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0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五卷 |
第五百五卷目錄
西安府部彙考十五
西安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五百五卷
西安府部彙考十五
[编辑]西安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编辑]通志州縣志合載
本府。〈長安、咸寧二縣附郭。〉
開元寺 在府治東,唐開元四年建。
慈恩寺 在府南曲江池,唐高祖建。中有雁塔,進士既捷,題名於此。
薦福寺 ,在永寧門外。隋煬帝在藩舊宅,唐天授間改為今寺。
香城寺 ,顯德二年建,天聖九年重修。
玉泉寺 ,在咸寧北五里,唐建,明初重修。安眾寺 ,在府治西北,本宋寇萊公花園,後改寺。
香積寺 ,在神禾原上。舊有香積堰水,因朱泚亂壞。
清涼寺 在府城南塔坡里。
鐘樓寺 ,在咸寧鳴犢里,唐建萬年縣址。翠微寺 ,在府西南翠微山上,本唐太和宮。宣陵寺 ,在咸寧三趙村,其地枕宣帝陵。華嚴寺 ,在樊川,今因寺名川曰「華嚴川。」 龍泉寺 ,在府城南,直玉案之北。
興善寺 隋開皇十七年建。初曰「遵善」 ,唐改今名。在靖恭坊,尋傾塌。
皇清順治辛丑,麩齋和尚、「廣東和尚募化增修。」
二聖寺 ,在府東南五十里,唐建,明重修。圓光寺 ,在府南六十里太乙山中。今稱為「南五臺。」
罔極寺 ,在府東門外,太平公主為武后建。圓通寺 ,在府治東金花坊。
安國寺 在迎宣門內,唐睿宗舊宅。
福田寺 在府東四十里,唐建。
三會寺 ,在府西南,內有「倉頡造字臺。」
興福寺 唐觀貞八年建。
靈感寺 ,唐宣律師修行處,有淨土壇,景龍中建。
莊嚴寺 隋仁壽年獻。后立為禪定寺。武德年改今名。
牛頭寺 在樊川隈,騷人詞客多遊題。
觀音寺 唐天寶年重修。
報恩寺 唐中宗時建
清教寺 唐中宗年建
唐明寺 唐元宗年建
鐵塔寺 ,本唐章懷太子宅,咸亨年捨為寺。白塔寺 ,唐大曆年建。
普光寺 在府城南六十里終南山上仰天池。有上下二寺,明初建。
興教寺 ,在府城南五十里,內有唐元奘塔。溫國寺 :在長安潏水岸。
護國寺 有碑記
皇清兵部尚書巡撫賈漢復鼎建。
大明寺 ,後周天和年建。
金勝寺 ,即崇仁寺,在府城西郭外,即唐三藏法師譯經處。古有玉佛殿、尊經閣,並轉輪藏。《燉煌寺 》,在城北門外,隋建。
萬壽寺 ,在長安古城霸城外,本梁蕭岑宅,隋文帝立為延興寺,又有「蕭望之堂」 ,唐中宗改為永泰寺,大中年改為萬壽寺。
清真寺 「明洪武年,兵部尚書鐵鉉修,永樂年,太監鄭和重修。」
清修寺 明洪武年建
《雲山寺 》,「山巔立雲臺。」
普門寺 ,在終南小白華山,元至正年建。萬善寺 ,元時建。
草堂寺 ,在圭峰山下,本姚興「草堂」 ,鳩摩羅什譯《經》於此。
崇興寺 明成化年建
感業寺 ,在古長安城西,此即武后為尼處。寶慶寺 ,在咸寧、安仁四坊,俗名「花塔。」 隋仁壽初建,明天順年重修。萬曆間馮恭定講學於中招福寺 ,乾封二年睿宗在藩立。本隋正覺寺,寺南北門額並睿宗所題,長安二年出等身金。
