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69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九十八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九十八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十七

  明七

  姜士昌      呂坤

  李懋檜      丁元薦

  于玉立      李朴

  夏嘉遇      汪應蛟

  鍾羽正      鄒元標

  高攀龍      饒伸

  陸大受      張庭

  李俸       謝廷諒

官常典第六百九十八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二十七

[编辑]

明七

[编辑]

姜士昌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士昌,字仲文,丹陽人。父寶,字廷善,嘉 靖三十二年進士,官編修,不附嚴嵩,出為四川提學 僉事,再轉福建提學副使,累遷南京國子監祭酒。請 罷納粟例,復積分法,又請令公侯伯子弟及舉人盡 入監肄業。詔皆從之。累官南京禮部尚書,清修淳行, 不競於物。嘗割田千畝以贍宗族。士昌五歲授書,至 『惟善』」為寶。以父名輟讀拱立。師大奇之。舉萬曆八年 進士。除戶部主事,進員外郎。請帝杜留中,錄遺直舉。 召對,崇節儉。尋進郎中,以省親去。還朝,言:「吏部侍郎 徐顯卿搆陷張位、少詹事黃洪憲力擠趙用賢,宜黜 之以警官邪。主事鄒元標、參政呂坤、副使李三才素 著直讜,宜拔擢以厲士節。」又請復連坐之法,慎巡撫 之選,旌苦節之士,重贓吏之罰,以覈名實。疏入,給事 中李春開劾其出位,遂下詔禁諸司毋越職刺舉。已, 因風霾,請早建國本。貴妃父鄭承憲乞改造父塋,詔 予五千金。士昌言:「太后兄陳昌言止五百金,而妃家 乃十之,何以示天下?」弗納。稍遷陝西提學副使,江西 參政。三十四年,大學士沈一貫、沈鯉相繼去國。明年 秋,士昌齎表入都,上疏言:「皇上聽一貫、鯉並去,輿論 無不快一貫而惜鯉。夫一貫招權罔利,大壞士風吏 道,恐天下林居貞士與己齟齬,一切阻遏,以杜將來。 即得罪張居正諸臣,皇上素知其忠義,注意拔擢者, 皆擯不復用,甚則借他事處之。其直道左遷諸人,久 經遷」轉在告者,一貫亦擯不復用。在廷守正不阿、魁 磊老成之彥,小有同異,亦巧計罷之。且空部院以便 於擇所欲用,空言路以便於恣所欲為,空天下諸曹 與部院、言路等,使人不疑。至於己所欲用所欲為者, 又無不可寘力而得志。所不欲者,輒流涕語人曰:「吾 力不能得之皇上。」善則歸己,過則歸君。人「人知其不 忠。」夫鯉不肥身家,不擇利便,惟以眾賢效之君,較一 貫忠邪遠甚。一貫既歸,貨財如山,金玉堆積。鯉家徒 壁立,貧無餘資,較一貫貪廉遠甚。一貫患鯉邪正相 形,借《妖書》事傾害,非皇上聖明,幾至大誤。臣以為輔 臣若一貫憸邪異常,直合古今奸臣盧杞、章惇而三 矣。然竟無一人以鯉、一貫「之賢奸為皇上正言別白 者,臣竊痛之。且一貫之用,由王錫爵所推轂。今一貫 去,以錫爵代首揆;是一貫未嘗去也。錫爵素有重名, 非一貫比。然器量褊狹,嫉善如讎」高桂、趙南星、薛敷 教、張納陛、于孔兼、高攀龍、孫繼有、安希范、譚一召、顧 憲成、章嘉禎等,一黜不復。頃聞錫爵有疏,請錄遺佚, 謂宜如其所請,召還諸臣,然後敢趣就道。不然,恐錫 爵無復出理也。至論劾一貫諸臣,如劉元珍、龐時雍、 陳嘉訓、朱吾弼,亦亟宜召復,以為盡忠發奸者之勸。 至於他臣以觸忤被中傷異同致罷去者,請皆以次 拂拭用之。說者謂皇上於諸臣雖三下明詔,意若向 用,實未欲用者;臣獨以為不然。皇上初嘗罷傅應楨、 余懋學、鄒元標、艾穆、沈思孝、吳中行、趙用賢、朱鴻謨、 孟一脈、趙世卿、郭惟賢、王用汲等。後又嘗謫魏允貞、 李三才、黃道瞻、譚希思、周弘禴、江東之、李植、曾乾亨、 馮景隆、馬應圖、王德新、顧憲成、李懋檜、董基、張鳴岡、 饒伸、郭實、諸壽賢、顧允成、彭遵古、薛敷教、吳正志、王 之棟等,旋皆擢用。頃年改調銓曹鄒觀光、劉學曾、李 復陽、羅朝國、趙邦柱、洪文衡等於南京,亦俱漸還清 秩。而鄒元標起自戍所,累蒙遷擢。其後未有一言忤 主,而謂皇上忽復怒之而調之南、而錮不復用;豈不 厚誣皇上也哉!蓋皇上本無不用諸臣之心,而輔臣 實決不用諸臣之策也。說者謂俗流世壞,宜用潔清 之臣表率之。然「古今廉相獨推楊綰、杜黃裳,以其能 推賢薦士耳。王安石亦有清名,乃用其學術驅斥諸賢,竟以禍宋。為輔臣者,可不鑒於此哉!」其意以陰諷 李廷機。廷機大恚,疏辨曰:「人才起用,臣等不惟不敢 干至尊之權,亦何敢侵吏部職。」士昌見疏,復貽書規 之,廷機益不悅,然帝尚未有意罪士昌也。會朱賡亦 疏辨如廷機指。帝乃下士昌疏,命罪之。吏部侍郎楊 時喬、副都御史詹沂請薄罰,不許。詔鐫三秩為廣西 僉事。御史宋燾論救,復詆一貫刺廷機。帝益怒,謫燾 平定判官,再謫士昌興安典史。士昌好學,勵名檢,居 恆憤時疾俗,欲以身輓之。故雖居散僚,數有論建,竟 齟齬以終。士昌謫之。明年,禮部主事鄭振先劾賡等 大罪十二,言:「自一貫鑿奸相未有之竅,至今日愈出 愈奇,笑李林甫、盧杞、秦檜之拙。古權奸肆毒止一身, 今乃有過去、未來、見在三身。一貫在位,錫爵為過去, 賡為未來。一貫去位,賡為見在,廷機為未來。今賡與 廷機皆為見在,錫爵又以過去為未來。」亦鐫三秩,調 邊方用。天啟初,贈士昌太常少卿。

