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1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十卷目錄

 重慶府部彙考四

  重慶府賦役考二

  重慶府風俗考

  重慶府祠廟考寺觀附

  重慶府驛遞考

職方典第六百十卷

重慶府部彙考四[编辑]

重慶府賦役考二       府志[编辑]

府總

本府屬「巴江、長、永、綦、忠、鄷、涪、彭、黔十州縣」 ,共開墾學田七十四畝八分七釐。見徵學租京斗、穀五十一石六斗七升五合四勺。見徵學租銀一錢一分二釐一毫。

巴縣:見在中、下學田一十四畝一分二釐七毫,見徵學租京斗,穀九石三斗九升六合二勺。江津縣:見在上、中學田五畝一分八釐,見徵學租京斗,穀四石三斗九升六合。

長壽縣見在中、下學田八畝三分,見徵學租京斗穀五石一斗八升。

永川縣見在中學田一畝九分九釐,見徵學租京斗穀一石五斗九升二合。

綦江縣見在中學田一十九畝,見徵學租京斗穀一十五石二斗。

黔江縣見在下學田五畝三分,見徵學租京斗穀一石一斗八升。

忠州見在中、下學田三畝五分,見徵學租京斗,穀二石五斗。

酆都縣見在下學田一畝二分二釐五毫,見徵學租京斗,穀七斗三升五合。

涪州見在中、下學田五畝四分二釐七毫,見徵學租京斗穀三石六斗七升六合二勺,見在下學田一畝一分二釐一毫,見徵學租銀一錢一分二釐一毫。

彭水縣見在下學田九畝七分,見徵學租京斗穀五石八斗二升。

附魚課

府屬巴江、長永、榮、大、綦、南、合、銅、定、忠、酆、涪、彭十五州縣,原額魚課銀一十九兩九錢七分六釐二絲八忽。缺額魚課銀一十兩九錢五分二毫六絲八忽。

實在魚課銀九兩二分五釐七毫六絲。又南川、彭水二縣新增出魚課銀一兩五錢一分四釐九毫四絲。新舊共見徵魚課銀一十兩五錢四分七毫。

巴縣原額魚課銀一十兩七錢七釐八毫九絲三忽,缺額魚課銀八兩四錢七釐八毫九絲三忽,見徵魚課銀二兩三錢。

江津縣原額魚課銀一兩八錢六分。見徵魚課銀一兩八錢六分。

長壽縣原額魚課銀六錢五分二釐五毫,缺額無徵。

永川縣原額「魚課銀四分七釐三毫,缺額無徵。榮昌縣原額魚課銀四分五釐七毫,缺額無徵。歸併大足縣原額魚課銀一分三毫九絲,缺額無徵。」

綦江縣原額魚課銀八錢八分四釐五毫六絲,缺額魚課銀四毫六絲。見徵魚課銀八錢八分四釐一毫。

南川縣原額魚課銀五錢二分五釐六絲。見徵魚課銀五錢二分五釐六絲。

新增魚課銀四錢八分二釐九毫四絲。新舊共徵魚課銀一兩八釐。

合州原額魚課銀二兩三錢三分,缺額魚課銀一兩一錢三分,見徵魚課銀一兩二錢。

歸併銅梁縣原額魚課銀二錢二分三釐九毫二絲五忽,缺額魚課銀一錢一分三釐九毫二絲五忽,見徵魚課銀一錢一分。

又併定遠縣原額魚課銀一錢七分,缺額無徵。忠州原額魚課銀七錢一分五釐八毫,缺額魚課銀二錢六分五釐八毫,見徵魚課銀四錢五分。

酆都縣原額魚課銀四錢四分七釐四毫。見徵魚課銀四錢四分七釐四毫。

涪州原額魚課銀一兩二分二釐五毫,缺額魚課銀一錢六分三釐。見徵魚課鰨鰾,共銀九錢一分六釐二毫。

彭水縣原額魚課銀三錢三分三釐。見徵《魚課》:

