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13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漢陽府部彙考五

  漢陽府古蹟考二陵墓附

 漢陽府部藝文一

  高唐賦          周宋玉

  漢川贈言賦        梁蕭綸

  江漢懷音賦         張纘

  秋興亭記         唐賈至

  申築漢陽城略       宋黃榦

  申兩司築城略        前人

  回總帥築城略        前人

  大別山賦         元聶炳

  漢川縣儒學記       黃清元

  敕賜漢陽大別山禹廟碑    林元

  漢陽府儒學文廟大成樂記   余闕

  大別山賦          周鏜

  大別山賦        明江存禮

  大別山賦          戴金

  江漢朝宗賦        黃師郯

  重建大別山禹廟記      沈欽

職方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卷

漢陽府部彙考五[编辑]

漢陽府古蹟考二陵墓附   府志[编辑]

本府。漢陽縣附郭。

漢劉琦墓 ,《水經註》:「魯山上有劉琦墓及廟。琦表之子,代黃祖為江夏太守。」

黃香墓 《九域志》:「在江夏安陸縣。」

禰衡墓 在「鸚鵡洲畔」 ,今沒。

唐牛夫人墓 在縣西三里。舊傳,牛僧孺鎮鄂州時,葬其妻於此,遺有石器,今廢。

母丘將軍墓 ,在縣西。

宋張參軍墓 名沂,葬沌口。李先嘗為之志其墓。

張復州墓 名文翼,仕至復州錄事參軍,贈太子中舍、翰林學士錫之祖也。《歐陽文忠公志》曰:「中舍家於漢陽。」 遂葬之。

明趙雪航墓 在縣西十里,教授弼也。嘉靖元年,朱別山衣白於中丞席,書為立石。

陳主事墓 在馬家湖,工部主事福也。

「傅御史余孺人墓 」 ,在九真山北麓,嵩巖,公桂也。

胡給諫王孺人墓 ,在馬家湖北,邢科給事中金也。

董郎中墓 在鉅龍岡,菊窗,公寅也。

朱御史韓宜人墓 ,在湯家山,別山,公衣也。「戴尚書范淑人墓 」 ,賜祭葬在公仁山,兵部尚書金也。

戴贈大理卿,墓 在覆鍾山。約庵,公伯珍也。子金,兵部尚書,先以大理卿贈公。

戴孺人墓 在蔣家山。贈卿,伯珍妻也。

朱武德將軍黃宜人墓 在尉武山,詔賜御史鳳也。

朱御史墓 ,在千子山下,漢水公寵也。甑山張緒表其墓。

張甑山墓 在馬鞍山東青龍嘴,員外郎介肅先生緒也,知府沈鐵表石,修撰焦竑志之,封王。主事吳安人墓 在梅子山。

陶安人墓 ,在十里鋪。

蔡贈副使莊肅恭人墓 在長家所。

王贈知府劉恭人墓 在「風憲山」 ,贈君異也。「《張贈恭人》墓 」 在蔡店。

朱武略將軍墓 名「金」 ,在湯家山。

李封兵科給事中吳孺人墓 在九真山北鳳栖岡,封君練也;禮部侍郎田一雋題其墓。蕭封知府墓 ,在櫧山諸葛城,封君逵也。敕贈戴恭人墓 在土錦山芳坡嶺。

劉贈知縣張孺人墓 在幺鋪風憲山之南,一齋公定也。禮科給事中孫羽侯題其墓。

李給事墓 ,在龍霓山周家港,德軒公宗魯也。中丞尹應元志其墓。

朱孺人墓 ,在龍霓山東,給事宗魯妻也。督學竇于偁「題其墓。」

王太常墓 在蒲潭官寮湖。夢鶴公秩,一名「斛」 也。

王太守墓 在曹家莊。「九澤公」 一麟也。

曾給事墓 在沌陽岡。一川公廷芝也。

蔡太僕墓 ,在馬城。太僕,卿結也。

蕭司成墓 賜祭葬在沌口後山。贈禮部右侍郎祭酒漢沖公良有也。葉文忠志其墓。

戴夫人墓 在櫧山。司成良有妻,方伯丁泰母也。

蕭大參墓 ,在萬家湖,漢穎公良譽也。

孫副使墓 ,在「索子河。」楚川公也。秦京兆墓 在龍湖靈墟,公聚奎也。

吳太守墓 在曹家莊,侗如公嘉謨也。

蕭方伯墓 ,在曹家莊後,象林公鳴甲也。「李太僕鄭淑人墓 」 ,在宗文嶺。「愚公若愚」 ,馬城太僕公之妻也。

蕭方伯墓 在奓山西游莊,布政丁泰也。贈王知州墓 在「風憲」 山梧岡,公一鳳也。兵馬吉士墓附。

《贈王知府》墓 在玉一里螃蟹洞,培梧公維祐也。

吳知縣墓 在九真山孟華莊,嵩陽公元仕也。知府王一麟題其《墓表》。

漢川縣

楚令尹子文墓 ,在漢川縣西二里姚公山。晉朱伺墓 ,在漢川甑山下。

「威烈將軍墓 」 在梅城甑山下。

元胡丞相墓 在漢川縣周陂鄉風門下流。自竹筒河新開,河流湍悍,墓為水泐槥,見者殆三十餘年。朱漆光艷奪目,濁水屢蒙,經雨愈煥。萬曆己未,邑令彭躬出視水,見之惻然。同春,元王政舉改葬,墓甎有「大元胡丞相之墓」 七字,後有「泰定三年」 四字,餘不可辨。然髮猶成髻,髑髏大異於常,但離香枕二寸許。及易蓋升轝,棺下鏗然有聲。遷去舊穴,約二三百步。土人云:「每風雨晦冥之夜,恆聞甲馬聲,及見火籠之類甚眾。」 盧知縣墓 在陽臺寺西。

尹御史墓 尹諱晉,墓在雞鳴鄉趙仙嶺。尹御史墓 在梅城繫馬口,莘翀公良任也。岳主事墓 諭葬在繫馬口。公諱從義。

漢陽府部藝文一[编辑]

《高唐賦》
周宋玉
[编辑]

