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05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十三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五十三卷目錄

 宗藩部彙考四十五

  周二十八

  鄭一

官常典第五十三卷

宗藩部彙考四十五[编辑]

周二十八[编辑]

鄭一[编辑]

宣王二十二年,始封弟友于鄭。

按《國語》,桓公為司徒,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問於史 伯曰:「王室多故,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對 曰:「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當成周者,南有荊 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北有衛、燕、翟、鮮虞、路、洛、泉、徐、 蒲;西有虞、虢、晉、隗、霍、楊、魏、芮;東有齊、魯、曹、宋、滕、薛、鄒、 莒;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則皆蠻荊戎翟之人」 也,非親則頑,不可入也。其濟、洛、河、潁之間乎?是其子 男之國,虢、鄶為大,虢叔恃勢,鄶仲恃險,是皆有驕侈 怠慢之心,而加之以貪冒。君若以周難之故,寄孥與 賄焉,不敢不許。周亂而弊,是驕而貪,必將背君。君若 以成周之眾,奉辭伐罪,無不克矣。若克二邑,鄢、蔽、補、 丹、依。「歷、莘,君之土也。若前莘後河,右洛、左濟,主芣 騩而食溱、洧,修典刑以守之,唯是可以少固。」公曰:「南 方不可乎?」對曰:「夫荊子熊嚴,生子四人,伯霜、中雪,叔 熊、季紃叔逃難於濮,而蠻季紃是立,薳反將起之禍 又不克,是天啟之心也。又甚聰明和協,蓋其先王。臣 聞之,天之所啟,十世不替。夫其子孫必光啟土,不可 偪也。且」重,黎之後也。夫黎為高辛氏火正,以淳燿惇 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夫 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聽協風,以成物樂生者也。夏禹能單平水土, 以品處庶類者也。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於百姓者 也。周棄能播殖百穀,疏以衣食民人者也。其後皆為 王公侯伯。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以生柔嘉材 者也。其後八姓於周,未有侯伯佐制物於前代者,昆 吾為夏伯矣,大彭、豕韋為商伯矣。當周未有己姓昆 吾、蘇、顧、溫、董,董姓鬷夷、豢龍,則夏滅之矣;彭姓彭祖、 豕韋、諸稽,則商滅之矣;禿姓舟人,則周滅之矣;妘姓 鄔、鄶路、偪陽,曹姓鄒、莒,皆為「采衛,或在王室,或在夷、 翟,莫之數也。而又無令聞,必不興矣。斟姓無後,融之 興者,其在𦬒姓乎?𦬒姓夔越,不足命也,蠻𦬒蠻矣,唯 荊實有昭德。若周衰,其必興矣。姜嬴、荊、𦬒,實與諸姬 代相干也。姜,伯夷之後也。嬴,伯翳之後也。伯夷能禮 於神以佐堯者也。伯翳能議百物以佐舜者也。其後 皆不失祀,而未有興者,周衰其將至矣。」公曰:「謝西之 九州何如?」對曰:「其民沓貪而忍,不可因也。惟謝郟之 間,其冢君侈驕,其民怠沓其君,而未及周德,若更君 而周訓之,是易取也,且可長用也。」公曰:「周其弊乎?」對 曰:「殆於必弊者。《太誓》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今王棄 高明昭顯而好讒慝暗昧,惡角犀豐盈而近頑童,窮 固」去和而取同。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 之和,故能豐長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故 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百物。是以和五味以 調口,剛四支以衛體,和六律以聰耳,正七體以役心, 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紀以立純德,合十數以訓百體, 出千品,具萬方,計億事,材兆物,收《經》入行。極。故王 者居九畡之田,收經入以食兆民,周訓而能用之,龢 樂如一。夫如是,龢之至也,於是乎先王聘后於異姓, 求財於有方,擇臣於諫工,而講以多物,務和同也。聲 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王將棄是類 而與剸同,天奪之明,欲無弊,得乎?夫虢石父,讒諂巧 從之人也,而立以為卿士,與剸同也。棄聘后「而立內 妾,好窮固也。侏儒戚施,實御在側,近頑童也。周法不 昭,而婦言是行,用讒慝也。不建立卿士,而妖試幸措, 行暗昧也。是物也,不可以久。且宣王之時,有童謠曰: 『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鬻是器 者,王使執而戮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懼而 棄之。此人也,收以奔褒。褒人有獄,而以為入天之命。 此久矣,其又可為乎?《訓語》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 神化為二龍,以同於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 后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吉。 乃布幣焉,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藏之。傳郊之 及殷周,莫之發也。及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 不可除也。王使婦人不幃而譟之,化為元黿,以入於 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當宣王而 生,不夫而育,故懼而棄之。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婦 哀其夜號也,而取之以逸。逃於褒,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於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於為后而 生伯服。天之生此久矣,其為毒也大矣,將俟淫德「而 加之焉。毒之酋腊者,其殺也滋速。申繒西戎方彊,王 室方騷,將以縱欲,不亦難乎?」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 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殺之。若伐申,而繒與西戎會 以伐周,周不守矣。繒與西戎方將德申,申、呂方彊,其 隩愛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師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 王心怒矣,虢公從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君若欲避 其難,速規所矣。時至而求用,恐無及也!」公曰:「若周衰, 諸姬其孰興?」對曰:「臣聞之,武實昭文之功,文之胙盡, 武其嗣乎!武王之子,應、韓不在,其在晉乎?距險而鄰 於小,若加之以德,可以大啟。」公曰:「姜、嬴其孰興?」對曰: 「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秦仲、齊侯,姜、嬴之儁也,且大, 其將興乎?」公說,乃東寄孥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 寄地。《幽王》八年而桓公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騷,十 一年而斃。及平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秦景、襄於是 乎取周土,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齊莊、僖於是乎小 伯,楚蚡冒於是乎始啟濮。

按《史記鄭世家》:「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 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封三十三歲,百 姓皆便愛之,幽王以為司徒,和集周民,周民皆說河 雒之間人便思之。為司徒一歲,幽王以褒后故,王室 治多邪,諸侯或畔之。於是桓公問太史伯曰:『王室多 故,予安逃死乎』?太史伯對曰:『獨雒之東土,河濟之南 可居』。」公曰:「何以?」對曰:「地近虢、鄶,虢、鄶之君貪而好利, 百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公誠請居之;虢、鄶 之君見公方用事,輕分公地,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 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對曰:「昔祝融為 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其於周未有興者,楚其後 也。周衰楚必興,興非鄭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 如?」對曰:「其民貪而好利,難久居。」公曰:「周衰,何國興者?」 對曰:「齊、秦、晉、楚乎?夫齊,姜姓,伯夷之後也,伯夷佐堯 典禮。秦,嬴姓,伯繄之後也,伯繄佐舜懷柔百物。及楚 之先,皆嘗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紂後,成王封叔 虞於唐,其地阻險。以此有德與周衰並,亦必興矣。」桓 公曰:「善。」於是卒言王,東徙其民雒東,而虢、鄶果獻十 邑,竟國之。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并殺桓公。鄭 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按《路史》:「帝顓頊高陽氏取勝奔氏曰娽,生伯偁、卷章、 季禺三人。卷章取梎水氏曰嬌,生犁及回。回食於吳, 是曰吳回。吳回生陸終,取鬼方氏曰嬇𣎜。三年生子 六人:曰樊,曰惠連,曰籛,曰求言,曰晏安,曰季連。求言, 䢵姓,封於儈,是為會人,介於河伊,貪嗇滅爵,上下不 臨,重氏伐而亡之。」傿,路云:鄔、偪夷,皆䢵分也。傿侯納 仲仁、貪、冒、愛、吝、蔑賢、簡、耐,而滅於鄭。

