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8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八十三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八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八十三卷目錄

 建昌府部彙考五

  建昌府古蹟考墳墓附

職方典第八百八十三卷

建昌府部彙考五

[编辑]

建昌府古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南城縣附郭。

府舊城 ,東越旴江,至中坊寺,門曰「天酒門」 ,以近甘露亭,故名。今從姑山麓訛為「天井」 ,是也。西連七仙閣,今名上城、下城是也。南與今同,北止光孝寺,即天寧寺,今府儒學是也。今門頭嶺即城之北門,元豐間,乃改築今城。

石筆 在縣儒學太成殿前右隅。石生如筍,出地二尺許,人以為地之奇秀,鍾於人文。成化間,知縣李贊疑有人為之者,掘及丈許,始信天成。硯池 在縣儒學明倫堂之右,石甃之,方廣尺許,深似之,泉細而清,可鏡,雖大旱不涸。

西池 在府城西,舊有「清暉」 ,水心冉香碧圓,垂絲漣漪,六亭環列其上。

鹹池 在郡治之西,與西池相近。種蓮藕,味極美。今淤塞,為陸氏居之。

御書樓 「在舊府南」 ,宋郡守錢應孫建。

七仙閣 在府治西。俗傳仙人黎母、旴母、蔡經、王方平、葛仙翁、謝靈運、鄧紫陽曾遊其上。歸隱閣 在郡城南。宋淳熙中,尚書張公大經晚年奉祠歸里所建。中有樓亭,曰「勝覽」 ,曰「喜清」 ,曰「野塘」 ,曰「識舟。」 元燬,今高空山下是也。

童氏園 在城北門外。宋熙寧中,朝奉大夫童邦直所居之園,內有春信亭,毀於元,今所謂「童家湖」 是也。

危全諷土城 在縣南三十五里。唐乾符末,全諷起築,城環數里,後㨿撫州。梁開平間,為楊隆演將周本所敗,地入為偽吳,城廢。今猶名城上。鳳山堡城 ,在縣北鳳凰山麓。開慶元年,知軍事雷宜中築堡城五百三十丈,濬壕九百二十丈。又置鳳山寨。景定四年,錢應孫添造寨屋二十間,并門樓、寨門。元初廢。

都軍 在縣南六十里。全諷起兵築城之地,城廢已久,今名「都軍鋪。」

縣舊治 ,一在可封鄉,硝石今謂之故縣,橫江謂之「縣前。」 一在塔埠街,圮於水,失其處矣。蔡經舊宅 ,即麻姑仙壇,在麻姑山仙都觀內。葛仙壇 在麻姑山雲峰亭側。

師姑壇 :在縣東五十里。世傳有尼卓錫居此壇。每出入上下必騎虎,人呼為「騎虎大師。」 今壇上猶有影像。

避難場 在縣東界山南去五里。山巔坦平如掌,可容數千人。相傳南唐李璟兵與閩將盧姓戰於場下銅缽坪,後墾為田,往得瓦鏃、銅弩機。瓦鏃極堅利,弩機制甚精,上有三箭窠。

《鄧紫陽石槨 》「紫陽隱麻姑山,赴元宗召,奄忽而化,遣中使還葬麻姑山。及改葬,石槨惟存爐簡而已。」

丹井 一在延禧觀,乃洪厓「丹井。」 一在麻姑山,乃葛稚川「丹井。」

七星杉 在麻姑山。高切雲漢,參橫若七星然。古松 在仙都觀。鄒矩《遊麻姑山記》:「舊有七星杉,斬伐無存,惟松猶偃蹇如虯龍可愛,今猶在焉。」

《魯公碑 》,即《麻姑山仙壇記》,石方廣尺許,顏真卿筆蹟,此其尤者,故人每珍之。

臥仙石 在忠清廟。宋寶祐間,有河南子為程某齎帖,往南豐戚屬家,便入廟就壇石睡。程知之,乃往視,趣起讓之。河南子即於懷中取覆書以對,墨跡未乾,乃知其為異人也,尋遁去。今石上臥跡宛然有人形。

牛耳石 在六十都法水寺。似石非石,似木非木。人或鑿一痕驗之,經歲生合如故。中竅泉湧出,深不可測。

蛟湖 在城東五十里。宋時,一日雷電晦冥,湖中有人聲,以為蛟蜃鼓鬥,湖益深大。

《震石文字 》即曬禾石。宋紹興間,雷電石裂成四大字,縱橫交錯,不可曉。有道人視之曰:此「『介我黍稷』四字。」 眾視之,率以為然,後歲屢登。鑄錢巖 在城東,巖若佛龕,昔人於巖中鼓鑄。

