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二十卷目錄

 同學部總論

  禮記學記

 同學部藝文一

  同學一首別子固     宋王安石

  明經會約        明林希恩

  讀書社約         丁奇遇

  啟             前人

  學會約          馮從吾

  金陵社集詩序       李言恭

  南海邑庠會文經費記    陳子壯

 同學部藝文二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唐嚴維

  懷李白           杜甫

  和劉七讀書         錢起

  勉同志           李中

  壬申歲承命之任淦陽再過廬山國學感舊寄

  劉鈞明府          前人

  敬思堂作示諸同志     宋朱熹

  示諸同志          前人

  鵝湖示同志        陸九齡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臺  金郭宣道

  性初余同門友至正初定交錢塘及茲兩紀頃

  以先師黃文獻公所贈詩見示感今念昔撫卷

  泫然因次韻追和      明王褘

 同學部紀事

 同學部雜錄

 同學部外編

交誼典第二十卷

同學部總論[编辑]

禮記[编辑]

《學記》
[编辑]

三年視「敬業」「樂群。」

七年,視「論學」取友。

業謂藝業,長者敬而親之;《樂群》謂朋友,善者願而樂之。「取友」謂選擇好人與之為友。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 學。

《燕朋》為燕褻朋友不相尊敬,則違業師之教道。

同學部藝文一[编辑]

《同學一首別子固》
宋·王安石
[编辑]

「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 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 慕而友之。」二賢人者,足未嘗相過也,口未嘗相語也, 辭幣未嘗相接也,其師若友豈盡同哉?予考其言行, 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學聖人而已矣。」學聖人則 其師若友必學聖人者。聖人之言行豈有二哉?其相 「似也適然。」予在淮南,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還江南,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為然。予又知所謂 賢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子固作《懷友》一首遺 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後已。正之蓋亦嘗 云爾。夫安驅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賢 人者而誰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顯從事于 左右焉爾。輔而進之,其可也噫!官有守,私有繫,會合 不可以常也。作《同學》一首別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明經會約》
明·林希恩
[编辑]

林子曰:「古之為師者,教人以修道;今之為師者,教人 以學文。今諸生之所以從我者,固專其道,而我之所 以與諸生者,必兼以文。獨不觀之仲尼之徒乎?問政 為邦,仕魯仕衛,蓋幼學壯行,聖人所不廢也。況科舉 之興,出自國制,而仲尼之聖,亦曰從周。是知古之君 子未嘗不仕,而明經之學,亦當時之載質也。其惟正」 心修身,以為兼善之地;業舉遵制,以為進身之階;斯 謂之有體有用之學,大中至正之道也。條列于左,諸 生其惟遵而行之。

一、作文以四九日為期,每期作文一篇,辰候至午候而止。諸生所習之經不同,會日俱作《四書》文,經文隨 便自作。

一作文以理為主,氣輔之,平淡中取奇,詞苑之巨匠 也。蘇子瞻曰:「凡作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采色 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乃絢爛之 極也。真可謂文章之評矣。近來做文者,不會漢人六 代之意,漫襲漢人六代之詞,自以為高古美麗。又有 一等專用新奇之字,文以艱深之詞,斷手截足,令人 難句為高,是皆才不足而氣不昌,故不得已假此以 取名爾。今後作文,理要精微,氣要昌大,轉折處亦要 圓活。然此非可以易言也,蓋由養之於內既至,而後 發之於詞自順矣。故曰:「有德者必有言。」諸生毋徒求 之文字之間可也。

一看書每日上午《四書》、下午本經各一葉半。所看書 白文務要熟誦。小註亦要熟誦。

一讀書每十日,義二篇,論、策、表各一篇。

一、每月四、九日下午,會齊明經堂,先將本日所作之 文私相筆削批點,然後呈覽。覽畢,聽掣籤,背經書白 文。得籤者即背首五句,依次左旋,各背五句,周而復 始,至所看書畢而止。次掣籤,講說經書,每掣二人相 為問難,若講解不明,另舉一人再講。餘者靜坐以聽, 毋得譟言,以亂規矩。其所講者,只要發明本文及體 貼小註,截段明白。若有疑者,先書於起止簿上,俟講 書畢時問難,且便掣籤時查考。又次掣籤。背義、論、策、 表,只掣三人,務要應聲朗誦十數句。

一各備起止簿書。「所讀某義論策表若干、所看某經 書若干」、以便查考

一、會日俱早膳,後來午膳要回家,不必輪流辦會,務 以「恬淡省事」為主。

一遇期有事,預先稟明。

一、「自立會之後,除會期外,不必相為往來,其親友之 禮所不可廢者,朔朢寬假一日,免看《經書》。」

一背書掣籤。若有事時。或令人代攝。

一、書程甚簡,「中間有不能自解經旨,欲從他師及私 加作論、策、表等文,讀《五經》《性理》《通鑑綱目》者,聽之。」 一、諸生務要除去惡習,私齋中不許招集外人,及議 人是非長短。

一「言語貴簡。當以忠信為主。衣服貴莊。又以質素為 先。」

一、不許飲酒及街坊遊戲,以蕩心性,以妨書程。 一、「讀書以有常為貴,不宜困憊精神。諸生於大暑三 伏之時,夜分不必讀書,務要靜坐養心。餘時至一鼓 而止,一鼓之後,亦要靜坐養心。」

