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08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八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八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八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八十四卷目錄

 興化府部彙考五

  興化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八十四卷

興化府部彙考五

[编辑]

興化府古蹟考        縣志

[编辑]

本府。莆田縣附郭。

平海衛城 在縣東九十里。地名「南嘯。」 洪武二十年,因倭患,特命江夏侯周德興相度要害,創立衛所,建平海衛城,遣興化衛指揮呂謙監築。莆禧所城 ,在郡東南九十里。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興命指揮呂謙與平海衛同建。迎仙寨城 ,在縣東北待賢里。宋時已置巡檢司。城周圍一百五十丈,廣一丈三尺,垛三百有八,窩鋪八,門二,各建樓其上。

沖沁寨城 在縣東興福里。

嵌頭寨城 :在縣東武盛里。

青山寨城 在縣東奉國里。

吉了寨城 在縣東南新安里。今廢。

小嶼堡城 在縣東南醴泉里。洪武間,有小嶼巡檢司,城,與迎仙諸寨并建。嘉靖十三年,仙遊縣知縣蕭弘魯奏徙司於仙遊白隔嶺城隨圮。崎頭堡城 在縣東奉國里。嘉靖三十九年,倭寇猖獗,鄉民吳文宗等具呈院司,請自出貲築堡。今圯。

大洋寨城 在縣西廣業里。東抵仙遊,西至白沙,南福清,北永福,地當要衝,且在萬山中,易伏奸徒。萬曆十七年春,菁寇曾廷邦等嘯聚為亂,無何就擒。巡撫周寀從知縣孫繼有之議,疏請設大洋寨巡檢司。十八年,始築土城於大洋。宋軍治 在郡城南,舊興化衛署是也。郡人陳仁壁為《正廳記》。正廳東有桂籍堂,宋進士題名處。小廳東有清心堂,太守曹修古有《夏日清心堂睡起》詩:「天府鞫囚三節日,霜臺待漏五更時。薰風一覺清涼睡,莫問浮名高與卑。」 及太守徐師閔《荔枝譜》刻於壁。紹興二十年,有五色雀集於正廳榕木上,芝產後圃,麥秀兩岐。太守陸渙更名「三瑞堂。」

通判廳 在軍治西,今舊察院行臺是也。廣節指揮營 在軍治東北。宋設教閱廂軍,今莆田縣治是也。

舊莆田縣治 在城西南隅,今興化府署是也。貢院 在府治東龍門下。宋制,每三歲詔各郡舉進士。乾道七年,知軍何偁始議創於使者行部之舍,即此地也。後以試員益眾,又移南山廣化寺,士病其遠。淳熙二年,姚康朝因行舍舊址,斥而大之,中有觀光堂、選舉堂。

子城 ,宋軍治護城,古稱「衙城」 ,周圍二里餘,覆以瓦。

寧真門 宋軍城東北門也。宣和間建,在今兼濟橋南,有石城尚存。

共樂亭 在州峰之巔,郡登眺最勝處。宣和六年,太守廖剛改亭為臺,後有岸幘軒,又改為後樂臺。前有平遠亭,又曰「競秀。」 隆興二年,知軍劉韜榜其門曰「芳菲谷。」

望海亭 在梅峰之上。由共樂亭循城西偏數百步而至,面勢豁然,蒼莽無際,正字方翥為之記。

觀稼榭 在薛公池前,宋宣和間建。

上林義齋 在城東北三十里。逸士黃間建,以聚四方英俊,立為「五規。」 詳見《子君俞傳》。

左丞雨右丞雨石 在郡城烏石山東南。一刻「左丞雨」 旁細字云:「至正癸卯,夏秋不雨,禾漸枯。分省鄭旼率都鎮撫吳維賢、從事官宋應福,於七月三日設壇請禱,越三日大雨,士民俞志甫等勒石以記。」 一刻「右丞雨」 旁細字云:「大德庚子,春耕乏雨,行省右丞札剌立丁持節過莆,議捐俸修廟學,大雨隨至,莆人咸喜曰:『此右丞公雨也』。」 文學掾莊邦元請於郡官,鑴茲岩石以志。一經書堂 在城中東廂。宋方萬與其友講經術處,朱子扁其堂曰《一經》

