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0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五卷 |
第二百五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二十五
唐七
張九齡 裴耀卿
李適之 韋見素
崔圓 房琯
裴冕 李麟
苗晉卿 張鎬
李峴 李揆
蕭華 裴遵慶
楊綰
官常典第二百五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二十五
[编辑]唐七
[编辑]張九齡
[编辑]按《唐書》本傳:「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 十三以書干廣州刺史王方慶,方慶歎曰:『是必致遠』。 會張說謫嶺南,一見厚遇之。居父喪,哀毀,庭中木連 理。擢進士,始調校書郎,以道侔伊呂科策高第,為左 拾遺。時元宗即位,未郊見,九齡建言:天,百神之君,王 者所由受命也。自古繼統之主必有郊配,蓋敬天命」, 報所受也。不以德澤未洽,年穀未登而闕其禮。昔者 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謂成王幼沖,周公居攝,猶用 其禮,明不可廢也。漢丞相匡衡曰:「帝王之事,莫重乎 郊祀。」董仲舒亦言:「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序,逆於禮, 故《春秋》非之。」臣謂衡、仲舒古之知禮,皆以郊之祭所 宜先也。陛下紹休聖緒,於今五載,而「未行大報,考之 於經,義或未通。今百穀嘉生,鳥獸咸若,夷狄內附,兵 革用弭,乃怠於事天,恐不可以訓。願以迎日之至,升 紫壇,陳采席,定天位,則聖典無遺矣。」又言:「乖政之氣, 發為水旱,天道雖遠,其應甚邇。昔東海枉殺孝婦,天 旱久之,一吏不明,匹婦非命,則天昭其冤。況六合元 元之眾,縣命於縣令,宅生於刺史,陛下所與共治,尤 親於人者乎?若非其任,水旱之繇,豈唯一婦而已?」今 刺史,京輔雄望之郡,猶少擇之;江淮隴蜀、三河大府 之外,稍非其人,繇京官出者,或身有累,或政無狀,用 牧守之任,為斥逐之地;或因附會,以忝高位。及勢衰, 謂之不稱京職,出以為州。武夫流外,積資而得,不計 於才。「刺史乃爾,縣令尚可言哉!」甿庶國家之本,務本 之職,乃為好進者所輕。承弊之民,遭不肖所擾,聖化 從此銷鬱,繇不選親人以成其敝也。古者刺史入為 三公,郎官出宰百里。今朝廷士入而不出,其於計私, 甚自得也。京師衣冠所聚,身名所出,從容附會,不勤 而成,是大利在於內,而不在於外也。智能之士,欲利 之心,安肯復出為刺史縣令哉?國家賴智能以治,而 常無親人者,陛下不革以法故也。臣愚謂欲治之本, 莫若重守令。守令既重,則能者可行。宜遂科定其資。 凡不歷都督刺史,雖有高第,不得任侍郎列卿;不歷 縣令,雖有善政,不得任臺郎給舍;都督守令雖遠者, 使無十年任外。如不為此「而救其失,恐天下猶未治 也。」又古之選士,惟取稱職,是以士修素行,而不為僥 幸,姦偽自止,流品不雜。今天下不必治於上古,而事 務日倍於前,誠以不正其本而設巧於末也。所謂末 者,《吏部條章》,舉贏千百,刀筆之人,溺於文墨,巧史猾 徒,緣姦而奮。臣以謂始造簿書,備遺忘耳。今反求精 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謂「遺劍中流,契舟以記」者 也。凡稱吏部能者,則曰「自尉與主簿,繇主簿與丞」,此 執文而知官次者也。乃不論其賢不肖,豈不謬哉!夫 吏部尚書、侍郎,以賢而授者也,豈不能知人?如知之 難,拔十得五,斯可矣。今膠以格條,據資配職,為官擇 人,初無此意。故時人有平配之誚,官曹無得賢「之實。」 臣謂選部之法,敝於不變。今若刺史、縣令精覈其人, 則管內歲當選者,使考才行,可入流品,然後送臺,又 加擇焉。以所用眾寡,為州縣殿最,則州縣慎所舉,可 官之才多,吏部因其成,無庸人之繁矣。今歲選乃萬 計,京師米物為耗,豈多士哉?蓋冒濫扺此爾。方以一 詩一判,定其是非,適使賢人遺逸,此明代之闕政也。 天下雖廣,朝廷雖眾,必使毀譽相亂,聽受不明,事則 已矣。如知其賢能,各有品第,每一官缺,不以次用之, 豈不可乎?如諸司要官以下等叨進,是議無高卑,唯 得與不爾。故清議不立而名節不修,善士守志而後 時,中人進求而易操也。朝廷能以令名進人,士亦有 修名獲利,利之「出,眾之趨也。不如此,則小者得於苟 求,一變而至阿私;大者許以分義,再變而成明黨矣故用人不可不第其高下,高下有次則不可以妄于 天下之士。必刻意修飾而刑政自清,此興衰之大端 也。」俄遷左補闕。九齡有才鑒,吏部試拔萃,與舉者常 與右拾遺趙冬曦考次,號稱詳平。改司勳員外郎。時 張說為宰相,親重之,與通譜系,常曰:「後出詞人之冠 也。」遷中書舍人、內供奉,封曲江男,進中書舍人。會帝 封泰山,說多引兩省錄事、主書及所親攝官升山,超 階至五品。九齡當草詔,謂說曰:「官爵者,天下公器,先 德望,後勞舊。今登封告成,千載之絕典,而清流隔於 殊恩,胥吏乃濫章韍,恐制出四方失望。方進草,尚可 以改,公宜審計。」說曰:「事已決矣,悠悠之言不足慮。」既 而果得謗。御史中丞宇文融方事田法,有所關奏,說 輒建議違之。融積不平九齡為言,說不聽。俄為融等 痛詆,幾不免。九齡亦改太常少卿,出為冀州刺史。