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15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五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五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百五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目錄

 宣化府部彙考八

  宣化府兵制考

  宣化府物產考

  宣化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百五十六卷

宣化府部彙考八[编辑]

宣化府兵制考     府縣志合載[编辑]

府總

《大清會典》:「鎮守宣化府總兵官一員,駐劄宣府標下。」

左右二營所屬:「張家口、蔚州路、獨石路、龍門路、懷來路、永寧路、昌平營、石匣營。」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舊設總兵標下團練營,參將一員,中軍守備一員,順治六年俱裁。旗鼓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中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順治十七年俱裁。舊設宣府東南、西北二營,遊擊二員,守備四員,順治十年裁。

舊設兵機營守備一員。順治六年裁。

舊設差操司把總一員。順治六年裁。

舊設「塘撥司」 把總一員。順治六年裁。

宣府驛把總一員

深井堡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雞鳴驛把總一員

張家口參將一員。駐劄張家口。原駐萬全右衛。順治十三年、移駐張家口

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萬全右衛守備一員。原設城守參將一員,坐營一員,守備一員。順治六年裁坐營。十三年裁參將

膳房堡守備一員

新河口堡守備一員

萬全左衛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柴溝堡守備一員。原設參將一員,坐營一員,守備一員。順治六年裁坐營。九年裁參將

洗馬林堡守備一員

西陽河堡守備一員

懷安城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蔚州路參將一員。駐劄蔚州城。原駐西城。順治十年、移駐蔚州

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西城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東城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廣昌守備一員

黑石嶺把總一員

桃花堡把總一員

「獨石路」 參將一員。駐劄獨石城。

守備一員。原設坐營一員。順治六年裁。

把總一員

雲州堡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赤城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鎮安堡守備一員

龍門所守備一員。原設參將、坐營守備各一員。順治六年裁坐營。九年裁參將

滴水崖守備一員

馬營堡把總一員。原設守備一員。順治六年,裁設操守。康熙元年,改為把總。

鎮寧堡把總一員。原設守備一員。順治六年,裁設操守。康熙元年,改為把總。

龍門路都司一員。原設葛峪堡參將。順治十三年,改都司,移駐龍門所

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葛峪堡守備一員。原駐龍門。順治十三年,移駐葛峪堡

趙川堡把總一員

鵰鶚堡把總一員

長安嶺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懷來路參將一員,駐劄新保安城。

守備一員。原設坐營一員。順治六年,改為守備。把總一員

礬山堡守備一員

土木堡把總一員

懷來城守備一員

永寧路都司一員。原設參將、坐營各一員。《順治》

考證

六年俱裁設守備一員。八年,裁設都司。十一年,仍移駐《坌道》。十六年,移駐永寧

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周四溝堡守備一員。順治十一年,移駐永寧。十六年,仍移駐周四溝堡

靖安堡守備一員

四海冶堡守備一員

榆林堡把總一員

「宣府鎮經制」 兵共八千名。

馬兵一千六百名

步兵六千四百名

宣化府物產考     府縣志合載[编辑]

