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06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二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十二卷目錄

 宗藩部列傳六

  魏

  任城威王彰     陳思王植

  蕭懷王熊      豐愍王昂

  相殤王鑠      鄧哀王沖

  彭城王據      燕王宇

  沛穆王林      中山恭王袞

  濟陽懷王玹     陳留恭王峻

  范陽閔王矩     趙王幹

  臨邑殤公子上    楚王彪

  剛殤公子勤     穀城殤公子乘

  郿戴公子整     靈殤公子京

  樊安公均      廣宗殤公子棘

  東平靈王徽     樂陵王茂

  濟南王楷      贊哀王協

  北海悼王蕤     東武陽懷王鍳

  東海定王霖     元城哀王禮

  邯鄲懷王邕     清河悼王貢

  廣平哀王儼

  吳

  建昌侯慮     魯王霸

  齊王奮

官常典第六十二卷

宗藩部列傳六[编辑]

[编辑]

任城威王彰[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武皇帝二十五男,卞皇后生任城 威王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過人,手格猛獸,不避 險阻。數從征伐,志意慷慨。太祖常抑之曰:『汝不念讀 書,慕聖道,而好乘汗馬擊劍,此一夫之用,何足貴也』! 課彰讀《詩》《書》。彰謂左右曰:『丈夫一為衛、霍,將十萬騎, 馳沙漠,驅戎狄,立功建號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常 問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為將。」太祖曰:「為將 奈何?」對曰:「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 必信。」太祖大笑。建安二十一年,封鄢陵侯。二十三年, 代郡烏丸反,以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臨發,太 祖戒彰曰:「居家為父子,受事為君臣,動以王法從事, 爾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數千騎卒至。時兵 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騎數百匹,用田豫計,固守要 隙,虜乃散退。彰追之,身自搏戰,射胡騎,應弦而倒者 前後相屬。戰過半日,彰鎧中數箭,意氣益厲,乘勝逐 北,至於桑乾,去代二百餘里。長史諸將皆以為新涉 遠,士馬疲頓,又受節度,不得過代,不可深進,違令輕 敵。彰曰:「率師而行,唯利所在,何節度乎?胡走未遠,追 之必破。從令縱敵,非良將也。」遂上馬,令軍中後出者 斬,一日一夜與虜相及,擊,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 彰乃倍常科,大賜將士,將士無不悅喜。時鮮卑大人 軻比能將數萬騎,觀望彊弱,見彰力戰,所向皆破,乃 請服,北方悉平。時太祖在長安,召彰詣行在所。彰自 代過鄴,太子謂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見上,宜勿自伐, 應對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歸功諸將。太祖喜, 持彰鬚,曰:「黃鬚兒竟大奇也。」太祖東還,以彰行越騎 將軍,留長安。太祖至洛陽,得疾,驛召彰,未至,太祖崩, 文帝即王位。彰與諸侯就國。詔曰:「先王之道,庸勳親 親並建,母弟開國承家,故能藩屏大宗,禦侮厭難。彰 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萬 戶。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立為任城王。四年,朝京 都,疾薨於邸。諡曰威。至葬,賜鑾輅龍旂、虎賁百人,如 漢東平王故事。子楷嗣。

按《註魏略》曰:「太祖在漢中,而劉備栖於山頭,使劉封 下挑戰,太祖罵曰:『賣履舍兒長使假子拒汝公乎?待 呼我黃鬚來,令擊之』。乃召彰。彰晨夜進道,西到長安, 而太祖已還,從漢中而歸。彰鬚黃,故以呼之。彰至, 謂臨菑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 見袁氏兄弟乎』?」太子嗣立,既葬,遣彰之國。始彰自 以先王見任有功,冀因此遂見授用,而聞當隨例,意 甚不悅,不待遣而去。時以鄢陵薄使治中牟,及帝 受禪,因封為中牟王。是後大駕幸許昌,北州諸侯上 下,皆畏彰之剛嚴,每過中牟,不敢不速。《魏氏春秋》 曰:「初,彰問璽綬將有異志,故來朝,不即得見,彰忿怒 暴薨。」

按《拾遺記》:「任成王彰,武帝之子也。少而剛毅,學陰陽 緯候之術,誦《六韜》《洪範》之書數千言。武帝謀伐吳蜀, 問彰取便利行師之訣。王善左右射,好擊劍,百步中 髭髮。時樂浪獻彪虎,文如錦斑,以鐵為檻,驍勇之徒 莫敢輕視。彰曳虎尾以繞臂,虎弭耳無聲,莫不服其神勇。時南粵獻白象子在帝前,彰手頓其鼻,象伏不」 動。文帝鑄萬鈞鐘,置崇華殿前,欲徙之,力士百人引 之不動,彰乃負之而趨。四方聞其神勇,皆寢兵自固。 帝曰:「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䲭銜腐鼠耳。」彰薨如 漢東平王葬禮。及喪出,聞空中數百人泣聲,送者皆 言:「昔亂相傷殺者皆無棺槨。」王之仁惠,收其朽骨,死 者歡於地下,精靈知感。故人美王之德國史撰《任成 王舊事》三卷,晉初藏於祕閣。

