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60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二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二卷目錄

 監司部名臣列傳一

  元

  田滋       贍思

  臧夢解      陸垕

  不花       劉引

  鄧文原

  明一

  陳觀       單安仁

  王綱       胡子祺

  王佑       韓禎

  劉仕貆      吳文

  解敏       梁觀

  王溥       周觀政

  王愷       魯穆

  呂升       謝忱

  吳惠       陳述

  顧謙       戴弁

  陶成       顧儼

官常典第六百二卷

監司部名臣列傳一[编辑]

[编辑]

田滋[编辑]

按《元史》本傳:「『滋字榮甫,開封人。至元二年,由汴梁路 總管府知事入為御史臺掾。十二年,拜監察御史。十 三年,宋平,滋建言江南新附,民情未安,加以官吏侵 漁,宜立行御史臺以鎮之』。詔從其言,遂超拜行御史 臺侍御史,歷兩淮鹽運使,河南路總管。大德二年,遷 浙西廉訪使。有縣尹張彧者,被誣以贓,獄成,滋審之」, 但俛首泣而不語,滋以為疑。明日,齋沐詣城隍司,禱 曰:「張彧坐事有冤狀,願神相滋明其誣。」守廟道士進 曰:「曩有王成等五人,同持誓狀到祠焚禱,火未盡而 去之燼中得其遺槁,今藏於壁間,豈其人邪?」視之果 然。明日,詣憲司詰成等,不服,因出所得火中《誓狀》示 之,皆驚愕伏辜,張彧得釋。十年,改濟南路總管,尋拜 陝西行省參知政事。時陝西不雨三年,道過西嶽,因 禱曰:「滋奉命來參省事,而安西不雨者三年,民饑而 死,滋將何歸?願神降甘澤,以福黎庶。」到官,果大雨。滋 即開倉,以麥五千餘石給小民之無種者,俾來歲收 成以償官。民大悅。未幾,以疾卒於位。贈通奉大夫、河 南行省參知政事,追封開封郡公,諡《莊肅》。

贍思[编辑]

按《元史》本傳:「贍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國人。國既內附, 大父魯坤乃東遷豐州。太宗時,以材授真定濟南等 路監榷課稅使,因家真定。父斡直,始從儒先生問學, 輕財重義,不干仕進。贍思生九歲,日記古經傳至千 言。比弱冠,以所業就正於翰林學士承旨王思廉之 門,由是博極群籍,汪洋茂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 故其年雖少,已為鄉邦所推重。延祐初,詔以科第取 士,有勸其就試者,贍思笑而不應。既而侍御史郭思 貞、翰林學士承旨劉賡、參知政事王士熙交章論薦 之。泰定三年,詔以遺逸徵至上都,見帝於龍虎臺,眷 遇優渥。時倒剌沙柄國,西域人多附焉,贍思獨不往 見,倒剌沙屢使人招致之,即以養親辭歸。天曆三年, 召入為應奉翰林文字,賜對奎章閣。文宗問曰:「卿有 所著述否?」明日,進所著《帝王心法》,文宗稱善,詔預修 《經世大典》。以論議不合求去,命奎章閣侍書學士虞 集諭留之,贍思堅以母老辭,遂賜幣遣之。復命集傳 旨曰:「卿且蹔還,行召卿矣。」至順四年,除國子博士,丁 內艱,不赴。後至元二年,拜陝西行臺監察御史,即上 封事十條,曰:法祖宗,攬權綱,敦宗室,禮勳舊,惜名器, 開言路,復科舉,罷數軍,一刑章,寬禁網。時奸臣變亂 成憲,帝方虛己以聽,贍思所言,皆一時群臣所不敢 言者。侍御史趙承慶見之,歎曰:「御史言及此,天下福 也。」戚里有執政陝西行省者,恣為非道,贍思發其罪 而按之,輒棄職夜遁。會有詔勿逮問,然猶杖其私人 及分巡雲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遠 藩為之震悚。襄、漢流民聚居宋之紹熙府故地,至數 千戶,私開鹽井,自相部署,往往劫囚徒,殺巡卒。贍思 乃擒其魁而釋其黨。復上言:「紹熙土饒利厚,流戶日 增,若以其人散還本籍,恐為邊患,宜設官府以撫定 之。」詔即其地置紹熙宣撫司。三年,除僉浙西肅政廉 訪司事,即按問都轉運鹽使、海道都萬戶、行宣政院等官贓罪,浙右郡縣無敢為貪墨者。復以浙右諸僧 寺私蔽猾民,有所謂道人、道民、行童者,類皆瀆常倫, 隱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興一路,為數已二千七 百,乃建議請勒歸本族,俾供王賦,庶以少寬民力。朝 廷是之,即著以為令。四年,改僉浙東肅政廉訪司事, 以病免歸。贍思歷官臺憲,所至以理冤澤物為己任, 平反大辟之獄,先後甚眾,然未嘗故出人罪以市私 恩。嘗與五府官決獄咸寧,有婦宋娥者,與鄰人通,鄰 人謂娥曰:「我將殺而夫。」娥曰:「張子文行,且殺之。」明日, 夫果死。跡盜數日,娥始以張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 為非共殺,且既經赦宥,宜釋之。贍思曰:「張子文以為 娥,固許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與張同 謀,度不能終隱,故發之也。豈赦可釋哉?」樞密判官曰: 「平反活人,陰德也。御史勿執常法。」贍思曰:「是謂故出 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種陰德於生者,奈死者何?」乃 獨上議。刑部,卒正娥罪,其審刑當罪多類此。至正四 年,除江東肅政廉訪副使。十年,召為祕書少監,議治 河事,皆辭疾不赴。十一年,卒於家,年七十有四。二十 五年,皇太子撫軍冀寧,承制封拜,贈嘉議大夫、禮部 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恆山郡侯,諡曰文孝。贍思邃 於經,而《易》學尤深,至於天文、地理、鍾律、算數、水利,旁 及外國之書,皆究極之。家貧,饘粥或不繼,其考訂經 傳,常自樂也。所著述,有《四書闕疑》、「《五經思問》《奇偶陰 陽消息圖》」、《老莊精詣》《鎮陽風土記》《續東陽志》《重訂河 防通議》《西國圖經》《西域異人傳》《金哀宗記》《正大諸臣 列傳》《審聽要訣》及文集三十卷,藏於家。