石屬

瑪瑙 ,出鎮城西角洞等處,不甚多。

水晶 ,出鎮城北黃尖山,有採取者,惡風必至。紅石 出鎮城馬鞍山,有青、白、黃、黑、絳五色煤 ,出鎮城,取以供爨,其火隔夜不滅,人謂之「宿火炭。」

土粉 出礬山,色白可漿衣。

紅土 可以堊牆

白土 可以堊牆

「綠土 」 ,出鎮城及蔚州。

「包金土 」 ,出鎮城及蔚州。

赭石 ,出保安州,多硃而不堅。

榖屬

黍 有紅、白、黃、黑、黧五色,其黑色即《爾雅》所謂「秬」 也。黏者可以釀酒,不黏者即《爾雅》所謂「秠」 也。蜀黍 高丈餘,其苗似蘆,其稈可為薪,俗謂之高粱。

稷 ,關西謂之穈,冀州謂之黎,亦謂之稷稻 。《爾雅翼》云:「一名稌。其黏者為糯,可以釀酒,不黏者為秔為粳,止可為飯粱 。俗謂之小米,又謂之谷米。」

胡麻 :一名「苣蕂」 豌豆 夏收者,有綠、白二種。

豇豆 :有赤、白二種。

小豆 :有赤、白二種。九穀之數,小豆居其一;黃豆 有大、小、青三種。

黑豆 :有大、小二種。

蠶豆 夏熟

菉豆 《爾雅》云:「玉芻。」 郭璞云:「菉,蓐也。」

扁豆 :亦作藊麥 。《月令》:「四月 麥秋至,邊方風土寒,必夏至後方熟。」 有大小二種,大曰麰麥。《爾雅翼》云:「大麥宜為飯,又可作酢,其糵可為餳。其小者曰來牟,《詩》曰『貽我來牟』」 是也。