畫屏巷虎亭 在城西左。相傳黃涅槃騎虎停此,陳鉞有《晚過畫屏巷》詩。

唐游洋鎮 在興泰里萬山中。唐時設鎮,宋改為興化縣。皇慶中遷於廣業里湘溪。明正統間,

四覽亭 在城外南二里,下瞰永豐塘。崇寧四年,太守郭義建。淳熙九年,太守林元仲以亭前隙地斥其半,創「林艾軒祠堂。」 紹興二年,太守趙彥勵重修。

湖信亭 在城東五里,熙寧橋之西。宋知軍張讀建。風靜波平,壺山倒影於此。

登瀛閣 在望江里。巖巔高閣層軒,下瞰大海。唐宋時,藉以稍障東方之缺,後廢。萬曆中,尚書林堯俞建石塔五級於此。

越王臺 在廣業里。環山之巔,築臺十餘層,石礎猶存。按:王,東越王郢弟餘善也,據東越之地,與郢相攻殺。武帝遣兵討之,餘善走,竄身此山之下。舊云:越王無諸避地於此。侍郎林光朝有《登越王臺》詩云:「千年嶺海共橫槊,一帶風煙雜採樵。」

《壽峰義齋 》在興化縣虎蹲岡。天禧間,方朝議泳與其弟三禮洞以詩賦擅名,築齋於此。以來四方賢士如陳升之、夏竦、曾公亮,皆不遠而至。一夕,有花七枝置几上,以為山神所獻也。是歲七人俱應薦,已而相踵登第。

「歐陽四門故宅 」 在北螺村。

江梅妃故宅 ,在東華溝中,有田如鵝脰,田中有石一片,至今相傳為「江梅妃祖墳。」

蔡襄宅 《在郡南門蔡宅》。

唐甘露林 在文賦里潘嶺之原,孝子林攢廬墓處。貞元壬申二月四日,甘露降於壟上,松柏枝葉皆遍,粒如粳米,日高不晞。十一月十七日再降,次年正月二十五日又降,又有白烏之祥。詔旌其門。明成祖御製詩二章。

宋甘露林 在維新里壺公深瀆村,孝子郭義重廬墓處。紹興九年五六月甘露降。墓側柏木及廬門竹枝赫日當空,撒下如雨。至十月加盛。又烏鵲馴集,巢於木上。事聞,詔旌其門。明成祖御製詩二章。

明甘露山 孝子周鳴鸞廬墓處在壺山頂蕉坑墓廬即在墓桯中,牆址現存。當時甘露屢降,郡為立坊曰「甘露之禎。」 山上有石碣曰「甘露山。」 投盒灘 在木蘭陂下。神僧馮智日為李長者授《築陂方略》。既定基,即投盒於江,一以上覆,一以下承而去。須臾沙壅成灘,潮勢稍障,陂藉以成。今灘尚存。

溫泉 在上杭頭。宋進士林從世築陂于此,不成,石柱尚存。

演嶼 在奉谷里。宋少帝舟泊大峽江滸,為元兵所迫。有白馬神忽演一嶼以蔽帝舟,遂免。石刻「演嶼聖蹟」 四字尚存。

仙人釣魚石 在碧瀨溪東。壁立數仞,下瞰深潭,石罅隱隱,有蓑笠釣影在焉。方正字翥詩云:「瀨寒隱魚鱉,廟古動龍蛇。」

舟痕石 在江口。趙真人昇嘗乘鐵舸至此,今舟痕猶存於石。

聖石 ,在府城南三十里余氏龍峰精舍上。石高數丈,多仙跡,有「祈雨聖石道場」 六字。

胡山書堂 梁陳間,鄭露與弟莊淑讀書處。東風書堂 唐黃淊讀書處與鄭露書室相鄰。澄渚書堂 在城東北十五里澄渚西南隅,唐林蘊所建也。初,蘊與兄藻自北螺村來此,買地作書堂,誓志業文。凡十年。藻舉進士,蘊擢明經。時有歐陽詹獨步,蘊、藻橫行之諺云:「自是莆人相繼豋第,殆無虛歲。」 《前志》云:「莆人讀書自鄭露始,科第自藻蘊始。蘊終其從子攢孝。又為莆善俗之始。」

北岩精舍 在城西三里。唐陳嶠、許龜圖、黃彥修同讀書於此。

福平書堂 在城北十五里北平山下。唐歐陽詹讀書處。

東井書堂 ,在城東二十里。宋林回年延林光朝講學處。有拜經堂,地名紅泉,今書院是也。蒲弄草堂 ,艾軒讀書處所云「走金山得蒲弄一席地」 是也。

鄭氏書堂 在維新里木蘭溪旁。宋國子監簿鄭耕老讀書處。有詩云:「開懷溪一曲,養拙屋三間。」

仰止堂 在白湖南。對壺公陳正獻嘗館朱子於此,俾子弟受學焉。後正獻子宓取「高山仰止」 之義以名其堂。邑人黃績復與同志十餘人從宓學於此。而南關東湖書堂,則績與同志聚講處也。