銅像一鋪,并《九部樂》,南北二門額,命岐、薛二王親送至寺。景龍二年,詔寺中別建聖容院,是睿宗在青宮真容也。開元元年,敕出內庫錢二千萬,工匠一千人重修。
保壽寺 ,在翊善坊。本唐高力士宅,天寶年捨為寺。
光宅寺 ,儀鳳二年,望氣者言「光宅坊有興氣」 ,敕令掘得石函,函內有佛舍利子萬餘粒,遂立光宅寺。武后時,始置七寶臺,丞相韋處厚自居內庭至相位,每歸,輒至此寺焚香瞻禮。
寶剎寺 ,隋開皇中所建,於佛殿後造。四面立柱,當中構虛,起兩層,榱桷屈曲,為京城之奇妙,故曰「寶剎寺。」
弘善寺 在長樂坊。隋開皇年建,後改為「趙景公祠。」
菩提寺 ,隋開皇年,隴西公李敬道及僧惠英所奏建寺。大中年改為「保唐寺。」
陽化寺 隋內史舍人于宣道為父建。
淨域寺 ,隋文帝開皇年立。恭帝禪位。止於此寺薨。
奉慈寺 ,本開元中虢國夫人楊氏宅。楊氏即貴妃之姊,其地為中書令馬周宅。後安祿山作亂,以田軏真為京兆尹,取此宅為寺,後為駙馬郭曖宅。後太皇太后為昇平公主追福,奏立奉慈寺。
崇濟寺 。本隋「慈恩寺」 ,開皇間魯郡夫人孫氏立。
楚國寺 。本隋興道寺之地。「高祖起義并州。第五子智雲為隋留守陰世師等所害。後封為楚哀王。」 因立寺。
淨住寺 ,本隋吏部尚書裴弘濟宅,開皇年,立為寺。有石塔,本姚萇之浴室。
勝業寺 ,武德初,高祖為《門景暉》立。高祖龍潛,景暉夙起先覺,又言事多中,因此改「勝業坊」 為寺焉。
元法寺 。本隋禮部尚書張穎宅,開皇年立為寺。
普耀寺 ,隋開皇獨孤皇后為外祖崔彥珍立,後廢。
寶應寺 ,《代宗實錄》與《會要》曰:「本王縉宅。縉溺於佛教,妻李氏以疾,請捨為寺,代宗嘉之。」 靈化寺 ,隋大司馬竇毅宅,開皇年捨為寺。大曆間,有僧儼誦經,天雨花,近地而滅,夜有光,因改「靈花。」
青龍寺 ,本隋靈感寺,開皇二年立。文帝移都,掘城中陵墓,葬之郊外,因置此寺。後景雲二年,改為今名。
大開業寺 ,本隋勝光寺,文帝第三子蜀王秀所立。唐貞觀九年,徙崇德坊於此,置靜安宮。儀鳳二年廢宮,改為「開業寺。」
菩薩寺 在平康坊
報聖寺 東觀奏宣帝出內藏綿,建大中報聖寺。按《長安志》載在萬年縣,今考俱廢。
臥龍寺 在陸海坊四牌樓南。有吳道子畫《觀音像》及佛足跡碑。初以像名觀音寺,宋有僧惟果,長臥其中,人以「臥龍」 呼之,故名臥龍。
章敬寺 在通化門外,本魚朝恩宅,後章敬皇帝立寺,故名。殿宇四千一百三十間,分四十八院,以曲江亭、百司館、華清宮、觀風樓及將相沒官宅捨給其用,今廢。
開福寺 ,在得辛坊,有貝葉三片,長三寸,闊二寸,細軟如綿帛,蒼色,真府中奇觀也,瞻仰者甚眾。
崇興寺 明成化二年建。
「興國寺 」 ,在咸寧,唐三藏香火院。
淨髮寺 在咸寧神峪里,隋開皇建,明嘉靖年重修。
雲經寺 在咸寧成留里,隋開皇年建,明成化年重修。
二龍寺 ,在咸寧永寧坊,中有龍井。宋咸淳國師曇延說法於此。
興慶寺 ,在咸寧東,唐溫國公蘇長嗣宅。彌陀寺 ,唐建,明天順年重修。內有《西方極樂界碑》,甚佳。
雲峰寺 在咸寧東關外,唐建。
資聖寺 本趙國公長孫無忌宅。龍朔年,為文德皇后立為尼寺。咸亨四年,改為僧寺。後被火焚,灰燼中得《經》數部,不損一字,眾以為異。數日之間,施捨巨萬,遂營造如故。今改為神峪寺,在咸寧白鹿原下。
《華藏寺 》,在得辛坊。性方和尚造經於此,故名。
大安寺 ,在咸寧鮑陂里,去城二十里。唐鳩摩羅什譯《經》於此。
