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43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四百三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四百三十九卷目錄
將帥部彙考九
皇清五
將帥部彙考十
禮記〈月令〉
東西蕃上將次將各一星郎將一星圖考
斗魁戴匡六星太陽守一星圖考
角宿石星圖考
騎官二十七星車騎三星騎陣將軍一星圖考
房宿四星圖考
河鼓三星圖考
奎宿十六星圖考
天大將軍十一星存十星圖考
畢宿八星圖考
參宿七星圖考
官常典第四百三十九卷
將帥部彙考九
[编辑]皇清五
[编辑]《大清會典》:「鎮戍將領十二」
江西
南瑞鎮
鎮守南瑞總兵官一員,駐劄南昌府,標下前後二營,管轄南昌城守營、南昌水師營、銅鼓營、武寧營、瑞州營、撫州營、饒州營、建昌營、廣信營。原係九江總兵官,康熙七年,移駐南昌,改為南瑞總兵官。十三年裁,二十二年復設。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中營」 遊擊等官,康熙二十四年裁。左營遊擊等官,康熙十年裁。
南昌城守營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南昌水師營守備一員。原設城守水師營遊擊,康熙六年裁。十三年復設。十四年,改設水師總兵官。十九年,裁設水師遊擊守備,二十一年裁遊擊。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銅鼓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武寧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瑞州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康熙十五年,添設遊擊,二十一年裁遊擊。
把總一員
撫州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順治十二年改設遊擊。十五年改設副將。十八年裁。康熙二十四年,復設守備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饒州營參將一員,駐劄饒州府,兼轄鄱陽湖營。浮梁營,原設參將,康熙十四年,改設總兵官,二十一年裁,仍設參將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鄱陽湖營守備一員。駐劄康山
把總一員
浮梁營守備一員,駐劄浮梁縣。
把總一員
建昌營遊擊一員,駐劄建昌府,兼轄廣昌營。原設參將,康熙二年裁,五年復設。十年,改設副將。十四年,裁設城守守備。二十一年裁,二十四年復設遊擊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廣昌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康熙十四年,添設遊擊。二十一年裁遊擊。
把總一員
廣信營參將一員,駐劄廣信府,兼轄鉛山營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鉛山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南贛鎮
鎮守南贛總兵官一員,駐劄贛州府標下中、左、後三營,管轄贛州城守營,寧都營,南安營,興國營,文英營,永鎮營,橫岡營,羊角營,吉安營,龍泉營,萬安營,永豐營,永新營。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旗鼓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右營、前營遊擊等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贛州城守營守備一員。原設副將。康熙六年,改設守備。十五年,復設副將。二十一年裁,仍設守備 把總一員。
寧都營參將一員。駐劄寧都縣。原設南贛左協副將。康熙十年,改設寧都營參將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南安營參將一員。駐劄南安府。原設南贛右協副將。康熙十年,改設南安營參將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興國營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文英營守備一員。原設長沙營。順治十三年,改為「文英營 。」 把總一員。
永鎮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橫岡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羊角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吉安營參將一員,駐劄吉安府。原設參將。康熙十四年,改設副將。二十一年,復設參將
守備一員,原設二員。康熙二十一年裁一員。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龍泉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康熙十五年,添設遊擊。二十一年裁遊擊。
把總一員
萬安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康熙十七年,添設遊擊。二十一年裁遊擊。
把總一員
永豐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永新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康熙十七年,添設遊擊。二十一年裁遊擊。
把總一員
袁州副將一員,駐劄袁州府,兼轄樟樹營。原設副將。康熙十三年,改設袁臨總兵官。二十一年裁,復設副將 都司僉書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城守營遊擊、守備各一員。康熙二十一年,裁 樟樹營守備一員,把總一員。
九江副將一員,駐劄九江府,兼轄南康營。南湖營,原設總兵官,康熙七年,移駐南昌。八年設九江營參將。十年改設副將。十三年改設城守守備。十五年復設總兵官。十七年裁,復設副將。都司僉書一員,原設左右兩軍守備二員,康熙二十四年裁設都司。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南康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南湖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順治十八年添設遊擊。康熙二十四年裁擊遊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舊設
提督一員。標下設中、左、右、前、後五營官。康熙七年裁,十三年復設。十五年,以提督分管九江、袁州、臨江、贛州、南安、瑞州六府,添設提督一員,分管吉安、撫州、建昌、廣信、饒州、南康六府。十八年,歸併通省提督。二十一年裁。
九江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七年裁。
