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21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二百十三卷目錄
公輔部名臣列傳三十三
唐十五
韋昭度 孔緯
杜讓能 張濬
王搏 劉崇望
裴贄 鄭綮
李磎 陸希聲
孫偓 陸扆
朱朴 崔遠
後唐
任圜 趙鳳
後晉
桑維翰
後周
王朴 鄭仁誨
官常典第二百十三卷
公輔部名臣列傳三十三
[编辑]唐十五
[编辑]韋昭度
[编辑]按《唐書》本傳,「昭度,字正紀,京兆人。擢進士第,踐歷華 近,累遷中書舍人。僖宗西狩,以兵部侍郎、翰林學士 承旨從。未幾,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還京,授司空,再 狩山南,還次鳳翔,李昌符亂興倉卒,昭度質家族於 禁軍,誓共討賊。士感動,乃平昌符,遷太保兼侍中。昭 宗即位,守中書令,封岐國公。閬州刺史。王建攻陳敬」 瑄於成都,以昭度為西川節度使,敬瑄不內,詔東川 顧彥朗與建合兵以討。拜昭度兼行營招撫使。乃建 幢節行城下,諭其眾曰:「毋久閉壘!」敬瑄遣人詈曰:「鐵 券先帝所命,若何違之?」淹半歲,始拔漢州。建紿昭度 曰:「公𣊻師遠出,事蠻夷地方,山東兵連禍結,朝廷不 能治腹心疾也,宜亟還定之。敬瑄小醜,當責建等可 辦。」昭度信之,請還。未半道,建以重兵守劍門,急攻成 都,囚敬瑄,自稱留後,罷昭度為東都留守。杜讓能既 被害,以司徒、門下侍郎復為平章事,進太傅。王行瑜 求為尚書令,昭度建言:「太宗由是即位後,人臣無復 拜者。郭子儀有大功,嘗授之,固辭免,況行瑜乎?」乃更 號尚父。行瑜怨,會用李磎輔政,而崔昭緯密語行瑜 曰:「前公已為尚書令,昭度持不可,今又引磎葉力,此 姦人務立黨與,惑上聽,恐事復有如杜太尉時。」行瑜 乃與李茂貞數上書譏詆朝政,昭度懼,稱疾,罷為太 傅致仕。行瑜、茂貞、韓建聯兵至關下,言昭度伐蜀失 謀,請貶之。未及報,而行瑜收昭度於都亭驛,殺之。天 子不得已,下詔𣊻其罪。行瑜誅,乃追復官爵,許其家 收葬,贈太尉。
孔緯
[编辑]按《唐書孔巢父傳》:「巢父從子戣,戣子遵孺,遵孺子緯, 字化文。少孤,依諸父,多與有名者游,才譽蚤成,擢進 士第,東川崔慎由表置幕府,從崔鉉淮南,復從慎由 守河中,再遷觀察判官。宰相楊收薦以長安尉,直弘 文館,遷監察御史,進禮部員外郎,兼集賢直學士。母 喪,解為右司員外郎。趙隱言其才,拜翰林學士,俄知」 制誥,頻遷戶部侍郎,擢御史中丞。緯方雅疾惡若讎, 中外聞風,未繩輒肅。三遷吏部侍郎,權要私謁,至盈 几,一不省,當路不悅,改太常卿。從僖宗西到蜀,以刑 部尚書判戶部。蕭遘雅不喜,坐調度不給,改太子少 保。及帝避朱玫,次陳倉,惟黃門衛士數百扈乘輿,詔 拜緯御史大夫,令趣百官至行在。時群臣露次,盩厔 為盜,剽脅衣囊略盡。緯謁宰相,欲有所論。遘與裴澈 怨田令孜,不欲行,辭不見。緯召御史曰:「吾等身被恩 誼,不辭難,今詔群臣皆不至。夫與人布衣游,猶緩急 相卹,況於君乎?」且泣下。御史亦辭。方寇敓丐衣食,請 辦一日費而行,緯曰:「吾妻疾旦暮盡,丈夫豈以家事 後國事乎?公善自謀,吾行決矣。」往見李昌符曰:「詔書 再至,而群臣顧未行。僕,大夫也,不敢後,願假兵護送 天子所。」昌符具資裝送之。既及行在,緯策玫必反,建 言:「關邑阸狹,不足駐六師,請幸梁州。即日去陳倉。」而 玫兵至,微緯言,幾不脫。進拜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玫平,從帝還,領諸道鹽鐵轉運使,累遷尚書 左僕射,賜號持危啟運保乂功臣,鐵券,恕十死。又賜 天興良田、善和里第各一區,兼京畿營田使。昭宗即 位,進司空。以太學焚殘,乃兼國子祭酒。完治之,加司 徒,封魯國公。帝將郊見,中尉、樞密使索宰相朝服,有 司白中人無衣冠助祭事,中尉怒,責禮官必得。緯言: 「中人不朝服,國典也。陛下欲假借之,則請」以所兼官 為之服,諫官固執。帝召謂曰:「方舉大禮,為我容之。」進 兼太保。時天武都頭李順節,疏𣊻人也,以浙西節度 使兼平章事。臺吏白已謝,當班見百官。緯判止之。明 日,順節盛服至,則無班,怏怏去。他日見緯以為言,緯曰:「固疑公見望也。且百辟卿士,天子廷臣,班見宰相, 以宰相為之長,公提天武健兒據堂受禮,安乎?必欲 用之,去都頭乃可。」順節慚縮不敢言。張濬將伐太原, 帝不決,以問緯,緯助濬請。既濬敗,坐傅會,出為荊南 節度使,俄貶均州刺史。二人皆密結朱全忠,全忠為 請,詔聽所便,乃屏居華陰。李茂貞入殺韋昭度,帝惡 大臣朋比,與藩臣交,更召緯入朝。再擢吏部尚書,以 司空、門下侍郎復輔政。使者敦勸,力疾到京師。見帝, 嗚咽流涕,自陳衰疾不任事,乞歸田里。帝動容,詔使 者送緯至堂視事。會天子出次石門,從至莎城,以病 還都,家人召醫視,緯曰:「天下方亂,何久求生?」不肯服 藥。卒,贈太尉。
杜讓能