臧夢解[编辑]

按《元史》本傳:「夢解,慶元人。宋末中進士第,未官而國 亡。至元十三年,從其鄉郡守將內附,授奉訓大夫,婺 州路軍民人匠提舉。未幾,例革其所司,而淛東宣慰 司舉夢解才兼儒吏,可試州郡。朝廷是之,授息州知 州。未行,改海寧知州。時淮東按察副使王慶之按行 至其州,見夢解剛直廉慎,而學有淵奧。自任職以來」, 門無私謁,官署蕭然,凡有差役,皆當其貧富,而吏無 所預。於是民以戶計者,新增七百六十有四,田以頃 計者,新闢四百四十有三,桑柘榆柳,交蔭境內,而政 平訟簡,為諸州縣最。乃舉夢解才德兼備,宜擢清要, 以展所蘊,而御史臺亦以其廉能,抗章薦之。二十七 年,夢解滿去者,至是已五年矣。屬江陰饑,江浙行省 委夢解賑之。夢解不為文具,皆躬至其地,而人給以 米,所活四萬五千餘人。江南行臺治書侍御史苟宗 道聞而韙之,舉其名上聞,除同知桂陽路總管府事。 三十年,擢奉議大夫、廣西肅政廉訪副使。故事,煙瘴 之地,行部者多不躬至,而夢解咸遍歷焉。遂按問賓 州、藤州兩路達魯花赤,與凡貪官奸吏置於法者,無 慮八十餘人。又平反邕州黃震被誣贓罪,及藤州唐 氏婦被誣殺夫罪,凡兩冤獄。大德元年,遷江西肅政 廉訪副使。有臨江路總管李倜,素狡獪,而又附大臣, 勢以控持省憲。夢解按其贓罪,而一道澄清。六年,遷 浙東肅政廉訪副使。九年,除廣東肅政廉訪使。夢解 至是,既老且病,乃納祿退居杭州,以亞中大夫、湖南 宣慰副使致仕,後至元元年卒。夢解博學洽聞,為時 名儒,然不少迂腐,而敏於政事,其操守尤為介特。所 著書有《周官考》三卷,《春秋微》一卷。夢解嘗自號「魯山 大夫」,士之稱之者不以官,皆曰「魯山先生」云。

陸垕[编辑]

按《元史臧夢解傳》:「同時有陸垕者,與夢解齊名,監察 御史鄭鵬南嘗以二人並薦於朝。垕字仁重,江陰人 也,自幼以孝友聞。至元間,丞相伯顏以師南下,垕是 時年未冠,而志強氣銳,率其鄉人見之,論議有合,兵 遂不涉其境,鄉人義之。伯顏奏授為同知徽州路總 管府事,以廉能擢置臺憲,累遷至湖南肅政廉訪副」 使,陞浙西廉訪使。所至以黜贓吏、洗冤獄為己任,且 嘗上章奏免儒役及舉行浙西助役法。年五十卒,賜 諡「莊簡。」

不花[编辑]

