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7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七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八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十

  蘇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職方典第六百七十八卷

蘇州府部彙考十

[编辑]

蘇州府祠廟考二寺觀附  府志

[编辑]

本府。吳縣長洲縣附郭。

報恩講寺 在府城內北陲,故稱北寺,本通元寺舊址。吳赤烏初,孫權為乳母陳氏刱。隋吳令孫寬廢之。唐僧慧頵再建。開元中詔改開元。乾寧間燬於兵,吳越錢氏移支硎山「報恩寺」 額於此,故名。梁僧正慧造浮圖於中。

承天能仁禪寺 在府城內治北甘節坊內。梁衛尉卿陸僧瓚捨宅刱,初名廣德重元寺。《吳地記》云:「僧瓚見住宅有瑞雲,奏為重雲寺。臺省誤書雲為元。」 宋初,改承天。宣和中,禁稱天聖皇王等字,遂改能仁。元並存故額,稱承天能仁。又名雙峨寺,以寺前有二土阜也。或云:舊有二異石,故名。寺有無量壽佛銅像及萬佛閣、經鐘二樓相繼燬,至元間重建。至正末,張士誠據以為宮。明洪武初,復為寺,立僧綱司於寺內。宣德十年,巡撫侍郎周忱建「賜經閣。」 正統八年,寺俱燬。成化十年,僧道澤、戒昌重建。萬曆初,優婆塞性仁募建「西方殿。」

雍熙寺 在府城周武狀元坊內。本周瑜故宅,梁為陸襄太守宅。天監二年,捨以為寺,僧清閑開山,名「法水寺。」 唐僧壁法重建,宋改今名。元燬。明洪武初,以其地為城隍廟,僧廣宣乃即城隍廟左重建。成化二十二年僧宗翼修。萬曆元年僧名空重修。天啟五年僧默大修。

東。華嚴講寺 在府城周武狀元坊內。吳赤烏間僧德雲建。旁有張大帝祠,俗稱「大帝廟。」 宋咸淳初賜今額。明永樂二年住持性乘建講堂。西華嚴寺 ,在府城內西北隅。舊名「華嚴梵行院。」 元至元二十年報恩寺僧同覺開山,其徒玄沖嗣建。明洪武間歸併報恩寺。正統間重建,萬曆四十七年燬。崇禎十二年住持西如復建「朱明寺 」 ,在府城內城隍廟西。晉朱明,富而孝友。其弟聽婦言,避兄離居,明以金糓盡與弟,唯留空室。一夕風雨,財悉飄還明宅,弟與婦媿而自縊,明遂捨宅為寺,後為民居,繼為官署。至

皇清順治十一年,巡撫周國佐因署中屢見「神光」,遂

遷南城,發地得須菩提碑刻五百羅漢,「朱明」 字蹟在焉。副戎朱光照異之,重建「娑羅閣。」 巡撫張中元捐造準提閣,漸成叢席。

《海弘寺 》:在府城內朱明寺南。創自樓子和尚至,康熙十年,儈竹懷重修。

景德教寺 在府城內黃牛坊橋東。晉隆安中,僧法震建。本王珣故宅。元末燬。明永樂二年,僧智仁偕徒嗣賢、如珦、淨琚重建。楊載、姚廣孝俱有記。嘉靖四年廢。

觀音寶林講寺 在府城內西北隅。舊名「寶林庵。」 元至正間,僧圓明開山,其徒拓之。明宣德二年燬。正統十一年,僧曇英重建,奏改今額。內有「栟櫚逕」 、梧桐園、水竹亭、山茶塢、煮雪寮、「停鵠館」 諸景,沈周各有題詠。

定光講寺 ,在府城內徐胡橋西。宋景定間,崇慧僧創建。乃定光佛再世,始稱庵。明英宗召天下名僧講演經典,寺僧永琮本賢首正宗,應召稱旨,賜紫伽黎,敕額「定光講寺。」

瑞光禪寺 在府城盤門內開元寺南。吳赤烏四年,孫權為報母建舍利塔十三級,僧性康居之,名普濟禪院。唐天福二年,僧智明、琮遠重修寶塔。宋元豐二年,神宗命漕使李復圭延圓照宗本禪僧說法。時有白龜聽講,法鼓自鳴,翠竹合歡,寶塔放光,故堂名「四瑞。」

泗洲教寺 ,在府城內杉瀆橋東南。本報恩寺子院。宋景定間,僧惟一感泗洲大聖夢,移置南城。頭陀現相,指地開山,四圍繞河,賜額「泗洲禪寺。」 崇寧間改教寺。明初為叢林寺。嘉靖間燬。隆慶三年僧淨明重建。天啟五年大雄殿崩墮。龍興禪寺 ,在府城內縣治西。范文穆《成大志》云:「梁置。」 《吳地記》云:「則天后置,御書額。開」 元五年再興。刺史張廷珪募勒御書於碑。然房琯所撰碑,與此不同,明初廢。

