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8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八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八十卷目錄

 永州府部彙考十

  永州府古蹟考陵墓附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八十卷

永州府部彙考十[编辑]

永州府古蹟考        府志[编辑]

本府。零陵縣附郭。

泉陵城 ,在縣北二里。晉應縣地。惠帝分灌陽縣置泉陵縣,隋省入零陵。

呂蒙城 ,在縣北二里。呂蒙攻瀟湘,零陵太守郝普堅守不下,蒙因築城。

秦馳道 在縣東八十里。《史記》:「秦始皇命天下修道以備遊幸」 ,即此。闊五丈餘,類今之河道。息壤 ,在城內龍興寺東北陬,有地隆然而起,狀若鴟吻,色若青石,出地廣四步,高一尺五寸。初建寺時,欲夷之,持鍤者輒死,柳宗元有記。太平穴 在縣西百里,穴中平曠可遊。

朱砂坑 在縣境八十里。歷代採砂。相傳有人掘地得砂一塊,大如石瓮,自是砂絕。

螭室 在縣西。唐法曹史唐登浴於螭室之涯,螭牽以入。柳宗元作《愬螭文》投之江。

有庳墟 在縣南。《宋類苑》云:「零陵、道州間,地名庳亭,窮嵒絕徼,非人跡可歷,去兩州縣各二百里,舜封象於此,今失其地。」 柳宗元記薛伯高刺道州斥鼻亭神事,亦以「庳」 為鼻云。

懷素塔 在縣東里許。唐僧懷素結庵於此,名「綠天庵」 ,種蕉學書。旁有墨池筆塚,今遺跡猶存。迴龍塔 在北關外。萬曆甲申年建,有《記》。鎮永樓 在府東北城上,舊名鷂子嶺,孤遠偏僻,人跡罕至。嘉靖乙巳,知府彭時濟建,明末兵燬。