陳思王植[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武皇帝,卞皇后生陳思王。植,字子 建。年十歲餘,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 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 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 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 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 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 九年,徙封臨菑侯。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 「吾昔為頓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於今。今 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 丁廙、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文帝御之以術, 矯情自飾,宮人左右並為之說」,故遂定為嗣。二十二 年,增植邑五千,并前萬戶。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 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 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 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植益內不自安。二十 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 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 悔而罷之。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丁廙并其男口,植與 諸侯並就國。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 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 鄉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為鄄城王,邑二千五 百戶。四年,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都,上疏曰:「臣自抱 釁歸藩,刻肌刻骨。追思罪戾,晝分而食,夜分而寢。誠 以天網不可重離,聖恩難可再恃。竊感《相鼠》之篇,無 禮遄死之義,形影相弔,五情愧赧。以罪棄生,則違古 賢『夕改之勸;忍活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伏惟陛 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暢春風,澤如時雨。是以不 別荊棘者,慶雲之惠也;七子均養』」者,《尸鳩》之仁也;舍 罪責功者,明君之舉也;矜愚愛能者,慈父之恩也。是 以愚臣徘徊於恩澤,而不能自棄者也。前奉詔書,臣 等絕朝,心離志絕,自分黃耇,無復執珪之望;不圖聖 詔,猥垂齒召。至止之日,馳心輦轂,僻處西館,未奉闕 廷,踊躍之懷,瞻望反仄。謹拜表獻詩二篇,其辭曰:「於 穆顯考,時惟武皇,受命於天,寧濟四方。朱旗所拂,九 土披攘。元化滂流,荒服來王。超商越周,與唐比蹤。篤 生我皇,奕世再聰。武則肅烈,文則時雍。受禪炎漢,臨 君萬邦,萬邦既化,率由舊則,廣命懿親,以藩王國。帝 曰爾侯,君茲青土。奄有海濱,方周於魯。車服有輝,旗 章有敘,濟濟雋乂,我弼我輔。伊予小子,恃寵驕盈。舉 挂時網,動亂國經。作藩作屏,先軌是墜。傲我皇使,犯 我朝儀。國有典刑,我削我絀。將寘於理,元兇是率。明 明天子,時篤同類。不忍我刑,暴之朝肆。違彼執憲。哀 予小子,改封兗邑。於河之濱,股肱弗置,有君無臣。荒 淫之闕,誰弼予身?煢煢僕夫,於彼冀方。嗟予小子,乃 罹斯殃。赫赫天子,恩不遺物。冠我元冕,要我朱紱。朱 紱光大,使我榮華。剖符授玉,王爵是加。仰齒金璽,俯 執聖策。皇恩過隆,祗承怵惕。咨我小子,頑凶是嬰。逝 慚陵墓,存愧闕廷。匪敢傲德,實恩是恃。威靈改加,足 以沒齒。昊天罔極,性命不圖,常懼顛沛。抱罪黃壚,願 蒙矢石,建旗東嶽,庶立毫氂。微功自贖,危軀授命,知 足免辱,甘赴江湘,奮戈吳越,天啟其衷,得會京畿,遲 奉聖顏,如渴如饑,心之云慕,愴矣其悲,天高聽卑,皇 肯照微。」又曰:「肅承明詔,應會皇都,星陳夙駕,秣馬脂 車,命彼掌徒,肅我征旅,朝發鸞臺,夕宿蘭渚,茫茫原 隰,祁祁士女,經彼公田,樂我稷黍,爰有樛木,重陰匪 息,雖有餱糧,饑」不遑食。望城不過。面邑匪游。僕夫警 策。平路是由。元駟藹藹。揚鑣「沬。流風翼衡,輕雲承 蓋。涉澗之濱,緣山之隈。遵彼河滸,黃阪是階。西濟關 谷,或降或升。驂騑倦路,再寢再興。將朝聖皇,匪敢晏 寧。弭節長騖,指日遄征。前驅舉燧,後乘抗旌。輪不輟 運,鸞無廢聲。爰暨帝室,稅此西墉。嘉詔未賜,朝覲莫 從。仰瞻城閾,俯惟闕廷。長懷永慕,憂心如酲。」帝嘉其 辭義,優詔答勉之。六年,帝東征還,過雍丘,幸植宮,增 戶五百。太和元年,徙封浚儀。二年,復還雍丘。植常自 憤怨,抱利器而無所施,上疏求自試曰:「臣聞士之生 世,入則事父,出則事君,事父尚於榮親,事君貴於興 國。故慈父不能愛無益之子,仁君不能畜無用之臣。 夫論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畢命 之臣也。故君無」虛授,臣無虛受。虛授謂之謬舉,虛受 謂之尸祿,《詩》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辭兩國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讓燕、魯之封,其功大也。今臣蒙 國重恩,三世於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際,沐浴聖澤, 潛潤德教,可謂厚幸矣。而竊位東藩,爵在上列,身被 輕煖,口厭百味,目極華靡,耳倦絲竹者,爵重祿厚之 「所致也。」退念古之授爵祿者,有異於此,皆以功勤濟 國,輔主惠民。今臣無德可述,無功可紀,若此終年,無 益國朝,將挂風人「彼己」之譏,是以上慚元冕,俯愧朱 紱。方今天下一統,九州晏如,而顧西有違命之蜀,東 有不臣之吳,使邊境未得脫甲,謀士未得高枕者,誠 欲混同宇內,以致太和也。故啟滅有扈而夏功昭,成 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聖明統世,將欲卒文、武 之功,繼成、康之隆,簡賢授能,以方叔、召虎之臣鎮御 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矣。然而高鳥未挂於輕繳, 淵魚未縣於鉤餌者,恐釣射之術或未盡也。昔耿弇 不俟光武,亟擊張步,言不以賊遺於君父,故車右伏 劍於鳴轂,雍門刎首於齊境。若此二士,豈惡生而尚 死哉?誠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寵臣,欲以除患 興利;臣之事君,必以殺身靜亂,以功報主也。昔賈誼 弱冠,求試屬國,請繫單于之頸而制其命;終軍以妙 年使越,欲得長纓,纓其王,羈致北闕。此二臣豈好為 誇主而燿世哉?志或鬱結,欲逞其才力,輸能於明君 也。昔漢武為霍去病治第,辭曰:「匈奴未滅,臣無以家 為故。」夫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今臣居外 非不厚也,而寢不安席,食不遑味者,恆以二方未克 為念。伏見先武皇帝武臣宿將,年耆即世者有聞矣。 雖賢不乏世,宿將舊卒,猶習戰陣,竊不自量,志在效 命,庶立毛髮之功,以報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 之詔,效臣錐刀之用,使得西屬大將軍,當一校之隊, 若東屬大司馬,統偏舟之任,必乘危蹈險,騁舟奮驪, 突刃觸鋒,為士卒先。雖未能禽權馘亮,庶將虜其雄 率,殲其醜類,必效須臾之捷,以滅終身之愧,使名挂 史筆,事列朝策,雖身分蜀境,首縣吳闕,猶生之年也。 如微才弗試,沒世無聞,徒「榮其軀而豐其體,生無益 於事,死無損於數,虛荷上位而忝重祿,禽息鳥視,終 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流聞東軍 失備,師徒小衂,輟食棄餐,奮袂攘衽,撫劍東顧,而心 已馳於吳會矣。臣昔從先武皇帝南極赤岸,東臨滄 海,西望玉門,北出元塞,伏見所以行軍用兵之勢,可 謂神玅矣。故兵者不可豫言,臨難而制變者也。志欲 自效於明時,立功於聖世。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 出一朝之命,以徇國家之難,身雖屠裂,而功銘著於 鼎鍾,名稱垂於竹帛,未嘗不拊心而歎息也。臣聞明 主使臣不廢有罪,故奔北敗軍之將,用秦、魯以成其 功;絕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臣竊感先帝早 崩,威王棄世,臣獨何人,以堪長久?常恐先朝露填溝 壑,墳土未乾,而身名並滅。臣聞騏驥長鳴,則伯樂照 其能;盧狗悲號,則韓國知其才。是以效之齊、楚之路, 以逞千里之任;試之狡兔之捷,以驗搏噬之用。今臣 志狗馬之微功,竊自惟度,終無伯樂、韓國之舉,是以 於邑而竊自痛者也。夫臨博而企竦,聞樂而竊抃者, 或有賞音而識道也。昔毛遂趙之陪隸,猶假錐囊之 喻,以悟主立功,何況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無慷慨 死難之臣乎?