昔者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 上獨有雲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 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雲者也。」王曰: 「何謂朝雲?」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 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 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 之岨,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 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雲。王曰:「朝雲始出,狀若 何也?」玉對曰:「其始出也。」兮若松榯;其少進也,晰兮 若姣姬。揚袂鄣目,而望所思,忽兮改容,偈兮若駕駟 馬,建羽旗。湫兮如風,凄兮如雨,風止雨霽,雲無處所。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遊乎?」玉曰:「可。」王曰:「其何如矣?」玉 曰:「高矣顯矣,臨望遠矣;廣矣普矣,萬物祖矣。上屬於 天,下見於淵,珍怪奇偉,不可稱論。」王曰:「試為寡人賦 之。」玉曰:「唯唯!惟高唐之大」體兮,殊無物類之可儀。比 巫山赫其無疇兮,道互折而層累。登巉巖而下望兮, 臨大阺之稸水。遇天雨之新霽兮,觀百谷之俱集。濞 洶洶其無聲兮,潰淡淡而並入。滂洋洋而四施兮,蓊 湛湛而不止。長風至而波起兮,若麗山之孤畝。勢薄 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卻會。崒中怒而特高兮,若浮 海而望碣石。「礫碨磥而相摩兮,巆震天之磕磕。巨石 溺溺之瀺灂兮,沫潼潼而高厲。水澹澹而盤紆兮,洪 波淫淫之溶。」㵝奔揚。踊而相擊兮,雲興聲之霈霈。猛 獸驚而跳駭兮,妄奔走而馳邁。虎豹豺兕,失氣恐喙, 鵰鶚鷹鷂,飛揚,伏竄股戰脅息,安敢妄摰。於是水蟲 盡暴,乘渚之陽,黿鼉鱣鮪,交積縱橫,振麟奮翼,蜲蜲 蜿蜿。中阪遙望,元木冬榮,煌煌熒熒奪人目,精爛兮 若列星,曾不可殫形。榛林鬱盛,葩葉覆蓋,雙椅垂房, 糾枝還會,徙靡,「澹淡,隨波闇藹。東西施翼,猗狔豐沛。 綠葉紫裏,朱莖白蒂。纖條悲鳴,聲似竽籟。清濁相和, 五變四會。感心動耳,迴腸傷氣。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長吏隳官,賢士失志。愁思無已,歎息垂淚。登高望遠, 使人心瘁。」盤岸巑岏,振陳磑磑。盤石。險峻傾崎,崖隤 巖嶇。參差縱橫,相追陬互。橫牾背穴偃蹠。交加累積重疊增益,狀似砥柱,在巫山下。仰視山巔,肅何芊芊, 炫燿虹蜺;俯視崝嶸,窐寥窈冥。不見其底,虛聞松聲。 傾岸洋洋,立而熊經,久而不去,足盡汗出。悠悠忽忽, 怊悵自失。使人心動,無故自恐賁、育之斷,不能為勇; 卒愕異物,不知所出。縰縰莘莘,若生於鬼,若出於神, 狀似走獸,或象飛禽,譎詭奇偉,不可究陳。上至觀側, 地蓋底平。箕踵漫衍,芳草羅生。秋蘭芷蕙,江蘺載菁, 青荃射干,揭車苞并。薄草靡靡,聯延夭夭,越香掩掩, 眾雀嗷嗷,雌雄相失,哀鳴相號。王睢鸝黃,正冥楚鳩, 姊歸思婦,垂雞,高巢,其鳴喈喈,當年遨遊,更唱迭和, 赴曲隨流。有方之士,羡門高谿。上成。鬱林公樂聚榖, 進純犧。禱璇室,醮諸神,禮太一,傳祝已具,言辭已畢, 王乃乘玉輿,駟蒼螭,端弁垂旒,旌斾合諧,紬大絃而 雅聲流冽,風過而增悲哀。於是調謳,令人惏悷憯悽, 脅息增欷。於是乃縱獵者,基趾如星,傳言羽獵,銜枚 無聲,弓弩不發,罘䍐不傾,涉漭漭,馳苹苹,飛鳥未及 起,走獸未及發,弭節奄忽,蹄足灑血,舉功先得,獲車 已實,王將欲往見之,必先齋戒,差時擇日,簡輿元服, 建雲斾,蜺為旌,翠為蓋,風起雨止,千里而逝。蓋發蒙 往,自會思萬方,憂國害,開賢聖,輔不逮,九竅通鬱,精 神察滯,延年益壽千萬歲。

《漢川贈言賦》
梁·蕭綸
[编辑]

張雲麾問望之美,作牧南蕃,維舟江漢,留連飲餞,發 邁有期,會面無日,依依別袂,恨恨江干,古人贈別以 言,聊為贈言,賦曰:「昔人有感於知己,深情投分,如斯 巳矣,相知勢利之朋,實君子之所鄙,靜言神交之際, 亦難得而具美,豈直鮮其令終,曾自聞其善始,日踰 久而益敬,蓋惟一人者爾,語同志而好合,諒今古之」 皆然。荀託御而自悅,徐因芻而請前。況英聲與茂實, 乃絕後而光先。似臨潭而對鏡,若披霧而睹天。欽愛 顧之罔巳,良佩服之在旃。資淑美之上才,超群雄而 獨峻。德既深於萬頃,牆有高乎數仞。思若神而泉涌, 文如華而玉振。伊薄軀之固陋,謬攝官於夏汭。知美 錦之難裁,處棼絲而易結。幸中途而遘止,仰旌旂之 踟躕。似德星之東邁,類祥雲之西徂。亟留連於河渚, 或終宴於城隅。賞既延於賓友,懽亦洽於僕夫。嗟灰 琯之易逝,慨離袂之云促。惜日車之不駐,恨流影之 難續。觀善誘而不倦,䬸好音而未足。佇浮雲之可寄, 願無比乎金玉。

《江漢懷音賦》
張纘
[编辑]

