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45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百五十九卷 |
第四百五十九卷目錄
南陽府部彙考十三
南陽府兵制考
南陽府物產考
南陽府古蹟考上
職方典第四百五十九卷
南陽府部彙考十三
[编辑]南陽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府總
鎮守南汝總兵官一員,駐劄南陽府標下左右二營。管轄「鄧新營、汝寧營、歸德營、襄城營、陳州營。」
標下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駐劄裕州。千總二員,內分防桐柏一員;把總四員,內分防唐縣一員,泌陽一員,舞陽一員。
標下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內分防葉縣一員,把總四員,內分防鎮平一員,內鄉一員,淅川一員。
鄧新營守備一員,駐劄鄧州。千總一員,把總一員。
南陽鎮:《經制》兵四千五百四十名。內馬兵九百八名、步兵三千六百三十二名。
南陽衛 在府治東北。明洪武二年建,以指揮領之。其掌印、京操、榆林操、城操、屯田、管局、巡捕各員,俱考選其幕。經歷司、鎮撫司。其轄左、中、後千戶所三,百戶所三十,守禦千戶所二:曰鄧州,曰唐縣。
屯田 三千三十三頃七十六畝六分六釐,屯糧 一萬六千七百八十五右一斗七升五合。
軍器局 在衛治西
演武場 在府城東門外。
皇清南陽衛丁地事務歸併南陽府,「屬南陽唐縣鎮。」
平新野各縣管理
南陽中護衛 今裁。舊在府治東北。明洪武三年建,以指揮領之。其掌印、城操、屯田、巡捕各員,俱考選其幕。經歷司、鎮撫司。其轄左、右、中、前千戶所四,百戶所四十。
屯田 二千八百三十八頃十五畝七分一釐,屯糧 一萬七千二十八石九斗四升二合二勺。
鄧州守禦千戶所 在州西。明洪武二年建,以千戶領之。原設其掌印,併管局、城操、巡捕等員。其轄百戶所十:
屯田、屯糧 俱附南陽衛
軍器局 在所治外
演武場 在州城西門外。
皇清鄧州所丁地事務全歸併南陽府屬鄧州管理
唐縣守禦千戶所 在縣治東南。明洪武三年建,以千戶領之。原設其掌印、管局、管操併巡捕等員。其轄百戶所十:
屯田、屯糧 俱在南陽衛。
軍器局 在所治東
演武場 在縣城西南二里許。
皇清唐縣所丁地事務全歸併南陽府屬唐縣管理
南陽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府總
多山瀕水之地,生物不一,黃壤不近河者,間有墳壚,今志其大略云。
穀類
香秔 ,稻名,出滍水之澤。黍 ,似稷而實圓,《律呂疏》用中等者,可以准律。稷 ,《廣雅》云:「如黍黃。」
粱 :《爾雅》:「粱即嘉穀。」
粟 :李時珍曰:「粟,即粱也。」
麥 、豆 、蕎 、芝麻、蔬類
蕺 《風土記》曰:「蕊香菜,蜀人所為葙香。」
韭 :《詩豳風》:四之日:「獻羔祭韭。」
蔥 :《禮記內則》:「膾春用意。」
芹 :《列子》:「野人食芹而美,獻之君。」
蒜 :俗名為「小蒜。」
胡荽 俗名蒝荽
蔓菁 今呼為《諸葛菜》。
菠稜 :劉禹錫《嘉話錄》曰:「菠稜菜,自西方僧將來,云本是頗陵國種,語譌為菠稜。蓼 、芥 、芋 、莧、蘘、荷 、蘿葍 、萵苣 、瓠、王瓜 。以上各屬皆有。」
木耳 天花 地花 蕨猴頭 羊肚 鳳尾 葛花,以上出鴉路諸山。
果類
香橙 ,出鄧州,今無。
「胡桃 」 ,張騫使西域時得種。
白果 又名「鴨腳子」 ,宋初始入貢。
葡萄 ,張騫使西域,攜有黑、白、黃三種,今止間白、黑二種。
李 ,桃 ,杏 ,梨,石榴 ,山柹 ,菱,芡 ,大棗,黃梅 ,櫻桃 ,栗。
木類
橿 《山海經》曰:「橿木出豐山。」
杻 《山海經》曰:「杻木出豐山。」
白楊 葉圓,其葉小者為「青楊。」 嫩葉可食,今皆有之。
柳 即垂楊也。又有「鬼柳」 ,材美可作器用。杞柳柔條作箕棬。
松 大復伏牛,諸山多有之。
柏 桐 槐 榆柘 桑 楸 檜楮 櫸 棠 梓椿 女貞。
花草類
甘菊 ,出內鄉菊潭者佳,今無。
牡丹 唐人為《木芍藥》,今間有之。
木槿 一名舜。《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華」 是也。朱草 ,出豐山,食之可成仙。
「蕙草 」 出《鴉路山》。
苜蓿 《史記》云:「大宛國馬耆苜蓿,漢使得之,種於離宮。」
菖蒲 :有水石二種。一寸九節者為菖蒲,粗者為菖陽。今類皆菖陽。
芍藥 ,迎春 ,木香 ,薔薇,蜀葵 ,山丹 ,芙蓉 ,海棠,玫瑰 ,荼𧃲 ,鳳仙 ,馬蘭,千葉桃 ,《千葉梅 》,千葉榴 ,梔,茆 茅 ,莎 莞,蒹 葭。