按《元史楊朵兒只傳》:「朵兒只子不花,幼有才氣,能以 禮自持,好讀書,善書。初,仁宗聞而召之,應對稱旨,欲 以為翰林直學士,力辭。後遭家難,益自勵節為學,以 蔭補武備司提點,轉僉河東廉訪司事。嘗出按部,民 有殺子以誣怨者,獄成,不花讞之曰:『以十歲兒受十 一創,且彼以斧殺怨,必盡其力,何創痕之淺,反不入 膚耶』?」遂得其情,平反出之。河東民饑,先捐己貲以賑, 請未得命,即發公廩繼之,民遂賴不死。天曆初,文宗 入繼大統,除通政院判。將行,值陝西諸軍拒詔,郡邑 守吏率民逃之。不花獨率眾出禦,呼西人喻之曰:「民 者,祖宗艱難所致,國家大事,何與於民。汝等既昧逆 順,又欲殘此無辜,吾有為民死爾,不汝從也。」陣潰,遂 見殺。二僕亦見執,曰:「吾主既為國死,吾縱為人奴。今 苟得生,他日何以見吾主於地下?不若死從吾主。」欲

起,殺讎,讎要斬之。至順二年贈嘉議大夫、禮部尚書
考證
以褒其忠。

劉引[编辑]

按《蘇州府志》:「引,字嗣宗,良鄉人。積官至山北道廉訪 使。皇慶二年為總管,發奸摘伏,洞燭民隱,吏弊若素 官南土者。臨事執義不苟,懲惡則濟之以猛,癯然若 不勝衣,未嘗疾言遽色。素守清儉,門無私謁。延祐元 年,詔經理田糧,條令嚴峻,事鉅限迫,莫不駭懼。引威 信素孚,人不敢欺,昔之詭寄者翕然自實。時江浙會」 十八郡,守臣欲概定田賦,咸視引言為從違。引毅然 爭曰:「地有肥磽,厥賦宜不齊。一旦更改,民病何時瘳 乎?」由是得仍舊貫。二年,郡境螟,引白之行省,仍屬引 閱實,遂悉蠲之。縣民執役定,里正主首,有產去稅存 之患,引建隨產當差之議。科舉初行,士赴會試,闢公 宇,燕餞之。三年正月,卒,喪不能舉,僚佐賻歸葬。

鄧文原[编辑]

按《元史》本傳:「文原,字書之,一字匪石,綿州人。父漳,徙 錢塘。文原年十五,通《春秋》。在宋時,以流寓試浙西轉 運司,魁四川士。至元二十七年,行中書省,辟為杭州 路儒學正。大德二年,調崇德州教授。五年,擢應奉翰 林文字。九年,陞修撰,謁告還江南。至大元年,復為修 撰,預修《成宗實錄》。三年,授江浙儒學提學。皇慶元年」, 召為國子司業。至官,首建白更學校之政,當路因循, 重於改作,論不合,移病去。科舉制行,文原校文。江浙 慮士守舊習,大書《朱熹貢舉私議》揭於門。延祐四年, 陞翰林待制。五年,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 平江僧有憾其府判官理熙者,賄其徒告熙贓,熙誣 服。文原行部按問得實,杖僧而釋熙。吳興民夜歸,巡 邏者執之繫亭下,其人遁去,有追及之者,刺其脅仆 地,明旦家人得之以歸。比死,其兄問:「殺汝者何如人?」 曰:「白帽青衣長身者也。」其兄愬於官。有司問直初更 者,曰:「張福兒。」執之使服焉,械繫三年。《文原錄之》曰:「福 兒身不滿六尺,未見其長也。刃傷右脅,而福兒素用 左手,傷宜在左,何右傷也?」鞫之,果得真殺人者,而釋 福兒。桐廬人戴汝惟家被盜,有司得盜,獄成送郡。夜 有焚戴氏廬者,而不知汝惟所之,文原曰:「此必有故 也。」乃得其妻葉氏與其弟謀殺汝惟狀,而於水涯樹 下得屍,與漬血斧俱在焉,人以為神。六年,移江東道。 徽、寧國、廣德三郡,歲入茶課鈔三千錠,後增至十八 萬錠。「竭山谷所產,不能充其半,餘皆鑿空取之,民間 歲以為常。」時轉運司官聽用,鄉里譁狡,動以犯法誣 民,而轉運司得專制有司,凡五品官以下皆杖決,州 縣莫敢如何。文原請罷其專司,俾郡縣領之,不報。徽 民謝蘭家僮汪姓者死,蘭姪回賂汪,族人誣蘭殺之, 蘭誣服。文原錄之,得其情,釋蘭而坐。回時久旱不雨, 決獄乃雨。至治二年,召為集賢直學士。地震,詔議弭 災之道,文原請決滯囚,置倉廩,河北儲羨粟以賑饑。 復申前議,請罷榷茶轉運司,又不報。明年,兼國子祭 酒。江浙省臣趙簡請開經筵,泰定元年,文原兼經筵 官,以疾乞致仕歸。二年,召拜翰林侍講學士,以疾辭。 四年,拜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以疾不赴。天曆元 年卒,年七十一。文原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初客 京師,有一書生病篤,取橐中金,囑文原以歸其親。既 死,而同舍生竊金去,文原買金償死者家,終身不以 語人。有文集若干卷,內制集若干卷,藏於家。子衍,蔭 授江淛等處儒學副提舉,未任卒。至順五年,制贈文 原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諡《文肅》。

