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0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八卷目錄
太皇太后部彙考二
遼〈太祖天顯三則 道宗清寧三則〉
宋〈英宗治平一則 神宗熙寧二則 元豐四則 哲宗元祐六則 孝宗淳熙一則 光
宗紹熙三則 寧宗慶元四則 嘉泰一則 開禧二則 度宗咸淳一則 恭宗德祐二則
端宗景炎一則〉
金〈熙宗天會三則 天眷一則 皇統三則 海陵天德一則〉
元〈總一則 仁宗延祐一則 英宗至治二則 順帝至元四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一則 英宗正統二則 憲宗成化一則
孝宗弘治二則 武宗正德二則 世宗嘉靖一則〉
宮闈典第八卷
太皇太后部彙考二
[编辑]遼
[编辑]太祖天顯二年冬十一月太宗即位十二月庚辰尊皇太后蕭氏為太皇太后
[编辑]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按《德祖宣簡皇后傳》:「后蕭 氏,小字巖,母斤遙輦氏,宰相剔剌之女,男子六人,太 祖長子也。」
天顯八年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崩,遣使告哀於唐 及人皇王倍。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天顯九年二月戊寅,葬太皇太后於德陵。前二日,發 喪於菆塗殿,上具衰服以送。後追諡宣簡皇后,詔建 碑於陵。
按《遼史太宗本紀》云云。
道宗清寧元年即皇帝位九月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以應聖節上壽設宴
[编辑]按《遼史道宗本紀》,重熙二十四年,八月己丑,即皇帝 位。辛丑,改元清寧,大赦。九月庚午,尊皇太后曰太皇 太后。十二月戊子應聖節,上太皇太后壽,宴群臣命 婦按《聖宗欽哀皇后傳》:「后蕭氏,小字耨斤,生興宗。 聖宗崩,誣仁德皇后謀亂,徙上京,害之,自立為皇太 后。重熙三年,后陰召諸弟議,欲立少子重元,重元以 所」謀白帝,帝收太后符璽,遷於慶州七括宮。六年,帝 悔之,親馭奉迎,侍養益孝謹,后常不懌帝崩,殊無戚 容,見崇聖太后,悲泣如禮,謂曰:「汝年尚幼,何哀痛如 是!」清寧初,尊為太皇太后。
清寧三年十二月戊辰,太皇太后不豫,曲赦行在五 百里內囚。己巳,太皇太后崩。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清寧四年春正月壬申朔,遣使報哀於宋。夏五月庚 午,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諡曰《欽哀皇后》。
按《遼史道宗本紀》云云。
宋
[编辑]英宗治平四年正月丁巳太子即皇帝位己未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乘輿如萬安太后之制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按《慈聖光獻曹皇后傳》:「后 真定人。明道三年,郭后廢,詔聘入宮。景祐元年九月, 冊為皇后。英宗立,尊后為皇太后。神宗立,尊為太皇 太后。帝致極誠孝,所以承迎娛悅,無所不盡。從行登 翫,每先後策掖。后亦慈愛天至。或退朝稍晚,必自至。 屏扆候矚間,親持膳飲以食帝。外家男子舊毋得入 謁。」后春秋高,佾亦老,帝數言宜使入見,輒不許。他日 佾侍帝,帝復為請,乃許之,因偕詣后閤。少焉,帝先起, 若令佾得伸親親意,后遽曰:「此非汝所當得。」留趣遣 出。按《輿服志》,神宗嗣位,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其 行幸依治平元年之制。而皇太后、皇后常出,只用副 金塗銀裝白藤輿,覆以㯶櫚屋,飾以鳳輦,「官服同乘 輿平頭輦之製。」於是詔太皇太后出入所乘,如萬安 太后。輿上設行龍六製,飾率有加金銅車,《禮典》不載, 則如舊制。