以 母不肯去鄉里,故表換洪州都督,徙桂州,兼嶺南按 察選補使。始,說知集賢院,嘗薦九齡可備顧問。說卒, 天子思其言,召為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知院事。會 賜渤海詔,而書命無足為者,乃召九齡為之,被詔趣 成,遷工部侍郎、知制誥。數乞歸養,詔不許,以其弟九 皋、九章為嶺南刺史,歲時聽給驛省家。遷中書侍郎, 以母喪解,毀不勝哀,有紫芝產坐側,白鳩、白雀巢家 樹。是歲,奪哀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固辭, 不許。明年,遷中書令。始議河南開水屯兼河南稻田 使。上言廢循資格,復置十道採訪使。李林甫無學術, 見九齡文雅,為帝知,內忌之。會范陽節度使張守珪 以斬可突干功,帝欲以為侍中,九齡曰:「宰相代天治 物,有其人然後授,不可以賞功。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帝曰:「假其名,若何?」對曰:「名器不可假也。有如平東北 二虜,陛下何以加之?」遂止。又將以涼州都督牛仙客 為尚書,九齡執曰:「不可。尚書,古納言,唐家多用舊相, 不然,歷內外貴任,妙有德望者為之。仙客,河、湟一使 典耳,使班常伯天下其謂何?」又欲賜實封,九齡曰:「漢 法,非有功不封。唐遵漢法,太宗之制也。邊將積穀帛, 繕器械,適所職耳,陛下必賞之金帛可也,獨不宜裂 地以封?」帝怒曰:「豈以仙客寒士嫌之邪?卿固素有門 閱哉?」九齡頓首曰:「臣荒陬孤生,陛下過聽,以文學用 臣。仙客擢胥吏,目不知書。韓信淮陰一壯夫,羞絳、灌 等列。陛下必用仙客,臣實恥之。」帝不悅。翼日,林甫進 曰:「仙客,宰相材也,乃不堪尚書邪?九齡文吏,拘古義, 失大體。」帝由是決用仙客不疑。九齡既戾帝旨,固內 懼恐,遂為林甫所危,因帝賜白羽扇,乃獻《賦自況》,其 末曰:「苟效用之得所,雖殺身而何忌!」又曰:「縱秋氣之 移奪,終感恩於篋中。」帝雖優答,然卒以尚書右丞相 罷政事,而用仙客。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祿養恩矣。嘗 薦長安尉周子諒為監察御史,子諒劾奏仙客,其語 援讖書。帝怒,杖子諒于朝堂,流瀼州,死於道。九齡坐 舉非其人,貶荊州長史。雖以直道黜,不戚戚嬰望,惟 文史自娛,朝廷許其勝流。久之,封始興縣伯,請還展 墓。病卒,年六十八,贈荊州大都督,諡曰文獻。九齡體 弱有醞藉。故事,公卿皆搢笏于帶而後乘馬,九齡獨 常使人持之,因設笏囊,自九齡始。後帝每用人,必曰: 「風度能若九齡乎?」初,千秋節,公王並獻寶鑑,九齡上 《事鑒》十章,號《千秋金鑑錄》,以伸諷諭。與嚴挺之、袁仁 敬、梁昇卿、盧怡善,世稱其交能終始者。及為相,諤諤 有大臣節。當是時,帝在位久,稍怠於政,故九齡議論 必極言得失,所推引皆正人。武惠妃謀陷太子瑛,九 齡執不可。妃密遣宦奴牛貴兒告之曰:「廢必有興,公 為援,宰相可長處。」九齡叱曰:「房幄安有外言哉!」遽奏 之,帝為動色,故卒九齡相,而太子無患。安祿山初以 范陽偏校入奏,氣驕蹇,九齡謂裴光庭曰:「亂幽州者, 此胡雛也。」及討奚、契丹,敗張守珪,執如京師,九齡署 其狀曰:「穰苴出師,而誅莊、賈;孫武習戰,猶戮宮嬪;守 珪法行于軍,祿山不容免死。」帝不許,赦之。九齡曰:「祿 山狼子野心,有逆相,宜即事誅之,以絕後患。」帝曰:「卿 無以王衍知石勒而害忠良。」卒不用。帝後在蜀,思其 忠,為泣下,且遣使祭於韶州,厚幣卹其家。開元後,天 下稱曰曲江公而不名云。建中元年,德宗賢其風烈, 復贈司徒。子拯,居父喪,有節行,後為伊闕令,會祿山 盜河洛,陷焉,而終不受偽官。賊平,擢太子贊善大夫。 九齡弟九皋,亦有名,終嶺南節度使。其曾孫仲方, 按《舊唐書》本傳: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齡之先覺,下 詔褒贈曰:「正大廈者,柱石之力;昌帝業者,輔相之臣。 生則保其雄名,歿乃稱其盛德,飾終未允於人望,加 贈實存乎國章。」故中書令張九齡,「維嶽降神,濟川作 相,開元之際,寅亮成功。讜言定其社稷,先覺合於蓍 策。永懷賢弼,可謂大臣。竹帛猶存,樵蘇必禁,爰從八 命之秩,更進三台之位。可贈司徒。」仍遣使就韶州致 祭。有集二十卷。
裴耀卿
[编辑]按《唐書》本傳:「耀卿,字煥之,寧州刺史守真次子也。數 歲能屬文,擢童子舉,稍遷祕書省正字,相王府典籤與掾丘悅、文學韋利器更直備顧問,府中號學直。王 即帝位,授國子主簿,累遷長安令。舊有配戶和市法, 人厭苦,耀卿一切責豪門坐賈,預給以直,絕僦欺之 弊。及去,人思之。為濟州刺史,濟當走集,地廣而戶寡。」 會天子東巡,耀卿置三梁十驛,科斂均省,為東州知 頓最。封禪還,次宋州,宴從官,帝歡甚,謂張說曰:「前日 出使巡天下,觀風俗,察吏善惡不得實。今朕有事岱 宗,而懷州刺史王丘餼牽外,無他獻,我知其不市恩 也。魏州刺史崔沔遣使供帳,不施錦繡,示我以儉,此 可以觀政也。」濟州刺史裴耀卿上書數百言,至曰:「人 或重擾,即不足以告成。朕置書座右以自戒,此其愛 人也。」俄徙宣州,前此大水,河防壞,諸州不敢擅興役。 耀卿曰:「非至公也。」乃躬護作。役未訖,有詔徙官,耀卿 懼功不成,弗即宣,而撫巡飭厲愈急,隄成,發詔而去, 濟人為立碑頌德。歷冀州,入拜戶部侍郎。開元二十 年,副信安王褘討契丹,又持帛二十萬賜立功奚官。 耀卿曰:「幣涉寇境,不可以不備。」