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19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九十九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二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十九

  唐一

  蕭瑀        劉文靜

  陳叔達       高士廉

  房元齡       杜如晦

  魏徵

官常典第一百九十九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十九[编辑]

唐一[编辑]

蕭瑀[编辑]

按《唐書》本傳,「瑀字時文,後梁明帝子也。九歲封新安 王,國除。以女兄為隋晉王妃,故入長安。瑀愛經術,善 屬文,性鯁急,鄙遠浮華。嘗以劉孝標《辯命論》詭悖不 經,乃著論非之,以為人稟天地而生而謂之命,至吉 凶禍福則繫諸人。今一於命,非先王所以教人者。」通 儒柳顧言、諸葛潁歎曰:「是足鍼孝標膏育矣。」晉王為 太子,授右千牛,即帝位,妃為后,而瑀寖親寵,頻遷尚 衣奉御,檢校左翊衛鷹揚郎將。感末疾,不呼醫,曰:「天 若假吾餘年,因得為遁階矣!」后聞,責謂曰:「爾亡國後 不安小官,而高為怪語,罪不測。」瑀復治疾,良已。拜內 史侍郎,數言事忤旨,稍見忌。帝至鴈門,為突厥所圍, 瑀謀曰:「夷俗可賀,敦與兵馬事,況義成公主以帝女 為之,若走一介,使鐫喻,宜不戰而解。又眾商陛下已 平突厥,方復事遼東,故怠不肯戰。願下詔赦高麗,專 討突厥,則人自奮矣。」帝從之。既而主詭辭謂突厥果 解圍去。然帝素意伐遼,又御瑀以謀其機,謂群臣 曰:「突厥何能為?」瑀乘未解時乃紿,恐我,遂出瑀為河 池郡守。部有鈔賊萬人,吏不制,瑀募勇敢士擊降之, 悉捐貲畜賜有功。又擊走薛舉,眾數萬。高祖入京師, 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 秦王,領右元帥。攻洛陽,署瑀府司馬。武德元年,遷內 史令。帝委以樞筦,內外百務悉關決。或引升御榻,呼 曰:「蕭郎。」瑀自力孜孜,抑過繩違,無所憚。上便宜,每見 納用。手詔曰:「得公言,社稷所賴,朕既寶之,故賜黃金 一函,公其勿辭。」是歲,州置七職。秦王為雍州牧,以瑀 為州都督。詔嘗下中書,未即行,帝讓其稽留,瑀曰:「隋 季,內史詔敕多違舛,百司不知所承。今朝廷初基,所 以安危者繫號令。比承一詔,必覆審,使先後不謬,始 得下,此所以稽留也。」帝曰:「若爾,朕何憂乎?」初,瑀關內 田宅悉賜勳家,至是還給之,瑀盡以分宗族,獨留廟 室奉祠。王世充平,進尚書右僕射。七年,以熒惑犯右 執法,避位,不許。久之,遷左僕射。貞觀初,房元齡、杜如 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少望,乘罅切詆,辭旨 疏躁。太宗怒,廢於家。俄拜特進、太子少師,復為左僕 射,實封六百戶。帝問瑀:「朕欲長保社稷,奈何?」瑀曰:「三 代有天下所以能長久者,類封建諸侯,以為藩屏。秦 置守令,二世而絕。漢分王子弟,享國四百年。魏、晉廢 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納之,始議封建。 坐與陳叔達忿爭御前不恭,免。歲餘,起為晉州都督。 入拜太常卿,遷御史大夫,參預朝政。瑀論議明辯,然 不能容人短意,或偏駮不通,而向法深、房元齡、魏徵、 溫彥博頗裁正之,其言多黜,瑀益不平。會元齡等小 過失,瑀即痛劾,不報,由是自失,罷為太子少傅,加特 進,復為太常卿,拜河南道巡省大使。九年,復參預政 事。帝常曰:「武德季,太上皇有廢立議,顧朕挾不賞之 功,於昆弟弗見容。瑀於爾時不可以利怵死,懼社稷 臣也。」因賜詩曰:「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又曰:「公守 道耿介,古無以過。然善惡太明,或有時而失。」瑀頓首 謝曰:「既蒙教,又許以忠亮,雖死日,猶生年也。」魏徵曰: 「臣有逆眾持法,主恕之以公;孤特守節,主恕之以介。 昔聞其言,乃今見之。使瑀不遇陛下,庸能自保邪?」晉 王為皇太子,拜太子太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帝曰:「三 師,以德導太子者也。禮不尊,則無所取法。」乃詔師入 謁,太子出門迎拜,師答拜。每門讓乃入,師坐然後坐, 書前後著名稱。惶恐。瑀素貴,但中狹,每燕見,輒言元 齡輩朋黨盜權,若膠固然,特未反耳。帝曰:「知臣莫若 君,朕雖不明,寧頓懵臧否?」因為瑀曉解。瑀以帝有所 偏信,帝積久亦不平。瑀好浮屠法,間請捨家為桑門, 帝許之矣。復奏自度不能為,又足疾不入謁。帝曰:「瑀 豈不得其所邪?」乃詔奪爵,下除商州刺史。未幾,復其 封,加特進。卒,年七十四。遺命斂以單衣,無卜日。詔贈 司空、荊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常諡曰「肅。」帝以其性忌, 改諡「貞褊。」子銳尚襄城公主,為太常少卿。

劉文靜[编辑]