故石隙間尚有破錢朽貫,故名。

仙人巖 臨溪峭壁數百仞,天氣清明,巖中光彩動搖,隱隱若一童子出沒其間。舊傳巖中有仙骨存焉。

《碧蓮池 》在麻姑山。

「流盆池 」 ,在麻姑山。

雲門石壁 在麻姑源三谷。壁間有宋郡守翁逢龍《祈雪詩》。

九殿 在縣東南,過麻洲渡七里間。基址爽塏,林木叢茂。按《舊志》,五代危,全諷起兵時,欲刱九殿於此,纔及五殿而止。至今遺跡猶存。

望仙亭 在郡城膏露門石城上。宋大觀二年,郡守毛均卿建,壯麗顯亢、麻源、麻姑二山皆寓目前,即團的角,今改名「望仙樓」 是也。

甘露亭 在元妙觀。宋景祐間,甘露降松上,因建此亭。李旴江有詩。

樞密府 在從姑山麓。宋樞密使包公恢歸休於包坊,而別開府第於此。至今人名其地曰「府門下。」

紅碧東園 《舊志》:宋開慶元年,郡守曾埜以廢熙春園改建亭曰「君子」 ,曰「射亭」 ,曰「香紅」 ,曰「竹洞」 ,曰「清暉」 ,曰「瑞泉」 ,曰「曲水」 ,曰「近民」 ,曰「梅關」 ,曰「留客」 諸亭。元初已廢,後立旗纛廟於基上,今名「花園前」 是也。

總清園 在城東三里龜湖上。宋寶慶中,侍郎矩齋曾公穎茂所建。園有亭曰《清心》,曰清白,曰清曠,曰清修,曰清閱,曰清好,曰清艷,曰清峭,曰清妍,曰清暢,曰清賦,曰清真,曰清婉,曰清淑,曰清華,曰清眺,曰清漣,故合而名之曰「總清園。」 後黎水衝決,園圮於江,或曰今龜峰寺乃其餘址。南塘園 在城南門外,亦侍郎曾公游息之所。中有「思納堂」 ,元既廢,而「南塘」 之名猶存。

老彭村 有曾潭,彭氏居之。有老翁百餘歲。宋淳祐間,知軍事鍾季玉書「老彭村」 三字表其門。隨奉朝請,復其家。今額猶存。

新城縣

廢東興縣 在今東興鄉石門里,地名城口。吳置,隋省。唐復置,尋廢。今城址平夷已久,乃以名其鄉云。

廢永城縣 在縣北三里。隋分置之而尋廢。唐併入南城。宋紹興間,新城置縣,或謂即永城縣故址。

東田障 在東興鄉。離亂之際,人多避難於此,猶有壕塹,謂之「障」 ,保障之義也。

坐禪石 在禮教鄉葛蒲塘。其石大數圍,上有巨履跡、膝痕。相傳有閩僧來遊,禪定於此石,後得道,遂留此跡。

奴歸洲 在東興鄉。宋元豐草寇廖恩屠掠入境,戍兵於此。將官彭左藏下營於飛鳶之東村,今有營心、上營、下營存焉。廖恩招降左藏,命曰「廖賊」 ,乃歸趙家之奴,因名奴歸洲。在飛鳶嶺旁,後洪水衝決。

豐南洞 在四十七都。其洞居石崖,山嶺平開一洞,面巽。正統間,都人竹溪楊子諒拉望人李道清秉燭入洞以訪遺跡,盡七燭尚未能窮,疑懼而返,相傳「透南豐縣。」

石門寨 ,在東六十五里。五代亂離,有黃吉者,智勇絕倫,盜聚於此,至令犁鋤耕畝,猶或有兵刃箭鏃之類。

南豐縣

舊治 在天授鄉文教里西英保土屯耆有土城,高六七尺,周一里,今屬廣昌縣。

沉香榻 在紫霄觀。有石巖,懸壺先生委蛻所也。巖極高峻,人跡不能至。中有一榻,堅黑如沉香狀,與石函、丹竈今俱廢。仙人掌石 在石仙巖,即冷真人委蛻之所。世傳巖石欲墜,仙人一掌撐之,儼然指跡。