神宗熙寧元年三月戊子作太皇太后慶壽宮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熙寧二年,奉太皇太后玉冊金寶。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熙寧二年,神宗尊 皇太后曹氏為太皇太后,詣文德殿跪奉玉冊授攝 太尉曾公亮,金寶授攝司徒韓絳。禮畢,百官稱賀。
元豐元年春正月乙丑以太皇太后疾驛召天下醫者
[编辑]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二年,太皇太后崩。帝改易山陵,加恩外戚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二年冬十月己酉,太皇太后 疾,上不視事。庚戌,罷朝謁景靈宮,命輔臣禱於天地宗廟社稷。減天下囚死罪一等,流以下釋之。乙卯,太 皇太后崩。戊午,詔易太皇太后園陵曰山陵。按《慈 聖光獻曹皇后傳》:晚得水疾,侍醫莫能治。元豐二年 冬,疾甚,帝視疾寢門,衣不解帶,旬日崩,年六十四。帝 推恩曹氏,拜佾中書令,進官者四十餘人。
元豐三年,帝不視朝,為太皇太后上諡,祔廟,加恩親 屬。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三年春正月乙丑朔,以大行 太皇太后在殯,不視朝。戊寅,上太皇太后諡曰慈聖 光獻。三月癸酉,葬慈聖光獻皇后於永昭陵。乙酉,祔 慈聖光獻皇后神主於太廟。己丑,以慈聖光獻皇后 弟昭德軍節度使曹佾為司徒兼中書令,改護國軍 節度使,餘親屬加恩有差。」
元豐八年,哲宗即位,尊太后高氏為「太皇太后」,權同 聽政。禮官上垂簾之制。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豐八年一月,神宗寢疾,宰相王 珪乞早建儲,為宗廟社稷計。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 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簾於福寧殿,諭 珪等曰:「皇子性莊重,從學穎悟,自皇帝服藥,手寫佛 書,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書字極端謹,珪等稱 賀,遂奉制立為皇太子。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甲寅,以群臣固請,始同太皇 太后聽政。己未,命中外避太皇太后父遵甫名。夏四 月乙亥,詔以太皇太后生日為坤成節。按《禮志》,哲 宗即位,太皇太后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按儀注,未 釋服以前,遇隻日,皇帝御迎陽門,日參官並赴起居, 依例奏事。每五日遇隻日,於迎陽門垂簾,皇帝坐於 簾內之北。宰執奏事,則權屏去左右侍衛,事有機速, 許非時請對,及賜宣召,亦許升殿。禮部、御史臺、閤門 奏討論御殿及垂簾儀制,「每朔朢六參,皇帝御前殿, 百官起居,三省、樞密奏事,應見、謝、辭班退,各令詣內 東門進榜子。皇帝雙日御延和殿垂簾日參官起居, 太皇太后移班少西起居皇帝並再拜。三省、樞密院 奏事三日以上四拜,不舞蹈,候祔廟畢,起居如常儀。 簾前通事以內侍,殿下以閤門、吏部磨勘。奏。舉人垂 簾日,引應見、謝、辭臣僚,遇朔朢參日不坐,並先詣殿 門,次內東門,應抬賜者並門賜之。」於是帝御迎陽門 幄殿,同太皇太后垂簾,宰臣、親王以下合班起居。常 制分班十六,至是合班,以閤門奏請故也。禮官請如 有祥瑞、邊捷,宰臣以下紫宸殿稱賀皇帝畢,赴內東 門賀太皇太后。從之。按《宣仁聖烈高皇后傳》:后,亳 州蒙城人。母曹氏,慈聖光獻妃姉也。故后少鞠宮中。 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后年同。仁宗謂慈聖異日必以 為配。既長,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治平四年,神宗 嗣位,尊為皇太后;哲宗嗣位,尊為太皇太后。驛召司 馬光、呂公著,未至,迎問今日設施所宜,先未及條上。 