北禪講寺 在府城齊門內。晉戴顒宅也。獅子林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元至正二年僧維則建。多聚奇石,狀類狻猊,故名。十二年賜額「菩提正宗。」 寺內有臥雲室、立雪堂、問梅閣、指柏軒、禪窩、竹谷諸景。明嘉靖間為勢家所占,止存彌陀院。萬曆二十年,僧明貹具奏追復,敕賜「聖恩寺」 額。藏經全部,重建普光明殿。

皇清順治八年重修《建藏經閣》。

普福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相傳創自晉朝,後廢,僅存土山銀杏三株,大各二十圍。

皇清順治初,「遍雲普潤」矢願興復,出家走漢中募緣。

時當積雪,立雪中,經旬不懈,檀施輻輳。十年歸,恢復基址一十六畝,鼎建大殿、祖堂、齋堂、天王殿。康熙五年,延嘉定僧大休駐錫,塑佛像三軀。昭慶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元天曆間,宣政院阿咱剌建,僧懷壽開山。至正九年,又建栴檀閣,後廢為民居。崇禎末年,僧養素募贖復興梵宇。

皇清康熙乙丑,僧佛端重建大殿。

寶光講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本鬱林太守陸績宅。吳赤烏間,賜今額。宋紹熙間,僧蘊仁、元至正間,僧紹隆先後重修。初,寺在婁門內,有鬱林石,石今遷察院前。明洪武中,即寺為軍營,遂廢。其後普薰庵僧善識捨本庵地改建。

萬壽禪寺 在城內府治東北。晉義熙中,西域僧法愔建,名「淨壽院。」 梁改「安國。」 唐改長壽。宋大中祥符二年,丁謂奏改萬壽禪院。崇寧中,詔加崇寧,尋改天寧。紹興中改萬壽報恩光孝禪寺天宮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初名「武平刱」 ,自晉末後廢為民居。唐景福五年,光祿大夫許台捨宅僧了然建,改今名。

廣化教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後梁乾元三年,諸葛氏捨宅建,名「崇吳禪院。」 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今額。中更兵火。淳熙二年,都僧正清立善醫,以所得藥資增建經樓。

禪興寺 在府城內乘鯉坊,一名傳法寺,梁天監二年,刺史孫文建。或云孫瑒故宅,孫瑒尚主,內有妙嚴公主墓。

積慶禪寺 在府城內善教橋北。李王為寺伽藍,今名為「李王廟。」 宋開寶八年,郡人盛名捨宅建,僧法翌開山。紹興間賜額,元季兵燬。

資壽寺 一云「尼寺」 ,在府城內縣治東北。宋紹興間建,有正法堂,又有磚浮圖,靖康初建。靈鷲教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梁天監中僧永光建,名「永光院」 ,又名東林院。

大智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端平元年,萬戶姚八郎捨宅為寺,僧本筌開山。景定二年,賜今額。明洪武間,汰去庵院,存十二大寺,大智與焉。祥符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祥符元年建。普門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景德中,日本僧寂照入貢,願游天台。丁晉公言「姑蘇山水奇秀」 ,遂居此。明永樂間重建。

東禪教寺 在府城內萬壽寺東南。吳赤烏二年,陳丞相宅池中生瑞蓮,遂捨為寺,名鎮國院。唐大中間,敕改「東禪明覺寺。」

雙塔禪寺 在府城內東南隅。唐咸通中,州民盛楚建,名「般若院。」 吳越錢氏改「羅漢院。」 宋雍熙中,王文罕建。兩磚塔對峙,遂名雙塔。

定慧禪寺 在府城內雙塔寺西。初名「西方院」 ,本雙塔之子院也。天禧中,賜今額,始貳於雙塔。宋僧卓契順常居此。元季兵毀,明洪武中,僧景新、惠澤先後重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延僧大休駐錫里人唐堯仁捐資。

建大殿、觀音殿。重修彌勒殿。

正覺寺 即竹堂寺,在府城內東南隅。其先為宋楊和王別墅,元為陸志寧寓館,多植美竹,尋捨為大林庵。明洪武中廢,永樂中再建,奏賜今額。寺壁有唐寅畫《達摩像》并書贊,今寺圮贊存。天王寺 在府城內東北隅。唐大曆元年僧不空建,即天王堂。