乃令先與期,而分道 賜之,一日畢,突厥室韋果邀險來襲。耀卿已還,遷京 兆尹。明年秋,雨害稼,京師饑。帝將幸東都,召問所以 救人者,耀卿曰:「陛下既東巡,百司畢從,則太倉、三輔 可遣重臣分道賑給。自東都益廣漕運,以實關輔,關 輔既實,則乘輿西還,事蔑不濟。且國家大本在京師, 但秦地狹,水旱易匱。往貞觀、永徽時,祿稟者少,歲漕 粟二十萬略足。今用度濅廣,運數倍,且不支,故數東 幸,以就敖粟,為國大計。臣願廣陝運道,使京師常有 三年食,雖水旱不足憂。今天下輸丁約四百萬,使丁 出百錢為陝、洛運費,又益半為營窖用,分納司農。河 南、陝州,又令租米悉輸東都。從都至陝,河益湍沮,若 廣漕路,變陸為水,所支尚贏萬計。且河南租船,候水 始進,吳工不便,河漕處處停留,易生隱盜。請置倉河 口,以納東租,然後官自顧載,分入河、洛,度三門東西 各築敖倉,自東至者東倉受之。三門迫險,則旁河鑿 山,以開車道,運數十里,西」倉受之,度宜徐運抵太原 倉,趨河入渭,更無留阻,可減費鉅萬。天子然其計。拜 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轉運使。於是置河 陰、集津三門倉,引天下租,繇孟津泝河而西,三年積 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或曰:「以此緡納於上,足 以明功。」答曰:「是謂以國財求寵,其可乎?」敕吏為和市 費。遷侍中。二十四年,以尚書左丞相罷封趙城侯。夷 州刺史楊濬以贓抵死,有詔杖六十,流古州。耀卿上 言:「刺史、縣令,異諸吏為人父母,風化所瞻。今使裸躬 受笞,事大逼辱,法至死則天下共之。然一朝下吏,屈 挫牽頓,民且哀憐,是忘免死之恩,而有傷心之痛,恐 非崇守長、勸風俗意。又雜犯抵死無杖,刑必三覆後 決。今非時不覆,或夭其命,非所以寬宥之也。凡大暑 決囚多死,秋冬乃有全者。請今貸死決杖,會盛夏生 長時並停,則有再生之實。」是時,特進蓋嘉運破突騎 施還,詔為河西、隴右節度使,因令經略吐蕃。嘉運以 新立功,日酣遨未赴,屯耀卿言於帝曰:「嘉運精勁勇 烈,誠有餘,然臣見其夸言驕色,竊憂之,恐不足與立 事。今盛秋防邊,日月已薄,當與軍中士卒相見,若不 素講,雖決在一時,恐非制勝萬全之義。且兵未及訓, 不能知法;士未懷惠,不可共心。」使幸而有功,非師出 以律之善。又萬人之命倚於將,示不得已,故鑿凶門 而出。今酣呶朝夕,胖肆自安,非愛人憂國者不可不 察。苟不易帥,宜「嚴詔申約,以督其行。」帝乃促嘉運詣 部,卒無功還。天寶初,進尚書左僕射,俄改右僕射,而 李林甫代之。上日,林甫至本省,具朝服劍佩,博士導 郎官唱按。禮畢,就耀卿聽事,乃常服,以贊者主事導 唱,林甫驚曰:「班爵與公同,而禮數異,何也?」耀卿曰:「比 苦眩,不堪重衣,又郎、博士紛泊,非病士所宜。」林甫默 然慚。居一歲卒,年六十三。贈太子太傅,諡曰文獻。
李適之
[编辑]按《唐書》本傳:「適之,恆山愍王孫也。始名昌。神龍初,擢 左衛郎將。開元中,遷累通州刺史,以辦治聞。按察使 韓朝宗言諸朝,擢秦州都督,徙陝州刺史、河南尹。其 政不苛細,為下所便。元宗患穀、洛歲𣊻耗傜力,詔適 之以禁錢作三大防,曰上陽、積翠、月陂,自是水不能 患。刻石著功,詔永王璘書,皇太子瑛署額,進御史大」 夫。二十七年,兼幽州長史,知節度事。適之以祖被廢, 而父象見逐。武后時葬有闕,至是丐陪瘞昭陵闕中, 詔可。褒冊典物,焜照都邑,行道為咨歎。遷刑部尚書。 適之喜賓客,飲酒至斗餘不亂,夜晏娛,晝決事案無 留辭。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相,累封清和縣公。嘗 與李林甫爭權不協,林甫陰賊,即好謂適之曰:「華山 生金,采之可以富國,顧上未之知。」適之性疏,信其言, 他日從容為帝道之。帝喜,以問林甫,對曰:「臣知之舊 矣。顧華山陛下本命,王氣之舍,不可以穿治,故不敢 聞。」帝以林甫為愛己,而薄適之不親,於是皇甫惟明、 韋堅、裴寬、韓朝宗皆適之厚善,悉為林甫所構得罪。 適之懼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職,以太子少保罷,欣然自以為免禍。俄坐韋堅累,貶宜春太守。會御史羅 希奭陰被詔殺堅等貶所,州縣震恐。及過宜春,適之 懼,仰藥自殺。
韋見素
[编辑]按《唐書韋湊傳》:「湊子見素,字會微,質性仁厚,及進士 第,授相王府參軍,襲父爵,擢諫議大夫。天寶五載,為 江西、山南、黔中、嶺南道黜涉使,繩糾吏治,所至震畏。 遷文部侍郎,平判皆誦於口。銓敘平允,官有丐求,輒 下意聽納,人多德之。十三載,元宗苦雨潦閱六旬,謂 相非其人,罷左相陳希烈,詔楊國忠審擇大臣。時吉」 溫得幸,帝欲用之。溫為安祿山所厚,國忠懼其進,沮 止之。謀於中書舍人竇華、宋昱,皆以見素安雅易制。 國忠入白帝,帝亦以相王府屬有舊恩,遂拜武部尚 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士,知門下省事。明 年,祿山表請蕃將三十二人代漢將,帝許之。見素不 悅,謂國忠曰:「祿山反狀暴天下,今又以蕃代漢,難將 作矣。」國忠不應。見素曰:「知禍之牙不能防,見禍之形 不能制,焉用彼相?明日當懇論之。」既入,帝迎諭曰:「卿 等有疑祿山意耶?」國忠、見素趨下流涕,且陳祿山反 明甚。詔復位,因以祿山表置帝前,乃出。帝令中官袁 思蓺傳詔曰:「此姑忍,朕徐圖之。」由是奉詔。