鄭樵宅 在廣業里,下溪門前有日月井。夾漈草堂 在廣業里。宋鄭樵著書處也。樵嘗

考證

自題云:「斯堂也,本幽泉恠石,長松修竹,榛橡所叢,會與時風夜雨,輕煙浮雲,飛禽走獸,樵薪所往來之地。溪西之民於其間為堂三間,覆茅以居。」 詩云:「堂前拖柴堂上燒,柴門終日似無聊。蓼虫不解知辛苦,松鶴何能慰寂寥。述作還驚心力盡,哦吟早覺鬢毛彫。布衣蔬食隨天性,休訝巢由不見堯。」 附鄭僑《題夾漈草堂詩》:「杪秋尋遠山,幽懷鬱沖沖。草堂跨層崖,夕陽山影空。高人辭天祿,結交杖藜翁。遊氛暗九土,歲晚余曷從。泠泠夾漈水,謖謖長松風。思之不可見,淚落秋雲中。」

溪東草堂 ,鄭厚讀書處。鄭樵有《題溪東草堂》詩:「春融天氣落微微,藥草蔥芽脈脈肥。植竹舊竿從茂謝,栽桃新樹忽芳菲。天寒堂上燃柴火,日暖溪東解虱衣。興動便從山上去,人生真性莫教違。」

「郭滄洲」 舊隱 在壺山「白雲院後。」

使華亭 在城北五里,古名延壽亭,舊驛路也。仙篆石 陳巖山有仙篆石,面平如削,文縱橫若篆。籕方正字翥詩有云:「蟲文鳥篆不可識,如讀岣嶁神禹碑。」

胡洞 在壺山絕頂之西,胡公修煉處。有石洞二間,壁上有泉,可供數人。洞門外圍石牆可一丈許,古蹟俱存,人跡罕到。

「雲莊 林貞肅先墓有石碣」 ,文徵明八分書,精絕。

從吾亭 在寶溪彭尚書韶墓左。正德元年十月,知府陳效有詩并序。

濯纓亭 在國清塘上。朱文公書「濯纓亭」 及「天光雲影」 二匾。

蓮峰紫雲巖 在九華山,今廢。方樸有《同壺山真率會二十二人遊蓮峰紫雲巖記》。

林光朝故宅 在五侯山下。長城故基,俱巳無存。

「劉孝子閔廬墓」 處 在斗南東山。

仙遊縣

雞子城 在縣東咸平里雞子城山上。其城舊傳越王所築,遺址猶存。

蛇灣城 在縣東折桂里。俗號為「越王城。」 廢興化縣 ,在縣東北游洋鎮。宋於此立興化軍。興化縣後,遷軍治於莆田。明正統十三年,廢縣入莆田、仙游二縣。

蔡端明故居 在縣內。宋蔡襄官至端明殿學士,人因稱之。王十朋詩:「懷章南過蔡公鄉,駐馬遙瞻數仞牆。」 又云:「四賢詩出人增氣,三諫章成國有光。」

六經閣 在文廟之後

湖山書堂 在鳳凰山麓。梁時邑儒鄭露居此。又府城東十五里,有「林蘊書堂。」 唐邑人林蘊與兄藻讀書處。

歐陽詹書堂 在福平山。唐歐陽詹與林蘊兄弟肄業於此。又府城東南二十里,有「東井書堂。」 宋林光朝讀書之所。

共樂堂 在州峰之巔,為城中登眺勝處。宋蔡襄詩:「層巒高與赤霄通,節歲歡娛眾庶同。庭有美音非獨樂,會當炎暑自多風。」

九仙館 即唐迎賓亭舊址,宋重建,曰「九仙館」 ,亦名《十州亭》。

「迎春亭 」 「唐迎賓亭」 ,「宋十洲亭」 故址。

思恩堂 在東郊南

拱筆亭 在貂峰麓。吳尚玉建。下有塘數畝,盛夏蓮開,香聞十里。兩岸榕柳木棉,垂陰可人。內蒸雲閣、石英亭、九石居、一撮齋,皆其勝景也。龍首亭 在龍華市。明景泰二年僧積修建。旁有榕樹神,竊人名中大魁,俗呼「狀元榕」 此也。大濟亭 在大圳嶽廟前。宋紹興中建,明嘉靖中燬於倭。隆慶二年里人方畏所重建。