銀三錢三分三釐

新增出魚課銀一兩三分二釐。新舊共徵魚課銀一兩三錢三分五釐。

附鹽課

府屬長榮、大南、合、銅安、忠、涪、武、彭十一州縣原額鹽課銀一千五百九十五兩六錢九分一毫。荒廢無徵鹽課一千一百九十二兩七分五釐七毫五絲。

見在府屬彭水縣郁山、鵓鳩、雞鳴、飛水四井,忠州、淹井、塗井、苦市、箭尾四井,每年應徵鹽課銀四百三兩六錢一分四釐三毫五絲。

長壽縣原額鹽課銀三百一十六兩四錢五分,缺額無徵。

榮昌縣原額鹽課銀一百二十兩六錢八分七毫,缺額無徵。

歸併大足縣原額鹽課銀八十兩七錢二分七毫五絲,缺額無徵。

南川縣原額鹽課銀二十九兩一錢二分,缺額無徵。

合州原額鹽課銀六十兩六錢三分,缺額無徵。歸併銅梁縣原額鹽課銀六十八兩七釐四毫,缺額無徵。

又併安居縣原額鹽課銀七兩一錢,缺額無徵忠州原額鹽課銀四百二十五兩五錢七分九釐五毫五絲,缺額無徵鹽課銀二百九十兩八錢一分九釐五毫五絲。

見徵塗井、淹井、苦市井、箭尾井鹽課銀一百三十四兩七錢六分。

涪州原額鹽課銀一百七十一兩六錢四分九釐四毫。缺額無徵。

歸併武隆縣原額鹽課銀四十三兩八錢,缺額無徵。

彭水縣原額鹽課銀二百六十八兩九錢四分五釐八毫,缺額無徵鹽課銀九分一釐四毫五絲。

見徵「郁山、鵓鳩、雞鳴、飛水」 四井鹽課銀二百六十八兩八錢五分四釐三毫五絲。

附茶課

府屬壁山、南川、酆都、武隆、彭水五縣,原額茶課銀一百三十三兩七錢三分八毫。荒廢無徵茶課銀二百二十二兩四錢八分八毫。

見徵南川、酆都、彭水、三縣茶課銀一十一兩二錢五分。

壁山縣今歸併永川縣,原額茶課銀一兩四錢五分,缺額無徵。

南川縣原額茶課銀三十四兩六錢八分七釐五毫。荒廢無徵茶課銀三十三兩二錢三分七釐五毫。

見徵茶課銀一兩四錢五分。

酆都縣原額茶課銀一十兩三錢三釐三毫。缺額茶課銀五兩一錢三釐三毫。

見徵茶課銀五兩二錢

武隆縣今歸併涪州原額茶課銀四十三兩四錢七分,缺額無徵。

彭水縣原額茶課銀四十三兩八錢二分,缺額茶課銀三十九兩二錢二分。

見徵茶課銀四兩六錢

重慶府風俗考[编辑]