禽類
鷺 :《爾雅》:「鷺舂鋤。」
鳧 :《爾雅》:「鸍,沈鳧。」
鸛 《禽經》云:「鸛生三子,一為鶴。」 巽極成震,陰變為陽。震為鶴,巽為鸛也。
雉 ,鸇 ,鶉 ,鵲,鳩 ,鴿 ,鵝 ,鴨,雞 ,鴛鴦。
獸類
貍 :《山海經》:「柜山有獸,如豚,有距,音如狗吠,名貍。」 今鴉路山有之。
《猴 出秋林》夏館諸山。
虎 豹 鹿 麞麝 狼 狐 兔,牛 羊 驢 犬彘。
鱗介類
綠毛龜 :《一統志》云:「唐縣聖母池,內鄉青泉俱出」 ,今無。
鱉 :一名神守。《淮南子》:「鱉無耳而守神。」
田螺 生水田岸側,殼有旋文,肉視月盈虧。鯉 魴 鯽 鱔蟲類。
蟬 :《淮南子》:「蟬無口而鳴,飲而不食,三十日而蛻。」
蜂 :《陰陽變化錄》:「蜂有相,蜂有將。蜂蜂王,大如小指,無王則群死。」
蜻蛉 :《爾雅》:「虰蛭負勞。」 即蜻蛉別名。
「蟋蟀 」 、「蚯蚓 、《蠶》。」
財用類
銀砂 ,鴉路、《大復》諸山皆出,昔有礦,今無。銅 ,騎立山出,昔有礦,今無。
鐵 ,南陽內鄉皆出,昔有冶,今無。
錫 出裕州,有洞,今無。
「石青 」 ,出南陽鐵朵山,今無。
《鋼鈴 》出裕州《鋼鈴巷》,今無。
「鋼鎖 」 ,出裕州東關,其鎖七道箍,今無。
土綢 出鄧州
《絲帶 》一出《唐縣》,一出《新野果園》。
「倉臺傘 」 ,出唐縣倉臺。
《龍潭席 》,出唐縣龍潭店。
漆 出內鄉諸山
硯 ,出裕州,黃石山石最佳,見諸《硯譜》。今無縑 布 苧 、棉花、紅花 、麻油 、構油 、菜油、藍靛 、石灰 、蜜。
藥類
紫石英 《博物記》曰:「出安眾王魯山。」 《一統志》云:「出鄧州覆釜山。」
滑石 ,出裕州當陽山,今無。
《飛生急靈》,皮 出內鄉。
「白花蛇 」 ,出鴉路山。
《車前子 》,出葉縣文廟者佳。
紫蘇 黃精 還童子 牡丹皮芍藥 柴胡 天花粉 地骨皮葛根 苦參 酸棗仁 澤蘭葉南星 香附 兔絲子 益母草細辛 管仲 金銀花 劉寄奴黃芪 杜仲 葳靈仙 薏苡仁連翹 川芎 蔓荊子 楮實子牽牛 半夏 女貞實 希仙草莞花 烏藥 遠志 黃柏蒼術 百合 厚樸 瓜蔞商陸 防已 白芨 茯苓瓜蔕 金星過橋草。
《府志》未載物產
[编辑]《南陽縣志》
[编辑]果蔬類
大柿 金針
藥類
山藥 、荊芥 、山查 、扁蓄、牛膝 、地榆 、薄荷。
《鎮平縣志》
[编辑]穀類
稻
蔬類
白菜 :雲臺 、蓮藕 、莙薘,葫蘆 ,絲瓜 、冬瓜 、南瓜、西瓜 、北瓜 、筍
花類
《紫荊 石竹 》,《玉簪 》,《碧桃》《月季 》,《臘梅 》,《蓮花》。
草類
蘭草 、萱草 、三薐 、牛尾、狼尾 、豬牙 、竹葉 、過江竹類
「鳳尾 叢竹 」 、紫竹 、青竹、薑竹。
木類
椒 冬青
藥類
「牛旁子 」 、菊花 、紅花 黃芩。柏子仁 。桔梗 全蝎。
羽類
鶴 :紫燕 ,烏鴉。
毛類
貓 鼠
蟲類
蜂 蝶 ,蛙 、《蜘蛛》。
《唐縣志》
[编辑]蔬類
水芹 、香椿 、花椒 、小茴、「梣牙 。」菜、 馬齒菜、 丁香茄、苦麻菜。
木類
楝
鳥類
鷹
獸類
野豬
水族類
蟹 鱣
花草類
珍珠花 。《凌霄花 》《秋海棠 》、向日葵、《四季槐 》《水仙 、地璫 》、素馨,紫薇 ,《金盞》。
藥草類
乾葛 、元參 、升麻 、獨活、草烏 蒺藜 、馬蹄香 、何首烏、青木香 、麥門冬 、蒼兒母。
貨物類
蜜 黃蠟
《泌陽縣志》
[编辑]果類
香瓜 芡實。〈俗名「雞頭子。」 〉
蔬類
橙芽 黃花 海瓜 東瓜木類。
橙、茨 、絲、桃 、橡。
藥類
沙參 、《槐角子》
鱗介類
鰷 鰍 鱔 鰱,胖頭 蛤蜊。
《桐柏縣志》
[编辑]花類
望春花
《鄧州志》
[编辑]花類
恨春遲
木類
楓 ,《黃楊》。
鳥類
鴻 鴈
蟲類
《螳螂 蛇 螢》。
《新野縣志》
[编辑]穀類
薥秫:《蔬果類》。
甘露 、荸薺 、《薺菜》
花木類
梔子 龍爪 ,雞冠 枳櫟。
藥類
艾 、枸杞 、杏仁 、皂莢、地黃 、蒼耳 、蒲公英 、旱蓮子《羽類》
鷂 ,《黃鶯 》,練鵲。
水族類
鯰 鯖
《內鄉縣志》
[编辑]木類
櫨 檿,《藥類》
枳殼 、射干 白芷 石斛、防風 大戟 豬苓 、山茨菰。《羽類》
白鷴
毛類
豺 、豨 貉 貛,鱗類。
鯿
《葉縣志》
[编辑]穀類
龍爪豆 瑪瑙豆
花木類
樺 捲丹 《棠棣》。
鶴虱 按《通志》:「出唐縣。葉皺而尖長,子堅細黑色。南人呼其葉為火杴,又名稀薟。」
羊桃 按《通志》:出內鄉。《爾雅》曰:「長楚姚弋。」 今羊桃也。白花,子如麥,其葉與實皆類桃。《詩》云「隰有長楚」 ,即此。
蔬類
匏
藥類
木通 、罌粟 、羌活 、薯預、烏頭 、澤瀉 、青藤 、大黃、蟬脫 、大雄 、馬鞭草。
羽類
倉庚
鱗類
鱖 鰌
南陽府古蹟考上 府志
