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3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三十八卷目錄

 潯州府部彙考二

  潯州府學校考

  潯州府戶口考

  潯州府田賦考

  潯州府風俗考

  潯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潯州府驛遞考

  潯州府兵制考

  潯州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三十八卷

潯州府部彙考二

[编辑]

潯州府學校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潯州府學 創自宋初。慶曆元年,州守杜應之病其卑隘,徙遷於州治東。余靖《記》。「元為路學。明洪武初,改為府學,建於郡城小南門外。正統間,徙城西隅南向。未幾,藤峽寇毀。成化二年,知府孫暲因舊基重修東向。」 錢溥《記》。「弘治間,提學副使周孟中以廟學逼隘,命有司撤去土牆,盡衢而止,學制乃備。嘉靖二十一年重」 修。崇禎六年,提學僉事程策、攝府事鄧紹倡修,尋燬於兵。

皇清順治十五年,重建正殿。康熙二年建「明倫堂。」《餘》

未復

桂平縣學 址在府城南,洪武四年燬,後併入府學,遂廢。又云:「縣學原在城外,地名官園。天啟元年遷於東城外一里。崇禎二年復遷官園。明末燬。」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孫以敬建於郡城小南門內,「提。」

學僉事盧易有記

外州縣

平南縣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初,知縣齊遜建殿廡、門堂、兩齋、射圃、公廨。永樂間,知縣汪俊塑像。正統、天順間,知縣胡濟、同知李應相繼修建。弘治十七年,提學僉事姚鏌委推官樊士奇、知縣岳琬重建。明末兵燹薦至,頹圮無存。」

皇清康熙初年,通判劉禎倡修。

文廟一座,知縣程應辰續工葺之,餘未建復。

貴縣學 在城東門外。肇自宋慶曆間。紹興十一年,太守趙善煥遷於城西。淳熙十二年,太守林次齡修葺,給廩以贍師生。紹興十五年,太守沈雲舉增置館舍,引試士子。慶元、嘉定間,再遷於下郭、中郭。延祐己未,州守脫脫木兒重修禮殿,莫廷有記。明初,仍元舊。洪武三十一年,教諭鄧觀善重建。成化十七年,都御史朱英命遷於城內。張燦《記》,「明末燬於兵。」

皇清定鼎,巡按御史李秀捐資倡修,漸復舊制。今又

頹圮

潯州府戶口考        通志

[编辑]

