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第08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八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交誼典
第八十五卷目錄
品題部藝文二〈詩〉
大雅烝民之五章六章
煌煌京洛行 魏文帝
五君詠五首 宋顏延之
宴闌思舊 梁蕭統
詠山濤王戎詩二首 前人
感遇詩 唐陳子昂
七愛詩 皮日休
四賢吟 宋邵雍
品題部選句
品題部紀事一
交誼典第八十五卷
品題部藝文二〈詩〉
[编辑]《大雅烝民之五章六章》
[编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 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維仲山 甫舉之。愛莫助之,袞職有闕,維仲山甫補之。」
《煌煌京洛行》魏·文帝
[编辑]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淮陰五刑, 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大憤不收,褒衣無帶。 多言寡誠,祇令事敗。蘇秦之說,六國以亡。傾側賣主, 車裂固當。賢矣陳軫,忠而有謀。楚懷不從,禍卒不救。 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嗟彼郭生, 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謂得臣。峨峨仲連,齊之高士。 「北辭千金,東蹈滄海。」
《五君詠五首》宋·顏延之
[编辑]阮步兵
阮公雖淪跡,識密鑒亦洞。沈醉似埋照,寓辭類託諷。 長嘯若懷人,《越禮》自驚眾。物故不可論,途窮能無慟。
嵇中散
《中散》不偶世,本自餐霞人。形解驗𪐝仙,吐論知凝神。 立俗迕流議,尋山洽隱淪。鸞翮有時鎩,龍性誰能馴。
劉參軍
劉伶善閉關,懷情滅聞見。鼓鐘不足歡,榮色豈能眩。 韜精日沈飲,誰知非荒宴。《頌酒》雖短章,深衷自此見。
阮始平
仲容青雲器,實稟生民秀。達音何用深,識微在金奏。 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虛覯。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向常侍
向秀甘淡薄,深心託豪素。探道好淵元,觀書鄙章句。 交呂既鴻軒,攀嵇亦鳳舉。流連河裏遊,惻愴《山陽賦》。
《宴闌思舊》梁·蕭統
[编辑]孝若。〈明山賓〉「信」,「儒」「雅」「稽古,文『敦』」「淳」「茂」「沿。」〈到洽〉實俊朗,文義 縱橫。陳佐公。〈陸倕〉持方介才學,罕為鄰灌蔬。〈殷芸〉實溫雅, 摛藻每清新。余非狎異者,惟舊且懷仁。綢繆似河曲, 契闊等漳濱。如何離災盡,眇漠同埃塵。一起應劉念, 泫泫欲沾巾。
《詠山濤王戎詩》前人
[编辑]顏生《五君詠》不取山濤、王戎,余聊詠之焉。
山公弘識量,早廁《竹林》歡。聿來值英主,身游廊廟端。 位隆五教職,才周五品官。為君翻已易,居臣良不難。
二
濬沖如蕭散,薄暮至中台。徵神歸鑒景,晦行屬聚財。 嵇生襲元夜,阮籍變青灰。留連追宴緒,壚下獨徘徊。
《感遇詩》唐·陳子昂
[编辑]樂羊為魏將,食子殉軍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 吾聞《中山相》,乃屬《放麑》翁。孤獸猶不忍,況以奉君終。
《七愛詩》皮日休
[编辑]《皮子》之志,常以真純自許,每謂「立大化者必有真相,以房、杜為真相焉;定大亂者必有真將,以李太尉為真將焉;傲大君者必有真隱,以盧徵君為真隱焉;鎮澆俗者必有真吏,以元魯山為真吏焉;負逸氣者必有真放,以李翰林為真放焉;為名臣者必有真才,以白太傅為真才焉。嗚呼!吾之道時耶?行其事也,在乎愛忠矣。」 「不時耶。行其事也。亦在乎愛忠矣。」 苟有心歌詠者,豈徒然哉。
房杜二相國
吾愛房與杜,貧賤共聯步。脫身拋亂世,策杖歸真主。 縱橫握中算,左右天下務。骯髒無敵才,磊落不世遇。 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輔。黃閣三十年,清風一萬古。 巨業照國史,大勳鎮王府。遂使後世民,至今受陶鑄。 粵吾少有志,敢躡前賢路。苟得同其時,願為執鞭豎。
李太尉
「吾愛李太尉,崛起定中原。驍雄十萬兵,四面圍國門。一戰取王畿,一叱散妖氛。乘輿既反正,兇豎爭亡魂。 巍巍柱天功,蕩蕩蓋世勳。仁於曹孟德,勇過霍將軍。 丹券入帑藏,青史傳子孫。所謂大丈夫,動合驚乾坤。 所謂聖天子,難得忠貞臣。下以契魚水,上以合風雲。 百世必一亂,千年方一人。吾雖翰墨子,氣概敢不群。」 願以「《太平頌》,題向甘泉春。」
盧徵君
