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3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三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十八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三十八卷目錄

 十六歲部彙考

  素問上古天真論

 十六歲部紀事

 十七歲部紀事

 十八歲部紀事

 十九歲部紀事

 二十歲部彙考

  禮記曲禮 內則

  釋名釋長幼

 二十歲部藝文

  百年歌錄一首     晉陸機

 二十歲部紀事

人事典第三十八卷

十六歲部彙考[编辑]

《素問》
[编辑]

《上古天真論》
[编辑]

丈夫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 子。

《靈樞經》曰:「衝脈、任脈,皆起胞中,上循腹裏,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脣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今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衝任之脈,不榮脣口,故鬚不生焉。是則男子之天癸溢於衝任,充膚熱肉,而生髭鬚;女子之天癸溢於衝任,充膚熱肉,為經水下行,而妊子也。男子二八,精氣滿溢,陰陽和合,寫洩其精,故能有子也。

十六歲部紀事[编辑]

《孔叢子居衛篇》:「子思年十六適宋,宋大夫樂朔與之 言學焉。朔曰:『《尚書》虞夏數四篇,善也。下此以訖於秦, 費效堯舜之言耳,殊不如也』。子思答曰:『事變有極,正 自當耳。假令周公、堯舜不更,時異處,其書同矣』。樂朔 曰:『凡書之作,欲以喻民也,簡易為上。而乃故作難知 之辭,不亦繁乎』?子思曰:『《書》之意,兼復深奧,訓詁成義』」, 古人所以為典雅也。曰:「昔魯委巷,亦有似君之言者。 伋答之曰:『道為知者傳,苟非其人,道不傳矣』。今君何 似之甚也?」樂朔不悅而退,曰:「孺子辱吾!」其徒曰:「魯雖 以宋為舊,然世有讎焉,請攻之。」遂圍子思。宋君聞之, 不待駕而救子思。子思既免,曰:「文王困於羑里,作《周 易》;祖君屈於陳蔡,作《春秋》。吾困於宋,可無作乎?」於是 撰《中庸》之書四十九篇。

《後漢書戴憑傳》:「憑字次仲,汝南平輿人也。習京氏《易》。 年十六,郡舉明經,徵試博士,拜郎中。時詔公卿大會, 群臣皆就席,憑獨立。光武問其意,憑對曰:『博士說經, 皆不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殿, 令與諸儒難說,憑多所解釋。帝善之,拜為侍中。」 《汝南先賢傳》:「周昉字偉公,年十六,任郡小吏。世祖巡 狩汝」南掾史試經,昉尤能誦讀,拜為守丞。昉以未冠 請去,師事徐州刺史蓋豫。明經,舉孝廉,拜郎中。 《後漢書孔融傳》:「山陽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怨,覽為 刊章下州郡,以名捕儉。儉與融兄褒有舊,亡抵於褒, 不遇。時融年十六,儉少之而不告。融見其有窘色,謂 曰:『兄雖在外,吾獨不能為君主邪』?因留舍之。」

《魏志管寧傳》:「寧年十六喪父,中表愍其孤貧,咸共贈 賵,悉辭不受,稱財以送終。」

《夏侯淵傳》註:《世語》曰:「淵第三子稱,年十六,淵與之田, 見虎奔,稱驅馬逐之,禁之不可,一箭而倒。名聞太祖, 太祖把其手喜曰:『我得汝矣』。」與文帝為布衣之交,每 讌會氣陵,一坐辯士不能屈,世之高名者多從之遊。 《獨異志》:呂蒙隨姊夫鄧當擊賊,年十六,呵叱而前,當 不能禁止,歸言於母曰:「貧賤誰可居?設有功,富貴可」 致。又曰:「不探虎穴,焉得虎子,遂成大名。」