已散遣修京城役夫,減皇城覘卒,止禁庭工技,廢導 洛司,出近侍尤亡狀者。戒中外毋苛斂,寬民間。保戶 馬事由中旨,王珪等弗預知。又起文彥博於既老,遣 使勞諸途,諭以復祖宗法度為先務,且令亟疏可用 者。從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確欲獻諛以固位, 乞復其官。后曰:「遵裕靈武之役,塗炭百萬,先帝中夜 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能寐,聖情自是驚悸,馴致大 故,禍由遵裕,得免刑誅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顧 私恩而違天下公議!」確悚慄而止。光、公著至,並命為 相,使同心輔政,一時知名士彙進於廷。凡熙寧以來 政事弗便者,次第罷之。於是以常平舊式改青苗,以 嘉裕差役參募役,除市易之法,逭茶鹽之禁,舉邊砦 不毛之地以賜西戎,而宇內復安。契丹主戒其臣下, 復勿生事於疆埸,曰:「南朝盡行仁宗之政矣。」蔡確坐 《車蓋亭詩》謫嶺表,后謂大臣曰:「元豐之末,吾以今皇 帝所書佛經出示人。是時惟王珪曾奏賀,遂定儲極, 且以子繼父,有何間言?而確自謂有定策大功,妄扇 事端,規為異時眩惑地。吾不忍明言,姑托訕上為名 逐之耳。此宗社大計,姦邪怨謗所不暇恤也。」廷試舉 人,有司請循天聖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請受 冊寶於文德后,曰:「母后當陽,非國家」美事,況天子正 衙,豈所當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燈宴,后母當入觀,止 之曰:「夫人登樓,上必加禮,是由吾故而越典制,於心 殊不安。」但令賜之燈燭。遂歲以為常。姪公繪、公紀,當 轉觀察使,力遏之。帝請至再,僅遷一秩,終后之世不 敢改。又以官冗當汰,詔損外氏恩四之一,以為宮掖 先。臨政九年,朝廷清明,華夏綏定。宋用臣等既被斥, 祈神宗乳媼入言之,冀得復用。后見其來曰:「汝來何 為,得非為用臣等游說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內降, 干撓國政耶?若復爾,吾即斬汝。」媼大懼,不敢出一言, 自是內降遂絕。力行故事,抑絕外家私恩,文思院奉 上之物,無問巨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為女中堯舜。
哲宗元祐元年上太皇太后高氏宮名以久旱詣寺觀禱雨又詔添設太皇太后出入儀衛之制
[编辑]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二月丁未。群臣上太皇太后宮名曰崇慶,殿曰崇慶。壽康按《五行志》,元祐 元年春,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車駕分日詣寺 觀禱雨。按《儀衛志》,哲宗即位,元祐元年,詔太皇太 后出入儀衛。並依章獻明肅皇后故事。其不可考者 則依慈聖光獻皇后之例。既而又詔太皇太后出入 儀衛,添御龍骨朵子直三十六人,御龍弓箭直四十 五人,御龍弩直四十五人,皇城司禁衛五十人,馬隊 三百五十人,東西班茶酒班殿侍共一百人,快行增 至二十人,軍頭、引見司監官二員,並將帶承局等子, 依隨駕例祗應,鈞容直并動樂殿侍側,候開樂取旨。 元祐二年,太皇太后高氏詔就崇政殿受冊,禮官議 受冊之儀。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二年三月壬戌。太皇太后手 詔,止就崇政殿受冊。四月己亥,太皇太后以旱權罷 受冊禮。九月乙卯。發太皇太后冊寶於大慶殿。按 《禮志》:元祐二年,「詔太皇太后受冊,依章獻明肅皇后 故事。皇太后受冊依熙寧二年故事。皇太妃與皇太 后同日受冊。」令太常禮官詳定儀注。右諫議大夫梁 燾請對文德殿,太皇太后曰:「大臣欲行此禮,予意謂 必難行。」燾對曰:「誠如聖慮,願堅執勿許。且母后權同 聽政,蓋出一時不得已之事,乞速罷之。」中書舍人曾 肇亦言:「太皇太后聽政以來,止於延和殿受遼使朝 見,亦止於御崇政殿,未嘗踐外朝。今皇帝述仁祖故 事,以極崇奉之禮,太皇太后儻以此時特下明詔,發 揚皇帝孝敬之誠,而固執謙德,止於崇政殿受冊,則 皇帝之孝愈顯,太皇太后之德愈尊,兩義俱得,顧不 美歟!」太皇太后欣然納之,迺詔將來受冊止於崇政 殿。尋以天旱權罷。未幾,太師文彥博等以時雨溥澍, 秋稼有望,請舉行冊禮。凡三請,乃從。九月六日,發太 皇太后冊、寶於大慶殿,發皇太后太妃冊寶於文德 殿。行禮如儀。