[编辑]本府。〈南陽縣附郭。〉
「屈申城 」 ,載《漢書》注。
「呂城 。」 《史記·呂后紀》:「四年,封呂忿為呂城侯。」 《正義》曰:「故呂城在鄧州南陽縣西三十里,呂尚先祖封。按伯夷主四岳祀,佐禹有功,氏曰有呂,故相傳呂尚之祖封此」 ,今名董呂村。
向城 有二:一在南陽縣東北,臨向渠。一在縣西北,魏所置縣。春秋時,許國向邑之人遷此。武延城 ,《一統志》云:在府城北,俗呼西城。春秋時,許受蔡侯降於此。近有濛縣城,俗呼東城。宛城 即今府城,秦建。
三公城 ,郭仲產言:「宛城南三十里有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漢時鄧禹等歸鄉餞離處也。」 博望城 ,在南陽縣東北六十里,漢張騫封為食邑。
西鄂城 在南陽縣北,今石橋鎮西。應劭曰:「江夏有鄂,故加西」 云。
《史定伯碑 》在南陽縣北,見《水經注》。
漢《圉令碑 》,《一統志》云:「在南陽舊文宣王廟內」 ,其字悉隸書,碑石斷裂,所可辨讀者天實高,惟聖同。戲我君,接其蹤。體弘化。蹈中庸。所論歷有休。功追景行,亦難雙,刊金石,示萬邦。
安眾城 ,在南陽縣西南三十里。有安眾鋪,曹操破劉表、張繡處。
淯陽城 在南陽縣南
「南就聚 」 ,載《郡國志》。
瓜里津 在南陽縣東。《觀書》:「鄧奉拒光武瓜里。」 《水經注》:「水上有三梁,謂之瓜里渡。自宛道途,東出赭陽,而道方城。」 按:此蓋即淯水也。
夕陽聚 在南陽縣。袁山松曰:「賈復從擊鄧奉,追至夕陽聚。建武三年,世祖自赭陽西入,破虜將軍鄧奉怨漢,掠新野,拒瓜里,上親搏戰,降之夕陽下,遂斬奉。」
南筮聚 在淯陽城東北。又有小長安漢軍為甄阜所破處。
百章郭 ,《一統志》云:「在南陽縣界,俗呼擘障。」 郭申亭 載《博物記》。
光武臺 《一統志》云:「在府城西北。」 又唐、鄧、新野俱有。
《鳳雛臺 》在南陽縣紫山。
釣魚臺 有二,一在南陽縣南,父老云:「此臺為淯水壓勝,自此臺廢,而淯水囓城東南郭矣。」 一在城東北十五里。
拱辰臺 在南陽縣治東,明唐藩郾城王建。望鄉臺 在南陽縣舊城西南隅,明郭雲割築今城,遺兩角於外,東北即明遠頂也。
石樓 府城北,張平子墓南。《水經注》云:「洱水南道側有二石樓,相去六七尺,雙峙齊竦,高可丈七八柱,圓圍一丈有餘,石質青綠,光可以鑒。其上欒櫨承栱,雕簷四柱,窮巧極刻,妙絕人工。」 題言:「蜀郡太守王,字子雅,南陽西鄂人。有三女,無男,而家累千金,父歿當葬。女自相謂曰:『先君生我姊妹,無男兄弟。今當安神元宅,翳靈后土,冥冥絕後,何以彰吾君之德』?」 各出錢五百萬,一女築墓,二女建樓,以表孝思。《銘》云:「墓樓東平林」 ,不近墳墓,不能測其處所矣。
燕居堂 《一統志》云:「在府城東六十里,元府尹莊文昭建,以教郡子弟。」
觀德亭 在府學南射圃內,正統十二年建。百里奚宅 《一統志》云:「在府城西七里,南去一里,道旁有墓。」
張衡宅 《一統志》云:「在府城北,西鄂城東,其址尚存。西南四里有墓,又有平子讀書臺。」
宗資宅 ,《一統志》云:宗為南陽名族,世居於苑,宅負縣郭。宋時有耕農得一㼧瓦,頂上有「宗氏千秋」 四篆字文。南陽縣東北三里有墓。
諸葛廬 府城西南七里臥龍岡。昭烈三顧處,有祠,今春秋祀焉。《一統志》云:「即孔明所居」 ,舊為祠以奉之,常有道士居住,夜聞兵聲,懼而移之。明宣德中,有司新其廬,塑像,春秋祭祀。前代碑文具存,有楊士奇撰文。
范蠡祠 在三公城側,即其故宅也。後漢末,有范曾,字子閔,為大將軍司馬,討黃巾賊至此,為立碑。夏侯湛之為南陽,又為立廟。
何進故宅 ,在南陽縣三公城東。
孔嵩舊居 在南陽縣三公城西。
樂廣故宅 。郭仲產《襄陽記》曰:「南陽城九十里,諸葛井 在南陽縣草廬東。」
石礉 《一統志》云:「在府城三里,淯水環流,為一城之勝,可以禦水患而障城郭。」 其甃石堅完,猶
在前賢題詠甚多
百里奚墓 在南陽縣城西七里。《一統志》云:「墓前有七石,俗名七星冢,有碑在墓左次,碑陰刻唐韓賞詩。」
召信臣墓 《一統志》云:「在南陽縣東北七十里」 故向城西北淯水石堰上,近有廟。
宋均墓 ,在南陽縣東北。
宗資墓 在南陽縣東北古城內。墓前有二石獸,蹲踞相向,狀若羚羊,左刻「天祿」 ,右刻「辟邪」 四字,古文最奇,左刻為雷所轟。有明太守楊應奎《記》。
張璣墓 ,在南陽縣城東二里許仁濟橋西。其墓久湮沒。於順治年,同知張三異因葉縣教諭蘭陽馮應鰲得其處,築土壘之,因建祠。詳《碑記》。趙雲墓 ,《一統志》云:在南陽縣南三十里。黃權墓 ,在南陽縣城北豫山。《水經注》云:「山南有魏車騎將軍黃權夫妻二塚,地道潛通,其塚前有四碑,其二魏明帝立,二是其子及臣吏」 所樹者也。
唐定王墓
唐靖王墓 並歷代憲、莊、成、敬、順、端、裕諸王冢俱在南陽縣紫山。