按《唐書》本傳,「文靜,字肇仁,自言系出彭城,世居京兆 武功。父韶,仕隋戰死,贈上儀同三司。文靜以死難子, 襲儀同,倜儻有器略。大業末,為晉陽令,與晉陽宮監 裴寂善。寂夜見邏堞傳烽,吒曰:『天下方亂,吾將安舍文靜笑曰:『如君言,豪英所資也。吾二人者,可終羇賤 乎』?高祖為唐公,鎮太原,文靜察有大志,深自結。既又」 見秦王,謂寂曰:「唐公子非常人也,豁達神武,漢高祖、 魏太祖之徒歟?殆天啟之也。」寂未謂然。文靜俄坐李 密姻屬繫獄,秦王顧它無可與計者,私入視之。文靜 喜,挑言曰:「喪亂方剡,非湯、武、高光不能定。」王曰:「安知 無其人哉?今遇此,非兒女子姁姁相憂者。世道將革, 直欲共大計,試為我言之。」文靜曰:「上南幸,兵填河洛, 盜賊蜉結,大連州縣,小阻山澤以萬數,須真主取而 用之。誠能投天會機,奮槍大呼,則四海不足定也。今 汾、晉避盜者皆在,文靜素知其豪傑,一朝號召,十萬 眾可得也。加公府兵數萬,一下令,誰不願從,鼓而入 關,以震天下,王業成矣。」王笑曰:「君言正與我意合。」乃 陰部署賓客,將發,恐唐公不從,文靜謀因裴寂開說, 於是介寂以交王,遂得進議。及突厥敗高君雅兵,唐 公被劾,王遣文靜、寂共說曰:「公據嫌疑之地,勢不圖 全。今部將敗,方以罪見收,事急矣,尚不為計乎?晉陽 兵精馬彊,官軍饒豐,大事可舉也。今關中空虛,代王 弱,賢豪並興,未有適歸。願公引兵西,誅暴除亂,乃受 單使囚乎?唐公私可。」會得釋而止。王教文靜偽為詔, 發太原、西河、鴈門、馬邑男子年二十至五十悉為兵, 期歲盡集涿郡以伐遼。繇是人心愁擾,益思亂。文靜 謂寂曰:「公聞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乎?唐公名載圖 讖,聞天下,尚可怗怗以待禍哉?」又脅寂曰:「公為監,以 宮人侍客,公死何憾,奈何累唐公?」寂懼,乃勸起兵。秦 王即委文靜、長孫順德等募士聲討劉武周。文靜與 寂作符敕,發宮監庫物佐軍興。會王威、高君雅猜貳, 文靜與劉政會為《急變書》,詣留守告二人反,候唐公 與威、君雅視事,文靜進曰:「有密牒言反者。」公目威等 省牒,政會不肯,曰:「所告乃副留守,唯唐公得觀。」公驚 曰:「詎有是乎?」讀已,語威曰:「人告公等,信乎?」君雅詬曰: 「反人欲殺我耳!」文靜叱左右執之,由是舉兵。唐公乃 開大將軍府,以文靜為司馬。文靜勸改旗幟,彰特興, 又請與突厥連和,唐公從之,遣文靜使始畢可汗。始 畢曰:「唐公兵何事而起?」文靜曰:「先帝廢冢嗣以授後 主,故大亂。唐公國近戚懼毀王室,起兵黜不當立者, 願與突厥共定京師,金幣子女盡以歸可汗。」《始畢》大 喜,即遣二千騎隨文靜至,又獻馬千匹。公喜曰:「非君 何以致之!」尋拒屈突通於潼關,與其將桑顯和苦鬥, 死者數千。文靜度顯和軍怠,以奇兵從後掩之,顯和 敗績。通兵尚數萬,欲引而東,文靜命將追執之,徇新 安以西,皆下。轉大丞相府司馬,進光祿大夫、魯國公。 唐公踐天子位,擢納言。時多引貴臣共榻,文靜諫曰: 「『今率土莫不臣,而延見群下,言尚稱名。帝坐嚴尊屈, 與臣子均席,此王導所謂太陽俯同萬物』者也。」帝曰: 「我雖應天受命,宿昔之好何可忘?公其無嫌。」薛舉寇 涇州,以元帥府長史與司馬殷開山出戰,大敗,奔還 京師,坐除名。與討仁杲,平之,復爵邑,授民部尚書、陝 東道行臺左僕射。從秦王鎮長春宮。文靜自以材能 過裴寂遠甚,又屢有軍功,而寂獨用故舊恩居其上, 意不平,每論政,多戾駁,遂有隙。嘗與弟散騎常侍文 起飲酣,有怨言,拔刀擊柱曰:「當斬寂!」會家數有怪,文 起憂,召巫夜被髮銜刀為禳厭。文靜妾失愛,告其兄 上變,遂下吏。帝遣裴寂、蕭瑀訊狀,對曰:「昔在大將軍 府,司馬與長史略等。今寂已僕射,居甲第,寵賚不貲。 臣官賞等眾人,家無贏,誠不能無少望。」帝曰:「文靜此 言,反明甚。」李綱、蕭瑀明其不反,秦王亦以文靜首決 非常計,事成,乃告寂:今任遇弗等,故怨望,非敢反,宜 賜全宥。帝素疏忌之。寂又言文靜多權詭,而性猜險, 「忿不顧難,醜言怪節已暴驗,今天下未靖,恐為後憂。」 帝遂殺之,年五十二。文起亦死,籍其家。文靜臨刑,撫 膺曰:「高鳥盡,良弓藏。」果不妄。貞觀三年,追復官爵,以 子樹義襲魯國公,詔尚主。然怨父不得死,謀反誅。

陳叔達[编辑]

按《舊唐書》本傳,「叔達字子聰,陳宣帝第十六子也。善 容止,頗有才學。在陳封義陽王。年十餘歲,嘗侍宴,賦 詩十韻,援筆便就。僕射徐陵甚奇之。歷侍中、丹陽尹、 都官尚書。入隋,久不得調。大業中,拜內史舍人,出為 絳郡通守。義師至絳郡,叔達以郡歸款,授丞相府主 簿,封漢東郡公,與記室溫大雅同掌機密,軍書赦令」 及禪代文誥,多叔達所為。武德元年,授黃門侍郎。二 年,兼納言。四年,拜侍中。叔達明辯,善容止,每有敷奏, 搢紳莫不屬目。江南名士薄遊長安者,多為薦拔。五 年,進封江國公。嘗賜食於御前,得蒲萄,執而不食。高 祖問其故,對曰:「臣母患口乾,求之不能致,欲歸以遺 母。」高祖喟然流涕曰:「卿有母,可遺乎?」因賜物百段。貞 觀初,加授光祿大夫。尋坐與蕭瑀對御忿爭免官。未 幾,丁母憂。叔達先有疾,太宗慮其危殆,遣使禁絕弔 賓。服闋,授遂州都督,以疾不行。久之,拜禮部尚書。建 成元吉嫉害太宗,陰行譖毀,高祖惑其言,將有貶責, 叔達固諫乃止。至是,太宗勞之曰:「武德時,危難潛構知公有讜言,今之此拜,有以相答。」叔達謝曰:「此不獨 為陛下,乃社稷計耳。」後坐閨庭不理,為憲司所劾。朝 廷惜其名,臣不欲彰其罪,聽以散秩歸第。九年卒,諡 曰繆。後贈戶部尚書,改諡曰忠。有集十五卷。

高士廉[编辑]