高禪禪寺 唐開成間,僧元遂建,有千佛堂、轉輪經藏。白居易在郡,嘗書《長慶集》,留千佛堂。本名集雲寺,明洪武中改今名。

西禪寺 即南觀音庵,在吳縣縣學前,唐貞觀間僧壁法建。咸通間有僧自南泉來,稱西禪和尚,寺因得名。宋紹興間,信安郡王孟忠厚改建,為隆祐太后薦嚴之所。景定間兵燬,唯觀音像存,故稱觀音庵。按:西禪,吳中四大禪寺之一也。永定普慈天台講寺 ,在府城內吳縣治東南。嘗按《吳地記》云:「梁天監中,吳郡太守」 郡人顧彥先捨宅建,唐乾符間,賜今額,陸羽書。韋應物罷郡,寓居寺中,故多題詠。

利濟教寺 在府城閶門外南壕。宋紹興間,僧道隆建。明洪武初,為叢林。成化六年燬。二十三年,寺僧弘毅、大心、淨心重建。

寒山禪寺 在府城閶門外西十里楓橋下。舊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太平興國間,節度使孫承祐建,浮圖七級。嘉祐中,改普明禪院。然唐人已稱「寒山寺」 矣。相傳寒山、拾得嘗止此,故名。紹興四年,僧法遷重建。元季兵火,寺塔俱燬。明洪武中,僧昌崇闢建。內有寒山、拾得二像,甚奇。正統四年,知府況鍾再為營繕。嘉靖中,僧本寂募鑄巨鐘,建鐘樓并修寺。萬曆四十年,僧圓鑒、明吾建藏經閣。四十六年,大殿燬。

普光寺 在府城外楓橋西。

石佛淨土寺 在府城閶門外南壕上。齊隱士何求嘗開講於此。宋嘉定間,僧巨川重建。明洪武間,歸併利濟寺。成化間,又建。

慧慶禪寺 在府城閶門外西五里。元延祐間,僧宗璁建。本在白蓮涇東,後移今所。

治平教寺 在府城外上方山下。梁天監二年僧法鏡建,名「楞伽寺。」 宋治平元年改今名。寺旁有石井,隋人刻字,蓋楊素移郡橫山時也。上方寺 在府城外楞伽山上。隋大業四年吳郡太守李顯建浮圖七級,吳郡司戶嚴德盛有記,司倉魏瑗書。

寶積寺 在府城外治平南紫微村西。隋大業四年僧永光建。

壽聖廣福禪寺 在府城外吳山嶺上。晉天福間,吳越中軍節度使錢文奉建,為其父廣陵王元璙《墓祀》之所。本名「壽聖院」 ,宋天聖間,僧惟久屢遷其址。治平中,改賜今額。

薦福禪寺 ,在府城外薦福山下,不知所始,或云亦錢氏建。

金仙寺 在府城外吳山陳灣。順治初,湖州龍華寺僧蕃光、淨璨建。光開堂於卞山。順治五年,來隱於此,自書寺額。

寶華寺 在府城外寶華山,舊名「智顯禪院。」梁天監間。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尊者嘗卓錫於此。」中有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泉宋祥符間,知府秦羲重葺,孫覿有記。

壽聖寺 在府城外克峰山。唐為免水院,宋改壽聖寺。有寶雲禪僧居之,繼以曇暹,後廢。興福寺 ,在府城外下堯封。宋咸淳中,僧性澄建。明萬曆戊子,湛川性禪僧重興。

思益講寺 在府城外獅山。唐開元中僧勝光建。宋高宗南渡,值壽聖公主薨,擇葬毬山,賜名「思憶。」 元季燬。明洪武間徹庵,宣德間定峰重建。靈巖禪寺 在府城外靈巖山,即吳故館娃宮。晉司空陸玩捨宅為寺,梁天監二年重建,名秀峰寺。刱寶塔感智積菩薩之異,稱智積道場。宋興改為秀峰禪院。太平興國二年,藩臣孫承祐為姊錢王妃資冥,建甎塔九層。紹興中,詔賜韓蘄王薦先福,更號「顯親。」 崇報寺僧智訥重建智積殿。明洪武中,賜今名為「叢林寺。」 永樂十年,僧應機修。弘治中,僧夥釀酒至千餘石。一日,火自酒甕中發,一寺皆燬。後更建一小殿,今東向面塔者是。旁列僧舍數楹。萬曆庚子五月,雷雨大作,火起塔中,凡木皆燬,而甎《甓巋》然獨存。僧智含於燼中得一木篋,中有佛牙,長三寸,今供寺中。

明月寺 在府城外木瀆靈巖山前。唐清泰二年,僧明智創建。

觀音寺 在府城外支硎山東麓。晉支道林建。唐景龍間,賜額「報恩。」 大中十二年,僧清贄募刺史盧簡求重建。宋乾德二年,僧文謙修。明洪武歸併白雲寺。春時香火特盛,士女駢集。