一、崇禮堂條示諸生者與外人相為往來云。若會中 有吉事或召燕,更宜恬淡,不宜殺牲。每席務要四人、 五肴二菜,麪湯一行、麪食二碟、清酒一壺。先期惟具 單帖;至期自來,毋俟催速。凡吉凶大禮,眾惟具一果 酌行之;所謂君子之交淡若水也。諸生其體之 一奭!召公名也;而周公乃曰「君奭」,貴其質也。後世因 字而諱其名,復因號而諱其字,今後須以字相呼,其 惟於少者則字之,於長者則字而兄之,此亦古人之 質也。

一諸生實有弟兄之義。坐次不必分主客。惟以齒為 序。若不便於他賓。則因時而異。其理可。

一、朔朢日下午,或登東山、及附郭之有勝境者,以效 曾點浴沂風雩之樂。晚膳後俱至明經堂,或誦《四書》 一章、或歌詩一篇,要皆切我心性者。

《讀書社約》
丁奇遇
[编辑]

社曷,不以文命而以讀書命。子輿氏所稱文會,正讀 書也。今人止以操觚為會,是猶獵社田而忘簡賦,食 社飯而忘粢盛,本之不治,其能興乎?吾黨二三士既 有社以誓眾矣,苟美賦不興,將於吾黨問焉,其何辭 之有?董子讀書不窺園,幼安讀書席著膝處穿。二子 者,一為兩漢之精兵,一為儉歲之嘉穀,願吾黨效之, 有以應世也。故特結為讀書之社。今當申約二三士, 其明聽焉。《約》曰:「一定讀書之志。」《記》曰:「宵雅肄三」,官其 始也。古人之志,明在事君,但徒懷貪慕,非為有志。今 須如求饔餐,毋或暫忘;如守菑畬,毋為虛望。廂月築 聲,溪璜自出,中有潛通之者,吾黨勗之。二嚴讀書之 功。《記》曰:「入學鼓篋,孫其業也。」每日晨興,當念此語,宛 如樂正授數,司成待說。凡進一篇,須義事辭三者應 口在心,方可釋手,不得托言大意,徒存恍惚。日須有 計,月須有要,可聽稽查,不得隨意逍遙散亂無帙三 徵。讀書之言,有實者必有文。若筆枯心澀,漫言長卿 制作,語艱意僻,自待桓譚賞鑒。二者不獨違時,於己 何當?即不必七步倚馬,要使風簷閒適,即不必諧聲 俳偶,要與人意相通。今有刻燭之罰,載簡之筆,當共 策成四治:讀書之心,治業不治心。譬彼莠田嘉苗,難 立世路,維莠,奪我書苗。絕世之根,在節與淡。節高神 表,古人來儀;欲淡意明,心珠自現。此群書之府,文采 之源也。故願吾黨為人,不可一步踏入世中,亦不可令世一點漏入身中。要其大端,曰:養節氣,審心地。凡 在社中,互相攻治,二三士其既聽矣。乃更申曰:「自盟 之後,守此四章,群居索處,毋異其心,始於今日,終於 終身。」

《啟》
前人
[编辑]

敬啟吾黨,以文章之業,媚茲山川,不能隔人耳目矣。 光華相起,氣若吹蘭;歲月漸深,味如食蔗。然同聲之 應雖親,麗澤之功未至。品目徒高,恐成馳騖;形神自 顧,懼就蹉跎。不惟德業可慚,亦復因緣可惜。茲特結 為讀書之社,志在同升,功期合砥。月相計要,歲各觀 成。一篇落紙,必共披吟;一書發篋,必通譚論。蓋力以 眾而愈盛,意以競而日新。精神所聚,定生異寶,則山 川當護此社矣。若此,庶幾生不虛同,想亦世所藉慰。 敢請斯盟,幸報使者。

《學會約》
馮從吾
[编辑]

「一會期每月三會,初一、十一、廿一以中午為期,不設 酒醴,不用柬邀,大家初會相拜,止于會中行之,不必 各各登門,以滋勞擾。若別有請益,不在此例。一會 期講論,毋及朝廷利害,邊報差除,毋及官長賢否,政 事得失,毋及各人家門私事,與眾人所作過失,及詞 訟請托等事,褻狎戲謔等語。」其言當以綱常倫理為 主,其書當以《四書》《五經》《性理》《通鑑》《小學》《近思錄》為主。 其相與當以「崇真尚簡」為主。務戒空譚,敦實行,以共 任斯道,無令鄉之先達如橫渠、經野諸先生專美于 前可也。一會中一切交際,俱當謝絕。此正「崇真尚 簡」處,彼此各宜體亮。若中有至親舊友,不因學會相 與者,隨便一彼此講論,務要平心易氣,虛己下人。 即有不合,亦當再加詳玩,不可自以為是,過于激辨。 昔張橫渠先生一夕與二程論《易》,次日語人曰:「此見 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輩可師之。」程伊川先生 見橫渠《訂頑》,曰:「是起爭端,改為《西銘》。」且曰:「某兄弟無 此筆力。」又曰:「自孟子後,未見此書。」觀此足見二子舍 己從人,取人為善,鄒、魯真傳,正在于此。一坐久興 到,願歌詩者歌詩數首,以暢滌襟懷。一、學之不講, 孔子且憂,況于學者?今吾輩講學于此,非徒教人,乃 所以自求其益耳。故鄒東郭先生有云:「學之不講,聖 門所憂。」所謂講者,非其資口耳,所以講修德之方法 也。下文所指,「聞義而徙,不善而改」,便是講學以修德, 實下手處。而呂涇野先生亦云:「學不講不明,非是自 矜,將驗己之是非。」又云:「道學之名,亦不消畏避人知, 方是真做。纔有避人知的心,便與好名的心相近。」此 皆前輩折肱之言,吾輩不可不潛心體驗者也。一、 古今理學名儒標宗立旨,不翅詳矣。陽明先生揭以 致良知一言,真大有功于聖學,不可輕議。若夫著實 用功,各求所以致之之道,則在吾輩大家勉之耳。 一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故顏子好學不過不遷怒,不 貳過而止耳,無他奇術祕訣也。今吾輩發憤為學,斷 當自改過始。今願與吾輩約,「以後會中朋友偶有過 失,即彼此于靜所盡言相告,令其改圖。不惟不可背 後講說,即今公會中亦不可對眾言之,令人」有所不 便。「交砥互礪,日邁月征」,即此便是學顏子之學。