元祐三年,太皇太后詔有司尋繹典故,於是檐子飾 以龍鳳,繖用紅。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輿服志》云云。
元祐四年十一月己丑,太皇太后卻元日賀禮,令百 官拜表。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祐七年。以太皇太后本命。詔齋僧設醮。內外錄囚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禮志》。元祐七年。詔太皇 太后本命。歲正月一日。京師及天下州軍各齋。僧尼 道士女冠一日。在京宮觀寺院。開建道場七晝夜。內 外獄囚。並設食三日。
元祐八年,以太皇太后高氏違豫,行祈禱禮。及崩上 諡,特建原廟。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八年「秋八月辛酉,以太皇太 后疾,帝不視事。丁卯,禱於嶽瀆宮。辛未,禱於天地宗 廟、社稷。乙亥,禱於諸陵。九月戊寅,太皇太后崩。己卯, 詔以太皇太后園陵為山陵。庚辰,遣使告哀於遼。十 二月己巳,遼人遣使來弔祭。己巳,上太皇太后諡曰 宣仁聖烈皇后。」按《禮志》:元祐八年,太皇太后違豫, 祈禱如元豐,仍致禱諸陵。又令南京等處長吏詣祖 宗神御所在建置道場。三省請奉安神御于治隆殿, 以遵元祐初詔。復以御史劉極之言,特建原廟。廟成, 名神御殿曰「徽音」,山殿曰「寧真。」
淳熙十六年二月辛未光宗受禪尊太后曰壽聖皇太后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后 開封人,年十四,高宗為康王,被選入宮。王即帝位,封 和義郡夫人,進封才人,又為婉儀,尋進貴妃。紹興十 三年,詔立貴妃為皇后。高宗內禪,后稱太上皇后。孝 宗即位,上尊號曰壽聖太上皇后。上皇崩,遺詔改稱 皇太后。光宗即位,更號壽聖皇太后,以壽皇故,不稱 太皇太后」也。
光宗紹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詣重華宮奉上壽聖皇太后至尊壽皇聖帝壽成皇后冊寶
[编辑]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紹熙四年九月己卯,上壽聖皇太后尊號曰:「壽聖隆 慈備福皇太后。」十一月癸未,帝率群臣奉上皇太后 冊、寶於慈福宮。
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紹 熙四年,后壽八十,帝乃覲后奉冊禮,加尊號曰「隆慈 備福。」
紹熙五年,寧宗受禪,改尊壽聖太后吳氏為太皇太 后,代行祭奠之禮。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壽皇聖帝崩。 壬寅壽皇大歛。皇子嘉王復入奏事。詔俟疾愈過宮 行禮。丞相以下請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行祭 奠禮。許之。仍有旨皇帝有疾聽就內中成服。」乙巳。尊 壽聖隆慈備福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壽成皇后為皇 太后按《寧宗本紀》。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出。壬寅 宰相請太皇太后垂簾聽政,不許,請代行祭奠之禮從之。丁未,宰臣奏云:「皇子嘉王仁孝夙成,宜正儲位, 以安人心。」越六日,奏三上,從之。明日,遂擬旨以進。是 夕,御批付丞相云:「歷事歲久,念欲退閒。」七月辛酉,留 正以疾辭去。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見正去,乃遣。