新野王墓 在府城西羊山。
「《郭雲》墓 」 ,在南陽縣城北門內。
王文莊公墓 在南陽縣南孟家村。
南召縣
皇后城 ,在南召,北雉衡山。「建武元年,世祖遣傅俊迎光烈皇后於淯陽,俊發兵三百人宿衛道路,蓋稅舍所在,故名。」
《劉太僕》《城 南召》西七十里。
陳王城 ,《南召》東南四十里。
東、西岐州二城 ,俱在南召西六十里。
飼鴉臺 《一統志》云:「在三鴉路中大山側。相傳漢光武趍河朔至此,失路,得鴉,引於馬前,至此飼之,故名。」
「楚王宮 」 ,無可考,即今學宮。
「《過風樓 》,《南召》西六十里」 ,唐自在和尚參禪處。臥牛石 南召西六十里,相傳有野牛食人,自在和尚收入伏牛山。
空山洞 南召一名「子陵洞」 ,詳《富春山》。
仙人洞 ,南召西,世傳有仙人居此。洞中有潭,每穀雨,黑魚無數自水流出,過三日則無。鄧禹墓 ,南召西十八里。
杜茂母墓 南,召西諭葬山。
鎮平縣
安眾城 ,在縣,漢置縣。
猗帝都 ,在縣《騎立山巔》。
紫金城 ,安眾侯藩邸。鎮平縣城西北隅有舊址,俗為「紫城。」
安國城 ,在縣城東北三里許。安眾侯起兵討王莽,屯兵於此。
覽勝臺 在縣廣洋山,即破臺,因山岡嶄然,故名。「破臺」 ,後易名。
燕子臺 ,即燕子巖,在縣杏花山,廣約丈餘,下有石穴,內多燕巢。
菩提巖 在縣。相傳菩提證道於此,有肉身在洞中,土人咸敬禮之。
葛仙塔 在縣先主山南三里許。明葛道人化於此。
王陵墓 :在安國城內。
劉崇墓 ,在安國城外。
九女塚 在縣晁坡,有二大塚,附近有九小塚。俗傳有育九女者,而九女為之塋葬焉。
唐縣
謝城 《一統志》云:在唐縣湖陽城北。周申伯之都,自申遷於此。詩「申伯番番,既入於謝」 ,是也。《荊州記》:「棘陽東北百里有謝城」 ,即此。
北陽城 在縣東,漢置。
湖陽城 ,《一統志》云:「在縣南,故蓼國也,漢為縣。」 光武封姊為湖陽公主,即此。
慈丘城 ,在縣東七十里。後魏江夏縣地,隋置慈丘縣。
青臺城 ,《一統志》云:「在縣北,元築以圖襄陽。」 釣魚臺 在縣。舊《志》云:臺畔崇岡峻嶺,洵幽人居子陵釣魚處。攷《漢書》:嚴光,字子陵,會稽餘姚人。少有高名,與光武同遊學。及光武即位,光乃變姓名,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後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為光,乃備安車元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後」 至,舍於北軍,給床褥。帝即日幸其館。光臥不起,帝即其臥所,撫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為理耶!」 光
「又眠不應。帝與其臥,光以足加帝腹。尋除諫議大夫,不屈,乃耕於富春山。」 注云:「即杭州富陽縣也。後人名其釣處為嚴陵瀨。」 顧野王《輿地志》曰:「七里隴在東陽江夏,與嚴陵瀨相接,有嚴山。桐廬縣南有嚴子陵釣魚處。今山邊有石,上可坐十人,臨水,名為嚴陵釣臺也。」 按此,則富春當非南陽,釣臺亦不在南陽明矣。今富春之名南召鎮,唐有之,而釣臺則南唐鄧裕皆有大都,為鎮。《水壓勝》,因光武起於南陽,子陵為光武故人而美其名也,遂以為子陵隱於此者,誤矣。
三義臺 在縣桃園寨,漢積穀所。
金雞臺 在縣東十里。世傳有仙人履此,取「金雞碧馬」 之義名臺。
清德堂 《一統志》云:「在縣治,唐李適之為刺史,人為作《清德頌》,宋知州事頓起,讀其辭,慕其人,因建堂刻頌云。」
《秋香亭 》在縣治內。
樊重石室 ,《一統志》云:「在縣南廢湖陽縣。重母畏雷,為石室避之,悉以文石為階,遺蹟尚存。」 寒泉書室 ,距縣城西數十武,寒泉側相傳樊侯讀書處。
登龍閣 在縣西郭外迤南,萬曆二十九年,知縣黃茂建。
仙音樓 在縣治東武安廟前。萬曆三十年,知縣黃茂葺文昌祠,掘地得一石,刻「仙音樓」 三字。石下覆一盂,內書「狀元及第。」 又有銅海馬四,因建敷文書院於右。
《尹氏碑 》在縣南三家河。昔有人掘得一碑,有字數行,為「宋紹聖間贈金紫光祿大夫夫人尹氏墓碑。」
泗州塔 在縣城內菩提寺,宋紹聖二年建。「玲瓏洞 」 在縣南石柱山麓。
太平洞 在縣南髮山右。其中可容千人,居民避亂於此。
候日表 「開元十年,詔唐州界准勝州例,立表測日影。」
《三墳 》,元豐中,唐州民得《三皇五帝書》三卷,為《三墳》。
景陽鐘 在縣。俗傳由唐河浮來,上鑄,淳熙年造,今寘南城樓。
龜井 在縣城北門外,有綠毛龜。元至元四年,三部令興順馳驛取龜以進。
宋玉墓 《一統志》云:「在縣東,葬楚大夫宋玉。」 周勃墓 在舊縣治北城下。
杜茂塚 在縣南洪沙河北岸。岸南,棗陽岸北,《唐縣》