《誠齋雜記》:殷祕書願夜夢牛皮上有二土,又有赤土 在其上。其子年十六,解曰:「牛皮,革也。二土是圭字,是 鞋字也。赤朱色朱,是珠字也。大人當得珠履乎?」果然。 《梁書。馮道根傳》:道根年十六,鄉人蔡道斑為湖陽戍 主。道斑攻蠻錫城,反為蠻所困。道根救之,匹馬轉戰, 殺傷甚眾,道斑以免,由是知名。

《王暕傳》:暕子訓,年十六,召見文德殿,應對爽徹。上目 送久之,顧謂朱异曰:「可謂相門有相矣。」

《陳書岑之敬傳》,「之敬年十六,策《春秋左氏制旨》《孝經》 義,擢為高第。御史奏曰:『皇朝多士,例止明經,若顏、閔之流,乃應高第』。梁武帝省其策曰:『何妨我復有顏、閔 邪』!因召入面試,令之敬升講座,敕中書舍人朱异執 《孝經》,唱士孝章,武帝親自論難,之敬剖釋縱橫,應對 如響,左右莫不嗟服。乃除童子奉車郎,賞賜優厚。」 《周書齊煬王憲傳》:「憲,太祖第五子也。武成初,除益州 總管益寧巴盧等二十四州諸軍事、益州刺史,進封 齊國公,邑萬戶。初,平蜀之後,太祖以其形勝之地,不 欲使宿將居之。諸子之中,欲有推擇,遍問高祖已下, 誰能行此,並未及對,而憲先請太祖曰:『刺史當撫眾 治民,非爾所及。以年授者,當歸爾兄』。憲」曰:「才用有殊, 不關大小,試而無效,甘受面欺。」太祖大悅,以憲年尚 幼,未之遣也。世宗追遵先旨,故有此授。憲時年十六, 善於撫綏,留心政術,辭訟輻湊,聽受不疲。蜀人懷之, 共立碑頌德。

《隋書李德林傳》:德林年十六,遭父艱,自駕靈輿反葬 故里,時正嚴冬,單衰跣足,州里人物由是敬慕之。博 陵豪族有崔諶者,僕射之兄,因休假還鄉,車服甚盛, 將從其宅詣德林赴弔,相去十餘里,從者數十騎,稍 稍減留,比至德林門,纔餘五騎,云「不得令李生怪人 燻灼。」

《唐書田布傳》:「王承元者,承宗弟也,有沈謀。年十六,勸 承宗亟引兵共討李師道。承宗少之不用,然軍中往 往指目之。」

《張志和傳》:「志和始名龜齡。十六擢明經,以策干肅宗, 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賜 名。」

《五代史李周傳》:「周字通理,邢州內丘人,唐昭義軍節 度使抱真之後也。父矩,遭世亂不仕,嘗謂周曰:『邯鄲 用武之地,今世道未平,汝當從軍旅以興吾門』。周年 十六,為內丘捕賊將,以勇聞。是時梁、晉兵爭山東,群 盜充斥道路,行者必以兵衛。內丘人盧岳將徙家太 原,舍逆旅,傍徨不敢進。周意憐之,為送至西山。有盜」 從林中射岳,中其馬。周大呼曰:「吾在此,孰敢爾邪!」盜 聞其聲,曰:「此李周也。」因各潰去。

《王凝傳》:「凝為高陽關行營鈐轄。咸平初,契丹南侵,凝 率所部兵設伏於瀛州西,出其不意,腹背奮擊,挺身 陷敵。凝子昭遠年十六從行,即單騎疾呼突入陣中, 掖凝出,左右披靡不敢動。」

《盧革傳》:革字仲辛,湖州德清人。少舉童子,知杭州馬 亮見所為詩,嗟異之。秋貢士,密戒主司勿遺革。革聞, 語人曰:「以私得薦,吾恥之。」去弗就。後二年,遂首選,至 登第,年才十六。