[编辑]按《唐書杜如晦傳》:「如晦六世孫審權。子讓能,字群懿, 擢進士第,宣武王鐸府推官,以長安尉為集賢校理。 喪母,以孝聞。辟劉鄴、牛蔚二府,稍進兵部員外郎。蕭 遘領度支,引判度支。」按:「僖宗狩蜀,奔謁行在,三遷中 書舍人,召為翰林學士。方關東兵興,調發綏徠,書詔 叢浩,讓能思精敏,凡號令行下,處事值機,無所遺算。」 帝倚重之。從還京師。再遷兵部尚書,封建平縣子。李 克用兵至,帝夜出鳳翔,蒼黃無知者。讓能方直,徒步 從十餘里,得遺馬,褫紳為靮乘之。朱玫兵逼乘輿,帝 走寶雞,獨讓能從。翌日,孔緯等乃至。俄而進狩梁。是 時棧道為山南石君涉所毀,天子間關嶮澀,讓能未 嘗暫去側帝勞曰:「朕失道,再遺宗廟,方艱難時,卿不 少捨朕,蓋古所謂忠於所事邪?」讓能頓首曰:「臣世蒙 國厚恩,陛下不以臣不肖,使捍牧圉,臨難苟免,臣之 恥也。」帝次褒中,擢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於 時嗣襄王熅即偽位,強藩大鎮附者已十八,貢賦不 輸行在,無以備賞勞,衛兵往往乏食,君臣搏手無他 策。讓能建遣大使入河中以諭王重榮,重榮果奉詔。 已而京師平,進中書侍郎,徙封襄陽郡公。官吏多汙 偽署,有司皆欲論死,讓能以脅從不足深治,固爭之, 多所全貸。昭宗立,進尚書左僕射、晉國公,賜鐵券,累 進太尉。李茂貞守鳳翔,目「大順後兵寖,彊恃有功,不 奉法,朝廷弱,弗能制。」會楊復恭走山南,茂貞欲兼有 梁、漢,請以師問罪,未報而兵出。帝忿其專,然不得已 從之。山南平,詔茂貞領興元、武定,而以徐彥若為鳳 翔節度使,分果、閬州隸武定軍。茂貞怨,不赴鎮,上章 語悖慢。又貽書讓能詆責,以為助守亮為亂,抑忠臣, 奪己功,其言醜肆。京師洶懼,日數千人守闕下,候中 尉西門重遂出,請與茂貞鳳翔地為白姓計。答曰:「事 出宰相,我無預。」茂貞益怨。帝怒,詔讓能計議,且趣調 發,經月不就第。時宰相崔昭緯陰結茂貞及王行瑜, 讓能所言悉漏之。茂貞乃以健兒數百雜市人候昭 緯與鄭延昌歸第,擁肩輿譟曰:「鳳翔無罪,幸公不加 討,以震驚都輦。」昭緯曰:「上委杜太尉,吾等何知?市人 不識孰為太尉?」即投瓦石妄擊,昭緯等走而免,遂喪 其印。帝愈怒,捕首惡誅之。京師爭避亂,逃山谷間。讓 能諫帝曰:「茂貞固易誅,然大盜適去鳳翔國西門。又 陛下新即位,願少寬假,以貞元故事姑息之,不可使 怨望。」帝曰:「今詔令不出城門,國制撓弱,賈生慟哭時 也。朕顧奄奄度日,坐觀此邪?卿為我圖之,朕自以兵 屬諸王。」讓能曰:「陛下欲削滌僭嫚剛主,威隆王室,此 中外大臣所宜共成之,不宜專任臣。」帝曰:「卿元輔,休 戚與我均,何所避?」泣曰:「臣位宰相,所以未乞骸骨者, 思有以報陛下,敢計身乎!且陛下之心,憲祖心也,但 時有所未便,他日臣蒙晁錯之誅,顧不足弭七國患, 然敢不奉詔!」景德二年,以嗣覃王為招討使,神策將 李鐬副之,率師三萬,送彥若赴鎮。昭緯內畏有功,密 語茂貞曰:「上不喜兵一出太尉。」茂貞乃悉兵迎戰。盩 《厔覃王》敗,乘勝至三橋,讓能曰:「臣固豫言之,臣請歸 死以紓難。」帝涕下不能已,曰:「與卿決矣。」再貶雷州司 戶參軍。茂貞尚駐兵,請必殺之,乃賜死,年五十三。弟 彥林,官御史中丞;弘徽,戶部侍郎,皆及誅,帝痛之,後 贈太師。子光乂,次子曉,不復仕。曉入梁,貴顯於世。
張濬
[编辑]按《唐書》本傳:「濬字禹川,本河間人。性通脫無檢,汎知 書史,喜高論,士友擯薄之。不得志,乃羸服屏居金鳳 山,學從橫術,以捭闔干。時樞密使楊復恭遇之,以處 士薦,為太常博士,進度支員外郎。黃巢之亂,稱疾,挾 其母走商山。僖宗西出,衛士食不給,漢陰令李康獻 糗餌數百馱,士皆厭給。帝異之曰:『爾乃及是乎』?對曰: 『臣安知為此,張濬教臣也』。」乃急召濬至行在,再進諫 議大夫。宰相王鐸任行營都統,奏署都統判官。時王 敬武在平盧,軍最彊,累召不肯應。濬往說之,而敬武 已臣賊,不迎使者。濬責之曰:「公為天子守藩,今使者 齎詔至,不北面俯伏,而敢侮慢,公乃未識君臣大分, 何以長吏民哉?」敬武愕眙愧謝。濬宣詔已,士按兵默 默。濬召將佐至,鞠場,倡言:「忠義之士,當審利害。黃巢 販鹽虜耳,捨天子而臣之,何利耶?今諸侯勤王者踵相接,公等據一州以觀成敗,後賊平將安往?誠能此 時共誅大盜,迎天子,功名富貴,可反手而取,吾憐公 等捨安而蹈危也。」諸將雜然曰:「諫議語是。」敬武即引 軍從濬西,擢濬為會軍使。賊平,以戶部侍郎判度支。 後再狩山南,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仍判度支,濬始 由復恭進。復恭中失權,更依田令孜,故復恭御之。及 為中尉,數被離間。昭宗即位,復恭恃援立功,專任事, 帝稍不平。當時多言濬有方略,善處大計,乃復見委 信。嘗問致治之要,對曰:「在彊兵。兵彊,天下服矣。」天子 由是甘心於武功。後與論古今事,濬輒曰:「漢、晉之遠 無可道。陛下春秋鼎富,天姿英特,內偪宦官,外迫彊 臣,故不能安,此臣所以痛心而泣血也。」是時,朱全忠 威振關東,而安居受殺。李克恭以潞州歸全忠,全忠 乃與幽州李匡威、雲州赫連鐸上言:「先帝幸梁,由李 克用與朱玫連和,請舉兵誅之,願帥兵為犄角。」帝詔 文武四品以上議,皆言:「王室未寧,雖得太原,猶非所 有。」