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795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七百九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七百九十五卷目錄
政事部名臣列傳二十五
金二
康元弼 巨構
閻公貞 焦旭
劉仲洙 宗道
馬百祿 楊伯元
李完 李愈
裴滿亨 李仲略
斡勒忠 移剌益
孫德淵 鄒谷
張巖叟 孟奎
高霖 蕭貢
蒲察鄭留 郭俁
武都 盧庸
張彀 張翰
女奚烈守愚 任天寵
納蘭胡魯剌 溫迪罕達
移剌光祖 石抹元
納坦謀嘉 趙重福
移剌福僧 烏林答與
雷淵 武禎〈子亢〉
官常典第七百九十五卷
政事部名臣列傳二十五
[编辑]金二
[编辑]康元弼
[编辑]按《金史》本傳:「元弼,字輔之,大同雲中人。幼敏學,善屬 文。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汝陽簿,改崇義車節度判 官。由垣曲縣令補尚書省令史,累遷同知河北西路 轉運使事,召為大理丞。大定二十七年,河決曹、濮間, 瀕水者多墊溺,朝廷遣元弼往視,相其地如盎,而城 在盎中,水易為害,請命於朝以徙之。卒改築於北原, 曹人賴焉。」出為弘州刺史,閱歲,授大理少卿。先是,衛 城為河所壞,增築蘇門以寓州治。水既退,民不樂遷, 欲復歸衛。於是遣元弼按視,還言治故城便,遂復其 舊。轉祕書少監,兼著作郎,改通州刺史,兼領漕事。章 宗立,尊孝懿皇后為皇太后,以元弼舊臣,詔充副衛 尉。再轉大理卿,以喪去。起復為尚書刑部侍郎,兼鄆 王傅,遷南京路轉運使。承安三年致仕,卒。
巨構
[编辑]按《金史》本傳:「構字子成,薊州平谷人。幼篤學,年二十, 登進士第。由信都丞察廉為石城令,補尚書省令史, 授振武軍節度副使,改同提舉解鹽司事,以課增入 為少府監丞,再遷知登聞檢院,兼都水少監。時右司 郎中段珪卒,世宗曰:『是人甚明正可用,如巨構,每事 但委順而已』。二十五年,除南京副留守。上謂宰臣曰: 『巨構外淳質而內明悟,第乏剛鯁耳。佐貳之任,貴能 與長官辨正,恐此人不能爾。若任以長官,必有可稱』。」 章宗即位,擢橫海軍節度使。承安五年,致仕,卒。構性 寬厚寡言,所治以鎮靜稱。性尤恬退,故人既貴,不復 往來,先遺以書,則裁答寒溫而已。大定中,詔與近臣 同經營香山行宮及佛舍,其近臣私謂構曰:「公,今之 德人,我欲舉奏公行,將大任矣。」構辭之以廉慎守法, 在考功籍,始終無過云。
閻公貞
[编辑]按《金史》本傳:「公貞,字正之,大興宛平人。大定七年,擢 進士第,調朝邑主簿。由普潤令補尚書省令史,察廉 升同知亳州防禦事,改中都左警巡使,以政績聞,進 同知武定軍節度使。明昌初,召為大理正,累進大理 卿。承安元年,遷翰林侍讀學士,仍兼前職,命與登聞 檢院賈益同看讀陳言文字。公貞居法寺幾十年,詳」 慎周密,未嘗有過舉。被命校定律令,多所是正,金人 以為法家之祖云。
焦旭
[编辑]按《金史》本傳:「旭字明銳,沃州柏鄉人。第進士,調安喜 主簿,再轉大興令,攝左警巡事。以杖親軍百人長,有 司議其罪當杖決。世宗曰:『旭親民吏也,若因杖有官 人,復行杖之,何以行事?其令收贖。改良鄉令。世宗幸 春水,見石城、玉田令皆年老不治,謂宰臣曰:『縣令最 親民,當得賢才。畿甸尚如此,天下可知矣』』。」平章政事 石琚薦旭幹能可甄用,上然之,召為右警巡使。旭為 人剛果自任,不避權勢。初,旭部民訴良旭以無文據 付本主,道逢監察御史訴其事,語涉訛亂,即收付旭, 旭釋之不問。為御史所劾,削官兩階,杖百八十,出為 大名府推官。尋授右三部檢法司正,代韓天和為監 察御史。時御史臺言:「監察糾彈之司」,天和諸科出身難居是職,上命別舉,中丞李晏薦旭剛正可任,遂授 之,而改天和獲鹿令。章宗初即位,太傅克寧、右丞相 襄請上出獵,旭劾奏其非,上慰諭之,為罷獵。明昌元 年,登聞鼓院初設官,宰執奏司諫郭安民、補闕許安 仁及旭皆堪擢用。改侍御史,四遷都水監。以治河防 勞,進官一階,授京西路轉運使,卒。旭性警敏,練達時 政,與王翛、劉仲洙輩世稱「能吏」云。
劉仲洙
[编辑]按《金史》本傳:「仲洙,字師魯,大興宛平人。大定三年,登 進士第,歷龍門主簿、香河酒稅使,再調深澤令。縣近 滹沱河,時秋成,水忽暴溢,仲洙極力護塞,竟無害。有 盜夜發,居民震驚,仲洙率縣卒生執其一,餘眾遂潰。 旦日掩捕皆獲。尋以廉能進官一階,陞河北西路轉 運司度支判官,入為刑部主事,六遷右司員外郎,俄」 轉吏部。世宗謂宰臣曰:「人有言語敏辯而庸常不正 者,有語言拙訥而才智通達、存心向正者,如劉仲洙, 頗以才行見稱,然而口語甚訥也。」右丞張汝霖曰:「人 之若是者多矣,願陛下深察之。」二十九年,出為祁州 刺史,以六善為教,民化之。章宗即位,除中都、西京等 路提刑副使。先是,田玨等以黨罪廢錮者三十餘家, 仲洙知其冤,上書力辯,帝從之,迺復玨官爵,而黨禁 遂解。明昌二年,授并王傅,兼同知大同府事,尋改平 陽,移德州防禦使。轉運郭邦傑、節度李晏皆舉仲洙 以自代,陞為定海軍節度使。歲飢,仲洙表請開倉,未 報,先為賑貸。有司劾之,罪以贖論。時仲洙兄仲淵以 罪責石州,仲洙上書請以萊易石,朝廷義而不許。久 之,以年老乞致仕,累表方聽。泰和八年卒,年七十五。 仲洙性剛直,果于從政,尤長于治民,所在皆有功跡, 蓋一時之能吏云。
宗道