龍母墓 在縣南八十里。宋呂孚《記》云:「熙寧間,農夫游賤妻劉浴於溪,遇黃犬迫而有娠,產兩鯰魚,以大缸貯之。須臾,雷電晦暝,失魚所在。後三日,劉亦死,葬溪磯阜之上。數日雨,溪大漲,眾見兩魚循繞墓前,疑以為龍也。」

嘆君嶺 在縣東六十里。宋建炎間,太后孟氏過此發嘆,故名。

南臺 在縣通濟橋南岸。白鶴仙人有讖云:「南臺沙上,南豐出相。」 唐太和中,置寺南臺。宋治平中,改曰保巖。有圓覺師者,建僧伽塔其上,從臺下潭水中運沙以供卜築。未幾,曾文肅公布拜右相,今臺石猶存。

放生池 在縣南旴水。上自金魚潭,下至神龜岡。宋詔天下立放生池,有司禁網。後廢,名猶存。

考證

野鴨池 在縣西「軍峰絕頂三仙祠側石上有池,徑尺餘,深不滿石,非溜非泉,四時不涸。山高風疾,百鳥不至,惟見野鴨常浴於池中。」

「雲莊 」 ,今失其處,曾密公別墅也。

雙松池 在縣東六十里,化成寺之側。唐天祐間,謝禪師植雙松於池上,至今猶存。

王母池 在東嶽廟中。舊傳人有辨曲直者,以紙錢投其中,直則若有物掣入水,曲則浮水面不受,人甚異之。

墨池 在縣南讀書巖內。曾文定公在巖讀書,嘗洗硯於池,水猶有墨色。

《南源莊 曾子固》詩:「床上不廢看青山,門前便踏南澗路。」

石佛 今穢處民市,可謂佛頭著糞矣。昔人有詩云:「潭上金光丈六身,潭中佛骨鑄多人。無生卻笑翻多事,鏡裏青銅弄一塵。」

《碑記》亭 在七都。曾文肅以歐陽、王荊二公撰墓誌詩文,刻石於茲,歲久圮。元大德,知州重修,今又圮。

廣昌縣

舊城 環五里,宋端平甲午,新城令趙礪夫攝邑,奉憲旨築鑿,功未竟而寢。

程禪師巖 在文上里潘田山下有巖,廣二百步,林木茂盛,人跡鮮至。師嘗隱於其間,人莫知之。歲旱,忽有人遇於巖前,師云:「歲旱我雨。」 鄉人以齋飯祠之。既而雷雨大至,如桶注焉,故人號曰「程水。」

仙棺巖 ,在小陵峰。巖中髣髴見朽木,相傳乃沉香棺,昔仙人蛻形於此,高不可陟。

頭陀巖 在天授鄉。方廣一畝。宋太平興國中,忽有一錫卓立巖下,眾以為異。後有僧過之,曰:「此天台山李頭陀之錫也。」 語畢,僧忽不見,里人乃為頭陀像以奉之。巖有井,深尺許,四時不涸。泉出早則歲不旱,泉出遲,歲必旱。鄉人於此占之。

豢龍盆 在縣西南一里龍泉觀前,有龍居焉。潭上有石盆,道士伍之奇餘飯置盆中,龍化為黑犬食之。

素女石 在天井里。俗傳有素女坐石理髮,見者異之,拜求富貴,忽隱深潭。宋道士丘嗣岳嘗召龍禱雨。

龍湖 在安上里。漁人得雙鯉,其夜光燭於天,次日攜至湖邊,躍入湖化為龍。其湖水深無際,故曰「龍湖。」

《石壁海眼 》在長下里。壁高三十餘丈,上有海。一日,有人在石壁上俯瞰海眼,以繩出之,即所洗甑。

白蓮池 在縣惠安禪院之東。唐儀鳳間,居人曾延種紅蓮數載,忽變為白花,瓣中得「《金範觀音像》。延乃捨宇為寺,後數年又變為碧。宋熙寧間,長老智濃重修院宇。池中後產瑞蓮花,因建堂宇於池上,以表其瑞。」