賢奕鄒立齋公智,年十六發解蜀省。迎宴日,閭巷睹 者,藉藉嘆羨。公馬上占絕句云:「龍泉山下一書生,偶 占三巴第一名。世上許多難了事,市兒何用喜相驚。」 《明外史王鏊傳》:「鏊年十六,隨父讀書國子監,諸生爭 傳誦其文。侍郎葉盛、提學御史陳選奇之,稱為天下 士。」

《周孟中傳》:「孟中年十六,侍父詢分教嵊縣,問學於鄉 先生王鈍,慨然有求道志。」

十七歲部紀事[编辑]

《漢書枚乘傳》:乘子皋年十七,上書梁共王,得召為郎。 《後漢書王暢傳》:暢拜南陽太守,郡中豪族多以奢靡 相尚,暢常布衣皮褥,車馬羸敗,以矯其敝。同郡劉表 時年十七,從暢受學,進諫曰:「夫奢不僭上,儉不逼下, 循道行禮,貴處可否之間。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 不希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貴」 於世乎。

《襄陽耆舊傳》:「後漢楊慮字威方,襄陽人。少有德行,為 沔南冠冕,州郡禮重,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十七而 天,門徒數百人,宗其德範,號為德行楊君。」許洗是慮 同里人,少師慮,為魏武從事中郎,事劉備。昔在劉表 坐論陳元德者,其人也。慮弟儀。

《魏志王基傳》:「基以孝稱,年十七,郡召為吏,非其好也, 遂去,入瑯琊界游學。」

《吳志孫堅傳》:「堅字文臺,吳郡富春人,蓋孫武之後也。 少為縣吏,年十七,與父共載船至錢塘,會海賊胡玉 等從匏里上掠取賈人財物,方於岸上分之行旅,皆 住船不敢進。堅謂父曰:『此賊可擊,請討之』。父曰:『非爾 所圖也。堅行操刀上岸,以手東西指麾,若分部人兵, 以羅遮賊狀。賊望見,以為官兵捕之,即委財物散走』。」 堅追斬得一級以還。父大驚,由是顯聞。

《會稽先賢傳》:淳于長通年十七,說宓氏《易經》,貫洞內 事,萬言,兼《春秋》,鄉黨稱曰「聖童。」

《後趙錄》:石虎,晉永興中與勒相失。嘉平元年,劉琨送 勒母王及虎於葛陂,時年十七,性殘忍,好馳獵,諠遊 無紀度,尤善彈,數彈人,軍中每患之。勒白王曰:「此兒凶暴,無使軍人殺之,聲名可惜,宜自除也。」王曰:「快牛 犢子小時多能破車,為復小忍而怯之。」

《梁書元帝本紀》:帝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 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高祖嘗問曰:「孫策昔在 江東,於時年幾?」答曰:「『十七』。高祖曰:『正是汝年』。」

《吉翂傳》:「翂年十七,應辟為本州主簿,出監萬年縣,攝 官期月,風化大行。」

《誠齋雜記》:梁太尉從事中郎江從簡,年十七,有才思, 為採荷調以刺何敬容。敬容覽之,不覺嗟賞,愛其巧 麗。敬容時為宰相,其詞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 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

《後魏書常山王遵傳》:「遵子素,素子可悉陵,年十七,從 世祖獵,遇一猛虎,陵遂空手搏之以獻。世祖曰:『汝才 力絕人,當為國立事,勿如此也』。即拜內行阿千。」 《夏侯道遷傳》:「道遷,譙國人。少有志操。年十七,父母為 結婚韋氏,道遷云:『欲懷四方之志,不願取婦。家人咸 謂戲言。及至婚日,求覓,不知所在。於後訪問,乃云逃 入益州,仕蕭鸞,以軍勳稍遷至前軍將軍、輔國將軍。 隨裴叔業至壽春,為南譙太守。兩家雖為婚好,而親 情不協,遂單騎歸國』。」