按《唐書》本傳:「儉字士廉,以字顯。齊清河王岳之孫。父 勵,樂安王,入隋為洮州刺史。士廉敏惠有度量,狀貌 若畫,觀書一見輒誦,敏於占對。隋司隸大夫薛道衡、 起居舍人崔祖濬皆宿臣顯重,與為忘年友,繇是有 名。自以齊宗室,不欲廣交,屏居終南山下。吏部侍郎 高孝基勸之仕。仁壽中,舉文才甲科,補治禮郎。斛斯」 政奔高麗,坐與善,貶為朱鳶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 癘地,乃留妻鮮于奉養而行。會世大亂,京師阻絕,交 趾太守丘和署司法書佐。時欽州俚帥甯長真以兵 侵交趾,和懼,欲出迎。士廉曰:「長真兵雖多,縣軍遠客, 勢不得久。城中勝兵尚可戰,奈何受制於人?」和因命 為行軍司馬,逆擊破之。高祖遣使徇嶺南,武德五年, 與和來降。於是秦王領雍州牧,薦士廉為治中,親重 之。隱太子與王隙已熾,乃與長孫無忌密計。計定,是 日率吏卒釋囚授甲,趨芳林門助戰。王為皇太子,授 右庶子,進侍中,封義興郡公。坐匿王珪奏不時上,左 授安州都督,進益州大都督府長史。蜀人畏鬼而惡 疾,雖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餌哺之。昆弟不相假財, 士廉為設條教,辯告督勵,風俗翕然為變。又引諸生 講授經藝,學校復興。秦時,李冰導汶江水灌田,瀕水 者頃千金,民相侵冒。士廉復故渠,廝引旁出,以廣溉 道,人以富饒。入為吏部尚書,進封許國公。雅負裁鑒, 又詳《氏譜》,所署州人地無不當者。高祖崩,攝司空,營 山陵,加特進,遷尚書右僕射。士廉三世居此官,世榮 其貴。太宗幸洛陽,太子監國,命攝少師,手詔曰:「端拱 三川,不憂關中者,以屬卿也。」久之,請致仕,聽解僕射, 加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知政事。帝伐高 麗,皆同太子監國。駐定州,又攝太傅,同掌機務。太子 令曰:「寡人資公訓道,而比聽政,據按對公,情所未安, 所司宜別設按奉太傅。」士廉固辭。還至并州,有疾,帝 即所舍問之。貞觀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為流涕 卒,年七十一。又欲臨弔,房元齡以帝餌金石,諫不宜 近喪。帝曰:「朕有舊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 即從數百騎出。長孫無忌伏馬前陳士廉遺言,乞不 臨喪,帝猶不許,無忌至流涕,乃還。入東苑南向哭。詔 贈司徒、并州都督,諡曰文獻,陪葬昭陵。方寒食,敕尚 宮以食四轝往祭,帝自為《文喪》出橫橋,又登城西北 樓望哭以過喪。高宗即位,加贈太尉,配享太宗廟廷。 士廉進止詳華,凡有獻納,搢紳皆屬以目。奏議未常 不焚槁,家人無見者。士廉少識太宗,非常人,以所出 女歸之,是為文德皇后。及《遺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 一襲,與平生所好書,示先王典訓可用終始者。初,太 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負世望,嫁 娶必多取貲,故人謂之「賣昏。」由是詔士廉與韋挺、岑 文本、令狐德棻責天下譜諜,參考史傳,檢正真偽,進 忠賢,退悖惡,先宗室,後外戚;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 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 號曰《氏族志》,而崔幹仍居第一。帝曰:「我於崔、盧、李、鄭 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貲。不肖子 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齊據河北, 梁、陳在江南,雖有人物,偏方下國,無可貴者,故以崔、 盧、王、謝為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藝從我定天下 者,何容納貨舊門,向聲背實,買昏為榮耶?太上有立 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為公卿大夫, 世世不絕,此謂之門戶。今皆反是,豈不惑邪!」朕以今 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幹為第三姓班,其書天 下。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 無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元道、呂才等十二人刊 定之,裁廣類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 家。帝自敘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 三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 及知政事三品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 等。取身及昆弟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 功入五品者,皆昇譜限,搢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 悉索《氏族志》燒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 陽鄭溫、范陽盧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 前燕博陵崔懿、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 昏。三品以上納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 品、七品百,悉為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是,後魏太 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寶等為冠。其後矜尚門地,故《氏 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婿,皆取當世勳貴名臣家,未 嘗尚山東舊族。後房元齡、魏徵、李勣復與昏,故望不 減。然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下縣隔,李義府為 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 不齒者皆稱「禁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 子不能禁,世以為敝云。士廉六子,履、行、審、行、真,行有名。

房元齡[编辑]