蕎麥 其粉麪甚白。一作沙米 蓬蒿「結實者。」

《蘇子 》:即紫蘇子。

菜子 用以為油

果屬

榛 有大小二種

郁李 李之小者,山谷間處處有之。

梨 一名「快果」 ,大曰梨,小曰樝。

桃 有「夏桃、秋桃。」

李 有紅黃二種

杏 有三種,其一「巴旦杏。」

棗 :《廣雅》云:「棗有狗牙、雞心、牛頭、羊角、獮猴、細腰之名。」

葡萄 ,張騫使大宛得之。有夏秋二種,酸甜二味。

櫻桃 :一名「含桃」 ,一名「朱桃」 ,一名「麥英。」 紅者朱櫻,黃者蠟櫻。

沙果 棠類,食之令人不熱渴飲水。

《蘋果 》即《佛經》蘋婆果也。亦作無花果, 不花而結實于葉間,其種得之雲南大理府。

胡桃 俗謂之「核桃。」

栗 花青黃色,實有房,多刺如蝟。

銀杏 一名鴨腳

《山木瓜 》一名「文官果。」 唐德宗時,有以此果獻者,遂官其人。

檽棗 一名「羊棗」 ,霜後方熟。

酸棗 生棘針上,核大而皮薄,遍處有之。

石榴 :人多盆內植之,有紅、粉二色。

柿 即赤實,果有文稜者,治癰立效。

楸 似沙果而小

木屬

松 「其脂入地,千歲化為茯苓。」

柏 有香柏刺柏

椿 有香穢二種。穢者其葉不可食。

柳 :有「河柳」 、垂柳二種。

楊 ,白楊,葉長。青楊,葉圓。赤楊,霜降則葉赤。樺 皮可貼弓。

檀 木彊韌,葉類槐,可為車。

杆 葉似松而有刺

棠 即梨也,木可刊書。

棗 木可刊書

樗 木易大,不堪器用。

蔬屬

蔥 葷菜《張騫使西域》得之。

蒜 一名葫張鶱使。大宛得之,多食昏目。保安州有獨窠者。

茄 一名落蘇,有紫、白二種。

《芥 》芥種甚多,以春不老為上。

韭 有青紫二色

蕨 :《齊魯》曰:「鱉。以其初生,似鱉腳。」

《莧 有灰莧》比家莧更美。

菠稜 :俗名《菠菜》。

萵苣 即興渠

芫荽 一名「胡荽」 ,《張騫使大宛》得之。

白菜 :葑也。今有黃芽,安肅之美。

蘿蔔 《爾雅》:葖,蘆菔。今訛為蘿蔔。

蘑菰 :有紫、白二色,丁香、羊肚之異。

刀豆 俗名眉豆

茄蓮 :俗曰《玉蔓青》。

《山藥 》薯蕷也。避唐代宗諱,改名「薯藥」 ;避宋英宗諱,改名《山藥》。

《甘露 》:一名《玉環》。

蒲筍 即葦筍

地軟 :一名「地耳」 ,雨後即生。

樹花 生寶峰山中,葉婆娑可愛,味甘美,清香甜苣 紫莖黃花。

黃花 生山谷間,花未開,采食。

龍芽 即升麻之類,三四月采食。

瓜屬

《王瓜 》一名。𤬏西瓜: 有白、綠二色,黃瓤、黑子者佳。

甜瓜 :陸機《瓜賦》:「兔頭貍首」 ,即此。

東瓜 :形長而色綠,有浮白。

絲瓜 :「似王瓜」 而皮皺,乾則成絲。

香瓜 :《廣雅》有蜜筩之名。

花屬

牡丹 花不及中州,幸有其種。

《探春 》先春開,花白色幽香。

迎春 花,黃色,先春開。

望春 初春開花四出,名「虎蹄梅。」

《木槿 》仲夏月,木槿榮,亦名「舜華。」

榴花 :有紅、粉、白三種。

薔薇 :有紅、黃、粉三種,黃者尤香。

珍珠花 一名《米殼花》。

《丁香 》白者香,紫者臭。

《八仙花 》「花香葉臭,秋開能招蜨。」

芍藥 花瓣重疊,鮮艷不減豐臺。

蜀葵 有五色,大小二種。

玉簪 花香有毒

石竹花 即瞿麥

山丹 有二種

粉團 一名「纏枝牡丹。」

《翠媚眉 》一名《扁竹》。

「海棠 」 ,木本有「鐵梗垂絲」 ,草本有「秋海棠。」 《十樣錦 》,即「鴈來紅。」

雞冠 :有紫、黃、白三種。

《剪秋羅 》:有紅、黃二色。

《望江南 》:「花黃,葉似槐。」

草屬

《苜蓿 》得之《大宛》,可為菜。

水蔥 生水中,高七、八尺。

山蔥 生山野,類藜蘆,俗曰「三葉藜蘆。四葉蔥。」 誤食殺人。

《垂盆 》一種葉長有花,一種葉細無花。

「藍草 」 ,園圃種之出靛。

《龍鬚草 》:即「垂絲。」

《野葡萄 》:「黑小而酸澀。」

刷箭草 即木賊

地椒 :秋後結實,色紅,味辛辣。

蓼 水處甚多

菸 :園圃多種,即今所謂「煙」 也。

禽屬

鶴   鸛   ,《鴉   鴈》。

鵲   ,雀   ,燕   烏。

鷂   鳩   ,鷹   鴇。

鳶   、鵰   ,雉   ,鶉。

《鵑   鶯   》鷗   ,《鵝》。

鴨   ,雞   ,鴿   ,鷦

鴛鴦  《啄木  》,莎雞  鶡雞。

青𪅂  水鴨  鶺鴒  黃雀麻雀  訓狐  角雞  鶿䳓石雞 色似斑雞而大,花文短尾,嘴趾赤色。半癡 ,其性癡,俗謂「半翅。」

獸屬

虎   、豹   ,熊   、鹿。

麞   麝   狐   狸豺   狼   貛   ,馬牛   騾   驢   羊,

貓   豕   《兔   犬》

青羊  ,黃羊  ,黃鼠  ,地猴。

鼠 蒼質白文,斑駁可愛,俗呼為「吉靈兔」鼠 前短後長如兔,食禾稼,俗呼為《跳兔會》鼠, 一名土鼠,無目,形似豬,俗呼為「瞎老沙鼠」, 似鼠長尾,荒年遍地有之。

鱗屬:按:「宣府雖有桑乾洋河,水勢湍激,無停蓄之處,故鱗族甚少。」 藥屬:

甘草  、黃精  、黃芩  、扁竹。

紫草  、狼毒  。藜蘆  、《蒼術》

防風  、薄荷  、升麻  、柴胡。

桔梗  、車前  。地丁  、草烏。

芍藥  、芫花  、知母  、枸杞。

苦參  、荊芥  、地榆  、茵陳。

麻黃  、葶藶  ,《秦芃  》《杏仁》。

槁本  、大黃  。益母  、大戟。

遠志  、紫蘇  、沙參  、葛根。

桃仁  、木賊  、石花  、虎骨

熊膽  、麝香  、蜂蜜  、款冬花。

酸棗仁 、地骨皮 、威靈仙 、兔絲子

「馬兜鈴 」 、《紅娘子 》《桑白皮 》。《白蘚皮》。

宣化府古蹟考     府縣志合載[编辑]