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醜行也;干時求 進者,道家之明忌也。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 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 熒燭末光,增輝「日月。是以敢冒其醜而獻其忠。」三年, 徙封東阿。五年,復上疏求存問親戚,因致其意曰:「臣 聞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日 月稱其明者,以無不照;江海稱其大者,以無不容。故 孔子曰:『大哉,堯之為君!惟天為大,惟堯則之』。夫天德 之於萬物,可謂弘廣矣。蓋堯之為教,先親後疏,自近」 及遠。其傳曰:「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 姓。」及周之文王,亦崇厥化,其《詩》曰:「刑于寡妻,至于兄 弟,以御于家邦。」是以雍雍穆穆,風人詠之。昔周公弔 管、蔡之不咸,廣封懿親,以藩屏王室。《傳》曰:「周之宗盟, 異姓為後。」誠骨肉之恩,爽而不離,親親之義,實在敦 固。未有義而後其君,仁而遺其親者也。伏惟陛下資 帝唐欽明之德,體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 族,群后百寮,番休遞上,執政不廢於公朝,下情得展 於私室,親理之路通,慶弔之情展,誠可謂恕己治人, 推惠施恩者矣。至於臣者,人道絕緒,禁錮明時,臣竊 自傷也,不敢過望,交氣類,修人事,敘人倫。近且婚媾 不通,兄弟乖絕,吉凶之問塞,慶弔之禮廢,恩紀之違, 甚於路人;隔閡之異,殊於胡越。今臣以一切之制,永 無朝覲之望。至於注心皇極,結情紫闥,神明知之矣。 然天實為之,謂之何哉?退惟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 心,願陛下沛然垂詔,使諸國慶問,四節得展,以敘骨 肉之歡恩,全怡怡之篤義。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 再通《齊義》於貴宗,等惠於百司。如此則古人之所歎, 《風雅》之所詠,復存於聖世矣。臣伏自惟省,無錐刀之 用,及觀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為異姓,竊自料度,不後於朝士矣。若得辭遠遊,戴武弁,解朱組,佩青紱,駙 馬奉車,趣得一號,安宅京室,執鞭珥筆,出從華蓋,入 侍輦轂,承答聖問,拾遺左右,乃臣丹誠之至願,不離 於夢想者也。遠慕《鹿鳴》君臣之宴,中詠《常棣》匪他之 誡,下思《伐木》友生之義,終懷《蓼莪》罔極之哀。每四節 之會,塊然獨處,左右惟僕隸,所對惟妻子,高談無所 與陳,發義無所與展,未嘗不聞樂而拊心,臨觴而歎 息也。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誠不能 動天。崩城隕霜,臣初信之,以臣心,況徒虛語耳。若葵 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向之者誠也。臣竊 自比於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 下。臣聞《文子》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今之否隔,友于 同憂,而臣獨倡言者,竊不願於聖世。使有不蒙施之 物。有不蒙施之物,必有慘毒之懷。故《柏舟》有天只之 怨,《谷風》有「棄予之歎,故伊尹恥其君不為堯、舜。孟子 曰:『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其君者,不敬其君者也』。臣 之愚蔽,固非虞、伊,至於欲使陛下崇光被時雍之美, 宣緝熙章明之德者,是臣慺慺之誠,竊所獨守,實懷 鶴立企佇之心,敢復陳聞者,冀陛下儻發天聰而垂 神聽也。」詔報曰:「蓋教化所由,各有隆弊,非皆善」始而 惡終也,事使之然。故夫忠厚,仁及草木,則《行葦》之詩 作;恩澤衰薄,不親九族,則《角弓》之章刺。今令諸國兄 弟,情禮簡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縱不能敦而睦之, 王援古喻義備悉矣,何言精誠不足以感通哉!夫明 貴賤,崇親親,禮賢良,順少長,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 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於此耳。已 敕有司,如王所訴。」植復上疏陳審舉之義曰:「臣聞天 地協氣而萬物生,君臣合德而庶政成。五帝之世非 皆智,三季之末非皆愚,用與不用,知與不知也。既時 有舉賢之名,而無得賢之實,必各援其類而進矣。《諺》 曰:『相門有相,將門有將』。夫相者,文德昭者也;將者,武 功烈者也。文德」昭,則可以匡國朝,致雍熙,稷、契、夔、龍 是也;武功烈則可以征不庭,威四夷,南仲、方叔是矣。 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及 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元謨神通,豈復假 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書》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 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殷、周二王 是矣。若夫齷齪近步,遵常守故,安足為陛下言哉!故 陰陽不和,三光不暢,官曠無人,庶政不整者,三司之 責也。疆埸騷動,方隅內侵,沒軍喪眾,干戈不息者,邊 將之憂也。豈可虛荷國寵,而不稱其任哉!故任益隆 者負益重,位益高者責益深。《書》稱「無曠庶官」,《詩》有「職 思其憂」,此其義也。陛下體天真之淑聖,登神機以繼 統,冀聞《康哉》之歌,偃武行文之美。而數年以來,水旱 不時,民困衣食,師徒之發,歲歲增調。加東有覆敗之 軍,西有殪沒之將,至使蚌蛤浮翔於淮泗,鼲鼬讙譁 於林木。臣每念之,未嘗不輟食而揮餐,臨觴而搤腕 矣。昔漢文發代,疑朝有變。宋昌曰:「內有朱虛、東牟之 親,外有齊、楚、淮南、琅邪,此皆磐石之宗,願王勿疑。」臣 伏惟陛下遠覽姬文二虢之援,中慮周成、召、畢之輔, 下存宋昌磐石之固。昔騏驥之於吳阪,可謂困矣;及 其伯樂相之,孫郵御之,形體不勞而坐取千里。蓋伯 樂善御馬,明君善御臣;伯樂馳千里,明君致太平:誠 任賢使能之明效也。若朝司惟良,萬機內理,武將行 師,方難克弭,陛下可得雍容都城,何事勞動鑾駕,暴 露於邊境哉?臣聞羊質虎皮,見草則悅,見豺則戰,忘 其皮之虎也。今置將不良,有似於此。故《語》曰:「患為之 者不知,知之者不得為也。」昔樂毅奔趙,心不忘燕;廉 頗在楚,思為趙將。臣生乎亂,長乎軍,又數承教於武 皇帝,伏見行師用兵之要,不必取孫、吳而「闇與之合。」 竊揆之於心,常願得一奉朝覲,排金門,蹈玉陛,列有 職之臣,賜須臾之問,使臣得一散所懷,攄舒蘊積,死 不恨矣。被鴻臚所下《發士息書》,期會甚急。又聞豹尾 已建,戎軒騖駕,陛下將復勞玉躬,擾挂神思,臣誠竦 息,不遑寧處。願得策馬執鞭,首當塵露,撮風后之奇, 接孫、吳之要,追慕卜商,起予左右,效命先驅,畢命輪 轂。雖無大益,冀有小補。然天高聽遠,情不上通,徒獨 望青雲而拊心,仰高天而歎息耳。屈平曰:「國有驥而 不知乘,焉皇皇而更索。」昔管、蔡放誅,周、召作弼,叔魚 陷刑,叔向匡國。三監之釁,臣自當之。二南之輔,求必 不遠。華宗貴族,藩王之中,必有應斯舉者。故《傳》曰:「無 周公之親,不得行周公之事。唯陛下少留意焉。」近者, 漢氏廣建藩王,豐則連城數十,約則饗食祖祭而已, 未若姬周之樹國,五等之品制也。若扶蘇之諫始皇, 淳于越之難周青,臣可謂知時變矣。夫能使天下傾 耳注目者,當權者是矣。故謀能移主,威能懾下,豪右 執政,不在親戚。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 必輕。蓋取齊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 也。惟陛下察之。苟吉專其位,凶離其患者,異姓之臣 也;欲國之安,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沒同其禍者,公族 之臣也。今反公族疏而異姓親,臣竊惑焉。臣聞《孟子曰:「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今臣與陛下 踐冰履炭,登山浮澗,寒溫燥濕,「高下共之,豈得離陛 下哉!不勝憤懣,拜表陳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書府, 不便滅棄。臣死之後,事或可思。若有毫釐少挂聖意 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糾臣表之不合義者。 如是則臣願足矣。」帝輒優文答報。其年冬,詔諸王朝。 六年正月。其二月,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邑三千五 百戶。植每欲求別,見獨談,論及時政,幸冀試用,終不 能得。既還,悵然絕望。時法制,待藩國既自峻迫,寮屬 皆賈豎下才,兵人給其殘老,大數不過二百人。又植 以前過,事事復減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無 歡,遂發疾薨,時年四十一。遺令薄葬,以小子志,保家 之主也。欲立之初,植登魚山,臨東阿,喟然有終焉之 心,遂營為墓。子志嗣,徙封濟北王。景初中,詔曰:「陳思 王昔雖有過失,既克己慎行,以補前闕,且自少至終, 篇籍不離於手,誠難能也。其收黃初中諸奏植罪狀, 公卿已下議尚書、中書、祕書、三府、大鴻臚者,皆削除 之。」撰錄植前後所著賦、頌、詩、銘、雜論凡百餘篇,副藏 內外志。累增邑,并前九百九十戶。