吾愛盧徵君,高臥嵩山裏。百辟未一顧,三徵方暫起。 坦腹對宰相,岸幘揖天子。《建禮》門前吟,金鑾殿裏醉。 天下皆餔糟,徵君獨潔己。天下皆樂聞,徵君獨洗耳。 天下皆懷羞,徵君獨多恥。銀黃不妨懸,赤紱不妨被。 而於心抱中,獨作羲皇地。籃轝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再看緱山雲,重酌嵩陽水。放曠書裏終,逍遙醉中死。 吾謂伊與周,不若徵君貴。吾謂巢與許,不若徵君義。 高名無階級,逸跡絕涯涘。萬世《唐書》中,逸民不可比。 粵吾慕真隱,強以骨肉累。如教不為名,敢有徵君志。
元魯山
「吾愛元紫芝,清介如伯夷。輦母遠之官,宰邑無玷疵。 三年魯山民,豐稔不暫饑。三年魯山吏,清慎各自持。 只飲魯山泉,只采魯山薇。一室冰蘗苦,四遠聲光飛。 退歸舊隱來,斗酒入茅茨。雞黍匪家畜,琴尊常自怡。 盡日一菜食,窮年一布衣。清似匣中鏡,直如琴上絲。 世無用賢人,青山生白髭。既臥黔婁衾,空立陳寔碑。」 吾無魯山道,空有「魯山辭。」所恨不相識,援毫空涕垂。
李翰林
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口吐天上文,跡作人間客。 磥砢千丈林,澄澈萬尋碧。醉中草《樂府》,十幅筆一息。 召見承明廬,天子親賜食。醉曾吐御床,傲幾觸天澤。 權臣妒逸才,心如斗筲窄。失恩出內署,海岳甘自適。 刺謁戴接㒿,赴宴著縠屐。諸侯百步迎,明君九天憶。 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大鵬不可籠,大椿不可植。 蓬壺不可見,姑射不可識。五岳為辭鋒,四溟作胸臆。 惜哉千萬年,此俊不可得。
白太傳
「吾愛白樂天,逸才生自然。誰謂辭翰器,乃是經綸賢。」 欻從浮豔詩,作得《典誥》篇。立身百行足,為文六藝全。 清望逸內署,直聲驚諫垣。所刺必有思,所臨必可傳。 忘形任詩酒,寄傲遍林泉。所望標文柄,所希持化權。 何期遇訾毀,中道多左遷。天下皆汲汲,樂天獨怡然。 天下皆悶悶,樂天獨舍旃。高吟辭兩掖,清嘯罷三川。 處世似孤鶴,遺榮同蛻蟬。仕若不得志,可為龜鏡焉。
四賢吟 宋邵雍
[编辑]彥國之言鋪陳,晦叔之言簡當,君實之言優游,伯淳 之言條暢,四賢洛陽之望,是以在人之上,有宋熙寧 之間,大為一時之壯。
品題部選句
[编辑]《詩經秦風黃鳥章》:「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 夫之特。」〈又〉誰從穆公?子車仲行。「維此仲行」,百夫之防。 〈又〉誰從穆公?子車鍼虎。維此鍼虎,百夫之禦。
晉傅元《荀何論》:「以文王之道事其親者,其潁昌何侯 乎?其荀侯乎!古稱曾、閔,今日何、荀。內盡其心,以事其 親,外崇禮讓,以接天下。孝子百世之宗,仁人天下之 命,有能行孝之道,君子之儀表也。《詩》云:『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令德不遵二夫子之景行者,非樂中正之道 也。〈又〉潁昌侯之事親,其盡孝子之道乎!「存盡其和,事 盡其敬,亡盡其哀。」予于潁昌侯見之矣。〈又〉「見其親之 黨,如見其親六十而孺慕」,予于《潁昌侯》見之矣。 滿紙千金,與湯子家足下,「丰髯如黃鵠雲中,青霞天 半,而談傾稷下,若懸河,若飛駿,又若雪藕,抑何巨麗 饒致也!敬服敬服!」
品題部紀事一
[编辑]《左傳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 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作虛器,縱逆祀, 祀爰居,三不知也。」
七年,狄侵我西鄙,公使告於晉,趙宣子使因賈季問 酆舒,且讓之。酆舒問于賈季曰:「趙衰、趙盾孰賢?」對曰: 「趙衰,冬日之日也;趙盾,夏日之日也。」
宣公二年,趙穿攻靈公于桃園,宣子未出山而復。大 史書曰:「趙盾弒其君,以視於朝。」宣子曰:「不然。」對曰:「子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嗚呼! 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矣。」孔子曰:「董狐,古之 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 惜也,越竟乃免。」
襄公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衛,說蘧瑗、史狗、史鰌、公 子荊、公叔發、公子朝曰:「衛多君子,未有患也。」
《昭公十四年》,晉邢侯與雍子爭鄐田,久而無成士。景 伯如楚,叔魚攝理。韓宣子命斷舊獄,罪在雍子。雍子 納其女于叔魚,叔魚蔽罪邢侯。邢侯殺叔魚與雍子 于朝。宣子問其罪于叔向。叔向曰:「三人同罪,施生戮 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賂以買直,鮒也;鬻獄,邢侯 專殺,其罪一也。已惡而掠美為昏,貪以敗官為墨,殺」 人不忌為賊。《夏書》曰:「『昏、墨賊殺』,皋陶之刑也。請從之。」 乃施邢侯,而尸雍子與叔魚于市。仲尼曰:「叔向,古之 遺直也。」
