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3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三十三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錄

 勳爵部彙考五

  後漢總一則 世祖建武四則 中元一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章和一則 和帝

  永元一則 安帝永初二則 順帝陽嘉一則 桓帝延熹一則 獻帝建安四則

  魏文帝黃初四則 明帝太和二則 青龍二則 景初一則 齊王正始一則 嘉平三

  則 高貴鄉公正元一則 甘露二則 陳留王景元一則 咸熙二則

  吳大帝黃龍一則 會稽王建興二則 景帝永安一則

  晉武帝泰始四則 咸寧二則 太康一則 惠帝永熙一則 永平一則 永寧一則

  太安一則 永嘉一則 孝愍帝建興二則 元帝太興一則 明帝太寧二則 成帝咸和

  二則 穆帝永和四則 升平二則 廢帝太和一則 孝武帝太元三則 安帝義熙四則

官常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勳爵部彙考五[编辑]

後漢[编辑]

後漢承秦制,「爵二十等為徹侯,食縣或鄉、亭有差;十 九等為關內侯,食租以戶數為限。」

按《後漢書百官志》:「列侯所食縣為侯國。」本注曰:「承秦 爵二十等為徹侯,金印紫綬,以賞有功。功大者食縣, 小者食鄉亭,得臣其所食吏民。後避武帝諱為列侯。 武帝元朔二年,令諸王得推恩分眾子土,國家為封, 亦為列侯。」舊列侯奉朝請在長安者,位次三公。中興 以來,唯以功德賜位特進者,次車騎將軍。

胡廣《漢制度》曰:「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特進,在三公下,不在車騎下。」

「賜位朝侯,次五校尉;賜位侍祠侯,次大夫。」其餘以胏 附及公主子孫奉墳墓於京都者,亦隨時見會。位在 《博士》、議郎下。

胡廣《制度》曰:「是為猥諸侯。」

「諸王封」者,受茅土,歸以立社稷,禮也。

胡廣曰:「諸王受封皆受茅土,歸立社稷,本朝為宮室,自有制度,至於列侯歸國者,不受茅土,不立宮室,各隨貧富,裁制黎庶,以守其寵。」

列土特進朝侯,賀正月執璧云。每國置相一人,其秩 各如本縣。本注曰:「主治民,如令長,不臣也。但納租於 侯,以戶數為限。」其家臣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本注曰: 「主侍侯,使理家事。」列侯舊有行人、洗馬門大夫,凡五 官。中興以來,食邑千戶已上,置家丞、庶子各一人,不 滿千戶不置家丞。又悉省行人、洗馬門大夫。

關內侯。

如淳曰:「列侯出關就國,侯但爵身,其有家累者,與之關內之邑,食其租稅也。」《古今注》曰:「建武六年,初令關內侯食邑者俸月二十五斛。」

承秦賜爵十九等,為關內侯。無土,寄食在所縣。民租 多少,各有戶數為限。

荀綽《晉百官表注》曰:「時六國未平,將帥皆家關中,故以為號。」劉劭《爵制》曰:「《春秋傳》有庶長鮑商君,為政,備其法品為十八級,合關內侯列侯凡二十等。其制因古義。古者天子寄軍政於六卿,居則以田,警則以戰,所謂入使治之,出使長之,素信者與眾相得也。故啟伐有扈,乃召六卿大夫之在軍為將者也。」及周之六卿,亦以居軍。在國也則以「比長」、閭胥、族師、黨正、「州長」、「卿大夫」為稱,其在軍也則以「卒伍」、「司馬」、「將軍」為號,所以異在國之名也。奏依古制,其在軍賜爵為等級,其帥人皆更卒也。有功賜爵則在軍吏之例。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九等,依九命之義也。自左庶長以上至大庶長,九卿之義也。「關內侯」者,依古圻內子男之義也。秦都山西,以關內為王畿,故曰「關內侯」也。「列侯」者,依古列國諸侯之義也。然則卿大夫上下之品,皆放古比朝之制,而異其名,亦所以殊軍國也。古者以車戰,兵車一乘,步卒七十二人,分翼左右軍,大夫在左,御者處中,勇士居右,凡七十五人。一爵曰「公士」者,步卒之有爵為公士者。二爵曰「上造」,造,成也。古者成士升於司徒曰「造士」,雖依此名,皆步卒也。三爵曰簪褭,御駟馬者,要褭,古之名馬也。駕駟馬者其形似簪,故曰《簪褭》也。四爵曰不更,不更者,為車右,不復與凡更卒同也。五爵曰大夫,大夫者,在車左者也。六爵為官大夫,七爵為公大夫,八爵為公乘,九爵為五大夫,皆軍吏也。吏民爵不得過公乘者,得貰與子若同產。然則公乘者,軍吏之爵最高者也,雖非臨戰得公卒車,故曰「公乘」也。十爵為左庶長,十一爵為右庶長,十二爵為左更,十三爵為中更,十四爵為右更,十五爵為少上造,十六爵為大上造,十

七爵為駟車庶長,十八爵為大庶長,十九爵為關內侯,二十爵為列爵。自左庶長已上至大庶長,皆卿大夫,皆軍將也。所將皆庶人,更卒也,故以庶更為名。大庶長即大將軍也,左右庶長即左右偏裨將軍也。《古今注》曰:「成帝鴻嘉二年,令吏民得買爵級千錢。」