《金陵社集詩序》
李言恭
[编辑]

海宇承平,陪京佳麗,仕宦者誇為仙都,遊談者指為 樂土。弘、正之間,顧華玉、王欽佩以文章立墠,陳大聲、 徐子仁以詞曲擅場,江山妍淑,士女清華,才俊歙集, 風流弘長。嘉靖中年,朱子价、何元朗為寓公,金在衡、 盛仲交為地主,皇甫子循、黃淳父之流為旅人,相與 授簡,分題,徵歌選勝。《秦淮》一曲,煙水競其風華;桃葉 諸姬,梅柳滋其妍翠。此金陵之初盛也。萬曆初年,陳 寧鄉芹解組石城,卜居笛步,置驛邀賓,復修「青溪」之 社。于是在衡仲交以舊老而莅盟,幼于百榖以勝流 而至止。厥後軒車紛遝,唱和頻煩,雖詞章未嫺大雅, 而盤游無已太康,此金陵之再盛也。其後二十餘年, 閩人曹學佺能始迴翔棘寺,遊宴冶城,賓朋過從,名 勝延眺,縉紳則臧晉叔、陳德遠為眉目,布衣則吳非 熊、吳允兆、柳陳父、盛太古為領袖,臺城懷古,爰為憑 弔之篇;新亭送客,亦有傷離之作。筆墨橫飛,篇帙騰 涌,此金陵之極盛也。戊子中秋,余以銀璫隙日,采詩 舊京,得《金陵社集》詩一編,蓋曹氏門客所撰集也。嗟 夫!日中月滿,物換星移舟壑。夜趨飲臘,旦改白門。有 鳥,無樹枝之可繞;華表歸鶴,悵城郭之併非。撰文懷 人,吁其悲矣!謂我何求,亦無瞢焉。

《南海邑庠會文經費記》
陳子壯
[编辑]

國家文治宣昭,垂三百載,譽髦斯士,覃於僻壤,遐陬 余粵,越在海濱,故稱鄒魯。周楨輩起,與禹方方駕而 馳,南海庠尤稱首善。朝廷雅意右文,廣厲學宮,多士 靡不滌慮洗心,祗承德意。顧綰轂於上下之會,俾多 士彬彬郁郁如金得範,土得型,鼓答桴,谷答響,則師 表人倫任也。蔣侯起姑蘇,來令南海,誠心質行,懲挑 達,砥狂瀾微。第南海人士,驩然慶得師。其自賁禺以

東,梅循而外,仰高山行景行,無遐邇殊矣。獨粵人士
考證
負其天挺英,多習於博聞強記,樂群文會,曾不數數

焉。侯於是著令宮牆,與多士約會。月兩日,日三義士, 無問南海咸嘉與甄陶。每會日,士比偶前,侯授餐,一 偶四簋秩然也。侯尤念「古人無斁教始觀成夏屋無 餘風人所歎。」力清釐縣牘,得葛直指捐厝、會課、田屋 諸租,坐東山南畔米欄諸所,歲計幾盈四十緡,厲禁 毋別支留課文供億。又會故民霍念台妻岑捐租石 二百五十,入為膳田。侯按岑無他駢枝,亟詳當事,得 報可。而前直指諸租,積縣帑閱數年餘百緡。侯益捐 贖鍰百緡,屬心計士借前箸息之出納有司,循環有 籍。有常之數,能按額問徵輸;不涸之源,能積劑收子 母。徽猷美意,莫可勝量,視前令平湖劉公卿、主政龐 公暨祚、文學陳君所置損,真存乎見少矣。嗟乎!今日 徵繕頻仍,倚辦縣官,方露肘捉襟,疾呼無以應矧簿 書之吏,當輪蹄走集之交,鞅掌戴星,亦何暇率多士 宮牆,含毫伸楮,而侯下車廑兩期足餉邊方捐數百 緡而外仍捐餉士銷萌固圉,求莫急公,而外仍擁皋 比,弄柔翰,為多士羔贄先。何昔之富不如時,今之疚 不如茲。侯貞教舉之若是也。今而後,將見一人廣 厲多士,景從得範得型,答桴答響,即彬郁百年可矣。 要以「原有菽」而民有筐,懼深為「陵」而高為「谷。」《南庠》刱 宋嘉定間,經略使陳峴買田四十餘頃,遠湮無論,至 近如靈璧劉中丞撥清遠田四頃,溫陵王直指捐買 田三百緡,曾幾何時,頓化子虛,亡是何耶?嗟乎!前事 不忘,後事之師,有其舉之,莫或廢焉。敬為侯鐫諸石, 惠此無疆。若侯治狀,詳《政略》中,茲不具。侯諱棻,別號 南陔,常熟人,丁丑進士。