北峰寺 在府城外支硎山。支道林建。南宋時,徙清流山彌陀嶺,仍稱北峰寺。有朱欽《碑記》。白雲禪寺 ,在府城外天平山,一名天平寺。唐寶曆二年,僧永安建,名「白雲庵」 ,以山有白雲泉也。宋天聖間,寶諦律僧拓之。慶曆間,范文正以先墓所在,奏為功德寺,改律為禪,賜今額。普賢教寺 ,在府城外天平山之東牛頭峰塢內。宋景定間僧智贇建。明洪武初為叢林。西資寺 在府城外吳山西,係古吳山寺。穹窿禪寺 在府城外穹窿山陽。舊名「福臻禪院。」 相傳朱買臣古宅。梁天監二年建。

金山寺 在府城外金山下。元至正間,萬峰蔚禪僧開山。康熙十三年,僧香雨建佛殿。

賀九寺 一名「普濟院」 ,在府城外鹿山之南嶺,歲久淹沒。明正統間,僧立傳修復。

寧邦寺 ,在府城外穹窿山陰寧邦塢。宋紹興十二年,韓蘄王世忠部將戰還,薙髮隱此學禪。

賜額「寧邦禪院。」 明永樂間改寺。

白馬禪寺 在府城外香山之麓。相傳蕭梁時,因伐樹祀白馬之神,故名。晉支道林開山,宋景德四年重建。元季燬,明永樂初再建。

天宮教寺 在府城外胥山南太湖濱。梁天監三年僧法雲開山,唐德宗重建。宋天聖中修,明洪武中為叢林寺。

光福講寺 在府城外鄧尉山龜峰下。梁大同間九真太守顧某捨山建,有舍利塔七層。天壽聖恩禪寺 在府城外鄧尉山右。唐天寶間,建天壽禪寺。宋寶祐間,又建聖恩禪庵。元季寺燬庵存。萬峰禪僧時蔚開山說法,又創天壽寺,尋燬。明洪武九年,闢建觀音閣,徒普壽構法堂,普隱建大殿、齋廚三塔院,普持鑄巨鐘,建層樓。永樂中,建藏經閣、天王殿、方丈、山門、寮庫、碧照軒。正統八年,僧道立奏請,賜今額。

昭明教寺 在府城外錦峰山。相傳梁昭明太子蕭統建。或謂山產文石,故名。唐會昌中廢。宋嘉泰中,白馬寺僧南重拓建。

寶壽教寺 在府城外八都黃蘆村,唐大中七年僧文奉開山。宋乾德二年吳越錢氏重建。延慶寺 在府城外橫金。唐長慶三年僧宗璉建。吳越錢氏修,宋天聖間重建。

報本寺 在府城外,楞伽山西。

實相教寺 在府城外太湖濱,舊名「實相院。」 長山教寺 在府城外二十三都。梁大同間,僧養吾建。

晉慶寺 在府城外皋峰山塢,晉支道林開山。宋雪竇禪僧修建,明燬。今靈巖僧椒庵重建。秀峰禪寺 ,在府城外西華鄉。宋紹興間,僧佛智開山。元至正間僧隱雲重修。

姑蘇寺 在府城外橫山之錢莊,梁天監二年,僧普照建。

華山寺 在府城外蓮華峰東南。明僧鹿亭結茅於此,後講僧一雨卓錫,法嗣汰如蒼雪。二僧相繼興建殿宇,長松夾徑,寺門幽絕。

崇義院 ,在府城內西北。宋紹興間,僧真如建。洪範淨慧院 ,在府城內西北隅。宋景祐四年僧明吉建。

白雲禪院 在府城閶門外。宋慶曆間,范文正公仲淹奏即天平山「白雲庵」 改「功德寺」 ,移庵於此。明萬曆二十年,郡紳徐元正鼎新。

貝葉禪院 亦名雲泉庵,在府城外白蓮涇慧慶寺後。內有古井,名雲泉,元至治間刱。明萬曆間僧巢松開講於此,葺垣得碣,有陸龜蒙「時翻貝葉添新藏,閒插松枝護小泉」 之句,更今名。明因禪院 在府城外橫山下,即薦福山感慈院。宋景祐間僧璿玠建。熙寧間僧性廣修。妙音禪院 在府城外行春橋西茶磨山麓。宋淳祐中,堯山主開山。明洪武中重建,有「石湖佳山水」 匾額。

中峰禪院 ,在府城外支硎山寒泉上,本支公古剎也。不知廢於何年。地歸王文恪。鏊至天啟中,文恪元孫永思,施為講僧。一雨通潤靜室。其嗣汰如明河,蒼雪讀徹,相繼主之。

慧隆庵 舊名「法雲塔院」 ,在府城內西北隅。明洪武初,僧大昕建。

慶雲庵 在報恩寺西。宋元豐三年,僧智倫建。明弘治中,僧文玉修。

善護庵 在報恩寺西北,元大德間,僧普應建。積慶庵 俗稱「北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元至正間,僧文信建。