呂坤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坤字叔簡,寧陵人。萬曆二年進士。為 襄垣知縣,有異政,調大同,徵授戶部主事,歷郎中,遷 山東參政,山西按察使,陝西右布政使。擢右僉都御 史,巡撫山西。居三年,召為左僉都御史,歷刑部左右 侍郎。二十五年五月,疏陳天下安危,其略曰:『竊見元 旦以來,天氣昏黃,日光黯淡,占者以為亂徵。今天下 之勢,亂象已形而亂勢未動;天下之人,亂心已萌而 亂人未倡。今日之政,皆撥亂機使之動,助亂人使之 倡者也。臣敢以救時要務,為陛下陳之。自古幸亂之 民有四:一曰無聊之民,溫飽無由,身家俱困,因懷逞 亂之心,冀緩須臾之死。二曰無行之民,氣高性悍,玩 法輕生,居常愛玉帛子女而不得,及有變則淫掠是 圖。三曰邪說之民。白蓮結社,遍及四方;教主傳頭,所 在成聚。倘有招呼之首,此其歸附之人。四曰不軌之 民。乘釁蹈機,妄思雄長,惟冀目前有變,不樂天下太 平。陛下約己愛人,損上益下,則四民皆赤子,否則悉 為寇讎。今天下之蒼生貧富可知也。自萬曆十年以 來,無歲不災,催科如故。臣久為外吏,見陛下赤子,凍 骨無兼衣,饑腸不再食,垣舍弗蔽,苫槁未完,流移日 眾,棄地猥多。留者輸去者之糧,生者承死者之役,君 門萬里,孰能仰訴?今國家之財用耗竭可知矣。數年 以來,壽宮之費幾百萬,織造之費幾百萬,寧夏之變 幾百萬,黃河之潰幾百萬,今大工、採木費,又各幾百 萬矣』。」土不加廣,民不加多,非有雨菽湧金,安能為計? 今國家之防禦疏略可知矣。「三大營之兵以衛京師 也,乃馬半羸敝,人半老弱。九邊之兵以禦外寇也,皆 勇於挾上,怯於臨戎。外衛之兵以備征調,資守禦也, 伍缺於役占,家累於需求,皮骨僅存,折衝奚賴?設有 千騎橫行,兵不足用,必選民丁以怨民鬥,怨民誰與 合戰哉?故人心者,國家之命脈也。今日之人心,惟望 陛下收之而已。關隴氣寒土薄,民生實難。自造花絨, 比戶困趨逼,提花染色,日夜無休,千手經年,不成一 匹。他若山西之紬,蘇、松之錦綺,歲額既盈,加造不已。 至饒州磁器,西域回青,不急之須,徒累小民敲骨。陛 下誠一切停罷,而江南、陝」西之人心收矣。以採木言 之,丈八之圍,非百年之物。深山窮谷,蛇虎雜居,毒霧 常多,人煙絕少,寒暑饑渴瘴癘,死者無論矣。乃一木 初臥,千夫難移,倘遇阻艱,必成傷殞。蜀民語曰:「入山 一千,出山五百。」哀可知也。至若海木,官價雖一株千 兩,比來都下,為費何止萬金。臣見楚蜀之人,談及採 木,莫不哽「咽。苟損其數,增其直,多其歲月,減其尺寸, 而川、貴、湖廣之人心收矣。」以採礦言之,南陽諸府比 歲饑荒,生氣方蘇,菜色未變。自責報殷戶,而半已驚 逃,自供應礦夫、工食、官兵口糧,而多至累死。自都御 史李盛春嚴旨切責,而撫按畏罪不敢言。今礦砂無 利,責民納銀,而奸人仲春復為攘奪侵漁之計。朝廷 得一金,郡縣費千倍。誠敕戒使者,毋散砂責銀,有侵 奪小民若仲春者,誅無赦,而四方之人心收矣。官店 租銀收解,自趙承勛造四千之說而皇店開,自朝廷 有內官之遣而事權重。夫市井之地,貧民求升合絲 毫以活身家者也,陛下享萬方之富,何賴於彼?且馮 保八店,為屋幾何,而歲有四千「金之課?課既四千,征 收何止數倍?不奪市民,將安取之?今豪家遣僕設肆, 居民尚受其殃。況特遣中貴,賜之敕書,以壓卵之威, 行竭澤之計,民困豈顧問哉?陛下撤還內臣,責有司 輸課,而畿甸之人心收矣。天下宗室,皆九廟子孫,王 守仁、王錦襲蓋世神奸。籍隔數千里,而冒認王弼子 孫,事隔三百年,而妄稱受寄財產,中間偽造絲綸,假 傳詔旨,明欺聖主,暗陷親王,有如楚王銜恨自殺,陛 下何辭以謝高皇帝之靈乎?此兩賊者,罪應誅殛,乃 止令回籍,臣恐萬姓驚疑,誠急斬二賊以謝楚王,而 天下宗藩之心收矣。」崇信伯費甲金之貧,《十廂》珠寶 之誣,皆通國所知也。始誤於科道之風聞,嚴追猶未 「為過。今真知其枉,又加禁錮,實害無辜。請還甲金革去之祿,復五城廠衛降斥之官,而勳戚之人心收矣。 法者所以平天下之情,其輕其重,太祖既定為律,列 聖又增為例。如輕重可以就喜怒之情,則例不得為 一定之法。」臣待罪刑部三年矣,每見詔獄一下,持平 者多拂上意,從重者皆當聖心。如往「年陳恕、王正甄、 常照等獄,臣等欺天罔人,已自廢法,陛下猶以為輕, 俱加大辟,然則律例又安用乎?」誠俯從司寇之平,勉 就祖宗之法,而囹圄之人心收矣。自古聖明之君,豈 樂誹謗之語,然而務求言賞諫者,知天下存亡,係言 路通塞也。比來驅逐既多,選補皆罷。天閽邃密,法座 崇嚴,若不廣達四聰,「何由明照萬里?今陛下所聞,皆 眾人之所敢言也。其不敢言者,陛下不得聞矣。一人 孤立萬乘之上,舉朝無犯顏逆耳之人,快在一時,憂 貽他日。陛下誠釋曹學程之繫,還吳文梓等官,凡建 言得罪者悉分別召用,而士大夫之心收矣。朝鮮密 邇東陲,近吾肘腋。平壤西鄰鴨綠,晉州直對登、萊,倘 倭夷取而有之,籍眾為兵,就地資食;進則斷我漕運, 退則窺我遼東。不及一年,京城坐困,此國家大憂也。 乃彼請兵而二三其說,許兵而延緩其期,力窮勢屈, 不折入於倭不止。陛下誠早決大計,并力東征,而屬 國之人心收矣。四方輸解之物,營辦既苦,轉運尤艱。 及入內庫,率至朽爛;萬姓脂膏化為塵土。倘歲一稽 核,苦窳者嚴監收之刑,朽腐者重典守之罪。一整頓 間,而一年可備三年之用,歲省不下百萬,而輸解之 人心收矣。自鈔沒法重,株連數多。坐以轉寄,則並籍 家資,誣以多贓,則互連親識。宅一封而雞豚大半饑 死,人一出則親戚不敢藏留。」加以官吏法嚴,兵番搜 苦,少年婦女亦令解衣。臣曾見之,掩目酸鼻。此豈盡 正犯之家,重罪之人哉?一字相牽,百口難解。奸人又 乘機恐嚇,挾取貲財,不足不止。半年之內,擾遍京師, 陛下知之否乎?願慎鈔沒之舉,釋無辜之繫,而都下 之人心收矣。列聖在御之時,豈少宦官宮妾?然死於 箠楚者,未之多聞也。陛下數年以來,疑深怒盛。廣廷 之中,狼藉「血肉;宮禁之內,慘戚啼號。厲氣冤魂,乃聚 福祥之地。今環門守戶之眾,皆傷心側目之人。外表 忠勤,中藏憸毒。既朝暮不能自保,即九死何愛一身? 陛下臥榻之側,同心者幾人?暮夜之際,防患者幾人? 臣竊憂之。願少霽威嚴,慎用鞭扑,而左右之人心收 矣。」祖宗以來,有一日三朝者,有一日一朝者。陛「下不 視朝久,人心懈弛已極,奸邪窺伺已深,守衛官軍祗 應故事。今乾清修造,逼近御前,軍夫往來,誰識面貌? 萬一不測,何以應之?臣望發宮鑰於質明,放軍夫於 日昃,自非軍國急務,慎無昏夜傳宣,惟陛下慎之。」章 奏不答,先朝未有。至於今日,強半留中。設令有國家 大事,邀截實封,揚言於外,曰「留中矣」,人知之乎?願自 今章疏未及批答者,日於御前發一紙下會極門,轉 付諸司照察,庶君臣雖不面談,而上下猶無欺蔽。臣 觀陛下昔時勵精為治,今當春秋鼎盛,曾無夙夜憂 勤之意,惟孜孜以患貧為事,不知天下之財止有此 數。君欲富則天下貧,天下貧則君豈獨富。今民生憔 悴極矣,乃采辦「日增,誅求益廣,斂萬姓之怨於一言, 結九重之讎於四海,臣竊痛之。使六合一家,千年如 故,即宮中虛無所有,誰忍使陛下獨貧?今禁城之內, 不樂有君,天下之民,不樂有生,怨讟愁歎,難堪。入聽 陛下聞之,必有食不能咽,寢不能安者矣。臣老且衰, 恐不得復見太平,籲天叩地,齊宿七日,敬獻憂危之 誠,惟陛下密行臣言。翻然若出聖心警悟者,則人心 自悅,天意自回。苟不然者,陛下他日雖悔將何及耶?」 疏入,不報。坤遂稱疾乞休,中旨許之。於是給事中戴 士衡劾坤機深志險,謂石星大誤東事,孫礦濫殺不 辜。坤顧不言,曲為附會,無大臣節。給事中劉道亨言: 「往年孫丕揚劾張位,位疑疏出坤手」,故使士衡劾坤, 位奏辨,帝以坤既罷,悉置不問。初,坤按察山西時,嘗 撰《閨範圖說》,內侍購入禁中,鄭貴妃因加十二人,且 為製序,屬某伯父承恩重刊之。士衡遂劾坤因承恩 進書,結納宮掖,包藏禍心,坤馳疏力辨。未幾,有妄人 為《閨範圖說》跋,名曰《憂危竑議》,略言「坤撰《閨範》,獨取 漢明德后者。后由貴」人進中宮,坤以媚鄭貴妃也。坤 疏陳天下憂危,無事不言,獨不及建儲,意自可見。其 言絕狂誕,將以害坤。帝歸罪於士衡等,其事遂寢。坤 剛介峭直,留意正學。居家之日,與後進講習。所著述 多出新意。初在朝與吏部尚書孫丕揚善。後丕揚復 為吏部,屢推坤左都御史,未得命,言:「臣以八十老臣 保坤,冀臣得親見用坤之效;不效,甘坐失舉之罪,死 且無憾。」已,又薦天下三大賢:沈鯉、郭正域,其一即坤。 丕揚前後推薦,疏至二十餘上,帝終不納。福王封國 河南,賜莊田四萬頃。坤在籍上言:「國初分封親藩二 十有四,賜田無至萬頃者。河南已封周、趙、伊、徽、鄭、唐、 崇、潞八王,若皆取盈四海,占兩河郡縣且半,幸聖明 裁減。」復移書執政言之。會廷臣亦力爭,得減半。卒。天 啟初,贈刑部尚書