同學部藝文二[编辑]

《送薛居士和州讀書》
唐·嚴維
[编辑]

孤雲獨鶴共悠悠,萬卷《經書》一葉舟。楚地巢城民舍 少,煙村社樹鷺湖秋。蒿萊織妾晨炊黍,籬落耕童夕 放牛。年少不應辭「苦節」,諸生若遇亦封侯。

《懷李白》
杜甫
[编辑]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和劉七讀書》
錢起
[编辑]

夜雨深館靜,苦心黃卷前。雲陰留墨沼,螢影傍華編。 夢鳥富清藻,通經仍妙年。何愁丹穴鳳,不飲玉池泉。

《勉同志》
李中
[编辑]

「《讀書》與磨劍,旦夕但忘疲。儻若功名立,那愁變化遲。」 塵從侵硯席,苔任滿庭墀。明代搜揚切,升沈莫問龜。

《壬申歲承命之任淦陽再過廬山國學感舊寄劉鈞明府》
前人
[编辑]

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螢曾寄此煙岑。讀書燈暗嫌雲 重,搜句石平憐蘚深。各歷宦途悲聚散,幾看時輩或 浮沈。再來物景還依舊,風冷松高猨狖吟。

《敬思堂作示諸同志》
宋·朱熹
[编辑]

吏局了無事,橫舍終日閒。庭樹秋風至,涼風滿窗間。 高閣富文史,諸生時往還。縱談忽忘倦,時觀非云慳。 詠歸同與點,坐忘庶希顏。塵累日以銷,何必棲空山。

《示諸同志》
前人
[编辑]

夏木已云暗,時禽變新聲。林園草被徑,端居有餘清。 端居亦何為,日夕掩柴荊。靜有絃誦樂,而無塵慮并。 良朋肯顧予,尚有夙心傾。深慚未聞道,折衷非所寧。 眷焉撫流光,中夜歎以驚。高山徒仰止,遠道何由征。

《鵝湖示同志》
陸九齡
[编辑]

孩提知愛長知欽,古聖相傳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築 室,未聞無址可成岑。留情《傳注》翻榛塞,著意精微轉 陸沈。珍重友朋勤切琢,須知至樂在于今。

《送同舍張耀卿補掾中臺》
金·郭宣道
[编辑]

摩雲頭角看昂藏,意外升沈豈易量。取士皆知有科 舉,進身初不在文章。關心雁塔功名晚,試手烏臺歲 月忙。此去一官先有路,獨憐燈火夜窗涼。

性初余同門友至正初定交錢塘及茲兩紀頃以先師黃文獻公所贈詩見示感今念昔撫卷[编辑]

泫然因次韻,追和      明王褘

「憶昔與子遊,我齒始踰冠。子年頗少我,已復飽經傳。 白璧信少雙,明珠合同穿。吾師文獻公,清慎寡推薦。 而獨敬愛子,揄揚儕眾彥。庶將托斯文,豈特誇詞翰。 緬思韓公門,至者凡骨換。其時籍湜輩,抱璞爭自獻。 何言百世下,徽猷乃重見。寥寥古道遠,忽忽陳跡幻。 我時事遠游,歷覽天下半。三年客幽燕,坐使黃金散。 卻歸巖穴底,還覓青精飯。」惟子負奇才,年長氣逾悍。 不受世鞅羇,歸釣東海岸。誓終究遺經,世累忘貴賤。 鮫鱷者何為,騰兇起清旦。誰云屠龍手,祇解挾書卷。 揮劍剸其鬐,腥雨灑流汗。終然雖裂眥,竟爾成解腕。 遠害圖全身,有足奔走健。自茲十年來,宇內皆糜爛。 我猶跧故園,子乃處遐甸。蹤跡無由聞,頗類弦離箭。 及是重盍簪,各詫經喪亂。故業共討論,殊覺賢否判。 子才雲錦機,組織五色線。待詔金鑾坡,講經白虎觀。 此事誠所優,吾將迫衰晏。愬風一泫然,徒有情綣綣

同學部紀事[编辑]

《莊子·德充符》篇:「申屠」一作徒嘉,兀者也,與鄭子產同師 于《伯昏無人》。子產謂申屠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 出則我止。」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子產謂申屠 嘉曰:「我先出則子止,子先出則我止。今我將出,子可 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見執政而不違,子齊執政乎?」申 屠嘉曰:「先生之門固有執政焉如此哉,子而悅子之 執政而後人者也?聞之曰:『鑑明則塵垢不止,止則不 明也。久與賢人處則無過』。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 而猶出言若是,不亦過乎?」子產曰:「子既若是矣,猶與 堯爭善。計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申屠嘉曰:「自狀其 過以不當亡者眾;不狀其過以不當存者寡。知不可 奈何而安之若命,惟有德者能之。」遊干羿之彀中。中 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人以其全足,笑吾不 全足者眾矣。我怫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 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與夫子遊十九年矣, 而未嘗知吾兀者也。今子與我遊于形骸之內,而子 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過乎?」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 「子無乃稱」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 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張儀已學而游說 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 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 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 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 約,後負,念莫可使用於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 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 願。」張儀於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 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 僕妾之食,因而數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 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 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 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已而蘇秦告其舍人曰:「張 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 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 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 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 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 秦惠王,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蘇秦之舍人,乃 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 「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 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 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吾在術 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 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 能乎!」