皇清康熙甲辰年,彭世勳重建,有記。王元弼,「泉,陵名。」

《勝記》曰:登樓四望,城中形勝,俱在一覽中,可與南樓、西樓並傳也。

瀟湘樓 在城西,瀟、湘二水合流於前。

《望江樓 》在城北,俯瞰白蘋。

「西樓 」 即正西門城樓。

南樓 在城東,下臨東湖,上有「紅蕖堂。」

譙樓 在府治前西。元至元御史柏顏九成書「芝城」 二字於前。明末兵燬。

皇清順治甲午,守道崔起鵬重建。

鐘樓 在府治東永寧寺前。舊在府後萬石亭側,繼徙永寧寺後。明弘治十二年,知府王爵遷於府治東,後因兵廢。萬曆辛亥,知府黃彬重建。形家謂「有礙府治」 ,遂廢。

皇清順治甲午,知府李策鼎重建。

「䬸秀」 樓 在分守道署內,大參馮時可建。「花月樓 」 在西門正街,白玉蟾嘗登此,今廢。「聚英樓 」 在府學明倫堂前,今廢。

稽古樓 在府學明倫堂前,今廢。

宜春樓 在《北關》外,今廢。

聯奎閣 在北關外迴龍塔左,今廢。

太極閣 在「宗濂書院」 內,今廢。

觀音閣 在太平寺內。宋張魏公建,今重修。「九疑閣 」 在府後,今廢。

新堂 在府治內。唐刺史韋宙建,今廢。

紅蕖堂 在東湖上。唐李衢建,今廢。

清源堂 在府治內。宋知州胡寅建,今廢。三省堂 在城內。宋張浚寓居時建,今廢。光霽堂 在宗濂書院內,今廢。

拙堂 在府治右,宋零陵丞曾典建。以濂溪先生倅是邦,嘗作《拙賦》,故名。今址為衛地。

愚溪草堂 在縣西一里。宣德初,陳浩建,何惟賢有記。今廢。

法堂 在太平寺內。推官楊治建,今廢。

讀書堂 「在分司內」 ,今廢。

忠益堂 在分司儀門右。隆慶四年建,今廢。協恭堂 在府治正廳後。

種愛堂 在縣治內,有記。

忠恕堂 「在府治內」 ,今廢。

尊道堂 在府學後。天順五年,副使沈慶建。三亭 在縣治東。曹能始《名勝志》曰:「在東山之麓,唐令薛存義建,一曰讀書林亭,二曰湘秀亭,三曰俯清亭。」 柳宗元有記。

西亭 在法華寺側,即今高山寺,柳宗元有記。

「芙蓉亭 」 在龍興寺內。

西亭 此西亭在朝陽岩,唐守獨孤愐所建茅閣以居元次山者,柳宗元亦以西亭名之。宋令王淮鐫「米元章秀巖」 二字於上。

「南亭 」 柳子厚有《南亭詩》。

愚亭 ,在愚溪上。柳宗元《八愚》之一。

《漫郎亭 》在朝陽巖上。

「聽泉亭 」 在朝陽巖右。

臨湘亭 在北關外五里許,今廢。王元弼《名勝記》曰:「湘水之上,亭如鶴立,孤峙天表。檻外蒼山,如列屏幔,真奇觀也。」 惜今已廢。

「故人」 亭 在湘口驛,今廢。

後樂亭 在縣治內。邑令吳德彰建,今廢。萬石亭 在府治後,曹能始《名勝志》曰:「在子城北。唐元和中,刺史崔能築,以石之多不可數,因名萬石。」 今永州衛後是其處。柳宗元有記。吏隱亭 在縣治內,邑令王元弼有記。

聚星亭 在北門外十里,今廢。

環紅亭 在府學講堂後。宋郡守趙善謐建。玩鷗亭 在城北,宋汪藻建,今廢。陳正誼曰:「玩鷗基址頗高,西近瀟浦,山城半偃於下,而江水滃然抱之,鷗日遊於江,則玩日注於鷗矣。玩鷗之說,有所託而言焉者也。夫鷗自相忘,誰能忘之者?忘在鷗,則進退炎涼視此矣。鷗自為樂,誰能樂之者?樂在鷗,則義理詩文視此矣。」 此玩之之意耶?宋有放鶴亭,子瞻美之,意亦類此。禽鳥雖微,固有與人相發者。

九巖亭 在府城內。舊《志》云:「巖出池中者凡九,跨池為橋,而刱亭池上,先賢題識甚多。」 亭之後,又有鑑亭,今廢。

眾樂亭 在城東。宋陶弼還家,太守蘇袞邀至東湖,坐新亭而觴之,俾陶敘眾樂之實。今廢。思樂亭 在府學射圃,今廢。

萬桂亭 在府學講堂後,今廢。

雙鳳亭 在府學前,今廢。宋郡守彭合見學前有異石如鳳,作亭臨之,因名。

丹崖翁宅 在縣南五十里嵛峰下,其崖石色如丹。唐永泰中,瀧水令唐節去官,家崖下,稱「丹崖翁。」 元結剌道州,路出崖下,見節,甚重之,因為作宅刻銘。

濂溪故里坊 在北門內,為宋周濂溪先生建,舊名「道學里坊」 ,今廢。

群玉亭 在城西。曹能始《名勝志》云:「奇峰怪石,古木樛曲。宋嘉定間,侍郎董居誼遷謫來遊,豎亭於上。」 嘗云:「此山之中有火星巖石壁,所鑱先賢題識,非窮日之力不能盡閱。」

臨瀟館 在城西。曹能始《名勝志》云:「江山奇秀,漁村蕭寺,上下映帶。」 刺史韋宙易以碧湘之名。《記略》云:「觀其競船舉棹,則有楚些聲;聽樵夫野老之韻,則有款乃聲。」 宋柳拱辰《風土記》云:「些助語,即《楚辭》之『些款乃』,即所以發韻。柳司馬所謂『款乃一聲山水綠』者也。」

瀟湘館 在城北十里,即湘口驛。王元弼《名勝記》曰:「江水平欄,青山四起,真江口第一勝賞也。」 宋范純仁題云:「江天一館」 ,即今日之湘口驛也。芙蓉館 在府城東湖上。唐刺史李衢建,宋范純仁嘗遊此。旁有思范堂,宋張栻書額。王元弼《名勝記》曰:「名芙蓉館者,蓋以館在湖上,湖之四面皆山,故以芙蓉名。」

