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1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六卷
方輿彙編 邊裔典 第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十六卷目錄

 朝鮮部彙考四

  唐高祖武德六則 太宗貞觀十一則 高宗永徽二則 顯慶二則 龍朔二則 乾封

  二則 總章一則 咸亨二則 儀鳳一則 永淳一則 中宗嗣聖三則 憲宗元和一則

  後梁末帝貞明三則

  後唐莊宗同光三則 明宗天成三則 長興一則 廢帝清泰一則

  後晉高祖天福一則 出帝天福一則 開運二則

  後漢高祖天福一則 隱帝乾祐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二則 世宗顯德三則

邊裔典第十六卷

朝鮮部彙考四[编辑]

[编辑]

高祖武德元年高麗嬰陽王薨異母弟建武立[编辑]

按《唐書》《舊唐書》、本紀、列傳俱不載。按《朝鮮史略》,高 麗嬰陽王薨,在位二十九年,異母弟建武立,是為營 留王。新羅薛罽頭隨海舶入唐,罽頭嘗曰:「我國用人 論骨品,苟非其旗,雖有鴻材傑功,不能自振。我願西 游中華,奮不世之略,立非常之功。」至是入唐。後唐太 宗伐高麗,自薦為果毅,以深入疾鬥而死。帝泫然流 涕,脫御衣覆之,贈大將軍。

武德二年高麗遣使來朝。

按《唐書》《舊唐書》《本紀》俱不載。按《唐書》高麗本傳:「高 麗本扶餘別種也。地東跨海距新羅,南亦跨海距百 濟,西北度遼水,與營州接。北靺鞨。其君居平壤城,亦 謂長安城,漢樂浪郡也。去京師五千里而贏,隨山屈 繚為郛,南涯浿水。王築宮其左。又有國內城、漢城,號 別都。水有大遼、少遼。大遼出靺鞨西南山,南歷安市 城」;少遼出。遼山西,亦南流。有梁水出塞外,西行與之 合。有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鴨頭,號「鴨淥水」,歷 國內城西,與鹽難水合。又西南至安市,入於海。而平 壤在鴨淥東南,以巨艫濟人,因恃以為壍官。凡十二 級:曰大對盧,或曰吐捽,曰鬱折,主圖簿者;曰太大使 者;曰帛衣頭大兄。所謂帛衣者,先人也。秉國政,三歲 一易,善職則否。凡代日,有不服則相攻。王為閉宮守, 勝者聽為之;曰大使者;曰大兄;曰上位使者;曰諸兄; 曰小使者;曰過節;曰先人;曰古鄒大加。其州縣六十: 大城置傉薩,一比都督;餘城置處閭;近支亦號道使, 比刺史。有參佐;分幹有大模達,比衛將軍;末客,比中 郎將。分五部:曰內部,即漢《桂婁》部也;亦號黃部,曰北 部,即《絕奴》部也;或號後部,曰東部,即順奴部也;或號 左部,曰南部,即《灌奴部》也;亦號前部,曰西部,即消奴 部也。王服五采,以白羅製冠、革帶皆金釦。大臣青羅 冠,次絳羅珥,兩鳥羽,金銀雜釦。衫,筩裦,褲,大口,白韋 帶,黃革履。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俗喜奕,投壺、 蹴鞠。食「用籩、豆、簠、簋、罍洗。」居依山谷,以草茨屋,惟王 宮、官府、佛廬以瓦。窶民盛冬作長坑,熅火以取煖。其 治峭法以繩下,故少犯。叛者叢炬灼體,乃斬之,籍入 其家。降敗殺人及剽掠者斬,盜者十倍取償,殺牛馬 者沒為奴婢,故道不掇遺。婚娶不用幣,有受者恥之。 服父母喪三年,兄弟踰月除。俗多淫祠,祀靈星及日 箕子可汗等神。國左有大穴曰神隧,每十月,王皆自 祭。人喜學,至窮里廝家,亦相矜勉。衢側悉構嚴屋,號 「扄堂」,子弟未婚者,曹處誦經習射。隋末,其王高元死, 異母弟建武嗣。武德初,再遣使入朝。按《舊唐書高 麗傳》,高麗王高建武,即前王高元異母弟也,武德二 年,遣使來朝。

武德四年。又遣使朝貢。

按《唐書》《舊唐書》本紀俱不載按《舊唐書高麗傳》云 云。

武德五年。高麗以禮賓送華人之在《高麗》者。

按《唐書》《舊唐書》本紀俱不載。按《唐書高麗傳》,「高祖 下書修好,約高麗人在護送,中國人在高麗。」

者,敕遣還。於是建武悉搜亡中國者,命歸有司,且萬人。按 《舊唐書高麗傳》,高祖感隋末戰士,多陷其地。五年,賜 建武書曰:「朕恭膺寶命,君臨率土,祗順三靈,綏柔萬 國。普天之下,情均撫字,日月所照,咸使乂安。王既統 攝遼左,世居藩服,思稟正朔,遠循職貢,故遣使者跋 涉山川,申布誠懇,朕甚嘉焉。方今六合寧晏,四海清 平,玉帛既通,道路無壅,方申輯睦,永敦聘好,各保疆 場,豈非盛美!但隋氏季年,連兵構難,攻戰之所,各失 其民,遂使骨肉乖離,家家分析,多歷年歲,怨曠不申。 今二國通和,義無阻異,在此所有高麗人等,已令追括,尋即遣送。彼處。有此國人者,王可放還,務盡撫育 之方,共弘仁恕之道。」於是建武悉搜括華人以禮賓 送,前後至者數萬。高祖大喜。

武德七年春正月己酉,封《高麗》王《高建武》為《遼東郡 王》。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按 《唐書高麗本傳》:後遣使者拜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 麗王命道士以像法往,為講《老子》。建武大悅,率國人 共聽之,日數千人。帝謂左右曰:「名實須相副,高麗雖 臣於隋,而終拒煬帝,何臣之為。朕務安人,何必受其 臣。」裴矩、溫彥博諫曰:「遼東本箕子國。魏晉時故封內, 不可不臣,中國與四夷,猶太陽於列星,不可以降。」乃 止。

武德九年,遣使諭高麗。建武謝罪。又遣使朝貢 按《唐書》《舊唐書高祖本紀》俱不載按《舊唐書太宗 本紀》,九年,是歲高麗遣使朝貢謝罪事不載按《唐 書高麗本傳》:明年新羅百濟上書言「建武閉道,使不 得朝,且數侵入。有詔散騎侍郎朱子奢持節諭和。建 武謝罪,乃請與二國平。」按此本傳所載明年似入八年事據舊唐書傳所載事同

作九年

太宗貞觀二年破突厥頡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賀并上封域圖[编辑]

按《唐書》《舊唐書》本紀俱不載按《舊唐書高麗傳》云 云。按唐書傳同但無年可考耳

按《朝鮮史略》,「高麗日無光三日。」

貞觀五年。八月甲辰。遣使高麗。祭隋人戰亡者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帝詔廣州司 馬長孫師臨瘞。隋士戰胔。毀高麗所立京觀。建武懼。 乃築長城千里。東北首扶餘。西南屬之海。