府總

原額實在人丁二萬一千二百九十九丁二分五釐。

丁銀六千四百八十三兩零七分有奇。

桂平縣

原額人丁六千六百丁零五分,除逃亡老故外,人丁三千零一十七丁四分七釐有奇,招撫復業。

《人丁》四百八十四丁一分九釐九毫有奇,實在人丁四千零六十七丁二分二釐有奇、丁銀二千零六十八兩六錢九分五釐有奇。平南縣

原額戶口五千零一十八戶,計丁四千九百三十八丁二分五釐。除荒外,

實存戶口一千八百一十八戶,計丁一千二百六十三丁八分七釐有奇。

貴縣

本縣三十五里。原額戶口九千一百四十四戶,該人丁一萬一千七百八十八丁三分三釐。除荒外,

尚實存戶口三千八百二十八戶,該人丁五千八百三十四丁五分六釐八毫有奇。

潯州府田賦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

府總

實徵官民田塘共稅,康熙二十三年地一萬零一百三十二頃四十二畝九分有奇。

地銀二萬八千三百零六兩零六分有奇。地糧四萬三千八百八十七石六斗四升,本色米一萬八千八百一十四石八斗一升三合有奇。

本府所屬三縣,原額官民《猺狼畬》餘丈田地、塘共稅一萬零七十頃零七十畝零二分七釐有奇。

《荒稅》、四千二百五十二頃四十五畝三分一釐六毫

貴縣五山、九懷等里新荒稅一千零一十頃九十一畝一分八釐零

《熟稅》四千八百九十八頃三十二畝七分七釐零

秋糧米。三縣原額四萬三千八百八十七石六斗四升零

荒米、一萬八千七百四十二石五斗八升一合零。又

貴縣新荒米三千七百九十三石一斗四升八合零

熟米二萬一千三百五十石九斗一升零。三縣實徵本色米九千一百八十四石四斗七升三合零。

桂平縣實徵米五千二百零一石八斗六升五合。

平南縣實徵米八百六十七石七斗七升一合零。

貴縣實徵米三千一百一十五石八斗三升五合。

《屯田》歸併桂、貴二縣潯、奉二衛貴、向二所屯地共三十八頃二十七畝三分二釐有奇。

屯地共銀四百零二兩三錢二分五釐有奇。屯糧共一千一百六十七石九斗九升有奇。屯糧本色米三百一十二石。又

貴縣新荒米四百四十九石二斗。

熟米三百九十九石七斗二升。

桂平縣熟米一百六十一石一斗二升五合。貴縣熟米二百三十八石五斗七升五合。每石折銀四錢,共銀九十五兩四錢三分八釐。桂平縣:

實徵官民狼軍花利田、地、塘共稅,康熙二十二年地二千八百五十六頃五十七畝四分有奇,地銀七千五百二十七兩二錢六分九釐六毫有奇。

地糧一萬三千八百零七石八斗四升有奇,本色米七千七百四十六石六斗七合有奇。按《縣志》原額,官民狼軍花利田地塘及屯田并黃公俸戶共額二千八百七十二頃有奇,荒稅一千零五頃一十九畝有零。

熟稅、一千八百六十六頃九十七畝有零。秋糧米、一萬四千一百一十九石八斗四升有零

熟米九千四百一十石零五斗有奇。

熟銀六千四百三十五兩零。

潯州衛、屯地一十五頃六十畝。

《屯地》銀五十九兩九錢二分七釐有奇。

屯糧本色米、三百一十二石。

存留官俸、役食驛站銀二千九百五十四兩一錢八分。

平南縣

實徵官職、學夏、民猺、狼田、地、塘共稅,康熙二十二年地二千三百三十二頃四十八畝一分有奇。

地銀七千一百七十四兩五錢有奇。

地糧一萬零八百一十石零七斗七升六合,本色米四千一百四十三石六斗四升六合按《縣志》原額,田載官職、學夏、民猺、狼田、地塘共稅二千三百三十二頃四十八畝一分五釐,有

奇除荒外

實徵熟稅五百九十頃零五十二畝三分七釐有奇。

原額秋糧米一萬零八百一十石零七斗七升六合零。除荒外

實徵熟米二千五百二十七石四斗四升一合有零。

本色米:原額四千一百四十三石六斗四升五合有奇。除荒外,

實徵一千一百九十六石七斗零七合有奇,存留官俸、役食、驛站銀二千九百五十四兩一錢八分。

貴縣

實徵官民猺狼餘丈田地四千九百四十三頃三十七畝三分二釐有奇。

地銀一萬三千六百零二兩二錢八分有奇,地糧米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九石零二升三合有奇。