按《唐書》本傳:「元齡,字喬,齊州臨淄人。父彥謙,仕隋,歷 司隸刺史。元齡幼警敏,貫綜墳籍,善屬文,書兼草隸。 開皇中,天下混一,皆謂隋祚方永,元齡密白父曰:『上 無功德,徒以周近親,妄誅殺,攘神器有之,不為子孫 立長久計,淆置嫡庶,競侈僭,相傾間,終當內相誅夷。 視今雖平,其亡跬可須也』。彥謙驚曰:『無妄言』。年十八」, 舉進士,授羽騎尉,校讎。祕書省吏部侍郎。高孝基名 知人,謂裴矩曰:「僕觀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當為國 器,但恨不見其聳壑昂霄云。」補隰城尉。漢王諒反,坐 累,徙上郡。顧中原方亂,慨然有憂天下志。會父疾,綿 十旬不解衣,及喪,勺飲不入口。五月,太宗以燉煌公 徇渭北,杖策上謁軍門,一見如舊。署渭北道行軍記 室參軍。公為秦王,即授府記室,封臨淄侯。征伐未嘗 不從,眾爭取怪珍,元齡獨收人物致幕府,與諸將密 相申結,人人願盡死力。王嘗曰:「漢光武得鄧禹,門人 益親。今我有元齡,猶禹也。」居府出入十年,軍符府檄, 或駐馬即辦,文約理盡,初不著槁。高祖曰:「若人機識, 是宜委任。每為吾兒陳事,千里外猶對面語。」隱太子 與王有隙,王召元齡與計,對曰:「國難世有,惟聖人克 之。大王功蓋天下,非特人謀,神且相之。」乃引杜如晦 協判大計。累進陝東道大行臺考功郎中、文學館學 士。故太子忌二人者,奇譖於帝,皆斥逐還第。太子將 有變,王召二人以方士服,入夜計事。事平,王為皇太 子,擢右庶子。太子即位,為中書令。第功班賞,與如晦、 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功第一,進爵邢國公,食 邑千三百戶,餘皆次敘封拜。帝顧群臣曰:「朕論公等 功定封邑,恐不能盡,無有諱,各為朕言之。」淮安王神 通曰:「義師起,臣兵最先至。今元齡等以刀筆吏居第 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誠先至,然未嘗躬行陣勞, 故建德之南,軍敗不振;討《黑闥》反動,望風輒奔。今元 齡等有決勝帷幄、定社稷功,此蕭何所以先諸將也。 叔父以親,宜無愛者,顧不可緣私與功臣競先後爾。」 初,將軍丘師利等皆怙跋攘袂,或指畫自陳。說見神 通,愧屈,乃曰:「陛下至不私其親,吾屬可妄訴邪?」進尚 書左僕射,監修國史,更封魏。帝曰:「公為僕射,當助朕 廣耳目,訪賢材。比聞閱諜訟日數百,豈暇求人哉?」乃 敕細務屬左右丞,大事關僕射。帝嘗問:「創業守文孰 難?」元齡曰:「方時草昧,群雄競逐,攻破乃降,戰勝乃剋, 創業則難。」魏徵曰:「王者之興,必乘衰亂,覆昏暴,殆天 授人與者。既得天下,則安於驕逸。人欲靜徭役毒之 世,方敝裒刻窮之國,繇此衰,則守文為難。」帝曰:「元齡 從我定天下,冒百死,遇一生,見創業之難徵;與我安 天下,畏富貴則驕,驕則怠,怠則亡,見守文之不為易。 然創業之不易既往矣,守文之難,方與公等慎之。」會 詔大臣世襲,授宋州刺史,徙國梁,而群臣讓世襲事, 故罷刺史,遂為梁國公。未幾,加太子少師。始詣東宮, 皇太子欲拜之,元齡讓不敢謁,乃止。居宰相積十五 年,女為王妃,男尚主,自以權寵隆極,累表辭位,詔不 聽。頃之,進司空,仍總朝政,元齡固辭。帝遣使謂曰:「讓 誠美德也,然國家相眷賴久,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 手。顧公筋力未衰,毋多讓!」晉王為皇太子,改太子太 傅,知門下省事。以母喪,賜塋昭陵園,起復其官。會伐 遼,留守京師。詔曰:「公當蕭何之任,朕無西顧憂矣。凡 糧械飛輸、軍伍行留,悉裁總之。」元齡數上書勸帝,願 毋輕敵,久事外夷。固辭太子太傅,見聽。晚節多病,時 帝幸玉華宮,詔元齡居守,聽臥治事。稍棘,召許肩輿 入殿。帝視流涕,元齡亦感咽不自勝。命尚醫臨候,尚 食供膳,日奏起居狀,少損,即喜見於色。元齡顧諸子 曰:「今天下事無不得,惟討高麗未止。」上含怒意決,群 臣莫敢諫,吾而不言,抱愧沒地矣。遂上疏曰:「上古所 不臣者,陛下皆臣之;所不制者,陛下皆制之矣。為中 國患,無如突厥。而大小可汗,相次束手,弛辮握刀,分 典禁衛。延陀、鐵勒,按置州縣;高昌、吐渾,偏師掃除。惟」 高麗歷代逋命,莫克窮討。陛下責其弒逆,身自將六 軍,征荒裔,不旬日拔遼東,虜獲數十萬,殘眾孽君,縮 氣不敢息,可謂功倍前世矣。《易》曰:「知進退存亡,不失 其正者,其惟聖人乎!」蓋進有退之義,存有亡之機,得 有喪之理,為陛下惜者,此也。傅曰:「知足不辱,知止不 殆。」陛下威名功烈,既云足矣,拓地開「疆,亦可止矣。邊 夷醜種,不足待以仁義,責以常禮。古者以禽魚畜之, 必絕其類,恐獸窮則搏,苟救其死。且陛下每決死罪, 必三覆五奏,進疏食,停音樂,以人命之重為感動也。 今士無一罪,驅之行陣之間,委之鋒鏑之下,使肝腦 塗地。老父孤子,寡妻慈母,望槥車,抱枯骨,椎心掩泣, 其所以變動陰陽,傷害和氣,實天下之痛也。使高麗 違失臣節,誅之可也;侵擾百姓,滅之可也;能為後世 患,夷之可也。今無是三者,而坐敝中國,為舊王雪恥, 新羅報仇,非所存小,所損大乎?臣願下沛然之詔,許 高麗自新,焚陵波之船,罷應募之眾,即臣死骨不朽帝得疏,謂高陽公主曰:「是已危惙,尚能憂吾國事乎?」 疾甚,帝命鑿苑垣以便候問,親握手與決。詔皇太子 就省,擢子遺愛右衛中郎將,遺則朝散大夫,令及見 之。薨,年七十一,贈太尉、并州都督,諡曰文昭。給班劍、 羽葆、鼓吹、絹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高宗詔 配享太宗廟庭。元齡當國,夙夜勤彊,任公竭節,不欲 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 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 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 罪,畏惕視若無所容。貞觀末年,以譴還第。黃門侍郎 褚遂良言於帝曰:「元齡事君,自無所負,不可以一眚 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帝悟,遽召於家。後避位 不出。久之,會帝幸芙蓉園,觀風俗,元齡敕子弟汛掃 庭堂,曰:「乘輿且臨幸。」有頃,帝果幸其第,因載元齡還 宮。帝在翠微宮,以司農卿李緯為民部尚書,會有自 京師來者,帝曰:「元齡聞緯為尚書,謂何?」曰:「惟稱緯好, 鬚無他語。」帝遽改太子詹事。帝討遼,元齡守京師。有 男子上急變,元齡詰狀,曰:「我乃告公。」元齡驛遣追帝, 帝視奏,已斬男子,下詔責曰:「公何不自信?」其委任類 如此。治家有法度,常恐諸子驕侈,席勢凌人。乃集古 今家誡書為屏風,令各取一具,曰:「留意於此,足以保 躬矣。漢袁氏累葉忠節,吾心所尚,爾宜師之。」子遺直 嗣。

杜如晦[编辑]