韓𠈁 胄因內侍張宗尹以禪位嘉王之意請於太皇太后, 不獲。遇提舉重華宮關禮,𠈁胄因其問告之禮,繼入 內,泣請於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乃悟,令諭𠈁胄曰:「好 為之。」𠈁冑出告汝愚,命殿帥郭杲夜分兵衛南北。翌 日禫祭,汝愚率百官詣大行柩前。太皇太后垂簾,汝 愚率同列再拜奏:「皇帝疾,不能執喪,臣等乞立皇子 嘉王為太子,以安人心。」乃奉御批八字以奏。太皇太 后曰:「既有御筆,卿當奉行。」汝愚曰:「內禪事重,須議一 指揮。」太皇太后允諾。汝愚袖出所擬以進云:「皇帝以 疾不能執喪,曾有御筆,欲自退閒。皇子嘉王擴可即 皇帝位,尊帝為太上皇,皇后為太上皇后。」太皇太后 覽畢曰:「甚善。」乙丑,太皇太后命立崇國夫人韓氏為 皇后。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五年正月,帝率群臣 行慶賀禮,嘉王侍側,后勉以讀書辨邪正、立綱常為 先。夏孝宗崩,始正太皇太后之號。時光宗疾未平,不 能執喪,宰臣請垂簾主喪事,后不可。已而宰執請如 唐肅宗故事,群臣發喪太極殿成服禁中,許之,后代 行祭奠禮。尋用樞密趙汝愚請,於梓宮前垂簾,宣《光 宗手詔》、「立皇子嘉王為皇帝。」翌日冊夫人韓氏為皇 后。撤簾。
寧宗慶元元年十一月戊戌加上壽聖隆慈備福太皇太后尊號曰壽聖隆慈僃福光祐太皇太后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慶
[编辑]元元年。加號「光祐」,遷居重華宮。
慶元二年冬十月戊申,率群臣奉上壽聖隆慈僃福 光祐太皇太后冊、寶於慈福、壽康宮。十一月庚寅,詣 壽康宮,上《太上皇帝寬恤詔》。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慶元三年,太皇太后吳氏崩,帝為服期推恩優免貧 民。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三年冬十月丙申,以太皇太 后違豫,赦。十一月辛丑,太皇太后吳氏崩。乙巳,詔為 大行太皇太后服期。十二月丁丑,以大行太皇太后 欑宮,蠲紹興府貧民明年身丁折帛綿絹。按《憲聖 慈烈吳皇后傳》:三年十月,后寢疾,詔禱天地宗廟、社 稷,大赦天下。踰月而崩,年八十三。《遺誥》:「太上皇帝疾 未痊瘉,宜於宮中承重。皇帝服齊衰五月,以日易月。」 詔服期年喪。
慶元四年。二月丙子。上大行太皇太后謚曰憲聖慈 烈皇后。三月甲子。權欑憲聖慈烈皇后於永思陵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嘉泰二年作壽慈宮迎太皇太后謝氏還內上尊號冊寶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嘉泰二年八月己丑,詔作壽慈宮, 請太皇太后還內。九月己酉,朝壽慈宮。冬十月乙亥, 上壽成惠慈太皇太后尊號曰壽成惠聖慈祐太皇 太后。十二月甲戌,率群臣奉上壽成惠聖慈祐太皇 太后冊寶於壽慈宮。按《成肅謝皇后傳》:「后丹陽人, 幼孤,鞠於翟氏,因冒姓焉。及長,被選入宮。淳熙三年, 冊」為皇后,復姓謝氏,親屬推恩者十人。光宗受禪,上 尊號壽成皇后。孝宗崩,尊為皇太后。慶元初,加號「惠 慈。」嘉泰二年,加慈祐太皇太后。
開禧二年太皇太后移居大內賜緡錢百萬以犒軍士
[编辑]按《宋史寧宗本紀》:「開禧二年二月癸丑,壽慈宮火。甲 寅,太皇太后移居大內,車駕月四朝。三月己亥,從太 皇太后幸聚景園。十一月癸丑,太皇太后賜錢一百 萬緡,犒賞軍士。」
開禧三年,太皇太后謝氏崩,諡曰「成肅。」
按《宋史寧宗本紀》,開禧三年正月「辛卯,以太皇太后 謝氏有疾,赦,是日崩。六月癸亥,遣冨琯使金告哀。八 月己巳,上大行太皇太后諡曰成肅皇后。」九月乙酉, 權欑成肅皇后於永阜陵。壬寅,祔成肅皇后神主於 太廟。按《成肅謝皇后傳》,三年崩,諡「成肅,欑祔於永 阜陵。后性儉慈,減膳半,每食必先以進。御服澣濯衣, 有」數年不易者
度宗咸淳十年嘉國公顯奉遺詔即皇帝位尊謝太后為太皇太后臨朝聽政