府總

有熊氏都城 。《括地志》曰:「涿鹿山在媯州懷戎縣西,黃帝故城在焉。」 今保安州城東南四十里有遺址,土人以古城名之,制甚宏闊,中存黃帝廟暨聖母竇夫人祠。

有熊氏合宮 ,黃帝作。帝既邑於涿鹿,因作此接萬靈布政焉。蓋中國有宮室之始也。張守節曰:「溈川涿鹿城在山側。《歷代史》稱保安本漢涿鹿縣是已。然又有云在今順天涿州。」 及考《一統志》,則保安州有涿鹿山,涿州止有獨鹿鳴澤,都宮當在保安無疑。其云云者,地相去僅二三百里,不出都境,故概稱之,抑帝征伐朝會,時常往來其間也。古帝王定都,率因生聚繁處,托以出令,宜即居之,非如後世肅宮闕,盛法從難於巡省耳。《史記》云「帝邑於涿鹿之阿,遷徙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 ,信夫。

軒轅臺 在今保安州橋山。《山海經》曰:「大荒內有軒轅臺,射者不敢西向。」 是也。唐陳子昂詩:「北登薊丘望,求古軒轅臺。應龍已不死,牧馬生黃埃。尚想廣成子,遺跡白雲隈。」

蚩尤城 在隆慶州城西南,去廢懷來縣東南六十里。

《赤城 地志》云:「赤城,亦古諸侯蚩尤所都之地,疑當時有遷徙也。」 元黃溍詩:「雞鳴秣吾馬,晚飯山中行。何以慰旅懷,赤城有佳名。灘長石齒齒,樹細風泠泠。時見巖壁間,粲若丹砂明。溫泉發其陽,撝呵勤百靈。前途指金閣,真境標殊庭。白道人跡稀,青崖雲氣生。信美無少留,緬焉起深情。」

上谷郡城 在隆慶州城西北,去廢懷來縣北十里。《史記》云:「燕昭王置上谷郡,在谷之上,故以為名。」 今尚有遺址焉。

紂王城 ,在廣昌城東十五里,內有比干廟遺址。

上谷太守廳 。顏師古曰:「蔡邕所為上谷太守。」

《廳碑》字甚遒勁,予手摹之,藏焉。今考廳當在沮陽城,然碑已無存矣。

李陵臺 《元史》以臺屬開平,且云在饟道側,國初人運餉時親見之。及考《唐地志》,則云雲中都護有燕然山,山有李陵臺,蓋陵不得歸,登以望漢焉。後人紀事者遂以臺屬大同,不知燕然山固不在大同西北也。唐制,北燕州軍戍統於狼山都督,而雲中都護府則又總狼山、雲中、桑乾三都督府統之,故總稱雲中,亦宜。今但據「雲中」 二字,遂蹟在開平者,移屬大同,其殆不考之過歟?漢蘇武《別李陵》詩:「黃鶴一遠別,千里顧徘徊。邊馬失其群,思心常依依。何況雙飛鴻,羽翼臨當乖。幸有絃歌曲,可以喻中懷。請為游子吟,泠泠一何悲。絲竹屬清聲,慷慨有餘哀。長歌正激烈,中心愴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得歸。俛仰內傷心,淚下不可揮。願為雙黃鵠,送予俱遠飛。」 李陵《別蘇武》詩:「良時不再至,離別在須臾。屏營衢路側,執手野踟躕。仰視浮雲馳,奄忽互相踰。風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長當從此別,且復立斯須。欲因晨風發,送子以賤軀。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恨恨不能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安」 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努力崇明德,皓首以為期。