西平劭陵王以親賢近能,作蕃夏首,下走,叨竊時命, 驅傳湘羅,久託下風,素蒙淑顧,及塗經鄢郢,淹泊累 旬,君王彈隋珠於千仞,乃貽之以麗則,詩曰:「懷我好 音,敢為《懷音賦》」云爾,伊宗周之令望,巡召南而述職, 襟帶鄖夏之鄉,宣條江漢之域,服《詩》《書》於懷袖,抱仁 義於胸臆,總九德以棲身,橫四溟而撫翼,循微躬之 「末跡,謬馳傳於衡嶷。由洞庭而左轉,指酃醴而為期。 仰芳塵於夏汭,路將近而彌滋。棹陵波以遄騖,舟望 浦而倦遲。自清光之未覯,逾一紀以歷茲。敢憑情於 往昔,逢君恩之未遺。陪桂苑之良遊,接蘭臺之高會。 既醉酒以飽德,亦傾羞而緩帶。感平原之愛客,傷岐 路之難留。戀西園之餘賞,泣南浦之」徂舟。結煩言於 將贈,情有重乎琳球。顧龍門其不見,過夏首而西浮。 申服義之未沬,長寄言於還郵。

《秋興亭記》
唐·賈至
[编辑]

「在陽而舒,在陰而慘,性之常也。履險而慄,涉夷而泰, 情之變也;觀揖讓而退,睹交戰而競,目之感也;聞《韶》、 濩而和,聆鄭、衛而靡」,耳之動也。夫其舒則怡,慘則悴, 慄則止,泰則通,退則無咎,競則有悔,和則安樂,靡則 憂危。情性耳目,優劣若此,故君子慎居處,謹視聽焉。 沔州刺史賈載,吾家之良也,理沔州,未期月而政通 民和,於聽訟堂之西,因高構宇,不出庭戶,在雲霄矣。 卻負大別之固,俯視滄浪之浸,閱吳蜀樓船之殷,覽 荊衡藪澤之大,自公退食,游焉息焉。圖書在左,翰墨 在右,鳴琴洋洋,亦有旨酒,性得情適,耳虛目開。且「處 動則倦,理倦莫若靜,處靜則明。惟明以理,動窮則變, 變則通,通則久。」今沔州靈府恬而神「用爽,政是以和。」 觀其前戶後牖,順開闔之義,簡也;上棟下宇,無雕斲 之飾,儉也。簡近於智,儉近於仁,智仁居之,何陋之有? 況乎當發生之辰,則攢秀木於高砌,見鶯其鳴矣;處 臺榭之月,則納清風於洞戶,見暑之徂矣;洎搖落之 時,則俯顥氣於軒檻,見火之流矣;值嚴凝之序,則棲 同雲於扄闥,見雪之紛矣。政成訟清,體安心逸,而詩 人之興,常在四時。四時之興,秋興最高。因以命亭焉。 余自巴丘徵赴宣室,歇鞍棠樹之側,解帶竹林之下。 嘉其俛仰,美其動息,乃命進牘,抽毫以記之。

《申築漢陽城略》
宋·黃榦
[编辑]

漢陽為郡,民淳事簡,一意撫摩,或可逃責。然既叨專 城之任,則當思固國之謀,訪之故老,察之形勢,則最 關利害而不可不預圖者,無城壁之可恃也。考之《圖

志》,漢陽舊有偃月城,今蹤跡皆無存者,則昔固嘗有
考證
城矣。國家講好息民,胡運可衰,邊陲寧靜,固無他虞。

然州郡之有城,猶人家之有牆壁,家無牆壁,雖無盜 賊,無以為家。況設險守國,思患預防,當無事之日,不 可不為有事之備。本軍地雖近江,旁亦多水,然齊安、 江陵皆近江,皆有城,武昌、池陽皆在江南,亦有城,何 獨漢陽而無城?其旁固多水澤,然冬月水涸,亦不足 恃。況其為地,雖非極邊,而實則武昌脣齒,吳蜀咽喉, 南人得之,則恃為捍蔽。孫氏都武昌,「使魯肅守漢陽 是也。北人得之,則武昌不能自立,漢陽守臣李恕,屢 以舟師敗鄂人是也。」蓋大江東下,雖若可恃,然東有 陽邏,西有劉公洲,最為淺狹,頃刻可渡,乃敵人必窺 之地。古之為國,守在四鄰,賊入吾腹,則無及矣。故築 漢陽之城,不惟可以守漢陽,而亦所以蔽武昌也。開 禧丙寅,虜騎圍安陸,「破景陵,漢陽之民逃奔江南者 大半。武昌之人日夜望漢陽之烽火,以為安否?向非 漢川之民結集義士,固守南河,與魯血戰,則事未可 知。使漢陽有城,虎視江濆,孰敢越吾境而為寇耶?京 口之有瓜洲,所以通淮、浙往來之道。武昌之視漢陽, 猶京口之視瓜洲也。瓜洲有城,則師之出入皆有所 恃。武昌之師自漢陽而濟者,絕江之後便無駐足之 地。比其反也,前有長江之阻,後有敵人之慮,武昌之 師不可久駐江北者,無城故也。使漢陽有城,卒有緩 急,移武昌之屯數千人以守之,或出或入,從容整暇, 察敵伺便,乘機應變,壯荊襄之聲勢,為諸郡之應援, 計未有急於此者矣。」瓜洲非郡,尚不可無「城,而況漢 陽古之沔州衝要之地乎?此城壁之不可以不築也。」 觀其地勢,他郡城壁有難修築者,有雖修築而不足 為險者。惟漢陽地勢,其北依山,其南瞰江,東西有湖, 皆自然之天塹,無湖無江之處,十之二三耳。向使經 理有方,雖郢之石城亦無以加。郡城之南,皆沿江堤 岸,每歲修築,率費二三千「緡,而城居之民,常凜然有 為魚之患。築城之後,則每年可免修堤之費,而向憂 墊溺者可以安枕而無慮矣,是又一舉而兩利也。」又 嘗令壕寨官計其丈尺工料,則為城不過六七里,為 費亦數十萬緡。諸郡築城,例役大軍,大軍一出,跋涉 稍久,不無勞費。漢陽、武昌兩郡相望,以武昌所屯之 兵,築漢陽「之城,士卒無久出之勞,州郡減增募之費, 與築他郡之城,其難易大不侔矣。朝廷近年以來,留 意守禦,所守州郡,修築城壁,無非為堅固不可拔之 謀。今築漢陽之城,其關於利害甚切,其為勢甚固,其 為費甚省,亦何憚而久不為也?」榦非敢生事喜功,有 所僥覬,特以郡之長官謂之「守土」,城壁不築則非所 以「守土」而曠其職矣。

《申兩司築城略》
前人
[编辑]