按《朝鮮史略》,「高麗復令東部大人蓋蘇文者,監築長 城,東北自扶餘城東南至海千有餘里,至是十六年 乃畢。」

貞觀十三年。是歲高麗遣使朝貢。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貞觀十四年。十二月乙卯。高麗世子桓權來朝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按 《唐書》高麗本傳。高麗遣太子桓權入朝。獻方物。帝厚 賜賚。詔使者陳大德入其國。厚餉官守。悉得其纖曲。 見華人流客者為道。親戚存亡。人人垂涕。故所至士 女夾道觀。建武盛陳兵見使者。大德還奏。帝悅。大德 又言。聞高昌滅,其大對盧三至館,有加禮焉。帝曰:「高 麗地止四郡,我發卒數萬攻遼東諸城,必救。我以舟 師自東萊颿海趨平壤固易,然天下甫平,不欲勞人 耳。」

按《朝鮮史略》,「高麗太子桓權來朝,唐帝遣郎中陳大 德報之。大德所至城邑,託觀山水,游歷殆遍,悉得山 川道里險易。及還,乃備陳高麗虛實,帝於是始有東 征之志。」

《貞觀十六年》。是歲《高麗》大臣《蓋蘇文》弒其君《建武》,而 立武兄子《藏》為王。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按 《唐書高麗傳》:「蓋蘇文或號蓋金,姓泉氏,自云生水中 以惑眾。性忍暴,父為東部大人,大對盧死。蓋蘇文當 嗣,國人惡之,不得立,頓首謝。眾請攝職,有不可,雖廢 無悔。眾哀之,遂嗣位。殘凶不道,諸大臣與建武議誅 之。蓋蘇文覺,悉召諸部紿云大閱兵,列饌具,請大臣 臨視」,賓至,盡殺之,凡百餘人。馳入宮,殺建武,殘其尸, 投諸溝。更立建武弟之子藏為王,自為莫離支專國, 猶唐兵部尚書中書令職云。貌魁秀,美鬚髯,冠服皆 飾以金,佩五刀,左右莫敢仰視。使貴人伏諸地,踐以 升馬,出入陳兵,長呼禁切,行人畏竄,至投坑谷。帝聞 建武為下所殺,惻然,遣使者持節弔祭。

按《朝鮮史略》,高麗蓋蘇文弒其君建武,乃立王姪藏, 是為寶藏王。蘇文一名蓋金,姓泉氏,自云「生水中以 惑眾,狀貌雄偉,意氣鷙悍。其父東部大人大對盧死 文嗣凶殘太甚,諸大人與王密議誅之,事泄遂為所 弒焉。」

貞觀十七年,遣使拜藏為遼東郡王、高麗王,兼諭勿 攻新羅,高麗不從。

按《唐書》《舊唐書》《太宗本紀》俱不載。按《唐書。高麗傳》, 帝聞建武為下所殺,遣使者持節弔祭。或勸帝可遂 討之,帝不欲因喪伐罪,乃拜藏為遼東郡王、高麗王。 帝曰:「蓋蘇文殺君攘國,朕取之易耳,不願勞人,若何?」 司空房元齡曰:「陛下士勇而力有餘,戢不用,所謂止 戈為武者。」司徒長孫無忌曰:「高麗無一介告難,宜賜 書安慰之,隱其患,撫其存,彼當聽命。」帝曰:「善。」會新羅 遣使者上書,言:「高麗、百濟聯和,將見討,謹歸命天子。」 帝問:「若何而免」,使者曰:「計窮矣,惟陛下哀憐。」帝曰:「我 以偏兵率契丹、靺鞨入遼東,而國可紓一歲,一策也; 我以絳袍、丹幟數千,賜而國至,建以陣,二國見謂我 師至必走,二策也。百濟恃海,不修戎械,我以舟師數萬襲之而國,汝君故為鄰侮,我以宗室主而國待安, 則自守之三策也。使者計孰取?」使者不能對。於是遣 司農丞相里元獎以璽書讓高麗,且使止勿攻。使未 至,而蓋蘇文已取新羅二城。元獎諭帝旨,《荅》曰:「往隋 見侵,新羅乘釁奪我地五百里。今非盡反地,兵不止。」 元獎曰:「往事烏足論邪!遼東故中國郡縣,天子且不 取,高麗焉得違詔?」不從。元獎還奏,帝曰:「莫離支殺君, 虐用其下如擭穽,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諫議大 夫褚遂良曰:「陛下之兵,度遼而克,固善,萬分一不得 逞。且再用師,再用師,安危不可億。」兵部尚書李勣曰: 「不然。曩,薛延陀盜邊,陛下欲追擊,魏徵苦諫而止。向 若擊之,一馬不生返。後復叛擾,至今為恨。」帝曰:「誠然。 但一慮之,失而尤之,後誰為我計者。」按舊唐書傳同作十七年 貞觀十八年七月甲午,營州都督張儉率幽、營兵及 契丹、奚以伐高麗。十一月甲午,張亮為平壤道行軍 大總管,李世勣、馬周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十六 總管兵,以伐高麗。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按《高麗傳》,新羅數請援,乃 下吳船四百柁輸糧,詔營州都督張儉等發幽營兵 及契丹、奚靺鞨等出討。會遼溢,師還,莫離支懼,遣使 者內金,帝不納。使者又言莫離支遣官五十入宿衛。 帝怒責使者曰:「而等委質高武,而不仗節死義,又為 逆子,謀不可赦。」悉下之獄。於是帝欲自將討之,召長 安耆老,勞曰:「遼東故中國地,而莫離支賊殺其主,朕 將自行經略之,故與父老約,子若孫從我行者,我能 拊循之,毋庸卹也。」即厚賜布粟。群臣皆勸帝毋行,帝 曰:「我知之矣。去本而就末,捨高而取下,釋近而之遠, 三者為不祥。伐高麗是也。然蓋蘇文弒君,又戮大臣 以逞,一國之人延頸待救,議者顧未亮耳。」於是北輸 粟營州,東儲粟古大人城。帝幸洛陽,乃以張亮為《平 壤》道行軍大總管,常何、左難當副之,冉仁德、劉英行、 張文幹、龐孝泰、程名振為總管,帥江、吳、京、洛募兵凡 四萬,吳艘五百,泛海趨平壤。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 大總管,江夏王道宗副之,張士貴、張儉、執失思力、契 苾何力、阿史那彌射、姜德本、麴智盛、吳黑闥為行軍 總管隸之,帥騎士六萬趨遼東。詔曰:「朕所過營頓,毋 飾食,毋豐怪,水可涉者勿作橋梁。行在非近州縣,不 得令學生、耆老迎謁。朕昔提戈撥亂,無盈月儲,猶所 嚮風靡。今幸家給人足,祗恐勞於轉餉,故驅牛羊以 飼軍。且朕必勝有五:以我大,擊彼小;以我順討彼逆; 以我安乘彼亂,以我逸,敵彼勞,以我悅,當彼怨,渠憂 不克耶?」又發契丹、奚、新羅、百濟諸君長兵悉會。按 《褚遂良本傳》:帝欲自討遼東,遂良固勸無行,一不勝, 師必再興。再興為忿兵,兵忿者,勝負不可必。帝然可。 會。李勣詆其計,帝意遂決。東遂良懼,上言:「臣請譬諸 身,兩京,腹心也;四境,手足也;殊裔絕域,殆非支體所 屬。高麗王陛下所立,莫離支殺之,討其逆,夷其地,固 不可失,但遣一二鎮將,付銳兵十萬,翔旝雲輣,唾手 可取。昔侯君集、李靖,皆庸人爾,猶能撅高昌,纓突厥。 陛下發蹤指示,得歸功聖明。前日從陛下平天下,虓 士爪臣,氣力未衰,可驅策惟陛下所使。」臣聞涉遼而 左,或水潦平地,淖三尺《帶方》元菟,海壤荒漫,決非萬 乘六師所宜行。是時,帝銳意蕩平,不見省。進黃門侍 郎,參綜朝政。莫離支遣使貢金,遂良曰:「古者討殺君 之罪,不受其賂;魯納郜鼎太廟,《春秋》譏之。今莫離支 所貢,不臣之篚不容受。」詔可以其使屬吏。