《韓非子十過篇》:昔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五 伯長,管仲佐之。管仲老,不能用事,休居于家。桓公從 而問之曰:「仲父家居有病,即不幸而不起,此病政安 遷之?」管仲曰:「臣老矣,不可問也。雖然,臣聞之,知臣莫 若君,知子莫若父。君其試以心決之。」公曰:「鮑叔牙何 如?」管仲曰:「不可。鮑叔牙為人剛愎而上悍,剛則犯民 以暴,愎則不得民心,悍則下不為用。其心不懼,非伯 者之佐也。」公曰:「然則豎刁何如?」管仲曰:「不可。夫人之 情,莫不愛其身。公妒而好內,豎刁自獖以為治內,其 身不愛,又安能愛君?」曰:「然則衛公子開方何如?」管仲 曰:「不可。齊衛之間,不過十日之行。開方為事君,欲適 君之故,十五年不歸,見其父母,此非人情也。其父母 之不親也,又能親君乎?」公曰:「然則易牙何如?」管仲曰: 「不可。夫易牙為君主味,君之所未嘗食,唯人肉耳。易 牙蒸其首,子而進之,君所知也。人之情,莫不愛其子, 今蒸其子以為膳于君,其子弗愛,又安能愛君乎?」公 曰:「然則孰可?」管仲曰:「隰朋可。其為人也,堅中而廉外, 少欲而多信。夫堅中則足以為表,廉外則可以大任, 少欲則能臨其眾,多信則能親鄰國,此霸者之佐也, 君其用之。」公曰:「諾。」
《國語》:宣王欲得國子之能訓導諸侯,樊穆仲曰:「魯侯 孝。」王曰:「何以知之?」對曰:「肅恭明神,而敬事耇老。賦事 行刑,必問于遺訓,而咨于故實。不干所問,不犯所咨。」 王曰:「然則能訓治其民矣。」乃命魯孝公于夷宮。 《國語》:趙文子與叔向游于九京,曰:「死者若可作也,吾 誰與歸?」叔向曰:「其陽子乎!」文子曰:「夫陽子行廉直于 晉國」,不免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叔向曰:「其舅犯乎?」《文 子》曰:「舅犯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其隨武子 乎!納諫不忘其師,言身不失其友,事君不援而進,不 阿而退。」
《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子產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 遺愛也。」
《孔子家語顏回篇》顏回問于孔子曰:「臧文仲、武仲孰 賢?」孔子曰:「武仲賢哉!」顏回曰:「武仲世稱聖人,而身不 免于罪,是智不足稱也;好言兵討,而挫銳于邾,是智 不足名也。夫文仲其身雖歿,而言不朽,惡有未賢?」孔 子曰:「身歿言立,所以為文仲也。然猶有不仁者三,不 智者三,是則不及武仲也。」回曰:「可得聞乎?」孔子曰:「下 展禽,置六關,妾織蒲,三不仁;設虛器,縱逆祀,祠海鳥, 三不智。武仲在齊,齊將有禍,不受其田,以避其難,是 智之難也夫!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魯,抑有由焉:作 而不順,施而不恕也夫?《夏書》曰:『念茲在茲,順事恕施』。」 六本篇孔子曰:「回有君子之道四焉:強于行義,弱于 受諫,怵于待祿,慎于治身。史鰌有君」子之道三焉:不 仕而敬上,不祀而敬鬼,直己而曲于人。曾子侍,曰:「參 昔嘗聞夫子之三言而未之能行也。夫子見人之一 善而忘其百非,是夫子之易事也;見人之有善,若己 有之,是夫子之不爭也;聞善必躬行之,然後導之,是 夫子之能勞也;學夫子之三言而未能行,是以自知 終不及二子者也。」
孔子曰:「吾死之後,則商也日益,賜也日損。」曾子曰:「何 謂也?」子曰:「商也好與賢己者處,賜也悅,不若己者處。 不知其子,視其父;不知其人,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 所使;不知其地,視其草木。故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 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 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 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處者焉。」 《弟子行》衛將軍。《文子》問于子貢曰:「吾聞孔子之施教 也,先之以《詩》《書》而導之以孝悌,說之以仁義,觀之以 禮樂,然後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者七十有餘人, 其孰為賢」子貢對以不知。《文子》曰:「以吾子常與學賢 者也。不知何謂?」子貢對曰:「賢人無妄,知賢」即難,故君 子之言曰:「『智莫難于知人』,是以難對也。」《文子》曰:「若夫 知賢莫不難,今吾子親遊焉,是以敢問。」子貢曰:「夫子 之門人蓋有三千就焉,賜有逮及焉,未逮及焉,故不