按《唐書》本傳:「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祖杲,有名周、 隋間。如晦少英爽,喜書,以風流自命,內負大節,臨機 輒斷。隋大業中,預吏部選,侍郎高孝基異之,曰:『君當 為棟梁用,願保令德』。因補滏陽尉,棄官去。高祖平京 師,秦王引為府兵曹參軍,徙陝州總管府長史。時府 屬多外遷,王患之,房元齡曰:『去者雖多不足吝。如晦, 王佐才也,大王若終守藩,無所事,必欲經營四方,捨 如晦無共功者』。」王驚曰:「非公言,我幾失之。」因表留莫 府,從征伐,常參帷幄,機祕方多事,裁處無留僚屬,共 才之莫見所涯。進陝東道大行臺司勳郎中,封建平 縣男,兼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為中郎。王為皇太子, 授左庶子,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食三千戶,別食 益州千三百戶。俄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 兵。進位尚書右僕射,仍領選,與元齡共筦朝政,引士 賢者,下不肖,咸得職,當時浩然歸重。監察御史陳師 合上《拔士論》,謂一人不可總數職,陰刺諷如晦等。帝 曰:「元齡、如晦不以勳舊進,特其才可與治天下者,師 合欲以此離間吾君臣邪!」斥嶺表久之,以疾辭職。詔 給常俸就第,醫候之,使道相屬。會病,力詔皇太子就 問,帝親至其家,撫之,梗塞。及未亂,擢其子左千牛構 兼尚舍奉御。薨,年四十六,帝哭為慟,贈開府儀同三 司。及葬,加司空,諡曰成。手詔虞世南勒文於碑,使言 君臣痛悼意,它日食瓜羙,輟其半奠焉。嘗賜元齡黃 銀帶,曰:「如晦與公同輔,朕今獨見公。」泫然流淚曰:「世 傳黃銀,鬼神畏之。」更取金帶,遣元齡送其家。後忽夢 如晦若平生。明日為元齡言之,敕所御饌往祭。明年 之祥,遣尚宮勞問妻子,國府官佐亦不之罷,恩禮無 少衰。後詔功臣世襲,追贈密州刺史,徙國萊。方為相 時,天下新定,臺閣制度,憲物容典,率二人討裁。每議 事帝所,元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率用元 齡策也。蓋如晦長於斷而元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 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當世語良相,必曰:「房、杜云構。」 位慈州刺史。次子荷,性暴詭,不循法,尚城陽公主,官 至尚乘奉御,封襄陽郡公。承乾謀反,荷曰:「琅邪顏利 仁善星數,言天有變,宜建大事,陛下當為太上皇。請 稱疾,上必臨問,可以得志。」及敗,坐誅。臨刑,意象軒驁。 構以累,貶死嶺表。

魏徵[编辑]