本府。巴縣附郭。

《晉志》:「人性淳樸,俗恥浮華。」

左思《蜀都賦》:「剛悍生其方,風謠尚其武。」

《華陽國志》:「其人半楚,姿態敦重。」

《府志》士「愿而好學。」

江津縣

《舊志》:「冠間行於士類,婚或侈於冨家,喪或雜以浮屠,祭不失乎家禮。」

《縣志》士習重友誼,要會以文,駸駸乎有德有造之風。農惟力穡自給,商重遠涉,罔有厚息,工備百為,亦不出乎境。

運遘甲申途迷阡陌

皇仁招徠。蓁莽乃闢,強半僑人。禮讓殊昔,飭教維風。

經世攸責

長壽縣

《總志》:「男耕女織,淳質未漓。」

《縣志》:「淳雅勤苦農,務耕稼,而厭末作,士崇文學。」

而貴科第,禮尚簡易,不事繁縟,有古樸風。《寰宇志》「剛悍剽勇,不受人挫。」

《古碑》。「山川明秀,人物阜豐。」

《文昌祠記》:「地氣之美,人物之厚,風俗雅淳。」 《永川縣》

《總志》:「民樸訟少。」

俗尚節儉民勤本業

榮昌縣

《總志》:「男耕女織,淳質未漓。」

《縣志》:風尚醇樸,民多務本。

綦江縣

《總志》「民俗儉樸,不好爭競。」

《舊志》:「士尚禮義,恥越名檢,民知畏法,訟無飾詞,惟務耕作。閨媛巷婦,自勤機杼,布帛自供。自播變凋殘,寡積聚而矜子母,獄賦繁興,去前稍稱異習。」

邑小路衝,土瘠民醇。甲申變後,百僅存一。

皇清底定,哀鴻漸集。太平咸慶,禮樂待興。

南川縣

《總志》「風俗樸野,服養簡陋,冠婚相襲,尚鬼信巫。」 《縣志》:「俗儉民頑,山窮土瘠。」

黔江縣

《總志》:「人有四種:巴、漢、蠻、夷。」

合州

《總志》:「風土樸厚,秀異間生。」

《華陽國志》:「巴蜀之民,質直好義,土風樸厚,有先民之流風。」

忠州

《進士題名記》:「尚志倜儻。」

《州志》:「州治濱江,水驛衝煩,民淳少訟。」

酆都縣

《總志》:「士民有信義之風。」

《縣志》:士誦讀,民耕織,俗尚義氣。

墊江縣

《總志》:「民性淳樸,喜以詩書自娛。」

《縣志》:「耕織為先務,詩書為要領。質樸不事浮華,謙和自尚親睦,頗有衣冠文物之風。」

涪州

《涪州圖經》:「俗有夏巴蠻彝。」

重農務學,雅尚禮義,婚葬必嚴,男女別塗。《州志》:「俗有夏巴蠻彝,山峻水險,健訟好巫,其間忠樸聰穎之士固多,而機變獧巧亦不少。大抵良楛並育,亦造化自然之理也。」

涪地多山石林木,諺云「七分石頭三分土」 是也。土薄而瘠,故居民皆貧,三冬止服單衣。昔人詩云:「地煖冬無雪,人貧歲不綿。」 是其驗也。

涪俗舊多節孝之婦,凡有石坊,所在俱是旌表節孝者,凡城市鄉村皆有之,即今民間守節者亦不少。此涪俗之美也。

婚姻、納采、問名,俱如常禮。但《禮儀》中必用香燭、盒酒為重典,謂其為祀先具也。

《喪禮》惟稱家有無,貧者喪不久停,或二三日內即葬,謂之「乘吉柩。」 在家時,必延請鄰親相守,款以酒食,謂之「坐夜。」 葬後設靈,必延僧作齋事。近則謂之「薦七」 ,遠則謂之「超薦。」 人在生時,亦喜作醮事,謂之「填還寄庫。」 紳士家初葬亦行家禮,及至百日期年,亦延請僧道誦經,蓋由地近峨眉,又鄰西域,故信佛教者眾也。

涪俗:凡人疾病,不專於延醫,必延道侶,設供神像,鳴金鼓吹角誦經,禳解於焚符火焰中,以卜其吉凶。病愈,則延巫師演陽戲以酬之。

俗多供壇神,名「元壇。」 羅公之神。用紙書其位,貼於堂之西北隅,離地尺許,前設石墩一座,其名曰「壇。」 歲暮則割牲,延巫師,吹錫角、鳴鑼鼓賽之。用五色紙條縛於竹竿上,約二三尺長,插於墩側,名曰「壇鎗。」 巫師持斧自破其首,以血灑滴紙上,貼於壇側,名曰「染紅衫」 ,以卜一歲之吉凶。是日必延請親友鄰里相聚而觀,饜之以酒肉,巫師作歌舞態,復以通草花散遞在觀之婦女,名曰「散花盤。」 撫軍姚公聞之,刻榜嚴禁,終不能屏除。攷《炎徼紀聞》曰:「羅羅本盧鹿而訛為羅羅有二種,居水西十二營寧谷馬場曹溪者為黑羅羅,曰烏蠻;居慕役者為白羅羅,曰白蠻羅。俗尚鬼,故曰羅鬼。」 迄今市井及田舍相延,祀之不衰。涪人凡生涯求財,必用牲醴香帛禱祝「酉溪招財四路之神」 ,設位於中堂之左。葢因兵燹後,土著無幾,大半皆小江之民。所謂「酉溪」 ,乃五溪之一,即今酉陽司也。

涪俗,凡有不平,輒赴神廟屠雞狗,以白其心,名曰「砍雞狗。」

涪俗用筒酒,名曰「咂酒」 ,稻、粟、粱、黍皆可釀成熟。

時以滾湯灌罈中,用細竹筒通節入罈內咂飲之,咂去一盃,以一盃熱湯添之,罈口是水,酒不上浮,至味淡乃止。攷《蜀志》,郫縣有一井,井邊有竹,截竹為筒,以汲井水,即變為酒。杜子美有詩曰:「酒憶郫筒不用沽。」 今之咂酒,蓋彷彿郫筒遺意焉。