丹霞館 「在府治西。」 前臨湘水,今廢。

廣益堂 :在府儀門外之東。知府史朝富建,今廢。

「眄柯亭 」 在府治戎廳署內。郡丞劉作霖建。《西軒 》在龍興寺內。柳宗元建。

「我來軒 」 在府治戎廳署內。康熙間,郡丞武清劉作霖鼎建。

《困齋 》: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胡澹庵上封事劾秦檜,除名編管。方疇坐澹庵同榜亦謫。後兩公俱徙永州。胡題方所居之室曰「困齋」 ,張欽夫記之,劉芮作銘。

祁陽縣

譙樓 在縣署之左,崇禎中建。緣邑多火災,構樓祀元武。其上顏曰「水星閣」 ;危鴟翔鰲,以壓畢方。嗣是,不苦回祿,設鐘鼓於中,遇邑有緊切機務,聞考伐之聲,急趨其公。尋燬於兵燹。今捐俸重構,不侈前修,無廢後觀。逄逄鍧鍧,允為一城耳目,且無勞反風噀酒矣。

迎秀樓 在縣署東儒學前,俯臨大江。明隆慶時,知縣李天箕構,尋燬。萬曆乙亥,邑進士鄧球捐貲建。知縣張照命典史張應文成之,有《記》。保障樓 為縣治東北鎮,以表南北通衢。《明嘉》

靖辛酉,知縣鄧汝相建,後圮鄧球以建迎秀樓餘材重修,今廢。

鎮祁樓 在縣治二里小東江。邑人鄧球以大江東注至下關與餘谿水會,渟泓瀠洄,作樓峙鎮於邑之左,因名。今廢。

環帶樓 在迎恩門外。明進士鄧球建。多有碑碣,今廢。

子來亭 在驛前。明知縣丁永仍建。

𢈪亭 在湘江南岸。唐大曆間,荊南節度元公過此,見溪口有奇石,高數十丈,比擬瀛洲,愛而構亭石上,旌以名曰「吾亭。」 有銘并序。

《窊尊亭 》在峿臺之巔。

鏡亭 順治十四年知縣孫斌建於舊窊尊亭之址。以下有石鏡嵌於山麓,因名。有詩并序。「笑峴亭 」 即次山右堂故址。宋熙寧間,邑令蔡瓊作亭,美元結顏真卿,忠君愛國,情見乎文,非若杜預輩但為身後名。因名曰「笑峴。」

仰高亭 明嘉靖中,郡守延平黃綽建於浯溪書院內。舊《志》云:「在城內按察司後」 ,非也。今廢。合清亭 在瀟湘祠右。二水合流,山川秀奇。昔建此亭,未考所自,今廢。

誥敕亭 在保障樓。明知縣李天箕為進士鄧球、鄧雲臺建亭作石室,中左右嵌碑三。

𤁻郎宅 ,道州元次山,唐大曆年家於此。傍山臨水,在浯溪書院之左。又買舍三百六十椽,一歲之中,日收一椽,以助選勝。後五十年,公季子友讓再為道州長史,維舟亭下,有「田地潛更主」 之句。罄撤資俸,託祁陽長史盧章歸復。

吏部程德和宅 在縣東北,環帶樓側。

太宰《陳楚石》宅 在縣朝京門內。

大參申慰海宅 在縣「四牌樓。」

峿臺 ,元次山《選勝》:浯溪之東北,石巔有磴道,高八十九尺,下臨無地,創名峿臺,伸頸舒嘯。坡詩:「石磴縈洄入杳冥」 ,興與此同。當時云力不能築高臺,豈知惟不築,至今與天地並存乎?顏元祠堂 ,即𤁻郎宅址。宋紹興二十一年,永守許尹屬縣令劉獬、李和剛先後修建。今廢。康熙庚申冬,知縣王改建浯溪寺側有碑。