儈即鄶也。《鄭語》云:「虢仲恃勢,鄶仲恃險,鄭武公滅之。」

宣王封庶弟友於咸林,曰鄭為司徒,死戎難。子武公 以夾俌賜虢、鄶十邑,徙拾爵伯。二十二世,韓滅之, 虢仲、虢叔。叔為東虢平王,奪其地與鄭。

平王四十九年「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冬十月,鄭人 伐衛。魯人、鄭人、邾人盟于翼。」

按《詩經鄭風叔于田》篇:「叔于田,巷無居人,豈無居人? 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叔于狩,巷無飲酒,豈無飲酒?不 如叔也,洵美且好。叔適野,巷無服馬,豈無服馬?不如 叔也,洵美且武。」

朱註段不義而得眾,國人愛之,故作此詩。

按《大叔于田》篇:「叔于田,乘乘馬,執轡如組,兩驂如舞。 叔在藪,火烈具舉,襢裼暴虎,獻于公所。將叔無狃,戒 其傷女。叔于田,乘乘黃,兩服上襄,兩驂鴈行。叔在藪, 火烈具揚。叔善射忌,又良御忌,抑罄控忌,抑縱送忌。 叔于田,乘乘鴇,兩服齊首,兩驂如手。叔在藪,火烈具 阜。叔馬慢忌,叔發罕忌,抑釋掤忌,抑鬯弓忌。」

朱註《叔》多材好勇,而鄭人愛之如此。

按《春秋》,隱公元年,衛伐鄭盟。《翼》不書。按《左傳》:「初鄭 武公娶於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 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於 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 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太叔祭 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 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 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 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 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既而 太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 若之何?欲與太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 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太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於 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太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 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太叔 段,段入於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太叔出奔。《共書》曰「鄭伯克段於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 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遂寘姜 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 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 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 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 洩洩。」遂為母子如初。冬十月,鄭共叔之亂,公孫滑出 奔衛。衛人為之伐鄭,取廩延。鄭人以王師、虢師伐衛 南鄙,請師於邾。邾子使私於公子豫。豫請往,公弗許, 遂行,及邾人、鄭人盟於翼。

平王五十一年,「夏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取 成周之禾。冬十二月,齊侯、鄭伯盟於石門。」

按《春秋》隱公三年,取麥取禾不書。 按《左傳》三年,鄭 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於虢,鄭伯怨王。王曰:「無 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於鄭,鄭公子忽為質於 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夏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 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冬,齊、鄭盟於石門, 尋盧之盟也。庚戌,鄭伯之車僨於濟。

桓王元年「夏,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秋,宋公、陳侯、 魯公子翬、蔡人、衛人伐鄭。」

按《春秋》隱公四年。按《左傳》:宋殤公之即位也,公子 馮出奔鄭,鄭人欲納之。及衛州吁立,將修先君之怨 於鄭,而求寵於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 鄭,以除君害。君為主,敝邑以賦與陳、蔡從,則衛國之 願也。」宋人許之。於是陳、蔡方睦於衛,故宋公、陳侯、蔡 人、衛人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秋,諸侯復伐鄭,宋 公使來乞師,公辭之。羽父請以師會之,公弗許,固請 而行。諸侯之師敗鄭徒兵,取其禾而還。

桓王二年「夏四月,衛人以燕師伐鄭,鄭敗燕師。秋九 月,邾人、鄭人伐宋。」「冬十二月,宋人伐鄭,圍長葛。」 按《春秋》隱公五年,衛人伐鄭不書。按《左傳》,五年「夏 四月,鄭人侵衛牧,以報東門之役。衛人以燕師伐鄭。 鄭祭足、原繁、洩駕以三軍軍其前,使曼伯與子元潛 軍軍其後。燕人畏鄭三軍,而不虞制人。六月,鄭二公 子以制」人敗燕師於北制。秋九月,宋人取邾田。邾人 告於鄭曰:「請君釋憾於宋,敝邑為道。」鄭人以王師會 之,伐宋,入其郛,以報東門之役。冬十二月,宋人伐鄭, 圍長葛,以報入郛之役也。

桓王三年春,鄭人渝平于魯。夏,鄭侵陳。冬,鄭伯如周 朝王。

按《春秋》隱公六年,侵陳朝王不書。按《左傳》,六年春, 鄭人來渝平,更成也。夏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往 歲鄭伯請成於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 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 許。冬,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於 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 蔇」,況不禮焉?鄭不來矣。

桓公之為公子,戰於狐壤,為鄭所執,逃歸怨鄭。鄭伐宋,公欲救宋,宋使者失辭,公怒而止。忿宋,則欲厚鄭,鄭因此而來,故經書「渝平」,《傳》曰「更成。」

桓王四年秋,宋及鄭平。冬,陳及鄭平。陳侯請妻鄭公 子忽。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隱公七年秋,宋及鄭平。七月 庚申,盟于宿,公伐邾,為宋討也。冬,陳及鄭平。「十二月, 陳五父如鄭涖盟。壬申,及鄭伯盟。歃如忘,洩伯曰:『五 父必不兔,不賴盟矣』。」鄭良佐如陳涖盟。辛巳,及陳侯 盟。亦知陳之將亂也。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 之。鄭伯許之,乃成昏。

桓王五年春三月,鄭伯歸魯祊。夏四月,「鄭公子忽逆 婦于陳。齊人平宋衛于鄭。秋八月,鄭人以齊人朝于 京師。」

按《春秋》隱公八年,逆婦齊平宋、衛,朝京師,不書。按 《左傳》,八年春,鄭伯請釋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 之祊易許田。三月,鄭伯使宛來歸祊,不祀泰山也。「夏 四月甲辰,鄭公子忽如陳,逆婦媯。辛亥,以媯氏歸。甲 寅,入於鄭。陳鍼子送女,先配而後祖。鍼子曰:『是不為 夫婦,誣其祖矣,非禮也,何以能育』?」齊人卒平宋、衛于 鄭。秋,會于溫,盟于瓦屋,以釋東門之役,禮也。八月丙 戌,鄭伯以齊人朝王,禮也。冬,齊侯使來告成三國。公 使眾仲對曰:「君釋三國之圖,以鳩其民,君之惠也。寡 君聞命矣,敢不承受君之明德。」