《貧士傳》仲尼三弟子者,顏回、曾參、原憲也。回嘗簞食 瓢飲,處于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孔子賢 之。他日嘗列弟子之行。又曰:「回也其庶乎!屢空。」及回 死,無以葬厥父,顏路請夫子之車以為槨云。參不仕 居衛,縕袍無表,顏色腫膾,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十 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履而踵決,曳 縱而歌,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而卒傳孔子之道。 憲居以環堵,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木為樞,而甕牖 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濕,匡坐而絃歌。子貢盛服軒 車,往見原憲。憲韋冠縱履,杖藜應門。子貢曰:「先生病 矣。」憲應之曰:「憲聞無財之謂貧,學道不能之謂病。若 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退,有愧色。

《後漢書范式傳》:「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少遊太學, 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寢疾篤,歎曰:『吾與山陽 范巨卿死友也』。尋卒,式馳往赴之,式執紼而引柩,留 止冢次,為修墳樹,然後乃去。後到京師,受業太學。時 諸生長沙陳平子亦同在學,與式未相見,而平子被 病將亡,謂其妻曰:吾聞山陽范巨卿,烈士也,可以託 死。吾歿後,但以屍埋巨卿戶前。」乃裂素為書,以遺巨 卿。既終,妻從其言。時式出行適還,省書見瘞,愴然感 之,向墳揖哭,以為死友。乃營護平子妻兒,身自送喪 于臨湘。未至四五里,乃委素書于柩上,哭別而去。其 兄弟聞之,尋求不復見。

《景仰撮書》管寧字幼安,少與華歆同席讀書,門外有 乘軒者過,歆棄書遽往觀之,寧恥之而割席,曰:「子非 吾友也。」又嘗與歆共鋤菜地,遇金,寧揮鋤不顧,歆則 捉而擲之。漢魏之際,居遼東二十年,匿景藏光,嘉遯 養浩。魏明帝安車蒲輪,束帛加璧聘之,寧不受。家貧 好學,一藜床五十年,當膝處皆穿。

《北史索敞傳》:「敞補扶風太守,在位清貧,卒官。時舊同 學生等為請諡,詔贈涼州刺史,諡曰獻。」

《隋書劉焯傳》:「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少與河間劉 炫結盟為友,同受《詩》於同鄉劉軌,思受《左傳》於廣平 郭懋常,問《禮》於阜城熊安生,皆不卒業而去。武強交津橋劉智海家,素多墳籍,焯與炫就之讀書,向經十 載,雖衣食不繼,晏如也,遂以儒學知名。」

《北史鄭羲傳》:「羲從曾孫道邕,道邕子譯。隋文帝與譯 有同學之舊。譯又素知隋文相表有奇,傾心相結。及 隋文為大冢宰,總百揆,以譯兼領天官都府司會,總 六府事,出入臥內,言無不從。」

《王盟傳》:盟孫誼,拜大司徒。隋受禪,顧遇彌厚,進郢國 公。未幾,恩禮稍薄,誼頗怨望。公卿奏誼大逆不道,罪 當死。帝見誼,愴然曰:「朕與公舊同學,甚相憐憫,將奈 國法何?」於是詔曰:「誼有周之世,早預人倫,朕共遊庠 序,遂相親好。然性懷險薄,巫覡盈門,此而赦之,將或 為亂。」乃賜死於家。

《龍城錄》:王宏,濟南人。太宗幼日同學,因問為八體書。 太宗既即極,因訪宏,而鄉人竟傳隱去。是亦子陵之 徒歟。

《摭言》:劉虛白與太平裴公早同研席,及公主文,虛白 猶舉進士,簾前獻詩曰:「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燈燭 一般風。不知歲月能多少,猶著麻衣待至公。」

陸游《南唐書盧絳傳》:「絳至新淦,客於土豪陳氏,與其 子弟共學。絳好縱橫兵書,日夜讀之。陳氏察其非士 流,謂曰:『朝廷方求賢豪,吾子其可久留此乎』?因厚具 裝遣行。」

《李平傳》:「平本姓名曰楊訥,少為嵩山道士,與汝陰布 衣舒元共學,數年業成。同游蒲中,客於節度使李守 貞。守貞叛漢,使兩人懷表間行,乞師於金陵。元宗為 出師數萬,為之聲援。甫出境而守貞叛,兩人無所復 命,且唐遇之厚,因留事唐。」

《天定錄》:僧可隆善詩,高從誨閱其卷,有《觀棋》句云:「萬 般思後行,一失廢前功。」從誨謂可隆曰:「吾師此詩,必 因事而得。」隆答曰:「某本姓慕容,與桑維翰同學,少負 志氣,多恐維翰。維翰登第以至入相,某猶在場屋,頻 年敗衂,皆維翰所挫也。因削髮為僧。其句實感前事 而露意焉。」從誨識鑒,多此類也。

《宋史趙逢傳》:「逢父崇,事劉守光為牙校。周德威平幽 州,因誅崇。逢尚幼,德威錄為部曲,令與諸子同就學。 及德威戰沒胡柳陂,逢乃游學河朔間。久之,西游,客 鳳翔李從曮門下。從曮卒,侯益領節制,逢又依之。」 《儒林傳》:「辛文悅以《五經》教授,太祖幼時,從其肄業。及 登位,召見,授太子中允,後累遷至員外郎。又有張遁、 張」文旦者,嘗與太宗同學校,太平興國中,詣闕自言, 各起家為主簿