得遍以告也。」《文子》曰:「吾子所及者,請問其行。」子貢對曰:「夫能夙興夜寐,諷詩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苟,是顏回之行也。」孔子說之以《詩》曰:「媚玆一人,應侯慎德。 永言孝思,孝思維則。」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 厥名,以御于天子,則王者之相也。
在貧如客,使其臣如借,不遷怒,不深怨,不錄舊罪,是 冉雍之行也。孔子論其材,曰:「有土之君子也,有眾使 也,有刑用也。」然後稱怒焉。孔子告之以《詩》曰:「靡不有 初,鮮克有終。」匹夫不怒,唯以忘其身。
不畏強禦,不侮矜寡,其言循性,其都以富,材任治戎, 是仲由之行也。孔子和之以文,說之以《詩》曰:「受小拱 大拱,而為下國駿龐。荷天子之龍,不戁不悚,敷奏其 勇。強乎武哉,文不勝質。」
恭老卹幼,不忘賓旅,好學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 之行也。孔子因而語之曰:「好學則智,卹孤則惠,恭則 近禮,勤則有繼。」堯舜篤恭以王天下,其稱之也,曰「宜 為國老。」
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擯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 是公西赤之行也。子曰:「《禮經》三百,可勉能也;威儀三 千,則難也。」公西赤問曰:「何謂也?」子曰:「貌以儐禮,禮以 儐辭,是謂難焉。」眾人聞之,以為成也。孔子語人曰:「當 賓客之事,則達矣。」謂門人曰:「二三子之欲學賓客之 禮者,其于赤也。」
「滿而不盈,實而如虛,過之如不及。先王難之,博無不 學。其貌恭其德,敦其言,于人也無所不信,其驕大人 也常以浩浩,是以眉壽。」是曾參之行也。孔子曰:「孝,德 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中 夫四德者也。」以此稱之。
「美功不伐,貴位不善,不侮不佚,不傲無告」,是顓孫師 之行也。孔子言之曰:「其不伐,則猶可能也;其不弊百 姓,則仁也。」《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夫子以其仁為 《大學》之深。
送迎必敬,上交下接若截焉,是卜商之行也。孔子說 之以《詩》曰:「式夷式已,無小人殆。」若商也,其可謂不險 矣。
貴之不喜,賤之不怒,苟利于民矣,廉于行己,其事上 也以佑其下,是澹臺滅明之行也。孔子曰:「獨貴獨富, 君子恥之。」夫也中之矣。
先成其慮,及事而用之,故動則不妄,是言偃之行也。 孔子曰:「欲能則學,欲知則問,欲善則詳,欲給則豫。」當 是而行偃也,得之矣。
獨居,思仁,公言仁義。其于《詩》也,則一日三復,白圭之 玷。是《南宮縚》之行也。孔子信其能仁,以為異士。 自見孔子,出入于戶,未嘗越禮,往來過之,足不履影, 啟蟄不殺,方長不折,執親之喪,未嘗見齒,是《高柴》之 行也。孔子曰:「柴于親喪,則難能也。啟蟄不殺,則順人 道;方長不折,則恕仁也。」成湯恭而以恕,是以日隮。凡 此諸「子,賜之所親睹者也。吾子有命而訊賜,賜也固 不足以知賢。」《文子》曰:「吾聞之也,國有道則賢人興焉, 中人用焉乃百姓歸之。若吾子之論,既富茂矣。壹諸 侯之相也。抑世未有,明君所以不遇也。」子貢既與衛 將軍《文子》言,適魯見孔子,曰:「衛將軍文子問:二三子 之于賜不壹而三焉。賜也辭不獲命,以所見者對矣, 未知中否,請以告。」孔子曰:「言之乎?」子貢以其辭狀告 孔子。子聞而笑曰:「賜,汝次為知人矣。」子貢對曰:「賜也 何敢知人?此以賜之所睹也。」孔子曰:「然,吾亦語汝耳 之所未聞,目之所未見者,豈思之所不至,智之所未 及哉?」子貢曰:「賜願得聞之。」
孔子曰:「不克不忌,不念舊怨。」蓋伯夷叔齊之行也。 畏天而敬人,服義而行信,孝于父母,恭于兄弟,從善 而教不道,蓋趙文子之行也。
「其事君也不敢愛其死,然亦不敢忘其身,謀其身不 遺其友。君陳則進而用之,不陳則行而退」,蓋隨武子 之行也。
「其為人之淵源也,多聞而難誕,內植足以沒其世。國 家有道,其言足以治;無道,其默足以容。」蓋《銅鍉》伯華 之行也。
「外寬而內正,自拯於隱括之中,直己而不直人,汲汲 于仁,以善自終。」蓋蘧伯玉之行也。
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蓋柳下惠 之行也。
其言曰:「君雖不量于其身,臣不可以不忠於其君。是 故君擇臣而任之,臣亦擇君而事之,有道順命,無道 衡命。」蓋晏平仲之行也。
