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30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四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三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四卷目錄

 吏部部名臣列傳六

  明四

  陳有年      孫丕揚

  蔡國珍      楊時喬

  張瀚       楊巍

  李戴       趙煥

  裴應章      張光前

  徐大相      鄭三俊

  李日宣      李長庚

官常典第三百四卷

吏部部名臣列傳六[编辑]

明四[编辑]

陳有年[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有「年字登之,餘姚人。父克宅,字即卿, 正德九年進士。嘉靖中,官御史,哭爭大禮,有大僚欲 去,克宅扼其項曰:『奈何先去為人望?其人愧而止。俄 繫獄,拜杖獲釋。先後按貴州、河南,多所彈劾。吏部尚 書廖紀姻為所劾罷,惡之,出為松潘副使。累遷右副 都御史,巡撫貴州』。」都勻苗王阿向作亂,據凱口囤。克 宅與總兵官楊仁攻斬阿向。論功,進秩。旋移撫蘇、松。 既行,而阿向黨復叛,坐罷官候勘。巡撫汪珊討平賊, 推功克宅。克宅已卒,乃賜卹典。有年舉嘉靖四十一 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歷驗封郎中。萬曆元年, 成國公朱希忠卒,其弟錦衣都督希孝賄中官馮保, 援張懋例乞贈王。大學士張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 草奏言:「《令典》,功臣歿,公贈王,侯贈公,子孫襲者,生死 止本爵,懋贈王,廷議不可。即希忠父輔亦言之,後竟 贈,非制。且希忠無勛伐,生前恩已踰,歿後豈當濫寵?」 左侍郎劉光濟署部事,受指居正,為刪易其槁。有年 力爭,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懌,有年即日謝病去。十二 年,起稽勳郎中,歷考功、《文選》,謝絕請寄,除目下,中外 皆服。遷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尚方所 需陶器,多奇巧難成,後有詔許量減,既而如故。有年 引詔旨請,不從。內閣申時行等固爭,乃免十之三。南 畿、浙江大侵,詔禁鄰境閉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 眾,而江西亦歲儉,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陳濟急六 事,中請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萬 山劾有年違詔。帝怒,奪職歸。歸而故廬火,乃僦一樓 居妻孥,身獨棲僧舍,布衣糲食。廷臣交薦,起督操江。 累遷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書孫鑨、左侍 郎羅萬化皆鄉里,有年力引避,朝議不許。尋由左侍 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二十一年,與吏部尚書溫純共 典京察,所黜咸當。未幾,遂代純位。其秋,鑨謝事,召拜 吏部尚書,止宿公署中,見賓則於待漏所引用僚屬, 極一時選。別邪正,斥貪頑,崇退讓,進遺佚,朝野想望 丰采。而執政大臣不便其所為,外相引重,心嗛之。明 年,王錫爵將謝政,廷推閣臣,詔無拘資品。有年適在 告,侍郎趙參魯、盛訥、文選郎顧憲成往咨之,列故大 學士王家屏、故禮部尚書沈鯉、故吏部尚書孫鑨、禮 部尚書沈一貫、左都御史孫丕揚、吏部侍郎鄧以讚、 小詹事馮琦七人名上。蓋鑨、丕揚非翰林為不拘資, 琦四品為不拘品也。家屏以爭國本去位,帝意雅不 欲用,又推及吏部尚書、左都御史非故事,嚴旨責讓, 謂:「不拘資品,乃昔年陸光祖自為入閣地。今推鑨丕 揚,顯屬徇私。前吏部嘗兩推閣臣,可具錄姓名以上。」 於是備列沈鯉、李世達、羅萬化、陳于陛、趙用賢、朱賡、 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鄧以讚等。而世達故左都御史 也。帝復不悅,謂:詔旨不許推都御史,何復及?世達家 屏舊輔,臣不當擅議起用。乃命于陛、一貫入閣,而謫 憲成及員外郎黃縉、王同休,主事章嘉禎、黃中色為 雜職。錫爵首疏救有年,及參、魯等疏繼之,帝並不納。 趙志皋、張位亦佯為言,而二人者故不由廷推,因謂 「輔臣當出特簡。廷推由陸光祖交通言路為之,不可 為法。」帝喜,降旨再譙責,如兩人指,遂免縉等貶謫,但 停俸一年。給事中盧明諏疏救憲成。帝怒,貶明諏秩, 斥憲成為民。有年抗疏言:「閣臣廷推,其來舊矣。曩楊 巍秉銓,臣署文選,廷推閣臣六人。今元輔錫爵,即是 年所推也。臣邑前有兩閣臣,弘治時謝遷,嘉靖時呂 本,並由廷推官止四品。而耿裕、聞淵則以吏部尚書 居首。是廷推與推及吏部,皆非自今刱也。至不拘資 品,出自聖諭,臣敢不仰承。先朝廷推,未有以為詬者。 至臣身而獨遭詬,非法不善,獨臣非其人耳。倘其說遂長,使左右得關其私,卿大夫莫矯其失,臣罪益大 矣。」因固乞骸骨。帝得疏,以其詞直,溫旨慰答。有年自 是累疏稱疾乞罷,帝猶慰留,賚食物、羊酒。有年請益 力。最後以身雖退,遺賢不可不錄,力請帝起廢,言:「頃 年建言得罪無慮數十人,沉淪久者且十年,或化為 異物矣。法家拂士,興亡是關。奈何摧抑禁錮,以消磨 忠臆,而決裂公道也。」帝報聞。有年遂杜門不出。數月 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傳歸。歸裝,書一篋、衣一笥而 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四月詔起南京右 都御史,而有年已前卒。贈太子太保,諡「恭介。」故事,吏 部尚書未有以他官起者,屠滽掌都察院,楊博、嚴清 掌兵部,皆用原銜領之。南京兵部尚書楊成起掌南 院,亦領以故銜。有年以右都御史起,蓋帝欲用之,而 政府陰抑之也。有年風節高天下,兩世膴仕,無宅居, 其妻孥至以油幕障漏。有年嘗欲合歷代諸史為一 書,丹鉛未竟而卒。