貞觀十九年。春二月。親討高麗。夏六月。大敗高麗於 《安市城》。秋九月,班師。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十九年二月,如洛陽宮,以伐 高麗。四月癸卯,誓師於幽州,大饗軍。癸亥,李世勣克 蓋牟城。五月己巳,平壤道行軍總管程名振克沙卑 城。庚午,次遼澤,瘞隋人戰亡者。乙亥,遼東道行軍總 管張君乂有罪,伏誅。丁丑,軍至馬首山。甲申,克遼東 城。六月丁酉,克白巖城。己未,大敗高麗於安市城東」 南山,左武衛將軍王君愕死之。九月,班師按《高麗 本傳》:十九年二月,帝自洛陽次定州,謂左右曰:「今天 下大定,唯遼東未賓,後嗣因士馬盛強,謀臣導以征 討,喪亂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遺後世憂也。」帝坐城門, 過兵,人人撫慰,疾病者親視之,敕州縣治療,士大悅。 長孫無忌白奏,「天下符魚悉從,而宮官」止十人,天下 以為輕神器。帝曰:「士度遼十萬,皆去家室,朕以十人 從,尚恧其多,公止勿言。」帝身屬櫜房,結兩箙於鞍。四 月,勣濟遼水,高麗皆嬰城守。帝大饗士帳幽州之南, 詔長孫無忌誓師,乃引而東。勣攻蓋牟城,拔之,得戶 二萬,糧十萬石,以其地為蓋州。程名振攻沙卑城,夜 入其西,城潰,虜其口八千,游兵鴨淥、上勣,遂圍遼東 城。帝次遼澤,詔瘞隋戰士露骼。高麗發新城國內城 騎四萬救遼東。道宗率張君乂逆戰,君乂卻,道宗以 騎馳之,虜兵辟易,奪其梁,收散卒,乘高以望,見高麗 陣囂,急擊破之,斬首千餘級,誅君乂以徇。帝度遼水, 徹杠彴,堅士心,營馬首山。身到城下,見士填塹,分負之重者馬上持之。群臣震懼,爭挾塊以進。城有朱蒙 祠,祠有鎖甲銛矛,妄言前燕世天所降,方圍急,飾美 女以婦神巫言「朱蒙悅城必完。」勣列拋車,飛大石,過 三百步,所當輒潰。虜積木為樓,結緪罔,不能拒,以衝 車撞陴屋,碎之。時《百濟》上《金髤》鎧,又以元金為山五 文鎧,士被以從。帝與勣會,甲光炫日。會南風急,士縱 火焚西南,熛延城中屋幾盡,人死於燎者萬餘。眾登 陴,虜蒙盾以拒,士舉長矛舂之,藺石如雨,城遂潰。獲 勝兵萬,戶四萬,糧五十萬石。以其地為遼州。初,帝自 太子所屬行在,舍置一烽,約下遼東舉烽,是日,傳燎 入塞,進攻白崖城。城負山厓水,險甚。帝壁西北,虜酋 孫伐音陰丐降,然城中不能一。帝賜幟曰:「若降,建於 堞以信。」俄而舉幟,城人皆以唐兵登矣,乃降。初,伐音 中悔,帝怒,約以虜口畀諸將。及是,李勣曰:「士奮而先, 貪虜獲也。今城危拔,不可許降,以孤士心。」帝曰:「將軍 言是也。然縱兵殺戮,略人妻孥,朕不忍。將軍麾下有 功者,朕能以庫物賞之,庶因將軍贖一城乎!」獲男女 凡萬,兵二千,以其地為巖州。拜伐音為刺史。莫離支 以加尸人七百戍蓋牟勣,俘之,請自效。帝曰:「而家加 尸乃為我戰,將盡戮矣。」夷一姓,求一人,力不可,稟而 縱之。次安市。於是高麗北部傉薩、高延壽、南部傉薩、 高惠真引兵及靺鞨眾十五萬來援。帝曰:「彼若勒兵 連安市,而壁據高山,取城中粟食之,縱靺鞨略吾牛 馬,攻之不可下,此上策也;拔城夜去,中策也;與吾爭 鋒,則禽矣。」有大對。盧為延壽計曰:「吾聞中國亂,豪雄 並奮。秦王神武,敵無堅,戰無前,遂定天下,南面而帝, 北狄、西戎罔不臣。今掃地而來,謀臣重將皆在其鋒, 不可校。今莫若頓兵曠日,陰遣奇兵,絕其饟道,不旬 月糧盡,欲戰不得歸,則無路,乃可取也。」延壽不從,引 軍距安市四十里而屯。帝曰:「虜墮吾策中矣。」命左衛 大將軍阿史那社爾以突厥千騎嘗之。虜常以靺鞨 銳兵居前,社爾兵接而北,延壽曰:「唐易與耳。」進一舍, 倚麓而陣。帝詔延壽曰:「我以爾有強臣,賊殺其主,來 問罪,即交戰,非我意。」延壽謂然,按甲俟帝。夜召諸將, 使李勣率步騎萬五千陣西嶺,當賊。長孫無忌、牛進 達精兵萬人出虜背狹谷,帝以騎四千偃幟趨虜北 山,上令諸軍曰:「聞鼓聲而縱。」張幄朝堂,曰:「明日日中 納降虜於此。」是夜,流星墮延壽營。旦日,虜視勣軍少, 即戰。帝望無忌軍塵上,命鼓角作兵幟,四合。虜惶惑, 將分兵禦之。眾已囂,勣以步槊擊敗之,無忌乘其後, 帝自山馳下,虜大亂,斬首二萬級。延壽收餘眾,負山 自固,無忌、勣合圍之,徹川梁,斷歸路。帝按轡觀虜營 壘曰:「高麗傾國來,一麾而破,天贊我也。」下馬再拜,謝, 「況於天!」延壽等度勢窮,即舉眾降。入轅門,膝而行,拜 手請命。帝曰:「後敢與天子戰乎?」惶汗不得對。帝料酋 長二千五百人,悉官之,許內徙;餘眾三萬,縱還之。誅 靺鞨三千餘人,獲馬牛十萬,明光鎧萬領,高麗震駭。 後黃、銀二城自拔,去數百里無舍煙。乃驛報太子,并 賜諸臣書曰:「朕自將若此云何?」因號所幸山為駐蹕 山,圖破陣狀,勒石紀功。拜延壽鴻臚卿,惠真司農卿。 候騎獲覘人,帝解其縛,自言不食且三日,命飼之,賜 以屩,遣曰:「歸語莫離支,若須軍中進退,可遣人至吾 所。」帝每營不作塹壘,謹斥候而已,而士運糧,雖單騎, 虜不敢鈔。帝與勣議所攻,帝曰:「吾聞安市地險而眾 悍,莫離支擊不能下,因與之。建安恃險絕,粟多而士 少,若出其不意攻之,不相救矣。建安得,則安市在吾 腹中。」勣曰:「不然。積糧遼東而西擊建安,賊將梗我歸 路,不如先攻安市。」帝曰:「善。」遂攻之,未能下。延壽、惠真 謀曰:「烏骨城傉薩已耄,朝攻而夕可下,烏骨拔則平 壤舉矣。」群臣亦以張亮軍在沙城,召之一昔至若取 烏骨,度鴨淥,迫其腹心,計之善者。無忌曰:「天子行師 不徼幸,安市眾十萬,在吾後,不如先破之,乃驅而南, 萬全勢也。」乃止。城中見帝旌麾,輒乘陴譟,帝怒,勣請 破日男子盡誅。虜聞,故死戰。江夏王道宗築距闉,攻 東南,虜增陴以守。勣攻其西,撞車所壞,隨輒串柵為 樓。帝聞城中雞彘聲,曰:「圍久,突無黔煙,今雞彘鳴,必 殺以饗士,虜且夜出。」詔嚴兵。丙夜,虜數百人縋而下, 悉禽之。道宗以樹枚裹土積之,距闉成,迫城不數丈。 果毅都尉傅伏愛守之,自高「而排其城。城且頹,伏愛 私去所部,虜兵得自頹城出,據而塹斷之,積火縈盾 固守。」帝怒,斬伏愛,敕諸將擊之,三日不克。有詔班師, 拔遼、蓋二州之人以歸。兵過城下,城中屏息偃旗,酋 長登城再拜,帝嘉其守,賜絹百匹。遼東粟尚十萬斛, 士取不能盡。帝至渤錯水,阻淖,八十里車騎不通。長 孫無忌、楊師道等率萬人,斬樵築道,聯車為梁,帝負 薪馬上助役。十月,兵畢度,雪甚,詔屬燎以待濟。始行, 士十萬,馬萬匹,逮還,物故裁千餘,馬死十八,船師七 萬,物故亦數百。詔集戰骸,葬柳城,祭以大牢。帝臨哭, 從臣皆流涕。帝總飛騎入臨渝關,皇太子迎道左。初, 帝與太子別御褐袍,曰:「俟見爾。」乃更袍,歷二時弗易,