明一[编辑]

陳觀[编辑]

按《明外史蕭執傳》:「洪武初,觀以訓導入覲,試王猛《捫 蝨論》,立擢陜西參政。尋召還,侍左右。應制作《鍾山賦》, 賜金幣。在陝以廉謹稱。或問陝產金,其礦何狀,觀大 驚曰:『吾備位藩僚,何金之問?其卒也,妻子幾無以自 存云』。」

單安仁[编辑]

按掾曹《名臣錄》:「安仁,字德夫,鳳陽人。少有志事功,雖 為府史,晝夜以洗冤澤物為事。當至正辛卯,江淮兵 起,剽奪相屠,流民遑遑,無所寧居。安仁奮然曰:『丈夫 當出奇翦寇,可坐視父母之邦淪覆耶』?遂椎牛釃酒, 率健少年與飲,整部伍,嚴器械,教以坐作擊刺之法。 不一月間,從之者數萬人。新建壁壘,橫亙三十里,寇」 至,輒揚旗鳴鼓,大呼追殺,俾無留行,乃止。退則閉柵 自守,老弱襁負依為保障者,累十千家。當是時,豪傑 角立割疆擅號令者,比比而是。乙未秋,安仁遂移兵 廣陵以觀變,且曰:「此輩皆為人作驅除爾。真人之興, 氣勢自與恆人殊。」丙申冬,安仁見皇上威德日盛,統 六師而下金陵。安仁曰:「向所為真人者,此真是已。」乃 率部曲而歸之。上大悅。明年,令戍鎮江,安仁嚴飭軍 伍,益自振勵,敵兵不敢侵境。居歲餘,會朝廷始立提 刑按察司,以廉糾不虔。上選安仁為副使,巡行浙水 東。悍將獰卒橫賦民糧曰寨糧,務刻剝以蠹民,安仁 一寘於法。金華民有訟其邑丞受白金者,安仁詰之曰:「頗聞爾丞賢,爾細民也,奈何犯?分而訐之。」即圖其 金短長圓方形,來民圖上藏屏。復命諸左證圖之,人 各不同。安仁曰:「是非誣耶?」眾環目相顧無一語,遂以 其罪抵訟者,告訐之風為衰。辛丑,陞按察使。東方肅 清,莫敢紛擾。甲辰,徵為中書左司郎中。時江淮甫定, 軍國庶務,紛如亂絲。安仁佐太師李韓公參錯裁斷, 日就「統緒,事以無滯」,上益倚信之。吳元年丁未,閩浙 中原漸平,營建城闕宮殿,修廟享服御衣物,廷議可 任其責者,奏舉安仁為將作卿。安仁精敏多智,凡所 制量,皆中法不苟。明年戊申,是為洪武元年,上即皇 帝位,安仁陞嘉議大夫、工部尚書,仍領將作事。二年 夏,改兵部。安仁宅心中正,能聲彰聞,年已六十有七, 自以精力衰孱,請致其事。上憫其勞,從之,贈田三千 畝,牛七十角,仍給尚書半祿,養其終身。退卜儀真、珠 金沙,結廬以居。六年夏,上念安仁舊勳,復詔中書,起 為山東行省參知政事,安仁詣闕力辭而止。八年,復 頒《致仕誥》,加通議大夫,蓋異數云。

王綱[编辑]

按《紹興府志》:「綱字性常,餘姚人。洪武初,以文學徵見, 上親策治道,拜兵部郎中。未幾,潮民弗靖,擢綱廣東 參議,往督兵餉。綱致書與家人訣,攜其子彥達與俱, 單舸往諭降之。還至增城,為海寇曹真所得,日為壇 坐綱上,羅拜,脅為謀主。綱開諭禍福,曰:『爾何為者?今 天子削平僭亂,爾當為良民同享太平,奈何自取死 耶』?」賊怒,遂遇害。彥達哀號請代不得,且哭且罵曰:「賊 并殺我。」其部長曰:「父忠而子孝,殺之不祥。」與之食,不 顧。賊憫其誠孝,釋之。乃綴羊革裹綱尸以歸。後有詔 立廟死所,額曰「父子忠孝。」彥達子與準閉門力學,有 司以遺逸薦,逃之山中,終身不仕。