孫丕揚[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丕揚,字叔孝,冨平人。嘉靖三十五年 進士,授行人,擢御史,歷按畿輔、淮揚,矯然有風裁。隆 慶中,擢大理丞。以嘗劾高拱,拱門生給事中程文誣 劾丕揚,落職候勘。拱罷,事得白,言官交薦,起故官。萬 曆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諸府。以嚴為治,屬 吏皆惴惴。按行關隘,增置敵樓三百餘所,築邊牆萬」 餘丈。錄功,進右副都御史。中官馮保家在畿內,張居 正屬為建坊,丕揚拒不應,知二人必怒。五年春,引疾 歸。其冬,大計京官,給事中陳三謨、御史張道等希居 正指,劾之,詔起官。時調南京,用御史按陜西者,知保 等憾不已,密諷西安知府羅織其贓。知府遣吏報御 史,吏為虎噬。及再報,則居正己死,事乃解。起應天府 尹。召拜大理卿,進戶部右侍郎。十五年,河北大饑,丕 揚鄉邑及鄰縣蒲城同官至採石為食。丕揚傷之,進 石數升於帝。因言:「今海內困,加派其窮,非止啖石之 民也。宜寬賦節用,罷額外徵派及諸不急務。損上益 下,以培蒼生大命。」帝感其言,頗有所減罷。尋由左侍 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以病歸,召拜刑部尚書。丕揚以 獄多滯囚,由公移牽制,議「刑部、大理各置籍,凡獄上 刑部,次日即詳讞,移大理。大理審允,次日即還刑部。 自是囚無淹繫。」尋奏「五歲方恤刑,恐冤獄無所訴。請 敕天下撫按,方春時和,令監司按行州縣,大錄繫囚。 按察使則錄會城囚死罪矜疑及流徒以下可原者, 聞之撫按,以達于朝,期毋過夏月。輕者立遣,重者仍 聽部裁,歲以為常。」帝報從之。已,條上省刑、省罰各三 十二事。帝稱善,優詔褒納。自是刑獄大減。有內豎殺 人逃匿禁闥。丕揚奏捕卒論戍。改左都御史。陳《臺規》 三事,請專掌印,重巡方,久巡城,著為令。已,請以民隱 貴吏治,如實戶口,闢荒蕪,寬賦役,興禮教,備凶荒。撫 按以是貴,守令用為舉刺。又言:「閭閻民瘼,非郡邑莫 濟。郡邑吏治,非撫按、監司莫清。撫按、監司風化,非部 院莫飭。請立約束,頒天下。獎廉抑貪,共勵官箴。」帝咸 優詔報許。二十二年拜吏部尚書。丕揚挺勁不撓,百 僚無敢以私干者。獨患中貴請謁,乃創為掣籤法。大 選急選,悉聽其人自掣,請寄無所容。一時選人盛稱 無私,然銓政自是一大變矣。文選郎馮生虞等以推 用故御史何選司官盡斥逐言官救者皆獲譴。浙江 巡按御史彭應參以迫鄉官范應期自盡被逮,丕揚 皆疏救之。二十三年大計外吏。九江知府沈鐵嘗為 衡州同知,發巡撫秦燿罪;江西提學僉事馬猶龍嘗 為刑部主事,定御史祝大舟贓賄,遂為庇者所惡。考 功郎蔣時馨黜之,丕揚不能察。及時馨為趙文炳所 劾,丕揚力與辨雪,謂釁由丁此呂,此呂坐逮。丕揚又 力詆沈思孝。於是思孝及員外郎岳元聲連章訐丕 揚,丕揚請去甚力。其冬,帝以軍政故,貶南京言官三 十餘人。丕揚猶在告,偕九卿力諫,弗納。已而帝惡大 學士陳于陛論救,謫諸言官邊方。丕揚等復抗疏諫。 帝益怒,盡除其名。初,帝雖以夙望用丕揚,然不甚委 信,有所推舉,率用其次。數請起廢,輒報罷。丕揚以志 不行,已懷去志。及是杜門踰半歲,疏十三上,多不報。 至四月溫諭勉留,乃復起視事。主事趙學仕者,大學 士志皋族弟也,坐事議調文選郎,唐伯元輒注饒州 通判。俄學仕復以前事被訐。給事中劉道亨因劾吏 部附勢,語侵丕揚。博士周獻臣有所陳論,亦頗侵之。 丕揚性剛,不堪受挫,疑道亨受同官周孔教指,獻臣 又孔教宗,人益疑之。復三疏乞休,最後貽書大學士 張位,懇其擬旨允放,位如其言。丕揚聞則大恚,謂位 逐己,上疏言:「權臣主謀,鷹犬效力」,詆位及道亨、孔教、 獻臣思孝甚力,且云:「諸人結為死黨,共逐時賢。」時賢, 丕揚自謂也。帝得疏,不直丕揚。位亦疏辯求退。帝復 詔慰留。而位同官陳于陛、沈一貫亦為位解。丕揚再 被責讓,遂堅臥乞歸,詔許馳傳去。久之,起南京吏部 尚書,辭不就。及吏部尚書李戴免,帝難其代,以侍郎 楊時喬攝之。時喬數請簡用尚書。帝終念丕揚廉直三十六年九月召起故官,屢辭不允。明年四月始入 都,年七十有八矣。當是時,萬幾曠廢,朝署空虛,章奏 寢閣。大臣憂讒畏譏,率思引退。言路相觝排,國是淆 亂。丕揚見朝政大變,時形歎息。三十八年大計外吏, 黜陟咸當。又奏舉廉吏。布政使汪可受、王佐、張偲等 二十餘人,詔不次擢用。先是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 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黨」;而祭酒湯賓 尹、諭德顧天峻各收召朋徒,干預時政,謂之「宣黨」、「崑 黨。」以賓尹宣城人,天峻崑山人也。御史徐兆魁、喬應 甲、劉國縉、鄭繼芳、劉光復、房狀麗,給事中王紹徽、朱 一桂、姚宗文、徐紹吉、周永春輩,則力排東林,與賓尹、 天峻聲勢相倚,大臣多畏避之。至是繼芳巡按浙江, 有偽為其書抵紹徽、國縉者,中云:「欲去福清,先去富 平;欲去富平,先去耀州。兄弟。」又言:「秦脈斬斷,吾輩可 以得志。」福清謂葉向高,耀州謂王國王圖。冨平即丕 揚也。國時巡撫保定,圖以吏部侍郎掌翰林院,與丕 揚皆秦人,故曰「秦脈。」蓋小人設為挑激語以害繼芳 輩,而其書乃達之丕揚所,丕揚不為意。會御史金明 時居官不職,慮京察見斥,先上疏力攻圖,并詆御史 史記事徐縉芳,謂為圖心腹。及圖、縉芳疏辨,明時再 劾之,因及繼芳偽書事。國縉疑書出縉芳及李邦華、 李炳恭、徐良彥、周起元手,因目為「五鬼。」五人皆選授 御史,候命未下者也。當是時,諸人日事攻擊,議論紛 呶。帝一無所問,則益植黨求勝,朝端鬨然。及明年三 月,大計京官,丕揚與侍郎蕭雲舉、副都御史許弘綱 領其事,考功郎中王宗賢、吏科都給事中曹于汴、河 南道御史湯兆京、協理御史喬允升佐之。故御史康 丕揚、徐大化、故給事中鍾兆斗、陳治則、宋一韓、姚文 蔚,主事鄭振先、張嘉言及賓尹天峻、國縉咸被察,又 以年例出紹徽、應甲於外,群情翕服,而諸不得志者 深銜之。當《計典》之初舉也,兆京謂明時將出疏要挾, 以激丕揚。丕揚果怒,先期止明時過部考察,特疏劾 之。旨下議罪。而明時辨疏復犯御諱。帝怒,褫其職。其 黨大譁,謂明時未嘗要挾兆京,祇以《劾圖》一疏寔之, 為圖報復。於是刑部主事秦聚奎力攻丕揚,為賓尹 大化、國縉、紹徽、應甲嘉言辨,且曰:「臣今年祿命應死, 臣私心亦欲無端求死,以報國家。」時部院察疏猶未 下,丕揚奏趣之,因發聚奎前知績溪、吳江時貪虐狀。 帝方向丕揚,亦褫聚奎職。由是黨人益憤,謂丕揚果 以「偽書」故斥紹徽、國縉,且二人與應甲嘗攻三才、元 翰故代為修隙,議論洶洶。弘綱聞而畏之,累請發察 疏,亦若以丕揚為過當者。黨人藉其言,益思撼丕揚。 禮部主事丁元薦甫入朝,慮察疏終寢,抗章責弘綱, 因盡發崑、宣黨搆謀狀。於是一桂、繼芳、永春、兆魁、宗 文爭擊元薦,為明時等訟冤,賴向高調護。至五月,察 疏乃下,給事中彭惟成、南京給事中高節、御史王萬 祚、曾成易猶攻訐不已。丕揚以人言紛至,亦屢疏求 去,優詔勉留。先是,楊時喬掌察,斥科道錢夢皋等十 人,特旨留任。至是,丕揚亦奏黜之,群情益快。丕揚以 白首趨朝,非薦賢無以報國,先後推轂不絕。林居耆 碩,若沈鯉、呂坤、郭正域、丘度、蔡悉、顧憲成、趙南星、鄒 元標、馮從吾、千玉立、高攀龍、劉元珍、龐時雍、姜士昌、 范淶、歐陽東鳳輩,推引不遺餘力。帝雅意不用舊人, 悉寢不報。丕揚又請起故御史錢一本等十三人,故 給事中鍾羽正等十五人,亦報罷。丕揚齒雖邁,帝重 其老成清德,眷遇益隆。而丕揚乞去不已,疏復二十 餘上。既不得請,則於明年二月拜疏徑歸。向高聞之, 急言於上,詔令乘傳,且敕所司存問。既而丕揚疏謝, 因陳時政四事。帝復優詔報之。家居二年卒,年八十 三。贈太保。天啟初,追諡「恭介。」