《周書賀若敦傳》:「敦父統為東魏潁州長史。大統二年, 執刺史田迅以州降。統之謀執迅也,慮事不果,又以 累弱既多,難以自拔,沈吟者久之。敦時年十七,乃進 策曰:大人往事葛榮,已為將帥。後入爾朱,禮遇猶重。 韓陵之役,屈節高歡,既非故人,又無功效。今日委任 無異於前者,正以天下未定,方藉英雄之力,一旦清 平,豈有相容之理。以敦愚計,恐將來有危亡之憂。願 思全身遠害,不得有所顧念也。」統乃流涕從之,遂定 謀歸太祖。

《唐書元結傳》:「結少不羈,十七乃折節向學,事元德秀。 天寶十二載舉進士,禮部侍郎陽浚見其文曰:『一第 慁子耳,有司得子是賴』。」果擢上第,復舉制科。

《大唐新語》:張楚金年十七,與兄越石同以茂才應舉。 所司以兄弟不可兩收,將罷越石。楚金辭曰:「以順則 越石長,以才則楚金不如,請某退。」時李績為州牧,嘆 曰:「貢才本求才行,相推如此,可雙舉也。」令兩人同赴 上京,俱擢第,遷刑部尚書。

《全唐詩話》:王維年十七時,《九日憶山東弟兄》云:「獨在 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 插茱萸少一人。」

《澠水燕談錄》:夏文莊公竦,初侍其父監通州狼山鹽 場,《渡口》詩曰:「渡口人稀黯翠煙,登臨尤喜夕陽天。殘 雲右倚維楊樹,遠水難回建業船。山引亂猿啼古寺, 電馳甘雨過閒田。季鷹死後無歸客,江上鱸魚不直 錢。」時年十七。後之題詩,無出其右。

《宋史晁補之傳》:「補之聰明強記,纔解事即善屬文,王 安國一見奇之。十七歲從父官杭州,萃錢塘山川風 物之麗,著七述以謁州通判蘇軾。軾先欲有所賦,讀 之嘆曰:『吾可以閣筆矣』!」

《張耒傳》:「耒字文潛,楚州淮陰人。幼穎異,十三歲能為 文,十七時作《函關賦》,已傳人口。」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 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 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嘆曰:『吾 輩學丞相文字,千里來京師,固當一見』。乃入傳舍求 見,拜於堂下。希尹問曰:『此何兒也』?良弼自贊曰:『有司 所薦學丞相文字者也』。希尹大喜,問所學,良弼應對」 無懼色。希尹曰:「此子他日必為國之令器。」留之數日。 年十七,補尚書省令史,簿書過目輒得其隱奧,雖大 文牒,口占立成,詞理皆到。時學希尹之業者稱為第 一。

《明外史龔詡傳》:「詡,崑山人。建文四年,年十七,為金川 門守,卒。燕王兵至,谷王橞與李景隆等開門迎降,詡 慟哭去之,歸崑山,隱居教授,杜門不出。」

十八歲部紀事[编辑]

《新序雜事篇》:齊有閭丘卭,年十八,道遮宣王曰:「家貧 親老,願得小仕。」宣王曰:「子年尚稚,未可也。」閭丘卭對 曰:「不然。昔有顓頊,行年十二而治天下,秦項橐七歲 為聖人師。由此觀之,卭不肖耳,年不稚矣。」宣王曰:「未 有咫角驂駒而能服重致遠者也。由此觀之,夫士亦 華髮墮顛,而後可用耳。」閭丘卭曰:「不然。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長。驊騮綠驥,天下之俊馬也,使之與貍鼬試 於釜竈之間,其疾未必能過貍鼬也。黃鵠白鶴,一舉千里,使之與燕服翼試之堂廡之下,廬室之間,其便 未必能過《燕服翼》也。辟閭巨闕,天下之利器也,擊石 不闕,刺石不銼,使之與管槁決目出眯,其便未必能 過管槁也。由是觀之,華髮墮顛,與卭何以異哉?」宣王 曰:「『善。子有善言,何見寡人之晚也』?卭對曰:『夫雞豚讙 嗷,即奪鐘鼓之音;雲霞充咽,則奪日月之明。讒人在 側,是以見晚也。《詩》曰:『聽言則對,譖言則退』。庸得進乎』?」 宣王拊軾曰:「寡人有過,遂載與之俱歸而用焉。故孔 子曰:『後生可畏,安知來者之不如今』?」此之謂也。 《漢書賈誼傳》:「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 稱於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 斯同邑而嘗學事焉徵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 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誼年二十餘 最為少。