按《唐書》本傳:「徵字元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棄貲 產不營,有大志,通貫書術。隋亂,詭為道士。武陽郡丞 元寶藏舉兵應李密,以徵典書檄。密得寶藏書,輒稱 善,既聞徵所為,促召之。徵進十策說密,不能用。王世 充攻洛口,徵見長史鄭頲曰:『魏公雖驟勝,而驍將銳 士死傷略盡;又府無見財,戰勝不賞。此二者不可以 戰。若浚池峭壘,曠日持久,賊糧盡且去,我追擊之,取 勝之道也』。」頲曰:「老儒常語耳。」徵不謝去。後從密來京 師,久之,未知名,自請安輯山東,乃擢祕書丞,馳驛至 𥟖陽。時李勣尚為密守。徵與書曰:「始魏公起叛徒,振 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 卒歸唐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今君處必爭之地,不 早自圖,則大事去矣。」勣得書,逐定計歸,而大發粟饋 淮安王之軍。會竇建德陷𥟖陽,獲徵,偽拜起居舍人。 建德敗,與裴矩走入關,隱太子引為洗馬。徵見秦王 功高,陰勸太子早為計。太子敗,王責謂曰:「爾鬩吾兄 弟,柰何?」答曰:「太子蚤從徵言,不死今日之禍。」王器其 直,無恨意。即位,拜諫議大夫,封鉅鹿縣男。當是時,河 北州縣素事隱巢者不自安,往往曹伏思亂。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禍不可解。」帝曰:「爾行安喻河北?」道遇 太子千牛李志安、齊王護軍李思行,傳送京師。徵與 其副謀曰:「屬有詔,宮府舊人普原之,今復執送志安 等,誰不自疑者?吾屬雖往,人不信,即貸而後聞。」使還, 帝悅,日益親。或引至臥內,訪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 遇,乃展盡底蘊,無所隱,凡二百餘奏,無不剴切當帝 心者,由是拜尚書右丞,兼諫議大夫。左右有毀徵阿 黨親戚者,帝使溫彥博按訊,非是。彥博曰:「徵為人臣, 不能著形跡,遠嫌疑,而被飛謗,是宜責也。」帝謂彥博 行讓徵。徵見帝,謝曰:「臣聞君臣同心,是謂一體。豈有 置至公事形跡?若上下共由茲路,邦之興喪,未可知 也。」帝矍然曰:「吾悟之矣。」徵頓首曰:「願陛下俾臣為良 臣,毋俾臣為忠臣。」帝曰:「忠良異乎?」曰:「良臣稷、契、咎陶 也,忠臣龍逢、比干也。良臣身荷美名,君都顯號,子孫 傳承,流祚無疆。忠臣己嬰禍誅,君陷昏惡,喪國夷家, 祇取空名,此其異也。」帝曰:「善。」因問:「為君者何道而明, 何失而暗?」徵曰:「君所以明,兼聽也;所以暗,偏信也。堯、 舜氏闢四門,明四目,達四聰,雖有共鯀,不能塞也;靜 言庸違,不能惑也。秦二世隱藏其身以信趙高,天下 潰叛而不得聞;梁武帝信朱异,侯景向關而不得聞; 隋煬帝信虞世基,賊遍天下而不得聞。故曰:『君能兼 聽,則奸人不得壅蔽,而下情通矣』。」鄭仁基息女美而 才,皇后建請為充華典冊,具或言許聘矣。徵諫曰:「陛 下處臺榭,則欲民有棟宇;食膏粱,則欲民有飽適;顧 嬪御,則欲民有室家。今鄭已約昏,陛下取之,豈為人 父母意?」帝痛自咎,即詔停冊。貞觀三年,以祕書監參 豫朝政。高昌王麴文泰將入朝,西域諸國欲因文泰 悉遣使者奉獻。帝詔文泰使人厭《怛紇干》迎之。徵曰: 「異時文泰入朝,所過供擬不能具,今又加諸國焉,則 瀕塞州縣以乏致罪者眾。彼以商賈來,則邊人為之 利;若賓客之,中國蕭然耗矣。漢建武時,西域請置都 護送侍子,光武不許,不以蠻夷敝中國也。」帝曰:「善。」追 止其詔。於是帝即位四年,歲斷死二十九,幾至刑措, 米斗三錢。先是,帝嘗歎曰:「今大亂之後,其難治乎?」徵 曰:「大亂之易治,譬饑人之易食也。」帝曰:「古不云善人 為邦百年,然後勝殘去殺邪?」答曰:「此不為聖哲論也。 聖哲之治,其應如響,期月而可,蓋不其難。」封德彝曰: 「不然。三代之後,澆詭日滋。秦任法律,漢雜霸道,皆欲 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徵書生,好虛論,徒亂國家,不可 聽。」徵曰:「五帝三王不易民以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 而王,顧所行何如爾。黃帝逐蚩尤,七十戰而勝其亂, 因致無為。九黎害德,顓頊征之,已克而治。桀為亂,湯 放之;紂無道,武王伐之。湯、武身及太平,若人漸澆詭, 不復返朴,今當為鬼為魅,尚安得而化哉?」德彝不能 對,然心以為不可,帝納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蠻夷 君長襲衣冠,帶刀宿衛,東薄海,南踰嶺,戶闔不閉,行 旅不齎糧,取給於道。帝謂群臣曰:「此徵勸我行仁義, 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見之。俄檢校侍中,進爵郡公。 帝幸九成宮,宮御舍湋川宮下,僕射李靖、侍中王珪 繼至,吏改館宮御以舍靖、珪。帝聞,怒曰:「威福由是等 邪,何輕我宮人!」詔并按之。徵曰:「靖、珪皆陛下腹心大 臣,宮人止後宮掃除隸耳。方大臣出官吏諮朝廷法 式,歸來陛下問人間疾苦。夫官舍固靖等見官吏之 所,吏不可不謁也。至宮人則不然,供饋之餘,無所參 承,以此按吏,且駭天下耳目。」帝悟,寢不問。後宴丹霄 樓,酒中謂長孫無忌曰:「魏徵、王珪事隱太子、巢剌王, 時誠可惡。我能棄怨用才,無羞古人。然徵每諫我不 從,我發言輒不即應,何哉?」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諫; 若不從輒應,恐遂行之。」帝曰:「第即應,須別陳論,顧不 得。」徵曰:「昔舜戒群臣:『爾無面從,退有後言;若面從可, 方別陳論。此乃後言,非稷、卨所以事堯、舜也』。」帝大笑 曰:「人言徵舉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徵再拜曰:「陛 下導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數批逆鱗哉!」十 年,為侍中。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徵平治。徵不素習 法,但存大體,處事以情,人人悅服。進左光祿大夫、鄭 國公。多病,辭職,帝曰:「公獨不見金在礦何足貴耶?善 冶鍛而為器,人皆寶之。朕方自比於金,以卿為良匠 而加礪焉。卿雖疾,未及衰,庸得便爾。」徵懇請,數卻,愈 牢。乃拜特進,知門下省事,詔朝章國典參議得失,祿 賜、國官、防閤並同職事。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 層觀以望昭陵,引徵同升。徵熟視曰:「臣眊昏不能見。」 帝指示之,徵曰:「此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為陛下 望獻陵若昭陵,臣固見之。」帝泣為毀觀。尋以定《五禮》, 當封一子縣男,徵請封孤兄子叔慈,帝愴然曰:「此可 以勵俗。」即許之。後幸洛陽,次昭仁宮,多所譴責。徵曰: 「隋惟責不獻食,或供奉不精,為此無限,而至於亡。故 天命陛下代之,正當兢懼戒約,奈何令人悔為不奢? 若以為足,今不啻足矣;以為不足,萬此寧有足邪?」帝 驚曰:「非公不聞此言。」退又上疏曰:「《書》稱:『明德慎罰,惟 刑之卹』。《禮》曰:『為上易事,為下易知,則刑不煩。上多疑 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夫上易事,下易知,君長不勞,百姓不惑。故君有一德,臣無二心。夫刑賞之本, 在乎勸善而懲惡,帝王所與天下畫一,不以親疏貴 賤而輕重者也。今之刑賞,或由喜怒,或出好惡,喜則 矜刑於法中,怒則求罪於律外;好則鑽皮出羽,惡則 洗垢索瘢。」