「成王營王城,有遷都之志,故賜周公許田,以為魯國朝宿之邑,後世因而立周公別廟焉。」鄭桓公,周宣王之母弟,封鄭,有助祭泰山湯沐之邑在祊。鄭以天子不能復巡守,故欲以祊易許田,各從本國所近之宜,恐魯以周公別廟為疑,故云已廢泰山之祀,而欲為魯祀周公孫,辭以有求也。許田,近許之田

按《史記周本紀》:「桓王五年,鄭伯與魯易許田。」許田,天

子之用事太山田也。

桓王六年夏,鄭伯以王命伐宋。冬,北戌侵鄭,鄭伯大 敗之。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隱公九年:夏,宋公不王。鄭伯 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 不告命,公怒,絕宋使。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冬,公 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北戎侵鄭,鄭伯禦之,患戎師 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公子突曰:『使勇而無剛 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為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 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進,進而 遇覆必速奔。後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從之。戎 人之前遇覆者奔,祝聃逐之,衷戎師,前後擊之,盡殪。 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

桓王七年春二月,齊侯、魯侯、鄭伯會于中丘。夏六月, 「齊人、魯公子翬、鄭人伐宋。秋,宋人、衛人入鄭。宋人、蔡 人、衛人伐戴。」鄭伯伐取之。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 郕。

按《春秋》隱公十年。按《左傳》十年「春王正月,公會齊 侯、鄭伯于中丘。癸丑盟於鄧,為師期。」「夏五月,羽父先 會齊侯、鄭伯伐宋。六月戊申,公會齊侯、鄭伯于老桃。 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庚午鄭師入郜。辛未歸於我。庚 辰鄭師入防。辛巳歸於我。蔡人、衛人、郕人不會王命。」 「秋七月庚寅,鄭師入郊。」猶在郊。宋人、衛人入鄭。蔡人 從之,伐戴。八月壬戌,鄭伯圍戴。癸亥,克之,取三師焉。 宋、衛既入鄭,而以伐戴召蔡人,蔡人怒,故不和而敗。 九月戊寅,鄭伯入宋。冬,齊人、鄭人入郕,討違王命也。 桓王八年夏,魯侯、鄭伯會于時來。秋七月壬午,齊侯、 魯侯、鄭伯入許。王取鄔、劉、蒍、邘之田于鄭。息侯伐鄭, 鄭伯敗之。冬十月,鄭伯伐宋。

按《春秋》隱公十一年,「王取田于鄭。息伐鄭。」鄭伐宋不 書。按《左傳》十一年「夏,公會鄭伯于郲,謀伐許也。鄭 伯將伐許,五月甲辰,授兵於太宮。公孫閼與潁考叔 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 及。子都怒。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於許。 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 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 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齊侯以許讓公。公曰:「君謂 許不共,故從君討之。許既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 弗敢與聞。」乃與鄭人。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以 居許東偏,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於許君,而假手 於我寡人。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億,其敢以許 自為功乎?寡人有弟,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於四方, 其況能久有許乎?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吾 將使獲也佐吾子。若寡人得沒於地,天其以禮悔禍 於許,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 焉,如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無滋他族,實偪處此, 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亡之不暇,而況 能禋祀許乎?寡人之使吾子處此,不唯許國之為,亦 聊以固吾圉也。」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 財賄,無寘於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 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太岳之裔也。 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鄭伯使卒出豭, 行出犬雞,以詛射潁考叔者。王取鄔、劉、蒍、邘之田於 鄭,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 州、陘、隤。懷鄭、息有違言。息侯伐鄭,鄭伯與戰於竟,息 師大敗而還。冬十月,鄭伯以虢師伐宋。壬戌,大敗宋 師,以報其入鄭也。

桓王九年春三月,魯侯、鄭伯會于垂。鄭伯以璧假許 田。「夏四月丁未,魯侯、鄭伯盟于越。」

按《春秋》桓公元年。按《左傳》,元年春公即位,修好於 鄭。鄭人請復祀周公,卒易祊田,公許之。三月鄭伯以 璧假許田,為周公祊故也。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 于越,結祊成也。盟曰「渝盟,無享國。」冬鄭伯拜盟。 桓王十年春三月,齊侯、魯侯、陳侯、鄭伯會于稷,以成 宋亂。秋七月,蔡侯、鄭伯會于鄧。

按《春秋》桓公二年。按《左傳》,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殺 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懼,遂弒殤公,會於稷,以成宋 亂為賂,故立華氏也。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 命。孔父嘉為司馬,督為太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 言曰:「司馬」則然。已殺孔父而弒殤公,召莊公於鄭而 立之以親鄭,以郜大鼎賂公。齊、陳、鄭皆有賂,故遂相 宋公。秋七月,蔡侯、鄭伯會于鄧,始懼楚也。

桓王十三年「夏,齊侯、鄭伯如紀。秋,蔡人、衛人、陳人從 王伐鄭。」

按《春秋》桓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夏,齊侯、鄭伯朝於 紀,欲以襲之。紀人知之,王奪鄭伯政,鄭伯不朝。秋,王 以諸侯伐鄭。鄭伯禦之。王為中軍,虢公林父將右軍, 蔡人、衛人屬焉。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鄭子元 請為左拒以當蔡人,衛人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

民莫有鬥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顧之,必亂。」蔡、衛不
考證
枝,「固將先奔,既而萃於王卒,可以集事。」從之。曼伯為

右拒,祭仲足為左拒,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公,為魚 麗之陳,先偏後伍,伍承彌縫。戰於繻葛,命二拒曰: 動而鼓。蔡、衛、陳皆奔,王卒亂。鄭師合以攻之,王卒大 敗。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軍。祝聃請從之。公曰:「君子 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隕多 矣。」夜,鄭伯使祭足勞王,且問左右。

桓王十四年夏,北戎伐齊,鄭太子忽帥師救齊。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六年夏,「北戎伐齊,齊使 乞師於鄭,鄭太子忽帥師救齊。六月,大敗戎師,獲其 二帥大良、少良、甲首三百,以獻於齊。於是諸侯之大 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為其班。後鄭,鄭忽以其有 功也怒,故有郎之師。公之未昏於齊也,齊侯欲以文 姜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人問其故,太子曰:「人各有 耦。齊大,非吾耦也。《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 為?」及其敗戎師也。齊侯又請妻之,固辭。人問其故,太 子曰:「無事於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奔齊之急,而受 室以歸,是以師昏也。民其謂我何?」遂辭諸鄭伯。 桓王十五年秋,鄭人、齊人、衛人伐盟向。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七年「夏,盟、向求成於鄭, 既而背之。秋,鄭人、齊人、衛人伐盟、向。王遷盟、向之民 於郟。」

桓王十八年「冬十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與魯戰 于郎。」

按《春秋》桓公十年。按《左傳》,十年冬,「齊、衛、鄭來戰于 郎,我有辭也。初,北戎病,齊諸侯救之,鄭公子忽有功 焉。齊人餼諸侯,使魯次之。魯以周班後鄭,鄭人怒,請 師於齊,齊人以衛師助之。」