軍都縣城 ,今保安州城南六十里,即礬山廢縣。

「小甯城 」 今隆慶州城西。

潘縣城 在今懷來衛境內,漢所置,齊改「懷戎。」 代縣城 ,今蔚州衛東,周圍二十里,漢置,文帝封代王時居此。

陽原縣城 ,今順聖西川南十里。

烏桓校尉府 ,在甯城,建武二十五年建。今考之,當在隆慶州。

龍門縣城 即今龍門衛,晉為縣。

《下落縣城 》在今鎮城之東,其制少隘。

「廣甯郡堂 」 在甯城,太康年間建。今隆慶州有遺址。

溫泉宮 晉末拓跋魏建,為遊幸所,在廣甯,今隆慶佛峪山溫泉側。

儒州城 ,在今隆慶州境,遼因之。

永興縣城 ,今保安州少東,遼改「奉聖。」

廣邊軍城 在今懷來衛,唐置為鎮。北至張說所築長城九十里。

媯州城 ,今懷來衛,少東遼廢。元揭徯斯《登懷來古城》詩:「落日開平路,懷來古縣城。數家唯土屋,萬乘有行營。雲擁關山壯,塵隨驛騎驚。長橋人並立,還愛此河清。」

安定縣城 ,今蔚城東北六十里。後唐李克用伐劉仁恭,兵至此,晨霧晦冥。占「不利深入」 ,會雷電大作,燕兵尋亦解去。

懷安縣城 在今懷安衛東二十里,遺壘存焉。明岳倫詩:「雉堞前朝壘,垂垂瓦礫平。王侯第宅盡,風雨黍禾生。何爾當陰霧,依稀出故城。興亡等流水,悽惻暮山青。」

狼山都督府 唐高宗永徽元年建,即今良山之南。地多瓦礫。永樂初,掘地者得斷碑並柱礎。雄武軍署 明正統間,葛峪人穴地見遺碣,謂其地為「武川」 ,唐曾建「雄武軍署於此。」

魯臺 在蔚州衛境,相傳為李靖建。

古城 在隆慶州東北二十里,相傳為遼蕭后所築。明趙羾詩:「明昌廢苑護層城,古木蒼煙畫未成。楊柳夾堤晴霧合,桃花臨水早霞明。凌空翠巘三千尺,隔葉黃鸝四五聲。風景不殊人事改,野花閑草古今情。」

六郎城 在棒槌峪。俗傳楊六郎築。楊延昭,宋真宗時知保安州,邊人呼為「六郎」 ,疑此其遺址。藥師城 ,在保安衛東南合河鎮,疑宣和間郭藥師築。

桓州城 在雲州堡北三百六十里。古上谷地。金時築,尚有遺址。元柳貫《次桓州》詩:「塞雨初乾草木霜,穹廬秋色滿沙場。割鮮俎上薦黃鼠,獻獲鞍間懸白狼。別部烏桓知幾族,他山稽落是何方。長雲西北天如水,想見旌旗瀚海光。」 白城 ,今雲州堡東北一百里,金世宗納涼之所,章帝生於此。又有黑城,距此西南九十里陽門縣城 。今鎮城西百二十里。後魏聖武田於山澤,神女自天降,與之會,後期一歲復至,生一男即神元,留之上昇而去,即此處。遼為鎮,金貞祐初城焉,元廢。