四夷國王,率眾王,歸義侯,邑君,邑長,皆有丞,比郡、縣。

按百官志注古今注云建武六年三月令郡守諸侯相病丞長史行事應劭漢官曰大縣丞左右尉所謂命卿三人,小縣一尉一丞,命卿二人。以此言之,則設丞所以制王侯君長。

按《禮儀志》拜諸侯王公之儀,「百官會位定,謁者引光 祿勳前。」

丁孚《漢儀》曰:太常住蓋下,東向,讀文與此異也。

謁者引當拜前,當坐,伏殿下。光祿勳前一拜,舉手曰: 「制詔其臣某為某。」

丁孚《漢儀》有《夏勤策》文曰:「維元初六年三月甲子,制詔以大鴻臚勤為司徒,曰:『朕承天序惟稽古,建爾於位為尊輔。往率舊職,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左右朕躬,宣力四表,保乂皇家。於戲!實惟秉國之均,旁祗厥緒,時亮天工,可不慎與!勤而戒之』。」

讀策書畢,謁者稱「臣某再拜。」尚書郎以璽印綬付侍 御史。侍御史前東面立,授璽、印、綬。王公再拜頓首三 下。贊謁者曰:「某王臣某,新封某公某」,初謝,中謁者報 「謹謝。」贊者立曰:「謝皇帝為公。」興,皆冠謝,起就位。供賜 禮畢,罷。

按蔡邕《獨斷》:漢制,皇子封為王者,其實古諸侯也。周 末諸侯或稱王,而漢天子自以皇帝為稱,故以王號 加之,總名「諸侯王子弟封為侯者,謂之諸侯;群臣異 姓有功封者,謂之徹侯,後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法律 家皆曰列侯,功德優盛,朝廷所異者,賜位特進,位在 三公下;其次朝侯,位次九卿下。皆平冕文衣,侍祠郊」 廟,稱「侍祠侯。」其次下士,但侍祠,無朝位次。小國侯,以 胏腑宿衛,親公主子孫奉墳墓,在京都者,亦隨時見 會,謂之「猥朝侯」也。

世祖建武二年春封諸功臣皆為列侯[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建武二年春正月庚辰,封功臣 皆為列侯,大國四縣,餘各有差。下詔曰:「人情得足,苦 於放縱,快須臾之欲,忘慎罰之義。惟諸將業遠功大, 誠欲傳於無窮,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 慎一日。其顯效未酬,名籍未立者,大鴻臚趣上,朕將 差而錄之。」博士丁恭議曰:「古帝王封諸侯不過百里, 故利以建侯。取法於雷,強幹弱枝,所以為治也。今封 諸侯四縣,不合法制。」帝曰:「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 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乃遣謁者即授印綬,策曰:「在 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敬之戒之!傳 爾子孫,長為漢藩。」

建武六年,始遣列侯就國。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云云。

建武十三年,諸功臣增邑更封。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十三年夏四月,大司馬吳漢自 蜀還京師,於是大饗將士,班勞策勳,功臣增邑更封, 凡三百六十五人,其外戚恩澤封者四十五人。」 建武十六年,封盧芳為代王。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五年「冬十二月,盧芳自稱天子 於九原。十六年冬,盧芳遣使乞降。十二月甲辰,封盧 芳為代王。」

中元二年明帝以趙熹李訢馮魴典世祖喪葬俱封為侯[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中元二年春二月,即皇帝位。三 月,葬光武皇帝於原陵。夏四月丙辰,詔曰:「太尉熹告 諡南郊,司徒訢奉安梓宮,司空魴將校復土。其封熹 為節鄉侯,訢為安鄉侯,魴為楊邑侯。」

明帝永平二年賜桓榮關內侯食邑五千戶[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二年冬十月壬子,幸辟雍, 初行養老禮。詔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禮,而未及臨 饗,眇眇小子,屬當聖業,間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 元日,復踐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車軟輪,供綏 執授。侯王設醬,公卿饌珍,朕親袒割,執爵而酳,祝哽 在前,祝噎在後。升歌《鹿鳴》,下管《新宮》,八佾具修,萬舞」 於庭。朕固薄德,何以克當?《易》陳負乘,《詩》剌彼己,永念 慚疚,無忘厥心。三老李躬,年耆學明。五更桓榮,授朕 《尚書》。《詩》曰:「無德不報,無言不酬。」其賜榮爵關內侯,食 邑五千戶。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祿養終厥身。其賜 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恤幼 孤,惠鰥寡,稱朕意焉。

章帝章和二年和帝即位封鄧彪為關內侯[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 年十歲。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三月庚戌,皇太 后詔曰:「先帝以明聖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靜, 庶事咸寧。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 外有大國賢王並為藩屏,內有公卿大夫統理本朝, 恭己受成,夫何憂哉!然守文之際,必有內輔以參聽斷。侍中憲,朕之元兄,行能兼備,忠孝尤篤,先帝所器, 親受遺詔,當以舊典,輔斯職焉。憲固執謙讓,節不可 奪。今供養兩宮,宿衛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復勞以 政事。故太尉鄧彪,元功之族,三讓彌高,海內歸仁,為 群賢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彪聰明康彊,可謂老 成黃耇矣。其以彪為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百 官總己以聽朕,庶幾得專心內位。於戲!群公其勉率 百僚,各修厥職,愛養元元,綏以中和,稱朕意焉。」

和帝永元三年詔紹封曹參後[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三年冬十一月癸卯,祠高 廟,遂有事十一陵。詔曰:「高祖功臣,蕭、曹為首,有傳世 不絕之義。曹相國後容城侯無嗣。朕望長陵東門,見 二臣之瓏,循其遠節,每有感焉。忠義獲寵,古今所同。 可遣使者以中牢祀,大鴻臚求近親宜為嗣者,須景 風紹封,以章厥功。」

