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04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十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四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十卷目錄

 宗藩部彙考三十二

  周十五

  滕        畢

  原        酆 豐

  郇 荀      邘 于

官常典第四十卷

宗藩部彙考三十二[编辑]

周十五[编辑]

[编辑]

周武王「封弟錯叔繡于滕。」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春秋》隱公七年。譜云:「滕,姬姓,文王子錯叔繡之 後,武王封之,居滕,今沛郡公丘縣是也。自叔繡至宣 公十七世,乃見《春秋》。隱公以下,春秋後六世而齊滅 之。」《世本》云:「齊景公亡滕。」按齊景公之卒,在滕、隱之前。 《世本》言隱公之後,仍有六世為君,而云齊景亡滕,為 謬何甚?服虔昭四年註亦云:「齊景亡滕」,是不考校而 謬言之。《地理志》云:「沛郡公丘縣,故滕國也。周文王子 錯叔繡所封,三十一世為齊所滅。」

桓王三年春三月,滕侯卒。

按《春秋》隱公七年。按《左傳》,七年春,滕侯卒。不書名, 未同盟也。按《公羊傳》,「春王三月,滕侯卒。」何以不名? 微國也。微國則其稱侯何不嫌也。《春秋》貴賤不嫌同 號,美惡不嫌同辭。

滕,微國所傳聞之世,未可卒。所以稱侯而卒者,《春秋》王魯,託隱公以為始受命王。滕子先朝隱公,《春秋》褒之以禮,嗣子得以其禮祭,故稱侯見其義。

桓王八年春,滕侯、薛侯朝于魯。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春,滕侯、薛侯 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 庶姓也,我不可以後之』。公使羽父請於薛侯曰:『君與 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 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異姓為後。寡人若朝於薛,不 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寡人,則願以滕君為請』。」薛侯 許之,乃長滕侯。

正義曰:賈逵以宗為尊,服虔以「宗盟」為同宗之盟。孫毓以為宗伯屬官,掌作盟詛之載辭,故曰「宗盟。」杜無明解,盟之尊卑,自有定法,不得言尊盟也。《周禮》司盟之官,乃是司寇之屬,非宗伯也。唯服之言,得其旨矣。而孫毓難服云:「同宗之盟,則無與異姓,何論先後?若通共同盟,則何稱於宗?」斯不然矣。天子之盟諸侯,令其共獎王室,未聞離逖異姓,獨與同宗者也。但周人貴親,先敘同姓,以其篤於宗族,是故謂之宗盟。魯人之為此言,見其重宗之義,執其宗盟之文,即云無與異姓。然則公與族燕,則異姓為賓,復言族燕,不得有異姓也。孟軻所云「說《詩》者,不以辭害意」,此之謂也。異姓為後者,謂王官之伯降臨諸侯,以王命而盟者耳。其春秋之世,狎主齊盟者,則不復先姬姓也。踐土之盟,其載書云:「王若曰:晉重魯申。」是用王命而盟也。召陵之會,劉子在焉,故祝佗引踐土為比,為有王官故也。宋之盟,楚屈建先於趙武,明是大國在前,不先姬姓。若姬姓常先,則楚不得競也。且言周之宗盟,是唯周乃然,故《釋例》曰:「斥周而言,指謂王官之宰臨盟者也。其餘雜盟,未必皆然。」是言餘盟不先姬姓,盟則同姓,在先朝則各從其爵。故鄭康成註《禮記》云:「朝覲爵同同位。」若然,案《覲禮》曰:「諸侯前朝,皆受舍於朝,同姓西面北上,異姓東面北上。」鄭元云:「言諸侯,明來朝者眾矣,顧其入覲不得並耳。分別同姓異姓,受之將有先後」也。若如此言,則似朝覲不以爵者,但朝覲實以爵同同位,就爵同之中,先同姓後異姓。若盟,則爵雖不同,先同姓也。《禮記》:周公朝諸侯於明堂之位,「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覲禮於方「明之壇。」鄭言「諸侯見王之位」,亦引《明堂位》為說。是則諸侯總見,皆以爵為班,雖不分別同姓異姓,其受禮之時,爵同者猶先同姓也。其王官之伯,臨諸侯之盟,雖群后咸在,常先同姓,故此言宗盟耳,取重宗之事以喻己也。取譬之事,聊舉一邊,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朝於彼國,自可下主國之宗。諸侯聚盟,不肯先盟主之宗也。