胡子祺[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子祺,名壽昌,以字行,吉水人。明師下 吉安,猝有寇,民為寇所脅者千餘人。寇退,大師將盡 殺之。子祺走謁營門,力言從寇非民所欲,殺之且失 人心,始得免。洪武三年,以儒士選授監察御史。先是, 帝嘗召老臣問以建都之地,有言關中險固,金城天 府之國,宜為都者。帝以天下甫定,國家財賦轉輸,悉 資東南,重勞其民,故遂已之。」詔以應天、開封為南、北 京,臨濠為中都,然而非帝意也。至是子祺首上書請 都關中,略曰:「天下形勝之地,可都者四:河東地勢高 厚,控制西北,堯常都之,然其地苦寒,江、淮士卒所不 堪;汴梁襟帶河、淮,宋常都之,然其地平曠,無險可憑, 不足以限禦戎馬。洛陽周公嘗卜之,周、漢嘗遷之。然 嵩、邙諸山,非有殽、函、終南之阻,澗、瀍、伊、洛之水,非有 涇、渭、灞、滻之雄。故據百二山河之勝,可以聳諸侯之 望,綿宗社之祚,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帝覽書稱善。其 後遂命皇太子巡行陜西,為擇文武諸臣扈從,且諭 之曰:「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汝一遊以省觀風 俗,慰勞秦父老子弟。」蓋微示太子以遷都意。及太子 自陝西還,無幾時而薨。會帝亦遂病,於是卒不果。遷 子祺為御史,尋遷廣西按察司僉事,屢平冤獄。凡祠 廟不載祀典者,悉令撤毀。聞宋《元祐黨人碑》在融州 山谷中,即舁出掊碎之。已又改知彭州。彭故有都江 諸堰,秦時守李冰所鑿,導江水以灌成都田,歷代皆 用鐵石修之,勞費不貲。元季兵興堰廢,民失水利,旁 堰田遂不治。子祺建議修築,請以竹木代鐵石為之。 眾初疑不可就,又謂當役萬人。子祺曰:「得二千人足 矣。」未幾,堰成,費省而利溥,民甚便焉。遷延平知府。延 平聽事側有淫祠,數為妖,前知府徙舍避去。子祺至, 命焚祠,更作室其上居之,妖亦遂息。踰年卒於任。子 祺,有惠政,吏民皆罷市走哭。次子廣,永樂中至大官, 自有傳。

王佑[编辑]

按《明外史胡子祺傳》:「王佑者,泰和人。以教官試吏部, 授御史。與子祺同為廣西按察僉事。按察使尋适咨 以政體,子祺曰:『刑新國用輕,典新附之地,宜靜以蒞 之』。佑曰:『蠻方之人,素昧名分,瀆倫傷化,不及此時明 禮法,示勸懲,後將難治』。适從之,廣西稱治。蜀平,徙佑 知重慶州,招徠撫輯,甚得民和。坐事免官,卒。」

韓禎[编辑]

按《廣東通志》:「禎,洪武十一年任布政司參政,時展築 城池,閫帥力欲亟成,工役晝夜不休,軍民苦病亡。禎 曰:『城郭所以保民,今築城而民疲,甚,非安邊保民意 也。朝廷聞之,咎將誰歸』?帥始懼,又欲令五鼓始工,二 鼓而止。禎曰:『不可』。乃召眾定約,以晨鐘從事,夕鐘則 已。由是赴工者莫不感悅,政聲大著。」

劉仕貆[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仕貆字伯貞,安福人。父閈,閈兄聞與 其弟閱閏,皆以《春秋》應舉為元官,獨閈不仕家居,著 書者終其身。仕貆少受父學,洪武初,里人有忌,仕貆 以里役陷之,為安福丞張禧所辱。仕貆心憤,益以學

自力,扁所居室曰『悠然,晨夕讀書其中,從遊者日眾
考證
洪武十五年,應賢良舉,策以求賢圖治之道,仕貆條』」

對,略曰:「取人自古為難,求之以貌,則偉於容者或內 行之不立;考之以文,則富於學者或才用之不足;辨 之以識,則達於務者或心術之多乖;察之以言,則佞 於口者或力行之未逮;收之以望,則隆於譽者或實 德之未孚。以是五者取人,猶曰不然,況乎郡縣諸臣, 舍是五者,惟取庸碌之流,醫巫公卜之子,僥倖以寬 其責,顧欲至治之興,其將能乎?是故任一人不如任 眾人。自今學校所貢,宜令學官審之,有司覆之,其果 經行修明,然後升之禮部;有司所舉,宜令縣官審之, 郡守覆之,其果行藝清淑,然後進之。」吏部舉,「凡學校 所貢,有司所舉,每得人則錄以為績,每失人則紀以 為過。及其考課,績多者陟,過多者黜。又厚祿秩以作 其廉,信刑罰以警其墨。如是則官得其人,人稱其職 矣。」對奏稱旨,授廣東按察司僉事,分司瓊州。州在海 外,民夷雜居,其俗故獷悍,不可盡繩以法,且善用蠱, 每上官至,輒致所產珍貨為贄。受則喜,以為無猜嫌; 不受則懼,且致禍,遂投毒蠱殺之。由是仕宦者至瓊, 悉為所污,無得免者。仕貆方以廉正自持,既蒞任,又 數有惠愛,輕徭理枉,大得民俗之和,雖卻其贄,夷人 不忍害也。故時辱仕貆者張禧,適調丞瓊山,以屬吏 進謁,大慚怖,幾不敢仰視。仕貆待之坦然,與他吏等, 禧遂感服,其不宿怨如此。未幾,朝議省僉事官,仕貆 亦例降,遂改授東莞河泊使。二十三年,遭風,沒於水。 其同寮張仕祥言諸官,乃得葬焉。