本色米六千九百二十四石五斗六升有奇。按《縣志》原額田畝四千九百六十六頃零四畝六分五釐有奇。

該秋糧米二萬零一百二十五石零一升八合有零。除荒外,又

五山九懷各里,因康熙三年韋太寧、譚化春等作亂,抗糧殺官。奉調大兵征勦,殺絕逃亡人戶,奉撫院金題除荒米四千六百九十一石五斗四升八合有奇。

該稅一千零三十一頃七十六畝七分有零。續除「荒」 外,

《尚實熟稅》二千四百二十八頃九十八畝二分五釐七毫有奇。

實熟秋糧米、九千五百七十五石七斗二升二合有零

徵成熟銀七千七百四十六兩七錢六分二釐一毫有奇。

徵「成熟存米」 三千一百一十五石八斗三升五合有奇。

奉議衛、貴向二所,屯地二十二頃六十七畝三分二釐。

《屯地》銀三百四十二兩三錢九分八釐。

屯糧折色米八百五十五石九斗九升五合,存留官俸、役食、驛站銀三千一百零四兩一錢七分。

附:「餉稅           『《府志》』」「府總」桂平縣附郭。

潯州府所屬三縣,《全書》所載戶口、食鹽額餉,桂平除荒徵熟額銀二十七兩五錢零

平南除荒徵熟,額銀一十三兩九錢五分有奇,貴縣除荒徵熟,額銀七十五兩四錢有奇。康熙三年題奉經制,額銷鹽引:桂平縣該鹽一千九百五十六包,銷引一百三十九引有零;平南縣該鹽六百零八包,銷引四十三引零半引。

「貴縣,該鹽一千八百三十一包有零,銷引一百三十道零八分一釐有奇。」 府屬共額鹽四千三百九十六包,所銷鹽引銀兩,解赴布政司充餉。按潯州南北兩江廠稅,由本府轄理,抽分輸稅。其南寧又於橫州設廠抽分,明時有潯、南兩廠之稅,遞年額銀一萬九千一百三十四兩九錢三分四釐。明末以橫州之廠統設於潯,春夏稅務派屬南寧府廳輪管,秋冬稅務派屬潯州府廳輪管。自

皇清初定以來,地方凋殘,商販稀少,稅不敷額,至康

熙四年,以兩府分年管理,南北二江貨船到廠,俱照則例盤驗輸納。廠官每日將抽收銀數、商人名姓逐一登記布政司頒發《循環簿》內。季終管廠官按數起解。

平南縣

《全書》備載原額通縣戶口食鹽銀五十兩零五錢七分。除荒外,

實徵熟銀一十三兩九錢五分三釐有零,起解於康熙三年內,奉部派銷食鹽六百零八包十斤九錢,計引四十三道半。

貴縣

《全書》備載舊額戶口食鹽額銀七十五兩四錢九分七釐三毫,除荒外徵熟起解。又康熙二年內奉部文查銷歷年鹽引,本縣額派鹽六千餘包。且自十七年分督銷,士民驚惶。蒙撫院金三疏入告,題定經制奉派本縣額鹽一千八百三十一包零七十一斤二兩六錢。自康熙三年始,永以為例。

考證

潯州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

本府。桂平縣附郭。

《古圖經》云:「平南罕習軍旅,尤慕文儒,不憂凍餒,頗勤農務。」

《隋志》云:「人性輕悍,信巫鬼,重淫祠。」

《椎髻箕踞》,乃其舊風。

《風土記》云:「力耕為業,不產蠶絲。人物純和,無事諂詐。」

《潯江志》曰:「潯雖古荒服,沃壤頗多,山水奇秀,民淳訟簡,人多儒業。」

《懷澤志》云:貴縣土風尚朴,不事華飾,不機巧取利。士多志學,雖貧亦延師教子,尚有質朴古風。《平南志》云:「好勤謹,尚儉素。」

《圖經》云:「自唐大中以後,人習禮儀,衣服巾帶如中國焉。」

《一統志》云:「婚用檳榔,以當委禽。」

《貴州志》云:「彝獠雜處,自谷永、陸績始迪《詩》《書》禮樂之化。」

《潯江學記》:「鬱江東注,土無氛惡,蠻溪猺洞,不際其境。民之從化,豈偶然哉?」

潯陽雖屬嶺徼,風俗不殊中土。自明道、伊川,流風化衍,士子翕然向學,故歷代科名,不乏才士間生。層巒疊嶂而外,猺獞雜居,山谷中,叢箐篁而屋,衣租食稅,自為酋長,雖有內猺、外猺、賊獞、「山子」 之別,惟狼差近於漢人,其餘皆左握刀,右持鎗。婦人椎髻卉裳,男子帕首褲靴,飲食詭穢,與居民迥別。其俗僰田蠱樹,其言語侏𠌯,其人以強弩藥矢耕作,睚眥相仇,嬰兒婦女皆佩刀劍,取人頭,色不變,急則挺而走險,懸崖絕巘,捷比猱升,喜則人,怒則獸,杯酒結黨,殺吏民以為常。仇機毒矢以相待,軍士撞搪,呼號相應和,溪峒林樾多焉。