吉祥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中街路仁風坊,即猛將廟。宋景定二年僧智謹建,為「寶幢寺下院。」 集福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宋嘉定間僧智明建。明宣德間重建,楊翥有記。後廢為葉氏別業。

皇清順治戊戌,僧證研買地復興,金文通之俊建藏。

經閣改名「興福。」 中有鴛鴦殿、連環池、準提臺。能仁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仰家橋西。元至治間,僧法震建。

準提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桃花塢廖家巷,即解元唐寅桃花庵。明萬曆十年僧旭小搆。龍德庵 在府城西北桃花塢。明崇禎元年建。淨心庵 在府城西北隅桃花塢內。明崇禎間僧淨虛建。

集慶庵 在府城內西北,元至順間建。

定慧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元至元二年建。寶志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元至正間建。慕棲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明萬曆末年建。崇禎間僧蘿雲重修。」

休休庵 在府城內縣治西,宋咸淳中刱始元。

至正間,蒙山僧重建。明成化間修。萬曆間,申文定時行鼎新。

慈氏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順治六年建。「尚義庵 」 在府城內西北隅。明萬曆三十六年間,僧松石重建。

栴檀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桃花塢。」 福田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桃花塢》。

華藏庵 在府城內西北。元丙子年,僧慧觀建。寶月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梵門橋西。相傳古法會庵基也。創自宋高宗時,名「寶誌。」 明萬曆初,僅存大士殿三楹。十四年殿燬而像獨存,人咸異之,重建。以庵旁要離墓,有池清淺,夜月印渠,因改今名。崇禎十年,僧普潔、普經重修。

蓮花庵 :在府城內西城。梁天監初建,為治平寺子院。法鏡僧倡淨土之社,對峰古心繼之。申文定時行感夢,塑像題額曰「水月禪林。」 崇禎年,僧元音、文徹重建《山門佛像》。

皇清康熙間,僧月衷等募建大殿,禪林一新。

祗園庵 在府城內西北隅許蘊子巷。宋景定初,僧居祐建。元延祐間,僧遠重建。

靈隱庵 在府城盤門內。宋紹興間,僧智明建。法圓庵 在府城內西南隅陸家巷。宋淳熙中,僧成益建。

梅隱庵 在府城內西南隅,瑞光寺西。宋開禧間,郡人陳一如建,後廢。明崇禎元年,僧弘徹誅茅,獲宋碑,欲圖興復。郡人陳應鹿重建。

百花庵 在府城內百花洲上。宋延祐間,僧德潤偕其徒繼先刱。

幻住庵 在府城閶門外鴈宕村。元大德四年,郡人陸德潤捨地中峰院,僧明本建。初本至吳,喜其地名與鴈宕山合,遂結草庵於此。趙孟頫親為運甓,題額「棲雲。」 其後別創精舍,改今名。竹影庵 在府城閶門外。明洪武間行僧西宗結茅於此,隱士葛可久建為墓旁香火院,初名報親,弘治中郡紳楊循吉重修,萬曆間再修。申文定時行題額,改今名。崇禎末,僧圓暉重建龍樹庵 在府城閶門外白蓮涇南包家墩,即古文殊庵故址。明萬曆間,雲棲僧廣傳募建。周忠介順昌以老樹拒門如龍,因名「龍樹。」 中建法堂、放生池、普同塔。

地藏庵 在府城閶門外,舊名「資福庵。」 元至元間,僧本來建。

華嚴庵 在府城閶門外。宋宣和間,僧異大建。鴈宕庵 在府城閶門外鴈宕村。舊名「懷敬庵。」 元至正間,僧宗昶建。

鏡水庵 在府城外鴈宕村,即古寶覺庵。元至正間建,明萬曆間重建。

大慈庵 在府城外鴈宕村,元至正間建。華雨庵 「在府城外鴈宕村南。明萬曆三十八年,鄉紳王在晉捐資,屬僧大渡智照創建。」 聞思庵 在府城閶門外義慈巷南社稷壇北。明萬曆十年,僧鷲峰創建。

壽生庵 在府城閶門外望墅墩。元至正間,僧道在捐資建,即華山寺天池下院。

祗園庵 在閶門外南壕。宋景定間僧居祐建。雲泉庵 在閶門外東虹橋側。元至治間創建。信心庵 在閶門外南壕。元至正間僧法聰建。金山庵 在閶門外南壕。明正統十二年僧廣傳建,楊循吉有《記》。

雲隱庵 在閶門外。宋元祐間僧月潭建。明永樂三年,僧法湧重建。有「法雨軒」 、「立雪堂」 、「山水窟。」 餘慶庵 在胥門外懷胥橋西北,即古福慶庵。宋咸淳間僧志珍建。