正月元日 ,紳士民厥明興,列香燭,拜禱於天地君、親師、社令、司戶、田祖、井竈之神,洒掃祠宇,設牲醴、陳果品,以祀其祖考。男女以次拜於尊長,次出拜其宗族親朋拜賀。主人款賓,先設果酒,繼用雞豚雜品,會於碗內。每賓一器,著酒於中而食之,謂之「酴酥。」 後置酒食,迭相邀飲,曰「春酒。」

立春前一日 ,具綵亭,和水土為春牛,迎之東郊,曰《迎春》。

立春日 ,州守祀於勾芒之神。禮畢,以一人善口辯者奔走陳說。《吉慶語》曰:「說春以綵鞭」 鞭牛碎乃已,曰「打春。」 將牛首留之庫內,以為豐年之讖。

上元 食粉團,戶張綵燈,鳴金鼓,以童子扮飾,演習歌舞,曰「鬧元宵。」 是月村民治農器。

二月上丁日 ,州守齋宿供事於文廟,並祭文昌宮、四賢祠。次日,祀山川、社稷、關帝廟、城隍、土地神祇。紳士俟州守祀禮畢,即從宗子以祀其祖考。驚蟄後,農人以水浸稻三日,瀝水覆草。又三日,孚圻成芽,撒之田中,曰「下秧。」

清明 ,州守祭厲壇,士民以牲醴拜掃墳塋,男婦親鄰偕往,飲食於墓側,至暮乃還,曰拜墳。四月 秧長五六寸,鄉人通工栽插,集眾數十人,擇二人為眾信服者,分司鉦鼓,鳴鼓擊鉦以督眾,曰「打鬧。」 是月插秧畢,犁山土,種菽粟蔴薥。五月五日 ,戶插菖蒲、艾葉,以硃書符貼於中堂,食角黍,飲雄黃酒,觀競渡。是月刈麥。

六月 ,農人耨秧,去稗鋤草,以養佳禾。是月二十四日,涪人祭川主之神,其神名「李冰」 ,乃昔時蜀郡太守也。興水利以惠民,死而為神。蜀人建祠祀之,迄今村落中皆有石廟。二十四日乃誕辰也,故祭之。每遇旱年,禱雨立應。

七月七日 ,孩稚以鳳仙花染指,少女結伴,對月穿針,名曰《乞巧》。

中元日 祀先薦,亡寺觀建《盂蘭會》,州守祭厲壇,與清明同。是月,穀始熟,家選吉辰以薦新,田祖及祖考曰「食新。」

八月 上丁,祭祀如二月禮。是月,穫稻。

中秋 ,士民設香燭、供月餅、鳴金鼓以達旦,曰「賞中秋。」

九月九日 ,士民佩茱萸,食米糕,飲菊酒,登高。是月,穫晚稻,刈菽粟蔴薥。十月朔日 ,「州守祭厲壇」 ,士民以香醴祀其祖考。

十二月八日 ,雜果蔬辛物,入米同煮糜,曰「臘八粥。」

二十四日 ,祭竈用糖餅果食。除夕 換桃符,放爆竹,以袚除不祥。列戶掛五色綵紙錢,插楮錢於先人之墓。設牲醴以祀祖考。治椒酒,家宴少者,以次拜其尊長,曰「辭歲。」 仍治椒酒,貯瓶中,掛於井內。俟元旦拜年畢,即出門,往井內提回。家中從卑幼先飲起,以至尊長,取不空回源源之意云。

彭水縣

《總志》「古號難治,今異於昔。」

《黔州圖》:「就水造飧,鑽木出火。」

重慶府祠廟考        府志[编辑]

本府。巴縣附郭。

社稷壇 :在治西通遠門外。久燬,康熙二十一年,知府孫世澤重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南隔江海棠溪側,久燬,知府孫世澤重建。