皇清順治十年,又燬於火。

復古亭 明正德間,上舍陳景賢建。

「西園草堂 」 在鼓峰山下,去縣二十里。

「亦沂亭 」 在雙林書院前。茅廷韶重建。

大嶺亭 明洪武元年建。正德間鄭紀公重建鯉波亭 ,俗名「里尾。」 明洪武中建,嘉靖十五年修。

卬須亭 明嘉靖五年建。

仰東亭 在長嶺村。明嘉靖元年,蔡潮論建。「九龍亭 」 在九龍山下。明成化年間蔡師信倡建。

「醒心亭 」 在太平驛後,甃石作小方塘,傍隙地樹榕柏諸木,不知歷幾許星霜。明崇禎間,泉司李區夜宿驛亭,見二人蒼髮修髯,向公求救,告。

以傷足驚寤,見二柏幾仆,加土而培之。

錦嶺亭 在驛北。明正統六年鄭彥輝等建。集英亭 在太平橋南。宋慶曆三年洪忠建。明正德元年鄭彥輝重建。

「《溪海》會寧」 亭 在太平陂沉橋之下。參伯陳公遷建。鄭德清、陳文敘、薛文源等重建。

藍嶺亭 在楓市南。明天順中,驛丞方剛建。「來惠亭 」 在錦嶺。明嘉靖中,參政蔡潮論、鄭德清同建。

黍稌亭 在後洋。明成化十一年,陳德通建。「活水亭 」 在印石傍,昔陸氏池亭也。以潮汐為高下,因名。宋丞相陸秀夫從帝南渡,留一子居楓,此其裔也。

望海臺 在塔斗山

宋贈南康郡王陳忠順公洪進宅 在馬嶺西。初,陳洪進據漳、泉二州,有《沙門行》云者謂人曰:「陳氏當有五侯之象,去此五年後,有戎馬千萬眾,前後歌舞入此城,喜而不怒。」 泉人聞之,疑洪進所管二州,何以容五侯,當克汀、建以自益耳。後洪進入朝獻地,改鎮徐州。文灝通判團練使文顗、文項、文顯三人,並受諸州刺史。王師入城,作笳鼓為樂,悉如其言。

陵墓附

[编辑]

本府。莆田縣附郭。

梁陳大府卿鄭露墓 在壺山寶勝院東,唐太子詹事林披墓 在澄渚,祖瀛州刺史元泰、父饒陽太守萬寵墓,俱在烏齊山。

林九牧墓 ,在興教里,鳳林積翠庵後。

孝子福唐尉林攢墓 在文賦里潘嶺之原,今呼「林葬。」 初,攢父尊葬此,及母沒,扶柩合葬,孝感天降甘露,地為起墳。攢後依父母葬,後世子孫多祔焉。

四門助教歐陽詹墓 在廣化寺北。

御史黃滔墓 在招福寺後。

校書郎黃璞墓 在延壽里國歡寺後。

侍御史陳嶠墓 在興教里北平山之麓。大理寺丞陳嶰墓 在西庚。

校書郎余鎬墓 在壺山翠峰。

祕書省正字徐寅墓 在常泰里莒溪上。請幫助識別此字。山之原,

金紫長官方廷範墓 在常泰里南芹山下。《前志》載,「其祖都督長史琡墓在烏齊山,父御史中丞殷符墓在豐田山,皆衣冠藏真。」 墓俱在河南。侍御史王昭桂墓 在寶林山。

屯田員外郎吳祭墓 在黃石鰲峰下。

大理評事朱無苟墓 在連江里太湖。

宋尚書陳仁璧墓 在壺山下坂,祖唐清遠令樞,父梁進士、節度巡官沆,同葬此山。

僕射陳靖墓 ,在安樂里新塘。孫郎中惟德墓,在廣化寺後。曾孫通議大夫啟期墓,在石室巖。著作佐郎方議墓 ,在文賦里紫帽山下。朱大夫墓 ,在黃石北辰堂右。宋觀察判官朱高葬其父,漢遇異人指示此處,後高亦祔焉。四世孫默,生而神異,歿後封侯。默與弟妹葬斯者十有八人。墓皆累甓,形製相似,俗呼「十八佳城。」 太常少卿方嶠墓 在興教里楓嶺下。