《凌策傳》:「策字子奇,宣州涇人。世給事州縣。策幼孤,獨 厲志好學,宗族初不加禮。因決意渡江,與姚鉉同學 于廬州。雍熙二年,舉進士,累遷工部侍郎。」

《馮元傳》:元幼從崔頤正孫奭為五經大義,與樂安孫 質、吳陸參、譙夏侯圭善。群居講學,或達旦不寢,號「四 友。」

《趙安仁傳》:安仁少與宋元輿同學,元輿門地貴盛,待 安仁甚厚。元輿早卒,家緒寖替,安仁屢以金帛濟之。 《呂蒙正傳》:富言者,蒙正客也。一日白曰:「兒子十許歲, 欲令入書院,事廷評太祝。」蒙正許之。及見,驚曰:「此兒 他日名位與吾相似,而勳業遠過于吾。」令諸子同學, 供給甚厚。言之子,即弼也。後弼兩入相,亦以司徒致 仕。其知人類如此。

《李行簡傳》:「行簡,字易從,同州馮翊人。家貧,刻志于學, 讀《六經》,每至夜分,寒暑不易。又聚木葉學書,筆法遒 勁,與里中富人楊士元同學。既而同時中進士第,士 元資遺行簡,謝不取。」

《張詠傳》:「詠初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既顯, 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曰:『傅霖請見』。 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何人, 敢名之』。霖笑曰:『別子一世尚爾邪,是豈知世間有傅 霖者乎。詠問昔何隱,今何出。霖曰:『子將去矣,來報子 爾』。詠曰:『詠亦自知之』。霖曰:『知復何言』。翌日別去。後一』」 月而詠卒,年七十。贈左僕射,諡「忠定。」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後。其先邠州 人也。後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 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 家,迺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 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 仲淹不苦也。仲淹子純祐,字天成,性英悟自得,尚節」 行,方十歲能讀諸書,為文章籍籍有稱。父仲淹守蘇 州,首建郡學,聘胡瑗為師。瑗立學規良密,生徒數百, 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純祐尚未冠,輒白入學,齒諸生 之末,盡行其規,諸生隨之,遂不敢犯。自是蘇學為諸 郡倡。

《呂公著傳》:「公著字晦叔,幼嗜學,至忘寢食。父夷簡器 異之曰:『他日必為公輔』。恩補奉禮郎,登進士第,召試 館職,不就。通判潁州,郡守歐陽修與為講學之友。後 修使契丹,契丹主問中國學行之士,首以公著對。」 《張亢傳》:「亢知和州,坐失舉,徙筠州。同學生為吏部,亢憐其老,薦為縣令。後既為所累,出筠州還,所薦者復 求」濟,亢又贈金帛,終不以屑意。

《家愿傳》:「愿字處厚,眉山人。父勤國,慶曆、嘉祐間與從 兄安國、定國同從劉巨游,與蘇軾兄弟為同門友。王 安石久廢《春秋》學,勤國憤之,著《春秋新義》。熙寧、元豐 諸人紛更,而元祐諸賢矯枉過正。勤國憂之,為築室 作室,喻二蘇讀之敬嘆。」

《辛棄疾傳》: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少師蔡伯堅,與 党懷英同學,號「辛党。」始筮仕,決以蓍,懷英遇坎,因留 事金。棄疾得離,遂決意南歸。

《陸持之傳》:「持之字伯徵,知荊門軍九淵之子也。七歲 能為文。九淵授徒象山之上,學者數百人,有未達,持 之為敷繹之。」

《續詩話》:楊樸字契元,鄭州人。善為詩,不仕。少時嘗與 畢相同學,畢薦之,太宗召見,面賦《蓑衣》詩云:「狂脫酒 家春醉後,亂堆漁舍晚晴時。」除官不受,聽歸山,以其 子從政為長水尉。

《聞見前錄》:呂文穆公諱蒙正,微時于洛陽之龍門利 涉院土室中與溫仲舒讀書,有詩云:「八灘風急浪花 飛,手把魚竿傍釣磯。自是釣頭香餌別,此心終待得 魚歸。」又云:「怪得池塘春水滿,夜來雷雨起南山。」後狀 元及第,位至宰相。溫仲舒第三人及第,官至尚書。 《名臣言行錄外集》:楊文靖時,程門先進嘗曰:「同門後 來成就,莫踰吾王伯約。」

胡文定公少長入太學,同舍有潁昌靳裁之,嘗聞程 氏之學,與公論經史大義,公以是學益強,識日明。 《仇池筆記》:吾八歲入小學,以道士張易簡為師,童子 幾百人,師獨稱吾與陳太初。太初者,眉山市井人子 也。余稍長,學日益,遂第進士制策,而太初乃為郡小 吏。其後余謫居黃州,有眉山道士陸惟忠自蜀來云: 「太初已尸解矣。蜀人吳師道為漢州太守,太初往客 焉。正歲日,見師道求衣食錢物,且告別,持所得盡與 市人貧者,反坐于戟門下,遂卒。師道使卒舁往野外 焚之,卒罵曰:『何物道士,使吾正旦舁死人』!」太初微笑 開目曰:「不復煩汝。」步自戟門,至金鴈橋下,趺坐而逝。 焚之,舉城人見煙焰上眇眇焉,有一陳道人也。 《元史劉賡傳》:賡兼國子祭酒。國學故事:伴讀生以次 出補吏,莫不爭先出。時有一生,親老且貧,同舍生有 名在前者,因博士以告曰:「『我齒頗少,請讓之先』。賡曰: 『讓,德之恭也』。」從其讓,別為書薦其人,朝廷反先用之。 自是六館之士皆知讓之為美德也。