李懋檜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懋檜,字克蒼,安溪人。萬曆八年進士。 除六安知州,入為刑部員外郎。十四年三月,帝方憂 旱,命所司條上便宜。懋檜及他部郎劉復初等爭言 皇貴妃及恭妃冊封事,章一日並上。帝怒,欲加重譴, 言者猶不已。閣臣擬加禁遏,陰慰解帝意。居數日,帝 亦霽威,諸疏皆留中。而懋檜疏又有『保聖躬、節內供』」、 御近習,開言路,議蠲賑、慎刑罰、重舉刺、限田制七事, 亦寢不行。明年,給事中邵庶因論誠意伯劉世延剌 及建言諸臣。懋檜上言:「我祖宗之制,諸司百執事皆 許直言無隱,蓋將以明目達聰,慮至深遠也。庶因世 延條奏波及,言者欲概絕之,防人之口,甚於防川。庶 豈不聞斯語哉?今天下民窮財殫,所」在饑饉,山陝、河 南,婦子仳離,僵仆滿道,疾苦危急之狀,蓋有鄭俠所 不能圖者,陛下不得聞且見也。邇者雷擊日壇,星墜 如斗,天變示儆於上,畿輦之間,子弒父,僕弒主,人情 乖離於下庶以為海內盡無可言,群臣盡可依違淟 涊,默默固位已乎?夫在廷之臣,其為言官者十僅二 三。言官不必皆智,不為言官者不必皆愚也。無論往 事,即如邇歲馮保、張居正交通亂政,其連章保留,頌 功詡德若陳三謨、曾士楚者,並出臺垣。而請劍引裾 杖謫以去者,非庶僚則新進書生也。果若庶言,天下 幸無事則可,脫有不虞之變,陛下何從而知?庶復以 堂上官禁止司屬為得計。伏睹《大明律》,「百工技藝之 人,若有可言之事,直至御前奏聞,但有阻遏者斬。」《大 明會典》及《皇祖臥碑》亦屢言之。百工技藝之人,有言 尚不敢阻,況諸司百執事乎?庶言一出,志士解體。善 言日壅,主上不得聞其過,群下無所獻其忠,禍天下 必自庶始。陛下必欲重百官越職之禁,不若嚴言官 失職之罰。當言不言,坐以負君誤國之罪。「輕則記過, 重則褫官。科道當遷,一視其章奏多寡得失為殿最, 則言官無不直言,庶官無事可言。出位之禁無庸,太 平之效自致矣。」帝責其沽名,命貶一秩。科道合救,不 允。庶偕同列胡時麟、梅國樓、郭顯忠復交章論劾,乃 再降一秩,為湖廣按察司經歷。歷禮部主事。以憂歸。 屢薦不起。家居二十年,始起故官。進南京兵部郎中。 天啟初,終太僕少卿。

丁元薦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元薦字長孺,長興人。父應詔,江西僉 事。元薦舉萬曆十四年進士,請告歸。家居八年,始謁 選,為中書舍人。甫期月,上封事萬言,極陳時弊。言今 日事勢可寒心者三:饑民思亂也,武備積弛也,日本 封貢也。可浩歎者七:征斂苛急也,賞罰不明也,忠賢 廢錮也,輔臣妒嫉也,議論滋多也,士習敗壞也,褒功 恤忠,未備也。坐視而不可救藥者二,則紀綱人心也。」 所言輔臣,專斥首輔王錫爵,元薦座主也。二十七年, 京察,元薦家居,坐浮躁論調。閱十有二年,起廣東按 察司經歷,移禮部主事。甫抵官,值京察事竣,尚書孫 丕揚力清邪黨,反為其黨所攻。副都御史許弘綱故 共掌察,見群小橫甚,畏之,累疏請竣察典,語頗示異, 群小藉以攻。丕揚察疏猶未下,人情杌隉,慮事中變, 然無敢言者。元薦乃上言弘綱持議不宜前卻,并盡 發諸人隱狀。黨人惡之,交章論劾無虛日。元薦復再 疏辨晰,竟不安其身而去。其後邪黨愈熾,正人屏斥 殆盡,至有以《六經》亂天下語入鄉試策問者。元薦家 居,不勝憤,復馳疏闕下,極詆亂政之叛高皇,邪說之 叛孔子者。疏雖不報,黨人益惡之。四十五年京察,遂 復以不謹削籍。天啟初,大起遺佚,元薦格於例,獨不 召。至四年,廷臣交訟其冤。起刑部檢校,歷尚寶少卿。 明年,朝事大變,復削其籍。元薦初學於許孚遠,已從 顧憲成遊。慷慨負氣,遇事奮前,屢躓無少挫。通籍四 十年,前後服官不滿一載。同郡沈㴶召入閣,邀一見, 謝不往。嘗過高攀龍所,給事中魏大中至,攀龍請與 交歡。辭曰:「吾老矣,不能涉嫌要津。」遽別去。當東林、浙 黨之分,浙黨所彈射東林者,李三才之次,則元薦與 于玉立。

于玉立

[编辑]