[编辑]按《金史》本傳:「宗道,本名八十,上京司屬司人,系出景 祖太尉訛論之少子也。通《周易》《孟子》,善騎射。大定五 年,充閤門祗候,累除近侍局使。右丞相烏古論元忠、 左將軍僕散揆等嘗燕集,有所竊議,宗道即密以聞。 世宗嘉之,授右衛將軍,出為西南路副招討。章宗即 位,改同知平陽府事,陝西路副統軍,左宣徽使移刺」 仲方舉以自代,除西北路招討使。故事,諸部駕馬八 百餘匹,宗道辭不受,諸部悅服,邊鄙順治。提刑司察 廉,召為殿前右副都點檢,尋除陝西路統軍使。以鎮 靜得軍民心,特遷三階,兼知京兆府事。時夏旱,俾長 安令取太白湫水步迎於遠郊,及城而雨。是歲大稔, 人以為精意所感,刊石紀之。承安二年,為賀宋正旦 使,尋授河南路統軍使。泗州民張偉獲宋人王萬,言 彼界事情,宗道疑其冤,乃廉問得實。萬,楚州賈人,偉 負萬貨五千餘貫,三年不償。萬理索,為偉所誣,乃坐 偉而歸萬。時人服其明。後乞致仕,朝廷知非本心,改 知河中府。有惠政,民立像於層觀,以時祭之。移知臨 洮,以病解。泰和四年卒。贈「龍虎衛上將軍。」
馬百祿
[编辑]按《金史》本傳:「百祿,字天錫,通州三河人。父柔德,天會 初第進士,累遷翰林修撰,坐田玨黨免官。迨世宗朝 解黨禁,復召用焉。百祿幼志學,事繼母以孝聞。登大 定三年詞賦進士第,調武清主簿。由龍山令召補尚 書省令史,不就,改搉貨副使、平陽府判官,入為國子 博士。朝廷以宰縣日清白有治跡,特遷官一階,升同」 知北京路轉運事。委錄南北路刑獄,所至無冤。召為 尚書戶部員外郎,與同知河北東路轉運事季京為 中都等路推排使。明昌初,遷耀州刺史,吏民畏愛。提 刑司以狀聞,授韓王傅、同知安武軍節度事。俄改兼 同知興平軍。以提刑司復舉廉,升孟州防禦使,再遷 南京路提刑使,御史臺以剛直能幹聞,轉知河中府。 承安四年致仕,卒,諡曰「貞忠。」
楊伯元
[编辑]按《金史》本傳:「伯元字長卿,開封尉氏人。登大定三年 進士第,調郾城主簿,升榆次令。召為大理評事,累除 定海軍節度副使。用廉超授同知河東北路轉運事, 入為尚書刑部員外郎,以憂免。起為遼州刺史。明昌 元年,移涿州。久之,擢工部侍郎,四遷安武軍節度使。 泰和三年致仕,卒。伯元以才幹多被委任,凡兩為推」 排定課使。累為審錄官,人稱其平。每有疑獄,必專遣 決,明辯多中理。賜諡曰「達。」
李完
[编辑]按《金史》本傳:「完字全道,朔州馬邑人。經童出身,復登 詞賦進士第,調澄城主簿。有遺愛,民為立祠。用廉遷 定襄令,召補尚書省令史。時以縣令闕人廉問,世宗 選能吏八人按行天下,完其一也。明昌初年,為監察 御史。故事,臺令史以六部令史久者補吏,同類皆莫 肯舉劾。完言尚書省令史,正隆間用雜流,大定初以 太師張浩奏請,始純取進士,天下以為當今乞以三 品官子孫及終場舉人委臺官辟用。」上納其言。擢尚 書省都事,出為同知橫海軍節度使事、河間府治中提刑司言完習法律,有治劇材,軍民無間語。陞沁州 刺史,仍以璽書褒諭。遷同知廣寧府。初,遼濱民崔元 入城,飲不歸,求得尸於水中,有司執同飲者,訊之,皆 誣服。提刑司疑其冤,以獄𢌿完。完廉得其賊,乃舟師 也,遂免同飲人。改北京、臨潢路提刑副使。承安二年, 遷陝西西路轉運使,尋授南京路按察使,卒。完長於 吏治,所至姦惡屏跡,民皆便之。
李愈
[编辑]按《金史》本傳:「愈字景韓,絳之正平人。業儒術,中正隆 五年詞賦進士第,調河南澠池主簿,察廉優等,為平 陽酒副使,遷冀氏令,累遷解州刺史。章宗即位,召授 同知中都路都轉運使事,改同知濟南府。明昌二年, 授曹王傅,兼同知定武軍節度使事。王奉命宴賜北 部,愈從行。還,過京師,表言諸部所貢之馬,止可委招 討司受於界上,量給迴賜,務省費以廣邊儲。擬自臨 潢至西夏沿邊創設重鎮十數,仍選猛安謀克勳臣 子孫有材力者,使居其職;田給於軍者,許募漢人佃 種,不必遠輓牛頭粟,而兵自富強矣。」上覽其奏,謂宰 臣曰:「愈一書生耳,其用心之忠如是。」以表下尚書省 議。會愈遷同知西京留守,過闕,復上言,以為前表儻 可採,乞斷自宸衷。上納用焉。自是命五年一宴賜,人 以為便。改棣州防禦使,未幾,授大興府治中,上諭之 曰:「卿資歷應得三品,以是員方闕,而卿能幹,故用之, 當知朕意。」北京提刑副使范楫、知歸德府事鄧儼,各 舉愈以自代,由是擢河南路提刑使。上言:「隨路提刑 司乞留官一員,餘分」部巡按。又言:「本司見置許州,乞 移治南京為便。」並從之。憲臺廉察九路提刑司,以愈 為最。五年,入見,尚書省以聞。上問宰執有何議論,平 章政事守貞曰:「李愈言河決事。」上曰:「愈嚮陳備禦北 邊策,言甚荒唐。」守貞曰:「愈於見職甚幹。」上曰:「蓋以其 敢為耳。」又曰:「李愈論河決事,謂宜遣大臣視護,以慰 人心。」其言良是。明年,改河平軍節度使。承安二年,徙 順義軍,奏陳屯田利害,上遣使宣諭,仍降金牌,俾領 其事。四年,召為刑部尚書。先是,刑部尚書闕,上以愈 為可用,令議之。或言愈病,上曰:「愈比陳言,有『退地千 里而爭言其功之語,卿等定惡此人多言耶』?」特召用 之。舊制,陳言者漏所言事於人,並行科罪,「仍給告人 賞。」愈言:「此蓋所以防閑小人也。比年以來,詔求直言, 及命朝臣轉對,又許外路官言事。此皆聖言樂聞忠 讜之意,請除去舊條,以廣言路。」上嘉納焉。尋為賀宋 正旦副使。泰和二年春,上將幸長樂川,愈切諫曰:「方 今戍卒貧弱,百姓騷然。三叉尤近北陲,𢘆防外患。兼 聞太和宮在兩山間,地形狹隘,雨潦遄集,固不若北 宮池臺之勝,優游閑適也。」上不從。夏四月,愈復諫曰: 「北部侵我舊疆,千有餘里,不謀雪恥,復欲北幸,一旦 不警,臣恐丞相襄、樞密副使闍母等不足恃也。況皇 嗣未立,群心無定,豈可遠事逸遊哉!」上異其言。未幾, 授河平軍節度使,改知河中府事,致仕。泰和六年卒, 年七十二,諡曰「清獻。」自著《狂愚集》二十卷。
裴滿亨