安帝永初三年令吏民入穀為關內侯[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三年夏四月丙寅,三公以 國用不足,奏令吏人入錢穀得為關內侯、虎賁、羽林 郎、五大夫、官府吏、緹騎營士各有差。」

永初六年,詔「紹封二十八將之後。」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不載。按《馮異傳》,六年,帝下詔 曰:「夫仁不遺親,義不忘勞,興滅繼絕,善善及子孫,古 之典也。昔我光武,受命中興,恢弘聖緒,橫被四表,昭 假上下,光耀萬世,祉祚流衍,垂於罔極。予末小子,夙 夜永思,追惟勳烈,披圖案籍,建武元功。二十八將,佐 命虎臣,讖記有徵。蓋蕭曹紹封,傳繼於今。況此未遠, 而或至乏祀,朕甚愍之。其條二十八將無嗣絕世,若 犯罪奪國,其子孫應當統後者,分別署狀上將及《景 風》,章敘舊德,顯茲遺功焉。」明年,二十八將絕國者皆 紹封。

順帝陽嘉四年春二月丙子初聽中官得以養子為後世襲封爵[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桓帝延熹二年封單超等五人為縣侯尹勳等七人為亭侯[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二年秋七月丙午,皇后梁 氏崩。乙丑,葬懿獻皇后於懿陵。大將軍梁冀謀為亂, 八月丁丑,帝御前殿,詔司隸校尉張彪將兵圍冀第, 收大將軍印綬,冀與妻皆自殺。衛尉梁淑、河南尹梁 引、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 及中外宗親數十人皆伏誅。太尉胡廣坐免,司徒韓」 縯、司空孫朗下獄。壬午,立皇后鄧氏,追廢懿陵為貴 人冢。詔曰:「梁冀姦暴,濁亂王室。孝質皇帝聰敏早茂, 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永樂太后親尊莫二,冀又遏 絕,禁還京師,使朕離母子之愛,隔顧復之恩。禍害深 大,罪釁日滋。賴宗廟之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貝瑗、 左悺、唐衡,尚書令尹勳等激憤建策,內外協同,漏刻 之間,桀逆梟夷。斯誠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慶賞, 以酬忠勳。其封超等五人為縣侯,勳等七人為亭侯。」 於是舊故恩私多受封爵。

五縣侯,謂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貝瑗,東武陽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陽侯;七亭侯,謂尹勳,宜陽都鄉;霍諝,鄴都亭;張敬,山陽西鄉;歐陽參,修武仁亭;李瑋,宜陽金門,虞放,冤句呂都亭;周永,下邳高遷鄉。

獻帝建安元年夏六月封曹操為費亭侯秋七月進封武平侯八月封伏完等十三人為列侯[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元年,「秋八月辛亥,鎮東將 軍曹操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曹操殺侍中臺崇、 尚書馮碩等。封衛將軍董承為輔國將軍,伏完等十 三人為列侯。」

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 卲、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元年春二 月,太祖進軍討破之,斬辟、卲等,儀及眾皆降。天子拜 太祖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秋七 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奉別屯梁。太祖遂至洛 陽,衛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洛陽 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 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

建安十二年,曹操大封功臣二十餘人為列侯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 十二年:「春二月,公自淳于還鄴。丁酉,令曰:『吾起義兵, 誅暴亂,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 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 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於是大 封功臣二十餘人,皆為列侯,其餘各以次受封;及復 死事之孤,輕重各有差。

建安十八年。夏。五月丙申。曹操自立為魏公。加九錫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

案《禮含文嘉》曰:「九錫,謂一曰車馬,二曰衣服,三曰樂器,四曰朱戶,五曰納陛,六曰虎賁。」七百人七

曰「斧鉞」 ,八曰「弓矢」 ,九曰「秬鬯。」

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十八年「夏五月丙申,天子使 御史大夫郗慮持節策命公為魏公。」「十九年春三月, 天子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

《獻帝起居注》曰:「使左中郎將楊宣亭侯裴茂持節印授之。」

建安二十年,曹操奉詔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 侯、關內侯凡六等,以賞軍功。封朴胡、杜護、張魯及魯 五子皆為列侯。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不載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 二十年「春三月,公西征張魯。秋七月,魯潰奔巴中。公 軍入南鄭,盡得魯府庫珍寶,巴漢皆降。九月,巴七姓 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舉巴夷賨民來附。於是分巴 郡,以胡為巴東太守,濩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天子 命公承制拜諸侯守相。」

孔衍《漢魏春秋》曰:天子以公典任於外,臨事之賞,或宜速疾,乃令公得承制封拜諸侯守相。詔曰:「夫軍之大事,在茲賞罰,勸善懲惡,宜不旋時。故《司馬法》曰:『賞不逾日者,欲民速睹為善之利也。昔在中興,鄧禹入關,承制拜軍祭酒,李文為河東太守,來歙又承制拜高峻為通路將軍。察其本傳,皆非先請,明臨事刻印也』。」斯則世祖神明,權達損益,蓋所用速示威懷而著鴻勳也。其《春秋》之義,大夫出疆,有專命之事,苟所以利社稷安國家而已。況君秉任二伯,師尹九有,實征夷夏,軍行藩甸之外,失得在於斯須之間,停賞俟詔,以滯世務,固非朕之所圖也。自今已後,臨事所甄,當加寵號者,其便刻印章假授,咸使忠「義得相獎勵,勿有疑焉。」

冬十月,始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侯凡 六等,以賞軍功。

《魏書》曰:「置名號侯爵十八級,關中侯爵十七級,皆金印紫綬。又置關內外侯十六級,銅印龜紐,墨綬;五大夫十五級,銅印環紐,亦墨綬。皆不食租,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臣松之以為今之虛封,蓋自此始。