三絕堂 在湘江石巖之間。宋皇祐六年,縣令平樂齊術美元次山頌、顏魯公書,暨摩崖石,稱「三絕」 ,作堂以護其文,并復東西峰兩亭。落成,觴寮寀,推官孫適有記。

瑞夢堂 在縣北郊梅莊。明浙江王華赴邑甯良聘為子講學。成化乙未年,讀書其中,感夢果應。後二十六年,作《瑞夢記》,載碑豎於梅莊,改書屋為瑞夢堂。今碑與堂並燬。

冰玉堂 在縣西瑞芝山。明陳灝讀書結社於此。灝即尚書之長孫,所交多賢士,如申翀、管應笙皆會文其社,庚午、癸酉先後得解去。

文昌塔 在城東綠江三里。明萬曆間,鄧球募造。庚辰巡按新淦朱璉出金買地,檄縣締構,先錫名以「文昌。」 越四年,招安慶匠陳萬明至,始成。巡撫劉繼文作《文昌塔記》,提學管大勳作《文昌書院記》。按:塔建於邑境巽離方,瀟湘二水西來,江水南向,遶祁下關,而東之危石突起一阜,塔聳其上,雙流一砥,為一邑之風氣。《攷》:「建塔時,邑陳楚石任臬司,嗣後起方伯,晉中丞,屢官至大司徒、總漕,躋身膴仕,與塔俱崇者二十餘年。詎恩蔭朝鼎年少,誤信形家言,倡眾毀之。邯鄲令鄧雲臺弟雲登力爭之,不得。塔毀未三年,而太宰告休。」 邑太學盧鼎吉識塔毀年月日時,與岷郡禋鉒生年月日時相符。自武岡移封來祁,與陳蔭君極為冰炭。蔭君家散,由此岳王飛輪,裴公合尖,請參看之。

拙園 在尚書里,太宰陳楚石歸休處。

息園 在預備倉前。明刑部員外郎陳朝檙構。狀元朱之蕃題額邵陵車以遵《弔陳楚石》詩:「青衫白面謁尚書,學《易》園中納履初。不及南州徐孺子,總無炙絮與生芻。」

雷壇 在縣治西七里。崖高數十尺,洞容數百人。洞南有石門。又南數十步,石崖通竅,泉涌其下,刻曰「雷澤。」 暑月寒氣逼人,脩篁怪石,清絕可愛。昔李洞陽建觀於此。

白鶴觀鐘 在白鶴觀

東安縣

諸葛岡 ,世傳孔明屯兵處,至今壘跡尚存。孝子潭 宋李文珍為母疾求魚,禱潭,獲雙鯉,遂呼為「孝子潭。」

《兵書匣 》在沉香崖下,匣在危石上。相傳有好事者登其巔,發而觀之,但枯骨在匣中耳。「沉香潭 」 在淥埠渡下,舊有沉香於崖壁之上。

不知何時失去

町田廢學 在縣西三十里。宋、元時有學廢。《五峰石刻 》在縣西北高山寺右,突出五峰,宋、元、明刻猶存。

湖口亭 在湖口嶺,去縣東二十五里。

「通津」 亭 在淥埠渡。知縣沈孟儀建。

兄弟百歲亭 在縣東,為羅政、羅旺立,今廢。迎恩亭 在諸葛嶺下,今廢。

百歲亭 縣南,為博宏立,今廢。

祇侯亭 在城北三里

樂豐亭 在南門外

《改路建橋碑》亭 在登雲橋下。

翠微軒 在諸葛嶺下

觀瀾亭 在城南。以上皆知縣朱應辰建。月江樓 在南關外。知縣李廷梁建,今廢。馬跡潭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江埠石上有馬蹄跡,故名。

大魚潭 在麻塘嶺前。深可數丈,時有神蛟出沒。

陰陂石塔 在縣東北三里許。唐帽、象鼻對峙之間,正當水口。宋嘉定十三年,知縣魏霖率民周俊民募建,歲久攲傾。說者謂就近地建一高塔,以為「文筆」 云。

南薰亭 在縣前,今廢。

鎮北樓 在縣東。樓將圮,縣令李逢時重修,有記。

《示我軒 》明邑令朱應辰記。

跂石潭 按《通志》:在縣城東象鼻山下。石嵒峭立,潭水泓深,水底有洞不測。

道州

營道城 在州西四十里營山下小坪,唐武德四年置,明年改南營州。貞觀八年,改為道州。天寶元年,改為江華郡,城遂廢。

營道縣古城 在營陽鄉,地名「大漢」 ,久廢。貢院 在州東北狀元坊內。宋嘉熙元年,場開凡一千七百四十五人,登名者一十九人。鼓角樓 即州之頭門也,明嘉靖間建,明末圮。