按:《穀梁傳》:「春,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

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犆言
考證
同時也,累數皆至也。」

《犆言》謂別言也。

桓王十年春正月,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桓公二年。

稱「子」者,蓋為時王所黜。

僖王四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 許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夏,諸侯伐鄭。」 「冬,同盟于幽,鄭成也。」

襄王十一年「春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春,「宋人執滕 宣公。」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

頃王四年秋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文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秋,「滕昭公來 朝」,始朝公也。

定王七年「秋八月滕子卒。冬十月宋人圍滕。」

按《春秋》宣公九年。按《左傳》,九年「秋,滕昭公卒。」冬,宋 人圍滕,因其喪也。

定王八「平夏六月宋師伐滕。」

按《春秋》宣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滕人恃晉而不事 宋,夏六月,宋師伐滕。」

簡王八年「夏五月,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邾人、滕人伐秦。」

按《春秋》成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春三月,公及 諸侯朝王,遂從劉康公、成肅公會晉侯伐秦。秦桓公 既與晉厲公為令狐之盟,而又召狄與楚,欲道以伐 晉,諸侯是以睦於晉。「夏五月丁亥,晉師以諸侯之師 及秦師戰於麻隧,秦師敗績。」

簡王十一年「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按《春秋》成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夏四月,滕文 公卒。」

簡王十四年「春正月,晉欒黶、宋華元、魯仲孫蔑、衛甯 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

按《春秋》襄公元年。按《左傳成公十五年》,「秋八月,宋 華元為右師,魚石為左師,蕩澤為司馬,華喜為司徒, 公孫師為司城,向為人為大司寇,鱗朱為少司寇,向 帶為太宰,魚府為少宰。蕩澤弱公室,殺公子肥。華元 使華喜、公孫師帥國人攻蕩氏,殺子山。冬十月,左師 二司寇、二宰出奔楚。」十八年「夏六月,鄭伯侵宋,及曹 門」外。遂會楚子伐宋,取朝郟。楚子辛、鄭皇辰侵城郜, 取幽丘。同伐彭城,納宋魚石。向為人鱗朱、向帶、魚府 焉。以三百乘戍之而還。宋人患之。秋七月,宋老佐、華 喜圍彭城。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華元如晉 告急。晉侯師於台谷以救宋,遇楚師於靡角之谷,楚 師還。襄公元年春己亥,圍宋彭城,於是為宋討魚石, 彭城降晉。晉人以宋五大夫在彭城者歸,寘諸瓠丘。 《靈王元年》冬,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魯仲孫蔑、衛孫 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戚,遂城虎牢。 按《春秋》襄公二年。按《左傳》,二年:「秋七月庚辰,鄭伯 睔卒。於是子罕當國,子駟為政,子國為司馬。」晉師侵 鄭,諸大夫欲從晉,子駟曰:「官命未改,會于戚,謀鄭故 也。」孟獻子曰:「請城虎牢以偪鄭知。」武子曰:「善。鄫之會, 吾子聞崔子之言,今不來矣。滕、薛、小邾之不至,皆齊 故也。寡君之憂,不唯鄭罃,將復於寡君而請於齊,得 請而告,吾子之功也。若不得請,事將在齊。吾子之請, 諸侯之福也。豈唯寡君賴之!」冬,復會于戚。齊崔、武子 及滕、薛、小邾之大夫皆會,知武子之言故也。遂城虎 牢,鄭人乃成。