「丁家古塚 」 ,未詳。
《金雞塚 》在縣,「每陰雨,聞塚內金雞鳴。」
泌陽縣
東荊州城 在縣東
吳軍城 ,在縣東一百一十里。吳元濟屯兵處。古唐州城 ,在縣城北一里,土堆猶存。
古藍鄉 《一統志》云:「在縣,漢光武兄劉縯敗王莽前隊大夫甄阜、屬正梁丘賜盡獲其輜重,即此。」
古洞 在縣城南,有二:一在東南竇向外,一在西南竇向內。四時有聲如風吼,上有月臺。泉水廟 在縣東十二里。內有古柏,凌霄可愛。吳王塚 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楚封吳王夫差弟夫蓋於房子國,葬此。
王保保墓 在縣,元將軍有碣在。
桐柏縣
桐禹廟 在縣淮井上
漢柏 :在縣淮源廟,六株。順治十三年焚其一,有跟頭、「鳳翅」 、「鸛觜」 、「玉柱」 諸名。
鐵匱 ,在縣沈白馬津,善水者嘗抹得之。光武城 ,在縣東。
祖逖宅 在縣桐柏山下,碑石仆。
「玉女峰 」 在縣。玉女常修煉於此。
歇馬嶺 在縣。關羽走荊襄駐此。
飛仙石 在縣金台觀後崖。傳云「張三丰飛昇處。」
御史臺 在縣胡家後溝。相傳前代御史讀書處。未詳。
水簾洞 在縣西南。洞口有亭,今圯。上有天池,懸崖瀑布,有若垂簾。
桃花洞 ,在縣西三十里,高丈餘,深五丈,旁有樓房,洞上下兩層。又有鑼鼓,洞中人擊之有聲,相傳張良於此辟穀。
淮井 在縣西三十里。有石砌水池,上有亭。成化二年,野火延燒,有三泉湧出,又伏流有大禹
導淮處古碑
鄧州
鄾城 在州,古鄾子國。《水經注》云:「鄧之南鄙也。」 昔巴子請楚,與鄧為好,鄾人奪其幣,即此。司馬彪以為鄧之鄾聚。
舊穰城 ,在州外城東南隅。漢置縣。
冠軍城 在州西北四十里。漢武帝封霍去病於廬陽鄉,名為「冠軍。」 後竇憲亦封於此。今城東北有去病墓,西北有憲墓。
涅陽城 在州東六十里。內有中書令左雄碑。今穰東鎮迤南四十里有故城,即其地也。朝陽城 ,在州南八十里。舊《志》謂即漢朝陽縣故城。南屬襄陽,北屬鄧州。
魏武城 在州西南五里。曹操攻張繡所築樂鄉城 ,舊《志》謂即樂成縣故城,東漢以後廢。唐襄陽郡有樂鄉城,即此地也。今在鄧州西南三十里。
臨湍城 《一統志》云:「在州西北六十里。」 西魏舊縣,隋改曰新城,唐復名臨湍。
蔡橋城 始築無考。在州西南五十里。舊《志》云:「因在蔡橋,故名。」
穰東城 在州東北六十里。世傳古穰城。崇禎間,知州劉振世於穰東鎮置鋪,題曰「涅陽舊館。」 涅陽城合在《穰東》之南。
擒虎城 在州西南三十里。俗名龍虎城。古村城 ,在州東南七十里。舊《志》云:疑即漢山都縣故城,俗呼為誤兒城。
墨城 ,在州南四十里。始築無考。俗為里土城,蓋「墨」 字之誤。
光武臺 在州吏目公廨內。世傳光武寓於此,臺右多柏,因名「漢柏。」
太尉臺 在州城上。《一統志》云:「在三公城。」 蓋鄧禹為太尉歸,鄉人餞於此,因築臺。
布鼓臺 在州子城南門外。俗傳,光武擊布鼓有聲。舊《志》云:「或曾布鼓於此臺耳。」 崇禎癸未,李自成據鄧州,平之。
釣魚臺 一在土城西北隅。一在州北四十里嚴陵河。
百花洲 在州城外東南隅,宋范文正公所營。張士遜以鄧國公致仕還第,嘗與范公遊此。菊臺 ,在州百花洲內。范公嘗移內鄉菊潭菊植其中,因有高地,遂命之曰「菊臺。」 見范公自註《百花洲圖》詩。
春風閣 在州東南隅。亦范文正公建。
竹洞 ,在州福勝寺,去子城東南二里許。《看花臺 》,在州紫金山後。
雅祖洞 ,在州覆釜山清涼寺,世傳雅祖居此。紫金洞 ,在州紫金山,宋狀元賈黯讀書處。偃月池 ,在州紫金山後。
古桃花洞 :在州治內。
漸嘉樓 在州子城東南舊州治內。宋謝絳為守時建。
悠然樓 在州布樓臺西,今子城南門外,知州吳大有建。順治初年,居民為「關帝閣。」
看花樓 在州舊看花臺上。嘉靖間,知州王道行移建紫金山。
覽秀亭 在州舊城上。謝希深建。
嘉賞亭 在州。范文正公建。
「碧蘚亭 」 在州西禪寺。
心源亭 在州學內明倫堂前,以覆井泉,景泰四年建。
萊公堂 在舊州治內。《一統志》云:「宋寇準守鄧,後人追思,為建此堂。」 堂下有池,蒲荷繁茂。遺澤堂 ,在州劉武襄公故宅,姚牧庵扁其堂。菊花潭 在州城東門內迤北二十步。范文正公自註《百花圖》詩云:「菊花潭在郡之西郊,今在東門內」 ,蓋以城郭遷移故也。舊《志》云:「此泉於崇禎壬午復出,礙於城,掩之。邑人張發吉於其」 地拾宋碑一片,鐫「菊潭」 二字。其小字剝蝕不可識,僅有「武勝軍副節度」 及「元祐」 數字,略可辨認。落星石 在州小東關,五色陸離,不知何年所隕。
天師井 在州大東關
八角井 在州開元寺
鐵鍋 在湍河南岸黑龍潭沙磧上,不知所始,嘗經大水不能沒。舊有「聖水寺」 ,圯於水,或僧廚故物也。崇禎癸未,李自成據鄧州,遣偽將劉宗閔率三千人移南二里許。順治戊午,知州張光祁以四牛車載還故地。