南昌水師總兵官一員。標下設左、右二營官,康熙十九年裁。
饒州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袁臨」 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前、後三營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豐城營守備一員 。奉新營守備一員,靖安營守備一員 。「臨江城守」 營遊擊守備各一員。已上康熙二十一年裁。
鎮戍將領十三
福建
陸路提督一員,駐劄泉州府,統轄全省陸路鎮營。原設提督,康熙十七年,改設全省水陸提督,本年改專管陸路。
中營參將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旗鼓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
水師提督一員,駐劄廈門,統轄全省水師鎮營。原設水師提督,康熙七年裁。八年,改設總兵官。十六年,令海澄公管水師提督事務。十七年,復設提督。
中營參將一員。原設參將。康熙八年,改設遊擊,十八年,復設參將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前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後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漳浦鎮
鎮守漳浦總兵官一員,駐劄漳浦縣。標下中、左、右三營,兼轄汀州營。漳州營,原設左路總兵官,順治六年,改為《汀州》總兵官。七年,改為《汀邵漳泉》總兵官,八年,改為《漳浦》總兵官,十六年裁,十七年復設。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旗鼓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漳浦營參將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汀州城守》副將一員,駐劄汀州府。原設副將,康熙元年裁,八年復設。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漳州城守守備一員,原設副將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調駐澎湖中營遊擊守備裁,改設城守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駐劄平和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駐劄漳州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漳州水師副將」 並三營遊擊等官,康熙二年裁。
福寧鎮
「鎮守福寧」 總兵官一員,駐劄福寧州,標下中、左、右三營,兼轄建寧營、延平營、羅源營、連江營,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守備一員,原設遊擊,康熙十一年,裁設守備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駐劄寧德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前營遊擊等官,康熙六年裁。「福寧州」 參將等官,順治十四年裁。「福寧營」 遊擊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建寧城守》副將一員,駐劄建寧府。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駐劄崇安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駐劄松溪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延平城守副將一員,駐劄延平府。
左營遊擊一員,駐劄將樂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駐劄永安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羅源營遊擊一員。駐劄羅源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連江營遊擊一員,駐劄連江縣,原設連江、羅源遊擊一員。康熙元年,分設二營。六年,裁連江營。八年,復設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興化鎮
鎮守興化總兵官一員,駐劄興化府,標下中、左、右三營,兼轄福州營、泉州營、邵武營、長樂營、福清營、同安營。原設水師右路總兵官,康熙八年,改為興化總兵官。
中營遊擊一員。原設遊擊,康熙十一年裁,二十一年復設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左營遊擊一員,駐劄涵江汛,原設遊擊,康熙十九年裁,二十一年復設。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原設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五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興化城守營遊擊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福州城守副將一員,駐劄福州府。
中營遊擊一員,原設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五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守備一員,原設遊擊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泉州城守營千總二員。原設參將一員,康熙二十五年裁。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把總四員
舊設泉州水師參將等官,康熙二年裁。
《邵武城守》遊擊一員,駐劄邵武府。原設副將。康熙二十五年裁。
左營守備一員,原設遊擊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千總二員原設守備一員。康熙十一年,裁把總四員。
長樂營遊擊一員,駐劄長樂縣。原設長樂福清遊擊一員。康熙元年,分設二營。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福清營遊擊一員,駐劄福清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同安城守營遊擊一員,駐劄同安縣。原設副將。康熙二年,改設總兵官。五年仍設副將。八年裁。本年仍設副將。二十三年改設遊擊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海壇鎮
鎮守海壇總兵官一員,駐劄海壇汛;標下中、左、右三營,原設援勦左鎮總兵官,康熙十九年,改為海壇總兵官。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