至穿穴。群臣請更服,帝曰:「士皆敝衣,吾可新服邪?」及
考證
是,太子進潔衣,乃御。遼降口萬四千,當沒為奴婢。前

集幽州,將分賞士,帝以父子夫婦離析,詔有司以布 帛贖之,原為民。列拜讙舞,三日不息。延壽既降,以憂 死,獨惠真至長安。按《李道宗傳》,道宗拜晉州刺史, 遷禮部尚書。帝將討高麗,先遣營州都督張儉輕騎 度遼窺形勢,儉畏不敢深入。道宗請以百騎往,帝許 之,約其還曰:「臣請二十日行,留十日,覽觀山川,得還 見天子。」因秣馬束兵,旁南山入賊地相易險,度營陣 便處。將還,會高麗兵斷其路,更走間道謁帝,如期。帝 曰:「賁育之勇,何以過!」賜金五十斤、絹千疋。乃詔與李 勣為前鋒。濟遼,拔蓋牟城。會賊救至,道宗與總管張 君乂領騎裁四千,虜十倍,皆欲浚溝保險,須帝至。道 宗曰:「賊遽來,其兵必疲,我一鼓摧之,固矣。昔耿弇不 以賊遺君父,吾為前軍,當清道迎乘輿,尚何待?」勣善 之,選壯騎數十,突進賊營,左右出入,勣合擊,大破之。 帝至,咨美,賜奴婢四十口。乃築拒闉,攻安市城,闉毀 傅城。道宗失部分,反為賊據。帝斬其果毅傅伏愛。道 宗跣行請罪,帝曰:「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孟 明。」遂置不問。

貞觀二十年二月。賜勳從伐《高麗》者。三月。至自高麗。 是年。以《高麗》受賜不謝。削棄朝貢。

按《唐書太宗本紀》:二十年二月甲午,從伐高麗,無功 者皆賜勳一轉。三月己巳,至自高麗按《高麗本傳》: 明年春,藏遣使者上方物,且謝罪,獻二姝口,帝敕還 之,謂使者曰:「色者人所重,然愍其去親戚以傷乃心, 我不取也。」初,師還,帝以弓服賜蓋蘇文,受之,不遣使 者謝,於是下詔削棄朝貢。按姝口舊唐書作妹女 按《朝鮮史略》:「新羅遣使如唐乞師,文皇帝不許。」時百濟與 高句麗連和將伐新羅命司農丞相里元獎賜璽書於《高句麗》, 喻以戢兵,蘇文不奉詔。帝又遣蔣儼諭旨,蘇文脅使 者囚窟室,於是帝自將伐之,以張亮及李世勣為將, 進攻《遼東城》。時遼東屬高句麗拔之,以其城為遼州。又進攻 白巖城,城主孫伐音出降,以其城為巖州。《高句麗》將 高延壽、高惠真等帥其軍及《靺鞨》兵來救之。帝敕諸 軍齊出奮擊,龍門人薛仁貴大呼陷陣,所向無敵,麗 軍大潰,延壽、惠真率其眾降帝。進攻安市城,城險兵 精,城主亦材勇。圍城六旬,交戰日六七合,衝車砲石 毀其城。堞隨立木柵,寒其缺,堅守不下。帝以遼左早 寒,且盡糧食,敕班師。《高句麗》《東明》王塑母像,泣血三 日。

貞觀二十一年春三月戊子,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 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 管,率三總管兵以伐高麗。」五月,李世勣克南蘇木底 城。十月乙未,牛進達克《石城》。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又明年三月, 「詔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 武衛將軍李海岸副之,自萊州度海。李勣為遼東道 行軍大總管,右武衛將軍孫貳朗右屯衛大將軍鄭 仁泰副之,率營州都督兵繇新城道以進。次南蘇木 底。虜兵戰不勝,焚其郛。七月進達等取石城。進攻積 利」城,斬級數千,乃皆還藏。遣子莫離支、高任武來朝, 因謝罪。

貞觀二十二年「正月丙午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為 《青丘》道行軍大總管以伐高麗。六月丙子薛萬徹及 《高麗》戰於《泊灼城》敗之。」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二十二年,「詔 右武衛大將軍薛萬徹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右衛 將軍裴行方副之,自海道入,部將古神感與虜戰曷 山,虜潰。虜乘暝襲我舟,伏兵破之,萬徹度鴨淥,次泊 灼城,拒四十里而舍,虜懼,皆棄邑居去。大酋所夫孫 拒戰,萬徹擊斬之。遂圍城,破其援兵三萬,乃還。」帝與 長孫無忌計曰:「高麗困吾師之入,戶亡耗,田歲不收, 蓋蘇文築城增陴,下饑臥死溝壑,不勝敝矣。明年以 三十萬眾,公為大總管,一舉可滅也。」乃詔劍南大治 船。蜀人願輸財江南,計直作舟,舟取縑千二百。巴、蜀 大騷。卭、眉、雅三州獠皆反,發隴西、峽內兵二萬擊定 之。始,帝決取虜,故詔陜州刺史孫伏伽、萊州剌史李 道裕儲糧械於三山浦、烏胡島。越州都督治大艎,偶 舫以待,會帝崩,乃皆罷藏,遣使者奉慰。

高宗永徽五年契丹大敗高麗遣使來告捷[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永徽五年,藏 以靺鞨兵攻契丹,戰新城,大風,矢皆還,激為契丹所 乘,大敗契丹火野復戰,人死相藉,積尸而冢之,遣使 者告捷,高宗為露布於朝。」

永徽六年春二月乙丑,營州都督程名振、左衛中郎 將蘇定方伐高麗。五月壬午,及高麗戰於貴端水,敗 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六年,新羅訴 高麗靺鞨奪三十六城,惟天子哀救。有詔營州都督 程名振、左衛中郎將蘇定方率師討之,至新城,敗高 麗兵,火外郛及墟落,引還