《張文謙傳》:「文謙字仲謙,邢州沙河人。幼聰敏,善記誦, 與太保劉秉忠同學。世祖居潛邸,受邢州分地,秉忠 薦文謙可用。歲丁未,召見,應對稱旨,命掌王府書記, 日見信任。」

《輟耕錄》:陳子方、閔仲達同舍生也,皆待次杭府史。陳 月日在前,閔以計力反先之,陳殊無怒意,因赴都以 薦舉入仕,歷官浙西廉訪司僉事。閔方陞書吏,聞陳 來,嘆曰:「復何面目見之!」遂稱疾不出。陳下車即問左 右曰:「閔仲達何在?」眾以疾對,陳曰:「必為我故,非疾也。」 亟造其家,閔皇恐出肅。陳曰:「吾與君氣誼契厚,君昔」 先我而食祿者,命也。使非此,吾又能致是耶?今幸同 一公署,惟有以教正之,幸甚!寧舍我與閔,感激從事, 相好如初。

《明通紀》:「危素,撫州金谿人,字太樸,以文學知名,與同 邑黃𠳲字殷少,少同學問。元至正末,素累官至翰林 學士承旨,𠳲為待制。徐達克燕京,下令元臣咸輸告 身,素與𠳲約,死于難。𠳲從人張午勸𠳲勿死,𠳲不從, 竟投居賢坊井中死之。素走所居報恩寺,亦欲投井。 寺僧大梓挸出之謂曰:『國史非公莫知,公死是死國 史也』。」素由是不死,達乃以素歸。

《正氣紀黃鉞傳》:鉞明敏好學,隱士楊濙者,嘗避雨泊 舟鉞舍傍,窺見鉞持書倚簷,聲琅琅不輟,乃就視之 曰:「豎子好學至此哉!日能讀幾何?鉞答曰:『苦無書讀, 過目能不忘也』。」濙曰:「我有書在海洋店,去此不遠,豎 子能從吾遊乎?」鉞喜再拜,即從濙舟至其舍,與數冊 持去,數數往來。濙怪其頻舉所借書咨詢,悉記憶,濙 大喜曰:「吾架上書不下萬卷,不能舉付汝,汝當就吾 舍讀。」因命其子福同室而學,三年遂盡其書。縣聞之, 併辟福賢良。濙怨之曰:「吾不幸遭世亂,家破族散,今 獨攜一子,耕讀遠郊,以畢餘生,因子好學,盡以藏書 留覽,乃不自韜藏,卒為人知,併顯我家,若之何?」鉞曰: 「公無患,當說尹罷之。」乃教福結束如農夫,且曰:「即尹 有問,子但操吳音,勿詳對。」福盡如鉞教。因同詣尹曰: 「鉞與福同筆研數載,知福深。福才能問學,並居鉞下。 且父老身病,不可行;即行,不足以應詔,君且得罪。」尹 心知其詐,不得已獨遣鉞,除宜章典史。

《明外史王守仁傳》:「魏良器字師顏,性超穎絕人,守仁 亟稱之。王畿為諸生,落魄不羈,見講學者輒罵。良器 與同門生投壺,畿見之笑曰:『腐儒亦為是耶』?稍暱就 已,遂游守仁門《張士隆傳》:「士隆字仲修,安陽人。弘治八年,舉鄉試,入 太學,與同縣崔銑及寇天敘、馬卿、呂柟輩相砥礪,以 學行聞。」

《吉安府志》:「周祿與劉見川教,陳蒙山嘉謨諸同志訂 西原惜陰之會,每月雖風雨寒暑必赴,廬陵士人始 知從事聖學。」

《湖廣通志》:「裴椿幼穎敏英發,志趣高遠。為弟子員時, 讓廩於謝生曰:『此生貧乏,年且過予。督學嘉獎之』。」 《伍文定傳》:「邢珣子埴,嘗學於張璁,嘉靖初,登鄉薦。璁 貴顯,屢欲援之,辭不應,授浦城知縣。有徐浦者,役公 府,埴一見異之,令與子同學,為娶妻。後登第為給事 中。其家世世祀埴。」

《鎮國中尉睦桔傳》:「桔覃精經學,築室東坡之上,招延 學徒與共研席,名聲藉甚。」

《奉國將軍多煌傳》煌弟多炡,亦奉國將軍,穎敏絕人, 善詩歌,與宗人多𤏳、謀墝、謀境等結詞社。久之,游道 益廣,談藝者皆向慕。

《沁水王珵階傳》:「鎮國將軍恬烷子輔國將軍珵圻與 珵。」珵塯珵堛,結為詞社,日相賡和,時稱《瀋國多才》 焉。

《公餘日錄》:「一秋兩元。景泰甲子,鄉舉吳啟文舉以《春 秋》學生發解應天,徐泰士亨以《書經》監生發解順天, 皆邑人同學,真可謂一時盛事,四方寡媲矣。」

《列朝詩集》:「宗臣字子相,歷稽勳員外郎,在郎署,與李 于鱗、王元美諸人結社于都下。於時稱五子者,東郡 謝榛、濟南李攀龍、吳郡王世貞、長興徐中行、廣陵宗 臣、南海梁有譽,名五子,實六子也。已而謝、李交惡,遂 黜榛而進武昌吳國倫,又益以南昌余曰:『德銅梁張 佳引,則所謂七子者也。于鱗沒,元美為政,援引同類』」, 咸稱「五子」,而《七子》之名獨著。