清禪寺 在城東南六十里,唐天寶年建。豐應寺 在豐德山,唐時為勝地。
羅漢寺 在五臺西,石鱉谷四十里。又上嶺二十里,有羅漢洞,遊人至此,如在天上。
真相寺 明隆慶建
石佛寺 元建
寶泉寺 明洪武建
天會寺 「明洪武年建。」
杜光寺 唐貞元年建
千佛寺 明洪武年建
興龍觀 ,「漢時建。」
永昌觀 ,本神農黃帝祠,今改為「觀。」
昊天觀 貞觀初為晉王宅,顯慶年改為觀。唐昌觀 在安業坊內,有玉蕊花,乃明皇女唐昌公主所植。每花發,若瓊林瑤樹。元和中,春物方妍,車馬尋玩者相繼。忽有一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繡乘馬,峨髻雙環,無簪珥之飾,容色婉娩,迥出於眾。從以二女三小僮,僮皆緋頭黃衫,端麗無比。下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異香芬馥,直聞數十步之外。觀者以為宮掖,莫敢逼視。良久,令小僮取數花而去。將乘馬,謂黃冠曰:「曩有玉峰之約,自此行矣。」 時觀者如堵,覺煙霏鶴唳。百步有輕風擁塵而去,須臾見在半天矣。迎祥觀 在府治西,唐建。
天寧觀 在府治南粉巷,唐建。
「元都觀 」 在府城南興善寺西,劉禹錫回朝作詩處。
太乙宮 在府南太乙山中,漢元封初建。山中雲氣融結,隱然成象。
嘉猷觀 在府平康坊,唐建,有元宗御書額。太真觀 ,在咸寧安邑坊,唐建。
丹陽萬壽宮 ,在咸寧治西,內有雪巖,王中書《四聖七真》字。
通真觀 唐武宗時建
天慶觀 宋祥符年建
紫微觀 元泰定年建
遇仙觀 元至正年,邑人李之元建。
雲興觀 ,元大德二年建。
白鶴觀 有《鄭谷詩》。
乾元觀 唐大曆十三年,以節度馬璘宅作「乾元觀。」
元真觀 唐尚書左僕射申國公高士廉宅,天寶年改為「元真觀。」
女冠觀 ,唐睿宗在藩之地,明皇升極於此。回元觀 ,即安祿山舊宅。
興唐觀 ,本司農園地,唐開元年造觀。元和間,命中尉彭中獻帥徒三百人重修。
華封觀 ,唐天寶年,高力士捨宅置觀。
崇真觀 ,本李齊古宅,唐開元初立。
丹霞觀 ,漢周亞夫回細柳營,有疾而愈,建立新昌觀 ,唐天寶六年新昌公主為駙馬都尉蕭衡建。
太清宮 ,唐開元年,詔兩京及諸州各置元元皇帝廟。天寶年,參軍田同秀上言:「元元皇帝見於丹鳳門,以天下太平,聖壽無疆」 之言,傳於元宗,仍有靈符在尹喜之故宅。上遣使就函谷關得之。於是置廟,後改為太清宮。
仁王院 ,在景風街,今訛為「九府街」 ,即十方院。有唐韓擇木八分書,史惟則篆額。
塔院 去杜祠二里。開元寺,福昌塔之莊也。濛溪宮 ,在城南四十里,內有董真人仙去。又有趙閑閑「易安」 二字,石刻甚佳,原為蒙恬舊宅。元慶庵 ,康熙二年,兵部尚書巡撫賈漢復重建。
永慶庵 :順治六年建。
文昌閣 在長安東省城正中。
顯仁寺 :在城西南二十五里。
洪福寺 在西關
普照寺 在城西三十里。
巢林寺 在城南五十里。
甘露寺 在城南五十里。
蓮池寺 、水月寺 二寺俱在縣治北。
安慶寺 在城西關
寶福寺 在城西三十里。
逍遙寺 在城西南三十里。
西明寺 ,在城西南五十里。即唐西僧無畏從宣律師持戒處。
披雲觀 在城西二十五里。
通元宮 在城西南六十里。
帝君庵 在咸寧西南,元延祐間建。
皇清康熙六年,黃家鼎監修。
弘善寺 ,開皇間改「趙景公寺。」
塔院 在牛頭東