蔡國珍[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國珍,字汝聘,奉新人。嘉靖三十五年 進士。鄉人嚴嵩當國,欲羅致門下,國珍不應,乞就南 為刑部主事。盜七十餘人久繫,讞得其情,減釋過半。 就改吏部,進郎中,出為福建提學副使。以侍養歸。遭 母喪,服除,遂不出,家居垂二十年。張居正既卒,朝議 大起廢籍。萬曆十一年,仍以故官涖福建,遷湖廣右」 參政,分守辰、沅。洞蠻亂,將吏議勦,國珍檄諭之,遂定。 歷浙江左布政使,以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召為左 副都御史,歷吏部左、右侍郎,與尚書孫鑨、陳有年綜 核銓政。擢南京吏部尚書。二十四年閏八月,孫丕揚 去國。帝久不除代,部事盡弛。其年十二月竟廢大選。 閣臣及言官數為言。明年二月始命國珍為吏部尚 書。三殿災,率諸臣請修省。旋有詔起廢。國珍列三等: 「人品正大、心術光明者,文選郎王教等二十四人;才 有足錄、過無可棄者,給事中喬引等三十三人;因人 詿誤、釁非己作者,給事中耿隨龍等三十六人。並請 錄用。」竟報寢。明年正月,倡廷臣詣文華門,請舉皇長 子冊立、冠婚,言必得「請方退。」帝遣中官諭曰:「此大典, 稍需時耳,何相挾若是?」乃頓首出。給事中戴士衡劾 文選郎白所知贓私,國珍為辯,且求罷。帝不聽,除所知名。御史況上進,因論國珍八罪,帝察其誣,不問。國 珍遂稱疾,累疏乞休。先是,丕揚坐忤張位去官,位欲 援同己者為助,以國珍鄉人,汲引甚力。及秉銓,一守 成憲,不為位用。位惡之,國珍乃懷去志。至是,帝忽怒, 吏部貶黜諸郎二十二人。國珍求去益力,許乘傳歸。 初,楊巍為吏部,與內閣相比,得居位八年。自宋纁、陸 光祖力與閣抗權,雖還部,身不見容。故自纁至國珍, 率未浹歲去,惟丕揚閱二年。時咸議閣臣忮,而惜纁 等用未竟也。國珍素以學行稱,風力不及孫鑨、陳有 年,而清操似之:均為時望所屬。家居十三年卒,年八 十四。贈太子太保,諡「恭靖。」

楊時喬[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時喬,字宜遷,上饒人。嘉靖四十四年 進士。除工部主事,榷稅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輸之 有司,無所預。隆慶元年冬,上時政要務,言幾之當慎 者三:以日勤朝講為修德之幾,親裁章奏為出令之 幾,聽言能斷為圖事之幾。弊之最重者九:曰治體怠 弛,曰法令數易,曰賞罰無章,曰用度太繁,曰鬻官太 濫,曰莊田擾民,曰習俗侈靡,曰士氣卑弱,曰議論虛 浮。勢之偏重者三,宦寺難制也,宗祿難繼也,邊備難 振也。」疏入,帝褒納,中外傳誦焉。擢禮部員外郎,遷南 京尚寶丞。萬曆初,以養親去。服除,起南京太僕丞,復 遷尚寶,移疾歸。時喬雅無意榮進,再起再告,閱十七 年,始薦起尚寶卿。四遷南京太常卿。疏請議建文帝 諡,祠祀死節諸臣。就遷通政使。秩滿,連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時李戴已致仕,時喬 至,即署部事。絕請謁,謝交遊,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門。 及大計京朝官,首輔沈一貫欲庇其所私,憚。時喬方 正,將令兵部尚書蕭大亨主之,次輔沈鯉不可而止。 時喬乃與都御史溫純力鋤政府私人,若給事中錢 夢皋、御史張似渠、于永清輩,咸在察中。又以年例出 給事中鍾兆斗於外。一貫、《大慍》密言於帝,留察疏不 下。夢皋亦假楚王事,再攻郭正域,謂「主察者為正域 驅除。」帝意果動,特留夢皋,已盡留科道之被察者,而 嚴旨責時喬等報復。時喬等惶恐奏辨,請罷斥,帝不 問。夢皋既留,遂合兆斗累疏攻純,并侵時喬。時喬求 去。已而員外郎賀燦然請斥被察科道,亦詆純挾權 𩰚捷,顧獨稱時喬。又言:「陛下睿斷躬操,非閣臣所能 竊弄。」意蓋為一貫解。時喬以與純共事,復疏請貶黜, 不報。及純去,夢皋、兆斗亦引歸。帝復降旨譙讓,謂:「祖 宗朝亦常留被察科道,何今日揣疑君父,誣詆輔臣。」 因責諸臣朋比,令時喬策勵供職,而盡斥燦然及劉 元珍、龐時雍輩。時喬歎曰:「主察者逐,爭察者亦竄矣, 尚可靦顏與此乎?」九疏引疾,竟不得請。時中外缺官 多不補,而群臣省親、養病、給假及建言詿誤被謫者, 充滿林下,率不獲召。時喬乃備列三百餘人,三疏請 錄用。三十四年,皇長孫生,有詔起廢。時喬復列上遷 謫鄒元標等九十六人、削籍范㩦等一百十人。帝卒 不省。明年大計外吏,時喬已偕副都御史詹沂受事。 居數日,帝忽命戶部尚書趙世卿代時喬,遂中輟。蓋 去冬所批察疏,至是帝誤發之也。輔臣朱賡謂非體, 立言於帝。帝亦覺其誤,即日收還。時喬堅辭不肯任, 吏科陳治則劾其「怨懟無人臣禮。」有旨詰責,時喬乃 再受事。永年伯王棟卒,其子明輔請襲。時喬以外戚 不當傳世,固爭之,弗聽。時一貫已罷,言路爭擊其黨。 而李廷機者,一貫教習門生也。閣臣闕,眾多推之,惟 給事中曹于汴、宋一韓、御史陳宗契持不可。時喬卒 從眾議。未幾,又推黃汝良、全天敘為侍郎。諸攻《一貫》 者益不悅。給事中王元翰、胡忻遂交劾時喬。時喬疏 辨,力求罷。當是時,帝委時喬銓柄,又不置右侍郎一 人,獨理部事,銓敘平允。然堂陛扞格,曠官廢事,日甚 一日。而中朝議論方囂,動見掣肘。時喬官位未崇,又 自溫純去,久不置都御史,益無以鎮壓百僚。由是上 下相凌,紀綱日紊。言路得收其柄。時喬亦多委蛇主 調停之畫,議者諒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銓凡五年,最 後起故尚書孫丕揚,未至而時喬已卒。篋餘一敝裘, 同列賻襚以殮。詔贈吏部尚書,諡端潔。時喬受業永 豐呂懷,最不喜王守仁之學,闢之甚力。尤惡羅汝芳, 官通政時,具疏斥之曰:「佛氏之學,初不溷於儒,乃汝 芳假聖賢仁義心性之言,倡為見性成佛之教,謂吾 學直捷,不假修為,於是以傳註為支離,以經書為糟 粕,以躬行實踐為迂腐,以綱紀法度為桎梏。踰閑蕩 檢,反道亂德,莫此為甚。而後學轉相信從,禍將安極! 望敕所司明禁,用彰風教。」詔從其言。