然每進見, 未嘗不為帝言之,帝不入其語。未幾,祿山反,從帝入 蜀。陳元禮之殺國忠也,兵傷其首,眾傳聲曰:「毋害韋 公父子」獲免。帝令壽王賜藥,傳創次巴西,詔兼左相, 封豳國公。肅宗立,與房琯、崔渙持節奉傳國璽及冊, 宣揚制命。帝曰:「太子仁孝,去十三載已有傳位意,屬 方水旱,左右勸我且須豐年。今帝受命,朕如釋負矣。 煩卿等遠去,善輔導之。」見素涕泣拜辭,又命見素子 諤及中書舍人賈至為冊使判官,謁見肅宗於順化 郡。肅宗聞琯名且舊,虛懷待之,以見素嘗附國忠,禮 遇獨減。是歲十月丙申,有星犯昴,見素言於帝曰:「昴 者,胡也。天道謫見,所應在人,祿山將死矣。」帝曰:「日月 可知乎?」見素曰:「福應在德,禍應在刑。昴金忌火,行當 火位,昴之昏中,乃其時也。既死其月,亦死其日。明年 正月甲寅,祿山其殪乎?」帝曰:「賊何等死?」答曰:「五行之 說,子者視妻所生。昴犯以丙申,金,木之妃也;木,火之 母也。丙火為金子,申亦金也。二金本同末異,還以相 剋,賊殆為子,與首亂者更相屠戮乎!」及祿山死,日月 皆驗。明年三月,至鳳翔,拜尚書左僕射,罷知政事。初, 行在所承喪亂後,兵吏三銓簿領煬散,選部文符偽 濫,帝欲廣懷士心,至者一切補官,不加檢復。見素奏 「宜明條綱,以為持久」,帝未及從。既還都,選者偎集,補 署無所,日訴于朝,乃追行其言。會郭子儀亦為僕射, 徙見素太子太師,詔至蜀郡奉迎太上皇。以功食實 封三百戶。上元初,以疾求致仕,許之,詔朝朔望。寶應 元年卒,年七十六,贈司徒,諡「忠貞。」子諤。
崔圓
[编辑]按《唐書》本傳,「圓字有裕,貝州武城人,後魏尚書左僕 射亮八世孫。少孤貧,志向卓邁,喜學兵家。開元中,詔 舉遺逸,以鈐謀對策甲科,歷京兆府參軍。尹蕭炅薦 之,遷會昌丞。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引圓為左司馬, 知留後。元宗西出,次扶風,遷御史中丞、劍南節度副 大使。圓銳功名,初聞難,刺國忠意,乃治城浚隍,列館」 宇,儲什具。帝次河池,圓疏具陳蜀土腴穀羨,儲供易 辦。帝省書泣下曰:「世亂識忠臣。」即日拜中書侍郎、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兼劍南節度使。天子至,朝廷百 司殿宇帷幔皆具,益嗟賞之。肅宗立,命與房琯、韋見 素赴行在所,帝為制《遺愛碑》于蜀以寵之。至德二載, 遷中書令,封趙國公,實封戶五百。乾元元年,罷為太 子少師,留守東都。於是上皇所置宰相無在者。王師 之敗相州也,軍所過,皆縱剽。圓懼,委東都,奔襄陽,詔 削階封。尋詔拜濟王傅。李光弼表為懷州刺史,改汾 州,以治行稱。徙淮南節度使。在鎮六年,請朝京師,吏 民乞留,詔檢校尚書右僕射,還之。久乃檢校左僕射, 入知省事。大曆中卒,年六十四,贈太子太師,諡曰「昭 襄。」
房琯
[编辑]按《唐書》本傳:「琯字次律,河南河南人。父融,武后時以 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神龍元年貶死高州。 琯少好學,風度沈整,以蔭補弘文生,與呂向偕隱陸 渾山,十年不諧際人事。開元中,作《封禪書》,說宰相張 說,說奇之,奏為校書郎。舉任縣令科,授盧氏令,拜監 察御史。坐訊獄非是,貶睦州司戶參軍,復為縣。所至 『上德、化興、長利』」,以治最顯。天寶五載,試給事中,封漳 南縣男。時元宗有逸志,數巡幸廣溫泉為華清宮,環 宮所置,百司區署,以琯資機算。詔總經度驪山,疏巖 剔藪,為天子游觀。未畢,坐善李適之、韋堅,斥為宜春 太守。歷琅邪、鄴、扶風三郡,頻遷憲部侍郎。十五載,帝 狩蜀,琯馳至普安上謁。帝喜甚,即拜文部尚書、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從至成都,賜一子官。俄與韋見素、崔 渙奉冊靈武,見肅宗,具言上皇所以傳付意,因道當時利病,箝索虜情,辭吐華暢,帝為改容。琯既有重名, 帝傾意待之,機務一一與琯參決,諸將相莫敢望。於 是第五琦言財利幸為江淮租庸使,琯諫曰:「往楊國 忠聚斂,產怨天下,陛下即位,人未見德。今乂寵琦,是 一國忠死,一國忠生,無以示遠方。」帝曰:「六軍之命方 急,無財則散,卿惡琦可也,何所取財?」琯不得對。北海 太守賀蘭進明自河南至,詔攝御史大夫、嶺南節度 使。入謝,帝曰:「朕語琯,除正大夫,何為攝邪?」進明銜之, 因曰:「陛下知晉亂乎?惟以尚虛名,任王衍為宰相,基 祖浮華,不事天下事,故至於敗。方唐中興,當用實才, 而琯性疏闊,大言無當,非宰相器。陛下待之厚,然孰 肯為陛下用乎?」帝曰:「何哉?」對曰:「陛下頃為皇太子,太 子出曰『撫軍,入曰監國,而琯為聖皇建遣諸王為都 統、節度,乃謂陛下為元子,而付以朔方、河東、河北空 虛之地,永王、豐王乃統四節度。此於聖皇似忠,於陛 下非忠也。琯意諸子一得天下,身不失恩,又多樹私 黨,以副戎權。推此而言,豈肯盡誠於陛下乎』?」帝入其 語,始惡琯,以進明為御史大夫、河南節度使。會琯請 自將平賊,帝猶倚以成功,乃詔琯持節招討西京防 禦、蒲潼兩關兵馬節度等,使得自擇參佐。乃以兵部 尚書王思禮、御史中丞鄧景山為副,戶部侍郎李楫 為行軍司馬,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誥賈至、右司 郎中魏少游為判官,給事中劉秩為參謀。琯分三軍 趨京師,楊希文將南軍,自宜壽入;劉悊將中軍,自武 功入;李光進將北軍,自奉天入。