「榦,妄以本軍築城事申稟,蒙賜矜念,差壕寨官前來 相度,乃與本軍所欲修築規模不同。本軍但欲依郡 治小山周圍築城保衛。壕寨官又嘗相度,卻欲只築 西北一面及大別山一帶。」二說不同,其一曰:「大別山 俯瞰城中,以高臨下,遍受矢石。大別山去城中甚遠, 本軍城之北又自有小山足為捍蔽,城中人家盡在 小山之下,大別之上,豈能俯瞰城中?登大別之山,望 漢陽之城,相去數百步,豈有矢石可以相及?試以強 弩,登山而射,果能射及城中,則其說為驗。不然,則恐 是思之不審。」其二曰:「本軍倉厫皆在城外,設遇緩急, 反資敵寇。本軍倉庫皆在軍衙之側,自去年來,前任 王知軍方起一小倉,在大別山之側,舉而移之,一反 手耳,豈得便以為本軍倉厫皆在城外?此亦恐是思 之未審。」其三曰:「形勢褊隘,薪汲不便,軍城之中,有南 湖,有道觀,湖南有韓家湖,蓄水甚多,可以供汲。至於 取薪,則例是燒荻,不過多積,可以足用。若築大別,亦 是童山,何薪之可採?此恐是思之未審。」其四曰:「姚家 湖、永濟港皆是泥泛,不可築城;沿堤江水衝激,不可 築城;湖港只是淺小藕池四五十步之闊耳。目今乾 旱,十堅如石,何泥泛之可慮?沿江堤岸因堤為城,去 江尚一二丈,何衝激之足憂?蘇、秀之城皆在水中,不 憂泥泛;錢塘之堤可捍海濤,不憂衝決,恐亦是思之 未審。」又以為本軍築城,比之築大別之城,又省所費 三分「之二。今以所開具細算,又只減得一半,即不曾 省得三分之二。」本軍周圍築城,較之築一面之城,自 是多費一倍。但築周圍之城,費雖倍而卻為有用;築 一面之城,費雖省而不足為固。況又於鑰匙頭旋置 鹿角,又於沿江旋栽榆柳,旋防奸細。北而依山,既汗 漫而難守;南而臨江,復曠蕩而可憂。猥曰「費省,不恤 害深」,此亦恐是思之未審。至於《都統太尉臺判》,以為 新城規模,仍受敵於堂隍之間;大別山所築,實拒盜 於門牆之外。似此數句,語意峻潔而精到,有非常人 所能及。竊以為堂隍周密,則敵不可窺;門牆罅隙,則 盜不可拒。此又不可不思深者也。以榦愚見,漢陽之 城不可不築,不須彼此迭為異端,先築內城以固根 本,次包外險以為捍衛,如此則善之善也。不築大別 而專築內城者次之。若不築內城,而徒欲以大別山為固,則緩急不足守,適以誤國誤民而已。

《回總帥築城略》
前人
[编辑]

築城之議,亦是世俗常談,其所畫城壁方向,亦是臆 度己見。今蒙臺念,因得聞所未聞,遂帥郡僚陟降觀 覽,形勢雄壯,誠如臺諭。嘉定五年間,郡守趙朝奉亦 嘗借到壕寨,李忠顯相視計料,只亦欲築向西一面 接連大別山為固,東南兩面下瞰大江,不築城壁。其 後制置司疏駁三事,其一以為鐵監之側有水坑,難 「修築;其二以為大別山闊遠,恐難用工;其三以為南 面鑰匙頭之外,既有空地,恐不足禦敵。」趙知軍遂不 敢復請。今同壕監官相視,前一項鐵監之側即無水 坑,但後面兩項亦有可疑。今以鄙見與趙知軍所請 規模較之,趙知軍所請,即今使所示之圖也。乃是鄂 州大軍中原立規模如此,榦所請只「欲依郡治後小 山向西築至朝天門,即自朝天門斜取壕東門,過水 軍寨,至南紀門,沿堤包築,後接郡治後山,周迴不滿 七里,則四面皆有城壁。一城之民,知有城壁則人心 可安,城之四面皆可相望,廂禁軍及弔兵以至義武 民兵,亦可固守。但以形勢論之,則城不若併包大別 山之為壯也。然欲築」四面一帶,接連大別山為固,則 形勢雖是雄壯,顧其間亦有可疑者:面西向南,鑰匙 頭之外有地數十丈,既無城壁,則敵人必窺,恐難守 禦。合肥之城可謂雄壯,只有水門可入。魯人攻城,徑 趨水門,合肥之人危如累卵。其可疑者一也。自鐵監 之側向南至江,並是依山創築城壁,誠為險要,但去 民居「遙遠,如大別山,相去又且高遠,緩急之際,欲帥 市民以守城,則其聲援委不相及,其可疑者二也。築 城雖以禦敵,然兩軍相向,姦民四起,東南兩面既無 城壁,姦人窺伺,官難稽考,安知舟中人不為敵國?向 日守城幾於不免者,無城壁以譏察姦盜耳。其可疑 者三也。四向皆有城壁,人心皆有所恃,則固其室家, 不忍遷徙,官司亦可與民守之,效死勿去。東南兩面 既無城壁,則人心不安,皆相率而渡江矣。雖有大別 之山,將誰與守?」其可疑者四也。大別山一帶,其上平 闊,其兩旁皆險峻,誠為可恃。但其下若不划削,其上 若不築城,則形勢凌遲,亦可扳援而至。若欲划削,則 其山多石,難以施工。若欲築城,則其山無土,亦難用 力,費用廣漫,功役難成。其可疑者五也。如《榦》之說,方 為城郭。如趙知軍之說,則特為一關隘耳,非城郭之 謂也。然大別天險,委是雄壯,若欲守禦,亦不可廢。為 今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先。如《榦》之說,築為周圍 可恃之城,令其堅固而不可拔,然後於西北隅接連 創築低城,「以至大別之上。大別之嶺,或累石,或用木 為欄障,要使內城堅固,而其外特以之為護衛耳。」如 合肥之城亦然,使外城可守則用以卻敵,不可守則 退守內城。內城既固,孰敢頓兵其下,久而不去哉!大 抵建功立事,須是思其始而圖其終,考其利而究其 害,務求其實而不求其名。每觀世道日降,人心「日薄, 士大夫之為國謀者,必不如其家;為民計者,必不如 其身。但圖一時之名,但思一己之利,異日之可恃與 否,皆不論也。區區之愚,更望臺慈聚三司屬官而通 議之,如或有未當,亦望疏駁行下,往復詰難,務求至 當之策,使早有定論。目下計度便行,燒磚買木,成就 於歲月之間,不勝吏民之幸。」