《靈王四年》:「秋,晉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曹伯、莒 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鄫人會于戚。」 按《春秋》襄公五年,按《左傳》,三年「夏六月,公會單頃 公及諸侯,己未,同盟于雞澤。晉侯使荀會逆吳子於 淮上,吳子不至。楚子辛為令尹,侵欲於小國。陳成公 使袁僑如會求成。晉侯使和組父告於諸侯。秋,叔孫 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陳請服也。楚司馬公 子何忌侵陳,陳叛故也。四年春,楚師為陳叛故,猶在 繁陽。三月,陳成公卒。楚人將伐陳,聞喪乃止,陳人不 聽命。夏,楚彭名侵陳,陳無禮故也。冬,楚人使頓間陳 而侵伐之,故陳人圍頓。五年夏,吳子使壽越如晉,辭 不會干雞澤之故,且請聽諸侯之好。晉人將為之合 諸侯,使魯、衛先會吳,且告會期,故孟獻子、孫文子會 吳于善道。「秋九月丙午,盟于戚。」會吳,且命戍陳也。冬, 諸侯戍陳。子囊伐陳。「十一月丙午,會于城棣以救之。」 《靈王五年》秋,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襄公六年。按《左傳》六年秋,「滕成公來朝。」始 朝公也。

靈王八年冬,「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二月己亥,同 盟于戲按《春秋》襄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冬十月,諸侯伐鄭。 「庚午,季武子、齊崔杼、宋皇鄖從荀罃、士丐門於鄟門。 衛北宮括、曹人、邾人從荀偃、韓起門於師之梁。滕人、 薛人從欒黶、士魴門於北門。杞人、郳人從趙武」、魏絳, 斬竹栗。甲戌,師于氾,令於諸侯曰:「修器備,盛餱糧,歸 老幼居疾於虎牢。」肆眚圍鄭。鄭人恐,乃行成、中行獻 子曰:「遂圍之,以待楚人之救也,而與之戰,不然,無成 知。」武子曰:「許之盟而還師,以敝楚人。吾三分四軍與 諸侯之銳以逆來者,於我未病,楚不能矣,猶愈於戰。 暴骨以逞,不可以爭,大勞未艾。君子勞心,小人勞力」, 先王之制也。諸侯皆不欲戰,乃許鄭成。十一月己亥, 同盟于戲,鄭服也。晉人不得志於鄭,以諸侯復伐之。 十二月癸亥,門其三門。閏月戊寅,濟於陰阪。侵鄭,次 於陰口而還。

靈王九年「春,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 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秋,晉侯、宋 公、魯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 伯、小邾子伐鄭。冬,戍鄭虎牢。」

按《春秋》襄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會于柤,會吳子 壽夢也。夏四月戊午,會于柤。秋九月,諸侯伐鄭。齊崔 杼使太子光先至於師,故長於滕。己酉,師於牛首。」「冬 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僕帥賊以入, 晨攻執政於西宮之朝,殺子駟、子國、子耳,劫鄭伯以 如北宮。子產攻盜於北宮,子蟜帥國人助之,殺尉止、 子」師僕,盜,眾盡死。侯、晉奔晉。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 奔宋。子孔當國。諸侯之師城鄭虎牢而戍之。晉師城 梧及制,士魴、魏絳戍之。《書》曰:「戍鄭虎牢」,非鄭地也,言 將歸焉。鄭及晉平。

靈王十年「夏四月,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晉侯、宋公、 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 小邾子伐鄭。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亳城北。楚子、鄭伯 伐宋。晉侯、宋公、魯侯、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 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

按《春秋》襄公十一年。按《左傳》:十一年春,宋向戍侵 鄭,大獲。夏,鄭子展侵宋。四月,諸侯伐鄭。六月,諸侯會 於北林,師於向,右還,次於瑣,圍鄭,觀兵於南門,西濟 於濟隧。鄭人懼,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 「不慎,必失諸侯道。敝而無成,能無貳乎?」乃盟。載書曰: 「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姦,毋留慝,救災患,恤 禍亂,同好惡,獎王室。或間茲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 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國之祖。明神殛之,俾 失其民。隊命亡氏,踣其國家。」楚子囊乞旅於秦,秦右 大夫詹帥師從楚子以伐鄭。鄭伯逆之。丙子,伐宋。九 月,諸侯悉師以復伐鄭。鄭人使良霄、太宰石㚟如楚, 告將服於晉。諸侯之師觀兵於鄭東門。鄭人使王子 伯駢行成。甲戌,晉趙武入盟鄭伯。冬十月丁亥,鄭子 產出盟晉侯。十二月戊寅,會于蕭魚。庚辰,赦鄭囚,皆 禮而歸之。納斥候,禁侵掠。晉侯使叔肹告於諸侯。公 使臧孫紇對曰:「凡我同盟,小國有罪,大國致討。苟有 以藉手,鮮不赦宥。寡君聞命矣。」