[编辑]按《金史》本傳:「亨字仲通,本名河西臨潢府人。其先世 居遼海。祖諱虎山者,天輔間移屯東受降城,以禦夏 人,後徙居臨潢。亨性敦敏習儒,大定間收充本職。世 宗謂曰:『聞爾業進士舉其勿忘為學也』。二十八年擢 第,世宗嘉之,陞為奉御。一日,問以上古為治之道,亨 奏:『陛下欲興唐虞之治,要在進賢退不肖,信賞罰,薄』」 徵斂而已。章宗即位,諭之曰:「朕左右侍臣,多以門第 顯,惟爾由科甲進,且先朝信臣,國家利害,為朕盡言。」 俄擢監察御史。內侍梁道兒恃恩驕橫,朝士側目,亨 劾奏其姦。遷鎬王府尉,出為定國軍節度副使,三遷 同知大名府事。先是,豪猾從衡,前政莫制。亨下車宣 明約束,闔境帖然。承安四年,改河南路按察副使,就 遷本路副統軍、中都、西京等路按察使。時世襲家豪 奪民田,亨檢其實,悉還正之。泰和五年,改安武軍節 度使。歲大雪,民多凍殍,亨輸己俸為之賙贍,及勸率 僚屬大姓同出物以濟。轉河東南北路按察使,卒於 官。上聞而惜之,贈嘉議大夫,賻物甚厚。亨性尤謹密, 出入宮禁數年,讜議忠言,多所裨益,《有槁則焚》之,雖 家人輩莫知也。所歷州郡,皆有政績可紀云。
李仲略
[编辑]按《金史李晏傳》:「晏子仲略,字簡之,聰敏力學,登大定 十九年詞賦進士第,調代州五臺主簿,以母憂去。服 闋,轉韓州軍事判官,遷澤州晉城令,補尚書省令史, 除翰林修撰,兼太常博士,改授左司都事,為立夏國 王讀冊官,還,權領左司。一日,奏事退,上顧謂侍臣曰: 『仲略精神明健,如俊鶻脫帽』。又曰:『李仲略,健吏也』。未」 幾,轉員外郎,以親病求侍,特授澤州刺史,以便祿養。 先是,晏領沁南軍節度使,澤於懷為支郡,父子相繼, 鄉人榮之。以父喪免。起為戶部郎中。時上命六品以 上官,十日以次轉對,乃進言曰:「凡救其末,不若正其 本。所謂本者,厚風俗,去冗食,養財用而已。厚風俗在乎立制度,禁奢僭;去冗食在乎寵力農,抑游惰,養財 用在乎廣儲蓄,時斂散,商賈不通難得之貨,工匠不 作無用之器,則下知重本,下知重本則末息矣。」又條 陳制度之宜,上嘉納之。俄授翰林直學士兼前職,因 命充經義讀卷官。上問曰:「有司以謂經義不若詞賦, 罷之何如?」仲略奏曰:「《經》乃聖人之書,明經所以適用, 非詞賦比。乞自今以經義進士為考試官,庶得碩學 之士。」上可其奏。改吏部郎中,遷侍郎,兼翼王傅,俄兼 宛王傅。時知大興府事紇石烈執中坐贓,上命仲略 鞫之,罪當削解,權要競言太重,上頗然之。仲略奏曰: 「教化之行,自近者始。京師,四方之則也,郡縣守令無 慮數百,此而不懲,何以勵後?況執中兇殘狠愎,慢上 虐下,豈可宥之?」上曰:「卿言是也。」未幾,授山東東西路 按察使,尋以病訪醫京師。泰和五年卒。上聞之,歎曰: 「此人於國家宣力多矣,何遽至是耶!」贈朝列大夫,諡 曰襄獻。仲略性豪邁,有父風,剛介特立,不阿權貴,臨 事明敏,無留滯,故所任以幹濟稱云。
斡勒忠
[编辑]按《金史》本傳:「忠本名宋浦,蓋州人也。習女直、契丹字, 歷兵部、樞密院尚書省令史,再轉大理寺知法,遷右 三部司正。練達邊事。嘗奉命使北,歸致馬四千餘匹, 詔褒諭之。大定二十六年,為監察御史,轉尚書省都 事。章宗立,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出為滄州刺史,河東 路提刑副使徒單移剌古舉以自代,改滕州刺史。嘗」 調發黃河船,數以稽期聽贖。授北京副留守,入為同 簽樞密院事,兼沂王傅。承安二年,拜武寧軍節度使 致仕。泰和三年卒,年七十一。忠性敦慤,通法律,以直 自守,不交權貴,故時譽歸之。
移剌益
[编辑]按《金史》本傳:「益字子遷,本名特末阿不,中都路胡魯 土猛安人也。以廕補國史院書寫,積勞調徐州錄事, 召為樞密院知法,三遷翰林修撰。時北邊有警,詔百 官集尚書省議之。太尉克寧銳意用兵,益言天時未 利,宜俟後圖。御史臺舉益剛正可任,遂兼監察御史。 未幾,改戶部員外郎。明昌三年,畿內饑,擢授霸州刺」 史,同授刺史者十一人。既入謝,詔諭之曰:「親民之職, 惟在守令。比歲民饑,故遣卿等往撫育之。其資序有 過者,有弗及者,朕不計此,但以材選,爾其知之。」既至, 首出俸粟以食饑者,於是倅以下及郡人遞出粟以 佐之,且命屬縣視以為法,多所全活。郡東南有堤,久 頹圮,水屢為害,益增修之,民以為便,為益立祠,升遼 東路提刑副使。五年,宋主新立,詔以泗州當使客所 經,守臣宜擇人。宰臣進擬數人,皆不合上意。上曰:「特 末阿不安,在此人可也。」即授防禦使,召為尚書戶部 侍郎,尋轉兵部。屬群牧人叛,命益同殿前都點檢兗 往招降之。承安二年,邊鄙弗寧,上御便殿,召朝官四 品以上入議,益謂守「為便,天子之兵當取萬全。若王 師輕出,少有不利,非惟損大國之威,恐啟敵人侵玩 之心。」出為山東西路轉運使。有敕使按鷹於山東,益 奏乞止令調於近甸,何必驚遠方耳目。書聞,上命有 司治使者罪。遷河東南北路按察使。舊制,在位官有 不任職,委所屬上司體訪,州府長貳、幕職許互相舉 申。益上言,以為「傷禮讓之風,亦恐同官因之不睦,別 生姦弊。乞止令按察司糾劾,似為得體。」又言:「隨路點 軍官與富人飲會,公通獻遺,宜依准,監臨官於所部 內犯罪究治。」上皆納焉。泰和二年,卒於官。
孫德淵