顯慶三年夏六月壬子程名振及高麗戰於赤烽鎮敗之[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顯慶三年。復 遣名振率薛仁貴攻之。未能克。」

顯慶五年十二月壬午,「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 浿江道行軍大總管,蘇定方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以伐高 麗。」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後二年,天子 已平百濟。乃以左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右武衛大 將軍蘇定方、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率諸將出浿江、遼 東平壤道討之。」

按《朝鮮史略》,「唐遣蘇定方領水陸兵伐高句麗,諭新 羅王帥諸將會伐。蓋蘇文遣子男生守鴨綠,唐將契 苾何力擊破之。」

龍朔元年正月蕭嗣業任雅相等率三十五軍以伐高麗八月敗之[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龍朔元年正月戊午,鴻臚卿蕭嗣 業為扶餘道行軍總管以伐高麗。四月庚辰,任雅相 為浿江道行軍總管,契苾何力為遼東道行軍總管, 蘇定方為平壤道行軍總管,蕭嗣業為扶餘道行軍 總管,右驍衛將軍程名振為鏤方道行軍總管,左驍 衛將軍龐孝泰為沃沮道行軍總管,率三十五軍以」 伐高麗。八月甲戌,蘇定方及高麗戰於浿江,敗之。 按《高麗本傳》:龍朔元年,大募兵,拜置諸將,天子欲自 行,蔚州刺史李君球建言,「高麗小醜,何至傾中國事 之?有如高麗既滅,必發兵以守,少發則威不振,多發 則人不安,是天下疲於轉戍。臣謂征之未如勿征,滅 之未如勿滅。」亦會武后苦邀,帝乃止。八月,定方破虜 兵於浿江,奪馬邑山,遂圍平壤。

龍朔二年二月。《任雅相》薨。龐孝泰及高麗戰於《蛇水》 死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明年龐孝泰 以嶺南兵壁蛇水。蓋蘇文攻之,舉軍沒,定方解而歸。」

乾封元年夏六月壬寅高麗泉男生請內附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安撫大使率兵援之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偘為遼東道行軍總[编辑]

管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左監門衛將軍李謹行為後 援。九月,龐同善及《高麗》戰,敗之。十二月己酉,李勣為 「遼東道行臺大總管,率六總管兵以伐高麗。」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乾封元年,藏 遣子男福從天子封泰山,還而蓋蘇文死,子男生代 為莫離支,與弚男建、男產相怨。男生據國內城,遣子 獻誠入朝求救,蓋蘇文弟凈土亦請割地降。」乃詔契 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 營州都督高偘為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薛仁貴、左 監門將軍李謹行殿而行。九月,同善破高麗兵,男生 率師來會。詔拜同善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 撫大使,封元菟郡公。又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 管,兼安撫大使,與契苾何力、龐同善并力。詔獨孤卿 雲「由鴨淥道,郭待封積利道,劉仁願畢列道,金待問 海谷道,並為行軍總管,受勣節度。轉燕」趙。食廥遼東。 乾封二年。秋九月。李勣及高麗戰於新城。敗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明年正月。勣 引道次新城。合諸將謀曰:「新城賊西鄙。不先圖。餘城 未易下。」遂壁西南山臨城。城人縛戍酋出降。勣進拔 城十有六。郭待封以舟師濟海。趨平壤。

總章元年正月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兼安撫大使浿江道行軍總管二月李勣敗高麗克扶餘南蘇木底蒼巖城九月李勣敗高麗王高藏執之十二[编辑]

月,俘《高藏》以獻。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三年二月,勣 率仁貴拔扶餘城,他城三十皆納款,同善偘守新城, 男建遣兵襲之,仁貴救偘,戰金山,不勝。高麗鼓而進, 銳甚,仁貴橫擊,大破之,斬首五萬級,拔南蘇、木底蒼 巖三城,引兵略地,與勣會侍御史賈言忠計。事還,帝 問:軍中云何?對曰:『必克。昔先帝問罪,所以不得志者, 虜未有舋也。諺云:『軍無媒,中道回』』。」今男生兄弟鬩狠, 為我鄉導,虜之情偽,我盡知之,將忠士力臣,故曰必 克。且《高麗祕記》曰:「不及九百年,當有八十大將滅之。」 高氏自漢有國,今九百年,勣年八十矣。虜仍荐饑,人 相掠賣,地震裂,狼狐入城,蚡穴於門,人心危駭。是行 不再舉矣。男建以兵五萬襲扶餘勣,破之薩賀水上, 斬首五千級,俘口三萬,器械牛馬稱之。進拔大行城。 劉仁願與勣會,後期,召還,當誅,赦流姚州。契苾何力 會勣軍於鴨淥,拔辱夷城,悉師圍平壤。九月,藏遣男 產率首領百人,樹素幡降,且請入朝,勣以禮見,而男 建猶固守,出戰數北,大將浮屠信誠遣諜約內應,五 日,闔啟,兵譟而入,火其門,鬱焰四興。男建窘急,自刺, 不殊。執藏、男建等,收凡五部百七十六城,戶六十九 萬。詔勣便道獻俘昭陵,凱而還。十二月,帝坐含元殿引見勣等,數俘於廷。以藏素脅制,赦為司平太常伯, 男產司宰少卿。投男建黔州百濟王扶餘隆嶺外。以 獻誠為司衛卿,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男生右衛大 將軍何力行左衛大將軍,勣兼太子太師,仁貴威衛 大將軍。剖其地為都督府者九,州四十二,縣百。復置 安東都護府,擢酋豪有功者授都督、刺史,令與華官 參治,仁貴為都護,總兵鎮之。是歲郊祭,以《高麗》平,謝 成於天。

按《朝鮮史略》,高句麗泉,蓋蘇文死,子男生代為莫離 支。官名如唐中書令其弟男建殺《男生》子獻忠,自為莫離支, 討《男生》。《男生》走保國內城,遣子獻誠於《唐》,求內附。《唐》 以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郝處俊、薛仁貴等 副之,帥師伐《高句麗》,使《金仁問》徵兵於《新羅》。王帥師 次《唐城》,州以《金欽純》。庾信弟《金仁問》為將,往助之。時庾信有 病留《唐》兵合《新羅》兵攻《平壤城》,拔之。《高句麗》王高藏降, 世勣執藏及子《福男》《德男》、大臣建等二十餘萬眾還 京師。《高句麗》亡,自始祖東明王立國於卒本歷二十 八王,移都者七。琉璃王都國內城山上玉都丸都東川王都平襄故國原王復都丸都又 移都平襄及東王城平原王移都長安城共七百五年,唐分《高句麗》百七 十六城,六十九萬戶為都督府,置「安東都護府」於平 壤,以薛仁貴為都護鎮撫之,後移三萬八千三百戶 於江淮之南及京西諸州空曠之地。