縣居百粵之中,士民狼猺雜處,山多田少,土瘠民貧。士子肄業,聞見不及中州。衣冠禮儀,夙尚淳朴。其民惟知耕鑿,不諳經營,朴實愚魯,不事刁頑。至於狼猺,性多慓悍。語音鴃舌,好穿青藍短衣長褲,跣足蓬頭。婦人多穿紅綠兩截圍裙。男婦喜謳歌,好唱和。男女不避嬚疑,婚姻不忌失禮。又有一種號為「山子」 ,皆姓「槃。」 稱為《槃瓠》之後,不食糧田,惟闢山種植,揜取禽獸而食。嘗其土淡,則遷而去之。

平南縣

民淳性朴,好義業農,不事商賈,士悅《詩》《書》而敦禮讓。自唐宋暨茲,文風媲美中州。此外則或居荒鄙,或居深谷之間,別有狼、猺、獞三種,猺分內外兩般,惟內猺去城七十餘里,土名「羅運」 等窠,巘碧峰高,綠林路梗,故其人鳥音豺性,罕與外通,恣負嵎,嗜侵掠。若次層猺人則食毛輸稅,稍遵王化。狼民原係土州隊卒調居山口,且耕且守,以禦內猺,性勇悍而樂耕桑。獞民則係山外荒鄙之民,耕鑿為生,性朴野,亡機巧。混沌之遺風猶有存者。若南岸勞莫,會議多,逋糧梗化,亦有讀書忠信者。

貴縣

民性朴實,附郭者讀書業農,猶有衣冠之制,嫁娶之禮。至五山、九懷、猺、狼、獞類,則性頑好盜。男皆科頭服苧,出入常佩利刃。偶有不合,父子操戈。女子不髻不履,短衣繡裙。婚姻以春夏之際,唱歌互答為媒。

潯州府祠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桂平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小南門外,春秋致祭,今廢。