[编辑]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奉 遺詔即皇帝位,年四歲。謝太后臨朝稱詔。丙戌,上皇 太后尊號曰「壽和聖福太皇太后。」八月甲寅,太皇太 后以老不能御正衙,命暫以慈元殿為後殿。按《理 宗謝皇后傳》:「瀛國公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太后年老 且疾,大臣屢請垂簾同聽政,彊之,乃許加封。五代太 后」以兵興費繁,痛自裁節。汰慈元殿提舉巳下官,省 汎索錢緡月萬。平章賈似道兵潰,陳宜中上疏請正 其罪,太后曰:「似道勤勞三朝,豈宜以一旦罪而失遇大臣禮?」先削其官,後乃寘法貶死。京朝官聞難,往往 避匿遁去。太后命揭榜朝堂曰:「我國家三百年,待士 大夫不薄。吾與嗣君遭家多難,爾小大臣不能出一 策以救時艱,內則畔官離次,外則委印棄城,避難偷 生,尚何人為?亦何以見先帝於地下乎?天命未改,國 法尚存。凡在官守者,尚書省即與轉一資;負國逃者, 御史覺察以聞。」
恭宗德祐元年六月辛未太皇太后詔削尊號聖福字以應天戒
[编辑]按《宋史·瀛國公本紀》云云。按《理宗謝皇后傳》:德祐 元年六月朔,日食既。太后削聖福以應天變。丞相王 爚老病,陳宜中、留夢炎庸懦無所長,日坐朝堂相爭 戾。而張世傑兵敗焦山,宜中棄官去。太后累詔不至, 遺書宜中母,使勉之。十月始還朝。太后又親為書召 夏貴等兵曰:「吾母子不足念,獨不報先帝德乎?」貴等 亦罕有至者。是月大元兵破常州。太后遣陸秀夫等 請和。不從。宜中即率公卿請遷都,太后不許。宜中痛 哭固請。不得已從之。明日當啟行,而宜中倉卒失奏。 於是宮車已駕。日且暮而宜中不至。太后怒而止。 德祐二年春正月太皇太后命稱臣禮於元軍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德祐二年春正月陸秀夫等至 大元軍中,求稱姪納幣,不從,稱姪孫,不從。戊辰,還,太 皇太后命用臣禮。按《理宗謝皇后傳》,明年正月,更 命宜中使軍中,約用臣禮。宜中難之,太后涕泣曰:「苟 存社稷,臣非所校也。」
端宗景炎元年〈即德祐二年〉五月帝即位於福州上太皇太后尊號八月太皇太后至燕京降壽春郡夫人按宋史瀛國公本紀大元兵迫臨安徙封昰為益王
[编辑]「判福州,昺為廣王,判泉州。元兵至皋亭山,鎮等奉之 走婺州。丞相伯顏入臨安,遣范文虎將兵趣婺,召鎮 以王還,鎮得報即去,同走溫州。太皇太后尋遣二宦 者以兵百人召王於溫宜中,沉其兵江中,遂入閩。」 按《理宗謝皇后傳》,「未幾,大元兵薄皋亭山,宜中宵遁, 文武百官亦潛相引去。二月辛丑,大軍駐錢塘。宋亡, 瀛」國公與全后入朝,太后以疾留杭。是年八月,至京 師,降壽春郡夫人。越七年終,年七十四。無子。
按《宋史紀事本末》:「益王即位於福州,改元景炎,遙上 帝尊號為孝恭懿聖皇帝,又上太皇太后尊號。」
金
[编辑]熙宗天會十三年即皇帝位九月戊寅尊太祖后紇石烈氏太宗后唐括氏皆為太皇太后
[编辑]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按《欽憲皇后傳》:「后紇石烈 氏,天會十三年,尊為太皇太后,宮號慶元。」按《欽仁 皇后傳》:「后唐括氏,熙宗即位,與太祖欽憲皇后俱尊 為太皇太后,號明德宮。」
天會十四年正月己巳朔,上朝太皇太后於兩宮。丁 丑,太皇太后紇石烈氏崩。二月癸卯,上尊諡曰「欽獻 太后」,葬睿陵。
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按《欽憲皇后傳》。「十四年正 月己巳朔。熙宗朝於慶元宮。然後御乾元殿。受群臣 賀。是月丁丑。崩於慶元宮。二月癸卯。祔葬睿陵。」 天會十五年。正月癸亥朔。上朝太皇太后於明德宮 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天眷元年正月戊子朔上朝明德宮九月戊戌上又朝明德宮
[编辑]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皇統元年九月戊申上至自燕京朝太皇太后於明德宮
[编辑]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按《欽仁皇后傳》。皇統元年。 「上自燕京還京師。朝謁於明德宮。明年。上如天開殿。 皇子生。使使馳報。太皇太后至天開殿。上與皇后親 迎之。」