按《明外史丁元薦傳》:「玉立字中甫,金壇人。萬曆十一 年進士。除刑部主事,進員外郎。二十年七月,疏陳時 政闕失,言『陛下寵幸貴妃,宴逸無度,恣行威怒,鞭笞 群下,宮人奄豎無辜,死者千人。夫人懷必死之心,而 使處肘腋房闥間。倘因利乘便,甘心一逞,可不寒心! 田義本一奸豎,陛下寵信不疑。邇者奏牘或下或留, 推舉或用或否,道路籍籍,咸謂義簸弄其間。蓋義以 陛下為城社,而外廷之憸邪,又以義為城社,黨合謀 連,其禍難量。且陛下一惑於嬖倖,而數年以來,問安 視膳,郊廟朝講,一切不行。至邊烽四起,禍亂成形,猶 不足以動憂危之情,奪晏安之習。是君身之不脩,未 有甚於今日者矣。夫宮庭震驚,而陛下若罔聞,何以 解兩宮之憂?深拱禁中,開夤緣之隙,致邪孽侵權,而 陛下未察其奸,何以杜旁落之漸?萬國欽輩未嘗忤主,而終於禁錮,何以勵骨鯁之臣?上下隔越,國議軍 機,無由參斷,而陛下稱旨下令,終不出閨闥之間,何 以盡大臣之謀?忠良多擯,邪佞得名,何以作群臣之 氣?遠近之民,皆疑至尊日求般樂,不顧百姓塗炭,何 以繫天下之心』?」因力言李如松麻貴不可為大將,鄭 洛不當再起,石星不堪為本兵。疏入,不報。尋進郎中, 謝病歸。久之,起故官。康丕揚輩欲以妖書陷郭正域, 玉立獨左右之。會有言醫人沈令譽實為妖書者,搜 其篋,得玉立與吏部郎中王士騏書中及其起官事, 帝方下吏部按問,而玉立遽疏辨。帝怒,褫其官。玉立 倜儻好事,海內建言廢錮諸臣,咸以東林為歸。玉立 與通聲氣,東林名益盛。而攻東林者,率謂玉立遙制 朝權,以是詬病東林。玉立居家久之,數被推薦。三十 七年稍起光祿丞,辭不赴,言者猶齮齕不已。御史馬 孟禎抗章直之,帝皆不省。又三年以光祿少卿召,終 不出。天啟初,錄先朝罪譴諸臣。玉立已前卒,贈尚寶 卿。

李朴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朴字繼白,朝邑人。萬曆二十九年進 士。由彰德推官入為戶部主事。四十年夏,朴以朝多 朋黨,清流廢錮,疏請破奸黨,錄遺賢。因為顧憲成、于 玉立、李三才、孫丕揚辨謗,而薦呂坤、姜士昌、鄒元標、 趙南星,帝不能用。明年,再遷郎中。齊、楚、浙三黨勢盛, 稍持議論者,群譟逐之,主事沈正宗、賀烺皆與相拄」, 坐貶官。朴性戅,積憤不平,其年十二月上疏曰:「朝廷 設言官,假之權勢,本責以糾正諸司,舉刺非法,非欲 其結黨逞威,挾制百僚,排斥端人正士也。今乃深結 戚畹近侍,威制大僚,日事請寄,廣納賂遺,褻衣小車, 遨遊市肆,狎比娼優,或就飲商賈之家,流連山人之 室。身則鬼蜮,反誣他人。此蓋明欺至尊,不覽章奏,大 臣柔弱無為,故猖狂恣肆,至於此極。臣謂此輩皆可 斬也。孫瑋、湯兆京、李邦華、孫居相、周起元各爭職掌, 則群攻之。今或去或罰,惟存一居相,猶謂之黨。夫居 相一人耳,何能為?彼浙江則姚宗文、劉廷元輩,湖廣 則官應震、吳亮嗣、黃彥士輩,山東則亓詩教、周永春 輩,四川則田一甲輩,百人合為一心,以擠排善類,而 趙興邦輩附麗之。陛下試思居相一人,敵宗文輩百 人,孰為有黨耶?乃攻東林者,今日指為亂政,明日目 為擅權。不知東林居何官,操何柄,在朝列言路者反 謂無權,而林下投閒杜門樂道者反謂有權,此不可 欺三尺豎子而乃以欺陛下哉!」至若黃克纘,贓私鉅 萬,已「敗猶見留;顧憲成清風百代,已死猶被論;而封 疆坐死如陳用賓,科場作奸如韓敬,趨時粥爵如趙 煥,殺人媚人如熊廷弼,猶為之營護,為之稱冤,國典 安在哉?望俯察臣言,立賜威斷,先斬臣以謝諸奸,然 後斬諸奸以謝天下,宗社幸甚!」疏奏,臺諫皆大恨。宗 文等及其黨張至發、余懋孳、李徵儀、杜士全、過庭訓、 商周祚、張銓、張篤敬、毛一鷺、董定策輩連章醜詆,并 侵居相,而一甲且羅織其贓私。帝雅不喜言官,得朴 疏,心善之。會大學士葉向高、方從哲亦謂朴言過當, 乃下部院議罰。而朴再疏發亮嗣、應震彥、士一甲贓 私,及宗文、廷元庇韓敬興邦媚趙煥狀,且言:「詩教為 群兇盟主,實社稷巨蠹,陛下尤不可不察。」帝為下詔 切責言官,略如朴指。黨人益怒,排擊無虛日。侍郎李 汝華亦以屬吏出位妄言劾朴。部院議鐫朴三級,調 外任,帝持不下。至明年四月,吏部奉詔起廢,朴名預 焉。於是黨人益譁,再起攻朴,并及文選郎郭存謙。存 謙引罪,攻者猶未已。朴益憤,復陳浙人空國之由,追 咎沈一貫,詆宗文、一鷺甚力,以兩人皆浙產也。頃之, 又再疏劾「宗文、定策一鷺及其黨李凌雲、駱駸曾、姜 性、潘汝楨。」帝皆置不問。其年六月,始用閣臣言,下部 院,疏謫朴州同知。自後黨人益用事,遂以京察落其 職。天啟初,起用,歷官參議,卒贈太僕少卿。魏忠賢竊 柄,御史安伸追論,詔奪其贈。崇禎初復焉。