[编辑]按《金史》本傳:「德淵,字資深,興中州人也。大定十六年 進士,調石州軍事判官,淶水丞,察廉遷沙河令。有盜 秋桑者,主逐捕之,盜以叉自刺其足面曰:『秋桑例不 禁採,汝何得刺我』?主懼,賂而求免,盜不從,訴之縣。德 淵曰:『若逐捕而傷瘡,必在後。今在前,乃自刺也』。」盜遂 引服。選尚書省令史,不就。丁父憂去官,民為刻石祠 之。察廉,起復北京轉運司都勾判官。以累薦,遷中都 左警巡使、監察御史、山東東路轉運副使,累官大理 丞兼左拾遺。審官院奏德淵「剛正幹能,可任繁劇」,遂 再任。丁母憂,服除,特遷恩州刺史,入為右司郎中、滕 州刺史,遷同知河間府事,歷大興、治中同知府事。大 安初,遷盤安軍節度使,改河北西路按察轉運使,改 昭義軍節度使。潞州破,被執。俄有拜於前者,皆沙河 舊民也,密護德淵,由是得脫。貞祐二年,拜工部尚書, 攝御史中丞。是時,山東乏兵食,有司請鬻恩例,舉人 居喪者,亦許納錢就試。德淵奏「此大傷名教。」事遂寢。 尋致仕。監察御史許古論德淵忠亮明敏,可以大用。 近許告老,士大夫竊「歎望朝廷起復,必能建明,以利 國家。」宣宗嘉納,未及用而卒。
鄒谷
[编辑]按《金史》本傳:「谷字應仲,密州諸城人。中大定十三年 進士第,累官瀋王府文學。尚書省奏議大理司直,上 曰:『司直爭論情法,折正疑難,谷非所長也』。宰臣曰:『谷 有吏才,陝西、河南訪察及定課皆稱職』。上以谷為同知曹州軍州事,召為刑部主事,轉北京、臨潢提刑判 官,入為大理寺丞。尚書省點差接送伴宋國使官,令」 史周昂具數員呈請,左司都事李炳乘醉見之,怒曰: 「吾口舉兩人即是,安用許為?」命左右攬昂衣欲杖之。 會左司官召昂去,乃已詈諸令史為奴畜。明日,語權 令史李秉鈞曰:「吾豈惟箠罵汝,進退去留亦皆在我。」 群吏將陳訴,會官劾奏,事下大理寺,議差接送伴官, 事當奏聞。炳謂口舉兩人當科違制。谷曰:「口舉兩人 一時之言,當杖贖。攬昂衣欲加杖,當決三十。」上曰:「李 炳讀書人,何乃至是?」宰臣對曰:「李炳疾惡,眾人不能 容耳。」上曰:「炳誠過矣,告者未必是也。」乃從谷議。歷濟 南、彰德府治中,吏部郎中,河東按察副使,沂州防禦 使,歷定海、泰寧軍節度使。泰和六年致仕,貞祐初卒。
張巖叟
[编辑]按《金史張大節傳》:「巖叟,字孟弼,大節子也。大定十九 年進士,調葭州司候判官,再除雄州觀察判官,補尚 書省令史,除大理評事,再遷監察御史,同知河東北 路轉運使事,中都路都轉運副使,刑部員外郎,沂州 刺史,以父憂去官,起復大理少卿,河北東西大名等 路按察轉運副使,累遷刑部侍郎,兼夔王傅,太常卿」 兼國子祭酒。大安三年,朝廷欲塞諸城門以為兵備, 集三品官議於尚書省。巖叟曰:「塞門所以受兵,是任 城而不任人。莫若遣兵擇將,背城疾戰。」時議多之。除 鎮西軍節度使,移定國軍。貞祐二年,改昭義,復移沁 南。逾年,按察司言其年老不任邊要,乃致仕,退寓洛 陽,卒。
孟奎
[编辑]按《金史》本傳:「奎字元秀,遼陽人也。大定二十一年進 士,調黎陽主簿。丁母憂,服闋,調淄州軍事判官。遷汲 縣令,察廉改定興令,補尚書省令史。從參知政事馬 琪塞澶淵決河,改中都左警巡使。平章政事完顏守 貞禮接士大夫,在其門者,號『冷巖十俊』」,奎其一也。改 都轉運司度支判官,上京等路提刑判官。初,遼東契 丹判余里也,嘗殺驛使大理司直,有契丹人同名者, 有司輒繫之獄,奎按囚《速頻路》讞而出之,既而果獲 其殺司直者。遷同知西京路轉運使事。置行樞密院 於鎮寧,充宣差規措所官給軍用。改簽河東南北路 按察司事、武州刺史。上言三事,其一曰:「親民之寄。今 吏部之選頗輕,使武夫計資而得,權歸胥吏。每縣宜 參用士人,使紀綱其事。」未幾,改曹州刺史,再調同知 中都路都轉運使事。旱,詔審錄中都路冤獄,多平反。 大安初,除博州防禦使,凡屬縣事應赴州者,不得泊 於逆旅,以防吏姦,人便之。改山東東西路安撫副使, 遷北京、臨潢等路按察轉運使,以本官為行六部侍 郎。劾奏監軍完顏訛出虛造功狀,訛出坐免官。詔以 奎為宣差都提控。貞祐初,以疾卒,諡莊肅。
高霖
[编辑]按《金史》本傳:「霖字子約,東平人。大定二十五年進士, 調符離主簿,察廉遷泗水令,再調安國軍節度判官。 以父憂還鄉里,教授生徒恆數百人。服除,為絳陽軍 節度判官。用薦舉召為國史院編修官。建言黃河所 以為民害者,皆以河流有曲折,適逢隘狹,故致湍決。 按《水經》,當疏其扼塞,行所無事。今若開雞爪河以殺 其勢,可免數埽之勞,凡捲埽工物,皆取於民,大為時 病。乞並河堤,廣樹榆柳,數年之後,隄岸既固,埽材亦 便,民力漸省。」朝廷從之。遷應奉翰林文字兼前職,改 監察御史。丁母憂,起復太常博士,改都水監丞,簽陝 西路按察司事,體訪官員能否,仍赴闕待對。時南征 調發繁急,民稍稽滯,有司皆坐失誤軍期罪,霖言其 枉,悉出之,授都水少監。大安初,為耀州刺史。三年,遷 河北東路按察副使,改韓王傅,兼翰林直學士。崇慶 初,改工部侍郎,兼直學士。至寧元年八月,霖奉儲偫 迎宣宗至新城,敕霖南迎諸妃。既至,賜錢千貫,遷官 三階。二年,除河平軍節度使,兼都水監。霖請城宜村 為衛州,以護北門,上從之。入為兵部尚書,知大興府 事。俄權參知政事,與右丞相承暉行省於中都。尋改 中都留守,兼本路兵馬都總管,平章政事。抹撚盡忠 棄中都南奔,霖與子義傑率其徒夜出不能進,謂義 傑曰:「汝可求生,吾死於此矣。」霖死,義傑伏群屍中以 免。贈翰林學士承旨,令立碑鄉里,歲時致祭,訪其子 孫錄用,諡《文簡》。
蕭貢