皇統三年,「太皇太后唐括氏崩」,上致祭上諡祔,葬「恭 陵。」
按《金史熙宗本紀》:「皇統三年三月丁酉,太皇太后唐 括氏崩。五月癸亥,上致祭太皇太后。七月丙寅,上再 致祭於太皇太后。八月乙巳,諡太皇太后曰欽仁皇 后。戊申,葬恭陵。」
皇統四年正月乙亥,上「祭欽仁皇后,哭盡哀。」
按《金史熙宗本紀》云云。
海陵天德二年十月辛未殺太皇太妃蕭氏及其子任王隈喝
[编辑]按《金史海陵本紀》云云。按《崇妃蕭氏傳》:熙宗時,封 貴妃,天德二年正月封元妃,是月尊封太妃。海陵母 大氏事蕭氏甚謹,海陵篡立,尊大氏為皇太后,居永 寧宮,每有宴集,太妃坐上坐,「大氏執婦禮,海陵積不 能平,及殺宗義等,誣太妃以隱惡,殺之,併殺所生子 任王隈喝。」
元
[编辑]元制:太皇太后上尊號、進冊寶及導從攝官之儀。 按《元史禮樂志》:「太皇太后上尊號、進冊寶儀,前期二日,儀鸞司設進發冊寶案于大明殿御座之前,掌謁 設進冊寶案于太皇太后殿座榻前,設受冊寶案于 座榻上,並冊西寶東。侍儀司設冊使副位于廷中,北 面,冊官位右,寶官位左,禮儀使位于前,以北為上。」太 皇太后殿廷亦如之。至期,大昕,群臣皆公服敘位闕 前。侍儀使、禮儀使、引冊使、引冊、奉冊、舉冊、讀冊、捧冊 官由月華門入,侍儀使、禮儀使、引冊副、引寶、奉寶、舉 寶、讀寶、捧寶官由日精門入,至露階下,依板位立。侍 儀使捧牙牌入,至寢殿前,跪報「外辦。」內侍入奏,「出」,傳 制曰「可。」侍儀使俛伏,興。皇帝出閤,升輦,鳴鞭三。入大 明殿,陞御座,鳴鞭三。司晨報時,雞唱畢。侍儀使、禮儀 使引冊使以下陞自東階,由左門入,至御榻前,相向 立。掌儀贊曰「奏中嚴」,侍儀使捧牙牌跪奏曰「中嚴。」又 贊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復位」,曰禮儀使稍前跪,曰 「冊使以下皆跪。」禮儀使奏「請進發太皇太后冊寶」,掌 儀贊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復位。」曰「內謁者稍前」,曰 「搢笏」,奉冊寶上進,曰「冊使副捧冊寶官稍前」,曰「搢笏。」 曰「內謁者跪進冊寶」,皇帝興,以冊授冊使。冊使跪受, 興,以授捧冊官,出笏,以寶授冊副,冊副跪受,興,以授 捧寶官,出笏。侍儀使、禮儀使引冊,引寶官導冊寶由 正門出,冊使以下奉隨至階下。掌儀贊曰「以冊寶置 于案」,曰:「出笏,復位。」方輿舁行,樂作。侍儀使、禮儀使引 冊,引寶前導,冊使以下奉隨至興聖宮前,奠案,樂止。 侍儀使以導從入至太皇太后寢殿前,跪報外辦。掌 謁入啟,出傳旨曰「可。」侍儀使俛伏,興。侍儀使、掌謁前 導太皇太后陞殿。導太皇太后時,侍儀使入至大明 殿,跪奏:「冊寶至興聖宮,請行禮。」駕興,鳴鞭三。侍儀使 前引導從至興聖宮,陞御座。侍儀使出至案所,樂作。 方輿入至露階下奠案,冊使副立於案前,冊官東向, 寶官西向,方輿分退立于兩廡,樂止。尚引引殿前班 入起居位,相向立,起居拜舞如元正儀。禮畢,宣贊唱 曰「各恭事。」贊引冊使以下退至起居位。通班舍人唱 曰「攝某官具官」〈或太尉其官無常〉「臣某以下起居」,引贊贊曰 「鞠躬」,曰「平身」,進入丹墀,知班唱曰「班齊」,宣贊唱曰「拜」, 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宣贊唱 曰「各恭事」,進至案前,依位立。宣贊唱曰「太尉以下進 上冊寶。」掌儀贊曰「捧冊寶官稍前,搢笏」,捧冊寶,侍儀 使引冊寶官前導,冊使奉隨至御榻,進冊寶案前。掌 儀唱曰「跪」,捧冊寶官不跪,曰「以冊寶置于案」,曰捧冊 寶官出笏,復位;曰太尉以下皆跪,曰「讀。」舉冊寶官興, 俱至案前跪。掌儀贊曰舉冊官搢笏,取冊于匣置于 盤對舉;曰「讀冊」,讀冊官稱「臣某謹讀冊。」讀畢,舉冊官 納冊于匣。掌儀贊曰「出笏」,曰舉寶官搢笏,取寶于盝, 對舉;曰「讀寶」,讀寶官稱「臣某謹讀寶。」讀畢,舉寶官納 寶于盝。掌儀贊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平身」,曰「眾官 皆興」,曰「復位」,曰「太尉、司徒、奉冊寶官稍前」,曰「捧冊寶 官稍前」,曰「搢笏」,曰「捧冊寶上進」,曰「皇帝躬授太皇太 后冊寶。」