靈王十三年春正月,「晉士丐、魯季孫宿、叔老、齊人、宋 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 邾人會吳于向。夏四月,晉荀偃、魯叔孫豹、衛北宮括、 鄭公孫蠆、齊人、宋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 小邾人伐秦。」

按《春秋》襄公十四年。按《左傳》,十一年「冬十二月,秦 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己丑,秦、晉戰於櫟, 晉師敗績。」十三年秋,「吳侵楚,戰於庸浦,大敗吳師。」十 四年春,吳告敗於晉,會于向,為吳謀楚故也。夏,諸侯 之大夫從晉侯伐秦,以報櫟之役也。晉侯待於竟,使 六卿帥諸侯之師以進,及涇,不濟,叔向退而具舟。諸 侯之師濟涇而次。秦人毒涇上流,師人多死。鄭司馬 子蟜帥鄭師以進,師皆從之,不獲成焉。

靈王十七年「冬十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

按《春秋》襄公十八年。按《左傳》十八年冬十月,會于 魯濟,尋溴梁之言,同伐齊。齊侯禦諸平陰,諸侯之士 門焉,齊人多死。丙寅晦,齊師夜遁。十一月丁卯朔,遂 從齊師。己卯,荀偃、士丐以中軍克京茲。乙酉,魏絳、欒 盈以下軍克邿,趙武、韓起以上軍圍盧,弗克。十二月 戊戌及秦、周伐雍門之萩。范鞅門於雍門,其御追喜 以戈殺犬於門中。孟莊子斬其橁,以為《公琴》。己亥,焚 雍門及西郭、南郭。劉難、士弱率諸侯之師,焚申池之 竹木。壬寅,焚東郭、北郭。范鞅門於揚門,州綽門於東 閭,左驂迫還於東門,中以枚數闔。齊侯駕將走,郵棠 太子與郭榮扣馬曰:「師速而疾,略也。將退矣。君何懼 焉?且社稷之主,不可以輕,輕則失眾。君必待之。」將犯 之,太子抽劍斷鞅,乃止。甲辰,東侵及濰,南及沂。 靈王十八年春正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莒子、 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祝柯。

按《春秋》襄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春,「諸侯還自沂上,盟于督揚,曰:大毋侵小。」

靈王十九年,「夏六月庚申,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 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 淵。」

按《春秋》襄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夏,「盟于澶淵, 齊成故也。」

靈王二十三年秋八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 按《春秋襄公二十四年》。按《左傳》二十四年:秋「會于 夷儀,將以伐齊,水不克。」

靈王二十四年「夏五月,晉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曹 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夷儀。秋七 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按《春秋》襄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三年,秋,齊侯 伐晉,取朝歌。二十五年夏五月,晉侯濟自泮,會于夷 儀,伐齊,以報朝歌之役。「秋七月己巳,同盟于重丘,齊 成故也。」

靈王二十六年「夏,邾子、滕子、晉趙武、楚屈建、齊慶封、 魯叔孫豹、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秦人、 許人、曹人會于宋。秋七月辛巳,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齊、秦、邾、滕不與盟。」