張瀚[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進士。 授南京工部主事,歷廬州知府,改大名。俺荅圍京師, 詔遣兵部郎中徵畿輔民兵入衛。瀚立閱戶籍,三十 丁簡一人,而以二十九人共其餉,得八百人。馳至真 定,請使者閱兵,使者稱其才。累遷陝西左布政使,擢 右副都御史,巡撫其地。甫半歲,入為大理卿,進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總督漕運。隆慶元年改督兩廣軍 務。時兩廣各設巡撫官,事不關督府。瀚請如三邊例, 乃悉聽節制。大盜曾一本寇掠廣州。詔切責瀚,停總 兵官俞大猷、郭成俸。巳,一本浮海犯福建,官軍迎擊, 大破之,賚銀幣。已,復犯廣東,陷碣石衛。叛將周雲翔 等殺雷、瓊參將耿宗元,與賊合。廷議鐫瀚一秩調用。 已而成大破賊,獲雲翔。詔還瀚秩,即家俟召,再撫陝 西。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工部尚書。萬曆元年,吏部 尚書楊博罷,召瀚代之。秩滿,加太子太保。時廷推吏 部尚書,首左都御史葛守禮,次工部尚書朱衡,次瀚。 居正惡守禮戇,厭衡驕,故特拔瀚。瀚資望淺,忽見擢, 舉朝益趨事居正,而瀚進退大臣,率奉居正指,即出 己意,輿論多不協。以是為御史鄭準、王希元所劾,居 正顧之厚,不納也。御史劉臺劾居正,因論瀚撫陝狼 籍,及唯諾居正狀。比居正遭喪,謀奪情,瀚心非之。中 旨令瀚諭留居正,居正又自為牘風瀚。屬吏以覆旨 請,瀚佯不喻,謂:「政府奔喪,宜予殊典。禮部事也,何關 吏部?」居正復令客說之,不為動。乃傳旨責瀚久不奉 詔,無人臣禮。廷臣惴恐,交章留居正。瀚獨不與,撫膺 太息曰:「三綱淪矣!」居正怒,嗾給事中王道成、御史謝 思啟摭他事劾之,勒致仕歸。初,瀚附居正,見非於世, 至是忤之去,士論皆重瀚。居正歿,帝頗念瀚,詔所司 給月廩。年及八十,特賜存問。卒,贈太子少保,諡「恭懿。」

楊巍[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巍字伯謙,海豐人。嘉靖二十六年進 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操江僉都御史史褒 善已遷大理卿,巍言東南倭患方劇,參贊巡撫俱論 罪,褒善獨倖免。又夤緣美遷,請并吏部罰治。帝怒,停 選司俸,還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為山西僉事。 已遷參議,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將馬芳擊斬其部 長,賚銀幣。」尋為陽和兵備副使。擢右僉都御史,巡撫 宣府。錄《擣巢》功,進秩二級。踰年,以養母歸。歸二年,召 起巡撫陝西,增補屯戍軍伍,清還屯地之奪於藩府 者。隆慶初,進右副都御史,移撫山西。所部驛遞銀歲 徵五十四萬,巍請減四之一。修築沿邊城堡千餘里, 檄散大盜李九經黨。復乞養母去。神宗立,起兵部右 侍郎。萬曆二年改吏部,進左侍郎。又以終養歸母,年 踰百歲卒。十年起南京戶部尚書,旋召為工部尚書。 有詔營建行宮近功德寺,巍爭之,乃止。明年改戶部, 遷吏部尚書。明制,六部分涖天下事,內閣不得侵。至 嚴嵩始陰撓部權,迨張居正。時部權盡歸內閣,逡巡 請事如屬吏,祖制由此變。至是,申時行當國,巍素厲 清操,有時望,然年耄骫骳,多聽其指揮。御史丁此呂 論科場事,時行及余有丁、許國輩皆惡之。巍論謫此 呂,為御史江東之、李植等所攻,與時行俱乞罷。帝從 諸大臣請,慰留巍等而戒諭言者。巍乃復起視事。當 居正初敗,言路張甚,帝亦心疑。諸大臣朋比,欲言官 摘發「之,以杜壅蔽。」諸大臣懼見攻,政府與銓部陰相 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張居正令吏部盡除異 己者,而柔佞者皆留。十五年,復當大計,都御史辛自 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進士者,貶 黜僅三十三人,見任惟十人,而翰林、吏部、給事、御史 無一焉。賢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視朝, 中外疑。帝以張鯨不用故託疾。巍率同列請以秋日 御殿。至十月,巍等復請。帝不悅,責以沽名。巍初敭歷 中外,甚有聲。及秉銓,素望大損。然有清操,性長厚,不 為刻覈行。明年以年幾八十,屢疏乞歸。詔乘傳給廩 隸如故事歸。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贈少保。