桓王十九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宋人盟于惡曹。」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秋九月,宋人執鄭祭仲。突 歸于鄭。鄭忽出奔衛。

按《春秋》,桓公十一年,盟惡曹,宋人不書。按《左傳》,十 一年春,齊、衛、鄭、宋盟于惡曹。鄭昭公之敗北戎也,齊 人將妻之,昭公辭。祭仲曰:「必取之。君多內寵,子無大 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弗從。夏,鄭莊公卒。初,祭封 人仲足有寵於莊公,莊公使為卿。為公娶鄧曼,生昭 公,故祭仲立之。宋雍氏女於鄭莊公,曰雍姞,生厲公。 雍氏宗有寵於宋莊公,故誘祭仲而執之,曰:「不立突, 將死。」亦執厲公而求賂焉。祭仲與宋人盟,以厲公歸 而立之。秋九月丁亥,昭公奔衛。己亥,厲公立。按《公 羊傳》,秋九月,宋人執祭仲。祭仲者何?鄭相也。何以不 名?賢也。何賢乎祭仲?以為知權也。其為知權奈何?古 者鄭國處於留先鄭伯有善於鄫公者,通乎夫人以 取其國而遷鄭焉。而《野留》莊公死,已葬,祭仲將往省 於留,塗出於宋,宋人執之,謂之曰:「為我出忽而立突。」 祭仲不從其言,則君必死,國必亡;從其言,則君可以 生易死,國可以存易亡。少遼緩之,則突可故出,忽可 故反。是不可得則病,然後有鄭國。古人之有權者,祭 仲之權是也。

桓王二十年「冬十一月丙戌,魯侯、鄭伯盟于武父。十 二月,魯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

按《春秋》桓公十二年。按《左傳》十二年,「公欲平宋鄭。 秋,公及宋公盟於句瀆之丘。宋成未可知也,故又會 于虛。冬,又會于龜。宋公辭平,故與鄭伯盟于武父。遂 帥師而伐宋,戰焉,宋無信也。」

桓王二十一年春二月,「魯侯會紀侯、鄭伯。己巳,及齊 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 按《春秋》桓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宋多責賂於 鄭,鄭不堪命,故以紀、魯及齊與宋、衛、燕戰。鄭人來請 修好。

桓王二十二年春正月,魯侯、鄭伯會于曹。夏五月,鄭 伯使其弟語盟于魯。冬十二月,「宋人以齊人、蔡人、衛 人、陳人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四年。按《左傳》,「十四年春,會于曹,曹 人致餼。夏,鄭子人來尋盟,且修曹之會。」冬,宋人以諸 侯伐鄭,報宋之戰也。「焚渠門,入及大逵,伐東郊,取牛 首。以太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

桓王二十三年夏五月,「鄭伯突出奔蔡。鄭世子忽復 歸于鄭。」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冬十一月,宋公、魯侯、 衛侯、陳侯會于袲,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祭仲專,鄭伯 患之,使其婿雍糾殺之,將享諸郊。雍姬知之,謂其母 曰:「父與夫孰親?」其母曰:「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 也?」遂告祭仲曰:「雍氏舍其室而將享子於郊,吾惑之 以告。」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公載以出,曰:「謀及 婦人,宜其死也。」夏,厲公出奔蔡。六月乙亥,昭公入。秋, 鄭伯因櫟人殺檀伯而遂居櫟。冬,會于袲,謀伐鄭,將 納厲公也。弗克而還。

莊王元年夏四月,宋公、魯侯、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按《春秋》桓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春正月,會于 曹,謀伐鄭也。」夏伐鄭。秋七月,公至自伐鄭。以飲至之禮也。

莊王二年,冬十月,鄭高渠彌弒其君忽而立其弟子 亹。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十七年:「初,鄭伯將以高 渠彌為卿,昭公惡之,固諫不聽。昭公立,懼其殺己也。 辛卯,弒昭公而立公子亹。君子謂昭公知所惡矣。公 子達曰:『高伯其為戮乎?復惡已甚矣』。」

按《史記鄭世家》:昭公二年「冬十月辛卯,高渠彌與昭 公出獵,射殺昭公於野。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 更立昭公弟子亹為君,是為子亹也,無諡號。」

莊王三年「秋齊人殺鄭公子亹而轘高渠彌鄭人立 子儀。」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桓公十八年》:秋,齊侯師于首 止,子亹會之,高渠彌相。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 高渠彌。祭仲逆鄭子於陳而立之。是行也,祭仲知之, 故稱疾不往。人曰:「祭仲以知免。」仲曰信也。

按《史記·鄭世家》:子亹元年七月,齊襄公會諸侯於首 止。鄭子亹往會,高渠彌相從,祭仲稱疾不行。所以然 者,子亹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鬥相仇,及會諸 侯,祭仲請子亹無行。子亹曰:「齊彊而厲公居櫟,即不 往,是率諸侯伐我,內厲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 又何至是卒行?」於是祭仲恐齊并殺之,故稱疾。子亹 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高渠彌亡歸, 與祭仲謀,召子亹弟公子嬰於陳而立之,是為鄭子。 莊王六年冬,魯侯次於滑,鄭伯辭會。

按《春秋,莊公三年》,辭會不書。按《左傳》,三年冬,「公次 於滑,將會鄭伯,謀紀故也。鄭伯辭以難。」

莊王七年夏,齊侯、陳侯、鄭伯遇於垂。

按:《春秋》莊公四年。

僖王二年「夏六月,鄭人弒其君子儀。鄭厲公自櫟入 於鄭。冬,單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會於鄄。」

按《春秋》,鄭人弒子儀,厲公入鄭不書。按《左傳》莊公 十四年夏,鄭厲公自櫟侵鄭,及大陵,獲傅瑕。傅瑕曰: 「苟舍我,吾請納君。」與之盟而赦之。六月甲子,傅瑕殺 鄭子及其二子而納厲公。初,內蛇與外蛇鬥於鄭南 門中,內蛇死。六年而厲公入。公聞之,問於申繻曰:「猶 有妖乎?」對曰:「人之所忌,其氣燄以取之,妖由人興也。 人無釁焉,妖不自作。人棄常則妖興,故有妖。」厲公入, 遂殺傅瑕。使謂原繁曰:「傅瑕貳周有常刑,既伏其罪 矣,納我而無二心者,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吾願與 伯父圖之。且寡人出,伯父無裏言;入又不念寡人,寡 人憾焉。」對曰:「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社稷有 主,而外其心,其何貳如之?苟主社稷,國內之民,其誰 不為臣?臣無二心,天之制也。子儀在位十四年矣,而 謀召君者,庸非貳乎?莊公之子猶有八人,若皆以官 爵行賂,勸貳而可以濟事,君其若之何?臣聞命矣。」乃 縊而死。冬,會于鄄,宋服故也。