琯身中軍先鋒,十月 庚子,次便橋。辛丑,中軍、北軍遇賊,陳濤斜戰不利。琯 欲持重有所伺,中人邢延恩促戰,故敗,士死麻葦。癸 卯,率南軍復戰,遂大敗,希文、悊皆降賊。初,琯用《春秋》 時戰法,以車二千乘繚營,騎步夾之。既戰,賊乘風譟, 牛悉髀栗,賊投芻而火之,人畜焚燒,殺卒四萬,血丹 野殘,眾才數千,不能軍。琯還走行在,見帝,肉袒請罪。 帝宥之,使裒夷散,復圖進取。琯雅自負,以天下為己 任,然用兵本非所長,其佐李楫、劉秩等皆儒生,未嘗 更軍旅,琯每詫曰:「彼曳落河雖多,能當我劉秩乎?」帝 雖恨琯喪師,而眷任未衰。崔圓自蜀來,最後見帝,琯 謂帝不見省,易之。圓以金畀李輔國,不淹日被寵,遂 怨琯,琯數稱疾不入。會御史大夫顏真卿劾奏諫議 大夫李何忌不孝,琯素善何忌,不欲以惡名錮之,託 被酒入朝,貶西平郡司馬。琴工董廷蘭出入琯所,琯 昵之。廷蘭藉琯勢,數招賕謝,為有司劾治,琯訴于帝, 帝因震怒,叱遣之。琯惶恐就第,罷為太子少師。從帝 還都,封清河郡公。琯之廢,朝臣多言「琯謀包文武,可 復用」,雖琯亦自謂當柄任,為天子立功。善琯者暴其 言於朝,琯方日引劉秩、嚴武與宴語,移病自如。帝以 琯「虛言浮誕,內鞅鞅,挾黨背公,非大臣體。」乾元元年, 出琯為邠州刺史,逐秩、武等。因下詔陳其比周狀,喻 敕中外。始,邠以武將領刺史,故綱目廢弛,即治府為 營,吏攘民居,相淆讙。琯至,一切革之,人以便安,政聲 流聞。召拜太子賓客,遷禮部尚書,為晉、漢二州刺史。 寶應二年,召拜刑部尚書,道病卒,贈太尉。琯有遠器, 好談《老子》、浮屠法,喜賓客,高談有餘而不切事。時天 下多故,急於謀略攻取,帝以吏事繩下,而琯為相,遽 欲從容鎮靜以輔治之,又知人不明,以取敗橈,故功 名隳損云。
裴冕
[编辑]按《唐書》本傳,「冕字章甫,河中河東人。本冠族仕家,以 蔭,再調渭南尉。王鉷為京畿採訪使,表署判官,歷殿 中侍御史。冕少學術,然明銳果於事,眾號稱職,鉷雅 任之。及鉷得罪,有詔廷辨,冕位甚下,而抗言其誣。鉷 死,李林甫方用事,僚屬懼,皆引去,獨冕為斂葬,由是 濅知名。河西節度使哥舒翰辟行軍司馬。元宗入蜀」, 詔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拜冕御史中丞,兼左庶 子副之。初,冕在河西,方召還,而道遇太子平涼,遂從 至靈武,與杜鴻漸、崔漪同辭,進曰:「主上厭於勤,且南 狩蜀,宗社神器,要須有歸。今天意人事,屬在殿下,宜 正位號。有如逡巡,失億兆心,則大事去矣。」太子曰:「我 平寇逆,奉迎乘輿還京師,退居儲貳,以侍膳左右,豈 不樂哉!公等何言之過?」對曰:「殿下居東宮二十年,今 多難啟聖,以安社稷,而所從將士皆關輔人,日夜思 歸,大眾一騷,不可復集,不如因而撫之,以就大功。臣 等昧死請。」太子固讓,凡五請,卒見聽。太子即位,進冕 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乃建言:「賣官度僧道 士,收貲濟軍。興時取」償既賤,眾不為宜。肅宗至鳳翔, 罷冕政事,拜尚書右僕射。兩京平,封冀國公,實封五 百戶。出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復為右僕射、待制集賢 院,俄充山陵使。於是中書舍人劉烜為李輔國所昵, 冕表為判官,烜抵法,坐降施州刺史,徙澧州。大曆中, 郭子儀言於代宗曰:「冕首佐先帝,馳驅靈武,有社稷 勳。」程「元振忌其賢,遂加誣構,海內冤之。陛下宜還冕 於朝,復俾輔相,必能致治。」成化時,元載秉政,冕早所 甄引,載德之,又貪其衰瘵,且下己,遂拜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入見,拜不能興,載自扶之,代為贊謝。 俄兼河南江淮副元帥、東都留守。不踰月卒,有詔贈 太尉。冕以忠勤自將,然不知宰相大體,性豪侈。既素 貴,輿服食飲,皆光麗珍豐,櫪馬直數百金者常十數。 每廣會賓客,不能名其饌。自製巾子,工甚,人爭效之, 號「僕射巾領使。」既眾,吏白俸簿,月二千緡,冕顧視,喜 見顏間,世訾其嗜利云。始,肅宗廟惟苖晉卿配享。冕 卒後二十餘年,有蘇正元者奏言:「肅宗為元帥時,師 纔一旅,冕於草創中甄大義以勸進,收募驍勇幾十 餘萬。既逾月房琯來」,又一年而晉卿至。今晉卿從祀, 而冕乃不與。有詔冕配享肅宗廟。
李麟
[编辑]按《唐書》本傳:「麟裔出懿祖,於屬最疏。父濬,歷潤、虢、潞 三州刺史,以誠信號良吏。開元中,終劍南節度按察 使,贈戶部尚書,諡曰誠。麟好學,善文辭,以父蔭補京 兆府戶曹參軍。舉宗室異能,轉殿中侍御史,累擢兵 部侍郎,與楊國忠同列。國忠怙權,疾之,改權禮部貢 舉。國忠遷麟復本官,改國子祭酒,出為河東太守,有」 清政。安祿山反,朝廷以麟儒者,非禦侮才。還為祭酒, 封渭源縣男。元宗入蜀,麟走見帝,再遷憲部尚書、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時宰相韋見素、房琯、崔渙、崔圓踵 赴肅宗行在,獨麟以宗室子留總百司。上皇還京,進 同中書門下三品,封褒國公。張皇后挾李輔國濅撓 政,苗晉卿、崔圓等畏其權,皆附離取安,獨麟守正不 阿順,輔國忌恚。乾元初,罷為太子少傅。明年卒,年六 十六,贈太子太傅,諡曰「德。」
苗晉卿