皇清康熙五年復建,極其壯麗。

寇公樓 在州治西。公貶道州司馬,既去,人為之建樓。

狀元樓 在西門外學之右,今廢。

瀟湘樓 宋州守張爟名,以瀟湘臺在瀟湘驛之前,後改作「中司」 ,前城上敵樓,今廢。

西樓 舊名「聞韶」 ,在西門龍眼塘,今廢。

太史閣 宋太守方信儒記。以太史公南遊窺九疑,曾至其處,故名。

用拙堂 上有《濂溪拙賦碑》,今廢。

漫齋 「在拙堂後」 ,今廢。

「窊樽」 亭 在「窊樽石」 ,今廢。

粲粲亭 取「粲粲元道州」 之意。

欣欣亭 取白樂天「老者幼者何欣欣」 之意。振振亭 取柳子厚《文宣王碑》「振振薛公」 之意。肅肅亭 取杜甫《餞裴道州》「肅肅秩初筵」 之意。右四亭俱在州治後浴星池名存實泯。淳祐間,郡守陶嘆先賢遺跡隱晦,乃重立四亭,各以舊名扁之,今亦廢,同知廨後空地是也。

款乃亭 元結有詩,今廢。

五如亭 在五如石前。今廢。

白雲亭 在南山。元結有詩,今廢。

石魚湖亭 今廢

潓陽亭 唐元結建,今廢。

三元亭 在教場西北,舊為兵官廨。馮京侍父任兵官日,讀書其中,故名。前山突兀曰「斌山御碑亭 。」 宋理宗書「濂溪書院」 六大字,在濂溪書院前。

味道亭 有《太極圖碑》一通,今為「光霽亭」 ,在書院左,今廢。

《有本》亭 在濂溪故居,今廢。

風月亭 「在有本亭東」 ,今廢。

濯纓亭 「在故居西」 ,今廢。

太極亭 在書院後西,今廢。

愛蓮亭 在書院後東,今廢。

觀瀾亭 在水南江岸,今廢。

清風亭 在州北五里熊莊簡公墓西,今廢。「韞玉亭 」 在含暉洞左,今廢。

息驂亭 在木壘鋪,明知州韓子祁題,今廢。待旦亭 在麻灘驛,今廢。

「瞻德」 亭 在射圃,今廢。

登仙亭 在下津門外。宋太守方信儒建,為解舟祖餞地,今廢。

平易堂 「在州治內」 ,久廢。

考證

宅生堂 在州治西,宋郡守徐祀建。

月巖亭 在月巖內,久廢。

寧遠縣

冷道故城 ,在縣東南五十里。

舂陵城 ,在縣北五十里舂陵鄉。漢長沙定王子買封於此。晉以後為舂陵縣。隋省入營道。大曆縣城 ,在舂陵城北五十里。

盪寇將軍壘 ,在縣東六十里。南齊李道辨為開拓南蠻大使,築壘於此。

舜祠 ,在舜峰下玉琯巖前,秦漢祀舜之處。「舜宮 」 ,在大陽溪中,三代時祀舜之處。

《脩真》四壇 ,在麓床三級之上。第一壇有茜草,長丈餘,如虎鬚,古人煉丹,鐺釜猶存。第二壇有清池東流,并南齊永明中所鑄鐵磬十三枚。第三壇有石床筀竹圓大者,幾二尺。第四壇有石盆,水出不竭,好事者挹之輒盈。

煉丹觀 在簫韶、杞林二峰間。中有石臼一,松穿臼而生,枝柯拳曲,如伏龍狀。

「狀元」 樓 在儒學內。

喜雨亭 在縣東

「仙梯」 亭 在九疑山紫虛洞。

「舜鼎 」 ,舊在舜陵,大可函牛百人,方可移置,其形圓足峙,今失所在。

神鼎 有二:一在縣西五里神灣潭,一在神鍋寨下江潭中,大可受五十石,覓魚者常往來其耳中,蓋前人投之江潭,以鎮水口。壓蛟龍者。「安期甕 」 ,仙人鄭安期脩道路中,每行㩦甕自隨,重六百斤。今在麓床山。