十一月,魯自巴中將其餘眾降,封魯及五子皆為「列 侯。」

[编辑]

文帝黃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漢諸侯王為崇德侯列侯為關中侯封爵增位各有差[编辑]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云云。

黃初二年春,分三公戶邑,封其子弟為列國。秋,封孫 權為吳王。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黃初二年「春正月辛巳,分三 公戶邑,封子弟各一人為列侯。秋八月丁巳,使太常 邢貞持節拜權為大將軍,封吳王,加九錫。」

黃初三年,詔「后族之家不得橫受茅土之爵。」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三年「秋九月甲午,詔曰:『夫婦 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 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 此詔傳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

黃初四年,論征孫權功,進爵增戶。

按《三國志魏文帝本紀》:「四年秋八月辛未,東巡,論征 孫權功,諸將已下進爵增戶各有差。」

明帝太和二年夏四月乙巳論討諸葛亮功封爵增邑各有差[编辑]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云云。

太和五年以諸葛亮退走封爵增位有差。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太和五年春三月,諸葛亮寇 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王拒之。秋七月丙子,以亮退 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按《晉書宣帝本紀》:太和五年,諸葛亮寇天水,圍將軍 賈嗣、魏平於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 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凌、雍州刺史郭淮 等討亮。張郃勸帝分軍住雍,郿為後鎮。帝曰:「料前軍 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 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軍渝糜。亮聞大軍 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 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 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 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 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 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 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青龍元年封公孫淵樂浪公[编辑]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青龍元年:「冬十二月,公孫淵 斬送孫權所遣使張彌、許晏首,以淵為大司馬、樂浪 公。」

青龍二年,錄征孫權諸將功,封賞各有差
考證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二年夏四月,諸葛亮出斜谷,

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五月,孫權入居巢湖 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將陸議、孫韶各將萬餘人入淮 沔。六月,征東將軍滿寵進軍拒之。寵欲拔新城守,致 賊壽春。帝不聽,敕諸將堅守,將自往征之。秋七月,帝 親御龍舟」東征。權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帝 軍未至數百里,權遁走,議、韶等亦退。群臣以為大將 軍方與諸葛亮相持未解,車駕可西幸長安。帝曰:「權 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遂進軍幸壽春。 錄諸將功,封賞各有差。

景初二年增封司馬懿等爵邑[编辑]

按:《三國志魏明帝本紀》:「景初二年冬十一月,錄討公 孫淵功,太尉、宣王以下,增邑封爵各有差。」

齊王正始九年孫資劉放衛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编辑]

按《三國志魏齊王本紀》:正始九年「春二月,衛將軍、中 書令孫資,癸巳,驃騎將軍、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司 徒衛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

嘉平元年司馬懿奏免曹爽等以侯就第[编辑]

按:《三國志魏齊王本紀》:「嘉平元年春正月,太傅司馬 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領軍羲、武衛將軍訓、 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

嘉平五年,追封郭修長樂鄉侯,使其子襲爵。

按《三國志魏齊王本紀》,五年秋八月詔曰:「故中郎西 平郭修,砥節礪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 郡,為所執略。往歲偽大將軍費禕,驅率群眾,陰圖闚 𨵦,道經漢壽,請會眾賓,修於廣坐之中,手刃擊禕,勇 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 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義;祚及後引,所以獎勸將來。」 其追封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諡曰「威侯。子襲爵, 加拜奉車都尉,賜銀千鉼,絹千匹,以光寵存亡,永垂 來世焉。」

嘉平六年,追賜劉整、鄭像關中侯,使其子襲爵。 按《三國志魏齊王本紀》:六年春二月己丑,鎮東將軍 毋丘儉言:「昔諸葛恪圍合肥新城,城中遣士劉整出 圍傳消息,為賊所得。考問所傳,語整曰:『諸葛公欲活 汝,汝可具服』。整罵曰:『死狗!此何言也!我當必死為魏 國鬼,不求苟活,逐汝去也。欲殺我者,便速殺之。終無 他辭』。」又遣士鄭像出城傳消息,或以語恪,恪遣馬騎 尋圍跡索得像還四五人的頭面,縛將繞城,表敕語 像,使大呼言:「大軍已還洛,不如早降。」像不從其言,更 大呼城中曰:「大軍近在圍外,壯士弩力。」賊以刀築其 口,使不得言。像遂大呼,令城中聞知,整像為兵,能守 義執節,子弟宜有差異。詔曰:「夫顯爵所以褒元功,重 賞所以寵烈士。整、像召募通使,越蹈重圍,冒突白刃, 輕身守信,不幸見獲,抗節彌厲。揚六軍之大勢,安城 守之懼心,臨難不顧,畢志傳命。昔解楊執楚,有隕無 貳;齊路中大夫,以死成命。方之整、像,所不能加。今追 賜整、像爵關中侯,各除士名。使子襲爵如部曲將死 事科。」

高貴鄉公正元元年冬十月甲辰命有司論廢立定策功封爵增邑進位班賜各有差[编辑]

按《三國志魏高貴鄉公本紀》云云。

甘露二年進龐會為鄉侯封路蕃為亭侯孫壹為吳侯[编辑]