社稷壇 :在東門外北廂中埠。春秋致祭。舊有壇亭,今廢。

郡厲壇 在東門北廂朝天門外。春清明、秋七月、冬十月致祭。

旗纛廟 在城西北隅

城隍廟 在南城外,今遷城內。

「漢壽亭侯廟 」 :「在城中街。」

真武廟 在城內東北隅。

天妃廟 在南城外

三界廟 在西城外

廣祐廟 在思靈山。祀唐御史李姓,失其名,宋累封「孚應廣濟顯祐靈護王。」 郡嘗苦虎,守禱於神,信宿,虎死廟樹間。姚嗣宗記其事。

三先生祠 祀宋周濂溪、程明道伊川。舊在府。

學。廖德明作記,後移於書院。明萬曆間增入。王陽明移於城西南。

八賢祠 祀濂溪周先生、二程夫子、兩廣總督韓襄毅、雍王文成公守仁、左江道翁萬達、縣令薛夢吉。

五公祠 在南城外

四公祠 祀韓公雍、毛公伯溫、翁萬達、蔡公經,皆以有功得祀,而王陽明亦在其中,名「五公祠。」 明萬曆間,將陽明移入周程祠,同祀改為四公祠。今在書院左。

劉公祠 公名臺,字所畏,江西人。明萬曆時,以御史建言謫於潯。後贈太常卿,立「批鱗」 二字坊,表其忠。郡人立祠祀之,蘇濬有記。

左江道陳公祠 在城東門內,今廢。

參將成公祠 在城西北隅,今廢。

知府梁公祠 在城中,今廢。

知縣薛公祠 在城中,今廢。

平南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

社稷壇 在縣西

邑厲壇 在縣北關外

城隍廟 在城內

靈源廟 按《明一統志》:「在縣南武林鄉,宋崇寧中建,以祀龍神。」

關帝廟 :在城外右廂。

真武廟 與觀音閣相鄰,在東廂,去城三里。今重修,有碑。

北府廟 在城外右廂

五顯廟 在城外左廂

白馬廟 在縣東六十里。五代時,梁嵩乘白馬遊東壕墟,過渡,偶沒於水,鄉人立廟祀之。梁狀元耑祠 在櫺星門左,春秋二祭。

陳、周二公祠 在儀門左,春秋二祭。陳諱復原,號陳善,邑人以「陳周」 稱之。

李迪功郎忠義祠 。公雩都人,唐西平忠武王之裔也。幼嗜學,初任平南典史,後陞縣丞。壬午,猺寇猖獗,居民失所。迪功郎起曰:「食君之祿,當恤君赤子。」 選邑人之勇者,曰馮,曰戚,為義夫長。集民壯數十,禦寇蛇岡,躍馬摧鋒,群賊披靡,斬首數十,後中賊藥弩而死。百姓哀號,立祠於邑之東。

三界祠 在縣城外右廂烏江口。

馮遠祠 在縣城外

「西山靈祠 」 在縣城外,李侍御重修。

貴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城東門外學宮下街。社稷壇 在縣東北。

邑厲壇 在縣北門外

城隍廟 在縣治西

關帝廟 在縣城內

東嶽廟 在縣東二里大李巷口。

普化廟 在東嶽廟下

武當廟 在縣南江

北府廟 在東門外河邊。神乃宋李鈐轄,有功於民,廣右所在多祀之,俗呼為「太歲神。」

北山廟 在縣城北一里。即金牛神。

真武廟 :在縣城北。明沈將軍奉旨建。

天妃廟 在縣城外西隅。

石牛廟 在縣北十里,入龍山口處。舊《志》云:周穆王時,九月九日,天上金牛星飛墜。時即亢旱,人物瘴疫,求禱此石乃吉。表聞朝廷,屢封懋、順、祐為三位公侯,立廟覆石,邑人奉為香火。今廟與石俱存。

石牛神 有三石,一墜山之陽,一墜山之陰,一墜於潭。唐開元中封清源、惠澤二侯,至宋淳熙間加封,始並封石大夫為靈應侯。見廟碑文。三界廟 在縣東門外流水橋邊。神姓馮諱克利,子諱敕諱遠,皆緣仙表之傳。故馮氏代產異人,列籍鬼仙有馮羽、馮谷及羽子都長井九代孫諱吉者,皆得道。吉於

皇清康熙庚子歲,仙去。邑人為其祖立《三界祠》,因并

其都長及孫吉塑像祀之。

林公祠 在縣西街。公,福建泉州人,明為五山鎮,禦賊有功,士民立祠祀之,設有祭田。其子欲楫、欲棟併登科甲,名冠一世。

程公祠 在縣西,雲南人,明知縣事,以廉潔稱。士民思之,因立祠以祀之。

寺觀附

[编辑]

本府。桂平縣附郭。

報國寺 在府城南門街東。

西山寺 在府城西五里。

祝壽宮 在城內。凡元旦在此祝壽習儀。每屆期,先一日習儀於分司,乃公賀於府治。

長生庵 在城西一里

洗石庵 「在西山左。」

文昌閣 在城東隅。今廢。

報恩寺 按《明一統志》有二,一在府治東南,一在貴縣東,俱宋建,明永樂間重修。

元妙觀 按《明一統志》「在府治東,宋末僅存遺址,明洪武中重建。」

清真觀 在白石山,一名「陽明觀。」 有宋太宗御書。

平南縣

寶積寺 在縣東廂外。歷朝遇聖誕,在此習儀。按《通志》:在縣西,明洪武間燬,永樂間重修。觀音閣 與真武廟相鄰。

貴縣

萬壽寺 在縣城中,明景泰初重修。

景祐寺 即南山寺,唐武后賜《經》五千卷,建樓貯之。宋太宗賜御書二百二十四軸,元順帝幸其寺,明建文帝遊寺有詩。

報恩寺 在縣東,今廢。

元妙觀 在縣西。有宋宣和手詔刻石,今廢。

潯州府驛遞考       各縣志

[编辑]