茨葫銀場 在縣南十里。宋於此冶銀,後寶山崩,壓死數百人,期年場猶流血,遂廢之。

南豐縣城 ,舊在本縣「土屯」 耆塘,開元中,邑宰游茂洪得奏,徙南豐治。

瀘溪縣

菴山學舍 在四都杜藍,貴龍源之北。宋宣贊舍人石永壽建,致仕後,游息於此,故址猶存。山齋進修書院 在四都杜藍。宋進士石松建,孫致平植「老人竹於此。」

李山甫故宅 在三都長山李家坪,即其舊址。王荊公過訪,題詩石壁,遺跡猶存。

李泰伯故里 在三都赤境橋李家園泰伯公所生之地,名「賢良里」 ,基址尚存。

李梅臞龍馬山房 南宋時六都之鳳林,於石岩突得一馬,龍鱗馬足,奔騰於煙霧中,不可控羈。後莫知其處,里人以為龍馬云。嗣李梅臞先生結廬讀書其地,題曰「龍馬山房」 ,即此。

輕空嶺 在三都,距溫泉半里許。層石磊砢,山腹通羊腸。一道人履其上,如鳴鉦然。相傳以為有仙人瘞金鼓其下云。

魚鱗山 在十二都,舊有僧寺。相傳典午時,有孽龍子幻為少年僧,投之為穴,泉丈許,其深不可底。

石倉 在二都。絕壁修矩,像若廩然。縱穴數尺如倉門。有石板一,懸空欲嚲,相傳為仙人所營。岐山師古亭 在七都。與六都漢嶺師古潭遙相對峙。蓋先時丘逸、鄒志本並解綬歸隱,合志同居,企慕古學,高節清風。其題曰「漢嶺」 者,景東漢節義以寓意也。題曰「岐山」 者,景姬文作人之

化,而鳳鳴於岐山也。今遺跡猶存。

蔓蘿峰 在六都。棟梁峰之下。有八仙石。其中方石一片,相傳有仙翁坐隱其處。

「麻地窠 」 ,為鄧公禪師得道處,有墓存。每歲旱,鄉人捧像祈雨輒應。

牛耳石 在法水寺。舊載《南城縣志》。

梳妝樓 在縣十里外。舊為哲宗朝石妃梳妝之所。

墳墓附

[编辑]

本府。南城縣附郭。

五代危王全諷祖墓 在三都界潭。

宋大學說書李覯墓 在郡治北郭鳳凰山麓。門人陳次公志其墓。

侍郎包恢墓 在縣南十里洪源。

侍郎王羲叔墓 在水西。

侍郎聶子述墓 在四十四都無極觀側。侍郎陳宗禮墓 在九都化成寺後,南豐人。尚書張大經墓 在梁湖。

開府張新墓 在麻姑山下。

侍郎劉國瑞墓 在十九都九鄉。

元翰林學士程鉅夫墓 ,在四十四都繞堆。十侍郎墓 在九都東崇。世傳一老服田於田間,遇一道人,嘗以其食飲食之。一日,老農有母之喪,道人來曰:「荷子飲食我者多矣,無為謝。」 即以其所執杖,令其置之山頂,俟落處為吉阡。後因之,果生十侍郎焉,故曰十侍郎墓。