濬固爭:「先帝時身播屯亂,蓋克用、全忠不相下也, 請因其弱討之,斷兩雄勢。」帝曰:「平巢克用功第一,今 乘危伐之,天下其謂我何?」久不決,孔緯曰:「濬言萬世 之利,陛下所顧一時事爾。臣見師度河,賊必破。今軍 中費尚足支數年,幸聽勿疑。」既濬、緯相倡和,帝乃決 出師。詔濬為河東行營兵馬招討制置使,京兆尹孫 揆為昭義節度使副之,韓建為供軍使;以全忠、匡威、 鐸並為招討使,樞密使駱全諲為行營都監,以汴甲 三千為帳下,發五十二軍,邠、寧、鄜、夏雜虜合五萬。帝 置酒安喜樓臨餞,濬飲酣泣下曰:「陛下偪於賊,臣願 以死除之。」復恭聞不懌,率中尉等餞長樂坂,以酒屬 濬,濬不肯舉。是役也,濬外幸成功而內制復恭,故御 之。先是,汴華、邠、岐兵絕河會平陽,汴將朱崇節已戍 潞,濬慮汴人遂據有之,乃令揆分兵趨潞,以中人韓 歸範持節護送至軍。會太原將李存孝方攻潞,揆至 長子,為存孝所禽,汴人亦棄城去。濬次陰地關,諸軍 壁平陽,存孝擊之,皆大北,委仗械去。濬斂眾夜遁,比 明,軍失大半。存孝進掠晉、絳、磁、隰,其鋒甚盛。濬間道 出王屋,奔河清桴而濟,麾下略盡,全諲飲藥死,建遁 去。克用上書請罪,其辭悖慢,因韓歸範以聞。朝廷震 動,即日下詔罷濬為武昌軍節度使,《三》貶繡州司戶 參軍。全忠為申請,詔聽使便。濬乃至藍田依韓建。及 韋昭度死,復用緯為宰相,故濬亦拜兵部尚書,領天 下租庸使。將復用,克用上言:「若朝以濬為相,暮請以 兵見。」乃止。乾寧中,罷使,拜尚書右僕射,上疏乞骸骨, 遷左僕射致仕。居洛長水墅,雖自屏處,然朝廷得失 時時言之。劉季述亂,濬徒步入洛,泣諭張全義,并致 書諸藩,請謀王室之難。王師範起兵青州,欲取濬為 謀主,不克。全忠脅帝東遷,濬聞曰:「乘輿卜洛,則大事 去矣。」蓋知其將篡也。全忠畏濬,構他鎮兵,使全義遣 牙將如盜者,夜圍墅殺之,屠其家百餘人,實天復二 年十二月。始,濬素厚永寧史葉彥,彥知其謀,以告濬 子格。濬度不免,父子相持泣曰:「留則俱死,不如去以 存吾嗣。」格拜而辭。彥率士三十人送之,泝漢入蜀。後 事王建。少子播,間道走淮南依楊行密。時行密得承 制除拜,播請每除吏,必紫極宮元宗像前致制誥於 案,乃出之,示不忘朝廷,且欲雪家冤而不克。終廣陵。
王搏
[编辑]按《唐書王綝傳》:「綝六世孫璵,璵曾孫搏。搏字昭逸,擢 進士第,辟佐王鐸滑州節度府,累遷蘇州刺史。久之, 以戶部侍郎判戶部。乾寧初,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董昌誅,出為威勝節度使。未行,加檢校尚書右僕射, 浙東西宣撫使。會錢鏐兼領二浙,故留拜門下侍郎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度支。昭宗建嫡后,搏請因赦」 天下以尊大其禮。正拜右僕射,遷司空,封魯國公。初, 中官權盛,帝欲剪抑之,自石門還政一決宰相。群官 不平,搆藩鎮內脅天子。搏曰:「人君務平心大體御萬 物,偏聽產亂,古所戒也。今奄人盜威福,偪制君上,道 路人皆知之。方朝廷多難,未可卒除,當徐以計去之, 事急且有變。」崔引與搏並位,素忌搏,明達有謀,即劾 搏為中宮外應。會引罷,宰相疑搏擠斥,乃厚結朱全 忠薦己復輔政,即譖搏與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交 私,將危社稷。全忠因顯疏其尤。光化三年,罷為工部 侍郎,貶溪州刺史,又貶崖州司戶參軍事,賜死藍田 驛。
劉崇望
[编辑]按《唐書劉政會傳》:「政會七世孫崇望,字希徒,及進士 第,宣歙王凝辟轉運巡官。崔安潛帥許及劍南,崇望 兄弟四人同幕府,世以為才。安潛入為吏部尚書,崇 望又以員外郎主南曹,選,事清辦。僖宗辛山南王重 榮怨宦豎,不肯率職,時高選使者即河中鐫諭使自 新,崇望以諫議大夫持節往,既至,陳君臣大義動之」, 重榮順服,請誅朱玫自效。使還,稱旨,擢翰林學士。昭 宗即位,進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張濬伐太 原,崇望固執不可,濬果敗,代為門下侍郎、判度支。玉山都將楊守信反,夜陳兵闕下。帝列兵延喜門,命崇 望守度支庫。黎旦,含光門未開,禁卒左右植立,將大 掠長安中。俄聞傳呼宰相來者,門闢,崇望駐馬勞曰: 「上自將在中營,公等禁軍也,不帝前殺賊取功,而苟 欲剽掠成惡名乎?」士皆唯唯。至長樂門,賊望兵至,乃 遁去,軍中咸呼萬歲。是日,京師不亂,繄其力。進尚書 左僕射。朱全忠謀取徐、泗,表請以大臣代時溥,乃授 崇望武寧軍節度使。溥拒命,崇望還為太常卿。會王 珂、王珙爭河中,詔以崔引為節度使。珂,李克用婿也。 太原邸吏薛志勤曰:「崔公鎮河中,不若光德,劉公於 我公最善。」光德,崇望所居坊也。後李茂貞、王行瑜入 誅執政,坐是貶韶州司馬。行瑜誅,克用直其冤,召為 吏部尚書。會王搏以吏部輔政,徙兵部。王建欲并東 川,詔崇望為劍南東川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未至,建已使王宗滌知留後。崇望乃還,為兵部尚書。 卒,贈司空。