按《史記·鄭世家》:鄭子十四年,故鄭亡。厲公突在櫟者, 使人誘劫鄭大夫甫瑕,要以求入。瑕曰:「舍我,我為君 殺鄭子而入君。」厲公與盟,乃舍之。六月,瑕殺鄭子。 僖王三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於鄄。秋,鄭 人侵宋。

按《春秋》莊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春,復會焉,齊 始霸也。秋,諸侯為宋伐郳,鄭人間之而侵宋。」

僖王四年「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秋,荊伐鄭。冬十二 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滑伯、滕子同 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夏,諸侯伐鄭, 宋故也。鄭伯自櫟入,緩告於楚。秋,楚伐鄭及櫟,為不 禮故也。鄭伯治與於雍糾之亂者。九月殺公子閼,刖 強鉏,公父定叔出奔衛。三年而復之,曰:「不可使共叔 無後於鄭。」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冬,同盟 于幽,鄭成也。

《僖王五年》春,「齊人執鄭詹。」秋,「鄭詹自齊逃于魯。」 按《春秋》莊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春「齊人執鄭 詹,鄭不朝也。」

惠王元年春,虢公、晉侯、鄭伯使原伯逆王后于陳。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莊公十八年「春,虢公、晉侯、鄭 伯使原莊公逆王后于陳。陳媯歸於京師,實惠后。」 惠王三年春,鄭伯執燕仲父,以王居于櫟。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初,王姚嬖於莊王,生子頹。子 頹有寵,蒍國為之師。及惠王即位,取蒍國之圃以為 囿。邊伯之宮近於王宮,王取之。王奪子禽、祝跪與詹 父田而收膳夫之秩,故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 跪作亂」,因蘇氏。秋,五大夫奉子頹以伐王,不克,出奔 溫。蘇子奉子頹以奔衛。衛師、燕師伐周。冬,立子頹。莊 公。二十年春,鄭伯和王室,不克,執燕仲父。夏,鄭伯遂 以王歸,王處于櫟。秋,王及鄭伯入於鄔。遂入成周,取 其寶器而還。冬,王子頹享五大夫,樂及遍舞。鄭伯聞 之,見虢叔曰:「寡人聞之,哀樂失時,殃咎必至。今王子 頹歌舞不倦,樂禍也。夫司寇行戮,君為之不舉,而況敢樂禍乎?奸王之位,禍孰大焉?臨禍忘憂,憂必及之, 盍納王乎?」虢公曰:「寡人之願也。」

惠王四年夏,虢公、鄭伯納王于王城,殺王子頹及五 大夫。「五月辛酉,鄭伯突卒,子踕立。冬十二月,葬鄭厲 公。」

按《春秋》,莊公二十一年,納王,殺王子頹及五大夫。不 書。按《左傳》二十一年春,胥命於弭。夏,同伐王城。鄭 伯將王自圉門入,虢叔自北門入,殺王子頹及五大 夫。鄭伯享王於闕西,辟樂備,王與之武公之略,自虎 牢以東。原伯曰:「鄭伯效尤,其亦將有咎。」五月,鄭厲公 卒,王巡虢守。虢公為王宮於玤,王與之酒泉。鄭伯之 享王也,王以后之鞶鑑予之。虢公請器,王予之爵。鄭 伯由是始惡於王。冬,王歸自虢。

按《史記·鄭世家》:「厲公復入。七年秋卒,子文公踕立。」 惠王十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鄭伯同盟于幽。」 按《春秋莊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夏,「同盟 於幽,陳、鄭服也。」

惠王十一年「秋荊伐鄭齊人宋人魯人救鄭。」

按《春秋》莊公二十八年。按《左傳》二十八年:楚令尹 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於其宮側,而振萬焉。夫人聞 之,泣曰:「先君以是舞也,習戎備也。今令尹不尋諸仇 讎,而於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御人以告子元,子元 曰:「婦人不忘襲讎,我反忘之。」秋,子元以車六百乘伐 鄭,入於桔柣之門。子元、鬥御、疆、鬥梧、耿之不比為斾 鬥班,王孫游,王孫喜殿。眾車入自純門,及逵市。縣門 不發,楚言而出。子元曰:「鄭有人焉。」諸侯救鄭,楚師夜 遁。鄭人將奔桐丘,諜告曰:「楚幕有烏。」乃止。

惠王十二年夏鄭人侵許。

按《春秋》莊公二十九年。按《左傳》二十九年:「夏,鄭人 侵許。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惠王十七年,「冬十二月,鄭棄其師。」

按《詩經鄭風》:「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 翱翔。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清 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朱註鄭文公惡高克,使將清邑之兵禦狄于河上,久而不召,師散而歸。鄭人為之賦此詩。

按《春秋閔公二年》。按《左傳》二年,「鄭人惡高克,使帥 師次於河上,久而弗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 之賦《清人》。」

惠王十八年「秋七月楚人伐鄭八月齊侯、宋公、魯侯、 鄭伯、曹伯、邾人會于檉。」

按《春秋》僖公元年。按《左傳》,元年秋,楚人伐鄭,鄭即 齊故也。「盟于犖,謀救鄭也。」

惠王十九年「冬十月,楚人侵鄭。」

按《春秋僖公二年》。按《左傳》,二年冬,「楚人伐鄭,鬥章 囚鄭聃伯。」

惠王二十年冬楚人伐鄭。

按《春秋》僖公三年。按《左傳》,三年冬,楚人伐鄭,鄭伯 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

惠王二十一年春正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侯、衛侯、鄭 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遂伐楚,次于陘。夏,楚屈完來 盟于召陵。齊人執陳轅濤塗。冬十二月,「魯公孫茲帥 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按《春秋》僖公四年。按《左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 師侵蔡,蔡潰,遂伐楚,師進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 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 之。屈完及諸侯盟陳。轅濤塗謂鄭申侯曰:「師出於陳 鄭之間,國必甚病。若出於東方,觀兵於東夷,循海而 歸,其可也。」申侯曰:「善。」濤塗以告,齊侯許之。申侯見曰: 「師老矣!若出於東方而遇敵,懼不可用也。若出於陳、 鄭之間,共其資糧,屝屨其可也。」齊侯說,與之虎牢,執 轅濤塗。秋,伐陳,討不忠也。冬,叔孫戴伯帥師,會諸侯 之師侵陳。陳成,歸轅濤塗。

惠王二十二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 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止。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止。鄭 伯逃歸不盟。」

按《春秋》僖公五年。按《左傳》,五年夏,會于首止,會王 太子鄭,謀寧周也。秋,諸侯盟。王使周公召鄭伯曰:「吾 撫女以從楚,輔之以晉,可以少安。」鄭伯喜於王命,而 懼其不朝於齊也,故逃歸不盟。孔叔止之曰:「國君不 可以輕,輕則失親,失親患必至,病而乞盟,所喪多矣。 君必悔之。」弗聽,逃其師而歸。