明益端王墓 在三十六都金華山。憲宗第三子。

益莊王墓 在二十六都二仙山。端王子益恭王墓 在城東四十都聖山,有饗堂。益昭王墓 、益宣王墓 、益敬王墓。

益定王墓 俱在十里女冠山。

左布政使饒禮墓 在三十五都,地名「都銅盤石。」

按察副使王增墓 在三都大富山。

參政李永年墓 在大富山。

參議饒晞墓 在十七都麻源。

贈吏部侍郎鄭守中墓 在十四都「左岳。」 吏部侍郎鄭誠墓 在大富山。大學士楊士奇志其「墓銘。」

封御史鍾則韶墓 在「赤面石。」

御史陞參政鍾旭墓 在赤面石。「司業吳溥《志銘》」

右都御史鄧棨墓 在小竺。《大學士陳循志神道碑》。

大理卿徐義墓 在沙溪。

副使上官民瞻墓 在七十三都太平頭。參政左瑺墓 在北五里莊黃湖山。「學士錢溥銘。」

太常卿程南雲墓 在麻源。

給事中丘嵩墓 在孫家邊。

中書舍人章文昭墓 在聖山。

御史陶復墓 在蕭家爐石龜源。尚書馬文升《志銘》

評事上官民望墓 在殷家源。

「少卿程洛墓 」 ,在王春。

右布政使左贊墓 在麻源雲門寺後,尚書何喬新表。

參議左賢墓 ,在十五都斗華山下。

贈禮部侍郎張文質墓 在麻姑山左,時翊志其銘。

贈吏部侍郎羅大矩墓 在磁龜。《孫𤣱狀略》:「贈吏部侍郎羅文程墓 在二十七都。李西崖志其墓銘。」

僉事江澂墓 ,在六都小灘。張柏崖志其墓。「太僕卿鄭攸墓 ,在四都大坑。」

副使王華墓 在燒洲

知州黃壽墓 在豐洲。張柏崖《志》其墓。

加贈奉直大夫通判夏泉墓 在東芙蓉山。張柏崖志其《墓銘》。

府尹姚仁勖墓 在四十一都墩頭。

敕葬義寧縣知縣鄭溥墓 在羊公山。禮部侍郎羅𤣱《銘》。贈太子太傅、禮部尚書張昇墓 在上湖源。侍郎羅𤣱志其《墓銘》。贈禮部尚書、吏部右侍郎羅文肅墓 在項山寺左山之原。大學士費宏志其《墓銘》。

右參議黃清墓 在三都黃坊。提學副使洪範《志銘》。

左布政使張恩墓 在麻姑山,「大學士費宏銘」 同知陶清墓 在弔鍾山下,「舉人曾漢銘。」

知州鄭嶸墓 在獅子山,「侍郎朱大器銘。」 刑部郎中程材墓 ,在女冠山。

封主事、前訓導朱宏墓 在「赤面石下。」

刑部主事王素墓 在高家源。

哀烈婦胡氏墓 在麻姑半山。

贈指揮同知章深墓 在十五都。

陝西都指揮使僉事胡紹澄墓 。尚書譚綸《銘》。「贈嘉議大夫太常寺卿夏良勝墓 ,在鳳凰山下。」

大理寺左寺副鄭淵墓 在岳口。

封刑部主事張端墓 在平田,侍郎許孚遠銘。處士吳望學墓 在應家源。翰林嚴素銘。迪功郎李敬墓 在三十四都刀水。僉事江澂《銘》。

刑部主事張時亨墓 在港坪。

惠州經歷李憲墓 在金堂山。布政張恩銘通判范練墓 在李家坊。府「丞王一言銘。」 平樂州學正左友文墓 在麻源天虹山。贈山東參政左謙墓 在包家嶺。

進士左悠墓 在靈仙觀。

教諭左海墓 在靈仙觀。

教授左宏墓 在眠犬山。

訓導左登墓 在水濺

兩浙鹽運副左文麟墓 在麻源天虹山。尚書張鏊銘。

贈四川道御史左于貞墓 在麻源眠犬山。郴州知州范沂墓 在上湖。祭酒王材《銘》。明聘君鄭與常墓 在視塘。尚書胡謹《志》。知縣鄭鑑墓 在楊源。學憲薛應旂《銘》。

光祿寺丞張墓 在脩仁觀右。

贈貴州道監察御史《陶平孚墓》:

貴州道監察御史陶復墓 在一都石龜源,馬文升《銘》。

光祿寺署正姚士望墓 在石頭港。饒景暉「銘。」 贈指揮同知李瓊墓 、「少卿程節《銘》。」

贈都督僉事李應陽墓 在楊梅山。「尚書戴燿銘。」

泰寧縣知縣李椿墓 在岳口。進士許洛銘「贈兵馬指揮張憑墓。」

選貢博士李鉞墓 在刀水。尚書鄭繼之銘。通判張于岸墓。

同知馬玉墓 在八都

同知馬淵墓 在八都

知縣許洛墓 在洪源

刑部主事曾傑墓 在麻田。

「學錄」 鄭濬墓 在葉家坊。

封文林郎、贈刑部郎中王湧墓 在望馬岡,尚書吳文華《銘》。

教諭蕭元吉墓 在沙溪之渠源。知府吳崧銘州同朱益奇墓 在麻源。

贈永福知縣聶宣墓 在藍田鄉桐埠。學錄鄭濬銘。

縉雲知縣黃季茂墓 在硝石官井前,太常寺卿鄭文璧《銘》。

知縣黃文煒墓

國子助教夏念東墓 東芙蓉山。

贈刑部郎中吳承訓墓 在青綏。

刑部郎中吳衍墓 ,在官坊橋。祭酒王材銘。苑馬寺少卿程㸅墓 ,在石崇觀,王材銘。通判蕭𤣱墓 ,在沙溪,朱大器《銘》封刑部主事羅錦墓

雲南參政羅汝芳墓 在曾潭,翰林楊起元《銘》,左都御史鄒元標《頌》。

敕葬刑部左侍郎朱大器墓 在北關外神嶺。侍讀張一桂《銘》。

知縣萬邦獻墓 在二十四都水尾。

兵馬指揮使張歲墓

寧國同知吳朝宗墓 在郭仙峰,寧國太守蕭良譽銘。

常寧知縣蕭鎧墓 在十三都鄱陽橋。

雲和知縣蕭淵墓 在麻源寨背。

參議蕭九成墓 在鄭坊。

潛山知縣蕭鵬墓 ,在小灘首,待詔鄧元錫銘。浙江都司經歷蕭應雲墓 ,在石頭港口左。布政丘浙墓 ,廣州太守洪有助《銘》。

岳州府同知夏寶墓 在瑞杭。祭酒王材《銘》合州州判夏曰貢墓 在竹田。

經歷張鑑墓 在廠口。尚書張昇銘。

兵部主事張時顯墓

湖州同知黃淳墓

彌勒知州陶標墓 在瓜嶺,推官何濤《銘》。

通判朱邦華墓 鳳凰山下,《鄧鍊銘》。

獨山知州周豹墓 在石仙峰,「推官王棟銘」 徽州同知許璜墓 在金塘。「大學士許國銘」 贈臨桂知縣王國顯墓 在石獅坑。

刑部郎中王懋中墓 在石獅坑,范淶《銘》。贈太僕寺卿鄧祿墓 ,侍郎張檟《銘》。

贈太僕寺卿鄧維垣墓 在新城坪公口。參政羅汝芳《銘》。

敕葬太僕寺卿鄧鍊墓 在快塘。大學士葉向高《銘》。

贈刑科給事中張元陽墓 在大水源。

刑科給事中張鳳翔墓 在百一都。檢討趙師聖「春坊」 ,顧起元兩《銘》。

贈刑部員外郎黃容墓 在鯉湖城上。

贈平陽知縣萬倉實墓 在後堂山。

贈國子監典籍丘亮墓

歸德府通判《丘蘭墓》。

於潛知縣黃華墓

鹽運副使朱益光墓 在石仙山麓。

南充知縣吳鑑墓 在鯉湖市背。司李陸鍵《銘》。「贈黃州府通判黃惟洪墓 在官塘。」

崇明知縣黃惟用墓 在三都。

贈杭州府通判黃惟志墓 在三都。

贈金華府推官黃文墓 在洪源。

金華府推官黃承試墓

贈瑞安知縣上官昂墓 在孫坊。

崖州知州上官宣墓 在孫坊。

贈按察司副使丘燦墓 在七都昶口。

應天府府丞王一言墓 在四十五都塘源。主事山陰門人王思任銘。

太常寺少卿左宗郢墓

順慶知府范郴墓

參政黃守經墓

刑部郎中鄧允淳墓 在三十九都「昶墓」 潭。大學士傅冠銘。

大名府通判張時康墓 在三十三都漁家橋。真定府知府鄭之文墓。

桐城縣知縣馬煥賓墓

永州府知府黃郴墓 在四都大源。

江華教諭丘時行墓 在石崇觀。

蘭州同知黃有仁墓 在十五都夏家橋。傅占衡《銘》。

贈翰林弘文院庶吉士潘長郁墓 在十五都包家嶺。

贈翰林弘文院庶吉士潘《長庚墓》。

進士曾逢年墓

贈太孺人左母蔡氏墓 在麻源天虹山。徵士翰林待詔鄧元錫《銘》。

贈御史妻左母張氏墓 在「望雲庵後。」

詩僧墓 在麻姑山。昔有詩僧遊仙壇,題石有云:「自從宴罷歸來後,寶殿瑤臺空月明。」 後有樵者弛擔,於「自」 字上改畫一字。樵本無心,直作戲耳。僧後來見之,恨「自」 字不如一字之工,因忿而死,遂葬此山。今石壁上一畫未泐,故名一字石。《新城縣》。