顯鍾寺 在韋曲
竹林寺 圓光下院
喜善寺 在李家村西
靈澤寺 在城北五里
弘濟寺 在光太里
《三官堂 》「在《忠孝坊》。」
鐵爐庵 在鮑陂里
「八仙庵 」 在東郭,元安西王建。
清陽宮 在韋兆里,元時建。
法華寺 按《一統志》,在府治東南。
永慶寺 按《一統志》:「在府城南六十里,本唐太和宮,元和中始改為寺。」
咸陽縣
石佛寺 在縣北,以有「石佛」 名。
善因寺 ,在縣北,唐穆宗幸。
壽峰寺 在文武成康陵東北。
安國寺 ,在縣內。有《寂照和尚碑銘》,段成式纂。龍嚴寺 ,在縣北三十里。金大定年住持信行建,即魏浩隱居處。
福勝寺 在縣北二十里。金大定年,住持詞諒建。
福昌寺 ,在縣東北三十里。金大定年,住持杜昌建。
義鄉。寺 在縣西北十五里。即忍辱禪師坐化處。
廣教寺 ,在縣北三十里睦村地俗名「三絕」 ,謂修塑畫也。中有吳道子畫壁,神彩飛動。
法輪禪院 ,在縣東四十里。金大定年,住持智慧建。
太清觀 在縣西北,即今「真武臺。」 金大定年間建。
長生觀 ,在縣北十五里。秦始皇時建。
三清觀 在縣東街內
藥王寺 在縣北街文武成康廟右。
大雲寺 在縣西十五里。元至正年間,住持圓通建。
普濟禪寺 ,在縣北二十五里。金大定間,住持覺顯建。
定覺寺 在縣西南二十里。元至正間,住持圓聰建。
最師。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因僧最師居此,故名。
普照寺 在縣北三十里。金大定三年建。資善院 在縣北五里。唐時建,今院廢塔存。金佛寺 在縣南一十里。建無所考,明弘治五年指揮晏釗重修。萬曆三十九年淳民師安重修。住持智謙同修。
圓通庵 在縣北二里
興平縣
寶寧寺 在縣西北
甘泉寺 在《底張》東門外。
千佛寺 知縣章評有詩。
白馬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
寶塔寺 在縣東南
登真觀 在縣東北
玉清觀 在縣南佐村
開化觀 :在縣署西南。
觀音殿 在城南門外
聖母殿 :在西正庵坊。
「玉皇閣 」 「在清化坊。」
金鈴寺 ,在縣西官路北坡,去縣十五里,今廢。高店寺 ,在縣東五里。章評有詩。
多寶寺 在縣東南十五里。
建坊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聖母殿 在縣東北二十里掌理村。
臨潼縣
孝村寺 在縣東北,以村有孝子,故名。
寶雲寺 在零口鎮東坡上。
「福巖寺 」 ,在驪山繡嶺中,有唐元宗詩、王維畫《山水》。
靈泉寺 在驪山下。唐太宗幸溫泉,改為「溫泉宮」 ,元宗每年幸之。
白鹿寺 ,在驪山中,本「老母祠。」 唐高祖幸溫泉,遇白鹿,因名。
轉輪寺 在戲河里
石甕寺 ,在縣東南驪山石魚巖下。
興唐寺 在任村里
莊嚴寺 在櫟陽里
玉皇閣 在新豐鎮
太白閣 在交口鎮
吉祥寺 即僧會司。在新義里。
行觀寺 、興龍院 俱在新義里。
興化寺 一名《草堂》。
彌陀院 俱懷仁里
莊嚴寺 、千佛寺 ,俱張市里。
白塔寺 、寶峰寺 、九曜寺 俱賈村里。聖壽寺 在西市里。
中聖寺 、聖力寺 ,俱戲河里。
法輪院 在田王里
通靈寺 、圓明寺 、《豐稔寺 》,俱「孝義里。」 弘教寺 、玉泉寺 ,俱「朱奚里。」
迴龍寺 在亨利里