李戴[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戴字仁夫,延津人。隆慶二年進士。除 興化知縣,有惠政,擢戶科給事中。廣東以軍興故,增 民間稅。至萬曆初,亂定,戴奏正之。累遷禮科都給事 中,出為陝西右參政,進按察使。張居正尚名法,四方 大吏承風刻覈,戴獨行之以寬。由山西左布政使擢 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歲凶,累請蠲賑。入為刑部侍」 郎,累進南京戶部尚書。召拜工部尚書,以繼母憂去。 二十六年,吏部尚書蔡國珍罷,廷推代者七人。戴居 末,帝特擢用之。當是時,趙志皋、沈一貫輔政,雖不敢 撓部權,然大僚缺人,九卿及科道掌印者咸得自舉 聽上裁。而吏部諸曹郎亦由九卿推舉,尚書不得自 擇其屬。在外府佐及州縣正佐官,則盡用掣簽法,部 權日輕。戴視事,謹守新令,幸無罪而已。明年,京察。編 修劉綱、中書舍人丁元薦、南京評事龍起雷嘗以言 事忤當路,咸置察中。時議頗不直戴。而是時國本未 定,皇長子冠婚久稽,戴每倡廷臣直諫。及礦稅害劇, 戴率九卿言「陳增開礦,山東知縣吳宗堯逮李道抽 分湖口知府吳寶秀等又逮。天下為增道者何限,有 司安所措手足?且今水旱頻仍,田里蕭耗,重以東征, 增兵益餉,而西事又見告矣。民不聊生,奸宄方竊發, 奈何反為發其機,速其變哉?」不報。山西稅使張忠奏 調夏縣知縣。韓薰簡僻,戴以內官不當擅舉,刺疏爭之。湖廣陳奉屢奏逮有司,戴等又極論,且言奉及遼 東高「淮擅募勁卒橫民間,尤不可不問。」帝亦勿聽。已, 復偕同列言:「自去夏六月不雨,至於今日。畿民嗷嗷, 草無遺根,盜竊成群,路殣相望。巡撫汪應蛟所奏饑 民十八萬人。加以頻值寇警,屢興征討之師,按丁增 調,履畝加租,賦額視二十年前不啻倍之矣。瘡痍未 起,而採榷之害又生。不論礦稅有無,概勒」取之民間, 此何理也?天下富室無幾,奸人肆虐何極?指其屋而 恐之曰:「彼有礦,則家立破矣。彼漏稅,則橐立罄矣。持 無可究詰之說,用無所顧畏之人,蚩蚩小民,安得不 窮且亂也?湖廣激變已數告,而近日武昌尤甚。此輩 寧不愛性命哉?變亦死,不變亦死。與其吞聲獨死,毋 寧與讎家俱糜。故一發不可遏耳。陛下可視為細故 耶?」亦不報。三十年二月,帝有疾。詔罷礦稅,釋繫囚,錄 建言譴謫諸臣。越日,帝稍愈,命礦稅採榷如故。戴率 同官力諫。時釋罪、起廢二事,猶令閣臣議行。戴即欲 疏名上請,而刑部尚書蕭大亨謂釋罪必當奏聞,方 具疏上。太僕卿南企仲以二事久稽,劾戴等不能將 順。帝怒,并停前詔。戴引罪求罷,帝不許。自是請起廢 者再,率九卿乞停礦稅者四,皆不省。稽勛郎中趙邦 清素剛介,為給事中張鳳翔所劾,疑出文選郎中鄧 光祚、驗封郎中侯執躬意辨,疏侵之。御史沈正隆、給 事中田大益交章劾邦清。邦清憤,盡發光祚、執躬私 事,光祚亦騰疏力攻,部中大鬨,戴無所裁抑。御史左 宗郢、李培遂劾戴表率無狀。戴引疾乞去。帝諭留戴, 為貶邦清三秩。允光祚執躬歸,群囂乃息。明年冬,妖 書事起。錦衣官王之楨、李楨、國王承恩、王名世與同 官周嘉慶有郄,言妖書嘉慶所為,下詔獄窮治。嘉慶, 戴甥也。比會鞫,戴不忍其搒掠,為引避。帝聞而惡之。 會王士騏通書事發,下部議。士騏奏辨,帝謂士騏不 宜辨,以戴不能鉗。屬官責戴,戴引罪,而疏紙誤用印, 復被譙讓罪其司屬,戴疏謝,用印如故。帝怒,令致仕, 奪郎中馬大儒以下俸。戴秉銓六年,溫然長者,然聲 望出陸光祖諸人下。趙志皋、沈一貫柄政,戴不敢為 異。以是久於其位,而百事益頹廢矣。卒,贈少保。

趙煥[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煥字文光,掖縣人。嘉靖四十四年進 士。授烏程知縣,入為工部主事,改御史。萬曆三年,中 官張宏請遣其黨榷真定材木,煥及給事中侯于趙 執奏不從。張居正遭父喪,言官交章請留,煥獨不署 名。擢順天府丞,累遷左僉都御史。十四年三月,風霾 求言,煥請恢聖度,納忠言,謹嚬笑,信政令,時召大臣」 商榷治理,次第舉行實政。弊在內府者,一切報罷,而 飭戒督撫有司務求民瘼。帝嘉納焉。尋遷工部右侍 郎,改吏部,進左侍郎,乞假去。起南京右都御史,以親 老辭。時煥兄遼東巡撫僉都御史燿亦乞歸養。吏部 言「二人情同。燿為長子,且任封疆久,可聽其歸。」乃趣 煥就職。尋召為刑部尚書。議日本貢事,力言非策男 子。諸龍光訐奏李如松通倭下吏,并及其黨陳仲登, 枷赤日中,期滿,戍瘴鄉。煥以盛暑必斃,而二人罪不 當死。兩疏力爭,忤旨詰責。復以議浙江巡按彭應參 獄,失帝意,遂引疾歸。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 尚書,皆不赴。家居十六年,召拜刑部尚書,尋兼署兵 部。四十年二月,孫丕揚去,改署吏部。時神宗怠於政 事,曹署多空,內閣惟葉向高,杜門者已三月。六卿止 一煥在,又兼署吏部,吏部無復堂上官。兵部尚書李 化龍卒,召王象乾未至,亦不除侍郎,戶、禮、工三部各 止一侍郎而已。都察院自溫純罷去,八年無正官。故 事,給事中五十人,御史一百十人,至是皆不過十人。 煥累疏乞除補,帝皆不報。其年八月,遂用煥為吏部 尚書,諸部亦除侍郎四人。既而考選命下,補給事中 十七人,御史五十人,言路稱盛。然是時,朋黨已成,中 朝議論角立。煥素有清望,驟起田間,於朝臣本無所 左右。顧雅不善東林,諸攻東林者乘間入之,所舉措 往往不協。清議先後為御史李若星、給事中孫振基 所劾,煥皆拜疏求去。帝優詔慰留之。已,兵部主事卜 履吉為署部事都御史孫瑋所論,煥以履吉罪輕,擬 奪俸三月。給事中趙興邦劾煥徇私,煥疏辨,再乞羅 向高言:「今國事艱難,人才日寡。在野者既賜環無期, 在朝者復晨星無幾。乃大小臣工日尋水火,無有已 時,甚非國家福也。臣願自今已後,共捐成心憂國事, 議論聽之言官,主張聽之當事。使大臣得展布,而毋 苦言官之掣肘;言官得發舒,而毋患當事之摧殘。天 下事尚可為也。」因請諭煥起視事,煥乃出。明年春,以 年例出振基及御史王時熙、魏雲中於外。三人嘗力 攻湯賓尹、熊廷弼者,又不移咨都察院。於是御史湯 兆京守故事力爭,且詆煥。煥屢疏訐辨,杜門不出,詔 慰起之。兆京以爭不得,投劾徑歸。其同官李邦華、周 起元、孫居相及戶部郎中賀烺交章劾煥擅權,請還 振基等於言路。帝為奪諸臣俸,貶烺官以慰煥。煥請 去益力。九月遂叩首闕前,出城待命。帝猶遣諭留。給事中李成名恐帝因煥去,斥逐言官,復劾煥伐「異黨 同。」煥遂稱疾篤,堅不起。踰月,乃許乘傳歸。四十六年, 吏部尚書鄭繼之去國。時黨人勢成,清流斥逐已盡。 齊黨亓《詩教》,勢尤張,以煥為鄉人,老而易制,力引煥 代。繼之年七十有七矣。比至,一聽《詩教》指揮,不敢異 同。由是素望益損。帝終以煥清操,委信之。及明年七 月,遼東告警。煥率廷臣詣文華門固請。帝臨朝議政。 抵暮,始遣中官諭之。退而諸軍機要務廢閣如故。煥 等復具疏趣之,且作《危語》曰:「他日薊門蹂躪,敵人叩 閽。陛下能高枕深宮,稱疾謝卻之乎?」帝由是嗛焉。考 滿當增秩,寢不報。煥尋卒,卹典不及。光宗立,始賜如 制。熹宗初,贈太子太保。