本府。桂平縣附郭。

府門驛 驛丞一員,原額編《驛傳》銀五百九十六兩八錢。

答應上下水手人夫銀一百六十三兩二錢,槳夫銀二百四十五兩六錢。

《廩給》銀一百八十八兩,共銀五百九十六兩八錢。又奉文於本縣地畝項內抵兌貴縣協濟,共銀八百九十六兩。

懷澤驛 今廢

平南縣

烏江驛 今廢

縣前鋪 「上至干洲鋪,下至河山塘、黃村塘。」 《貴縣》。

懷澤驛 驛丞一員。在縣南門內,今廢。

香江驛 驛丞一員,在縣西六十里,今廢。東津驛 驛丞一員,在縣東四十里,今廢。舊縣治原設有常平、東寧東站,明季變亂俱廢。

潯州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潯州城守營官

副將一員    ,都司僉事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先設員數與《梧》協同,後奉裁存。今員數內撥懷集、貴縣、平南縣分汛官三員。

潯州城守營兵

步戰兵三百名   ,守兵七百名。

共兵一千名。內撥防懷集縣兵三百名,貴縣平南縣柳州鎮柳營兵二百四十名。

月共應支餉銀一千一百五十兩。

月共應支米三百石

官自備馬二十七匹

該營有「放青地面穀草不支例」 ,每匹月支馬乾銀五錢。

按《府志》:「舊制,潯州衛五所,嘯馬旗軍防守城池。東有中軍東營,西有長庚營,南有南濟關,北有耀武營,又有府背標營,又有武靖州四哨狼兵,每年九月輪派守城,至三月歸農。其四外營堡,分兵防守,舊於北岸紫荊山口設營,撥以哨官一員,督領狼兵二十名。北江上鎮峽碧灘自斷藤勦寇後增設二堡,以哨官一」 員統領隊兵六十二名,上下巡哨。離郡城西北二十里,原設有善後左右二營,每營設隊兵三十名,各以哨官統之。由大路至施村,三十里平嶺堡,於石梯、界口,鴉笑三營,俱各設隊兵三十名,各以哨官統之。又二十里,奇石堡,哨官統隊兵三十四名。又二十里撫寧營,有隊兵八十名,以土官統領防守,為次險。又自施村起,通貴縣大路,二十里,設獨流、「遊雲」 二堡,隊兵五十名,一哨官統之。又二十里,設安祿營,隊兵四十名,以一哨官統之。至羅秀里,舊設土巡檢一員,都合里,設平山堡官一員,各督弓兵、狼兵防守。此在郡兵制也。外屬平南,舊設有北樓哨官一員,管轄城關教。

師哨長、隊兵共一百零一名,撥守東關、西關、泰和關、永寧關。外北關則有狼兵十名。南北二門兵四名,守倉庫獄囚。上下江道,設立四堡。東有樟木、白馬二堡,兵各十名。西則鷓鴣、官塘二堡及古澭灘口要隘,各設兵十名。東南則設秦川、武林、流土二巡司。舊有弓兵防守縣北各處山口,原以調來狼兵,把守太平、德勝、下黎、黃泥四堡。縣東北設立大同司。「舊有龍門堡目兵三十名,大石營土弓兵十名。又設中軍營把總一員,目兵三十名,募兵十八名,把守龍軍、白牛等巢隘口。縣西北又設龍定營把總一員,土兵四十名,把截山茶等巢隘口。其外三堆司土舍、峒心司土舍,各自募弓兵。」 此平南之兵制也。