廣教寺 永興院 、法輪院 俱在任留里。
圓覺寺 、溫公寺 俱東陽里。
能仁寺 、懷池寺 、清涼寺 ,俱「閻孟里。」 華藏寺 、弘福寺 ,俱「義門里。」
弘濟寺 建福寺 福藏寺 俱東梁里。興福院 金佛寺 大雲寺
聖壽寺 俱張北里
興國寺 在三田里
覺法寺 在五代里
土佛寺 在歸厚里
清涼寺 、龍遊寺 俱相恭里。
奉石佛寺 、三聖寺 俱中留里。
大力寺 、天王寺 俱懷德里。
觀音寺 、安福寺 ,俱雨金里。
釋迦院 在任村里
龍應寺 在北郭外
靈泉觀 即華清宮。後晉天福中,改賜道士,故以「觀」 名。今有東西二庵。
元真萬壽觀 在田王里。
太清觀 在王龕里
靈真觀 在縣境
靈應觀 在泠口鎮
龍遊觀 在相恭里
德清觀 ,在驪山上,即露臺祠,今云「祖廟。」 興國寺 ,在縣西門內。
后土寺 在縣東關。明呂涇野嘗與門人輩講學,改為「雲槐精舍。」
竹林寺 在縣西許村,鄰於寇萊公竹林,故名。「莊嚴寺 」 在縣西許村,一名「旗杆寺。」
清真寺 在縣南渭橋,元至正年建。
崇興寺 在縣西五里。金明昌年建。
崇皇寺 ,漢薄姬至此,誕文帝。唐初置,宋太宗賜額。
隆昌寺 在縣西毘沙鎮壁有呂涇野詩。後壁壞,僧真端并里人蕭屠拜請涇野子重書。昭慧院 ,唐大中年建,以其在咸陽、渭陽、涇陽之間,亦名「三陽寺。」
清真觀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吳村。
祐元觀 在縣內城隍廟西,景泰年建。
白雲洞 在清真觀,呂涇野有記。
后土宮 在距河門外北偏六七十步,南面殿後有湫池,甎甃至泉,禱雨禳疾者咸取焉。東街,社人所祀,呂柟常以為方社神,故撰其碑曰「高陵后土宮」 云。
「紫清宮 」 在迎翠門外東偏南街,社人建,祀《紫微星》者也。
龍王庵 :在南郭門外西側南街。社人所祀以禱雨者也。
高陵縣
慧濟寺 ,在接蜀門西北十五里何村,元大德七年,僧了達等建,紫弘大師起塔。
普濟寺 在通遠門西北,其南有洪福寺,金大定年重修。
洪教院 在縣西南六里七留村。明正統間重修。
大悲寺 在縣西南十七里高村。明弘治五年重修。
白馬寺 在通遠門東北四里仁壽屯,明弘治十七年,里人耆老王溫、義官和馭等重修。普靜寺 在李趙村,元初置,一名「泥潤。」
昭慧寺 原在西街「興國寺」 之左,即「二郎神廟」 也。明萬曆元年,改立東察院左。
又「《元觀 》,明正統元年道人鍾子鳴建。」
鄠縣
大定寺 ,在縣東南六十里。昔魏武之始有李
順卿者,隱居此地,誦《金剛經》,聚疊瓦塔以記。經數。至隋大業中,乃以此地賜駙馬尉遲安為柴莊。安嘗見一老人,素服謂曰:「此古寺地,何不再葺之?」 安遂置寺,因掘地得順卿石像焉。寺即古居賢寺。
棲禪寺 豐谷內,姚奉所造,請鳩摩羅什《談經》於內。原名「草堂寺」 ,唐改今名。
重雲寺 在圭峰下太平峪,五代時建。
羅什寺 ,在羅什里。有《淨土樹》。
寶林寺 在紫閣谷。唐太宗建,尉遲恭監修。內有湧缽泉。
明陽寺 ,在牛首山,漢「甘泉宮」 在此。
道安寺 在鑿齒村,晉釋道安與鑿齒遊其地。龍臺觀 ,在縣東北三十里。
屬玉觀 漢宣帝「甘露二年,幸萯陽屬玉觀」 ,即此。
李靖庵 在縣東二十里。
阿福寺 :在鮑竹峪阿福泉。
祖師院 「在黃蘗谷。」
七星庵 在仙橋南
「菩薩殿 」 一在黃崖,一在「萬華山。」
文昌閣 在秦渡,盧廣修。