夏嘉遇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嘉遇,字正甫,松江華亭人。萬曆三十 八年進士。授保定推官。四十五年,用治行徵,當擢諫 職,先注禮部主事。帝久倦勤,方從哲獨柄國,碌碌充 位中外,章奏悉留中,惟言路一攻,則其人自去,不待 詔旨。以故臺諫之勢,積重不返,有齊楚浙三方鼎峙 之名。齊則給事中亓詩教周永春、御史韓浚;楚則給」 事中官應震、吳亮嗣,浙則給事中姚宗文、御史劉廷 元。而湯賓尹輩陰為之主,放廢清流,天下號為「當關 虎豹。」其黨給事中趙興邦、張延登、徐紹言、商周祚,御 史駱駸曾、過庭訓、房壯麗、牟志夔、唐世濟、金汝諧、彭 宗孟、田生金、李徵儀、董元儒、李嵩輩,與相倡和,務以 攻東林、排異己為事。其時考選久稽,屢趣不下,言路 無幾人,盤踞益堅。後進當入為臺諫者,必鉤致門下, 以為羽翼,當事大臣莫敢攖其鋒。詩教者,從哲門生, 而吏部尚書趙煥,詩教鄉人,耄昏矣。兩人一聽詩教, 詩教把持朝局,為諸黨人魁。武進鄒之麟者,浙人黨也,先坐事謫上林典簿,至是為工部主事,附詩教。浚 求吏部不得,大恨,反攻之,并詆從哲。詩教怒,煥為黜 之麟。時嘉遇及工部主事鍾惺、中書舍人尹嘉賓、行 人魏光國皆以才名,當列言職。詩教輩以與之麟善, 抑之,俾不與考選,以故嘉遇不能無怨。四十七年三 月,《遼東敗書》聞,嘉遇遂抗疏言:「遼左三路喪師,雖緣 楊鎬失策,揆厥所由,則以縱貸李維翰故。夫維翰喪 師辱國,罪不容誅,乃僅令回籍聽勘。誰司票擬,則閣 臣方從哲也。誰司糾駁,則兵科趙興邦也。參貂白鏹, 賂遺絡繹,國典邊防,因之大壞。惟陛下立斷。」疏入,未 報,從哲力辨。嘉遇再疏劾之,并及詩教。於是詩教、興 邦及亮嗣、延登、壯麗輩,交章力攻詩教,謂嘉遇不得 考選,故挾私狂逞。嘉遇言「詩教於從哲,一心擁戴,相 倚為奸。凡枚卜、考選諸大政,百方撓阻,專務壅蔽,遏 絕主聰。遂致綱紀不張,戎馬馳突,臣竊痛之。今內治 盡壞,縱日議兵食,談戰守,究何益於事?故臣為國擊 奸,冀除禍本,雖死不避,尚區區計升沉得喪哉!」時興 邦以右給事中掌兵科,先有旨俟遼東底寧,從優敘 錄。至是,以嘉遇連劾吏部,遂立擢為太常少卿。嘉遇 益憤,疏言:「四路奏功,興邦必將預其賞,則今日事敗, 興邦安得逃其罰?且不罰已矣,反從而超陟之,是臣 彈章適為薦剡,國家有如是法紀哉!」疏奏,諸御史復 合詞攻嘉遇。嘉遇復疏言:「古人有云:『見無禮於君者 逐之,如鷹鸇之逐鳥雀也。《詩》教興邦,謂臣不得臺諫 而怒。夫爵位名秩,操之天子,人臣何敢干?必如所言, 是考選予奪,二臣實專之,此無禮於君者一。事寧優 敘,非明旨乎?乃竟蔑而棄之,此無禮於君者二』。」魏光 國疏論詩教,為通政沮格。夫要截實封者斬,自來奸 臣不敢為,而詩教為之,此無禮於君者三。二奸每事 請託,一日以七事屬職方郎楊成喬,成喬不聽,遂逐 之去。詩教以舊憾欲去其鄉,知府考功郎陳顯道不 從,亦逼之去。夫「吏、兵二部,天子所以馭天下也,而二 奸敢侵越之,此無禮於君者四。有臣如此,臣義豈與 俱生哉?」先是,三黨諸魁交甚密,後齊與浙漸相貳。布 衣汪文言者,素遊黃正賓、于玉立之門,習知黨人本 末。後玉立遣之入都,益悉諸黨人所為,策之曰:「浙人 者,主兵也。齊、楚則應兵。成功之後,主欲逐客矣。然柄 素在客,未易逐,此可搆也。」遂多方設奇間之,諸人果 相疑。而鄒之麟既見惡,齊黨亦交鬥其間,揚言齊人 張鳳翔為《文選》必以年例斥宗文、廷元。於是齊、浙之 黨大離。及是,嘉遇五疏力攻,詩教輩亦窘。而浙人唐 世濟、董元儒遂助嘉遇排擊,自是亓、趙之勢頓衰。興 邦竟不果遷,自引去,時論快焉。光宗立,嘉遇乞改南 部,就遷吏部員外郎。天啟中,趙南星秉銓,召為考功 員外郎,改文選,署選事。時左光斗、魏大中以嘉遇與 之麟、韓敬同年相善,頗疑之。已,見嘉遇公廉,亦皆親 善。及陳九疇劾謝應祥,語連嘉遇,鐫三級調外。語具 《南星傳》。未幾,黨人張訥誣劾南星,并及嘉遇,遂除名。 尋鍛鍊光斗、大中獄,誣嘉遇嘗行賄,逮訊論徒,憤恨 發病卒。崇禎初,贈太常少卿。

汪應蛟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應蛟,字潛夫,婺源人。萬曆二年進士。 授南京兵部主事,歷南京禮部郎中,給由入都。值吏 部侍郎陸光祖與御史江東之等相訐,應蛟不直光 祖,抗疏劾之,於政府多所譏切。累遷山西按察使,治 兵易州時,礦稅擾民,應蛟上言:『陛下私利帑藏,而不 顧閭巷之傷殘;少娛目前,而不虞將來之隱禍。馴至 民竊,變起瓦解,勢成天下事,尚忍言哉』!」因陳礦使王 虎貪恣狀,不報。朝鮮再用兵,移應蛟天津。及天津巡 撫萬世德經略朝鮮,即擢應蛟右僉都御史代之。屢 上兵食事宜,扼險列屯,軍聲甚振。稅使王朝死,帝將 遣代。應蛟疏請止之,忤旨,切責。朝鮮事寧,移撫保定。 歲旱蝗,賑恤甚力。已,極言畿民困敝,請盡罷礦稅。會 奸人柳勝秋等妄言括畿輔稅,可得銀十有三萬。應 蛟三疏力爭,然僅得減半而已。三十年春,帝命停礦 稅,俄中止,應蛟復力爭不納。應蛟在天津,見葛沽、白 塘諸田,盡為汙萊,詢之土人,咸言斥鹵不可耕。應蛟 念地無水則鹼,得水則潤,若營作水田,當必有利。乃 募民墾田五千畝,為水田者十之四,畝收至四五石, 田利大興。及移保定,乃上疏曰:「天津屯兵四千,費餉 六萬,俱斂諸民間。留兵則民告病,恤民則軍不給。計 惟屯田可以足食。今荒土連封,蒿萊彌望。若開渠置 堰,規以為田,可七千頃,頃得穀三百石。近鎮年例可 以兼資,非獨天津之餉足取給也。」因條畫墾田丁夫 及稅額多寡以請,得旨允行。已,請廣興水利,略言:「臣 境內諸川,易水可以溉金臺,滹水可以溉恆山,溏水 可以溉中山,滏水可以溉襄國。漳水來自鄴下,西門 豹嘗用之。瀛海當諸河下流,視江南澤國不異,其他 山下之泉,地中之水,所在而有,咸得引以溉田。請通 渠築防,量發軍夫,一準南方水田之法行之所部六 府,可得田數萬頃,歲益穀千萬石。畿民從此饒給,無旱潦之患。即不幸漕河有梗,亦可改折於南,取糴於 北。」工部尚書楊一魁亟稱其議,帝亦報許。後卒不能 行。召為工部右侍郎,未上,予告去。已,進兵部左侍郎。 以養親不出。親沒,竟不召。光宗立,起南京戶部尚書。 天啟元年改北部。東西方用兵,驟加賦數百萬。應蛟 在道,馳疏言:「漢高帝稱蕭何之功曰:『鎮國家,撫百姓, 給餽餉不絕,吾不如蕭何』。夫給餽餉而先以撫百姓, 故能興漢滅楚,如運諸掌也。今國家多難,經費不支, 勢不得緩催科。然弗愛養民力,而徒竭其脂膏,財殫 望窮,變亂必起,安得不預為計?」因列上愛養十八事, 帝嘉納焉。熊廷弼建三方布置之策,需餉千二百萬, 應蛟力阻之。廷議「紅丸」事,請置崔文昇、李可灼於法, 而斥方從哲為編民。應蛟為人亮直有守,視國如家, 謹出納,杜虛耗,國計賴之。帝保母客氏求墓地踰制, 應蛟持不予,遂見忤。會有言其老不任事者,力乞骸 骨。詔加太子少保,馳傳歸。陛辭,疏陳聖學,引宋儒語, 以宦官、宮妾為戒。久之,卒於家。應蛟學主誠敬,其出 處辭受,一軌於義。里居,謝絕塵事,常衣縕枲。