穹窿庵 在胥門外十一都。元至正間,僧樸庵建。

衍慶庵 在府城外懷胥橋西南岸。元至正間建。明洪武中就庵為鄉約所。

長生庵 在盤門外如京橋下。宋景祐間建。接待庵 在盤門外,今順治年間重加修建。青松庵 在盤門外堰橋南,舊名「清隱庵。」 宋端平間僧法立建。明萬曆間頭陀源淨重建。感德庵 在府城外雙橋下。舊名「般若庵。元咸祐間僧大誠建,後廢。明天啟四年僧大偉重建。」 華藏庵 在府城外木瀆靈巖山前。康熙三年僧明初建。

寂鑑庵 在府城外蓮華峰西。劉宋時會稽太守張裕宅。趙宋乾道間,為祕書監張廷傑別墅造像立寺。元至正中,僧道在重建,名「天池寂鑑庵。」 明弘治中,僧普惠重建,名「華山天池院。」 化成庵 在府城外支硎山西。內有石壁峭立,水濺石上,日夜不絕聲,因稱「千尺雪。」

法螺庵 在府城外寒山上。有二楞堂,為中峰下院,勢如旋螺,徑絕幽秀。康熙年間,僧德堅建大悲殿,化成法螺,空空皆趙宧光三徑也。法螺庵主,歲首必祀趙氏父子。

磐陀庵 在支硎山之西。晉支遁建,後廢。

皇清康熙間,僧鞠誠重建。佛殿東有《盤陀石》。

空空庵 在府城外寒山左,面對天平嶺。懷荊庵 一名懷敬庵,在府城外支硎山。文殊庵 在府城外金山東嶺。元至正間僧時蔚建,與獅山相對,取「文殊坐獅」 之義,故名。合流庵 在府城外東隆池西北。順治初建。勝蓮庵 在府城外支硎山。順治間僧靈曦建。雲泉庵 在府城外天平山,范文正祖墓旁。慶曆間僧遠建。

崇福庵 在府城外銅坑山。梁大同初建。宋嘉熙間,僧祖倡復興。

正覺庵 在鄧尉山。元元統二年建,明廢。

皇清康熙十五年,僧咸可重建。

奉慈庵 在府城外鄧尉山,宋時建。

福濟觀 在府城內紅橋西北,俗稱「神仙廟。」 宋淳熙間,道士陸道堅建,初名「巖天道院。」 元至大間,道士葉竹居奏賜今額。

太一宮 在府城內北寺側,宋太平興國六年,道士楚芝蘭建。

崇真宮 在府城內永豐倉東。宋政和八年,里人黃悟微捨宅,道士項舉之開山,賜額「崇真聖壽宮。」 建炎中再改「崇真廣福宮。」 明正統間再建。三茅觀 在府城內中街路仁風坊。宋淳熙中,道士倪元素建,祀三茅真君。元天曆二年,住持葛仙巖重葺,奏賜額。

元和道院 「在城內府治後。宋端平間,道士顧道堅建。元至正間廢,明洪武間重建。」

清微道院 在城內府治西支家巷內。宋端平間建。明永樂間廢,里人成普元募資重建。安隱道院 在府城內石巖橋南。宋嘉泰間建。高真道院 在府城內織里橋南。宋嘉泰間建。芥隱道院 在府城內廣書橋南。舊名「一青道院」 ,即袁安節祠。

太初道院 在府城盤門內。宋寶慶間,道士顏守常建。

太微道院 在府城外閶門南城下。舊在城西北隅桃花塢,元至正八年道士李息安建。佑聖道院 在府城外閶門南壕。元至正間道士楊道常建。

朝真觀 在府城閶門外義慈巷。宋景定中,道士沈道祥建。元季燬。明宣德三年,住持吳允中重建。正統五年,其徒徐洞輝奏賜今額。萬曆四十一年,住持馬契真重修。

修和觀 在府城盤門外五里。唐進士畢瑊捨宅建。令狐楚、皮日休、王禹偁各有記,明季頹廢。上真觀 在府城外穹窿山三茅峰,相傳漢初平中建,祀三茅真君。歲久傾頹,惟峰頂斷碑,依稀見「上清司命三茅真君」 字及宋延祐年號。