按《三國志魏高貴鄉公本紀》:「甘露二年夏五月己卯, 詔曰:『諸葛誕造搆逆亂,迫脅忠義,平寇將軍臨渭亭 侯龐會,騎督偏將軍路蕃,各將左右,斬門突出,忠壯 勇烈,所宜加異。其進會爵鄉侯,蕃封亭侯。六月乙巳, 詔吳使持節都督夏口諸軍事、鎮軍將軍沙羨侯孫 壹,賊之枝屬,位為上將,畏天知命,深鑒禍福,翻然舉 眾,遠歸大國,雖微子去殷,樂毅遁燕,無以加之。其以 壹為侍中、車騎將軍、假節、交州牧、吳侯,開府辟召,儀 同三司,依古侯伯八命之禮,袞冕赤舄,事從豐厚』。」 甘露三年夏六月辛卯,大論《淮南》之功,封爵行賞各 有差。

按《三國志魏高貴鄉公本紀》云云。

陳留王景元元年封司馬昭晉公[编辑]

按:《三國志魏高貴鄉公本紀》,甘露三年夏五月,命大 將軍司馬文王為相國,封晉公,食邑八郡,加之九錫。 文王前後九讓乃止。五年夏四月,詔有司率遵前命, 復進大將軍司馬文王位為相國,封晉公,加九錫。五 月己丑,高貴鄉公卒。辛卯,群公奏太后曰:「殿下聖德 光隆,寧濟六合,而猶稱令,與藩國同。諸自今殿下令」 書皆稱詔制,如先代故事。癸卯,大將軍固讓相國晉 公九錫之寵,太后詔曰:「夫有功不隱《周易》大義,成人 之美,古賢所尚。今聽所執,出表示外,以章公之謙光 焉。」按《陳留王本紀》,景元元年夏六月丙辰,進大將 軍司馬文王位為相國,封晉公,增封二郡,并前滿十, 加九錫之禮,一如前奏。諸群從子弟,其未有侯者皆 封亭侯,賜錢千萬,帛萬匹。文王固讓乃止。二年秋八月甲寅,復命大將軍進爵晉公,加位相國,備禮崇錫, 一如前詔,又固辭乃止。四年春二月,復命大將軍進 位,爵賜一如前詔,又固辭乃止。冬十月甲寅,復命大 將軍進位,爵賜一如前詔。

咸熙元年晉公司馬昭進封王奏復五等爵詔封夏侯和等為侯[编辑]

按《三國志魏陳留王本紀》,咸熙元年春三月己卯,進 晉公爵為王,封十郡并前二十。夏五月庚申,相國晉 王奏復五等爵。癸未,追命舞陽宣文侯為晉宣王,舞 陽忠武侯為晉景王。六月,鎮西將軍衛瓘上雍州兵, 於成都縣獲璧玉印各一。印文似「成信」字,依周成王 歸禾之義,宣示百官,藏於相國府。八月庚寅,命中撫 軍司馬炎副貳相國事,以同魯公拜後之義。癸巳,詔 曰:「前逆臣鍾會,搆造反亂,聚集征行將士,劫以兵威, 始吐姦謀,發言桀逆,逼脅眾人,皆使下議,倉卒之際, 莫不驚懾。相國左司馬夏侯和、騎士曹屬朱撫,時使 在成都,中領軍司馬賈輔、郎中羊琇各參會軍事。和、 琇、撫皆抗節不撓,拒會凶言,臨危不」顧,詞指正烈。輔 語散將王起,說會姦逆凶暴,欲盡殺將士。又云:「相國 已率三十萬眾西行討會,欲以稱張形勢,感激眾心。 起出以輔言宣語諸軍,遂使將士益懷奮勵,宜加顯 寵,以彰忠義。其進和輔爵為鄉侯,琇撫爵關內侯。起 宣傳輔言,告令將士,所宜賞異。其以起為部曲將。」九 月辛未,詔曰:「吳賊政刑暴虐,賦斂無極」,孫休遣使鄧 句敕交阯太守,鎖送其民,發以為兵。吳將呂興,因民 心憤怒,又承王師平定巴、蜀,即糾合豪傑,誅除句等, 驅逐太守長吏,撫和吏民,以待國命。九真、日南郡聞 興去逆即順,亦齊心響應,與興協同。興移書日南州 郡,開示大計,兵臨合浦,告以禍福。遣都尉唐譜等詣 進乘縣,因南中都督護軍霍弋上表自陳。又交阯將 吏各上表,言「興創造事業,大小承命。郡有山寇,入連 諸郡,懼其計異,各有攜貳。權時之宜,以興為督交阯 諸軍事、上大將軍、定安縣侯,乞賜褒獎,以慰邊荒。乃 心款誠,形於辭旨。昔儀父朝魯,《春秋》所美;竇融歸漢, 待以殊禮。今國威遠震,撫懷六合,方包舉殊裔,混一 四表。興首向王化,舉眾稽服,萬里馳義,請吏帥職,宜 加寵遇,崇其爵位。既使興等懷忠感悅,遠人聞之,必 皆競勸。其以興為使持節、都督交州諸軍事、南中大 將軍,封定安縣侯,得以便宜從事,先行後上。」策命未 至,興為下人所殺。冬,十月,丁亥,詔曰:「昔聖帝明王,靜 亂濟世,保大定功,文武殊」塗,勳烈同歸。是故或舞干 戚以訓不庭,或陳師旅以威暴慢。至於愛民全國,康 惠庶類,必先修文教,示之軌儀,不得已然後用兵,此 盛德之所同也。往者季漢分崩,九土顛覆,劉備、孫權 乘間作禍;三祖綏寧中夏,日不暇給,遂使遺寇僭逆 歷世。幸賴宗廟威靈,宰輔忠武,爰發四方,拓定庸、蜀, 役不浹時,一征而克。自頃江表衰弊,政刑荒闇,巴、漢 平定,孤危無援,交、荊、揚、越,靡然向風。今交阯偽將呂 興已帥三郡,萬里歸命;武陵邑侯相嚴等糾合五縣, 請為臣妾;豫章、廬陵山民舉眾叛吳,以「助北將軍」為 號。又孫休病死,主帥改易,國內乖違,人各有心。偽將 施績,賊之名臣,懷疑自猜,深見忌惡,眾叛親離,「莫有 固志,自古及今,未有亡徵若此之甚。若六軍震曜,南 臨江漢、吳會之域,必扶老攜幼,以迎王師,必然之理 也。然興動大眾,猶有勞費,宜告喻威德,開示仁信,使 知順附和同之利。相國參軍事徐紹,水曹掾孫彧,昔 在壽春,並見虜獲。紹本偽南陵督,才質開壯,彧孫權 支屬,忠良見事。其遣紹南還,以彧為副,宣揚國命,告 喻吳人,諸所示語,皆以事實,若其覺悟,不損征伐之 計,蓋廟勝長筭,自古之道也。其以紹兼散騎常侍,加 奉車都尉,封都亭侯;彧兼給事黃門侍郎,賜爵關內 侯。紹等所賜妾及男女家人在此者,悉聽自隨,以明 國恩,不必使還,以開廣大信。」丙午,命撫軍大將軍新 昌鄉侯炎為晉《世子》。