裴應章[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應章,字元闇,清流人。隆慶二年進士, 授行人,擢吏科給事中。萬曆初,三遷兵科都給事中。 御馬太監陳輔托言駕出馬乏,請太僕馬三千匹。應 章言:御馬飼秣,歲費二十萬金。苟馬不足,則金有侵 耗。即馬足,今日不宜濫乞,宜命官覈之』。詔乃減半。中 都副留守于嵩為守備中官廖欽所劾,兵部劾嵩無」 過。帝入《欽言》罷嵩。應章抗疏伸救,部議不納。考察軍 政,錦衣僉書王之化等當罷,有私於應章者,執不許, 竟劾之。四年春,詔遣大臣三人閱視諸邊,以兵部司 屢從,應章以大臣行邊,供張送迎,不能無擾,請罷之。 無已,則省司屬。格不行。莊浪軍譟,焚監司署。總督石 茂華以節制不嚴請罪參將裴尚質、巡按耿鳴世則 以給餉踰期,為副使鄒廷望罪。應章言「二人法當並 按,但軍之譁,不由乏餉,則尚質罪尤不可貸。至驕軍 悖驁,急宜懲創」,論者以為允。薊鎮屬夷炒蠻入犯,前 總兵湯克寬等追擊,死之。巡按御史劉良弼劾失事 諸將,并及總兵官戚繼光、巡撫王一鶚。應章論繼光 訓練南兵初無實效。章並下兵部,尚書譚綸右,繼光 與一鶚,並停俸。應章以罰輕復爭之,竟不從。已,又劾 貴州總兵官吳國大罪十。帝為罷國,詰責撫按之不 糾者。應章居兵垣久,評覈功罪,敷晰事宜,號為稱職。 六年擢太僕少卿。養馬戶馬斃,困追直。應章為請,多 所蠲減。累遷太常卿。奏祀典當釐者四,語詳《禮志》。十 六年,鄖陽兵變,辱巡按李材,詔改應章右副都御史 往代之。至則戮其渠魁而宥脅從,亂遂定。召拜戶部 右侍郎。父老乞歸省。遭喪,服除,起故官。尋改吏部,進 左侍郎。尚書蔡國珍致政,應章署部事。會帝以推舉 事積怒,吏部敕應章會都察院甄別前後諸司屬,已 而列上,帝不盡從。于是削籍者四人,改用者十八人, 僅五人得留。一時銓曹賢才殆盡,廷臣皆言譴謫過 多,弗省也。二十八年拜南京工部尚書。以鷹架楠木 為民累,請罷之。謝病去。久之,起南京吏部尚書,屢辭 不拜,卒於家。贈太子少保。天啟初,賜諡「恭靖。」應章初 官京師,與御史候官蔡夢說、給事中蘄州李盛春以 名節相砥礪,故三人歷官皆有聲。夢說至布政使。

張光前[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光前,字爾荷,澤州人。萬曆三十八年 進士。授蒲圻知縣,補安肅。甫兩月,擢吏部驗封主事, 歷文選員外郎、稽勳郎中,乞假去。天啟四年,趙南星 為尚書,起為文選郎中。」視事。魏忠賢欲逐南星,假 廷推謝應祥事,矯旨切責南星。時與推應祥者,員外 郎夏嘉遇,非光前也。光前抗疏爭之曰:「南星人品事 業,昭灼人耳目。忽奉嚴旨,責以不公,忠臣竊惑之。選 郎諸曹領袖,尚書臂指,南星所甄別進退,臣實佐之, 功罪與共,乞先賜罷斥。」亦被旨切責。未幾,以推喬允 升等代南星,忤忠賢意,削侍郎陳于廷及楊漣、左光 斗籍。光前又抗疏曰:「會推尚書,于廷主議,臣執筆,謹 席槁待罪。」遂貶三秩,調外任。光前操行清嚴,峻卻請 謁。知縣石三畏贓私狼籍,得奧援,將授臺諫,光前出 之為王官。其黨咸側目。明年,光前兄右布政使光縉 治兵遵化,為奄黨門克新所劾,亦削籍。兄弟並以忤 奄去,見稱於世。崇禎元年起光祿少卿,不赴。三年起 太常。已,進大理少卿。累疏乞休,及家而卒。

徐大相[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大相字覺斯,江西安義人。萬曆四十 四年進士。授東昌推官,改武學教授,稍遷國子博士。 四十七年九月朔,百僚將早朝,司禮中官盧受傳免, 眾趨出,受從後姍侮。大相憤,歸草二疏,一論遼左事, 一論受奸邪。時接疏者即受也,見遼事疏曰:『此小臣, 亦敢言事』。及帝閱第二疏,顧受曰:『此即論汝罪者』。受」 錯愕,叩頭流血請罪曰:「奴當死。」疏乃留中。是日,南京 國子學錄喬拱璧亦疏劾受,不報。明年遷兵部主事。 天啟二年,調吏部稽勳主事,移考功。明年,進驗封員 外郎。進士薛邦瑞為其祖蕙請諡,大相與尚書張問 達議,如其請。熹宗方惡卹典冗濫,鐫大相三秩,出之 外。問達等引罪不問。大學士葉向高、都御史趙南星 等連疏救,乃改鐫二䄮。大相方候命,群奄黨受者數