魏冉墓 《一統志》云:「在鄧州新城東,世傳秦穰侯魏冉葬於此。」
霍去病墓 ,《一統志》云:「在州冠軍城東北隅。」 按《漢書》,「去病陪葬茂陵。」
馬武墓 ,在州土城小東門外。
竇憲墓 ,在州冠軍城西北。
張澹墓 《一統志》云:「在州冠軍故城,葬西魏征南將軍張澹家,有碑刻其背,文曰:『白楸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凡器不藏。嗟爾後人,幸無我傷』。」 宋元嘉中,為盜所發,獲金銀器甚多。
廣武伯墓 《一統志》云:「在州東北五十里,墓側有碑云:唐《廣武伯李公碑》,天寶二年立。」
賈黯墓 在州冠軍城內,成都范鎮為銘,太原王珪序。
晁員外墓 在州西三里許,有奉議郎霍箎碑。豉母塚 ,《一統志》云:「在州舊城內東南隅,世傳金侵宋時,瘟疫盛行,一老母煎麩豉湯以飲軍士,得全軍而歸。母亡,為積土成塚,因名。」
趙長官墓 在州東南四十里。金鄧州長官趙祥葬此。見《汝寧人物志》。有姚文正公神道碑。劉整墓 ,《一統志》云:「在州城外西南三里,元世祖時將。」
李威墓 《一統志》云:「在州西南六十里,號長樂林,李文達公祖墓,明時賜祭田三十六畝。」 李賢墓 ,在州城南十里刁河之陽。成化五年命有司營建,遣禮部侍郎鄒翰諭祭,學士陳文撰墓誌,敕賜祭田四十畝。
鐵忠烈墓 :在州。《舊志》云:「去文達公墓十數里」 ,地名下刁河,有荒丘,故老傳為鐵忠烈公墓。公死節南京,此或其先塋也。
三藍墓 漢中太守藍湍、山西僉事藍偉二墓在州西二里六門隄。又四十五里為禮部員外藍洪墓。
丁兵馬墓 在州西三十里龍虎城,為兵馬指揮丁周墓,翰林李蔉撰《墓表》。又東南三里,為兵馬指揮丁埏墓,河南按察使、前知州王道行撰《墓表》。
彭隱君墓 ,在州城西六十里禹山茱萸河之陽。
新野縣
子城 在縣大城內,後漢昭烈所築。今環儒學及分司之西,遺址尚存。
古城 在縣北,肇建未詳。
九女城 ,在縣東,世傳九女所築。
濟陽城 ,在縣九女城北。未詳所自。
黃郵聚 在縣。漢世祖建武二年,傅俊、岑彭擊秦豐,先拔黃郵。
東鄉 在縣東。《漢書》云:「故新都,王莽封也。」 光武臺 在縣北二十里白河東岸。世傳光武常駐蹕於此,今圯大半。
鄧禹臺 在縣西二十里趙莊村。世傳禹築臺於此閱武,今有遺址。
彈子池 《一統志》云:「在縣東北。世傳漢光武嘗彈蛙於此,至今有蛙不鳴。」
議事臺 在縣。世傳徐庶薦孔明於此。「議事」 ,今儒學東,其遺址也。
陰后宅 在縣有二,今一為城南乾明寺,一為城南十里《內苑寺》。
鄧禹宅 在縣板橋里。《一統志》云:《雍州記》:「禹與鄧晨宅隔坡,雖牆垣已平,基塹可識,即三泉坡也。」
阿里街
諸葛莊 在縣白岡,今為玉皇廟。南陽《臥龍岡碑陰》載「新野地五頃,佃人張某」 ,蓋其寓隆中,或置莊田於此,未可知也。
青羊塔 在縣西北十里,高數丈。
望夫石 ,在縣北二十五里。世傳昔有婦送其夫戍《武勝軍》,佇立不返,遂化為石。
晉楸 在縣城北壯穆侯祠。相傳晉時所植,老幹已枯,如怪石狀,而旁枝猶茂。
青塚 ,在縣青羊塔右。
亂塚 ,在縣北二里。或三四相連,或一阜特起,狀如連珠。世傳為「光武《近戚塚》」 云。
破塚 ,在縣東南五里。未詳。
馬蟻塚 在縣東二十里。未詳。每大水,蟻聚其上。
馬鞍塚 在縣北八里。二塚相連,若馬鞍然。其世代與人未詳。
劉狀元墓 在縣南十里。相傳名「文龍」 ,金時狀元。
喬孝子墓 名璣、名璋,俱新野縣北。
孝子齊雲墓 ,在縣亂塚左。
孝子周官墓 在縣
李節婦墓
參議徐茂墓 ,在縣一里。
知府蕭麟墓 在縣溧河鋪,太史郭樸為《表》。兵憲馬化龍墓 在縣
侍郎馬之騏墓 在縣北二十里。
內鄉縣
酈縣城 ,《一統志》云:「酈縣城在內鄉縣東。漢縣,屬南陽郡,隋改菊潭縣,今有南酈、北酈二城。」 順陽城 ,《一統志》云:在內鄉縣。順陽堡,為漢博山縣,明帝改曰順陽,晉屬順陽郡,隋仍屬南陽。胡三省《通鑑註》引《五代志》云:「其治在今鄧州菊潭、臨湍之間。」
菊潭縣 隋置。唐初為朱粲所屠,縣遂廢。顏師古云:「菊潭縣即酈縣。」 今按:是酈縣所隸地,非酈縣故城也。唐開元間,復分臨湍三千戶為菊潭縣。見李華《臨湍縣令廳壁記》可考。五代周時,菊潭復廢入內鄉縣,其故址在今縣六十里菊潭堡。
北古縣 ,在縣上北古堡馬山之陽。今存古址,不知置自何代。
舊縣城 週圍七里許,城門見存,在今縣北一百二十里內鄉堡西峽口巡檢司。舊有宋徽宗御製《八行書碑》。
馬尾鎮 在縣順陽堡北。即秦漢沮陽故城。後魏置以拒齊,齊將陳顯達攻圍不下,即此。渚陽鎮 在縣治北,古名膴隆原,原東有金銀坡,舊置巡檢司。
羅王城 ,《一統志》云:「在縣西南。春秋時楚人伐羅,即此。」