何侯宅 在玉琯巖前。侯得道,拔宅飛昇,不知所之,惟丹竈存焉。三十六臺 在九疑山,唐時所築,今存其四。御書樓 在九疑永福寺,宋紹興乙亥建,以歷朝所賜御書藏於上,故名。今遺址尚存。

讀書堂 在九疑高士巖側。宋監簿劉子澄建,聚徒講學於其上。今廢。

蓮花臺 ,在九疑之麓床,石乳所結,花瓣宛然。大曆故城 在舂陵城北十五里,今分屬新田。石函 在杞林峰下,昔周義生訪此,曾得《仙經》。麓床三級 在簫韶峰,宋乾道間,汪、秦二人脩煉於此。第一級有石,長一尺六寸,人跡髣髴;二級有石鑑,寒光清瑩;三級有巨石,號迷術石龜。鐵臼 在麓床山上,乃古仙遺物,丹釜猶存。「石藏 在九疑,紫霞洞中第一渡。」

鐵磬 ,在九疑第一麓床,齊永明中所鑄,其文曰「齊永明十四年造。」

玉琯十二枝 ,在何侯石室。漢零陵郡文學奚璟遊九疑石室,得玉琯十二,獻於朝。

《石盆 》有二,一在白馬巖,一在「麓床間。」

《狀元》二樓 在北門外《樂椿夫》門首。

齊雲閣 ,在永福寺後。由徹堂凡三轉四十二級,以抵閣上。今廢。

「華嚴閣 」 與「齊雲閣」 相峙,勢甚奇偉,今廢。太極閣 在會濂書院內。

執中閣 萬曆三年,靖守蔡光鼎建。

迎賓臺 在淹口五指山下。其山高聳平正,上有臺,今廢。

彌陀臺 在永福寺後

觀音臺 在永福寺

桃花臺 ,在桃花洞魯女觀前。聳峻可以遠眺。「三賢堂 」 ,靖守蔡光建,以祀濂溪、明道、伊川。徹堂 ,在永福寺法堂之後,有記。

碧虛亭 在九疑碧虛池上,今廢。

觀蓮亭 萬曆二年,靖守蔡光建。

永明縣

舊縣城 在今縣南

水雲亭 在縣東南三里。

蘭谷亭 ,去縣十五里。

《放生亭 》在東林寺前。

永明鎮故址 在白塔山。熙寧間,廢縣為鎮,遷此。上有「寶塔」 ,塔題「昔賢」 姓名猶存。

舊邑城故址 ,在江南,高一丈三尺,周一里餘。謝沭縣故址 ,在下墟,有城隍祠,規制猶存。顧尚書書院 在夏曾墟,通判零陵蔣謹修寶勝寺,有《顧氏書院碑記》,可攷也。

尉司教場 在巡檢寨

《鳳翼亭 》在青蓮庵之西。

「月波亭 」 在縣西三十里,久已頹廢,古今詩刻尚存。

真慶閣 「在縣治西百步許。」

江華縣

馮乘城 ,在縣西南三十里富川縣界。

池洞城 ,在縣東北,水路二百二十里。

《寒亭 》,在煖谷之側。

「思來」 亭 在陽華巖。

清音亭 在江南

臥雲亭 今廢

清勝亭 在寒泉之上

新田縣

大曆故城 ,在縣城北十五里。

陵墓附[编辑]

本府。零陵縣附郭。

帝舜陵 今在寧遠縣。《史記》云:「舜南巡,崩於蒼梧之野,歸葬於零陵之九疑。」 《輿地攷》云:「永以南山謂之九疑,舊屬零陵。秦皇、漢武皆望祀焉。」 宋時禁樵採,置守陵百戶。明遣官致祭。