《終軍傳》:「軍少好學,以辯博能屬文聞於郡中,年十八 選為博士弟子,至府受遣,太守聞其有異材,召見軍, 甚奇之,與交結,軍揖太守而去,至長安,上書言事,武 帝異其文,拜軍為謁者給事中。」

《陳萬年傳》:「萬年子咸,年十八,以萬年任為郎。有異材, 抗直數言事,刺譏近官,書數十上,遷為左曹。」

《馮野王傳》:「野王字君卿,受業博士,通《詩》。少以父任為 太子中庶子。年十八,上書願試守長安令。宣帝奇其 志,問丞相魏相,相以為不可許。後以功次補當陽長。」 《後漢書范冉傳》:「冉,陳留外黃人也。少為縣小吏。年十 八,奉檄迎督郵。冉恥之,乃遁去,到南陽,受業於樊英。 又遊三輔,就馬融通經,歷年乃還。後為萊蕪長。」 《襄陽耆舊傳》:「龐統,字士元,少未有識者,惟德公重之。 年十八,使詣司馬德操。德操與語,自晝達夜,乃嘆息 曰:『德公誠知人,此實盛德也,必南州士之冠冕』。由是 顯名。」

《魏志臧霸傳》:「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 據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戒詣府。時 送者百餘人,霸年十八,將客數十人,徑於費西山中 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 聞。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

《滿寵傳》:「寵字伯寧,山陽昌邑人也。年十八為郡督郵, 時郡內李朔等各擁部曲,害於平民,太守使寵糾焉, 朔等請罪,不復鈔略。」

《王肅傳》:「肅字子雍。年十八,從宋忠讀《太元》,而更為之 解。」

《王粲傳》:「景初中,下邳桓威出自孤微,年十八而著《渾 輿經》,依道以見意。」

《和洽傳》注:「許劭字子將。」《汝南先賢傳》曰:「召陵謝子徵 高才遠識,見劭年十八時,乃嘆息曰:『此則希世出眾 之偉人也』。」

《晉書桓溫傳》:「溫,宣城太守彝之子也。彝為韓晃所害, 涇令江播豫焉。溫時年十五,枕戈泣血,志在復讎。至 年十八,會播已終,子彪兄弟三人居喪,置刃杖中,以 為溫備。溫詭稱弔賓,得進刃彪於廬中,並追二弟殺 之,時人稱焉。」

《王談傳》:「談年十歲,父為鄰人竇度所殺,談陰有復讎 志,而懼為度所疑,寸刃不畜,日夜伺度未得。至年十 八,乃密市利鍤,陽若耕鉏者。度常乘船出入,經一橋 下,談伺度行還,伏草中,度既過,談於橋上以鍤斬之, 應手而死。既而歸罪有司,太守孔巖義其孝勇,列上 宥之。」

《霍原傳》:原年十八,觀太學行禮,因留習之,貴游子弟 聞而重之,欲與相見,以其名微,不欲晝往,乃夜共造 焉。父友同郡劉岱將舉之未果而病篤。臨終敕其子 沈曰:「霍原慕道清虛,方成奇器,汝後必薦之。」