[编辑]按《金史》本傳:「貢字真卿,京兆咸陽人。大定二十二年 進士,調鎮戎州判官、涇陽令、涇州觀察判官,補尚書 省令史。舊例,試補兩月乃補用貢至數日,執政以為 能,即用之,擢監察御史。提刑司奏涇州有美政。遷北 京轉運副使,親老歸養。左丞董師中、右丞楊伯通薦 其文學,除翰林修撰。上書論比年之弊,人才不以器 識,操履巧于按牘,不涉吏議者為工;用人不務因才, 授官惟泥資,敘名器不務慎,與人多僥倖;守令不務 才實,民罹其害。伏望擢真才以振澆俗,核功能以理職業,慎名器以抑僥倖,重守令以厚邦本,然後政化 可行,百事可舉矣。」詔詞臣作《唐用董重質誅郭誼得 失論》,貢為第一,賜重幣四端;貢論時政五弊,言路四 難,詞意切至。改治書侍御史。丁父憂,起復,改右司員 外郎,尋轉郎中,遷國子祭酒兼太常少卿,與陳大任 刊修《遼史》。改刑部侍郎,歷同知大興府事、德州防禦 使,三遷河東北路按察轉運使。大安末,改彰德軍節 度使,坐兵興不能守城,亡失百姓,降同知通遠軍節 度事。未幾,改靜難軍節度使,歷河東北路、南京路轉 運使、御史中丞、戶部尚書。南京戒嚴,坐乏軍儲,詔釋 不問。興定元年致仕,元光二年卒,諡文簡。貢好學,讀 書至老不倦,有注《史記》一百卷。
蒲察鄭留
[编辑]按《金史》本傳:「鄭留,字文叔,東京路斡底必剌猛安人。 大定二十二年進士。調高苑主簿、濬州司候,補尚書 省令史,除監察御史,累官北京、臨潢按察副使,戶部 侍郎。御史臺奏鄭留前任北京稱職,遷陝西路按察 使,改順義軍節度使。西京人李安兄弟爭財,府縣不 能決,按察司移鄭留平理,月餘不問。會釋奠孔子廟」, 鄭留乃引安兄弟與諸生敘齒,列坐會酒,陳說古之 友悌數事。安兄弟感悟,謝曰:「節使父母也,誓不復爭。」 乃相讓而歸。朔州多盜,鄭留禁絕游食,多蓄兵器,因 行春撫諭之,盜乃衰息,獄空。賜錫宴錢以褒之。改利 涉軍節度使。詔括馬,鄭留使百姓飼養以須,御史劾 之。既而伐宋,諸路括馬皆瘦,惟隆州「馬肥。」乃釋。鄭留, 大安初,徙安國軍。二年,知慶陽府事。三年,夏人犯邊, 鄭留擊走之。至寧元年,改知平涼府。是時,平涼新被 兵,夏人復來攻,鄭留招潰卒為禦守計,夏兵退,遷官 四階。貞祐二年,改東京留守,致仕。貞祐四年,卒。鄭留 重厚,寡言笑,人不見其喜慍,臨終,取《奏槁》盡焚之。
郭俁
[编辑]按《金史》本傳:「俁字伯有,潭州人。大定二十二年進士。 調長子主簿、萊州觀察判官、萊陽縣令,補尚書省令 史、知管。差除,除大理司直。丁母憂,起復太常博士、左 司都事。御史臺舉俁及前應奉翰林文字張楫、吏部 主事王質、刑部主事抹撚居中、通事舍人完顏合住、 弘文校理把掃合、吏部架閣管勾烏古論和尚、尚書」 省令史溫迪罕思敬皆才幹可用,詔各陞一等遷除: 俁平陽府治中,張楫國子博士,王質昭義軍節度副 使,抹撚居中大理司直,完顏合住侍儀司令,把掃合 同知弘文院事,烏吉論和尚利涉軍節度副使,溫迪 罕思敬同知定武軍節度事。久之,《俁》召為同知登聞 鼓院,兼祕書丞,遷吏部郎中、滕州刺史,同知真定府 事。上言:「每季合注巡尉官,吏、刑兩部,斟酌盜賊多寡 處選注。」詔議行之。改中都、西京按察副使,遷國子祭 酒。泰和六年,伐宋,充宣差山東安撫副使。七年,遷山 東宣撫副使。大安元年,遷遼東按察轉運使,改中都 路都轉運使、泰定軍節度使、陝西東路按察轉運使。 貞祐三年,罷按察使,「仍充本路轉運使,行六部尚書, 改河北西路轉運使」,致仕。元光二年卒。
武都
[编辑]按《金史》本傳:「都字文伯,東勝州人。大定二十二年進 士,調陽穀主簿,遷商水令。縣素多盜,凡姦民嘗縱火 行劫椎埋發冢者,都皆廉得姓名,牓之通衢,約毋再 犯,悉奔他境。察廉,遷南京路轉運度支判官,累遷中 都路都轉運副使,以親老,與弟監察御史郁俱乞侍, 尋丁憂。服除,調太原治中,復為都轉運副使,遷欒州」 刺史,充宣差北京路規措官,都拘括散逸官錢百萬。 入為戶部郎中,權右司郎中,奏事稱旨。被詔由海道 漕遼東粟賑山東,都高其價直,募人入粟,招海賈船 致之。三遷中都、西京按察副使。大安三年,充宣差行 六部侍郎,以勞遷本路按察使,行西南路六部尚書, 佐元帥抹撚盡忠備禦西京有勞。召為戶部尚書,賞 銀二百兩,絹一百匹。宣宗即位,議衛紹王降封,語在 《衛紹王紀》。頃之,中都戒嚴,都知大興府,佩虎符,便宜 行事,彈壓中外軍民。都醉酒,以褻衣見詔使,坐是解 職。起為刑部尚書。中都解圍,為河東路宣撫使,俄以 參知政事胥鼎代之。興定元年,以疾卒。
盧庸
[编辑]按《金史》本傳:「庸字子憲,薊州豐潤人。大定二十八年 進士。調唐州軍事判官,再調定平縣令。庸治舊堰,引 涇水溉田,民賴其利。補尚書省令史,除南京轉運副 使,改中都戶籍判官,察廉遷禮部主事,累官鳳翔治 中。大安三年,徵陝西屯田軍衛,中都以庸簽三司事, 主兵食。至潞州,放還屯田軍。庸改乾州刺史,入為吏」 部郎中。至寧元年,改陝西按察副使。夏人犯邊,庸繕 治平涼城池,積芻粟,團結土兵為備。十一月,夏人掠 鎮戎,陷涇、邠,遂圍平涼。庸矢盡,募人取夏兵射城上 箭以濟急,用出府庫賞有功者。人樂為死,平涼賴以 完。貞祐二年,庸移書陝西行省僕散端,大概謂:「慶陽、 平涼、德順,陝西重地。長安以西,邠為阨塞,當重兵屯守。」詔賞平涼功,庸進官四階,遷按察轉運使。三年,詔 諸道按察司講究防秋。庸陳便宜曰:「自鄜延至積石, 雖多溝坂,無長河大山為之屏蔽,恃弓箭手以禦侮。 其人皆剛猛善鬥,熟於地利,夏人畏之。向者徙屯他 所,夏人即時犯邊,此近年深患也。人情樂土,且耕且 戰,緩急將自奮。」又曰:「防秋之際,宜先清野。」又曰:「掌軍 之官,不宜臨時易代。兵家所忌,將非其人,屢代何益。」 無何,有言庸老不勝任者,即罷之。未幾,改定海軍節 度使。山東亂,不能赴,按察司劾之,當奪兩官。審理官 直之,庸以病請求醫藥致仕,興定三年卒。
張彀
[编辑]按《金史》本傳:「彀字伯英,許州臨潁人。大定二十八年 進士,調寧陵縣主簿,改泰定軍節度判官,率儒士行 鄉飲酒禮,改同州觀察判官。是時出兵備邊,州徵箭 十萬,限以雕雁羽為之,其價翔躍不可得。彀曰:『矢去 物也,何羽不可』?節度使曰:『當須省報』。彀曰:『州距京師 二千里,如民急何?萬一有責,下官身任其咎,一日之』」 間,價減數倍,尚書省竟如所請。補尚書省令史,除同 知鄭州防禦使事,改北京鹽使。丁父憂,服除,再遷監 察御史。從伐宋,遷武寧軍節度副使,居母憂。貞祐二 年,改惠民司令,歷河南治中、隰州刺史,刑部郎中、同 知河南府事,遷河東南路轉運使,權行六部尚書、安 撫使。興定元年,以疾卒。彀天性孝友,任子悉先諸弟, 俸入所得亦委其弟掌之,未嘗問有無云。