厲壇 :在治北臨江門外。康熙二十一年,內知府孫世澤重建。

城隍祠 在治東

文昌祠 在治南

大禹廟 在治東崖塗山下。

塗后祠 ,禹娶塗山氏於此,故祠建於塗山,今廢。

川主廟 在南紀門內

漢壽亭侯祠 。「在治西。」

甘寧廟 在治西

壁山廟 在治內燬

李公祠 在治平寺內,祀總督李國英。

縣城隍廟 在府治東

三賢祠 在學西,今廢。

關聖廟 :在府治西。總督李國英重修。

江津縣

社稷壇 在縣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厲壇 在縣東

文昌宮 在治北

忠義祠 在迎恩門,祀按察司僉事吳景。二賢祠 去治東七十里,在二賢山上。按《總志》:「邑賢毋雅、石公恕讀書處。」

長壽縣

社稷壇 在縣西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厲壇 在縣東門外

城隍祠 在治東

「文昌宮 」 在學宮旁。

張桓侯祠 在治西

永川縣

社稷壇 在縣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厲壇 「在縣東北隅。」

城隍祠 在治東

關侯祠 在治南

靈璧廟 在治西,祀唐安撫使趙延之。

榮昌縣

社稷壇 在縣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

城隍廟 在治東

東嶽祠 在治北

忠節祠 :在治前,燬。御史熊相建,祀明靖難忠臣胡子昭、胡子義。

綦江縣

社稷壇 在縣西南隅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北。

城隍廟 在治西

南川縣

社稷壇 在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北。

厲壇 在城東北隅

城隍祠 :在治南,燬。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吳成龍捐資重建。

黔江縣

社稷壇 在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北。

厲壇 在城東北隅

城隍祠 在治東

合州

社稷壇 在州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

厲壇 在社稷壇旁

城隍廟 在治西

張柬之祠 「在治西」 ,今燬。

李德輝祠 在治西,祀元總管李德輝。《燬總神》廟 在城北。

濂溪祠 在儒學側,祀周敦頤。燬。

鄒公祠 在治北,祀理學名臣鄒智,今存。翁公祠 在治北,祀郡牧翁登彥。燬。

董公祠 在治北,祀郡人董盡倫,今燬。

胡公祠 在治東,祀邑令胡濂。

忠州

社稷壇 在治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治北。

厲壇 在東門外

城隍祠 在治東

嚴顏祠 在治東半里許。

關侯祠 在治東北隅

「四賢祠 」 祀劉晏、陸贄、李吉甫、白居易,今燬。陸宣公祠 在治南過河二里翠屏山下,祀唐陸贄,今廢。

酆都縣

社稷壇 「在縣南郊。」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北郭。

厲壇 在城東

城隍祠 在治東

嚴公祠 在治西北,祀漢嚴顏,燬。

酆都殿 在治北一里平都山上,祀閻羅王。《墊江縣》

社稷壇 在城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北一里。

厲壇 在城東

城隍祠 在治北

涪州

社稷壇 在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西北隅。

厲壇 在州治東

城隍祠 在治西,重建。

張飛祠 在州小東門外。相傳張桓侯被刺,其首漂流至此,歇一宿去。人塑像建廟祀之。五賢祠 在治南,祀程伊川、尹和靖、譙達微、黃山谷、㬊亞夫。北巖祠 即普淨院,距治三里,重建。

彭水縣

社稷壇 在南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北門外。

厲壇 在東城

城隍祠 在縣治左

馬援祠 ,在治西。馬援破武陵,蠻人為立祠祀之。

「三賢祠 」 在治西,今燬。

寺觀附[编辑]