吳文[编辑]

按《廣西通志》:文,字尚質,臨桂人,洪武乙丑進士,是年 始選進士入翰林。文在選中,官檢討,後出為湖廣右 參議,與湖廣右參政王景範、左參議鄭陽同日陛辭。 上親諭以典藩之法,曰:「卿等所學,當懷致君澤民。朕 今簡用,特冀儒術之異於常人也,勉之!」文到官,具錄 聖諭置廳事中,或有追悔,則曰:「得無負聖諭耶?」立取 其事。更審覈之。必當乃已。以政聲聞

解敏[编辑]

按《明外史凌漢傳》:「敏,陽武人。舉進士,授監察御史。以 才望擢浙江按察僉事。杭民輸銅踰期,詔逮治。敏請 責府縣督辦,免逮其民,許之。敏行法無所撓,貪殘斂 跡,聲稱赫然。召署都察院事,超拜右副都御史,克振 風紀。尋出為江西按察使。」

梁觀[编辑]

按《太平府志》:「觀字大用。為人廉公方正,勤學善大書。 與李衡交。衡有妻妾,欲遠行,一日夜恐盜伺之,乃要 觀止其書舍。一夕燃燈讀書達旦。他事多類此。洪武 間,由府庠貢入監,除吏科給事中,陞四川按察司僉 事,調廣東按察司僉事,分巡潮州。廉介剛果,決獄如 神。會天時久旱,觀齋沐禱神,雨下如注,沒於官。潮人」 思之,塑像於韓山書院,屢示靈異。同鄉謝孚為監察 御史,領兵平《百家畬》,宿行臺,隸卒見觀遊魂於月夜, 孚具牲醴祭奠。後凡有捷,先夢示之,精爽不迷,潮人 有祈輒應。

王溥[编辑]

按《明外史劉仕貆傳》,「其後有王溥者,桂林人,洪武末 為廣東參政,亦以廉潔著名。其弟自家來省,屬吏與 之同舟,贈以布袍。溥命還之,曰:『一衣雖微,不可不慎』。」 此毀名污行之漸也。先是,糧運由海道多遭風漂沒。 溥身至庾嶺,相度形勢,命有司鑿石填塹,修治橋梁, 教民車運,民甚便之。居官數年,笥無重衣,庖無兼饌, 為胥吏所誣,逮下詔獄。寮屬餽贐,皆辭不受,曰:「吾豈 以患難易其心哉!」事白,得歸,卒。

周觀政[编辑]

按《紹興府志》:「觀政,山陰人。洪武中,以薦教授九江,擢 監察御史。嘗監奉天門,有中使將女樂入,觀政止之。 中使曰:『有命』。觀政曰:『有命亦不可』。中使怒而入,頃之 出報曰:『可使之出』。觀政亦不從,曰:『必面奉詔』。已而上 謂觀政曰:『內間慶賀侑食之樂廢缺,欲令內人肄習, 吾已悔之』。御史言是。永樂初,出為江西按察僉事,建」 言九事,曰「遵定制、厚親親、嚴邊備、覈邊情、謹刑獄、通 下情、慎朝儀、惜人才、明毀譽。」皆見嘉納。時安南初下, 觀政又言四事,曰:「修明政教,慎簡征科、革正衣冠,作 新學校。」疏入,即賜施行。官至觀察使卒。

王愷[编辑]

按《蒲圻縣志》:「愷字時舉,號雲谷,泰寧令允茂之子也。 永樂元年中鄉試,明年登棨榜進士。明太宗文皇帝 靖難金陵,廷臣舉愷,授知江寧。時百務倥傯,愷處之 裕如。上聞其政聲,命撫畿甸,逋氓咸集。一日,上問戶 部錢穀出納,愷即面對,纖悉不爽。既預修《永樂大典》, 晉左春坊左中允。贊輔仁皇於儲宮,漢庶人扈從北」 征。陰謀奪嫡,搆陷宮僚,悉下之獄。愷在獄十年,誦讀 不輟。仁皇登極,同被逮者擢置樞要,而愷適以母艱 終制。宣德初,起復,調補廣西僉事。泗城土官盧氏與 岑豹爭鬱田州蠻奴黃佑強橫,逼主岑紹奔南寧。一時猺獞,騷起為亂。乃遣征蠻將軍山雲、御史韓偉、陳 汭同愷往撫。愷宣諭威德,土官效順,思恩、果、化咸底 於平。又同御史陳衡捧檄綏勞貴州土彝,勞勩茂樹。 五年如京師,上嘉其政績,賜遊後苑,觀元宵燈。愷上 疏陳六事,特賜俞允。九年征大藤峽、襄翊有功。至潯 州,建學宮,炎徼嚮化。正統四年轉廣東左參議,往撫 欽、廉叛寇黃寬等。事平,刻石於招遠山。上錫之制曰: 「爾發身賢科,擢任京縣,載轉宮寮,陟左外臺,克效勞 勩,特授奉政大夫,修正庶尹,以示褒嘉。爾其體朕至 意,以弼成國家之治。」五世孫基,葺其所遺詩文數十 篇,名曰《雲谷集》。