按《註》,陰澹《魏紀》載植賦曰:「從明后而嬉游兮,登層臺 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建高門之 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 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之和 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而獲 逞。揚仁化於宇內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 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 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暉光。永貴 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王。」云云,太祖深異之。《魏 武故事》載令曰:「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又令 曰:「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 此兒矣。」又令曰:「諸侯長史及帳下吏,知吾出,輒將諸 侯行意否,從子建私開司馬門來,吾都不復信諸侯 也。恐吾適出,便復私出,故攝將行,不可恆使吾,爾誰 為心腹也!」《世語》曰:「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 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 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 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 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 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修與賈逵 王淩並為主簿,而為植所友。每當就植,慮事有關,忖 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餘條,敕門下教出,以次答教。 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問始泄。太祖遣太子及 植各出鄴城一門,密敕門不得出,以觀其所為。太子 至門,不得出而還。修先戒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 可斬守者。」植從之,故修遂以交搆賜死。《魏氏春秋》 曰:「植將行,太子飲焉,偪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 命,故王怒也。」《魏略》曰:「丁儀,字正禮,沛郡人也。父沖, 宿與太祖親善。時隨乘輿,見國家未定,乃與太祖書」 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是時張 楊適還河內,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以 沖為司隸校尉。後數來過諸將飲,酒美不能止,醉爛 腸死。太祖以沖前見開導,常德之。聞儀為令士,雖未 見,欲以愛女妻之。以問五官將,五官將曰:「女人觀貌 而正禮目不便,誠恐愛女未必悅也。以為不如與伏 波子楙。」太祖從之。尋辟儀為掾,到與論議,嘉其才朗, 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尚當與女,何況但眇 視吾兒誤我。」時儀亦恨不得尚公主,而與臨菑侯親 善,數稱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儀又共贊之。 及太子立,欲治儀罪,轉儀為右刺姦。掾欲儀自裁,而 儀不能,乃對中領軍夏侯尚叩頭求哀。尚為涕泣而 不能救。後遂因職事收付獄,殺之。廙字敬禮,儀之 弟也。《文士傳》曰:「廙少有才姿,博學洽聞。初辟公府,建 安中為黃門侍郎。廙嘗從容謂太祖曰:『臨菑侯天性 仁孝,發於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至於博學淵 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願 從其游而為之死,實天之所以鍾福於大魏,而永授 無窮之祚也』。」欲以勸動太祖。太祖答曰:「植,吾愛之,安 能若卿言?吾欲立之為嗣,何如?」廙曰:「此國家之所以 興衰,天下之所以存亡,非愚劣瑣賤者所敢與及。廙 聞知臣莫若於君,知子莫若於父,至於君不論明闇, 父不問賢愚,而能常知其臣子者何?蓋由相知非一 事一物,相盡非一旦一夕。況明公加之以聖哲,習之 以人子,今發明達之命,吐永安之言,可謂上應天命, 下合人心,得之於須臾,垂之於萬世者也。廙不避斧 鉞之誅,敢不盡言。」太祖深納之。《魏略》曰:「初,植未到 關,自念有過,直當謝帝。乃留其從官著關東單將兩 三人,微行入見清河長公主,欲因主謝,而關吏以聞。 帝使人逆之,不得見。太后以為自殺也,對帝泣。會植 科頭負鐵鑕,徒跣詣闕下,帝及太后乃喜。及見之,帝 猶嚴顏色,不與語,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涕泣,太后為 不樂,詔乃聽復王服。」《魏氏春秋》曰:「是時待遇諸國法峻,任城王暴薨,諸王既懷友于之痛,植及白馬王 彪還國,欲同路東」歸,以敘隔闊之思,而監國使者不 聽,植發憤告離而作詩。《魏略》曰:是後大發士息,及 取諸國,士植以近前諸國,士息已見發,其遺孤稚弱, 在者無幾,而復被取,乃上書曰:「臣聞古者聖君與日 月齊其明,四時等其信。是以戮凶無重,賞善無輕,怒 若驚霆,喜若時雨,恩不中絕,殺無二可。以此臨朝,則 臣下」知所死矣。受任在萬里之外,審主之所以受官, 必己之所以投命,雖有搆會之徒,泊然不以為懼者, 蓋君臣相信之明效也。昔章子為齊將,人有告之反 者,威王曰:「不然。」左右曰:「王何以明之?」王曰:「聞章子改 葬死母,彼尚不欺死父,顧當叛生君乎?」此君之信臣 也。昔管仲親射桓公後,幽囚從魯,檻車載,使少年挽 而送齊。管仲知桓公之必用己,懼魯之悔,謂少年曰: 「吾為汝唱,汝為和聲,和聲宜走。」於是管仲唱之,少年 走而和之,日行數百里,宿昔而至,至則相齊。「此臣之 信君也。臣初受封,策《書》曰:『植受茲青社,封於東土,以 屏翰皇家,為魏藩輔』。」而所得兵百五十人,皆年在耳 順,或不踰矩,虎賁官騎及親事凡二百餘人,正復不 老,皆使年壯,備有不虞,檢校乘城,顧不足以自救,況 皆復耄耋罷曳乎?而名為「魏東藩使,屏翰王室,臣竊 自羞矣。」就之諸國,國有士子,合不過五百人。伏以為 三軍益損,不復賴此,方外不定,必當須辦者。臣願將 部曲倍道奔赴,夫妻負襁,子弟懷糧,蹈鋒履刃,以徇 國難,何但「習業小兒哉!」愚誠以揮涕增河,鼷鼠飲海, 於朝萬無裨益,於臣家計甚有廢損。又臣士息前後 三送,兼人已竭,惟尚有小兒七八歲已上,十六七已 還,三十餘人。今部曲皆年耆,臥在床席,非糜不食,眼 不能視,氣息裁屬者凡三十七人,疲瘵風靡,疣盲聾 瞶者二十三人,惟正須此小兒。大者可備宿衛,「雖不 足以禦寇,粗可以警小盜,小者未堪大使,為可使耘 鉏穢草,驅護鳥鵲,休候人則一事廢,一日獵則眾業 散,不親自經營則功不攝,常自躬親,不委下吏而已。」 陛下聖仁,恩詔三至,士子給國,長不復發。明詔之下, 有若皦日,保金石之恩,必明神之信,畫然自固,如天 如地。定習業者,並復見送,晻若晝晦,悵然失圖。伏以 為陛下既爵臣百寮之右,居藩國之任,為置卿士,屋 名為宮,蒙名為陵,不使其危居獨立,無異於凡庶。若 柏成欣於野耕,子仲樂於灌園,蓬戶茅牖,原憲之宅 也;陋巷簞瓢,顏子之居也。臣才不見效用,常慨然執 斯志焉。若陛下聽臣悉還部曲,罷官屬,省監官,使解 璽釋紱,追柏成「子仲之業,營顏淵、原憲之事,居子臧 之廬,宅延陵之室,如此,雖進無成功,退有可守,身死 之日,猶松喬也。然伏度國朝終未肯聽臣之若是,固 當羈絆於世繩,維繫於祿位,懷屑屑之小憂,執無已 之百念,安得蕩然肆志,逍遙於宇宙之外哉?此願未 從,陛下必欲崇親親,篤骨肉,潤白骨而榮枯木者,惟 遂仁德,以副前恩。」詔皆遂還之。《志別傳》曰:「志字允 恭,好學有才行。晉武帝為中撫軍,迎常道鄉公于鄴, 志夜與帝相見。帝與語,從暮至旦,甚器之。及受禪,改 封鄄城公。發詔以志為樂平太守。歷章武、趙郡,遷散 騎常侍、國子博士。後轉博士祭酒。及齊王攸當之藩 下,禮官議崇錫之典,志歎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 親,而不得樹本助化,而遠出海隅者乎』!」乃建議以諫, 辭旨甚切。帝大怒,免志官,後復為散騎常侍。志遭母 憂,居喪盡哀,因得疾病,喜怒失常。太康九年卒,諡曰 定公。