裴贄
[编辑]按《唐書裴坦傳》:「裴坦從子贄,字敬臣,及進士第,累擢 右補闕、御史中丞、刑部尚書。昭宗引拜中書侍郎,兼 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兼戶部尚書。帝疑其外 風檢而暱帷簿,逮問翰林學士韓偓,偓曰:『贄,咸通大 臣,坦從子,內雍友合,疏屬以居,故臧獲猥眾,出入無 度,殆此致謗言者』。」帝每聞咸通事,必肅然斂衽,故偓 稱之為「贄地。」帝幸鳳翔,為大明宮留守,罷。俄進尚書 左僕射,以司空致仕。朱全忠將篡,貶青州司戶參軍, 殺之。
鄭綮
[编辑]按《唐書》本傳:「綮字蘊武,及進士第,歷監察御史,擢累 左司郎中,困窶甚,丐補廬州刺史。黃巢掠淮南,綮移 檄請無犯州境,巢笑,為斂兵,州獨完。僖宗嘉之,賜緋 魚。歲滿去,贏錢千緡,藏州庫,後他盜至,終不犯鄭使 君錢。及楊行密為刺史,送都還綮王徽為御史大夫, 以兵部郎中表知雜事,遷給事中。杜弘徽任中書舍」 人,綮以其兄讓能輔政,不宜處禁要。上還制書不報, 輒移病去。召為右散騎常侍,往往條摘失政,眾讙傳 之。宰相怒,改國子祭酒。議者不直,復還常侍。大順後, 王政微,綮每以詩謠託諷中人有誦之天子前者。昭 宗意其有所蘊未盡,因有司上班簿,遂署其側曰:「可 禮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綮本善詩,其語多俳 諧,故使落調,世共號「鄭五歇後體。」至是,省吏走其家 上謁,綮笑曰:「諸君誤矣,人皆不識字,宰相亦不及我。 吏言不妄。」俄聞制詔下,歎曰:「萬一然,笑殺天下人!」既 視事,宗戚詣慶,搔首曰:「歇後鄭五作宰相,事可知矣。」 固讓不聽。立朝偘然,無復故態,自以不為人所瞻望。 纔三月,以疾乞骸,拜太子少保,致仕,卒。
李磎
[编辑]按《唐書李鄘傳》:「鄘子拭。拭子磎,字景望,大中末,擢進 士,累遷戶部郎中,分司東都。劾奏內園使郝景全不 法事,景全反摘磎奏犯順宗嫌名,坐奪俸。磎上言:『因 事告事,旁訟他人者,咸通詔語也。《禮》不諱嫌名。《律》,廟 諱嫌名不坐。豈臣所引詔書而有司輒論奏?臣恐自 今用格令者,委曲回避,旁緣為姦也』。」詔不奪俸。黃巢 陷洛,磎挾尚書八印走河陽。時留守劉允章為賊脅, 遣人就磎索印,拒不與,允章悟,亦不臣。賊嗣襄王之 亂,轉側淮南,高駢受偽命,磎苦諫不納。入為中書舍 人、翰林學士,辭職歸華陰,復以學士召。乾寧元年,進 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昭緯素疾磎,諷劉 崇魯掠其麻哭之,言「磎懷姦,與中人楊復恭昵款,其 弟為時溥所殺,不可相天子。」翌日,下還太子少傅。磎 乃自言為崇魯誣汙,書十一上不止。初,崇魯父坐受 賕仰藥死,故磎以醜語及之,議者譏其非大臣體,昭 宗素所器遇,決意復用之。而李茂貞等上言,深詆其 非,帝不獲已,又罷為太子少師。於是茂貞及王行瑜、 韓建擁兵闕下,列磎罪,殺之於都亭驛。行瑜誅,有詔 復官爵,贈司徒,諡曰文。磎好學,家有書至萬卷,世號 「李書樓。」所著文章及註解諸書傳甚多。子沇,字東濟, 有俊才,亦遇害。贈禮部員外郎。
陸希聲
[编辑]按《唐書陸元方傳》:「元方五世孫希聲,博學善屬文,通 《易》《春秋》《老子》,論著甚多。商州刺史鄭愚表為屬,後去, 隱義興。久之,召為右拾遺。時憸腐秉權,歲數歉,梁、宋 尤甚。希聲見州縣刓敝,上言當謹視賊盜。明年,王仙 芝反,株蔓數十州,遂不制。擢累歙州刺史。昭宗聞其 名,召為給事中,拜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 位無所輕重。以太子少師罷。李茂貞等兵犯京師,輿 疾避難。卒,贈尚書左僕射,諡曰「文。」
孫偓
[编辑]按《唐書朱朴傳》:「孫偓,字龍光,父景商,為天平軍節度 使。偓第進士,歷官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 門下,為鳳翔四面行營都統,俄兼禮部尚書,行營節 度諸軍都統、招討處置等使。始,家第堂柱生槐枝,期而茂。既而偓秉政,封樂安縣侯,與朴皆貶衡州司馬, 卒。偓性通簡,不矯飭,嘗曰:『士苟有行,不必以己長形』」 彼短,己清彰彼濁。每對客,奴童相詬曳仆諸前,不之 責,曰:「若持怒,心即自撓矣。」
陸扆