李維楨字本寧。隆慶戊辰進士,選翰林庶吉士,除編 修,進修撰。在史館,博聞強記,與新安許文穆齊名。同 館為之語曰:「記不得,問老許,做不得問小李。」

張含,字愈光。少與楊用修同學。丙寅除夕,以二詩遺 用修,文忠公極稱之,謂當以詩名世。嘗師事李獻吉、 友何仲默,然其生平知契,白首唱酬者,用修一人而 已。愈光詩行世者,有《禺山詩選》《禺山七言律鈔》,皆用 修手自評騭云。

《江南通志》:「王嗣響字霆叔,華亭人。以淹邃為時所稱。 性耿介不苟。唐宗伯文獻、許通政樂善皆少與同學。 貴顯後過從輒不見,有所贈遺亦不受。」

王志堅,字弱生,太倉人。幼好讀書,與嘉定李流芳同 硯席,窮經辨志,有古先儒者之風。

《江西通志》:「史梓芳,字景賢,鄱陽人。孕十五月而生。性 穎敏,博通經史。餼于庠,名籍甚。與劉應麒、祝世祿同 硯席,皆以國士期之。」

《列朝詩集》:崔子忠字道毋。少為書生,師事萊人宋繼 登,宋諸子及群從皆與同學,而玫及應亨尤厚善。應 亨署銓曹屬,一選人以千金為崔君壽,道毋笑曰:「若 念我貧,不出橐中裝詒我,而令我居間受選人金。同 學少年,尚不識崔子忠何等面目耶?」應亨媿謝而已。

同學部雜錄[编辑]

《淮南子》:「同味而嗜厚膊者,必其甘之者也;同師而超 群者,必其樂之者也。」

《木几冗談》:「韓非子與李斯俱師事荀卿矣。韓非子曰: 『論其所愛,則以為借資;論其所惡,則以為嘗己』。即荀 卿致亂而欲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 李斯曰:『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 故能就其深』。即荀卿『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細 流無以成江河』也,學問故有原委。」

《日知錄》:社之名起于古之國社、里社,故古人以鄉為 社。《大戴禮》:「千乘之國,受命于天子,通其四疆,教其書 社。」《管子》:「方六里,名之曰社」是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齊侯唁公曰:「自莒疆以西,請致千社。」註:「二十五家為 社,千社二萬五千家。」《哀公十五年》,齊與衛地,自濟以 西,禚媚、杏以南,書社五百。《晏子》:景公予魯君地,山陰 「數百社。」又曰:景公祿晏子以平陰與槁邑反市者十 一社。又曰:「昔吾先君桓公,以書社五百封,管仲不辭 而受。《荀子》與之書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戰國策》, 秦王使公子他謂趙王曰:「大國不義,以告敝邑,而賜 之二社之地。」《商子》,湯武之戰,士卒坐陳者,里有書社。 《呂氏春秋》,武王勝殷,諸大夫賞以書社。又曰:「衛公子 啟方以書社四十下衛。」又曰:「越王請以故吳之地陰 江之浦,書社三百,以封」《墨子》。今河南、太原、青州鄉鎮 猶以社為稱。古者春秋祭社,一鄉之人,無不會集。《三 國志注》:蔣濟為太尉,嘗與桓範會社下是也。《漢書五 行志》:兗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臣瓚曰:「舊制 二十五家為一社,而民或十家五家共為田社,是私社。」《隋書禮儀志》:「百姓二十五家為一社,其舊社及人 稀者,不限後人聚徒結會,亦謂之社。」萬曆末,士人相 會課文,各立名號,亦曰某社某社。崇禎中,有陸文升 奏訐張溥等復社一事,至奉旨察勘,在事之官,多被 降罰。《宋史。薛顏傳》:「耀州豪姓李甲,結客數十人,號沒 命社。」《曾鞏傳》:「章丘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石公弼 傳》:「揚州群不逞為俠于閭里,號亡命社。」而隋末譙郡 賊有黑社、白社之名。《元史。泰定帝紀》:禁饑民結扁擔 社,傷人者杖一百。不知今之士人何取而名此也。天 啟以後,士子書刺往來,社字猶以為汎,而曰「盟」,曰社 盟,此遼史之所謂刺血友也。

今日人情相與惟「年、社、鄉、宗」四者而已。除卻四者,便 窅然喪其天下焉。

同學部外編[编辑]

《誠齋雜記》:「吳潘章少有美容儀,時人競慕之。定國王 仲先聞其美名,故來求為友,因願同學。一見相愛,情 若夫婦,便同衾共枕,交游無已。後死,葬于羅浮山,塚 上忽生一樹,柯條枝葉,無不相連,時人異之,號為『共 枕樹』。」

《北史段承根傳》:承根父暉,師事歐陽湯,湯甚器愛之。 有一童子與暉同志。後二年,童子辭歸,從暉請馬。暉 戲作木馬與童子甚悅,謝暉曰:「吾太山府君子,奉敕 遊學,今將歸,損子厚贈,無以報德,子後至常伯封侯, 非報也。且以為好。」言終,乘馬騰虛而去。

《春渚紀聞》:張道人,福州福清人,以樵採為給。一日,樵 歸於山,道遇二道人對棋,弛擔就觀,棋者,忽顧之而 語曰:「子頗憶與吾二人同學之勤否?我亦以子沈滯 人間,未能遠引也。今子困躓亦已至矣,復能從我竟 學乎?」張忽醒然悟解,通知宿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