都官郎中方慎從墓 在廣化寺佛場山,侍御史鄭伯玉墓 在石泉院後。

通議大夫陳大卞墓 ,在航頭溫泉之北。廣南東路提舉陳中復墓 ,在木蘭常思山。威武軍節度推官方元寀墓 ,在常泰里洋西山。

轉運使林積仁墓 在靈隱山東岡。

侍郎宋裴墓 在赤龍嶺,林光朝為之銘,直祕閣林孝澤墓 在五雲寺東北,裔孫知縣渲重修。

給事中王晞亮墓 在昭福院旁。

丞相諡「正獻」 陳俊卿墓 在妙寂院前。

御史中丞阮沂墓 在錦亭大路之北。

狀元黃公度墓 在楓蓮塘,俗呼「狀元山。」敕令所刪定官。忠義林霆墓 在下林。請幫助識別此字。《潯山叔忠義,主客郎沖之衣冠藏在其前》。

浙東提舉宋藻墓 在囊山寺西。

參知政事諡「莊敏」 龔茂良墓 ,在石馬山,侍郎贈少師黃艾墓 ,在常泰里松嶺下。楓林郎中徐若晦墓 ,在常泰里景常院後。

「殿前制幹李富」 墓 在常泰里松嶺下。

《贈評事方天貺》墓 ,在興教里洪度山。

承信郎戴繼先墓 在常泰里莒溪東山。祕書省正字方翥墓 在太平山。林光朝銘、直徽猷閣林枅墓 在華巖寺後。

文安開國男余祖奭墓 在壺公犁頭山,侍郎諡文節林光朝墓 在南門外洗塘口。僉事林克賢、督學邵銳、知縣雷應龍相繼修葺,後復圮。嘉靖辛卯,御史白賁重修,郡人侍郎鄭岳記。

錄事參軍、孝子郭義重墓 在興教里荻蘆溪徐陵嶺。黃仲元撰《墓表》。

著作佐郎劉夙墓 在壽溪之上。

祕書省正字劉朔墓 在囊山,永嘉葉適為「記。」 知寧鄉縣方壬墓 在黃墺。

忠義河南少尹阮駿墓 在常泰里洋坑白石山。

吏部侍郎劉彌正墓 在寶澗之原。

經略安撫使宋鈞墓 在鄭山,洪咨夔「為記。」 直寶謨閣方信孺墓 在紫帽第三峰,劉克莊為記。

左司郎中鄭寅墓 在縣東北吳山。

給事中丁伯桂墓 在石室巖下,劉克莊為記。進士吳濟院判方萬墓 ,在豐城里南垾大帽山「方巖」 之原。

經略安撫使諡「忠惠」 方大琮墓 在文賦里仁山大繩坑。劉克莊為志銘。

直寶謨閣陳宓墓 在下余陳巖山。

「履齋先生方大壯墓 」 ,在太平山。

鈍齋先生陳鈞墓 ,在常泰里玉澗社之陽。四門助教方天鈞墓 ,在常泰里碧瀨溪西。寶謨閣待制、侍郎林彬之墓 ,在城外西隅。劉克莊為記。

狀元、參知政事、諡忠惠鄭僑墓 在廣業里龜嶺。或云公墓 在永福縣教忠寺後右畔。此乃其父贈太師宋僖墓也。

狀元吳叔告墓 在合浦里笏石山,裔孫府尹吳獻台立「墓碑。」

「長者李宏」 墓 在興福里石頭巖下。

「祕閣劉希仁」 墓 ,在太平山。

侍郎趙時願墓 在東廂跨鼇山。

知府康鼎成墓 在仁德里浮壟山。

太常少卿陳煒墓 ,在孝義里西坑。劉克莊《記》。「金紫光祿大夫林悅墓 ,在錦亭前山。」

「獨不懼先生黃績墓 」 在常泰里瀨溪松峰。劉克莊為記。

「尚書諡文定」 劉克莊墓 在孝義里鼓樓山。洪天錫為《記》。

直煥章閣宋詡墓 在文賦里梅峰山。

雍州司法郭邦文墓 ,在崇福里百寶坑。提舉湖南常平李丑父墓 ,在待賢里爐峰。國子監簿黃仲元墓 ,在興教里吳車。

祕書丞方蒙仲墓 在白杜山。

興化軍助教方惟深墓 在烏石山東。

「司農卿方演孫」 墓 在北山留坑。

權興化軍知軍,諡「忠武。」 陳瓚衣冠藏 在壺公石泉院左。姪文龍,不屈於元,死杭州,世祖敕葬智果寺旁。次日,墓生刺竹,人不能登,乃忠義所感。

忠義尚書卓得慶墓 在保豐里長基山。黃仲元為記。

宗正寺簿余謙一墓 ,在壺公梅花山。

編修鄭樵墓 在廣業里白沙靈源寺東。樞密副使黃鏞墓 在溫陽。

元承務郎、孝子郭道卿墓 ,在延壽里澄山頭。宣教郎、孝友郭佐卿墓 ,在尊賢里松門,俞龍山水磨邊。