咸熙二年,賜張倚爵關內侯,進晉王車服儀秩。王薨, 以太子炎襲位。

按《三國志魏陳留王本紀》:「二年春二月庚戌,以虎賁 張修昔於成都馳馬至諸營,言鍾會反逆,以至沒身。 賜修弟倚爵關內侯。夏五月,命晉王冕十有二旒,建 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車六馬,備五時副車,置 旄頭雲䍐,樂舞八佾,設鍾虡宮縣。進王妃為王后,世 子為太子,王子、王女、王孫爵命之號如舊儀。秋八月」 辛卯,相國、晉王薨。壬辰,晉太子炎紹封襲位,總百揆, 備物典冊,一皆如前。

[编辑]

大帝黃龍元年以即帝位將吏皆進爵加賞[编辑]

按:《三國志吳主權傳》:「黃龍元年夏四月丙申,即皇帝 位,將吏皆進爵加賞。」

會稽王建興元年以即尊號諸文武在位皆進爵班賞[编辑]

按,《三國志吳嗣主亮傳》:「太元二年四月,權薨,太子即尊號,改元閏月,諸文武在位,皆進爵班賞。」

建興二年以破魏大行封賞。

按《三國志吳嗣主亮傳》:建興元年:「冬十月,太傅諸葛 恪率軍遏巢湖,城東興,使將軍全端守西城,都尉留 略守東城。十二月朔丙申,魏將軍諸葛誕、胡遵等步 騎七萬圍東興,將軍王昶攻南郡,毋丘儉向武昌。甲 寅,恪以大兵赴敵。戊午,兵及東興交戰,大破魏軍,殺 將軍韓綜、桓嘉等。二年春正月庚午,王昶等皆退。二」 月,軍還自東興,大行封賞。

景帝永安元年詔加輔導定策有功者爵位尋以圖孫綝功封張布弟惇為侯[编辑]

按《三國志吳嗣主休傳》:「永安元年十月詔曰:『夫褒德 賞功,古今通義。其以大將軍綝為丞相、荊州牧,增食 五縣。武衛將軍恩為御史大夫、衛將軍、中軍督,封縣 侯。威遠將軍授為右將軍、縣侯。偏將軍幹雜號將軍、 亭侯。長水校尉張布輔導勤勞,以布為輔義將軍,封 永康侯。董朝親迎,封為鄉侯。十一月甲午,風四轉五』」 復,蒙霧連日。綝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有所 陳述,敬而不違,於是益恣休,恐其有變,數加賞賜。丙 申,詔曰:「大將軍忠款內發,首建大計,以安社稷。卿士 內外,咸贊其議,並有勳勞。昔霍光定計,百僚同心,無 復是過。亟案前日與議定策,告廟人名。依故事應加 爵位者,促施行之。」戊戍,詔曰:「大將軍掌中外諸軍事, 事統煩多,其加衛將軍、御史大夫,恩侍中,與大將軍 分省諸事。」頃之,休聞綝逆謀,陰與張布圖計。十二月, 戊辰臘,百僚朝賀,公卿升殿。詔武士縛綝,即日伏誅。 己巳,詔以左將軍張布討姦臣,加布為中軍督,封布 弟惇為都亭侯,給兵三百人。

[编辑]

武帝泰始元年冬封驃騎將軍石苞等為公其餘增封進爵有差[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泰始元年,「冬十二月丁卯,以驃騎 將軍石苞為大司馬,封樂陵公;車騎將軍陳騫為高 平公,衛將軍賈充為車騎將軍、魯公,尚書令裴秀為 鉅鹿公,侍中荀勗為濟北公,太保鄭沖為太傅壽光 公,太尉王祥為太保睢陵公;丞相何曾為太尉朗陵 公,御史大夫王沉為驃騎將軍、博陵公,司空荀顗為」 臨淮公,鎮北大將軍衛瓘為菑陽公;其餘增封、進爵 各有差,文武普增位二等。

泰始二年春詔定五等襲封及封戶之數。

按《晉書武帝本紀》,二年春二月己未,詔曰:「五等之封, 皆錄舊勳,本為縣侯者,傳封次子為亭侯,為鄉侯,鄉 侯為關內侯,亭侯為關中侯,皆食本戶十分之一。」 泰始六年,封孫秀為會稽公。