本府。巴縣附郭。

治平寺 在縣治西。宋治平間建,賊燬,康熙五年重修。

崇因寺 :在縣治北一里。賊燬,康熙四年,劉如漢重修。

金鰲寺 去縣東北七十里。

東林寺 ,去縣北一十里。

觀音圓通寺 在太平門。

種錢寺 去縣西二十里。

慈雲寺 ,去縣西九十里。

毘盧寺 ,去縣南一百二十里。

萬壽山觀寺 去縣北一百五十里。

覺林寺 去縣東五里

東華觀 在府治南。元至元間建,明永樂中重修。

藥王觀 :在西湖池側。康熙五年,總督尚書李國英建。

清溪道院 「在府治西。」

二靈宮 在府治東四里。

五福宮 在府治西一里。

華巖寺 去府治西二十里,有一巖洞,內鐫古佛,名曰「華巖。」 洞左建剎,為明破山和尚說法處。火神廟 去府治南一里。

縉雲寺 「去府治西八十里。」

江津縣

廣壽寺 在治東,明洪武中建。

聖泉寺 去治北十里

聖燈寺 去治南五十里。

雙峰寺 去治南一百二十里。明建,康熙元年重修。

永福寺 在治東,元建,康熙六年重修。

周望寺 去治西五十里。

長壽縣

定慧寺 在治東。宋紹興中建,明洪武重修,今燬。

菩提寺 在治西十里

崇貞觀 在治東,元建。明永樂中重修,今燬。北山觀 在治北山巔。旁有徐神翁煉丹爐在焉。

雲臺觀 ,去治北八十里,在雲臺山上,燬「文昌宮 」 ,在治西五里。

永川縣

普照寺 在治南二里許。宋寶慶間建,明永樂中重修。

紫微觀 在治南,明洪武中建。

東林寺 ,在縣西五里,正殿尚存,宋理宗御書「蓮社」 二字鐫碑。

雲居寺 ,今毀,今止存大殿數楹。

虎峰寺 遺址僅存

榮昌縣

「羅漢寺 」 在治南,有唐明皇御製石刻。

壁雲寺 去治南一里

觀音閣 去治北三里,佛光常現。

寶城寺 在治西城外

蔣家寺 去治西五十里。今址僅存。

峰門寺 在治北二十里。

報恩寺 在治東

寶頂寺 去治東三十里。

元妙觀 去治東十里。元至元中建,明洪武中重修。

綦江縣

勝果寺 在治南,元建,明洪武中重修。

白雲觀 在老瀛山,王白雲建。觀有八景,曰《梯步鳴琴》,曰「飛泉瀑布」 ,曰《連理瓊枝》,曰《龍頭鐵柱》,曰「洞天玉井」 ,曰《南巖仙奕》,曰《石筍參天》,曰「巖波雙鯉」 ,俱有題詠。

南川縣

普澤寺 漢建

黔江縣無載

合州

嘉福寺 在治東。元至元中建。明洪武中增修,賊燬。

皇清順治十八年重建。

龍遊寺 在治東

淨果寺 在治南

方溪寺 在治西

濮巖寺 在治西北一里。

鰲遊觀 去治東五里

壽隆寺 在治西,宋建,明洪武中重修。

忠州

玉虛觀 在治北,今燬。

洞真觀 「去治東一里」 ,今燬。

大禹廟 在治東翠屏山下江岸,今燬。

巴王廟 在治北城外五里,祀巴蔓子,今燬《酆都縣》。

酆都觀 在城內

鹿鳴寺 在城西鹿鳴山。山右有井,井上有臺,臺上有唐吳道子《觀音石刻》。宋蘇洵經過,有白鹿夜鳴,因勒坊曰「來蘇。」

景德觀 在治北一里,燬。

祝國寺 去治東五里

望月寺 去治三里

天福寺 在城西

墊江縣

玉皇觀 在西門內

真武廟 在西門內,新建。

龍王廟 在北門內,今燬。

觀音閣 在南門外,今燬。

太和寺 在東門外

馬市廟 在南門外,新建。

「隨喜庵 」 在南門外,今燬。

涪州

崇興寺 在治西,元建,明永樂中重修。

崇孝寺 明都御史曹愈參廬墓處。

琴臺寺 ,明終養官何以讓「廬墓處。」

彭水縣

大士閣 在治南城外

重慶府驛遞考        總志[编辑]

本府

陸站

巴縣 站馬六匹,馬夫三名,扛夫十名,歲支銀九百二十一兩六錢。

白石驛 :站馬一十匹,馬夫五名,扛夫一十六名,歲支銀六百一十九兩二錢。

溫湯驛 :站馬十匹,馬夫五名,扛夫十名,每歲支銀五百四兩。

百節驛 :站馬六匹,馬夫三名,扛夫八名,歲支銀三百六十兩。

合州 站馬十匹,馬夫五名,扛夫十名,歲支銀五百四兩。

劉家場 站馬十匹,馬夫五名,扛夫十名,歲支銀五百四兩。

榮昌縣 站馬十匹,馬夫五名,扛夫十六名,每歲支銀七百二十兩。

永川縣 站馬十二匹,馬夫六名,扛夫十六名,每歲支銀七百二十兩。

來鳳驛 :站馬十匹,馬夫五名,扛夫十六名,歲支銀六百一十九兩二錢。

綦江縣 站馬六匹,馬夫三名,扛夫八名,歲支銀三百六十兩。

安穩驛 :站馬六匹,馬夫三名,扛夫八名,歲支銀三百六十兩。

東溪驛 :站馬六匹,馬夫三名,扛夫八名,歲支銀三百六十兩。

水驛

巴縣 大小站船八隻,水手十六名,橈夫四十八名,歲支銀一千一百八十兩八錢。

合州 大小站船四隻,水手八名,橈夫二十名,每歲支銀五百九十兩四錢。

定遠縣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烈面鎮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每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長壽縣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涪州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每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酆都縣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忠州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每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江津縣 站船三隻,水手六名,橈夫十八名,每歲支銀四百九十六兩八錢。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