陳高祖霸先墓 在小合嶺下。按《一統志》:「初葬時,神仙謂霸先曰:『可去矣,慎勿回首』。既行三十三步,回顧神仙曰:『子之興可三十三年止』。」 以史考之,言果驗。

吳文惠祥夫墓 ,在縣東九里源。

後五代黎汾祖墓 在來豐石垓陂。後汾興兵,危全諷掘其屍而投之水,汾兵於是敗焉。黎汾墓 在隊坑。汾五代人,即僕射也。

鄭侍郎墓 在棲雲山下。相傳為唐宰相鄭畋者,非也。畋,鄭州人,葬於鄭。

宋張馬軍墓 在縣欽富嶺山頂圓平如結,可閱千兵。宋初閩越竊據,馬領義兵禦於閩嶺,屢取勝功,未就而卒。葬於此。

黃司空墓 按《舊志》謂今儒學乃司空屋基,左有古塚。

狀元張淵微墓 在縣北廩山後。

余駙馬襄毅鋒墓 在四十七都大源鎖口。宋紹興十一年,鋒以父去非輔孟太后全駕功,太后許以公主配焉。

尚書左丞鄧潤甫墓 在禮教鄉普光寺後。今呼其地為「相公林。」

王無咎墓 ,在縣禮教鄉。王安石志其墓。胡北帥張機介墓 ,在張家嶺。

進士朱彬墓 在毳狗嶺。

進士朱倬墓 在四十八都松山。

尚書右丞丁度墓 在二十七都丁家山。

明國子助教朱大中墓 在前《楹山》。

給事中何澄墓 在盧江。何文淵志其墓銘。處士凃菊隱墓 在邑南楓山。翰林庶吉士凃敬墓 在烏山。僉事鄧義墓 在縣南郊原山。劉文安志其墓。主事凃順墓 在天峰之陽。知縣朱徽墓 在塘坑。

主事劉墓

知府何垕墓 在盧江。教諭鄭杞《志銘》。

員外李泰墓 在石峽嶺。尚書林俊《志銘》。同知陳袞墓 在仙居觀後。

「國子祭酒王材墓 在北門。」 張位《銘》。

翰林待詔鄧元錫墓 在七都下村。侍郎許孚遠《銘》。

贈南京工部尚書、前本部右侍郎張檟墓 在三十三都龍尾保。「大學士張位銘。」

贈尚書張廷用墓 在壽昌寺後山。

《贈尚書張蕙》墓 在三十三都金獅坪。

封檢討前知縣王祿墓 在仙山。

光祿寺少卿馮渠墓

贈尚書涂宏墓 在南坊仰天峰。

贈尚書涂朝敬墓 在西坑石磜「尚書涂國鼎墓。」

知府涂雲雁墓 在邑北象山。

主事黃端伯墓 在縣九都忠孝橋。

侍御丁琛墓 在西坊水南。

郎中丁芹墓 在水口司前。

侍御鄧澄墓 在二十七都盧游。南昌黎元寬志其墓。

南豐縣

唐游茂洪墓 在五十四都樟潭堡。妻子凡三塚。茂洪為唐開元時令,沒遂葬焉。

五代蜀駙馬吳宣公墓 ,在九都青魚潭。宋張洞宣墓 ,在五都石仙巖之後。

仙人王侍宸墓 在神龜岡,今屋之。

諫議大夫曾致堯墓 在七都崇覺寺之右。歐陽修題其《墓略》。

中書舍人曾鞏墓 在崇覺寺之右。韓維題《墓碑》略:

翰林學士曾洪立墓 在皈信寺之側。

司空曾洪立墓

光祿朱軾墓

司業朱京墓 在馬退石之茭塘。

轉運使彭肇墓

侍郎朱彥墓 在龍池鄉延福寺側。

辛殿院墓 ,在無垢寺側。

知州裴彥直墓 在「三教堂。」

劉公江樓墓 在八都石溝,曾致堯題其墓。劉水村墓 在四十四都。

謝處厚墓 ,在河東塔下。

李商卿墓 ,在三十六都,包樞密恢題其墓。待制符行中墓 ,在法興寺側。

文林郎趙秉廷墓 在二都翠麓圍。

三將軍墓 按《舊志》,在朝天門外蔓翠湖側。或謂邑之初,以劍一、印一、戟一瘞於乾方,以厭兵火疾厲,因名。今考其地,即宜春門外也。

明參政趙濟墓 在九都魚團。

「運使李𤣱墓 在舊山川壇」 ,「少詹趙師聖墓 在龍湖。」

運司趙郡墓 ,在八都黎樹山。

副使李立墓

少卿趙京墓 ,在東坑堡前。庶吉士翟世琪「銘。」 副使趙禮墓 ,在三十六都。黃澤志其墓。封知縣趙令高墓 ,在紫雲橋。祭酒趙廩《銘》。少卿江冕墓

知州鄧汝相墓 在十五都新田。都御史陳薦《銘》。

訓導崔會墓

廣東提學副使王璽墓

四川成都知府《邵廉墓》。

封提學副使王紹墓

封工部主事邵熙墓

封刑部主事甘文仲墓

封翰林檢討趙伯極墓

贈英山知縣《曾最墓》:

《贈鹽運判黃廷蘭》墓 在六都石背山。

廣昌縣

宋伍之奇墓 在縣西龍泉觀後。

誥贈中散大夫廣東提刑何宏墓 在縣陵安里石人嶺。

學士何坦墓 在安上里蓮花峰。

知府何溥墓 在文會里巴口,子何行題其墓。學士丘挺墓 ,在石城縣石上里壺頭嶺。明贈正議大夫、吏部左侍郎何德源墓 在桃竹源。

贈正議大夫、吏部左侍郎何景榮墓 在桃竹下源。尹鳳岐題其《墓銘》。

贈刑部員外曾宓墓 在桃竹坑,汪偉題「其墓。」 贈布政使揭叔元墓 ,在文會里,王直題其墓銘。

御史魏卓墓 在南城二十八都魏坊六臺山佛殿後。練子寧題其墓。

贈刑部主事李慶墓 ,在桐樹坪。舒芬題其墓。贈布政使揭思忠墓 ,在揭坊里丁陂。

按察使賴巽墓 ,在佛流口,何文淵題其墓。參政賴瑛墓 ,在新坊里大翁山。何文淵題其《墓銘》。

斷事黃琛墓 在揭坊里漕溪堡。

吏部尚書何文淵墓 在揭坊里順化坪。蕭維禎題其《墓銘》。

知府陳嘉謨墓 在麟角里龍王坑口。

兵部侍郎揭稽墓 在揭坊里山寺。尚書徐瓊表其銘。

刑部尚書何喬新墓 在東隅譚家園。都御史林俊撰《神道碑銘》。

吳兩川墓 在窠頭孫家排。

饒雯峰墓 ,在南應山。何椒丘表其墓。

知府曾梧墓 在安上里羊畬岡。何源表其墓。刑部侍郎贈都御史何源墓 ,在監南里姚家坊。諭祭。

贈刑部侍郎何錢墓 王材銘其墓。

御史聶侃墓 在小勳坪。

贈江浦知縣黃極墓 在監南里古格之桐樹窠。

處士吳天俸墓 在回辛里,焦竑題其墓。「過判李敏墓 」 ,何喬新題其墓。

副使羅萬程墓 在揭坊里高坑。

吏部文選郎劉文卿墓 在五湖坪。

贈左布政使劉承恩墓 在揭坊里高坑。通判李春和墓 ,在遷善里南中。

左布政使劉伸墓 ,在楊家嶺六尺。

贈光祿少卿劉大年墓 敕葬「潭山鋪。」

贈知府黃必登墓 在東隅白竹坪。禮部郎中湯顯祖銘其墓。

文學魏邦泰墓 在文會里東林山。吏部黃願景題其墓。

封「大參何學《恂墓》」 :

瀘溪縣

李子高墓 在葉源。李覯撰《墓表》。

鄧維屏墓 在十六都嚴坑。翰林院學士謝德溥撰《墓志銘》。

石德盛墓 在二都石家塘。吏部主事張光岳撰《墓志銘》。

石文器墓 在北門外司前。督學副使黎元寬撰《墓志銘》。

于志寧墓 ,在十一都外西城。

李山甫墓 在五都龍溪槐坪。

石松墓 ,在藍田象湖。

石致平墓 在稠源傅家山。

鄧英墓 ,在下坊。柯樹源。將軍出洞形。

黃吳老墓 ,在東原高城山。

林亮墓 在營心

饒廷直墓 在八都

黃叔美墓 ,在官溪周公橋。

陳子野墓 在十二都陳坊。

傅汝掄墓 ,在普濟山。

鄧觀國墓 ,在莒州屋後。

李彥回墓 ,在五都梘頭。李淛墓 ,在五都陳畬。

周安禮墓 ,在三都松林頭。

龔夢仁墓 在八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