「蹈忠而行信,終日言不在尤」之內。「國無道,處賤不悶, 貧而能樂」,蓋《老子》之行也。
《易》行以俟天命,居下不援其上,其親觀于四方也。不 忘其親,不盡其樂,以不能則學,不為己終身之憂,蓋 介子山之行也。
子貢曰:「敢問夫子之所知者,蓋盡于此而已乎?」孔子 曰:「何謂其然?亦略舉耳目之所及而已矣。昔晉平公 問祁奚曰:『羊舌大夫,晉之良大夫也,其行如何』?祁奚辭以不知。公曰:『吾聞子少長乎其所,今子掩之,何也』? 祁奚對曰:『其少也,恭而順,心有恥而不使其過宿。其 為大夫,悉善而謙其端;其為輿尉也,信而好直;其功』」 至於其為容也,溫良而好禮,博聞而時出其志。公曰: 「曩者問子,子奚曰:『不知也』?」祁奚曰:「每位改變,未知所 止,是以不敢得知也。」此又羊舌大夫之行也。子貢跪 曰:「請退而記之。」
《辨政篇》:子貢問于孔子曰:「夫子之于子產、晏子,可謂 至矣。敢問二大夫之所自為、夫子所以與之者?」孔子 曰:「夫子產于民為惠主,于學為博物;晏子於君為忠 臣,而行為敬敏。故吾皆以兄事之而加愛敬。」
《晏子》叔向問晏子曰:「正士之義,邪人之行,何如?」晏子 對曰:「正士處勢,臨眾不阿,私行於國,足養而不忘。故 通則事上,使卹其下,窮則教下,使順其上,事君盡禮, 行忠不正,爵祿不用,則去而不議,其交友也,論身義 行,不為苟戚,不同則疏而不誹,不毀,進于君不以刻 民,尊于國,故用於上則民安,行於下則君尊,故得眾」 上不疑其身,用于君不悖于行,是以進不喪亡,退不 危身,此正士之行也。邪人則不然,用于上則虐民,行 于下則逆上,事君苟進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 諛巧以正祿,比姦邪以厚養,矜爵祿以臨人,夸禮貌 以華世,不任於上則輕議,不篤于友則好誹,故用于 上則民憂,行於下則君危,是以其事君近於罪,其交 友近於患,其得上辟于辱,其為生僨于刑。故用于上 則誅,行于下則弒。是故交通則辱,生患則危。此邪人 之行也。
景公出,田寒,故以為渾猶,顧而問《晏子》曰:「若人之眾, 則有孔子焉乎?」晏子對曰:「有孔子焉則無有若舜焉, 則嬰不識。」公曰:「孔子之不逮舜為間矣。曷為有孔子 焉則無有若舜焉則嬰不識。」晏子對曰:「是迺孔子之 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節者也。處民之中,其過之識, 況乎處君之中乎?舜者處民之中,則自齊乎士;處君 子之中,則齊乎君子。」上與聖人,則固聖人之林也。此 迺孔子之所以不逮舜也。
《說苑善說篇》衛將軍文子問子貢曰:「季文子三窮而 三通,何也?」子貢曰:「其窮事賢,其通舉窮,其富分貧,其 貴禮賤。窮以事賢則不侮,通而舉窮則忠於朋友;富 而分貧則宗族親之;貴而禮賤則百姓戴之。其得之 固道也,失之,命也。」曰:「失而不得者,何也?」曰:「其窮不事 賢,其通不舉窮,其富不分貧,其貴不禮賤。其得之,命」 也;其失之,固道也。
子路問于孔子曰:「管仲何如人也?」子曰:「大人也。」子路 曰:「昔者管子說襄公,襄公不說,是不辨也;欲立公子 糾而不能,是無能也;家殘于齊而無憂色,是不慈也; 桎梏而居檻車中,無慚色,是無愧也;事所射之君,是 不貞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是無仁也。夫子何以大 之?」子曰:「管仲說襄公,襄公不說,管子非不辨也,襄公」 不知說也,「欲立子糾而不能」,非無能也,不遇時也,「家 殘於齊而無憂色」,非不慈也,知命也,「桎梏居檻車而 無慚色」,非無愧也,自裁也,事所射之君,非不貞也,知 權也。「召忽死之,管子不死。」非無仁也,召忽者,人臣之 材也,不死則三軍之虜也,死之則名聞天下。夫何為 不死哉?管子者,天子之佐,諸侯之相也。死之,則不免 為溝中之瘠;不死,則功復用于天下。夫何為死之哉? 由汝不知也。
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咎犯與趙衰孰賢?」對曰:「陽處父 欲臣文公,因咎犯三年不達,因趙衰三日而達。智不 知其士眾,不智也;知而不言,不忠也;欲言之而不敢, 無勇也;言之而不聽,不賢也。」
趙簡子問于成搏曰:「吾聞夫羊殖者,賢大夫也,是行 奚然?」對曰:「臣搏不知也。」簡子曰:「吾聞之,子與友親,子 而不知,何也?」搏曰:「其為人也數變,其十五年也,廉以 不匿其過;其二十也,仁以喜義;其三十也,為晉中軍 尉,勇以喜仁;其年五十也,為邊城將,遠者復親。今臣 不見五年矣,恐其變,是以不敢知。」簡子曰:「果賢大夫 也,每變益上矣。」
《權謀篇》:孔子問漆雕馬人曰:「子事臧文仲、武仲、孺子 容三大夫者,孰為賢?」漆雕馬人對曰:「臧氏家有龜焉, 名曰蔡。文仲立,三年為一兆焉;武仲立,三年為二兆 焉;孺子容立,三年為三兆焉。馬人見之矣。若夫三大 夫之賢不賢,馬人不識也。」孔子曰:「君子哉,漆雕氏之 子!其言人之美也,隱而顯;其言人之過也,微而著。故 智不能及,明不能見」,得無數卜乎?