商於城 ,《後漢書郡國志》:「南鄉、丹水二縣有商城。」 《水經注》云:「丹水過商縣南,又東南逕流南鄉、丹水二縣之間,所謂商於者也。」 《一統志》云:「商於城在縣商於城堡,秦張儀許楚商於之地,即此。」 按商於城堡,即淤村堡也。唐李商隱、喻鳧、羅隱有詩。
漢王城 在縣北夏館堡山中。世傳漢高祖伐秦,道經其地,築以駐兵。《一統志》云:「漢王城在縣北一百里,城內有試劍池。」
赤眉城 在縣北田下堡。古名「平丘社。」 漢更始既都長安,赤眉帥樊崇自武關進兵至此,築城暫駐。明年,入長安,更始奔高陵。或以即丹水故城,誤。
馬圈城 《資治通鑑》:「齊東昏侯永元二年,太尉陳顯達等與魏軍戰,屢破之,攻馬圈城,城中食盡,魏人突圍走,顯達入城,又遣莊丘黑進擊南鄉,拔之。」 胡三省註云:「馬圈在南鄉城界。南鄉城,順陽舊治也。」 按馬圈城即馬尾鎮。《一統志》云:馬尾鎮在內鄉縣順陽堡,即秦漢沮陽故城,後魏置以拒齊,齊將攻圍不下,即此。
阿婆城 在縣西南。相傳唐武后所築。其土致自長安,又火蒸而用之,故堅如石,至今尚存。陽城 ,在縣丹水、夏館二堡間,不知其築自何時。
甘菊里 在縣,即菊潭縣地。《風俗通》云:「其山有大菊谷,水從山流下,甚甘美,飲之多壽。」
半山亭 《一統志》云:「在縣湯河半山間,宋浮休居士窪尊石刻存焉。」 按:此亭在今縣西北一百二十里內鄉堡,蓋縣治未徙時,為士大夫遊觀之地。
窪尊石 在縣半山亭,其石有流觴曲水之勢。石門 在縣城北一百二十里西峽口西。靈堂洞 一名「顯聖洞」 ,在縣西南橋頭堡石堂山,晉麻衣子修真處。
子陵洞 ,在縣南十五里。
雲華洞 ,在縣城西北一百二十里西峽口山畔。舊名「蝙蝠洞」 ,李蔉改今名。
水簾洞 在縣白崖山,有泉流自洞下,宛如垂簾。
青龍巖 在縣秋林夏館山。
巫馬期莊 在縣北二十里。
看花樓 在縣城北一百八十里。樓置山巔,高可萬仞。相傳唐武后建。
鳳凰臺 在縣北六十里。
青雲館 在縣商於城。唐杜牧有詩。
天春閣
「兼隱亭 」 皆在縣治內。
新齋
行齋 在縣皆金知縣元好問建。
味經堂 在縣。元國子祭酒孛術魯翀建,學士虞集有詩。
巫馬期墓 ,在縣北二十里。
黃霸塚 ,在縣北二十里。
岑彭墓 ,在縣西南二十里。
劉盆子墓 ,在縣赤眉城西三里許。
范家塚 在縣西南盈家岡,有九大塚百餘,小塚相傳為范甯、范泰家塚,《冊府元龜》謂非。杜公墓 ,在縣南,相傳為唐杜甫遠祖墓。顏真卿母墓 ,在縣西峽口。
孛術魯翀墓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丹江西岸。侍郎李新墓 ,在縣北三十里。
李宗木墓 在縣南一百二十里順陽川官路南。以子蔉貴,贈翰林檢討。有《撫治鄖陽都御史張國彥碑》。
胡都憲墓 在縣大峪山。名瑞,有《大學士賈詠碑》。
太史李蔉墓 ,在縣西七里。
參政許評墓 在縣
侍郎張悌墓 在縣城南二里。
許孝廉墓 在縣虎頭川,名維清,許評次子。以子宸貴,贈按察使。有《前禮部尚書錢謙益墓誌銘》。
淅川縣
三戶城 在縣南汙村堡,週圍一里。春秋時,晉執戎蠻子畀楚師於三戶,即此。《晉》杜預《注》云:「今丹水縣北三戶亭。」
析縣 在淅川縣,今白亭。張坡《春秋》:「楚置析邑,漢為縣。」
丹水城 在縣,漢縣。《括地志》云:「故丹水縣在內鄉西南一百三十里,南去丹水二百步。」 蓋所為內鄉,即今西峽口,當在上白亭堡。舊有鯰魚崖側大水泛出,漢靈帝時丹水丞陳宣《功勳碑記》。南鄉城 ,在縣,漢縣。
龍城 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週圍六里許。元世祖為太弟駐兵於此,有龍見,故名。
馬蹬城 在縣東岵山下。週圍一里,即舊淅川縣。明設驛,今廢。
張陂城 ,在縣西二十里下張陂堡。
興化城 ,在縣淅江西,舊有碑,成化間廢。漢王城 ,在縣東嶽廟。
四王砦 在縣西北十五里。金武仙所置。石穴砦 在縣馬蹬堡石門山。宋理宗寶慶中,金將武仙屯兵順陽,為宋將孟珙所敗,奔馬蹬山。置大砦於石穴,以馬蹬、沙窩、岵山三砦蔽其前,又以麗金、默理、板橋、王子山、鯰魚崖五砦翼其傍,甚險。今故址尚存。
羅漢祠 在縣岝峉山。有石,鑿羅漢,尚書胡濙有詩。
九女洞 ,在縣西北九十里。未詳所自。
漢王洞 ,在縣西北一百里。
梳洗臺 在縣荊子堡淅江之湄,巨石渾成,高丈許,方五丈。世傳唐武后遊幸於此。
表忠閣 在縣龍巢寺後。宋歐陽永叔讀書於此,學士彭凌霄建閣。
「四王塚 」 ,在縣東岵山下,未詳何王。
丹朱塚 在縣西北七里,即帝堯子丹朱。見《一統志》。
三丰洞 ,在縣岝峉山,傳為張三丰煉真處。「多羅王墓 」 ,在縣西北。未詳。
杜家墓 ,在縣荊子堡,南陽知府杜清妻楊氏、張氏追封京兆郡君,子文秀京兆侯,及孫「允忠墓。」
彭侍郎墓 ,在縣東五里官路北,名「凌霄」 《裕州》。