宣平縣城 今鎮城西七十里,金城之今廢。明熊偉《宣平晚照》詩:「村名仍故邑,偏得照殘陽。不共崦嵫暝,常延堡堞光。衡茅煙蒼莽,桑柘景微」

茫卻憶經過日,槐花底事忙。

縉陽縣城 ,今隆慶城旁。漢廣甯縣地,金太和中城之。

興州城 ,今雲州堡東五百五十里。漢女祁縣地,《金》城之,今廢。

歸化行宮 契丹會同初建,在今鎮城。

長春宮 在雲州堡西南,契丹景宗曾遊幸於此。

御莊 在雲州堡。景宗淪落,民間居處於此。逮立為國主,作室宇於舊居之地,號曰「御莊。」 涼殿 ,在歸化州,契丹承天后納涼之所。新涼殿 ,在歸化州,契丹主納涼之所。

《團焦亭 》在懷來,衛蕭后游息之所。

「雪興亭 」 在懷來,衛蕭后每冬遊至此。

「碧桃亭 」 ,去《雪興亭》里許,亦蕭后所築,其扁額石刻尚存。

秋林亭 在順聖西城溜雲山下。盛暑,山石滴水成冰,可消煩渴,遼人建亭焉。

崖木亭 在順聖盤崖洞口。峭壁千仞,架木為梁,經久不朽。遼人建亭其側。

《東羊房 》、「西羊房 」 ,俱在隆慶州城北,蕭后養羊之所。

上花園 在鎮城東四十里,蕭后植花卉處。「下花園 」 在鎮城東五十里,亦蕭后所置,遺址尚存。

東花園 在懷來城東十里,蕭后所置。

歇馬臺 在龍門所東五十里。蕭后歇馬處,遺址尚存。

「太和宮 」 在雲州,金章宗避暑處。

永安宮 在歸化州北,章宗遊幸處。

「古臺 」 ,在隆慶州城西北,尚有遺址,相傳金時所築。

鳳凰臺 在隆慶州西南二十五里。金築杏園 ,在隆慶城南七里,相傳金時植杏於此。上都城 ,在鎮城東北七百里,本上谷北境,元置,歲一臨幸。其城猶存,宮闕已荊榛矣。元馬祖常《上京寓直》詩:「萬里雲沙碣石西,高樓一望夕陽低。谷量牛馬煙霞錯,天險山河海岱齊。貢篚銀貂金作籍,官窯瓷盞玉為泥。未央殿下長」 生樹,還許尋巢彩鳳栖。

龍鎮衛城 ,在隆慶州南,城址尚存。元指揮使哲言不花築,有《善政碑》。

宣德縣城 在鎮城內。本後魏文德縣,改城之。尋為府治。

昌州城 在蕁麻林堡南。金置州,元城之,尋廢。大勝城 ,金名「大勝甸。」 元城之,在萬全右衛境。金與元戰,大敗於此。

老鴉莊堡 :在鎮城西北四十里。元所築。明因遺址復修。

羊城 在龍門衛城東南三十里,元市易處。屯糧堡 在隆慶州。其堡有二:一在城西半里,一在城東二十里,元時餽餉儲糧之所。

神仙寨 在永寧神仙山上。徑路崎嶇,其上平衍。昔人避兵,多在於此。

大明殿 ,門二:左曰「星拱」 ,右曰「雲從。」

儀天殿 門二,左曰「日精」 ,右曰「月華。」

「寶雲殿 」 側有東西暖閣。

宸慶殿 側有東、西香殿。

「王德殿 」 後有壽昌堂。

「慈福殿 」 後有紫檀閣、連香閣。

延春閣 前拱辰堂為百官議政所,後御膳亭。凝輝樓 側有「線珠」 、《瀛洲》二亭,又有金露臺。興和行宮 ,元阿沙不花以車駕常幸,請建行宮。

涼殿 在縉山,元皇慶元年建。

鹿頂殿 ,元至治元年八月建。春初,英宗幸上都,以亨麗殿卑隘,欲改作,丞相拜住曰:「陛下初登寶位,不求民瘼而興大役,恐妨農,失萬姓心。」 乃止。至是復作。

香水園 在隆慶州東北,元仁宗誕處,有遺址。春遊亭 在懷來衛南,有四望樓。俱耶律楚材建。

浴堂 在龍門所城東五十里,至元年間建。《劉丞相別堡 》在葛峪東南,碑刻尚存。

《回光軒 在小白陽》東南,有碑刻。

陵墓附[编辑]

元諸后陵 ,元迺賢《獨石》詩:「東園有陵寢,龍虎蔚盤據。」 自註云:「國朝諸后太子陵皆在獨石北氈帽山。」

「遼韓公墓 」 在蔚州。遼太保。

「楊伯通墓 」 ,在弘州。遼尚書左丞

「金韋公墓 在弘州。」 金提舉。

梁肅墓 在奉聖。金吏部尚書。肅,奉聖人,在朝多所建明。世宗常謂宰相曰:「梁肅知無不言,正人也。」 諡忠憲。

程輝墓 在蔚州。金參知政事輝,蔚人,大定年間,拜參知政事。世宗謂曰:「卿遇事輒言,過於王蔚。」 輝曰:「臣老瞶,患聽聞不審,或失奏對,苟有所聞,敢不盡心。」 卒諡忠簡。