《歷年圖》曰:「始祖以英雄之資,見忌於金蛙,諸子逃難至卒,本披草萊,建邦國,未遑制作,然威德日盛,歸附亦眾,降松讓,斥靺鞨,取荇人,滅沃沮,雄據一方,虎視三韓,何成功之易也!琉璃以遺腹在他國,承襲難矣。幸而得嗣,降鮮卑,滅梁貊,闢國浸廣,然憤小罪而誅二臣,惡好勇而殺太子,是可歎已!大武英明,雄武拔」 怪,由於微賤。委豆智以軍國,仇都以貪鄙被斥,勃素以智能見褒,征蓋馬滅樂浪,扶餘奔竄而自避,勾茶畏威而來降,恢拓土宇,國勢愈昌。獨惜乎信夫人之讒,有子如好童之賢,而尚不自明,以至於死。跡其行事,其晉獻之流乎!閔中方喪,宴樂游畋,享年不永。慕本暴戾不仁,戕殺諫臣,其得善終難矣。太祖享國九十餘年,耄荒倦勤,付托失人,禍及忠臣愛子,雖有闢土強國之烈,何足道哉!次大以寵弟窺伺大器,積有年紀,及嗣位,尚不悛心,恣行誅殺,天道好還,其及也宜矣。新大逃難出亡,國人歸心,推戴立之。宜先明答夫弒逆之罪,以伸大義也。而德其援立之功,反寵任之。故國川以英明之「資,奮有為之志,誅權姦,訪遺逸,聘巴素於草澤,擢為國相,推誠委任。又賞舉者,誠衰世未有之盛舉。然後嗣不定,死肉未冷,于妃浮穢濁亂,房闈山上,烝于妃得國,瀆亂天倫,所可道也」 ,言之醜也!東川天性寬仁,有人君之量,乃何愎忠臣之諫,侵犯上國,驟勝輒驕,及其一敗,竄身狼狽,幾於亡國乎?中川雖無德可稱,而能辨寵姬之誣,殺之不疑,何其斷也!西川禦肅慎,拔檀盧諸部震懾,晚年猜忌,推刃同氣,《烽上》,鬩狠尤甚,殺叔及弟,愎諫自恣,峻宇雕牆,民困虐政,卒及於禍。美川早遯荒野,備嘗艱險,宜有德慧術智矣。而無德可稱,徒以侵犯上國為事。故國原值慕容之變,奔敗鼠竄,母妻見虜,父「尸亦發。城郭宮室,焚蕩殆盡,旄倪珍寶,輸掠無遺,幾不保社稷。至於屈膝稱臣,納質修貢,是宜臥薪嘗膽之時也。」 顧乃忘我仇讎,噬我脣齒,搆釁百濟,血染敵鋒,惜哉!小獸林立,《大學》教子弟,似可與有為,而惑於異端邪說,邀秦僧創佛寺,奉之彌謹,為東韓佞佛之始主。故國壤侵強,鄰擾中國,干戈糜「爛,猶且事佛求福,福未獲而遽夭惑哉!廣開土雄偉有奇才,能戰勝,攻取長壽,享年愈長,國富兵強。」 文咨、安藏、安原皆中材庸主,陽原武略不競,國步日蹙。平原遇旱而懼,停無用之費,捐不急之務,勸農桑,賑貧乏,有足多者。嬰陽初即位,有志安民,然不知畏天事大之義,黨《靺鞨》侵上國。隋文命將來「討,舉國震恐,宜效順悔罪之不暇。方且伐新羅,侵百濟,喜兵樂禍,復致煬帝討罪之舉,百萬之眾,渡遼碣,涉薩水,搗巢覆穴,不朝則夕。不有文德之應變,元感之內叛,則國之存亡,未可知也。榮留昏愚暗弱,賊臣蘇文有無將之心,而不能辨之於早,馴致堅冰之禍。欲以弱制強,幾有不密,禍不旋踵。」 寶藏為蘇文所立,權移於下,政不己出,國皆蘇文之國,民皆蘇文之民,專擅自恣,窮兇極惡,違帝詔,囚王人,罪逆貫盈。唐宗赫怒,親將六師討之,雖駐蹕之役,不得志而還,高麗國勢,亦岌岌乎殆是雖蘇文之罪惡,而亦寶藏不君之為也。厥後太宗之憾不釋,頻年命將出討,將欲再舉,此正君臣協力圖存之時也。而主昏於上,臣虐於下,奢侈無度,國事日非,蘇、文諸子自相魚肉,至於訴中國為鄉導,雖以高宗中材之主,遣一老將,一舉滅之,如摧枯拉朽,高氏七百年之宗社,一朝丘墟,悲夫!

咸亨元年夏四月高麗酋長劍牟岑叛寇邊左監門衛大將軍高偘為東州道行軍總管右領軍衛大將軍李謹行為燕山道行軍總管以伐之[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總章二年,徙 高麗民三萬於江淮山南,大長劍牟岑率眾反,立藏 外孫安舜為王。詔高偘東州道,李謹行燕山道,並為 行軍總管討之。遣司平太常伯楊昉綏納亡餘,舜殺 劍牟岑走新羅。偘徙都護府治遼東州,破叛兵於安 市,又敗之泉山,俘新羅援兵二千。李謹行破之於發 盧」河,再戰,俘馘萬計。於是平壤痍殘不能軍,相率奔 新羅,凡四年乃平。始謹行留妻劉守伐奴城,虜攻之, 劉擐甲勒兵守,賊引去。帝嘉之,封燕郡夫人。按本紀作咸亨

元年,《傳》作「總章二年」 ,今從《本紀》。

咸亨四年。閏五月丁卯。燕山道總管李謹行。破高麗 叛黨於匏盧河之西。高麗平壤。餘眾遁入新羅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

儀鳳二年授藏爵職還遼東以謀反召還[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儀鳳二年 二月,工部尚書高藏授遼東都督,封朝鮮郡王,遣歸 安東府,安輯高麗餘眾按《唐書高麗本傳》,「儀鳳二 年,授藏遼東都督,封朝鮮郡王,還遼東,以安餘民,先 編僑內州者,皆原遣,徙安東都護府於新城。藏與靺 鞨謀反,未及發,召還,放卭州,廝其人於河南隴右,弱 窶者」留安東。

永淳元年高麗王藏死贈衛尉卿[编辑]

按《唐書》《舊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唐書高麗傳》,「藏 永淳初死。贈衛尉卿,葬頡利墓左,樹碑其阡。舊城往 往入新羅。遺人散奔突厥靺鞨。由是高氏君長皆絕」 按《朝鮮史略》。「高句麗王藏卒於唐卭州。」唐以藏為遼東都督朝廷 王遣歸移東都護府於新城以統之藏至遼東謀叛帝召藏還卭州高氏遂絕。

中宗嗣聖三年即太后垂拱二年以藏孫寶元為朝鮮郡王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垂拱中以藏孫寶元為朝鮮郡王按舊唐書高麗傳作二年[编辑]

嗣聖十五年。即太后聖曆元年進高麗爵。使統舊部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聖曆初。進左 鷹揚衛大將軍。更封忠誠國王。使統安東。」舊部不行。

按舊唐書傳作元年

嗣聖十六年。即太后聖曆二年以藏子德武為安東都督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明年。以藏子 德武為安東都督。後稍自國。」按舊唐書傳作二年

憲宗元和十三年高麗國朝貢[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舊唐書本紀》云云。按 《唐書高麗傳》。元和末。遣使者獻樂工云。

後梁[编辑]

末帝貞明二年高麗進寶劍於遼[编辑]

按《五代史梁本紀》,不載按《遼史太祖本紀》,神冊元 年十月「戊申,高麗遣使進寶劍。」按《高麗傳》,「高麗自 有國以來,傳次久近,人民土田,歷代各有其志。」然高 麗與遼相為終始二百餘年,自太祖皇帝神冊間,高 麗遣使進寶劍。