[编辑]按《唐書》本傳,扆字詳文,宰相贄族孫。客於陝,遂為陝 人。光啟二年,從僖宗幸山南,擢進士第,累進翰林學 士、中書舍人。扆工屬辭,敏速若注射然,一時書命同 僚自以為不及,昭宗優遇之。帝嘗作賦,詔學士皆和, 獨扆最先就。帝覽之,歎曰:「貞元時,陸贄、吳通元兄弟 善內廷文書,後無繼者,今朕得之。」始其舉進士時方 遷幸,而六月牓出。至是,每甚暑,他學士輒戲曰:「造牓, 天也。」以譏扆進非其時。累為尚書左丞,封嘉興縣男, 徙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故事,自三省得宰 相有光署錢,留為宴資,學士院未始有至。扆送光院 錢五十萬,以榮近司。進中書侍郎,判戶部。嗣覃王以 兵伐鳳翔,扆諫曰:「國步方安,不宜加兵近輔,必為他 盜所乘,無益也。且親王而屬軍事,必有後害。」帝顧軍 興,責扆沮撓,貶峽州刺史,師果敗。久之,授工部尚書。 從天子自華州還,以兵部尚書復當國,封吳郡公。天 復初,帝密語韓偓曰:「陸扆、裴贄孰忠於我?」偓曰:「扆等 皆宰相,安有他腸?」帝曰:「外言扆不喜我。復位,元日,易 服奔啟夏門,信不?」偓曰:「孰為陛下言此?」曰:「崔引令狐 渙。」偓曰:「設扆如是,亦不足責。且陛下反正,扆素不知 謀,忽聞兵起,欲出奔耳。陛下責其不死難,則可以為 不喜,乃讒言也。」帝遂悟,累兼戶部尚書。帝至自鳳翔, 大赦天下,諸道皆賜詔,獨不及李茂貞。扆曰:「國西,鳳 翔為最近,跡其罪,固不可赦。然尚修職貢,朝廷未之 絕,無宜於詔書有以異也。」始,崔引罷相,扆代之,引內 怨望,及是議以為陰有黨附,貶沂王傅,分司東都。引 死,復授吏部尚書。從遷洛。柳璨始附朱全忠,謀去朝 廷衣冠有望者,貶扆濮州司戶參軍,殺之白馬驛,年 五十九。扆初名允迪,後改云。
朱朴
[编辑]按《唐書》本傳:「朴,襄州襄陽人。以三史舉,繇荊門令進 京兆府司錄參軍,改著作郎。乾寧初,太府少卿李元 實欲取中外九品以上官兩月俸助軍興,朴上疏執 不可而止,擢國子《毛詩》博士。上書言當世事,議遷都, 曰:『古王者不常厥居,皆觀天地興衰,隨時制事。關中 隋家所都,我實因之,凡三百歲,文物資貨,奢侈僭偽』」 皆極焉。廣明巨盜,陷覆宮闕,局署帑藏,里閈井肆,所 存十二。比幸石門、華陰,十二之中,又亡八九,高祖、太 宗之制蕩然矣。夫襄、鄧之西,夷漫數百里,其東漢輿、 鳳林為之關,南菊潭環屈而流屬於漢。西有上洛重 山之險,北有白崖聯絡,乃形勝之地,沃衍之墟。若廣 浚漕渠,運天下之財,可使大集。自古「中興之君,去已 衰之衰,就未王而王。今南陽,漢光武雖起而未王也。 臣視山河壯麗,處多故都,已盛而衰,難可興已。江南 土薄水淺,人心囂浮輕巧,不可以都;河北土厚水深, 人心彊愎狠戾,不可以都。惟襄鄧實惟中原,人心質 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 此建都之極選也。」不報。朴為人木彊,無他能。方是時, 天子失政,思用特起士,任之以中興。而朴所善方士 許巖士得幸,出入禁中,言朴有經濟才,又水部郎中 何迎亦表其賢。帝召與語,擢左諫議大夫、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以素無聞,人人大驚。俄判戶部,進中書侍 郎。帝益治兵,所處可一委朴。朴移檄四方,令近者出 甲士「資饋饟,遠者以羨餘上。」後數月,巖士為韓建所 殺。朴罷為祕書監,《三》貶柳州司戶參軍,卒。
崔遠
[编辑]按《唐書崔珙傳》:「珙從子澹,澹子遠,有文而風致整峻, 世慕其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乾寧中,以兵部 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遷中書侍郎,從遷洛,罷為 尚書右僕射。柳璨忌衣冠有望者,貶為白州長史,被 殺於白馬驛,家沒掖庭諸崔自咸通後有名,歷臺閣 藩鎮者數十人,天下推士族之冠。始其曾王母長孫』」 春秋高,無齒。祖母唐事姑孝,每旦乳姑。一日病,召長 幼言:「吾無以報婦,願後世子孫皆若爾孝。」世謂崔氏 昌大有所本云。
後唐
[编辑]任圜
[编辑]按《五代史唐臣傳》:「圜,京兆三原人也。為人明敏,善談 辯,見者愛其容止,及聞其論議縱橫,益皆悚動。李嗣 昭節度昭義,辟圜觀察支使。梁兵築夾城,圍潞州,踰 年而晉王薨,晉兵救潞者皆解去,嗣昭危甚,問圜去 就之計,圜勸嗣昭堅守以待,不可有二心。已而莊宗 攻破梁夾城,聞圜為嗣昭畫守計,甚嘉之,由是益知」
名。其後嗣昭與莊宗有隙,圜數奉使往來,辯釋讒構嗣昭卒免於禍,圜之力也。嗣昭從莊宗戰胡柳,擊敗梁兵,圜頗有功,莊宗勞之曰:「儒士亦破體邪?仁者之 勇,何其壯也!」張文禮弒王鎔,莊宗遣嗣昭討之,嗣昭 戰歿,圜代將其軍,號令嚴肅。既而文禮子處球等閉 城堅守,不可下。圜數以禍福諭鎮人,鎮人信之。圜嘗 擁兵至城下,處球登城呼圜曰:「城中兵食俱盡,而久 抗王師,若泥首自歸,懼無以塞責,幸公見哀,指其生 路。」圜告之曰:「以子先人,固難容貸,然罰不及嗣,子可 從輕。其如拒守經年,傷吾大將,一朝困竭,方布款誠, 以此計之,子亦難免。然坐而待斃,曷若伏而俟命!」處 球流涕曰:「公言是也。」乃遣人送狀乞降,人皆稱圜其 言不欺。既而他將攻破鎮州,處球雖見殺,而鎮之吏 民以嘗乞降故,得保其家族者甚眾。其後以鎮州為 北京,拜圜工部尚書,兼真定尹、北京副留守,知留守 事,為政有惠愛。明年,郭崇韜兼領成德軍節度使,改 圜行軍司馬,仍知真定府事。圜與崇韜素相善,又為 其司馬崇韜因以鎮州事託之,而圜多所違異。初,圜 推官張彭為人傾險貪黷,圜不能察,信任之,多為其 所賣。及崇韜領鎮,彭為圜謀隱其公廨錢。後莊宗遣 官收故趙王時宮人百餘人,有許氏者尤有色,彭賂 守者匿之。後事覺,召彭詣京師,將罪之。