蓋刑濫則小人道長,賞謬則君子道消。小 人之惡不懲,君子之善不勸,而望治安刑措,非所聞 也。且暇豫而言,皆敦尚孔、老;至於威怒,則專法申、韓。 故道德之旨未弘,而鍥薄之風先搖。昔州犁上下其 手而楚法以敝,張湯輕重其心而漢刑以謬,況人主 而自高下乎?頃者罰人,或以供張不贍,或不能從欲, 皆非致治之急也。夫貴不與驕期而驕自至,富不與 奢期而奢自至,非徒語也,且我之所代,實在有隋,以 隋府藏,況今之資儲,以隋甲兵況今之士馬,以隋戶 口,況今之百姓,絜長度大,曾何等級焉。然隋以富彊 而喪動之也,我「以貧寡而安,靜之也。靜之則安,動之 則亂,人皆知之,非隱而難見,微而難察也。」不蹈平易 之塗,而遵覆車之轍,何哉?安不思危,治不念亂,存不 慮亡也。方隋未亂,自謂必無亂;未亡,自謂必不亡。所 以甲兵亟勳,徭役不息,以至戮辱而不悟滅亡之所 由也。豈不哀哉!夫監形之美惡,必就止水;監政之安 危,必取亡國。《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臣願當今 之動靜,以隋為鑒,則存亡治亂可得而知。思所以危 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存亡之 所在,在節嗜欲,省游畋,息靡麗,罷不急,慎偏聽,近忠 厚,遠便佞而已。夫守之則易,得之實難。今既得其所 難,豈不能保其所易?保之不固,驕奢「淫泆,有以動之 也。」帝宴群臣積翠池,酣樂賦詩,徵賦《西漢》,其卒章曰: 「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帝曰:「徵言未嘗不約我以 禮。」它日,從容問曰:「比政治若何?」徵見久承平。帝意有 所忽,因對曰:「陛下貞觀之初,導人使諫,三年以後,見 諫者,悅而從之。比一二年,勉彊受諫,而終不平也。」帝 驚曰:「公何物驗之?」對曰:「陛下初即位,論元律師死,孫 伏伽諫以為法不當死。陛下賜以蘭陵公主園直百 萬。」或曰:「『賞太厚』。答曰:『朕即位未有諫者,所以賞之,此 導人使諫也』。」後柳雄妄訴隋資,有司得劾其偽,將論 死。戴胄奏罪當徙,執之四五,然後赦。謂冑曰:「『第守法 如此,不畏濫罰,此悅而從諫也。近皇甫德參上書,言 修洛陽宮,勞人也;收地租,厚斂也;俗尚高髻,宮中所 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國家不役一人,不收一租,宮 人無髮,乃稱其意。臣奏人臣上書不激切,不能起人 主意,激切即近訕謗。於時陛下雖從臣言,賞帛罷之, 意終不平,此難於受諫也』。」帝悟曰:「非公無能道此者, 人苦不自覺耳!」先是,帝作飛山宮,徵上疏曰:「隋有天 下三十餘年,風行萬里,威憺殊俗,一旦舉而棄之,彼 煬帝者,豈惡治安,喜滅亡哉?恃其富彊,不虞後患也。 驅天下,役萬物,以自奉養,子女玉帛是求,宮宇臺榭 是飾,徭役無時,干戈不休,外示威重,內行險忌,讒邪 者進,忠正者退,上下相蒙,人不堪命,以致殞匹夫之 手,為天下笑。聖哲乘機,拯」其危溺。今宮觀臺榭,盡居 之矣;奇珍異物,盡收之矣;姬姜淑媛,盡侍於側矣;四 海九州,盡為臣妾矣。若能鑒彼所以亡,念我所以得, 焚寶衣,毀廣殿,安處卑宮,德之上也;若成不廢,即仍 其舊,除其不急,德之次也。不惟王業之艱難,謂天命 可恃,因基增舊,甘心侈靡,使人不見德而勞役是聞, 斯為下矣。「以暴易暴,與亂同道。夫作事不法,後無以 觀。人怨神怒則災害生,災害生則禍亂作,禍亂作而 能以身名令終者,鮮矣。」是歲,大雨,穀、洛溢,毀宮寺十 九,漂居人六百家。徵陳事曰:「臣聞為國基於德禮,保 於誠信。誠信立則下無二情,德禮形則遠者來格。故 德、禮誠信,國之大綱,不可斯須廢也。《傳》曰:『君使臣以 禮臣事君以忠自古皆有死人無信不立』。」又曰:「同言 而信信在言前同令而行誠在令外。」然則言而不行 言不信也;令而不從令無誠也。不信之言不誠之令 君子弗為也。自王道休明綿十餘載倉廩愈積土地 益廣然而道德不日博仁義不日厚何哉!由待下之 情未盡誠信雖有善始之勤而無克終之美。故便佞 之徒,得肆其巧,謂「同心為朋黨,告訐為至公,彊直為 擅權,忠讜為誹謗。」謂之朋黨,雖忠信可疑;謂之至公, 雖矯偽無咎。彊直者畏擅權而不得盡,忠讜者慮誹 謗而不敢與之爭。熒惑視聽,鬱於大道,妨化損德,無 斯甚者。今將致治,則委之君子,得失或訪諸小人。是 譽毀常在小人,而督責常加君子也。夫中智之人,豈 無小慧,然慮不及遠,雖使竭力盡誠,猶未免傾敗,況 內懷姦利,承顏順旨乎?故孔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 矣,未有小人而仁者。」然則君子不能無小惡,惡不積 無害於正;小人時有小善,善不積不足以忠。今謂之 善人矣,復慮其不信,何異立直木而疑其景之曲乎? 故上不信則無以使下,下不信則無以事上,信之為 義大矣。昔齊桓公問管仲曰:「吾欲使酒腐於爵,肉腐 於俎,得無害霸乎?」管仲曰:「此固非其善者,然無害霸 也。」公曰:「何如而害霸?」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 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晉中行穆伯攻鼓,經 年而不能下,餽間倫曰:「鼓之嗇夫,間倫知之,請無疲 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應。左右曰:「不折一戟,不傷 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不為?」穆伯曰:「間倫之為人也,佞 而不仁。若使間倫下之,吾不可以不賞;若賞之,是賞 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晉國捨仁而為佞,雖得鼓,安 用之?夫穆伯列國大夫;管仲,霸者之佐,猶能慎於信 任,遠避佞人,況陛下之上聖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 非不雜,必懷之以德,待之以信,厲之以義,節之以禮, 然後善善而惡惡,審罰而明賞,無為之化,何遠之有? 善善而不能進,惡惡而不能去,罰不及有罪,賞不加 有功,則危亡之期,或未可保。」帝手詔嘉答。於是廢明 德宮元圃院,賜遭水者。他日宴群臣,帝曰:「貞觀以前, 從我定天下,間關草昧,元齡功也。貞觀之後,納忠諫, 正朕違,為國家長利,徵而已。雖古名臣,亦何以加!」親 解佩刀以賜二人。帝嘗問群臣:「徵與諸葛亮孰賢?」岑 文本曰:「亮才兼將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義,以 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時上封者眾,或不 切事,帝厭之,欲加譙黜。徵曰:「古者立謗木,欲聞己過。 封事,其謗木之遺乎?陛下思聞得失,當恣其所陳言 而是乎,為朝廷之益;非乎?無損於政。」帝悅,皆勞遣之。 十三年,阿史那結社率作亂雲陽石然,自冬至五月 不雨。徵上疏極言曰:「臣奉侍幃幄十餘年,陛下許臣 以仁義之道,守而不失,儉」約朴素,終始勿渝,德音在 耳,不敢忘也。頃年以來,寖不克終,謹用條陳,裨萬分 一。陛下在貞觀初,清淨寡欲,化被荒外,今萬里遣使, 市索駿馬,并訪怪珍。昔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焚 雉頭裘,陛下居常論議,遠希堯舜,今所為更欲處漢 文晉武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子貢問治人,孔子曰: 「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畏哉?」