按《晉書武帝本紀》:「六年冬十二月,吳夏口督前將軍 孫秀帥眾來奔,封會稽公。」

泰始八年秋封步闡為宜都公。

按《晉書武帝本紀》:「八年秋九月,吳西陵督步闡來降, 拜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宜都公。吳將陸抗攻闡, 城陷,為抗所擒。」

咸寧元年冬十二月封裴頠為鉅鹿公[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

咸寧二年封孫楷為丹陽侯。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二年夏六月,吳京下督孫楷 帥眾來降,以為車騎將軍,封丹陽侯。」

咸寧三年秋八月,徙鉅平侯《羊祜》為「南城侯。」

按《晉書武帝本紀》云云。按《職官志》,三年,衛將軍楊 珧與中書監荀勗,以齊王攸有時望,懼惠帝有後難, 因追故司空裴秀,立五等封建之旨,從容共陳時宜 於武帝,以為「古者建侯,所以藩衛王室。今吳寇未殄, 方岳任大,而諸王為帥,都督封國,既各不臣其統內, 於事重非宜。又異姓諸將居邊,宜參以親戚,而諸王 公皆在京都,非扞城之義,萬世之固。」帝初未之察,於 是下詔議其制。有司奏從諸王公更制,戶邑,皆中尉 領兵。其平原、汝南、琅邪、扶風、齊為大國,梁、趙、樂安、燕、 安平、義陽為次國,其餘為小國,皆制所近縣,益滿萬 戶,又為郡公,制度如小國,王,亦中尉領兵;郡侯如不 滿五千戶,王置一軍一千一百人,亦中尉領之。於時 唯特增魯公國邑,追進封故司空、博陵公王沈為郡 公,鉅平侯羊祜為南城郡侯。

太康元年夏封王濬等皆為列侯[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元年夏五月庚辰,以王濬為 輔國大將軍,襄陽侯,杜預當陽侯,王戎安豐侯,唐彬 上庸侯,賈充以下增封。於是論功行賞,賜公卿以下 帛各有差。」

惠帝永熙元年增天下位一等預喪事者二等二千石以上封關中侯[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武帝崩。是日, 皇太子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為永熙。夏五月辛未,葬 武皇帝於峻陽陵。丙子,增天下位一等,預喪事者二 等,二千石以上皆封關中侯

永平元年封督將八十一人侯爵[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永平元年春三月辛卯,誅太傅楊 駿,駿弟衛將軍瑤、太子太保濟、中護軍張劭、散騎常 侍段廣、楊邈、左將軍劉預、河南尹李斌、中書令符俊、 東夷校尉文淑、尚書武茂,皆夷三族。壬辰,大赦,改元。 賈后矯詔廢皇太后為庶人,徙於金墉城,告於天地 宗廟,誅太后母龐氏。壬寅,徵大司馬汝南王亮為太」 宰,與太保衛瓘輔政。以秦王柬為大將軍,東平王楙 為撫軍大將軍,鎮南將軍,楚王瑋為衛將軍,領北軍 中候,下邳王晃為尚書令,東安公繇為尚書左僕射。 進封東安王。督將侯者千八十一人。

永寧元年封齊王冏功臣五人為公[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永寧元年:「春正月乙丑,趙王倫篡 帝位,遷帝於金墉城。廢皇太孫臧為濮陽王。三月,平 東將軍、齊王冏起兵討倫。夏四月辛酉,左衛將軍王 輿與尚書淮陵王漼勒兵入宮,逐倫歸第,即日乘輿 反正。癸亥,誅趙王倫。六月庚午,東萊王蕤、左衛將軍 王輿謀廢齊王冏,事泄,蕤廢為庶人,輿伏誅,夷三族。」 己卯,封齊王冏功臣葛旟牟平公,路季小黃公,衛毅 平陰公,劉真安鄉公,韓泰封丘公。

太安二年十一月封鮮卑段勿塵為遼西公[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云云。

永嘉六年劉琨表猗盧為代公[编辑]

按《晉書懷帝本紀》,永嘉六年「冬十一月,猗盧寇太原, 平北將軍劉琨不能制,徙五縣百姓於新興,以其地 居之。六年秋七月,劉粲寇晉陽,平北將軍劉琨遣部 將郝詵帥眾禦粲,詵敗績,死之,太原太守高喬以晉 陽降粲。八月,劉琨奔於常山。辛亥,劉琨乞師於猗盧, 表盧為代公。九月己卯,猗盧使子利孫赴琨,不得進。」 辛巳,前雍州刺史賈疋討劉粲於三輔,走之,關中小 定。

孝愍帝建興二年春封張軌為西平郡公[编辑]

按《晉書孝愍帝本紀》:「建興二年春二月壬寅,以涼州 刺史張軌為太尉,封西平郡公。」

建興三年春,封猗盧為代王。

按:《晉書孝愍帝本紀》:「三年春二月,景子進封代公猗 盧為代王。」

元帝太興四年封慕容廆遼東郡公[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太興四年冬十二月,以慕容廆為 持節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平州牧,封遼東郡公。 按《慕容廆載記》,「元帝鎮江東,廆遣使勸承大統。及帝 即尊位,授廆將軍單于。太興四年拜平州刺史,增邑 二千戶,尋加使持節都督幽州東夷諸軍事、車騎將 軍平州牧,進封遼東郡公,邑一萬戶。」

明帝太寧二年封王導等為公侯[编辑]