《至公篇》:辛櫟見魯穆公曰:「周公不如太公之賢也。」穆 公曰:「子何以言之?」辛櫟對曰:「周公擇地而封曲阜,太 公擇地而封營丘。爵土等,其地不若營丘之美,人民 不如營丘之眾。不徒若是,營丘又有天固。」穆公心慚, 不能應也。辛櫟趨而出,南宮邊子入。穆公具以辛櫟 之言語南宮邊子,南宮邊子曰:「昔周成王之卜居成」 周也,其命龜曰:予一人兼有天下,辟就百姓,敢無中 土乎?使予有罪,則四方伐之,無難得也。周公卜居曲阜,其命龜曰:「作邑乎山之陽,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 季孫行父之戒其子也,曰:「吾欲室之俠於兩社之間 也,使吾後世有不能事上者,使其替之益速。」如是,則 曰:賢則茂昌,不賢則速亡,安在擇地而封哉?或示有 天固也。《辛櫟》之言,小人也。子無復道也。
《新序雜事篇》:晉平公欲伐齊,使范昭往觀焉。景公賜 之酒酣,范昭曰:「願請君之樽酌。」公曰:「酌寡人之樽,進 之於客。」范昭已飲,晏子曰:「徹樽更之,樽觶具矣。」范昭 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能為我調成周之樂乎? 吾為子舞之。」太師曰:「冥臣不習。」范昭趨而出。景公謂 晏子曰:「晉,大國也,使人來,將觀吾政也。今子怒大國 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為人,非陋而不識 禮也。且欲試吾君臣,故絕之也。」景公謂太師曰:「子何 以不為客調成周之樂乎?」太師對曰:「夫《成周》之樂,天 子之樂也。若調之,必人主舞之今范昭人臣也,而欲 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范昭歸,以告平公曰:「齊未 可伐也。臣欲試其君,而晏子識之,臣」欲犯其禮,而太 師知之。仲尼聞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間,而知千里 之外,其晏子之謂也。可謂折衝矣,而太師其與焉。」 《國語》:「『子西使人召王孫勝,沈諸梁聞之,見子西曰:『聞 子召王孫勝,信乎』?」曰:「然』。子高曰:『將焉用之』?」曰:「『吾聞之, 勝直而剛,欲寘之境』。子高曰:『不可。其為人也,展而不 勝,愛而不仁,詐而不知,毅而不勇,直而不衷,周而不 淑,復言而不謀,身,展也;愛而不謀長,不仁也;以謀蓋 人,詐也;強忍犯義,毅也;直而不顧,不衷也;周言棄德, 不淑也。是六德者,皆有其華而不實,將焉用之』?」 《韓詩外傳》魏文侯欲置相,召李克問曰:「寡人欲置相, 非翟璜則魏成子願卜之於先生。」李克避席而辭曰: 「臣聞之,卑不謀尊,疏不間親。臣外居者也,不敢當命。」 文侯曰:「先生臨事勿讓。」李克曰:「夫觀士也,居則視其 所親,富則視其所與,達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 為,貧則視其所不取,此五者足以觀矣。」文侯曰:「請先 生就舍,寡人之相定矣。」李克出遇翟璜,曰:「今日聞君 召先生而卜相,果誰為之?」李克曰:「魏成子為之。」翟璜 勃然作色曰:「吾何負于魏成子?西河之守,吾所進也, 君以鄴為憂,吾進西門豹;君欲伐中山,吾進樂羊;中 山既拔,無守之,吾進先生;君欲置太子傅,吾進趙蒼: 皆有成功就事,吾何負于魏成子?」克曰:「子之言,克於 子之君也,豈比周以求大官哉!君問置相非成,則璜 二子何如?臣」對曰:「君不察故也,居則視其所親,富則 視其所與,達則視其所舉,窮則視其所不為,貧則視 其所不取,五者以定矣,何待克哉!是以知魏成子為 相也。且子焉得與魏成子比?魏成子食祿日千鍾,什 一在內,以聘約天下之士,是以得卜。子夏、田子方、段 干木,此三人君皆師友之,子之所進,皆臣之子焉得 與魏成子比乎?」翟璜,逡巡再拜曰:「鄙人固陋,失對於 夫子。《詩》曰:『明昭有周,式序在位』。」
《孔叢子雜訓篇》「縣子問子思曰:『吾聞同聲者相好,子 之先君見子產時,則兄事之。而世謂子產仁愛,稱夫 子聖人,是謂聖道事仁愛乎?吾未諭其人之孰先後 也,故質於子』。子思曰:『然,子之問也,昔季孫問子游,亦 若子之言也』。子游答曰:『以子產之仁愛譬夫子,其猶 浸水之與膏雨乎』?康子曰:『子產死,鄭人丈夫舍玦珮, 婦女舍珠瑱,巷哭三月,竽瑟不作。夫子之死也,吾未 聞魯人之若是也,奚故哉』?」子游曰:「夫浸水之所及也 則生,其所不及則死,故民皆知焉;膏雨之所生也,廣 莫大焉;民之受賜也普矣,莫識其由來者。上德不德, 是以無德。」季孫曰:「善。」縣子曰:「其然。」
《執節篇》:魏安釐王問天下之高士,子順曰:「世無其人 也,抑可以為次?其魯仲連乎?」王曰:「魯仲連強作之者, 非體自然也。」答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文 武欲作,堯舜而至焉。昔我先君夫子欲作,文武而至 焉。作之不變,習與體成,則自然矣。」
子高以為趙平原君,霸世之士,惜其不遇時也。其子 子順以為衰世之好事公子無伯相之才也。申叔問 子順曰:「子之家公有道,先生既論之矣,今子《易》之是 非焉在?」答曰:「言貴盡心,亦各其所見也。若是非,則明 智者裁之。」
趙王問相於平原君,平原君曰:「鄒文可。」王曰:「其行如 何?」對曰:「夫孔子,高天下之高士也,取友以行,交遊以 道,文與之遊,稱曰好義,王其用之。」王卒不用。後以平 原君言問子順,且曰:「先生知之乎?」答曰:「先父之所交 也,何敢不知?」王曰:「寡人雖失之在前,猶願聞其行於 先生也。」答曰:「行不苟合,雖賤不渝,君子人也。」王遂禮 之,固以老辭。
《漢書爰盎傳》:「高后時,盎為呂祿舍人。孝文即位,盎兄 噲任盎為郎中。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 之恭,常目送之。盎進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 盎曰:『絳侯所謂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與在,主 亡與亡。方呂后時,諸呂用事,擅相王,劉氏不絕如帶。 是時絳侯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呂后崩,大臣相與共誅諸呂,太尉主兵,適會其成功,所謂功臣,非社稷 臣。丞相如有驕主色,陛下謙讓,臣主失禮,竊為陛下 弗取也。
《五色線翰林雜事鈔》:武帝謂東方朔:「孔、顏之道德何 勝?」方朔曰:「顏淵如桂馨一山,孔子如春風至則萬物 生。」
《漢書汲黯傳》:「黯多病,嚴助為請告。上曰:『汲黯何如人 哉』?助曰:『使黯任職居官,無以瘉人。然至其輔少主守 成,雖自謂賁、育弗能奪也』。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 如汲黯,近之矣』。」張湯以更定律令為廷尉,黯時與湯 論議,湯辨常在文深小苛,黯憤發,罵曰:「天下謂刀筆 吏不可以為公卿,果然,必湯也。令天下重足而立,仄」 目而視矣。淮南王謀反,憚黯,曰:「黯好直諫,守節死義, 至說公孫弘等,如發蒙耳。」
《楚國先賢傳》:「黃香字文強,江夏人。博覽傳記,群書無 不涉獵,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後漢書法真傳》:真博通內外圖典,為關西大儒。順帝 欲致四徵,不屈。友人郭正稱之曰:「法真名可得聞,身 難得而見,逃名而名我隨,避名而名我追。可謂百世 之師者矣。」