堵陽城 ,《一統志》云:「在州東六里。漢縣,屬南陽郡。晉因之,後廢,俗呼為堵陽堆。」
襄邑城 ,《一統志》云:「在州南二里。」 西魏置郡,隋為方城縣。
順陽石峽 ,在州東九十里。孔明曾於此結庵,後徙南陽。今石峽有小茅庵,唐時《石記》猶存心遠亭。
美哉亭 《一統志》云:「俱在州舊方城縣治。」 環翠亭 在州南,今廢。
留雲臺 「在州南」 ,今廢。
漢王臺 《一統志》云:「在州東南松坡堡,漢高祖築。」
《蘭香室 》,在州牛心山之麓,仙人杜蘭香修真之所。
葛仙居 在州黃石山
扳倒井 在州東三十里。漢光武曾駐師於此,有泉,以磚砌之為井,水從旁出。後有光武廟。張釋之墓 ,在州北三里。
孫少師墓 在州北
李都督墓 ,在州東南五十里,有八碑,上有「李都督代管平定州河東道」 等字,餘剝落不可讀。黃尚書墓 ,在州龍坡,地廣頃餘,牆壕尚存。荊學士墓 ,在州鳳凰山側。
竇將軍墓 在州西南四十里,謂漢竇融也。墓前有將軍廟碑,謂「元竇將軍。」 未知孰是。
倪御史墓 在州南
「招魂」 墓 在州征川。守備段爾忠戰歿,鄉人壘土為墓,葬其衣冠。
舞陽縣
定陵城 在舞陽縣北,《左傳》「楚築不羹」 ,有東西二城,此或即其東城也。
楚城 在舞陽縣,世傳楚平王築。
舊舞陽城 在舞陽縣。《一統志》云:「即漢樊噲封邑。」 城內有廟,今在城內,西北隅有故址。
北舞鎮 在舞陽縣北,即隋北舞縣。
吳城 在舞陽縣東。世傳吳元濟反,築以拒唐。章華臺 在舞陽縣北,世傳楚靈王築。考《左傳》,「章華在郢北。」
《浣沙遺跡 》,在舞陽縣城北三十里唐江,俗傳為伍員經渡處。
歇馬店 在舞陽縣,世傳關公歇馬於此。張仙洞 在舞陽縣西關,相傳張三丰修煉於此。
石墓潭 在舞陽縣城北五十五里。相傳楚平王葬處。
樊噲墓 在舞陽縣城北三十里樊村,有《記》。葉縣
卷城 在葉縣。《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楚子使季然郭卷。」
舊縣城 在葉縣南三十里。詳《沿革》。
遵化店 在縣汝墳北
問津村 在縣黃城山下。詳《山川》。
牛老陂 ,在縣南十二里,即丈人止子路宿處,今為「尢潦鋪」 ,有碑。
溺車灣 在縣東四十里滍水南。相傳孔子溺車於此。舊有廟殿,廡盡廢,基址猶存。
曬書臺 在葉縣北十里,舊有孔子廟,今廢。康熙二十九年,知縣呂柳文重建。
昆陽故城 ,即今縣城。
霸王城 ,在縣東南。項羽所築。
無霸城 ,在縣西一里。新莽將巨無霸圍昆陽,屯兵於此。
蕭王城 ,在縣舊城內,光武築。
蒲王城 在縣東北蒲城保。東晉時蒲洪自立為秦王,築此。
潕陽城 在縣。據《水經注》,「在芹溝灃水之南」 ,今其地有古城,蓋是城也。但漢時原有潕陽縣,不應並設此,疑是南北朝所築。
汝墳城 ,在縣北十五里。北齊置縣,唐貞觀中廢。
卞城 在縣西十五里。據《北齊書》,疑即河山縣也。省《志》曰「市城。」
古城 有二:一在縣北三十里,無考。一在縣東南六十里,蓋古方城縣也。《水經注》云:「苦、萊、於東之間有小城,名方城,在潕水之西。」 今此城是玩龍臺 ,在舊縣城東。葉公好畫龍,其時有神龍下降,即此。
「光武臺 」 在葉縣蕭王城中。
尚書臺 又名講武臺,在葉縣東二十里。詳《山川》。
湛陂 ,在葉縣湛河。詳《山川》。
嚴村 在葉縣滍水上。相傳王莽時,子陵嘗隱於此。
白龍井 在縣北河山。元范陽侯所置,今禱雨輒應。
八角井
四角井 在縣南
「雙鳧宮 」 ,王喬飛舄處,在舊縣。
趙王寨 ,在縣秦趙村,世傳趙與秦戰此。劉盆子寨 ,在舊縣南花山,盆子與樊崇屯兵於此。
李大旺寨 ,在縣東南七十五里明頂山。昔有李大旺,曾保此山,屋壁磑磨猶存。
歐陽別堡 在縣。世傳「為歐陽駙馬都尉」 ,在河曲。
茶園 在縣東南六十里潑粥山北麓。其山產茶。前代有朱千戶居此,有茶園。山北有朱千戶墳,墳南百步有二石獅子,即其所居。
葉君丘 在縣。《皇覽》曰:「方城西北三里,葉公諸梁塚,近人祠之,曰葉君丘。」
王喬墓 ,在縣東南三十里墳臺。
諸葛墟 在縣北平頂。山下有斷石幢,云「此地有諸葛舊墳墟。」 今山下迤西有諸葛廟,東有金雞塚,疑即孔明葬其祖父處。斷石幢為隋文帝開皇二年物。
梅詢墓 在縣南二十五里梅灣。《宋史》:「詢,宣州人,給事中,知審官院,終許州知州。」
任桷墓 在縣南,與梅詢墓近。桷,蜀人,宋初隨孟昶遷汴梁,知葉縣。
西漢傑墓 在縣西南昆水上,有碑碣。
馬禿塔兒墓 ,在縣北砂山,有碑。
宣帖木兒墓 ,在縣東南七里。元南陽府尹焦侍郎墓 ,在縣西北一里,名宏,弟參政寬,子運使鈍祔葬。
牛太常墓 在縣西唐山,名「鳳子。」 同知沈度、郎中沈裕祔葬。
侍郎衛道墓 ,在縣東三里。
忠烈劉國能墓 在縣西門外。。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