按《獨異志》:「魏陳思王曹植,與文帝不葉。文帝即位,嘗 欲害之。又以思王太后之愛,不敢肆心,因召植遊華 林園,飲酒酣醉之,密遣左右縊殺。使者以弓弦三縊 不死,而弦皆頓絕,植即驚覺。左右走白帝,帝自是後 不敢害植。」

蕭懷王熊[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卞皇后生蕭懷王熊,早薨。黃初二 年,追封諡蕭懷公。太和三年,又追進爵為王。青龍二 年,子哀王炳嗣,食邑二千五百戶。六年薨。無子,國除。」

豐愍王昂[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劉夫人生豐愍王昂,字子脩。弱冠 舉孝廉,隨太祖南征,為張繡所害。無子。黃初二年,追 封諡曰豐悼公。三年,以樊安公均子琬奉昂後,封中 都公。其年,徙封長子公。五年,追加昂號曰豐悼王。太 和三年,改昂諡曰愍王。嘉平六年,以琬襲昂爵為豐 王。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二千七百戶。琬薨,諡曰 『《恭王》』。」子廉嗣。

相殤王鑠[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劉夫人生相殤王鑠,早薨,太和三 年,追封諡。青龍元年,子愍王潛嗣,其年薨。二年,子懷 王偃嗣,邑二千五百戶。四年薨,無子,國除。正元二年, 以樂陵王茂子陽都鄉公竦繼鑠後。」

鄧哀王沖[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環夫人生鄧哀王沖,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 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 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時軍國多事,用刑 嚴重,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齧,庫吏懼必死,議欲 面縛首罪,猶懼不免。沖謂曰:「待三日中,然後自歸。」沖 於是以刀穿單衣,如鼠齧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 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以為鼠齧衣者,其主者不吉。今 單衣見齧,是以憂戚。」太祖曰:「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 而庫吏以齧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尚齧,況鞍縣 柱乎?」一無所問。沖仁愛識達,皆此類也。凡應罪戮,而 為沖微所辨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太祖數對群 臣稱述,有欲傳後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 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 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為娉甄氏亡女與合 葬,贈騎都尉印綬,命宛侯據子琮奉沖後。二十二年, 封琮為鄧侯。黃初二年,追贈諡沖曰鄧哀侯,又追加 號為公。三年,進琮爵,徙封冠軍公。四年,徙封己氏公。 太和五年,加沖號曰鄧哀王。景初元年,琮坐於中尚 方作禁物,削戶三百,貶爵為都鄉侯。三年,復為己氏 公。正始七年,轉封平陽公。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 并前千九百戶。

按註《魏書》曰:「沖每見當刑者,輒探睹其冤枉之情而 微理之。及勤勞之吏,以過誤觸罪,常為太祖陳說,宜 寬宥之。辨察仁愛,與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於眾,故 特見寵異。」《魏書》載策曰:「惟黃初二年八月丙午,皇 帝曰:『咨爾鄧哀侯沖,昔皇天鍾美於爾躬,俾聰哲之 才成於弱年,當永享顯祚,克成厥終,如何不祿,早世 夭』」昏。朕承天序,享有四海,並建親親,以藩王室。惟爾 不逮斯榮,且葬禮未備,追悼之懷,愴然攸傷。今遷葬 於高陵,使使持節兼謁者僕射、郎中陳承追賜號曰 鄧公,祠以太牢。魂而有靈,休茲寵榮。嗚呼哀哉!《魏 略》曰:文帝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 亦無天下。」

彭城王據[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環夫人生彭城王據,建安十六年, 封范陽侯,二十二年徙封宛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 三年為章陵王,其年徙封義陽。文帝以南方下溼,又 以環太妃彭城人,徙封彭城,又徙封濟陰。五年,詔曰: 「先王建國,隨時而制。漢祖增秦所置郡,至光武以天 下損耗,并省郡縣,以今比之,益不及焉。其改封諸王」 皆為縣王,據改封定陶縣。太和六年,改封諸王,皆以 郡為國,據復封彭城。景初元年,據坐私遣人詣中尚 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三年,復所削戶邑。正元、景元 中,累增邑,并前四千六百戶。

按《註列書》載璽書曰:「制詔彭城王,有司奏王遣司馬 董和齎珠玉來到京師。中尚方多作禁物,交通工官, 出入近署,踰侈非度,慢令違制,繩王以法,朕用憮然 不寧於心。王以懿親之重,處藩輔之位,典籍日陳於 前,勤誦不輟於側。加雅素奉修,恭肅敬慎,務在蹈道, 孜孜不衰。豈忘率意正身,考終厥行哉?若然,小疵或」 謬於細人,忽不覺悟,以斯為失耳。《書》云:「惟聖罔念作 狂,惟狂克念作聖。」古人垂誥,乃至於此。故君子思心, 無斯須遠道焉。常慮所以累德者而去之,則德明矣; 開心所以為塞者而通之,則心夷矣;慎行所以為尤 者而修之,則行全矣。三者王之所能備也。今詔有司 宥王,削縣二千戶,以彰國柄與奪之法。昔羲文作《易》, 著休復之語;仲尼論行,既過能改。王其改行。茂昭斯 義,率意無怠。

燕王宇[编辑]

按《三國魏志少帝本紀》,景元元年十一月,燕王上表 賀冬至稱臣。詔曰:「古之王者或有所不臣,王將宜依 此義,表不必稱臣,又當為報。夫後大宗者,降其私親, 況所繼者重邪?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安。其皆依 禮典處,當務盡其宜。」有司奏,以為禮莫崇於尊祖,制 莫大於正典。陛下稽德期運,撫臨萬國,紹大宗之重, 隆三祖之基。伏惟燕王體尊戚屬,正位藩服,躬秉虔 肅,率蹈恭德,以先萬國,其於正典,闡濟大順,所不得 制。聖朝誠宜崇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禮。臣等平 議,以為燕王章表,可聽如舊式。中詔所施,或存好問 準之義,類則宴覿之族也。可少順聖敬,加崇儀稱,示 不敢斥,宜曰「皇帝敬問,大王侍御。」至「於制書,國之正 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軌儀於天下者也。宜循 法,故曰制詔燕王。凡詔命、制書、奏事、上書,諸稱燕王 者,可皆上平。其非宗廟助祭之事,皆不得稱王名。奏 事、上書文書及吏民,皆不得觸王諱,以彰殊禮,加於 群后。上遵正典尊祖之制,俯順聖敬烝烝之心,二者 不愆,禮實宜之。可普告施行。」按本傳,環夫人生燕 王宇,字彭祖。建安十六年,封都鄉侯。二十二年,改封 魯陽侯。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年,為下邳王。五年,改 封單父縣。太和六年,改封燕王。明帝少與宇同止,常愛異之。及即位,寵賜與諸王殊。青龍三年,徵入朝。景 初元年,還鄴。二年夏,復徵詣京都。冬十二月,明帝疾 篤,拜宇為大將軍,屬以後事。受署四日,宇深固讓,帝 意亦變,遂免宇官。三年夏,還鄴。景初、正元、景元中,累 增邑,并前五千五百戶。常道鄉公奐,宇之子,入繼大 宗。