進士教授孝子郭廷煒墓 在叔佐卿墓南畔樵谷。林𤩹卿墓 ,在常泰里漁滄溪紅菰山。族孫應州、知州友玉墓在左。

教諭陳維鼎墓 在惟新里沈塘白杜嶺,曾祖墓在沈塘壟下。

明中書舍人林廷綱墓 在城西華巖寺下,知府方徵墓 在文賦里雙牌坊橋。

知府林仕敏墓 在延壽里洋西山下。

御史陳道潛墓 在安樂里石牛山。

給事中陳繼之衣冠藏 在「錦亭。」 萬曆四十年,提學馮烶行府給葬。

知府陳彥回衣冠藏 在錦亭,萬曆四十一年,提學馮烶行府給葬。

同知林洪墓 在文賦里石門。

參政陳觀墓暨弟教諭賢墓 在常泰里松嶺下。

教諭、贈御史林喦墓 在華嚴山,「子御史祥鳳」 ,衣冠藏在右。

侍講陳用墓 在錦亭前。成化八年,巡撫門人

張瑄酹其墓,刻詩於石云:「不見元龍百尺樓,壺公山下有荒坵。香名在處成陳跡,青草頻年喚舊愁。後事空將知己托,遺文賴有故人收。題詩墓道期垂久,考見行藏惜鄧攸。」

狀元林環墓 在常泰里使華陂白石山之原。子教諭繼墓亦在焉。

庶吉士楊慈墓 在石室巖下。

副使林時墓 在常泰里「使華山。」

知府王偉墓 在壺山西蕉坑。

「會元陳中墓 」 在國清里湖頭嶺蝦尾山。教諭黃謨墓 在延壽里塘山。

御史林熊墓 在南廂野貓壟。

提學僉事劉武墓 在新興里樟林。

探花諡「襄敏」 林文墓 在南廂廣化寺東,成化十二年賜葬。

庶吉士方熙墓 在文賦里仁山。

行人方澥墓 在寶勝院側。

知府周瑩墓 在惟新里白杜嶺。

員外郎林長清墓 在文賦里石門。

尚書贈少傅翁世資墓 在連江里小孤嶼。成化間賜葬。

參政黃譽墓 在常泰里,景祥院後。

狀元柯潛墓 在安樂里和溫山。成化間賜葬父封少卿淳墓在西。

尚書贈太保、諡「康懿」 陳俊墓 在新興里湯亭。洪武二年賜葬。

布政使嚴洤墓 在常泰里龍橋西。提學僉事林棨墓 ,在胡公里寶勝院側。同知林思承墓 在南廂廣化寺西。

布政使吳繹思墓 在莆田里塔山。

布政使周瑛墓 在胡公里白沙。

布政使方守墓 在連江里鄭山。弘治十七年,知府陳效建。

御史林誠墓 在南廂寶澗山之原。祖員外英,父進士贈御史輝墓俱在此。

尚書贈少保諡「惠安」 彭韶墓 在文賦里新亭。弘治九年賜葬。萬曆五年,巡撫龐尚鵬修理,重建《華表》。

提學僉事黃仲昭墓 在文賦里《雲峰》。

侍讀學士吳希賢墓 在國清里西蔡山之原。御史林正墓 ,在莆田里石阜山。

國子助教贈主事宋汝勤墓 ,在文賦里《雙牌》。太常卿陳音墓 ,在延壽里國懽寺西。弘治八年賜葬。

御史方珪墓 在連江里「惠洋」 刺山之原。僉事黃榮墓 在莆田里。

提學僉事宋端儀墓 在文賦里柯宅山。提學僉事彭甫墓 在國清里祇園。

僉事李德美墓 在醴泉里嵩山之陽。

都御史林元甫墓 在文賦里瀨溪。正德壬申賜葬。

知府林華墓 在國清里祈雨山。

尚書贈少保諡貞肅林俊墓 在尊賢里大觀山。隆慶元年賜葬。

侍讀學士黃瀾墓 在惟新里東峰嶺。

知府林堪墓 在常泰里,景祥院後。

布政使方良節墓 ,在興教里。吳梓

旌表「孝廉」 「御史」 陳茂烈墓 在西門外書林嶺。「侍郎」 鄭岳墓 在安樂里梅壟。

尚書諡簡肅方良永墓 在文賦里石龜灣。嘉靖八年賜葬。

侍郎陳琳墓 在木蘭陂上。嘉靖間賜葬。知府林有祿墓 在香山。

副使林有年墓 在《南廂下磨》。

長史林希範墓 在天馬山。

大理卿林茂達墓 在尊賢里杭柄山。萬曆三十年奉詔重修,祖知州珪墓亦在焉。

「侍郎兼都御史」 林冨墓 在文賦里石門探花戴大賓墓 ,在西門外四度嶺。

大理寺丞贈少卿黃鞏墓 在澄峰庵前,俗名「澄巔。」