惠王二十三年「夏,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曹伯伐 鄭,圍新城。」

按《春秋》僖公六年。按《左傳》,六年夏,諸侯伐鄭,以其 逃首止之盟故也。「圍新密」,鄭所以不時城也。秋,楚子 圍許以救鄭。諸侯救許乃還。

惠王二十四年春,齊人伐鄭。夏,鄭殺其大夫申侯。秋, 七月,齊侯、宋公、魯侯、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甯母。 按《春秋》僖公七年。按《左傳》,五年夏,陳轅宣仲怨鄭 申侯之反己於召陵,故勸之城其賜邑,曰:「美城之,大名也,子孫不忘。吾助子請。」乃為之請於諸侯而城之。 美。遂譖諸鄭伯曰:「美城其賜邑,將以叛也。」申侯由是 得罪。七年春,齊人伐鄭。孔叔言於鄭伯曰:「諺有之曰: 『心則不競,何憚於病?既不能彊,又不能弱,所以斃也。 國危矣,請下齊以救國』。」公曰:「吾知其所由來矣,姑少 待我。」對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夏,鄭殺申侯以說於 齊,且用陳轅濤塗之譖也。初,申侯,申出也,有寵於楚 文王。文王將死,與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專利而 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後之人將求多於女,女 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無適小國,將不女容焉。」既葬, 出奔鄭,又有寵於厲公。子文聞其死也,曰:「古人有言 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秋,盟于甯母,謀鄭故也。 管仲言於齊侯曰:「臣聞之: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德禮 不易,無人不懷。」齊侯修禮於諸侯,諸侯官受方物。鄭 伯使太子華聽命於會,言於齊侯曰:「洩氏、孔氏、子人 氏三族,實違君命。若君去之以為成,我以鄭為內臣, 君亦無所不利焉。」齊侯將許之,管仲曰:「君以禮與信 屬諸侯,而以姦終之,無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謂禮, 守命共時之謂信,違此二者,姦莫大焉。」公曰:「諸侯有 討於鄭未捷。今苟有釁,從之不亦可乎?」對曰:「君若綏 之以德,加之以訓辭,而帥諸侯以討鄭,鄭將覆亡之 不暇,豈敢不懼?若總其罪人以臨之,鄭有辭矣,何懼? 且夫合諸侯,以崇德也。會而列姦,何以示後嗣?夫諸 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國不記。記姦之位,君盟替矣。 作而不記,非盛德也。君其勿許」,鄭必受盟。夫「子華既 為太子,而求介於大國以弱其國,亦必不免。鄭有叔 詹、堵叔、師叔,三良為政,未可間也。」齊侯辭焉。子華由 是得罪於鄭。冬,鄭伯使請盟於齊。

惠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人齊侯、宋公、魯侯、衛侯、許 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鄭伯乞盟。」

按《春秋》僖公八年。按《左傳》,七年冬閏月,惠王崩。襄 王惡太叔帶之難,懼不立,不發喪而告難於齊。八年 春,盟于洮,謀王室也。鄭伯乞盟,請服也。襄王定位而 後發喪。

襄王元年夏,「宰周公、齊侯、宋子、魯侯、衛侯、鄭伯、許男、 曹伯會于葵丘。秋九月戊辰,盟于葵丘。」

按《春秋》僖公九年。按《左傳》,九年夏,會于葵丘,尋盟, 且修好,禮也。秋,齊侯盟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 人,既盟之後,言歸於好。」按《穀梁傳》,秋九月戊辰,諸 侯盟于葵丘。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 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盟,陳牲而不殺,讀書加於牲 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 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襄王五年,「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鹹。」

按《春秋》,僖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一年夏,揚拒、泉、皋、 伊、雒之戎同伐京師,入王城,焚東門,王子帶召之也。」 秦晉伐戎以救周。秋,晉侯平戎於王。「十二年夏,王以 戎難故,討王子帶。秋,王子帶奔齊。冬,齊侯使管夷吾 平戎於王,使隰朋平戎於晉。」「十三年夏,會于鹹。」淮夷 病杞故,且謀王室也。秋,為戎難故,諸侯戍周,齊仲孫 湫致之。

襄王六年秋狄侵鄭。

按:《春秋》僖公十四年。

襄王七年春三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 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諸侯之大夫救徐 按《春秋》僖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春楚人伐徐, 徐即諸夏故也。三月盟于牡丘,尋葵丘之盟,且救徐 也。孟穆伯帥師及諸侯之師救徐,諸侯次于匡以待 之。秋,伐厲以救徐也。

襄王八年「冬十二月,齊侯、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 許男、邢侯、曹伯會于淮。」

按《春秋》僖公十六年。按《左傳》十六年,冬十二月,會 于淮,謀鄫,且東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 「齊有亂。」不果城而還。

襄王十年春鄭伯朝于楚。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僖公十八年春,鄭伯始朝于 楚,楚子賜之金,既而悔之,與之盟曰:「無以鑄兵。」故以 鑄三鐘。

襄王十一年「冬,魯人、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按《春秋》僖公十九年。按《左傳》十九年「秋,陳穆公請 修好於諸侯,以無忘齊桓之德,冬盟于齊,修桓公之 好也。」

襄王十二年夏鄭人入滑。

按《春秋》僖公二十年。按《左傳》二十年春,「滑人叛鄭 而服於衛。夏,鄭公子士洩、堵寇帥師入滑。」

按《國語》,襄王十三年,鄭人伐滑,王使游孫伯請滑,鄭 人執之。王怒,將以翟伐鄭。富辰諫曰:「不可。人有言曰: 『兄弟讒鬩,侮人百里』。周文公之詩曰:『兄弟鬩於牆,外 禦其侮』。若是,則鬩乃內侮,而雖鬩不敗親也。鄭在天 子,兄弟也。鄭武莊有大勳力於平、桓,凡我周之東遷晉、鄭是依,子頹之亂,又鄭之由定。今以小忿棄之,是 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且夫兄弟之怨,不徵 於它,徵於它,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義棄親。即翟,不 祥;以怨報德,不仁。夫義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 仁所以保民也,不義則利不阜,不祥則福不降,不仁 則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 而龢寧百姓,令聞不忘。王其不可以棄之。」王不聽。 襄王十三年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 會于盂,執宋公以伐宋。冬十二月癸丑,諸侯盟于薄, 釋宋公。

按《春秋》僖公二十一年。按《左傳》二十一年「春,宋人 為鹿上之盟,以求諸侯於楚,楚人許之。秋,諸侯會宋 公于盂,楚執宋公以伐宋,冬,會于薄以釋之。」

襄王十四年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冬十一月 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按《春秋》僖公二十二年。按《左傳》,二十二年:春三月, 鄭伯如楚。夏,宋公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秋八 月,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 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冬十一月己 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 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 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 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 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 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之人隘 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 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於二 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 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 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可 也。」丙子晨,鄭文夫人𦬒氏、姜氏勞楚子於柯澤。楚子 使師縉示之俘馘。丁丑,楚子入享於鄭,九獻庭實旅 百,加籩豆六品。享畢,夜出文𦬒送於軍,取鄭二姬以 歸。叔詹曰:「楚王其不沒乎?為禮,卒於無別。」無別不可 謂禮,將何以沒?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襄王十六年「夏狄伐鄭。冬王出居于鄭。鄭人殺子臧 鄭伯省視官具于氾。」