貞明三年,《高麗》王建自立為王,復國號高麗。

按《五代史》本紀、列傳俱不載。按《朝鮮史略》:新羅女 主曼之時,弓裔叛於北原。即原州。弓裔,憲安王之庶 子。以重午日生於外家。生而有齒,且生日光燄異常。 日官勸王殺之,使者取於襁褓中,投樓下,乳母竊捧 之,誤以手觸之,眇一目,抱而逃。及長,祝髮為僧。號善 宗,不拘檢。僧律軒輊有膽氣。往見北原賊梁吉。吉分 兵使東略地,累戰輒勝,聚眾漸多,都《松岳》郡,復移《鐵 圓》,國號泰封弓裔,自號彌勒佛,常怨宗國,見前王畫 像,拔劍擊之。又妻康氏嘗力諫其非,裔怒,以烈火燒 鐵杵撞其陰,殺之。甄萱叛,據《完山州》即今全州,自稱 後百濟。萱,尚州加恩縣人,本姓李,父《阿慈介》,以農自 活。萱生,父耕野,母餉之,置於林下,虎來乳之。及壯,自 稱甄萱。萱體貌雄奇,志氣倜儻,多志略。入王京為裨 將,時女主淫昏,紀綱紊弛,萱嘯聚亡命,所至響應,遂 襲武珍州,即今光州。自為王弓裔,以王建為鐵圓郡 太守。建,松嶽郡人,父隆,築室嶽南,僧道詵來相之曰: 「此地當出聖人。」仍授一封書曰:「明年公必得貴子。」既 長,與之書祕,世莫知也。及期果生建,神光紫氣,繞室 充庭。及年十七,詵復來見建,告以「出師置陣,地利天 時之法,望秩山川,感通保祐」之理。建龍顏日角,方頤 廣顙,器度雄深,寬厚有濟世之量,至是投弓。裔建父 隆,亦以松嶽郡。時隆為郡少粲歸裔。十一年,主薨,子嶢立。 弓裔遣其將王建伐廣州、忠州唐城,即今南陽府、青 州、槐壤,即今槐山郡,皆降之。又敗甄萱於錦城,即今 羅州。建自以功高,且見弓裔驕虐,雖居高位,常不樂 復求閫外,出鎮錦城。一日,裔急召建曰:「卿聚眾謀反, 何耶?」建曰:「烏有是哉?」裔曰:「我能觀心。」掌奉崔凝佯墜 筆下,庭微語曰:「不服則危。」建乃悟曰:「臣實謀反。」裔笑曰:「卿可謂直也。」以金銀裝鞍賜之。建位冠百僚,然非 素志,且畏讒,不樂居位,每出入公門,平章國計,惟抑 情謹慎,務得人心。王嬖賤妾,不恤政事,大臣《殷影》諫 不從,影執其妾殺之。泰封諸將,立王建為王,國號高 麗。初,建有異夢,夢登海中九層金塔,又得張昌瑾《鏡 文》之符。市有異人賣古鏡,唐商客張昌瑾買之,有文 略曰:「三水中,四維下,上帝降子於辰馬,先操雞,後搏 鴨。巳年中,二龍見,一則藏身青木中,一則見形黑金 東。」文人宋含弘等解之曰:「三水中,四維下,上帝降子 於辰馬者,辰韓馬韓也。巳年中二龍見,一則藏身青 木中,一則見形黑金東。青木,松也。謂松嶽郡人」以龍 為名者之子孫,可為君王也。黑金,鐵也,指鐵圓,謂今 王初盛於此,殆終滅於此乎?「先操雞後搏鴨」者,王侍 中得國後,先得雞林,後收鴨綠之意也。《弓裔令物色 求異人》,東州勃颯寺有《鎮星塑像》,如其狀,人心響附。 將軍洪儒、裴元慶、申崇謙、卜智謙等夜詣建第,密謀 推戴。建堅拒,夫人柳氏,提甲以「被之,諸將扶擁而出。 遂即位於《布政殿》,建元《天授》。」《弓裔》聞變驚駭,遁於巖 谷,為《斧壤》民所害。今《平康》縣有隱士《朴儒見》,《高麗》主 儒仕《弓裔見》,政亂隱於山谷。王創法王王輪等十寺 於都內,又設八關會。每歲仲冬,於闕庭置輪燈一座, 列香燈四旁,又結兩綵棚,呈百戲歌舞於前,皆《新羅》 故事。《八關》之戒,「曰不殺生、曰不偷盜、曰不淫佚、曰不 妄語、曰不飲酒、曰不坐高大床、曰不著奢華、曰不自 樂觀聽。」關者,閉也,謂禁閉人罪不犯也。王移都松嶽, 改《鐵圓》為東州,即今鐵原府。始定官制,殺蘇判《宗偘》 及將軍狄鐵。二人俱以姦佞得幸,《弓裔譖》害良善,《麗》 王即位,首誅之。高麗西京民家雌雞化為雄,又大風, 屋瓦皆飛。王曰:「昔有邪臣,潛畜異謀,其家雌雞作為 雄,不悛其惡,卒致誅滅。吳王劉濞之時,大風毀門拔 木,濞不知戒,亦以覆亡。且《祥瑞志》云:『行役不平,貢賦 煩重,下民怨上』。有此之應。今四方勞役不息,供費既 多,貢賦未省,竊恐緣此以致天譴。尚慮群臣不行公 道,使民怨咨,或懷非分之心,致變至此。宜各悛心,毋 及於禍。」《高麗》崔凝卒,諡熙愷。凝,黃州土山人,仕《弓裔》 入《高麗》,官至內奉卿。通《五經》,善屬文,兼識治體,然恆 齋素不食肉。又製進其主《發願疏》。麗王嘗謂凝曰:「昔 新羅造九層塔,遂成一統。今欲於開京造七層塔,西 京造九層塔,冀借元功,合三韓為一家。卿為我作《發 願疏》。」凝製進。

貞明四年,高麗遣使貢於遼。

按《五代史梁末帝本紀》。不載按《遼史太祖本紀》。「神 冊三年。高麗遣使來貢。」

後唐[编辑]

莊宗同光元年高麗遣使入貢[编辑]

按《五代史唐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高麗,本扶餘 人之別種也。其國地君世見於唐,比他四夷有姓氏, 而其官號略可曉其義。當唐之末,其王姓高氏,同光 元年,遣使廣評侍郎韓申一、副使春部少卿朴巖來, 而其國王姓名史失不紀。」按國王王建以梁貞明中自立 同光二年高麗遣使貢於遼。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遼史》高麗本傳。「天 贊三年來朝。」

同光三年十一月丁未高麗遣使者來是年高麗亦 遣使於遼。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高麗遣使者來。」

按《遼史太祖本紀》:「天贊四年冬十月,高麗國來貢。」

明宗天成元年高麗貢於遼[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遼史太祖本紀》。「天 顯元年二月丁未。高麗來貢。」

天成二年,高麗貢於遼。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遼史太宗本紀》不 載。按《高麗傳》:「天顯二年來貢。」按遼太宗是年不改元 天成四年八月乙未高麗王建使張彬來。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云云。

長興三年六月丙寅封王建為高麗國王大義軍使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云云按高麗傳長興三年[编辑]

權知國事王建遣使者來,明宗乃拜建元菟州都督, 充大義軍使,封高麗國王。建,高麗大族也。

廢帝清泰三年遼遣使高麗[编辑]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按《遼史太宗本紀》。「天 顯十二年九月辛未。遣使高麗。」

後晉[编辑]

高祖天福四年高麗遣使來遼以受冊遣使高麗[编辑]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天福四年九月,高麗王建使 其廣評侍郎邢順來。」