十輩,持梃譟於門曰:「若猶戀此署耶?」搜大相橐,止俸
考證
金七十兩,乃鬨然散。家居杜門讀書,里人罕見其面。

崇禎元年起故官。俄改考功,遷驗封郎中,歷考功、文 選。奏陳遵明旨,疏淹滯,破請託,肅官評,正選規,重掌 篆,崇禮讓,勵氣節,抑《僥倖》《覈吏弊》十事,帝即命飭行。 故尚書孫丕揚等二十六人為魏忠賢削奪,大相請 復其官,帝不許。旋以起廢忤旨,貶秩視事。給事中杜 三策言「大相端廉,起廢協輿論,不當譴。」不聽。父憂歸, 卒於家。

鄭三俊[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萬曆二十 六年進士。授元氏知縣,累遷南京禮部主事郎中、歸 德知府,福建提學副使。家居七年,起故官,督浙江糧 儲。天啟初,召為光祿少卿,改太常。未上,陳中官侵冒 六事。時魏忠賢客氏離間后妃,希得見帝,而三俊疏 有篤厚」「三宮妖冶不列於御語。忠賢遣二豎至閣中」 摘妖冶語,令重其罪。閣臣力爭,而擬旨則以先朝故 事為辭。三俊不悅,復疏言:「近日麋爛荼毒,無踰中璫, 閣臣悉指為故事。古人言:『奄豎聞名,非國之福』。今聞 名者已有人內連外結,恃閣臣彈壓抑損之,而閣臣 輒阿諛自溺其職,可為寒心。」忠賢益怒,以語侵內閣, 留中不下。擢左僉都御史。疏陳兵食大計,規切內外 諸司。吏部郎中徐大相言事被謫,抗疏救之。四年正 月遷左副都御史。戶部右侍郎楊漣劾忠賢,三俊亦 上疏極論。尋署倉場事。太倉無一歲蓄,三俊奏行足 儲數事,國計賴之。忠賢盡逐漣等,三俊遂引疾去。明 年,忠賢黨張訥請毀天下書院,劾三俊與鄒元標、馮 從吾、孫慎行、余懋衡合汙同流,褫職閒住。崇禎元年, 起南京戶部尚書兼掌吏部事。南京諸僚多忠賢遺 黨。是年京察,三俊澄汰一空,京師被兵,大臣多獲譴。 明年春,三俊以建儲入賀,力言:「皇上憂勞少過,人情 鬱結未宣。百職庶司,救過不贍。上下暌孤,足為隱慮。 願保聖躬以保天下,收人心以收封疆。」帝褒納之。南 糧歲額八十二萬七千有奇,積逋至數百萬,而兵部 又增兵不已。三俊初至,倉庫不足一月餉。三俊力祛 宿弊,糾有司尤怠玩者數人,屢與兵部爭虛昌,久之, 士得宿飽。萬曆時,稅使四出,蕪湖始設關,歲徵稅六 七萬。泰昌時已停,至是度支益絀。科臣解學龍請增 天下關稅,南京宣課司亦增二萬。三俊以「為病民,請 減其半,以其半征之。」蕪湖坐賈,戶部遂派蕪湖三萬, 復設關徵商。「三俊請罷征,併於工部分司計舟輸課, 不稅貨物。」皆不從,遂為永制。蕪湖、淮安、杭州三關皆 隸南戶部,所遣司官李友蘭、霍化鵬、任俶皆貪,三俊 悉劾罷之。居七年,部事大飭,就移吏部。八年正月,復 當京察,斥罷七十八人,時服其公。旋上議官評、杜請 囑、慎差委三事,帝皆採納。流寇大擾江北,南都震動, 三俊數陳防禦策。禮部侍郎陳子壯下獄,抗疏救之。 考績入都,留為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帝以陰陽愆 和,命司禮中官錄囚,流徒以下皆減等。三俊以文武 諸臣詿誤久繫者眾,請令出外候讞。因論告訐株蔓 之弊,乞敕「內外諸臣,行惻隱實政。內而五城訊鞫,非 重辟不必參送法司;外而撫按提追,非真犯不必盡 解京國刑曹決斷,以十日為期。」帝皆從之。代州知州 郭正中因天變請舉寒審之典,帝命考故事。三俊稽 《歷朝寶訓》,得祖宗冬月錄囚數事,備列上奏,寢不行。 前尚書馮英坐事遣戍,其母年九十有一。三俊乞釋 還侍養,不許。初,戶部尚書侯恂坐屯荳事下獄,帝欲 重譴之。三俊屢讞上,不稱旨。讒者謂恂與三俊皆東 林曲法,縱舍工部錢局,有盜穴其垣,命按主者罪,三 俊亦擬輕典。帝大怒,褫其官,下吏。應天府丞徐石麒 適在京,上疏力救,忤旨,切責。帝御經筵,講官黃景昉 稱三俊「至清」,又偕黃道周各疏救。帝不納,切責三俊 欺罔,以無贓私,令出獄候訊。宣大總督盧象昇復救 之,大學士孔貞運等復以為言,乃許配贖。十五年正 月召復故官。會吏部尚書李日宣得罪,即命三俊代 之。時值考選,外吏多假「繕城墾荒」名,減俸行取。都御 史劉宗周疏論之,諸人乃夤緣周延儒,囑兵部尚書 張國維以知兵薦,帝即欲召對親擢。三俊言:「考選者 部、院事,天子且不得專,況樞部乎?乞先考定,乃請聖 裁。」帝不悅,召三俊責之,對不屈。宗周復言:「三俊欲俟 部、院考後,第其優劣純疵,恭請欽定。若但以奏對取 人,安能得真品?」帝不從。由是倖進者眾。帝下詔求賢, 三俊舉李邦華、劉宗周自代,且薦黃道周、史可法、馮 元颺、陳士奇四人,姜埰、熊開元言事下獄。及宗周獲 嚴譴,三俊皆懇救。先後奏罷不職司官數人,銓曹悉 廩廩。大僚缺官,三俊數引薦,賢士之廢斥者多復用。 刑部尚書徐石麒獲罪,率同官合疏乞留。三俊為人 端嚴清亮,正色立朝,惟引吳昌時為屬,頗為世詬病。 時文選缺郎中,儀制郎中吳昌時欲得之,首輔周延 儒力薦於帝,且以囑三俊,他輔臣及言官亦多稱其 賢,三俊遂請調補。帝特召問,三俊復徇眾意以對。帝 頷之,明日即命下,以他部調選郎,前此未有也。帝惡言官不職,欲多汰之。嘗以語三俊,三俊與昌時謀,出 給事四人、御史六人於外。給事、御史大譁,謂昌時紊 制弄權,連章力攻,并詆三俊,三俊懇乞休致,詔許乘 傳歸。國變後,家居十餘年而卒。

李日宣[编辑]