左營守備一員,原設遊擊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金門鎮
鎮守金門總兵官一員,駐劄金門,標下中、左、右三營,原設援勦右鎮總兵官,康熙十九年,改為金門總兵官。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駐劄圍頭,原設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右營守備一員,原設遊擊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銅山副將一員,駐劄銅山,原設「援勦」 前鎮總兵官。康熙十九年,改為銅山總兵官。二十三年裁,改設副將。
左營遊擊一員,原設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五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原設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中營遊擊等官,《銅山》鎮標遊擊等官,俱康熙二十三年裁。
海澄營遊擊一員,駐劄海澄縣,原設副將。康熙八年裁,十八年復設,二十三年裁。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舊設「中營」 遊擊等官,康熙八年裁。「左營」 遊擊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雲霄營守備一員。原設守備二員。康熙十八年,添設參將一員。二十三年,裁守備一員。二十五年,裁參將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詔安營遊擊一員,駐劄詔安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桐山營遊擊一員,駐劄桐山堡。原設遊擊。康熙十年裁,十一年復設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閩安》水師副將一員,駐劄閩安鎮。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守備一員,原設遊擊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烽火營遊擊一員,駐劄秦嶼。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閩安」 陸營參將等官,康熙二十四年,裁浙閩楓嶺營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外有遊擊等官,屬浙江管轄。
臺灣鎮
「鎮守臺灣」 總兵官一員,駐劄臺灣府標下中、左、右三營,兼轄南路營、北路營、水師營、澎湖水師營。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臺灣南路營參將一員,駐劄鳳山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臺灣北路營參將一員,劄駐佳里興。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臺灣水師營副將一員,駐劄紅毛城。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澎湖水師副將一員,駐劄娘媽宮。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閩粵南澳鎮詳見《廣東》。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
右路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順治六年,改為「泉州總兵官。」 十一年,改為「隨征中路總兵官。」 康熙六年裁。
隨征左路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順治十六年裁。
隨征右路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六年裁。
閩安水師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元年,改為水師左路總兵官。八年裁
同安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海澄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七年,改為漳州總兵官。二十三年裁。
左翼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前、後五營官。康熙十五年裁。
右翼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前、後五營官。康熙十五年裁。
「隨征中路」 總兵官一員:康熙十五年裁。
隨征左鎮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六年裁。
隨征右鎮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六年裁。
「隨征前鎮」 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六年裁。
「隨征後鎮」 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六年裁。
「廈門」 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銅山」 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海澄公」 一員。標下。設中軍左、右、前、後四營官。康熙十七年裁。
江東橋副將一員
晉江營遊擊守備各一員。
洛陽橋營遊擊守備各一員。
圍頭營遊擊守備各一員。
平海營遊擊守備各一員。
浯。營遊擊、守備各一員。鎮東營守備一員。已上康熙二十三年裁。惠安營參將守備各一員。
浦城營守備一員
灌口龍江參將一員
蒜嶺營守備一員
楓亭營守備一員。已上康熙二十四年,裁鎮戍將領十四。
山東
登州鎮
「鎮守登州」 總兵官一員,駐劄登州府。管轄全省標下中、右水師三營。所屬「文登營,寧福營,臨清營,萊州營,膠州營,沂州營,壽樂營,濟南城守營,即墨營,青州營,德州營,兗州營,武定營,高唐營,曹州營,壽張營,臺莊營,東昌城守營,安東營,范縣營,梁山營,沙溝營,界河營,滿家硐營,泰安營。」 原設參將,順治十七年改設副將。十八年,移臨清總兵官駐登州。
中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左營遊擊一員,康熙十六年裁。
水師營守備一員,原設左營守備,康熙六年改設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文登營副將一員,駐劄文登縣,原設守備。順治十七年,改設副將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中、左、右營都司僉書三員,守備三員。康熙五年裁右營,十九年俱裁。