布政司周宣墓 在新興里樟林鶴髻山。太僕卿余瓚墓 ,在國清里西蔡山。嘉靖甲午年賜葬。

運使彭大治墓 在父僉事甫墓右。

主事贈光祿卿馬思聰墓 在合浦里馬峰。知府黃體行墓 ,在黃石鰲峰鄞度果園中。副使鄭玉墓 ,在尊賢里洋西。

郎中藍渠墓 在新興里白沙。

侍郎王大用墓 在待賓里籐坡頭。賜葬侍郎吳大田墓 在國清里穀城山。父贈侍郎。

稷在傍。嘉靖二十九年賜葬

知縣贈副使鄭敬道墓 在安樂里象眼山。知府廖梯墓 在西門外使華陂鄭山。

郎中、贈少卿黃待顯墓 在新興里猴溪山。御史陳傑墓 ,在新興里猴溪山。

侍郎贈尚書、諡「文修」 林俊墓 在莆田里珠坑。嘉靖間賜葬。

知府鄭懋德墓 在興教里,中山郡守吳逵為建「形山堂。」

通判贈尚書郭湍墓 在壺山隴,萬曆四年賜葬。

光祿少卿姚永墓 在興教里西山。

副使鄭光琬墓 在文賦里雙仁山。

僉事黃廷宣墓 在尊賢里虎賁山。

都御史林有孚墓 在尊賢里九華山麓。知縣贈都御史林墠墓 ,在文賦里石門。布政使林豫墓 ,在合浦里大乾山。

布政使朱鳴陽墓 在合浦里竹圃山。

給事中、贈少卿鄭一鵬墓 在安樂里梅壟。「御史」 林若周墓 在鳳凰山之麓。

都御史林大輅墓 在南廂雞峰山。

都御史劉勳墓 在文賦里瀨溪。

御史朱淛墓 在連江里塔山。

副使陳大珊墓 在惟新里龍泉金山。

主事柯維騏墓 ,在文賦里紫帽山之麓。按察使郭日休墓 ,在延壽里國歡寺東。參政王鳳靈墓 ,在興福里褒恩山。

知縣孝子周鳴鸞墓 在壺山頂蕉坑。

舉人孝子方重杰墓 在尊賢里北辰廟。詔授訓導孝子劉閔墓 在國清里西山。《前志》載:「興福里東山」 ,乃閔廬墓處。

孝子王鎰墓 在錦亭西山,郡守周大禮給葬。萬曆間,郡守李茂功重修。

孝子林賢墓 在南廂洗塘口。

旌善士劉文暘墓 在常泰里金雞山。

旌善士方在淵墓 在文賦里瀨溪。督學姜寶立石,郡人都憲林大輅為銘。

布政使姚文炤墓 在常泰里延壽。

尚書贈宮保諡「端簡」 林雲同墓 在文賦里石門。萬曆五年賜葬。

提學副使陳祥麟墓 在莆田里陽明山。侍郎兼都御史鄭絅墓 在文賦里西沖院。嘉靖間賜葬。

尚寶卿陳箎墓 ,在國清里鷲嶺。

運使林汝永墓 在文賦里。石門子副使廷陞墓在後角。孫知縣、贈少卿錝墓在西麓。

布政使林應標墓 在興教里三山《游乾》。子布政烶章葬本里沁山。

布政使魏一恭墓 在西門外書林嶺。

侍郎鄭大同墓 在文賦里紫帽山麓,白水坑。侍郎贈都御史,諡「襄惠。」 鄒守愚墓 在穀城山。嘉靖間賜葬。

知府陳敘墓 在興教里梧梓山。

長史方正梁墓 在常泰里松嶺。

御史鄭芸墓 在胡公里寶勝山。

同知贈尚書林應采墓 在南寺西山。

贈侍郎康良義、康長源墓 在崇福里西山。大學士顧鼎臣銘其墓。

尚書康太和墓 在文賦里「雲峰。」 萬曆六年賜葬。

侍郎黃懋官墓 在文賦里木蘭陂上。

通判吳紳墓 在九華景常山。

僉事柯本墓 在雞峰李林。

按察使鄭茂墓 在安樂里象眼山。

參政彭文質墓 在安樂里金山之陽。

郎中贈侍郎陳言墓 在蔡宅。萬曆五年賜葬。布衣林兆恩墓 在文賦里石門。

尚書諡「襄靖」 郭應聘墓 在文賦里寶溪。萬曆十六年賜葬。

寺正林炳章墓 在鳳凰山月峰寺前。

都御史林潤墓 在文賦里寶溪。

都御史陳志墓 在常泰里留耕山。

布政使林澄源墓 在文賦里寶溪梅宅山。知府鄭應齡墓 在文賦里紫帽山之麓。通政使程拱宸墓 在安樂里下店。賜葬。知縣余翔墓 在延壽里泗洲山。

尚書陳經邦墓 在香田里觀音山。

布政使陳瑛墓 在南方里屏山。