按,《遼史太宗本紀》:會同二年正月「乙巳,以受晉冊,遣 使報高麗。」

按《朝鮮史略。高麗紀》,「太祖神聖王十九年。」後晉高祖天福元年 《甄萱》請討賊。子《神劍王》與《萱》親率三軍趨《天安》進次 《一善》。《神劍》率文武官僚出降。得逆臣《能奐》數罪誅之以《神劍》為人所脅且歸命乞罪特原之。萱憂懣發疽 死於《黃山》《佛舍》。王入後《百濟》都城流良劍《龍劍》於《真 州》尋殺之。授萱壻《朴英規》爵佐丞。英規嘗與其妻議請降兼慰萱王 自制《政誡》及誡百僚,書頒中外,以勵臣子節義。 二十年,有天竺僧來,王備兩街威儀,法駕迎之,始行 後晉年號「耽羅國。」太子末老來朝,賜星主王子爵。 二十二年,佐丞龔直卒。直,燕山昧谷人,有勇略。新羅 末為本邑將軍,見時方亂,投後百濟《甄萱》以其二子 直達、金舒及一女為質。直知萱無道必亡,就與其子 直達諭以歸附《高麗》之意。直達喜而勉之。直遂與其 子《金舒》來朝。王拜大相。萱怒。收直達及弟。妺烙斷股 筋。直達死。及《百濟》滅。《金舒》得還。至是直卒。諡奉義。按朝

《鮮史略》以《神聖》王之十九年乃晉天福之元年,則《五代史》之「天福四年」 乃高麗之二十二年也。故二十二年以前之事皆附於此。

出帝天福八年十一月辛丑高麗使其廣評侍郎金仁逢來十二月甲寅高麗使大相來按史略王建以是年薨而五代 史載之出帝開運二年[编辑]

按《出帝本紀》云云。

按《朝鮮史略》,二十三年,初定役分田,自朝臣至軍士, 勿論官階,視人性行善惡、功勞大小,給之有差。改諸 州郡號,以慶州為大都督府。大匡庾黔弼卒。黔弼,平 州人,以將略仕太祖,凡出征,受命即行,不宿於家。嘗 被讒流鵠島,後上書召還。運州之役,甄萱詐要和親, 黔弼獨以為不可不戰,乃以勁騎數千突擊之。熊津 以北,望風自降。又為征南將軍,遇神劍於槎灘,《百濟》 軍不戰自潰。及卒,諡忠節。二十四年,《契丹》遣使來,歸 橐駝五十匹。王以《契丹》嘗與《渤海》連和,一朝殄滅,此 為無道之國。流其使於海島,繫橐駝萬夫橋下,皆餓 死。二十六年,王製《訓要》十條,以訓後嗣。王薨,壽六十 七。葬顯陵。太子即位,遺命喪葬悉從「儉約。」以「《神惠王》 后柳氏祔葬。」

出帝開運二年高麗使來封王武為高麗王[编辑]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開運二年,「冬十月丁丑,高麗 使其廣評侍郎韓元珪、禮賓卿金廉等來。戊子,高麗 使其兵部侍郎劉崇規、內軍卿朴藝言來。十一月戊 戌,封王武為高麗國王。」按《高麗本傳》:「開運二年,建 卒,子武立。」

按《朝鮮史略》,「惠宗義恭王,諱武,字承乾,母吳氏。元年 後,晉出帝開運元年,平章事崔彥撝卒。彥撝,新羅人。 自少能文,十八入唐登第,四十二還國,拜瑞書院學 士。新羅歸附,太祖命為太子師,委以文翰之任,諡文 英。子光引,以賓貢進士入晉遊學。是年,流星犯紫微。」 大匡王規謀立廣州院君,太祖納規女,生院君。將行, 大逆《崔知夢》奏「將有變,宜移御。」王潛徙《重光殿》,得免, 亦不罪規。《王》以長公主妻弟昭公主從母姓,稱《皇甫 氏》。二年,王薨於《重光殿》。弟《堯》即位,誅逆臣王《規》及其 黨三百餘人。王器度恢弘,從征《百濟》有功,然自經王 規之亂,多所疑忌,喜怒無常,內外嗟怨。

《開運三年》《高麗王堯》元年。

按《五代史》不載按《朝鮮史略》:「定宗文明王諱堯字 義天。太祖第二子。母神明王后劉氏元年。開運三年, 王奉佛舍利,步至開國寺安焉。」

後漢[编辑]

高祖天福十二年高麗始行後漢年號[编辑]

按《五代史》不載按《朝鮮史略》,二年始置光軍司。初, 崔彥撝之子光引以賓貢入晉,為契丹所虜,以才見 用,知契丹將侵我,為書報之,故選軍三十萬,號「光軍」, 始行後漢年號。

隱帝乾祐三年高麗王武卒子昭立[编辑]

按《五代史漢隱帝本紀》,不載。按高麗本傳:「乾祐三 年,武卒,子昭立。王氏三世終五代,常來朝貢。其立也, 必請命中國,中國常優答之。其地產銅銀。」

按《朝鮮史略》,四年,大臣王式廉卒。式廉,太祖從弟也。 以勤恪久鎮西京,定王規之亂。及卒,諡「威靜王。」薨,弟 昭受禪立。王信圖讖,將移都西京,大營宮室,怨讟胥 興。

後周[编辑]

太祖廣順元年高麗遣使朝貢以昭為特進檢校太保使持節元菟州都督大義軍使高麗國王[编辑]

按《五代史》本紀。列傳。俱不載按《宋史外國高麗傳》 云云。

按《朝鮮史略》,光宗大成王,諱昭,字日華。元年,後周太 祖廣順元年,大風拔木,王問禳災之術,司天奏曰:「莫 如修德。」自是常讀《貞觀政要》。

廣順二年春正月庚午,《高麗》王昭使其廣評侍郎徐 逢來。九月乙丑,太僕少卿《王演》使於高麗。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云云。

按《朝鮮史略》,「二年始行後周年號,命翰林學士雙冀。」 冀周人隨冊命使薛文遇而來病留主表請為僚屬遂擢用其父哲聞冀有寵亦來知貢舉,試 以詩賦頌及《時務策》,自此文風乃興。然冀倡以浮華 之文,貽弊後世,命有司按檢奴婢,推辨是非,奴多背主陵上。

世宗顯德二年冬十月戊寅高麗使王子大相融來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云云[编辑]

按《宋史外國高麗傳》:「顯德二年,又遣使來貢,加開府 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又加太師。」

顯德五年秋七月乙酉,水部員外郎韓彥卿市銅於 高麗。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云云。按高麗本傳。周世宗 時。遣尚書水部員外郎韓彥卿。以帛數千匹。市銅於 高麗。以鑄錢。

顯德六年春正月,《高麗》遣使來。秋八月,《高麗》遣使來。 九月,遣使於高麗。冬十一月,《高麗》遣使來。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顯德六年春正月,高麗王昭 遣使者來。」又按《周恭帝本紀》:「顯德六年六月癸巳, 世宗崩,甲午即皇帝位。秋八月壬寅,高麗遣使者來。 九月丙寅,左驍衛大將軍戴交使於高麗。冬十一月 壬寅,高麗遣使者來。」按《高麗本傳》:「六年,昭遣使者 貢黃銅五萬斤。高麗俗知文字,喜讀書。昭進《別敘孝 經》一」卷,《越王新義》八卷,《皇靈孝經》一卷,《孝經雌圖》一 卷。別敘序孔子所生及弟子事跡,《越王新義》以越王 為問目,若今《正義》《皇靈述》《延年辟穀雌圖》,載日食星 變不經之說。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