皇清順治七年,朝真觀道士施道淵,興建殿堂臺閣。

遂成巨構

丹霞觀 在府城外吳山東麓。唐道士陸應祥建。元至大間,道士葉薇生重建。

希夷觀 在府城外靈巖山下。宋紹興間,咸安郡王韓世忠建。

朗吟谷 在府城外鄧尉山妙高峰僧庵內。順治間辟糓。道人呂毖鑿石架木,構閣以供斗姥。又築桴庵,在靈巖山塘南。其村多植桃,名「小桃源。」 毖修靜於此,卒即葬焉。

富春道院 在府城外木瀆鎮。宋治平間建。東嶽行宮 在府城外虎山,向著靈應,萬曆燬。

皇清康熙十年,里士黃修捐資重建。

全真道院 在府城外光福迂里。康熙庚申,道士黃清靜募修。

靈應道院 舊名「高真堂」 ,在東洞庭梁家瀨。靈順宮 在東洞庭之楊灣。祀相國伍子胥。唐貞觀二年刱。宋高宗南渡時,扈蹕官軍,分道經湖,風濤不可航,禱神立應。為遣官齎金葺治,封子胥為「忠武英烈顯聖安福王。」

圓極宮 在東洞庭莫釐峰廟山之麓。明宣德間,金陵朝天宮道士曹雪溪刱建,名「靈祐廟。」 嘉靖中廢。萬曆間,里人許氏重建,改今名。前有大樹,相傳莫釐將軍手植,因呼「將軍樹。」

上真宮 在西洞庭,龍頭山西三里,梁大同四年,隱士葉道昌捨園宅建。宋元豐間,天慶觀道士葉紹先重修。

靈祐觀 在西洞庭林屋洞旁,即神景觀。《舊傳》

宮廊百間,環繞三殿,故名「百廊三殿。」 堂前有垂絲檜三株,又名纓絡樹。唐高宗乾封二年,詔天下名山大川,皆刱靈祐觀,因建。元和四年,道士周隱遙悉力經營。宋天禧五年,詔康孝基重建下宮觀 ,在靈祐觀西。

仙壇觀 在毛公壇側,唐至德二年建,歲久頹圯。長慶中,復建其宮,即今楊師殿也。殿宇雖古,梁柱各無欹側,相傳魯班為之。

神景宮 在西洞庭

西昇觀 在西洞庭西圻村上岸,梁大同中建,隋大業六年廢。今址尚存。

圓妙觀 在府城內東北隅。刱自晉咸寧中,唐名開元宮,宋改天慶觀。建炎中燬於兵。紹興十六年,郡守王煥重建。兩廊畫《靈寶度人經》變相,山林人物,各極工緻。淳熙六年復燬,郡守陳峴重建。初,道士募緣御前,既成,御書「金闕寥陽寶殿」 六字賜之。元至元元年,始改今額。殿中有吳道子畫老君像,唐元宗御贊,顏魯公書。東廡有通神庵,淳熙三年建,亦御書額。明洪武中,清理道教,為正一叢林,置道紀司於此。觀中歷代所出仙真,有寇謙之、王侍宸、張皮雀、莫月鼎、步雲罡、何蓑衣、周鶴林、張洞元,事載仙釋。正統間,建彌羅寶閣,請賜《道藏經》。萬曆三十年,閣圯。

皇清順治間,三清殿傾頹,耆儒魯芳募建,延《穹窿道》。

士施道淵經營成之,併建雷尊殿、天王殿。道紀陶弘化募建東嶽殿,兩廡,諸司又建五嶽樓。康熙十二年,藩司慕天顏疏募重建「彌羅寶閣」 ,復延道淵經理,就蓑衣院道房為方丈,畢力經營,費鏹數萬。十四年,閣成,頓還舊觀,巍煥甲於郡城。十五年,郡守高晫憫窮民遺棄子女,即雷尊殿西設育嬰堂,牧養遺嬰。屬諸紳衿許玉儼、蔣德峻、許定升、張遇恩等月司其事。

清真觀 在府城內圓妙觀東。元皇慶元年,道士黃孤山賣藥吳城,以所得藥資刱建。初稱「道院。」 至正間始賜今額。明洪武中廢,永樂中重修。

皇清順治間,儒生呂毖辟糓修煉於觀中,出所積建

山門里人沈景文建「斗母閣。」 鄒子上募修《真武殿》。

白鶴觀 在府城內東北隅,鶴舞橋之東。相傳,其地為宋信安郡王藏春園。元平江路總管張世昌捨宅建,稱「報恩道院」 ,尋廢。道人張應元復建。有群鶴自東南來,一鶴結巢樹上,每晨鳴則得檀施,因名「白鶴觀。」 應元弟子席應珍主之。觀有施主祠堂,祀世昌也。

天妃宮 在府城內北寺東。宋元祐間刱。元泰定四年敕建。明嘉靖二十二年,又敕賜重建。

皇清順治三年,陝西朝邑縣人馬昱捐資重建。按:神

姓林。宋時莆田都巡檢林願之女。生而神異。能言人禍福。立廟祀之。祈禱輒應。

端威道院 在府城內子城東北。有臺高聳,故又名「紫宵峰。」 宋淳祐元年,道士龍原清建。修真道院 在府城內東北隅平江路慶曆橋南。宋淳祐間道士李祖真建。明嘉靖中,石文獻拓址修建,楊成有《記》。