鍾羽正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羽正,字叔濂,益都人。萬曆八年進士。 除滑縣知縣。甫弱冠,多惠政,徵授禮科給事中。疏言 朝講不宜輟,張鯨不宜赦。不報。遷工科左給事中,出 視宣府邊務。哈剌慎老把都諸部挾增市賞二十七 萬有奇,羽正建議裁之,與參政王象乾讋以利害,莫 敢動。兵部左侍郎許守謙先撫宣府,以賄聞,羽正劾」 去之。又劾罷副總兵張充實等,而悉寘諸侵盜軍資 者。於理還為吏科都給事中。劾禮部侍郎韓世能、薊 遼總督蹇達、大理少卿楊四知、洪聲遠不職。四知、聲 遠坐貶謫。時當朝覲,請禁餽遺,言:「臣罪莫大於貪,然 使內臣貪而外臣不應,外臣貪而內臣不援,則尚相 顧畏,莫敢肆。今內以外為府藏,外以內為窟穴,交通 賂遺,比周為奸。欲仕路清,世運泰,不可得也。」帝善其 言,敕所司禁之。且命閣部大臣公事議於朝房,毋私 邸接賓客。吏部推孟一脈、應天府丞蔡時鼎江西提 學副以呂興周、馬猶龍。帝惡一脈、時鼎嘗建言皆用 副者。羽正率同列上言:「陛下不用一脈、時鼎,中外謂 建白之臣,不惟一時見斥,而且復進無階。銷忠直之 氣,結諫諍之舌,非國家福曩。王遴剛正去官,玉、德新 饒伸直言獲譴,舉朝共惜。今推舉再三,迄不見用,蕩 平無我之道,當不如是。」疏入,忤旨,奪俸有差。二十年 正月偕同官李獻可等請皇長子出閣豫教。帝怒,謫 獻可官。羽正以己實主議,請與同謫,竟斥為民。杜門 讀書,士大夫往來其地,率辭不見。林居幾三十年,未 嘗尺書入京師。光宗立,起太僕少卿。未至,進本寺卿。 天啟二年,吏部將用為左副都御史,羽正辭曰:「馮公 從吾僉院已久,我後入先之,是長競也。西臺何地,可 以是風有位乎?」乃受僉都御史,而讓從吾為副。甫入 署,即言方從哲進藥議諡,封后移宮。無謀「鮮斷,似佞 似欺。宜免其官秩,使為法受過。沈㴶結內援,招權賄, 宜遄決其去。」群小多不悅。熊廷弼、王化貞之獄,眾議 紛呶。羽正言:「向者開原、鐵嶺之罪不明,致失遼陽。遼 陽之罪不明,致失廣寧。朝廷疆土堪幾番敗壞。」由是 二人皆坐大辟。會朱童蒙以講學擊鄒元標及從吾, 羽正言:「書院之設,實為京師首善勸,不當議禁。」因自 劾乞休。頃之,代從吾為左副都御史,俄改戶部右侍 郎,督倉場。明年春,拜工部尚書。故事,奄人冬衣隔歲 一給。是夏六月,群奄千餘人請預給,蜂擁入署,碎公 座,毆掾吏,肆罵而去。蓋忌羽正者,嗾奄使發難也。《羽 正》疏聞,因求罷。詔司禮太監杖謫群奄,而諭羽正出 視事。羽正求去益堅。因言:「今帑藏殫虛,九邊壯士日 夜荷戈寢甲,弗獲一飽。慶陵工卒負重乘高,暴炎風 赤日中,求傭錢不得,而獨內官請乞,朝至夕從。此輩 聞之,其誰不含憤?臣奉職不稱義,當罷黜。」復三疏自 引歸。踰年,逆黨霍維華追理三案,言「羽正委身門戶」, 遂削奪。崇禎初,復官。久之卒。贈太子太保。

鄒元標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元標,字爾瞻,吉水人。九歲通五經。泰 和胡直,嘉靖中進士,官至福建按察使。師歐陽德、羅 洪先,得王守仁之傳。元標弱冠從直游,即有志聖學。 舉萬曆五年進士,觀政刑部。張居正喪父奪情,元標 憤,抗疏切諫,且曰:『陛下以居正有利社稷耶?居正才 雖可為,學術則偏;志雖欲為,自用太甚。其設施乖張 者,如州縣入學,限以十五六人,有司希指,更損其數, 是進賢未廣也。諸道決囚,亦有定額,所司懼罰,數必 取盈,是斷刑太濫也。大臣持祿苟容,小臣畏罪緘默, 有今日陳言而明日獲譴者,是言路未通也。黃河泛 濫為災,民有駕篙為巢,啜水為餐者,而有司不以聞, 是民隱未周也。其他用刻深之吏,沮』」豪傑之材,又不 可枚數矣。伏讀《敕諭》,「朕學尚未成,志尚未定。先生既 去,前功盡隳。陛下言及,此宗社無疆之福也。雖然,學 固未成矣,弼成聖學者,未可謂在廷無人也。志固未定矣,輔翼聖志者,未可謂在廷無人也。且幸而居正 丁艱,猶可挽留,脫不幸遂捐館舍,陛下之學將終不 成,志將終不定耶?此臣所未解也。臣觀《居正疏》言:『世 有非常之人,然後辦非常之事。若以奔喪為常事而 不屑為者,不知人惟盡此五常之道,然後謂之人。今 有人於此,親生而不顧,親死而不奔,猶自號於世曰: 『我非常人也』。世不以為喪,心則以為禽,彘可謂之非 常人哉』?」疏就,懷之入朝。適廷杖吳中行等,元標俟杖 畢,取疏授中官。紿曰:「此乞假疏也。」及入,居正大怒,亦 廷杖八十,謫戍都勻衛。衛在萬山中,夷獠與居元標 處之怡然。益究心理學,學以大進。巡按御史承居正 指,將害元標。行次鎮遠,一夕暴死。謫居六年。居正歿, 召拜吏科給事中。首陳培聖德,親臣工,肅憲紀,崇儒 行,飭撫臣五事。尋劾罷禮部尚書徐學謨、南京戶部 尚書張士佩。徐學謨者,嘉定縣人,嘉靖中為荊州知 府。景恭王之藩德安,欲奪荊州城北沙市地,學謨力 抗不予。為王所劾,下撫按逮問,改官。荊州人德之,稱 「沙市」為「徐市。」萬曆中,由張居正所引,累遷右副都御 史,撫治鄖陽。居正歸葬父,學謨事之謹,召為刑部侍 郎。越二年,擢禮部尚書。自弘治後,禮部長非翰林不 授,惟席書以言「大禮」故,由他曹遷。萬士和不由翰林, 然先歷其部侍郎。學謨徑拜尚書,廷臣以居正故,莫 敢言。居正卒,學謨急締姻於大學士申時行以自固。 及奉命擇壽宮,通政參議梁子琦劾其始結居正,繼 附時行,詔為奪子珂俸。元標復劾之,遂令致仕歸。慈 寧宮災,元標復上《時政》六事,中言:「臣曩進無欲之訓, 陛下試自省,果無欲耶?寡欲耶?語云:『欲人勿聞,莫若 勿為』。陛下誠宜翻然自省,加意培養。」當是時,帝方壯 齡,留意聲色游宴,謂元標刺己,怒甚,降旨譙責。首輔 時行以元標己門生而劾罷其姻學謨,亦心憾,遂謫 南京刑部照磨,就遷兵部主事。召改吏部,進員外郎, 以病免。起補驗封。陳《吏治》十事,民瘼八事,疏幾萬言, 所司不能盡用。文選缺員外郎,尚書宋纁請用元標, 久不獲命,纁連疏趣之。給事中楊文煥、御史何選亦 以為言。帝怒,詰責纁,謫文煥、選於外,而調元標南京 刑部尚書。石星論救,亦被譙讓。元標居南京三年,移 疾歸。久之,起本部郎中,不赴。旋遭母憂,里居講學,從 遊者日眾,名高天下。中外疏薦遺佚凡數十百上,莫 不以元標為首。卒不用家食垂三十年。光宗立,召拜 大理卿。未至,進刑部右侍郎。天啟元年四月還朝,首 進《和衷之說》,言:「今日國事,皆二十年諸臣醞釀所成。 往者不以進賢讓能為事,日錮賢逐能。而言事者又 不降心平氣,專務分門立戶。臣謂今日急務,惟朝臣 和衷而已。」朝臣和天地之和自應。向之論人論事者 各懷偏見,偏生迷,迷生執,執而為我,不復知有人,禍 且移於國。今與諸臣約,「論一人當惟公惟平,毋輕搖 筆端;論一事當懲前慮後,毋輕試耳食。以天下萬世 之心,衡天下萬世之人與事,則議論公而國家自享 安靜和平之福。」因薦涂宗濬、李邦華等十八人,帝優 詔褒納。居二日,復陳拔茅、闡幽、理財、振武數事及保 泰四規,且請召用葉茂才、趙南星、高攀龍、劉宗周、丁 元薦,而恤錄羅大紘、雒于仁等十五人。帝亦褒納。初, 元標立朝,以方嚴見憚。晚節造詣純粹,不復形崖岸, 務為和易。或議其遜初仕時,元標笑曰:「大臣與言官 異,風裁踔絕,言官事也。大臣非大利害,即當護持國 體,可如少年悻動耶?」時朋黨方盛,元標心惡之,思矯 其弊。故其所薦引,不專一途。嘗欲舉用李三才,因言 路不與,元標即中止。王德完譏其首鼠,元標亦不較。 南京御史王允成等以兩人不和,請帝諭解。元標言: 「臣與德完初無纖芥,此必有人交搆其間。臣嘗語朝 士曰:『方今上在沖歲,敵在門庭,祇有同心共濟。儻復 黨同伐異,在國則不忠,在家則不孝。世自有無偏無 黨之路,奈何從室內起戈矛耶』?」帝嗣位已久,而先朝 廢死諸臣,猶未贈卹。元標再陳闡幽之典,言益懇切。 其年十二月,改吏部左侍郎,未到官,拜左都御史。明 年,典外察,去留惟公。御史潘汝楨、過庭訓雅有物議, 及庭訓秩滿,汝楨注考溢美,元標疏論之,兩人並引 疾去。已,言丁巳京察不公,專禁錮異己,請收錄章家 禎、丁元薦、《史記》事沈正宗等二十二人。由是諸臣多 獲昭雪。又言:「明詔收召遺佚,而諸老臣所處,猶是三 十年前應得之官,宜添注三品崇秩,昭陛下褒尊耆 舊至意。」帝納其言。於是兩京太常、太僕、光祿三卿各 增二員。孫慎行之論紅丸也,元標亦上疏曰:「乾坤所 以不毀者,惟此綱常;綱常所以植立者,恃此信史。臣 去年舟過南中,南中士大夫爭言先帝猝然而崩,大 事未明,難以傳信。臣初不謂然。及既入都,為人言先 帝盛德,宜速登信史。」諸臣曰:「言及先帝彌留大事,令 人閣筆,孰敢領此?」臣始有疑於前日之言。元輔方從 哲不伸討賊之義,反行賞奸之典,即謂無其心,何以 自解於世?「且從哲秉政七年,未聞建樹何事,但聞馬 上一日三趣戰,喪我十萬師徒。試問誰秉國成而使先帝震驚?誰秉國成而使奸人闖宮?誰秉國成而使 豺狼當路?憸邪亂政,從哲何詞以對?從來懲戒亂賊, 全在《信史》,失今不成,安所底止。」時刑部尚書黃克纘 希內廷意,群小和之。而從哲世居京師,黨附者眾,崔 文昇黨復彌縫於內,格慎行與眾議皆不得伸。未幾, 慎行及王紀偕逐元標,疏救不聽。元標自還朝以來, 不為危言激論,與物無猜,然小人以其東林也,猶忌 之。給事中朱童蒙、郭允厚、郭興治慮明年京察不利 己,潛謀驅逐。會元標與馮從吾建首善書院,集同志 講學,童蒙首請禁之。元標疏辨求去,帝已慰留,允厚 復疏劾,語尤妄誕。而魏忠賢方竊柄,傳旨謂「宋室之 亡,由於講學」,將加嚴譴。葉向高力辨,且乞同去,乃得 溫旨。興治及允厚復交章力攻,興治至比之山東妖 賊。元標連疏請益力。詔加太子少保,乘傳歸。陛辭,上 「《老臣去國情深疏》,歷陳軍國大計,而以寡欲進規,人 為傳誦。四年卒於家。明年,御史張訥請毀天下講壇, 力詆元標。忠賢遂矯旨削奪。崇禎初,贈大子太保、吏 部尚書,諡忠介。童蒙等既劾元標,遂得罪清議。尋以 年例外遷。及忠賢得志,三人並召還。歲餘,允厚至戶 部尚書、太子太保,童蒙至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母 死不持服,為忠賢建生祠,興治亦加至太僕卿。忠賢 敗,三人並《麗逆案》云。