[编辑]按《唐書》本傳:「晉卿,字元輔,潞州壺關人。世以儒素稱。 擢進士第,調為修武尉,累進吏部郎中、中書舍人,知 吏部選事。選人訴索好官,厲言倨色,紛於前,晉卿與 相對,終日無慍顏。久之,進侍郎,積寬縱,而吏下因緣 作姦。方時承平,選常萬人,李林甫為尚書,專國政,以 銓事委晉卿及宋遙然,歲命他官同較書判覈才實。」 天寶二載,判入等者凡六十四人,分甲、乙、丙三科,以 張奭為第一。奭,御史中丞倚之子,倚新得幸於帝,晉 卿欲附之。奭本無學,故議者囂然不平。安祿山因間 言之,帝為御花萼樓,覆實中,裁十一二奭,持紙終日 筆不下,人謂之「曳白。」帝大怒,貶倚淮陽太守,遙武當 太守,晉卿安康太守。明年,徙魏郡,即充河北採訪使。 居三年,政化大行。嘗入計謁,歸壺關,望縣門輒步吏 諫止,晉卿以「公門當下,況父母邦乎?」郡太守迎犒,使 所屬令行酒,酒至,必立飲白釂。侍老有獻,降西階,拜 而飲,時美其恭。改河東郡,兼河東採訪使。徙扶風郡, 封高平縣男。遷工部尚書、東都留守。召為憲部,兼左 丞。安祿山反,竇廷芝棄陝郡不守。楊國忠本忌其有 望,即奏「東道賊衝,非大臣不可鎮遏。」授陝郡太守、陝 虢防禦使。晉卿見帝,以老辭,忤旨,聽致仕於家。車駕 入蜀,搢紳多陷賊,晉卿間道走金州。肅宗至扶風,召 赴行在,拜左相,平京師,封韓國公,食五百戶,改侍中。 既而乞骸骨,罷為太子太傅,未幾,復拜侍中。元宗崩, 肅宗疾甚,詔晉卿攝冢宰,固讓曰:「大行遺詔,皇帝三 日聽政。稽祖宗故事,則無冢宰之文,奉遺詔則宜聽 朝,惟陛下順變以幸萬國。」帝不聽。後數日,代宗立,復 詔攝冢宰,固辭乃免。時年老蹇甚,乞間日入政事堂, 帝優之,聽入閤不趨,為御小延英召對。宰相對小延 英,自晉卿始。吐蕃犯京師,晉卿以病臥家,賊輿致脅 之,噤不肯語,賊不敢害。帝還,拜太保,罷政事。永泰初 薨,年八十一。贈太師、京兆少尹,護喪,諡曰懿獻。元載 未顯時,為晉卿所遇,載方相,故諷有司改諡「文貞。」晉 卿寬厚,所至以惠化稱。魏人為營生祠,立石頌美。再 秉政,出入七年,小心謹畏,不甚斥是非得失,故能安 保寵名。然練達事體,百官簿最,一省無遺。議者比漢 胡廣。肅宗欲以李輔國為常侍,奏曰:「常侍近密,非賢 不可居,豈宜任等輩」罷之。朝廷欲論陳希烈等死,晉 卿曰:「陛下得張通儒、安守忠、孫孝哲等,何以加罪?」帝 不從。俄而史思明亂,持是以誘眾,嘗自為父碑文,有 《鵲巢碑》上。賊入上黨,焚蕩略盡,而苗氏松檟獨無傷。 大曆七年,配享肅宗廟庭。十子:發、丕、堅、粲、垂、向、呂、稷、 望、咸。粲,德宗時官至郎中,陸贄欲進粲官,帝不許,曰: 「晉卿往攝政,有不臣之言。又名其子,皆與帝王同,粲 等宜與外官。」贄奏:「王者爵人必於朝,刑人必於市,言 與眾共之。獎而不言其善,斯謂曲貸;罰而不書其惡, 斯謂中傷。曲貸則授受不明而私幸之門啟,中傷,則 枉直無辨,而讒間之道行,可不慎哉!若陛下以晉卿 姦邪,粲等應坐,則當公議其罪;若知見誣,亦宜擢粲 等以示天下。且晉卿起文儒,致位台輔,謙柔敦厚,為 三朝所推,安肯為族滅計。雖甚狂險,猶不為之,況老 臣乎!」帝然之,而粲官終不顯。
張鎬
[编辑]按《唐書》本傳:「鎬字從周,博州人。儀狀瓌偉,有大志,視 經史猶漁獵,然好王霸大略。少事吳兢,兢器之。游京師,未知名,率嗜酒鼓琴自娛。人或邀之,杖策往,醉即 返,不及世務。天寶末,楊國忠執政,求天下士為己重, 聞鎬才,薦之。釋褐衣,拜左拾遺,歷侍御史。元宗西狩, 鎬徒步扈從。俄遣詣肅宗所,數論事,擢諫議大夫。尋」 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引內浮屠數百 居禁中,號「內道場」,諷唄外聞。鎬諫曰:「天子之福,要在 養人,以一函㝢美風化,未聞區區佛法而致太平。願 陛下以無為為心,不以小乘撓聖慮。」帝然之。尋詔兼 河南節度使,都統淮南諸軍事。賊圍宋州,張巡告急, 鎬倍道進,檄濠州刺史閭丘曉趣救。曉愎撓,逗留不 肯進,比鎬至淮口,而巡已陷。鎬怒,杖殺曉。帝還京師, 封南陽郡公。詔以本軍鎮汴州,捕平殘寇。史思明提 范陽獻順款,鎬揣其偽,密奏曰:「思明勢窮而服,包藏 不測,可以計取,難以義招,不宜以威權假之。」又言:「滑 州防禦使許叔冀狡獪,臨難必變,宜追還宿衛。」書入 不省。時宦官絡繹出鎬境,未嘗降情結納,自范陽、滑 州使還者,皆盛言思明、叔冀忠,而毀鎬無經略才。帝 以鎬不切事機,遂罷宰相,授荊州大都督府長史。思 明、叔冀後果叛,如鎬言。召拜太子賓客、左散騎常侍。 坐市買岐王珍第,貶辰州司戶參軍。代宗初,起為撫 州刺史,遷洪州觀察使,更封平原郡公。袁晁寇東境, 江介震騷,鎬遣兵屯上饒,斬首二千級。又襲舒城賊 楊昭,梟之。沈千載者,新安大豪,連結椎剽,州縣不能 禽,鎬遣別將盡殄其眾。改江南西道觀察使,卒。鎬起 布衣,二期至宰相。居身廉,不殖貲產,善待士,性簡重, 論議有體。在位雖淺,而天下之人推為「舊德」云。
李峴