魯穆[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穆字希文,天台人。永樂四年進士。家 居,褐衣蔬食,足跡不入州府。比謁選,有司餽之贐,穆 曰:『吾方從仕,未能利物,乃先厲州里可乎』?竟弗受,除 福建道監察御史。仁宗監國,穆屢上封事。漢王高煦 在樂,安其藩邸宦奄將校恣不法,莫敢言者。穆上章 顯劾之,章寢不報。然直聲振朝廷,遷福建按察司僉」 事。瘞露骸,毀淫祠,理冤濫,摧豪強,孤立行一意,不可 干以私。泉州有李姓者,其妻故與富姻林肄私,會李 調官廣西,肄遣傔隨李,道酖之,而室其妻。李宗人訴 於府,知府納賄反坐。訴者訴按察司亦如之。繫獄久 弗釋。穆廉得其實,正肄等罪。漳州民周允文無子,以 姪為後。晚而妾生子,因析產與姪,而屬以妾子。允文 死,姪言兒非叔父子,逐去,盡奪其貲。妾訴之,穆大召 縣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兒中,令識咸指是兒 類,允文遂歸其產,民間呼為「魯鐵面。」時大學士楊榮 當國,其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貸。榮顧謂穆賢,薦之 朝。正統初,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順天八府蝗,命穆 等往捕。還,以疾卒。訃聞,官給舟歸其喪。始,穆入為僉 都御史,所載不過囊衣。工部尚書吳中贈以器用,謝 不受。至是,中為治棺衾,乃克殯。

呂升[编辑]

按《紹興府志》:「升字升章,山陰人。洪武中鄉貢,典教溧 陽,以薦擢江西僉事,號有風裁。永樂戊子,改山西,境 多虎患,升為檄告神,虎即就捕,以憂去。後復改福建 僉事,按部至建寧,螟害稼,升仰天祝之,雷雨驟作,螟 盡死。宣德初,遷大理少卿。升兩為會試同考,所舉皆 一時名士。年七十致仕,至九十二卒。」

謝忱[编辑]

按《金華府志》:「忱字惟壽,永康人。貢入太學,領應天鄉 薦,登永樂壬辰進士,授監察御史。遇事敢言,不避權 貴。九為巡按,訐奸禁暴,無所假借,人稱謝閻王漢府。 謀不軌,廉得其實,以聞,命勦之,賜反屬男女吳德等 四人。因忤尚書蹇義,陞四川按察司僉事。歲歉,民多 抵法,忱憫之,為求可生之途。適地方多虎患,示以得」 虎皮三者免一命,人爭捕之,於是虎患息而民命以 全。卒於官,歸葬日,行李蕭然。

吳惠[编辑]

按《蘇州府志》:「惠字孟仁,吳縣人。父以踐更不勝,惠年 十七,代往役,知縣楊隆奇之,遂遊學為諸生。永樂癸 卯登賢書,宣德丁未第進士。初,洞庭未有登第者,自 惠始授行人。奉使占城,涉海七日,遇颶風幾溺。同行 者倉皇,惠神色不變,為文祭禱,風濤頓息。使還,擢桂 林知府。時義寧峒蠻結湘苗為寇,臺司議進兵討之」, 惠謂「宜先招諭」,乃單騎親抵其峒,開誠慰撫,蠻遂服。 後武岡州盜起,宣言推義寧峒主為帥,而峒蠻楊文 伯等畏惠,自出訴盜,計遂解。修仁、荔浦猺獞數剽掠, 道梗,惠召諭以威福,自是不為害。在桂林十年,陞廣 東參政。柳慶彝窺我間薄城兵適盡出,惟率門卒夜 斫其壘,獲其渠百人,遂驚遁。洗氏女已字人,聞其暴, 不欲行,乃詭言造妖惡語。惠得其情,立決之。尋致仕 歸。惠性慷慨,遇事敢為,前後章疏皆鑿鑿。官三十年, 田廬仍舊。家居惟飲酒賦詩,論著甚多,尤善行草。

陳述[编辑]