《大別山賦》
元·聶炳
[编辑]

「厥初馮翼,孰元孰黃?清濁既凝,高下以彰。融然而江 河流液,峙焉而山岳儲祥。」惟大別之名山,獨巍然乎 南荒。爾其氣通淮漢,勢壓荊揚。絕江漢之統會,分衡 岳之輝光。深根漫淫乎后土,雲彩洞屬乎圓蒼。高標 迥出於九嶷,倒影旁接於三湘。於聖賢之經歷,雖千 載而不忘。爾乃層巒崒嵂,疊巘㠝岏。石痕欲駁,土花 「若殷。藍膏綠液,紅鳴碧珊。樓臺暈飛於崒崦,石梁龍 矯於蒼灣。浮屠聳其奕奕,僊臺峙其閑閑。睇靈柏之 茸茸,離苔蘚兮斑斑。幽芳野草,秋菊春蘭。至若地利 之富,物產之珍,以守則固,以財則殷。殊形詭相,不可 殫論。靈蹤神跡,何可並陳。吾嘗凌絕頂而遠遊,呼鸚 鵡以逍遙,招黃鶴而夷猶。酹賈守於」秋興之亭,邀太 白於郎官之舟。洞庭之水未波,蒼梧之雲不流。烏林 煙滅,曹瞞之魄已冷;赤壁風高,蘇僊之句尚留。登高 作賦,把酒澆愁。嗟夫,娛樂則有之矣,其有德神禹之 德,而憂神禹之憂者乎?當其九州一壑而四海湮,神 禹出焉,巨刃天揚,萬夫霆震,截琅堮之巉巖,擘蒼翠 之嶙峋,其疏導之功,果誰為乎?然吾徒今日得囿於 禮樂之教者,豈非前日「手足胼胝」之功乎?措於衽席 之安者,豈非前日「克勤克儉」之德乎?噫吁嘻,異哉!事 異世殊,風流雲往,撫乾坤於瞬息,觀古今於俛仰,蓋 有跡神禹之跡於千百載之下,豈無心神禹之心於 千百載之上也哉?

《漢川縣儒學記》
黃清老
[编辑]

漢川縣在大江北。漢水經縣治南流北六十里,至大

別山合江,朝宗於海。地平衍,數罹懷襄,不常,厥邑四
考證
遷至長城,而廟學從之。至元甲子,監邑五麻兒懷義,

始營表奠基,以閒田一十三頃有奇,在大赤涓者供 舍米。大德丁酉,前尹惠政,肇創禮殿西廡,幾五十年, 屋宇滋壞。後至元己卯冬,江南湖北道僉憲王公朝 列按部最,博士陳世臣理而備之,他故弗能及也。越 年辛巳,楊使觀自詞臣出宰,政行訟清,百廢咸舉。將 有事於庠宮,首會廩粟多寡,學籍漫不足稽,則徵耕 者所授地約正之,得隱田頃有七十畝,歲增穀一百 七十石有奇,曰:「是足養矣。」乃閱生徒有力役在官者, 檄所司弛之。監邑月列鐵木兒是其議,俾役以輸凡 學之用,且與之約曰:「七十二子儀像,學者瞻其德容, 皆可興起。舊有闕,繪之可乎?門故所有,風雨若不支, 非所以尊嚴宮廟也,新之可乎?太學有齋,肄業者居 之,今無其所,是微教養也,予欲作之,可乎?」眾咸曰:「唯。」 已而齋既落矣,「學無師,瞽無相,奚其可?」乃遣使奉幣 禮,名儒主其席。士聞,咸相與負笈擔簦,自遠而至,曰: 「願親絃歌之化。」因闢地於堂北,築室四楹,扁曰《文會》, 疏以軒牖,繚以垣墉,嘉植蔭之,高明靜虛。公退,日一 至,與諸生問辨,進善而誨不能,眾益用懋。博士弟子 咸德侯用心,具本末來請記,因諗於眾曰:邑侯修學 訓諸生,何居知之矣?天生兆民,作之君師,養而教之, 天子「俯廣輪,畫疆理,以天命分寄於司牧。堯、舜、禹、湯、 文、武治天下,道在《六經》,昭昭較著。武城小邑,子游以 是教其民,夫子喜之。豈以小大二其用哉?」父子、君臣、 夫婦、長幼、朋友,在人為大倫,天以與我,日用不可須 臾離。其踐行謂之合天,反是謂之棄天。有君子焉,憫 其失而道之,求其從則樂而與其進,其弗順則懲而 加之威,所以祗奉上命而行其治於一邑者也。今楊 侯於漢川,敦本務農,輕徭薄賦,以休養生息。復興教 崇化,俾人人求其德而力踐之,蓋欲與斯民同歸於 君子。措刑於不用,是即《武城絃歌》之心也。子亦嘗思 之乎?眾曰:「既承教矣,敢不加勉,以無負吾邑。侯之德, 願授而刻之,以厲其後人。」於是乎記。

《敕賜漢陽大別山禹廟碑》
林元
[编辑]