對曰:「不以道 導之,則吾讎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貞觀初,護民之勞, 喣之如子,不輕營為。頃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 無事則易驕,勞役則易使。自古未有百姓逸樂而致 傾敗者,何有逆畏其驕而為勞役哉?此不克終二漸 也。陛下在貞觀初,役己以利物,比來縱欲以勞』」人,雖 憂人之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諸心。無慮營 構,輒曰「弗為。此不便我身。」推之人情,誰敢復爭?此不 克終三漸也。在貞觀初,親君子,斥小人。比來輕褻小 人,禮重君子,重君子也;恭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 之,近之莫見其非,遠之莫見其是。莫見其是,則不待 間而疏;莫見其非,則有時而昵。昵小人,疏君子,而欲 致治,非所聞也,「此不克終」,四漸也。在貞觀初,不貴異 物,不作無益,而今難得之貨雜然並進,玩好之作無 時而息,上奢靡而望下樸素,力役廣而冀農業興,不 可得已,「此不克終」,五漸也。貞觀之初,求士如渴,賢者 所舉,即信而任之,取其所長,常恐不及。比來由心好 惡,以眾賢舉之「而用,以一人毀之而棄,雖積年任之 而信,或一朝疑之而斥。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跡,一人 之毀,未可必信,積年之行,不應頓虧。陛下不察其原, 以為臧否,使讒佞得行,守道疏間,此不克終」《六漸》也。 在貞觀初,高居深拱,無田獵畢弋之好,數年之後,志 不克固。鷹犬之貢,遠及四夷,晨出夕返,馳騁為樂,變 「起不測,其及救乎?此不克終,七漸也。在貞觀初,遇下 有禮,群情上達。今外官奏事,顏色不接,間因所短,詰 其細過,雖有忠款,而不得申,此不克終,八漸也。在貞 觀初,孜孜治道,常若不足。比恃功業之大,負聖智之 明,長傲縱欲,無事興兵,問罪遠裔,親狎者阿旨不肯 諫,疏遠者畏威不敢言。積而不已,所」損非細。此不克 終《九漸》也。貞觀初,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 老扶幼,來往數年,卒無一戶亡去,此由陛下矜育撫 寧,故死不攜貳也。比者疲於徭役,關中之人,勞敝尤 甚。雜匠當下,顧而不遣,正兵番上,復別驅任市物,襁 屬於廛,遞子背望於道,脫有一穀不收,百姓之心,恐 不能如前日之帖泰。「此不克終,十漸也。夫禍福無門, 惟人之召,人無釁焉,妖不妄作。今旱熯之災,遠被郡 國,凶醜之孽,起於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懼憂 勤之日也。千載休期,時難再得,明主可為而不為,臣 所以鬱結長歎者也。」疏奏,帝曰:「朕今聞過矣,願改之 以終善道。有違此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 所上疏列為屏障,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 知君臣之義。」因賜黃金十斤,馬二匹。高昌平,帝宴兩 儀殿,歎曰:「高昌若不失德,豈至於亡。然朕亦當自戒, 不以小人之言而議君子,庶幾獲安也。」徵曰:「昔齊桓 公與管仲、鮑叔牙、甯戚四人者飲,桓公請叔牙曰:『盍 起為寡人壽』。叔牙奉觴而起曰:『願公無忘在莒時,使 管仲無忘束縛於魯時,使甯戚無忘飯牛車下時』。」桓 公避席而謝曰:「寡人與二大夫能無忘夫子之言,則 社稷不危矣。」帝曰:「朕不敢忘布衣時,公不得忘叔牙 之為人也。」帝遣使者至西域,立葉護可汗,未還,又遣 使齎金帛詣諸國市馬。徵曰:「今立可汗未定,即詣諸國市馬,彼必以為意在馬,不在立可汗。可汗得立,必 不懷恩。諸蕃聞之,以中國薄義重利,未必得馬而先 失義矣。魏文帝欲求市西域大珠,蘇則以為惠及四 海,則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貴也。陛下可不畏蘇 則言乎?」帝遂止。是後,右僕射缺,欲用徵,徵讓,得不拜。 皇太子承乾與魏王泰交惡,帝曰:「當今忠謇貴重,無 踰徵,我遣傅皇太子一天下之望,羽翼固矣。」即拜太 子太師。徵以疾辭,詔答曰:「漢太子以四皓為助,我賴 公,其義也。公雖臥,可擁全之。」十七年,疾甚,徵家初無 正寢,帝令輟小殿材為營構,五日畢,并賜素褥布被, 以從其尚。令中郎將宿其第,動靜輒以聞,樂膳賜遺 無算,中使者綴道。帝親問疾,屏左右語終日乃還。後 復與太子至徵第,徵加朝服,拖帶,悲懣,拊之流涕,問 所欲,對曰:「嫠不恤緯,而憂宗周之亡。」帝將以衡山公 主降其子叔玉,時主亦從。帝曰:「公彊視新婦。」徵不能 謝。是夕,帝夢徵若平生,及旦薨。帝臨哭,為之慟,罷朝 五日,太子舉哀西華堂,詔內外百官朝集使皆赴喪。 贈司空、相州都督,諡曰文貞,給羽葆鼓吹,班劍四十 人,陪葬昭陵。將葬,其妻裴辭曰:「徵素儉約,今假一品 禮,儀物褒大,非徵志見許。」乃用素車,白布幨帷,無塗 車芻。靈。帝登苑西樓,望哭盡哀,晉王奉詔致祭,帝作 文於碑,遂書之。又賜實封戶九百。帝後臨朝,歎曰:「以 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 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 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槁。其可識者曰: 「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 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 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去 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其大略如此。朕顧思之, 「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徵 狀貌不逾中人,有志膽,每犯顏進諫,雖逢帝甚怒,神 色不徙,而天子亦為霽威。議者謂賁、育不能過。嘗上 冢還,奏曰:「向聞陛下有關南之行,既辦而止,何也?」帝 曰:「畏卿遂停耳。」始喪亂後,典章湮散,徵奏引諸儒,校 集祕書,國家圖籍,粲然完整。嘗以《小戴禮》綜彙不倫, 更作《類禮》二十篇,數年而成。帝美其書,錄寘內府。帝 本以兵定天下,雖已治,不忘經略四夷也。故徵侍宴, 奏《破陣武德舞》,則俛首不顧,至《慶善樂》,則諦玩無斁, 舉有所諷切如此。徵亡,帝思不已,登凌煙閣觀畫像, 賦詩悼痛,聞者媢之,毀短百出。徵嘗薦杜正倫、侯君 集才任宰相,及正倫以罪黜,君集坐逆誅,孅人遂指 為阿黨。又言徵嘗錄前後諫爭語示史官褚遂良,帝 滋不悅,乃停叔玉昏而仆所為碑,顧其家衰矣。遼東 之役,高麗靺鞨犯陣,李勣等力戰破之。軍還,悵然曰: 「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賜勞妻子, 以少牢祠其墓,復立碑,恩禮加焉。四子,叔玉、叔琬、叔 璘、叔瑜、叔玉襲爵,為光祿少卿。神龍初,以其子膺紹 封。叔璘禮部侍郎。武后時為酷吏所殺。叔瑜,豫州刺 史。善草隸,以筆意傳其子華及甥薛稷,世稱「善書者, 前有虞、褚,後有薛、魏。」華為檢校太子左庶子,武陽縣 男。開元中,寢廟火,子孫哭三日,詔百官赴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