《南齊書褚伯玉傳》:伯玉少有隱操,寡嗜慾。年十八,父 為之婚,婦入前門,伯玉從後門出,遂往剡,居瀑布山。 《梁書伏挺傳》:挺有才思,好屬文,齊末,州舉秀才,對策 為當時第一。高祖義師至,挺迎謁於新林,高祖見之 甚悅,謂曰:「顏子」,引為征東行參軍,時年十八。

《張緬傳》:「緬字元長,車騎將軍弘策子也。年數歲,外祖 中山劉仲德異之,嘗曰:『此兒非常器,為張氏寶也。齊 永元末,義師起,弘策從高祖入伐,留緬襄陽。年始十 歲,每聞軍有勝負,憂喜形於顏色。天監元年,弘策任 衛尉卿,為妖賊所害。緬痛父之酷,喪過於禮,高祖遣 戒喻之。服闋,襲洮陽縣侯,召補國子生,起家祕書郎』」, 出為淮南太守,時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閑吏事, 乃遣主書封取郡曹文案,見其斷決允愜,甚稱賞之。 《陳書·岑之敬傳》:之敬年十六,梁武帝召試,除童子奉 車郎,賞賜優厚。十八,預重雲殿法會,時武帝親行香, 熟視之敬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即日除太學限內 博士。

《陸琛傳》:「世祖為會稽太守。琛年十八,上善政頌,甚有 詞采,由此知名。」

《魏書。胡叟傳》:「叟賦韋杜二族,一宿而成,時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載無違舊美,敘中世有協時事,而末及鄙 黷。人皆奇其才,畏其筆,世猶傳誦之,以為笑狎。」 《隋書李文博傳》:「文博在內校書,虞世基子亦在其內, 盛飾容服,而未有所卻,文博因從容問之年紀,答云 十八。文博乃謂之曰:『昔賈誼當此之年,議論何事,君 今徒事儀容故何為』」者。

《長孫晟傳》:晟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趫捷過人。 時周室尚武,貴遊子弟咸以相矜,每共馳射,時輩皆 出其下。年十八,為司衛上士。初未知名,人弗之識也, 唯高祖一見,深嗟異焉,乃攜其手而謂人曰:「長孫郎 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耶?」 《楊尚希傳》: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 「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 推伏。周太祖嘗親臨釋奠,尚希時年十八,令講《孝經》, 詞旨可觀。太祖奇之,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子博士。」 《唐書褚亮傳》:「亮字希明,幼聰敏,好學,善屬文,博覽無 所不至,經目必記於心。喜遊名賢,尤善談論。年十八, 詣陳僕射徐陵,與商確文章,深異之。」陳後主聞而召 見,使賦詩,江總及諸詞人在坐,莫不推善。

《房元齡傳》:「元齡年十八舉進士,授羽騎尉校讎祕書 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謂裴矩曰:『僕觀人多矣, 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 《御史臺記》:唐辛郁,管城人也,舊名太公,弱冠遭太宗 於行所,問何人?曰:「『辛太公』。太宗曰:『何如舊太公』?郁曰: 『舊太公八十始遇文王。今臣適年十八,已遇陛下,過 之遠矣』。」太宗悅,命值中書。

《唐書陳子昂傳》:子昂十八未知書,以富家子,尚氣決, 弋博自如。他日入鄉校,感悟,即痛修敕文明,舉進士。 《李晟傳》:晟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從擊吐蕃,悍酋 乘城,殺傷士甚眾,忠嗣怒,募射者,晟挾一矢殪之,三 軍讙奮,忠嗣撫其背曰:「萬人敵也。」

《宋史王巖叟傳》:「巖叟字彥霖,大名清平人。幼時語未 正,已知文字。仁宗患詞賦,致經術不明,初置明經科。 巖叟十八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