大德八年冬十有一月,中書省奏:「湖廣行省言,昔禹 治水有功,舊立廟於大別江濱,久廢重建,乞賜廟碑, 以崇明祀。」制曰:「可。」命翰林述其事。欽惟聖朝混一海 宇,天下名山大川,古帝先王有功德於民者,莫不秩 祀。稽諸《祭法》,能禦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且 載禹能修鯀之功,其治洪水,豈非捍禦菑患之大者 歟?故舜稱之曰:「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 乃功」則廟而祀之宜也。荊州之域,江、漢為重;漢、鄂之 山,大、別為表。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導水至於大別,西 則岷、蜀、襄、沔之眾流聚焉,南則衡、湘、洞庭之巨浸匯 焉。疏鑿排決,亦云勞矣。至於江滸,兩磯對峙,順流東 注,朝貢舟航,浮於海,入於淮,逾於河,達於帝都,此其 故也。曩歲,世祖皇帝六飛南巡,渡江次鄂,駐蹕於黃 鵠山。時大別形勝,正當睿覽。嘗問父老曰:「山頭石磯 何名?」呂公對曰:聞唐時有道人呂姓者,吹笛其上。又 問唐前何名,俱不能對。再三問,有對曰:「聞諸古語,云 是禹功,字音訛傳」,大稱聖意,嘉獎久之。蓋以拯溺平 水之功,默契於拯民「水火之心也。今上皇帝嗣承丕 緒,孝思祖武,以鵠山乃黃屋臨御之地,詔就壓雲亭 故址創建大元興寺,闡世尊慈悲之旨,以演世祖慈 仁之恩。」中書右丞相哈剌哈孫答剌罕,時以平章政 事開省湖廣,承制鼎建,不擾而辦。丞相又以鵠山、大 別,夾江屏蔽,為鄂、漢脣齒重勢,皆世祖親見而留念 者。漢陽嘗撥屬江北,奏請仍隸湖廣,就大別禹廟舊 基經營締構,以寄禹功之思。今告落成,非常祠所可 同語。欽想先帝神遊風馬雲車之所至,一統阜康、百 神受職,誠足以慰在天之靈也。然公朝許樹豐碑者, 豈徒侈金石之觀而已哉!思昔天王使劉定公勞趙 孟於洛汭,劉子曰:「美哉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 乎?」吾與子弁冕端委,以治民臨諸侯,禹之力也。盍亦 遠續禹功而大庇民乎?今之江漢,猶河洛也,岳牧可 無纘續之思乎?禹亦有言:「德惟善政,政在養民;水火 金、木土榖,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敘惟歌,勸之 勿壞。」意謂水土既平之後,天下國家之治常修和而 勿至於壞,俾政得其敘,德可以歌,而人有所勸,則善 也。盡力千載之上,垂念萬世之下,其用心果何如哉? 是心也,即世祖「燕翼貽謀」之心也。於是作《迎神》《頌功》 《降福》之章,使典禮者歲時歌而祀之,以揚聖天子嘉 命。

其一曰

新廟翼翼兮,漢水之陽。題榜翬飛兮,昭宣寵光。霓旌 來下兮,神明洋洋。元圭黻冕兮德冠百王。來世瞻仰 兮,何時彌忘。

其二曰

濬川隨山兮大別堂堂。乘載蒞止兮胼胝度荒。拯民 昏墊兮,功參彼蒼。皇武六龍分,江漢是航。念此疏鑿 兮心包混茫。不有清問兮禹功曷彰。民而思禹兮其思世皇。

其三曰

天下統一兮今歸聖皇。九州耕桑兮暨於荊、揚。《禹貢》 穰穰兮悉登職方。山川神氣兮若時雨暘。萬世永賴 兮,斯言「允臧。」崇德報功兮紀於太常。籩豆薦嘉兮歌 此樂章。「神之格思兮降福無疆。」

《府儒學文廟大成樂記》
余闕
[编辑]

禮樂出於天而備於人,卑高以陳者,禮也;絪縕而化 者,樂也。故禮者天地之大節,樂者天地之大和。其體 極乎天,蟠乎地,其用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夫人者, 天地陰陽鬼神之會,而禮樂者觀會通以行其道者 也。其君臣上下、賓主之有其方,升降揖讓、綴兆清濁 之有其度。禮以著節,樂以為和,節以別同,和以合異, 是皆天之所畀,而非人之所為也。然道心,天命也;欲 心,人心也。欲熾而無以治之,則心牿亡矣。禮樂者,先 王用之以迪民心而定天命者也。是故朝覲會同,禮 樂以接;郊廟享祀,禮樂以成;軍旅賓客,禮樂以治。用 之於天而天神格,用之於人而人鬼享,用之於民而 民事治。故習俗美而侵侮蕩淫之心無自而生,天下 之大政,豈有出於此者哉?洪荒之道邈矣!堯、舜以還, 歷夏、商、周,禮樂之用始備,而天下稱為極治。成康之 後,寖以就弛,至春秋而壞亂極矣。漢之時,禮雖略具 於經,而散亡者已甚。樂之道蕩然,《雅》《頌》所存,特其文 而已矣。是故其禮失者其俗汙,其樂濫者其教衰。天 下之治所以不及於「三代者,禮樂不足之故也。」皇元 之興,諸事未遑,即定著《孔子廟祀之禮》。既又合天下 廟祀,用《大成,樂》令雖著,而吏亦鮮能應詔制春秋奠 薦,以鼓吹行事。夫禮樂者,先王以之習民,使飽聞而 沃見之,然後入人深而成功大。孔子廟者,鄉大夫屬 民敷教之地,而民幸有禮,可以略見先王之道,而樂 又不「備,由吏之為政不知本末先後也。」漢陽府孔子 廟舊亦循用俗樂,河東譚君知府事,乃率其同官相 與出俸金作雅樂器。教授余時獻以其事來請,宰臣 是之,為《遺一封傳》,作之平江,數月而樂至。琴、瑟、笛、塤、 篪各二,特鐘、特磬、柷敔、𩊠、鼓各一,簫八,編鐘、磬各十 六。擇諸生肄習之。八月丁丑,有事於學,宮人聲在上, 樂奏於下,翕如純如,疾徐以度。禮儀既舉,觀者或作 而歎曰:「禮樂之用大哉!若夫子監於四代,樂取《韶》《舞》。 其治所先,在放鄭聲。欽若彝教,以迪民性。夫禮樂之 存,有如餼羊,薦於明靈,永永是享。」是州之士,相與樂 譚君之政,而喜民復見先王之樂也,咸願刻石,祠之 廟廷。余為之書,而使歸刻焉。

《大別山賦》
周鏜
[编辑]