張翰
[编辑]按《金史》本傳:「翰字林卿,忻州秀容人。大定二十八年 進士,調隰州軍事判官。有誣昆弟三人為劫者,翰微 行廉得其狀,白於州,釋之。歷東勝、義豐、會川令,補尚 書省令史,除戶部主事,遷監察御史。丁母憂,服闋,調 山東路鹽使。丁父憂,起復尚書省都事、戶部員外郎。 大安間,平章政事獨吉思忠參知政事承裕行省,翰」 充左右司郎中,論議不相葉,處置乖方,翰屢爭之,不 見省,承裕就逮,衛紹王知翰嘗有言,召見撫慰之。改 知登聞鼓院,兼前職,遷侍御史。貞祐初,為翰林直學 士,充元帥府經歷官。中都戒嚴,調度方殷,改戶部侍 郎。宣宗遷汴,翰規措扈從糧草。至真定,上書言五事: 「一曰強本,謂當裒兵徒,徙豪民以實南京。二曰足用, 謂當按蔡、汴舊渠以通漕運。三曰防亂,謂當就集義 軍,假之官印,使相通攝,以安反側。四曰省事,謂縣邑 不能自立者,宜稍併之,既以省官,且易于備盜。五曰 推恩,謂當推恩以示天子所在稱幸之意。」上略施行 之。翰雅有治劇才,所至輒辦。遷河平軍節度使、都水 監提控軍馬使,俄改戶部尚書。是時,初至南京,庶事 草略,翰經度區處,皆有條理。是歲卒,諡「達義。」
女奚烈守愚
[编辑]按《金史》本傳:「守愚,字仲晦,本名胡里改門,真定府路 吾直克,猛安人也。六歲知讀書,既齔,或謂食肉昏神 識,乃戒而不食。性至孝,父沒時年十五,營葬如禮。治 家有法,鄉人稱之。中明昌二年進士,調深澤主簿,治 有聲。遷懷仁令,改弘文校理。秩滿,為臨沂令。有不逞 輩五百人,結為黨社,大擾境內。守愚下車,其黨散去。」 蝗起莒、密間,獨不入臨沂境。先是,朝廷括河朔、山東 地,隱匿者沒入,官告者給賞。莒州刺史教其奴告臨 沂人冒地,積賞錢三百萬,先給官鏹,乃徵於民,民甚 苦之。守愚列其冤狀白州,州不為理,即聞于戶部而 徵還之,流民歸業,縣人勒其事於石。改祕書郎。母喪, 勺飲不入口三日,終喪未嘗至內寢。太常寺、勸農司 交辟,守愚皆不聽。服除,除同知登聞檢院,改著作郎、 永定軍節度副使。泰和伐宋,守愚為山東行六部員 外郎,改大興都總管判官。大安元年,除修起居注,轉 刑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太子左諭德。貞祐初,除戶部 侍郎,數月,拜諫議大夫、提點近侍局。二年,除保大軍 節度使,改翰林學士,參議陝西路安撫司事。安撫完 顏弼重其為人,每事咨而後行。未幾,有疾,詔賜御藥, 三年,卒。守愚為人,忠實無華,孜孜於公,蓋天性然也。
任天寵
[编辑]按《金史》本傳:「天寵,字清叔,曹州定陶人也。明昌二年 進士,調考城主簿,再遷威戎縣令。縣故堡寨,無文廟 學舍,天寵以廢署建。有兄弟訟田者,天寵諭以理義, 委曲周至,皆感泣而去。調泰定軍節度判官。丁父憂。 服闋,調崇義軍節度判官,補尚書省令史、右三部檢 法司正,遷監察御史,改右司都事,遷員外郎,改左司」 諫,轉左司郎中,遷國子祭酒。貞祐初,轉祕書監,兼吏 部侍郎,改中都路都轉運使。時京師戒嚴,糧運艱阻, 天寵悉力營辦,曲盡勞瘁,出家貲以濟飢者,全活甚 眾。監察御史高夔、劉元規舉天寵二十人,「公勤明敏, 有材幹,可安集百姓。」遷戶部尚書。三年,中都不守,天 寵繼走南京,中道遇兵,死之。諡純肅。
納蘭胡魯剌
[编辑]按《金史》本傳:「胡魯剌,大名路怕魯歡,猛安人。性淳直, 寡言笑,好讀書,博通今古。承安二年,進士第一,除應奉翰林文字,被詔括牛於臨潢、上京等路。丞相襄有 田在肇州,家奴匿牛,不以實聞,即械繫,正其罪而盡 括之。於是豪民皆懼,無敢匿者。使還,襄稱能,居父喪 盡禮,御史舉其清節,服除,轉修撰平章政事。僕散端」 舉廉能,有文采,遷同知順天軍節度使事。從伐宋,以 勞加朝請大夫,改禮部員外郎、曹州刺史。豪民僕散 掃合立私渡于定陶間,逃兵盜劫皆藉為囊橐,累攻 莫敢問。胡魯剌捕治之,窮究其黨,闔郡肅然。改沃州, 改南京路按察副使。貞祐二年,改泗州防禦使。召為 吏部侍郎,遷絳陽軍節度使,權河東南路宣撫副使。 是時兵興,胡魯剌完城郭,繕器械,料才壯為鄉兵,延 問耆老,招致儒士,咨以備禦之策,鹽米儲偫,勸富民 出粟,郡賴以完。賜詔褒諭,加資善大夫,官其次子吾 申,改權經略使。被召,以疾不能行,卒於絳州。
溫迪罕達
[编辑]按《金史》本傳:「達字子達,本名謀古魯,蓋州按春猛安 人。性敦厚,寡言笑。初舉進士,廷試搜閱官易,達藐小, 謂之曰:『汝欲求作官邪』?達曰:『取人以才學,不以年貌』。 眾咸異之。明昌五年中第,調固安主簿,以憂去官。服 除,調信州判官。丞相襄辟行省幕府,改順州刺史,補 尚書省令史,除南京警巡使。居父喪。是時伐宋兵興」, 起復給事,行尚書省。大安初,遷德興府判官,再遷監 察御史。宣宗遷汴,以本職護送衛士妻子。復被詔運 大名粟,由御河抵通州。事集,遷一官,轉戶部員外郎、 左司郎中。遇繼母憂,起復太常少卿,充陝西元帥府 經歷官。興定元年,召還,攝侍御史。上疏論伐宋,略曰: 「天時向暑,士馬不利,宜俟秋涼,無不可者。」又曰:「遼東 興王之地,移剌多不能守,走還南京。度今之勢,可令 濮王守純行省蓋州,駐兵合思罕,以繫一方之心。昔 祖宗封建諸王,錯峙相維,以定大業。今乃委諸疏外, 非計也。」宣宗曰:「一子非所愛,但幼不更事,詎能辦此?」 逾月,復上言:「天下輕重,係於宰相,邇來每令權攝,甚 無謂也。