又外屬貴縣,設有一衛一所,哨捕旗軍,分佈城門。城外原設東、西、北武濟、木棉五堡,官募弓兵防守城池、庫獄。單縣東厚祿界設有沙江、撇竹、石龍各堡官,召募兵壯,防護居民。縣北賓武界中多猺狼,特立北山流巡司於龍山之中山口內外設奇山鴉笑營堡,以防木盤等峽。又於謝村建立守備衙門,以鎮五山。添「設募兵三百員名,仍將向武所官軍隨鎮聽調。」 西去橫永界,舊設三江鎮,召募兵壯,防護西郭居民。南去興鬱界,原設木格、靖懷二堡,以其幅員遼闊,又續立蘇繳營,抽調狼兵出戍於辛安司、冷硬堡,相為犄角。此其陸地之情形也。外此水路,上則橫州、武思營,下則桂平、石門界,沿江又設豬母、瓦塘、大沖、佛子、白沙、酒瓶、胥沖、橫眉各堡,官募弓兵,設立哨船,上下遊翼,是又水路之情形。此貴縣之兵制也。

皇清設立「潯梧營」副將一員、左右守備二員、千、百總

四員,兵一千三百名。又添設都司千把總官兵五百名,分防各縣要害,以相協守。

桂平縣

潯州營防守

平南縣

設分防汛

撥《潯州協》分防官一員。

潯協營撥防守兵六十四名。

貴縣

設分防汛

《潯州》協撥分防官一員。

潯州營撥防守兵一百六十一名。

按《縣志》,五山原設土城一座,名為謝村鎮。設守備一員,隊募兵壯三百零一員名。於中分別前哨北霸堡、後哨馬鞍堡、左哨大器堡、右哨大村堡,共四哨,與七里峒嶺、黃良、窿笠、定藏、元村、艮碑各堡隊募兵壯,防守五山地方,彈壓遷來武象、賓州各處衝要。今皆罷廢,城址猶存。

皇清康熙二年,潯梧營撥守備劉洪爵鎮守五山,因

「韋太寧作亂,於康熙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奉調征勦,被韋逆銃炮打傷,并殺死把總游鳳龍、兵丁數十。續奉大兵臨境征勦,百姓逃亡,田地拋荒。現潯梧營撥右營守備一員、兵一百名防守三江鎮,原設磚城一座,向屬潯州府同知分汛彈壓橫賓、永淳等隘,今已罷廢。現今潯梧營撥百總一名、兵五十名,分汛鎮守」 九懷木格堡,原司官募兵,與靖懷堡協護九里地方,久已罷廢。現今潯梧營撥百總一名、兵五十名,分汛鎮守。水路上至橫州,下至潯州,沿江原設佛子、白沙、瓦塘、豬母、大沖、酒瓶、胥沖、橫眉上下八堡,官募弓兵,巡緝江道,久已罷廢。現今潯梧營撥兵置船,分為四哨,巡緝上下江道。陸路東下,潯州設搬竹、平竭二塘鋪。西上橫州,設陸村、石罅二塘鋪。

潯州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桂皮    、木耳    、香蕈

《黃筍 》俱出《紫金山》。

箬葉 出龍屈山

木棉樹   、白藤    、弔絲竹 ,各處俱產。

《映山紅 出白石山》,

萬年松 ,出白石山,高五六尺,乾之不死,漬之。

考證

復生

銀 各縣俱出

紵布 ,古貝布,一名鬱林布,比蜀黃潤。古云蜀中黃潤,一端數金。《淮南子》曰:「弱緆,細布也。」 《漢書》「白越」 ,即此布。

桂 ,其皮可為藥,中有蠹,可食。漢文帝時,《尉陀》嘗獻之。

鐵力木 三縣俱生

糖牛 ,出本縣。山有糖牛,與蛇同穴。牛嗜鹽,里人以皮裹手塗鹽,入穴探之,其角如玉,取以為器。

芭蕉    、橄欖 ,各縣俱出。

苓香 「出平南《內猺山》。」

《蛇黃 》,出平南蛇黃岡。

鉛 出貴縣山中

葵 出山谷中,取之可以為扇。

龍山茶   、莪朮    、金銀花。

黃藤    、天門冬   、黃精。

山豆根   、梔子    、《甘菊花》。

葛根    、石菖蒲   、澤蘭。

草麻子   苧根    、小桃紅。

《三七    》、木鱉子   、紫蘇

《雞冠子   》、薄荷    堇《竹葉》

萱草    、益母草   、馬鞭草。

燈心草   、縮砂、蜜。。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