按《春秋》襄公二十七年,齊、秦、邾、滕不書。按《左傳》二 十七年:夏,「宋向戍善於趙文子,又善於令尹子木。欲 弭諸侯之兵以為名。如晉,告趙孟。趙孟謀於諸大夫, 許之。如楚,楚亦許之。如齊,齊人許之。告於秦,秦亦許 之。皆告於小國,為會于宋。」「五月甲辰,晉趙武至於宋。 丙午,鄭良霄至。六月戊申,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 石」惡至。甲寅,晉荀盈從趙武至。丙辰,邾悼公至。壬戌, 楚公子黑肱先至,成言於晉。丁卯,宋向戍如陳,從子 木成言於楚。戊辰,滕成公至。子木謂向戍,請晉、楚之 從,交相見也。庚午,向戍復於趙孟。趙孟曰:「晉、楚,齊、秦 匹也。晉之不能於齊,猶楚之不能於秦也。楚君若能, 使秦君辱於敝邑,寡君敢不固請於齊。」壬申,左師復 言於子木,子木使驛謁諸王。王曰:「釋齊、秦,他國請相 見也。」秋七月戊寅,左師至。是夜也,趙孟及子晳盟,以 齊言。庚辰,子木至自陳。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至曹。許 之大夫皆至,以藩為軍,晉、楚各處其偏。辛巳,將盟于 宋西門之外,季武子使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既而 齊人請邾,宋人請滕,皆不與盟。叔孫曰:「邾、滕人之私 也。我,列國也,何故視之?宋、衛,吾匹也。」乃盟。乙酉,宋公 及諸侯之大夫盟于蒙門之外。

靈王二十八年「夏五月,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魯仲 孫羯、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滕人、薛人、小邾 人城杞。」

按《春秋》襄公二十九年。按《左傳》,晉平公,杞出也,故 治杞。二十九年夏六月,知悼子合諸侯之大夫以城 杞。

景王二年「冬十月,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 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 按《春秋》襄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夏五月甲午, 宋大災。秋八月為宋災,故諸侯之大夫會以謀歸宋 財。

景王三年「冬十月,滕子會葬于魯。」

按《春秋》襄公三十一年。按《左傳》,三十一年,夏六月, 魯襄公薨於楚宮。冬十月,滕成公來會葬,惰而多涕。 子服惠伯曰:「滕君將死矣,怠於其位而哀巳甚,兆於 死所矣,能無從乎?」

景王六年春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夏叔弓如滕。 按《春秋昭公三年》。按《左傳》:三年春正月丁未,滕子 原卒。夏五月,叔弓如滕,葬滕成公。子服椒為介。及郊, 遇懿伯之忌,敬子不入。惠伯曰:「公事有公利,無私忌。 椒請先入。」乃先受館,敬子從之。

景王七年「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 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

按《春秋》昭公四年。按《左傳》,四年「夏,諸侯如楚,魯、衛、 曹、邾不會。曹邾辭以難,公辭以時祭,衛侯辭以疾,鄭 伯先待於申。六月丙午,楚子合諸侯于申。」

景王十六年「秋,劉子、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鄭伯、 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會于平丘。八月甲 戌,同盟于平丘。」

按:《春秋》昭公十三年。

敬王三年「夏,晉趙鞅、宋樂大心、魯叔詣、衛北宮喜、鄭 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會于黃父。」

按《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四年,夏六月, 晉范獻子、韓宣子圖王室,徵會於諸侯,期以明年。二 十五年夏,會于黃父,謀王室也。趙簡子令侯諸之大 夫輸王粟,具戍人曰:「明年將納王。」

敬王五年「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 滕人會于扈。」

按《春秋》昭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秋,會于 扈,令戍周,且謀納公也敬王十四年「春三月,劉子、晉侯、宋公、魯侯、蔡侯、衛侯、 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 杞伯、小邾子、齊國夏會于召陵,侵楚。夏五月,盟于皋 鼬。」

按《春秋》定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三月,劉文公合 諸侯于召陵,謀伐楚也。」

敬王二十五年「秋九月滕子會葬于魯。」

按:《春秋》定公十五年。

敬王二十七年夏滕子朝于魯。

按:《春秋》哀公二年。

敬王二十九年「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冬十二月,葬 滕頃公。」

按:《春秋》哀公四年。

敬王三十六年「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冬十一月, 葬滕隱公。」

按:《春秋》哀公十一年。

[编辑]