高攀龍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攀龍,字存之,無錫人。少讀書,輒有志 程朱之學。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授行人。四川僉事張 世則進所著《大學初義》,其說一遵古本,詆程、朱章句 之誤,請頒天下。攀龍憤,抗疏力駁其謬,其書遂不行。 侍郎趙用賢、都御史李世達被訏去位,朝論多咎大 學士王錫爵,攀龍上疏曰:『近見朝宁之上,善類擯斥』」 一空。大臣則孫鑨、李世達、趙用賢去矣,小臣則趙南 星、陳泰來、顧允成、薛敷教、張納陛、于孔兼、賈巖斥矣。 邇者李禎、曾乾亨復不安其位而乞去矣,選郎孟化 鯉又以推用言官張棟,空署而逐矣。夫天地生才甚 難,國家需才甚亟。廢斥如此,後將焉繼?致使正人扼 腕,曲士彈冠。常人有為善之心而中疑,小人有為惡 之志而愈決,世道人心,何可勝慨!且今陛下朝講久 輟,廷臣不獲望見顏色。天言傳布,雖曰聖裁,隱伏之 中,莫測所以。故中外群言,不曰「輔臣欲除不附己」,則 曰「近侍不利用正人。」陛下深居九重,亦曾有以諸臣 賢否陳於左右,而陛下於諸臣,亦嘗一思其得罪之 故乎?果以為皆由聖「怒,則諸臣自孟化鯉而外,未聞 忤旨,何以皆罷斥?即使批鱗逆耳,如董基等,陛下已 嘗收錄,何獨於諸臣不然?臣恐陛下有祛邪之果斷, 而左右反借以行媢嫉之私;陛下有容言之盛心,而 臣工反遺以拒諫諍之誚。傳之四海,垂諸史冊,為聖 德累不小。輔臣王錫爵等,跡其自待,若愈於張居正、 申時行?察其用心,何以異於五十步笑百步?即如諸 臣罷斥,果以為當然,則是非邪正,恆人能辨,何忍坐 視至尊之過舉,得毋內洩其私憤,而利於斥逐之盡 乎?」末力詆鄭材、楊應宿讒諂,宜黜。應宿亦疏訐攀龍, 語極妄誕,疏並干部院議,請薄罰兩臣,稍示懲創。帝 不許,鐫應宿二秩,謫攀龍揭陽添注典史。御史吳弘 濟等論救,并獲譴。攀龍之官,七月以事歸。尋遭親喪, 遂不出。家居垂三十年,言者屢薦,帝悉不省。熹宗立, 起光祿丞。天啟元年進少卿。明年四月疏劾戚畹鄭 養性,言:「張差梃擊,實養性父國泰主謀。今人言籍籍, 咸疑養性交關奸宄,別懷異謀。積疑不解,當思善全 之術。至劉保謀逆,中官盧受主之,劉于簡獄詞具在。 受本鄭氏私人,而李如楨一家交關鄭氏,計陷名將, 失地喪師。于簡《原供》明言李永芳約如楨內應。若崔 文昇素為鄭氏腹心,知先帝證虛,故用泄藥,罪在不 赦。陛下僅行斥逐,而文昇猶潛住都城。宜勒養性還 故里,急正如楨、文昇典刑,用章國法。」疏入,責攀龍多 言,然卒遣養性還籍。孫慎行以紅丸事攻舊輔方從 哲,下廷議。攀龍引《春秋》首惡之誅,歸獄從哲。給事中 王志道為從哲解攀龍遺書切責之。尋改太常少卿。 疏陳務學之要,因言:「從哲之罪,非止紅丸。其最大者 在交結鄭國泰。國泰父子所以謀危先帝者不一,始 以張差之梃,繼以美姝之進,終以文昇之藥,而」從哲 實左右之,力扶其為鄭氏者,力鋤其不為鄭氏者。一 時人心若狂,但知鄭氏,不知東宮,此賊臣也。討賊則 為陛下之孝,而說者乃曰:「為先帝隱諱則為孝,此大 亂之道也。陛下念聖母則宣選侍之罪,念皇考則隆 選、侍之恩,仁之至、義之盡也。」而說者乃曰:「為聖母隱 諱則為孝。」明如聖諭,目為假託;「忠如楊漣,謗為居功, 人臣避居功,甘居罪,君父有急,袖手旁觀,此大亂之 道也。惑於其說,孝也不知其為孝,不孝也以為大孝; 忠也不知其為忠,不忠也以為大忠。忠孝皆可變亂, 何事不可妄為?故從哲養性,不容不討,奈何猶令居 輦轂下,不一按問耶?」時從哲輩奧援甚固,摘疏中「不 孝」語,激帝怒,將加嚴譴。葉向高力救,乃奪祿一年。旋改大理少卿。鄒元標建書院,攀龍與焉。元標被攻,攀 龍請與同罷,詔留之。進太僕卿,擢刑部右侍郎。四年 八月拜左都御史。楊漣等群擊魏忠賢,勢已不兩立。 及向高去國,魏廣微日導忠賢為惡,而攀龍為趙南 星門生,並居要地。御史崔呈秀按淮、揚還,攀龍發其 穢狀,南星議戍之。呈秀窘急,走忠賢所,乞為「義兒。」遂 摭謝應祥事,謂攀龍黨南星。嚴旨詰責,攀龍遽引罪 去。頃之,南京御史游鳳翔出為知府,訐攀龍挾私排 擠。詔復鳳翔故官,削攀龍籍。呈秀憾不已,必欲殺之, 竄名李實《劾周起元疏》中,遣緹騎往逮。攀龍晨謁宋 儒楊龜山祠,以文告之。歸與二門生、一弟飲後園池 上,聞周順昌已就逮,笑曰:「吾視死如歸,今果然矣。」入 與夫人語如平時。出書二紙告二孫曰:「明日以付官 校。」因遣之出扃戶。移時,諸子排戶入,一燈熒然,則已 衣冠自沉於池矣。發所封紙,乃遺表也。云:「臣雖削奪, 舊為大臣,大臣受辱則辱國。謹北向叩頭,從屈平之 遺則。」復別門人華允誠《書》云:「一生學問至此亦少得 力。」時年六十五。遠近聞其死,莫不傷之。呈秀憾猶未 釋,矯詔下其子世儒吏刑部,坐世儒不能防閑其父, 謫為徒。崇禎初,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諡忠憲,授世 儒官。初,海內學者率宗王守仁,攀龍心非之。其學一 本濂、洛,以靜為主。操履篤實,涵養邃密,粹然一出於 正,為當代大儒。與顧憲成脩復東林書院,講學其中。 憲成卒,攀龍專講席,海內士大夫識與不識,稱高、顧 無異。詞名更出憲成上,亦稱景逸先生。攀龍削官之 秋,詔毀東林書院。後崇禎嗣位,學者更修復之。文震 孟嘗語人曰:「攀龍事皆合道,繼之者允。誠然自然,與 勉強終有別也。」時以為篤論。