按《蘇州府志》:「述字宗理,嘉定人。宣德間,以薦舉,由御 史歷官四川參政。適流賊剽掠,官軍失利,述至,推誠 招撫,降者三百餘人,皆釋歸復業,殲渠魁五十人,其 地遂寧。已而德陽賊燒劫祈安縣,移屯彰明。述統官 軍,以正兵當賊衝,復出奇兵撓之,俾人自為戰,所獲 資畜輒以充賞,不旬日悉平。初,蜀民不力本,述為設」 法勸課,數年之間,農桑遍野,民用饒裕。撫臣累疏薦 之,而述請老致仕。蜀人思之,立祠祀。所著有《農桑風 化錄》《靜軒集》。

顧謙[编辑]

按《儀真縣志》:「謙,字仲謙,事母至孝。洪武庚辰進士,授 行人。出使得耑對體,拜監察御史,按治南詔。時兵伍 未清,上命謙編立衛所,尺籍伍符遂清。會山東賊嘯 聚猖獗,謙奏擒之。按部布朝廷德意,設衙司,給以官 服,使皆向化。文皇帝以京師流民輻輳,設飯堂市中, 廣備藥物,擇德厚者主之。謙承旨曲為撫字,全活甚眾。宣德間,詔求賢,以當道薦,遷江南按察僉事,再調 浙江。所至擊奸戢貪,舉賢勸士,民咸德之。以老病乞 歸,杜門卻掃,不事生產,優遊詩史而已。所著有《魯齋 稿》《愛梅軒稿》《遺芳集》行於世。卒年六十七。有《楊榮贈 謙南還詩》。

戴弁[编辑]

按《廣東通志》:「弁字士章,浮梁人。以教職擢兵科給事 中。正統十二年,遷廣東參政。時黃蕭養作亂,弁往撫 安。未幾,寇逼城闉,遂歸為防禦計。至羚羊峽口,與賊 遇,弁艤舟登岸,諭之曰:『我戴參政也。爾輩失所,朝廷 命我撫安聽吾,即吾良民,何為自取滅亡』?賊酋還視 曰:『公果愛吾儕也』。麾眾羅拜,密護弁歸。未幾,寇復熾」, 圍廣州。城中乏食,亟檄知府聶好謙發廩賑之,眾心 始安。復立賞格,募死士,間道促援兵入城,守乃固。會 參將武毅駐兵金利,都督董興至自京師,遂謀刻戰, 乃斬蕭養於城南。仍分兵搗巢穴,撫餘黨,未閱月悉 平。捷聞,朝廷勞以羊酒、寶鏹、金綺、襲衣,晉右布政使。 景泰三年丁內艱,奪情視事,遷左布政使。

陶成[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成字孔恩,鬱林人。永樂中,舉鄉試,除 交趾鳳山典史。尚書黃福知其賢,命署諒江府教授, 夷人多化之。秩滿,遷山東按察司檢校,用薦擢大理 評事。正統中,出為浙江僉事。成有智略,遇事敢任。倭 犯桃渚,守將獲罪,所司檄成往飭邊務。成度倭且復 至,密布釘板海淖中。倭至,艤舟躍上釘,銳甚,皆洞足」 背,莫能脫,自是無敢犯者。秩滿,為守臣奏留,進副使。 處州賊葉宗留、陳鑑、胡陶得二等寇蘭谿,成督兵擊, 斬數百人。進屯武義,立木城以守,誘賊黨為內應。前 後斬首數百,生擒數百人,招降者三千餘人。時賊勢 漸衰,惟得二尚在。久之,勢復熾,擁眾來犯。先遣其黨 十餘輩,以敝縕裹薪佯避賊入城。及進攻,成出戰。而 持薪者潛縱火焚木城,官軍驚潰。成力戰不支,遂被 害。都指揮僉事崔源亦戰死。時景泰元年五月也。事 聞,贈成左參政,錄其子魯為八品官,蘭、谿人立祠祀 之。

顧儼[编辑]

按《江寧府志》:「儼字廷望,其先吳人。祖至善,以富室徙 京師,遂家金陵。儼幼負美質,早從里師遊,即能詩賦, 工書法。累試不偶,乃教授鄉里,從學甚眾。正統中,巡 按御史齊公以經明行修薦於朝,授嘉興縣學訓導。 教士有方,多所成就。登甲科,拜陝西道御史。儼持廉 秉正,糾擊無所避,人嚴憚之。奉敕清理福建軍政,察」 邊軍詭名勾擾之弊,罪其奸而雪其誣,民始獲安。沙、 汀民叛,誅其首惡,餘黨悉平。陞廣東僉事。時新會陽 江有賊數萬,儼提兵五千直搗賊巢,斬獲無算,幕府 上其績。儼在軍中不解甲者數月,以勞疾乞歸,結屋 城東,時與鄉耆故友把酒賦詩,世事不以掛懷,人皆 高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