「繄大別之為山,鎮南紀之要衝。壯荊鄂之形勝,俯江 漢之朝宗。勢岌嶪而為馳,羌偃蹇而橫空。根幾里其 盤盤,屹數仞之崇崇。崔嵬獨立兮,安得赤壁浯溪之 雄。崒嵂孤撐兮,烏有祝融天柱之峰。」雖嵩華之莫追, 亦培塿之難同。領地靈而欻翕,控濁浪之奔衝。青連 幕阜之遙,翠挹鶴樓之重。鬱秋興兮滿亭,澹斜月兮 西風。念明德兮既遠,游予目兮增慨。攀古柏之虯枝, 歎神禹兮安在。《偉疏》「之宏功,頌萬世之永賴。」宜此 山之突兀,為荊州之勝概。爾乃嵯峨江滸,控扼漢流。 儼翠屏之低列,映二川而相繆。渺方城兮何許,瞻夜 漢兮悠悠。昔芊楚之陸梁,恃威武而虔劉。兼山溪之 險阻,託制勝之良籌。迨夫柏舉張兵,闔閭奮矛。自小 別而大別,莽暴骨而為讎。覽吳楚之遺跡,曾不滿夫 一歎。憶神禹於當年,益詠思乎江漢。嘉皇運之奮興, 收輿地而為一,肆疆理之南國,赫天兵之俯集。險不 足固,惟德無失。故山苞而川流,盡圖入於版籍,此聖 化之滂沛,大洽於江漢之域也。乃歌曰:「在昔懷、襄兮 神禹所平,名山既奠兮厥功已成。巍然大別兮漢江 是出,浩浩朝宗兮至於今日。山猶此山兮民猶此情, 皇風斯」蕩兮孰不來庭,聖域疆理兮同符神禹。壯哉 《大別》兮鎮於南紀。

《大別山賦》
明·江存禮
[编辑]

夫何岷嶓倚天萬八千里兮,吐金景而南蟠。道紆鬱 而阻脩兮,是荊楚之雄藩。惟江漢之源委兮,乃經緯 乎其間。朝發軔於衡皋,夕彌節兮漢渚。風飄飄其乘 輈兮,雲澄澄兮凝宇。寓吾目以遐覽兮,曰其中之有 山。匯江漢於一瀦兮,拔吳蜀之雄關。祥麟威鳳,儼前 後兮,幽篁嘉植,森列乎其間。委萬屋以波偃兮,結雲 構於層巒。睹冥冥之高聳,廓天宇兮漢間。余乃竦然 而思曰:「此非所謂大別之山者乎?」於是凌犖确,登㠝 岏,俯危磴之石骨,倚秋柏之蒼顏。眇孤峰之白雲,挹 灝氣之高寒。灑余神以跂立兮,發長嘯於雲端。蓋庶 幾寓千載於一瞬,而究禹德於不刊也。觀夫長風驅 濤,雷電恍惚,銀闕嵯峨,神怪突兀。其「勢若陰山萬騎, 以盪乎茲山之胸者,非長江之發於岷蜀者乎?輕飆 徐來,淺碧微動。平皋旁迤,翠壁後擁,其狀若白虹蜿 蜒,以遶乎茲山之背者,非漢水之出於嶓冢者乎?」方 其眾水爭雄,群山橫縱,渟滀而深,卑增而穹。奪怒於葭萌之口,震盪乎艷澦之衝。訇震天之怒霆,溢晴皋 之鉅潨。嗟民物其何辜,若疢疾之在躬。想聖人之經 營,靡覆載之可容。迨夫人廓其濛,地夷其隆。險阻既 平,波濤乃東。驚鄂渚之夷曠,始邂逅於奇逢。繄神樏 之暫駐,欣四海之會同。當二水之夏汭,適茲山之居 中。嶷兮若秦關一士,而敵萬夫之銳;屹兮若孤城百 雉,而當矢石之鋒。綿萬祀以貞固,與乾坤而始終。嗟 嗟!微禹之德,曷足以表茲山之勝?微山之高,曷足以 紀神禹之功?彼秦皇刻石,而啟鄒嶧之誕;漢武頌德, 而侈泰山之封。較輕重於緇銖,若蝘蜓之與神龍。於 是秦雲斂空,老樹如戟。山寒兮欲秋,月澹兮將夕。感 聖德而詠歸,睨層旻之遠碧。

《大別山賦》
戴金
[编辑]

「審方隅於顯設,象體則於構營。孰馮軌測,聊用盱衡。」 履岧嶢以披蓁幔,開心鏡以揭地靈。山經水緯,洞照 雙明。爾其揭豐岡而崛起,排巨險以東馳。既端如几, 復仄如旗。迴翔如舞,蹲踞如支。奔渴如電,赴水如追。 迺復延庚揖甲,伉鵠並驅。夾流拱峙,綿亙若郛。惟楚 有戶,惟戶有樞。望之隱闔,即之通衢。儼龜龍而作勢, 「時翔霧以騁殊。外控九疑兮廉隅特起,內涵七澤兮 襟帶攸宜。」壯哉美也!郁郁祗祗,表奠分野,作固立基。 憶堯時之泛溢,思下土之阽危。屬之神聖,出溺就夷。 禹乃泝江派於崌崍,導嶓泉於興藪,排梗決壅,入於 湓浦。殫力運神,上象河鼓。地平天成,功稱無伍。孰知 人力,乃有胼胝。靈山亦屬分部。爾其屹砥柱於中流, 障雄濤於頹櫓。瞻井絡以承源,顧具區而作祖。據江 海之上游,應軫躔之碩輔。迨夫炎祚凌夷,三國互起, 吳魏爭衡,分疆析里。戰艘屯煙,桃弧紛雨。吳將繕兵, 依山為壘,石構聯營,儲胥攸止。故英傑之所先趨,亦 黎庶之所瞻倚。繼有宋儒勉齋夫子,蒞治圖安,嬰心 亹亹。創築城垣,百方「經紀。乃復上下山原,相度遠邇, 匪託空言,彎弧試矢。偉哉鉅儒之建猷,真視民之如 己。」實當軸之岡陵,非蔓延之岵屺。若夫麗景凝和,葳 蕤絢綺,淑采流空,輕颷渙水。金沙聯粉雉以環江,黃 鶴帶晨暉而競暐。及蓐收飄爽,涼露生華,柔質升而 虛寥徹影,圓靈降而晚馥交嘉。此則清秋香媚,協況 無涯。於時。縱逸侶之遊韁,踵《詩逋》之芳躅。引景宣懷, 迎芬息木。把酒臨風,抽毫進牘。發靈籟之琅琅,振休 風於穆穆。既脫洒於蘭皋,復即真於繡谷。依稀乎褉 飲與流觴,不可羨乎「振衣」與濯足。

《江漢朝宗賦》
黃師郯
[编辑]