衛道觀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季蜀人鄧道樞以教法顯於理度。兩朝游吳中,得上官氏廢圃建,初名會道。明嘉靖辛丑,遷縣學於東城,以觀在學後。形家言「此為學之外衛」 ,易今名。

皇清康熙四年,回真住持周弘教重修。

回真道院 在府城內東北隅。宋咸淳間,道士沈道祥建。因有自稱「回道人」 者常往來,後覺其為呂祖師,忽不見,而留「回道人」 者像於壁間,故名。隨建望鶴樓。明隆慶己巳修,天啟癸亥重修。

皇清順治己丑,道士鄭秉中捐貲修,康熙十一年道。

士李允昇建「斗姥閣。」 十三年,住持周弘教建「天倪堂。」

靈隱道院 在府城內烏鵲橋東南。宋嘉定元年敕建,道士谷初陽開山。明崇禎十七年,道士何如珍重修。

老君堂 ,在府城內東北隅。明萬曆甲寅,松江朱國盛因祈嗣感應,建堂以奉垢仙劉真人。

皇清康熙乙卯,高道人等請《正一施道淵,修葺道淵》。

沒。守道祖澤深,延全真姚淮珠,經營二載,尋去。里中周國傑等,延道士黃守中接待雲水堂基六畝,向納灰銀

崇壽觀 在府城外「閶」 字三圖,元至正間建,明洪武初燬。至天順初,里人管宗德以所居為道觀,復其舊額。天啟間傾圯,崇禎癸酉重興。元和山居 在府城外「閶」 字四圖,明洪武時道士周鶴林建,天順間重修。

皇清順治初,增建「玉皇閣

祐聖山居 在府城外九都《二十九圖》,明弘治甲子,道士楊道常建。

皇清康熙乙卯,建「斗姥閣。」

悟真道院 在府城齊門外。宋何蓑衣真人退修之所,有墓在院東。明洪武初,葉道元修。天順壬午,道士童守初重建。崇禎初,鈕道祿修。

皇清康熙間,恢擴舊址,募建「真武殿、玉皇閣。」

沖和道院 在府城外上十四都,《一圖》蠡口。宋何真人賜塋之側。元末道士周鶴林退修之所。明洪武庚戌,賜誥敕匾額。今供奉文昌帝君之位。

崇福道院 在府城婁門外。元元統初,道士周守仁建。

善成道院 在府城婁門外官瀆,唐初建。

皇清康熙壬子,郡紳蔣德峻捐資建「斗姥閣。」道士吳

昭科募緣恢復舊址

靈應觀 在府城外相城。宋咸淳間建。元延祐間修,陞為宮。明洪武初,席應珍修煉成道於此。

皇清康熙十七年,住持趙弘科建「集元堂。」二十四年,

道士周正誼與其徒宋正衍建「文昌閣。」

龍井莊道院 在府城外葑門塘。元至元間鄧道樞建。明洪武間重修。今為僧舍,稱「龍井庵。」 報恩道院 在府城葑門外。明洪武中道士周元初重建。

崇元道院 在府城外,宋隆興間建。元至正間,道士張志和復建。

通明道院 在府城外下二十都,甪直鎮之西。張匯。宋祥符中建。明崇禎中里人募修。

皇清順治間,里人塑玉帝像建斗母閣,內有《金氏世》

祠祀明雲南布政使司右參政金應徵暨子太僕寺少卿金士衡,甪直民居舊服田賦,有司橫加門稅,比於市廛。應徵父子引故事,請諸當道而免之。里人歌舞功德,立石置主祀之。

通神道院 在府城外陳墓鎮。元泰定三年,道士陳師澄建。為何蓑衣真人下院。

皇清順治間重修。

太微律院 在府城外滸墅關,明末燬。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榷關禮部員外黃懋重建為閣。

又建三元閣、戒堂、方丈。會同郡紳彭瓏、沈世奕、繆彤等,延請傳戒。黃虛堂守正在內焚修。巡撫余國柱題「人文化成」 匾額。二十三年,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手書「戒堂」 二大字,并題「法戒總持」 匾額。道門戒律,載在《道藏》,自秦火散佚。迨宋王重陽祖師,輯付丘長春真人傳法演戒,稱全真,與正一異,故所建名律院。又有下院,在陽山北秦餘山漆字圩,知府陳常夏建,名「大石山房。」 天主堂 在府城內臥龍街通關坊內,向在東北隅,貞字三圖長慶巷,順治初,天學傳教士潘國光、賈宜睦來蘇首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