謝承《後漢書》:「桓帝徵徐穉等不至,因問陳蕃曰:『徐穉、 袁閎偉著,誰為先後』?蕃對曰:『閎生公族,聞道漸訓,長 於三輔仁義之俗,所謂不扶自直,不鏤自雕。至於穉 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傑出,宜當為先』。」 《商芸小說》:「李膺同縣聶季寶,小家子不敢見膺。杜周 甫知季寶不能定名,以語膺,呼見坐置砌下牛衣上, 一與」言即決曰:「此人當作國。」士卒如其言。
《太平御覽》袁子正書曰:孔子稱蘧伯玉「國無道,可卷 而懷也。」今李膺居濁世之中,皦然與世殊塗,此西山 餓夫之儔耳,卒死於非罪,惡得為雅人。
《後漢書王允傳》:「允字子師,太原祁人也。同郡郭林宗 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
《郭太傳》:「太字林宗。或問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隱不違親,貞不絕俗,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 吾不知其他。」太始至南州,過袁奉高,不宿而去,從叔 度累日不去。或以問太,太曰:「『奉高之器,譬之泛濫,雖 清而易挹。叔度之器,汪汪若千頃之波,澄之不清,撓 之不濁,不可量也』。已而果然。太以是名聞天下。」 《禰衡傳》:「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或問衡曰:『盍 從陳長文、司馬伯達乎』?對曰:『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又 問:「『荀文若趙穉長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弔喪,穉長 可使監廚請客』。」唯善魯國孔融及弘農楊修常稱曰: 「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世說補》:「王叔優與弟季道小時聞郭林宗有知」人之 鑒,共往候之,請問才行所宜以自處業。林宗曰:「卿二 人皆二千石才也。然叔優當以仕宦顯,季道宜以經 術進,若違才易務,亦不至也。」後叔優至北中郎將,季 道代郡太守。
《三輔決錄》:弭生字仲叔,其父賤,故張伯英《與李幼才 書》:「弭仲叔高德美名,命世之才也,非弭氏小族所當 有,新豐瘠土所當出也。」
《後漢書董扶傳》:蜀丞相諸葛亮問廣漢秦宓,董扶及 任安所長,宓曰:「董扶褒秋毫之善,貶纖芥之惡,任安 記人之善,忘人之過云。」
《漢中士女志》:祝龜字元靈,南鄭人也。年十五,遠學汝、 潁及太學,通博蕩達,能屬文。太守張府君奇之,曰:「吾 見海內士多矣,無如祝龜者也。」州牧劉焉辟之,不得 已行,授葭萌長。撰《漢中耆舊傳》,以著述終。
《世說新語》: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 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強于犯上,李 元禮嚴于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 元禮居八俊之上。
《太平御覽》袁子正書曰:或云:「少府楊阜豈非忠哉?」答 曰:「然。可謂直士忠臣則吾不知也。夫為人臣,見人主 失道,指其非而播揚其惡,可為直士,未為忠臣。故司 空陳群則不然,其談論終日,未嘗言人主之非,書數 十上而外不知。君子謂陳群於是乎長者。」
《陳武別傳》:武時人無察者,頓丘閭遐薦之於軍府,或 問武當今可與誰為輩,遐曰:「方謝道堅不足,比徐世 璋有餘。」道堅、世璋皆同時知名士也。武聞之,笑曰:「乃 處我季孟之間乎?」
《文士傳》:初,武帝招延後進二十餘人,置酒賦詩,不成, 罰酒一斗。臧盾飲盡,顏色不變,言笑自若。蕭介染翰 便成,文無加點。帝兩美之,曰:「臧盾之飲,蕭介之文,即 席之美。」
《蜀志龐統傳》:「統郡命為功曹。吳將周瑜助先主取荊 州,因領南郡太守。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 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 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 也』。謂全琮曰:『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 不多,亦一時之佳也』。績、劭謂統曰:『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深與統相結而還』。」〈注〉張勃《吳錄》:或 問統曰:「如所目陸子為勝乎?」統曰:「駑馬雖精,所致一 人耳;駑牛一日行三百里,所致豈一人之重哉?」劭就 統宿語,因問:「卿名知人,吾與卿孰愈?」統曰:「陶冶世俗, 甄綜人物,吾不及卿。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 吾似有一日之長。」劭安其言而親之。
《魏志陳登傳》:「許汜與劉備並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 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備 謂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 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備問汜:『君言豪,寧有事 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 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 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 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 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 下床之間邪』』?」表大笑。備因言曰:「若元龍文武膽志,當 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
《邴原傳》:大鴻臚鉅鹿張泰,河南尹扶風龐迪,以清賢 稱。永寧太僕東郡張閣,以簡質聞。杜恕著家戒,稱閣 曰:「張子臺」,視之似鄙樸人,然其心中不知天地間何 者為美,何者為好,敦然似如與陰陽合德者。作人如 此,自可不富貴,然而患禍當何從而來?世有高亮如 子臺者,皆多力慕體之不如也。