今之將帥,謀者不能戰,戰者不能謀。今豈無 其人,但用之未盡耳。」宣宗曰:「人才難知,故先試其稱 否,卿何患焉。所謂用之未盡者為誰?」對曰:「陝西統軍 使把胡魯忠直幹略,知延安府古里甲石倫深沈有 謀,能得士心,雖有微過,不足以累」大宰相高琪、高汝 礪惡其言。俄充陝州行樞密院參議官。二年,召為戶 部侍郎,改刑部,兼左司諫、同知集賢院,致大理卿,兼 越王傅。尋遷河南統軍使、昌武軍節度使行六部,攝 同簽樞密院,行院許州,改集慶軍節度使。是時,東方 薦飢,達上疏曰:「亳州戶舊六萬,今存者無十一,何以 為州?且今調發數倍于舊,乞量為減免。」是歲,大水,碭 山下邑,野無居民,轉運司方憂兵食,達謾「聞二縣無 主,稻田且萬頃,收可數萬斛」,即具奏。朝廷大駭,詔戶 部尚書高夔佩虎符,專治其事,所獲無幾,夔坐累抵 罪。達自念失奏,因感愧發病,尋卒。
光祖
[编辑]按《金史移剌道傳》:「道子光祖,字仲禮,幼名八狗,以廕 補閤門祗候,調平晉令、衛州都巡、河內承奉押班,累 轉東上閤門使,兼典客署令。大安中,改少府少監。丁 母憂,起復儀鸞局使,同知宣徽院使事,祕書監、右宣 徽使。興定二年十一月,詔集百官,議所以為長久之 利者。光祖等三人議曰:『募土人,假以方面權任,俾人』」 自勸,各保一方,由是公府封建之論興焉。語在《九公 傳》。三年,轉左宣徽使。五年,卒。
石抹元
[编辑]按《金史》本傳:「元字希明,懿州路胡土虎猛安人。七歲 喪父,號泣不食者數日。十三,居母喪如成人。嘗為擊 鞠戲馬,踣歎曰:『生無兄弟而數乘此險,設有不測,奈 何』?由是終身不復為之。補樞密院尚書省譯史,調同 知恩州軍州事,遷監察御史,為同知淄州軍州事。劇 盜劉奇久為民患,一日捕獲,方訊鞫,聞赦將至,亟命」 杖殺之,闔郡稱快。改大興府判官、沂王府司馬、沁南 軍節度副使。河內民家有多美橙者,歲獲厚利,仇家 夜入殘毀之。主人捕得,乃以劫財誣其人。仇家引服, 贓不可得。元攝州事,究得其情,尋改河北西路轉運 副使,累遷山東西路按察轉運使。貞祐初,黃摑吾典 徵兵東平,擁眾不進,大括民財,眾皆忿怨。副統僕撒 掃合殺吾典于坐,取其符佩之,縱恣尤甚。元密疏劾 掃合「擅殺近臣,無上不道」,掃合坐誅。移知濟南府,到 官六月卒。元生平寡言笑,尚節儉,居官自守,不交權 要,人以是稱之。
納坦謀嘉
[编辑]按《金史》本傳:「謀嘉,上京路牙塔懶猛安人。初習策論 進士。大定二十六年,選入東宮,教鄆王琮、瀛王瓌讀 書,以終場舉人試,補上京提刑司書史,以廉能著稱。 承安元年,契丹陀鎖寇掠韓州、信州,提刑司問諸書 史誰入奏者,皆難之,謀嘉請行。五年,特賜同進士出 身,調東京教授、湯池主簿,太學助教。丁母憂,服闋,累」
除翰林修撰,兼修起居注、監察御史。貞祐初,遷吏部員外郎、翰林待制。侍御史完顏㝢舉謀嘉才行志在匡國,可預軍政。充元帥府經歷官。中都被圍,食且盡, 胥鼎奏:「京師官民能贍足貧民者,計所贍遷官,皆先 給據。」謀嘉不受據而去。中都危急,謀嘉曰:「帥臣統數 萬眾,不能出城一戰,何如自縛請降邪?」宣宗議遷都 謀,嘉曰:「不可。河南地狹土薄,他日宋、夏交侵,河北非 我有矣。當選諸王分鎮遼東,河南中都不可去也。」不 聽。頃之,除唐州刺史,入為太常少卿,兼左拾遺,遷鄭 州防禦使,改左諭德,轉少詹事,攝御史中丞。未幾,攝 太子詹事。興定元年,潼關失守,遷河南統軍使,兼昌 武軍節度使,攝簽樞密院事,行院許州,汰去冗食,軍 士二千餘人。上書諫伐宋,不聽。三年,降潁州防禦使。 有告宋人將襲潁州者,已而宋兵果至,謀嘉有備,乃 引去。有司上功不及告者,謀嘉請而賞之。四年,召為 翰林侍講學士,兼兵部侍郎、同修國史。五年,卒。
趙重福
[编辑]按《金史》本傳:「重福,字履祥,豐州人。通女直大小字,試 補女直誥院令史,轉兵部譯史、陝西提刑知法,遷陝 西東路都勾判官、右藏庫副使,同知陳州防禦事。宋 諜人蘇泉入河南,重福跡之,至魚臺,將渡河,見前一 舟且渡,令從者大呼泉姓名,前舟中忽有愴惶失措 者,執之,果泉也。改滄州鹽副使。歲饑,民煮鹵為鹽,賣」 以給食,鹽官往往杖殺之。重福曰:「寧使課殿,不忍殺 人。」歲滿課殿,當降。尚書右丞完顏匡、三司使按出虎 知其事,乃以歲荒薄其罰。除織染署令。大安三年,佐 戶部尚書張煒調兵食于古北口。遷都水少監,行西 北路六部郎中,治密雲縣。俄兼戶部員外郎。貞祐二 年,以守密雲功,遷同知河間府事,行六部侍郎,權清 州防禦使,攝河北東路兵馬都總管。三年,河間被圍, 有劉中者,嘗與重福密雲聯事,勸重福出降,重福不 聽。是時,河間兵少,多羸疾不任戰,欲亡去。重福勸其 父老率其子弟,強者戰,弱者守,會久雨,圍乃解去。遷 河東北路轉運使,致仕。元光二年,卒。
移剌福僧
[编辑]按《金史》本傳:「福僧,東北路烏連苦河猛安人。以蔭補 吏部令史,轉樞密院,調滕州軍事判官,歷甄官署直 長,豳王府司馬,順義軍節度副使。部內世襲猛安木 吞,掠民婦女,藏之窟室,人頗聞之,無敢發其罪者。福 僧請於節度使,願自效。既跡得其所在,率眾人索之, 得婦女四十三人。木吞抵罪,徙橫海軍,轉同知開遠」 軍節度事,簽北京臨潢按察事,興中治中,莫州刺史。 上言:「沿邊軍官私役軍人,邊防不治及擾動等事,按 察使專一體究,各路宣差提控,嚴勒禁治。」詔尚書省 行之。大安初,改沃州,同知興中府事。福僧督民繕治 城郭,浚濠為禦守備,百姓頗怨。頃之,兵果至,攻其北 城,福僧戰其北,使備其西。薄暮,果攻其西,以有備,乃 解去。尋改廣寧。崇慶元年秋,福僧被牒如鄰郡,大兵 薄城,其子銅和尚率家奴拒戰,廣寧賴之以完。福僧 還,悉放奴為良,終不言子之功,識者多之。