[编辑]按《唐書》本傳:「李峴,吳王恪孫也。折節下士,長吏治。天 寶時,累遷京兆尹。元宗歲幸溫湯,甸內巧供億以媚 上,峴獨無所獻,帝異之。楊國忠使客騫昂、何盈擿安 祿山陰事,諷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來等與祿山 反狀,縊殺之。祿山怒,上書自言。帝懼變,出峴為零陵 太守。峴為政得人心。時京師米翔貴,百姓乃相與謠」 曰:「欲粟賤,追李峴。」尋徙長沙。永王為江陵大都督,假 峴為長史。至德初,肅宗召之,拜扶風太守,兼御史大 夫。明年,擢京兆尹,封梁國公。乾元二年,以中書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於是呂諲、李揆、第五琦同輔政, 而峴位望最舊,事多獨決,諲等不平。李輔國用權,制 詔或不出中書,百司莫敢覆。峴頓首帝前,極言其惡。 帝悟,稍加檢制。輔國由是讓行軍司馬,然深銜峴。鳳 翔七馬坊押官盜掠人,天興令謝夷甫殺之。輔國諷 其妻使訴枉,詔監察御史孫鎣鞫之,直夷甫。其妻又 訴,詔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煜、大理卿權獻 為三司訊之,無異辭。妻不承,輔國助之,乃令侍御史 毛若虛覆按。若虛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伯陽 怒,欲質讓,若虛馳入,自歸帝,帝留若虛簾中頃,伯陽 等至,劾若虛傅中人失有罪,帝怒叱之,貶伯陽高要 尉、權獻杜陽尉,逐李煜嶺南,流鎣播州。峴謂責太重, 入言於帝曰:「若虛希旨用刑,亂國法,陛下信為重輕, 示無御史臺。」帝怒,李揆不敢爭,乃出峴為蜀州刺史。 時右散騎常侍韓擇木入對,帝曰:「峴欲專權耶?」乃云: 「任毛若虛,示無御史臺。朕今出之,尚恨法太寬。」擇木 曰:「峴言直,不敢專權,陛下寬之,祇益盛德耳。」代宗立, 改荊南節度、知江淮選補使。入為禮部尚書,兼宗正 卿。乘輿在陝,由商山走帝所。還京,拜門下侍郎、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故事,政事堂不接客。自元載為相,中 人傳詔者引升堂,置榻待之。峴至,即敕吏撤榻。又奏 「常參官舉才任諫官、憲官者無限員。」不踰月,為要近 譖短,遂失恩,罷為太子詹事。遷吏部尚書,復知江淮 選,改檢校兵部尚書,兼衢州刺史。卒,年五十八。初,東 京平,陳希烈等數百人待罪,議者將悉抵死。帝意亦 欲懲天下,故崔器等附致深文。峴時為三司,獨曰:「法 有首有從,情有重有輕,若一切論死,非陛下與天下 惟新意。且羯胡亂常,誰不陵汙,衣冠奔亡,各顧其生, 可盡責邪?陛下之親戚勛舊子若孫,一日皆血鐵砧, 尚為仁恕哉?《書》稱『殲厥渠魁,脅從罔治』。況河北殘孽, 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開自新之路而盡誅之,是 堅叛者心,使為賊致死。困獸猶鬥,況數萬人乎!」於是 器與呂諲皆齪齪文吏,操常議,不及大體,尚騰頰固 爭,數日乃兒「聽衣冠蒙更生,賊亦不能使人歸怨天 子」,峴力也。峴兄峘、嶧,峘從上皇,峴翊戴肅宗,以勳力 相高,同時為御史大夫,俱判臺事,又合制封公,而嶧 為戶部侍郎、銀青光祿大夫,同居長興里第,門列三 戟。
李揆
[编辑]按《唐書》本傳,「揆字端卿,系出隴西,為冠族,去客滎陽。 祖元道,為文學館學士。父成裕,祕書監。揆性警敏,善 文章。開元末,擢進士第,補陳留尉。獻書闕下,試中書, 遷右拾遺,再轉起居郎,知宗子表疏,以考功郎中知 制誥。扈狩劍南,拜中書舍人。乾元二年,宗室請上皇 后號曰翊聖,肅宗問揆,對曰:『前代后妃,終則有諡。景龍不君,韋氏專恣,乃稱翊聖。今陛下動遵典禮,奈何 踵其亂哉』?」帝驚曰:「幾誤我家事。」遂止。后即張氏,有子 數歲,欲立為太子,而帝意未決。時代宗已封成王,帝 從容語揆曰:「成王長,有功,將定太子,卿意謂何?」揆曰: 「陛下此言,社稷福也。」因再拜賀。帝曰:「朕計決矣。」俄兼 禮部侍郎。揆病取士不考實,徒露搜索,禁所挾,而迂 學陋生葄枕圖史,且不能自措於詞。乃大陳書廷中, 進諸儒,約曰:「上選士,第務得才,可盡所欲言。」由是人 人稱美。未卒事,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修 國史,封姑臧縣伯。揆美風儀,善奏對,帝歎曰:「卿門地、 人物、文學,皆當世第一,信朝廷羽儀乎!」故時稱「三絕。」 於是京師多盜,至驂衢殺人,尸溝中,吏褫氣。李輔國 方橫,請選羽林騎五百備徼捕。揆曰:「漢以南北軍相 統攝,故周勃因南軍入北軍,以安劉氏。本朝置南北 衙,文武區別,更相檢伺。今以羽林代金吾,忽有非常, 何以制之?」輔國議格:揆決事明當,然銳於進,且近名 兄楷,有時稱滯穴官,不得遷。呂諲政事出揆遠甚,以 故宰相鎮荊南,治聲尤高。揆懼復用,遣吏至諲所,構 抉過失,諲密訴諸朝。帝怒,貶揆袁州長史。不三日,以 楷為司門員外郎。揆累年乃徙歙州刺史。初,苗晉卿 數薦元載,揆輕載地寒,謂晉卿曰:「龍章鳳姿,士不見 用,麞頭鼠目,子乃求官邪?」載聞,御之。及秉政,奏揆試 祕書監。江淮養疾,家百口,貧無祿,丐食取給牧守,稍 厭慁,則去之。流落凡十六年。載誅,始拜睦州刺史,入 為國子祭酒、禮部尚書。德宗幸山南,揆素為盧杞所 惡,用為入蕃會盟使,拜尚書左僕射。揆辭老,恐死道 路,不能達命,帝惻然。杞曰:「和戎者當練朝廷事,非揆 不可。」異時年少揆者不敢辭。揆至,蕃酋長曰:「聞唐有 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紿之曰:「彼李揆,安肯 來邪?」還,卒鳳州,年七十四,贈司空,諡曰恭。
蕭華
[编辑]按《唐書蕭瑀傳》:「瑀從子鈞,鈞子瓘,瓘孫華,謹重方雅, 有家法,嗣爵。天寶末,為兵部侍郎。祿山亂,陷賊,逼守 魏州。郭子儀攻安慶緒於相州,華間道奉表,欲舉魏 以應,為賊所執。會崔光遠得魏州,破械出之。魏人德 華庇免,爭來詣光遠乞留,有詔即授刺史。思明反,子 儀懼復失華,乃表崔光遠代之,而召置軍中。相州兵」 潰,華還朝,猶以汙賊降試祕書少監,稍遷尚書右丞, 擢河中晉絳節度使。上元初,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李輔國用事,求宰相,華拒之,輔國怨。會肅 宗大漸,矯詔罷華為禮部尚書,引元載以代。方代宗 諒闇,載助輔國,貶華為峽州司馬,卒。二子:恆、悟。