彭懼,悉以前 所隱公錢簿書獻崇韜,崇韜深德彭,不殺,由是與圜 有隙。同光三年,圜罷司馬,守工部尚書。魏王繼岌暨 崇韜伐蜀,懼圜攻己於後,乃辟圜參魏王軍事。蜀滅, 表圜黔南節度使,圜懇辭不就。繼岌殺崇韜,以圜代 將其軍而旋。康延孝反,繼岌遣圜將三千人,會董璋、 孟知祥等兵,擊敗延孝於漢州,而魏王先至渭南自 殺,圜悉將其軍以東。明宗嘉其功,拜圜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兼判三司。是時,明宗新誅孔謙,圜選辟才俊, 抑絕僥倖,公私給足,天下便之。是秋,韋說、豆盧革罷 相。圜與安重誨、鄭玨、孔循議擇當為相者。圜意屬李 琪,而玨、循雅不欲琪為相,謂重誨曰:「李琪非無文藝, 但不廉耳。宰相端方有器度者,足以為之,太常卿崔 協可也。」重誨以為然。佗日,明宗問誰可相者,重誨即 以協對。圜前爭曰:「重誨未諳朝廷人物,為人所賣,天 下皆知崔協不識文字,而虛有儀表,號為『《沒字碑》。臣 以陛下誤加採擇,無功幸進,比不知書,以臣一人取 笑足矣。相位有幾,豈容更益笑端』!」明宗曰:「宰相重位, 卿等更自詳審。然吾在藩時,識易州刺史韋肅,世言 肅名家子,且待我甚厚,置之此位,可乎?肅或未可,則 馮書記先朝判官,稱為長者,可以相矣。馮書記者,道 也。」議未決,重誨等退休於中興殿廊下,孔循不揖,拂 衣而去,行且罵曰:「天下事一則任圜,二則任圜,圜乃 何人?」圜謂重誨曰:「李琪才藝,可兼時輩百人,而讒夫 巧沮,忌害其能。若舍琪而相協,如棄蘇合之丸而取 蜣蜋之轉也。」重誨笑而止。然重誨終以循言為信。居 月餘,協與馮道皆拜相。協在相位數年,人多嗤其所 為。然圜與重誨交惡自協始。故時使臣出四方,皆自 戶部給券,重誨奏請自內出,圜以故事爭之,不能得, 遂與重誨辨於帝前,圜聲色俱厲。明宗罷朝,後宮嬪 御迎前問曰:「與重誨論事者誰?」明宗曰:「宰相也。」宮人 奏曰:「妾在長安,見宰相奏事未嘗有如此,蓋輕大家 耳。」明宗由是不悅,而使臣給券,卒自內出,圜益憤沮。 重誨嘗過圜,圜出妓,善歌而有色,重誨欲之,圜不與, 由是二人益相惡。而圜遽求罷職,乃罷為太子少保。 圜不自安,因請致仕,退居於磁州。朱守殷反於汴州, 重誨誣圜與守殷連謀,遣人矯制殺之。圜受命怡然, 聚族酣飲而死。明宗知而不問,為下詔,坐圜與守殷 通書而言涉怨望。愍帝即位,贈圜太傅。
趙鳳
[编辑]按《五代史唐臣傳》:「鳳,幽州人。少以儒學知名。燕王劉 守光時,悉黥燕人以為兵,鳳懼,因髡為僧,依燕王弟 守奇,自匿。守奇奔梁,梁以守奇為博州刺史,鳳為其 判官。守奇卒,鳳去為鄆州節度判官。晉取鄆州,莊宗 聞鳳名,得之喜,以為扈鑾學士。莊宗即位,拜鳳中書 舍人、翰林學士。莊宗及劉皇后幸河南尹張全義第」, 酒酣,命皇后拜全義為父。明日,遣宦者命學士作牋 上全義,以父事之,鳳上書極言其不可。全義養子郝 繼孫犯法死,宦官、伶人冀其貲財,固請籍沒;鳳又上 書言:「繼孫為全義養子,不宜有別籍之財,而於法不 至籍沒。刑人利財,不可以示天下。」是時,皇后及群小 用事,鳳言皆不見納。明宗武君,不通文字,四方章奏, 常使安重誨讀之,重誨亦不知書,奏讀多不稱旨。孔 循教重誨求儒者置之左右,而兩人皆不知唐故事。 於是置端明殿學士,以馮道及鳳為之。鳳好直言而 性剛強,素與任圜善,自圜為相,頗薦進之。初,端明殿 學士班在翰林學士下,而結御又在官下。明年,鳳遷 禮部侍郎,因諷圜升學士於官上,又詔班在翰林學 士上。圜為重誨所殺,而誣以謀反。是時,重誨方用事, 雖明宗不能詰也。鳳獨號哭呼重誨曰:「任圜天下義 士,豈肯謀反,而公殺之,何以示天下?」重誨慚不能對術士周元豹以相法言人事多中,莊宗尤信重之,以 為北京巡官。明宗為內衙指揮使,重誨欲試元豹,乃 使他人與明宗易服而坐明宗於下坐,召元豹相之。 元豹曰:「內衙貴將也,此不足當之。」乃指明宗於下坐 曰:「此是也。」因為明宗言其後貴不可言。明宗即位,思 元豹以為神,將召至京師。鳳諫曰:「好惡上所慎也。今 陛下神其術而召之,則傾國之人,皆將奔走,吉凶之 說,轉相惑亂,為患不細。」明宗遂不復召。朱守殷反,明 宗幸汴州。守殷已誅,又詔幸鄴。是時,從駕諸軍方自 河南徙家至汴,不欲北行,軍中為之洶洶。而定州王 都以為天子幸汴州,誅守殷,而又幸鄴以圖己,因疑 不自安。宰相率百官詣閤,請罷幸鄴,明宗不聽,人情 大恐,群臣不復敢言。鳳手疏責安重誨,言甚切直,重 誨以白,遂罷幸。有僧遊西域,得佛牙以獻,明宗以示 大臣,鳳言:「世傳佛牙,水火不能傷,請驗其真偽。」因以 斧斫之,應手而碎。是時宮中施物已及數千,因鳳碎 之乃止。天成四年夏,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祕書少監于嶠者,自莊宗時與鳳俱為翰林學士, 而嶠亦訐直敢言,與鳳素善。及鳳已貴,而嶠久不遷, 自以材名在鳳上而不用,因與蕭希甫數非斥時政, 尤詆訾鳳,鳳心銜之,未有以發。而嶠與鄰家爭水竇, 為安重誨所怒,鳳即左遷嶠祕書少監。嶠因被酒往 見鳳,鳳知其必不遜,乃辭以沐髮,嶠詬直吏,又溺於 從者直廬而去。省吏白鳳,嶠溺於客次,且詬鳳。