僉事贈尚書林焲章墓 在西門外龍橋山,尚書諡「文簡」 林堯俞墓 在前黃山。崇禎二年賜葬。

「給事中」 、贈少卿戴士衡墓 在猴溪九跳山,副使彭憲范墓 在胡公里靈鷲山。

布政使林恭章墓 在栖隱觀音山。

文淵閣大學士周如磐墓 在瀨溪石橋頭。都御史柯昶墓 在文賦里第一山。

都御史唐際盛墓 在深瀆山東峰嶺。

「都御史吳兆元墓 在洋西」 ,《粉石碑》。

尚書曾楚卿墓 在九華山之麓。

侍郎彭汝楠墓 在大龍山之麓。

尚書朱繼祚墓 在壺山寶勝。

都御史黃鳴俊墓 在維新里九龍山。

都御史林一柱墓 在國清里城山。

庶子黃起有墓 ,在寶勝山。

侍郎王家彥墓 在東坡大觀山。

御史林銘几墓 在新興里九龍山,子濟芳合葬其左。

提學副使林佳鼎墓 在壺岡鳳凰山。

太學生宋玨墓 在雙牌梅宅山。御史李嗣京為立碑,尚書錢謙益撰文。

知縣余颺墓 在文賦里石門後角。

知縣贈僉事林不息墓 ,在西門外下。「鄭進士林」 嵋墓 ,在文賦里石門。

旌表貞節進士崔儀妻陳氏墓 在崇福里礪山。

進士方召南妻貞節鄭氏墓 在文賦里《雙牌》。御史劉良弼給銀營葬。

旌表貞烈庠生林觀頤妻柯氏墓 在洗塘口。御史方元彥題請旌表,郡縣為立坊墓前「旌表」 「烈女」 鄭三娘墓 在下田洋。嘉靖七年御史聶豹奏建,為撰《墓表》。

翁烈女墓 在興福里茶店。嘉靖甲午,御史方涯委官致祭。

旌表「烈女」 陳金娘墓 在永豐里聖壽山。萬曆甲寅,御史劉應龍檄縣營葬,立碑墓前。

「知府林」 煇墓 在紫帽山。「子行人堯光墓」 ,在圍頭山。督學堯英墓,在楓坑山。

仙遊縣

唐招討副使張濬墓 在大岷山。

常州別駕鄭淑墓 在鞏橋西,地名「荷葉捲珠。」 御史中丞鄭良士墓 在縣南五里,俗名「鄭墓頭。」

右補闕楊在堯墓 在梁山。

祕書郎陳乘墓 在歸仙嶺內。

金紫光祿大夫鄭積墓 在潯陽象鼻山。宋乾道五年,十一世孫狀元僑祭祖墓,有詩,復立碑在山前洋中。茲「北溪湖峰」 ,其子孫也。

宋蔡端明母盧太君墓 在蔡坑。

「南康郡王陳洪進祖墓 」 在馬嶺西。

端明殿學士、贈吏部侍郎蔡忠惠襄墓 在縣南四十八里蔡山。《歐陽修誌》。

少師傅楫墓 在翹足山,衣冠葬也。欽葬在常州宜興縣「善植山。」

太常博士傅誠墓 在洪山之麓。

朝請大夫傅知柔墓 在留仙山。

祠祭郎中傅友諒墓 在洪山。

左司郎中林正墓 在羅峰。

興化軍教授林篆墓 在靈陂溪路傍大石之上。

葆光處士張弼墓 在縣東靈扳院西。

祕閣修撰黃沔墓 在「靈山巖。」

兵部郎中郭琪墓 在旗山下。

通直郎陳言墓 在望水關迴龍北山。

尚書左僕射留公墓 在東山。

司農少卿王邁墓 在珠嶺。

朝請大夫蔡樞墓 在九龍山後。

《敕靈著》「王父陳政」 墓 在赤湖頭。

推官鄭元禮墓 在雲頭。

員外郎鄭仲溫墓 在「雲頭左。」

大理寺寺丞鄭少連墓 在「雲頭右。」

直龍圖閣蔡佃墓 在錦屏山。

參知政事諡「忠惠」 鄭僑墓 ,在龜嶺教忠寺後。御史王回墓 ,在雞足山保福院後,今厲壇之陰。

「八行先生張叡」 墓 ,在保福院前。

寶文閣贈少保朱祓墓 在香山之原。

大中大夫、轉運判官蘇欽墓 在寶幢山,「壯烈」 魏大臨墓 在葫蘆山下。

清源郡侯兵部侍郎陳讜墓 在高田山下。宋嘉定十六年,諭葬於此。

孝子陳亨運墓 在白塔埔。

元狀元林濟孫墓 在「桂花廂。」

興化路通判張禮墓 在小相口。

明孝子茅雍墓 在鍾山之麓。

烈女薛氏金使墓 在梅山白湖張家門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