寧福營參將一員。駐劄寧海州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臨清營副將一員,駐劄臨清州,原設總兵官。順治十八年,移駐登州,改設副將
守備一員,原設二員。康熙十九年裁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城守營都司僉書一員,順治十八年裁都司僉書二員。康熙十九年裁一員,二十三年裁一員。
萊州營遊擊一員,駐劄萊州府。原設遊擊。順治十八年裁,改設副將。康熙二十一年裁副將,復設遊擊
守備一員,原設二員。康熙十九年裁一員。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左右二營,都司僉書二員,康熙十九年裁膠州營副將一員,駐劄膠州。原設總兵官,順治十一年裁。十二年設參將。十五年,移沂鎮總兵官駐膠州。康熙二十一年裁,改設副將。
守備一員,原設二員。康熙二年裁,二十一年,復設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沂州營副將一員,駐劄沂州,原設總兵官。順治十五年,移駐膠州。康熙二十一年,改設副將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壽樂營參將一員,駐劄壽光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濟南城守營參將一員。駐劄濟南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即墨營參將一員,駐劄即墨縣。原係膠州參將。康熙三年,移駐即墨
守備一員,原設二員;康熙七年裁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青州營參將一員。駐劄青州府。原設參將。康熙元年裁。五年復設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德州營參將一員。駐劄德州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
兗州營參將一員。駐劄兗州府
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四員
武定營遊擊一員。駐劄武定州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高唐營遊擊一員。駐劄高唐州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曹州營參將一員。駐劄曹州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二員
壽張營遊擊一員。駐劄壽張縣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臺莊營遊擊一員。駐劄臺兒莊。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東昌城守營都司僉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
安東營都司僉書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三員。
舊設守備一員,康熙二十三年裁。
范縣營守備一員 ,把總二員。
梁山營守備一員 ,把總二員。
沙溝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界河營守備一員 ,把總二員。
滿家硐營守備一員 、把總一員。
泰安營守備一員,原係即墨右營守備,康熙七年移駐泰安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舊設
提督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膠州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前、後五營官。順治十一年裁。
沂州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前、後五營官,順治十五年,移駐膠州。康熙二十一年裁。金州營守備一員,康熙十九年裁。
鎮戍將領十五
河南
河北鎮
「鎮守懷慶」 總兵官一員,駐劄懷慶府,標下左、右二營,管轄衛輝營、開封營、河南營、磁州營、嵩縣營、王祿店營。原設懷慶總兵官,康熙七年,移駐開封府,懷慶,另設參將。八年,仍移總兵駐懷慶府,裁參將。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旗鼓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中營遊擊等官,康熙十年裁。
衛輝營參將一員。駐劄衛輝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開封城守營都司僉書一員。原設「開歸河南總兵官。」 順治十三年,改設副將一員,都司二員。康熙元年,裁副將並都司一員。
守備一員。原設二員;康熙元年裁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舊設「開封」 參將一員,左右二營守備等官。康熙十八年裁。
河南城守營都司僉書一員。原設參將。康熙元年,改設都司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磁州營都司僉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三員
嵩縣營守備一員
王祿店營守備一員
南汝鎮
鎮守南汝總兵官一員,駐劄南陽府標下左右二營。管轄「鄧新營、汝寧營、歸德營、襄城營、陳州營。」
左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右營遊擊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舊設旗鼓守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中營遊擊等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鄧新營守備一員 ,千總一員。
把總一員
汝寧營參將一員。駐劄汝寧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歸德營參將一員。駐劄歸德府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襄城城守營」 都司僉書一員
守備一員 ,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陳州營守備一員原係懷慶總兵標下中營守備。康熙十年移設。
千總一員 ,把總二員。
舊設
提督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七年裁,十三年復設。十八年裁。
《開歸河南》總兵官一員。標下設左右二營官,順治十三年裁。
「援勦河南」 總兵官一員。標下設中、左、右三營官,康熙十四年裁。
將帥部彙考十
[编辑]《禮記》:
《月令》
[编辑]孟秋之月,立秋之日,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 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 遠方。