元黃奠極,混沌攸分。屹岷峨之西峙,發天一之元精。 沛靈液以長流,亙天南之緯經。激逸勢以遄驅,送馳 波於滄溟。譬萬國之會同,咸疾趨於紫宸。茲江漢之 東注,所以著朝宗之徽稱者歟?時其春濤浩漲,萬壑 流液,駭浪翻空,天網浮潏。激三澨而霆喧,浸峽雲而 影沒。騰蛟鼓躍而噴風,怒霓霍揮而翳日。長驅振鐵 騎之西來,支流若附庸之畢集。望滄海之茫茫,侶百 川而坌入。雖百折而必東,靡回波之頹息。茲非諸侯 春見而曰朝,於以覲王庭而述職者乎?又若陰風怒 號,濁浪排空。巨浸稽天而浩浩,驚濤觸石以溶溶。始 兩川之並駕,終合勢而景從。雷轟於《大別》之下,電繞 於廬阜之衝。渺乾坤其浮浮,醮旭影之曈曈。飛駭奔 走,紛塗山之玉帛;狂瀾澎湃,集王會之琛琮。茲非「諸 侯夏見而曰宗,於以朝京師而會同」者乎?余嘗快西 風之晚晴,駕白螭兮西征。朝吾道兮江浦,夕余憩兮 漢濱。覽形勝之茫茫,黯寒煙兮夕汀。洞庭南瀉,蕩天 光之一碧。赤壁東望,俯洪流而下臨。蜀山逶迤而送 色,楚澤浩渺而干雲。鳧鷖低徊於煙渚,葦花點綴乎 寒津。濯纓乎滄浪之水,游目於《鵠山》之岑。余於是有 所感矣。思昔龍門未闢,環海湯湯;慨尾閭之未洩,肆 川后之陸梁。惟神聖之惻然,乘四橇而彷徨;經嶓冢 以導漢,隨岷山而入江;障狂瀾而東鶩,若日月之回 光。迨夫乾坤清寧,岳奠川會;群流循徑以汨潏,飛澇 摧雲以躍海。各順序而安行,孰奔騰而橫潰?觀物理 之有常,昭民彝之不昧。思禹功於當年,實萬世之永 賴。夫觀水於穹壤之間,知物有君臣之義。大而麗天 之象緯,微而在物之螻蟻。雖氣類之萬殊,實均具夫 此理。何世降於《春秋》,迺霸圖之殊異。嗟河陽之書狩, 秉麟筆之微意。在桓文而尚爾,於楚乎何忌?觀逝者 之如斯,能不忸怩而愧死。此余於江漢之朝宗,安得 不悵然而長喟!惟聖元之御極,總萬國以來庭。雖海 隅之遐陬,亦梯航而貢琛。藐余忝於楚產,懷朝宗之 至心。鼓三汲之巨浪,振修鱗於禹門。爰寄跡於江漢, 聊紆意於斯文。

《重建大別山禹王廟記》
沈欽
[编辑]

廟祀之設,其來尚矣。稽諸《祭法》,能禦大菑則祀之,能 捍大患則祀之。矧神禹平治水土,萬世蒙澤,天下後 世得以通祀,又非捍禦菑患之比。茲大別山得立廟 以祀之者,以其治水之功至此而成。故歷代報祭,自 有不容已也。按《漢陽郡志》,廟距府治可二里許,江流湍急,怪石嶙峋。山名大別,與武昌黃鵠山對峙,雄踞 江之東西,勢若龜蛇環衛,廟立於茲,蓋不知幾百祀 矣。至三國時,吳魏兵興,多戰於此。後元世祖南巡,駐 蹕黃鵠,因詢於父老曰:「隔江山頭石磯何名呂公?」或 對曰:「唐仙人呂純陽吹鐵笛其上,因以得名。」又問唐 以前何名,復有對曰:「世傳大禹治水功成之所,後人 訛為呂公。」世祖大悅,遽令有司鼎新廟宇,歲時致祭。 聖朝因之,益嚴祀事。迺者天順庚辰歲旱,巡撫湖廣 都憲南宮白圭率官屬禱於祠下,不逾時,甘雨大霈 霑足,官僚稱慶,民獲乂康。公荷感應之速,而以廟久 傾攲,欲新以答神貺,未果還朝。洎今都憲銅梁王公 儉,復奉敕巡撫湖湘,兼理軍務,利興弊革,俱得便宜 從事。至日所司復以為請。公諭之曰:「神有所依,則人 獲福利,何可靳惜?」公費憚而不為,且令促之。於時贊 成則有若巡按侍御江公勛、龔公謙,而以事委武昌 道僉憲沈公靖董而成之。以及藩臬閫帥守令,莫不 共殫厥誠,闢基斲石、市材鳩工而締構之。輪奐維新, 臺殿雄偉,規制合度,比舊有加。經始於是年之秋,至 冬而落成之。僉謂不可無述。而推予為記,乃不辭而 揚言曰:「仰惟我聖天子,纘承列聖鴻緒,統一寰宇,尊 禮百神。嘉瑞休徵,咸臻迭應;帝王秩祀,登薦有加。況 神功巍巍,為祀典稱首。《書》曰:『禹乘四載,隨山刊木,導 水至於大別。西則岷、蜀、襄、沔之合流,南則衡、湘、洞庭 之環匯。濬滌排決,一順其性之自然,以至』」地平天成, 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則聖德神功,感人之深,垂 世之久,萬古猶一日也。豈他祀之可擬倫。雖然,自有 此天地,即有此山川。向使不有聖王者出,任疏鑿之 重,忘胼胝之勞,則九州一壑,魚鱉其民,烏在其為安 居粒食,以有冠裳之盛也耶?粵昔劉定公有言:「美哉 禹功!明德遠矣。微禹,吾其」魚乎!孟軻氏亦曰:「禹抑洪 水而天下平。」則見諸經傳,稱頌不置。宜乎。今茲廟宇 之新,翼翼宮庭,有嚴祀事。神其鍳格,陟降左右,隆廟 享於億萬斯年。尚冀自今以始,為民牧者,益營益葺, 克紹前修。於以妥靈貺而福國利民,於以奠南服而 肅清境土。凡所建營虔奉,無不得以蒙庥於悠久矣。 茲刻之傳,寧有既乎?是為記。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