皇清因之。

漢零陵太守龍述墓 ,在城北一里。述字伯高,守零陵,卒,遂葬於城北,時人名曰「廉威阡」 ,子孫因家焉。立祠於司馬塘上,故址猶存。宋張埏曰:「由漢距今千有餘歲,名卿士大夫功業掀天地,見於丹青多矣。未有嗣續不替,丘壟巋然,祠宇顯設如伯高者,庸非盛德所致乎?」 宋徐自明曰:「《班孟堅贊》稱燕齊之祀與周並傳」 ,得非太公、召公之德,實磅礡於人心,故其傳久不泯與?《左氏》載「皋陶庭堅不祀,哀其德之不逮,民之無援」 ,然則稱「邁種德而民懷」 者,非邪?東都龍公以謹厚聞於世,馬伏波以之教誡子弟,建武擇守,於焉取斯。迨今雲仍之賢,猶有存者,天之報施善人,不誣矣。

唐趙秀才群墓 在瀟湘之交。柳宗元《誌》曰:「嬰臼信死孤乃立。王侯世家天水邑,群字容成系世襲。祖某父某仕相及。嗟然秀才胡伋伋。體貌之恭藝始習。娶於赤水禮猶執,南浮合浦遽遠集。元和庚寅神永戢。問年二紀益以十。僕夫反柩當啟蟄。瀟湘之交瘞原隰。稚妻號叫幼女泣。和者悽欷行路悒。追初憫夭銘茲」 什。

大府李卿外婦馬淑墓 在東岡北。柳宗元《誌》云:「氏曰馬,字曰淑,生廣陵。母曰劉,客倡也。淑之父曰總,既孕而卒,故淑為南康謳者。李君為睦州,詆狂寇見誣,左官為循州錄,過而慕焉,納為外婦,偕竄南海上。及移永州,州之人多李之舊日載酒往焉。聞其操,鳴絃為新聲,撫節而歌,莫不感動其音,美其容,以忘其居之遠而名之辱,方幸其居是也。」 元和五年五月十九日,積疾卒於湘水之東,葬東岡之北,垂年二十四。銘曰:「容之丰兮藝之工,隱憂以舒和樂雍佳冶雕殞逝安窮,諧鼓瑟兮湘之滸,嗣靈音兮永終古。」 宋刑部侍郎陶弼墓 。元豐二年十月丙子葬零陵之金釜山,宋黃庭堅有銘,今無攷。

宋進士、御史中丞蔣植墓 在城東迎春亭南。宋胡宏墓 在東關外賽口山。紹聖三年壬子二月葬

元博士胡汝儒墓 在東關外賽口山。元貞二年丙申九月葬。

明榮順王墓 在北關外乾塘嶺。

「朱翰林袞」 墓 ,在縣境內。

懷簡王墓 ,在東關外東山。

陳憲副銓墓 ,在城西黃葉嶺。

安和王墓 在愚溪之上群玉山。

吳大參禋墓 ,在城北。

莊順王墓 :在東關外孝友山。

陳經魁襄墓 ,在城南十里范家鋪。

胡員外3CFC墓 ,在東關外賽口山。陳經魁典墓 ,在城南大步鋪東邊。

張副使鑑墓 ,在愚溪橋內。

王主事鐩墓 ,在東關外石角山。

胡少卿節墓 ,在城西芝山下。正德間敕葬。呂中丞霍墓 ,在城西四十里栗口。

陳憲副澗墓 ,在城北煙竹山。

「亞魁楊二儀」 墓 在龍塘鋪西塘尾。

「陳長史澗」 墓 ,在城北湘口紅石山。

呂通判陽墓 ,在北關外陽塘。

「周尚書希聖」 墓 ,在石馬潭。

「蔣吏部向榮」 墓 ,在陰山巖。

祁陽縣

唐覃季子墓 郡縣志皆不載,墓見《柳宗元墓銘》。

明大司徒陳楚石墓 ,「郡縣志」 亦不載。其諭祭文附見《藝文》。

戶部尚書陳薦墓 按《通志》:在祁陽浯溪東安縣,陵墓不載。

道州

考證

漢龍平侯熊君墓 在州北四十里龍村,有碑并石獸。碑高九尺,寬五尺,厚八寸,螭首龜足,立於漢獻帝二十一年丙申,後因宋刺史王繼勳酷愛之,與至郡西。淳熙五年,太守趙汝誼喜漢刻之存,命郡博士章穎考釋之,其《釋文》亦鑱諸石。嘉定六年,郡侯方信儒見而奇之,龕於至拙堂之前,後復湮沒不著。明嘉靖時,分守卜命州屬遍求之,得於州治之土中。《漢碑》《永郡》存者甚少。