《王欽若傳》:「太宗伐太原時,欽若纔十八,作《平晉賦論》 獻行在。」

《張岊傳》:「岊字子雲,以貲為牙將,有膽略,善騎射。天聖 中,西夏觀察使阿遇有子來歸,阿遇寇麟州,虜邊戶, 約還子,然後歸所虜麟州,還其子。而阿遇輒背約。安 撫使遣岊詰問,岊徑造帳中,以逆順諭阿遇。阿遇語 屈,留岊共食。阿遇抽佩刀貫大臠啗岊,岊引吻就刀, 食肉無所憚。阿遇復弦弓張鏃指岊腹而彀岊食不」 輟,神色自若。阿遇撫岊背曰:「真男子也。」翌日,又與岊 縱獵,雙兔起馬前,岊發兩矢,連斃二兔。阿遇驚服,遺 岊馬、橐駝悉歸所虜。州將補為來遠砦主,手殺偽首 領,奪其甲馬,時年十八,名動一軍。

《程頤傳》:「頤字正叔,年十八,上書闕下,欲天子黜世俗 之論,以王道為心。」

《慎知禮傳》:「知禮,衢州信安人。父溫其,有詞學,仕錢俶, 終元帥府判官。知禮幼好學,年十八,獻書於俶,署校 書郎。未幾,命為掌書記。」

《揮麈前錄》:「李昌武宗諤之子昭遘,十八歲鎖廳及第。 昭遘子杲卿,杲卿子士廉,皆不逾是歲登甲科,凡三 世俱曾為探花郎,亦衣冠之盛事也。」

《明外史陳茂烈傳》:「茂烈勵志讀書,每至夜分,祖母憫 其弱,屢止之,乃帷燈默誦不輟。年十八,慨然嘆曰:『善 學聖人者,莫如顏、曾。顏之克己,曾之日省,非切務歟? 作《省克錄》自考』。」

十九歲部紀事[编辑]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夏六月,公薨,立敬歸之娣、齊歸 之子公子禂。」注禂昭公名穆叔不欲,曰:「是人也,居喪而不 哀,在慼而有嘉容,是謂不度。不度之人,鮮不為患。若 果立之,必為季氏憂。」武子不聽,卒立之。比及葬,三易 衰,衰衽如故衰。於是昭公十九年矣,猶有童心,君子 是以知其不能終也。

《後漢書任延傳》:「更始元年,以延為大司馬屬,拜會稽 都尉。時年十九,迎官驚其壯。」

《王允傳》:允同郡郭林宗嘗見允而奇之曰:「王生一日 千里,王佐才也。」遂與定交。年十九為郡吏,時小黃門 晉陽趙津貪橫放恣,為一縣巨患,允討捕殺之。 《吳志劉繇傳》:繇年十九,從父韙為賊所劫質繇篡取 以歸,由是顯名。

《陳武傳》:「武子脩有武風,年十九,權召見獎勵,拜別部 司馬,授兵五百人。時諸將新兵多有逃叛,而脩撫循 得意,不失一人。權奇之。」

《宋史寇準傳》:準少英邁,通《春秋》三傳。年十九,舉進士太宗取人,多臨軒顧問,年少者往往罷去。或教準增 年,答曰:「準方進取,可欺君邪?」後中第,授大理評事。 《澠水燕談錄》:初,寇萊公十九擢進士第,有善相者曰: 「君相甚貴,但及第太早,恐不善終。若功成早退,庶免 深禍。蓋君骨類盧多遜耳。」後果如其言。

《談圃》王德用,號黑王相公。年十九,從父討西賊,威名 大震。西人兒啼,即呼「黑大王來」以懼之。

二十歲部彙考[编辑]

《禮記》:

《曲禮》
[编辑]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

男子二十,冠「而」字。

「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內則》
[编辑]

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 學不教,內而不出。

始學禮以成人之道,當兼習五禮。大夏禹《樂》,樂之文武兼備者也。孝弟百行之本,博學不教,恐所學未精,故不可為師以教人也。「內而不出言」,蘊蓄其德美於中,而不自表見其能也。