元楊贇墓 在蔚州。元元帥贇,蔚人,初為平定知州,多善政。至元時,四為採木使。及卒,趙孟頫為撰《墓碑》,盛稱其賢。

高琪墓 在蔚州。《元》都統。

王敏墓 在蔚州。《元尚書》

譚資榮墓 在懷來。元元帥

郭欽墓 在奉聖。元太原郡。伯欽,奉聖州人,官至朝列大夫,兼上都路總管府經歷,有政聲。劉敏墓 在宣德。元安撫使敏,宣德青魯人,年十二,從父母避地興德。兵至,其父母棄敏走,大將收養之。元太祖偉其貌,留宿衛,屢從征伐,以功授安撫使。

明朱永墓 在鎮城外。明宣平王永謙子也,襲封撫寧伯。出自將門,夙諳兵略,敭歷既久,威望益隆,中外皆倚重焉。卒封宣平王,諡「武毅。」 周賢墓 在鎮城外。明都督僉事賢,宣德人,襲父廕為副千戶,累官都督僉事,充參將,鎮開平。敵寇陝西,詔賢率兵援之。至野馬澗,與戰,連破之。復戰於榆林,以援兵不繼,遂死於敵。事聞,諭祭,仍令有司立祠,追贈都督同知。

楊洪墓 在開平。明昌平侯

楊能墓 ,在開平。明武強伯

劉寧墓 ,在開平。明左都督。

張林墓 在龍門。明都督

唐璟墓 ,在龍門。明都督。

孫素墓 在萬全右衛。明都督

「江山墓 」 在萬全右衛。明副總兵

詹冕墓 在萬全右衛。明參將。

李興墓 ,在萬全右衛。明遊擊將軍

白春墓 在萬全右衛。明遊擊將軍

黃瑄墓 在龍門。明副總兵。

趙文墓 在龍門。明參將。

向通墓 在懷來城外。明死節都指揮。

王偉墓 在保安。明兵部左侍郎。

李良墓 在保安。明死節都指揮。

「蔣良墓   。」 「祝雄墓   。」 「田畸墓。」

「王忠墓   」 、《張輔國墓 》以上五人俱在蔚州,官同參將。

宋經墓 ,在蔚州。明大理寺左丞

章鎮墓 ,在蔚州。明遊擊將軍。

高綸墓 在蔚州。明布政司參議。

袁鳳墓 在蔚州。明按察司僉事。

宋弼墓 在蔚州。明戶部員外郎

張憲墓 在蔚州。明戶部員外郎。

「尹耕墓 在蔚州。」 明河間太守。

李剛墓 在懷安。明都督

陶杰墓 在懷安。明副總兵。

孟璽墓 在懷安。明參將

周環墓 在懷安。明參將。

張雄墓 在懷安。明遊擊將軍。

李琮墓 在懷安。明遊擊將軍。

「李綸墓 在懷安。」 明浙江右布政使。

岳倫墓 在懷安。明工部郎中。

李衍墓 在隆慶州。明戶部尚書衍,隆慶州人,景泰辛未進士,累官至總督關陝。引渭水溉民田,召為戶部尚書。

黃鍾墓 在隆慶州。明都御史鍾,隆慶州人,「正德辛未進士,累官至順天府丞。勳戚巨璫相戒不敢犯。嘉靖初,以副都御史巡撫山西。」

聶友良墓 在隆慶州。明按察司副使。「友良,隆慶州人,天順甲申進士,累官至浙江副使。」 蘇乾墓 在隆慶州。「明布政司參議乾,隆慶州人,弘治壬戌進士,累官至陝西參政。多惠政,民立祠祀之。」

張澄墓 在永寧衛。明死節都指揮。

張勛墓 在永寧衛。明死節將軍勛,永寧衛人,以指揮僉事充遊擊將軍。正德九年八月,敵掠鎮城南,至順聖東西城,勛率兵勦之。至千家營,猝遇敵六七萬,與戰,敵少卻,其長擁眾攻圍,勛勢弱不支,力戰而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