按《春秋》僖公二十四年,殺子臧視官具,不書。按《左 傳》,鄭之入滑也,滑人聽命,師還又即衛。鄭公子士洩、 堵俞彌帥師伐滑。王使伯服游孫伯如鄭請滑。鄭伯 怨惠王之入而不與厲公爵也,又怨襄王之與衛滑 也,故不聽王命而執二子。王怒,將以狄伐鄭。富辰諫 曰:「不可。臣聞之:太上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 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管、蔡、 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晉、 應、韓,武之穆也;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召穆公 思周德之不類,故糾合宗族於成周,而作詩曰:「常棣 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其四章曰:「兄弟 鬩于牆,外禦其侮。」如是,則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 今天子不忍小忿,以棄鄭親,其若之何?」《庸勳》:親親,暱 近尊賢,德之大者也;即聾,從昧與頑用嚚,姦之大者 也;棄德崇姦,禍之大者也。鄭有平、惠之勳,又有厲、宣 之親,棄嬖寵而用三良,於諸姬為近,四德具矣。耳不 聽五聲之和為聾,目不別五色之章為昧,心不則德 義之經為頑,口不道忠信之言為嚚狄,皆則之,四姦 具矣。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其懷 柔天下也,猶懼有外侮。扞禦侮者,莫如親親,故以親 屏周、召。穆公亦云:「今周德既衰,於是乎又渝周、召以 從諸姦,無乃不可乎?民未忘禍,王又興之,其若文武 何?」王弗聽,使頹叔、桃子出狄師。夏,狄伐鄭,取櫟。王德 狄人,將以其女為后。富辰諫曰:「不可。臣聞之曰:『報者 倦矣,施者未厭。狄固貪惏,王又啟之。女德無極,婦怨 無終,狄必為患』。」王又弗聽。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惠 后將立之,未及而卒。昭公奔齊,王復之。又通於隗氏, 王替隗氏。頹叔、桃子曰:「我實使狄,狄其怨我。」遂奉太 叔以狄師攻王。王御士將禦之。王曰:「先后其謂我何? 寧使諸侯圖之。」王遂出,及《坎欿》,國人納之。秋,頹叔、桃 子奉太叔以狄師伐周,大敗周師,獲周公忌父、原伯、 毛伯、富辰。王出適鄭,處於氾。太叔以隗氏居於溫。鄭 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 盜誘之。八月,盜殺之於陳、宋之間。宋及楚平。宋成公 如楚,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問禮於皇武子。對曰:「宋, 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豐 厚可也。」鄭伯從之,享宋公有加。冬,王使來告難。鄭伯 與孔、將鉏、石甲父、侯宣多省視官具於氾,而後聽其 私政。

襄王十九年「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十二 月甲戊魯侯會諸侯盟于宋。」

按《春秋僖公二十七年》。按《左傳》二十七年冬,「楚子 及諸侯圍宋,宋公孫固如晉告急。」

襄王二十年:夏五月「癸丑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冬,晉侯、齊侯、宋公、魯侯、蔡 侯、鄭伯、陳子、莒子、邾人、秦人會于溫,諸侯圍許。」 按《春秋》僖公二十八年,按《左傳》:二十八年「夏四月 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師敗 績。晉師三日館穀,及癸酉而還。甲午至于衡雍,作王 宮于踐」土鄉。役之。三月,鄭伯如楚,致其師,為楚師既 敗而懼,使子人九行成於晉。晉欒枝入盟鄭伯。五月 丙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丁未,獻楚俘於王,駟介 百乘,徒兵千。鄭伯傅王,用平禮也。癸亥,王子虎盟諸 侯於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害也。有渝此盟,明 神殛之,俾墜其師,無克祚國,及其元孫,無有老幼。冬, 會于溫」,討不服也。是會也,晉侯召王,以諸侯見。丁丑, 諸侯圍許。

襄王二十二年「秋晉人秦人圍鄭。」

按《春秋》僖公三十年。按《左傳》:三十年春,晉人侵鄭, 以觀其可攻與否。狄間晉之有鄭虞也。夏,狄侵齊。秋 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 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佚之狐言於鄭伯曰:「國危矣。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公從之。辭曰:「『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 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 難也,焉用亡鄭以倍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 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 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 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秦伯說,與鄭 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子犯請擊之,公曰: 「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 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初,鄭 公子蘭出奔晉,從於晉侯。伐鄭,請無與圍,鄭許之,使 待命於東。鄭石甲父、侯宣多逆以為太子,以求成於 晉,晉人許之。

襄王二十三年「冬鄭公子瑕奔楚。」

按《春秋》不書。按《左傳》,僖公三十一年冬,「鄭洩駕惡 公子瑕,鄭伯亦惡之,故公子瑕出奔楚。」

襄王二十四年「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子蘭立。衛人 侵鄭。」

按《春秋》,僖公三十二年,「侵鄭不書。」按《左傳》,「晉文公 之季年,諸侯朝晉,衛成公不朝,使孔達侵鄭,伐綿訾 及匡。」按晉文公薨於是年

按《史記鄭世家》:「文公立四十五年,卒,子蘭立,是為繆 公。」

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人襲鄭,不果,滅《滑》而還。冬 十二月,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按《春秋》僖公三十三年,秦襲鄭不書。按《左傳》三十 二年,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 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 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 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 里,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 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 也。」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蹇叔之 子與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風雨也。 必死是間,余收爾骨焉。」秦師遂東。三十三年春,秦師 過周北門,左右免冑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孫滿尚 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輕則寡謀,無 禮則脫。入險而脫,又不能謀,能無敗乎?」及滑,鄭商人 弦高將市於周,遇之,以《乘韋》先,牛十二犒師,曰:「寡君 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敢犒從者。不腆敝邑,為從 者之淹,居則具一日之積,行則備一夕之衛。」且使遽 告於鄭。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使皇 武子辭焉,曰:「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 為吾子之將行也,鄭之有原圃,猶秦之有具囿也。吾 子取其麋鹿,以閒敝邑,若何?」杞子奔齊,逢孫、楊孫奔 宋。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 吾其還也。」滅滑而還。冬,晉、陳、鄭伐許,討其貳於楚也。 楚令尹子上侵陳、蔡,陳、蔡成,遂伐鄭。將納公子瑕,門 於桔柣之門。瑕覆於周氏之汪,外僕髡屯禽之以獻。 文夫人歛而葬之鄶城之下。

襄王二十七年「夏六月,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縠、魯公 孫敖盟于垂儱。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

按《春秋》文公二年。按《左傳》,二年,夏六月,穆伯會諸 侯及晉司空士縠盟于垂隴,晉討衛故也。陳侯為衛 請成於晉,執孔達以說。冬,晉先且居、宋公子成、陳轅 選、鄭公子歸生伐秦,取汪及彭衙而還,以報彭衙之 役。