〈陳注〉簡練,簡擇而練習之也。「專任有功」,謂大將有已試之功,乃使之專主其事也。詰者問其罪,誅者戮其人,殘下謂之暴,慢上謂之慢。順,服也,好惡明則遠方順服。 嚴陵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謂之將,智足以帥人而先之謂之帥,士言其人,兵言其器,選士則人無不能於事,厲兵則器無不利於用,桀俊簡之則無所」不擇,練之則無所不熟。既選厲簡練之矣,苟非已試之效,則勝負猶未可知,故所任必在乎有功之人也。任有功矣,苟置疑貳於其間,則知者必不盡其謀,能者必不竭其力,故任之又欲其專也。凡此皆欲以征不義而已。「無以覆下之謂暴,不能敬上之謂慢,詰以問其罪,誅以戮其人。」所詰誅者暴慢,則好惡公而明矣,故曰「以明好惡。」好惡得其明,則合天下之所願而無逆矣,故曰「順彼遠方。」必曰遠方者,柔遠能邇之意。既曰「征不義」,又曰「詰誅暴慢」,蓋以征不義則言其道,詰誅暴慢則言其事。
東西蕃上將次將郎將各一星圖
圖考
東西蕃上將次將各一星。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匡衛十二星,藩臣;西將;東相南四星, 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門內六星,諸侯。」
按《晉書天文志》:「太微垣東蕃四星,第三星曰次將,第 四星曰上將;西蕃四星,南一星曰上將,第二星曰次 將。」
按《步元歌》:「兩面宮垣十星布」,〈不言將相〉
按《新法曆書》表「西上將、次將金、水,東上將、次將木、土。」
郎將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太微三光之庭,後聚一十五星,蔚然 曰郎位。」傍一大星,將位也。
〈注〉索隱曰:宋均云:「為群郎之將帥也。」正義曰:郎將一星,在郎位東北,所以為武備,今之左右中郎將。占:大而明角,將恣不可當也。
按《晉書天文志》:「郎將一星,在郎位北,主閱具,所以為 武備也。」
按《步天歌》,「烏列帝後從東定,郎將虎賁居左右。」 按《新法曆書》表同。
斗魁戴匡六星太陽守一星圖
圖考
斗魁戴匡六星
按《星經》,文昌七星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 按《史記天官書》: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一曰上將, 二曰次將。
按《晉書天文志》:「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天之六府也, 主集計天道。一曰上將,大將軍建威武;二曰次將,尚 書正左右。」
按《步天歌》:「文昌斗上半月形,依稀分明六個星」;〈不言上將 次將〉
按《新法曆書》表同,六星皆屬火。
太陽守一星
按《星經》:「太陽守在西北,主大臣將備,天下不虞事。」星 明,吉暗凶;星移,天下兵起。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太陽守一星,在相西,大將大臣之象, 主戒不虞,設武備。」
按《步天歌》,太陽之守曰「勢前。」
按:《新法曆書表》同屬火。
角宿右星圖
圖考
按《星經》,角二星,南左角名天津,北右角為天門。 按《史記天官書》:「左角李,右角將,火犯守角則有戰。」 按《晉書天文志》:「東方角二星為天關,其間天門也。左 角為天田,為理,主刑,其南為太陽道。右角為將,主兵, 其北為太陰道。」
按《步天歌》「角,兩星南北正直著。」
按《新法曆書》表同,「一南金火,二北水土
騎官二十七星車騎三星騎陣將軍一星圖
圖考
騎官
按《星經》,「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主天子騎虎賁,貴諸 侯之族子弟宿衛天子」,今三衛之像。
按《史記天官書》,房南眾星曰「騎官。」
按《晉書天文志》:「騎官二十七星,在氐南,若天子武賁, 主宿衛。」
按《步天歌》,「氐下眾星騎官出,騎官之眾二十七,三三 相連十欠一。」
按《新法曆書表》作「十三」,俱屬火土,今圖只存五。
車騎
按《星經》,「車騎三星,在騎官南,總領車騎行軍之事。」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騎官南三星,車騎之將也。」
按《步天歌》,「騎官之下三車騎。」
按,《新法曆書表》同。
騎陣將軍
按《星經》,「車騎將軍星,在騎官東南,主車騎將軍之官。」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騎官東端一星,騎陣將軍,騎將也。 按《步天歌》,「將軍鎮裏鎮威霜。」
按《新法曆書表》,「在車騎東南,屬火土。」
房宿四星圖
圖考
按《星經》,「房四星名天府上,第一星名為右服上將,三 名左服次將。」
按《史記天官書》:「東宮蒼龍房,心房為府,曰天駟。」 按《晉書天文志》:「房四星為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亦 四輔也;下第一星,上將也;次,次將也。」
按《步天歌》,「房四星直上主明堂。」〈不言將相〉
按《新法曆書表》同屬火、土。
河鼓三星圖
圖考
按《星經》,河鼓三星中大星為大將軍,左星為左將軍, 右星為右將軍。星直,吉;曲,凶。有芒角,為將軍雄強。 按《史記天官書》:「牽牛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將,左右左 右將。」
按《晉書天文志》:「河鼓三星,在牽牛北,天鼓也,主軍鼓, 主鈇鉞。一曰三武,主天子三將軍。」
按《步天歌》,「牛上直建三河鼓。」
按:《新法曆書表》,同屬火木。
奎宿十六星圖
圖考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
按《隋書天文志》:「奎十六星,天之武庫也。一曰天豕,亦 曰封豕,主以兵禁暴,又主溝瀆。西南大星,所謂天豕 目,亦曰大將。」
按《步天歌》:「腰細頭尖似破鞋,一十六星繞鞋生。」 按《新法》曆書表同,一二金三金火,四五六七八九皆 金,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皆火。
天大將軍十一星存十星圖
圖考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不載。
按《晉書天文志》:「天大將軍十二星,在婁北,主武兵。中 央大星,天之大將也。」
按《步天歌》,「婁上將軍十一侯。」
按《新法曆書》,《表》同「增一」,今圖只十。
畢宿八星圖
圖考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畢曰:「罕車為邊兵,主弋獵。」
按《隋書天文志》:「畢八星,主邊兵,主弋獵。其大星曰天 高,一曰邊將,主四夷之尉也。」
按《步天歌》畢,「恰似丫乂八星出。」
按《新法曆書》表同,俱屬火。
參宿七星圖
圖考
按《星經》闕。
按《史記天官書》:「參為白虎,三星,直者是為衡石,其外 四星,左右肩股也。」
按《晉書天文志》:「參十星,白獸之體,其中三星,橫列三 將也。東北曰左肩,主左將;西北曰右肩,主右將;東南 曰左足,主後將軍;西南曰右足,主偏將軍。故黃帝占, 參應七將;中央三小星曰伐,天之都尉也。」
按《步天歌》,「總有七星觜相侵,兩肩雙足三為心,伐有 三星足裏深。」
按:「新法曆書表同參伐皆屬土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