蜀漢丞相蔣琬墓 ,在州南三十里,荊山有碑并石獸。今考魏鍾會《與琬子斌書》云:「巴蜀文武多矣,足下與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今欲奉瞻尊君墓。奉詞致敬,願告所在。」 斌答書曰:「先考昔遭疾疢,亡於涪陵,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邁,乃欲屬駕。聞命感愴,以增情思。」 會得書嘉歎,義意如此,則琬卒於涪,葬於涪矣。今云《蔣琬存疑》可也。或曰即平都侯蔣嵩墓。

平都侯蔣嵩墓 ,在州南四十里蔣居山,有碑。後唐天策府學士何仲舉墓 ,去州二十五里。宋周智強元公祖墓 ,在營樂鄉安心寨,有碑。諫議大夫周輔成父墓 ,在故居之左,有碑。侍制周燾墓 ,在營樂鄉安心寨大岡西。狀元吳必達墓 ,在白馬渡。

明都御史諡莊簡熊繡墓 在州北五里。正德間賜葬。禮部侍郎劉瑞撰《神道碑銘》。

工部侍郎何天衢墓 在瀟川鄉。嘉靖七年賜葬諭祭,翰林侍講張璧撰《神道碑》。

封右都御史熊宣莊簡父墓 在左溪前東洲上,有《欽賜神道碑》。

贈奉政大夫何鐸墓 在脩義鄉鳳凰山,評事何鍾墓 在擔山。商輅撰《神道碑》。

同知周良相墓 在宜山之陽。巡撫邵陛題其墓曰「安貧樂道。」

御史黃廷聘墓 在水南青龍灣,刑部尚書沈應文撰《神道碑》。

戶部郎中何朝宗墓 在州西南四十里葫蘆巖,有《神道碑》。

總兵官李璋墓 在下關。

寧遠縣

漢舂陵侯墓 ,在縣北六十里。舂陵侯買,自元朔中封,傳國至戴侯,始徙去,其塚世久莫辨。舂陵戴侯熊渠墓 ,在縣北六十里,故舂陵鄉,長沙國故城東北,今西鄉柏家坪是。

唐「狀元李郃」 墓 在木塘。

南齊盪寇將軍李侯墓 在故冷道縣東隅之查。林侯名道辨,隴西成紀人。南齊永元二年,以南道開拓南蠻,築壘於此卒,子孫因世居焉,號「蓮塘李氏。」 今其葬處石獸猶存。

宋周使君虞賓墓 在旺岡,元公之高祖也。丞相周益公帥長沙日,嘗移文道州,亦云「系出於此。」

馬步指揮使周從遠墓 在石馬潭。元公之曾祖也。

「南道御史周梅叟」 墓 在黃家庫江邊,元公之族也。

學士李伯輝墓 在道士砠。

朝奉郎周偉墓 在東鄉。

「狀元樂雷發」 墓 在縣西油草塘。

明侍郎雷復墓 在東門外蓮花橋前。

御史黃鍾墓 在七仙嶺。

按察使荊茂墓 在縣西五里綯馬屋鳳山。編修于材墓 在豐陂洞九獅嶺。

檢討劉良墓 在廣濟鄉之野雉寨。

御史李克遜墓 在境內。

太守李敷墓 在西關外登雲橋左。

永明縣

宋金紫光祿大夫周堯卿墓 在紫微岡。歐陽脩撰《墓碑》。

吳將軍墓 在聖人山麓,邑人崇福鄉吳舜舉也。天聖間,儂智高寇廣南,舉平之。

江華縣

宋朝請大夫李冰壺名長庚,墓 在縣南五里,有碑。

新田縣

宋翰林學士郭鳳墓 在南鄉,賜諭葬。

明諸生黃光宙墓 在縣境內。。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