北塔寺 在縣西北隅。舊為習儀之所。
靈山寺 在縣東南,明正統元年重建。
白雲寺 在縣境
淨居寺 在馬峪口
大悲寺 在《角峪口》。
彌陀寺 ,在阿姑泉。有《娘娘廟》。
金峰寺 內有「牛跑泉。」
羅漢寺 在新陽里龐村鋪。
勝光寺 在十王村
常興寺 ,在草堂東南。
《西寺 》在重雲山上,魏王敕建為「西寺。」 魏王妃限一日功完。
捧日寺 在西寺東
魚盤寺 在子房莊
志道觀 在秦渡
六老庵 在仁和里
連師庵 在瑞佛洞
紅秀庵 在神水峪
文殊臺 在縣東三十里。
《新羅王子臺 》,在縣東南六十里。
玉蟾宮 在丈八里曲抱村,三面皆水,為䆉稏之田。村西北半里許,相傳有老君臺,玉蟾宮在其上,王渼陂重修。
草堂寺 按《一統志》,「在縣東南二十里。」
藍田縣
法華寺 在縣東南
崇法寺 ,在縣東南。有《白居易詩》。
清源寺 在輞川,有「王維精舍。」
白龍寺 在縣北三十里。
勝因寺 ,在縣故城,即唐法池寺。張說有《法池寺二法堂讚》。
秋林寺 在縣東三十里。
里峪寺 在縣北三十里。
渠傾寺 在縣西南二十里。
花藥寺 在縣西二十里。
草堂寺 在縣南十五里。
桐花寺 在縣南四十里。
風王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
麻廷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
龍巖寺 在縣西北四十里。
白鹿寺 在縣南十里
玉山觀 在縣西北
清泉觀 在縣東北四十里。
大清觀 在縣東二十里。
金蓮觀 在縣西北四十里。
瑞雲觀 ,在縣東北三十里。
元帝觀 ,在南壇西隅。
土地堂 在縣西南三十里湯浴泉。前漢光武敕修。
鹿苑寺 在縣南三十里。
清涼寺 在縣西北二十里。
祝國寺 在縣南嶢山頂。
悟真寺 在縣東十五里。
竹林寺 ,在悟真寺禪林之上。唐尉遲恭監修,今禪僧重修焉。
寶興寺 在縣東二十里。
大覺寺 在縣南二十五里。
玉山寺 在縣東五十里。
空寂寺 在縣東四十里。
寶泉寺 在縣東三十里。
香巖寺 在縣西三十里。
半峰寺 在縣西南二十五里。
聖壽寺 在縣西十五里。
會勝寺 在縣西南三十五里。
寶峰寺 在縣西南五十里。
永福寺 在縣西四十里。
崇仁寺 在縣東北四十里。
洪福寺 在縣西四十里。
林泉寺 在縣南二十里。
大悲寺 在縣西十五里。
天明寺 在縣東五十里。
津梁寺 在縣北二十里。
義和寺 在縣西二十里。
太平寺 在縣西二十里。
石佛寺 在縣西南三十里。
圓覺寺 在縣南五十里。
西寧寺 在縣南六十里。
高瑤寺 在縣南三十里。
龍泉寺 在縣東十三里。
興國寺 在縣東五十里。
豐盈寺 在縣東五十里。
聖堂寺 在縣北三十里。
湯行寺 在縣南四十里。
天池庵 即錫水洞,在縣南輞峪川三十里。圓覺庵 、碧天洞 ,俱在縣南五十里。
朝陽洞 ,在縣東九十里。
三教堂 在縣西二十里。
藍渚庵 在縣東二十里。
普明庵 :在城南《風后祠》之後。
玉虛觀 ,在縣西三十里。
白鹿觀 在縣西十五里。
興國觀 在縣東三十里。
玉泉觀 在縣北三十里。
惠家庵 在縣北四十里。
延壽庵 在縣西二十里。
元真庵 在縣西二十里。
普濟庵 在縣東北五十里。
「元天閣 」 在縣南關,新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