錢蝦、乾魚、香附子。」

《明一統志》:「鹽,鹽山縣有場香梨交河。」

縣出蓮魚,河間任丘二縣出《蔓荊子》。

南皮縣出蝦、蟹、蒲葦。青縣興濟《二》

縣出

穀部

竹根青  ,金蠶兒  金,苗兒  ,水裏紅,耙齒金  ,大葉黃  ,羅裙帶  ,朱裏紗,箭稈白  ,子母齊  ,龍爪金  ,齊頭白,壓翻車  ,靠山黃  ,奪麥場。以上粟、穀。《糝子》。性喜潦 春小麥,  秋小麥,  芝麻,穄、黍不粘。

菰蔣米出茭草中

米:大麥又名白麥稃薄而脆,以手搯之即成粉,故冠以「米」 字。

燕麥:《爾雅》:「蘥,雀麥。」 《本草》云:「故墟野林中,苗似小麥而弱,莖似𪍿麥而細。在處皆有之。唐人所謂燕麥,元非麥是也。」

野稻「不種而天成者」 ,隋時滄州魯城縣地生。

野稻水穀二千餘頃,燕魏饑民就食之,唐因更名「乾符縣。」

秬,黑黍中之一稃二米者,古用釀酒以祭釁。《爾雅》亦苗秬。

梁穀粒圓

龍眼豆顆圓色黃

狐狸豆多斑

麯、豆、皮、實皆軟。《木部》

桑    棗    槐    榆椿    柏    椒    楸梧桐   ,檀    柘    ,白楊,楊柳   ,馬英。

「無名樹」 ,在吳橋縣東北,似榆非榆,似槐非槐。子青碧色,如菉豆,可食。

白枌皮,可充飢,其錢甚美。漢龔遂治渤海,令民口種十樹備飢。

杜:即杜梨,一名「甘棠」 ,可任剞劂。

檉俗名「西河柳」 ,性浮,為舟可以負重。

樅松葉柏身者

檜柏葉松身

果部

栗    棗    杏    胡桃櫻桃   銀杏   蓮實   芡實西瓜   藕。

梨有數種,名「秋白」 者最隹,土人熬膏。

銀桃:甚巨,雖熟不紅,味最佳。

《絡絲桃》,紅白相間。

金桃色紅

扁桃形如小餅

秋桃熟遲

柿無核者佳

頻婆,名不一,未知所出。《藏經》云:「上苑也無貧婆果,且來山裏喫黃齏」 ,味最平淡。

石榴紅白酸數種

李青黃紅三種

《文官果》,細葉柔枝,大略如槐。其花叢生,一顆內數房。

《無花果,不花而生》,狀如青李,大葉勁枝。

柰子味澀

葡萄有紫白

花部

碧桃   ,薔薇   ,石竹花  ,玉簪花,金簪花  ,剪春羅  ,山丹   ,紫荊,滴滴金  ,百合花  ,山芥花  ,珍珠花,丁香   芍藥   ,夾竹桃  ,望江南,黃刺蘼  ,月季花  ,鳳仙   ,棠棣,雞冠花  ,洛陽花  ,玫瑰花  ,十姊妹,鹿蔥   ,紫薇。

菊:種類多,無大佳者。

蜀葵種類最多

蔬部

蔓菁   、黃瓜   落籬菜  。黃芽菜。赤根菜  。玉環菜  。蒿菜   。蘿蔔。銀條菜  。苦菜:  荼,苦菜,  萵苣菜葫蘆   瓠,    槐芽,   椿芽,春不老  茭心菜,  榆錢,   芫荽,甜瓜,   薯蕷,   東瓜、   北瓜、絲瓜,   扁豆,   豇豆。

芹菜秋深最茂

菘菜即白菜

蒲筍肥者堪食

《柳芽並》堪作,茹亦清。

芥藍葉厚如莙薘而圓,穠翠如藍葉而大,荇叢生水中。

蘇無紫者不大芬

藥部

「地黃   」 ,牽牛   ,薄荷   ,蓖麻子,《香附子  》《翻白草  》,「甘草   」 ,桃仁,杏仁   ,蒼術   ,瞿麥   ,荊芥,防風   ,蒲黃   ,覆盆子  ,野菊,蒲公英  ,益母草  ,茴香   ,半夏,木鱉   ,《菟絲子  》,靛花   地丁草,茵陳   「秦王草。」

槐實:實中有《槐鈴》最益人,鳥能聽之不易得。菖蒲粗大不堪入藥。

木瓜治轉筋之聖藥也。患者以木瓜拂其處,亦或呼其名,並有所減。

蒼耳子一見草部

草部

苜蓿   ,葦    茨,蒺藜  ,《鬱金香》。

《書帶草  》,「馬藍    《葴   蓨》,艾    藺     蘼蕪。」

莎可為笠

蔦蘿屬

荻即蘆蒹

莞可為蓆

蒲水生,葉如劎形。蒼耳草,即《菉葹》。

萑細葦

水蔥:形長,色碧,可為扇。

枲部

棉    絲    檾麻、火麻又名「線麻」 、黃麻

毛部

貛    兔    狐狸   鼬鼠麞刺蝟,其色灰白,遍體剛毛,縶而懸之,聲似嬰兒。

鱗部

鱖    鯉    黑鯉   河魨白眼魚  白魚   鯶    鯰魴    魛    鱣    鯽鰌    鰻    魦    銀魚鰱    黃姑魚  鱸    鱮蝦    螃蟹   白蜆   蟶蛤蜊   海螄   土蛈   黃甲。蛾也。蟲部:

蟋蟀   、《蟬    、蝎    》。斑貓、   蜜蜂、   土狗

羽部

天鵝   鴿    野鴨   姑丁鴈    鳶    燕    鸛䳺鶉   斑鳩   鷦鷯   《脊令》鷗    鷺    鶴    黃鸝啄木   黃雀   乾雀   鶗鴃青雀   皂鸝   白鸝   鷂《信天緣  》野雞。古云:「華虫。」

鵜鶘又名禿鶖

鴇似鴈無後趾

謾畫松江曹安先生長《語》曰:「瀛水之上,有二鳥焉,一類鵠,色正蒼而喙長,立水際不動,魚過其下則取之,無魚終不易地,名曰信天緣。一類鶩,奔走水上,不問水腐泥沙,唼唼然,必盡索之而後已,無一息少休,名曰謾畫信天緣。」 若無能者,乃與謾畫均度。一日無飢色,視謾畫儘加大壯。

雜部

鹽    硝    ,蝦醬   ,蘆花被,蒲花褥  ,《斜文布  》。    絹蔥薦,   蒲蓆,   麻履。

酒多以「菊」 名,然推滄產。

魚子津門所饒

土布細者次於吳中

土綾不堪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