《釋名》
[编辑]

《釋長幼》
[编辑]

「二十曰弱」,言柔弱也。

二十歲部藝文[编辑]

《百年歌》
錄一首      晉陸機
[编辑]

《二十時》,膚體彩澤人理成。美目淑貌灼有榮,被服冠 帶麗且清。光車駿馬遊都城,高談雅步何盈盈,清酒 漿炙奈樂何,清酒漿炙奈樂何。

二十歲部紀事[编辑]

《史記五帝本紀》:「黃帝長而敦敏,成而聰明。」按注《正義》 曰:「成謂年二十冠成人也。」

舜年二十,以孝聞。

《吳王濞傳》:「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東并荊地, 劫其國兵,西渡淮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劉仲子,沛 侯濞,年二十,有氣力,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會甀。」 《魏志杜畿傳》:「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繼母苦 之,以孝聞。年二十,為郡功曹,守鄭縣令。縣囚繫數百 人,畿親臨獄,裁其輕重,盡決遣之。雖未悉當,郡中奇 其」年少而有大志也。

《劉劭傳》:「陳郡太守任城孫該,著《文賦》傳於世。」注《文章 敘錄》曰:「該字公達,強志好學。年二十,上計掾,召為郎 中,著《魏書》。」

《吳志張昭傳》:「昭弟子奮,年二十,造作攻城,大攻車,為 步騭所薦,昭不願,曰:『汝年尚少,何為自委於軍旅乎』? 奮對曰:昔童汪死難,子奇治阿,奮實不才耳,於年不 為少也。」遂領兵為將軍,連有功效。

《駱統傳》:「孫權以將軍領會稽太守。統年二十,試為烏 程相,民戶過萬,咸嘆其惠理。權嘉之,召為功曹,行騎 都尉。」

《梁書朱异傳》:「异年十餘歲,好群聚蒲博,頗為鄉黨所 患。既長,乃折節從師,遍治五經,尤明《禮》《易》。涉獵文史, 兼通雜藝,博奕書筭,皆其所長。年二十,詣都尚書令 沈約面試之,因戲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 達其旨。約乃曰:『天下唯有文義棋書,卿一時將去,可 謂不廉也』。」

《隋書王頍傳》:頍少好游俠,年二十尚不知事,為其兄 顒所責怒,於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不倦。遂讀 《左傳》《禮》《易》《詩》《書》。乃嘆曰:「書無不可讀者。」勤學累載,遂 遍通五經,究其旨趣,大為儒者所稱。

《唐書馬璘傳》:「璘少孤,流蕩無業所。年二十,讀漢《馬援 傳》,至『丈夫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而歸,慨然曰:『使吾 祖勳業墜於地乎』』?」

《渤海敬王奉慈傳》:「奉慈七世孫戡,幼即好學,年二十, 明六經,舉進士,就禮部試吏,唱名乃入。戡恥之,明日 徑返江東,隱陽羨里。陽羨民有鬥爭不決,不之官,而 詣戡以辨。」

《懶真子》:王禹玉年二十許,就揚州秋解試,《瑚璉賦》,官 韻「端木賜為宗廟之器」,滿場中多第二韻用「木」字,云: 「唯彼聖人,粵有端木。」而禹玉獨於第六韻用之,上希 顏氏,願為可鑄之金;下笑宰予,恥作不雕之木。則其 奇巧亦異矣哉。

《元史楊惟忠傳》:「惟忠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 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餘國,宣暢國威,敷布政條,俾皆籍戶口,屬吏 乃歸。帝於是有大用意。」

《見聞錄》:「徐文貞公年二十廷對,大司寇林貞肅公俊 得公所射策,謂當第一,以屬內閣。時少師楊文忠公 廷和居首揆,用子嫌,不預讀卷。」諸閣臣持故事,謂林 公所取抑居第三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