按《晉書明帝本紀》,「太寧二年秋七月丁酉,封司徒王 導為始興郡公,邑三千戶,賜絹九千匹;丹陽尹溫嶠 建寧縣公,尚書卞壼建興縣公,中書監庾亮永昌縣 公,北中郎將劉遐泉陵縣公,奮武將軍蘇峻邵陵縣 公,邑各一千八百戶,絹各五千四百匹;尚書令郄 高平縣侯,護軍將軍應詹觀陽縣侯,邑各千六百戶, 絹」各四千八百匹。建威將軍趙引湘南縣侯,右將軍 卞敦益陽縣侯,邑各千六百戶,絹各三千二百匹。其 餘封賞各有差。

太寧三年詔立諸功臣之後。

按《晉書明帝本紀》:三年秋七月辛未,詔曰:「三恪二王, 世代之所重;興滅繼絕,政道之所先。又宗室哲王有 功勳於大晉受命之際者,佐命功臣,碩德名賢,三祖 所與共維大業,咸開國祚土,誓同山河者,而並廢絕, 禋祀不傳,甚用懷傷。主者其詳議諸應立後者以聞。」

成帝咸和四年封陶侃等為公其餘封拜有差[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咸和四年春三月壬子,以征西大 將軍陶侃為太尉,封長沙郡公;車騎將軍郄蓮陞q 空,封南昌縣公;平南將軍溫嶠為驃騎將軍,開府儀 同三司,封始安郡公。其餘封拜各有差。」

咸和八年夏五月乙未,車騎將軍、遼東公慕容廆卒, 子皝嗣位。

按:《晉書成帝本紀》云云。

穆帝永和四年封桓溫為臨賀郡公[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永和四年秋八月,進安西將軍桓 溫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臨賀郡公。 永和五年,封周撫為建城公。」

按《晉書穆帝本紀》:「永和三年秋七月,范文復陷日南, 害督護劉雄,隗文立范賁為帝。五年夏四月,益州刺 史周撫、龍驤將軍朱壽擊范賁,獲之。益州平,封周撫 為建城公。」

永和六年,封氐帥苻洪及子健等為公。

按《晉書穆帝本紀》:「六年春閏月己丑,氐帥苻洪遣使 來降,以為氐王,封廣川郡公。假洪子健節,監河北諸 軍事、右將軍,封襄國縣公。」

永和七年,封段龕為「齊公,封姚弋仲為郡公。」子襄縣公。

按《晉書穆帝本紀》:「七年春正月辛丑,鮮卑段龕以青 州來降。二月戊寅,以段龕為鎮北將軍,封齊公。冬十 一月,石祗將姚弋仲遣使來降,以弋仲為車騎將軍、 大單于,封高陵郡公;弋仲子襄為平北將軍,都督并 州諸軍事、并州刺史,平鄉縣公。」

升平四年封桓溫等為公[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升平四年冬十一月,封太尉桓溫 為南郡公,溫弟沖為豐城縣公,子濟為臨賀郡公。 升平五年,哀帝加張元靚為西平公。」

按《晉書哀帝本紀》,升平五年「五月庚申,即皇帝位。冬 十二月,加涼州刺史張元靚為大都督隴右諸軍事, 護羌校尉、西平公。」

廢帝太和元年以張天錫為西平郡公[编辑]

按《晉書廢帝本紀》:「太和元年春二月己丑,以涼州刺 史張天錫為大將軍,都督隴右關中諸軍事,西平郡 公。」

孝武帝太元二年春正月繼絕世紹功臣[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太元九年。夏四月己卯。封張天錫為西平公。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太元十年追封謝安謝石等為公。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十年冬十月丁亥,論淮肥 之功,追封謝安廬陵郡公,封謝石南康公,謝元康樂 公,謝琰望蔡公,桓伊永修公,自餘封拜各有差。」

安帝義熙二年封劉裕等為郡公[编辑]

按《晉書安帝本紀》,義熙二年冬十月,論匡復之功,封 車騎將軍劉裕為豫章郡公,撫軍將軍劉毅南平郡 公,右將軍何無忌安成郡公,自餘封賞各有差 按《宋書武帝本紀》,二年十月,高祖上言曰:「昔天禍皇 室,巨狡縱篡。臣等義惟舊隸,豫蒙國恩,仰契信順之 符,俯厲人臣之憤,雖社稷之靈,抑亦事由眾濟。其翼 獎忠勤之佐,文武畢力之士,敷執在己之謙,用虧國 體之大,輒攝眾軍先上,同謀起義,始平京口、廣陵二 城。臣及撫軍將軍劉毅等二百七十二人,并後赴義 出都,緣道大戰,所餘一千五百六十六人。又輔國將 軍諸葛長民、故給事中王元德等十人,合一千八百 四十八人,乞正封賞。其西征眾軍,須論集續上。」於是 尚書奏封唱義謀主鎮軍將軍裕豫章郡公,食邑萬 戶,賜絹三萬匹,其餘封賞各有差。

義熙九年夏四月,封鎮北將軍魯宗之為南陽郡公。 秋九月,封劉裕次子《義真》為桂陽公。

按:《晉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宋書武帝本紀》,「九年九月,封公次子義真為桂陽 公,以賞平齊及定盧循也。」

義熙十一年夏五月甲午,論平蜀功,「封劉裕子義隆 彭城公,朱齡石豐城公。」

按:《晉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宋書武帝本紀》,十一年四月,「封公第三子義隆為 北彭城縣公。」

義熙十四年,進封劉裕宋公,封李士業酒泉公 按《晉書安帝本紀》:「十三年春二月,涼武昭王李元盛 薨,世子士業嗣位,為涼州牧涼公。夏六月,劉裕為相 國,進封宋公。冬十月,以涼公士業為鎮西將軍,封酒 泉公。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