沛穆王林[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杜夫人生沛穆王林,建安十六年, 封饒陽侯。二十二年,徙封譙。黃初二年,進爵為公。三 年,為譙王。五年,改封譙縣。七年,徙封鄄城。太和六年, 改封沛。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戶。 林薨,子緯嗣。」

中山恭王袞[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杜夫人生中山恭王袞,建安二十 一年,封平鄉侯。少好學,年十餘歲能屬文,每讀書文 學,左右常恐以精力為病,數諫止之,然性所樂,不能 廢也。二十二年,徙封東鄉侯,其年又改封贊侯。黃初 二年,進爵為公,官屬皆賀,袞曰:『夫生深宮之中,不知 稼穡之艱難,多驕逸之失。諸賢既慶其休,宜輔其闕』。」 每兄弟游娛,袞獨譚思經典。文學防輔相與言曰:「受 詔察公舉錯,有過當奏,及有善亦宜以聞,不可匿其 美也。」遂共表稱陳袞美。袞聞之,大驚懼,責讓文學曰: 「修身自守,常人之行耳,而諸君乃以上聞,是適所以 增其負累也。且如有善,何患不聞,而遽共如是,是非 益我者。」其戒懼如此。三年,為北海王。其年,黃龍見鄴 西漳水,袞上書贊頌,詔賜黃金十斤。詔曰:「昔唐叔歸 禾,東平獻頌,斯皆骨肉贊美,以彰懿親。王研精墳典, 耽味道真,文雅煥炳,朕甚嘉之。王其克慎明德,以終 令聞。」四年,改封贊王。七年,徙封濮陽。太和二年就國。 尚約儉,教敕妃妾紡績織紝,習為家人之事。五年冬, 入朝。六年,改封中山。初,袞來朝,犯京都禁。青龍元年, 有司奏袞詔曰:「王素敬慎,邂逅至此,其以議親之典 議之。」有司固執,詔削縣二,戶七百五十。袞憂懼,戒敕 官屬愈謹。帝嘉其意。二年,復所削縣。三年秋,袞得疾 病,詔遣太醫視疾,殿中虎賁齎手詔賜珍膳相屬,又 遣太妃、沛王林並就省疾。袞疾困,敕令官屬曰:「吾寡 德忝寵,大命將盡。吾既好儉,而聖朝著《終誥》之制,為 天下法。吾氣絕之日,自殯及葬,務奉詔書。昔衛大夫 蘧瑗葬濮陽,吾望其墓,常想其遺風。願託賢靈,以弊 髮齒,營吾兆域,必往從之。」《禮》,男子不卒婦人之手。亟 以時成東堂,堂成,名之曰「遂志之堂」,輿疾往居之。又 令世子曰:「汝幼小,未聞義方,早為人君,但」知樂,不知 苦。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也。接大臣,務以禮。雖非 大臣,老者猶宜答拜。「事兄以敬,恤弟以慈。兄弟有不 良之行,當造膝諫之。諫之不從,流涕喻之。喻之不改, 乃白其母。若猶不改,當以奏聞,并辭國土。與其守寵 罹禍,不若貧賤全身也。」此亦謂大罪惡耳。其微過細 故,當掩覆之。嗟爾小子,慎「修乃身,奉聖朝以忠貞,事 太妃以孝敬。閨闈之內,奉令於太妃;閫閾之外,受教 於沛王。無怠乃心,以慰予靈。」其年薨。詔沛王林留。訖 葬,使大鴻臚持節典護喪事,宗正弔祭,贈賵甚厚。凡 所著文章二萬餘言,才不及陳思王,而好與之侔。子 孚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四百戶。 按註《魏書》載璽書曰:「制詔中山王:有司奏王乃者來 朝,犯交通京師之禁。朕惟親親之恩,用寢吏議。然法 者,所與天下共也,不可得廢。今削王縣二戶七百五 十。夫克己復禮,聖人稱仁;朝過夕改,君子與之。王其 誡諸,無貳咎悔也!」

濟陽懷王玹[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秦夫人生濟陽懷王玹,建安十六 年,封西鄉侯。早薨,無子。二十年,以沛王林子贊襲玹 爵邑。早薨,無子,文帝復以贊弟壹紹玹後。黃初二年, 改封濟陽侯。四年,進爵為公。太和四年,追進玹爵,諡 曰懷公。六年,又進號曰懷王,追諡贊曰西鄉哀侯。壹 薨,諡曰悼公。子恆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 千九百戶。」

陳留恭王峻[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秦夫人生陳留恭王峻,字子安。建 安二十一年,封郿侯。二十二年,徙封襄邑。黃初二年, 進爵為公。三年,為陳留王。五年,改封襄邑縣。太和六 年,又封陳留。甘露四年薨,子澳嗣。景初、正元、景元中, 累增邑,并前四千七百戶。」

范陽閔王矩[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尹夫人生范陽閔王矩,早薨,無子。 建安二十二年,以樊安公均子敏奉矩後,封臨晉侯。 黃初三年,追封,諡矩為范陽閔公。五年,改封敏范陽 王。七年,徙封句陽。太和六年,追進矩號曰范陽閔王, 改封敏琅邪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三千 四百戶。敏薨,諡曰原王。子焜嗣。」

趙王幹[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王昭儀生趙王幹,建安二十年,封高平亭侯,二十二年,徙封賴亭侯,其年改封弘農侯。 黃初二年進爵,徙封燕公,三年為河間王,五年改封 樂城縣,七年徙封鉅鹿。太和六年,改封趙王。幹母有 寵於太祖,及文帝為嗣,幹母有力。文帝臨崩,有遺詔, 是以明帝常加恩意。青龍二年,私通賓客,為有司所」 奏,賜幹璽書誡誨之曰:「《易》稱『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詩》 著『大車惟塵』之誡。自太祖受命創業,深睹治亂之源, 鍳存亡之機,初封諸侯,訓以恭慎之至言,輔以天下 之端士。常稱馬援之遺誡,重諸侯賓客交通之禁,乃 使與犯妖惡同,夫豈以此薄骨肉哉?徒欲使子弟無 過失之愆,士民無傷害之悔耳。高祖」踐阼,祗慎萬機, 申著諸侯不朝之令。朕感詩人《常棣》之作嘉采菽之 義,亦緣詔文曰「若有詔得詣京都」,故命諸王以朝聘 之禮。而楚、中山並犯交通之禁,趙宗、戴捷咸伏其辜。 近東平王復使屬官毆壽張吏,有司舉奏,朕裁削縣 令。有司以曹纂、王喬等因九族時節,集會王家,或非 其時,皆違禁防。朕惟王幼少,有恭順之素,加受先帝 顧命,欲崇恩禮,延乎後嗣,況近在王之身乎?且自非 聖人,孰能無過?已詔有司宥王之失。古人有言:「戒慎 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弗聞,莫乎見隱,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焉。」叔父茲率先聖之典,以纂乃先帝 之遺命,戰戰兢兢,靖恭厥位,稱朕意焉。景初、正元、景 元中,累增邑,并前五千戶。