鳳以 其事聞,明宗下詔奪嶠官,長流武周,百姓又流振武, 天下冤之。其後安重誨為邊彥溫等告變,明宗詔彥 溫等廷詰,具伏其詐,即斬之。後數日,鳳奏事中興殿, 啟曰:「臣聞姦人有誣重誨者。」明宗曰:「此閑事朕已處 置之,卿可無問也。」鳳曰:「臣所聞者,繫國家利害,陛下 不可以為閑。」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嚴宏壯者,棟 梁柱石之所扶持也。若折其一棟,去其一柱,則傾危 矣。大臣,國之棟梁柱石也。且重誨起微賤,歷艱危,致 陛下為中興主,安可使姦人動搖?」明宗改容謝之曰: 「卿言是也。」遂族彥溫等三家。其後重誨得罪,群臣無 敢言者,獨鳳數言重誨盡忠,明宗以鳳為朋黨,罷為 安國軍節度使。鳳在鎮所得俸祿,悉以分將校賓客。 廢帝入立,召為太子太保。病足,居於家。疾篤,自筮,投 蓍而歎曰:「吾家世無五十者,又皆窮賤,吾今壽過其 數而富貴,復何求哉!」清泰二年,卒於家。
後晉
[编辑]桑維翰
[编辑]按《五代史晉臣傳》:「『維翰字國僑,河南人也。為人醜怪, 身短而面長,常臨鑑以自奇曰:『七尺之軀不如一尺 之面』。慨然有志於公輔。初舉進士,主司惡其姓,以為 『桑』」「喪』同音。人有勸其不必舉進士,可以從他求仕者, 維翰慨然,乃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又鑄鐵硯以示 人曰:『硯弊則改而他仕』。卒以進士及第。晉高祖辟為」 河陽節度掌書記,其後常以自從。高祖自太原徙天 平,不受命而有異謀。以問將佐,將佐皆恐懼不敢言, 獨維翰與劉智遠贊成之,因使維翰為書,求援於契 丹耶律德光,已許諾,而趙德鈞亦以重賂啖德光,求 助己以篡唐。高祖懼事不果,乃遣維翰往見德光,為 陳利害甚辯,德光意乃決,卒以滅唐而興晉,維翰之 力也。高祖即位,以維翰為翰林學士、禮部侍郎,知樞 密院事,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 天福四年,出為相州節度使,歲餘,徙鎮泰寧。吐渾白 承福為契丹所迫,附,鎮州安重榮以歸晉,重榮因請 與契丹絕好,用吐渾以攻之,高祖重違重榮,意未決。 維翰上疏言:「契丹未」可與爭者也。高祖召維翰使者 至臥內,謂曰:「北面之事,方撓吾胸中,得卿此疏,計已 決矣,可無憂也。」維翰又勸高祖幸鄴都。七年,高祖在 鄴,維翰來朝,徙鎮晉昌。出帝即位,召拜侍中。而景延 廣用事,與契丹絕盟,維翰言不能入,乃陰使人說帝 曰:「制契丹而安天下,非用維翰不可。」乃出延廣於河 南,拜維翰中書令,復為樞密使,封魏國公。事無巨細, 一以委之。數月之間,百度寖理。初,李瀚為翰林學士, 好飲而多酒過,高祖以為浮薄。天福五年九月,詔廢 翰林學士,按《唐六典》,歸其職於中書舍人,而端眀殿 學士、樞密院學士皆廢。及維翰為樞密使,復奏置學 士,而悉用親舊為之。維翰權勢既盛,四方賂遺,歲積 鉅萬。內客省使李彥韜、端明殿學士馮玉用事,共讒 之。帝欲驟黜維翰,大臣劉昫、李崧皆以為不可,卒以 玉為樞密使,既而以為相,維翰日益見疏。帝飲酒過 度得疾,維翰遣人陰白太后,請為皇弟重睿置師傅。
帝疾愈,知之,怒,乃罷維翰以為開封尹。維翰遂稱足疾,稀復朝見。契丹屯中渡,破欒城杜重威等,大軍隔絕。維翰曰:「事急矣。」乃見馮玉等,計事而謀不合。又求 見帝,帝方調鷹於苑中,不暇見。維翰退而歎曰:「晉不 血食矣!」自契丹與晉盟,始成於維翰,而終敗於景延 廣,故自兵興,契丹凡所書檄,未嘗不以此兩人為言。 耶律德光犯京師,遣張彥澤遺太后書,問此兩人在 否,可使先來。而帝以維翰嘗議毋絕盟而己違之也, 不欲使維翰見德光,因諷彥澤圖之,而彥澤亦利其 貲產。維翰狀貌既異,素以威嚴自持,晉之老將大臣, 見者皆屈服,彥澤以驍悍自矜,每往候之,雖冬月未 嘗不流汗。初,彥澤入京師,左右勸維翰避禍,維翰曰: 「吾為大臣,國家至此,安所逃死邪!」安坐府中不動。彥 澤以兵入府,問:「維翰何在?」維翰厲聲曰:「吾晉大臣,自 當死國,安得無禮邪!」彥澤股栗,不敢仰視,退而謂人 曰:「吾不知桑維翰何如人,今日見之,猶使人恐懼如 此,其可再見乎!」乃以帝命召維翰。維翰行,遇李崧,立 馬而語。軍吏前白維翰請赴侍衛司獄,維翰知不免, 顧崧曰:「相公當國,使維翰獨死。」崧慚不能對。是夜,彥 澤使人縊殺之,以帛加頸,告德光曰:「維翰自縊。」德光 曰:「我本無心殺維翰,維翰何必自殺!」德光至京師,使 人檢其尸,信為縊死,乃以尸賜其家,而貲財悉為彥 澤所掠。
後周
[编辑]王朴