按《明外史鄭三俊傳》:「李日宣,字晦伯,吉水人。萬曆四 十一年進士。授中書舍人,擢御史。天啟元年,遼陽破, 請帝時召大僚面決庶政。尋請宥侯震暘以開言路, 厚中宮以肅名分。忤旨切責。已又薦丁元薦鄒維璉、 麻僖等十餘人,乞召還朱欽相、劉廷宣等。帝以濫薦 逐臣,停俸三月。旋出理河東鹽政。還朝,以族父邦華」 佐兵部,引嫌歸。五年七月,逆黨倪文煥劾邦華、日宣 為東林邪黨,遂削籍。莊烈帝即位,復故官,以邦華在 朝久不出。崇禎三年起故官,巡按河南。還朝,掌河南 道事。中官王坤訐大學士周延儒,日宣率同官言:「內 臣監兵,不宜侵輔臣,且插款中疑邊情多,故坤責亦 不可逭。」報聞,遷大理丞,屢進太常卿。九年冬,擢兵部 右侍郎,鎮守昌平。久之,進左侍郎,協理戎政。尋敘「護 陵」功,加兵部尚書。十三年九月,擢吏部尚書。十五年 五月,會推閣臣,日宣等以蔣德璟、黃景昉、姜曰廣、王 錫衮、倪元璐、楊汝成、楊觀光、李紹賢、鄭三俊、劉宗周、 吳甡、惠世揚、王道直名上。帝令再推數人。而副都御 史房可壯、工部右侍郎宋玫、大理寺卿張三謨與焉。 大僚不獲推者,為流言入內,且創「二十四氣」之說,帝 深惑之。踰月,召日宣及與推諸臣入中左門,偕輔臣 賜食。已,出御中極殿,令諸臣奏對。玫陳《九邊形勢》,甚 辯。帝惡其干進,叱之。乃命德璟、景昉甡入閣,而以徇 情濫舉責日宣等回奏。奏上,帝怒不解,復御中左門, 太子及定、永二王侍。帝召日宣,聲甚厲。次召吏科都 給事中章正宸、河南道御史張煖及玫、可壯、三謨,詰 其妄舉。日宣奏辯。帝曰:「女嘗言秉公執法,今何事不 私?」正宸奏:「日宣多游移,臣等常劾之,然推舉事實無 所徇。」日宣復為玟等三人解。帝命錦衣官提下,日宣 等六人並褫冠帶就執。時帝怒甚,侍臣皆股栗失色。 德璟、景昉、甡叩頭辭新命,因言「臣等並在會推中。若 諸臣有罪,臣等豈能安?」大學士周延儒等亦乞優容。 帝皆不許,遂下刑部。廷臣交章申救,不納。帝疑其未 就獄,責刑部臣剋期三日定讞。侍郎惠世揚、徐石麒 擬予輕比。帝大怒,革世揚職,鐫石麒二秩,郎中以下 罪有差。御史王漢言「《枚卜》一案,日宣等無私,陛下懷 疑,重其罪,刑官莫知所執,不聽。」獄上,日宣正宸煖,戍 邊,玫可壯三謨。削籍。久之,赦還,卒。

李長庚[编辑]

按《明外史畢自嚴傳》:「『李長庚,字酉卿,麻城人。萬曆二 十三年進士。授戶部主事,歷江西左右布政使,勵清 操,入為順天府尹,改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盡心荒 政,民賴以蘇。盜蔓武定諸州縣,討禽其渠魁』。四十六 年,遼東用兵,議行登萊海運。長庚初言不便,後言自 登州望鐵山西北口至羊頭凹,歷中島、長行島,抵北 信口,又歷兔兒島至深井,達蓋州,剝運一百二十里, 抵娘娘宮。陸行至廣寧一百八十旦,至遼陽一百六 十里,每石費一金。」部議以為便,遂行之。明年二月特 設戶部侍郎一人兼右僉都御史,出督遼餉,駐天津, 以長庚為之。奏行造淮船,通津路,議牛車,酌海道,截 幇運,議錢法,設按臣,《開事例》,《嚴海防》九事。時議歲運 米百八十萬石,豆九十萬石,草二千一百六十萬束, 銀三百二十四萬兩,長庚請留金花行改折借稅課, 言:「臣考《會計錄》,每歲本色、折色,通計千四百六十一 萬有奇,入內府者六百餘萬,入太倉者自本色外折 色四百餘萬,內府六百萬。自金花、籽粒外,皆絲、綿、布、 帛、蠟、茶、顏料之類,歲」久皆朽敗。若改折一年,無損於 上,有益於下。他若陝西羊羢,江浙織造,亦當稍停一 年,濟軍國急。帝不悅,言:「金花籽粒,本祖宗舊制。內供 正額及軍官月俸,所費不貲,安得借留?其以今年天 津、通州、江西、四川、廣西上供稅銀盡充軍費。」於是戶 科給事中官應震上言:「考《會典》於內庫則云:金花銀, 國初解南京供武俸,諸邊或有急,亦取給其中。正統 元年,始自南京改解內庫,嗣後除武官俸外,皆為御 用。」是金花銀國初常以濟邊,而正統後方供御用也。 《會典》於太倉庫則云:「嘉靖二十二年題准,諸處京運 錢糧,不拘金花籽粒應解內府者,悉解貯太倉庫,備 各邊應用。」是世宗朝金花盡充兵餉。不知「陛下初年 何故斂之於內也。」今不考各邊取給應用之例,而反 云「正供舊額」,何相左若是?至武官月俸,一歲不過十 餘萬,乃云所費不貲哉?且原數一百萬,陛下始增二 十萬,年深月久,顛末都忘。以臣計之,毋論今年當借, 即嗣後年年借用可也;毋論未來者當濟邊,即見在 內帑者盡還太倉可也。若「夫物料改折,隆慶元年曾 行之,以解部濟邊。六年又行於南京監局,亦以濟邊。 此則祖宗舊制,陛下獨不聞耶?」帝卒不聽。時諸事刱 始,百務坌集,《長庚》悉辦治。天啟二年遷南京刑部尚書,就移戶部。明年召拜戶部尚書,未任,以憂歸。崇禎 元年起工部尚書,復以憂去。久之,代閔洪學為吏部 尚書。六年正月,修撰陳于泰疏陳時弊,宣府監視中 官王坤力之侵及。首輔周延儒、長庚率同列上言: 「陛下博覽古今,曾見有內臣參論武臣者否?自今以 後,廷臣拱手屏息,豈清朝所宜有。臣等溺職,祈立賜 譴黜,終不忍開內臣輕議朝政之端,流禍無窮,為萬 世口實。」帝不懌。次日召對平臺。時副都御史王志道 劾坤,語尤切,帝責令回奏。奏上,帝益怒。及面對,詰責 者久之,竟削其籍。志道,漳浦人。天啟時為給事中,議 三案為高攀龍所駁,謝病歸。其後附魏忠賢,歷擢右 通政,論者薄之。及是以忤中官罷。長庚不植黨援,與 溫體仁不甚合,推郎中王茂學為真定知府。帝不允, 復推為順德知府。帝怒,責以欺蒙,并追咎冠帶監生 授職事,責令回奏。奏上,斥為民。家居十年,國變久之, 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