按註《魏略》曰:「幹一名良,本陳妾子。良生而陳氏死,太 祖令王夫人養之。良年五歲而太祖疾困,遺令語太 子言:『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累汝也』。太子由是 親待隆於諸弟。良年小,常呼文帝為阿翁。帝謂良曰: 『我,汝兄耳』。文帝又愍其如是,每為涕淚。」

臨邑殤公子上[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孫姬生臨邑殤公子上,早薨,太和 五年追封諡,無後。」

楚王彪[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孫姬生楚王彪,字朱虎。建安二十 一年,封壽春侯。黃初二年進爵,徙封汝陽公。三年封 弋陽王。其年徙封吳王。五年改封壽春縣。七年,徙封 白馬。太和五年冬,朝京都。六年,改封楚。初,彪來朝犯 禁,元年為有司所奏,詔削縣三,戶千五百。二年,大赦, 復所削縣。景初三年,增戶五百,并前三千戶。嘉平元」 年,兗州刺史令狐愚與太尉王淩謀迎彪都許昌,乃 遣傅及侍御史就國案驗,收治諸相連及者。廷尉請 徵彪治罪,於是依漢燕王旦故事,使兼廷尉、大鴻臚, 持節賜彪璽書切責之,使自圖焉。彪乃自殺,妃及諸 子皆免為庶人,徙平原。彪之官屬以下及監國謁者, 坐知情無輔導之義,皆伏誅。國除,為淮南郡。正元元 年,詔曰:「故楚王彪背國附奸,身死嗣替,雖自取之,猶 哀矜焉。夫含垢藏恥,親親之道也。其封彪世子嘉為 常山真定王。景元元年,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戶。」 按註孔衍《漢魏春秋》載璽書曰:「夫先王行賞不遺仇 讎,用戮不違親戚,至公之義也。故周公流涕而決二 叔之罪,孝武傷懷而斷昭」平之獄,古今常典也。惟王, 國之至親,作藩於外,不能祇奉王度,表率宗室,而謀 於奸邪,乃與太尉王淩、兗州刺史令狐愚搆通逆謀, 圖危社稷,有悖忒之心,無忠孝之意。宗廟有靈,王其 何面目以見先帝?朕深痛王自陷罪辜,既得王情,深 用憮然。有司奏王「當就大理。朕惟公族甸師之義,不 忍肆王市」朝,故遣使者賜書,「王自作孽,匪由於他。燕 剌之事,宜足以觀,王其自圖之。」

剛殤公子勤[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孫姬生剛,殤公子勤,早薨,太和五 年追封諡,無後。」

穀城殤公子乘[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李姬生穀城殤公子乘,早薨,太和 五年追封諡,無後。」

郿戴公子整[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李姬生郿戴公子整,奉從叔父郎 中紹後。建安二十二年,封郿侯。二十三年薨,無子。黃 初二年追進爵,諡曰戴公。以彭城王據子範奉整後, 三年,封平氏侯,四年,徙封成武,太和三年,進爵為公。 青龍三年薨,諡曰悼公。無後。四年,詔以範弟東安鄉 公闡為郿公,奉整後。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八 百戶。」

靈殤公子京[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李姬生靈殤公子京,早薨,太和五 年追封諡,無後。」

樊安公均[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周姬生樊安公均,奉叔父薊恭公 彬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樊侯。二十四年薨。子抗嗣。黃 初二年,追進公爵,諡曰樊安公。三年,徙封抗薊公。四 年,徙封屯留公。景初元年薨,諡曰定公。子諶嗣。景初、 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千九百戶。」

===廣宗殤公子棘===按:《三國魏志》本傳:「劉姬生廣宗殤公子棘,早薨,太和 五年追封諡,無後。」

東平靈王徽[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宋姬生東平靈王徽,奉叔父朗陵 哀侯玉後。建安二十二年,封歷城侯。黃初二年,進爵 為公。三年,為廬江王。四年,徙封壽張王。五年,改封壽 張縣。太和六年,改封東平。青龍二年,徽使官屬撾壽 張縣吏,為有司所奏,詔削縣一,戶五百。其年,復所削 縣。正始三年薨。子翕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 前三千四百戶。

樂陵王茂[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宋姬生樂陵王茂,建安二十二年, 封萬歲亭侯,二十三年改封平輿侯。黃初三年進爵, 徙封乘氏公,七年徙封中丘。茂性傲佷,少無寵於太 祖,及文帝世,又獨不王。太和元年,徙封聊城公,其年 為王。詔曰:「昔象之為虐至甚,而大舜猶侯之有鼻。」近 漢氏,淮南、阜陵皆為亂臣逆子,而猶或及身而復國, 或至子而錫土,有虞建之於上古,漢文、明、章行之乎 前代,斯皆敦敘親親之厚義也。聊城公茂,少不閑禮 教,長不務善道,先帝以為古之立諸侯也,皆命賢者, 故姬姓有未必侯者,是以獨不王茂。太皇太后數以 為言。「如聞茂頃來少知,悔昔之非,欲修善將來,君子 與其進,不保其往也。」合封茂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 后下流之念。六年,改封曲陽王。正始三年,東平靈王 薨,茂稱嗌痛,不肯發哀,居處出入自若。有司奏除國 土,詔削縣一,戶五百。五年,徙封樂陵。詔以茂租奉少, 諸子多,復所削戶,又增戶七百。嘉平、正元、景元中,累 增邑,并前五千戶。

濟南王楷[编辑]

按《三國魏志任城威王彰傳》:「彰黃初四年薨,子楷嗣, 徙封中牟。五年,改封任城縣。太和六年,復改封任城 國,食五,縣二千五百戶。青龍三年,楷坐私遣官屬詣 中尚方作禁物,削縣二千戶。正始七年,徙封濟南三 千戶。正元、景元初,連增邑,凡四千四百戶。」

按註「楷,泰始初為崇化少府,見《百官名》。」

贊哀王協[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文皇九男:李貴人生贊哀王協,早 薨。太和五年,追封諡曰經殤公。青龍二年,更追改號 諡。三年,子殤王尋嗣。景初三年,增戶五百,并前三千 戶。正始九年薨,無子,國除。」

北海悼王蕤[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潘淑媛生北海悼王蕤。黃初七年, 明帝即位,立為陽平縣王。太和六年,改封北海。青龍 元年薨。二年,以瑯邪王子贊奉蕤後,封昌鄉公。景初 二年,立為饒安王。正始七年,徙封文安。正元、景元中, 累增邑,并前三千五百戶。」

東武陽懷王鍳[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潘淑媛生東武陽懷王鍳,黃初六 年立,其年薨。青龍三年賜諡,無子,國除。」

東海定王霖[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仇昭儀生東海定王霖。黃初三年, 立為河東王。六年,改封館陶縣。明帝即位,以先帝遺 意,愛寵霖異於諸國。而霖性麤暴,閨門之內,婢妾之 間,多所殘害。太和六年,改封東海。嘉平元年薨。子啟 嗣。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六千二百戶。」高貴 鄉公髦,霖之子也,入繼大宗。

元城哀王禮[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徐姬生元城哀王禮,黃初二年封 秦公,以京兆郡為國。三年,改為京兆王。六年,改封元 城王。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悌嗣。禮後六 年,改封梁王。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并前四千五 百戶。」

邯鄲懷王邕[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蘇姬生邯鄲懷王邕,黃初二年,封 淮南公,以九江郡為國。三年,進為淮南王。四年,改封 陳。六年,改封邯鄲。太和三年薨。五年,以任城王楷子 溫嗣邕後,六年,改封魯陽。景初、正元、景元中,累增邑, 并前四千四百戶。」