周《文王》子。封于畢。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畢國在長安縣西北。

按《史記周本紀》:「武王十一年伐紂,除道修社及商紂 宮。及期,百夫荷䍐旗以先驅。武王弟叔振鐸奉陳常 車,周公旦把大鉞,畢公把小鉞,以夾武王,散宜生、太 顛、閎夭皆執劍以衛武王既入,立於社南,大率之左 右,畢從毛叔鄭奉明水,衛康叔封布茲。召公奭贊采, 師尚父牽牲,尹佚筴祝曰:『殷之末孫季紂,殄廢先王 明德,侮蔑神祇,不祀昏暴商邑百姓,其章顯聞於天 皇上帝』。」於是武王再拜稽首曰:「膺更大命,革殷,受天 明命。」武王又再拜稽首,乃出。按《魏世家》,魏之先,畢 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紂而高封 於畢,於是為畢姓。其後絕封為庶人,或在中國,或在 夷狄。其苗裔曰畢萬,事晉獻公。獻公之十六年,趙夙 為御,畢萬為右,以伐霍、耿、魏,滅之。以耿封趙夙,以魏 封畢萬,為大夫。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矣。萬,滿數也; 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開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 萬民。今命之大,以從滿數,其必有眾。」初,畢萬卜事晉, 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 蕃昌。」畢萬封十一年,晉獻公卒,四子爭更立,晉亂而 畢,萬之世彌大,從其國,名為「魏氏。」

按《路史》:「文公薨,畢公高入職焉。子季孫邑潘既復分 龐裔孫畢萬事晉獻公,滅魏而封之。十世而斯,始命 文侯。」

成王三十七年夏四月,王召畢公入受顧命。

按《書經顧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甲子,王乃洮沬 水相,被冕服,憑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畢公、 衛侯、毛公、師氏、虎臣、百尹、御事受命。」 按《康王之誥》: 「王出在應門之內,太保率西方諸侯入應門左,畢公 率東方諸侯入應門右,皆布乘黃朱賓稱,奉圭兼幣。」 按《史記周本紀》:「成王將崩,懼太子釗之不任,乃命召 公」、畢公率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成王既崩,二公率 諸侯以太子釗見於先王廟,申告以文王、武王之所 以為王業之不易,務在節儉,毋多欲,以篤信臨之,作 《顧命》。太子釗遂立,是為康王。

成王十二年夏六月壬申,命畢公保釐東郊。

按《周書·畢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越三日壬申, 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釐東 郊。王若曰:「嗚呼,父師,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 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綏定厥家,毖殷頑民,遷 于洛邑,密邇王室。式化厥訓,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四 方無虞,予一人以寧。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 民罔攸勸。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正色率下, 罔不祇師言嘉績,多于先王。予小子垂拱仰成王曰: 「嗚呼父師!今予祇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別淑慝, 表厥宅里,彰善癉惡,樹之風聲,弗率訓典,殊厥并疆。 俾克畏慕,申畫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貴有恆, 辭尚體要,不惟好異,商俗靡靡,利口「惟賢,餘風未殄, 公其念哉!我聞曰:『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 悖天道,敝化奢麗,萬世同流。茲殷庶士,席寵惟舊,怙 侈滅義,服美于人,驕淫矜侉,將由惡終,雖收放心,閑 之惟艱。資富能訓,惟以永年。惟德惟義,時乃大訓。不 由古訓,于何其訓』?」王曰:「嗚呼,父師!邦之安危,惟茲殷 士,不剛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陳克 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終。三后協心,同底于道。道洽政 治,澤潤生民,四夷左衽,罔不咸賴。予小子永膺多福。 公其惟時成周建無窮之基,亦有無窮之聞,子孫訓 其成式,惟乂。嗚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罔曰民寡,惟 慎厥事。欽若先王成烈,以休于前政。