裴遵慶
[编辑]按《唐書》本傳:「遵慶,字少良,絳州聞喜人。幼彊學,該綜 圖傳,外晦內明,不干當世。年既長,始以仕家推蔭為 興寧陵丞,調大理丞。邊將蕭克濟督役苛𣊻,役者有 醜言,有司以大逆論。遵慶曰:『財不足聚人,力不足加 眾,焉能反』?由是全救數十族。頻擢吏部員外郎,判南 曹。天寶時,選者歲萬計。遵慶性彊敏,視簿牒詳而不」 苛,世稱「吏事第一。」肅宗時,為吏部侍郎。蕭華輔政,屢 薦之,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代宗初,僕固 懷恩反,帝以遵慶忠厚大臣,故奉詔宣慰。懷恩聽命, 將入朝,既而為其將范志誠沮止。時帝在陝,遵慶脫 身赴行在。帝還,遷太子少傅,罷為集賢院待制,改吏 部尚書,以尚書右僕射復知選事。朝廷優其老,聽就 第注官,時以為榮。嘗有族子病狂易,告以謀反,帝識 其謬,置不問。性惇正,老而彌謹。每薦賢,有來謝者,以 為恥。諫而見從,即內益畏。雖親近,但記其削槁疏數, 而莫知所言。大曆十年薨,年九十餘。初為郎時,著《王 政記》,述今古治體,識者知其有公輔器云。子向。向孫 樞,字紀聖,咸通中第進士。杜審權鎮河中,奏署幕府, 再遷藍田尉。宰相王鐸知之,遂直弘文館。鐸罷,樞久 不調。從僖宗入蜀,擢殿中侍御史。中和初,鐸為都統, 表署鄭滑掌書記。龍紀初,進給事中,改京兆尹。與孔 緯厚善,緯以罪貶,故樞改右庶子,出為歙州刺史,遷 右散騎常侍,為汴州宣諭使。樞素與朱全忠相結納, 故全忠聽命,修貢獻不絕。昭宗悅,遷兵部侍郎。時崔 引亦倚全忠專朝柄,因與樞善。俄以戶部侍郎同中 書門下平章事。帝在鳳翔,貶引官,樞亦罷為工部尚 書。已,還宮,拜檢校尚書左僕射、同平章事。出為清海 節度使。全忠言「樞有經世才,不宜棄外」,復拜門下侍 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累進右僕射、諸道鹽鐵轉運使。 哀帝嗣位,柳璨方用事,全忠以牙將張廷範為太常 卿,樞以為「廷範勳臣,自宜任方鎮,何用為卿,恐非王 意。」持不下。全忠怒,謂賓佐曰:「吾嘗器樞不浮薄,今乃 爾!」璨聞,即罷樞政事,拜左僕射,俄貶登州刺史,又貶 瀧州司戶參軍。至滑州,全忠遣人殺之白馬驛,投尸 於河,年六十五。初,全忠佐吏李振曰:「此等自謂清流, 宜投諸河,永為濁流。」全忠笑而許之。
楊綰
[编辑]靜,獨處一室,左右圖史,凝塵滿席,澹如也。不好立名, 有所論著,未始示人。第進士,補太子正字。舉詞藻宏 麗科,元宗已試,又加詩賦各一篇,綰為冠,由是擢右 拾遺。制舉加詩賦,繇綰始。天寶亂,肅宗即位,綰脫身」 見行朝,拜起居舍人、知制誥。累遷中書舍人,兼修國 史。故事,舍人年久者為閣老,其公廨雜料,獨取五之 四,至綰悉均給之。歷禮部侍郎,建復古、孝廉、力田等 科,天下高其議。俄遷吏部,品裁清允,人服其公。是時, 元載秉政,忌綰望高,疏薄之。宦者魚朝恩判國子監, 既誅,因是建言:「太學當得天下名儒,汰其選。」即拜綰 國子祭酒,外示尊重,而實以散地處之。載日貪冒,天 下士議益歸綰。帝亦知之,自擢為太常卿,充禮儀使。 載得罪,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修國史。制 下,士相賀於朝,綰固讓,帝不許。時諸州悉帶團練使, 綰奏:「刺史自有持節諸軍事,以掌軍旅。司馬,古司武, 所以副軍,即今副使;司兵參軍今團練判官,官號重 複,可罷天下團練守捉使。」詔可。又減諸道觀察判官 員之半。復言:「舊制,刺史被代若別追,皆降魚書乃得 去。開元時,置諸道採訪使,得專停。刺史威柄外移,漸 不可久。其刺史不稱職,若贓負,本道使具條以聞,不 得擅追。及停,而刺史亦不得輒去州詣使所。如其故 闕,使司無署攝,聽上佐代領。」帝善其謀,於是高選州 上佐,定上中、下州,差置兵員,詔郎官、御史分道巡覆。 又定府州官月稟,使優狹相均。始,天下兵興,從權宜, 官品同而祿例差及,四方粗定。元載,王縉當國,偷以 為利,因不改。故江淮大州,至月千緡,而山、劍貧險,雖 上州刺史,止數十緡。及此始復太平舊制。綰素痼疾, 居旬日寖劇,有詔就中書療治,每對延英殿,許挾扶。 於時釐補穿敝,唯綰是恃。未幾薨。帝驚悼,詔群臣曰: 「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奪綰之速邪!」即日,詔贈司徒,遣 使者冊授,欲及其未斂也。詔百官如第弔,遣使會弔, 賻絹千匹,布三百匹,太常諡曰文貞。比部郎中蘇端, 憸人也,持異議,宰相常袞陰助之。帝以其言醜險不 實,貶端巴州員外司馬,猶賜諡曰「文簡。」綰儉約,未嘗 問生事,祿稟分姻舊,隨多寡輒盡造之者,清談終晷 而不及榮利。欲干以私,聞其言,必內愧止。經誥微趣, 學家疑晦者,一見即詣其極。始輔政,御史中丞崔寬 本豪侈,城南別墅,池觀堂皇,為當時第一,即日遣人 毀之。京兆尹黎幹出入從騶馭百數,省損才留十餘 騎。中書令郭子儀在邠州行營,方大會除書至,音樂 散五之四,他聞風靡然自化者,不可勝紀。世以比楊 震、山濤、謝安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