《陳矯傳》:「矯字季弼,廣陵東陽人也。避亂江東,及東城, 辭孫策袁術之命,還本郡,太守陳登請為功曹,使矯 詣許,謂曰:『許下論議,待吾不足,足下相為觀察,還以 見誨。矯還曰:『聞遠近之論,頗謂明府驕而自矜。登曰: 『夫閨門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陳元方兄弟。淵清玉潔, 有禮有法,吾敬華子魚;清修疾惡,有識有義,吾敬趙 元達;博聞彊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雄姿桀出,有 王霸之略,吾敬劉元德;所敬如此,何驕之有?餘子瑣 瑣,亦焉足錄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矯。
《世說新語》: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 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 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陳仲舉嘗歎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之器,譬諸寶劍, 則世之干將。」
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曹公少時見喬元,元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 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世之英雄,治世之姦賊。恨 吾老矣,不見君富貴以子孫相累。」
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 也。」
何晏、鄧颺、夏侯元並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諸人乃 因荀粲說合之,謂傅曰:「夏侯太初,一時之傑士,虛心 于子,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不合則致隙。二賢 若穆,則國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傅曰:「夏侯 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所謂利口覆國之人。何 晏、鄧颺有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鑰,貴 同惡異,多言而妒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之, 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爾。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 邪?」後皆如其言。
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于時以 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元 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司馬文王》問武陵陳元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 博畼,能以天下聲教為己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 功立事過之。」
《魏志三少帝本紀》註:「高貴鄉公諱髦,神明爽儁,德音 宣朗。罷朝,景王私曰:『上何如主也』?鍾會對曰:『才同陳 思,武類太祖』。景王曰:『若如卿言,社稷之福也』。」
甘露元年二月丙辰,帝宴群臣於太極東堂,與侍中 荀顗、尚書崔贊、袁亮、鍾毓,給事中中書令虞松等講 述禮典,遂言帝王優劣之差。帝慕夏少康,因問顗等 曰:「有夏既衰,后相殆滅,少康收集夏眾,復禹之績。高 祖拔起壟畝,驅帥豪儁,芟夷秦、項,包舉㝢、內,斯二主 可謂殊才異略,命世大賢者也。考其功德,誰宜為先?」 顗等對曰:「夫天下重器,王者天授,聖德應期,然後能 受命創業。至於階緣前緒,興復舊績,造之與因,難易 不同。少康功德雖美,猶為中興之君,與世祖同流可 也。至如高祖,臣等以為優。」帝曰:「自古帝王,功德言行, 互有高下,未必創業者皆優,紹繼者咸劣也。湯、武、高 祖,雖俱受命,賢聖之分,所覺縣殊;少康、殷宗,中興之 美;夏啟、周成,守文之盛,論德較實,方諸漢祖,吾見其 優,未聞其劣,顧所遇之時殊,故所名之功異耳。」少康 生於滅亡之餘,降為諸侯之隸,崎嶇逃難,僅以身免, 能布其德而兆其謀,卒滅過戈,克復禹績,祀夏配天, 不失舊物,非至德弘仁,豈濟斯勳?漢祖因土崩之勢, 仗一時之權,專任智「力,以成功業,行事動靜,多違聖 檢。為人子則數危其親,為人君則囚繫賢相,為人父 則不能衛子。身沒之後,社稷幾傾。若與少康易時而處,或未能復大禹之績也。推此言之,宜高夏康而下 漢祖矣。」帝又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漢祖功高,未若 少康盛德之茂也。且夫仁者必有勇,誅暴必用武。少 康武烈之威,豈必降於高祖哉!但《夏書》淪亡,舊文殘 缺,故勳美闕而罔載。唯有伍員,粗述大略,其言復禹 之績,不失舊物。祖述聖業,舊章不行自非大雅兼才, 孰能與於此!向令墳典俱存,行事詳備,亦豈有異同 之論哉!」於是群臣咸悅服。
《吳志陸瑁傳》:尚書暨豔盛明臧否,差斷三署,頗揚人 闇昧之失,以顯其讁。瑁與書曰:「夫聖人嘉善矜愚,忘 過記功,以成美化。加今王業始建,將一大統,此乃漢 高棄瑕錄用之時也。若令善惡異流,貴汝潁月旦之 評,誠可以厲俗明教,然恐未易行也。宜遠模仲尼之 汎愛,中則郭泰之弘濟,近有益於大道也。」豔不能行, 「卒以致敗。」
《世說補》:張輔吳在孫權坐,嘗論劉子初褊阨不當,拒 張飛太甚。權曰:「若令子初隨世浮沈,容悅元德,交非 其人,何足稱高士!」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蜡日嘗集子姪燕飲,王亦 學之。有人向張華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 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世說新語》: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 陳寔,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紀,荀彧方陳群,荀顗方 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 裴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 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元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