襄王二十八年春正月,魯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

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
考證
按《春秋》文公三年。按《左傳》,三年春莊叔會諸侯之

師伐沈,以其服於楚也,沈潰。

襄王三十二年「秋八月,齊侯、宋公、魯侯、衛侯、陳侯、鄭 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七年。按《左傳》,七年,「秋八月,齊侯、宋公、 衛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會晉趙盾盟于扈。晉侯立 故也。公後至。」

頃王元年「春三月,楚人伐鄭。晉趙盾、宋華耦、魯公子 遂、衛孔達。許人救鄭。」

按《春秋》文公九年。按《左傳》,九年,春三月,范山言於 楚子曰:「晉君少,不在諸侯,北方可圖也。」楚子師於狼 淵以伐鄭,囚公子堅、公子尨,及樂耳。鄭及楚平,公子 遂會晉趙盾、宋華耦、衛孔達、許大夫救鄭,不及楚師。 頃王二年秋,陳侯、鄭伯會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 于厥貉。

按《春秋文公十年》:「鄭伯會息,次厥貉。」不書。按《左傳》, 十年「秋,陳侯、鄭伯會楚子于息。冬,遂及蔡侯次于厥 貉,將以伐宋。宋華御事曰:『楚欲弱我也,先為之弱乎? 何必使誘我?我實不能,民何罪』?乃逆楚子勞,且聽命。 遂道,以田孟諸宋公為右盂,鄭伯為左盂,期思公復 遂為右司馬,子朱及文之無畏為左司馬。命夙駕載 燧。」宋公,違命無畏,扶其僕以徇。或謂子舟曰:「國君不 可戮也。」子舟曰:「當官而行,何彊之有?《詩》曰:『剛亦不吐, 柔亦不茹,毋縱詭隨,以謹罔極』。是亦非辟彊也,敢愛 死以亂官乎?」

頃王五年「冬鄭伯會魯侯于棐。」

按《春秋》文公十三年。按《左傳》,十三年冬,公如晉朝, 且尋盟。衛侯會公于沓,請平於晉。公還,鄭伯會公于 棐,亦請平於晉。公皆成之。鄭伯與公宴于棐,子家賦 《鴻鴈》。季文子曰:「寡君未免於此。」文子賦《四月》,子家賦 《載馳》之四章,文子賦《采薇》之四章。鄭伯拜,公答拜。 頃王六年夏六月癸酉,宋公、陳侯、魯侯、衛侯、鄭伯、許 男、曹伯、晉趙盾同盟于新城。

按《春秋》文公十四年。 按《左傳》,十三年,夏五月,邾文 公卒。邾文公元妃齊姜,生定公;二妃晉姬,生捷菑。文 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晉。十四年夏六月,同盟于 新城。從於楚者服且謀邾也。秋七月,晉趙盾以諸侯 之師八百乘,納捷菑於邾。邾人辭曰:「『齊出貜且長』。宣 子曰:『辭順而弗從,不祥』。」乃還。

匡王元年「冬十一月,晉侯、宋公、衛侯、蔡侯、鄭伯、許男、 曹伯盟于扈。」

按《春秋》文公十五年。按《左傳》,十五年,「冬十一月,晉 侯、宋公、衛侯、蔡侯、陳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扈,尋新 城之盟,且謀伐齊也。齊人賂晉侯,故不克而還。於是 有齊難,是以公不會。」

匡王三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夏六月,諸侯 會于扈。」

按《春秋》文公十七年。按《左傳》,十七年春,晉荀林父、 衛孔達、陳公孫寧、鄭石、楚伐宋討曰:「何故弒君?猶立 文公而還。」夏六月,晉侯蒐於黃父,遂復合諸侯于扈, 平宋也。公不與會,齊難故也。於是晉侯不見鄭伯,以 為貳於楚也。鄭子家使執訊而與之書,以告趙宣子 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與之事君。九月,蔡侯入 於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難,寡君是以不得與 蔡侯偕。」十一月,克減侯宣多,而隨蔡侯以朝於執事。 十二年六月,歸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請陳侯於楚而 朝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請陳事。十五年五 月,陳侯自敝邑往朝於君。往年正月,燭之武往朝夷 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陳、蔡之密邇於楚,而不敢貳 焉,則敝邑之故也。雖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 中,一朝於襄,而再見於君。夷與孤之二三臣相及於 絳,雖我小國,則蔑以過之矣。今大國曰:「爾未逞吾志」, 敝邑有亡,無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餘 幾。」又曰:「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 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命之罔極,亦知 亡矣。將悉敝賦,以待於儵,唯執事命之。」文公二年六 月壬申,朝於齊。四年二月壬戌,為齊侵蔡,亦獲成於 楚。居大國之間,而從於強令,豈其罪也?大國若弗圖, 無所逃命。晉鞏朔行成於鄭,趙穿公婿池為質焉。冬 十月,鄭太子夷石楚為質於晉。

匡王五年「秋,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晉趙盾帥師救 陳。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鄭。冬,晉人、 宋人伐鄭。」

按《春秋》宣公元年。按《左傳》,宋人之弒昭公也,晉荀 林父以諸侯之師伐宋,宋及晉平。宋文公受盟於晉, 又會諸侯於扈,將為魯討齊,皆取賂而還。鄭穆公曰: 「晉不足與也。」遂受盟於楚。陳共公之卒,楚人不禮焉。 陳靈公受盟於晉。元年秋,楚子侵陳,遂侵宋。晉趙盾 帥師救陳,宋會于棐林以伐鄭。楚蒍賈救鄭,遇於北 林,囚晉解揚,晉人乃還。晉欲求成於秦,趙穿曰:「我侵 崇,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趙穿侵崇,秦弗與成。晉人伐鄭,以報北林之役。於是晉侯侈,趙宣子為 政,驟諫而不入,故不競於楚。

匡王六年春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 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夏,晉人、宋人、衛 人、陳人侵鄭。

按《春秋》宣公二年。按《左傳》,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 命於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 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 百五十人,馘百人,狂狡輅鄭人,鄭人入於并,倒戟而 出之,獲狂狡。將戰,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及 戰,曰:「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與入鄭師。 故敗。宋人以兵車百乘,文馬百駟,以贖華元於鄭。半 入,華元逃歸,立於門外,告而入見。叔牂曰:「子之馬然 也?」對曰:「非馬也,其人也。」既合而來,奔宋城。華元為植 巡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于思于思, 棄甲復來。」使其驂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 甲則那?」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華元曰:「去之。夫 其口眾我寡,秦師伐晉,以報崇也。」遂圍焦。夏,晉趙盾 救焦,遂自陰地。及諸侯之師侵鄭,以報大棘之役。楚 鬥椒救鄭,曰:「能欲諸侯而惡其難乎?」遂次於鄭,以待 晉師。趙盾曰:「彼宗競於楚,殆將斃矣。姑益其疾。」乃去 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