[编辑]按《五代史周臣傳》:「朴字文伯,東平人也。少舉進士,為 校書郎,依漢樞密使楊邠。邠與王章、史弘肇等有隙, 朴見漢興日淺,隱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邠為大 臣,與將相交惡,知其必亂,乃去邠東歸。後李鄴等教 隱帝誅權臣,邠與章、弘肇皆見殺,三家之客多及,而 朴以故獨免。周世宗鎮澶州,朴為節度掌書記。世宗」 為開封尹,拜朴右拾遺,為推官。世宗即位,遷比部郎 中,獻《平邊策》曰:「唐失道而失吳、蜀,晉失道而失幽、并。 觀所以失之之由,知所以平之之術。當失之時,君暗 政亂,兵驕民困,近者姦於內,遠者叛於外,小不制而 至於僭,大不制而至於濫,天下離心,人不用命,吳、蜀 乘其亂而竊其號,幽、并乘其間而據」其地。平之之術, 在乎反唐、晉之失而已。必先「進賢退不肖,以清其時; 用能去不能,以審其材;恩信號令,以結其心;賞功罰 罪,以盡其力;恭儉節用,以豐其財;徭役以時,以阜其 民。」俟其倉廩實,器用備,人可用而舉之。彼方之民,知 我政化大行,上下同心,力彊財足,人安將和,有必取 之勢。則知彼情狀者,願為之間諜;知彼山川者,願為 之先導。彼民與此民之心同,是與天意同;與天意同, 則無不成之功。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當今惟吳易圖, 東至海,南至河,可撓之地二千里,從少備處先撓之。 備東則撓西,備西則撓東,彼必奔走,以救其弊。奔走 之間,可以知彼之虛實,眾之彊弱。攻虛擊弱,則所向 無前矣。勿大舉,但以輕兵撓之。彼人怯弱,知我師入 其地,必大發以來應,數大發則民困而國竭,一不大 發則我獲其利。彼竭我利則江北諸州乃國家之所 有也。既得江北,則用彼之民,揚我之兵,江之南亦不 難平之也。如此,則用力少而收功多。得吳,則桂、廣皆 為內臣,岷、蜀可飛書而召之。如不至,則四面並進,席 卷而蜀平矣。吳、蜀平,幽可望風而至。唯并必死之寇, 不可以恩信誘,必須以彊兵攻,力已竭,氣已喪,不足 以為邊患,可為後圖。方今兵力精練,器用具備,群下 知法,諸將用命,一稔之後可以平邊。臣書生也,不足 以講大事,至於不達大體,不合機變,惟陛下寬之。」遷 左諫議大夫,知開封府事。歲中,遷左散騎常侍,充端 明殿學士。是時,世宗新即位,銳意征伐,已撓群議,親 敗劉旻於高平。歸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 數顧大臣問治道,選文學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 作《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平邊策》,朴在選中,而當時 文士皆不欲上急於用武,以謂平定僭亂,在修文德 以為先。惟翰林學士陶榖、竇儀、御史中丞楊昭儉與 朴皆言用兵之策,朴謂江淮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 朴,及見其議論偉然,益以為奇,引與計議,天下事無 不合,遂決意用之。顯德三年,征淮,以朴為東京副留 守,還拜戶部侍郎、樞密副使,遷樞密使。四年,再征淮, 以朴留守京師。世宗之時,外事征伐而內修法度。朴 為人明敏多材智,非獨當世之務,至於陰陽律曆之 法,莫不通焉。顯德二年,詔朴校定《大曆》,乃削去近世 符天流俗不經之學,設通、經、統三法,以歲軌離交、朔 望周變率策之數,步日月五星,為《欽天曆》。六年,又詔 朴考正雅樂,朴以謂十二律管互吹,難得其真,乃依 京房為律准,以九尺之絃十三,依管長短寸分設柱用七聲為均。樂成而和,朴性剛果,又見信於世宗,凡 其所為,當時無敢難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 朴留京師,廣新城,通道路,壯偉宏闊。今京師之制,多 其所規為,其所作樂,至今用之不可變。其陳用兵之 略,非特一時之策,至言諸國興滅次第云:「淮南可最 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後亡。」其後宋興,平定四方,惟并 獨後服,皆如朴言。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視汴口,作斗 門,還,過故相李穀第,疾作,仆於坐上,舁歸而卒,年五 十四。世宗臨其喪,以王鉞叩地,大慟者數四,贈侍中。
鄭仁誨
[编辑]按《五代史周臣傳》:仁誨字日新,太原晉陽人也。初事 唐將陳紹光。紹光為人驍勇而好使酒,嘗因醉怒仁 誨,拔劍欲殺之,左右皆奔走,仁誨植立不動,無懼色。 紹光擲劍於地,撫仁誨曰:「汝有器量必富貴,非吾所 及也。」仁誨後棄紹光去還鄉里,事母以孝聞。漢高祖 為河東節度使,周太祖居帳下,時時往過,仁誨與語 甚歡,每事有疑,即從仁誨質問,仁誨所對不阿,周太 祖益奇之。漢興,周太祖為樞密使,乃召仁誨用之,累 官至內客省使。太祖破李守貞於河中,軍中機畫,仁 誨多所參決。太祖入立,以仁誨為大內都點檢、恩州 團練使、樞密副使,累遷宣徽北院使,出為鎮寧軍節 度使。顯德元年,拜樞密使。世宗攻河東,仁誨留守東 都。明年冬,以疾卒。世宗將臨其喪,有司言歲不利臨 喪,世宗不聽,乃先以桃茢而臨之。仁誨自其微時,常 為太祖謀畫,及居大位,未嘗有所聞,而太祖、世宗皆 親重之。然亦能謙謹好禮,不自矜伐,為士大夫所稱。 贈中書令,追封韓國公,諡曰忠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