按:《史記周本紀》:「康王即位,命作策畢公,分居里,成周

考證

孔安國曰:「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也。成定東周郊境,使有保護也。」

按《竹書紀年》:十二年:「夏六月壬申,王如豐,錫畢公命。」 穆王十四年:「秋九月,翟人侵畢。」

按:《竹書紀年》云云。

[编辑]

周《文王》子封于原。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路史》:「武王伐紂,原公把小鉞。」

僖王六年春,原莊公逆王后于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莊公十八年「春,虢公、晉侯、鄭 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媯歸于京師」,實惠后。 襄王十七年冬,晉侯圍原。

按《春秋》僖公二十五年。按《左傳》二十五年冬,晉侯 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原將降矣』。 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得原 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遷原伯貫 于冀,趙衰為原大夫,狐溱為溫大夫。

景王十五年,「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原伯絞而立 公子跪尋。」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十二年》:「周原伯絞虐其 輿臣,使曹逃。冬十月壬申朔,原輿人逐絞而立公子 跪尋,絞奔郊。」

襄王十六年秋,王子帶以狄師伐周,獲原伯。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昭公十八年》:「秋,葬曹平公。往 者見周原伯魯焉,與之語,不說學。歸以語閔子馬。閔 子馬曰:『周其亂乎?夫必多有是說,而後及其大人,大 人患失而惑。又曰:『可以無學,無學不害。不害而不學, 則苟而可。於是乎下陵上替,能無亂乎?夫學殖也,不 學將落,原氏其亡乎』』!」僖公二十四年夏,狄伐鄭,取櫟。 王德狄人,以其女為后。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惠后 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齊。王復之,又通於隗氏,王 替隗氏。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太叔 以狄師攻王。王御士將禦之。王曰:「先后其謂我何?寧 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坎欿》,國人納之。秋,頹叔、桃子 奉大叔以狄師伐周,大敗周師,獲周公「忌父、原伯、毛 伯富辰。」

酆 豐[编辑]

周《文王》子。封于酆。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畢、原、 酆、郇,文之昭也』。」

成王十九年,黜豐侯。

按:《竹書紀年》云云。

按《路史》:「豐侯坐酒亡國,以故負罌于首以為式。」

俎豆中有豐,即《鄉飲禮》中豐侯也。都斲,一木為之,象豆而卑,一同坫爵。《射禮》:「置罰豐西階下。」《音訓》謂:「豐,國君以酒亡國,故以為罰爵之名。」《三禮圖》云:「射為罰爵之豐,作人形。」豐,國名。其君以酒亡國,戴盂以戒酒。故崔駰《酒箴》云:「豐侯沈酒,荷罌負缶,自僇於世,圖形戒後。」李尤銘曰:「豐侯荒謬,醉亂迷逸。」乃象其形,為禮戒式也。

郇 荀[编辑]

周《文王》子。封于郇。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 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

按《汲冢周書》:「成周之會,墠上張赤弈陰羽,天子南面 立,絻無繁露,朝服八十物,搢挺。唐叔、荀叔、周公在左, 太公望在右,皆絻,亦無繁露,朝服七十物,搢笏旁天 子而立於堂上。」

王城既成,大會諸侯。唐、荀,國名,皆成王弟,故曰「叔。」

按:《路史》:「荀侯,諸侯之伯,晉滅之,為公族。」

昭王六年,王錫郇伯命。

按:《竹書紀年》云云。

桓王十七年「秋,虢仲、芮伯、梁伯、荀侯、賈伯伐曲沃。」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九年秋,「虢仲、芮伯、梁伯、 荀侯、賈伯伐曲沃。」

正義曰:《世本》:「荀、賈皆姬姓,不知誰滅之。」晉大夫有荀氏、賈氏,蓋晉滅之以賜大夫。

邘 于[编辑]

周《武王》子。封于邘。

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昔周公弔二叔之不 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邘。」晉、應、韓、武之穆也。

河內野王縣西北有邘城。

按:《路史》:「周之初興,大封同姓五十有三國,而文武之 胙又三十有二。于晉應寒狄,武之穆也。 武之穆四, 于邘為長。」先是唐有禍,成王以封子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