饒伸

[编辑]

按《明外史》本傳:「伸字抑之,進賢人。萬曆十一年進士, 授工部主事。十六年,庶子黃洪憲典順天試,大學士 王錫爵子衡為舉首,申時行婿李鴻亦預選。禮部主 事于孔兼疑舉人屠大壯及鴻有私,尚書朱賡、禮科 都給事中苗朝陽欲寢其事。禮部郎中高桂遂發憤, 摘可疑者八人并及衡,請得覆試。錫爵疏辨,與時行」 並乞罷。帝皆慰留之,而從桂請。命覆試,禮部侍郎于 慎行以大壯文獨劣,擬乙置之。都御史吳時來及朝 陽不可。桂直前力爭,乃如慎行議,列甲乙以上。時行、 錫爵調旨盡留之,且奪桂俸二月。衡實有才名,錫爵 大憤,復上疏極詆桂、伸乃抗疏言:「自張居正三子連 占高科,而輔臣子弟遂成故事。《洪憲》」更謂一舉不足 重,居然置之選首。子不與試,則錄其婿,其他私弊不 乏。聞覆試之日,多有不能文者。時來罔分優劣,蒙面 與桂力爭,遂朦朧擬請。至錫爵《訐桂》一疏,劍戟森然, 乖對君之體。錫爵柄用三年,放逐賢士,援引憸人,今 又巧護己私,欺罔主上,勢將為居正之續。時來附權 蔑紀,不稱憲長,請與「錫爵、《洪憲》俱賜罷。」疏既入,錫爵、 時行並杜門求去。而許國以典會試入場,閣中遂無 一人。中官送章奏於時行私第,時行仍封還。帝驚曰: 「閣中徑無人耶?」乃慰留時行等,而下伸詔獄。給事中 胡汝寧、陸夢龍、楊文煥,御史林祖述、管九皋、毛在復 交章劾伸及桂以媚執政。在又侵孔兼,謂桂疏其所 使。孔兼奏辨求罷。於是詔諸司嚴約所屬,毋出沽名, 而削伸籍,貶桂三秩,調邊方,孔兼得免。伸既斥,朝士 多咎錫爵,錫爵不自安,屢請敘用。起伸南京工部主 事,改南京吏部。引疾歸,遂不復出。熹宗即位,起南京 光祿少卿。疏陳「葆養聖德」,詞甚剴至。天啟四年累官 刑部左侍郎。魏忠賢亂政,請告歸。所輯《學海》六百餘 卷,時稱其浩博。兄位累官工部右侍郎。母年百歲,與 伸先後以侍養歸。先是,任丘劉元震、元霖兄弟俱官 九列,以母年近百歲,先後乞養親歸,與伸兄弟事相 類,一時皆以為榮。

陸大受 張庭 李俸

[编辑]

按《明外史何士晉傳》:「大受字凝遠,武進人。萬曆三十 五年進士。授行人,屢遷戶部郎中。福王將之國,詔賜 莊田四萬頃,大受請大減田額,因劾鄭國泰驕恣亂 法狀,疏留中。王之寀發張差事,大受抗疏言:『青宮何 地?張差何人?敢白晝持梃,直犯儲蹕。此乾坤何等時 耶?業承一內官,何以不知其名?業承一大第,何以不 知其所?彼三老、三太互相表裏,而霸州武舉高順寧 者,今皆匿於何地?奈何不嚴竟而速斷耶』?」戶部主事 蒲州張庭者,大受同年生也,亦上言:「奸人突入大內, 狙擊青宮,陛下宜何如震怒,立窮主謀。乃廷臣交章, 一無批答,何也?君側藏奸,上下蒙蔽,皆由陛下精神 偏注。皇太子召見甚稀,而前此冊立、選婚,及近時東 宮出講郭妃卜葬諸事,陛下皆弗勝遲回,強而後可。 彼宦寺者,安得不妄生測度,陰蓄不逞,以僥倖於萬 一哉?」皆不報。大受尋出為撫州知府,以清節著聞。居 二年,徐紹吉、韓浚以京察奪其官。庭再遷郎中,被齮 齕引退,抑鬱以死。又有聞喜李俸者,為刑部郎中,當 諸司會鞫時,張差語涉逆謀,郎中胡士相等相顧不敢錄,俸力爭,乃得入獄詞,遂為鄭氏黨所惡。及遷鳳 翔知府,諸黨人以言懾之,竟不敢之任。後復中以京 察卒於家。天啟初,御史張慎言、方震孺、魏光緒、楊新 期交章訟三人冤,乃贈庭俸光祿少卿,大受起補韶 州。已,都御史高攀龍請加庭俸廕諡,不果。大受未幾 卒。

謝廷諒

[编辑]

按《明外史謝廷讚傳》:「『廷讚兄廷諒,字友可,萬曆二十 三年進士,南京刑部主事。帝命李廷機入閣,又召王 錫爵。廷諒言廷機才弱而闇,錫爵氣高而揚,均不宜 用』。又曰:『儲君之立為王也,自錫爵始;舉人之有考察 也,自廷機始;巡按之久任也,自趙世卿始;章疏之留 中也,自申時行始;年例之不舉,考察之不下也,自沈 一貫始。此皆亂人國者也』。」又曰:「當楚事方興,群口錯 愕,不敢吐一詞,世卿獨掀髯抵几,明其非。假是一貫 負陛下,世卿負一貫,舉世卿生平盡喪之矣。」疏入,留 中。終順慶知府。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