未幾,充遼 東宣撫副使。歲大飢,福僧出沿海倉粟,先賑其民而 後奏之,優詔獎諭。至寧元年,除鞏王傅兼吏部郎中。 胡沙虎作難,福僧稱疾不出。宣宗封胡沙虎澤王,百 官皆賀,福僧不往,胡沙虎欲摭而罪之,詔除福僧壽 州防禦使。貞祐三年,遷山東西路按察轉運使。是歲, 按察司罷,仍充轉運使。久之,致仕。興定二年十一月 庚辰,宣宗御登賢門,召致仕官兵部尚書完顏蒲剌 都、戶部尚書蕭貢、刑部尚書僕散偉、工部尚書奧屯 扎里吉、翰林學士完顏孛迭、轉運使福僧、河東北路 轉運使趙重福、沁南軍節度使豬奮、鎮南軍節度使 石抹仲溫、泰定軍節度使李元輔、中衛尉完顏奴婢、 原州刺史紇石烈孛吉賜食,訪問時政得失。福僧乃 上書曰:「為今之計,惟先招徠糺人,選擇糺人舊有宿 望雄辯者,諭以恩信。彼若內附,然後中都可復,遼東 可通。今西北多虞,而南鄙不敢撤戍,芻糧調度,仰給 河南,賦役頻繁,民力疲敝。宜開宋人講和之端,撫定 河朔,養兵蓄銳,策之上也。」又曰:「山東殘破,群盜滿野, 官兵既少,且無騎兵。若宋人資以糧餉,假以官爵,為 患愈大。當選才幹官充宣差招捕,以恩賞諭使復業, 募其壯悍為兵,亦致勝之」一也。又曰:「自承安用兵,軍 中設監戰官,議論之間,動相矛盾,不懲其失,反以為 法。若輩平居皆選材勇自衛,一旦有急,驅疲懦出戰, 寧不敗事?罷之為便。」書奏,朝廷略施用焉。元光元年 卒。
烏林答與
[编辑]按《金史》本傳:答與本名合住,大名路納鄰必刺,猛安 人。充奉職奉御,尚食局直長,兼頓舍,除監察御史,累 官武勝軍節度使,北京按察轉運使,太子詹事,武衛 軍都指揮使。貞祐二年,知東平府事,權宣撫副使,改 西安軍節度使,入為兵部尚書。上言:「按察轉運司拘 榷錢穀,糾彈非違,此平時之治法。今四方兵動,民心 未定,軍士動見刻削,乞權罷按察及勸農使。」又曰:「東平屯兵萬餘,可運濱鹽易糧芻給之。」又曰:「潼關及黃 河津要,將校皆出卒伍,類庸懦不可用,乞選材武者 代之。」又曰:「兗、曹、濮、濬諸郡,皆可屯重兵。」敕州縣官勸 民力穡,至于防秋,則清野保城下。尚書省竟不施行。 新制,科買軍器材物,稽緩者並的決「與奏,有司必督 責趣辦,民將不堪,可量罰月俸。」從之。坐前在陝州市 物虧直,降鄭州防禦使。尋召為拱衛直都指揮使,復 為兵部尚書。興定三年卒。
雷淵
[编辑]按《金史》本傳:「淵字希顏,一字季默,應州渾源人。父思 名,進士,仕至同知北京轉運使,註《易》行於世。淵庶出, 年最幼,諸兄不齒。父歿不能安於家,乃發憤入太學, 衣敝履穿,坐榻無席,自以跣露,恆兀坐讀書,不迎送 賓客,人皆以為倨。其友商衡每為辯之,且賙卹焉。後 從李之純游,遂知名。登至寧元年詞賦進士甲科,調」 涇州錄事,坐高庭玉獄幾死,後改東平。河朔重兵所 在,驕將悍卒倚外敵為重,自行臺以下皆摩撫之。淵 出入軍中,偃然不為屈。不數月,閭巷間多畫淵像,雖 大將不敢以新進書生遇之。尋遷東阿令,轉徐州觀 察判官。興定末,召為英王府文學兼記室參軍,轉應 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言五事稱旨,又彈劾不避 權貴。出巡郡邑,所至有威譽,奸豪不法者立箠殺之。 至蔡州,杖殺五百人,時號曰「雷半千。」坐此為人所訟, 罷去。久之,用宰相侯摯薦,起為太學博士、南京轉運 司戶籍判官,遷翰林修撰。一夕暴卒,年四十八。正大 庚寅例迴谷之役,淵嘗上書破朝臣孤注之論,引援 深切,灼然易見。主兵者沮之,策竟不行。為人軀幹雄 偉,髯張口哆,顏渥丹,眼如望洋,遇不平則疾惡之氣 見于顏間,或嚼齒大罵不休,雖痛自懲創,餘亦不能 變也。為文章詩,喜新奇,善結交,凡當塗貴要與布衣 名士無不往來。居京師,賓客踵門未嘗去舍,家無餘 貲及,待賓客甚豐腆。蒞官喜立名,初登第,攝遂平縣 事,年少氣銳,繫豪右發姦伏,一邑大震,稱為「神明。」嘗 擅笞州魁吏,州檄召之,不應,罷去。後凡居一職輒震 耀,亦坐此不達。
武禎〈子亢〉
[编辑]按《金史》本傳:「禎,宿州臨渙人。祖官太史,靖康後業農, 後畫界屬金。禎深數學,貞祐間,行樞密院僕散安貞 聞其名,召至除州,以上客禮之,每出師必資焉,其占 如響。正大初,徵至汴京,待詔東華門,其友王鉉問禎 曰:『朝廷若問國祚修短,子何以對』?禎曰:『當以實告之, 但更言周過其歷,秦不及期,亦在修德爾』。時久旱,祈」 禱不應,朝廷為憂。禎忽謂鉉曰:「足下今日早歸,恐為 雨阻。」鉉曰:「萬里無雲,赤日如此,安得有雨?」禎笑曰:「若 是,則天不誠也,天何嘗不誠。」既而東南有雲氣,須臾 蔽天,平地雨注二尺,眾皆驚歎。尋除司天臺管勾。子 亢寡言笑,不妄交,嘗與一學生終日相對,握籌布畫, 目炯𤾗,若有所營,見者莫測也。哀宗至蔡州,右丞完 顏仲德薦其術,召至,屏人與語,大悅,除司天長行,賞 賚甚厚。上書曰:「比者有星變于周、楚之分,彗星起于 大角,西掃軫之左軸,蓋除舊布新之象。」又言:「鄭、楚、周 三分野,當赤地千里,兵凶大起,王者不可居也。」又曰: 「蔡城有兵喪之兆,楚有亡國之徵。三軍若戰於西垣, 前後有日矣。城壁傾頹,內無見糧,外無應兵,君臣盡 數之年也。」聞者悚然奪氣,哀宗惟嗟嘆良久,不以為 罪。性頗倨傲,朝士以此非之。天興二年九月,蔡州被 圍,亢奏曰:「十二月三日必攻城。」及期果然。帝問曰:「解 圍當在何日?」對曰:「明年正月十三日,城下無一人一 騎矣。」帝不知其由,乃喜圍解有期日,但密計糧草使 可給,至其日不闕者,明年甲午正月十日蔡州破,十 三日大元兵退,是日,亢赴水死云。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