清河悼王貢[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張姬生清河悼王貢,黃初三年封, 四年薨,無子,國除。」

廣平哀王儼[编辑]

按:《三國魏志》本傳:「宋姬生廣平哀王儼,黃初三年封, 四年薨,無子,國除。」

[编辑]

建昌侯慮[编辑]

按《三國吳志》本傳:「孫慮,字子智,登弟也。少敏惠,有才 藝,權器愛之。黃武七年,封建昌侯。後二年,丞相雍等 奏,慮性聰體達,所尚日新,北方近漢,宜進爵稱王。權 未許。久之,尚書僕射存上疏曰:『帝王之興,莫不褒崇 至親,以光群后。故魯、衛於周,寵冠諸侯。高帝五王,封列於漢,所以藩屏本朝,為國鎮衛。建昌侯慮,稟性聰 敏,才兼文武,於古典制,宜正名號。陛下謙光,未肯如 舊,群寮大小,咸用於邑。方今奸寇恣睢,金鼓未弭,腹 心爪牙,惟親與賢』。」輒與丞相雍等議,咸以慮宜為鎮 軍大將軍,授任偏方,以光大業。權乃許之。於是假節、 開府,治半州。慮以皇子之尊,富於春秋,遠近嫌其不 能留意,及至臨事,遵奉法度,敬納師友,過於眾望。年 二十,嘉禾元年卒。無子,國除。

魯王霸[编辑]

按《三國吳志》本傳:「孫霸,字子威,和同母弟也。和為太 子,霸為魯王,寵愛崇特,與和無殊。頃之,和、霸不睦之 聲,聞於權耳。權禁斷往來,假以精學。督軍使者羊」衟 上疏曰:「臣聞古之有天下者,皆先顯別適庶,封建子 弟,所以尊重祖宗,為國藩表也。二宮拜授,海內稱宜, 斯乃大吳興隆之基。頃聞二宮並絕賓客,遠近悚然, 大小失望。竊從下風,聽採眾論,咸謂二宮智達英茂。 自正名建號,於今三年,德行內著,美稱外昭。西北二 隅,久所服聞,謂陛下當副順遐邇,所以歸德,勤命二 宮,賓延四遠,使異國聞聲,思為臣妾。今既未垂意於 此,而發明詔,省奪備衛,抑絕賓客,使四方禮敬,不復 得通。雖實陛下敦尚古義,欲令二宮專志於學,不復 顧慮觀聽小宜,期於溫故博物而已,然非臣下傾企 喁喁之至願也。或謂二宮不遵典式,此臣所以寢息 不寧。就如所嫌,猶宜補察,密加斟酌,不使遠近得容 異言。臣懼積疑成謗,久將宣流。而西、北二隅,去國不 遠,異同之語,易以聞達。聞達之日,聲論當興。將謂二 宮有不順之愆,不審陛下何以解之?若無以解異國, 則亦無以釋境內。境內守疑,異國興謗,非所以育巍 巍,鎮社稷也。願陛下早發優詔,使二宮周旋,禮命如 初,則天清地晏,萬國幸甚矣。」時全、寄、吳安、孫奇、楊竺 等陰共附霸,圖危太子。譖毀既行,太子以敗,霸亦賜 死,流竺屍於江。兄穆以數諫戒竺,得免大辟,猶徙南 州。霸賜死後,又誅寄、安、奇等,咸以黨霸搆和故也。霸 二子:基、壹,五鳳中封基為吳侯,壹宛陵侯。基侍孫亮 在內,太平二年,盜乘御馬,收付獄。亮問侍中刁元曰: 「盜乘御馬,罪云何?」元對曰:「科應死,然魯王早終,惟陛 下哀原之。」亮曰:「法者天下所共,何得阿以親親故邪! 當思惟可以釋此者,奈何以情相迫乎?」元曰:「舊赦有 大小,或天下亦有千里、五百里,赦隨意所及。」亮曰:「解 人不當爾邪?」乃赦宮中,基以得免。孫皓即位,追和、霸 舊隙,削基、壹爵土,與祖母謝姬俱徙會稽《烏傷縣》。

齊王奮[编辑]

按《三國吳志》本傳:「孫奮,字子揚,霸弟也。母曰仲姬。太 元二年,立為齊王,居武昌。權薨,太傅諸葛恪不欲諸 王處江濱兵馬之地,徙奮於豫章。奮怒,不從命,又數 越法度。恪上牋諫曰:『帝王之尊,與天同位,是以家天 下,臣父兄。四海之內,皆為臣妾。仇讎有善,不得不舉, 親戚有惡,不得不誅,所以承天理物,先國後身。蓋聖』」 人立制,百代不易之道也。昔漢初興,多王子弟,至於 太彊,輒為不軌,上則幾危社稷,下則骨肉相殘,其後 懲戒,以為大諱。自光武以來,諸王有制,惟得自娛於 宮內,不得臨民干預政事。其與交通,皆有重禁,遂以 全安,各保福祚,此則前世得失之驗也。近袁紹、劉表 各有國土,土地非狹,人眾非弱,以適「庶不分,遂滅其 宗祀,此乃天下愚智所共嗟痛。大行皇帝覽古戒今, 防芽遏萌,慮於千載。是以寢疾之日,分遣諸王各早 就國,詔策殷勤,科禁嚴峻。其所戒敕,無所不至。誠欲 上安宗廟,下全諸王,使百世相承,無凶國害家之悔 也。大王宜上惟太伯順父之志,中念河間獻王、東海 王彊恭敬之節,下當」裁抑驕恣荒亂,以為警戒。而聞 頃至武昌以來,多違詔敕,不拘制度,擅發諸將兵治 護宮室。又左右常從有罪過者,當以表聞,公付有司, 而擅私殺,事不明白。大司馬呂岱親受先帝詔敕,輔 導大王,既不承用其言,令懷憂怖。華錡先帝近臣,忠 良正直,其所陳道,當納用之,而聞怒錡,有收縛之語。 又中書楊融親受詔敕,所當恭肅,云:「正自不聽禁,當 如我何?」聞此之日,大小驚怪,莫不寒心。《里語》曰:「明鏡 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大王宜深以魯王為戒,改 易其行,戰戰兢兢,盡敬朝廷,如此則無求不得。」若棄 忘先帝法教,懷輕慢之心,臣下寧負大王,不敢負先 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而令詔 敕不行於藩臣邪?此古今正義,大王所照知也。夫福 來有由,禍來有漸,漸生不憂,將不可悔。向使魯王早 納忠直之言,懷驚懼之慮,享祚無窮,豈有滅亡之禍 哉!夫良藥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達者能 受之。今者恪等慺慺,欲為大王除危殆於萌芽,廣福 慶之基原是以不自知言「至,願蒙三思。」奮得牋懼,遂 移南昌,游獵彌甚,官屬不堪命。及恪誅,奮下住蕪湖, 欲至建業觀變。傅相謝慈等諫奮,奮殺之,坐廢為庶 人,徙章安縣。太平三年,封為章安侯。建衡二年,孫皓 左夫人王氏卒。皓哀念過甚,朝夕哭臨,數月不出。由是民間或謂皓死,訛言奮與上虞侯奉當有立者。奮 母仲姬墓「在豫章,豫章太守張俊疑其或然,掃除墳 塋。皓聞之,車裂俊,夷三族,誅奮及其五子,國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