太皇太后以冊寶授內掌謁,內掌謁置于案。 皇帝興,進酒,太皇太后舉觴飲畢,皇帝復御座畢,掌 儀贊曰「聚官」,皆復位。侍儀使引冊使以下分左右出 就位。皇帝率皇后及后妃、公主降丹墀,北面拜賀陞 殿,皇太子及諸王拜賀陞殿。典引引百官入就起居 位。通班舍人唱曰「文武百僚具官臣某以下起居。」曰 「鞠躬」,曰「平身。」引至丹墀拜位,知班報班齊。宣贊唱曰 「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侍儀 使詣班首前請進酒,雙引至殿宇下褥位立,俟舞旋 列定,通贊唱曰:「分班。」樂作。侍儀使引班首由南東門 入,宣徽使奉隨至御榻前,班首跪。曲終,班首祝贊曰: 「冊寶禮畢,臣等不勝欣抃,願上太皇太后、皇帝億萬 歲壽。」宣徽使應曰:「如所祝。」班首俛伏,興,退詣進酒位。 以下並同《元正儀》。
皇太后上尊號、進冊寶儀同前儀。
太皇太后加上尊號進冊寶儀同前儀。
進發冊寶,導從清道官二人,警蹕二人,並分左右,皆 攝官,服本品朝服雲。「和樂」一部,署令二人,分左右。次 前行,戲竹一,次排簫四,次簫管四,次板二,次歌四,並 分左右。前行內琵琶二十,次箏十六,次箜篌十六,次 𥱧十六,次方響八,次頭管二十八,次龍笛二十八,為 三十三重。重四人。次杖鼓三十,為八重。次板八,為四 重。板內大鼓二,工二人,舁八人,樂工服並與鹵簿同。 法物庫使二人,服本品服。次朱團扇八,為二重,次小 雉扇八,次中雉扇八,次大雉扇八,分左右,為十二重。 次朱團扇八,為二重。次大傘二,次華蓋二,次紫方傘 二,次紅方傘二,次曲蓋二,並分左右。執傘扇所服,並 同立仗。
圍子頭一人,中道。次圍子八人,分左右。服與鹵簿內 同。《安和樂》一部,署令二人,服本品服。札鼓六,為二重, 前四,後二。次和鼓一,中道。次板二,分左右。次龍笛四, 次頭管四,並為二重。次羌管二,次笙二,並分左右。次 雲璈一,中道。次𥱧二,分左右。樂工服與鹵簿內同。 傘一,中道,椅左,踏右,執人皂巾,大團花緋錦襖,金塗銅束帶,行縢鞋襪
拱衛使一人,服本品服。
舍人二人,次引寶官二人,並分左右,服四品服。 香案中道輿士,控鶴八人,服同立仗內表案輿士。侍 香二人,分左右,服四品服。
寶案,中道。輿士控鶴十有六人,服同香案輿士。方輿 官三十人,夾香案寶案,分左右而趨。至殿門,則控鶴 退,方輿官舁案以陞。唐巾,紫羅窄袖衫,金塗銅束帶, 烏靴。
引冊二人,四品服。
香案,中道。輿士控鶴八人,服同寶案。輿士「侍香二人, 分左右,服四品服。」
冊案,中道。輿士控鶴十有六人,服同寶案輿士。方輿 官三十人,夾香案冊案,分左右而趨。至殿門,則控鶴 退,方輿官舁案以陞。巾服與寶案方輿官同。
葆蓋四十人,次閱仗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小戟四 十人,次儀鍠四十人,夾雲和樂傘扇,分左右行,服同 立仗。供衛使二人,服本品朝服。次班劍十,次梧杖十 二,次斧十二,次鐙杖二十,次列絲十,皆分左右。次《水》。 左金盆右。次列絲十,次立瓜十,次金杌左,鞭桶,右, 蒙鞍左,散手右。次立瓜十,次臥瓜三十,並夾葆蓋、小 戟。儀鍠分左右,行服並同鹵簿內。
拱衛外舍人二人,服四品服,引導冊諸官。次從九品 以上,次從七品以上,次從五品以上,並本品朝服。 金吾折衝二人,牙門旗二,每旗引執五人。次青槊四 十人,赤槊四十人,黃槊四十人,白槊四十人,紫槊四 十人,並兜鍪、甲靴,各隨槊之色,行導冊官外。
冊案後,舍人二人,服四品服。次太尉右,司徒左。次禮 儀使二人,分左右。次舉冊官四人右,舉寶官四人左。 次讀冊官二人右,讀寶官二人左。次閤門使四人,分 左右。並本品服。
知班六人,分左右,服同立仗,往來視諸官之失儀者 而行罰焉。
上尊號冊寶,凡攝官二百一十有六人,奉冊官四人, 奉寶官四人,捧冊官二人,捧寶官二人,讀冊官二人, 讀寶官二人,引冊官五人,引寶官五人,典瑞官三人, 糾儀官四人,殿中侍御史二人,監察御史四人,閤門 使三人,清道官四人,點試儀衛五人,司香四人,僃顧 問七人,代禮官三十人,拱衛使二人,押仗二人,方輿 一百六十人。
上皇太后冊寶,凡攝官百五十人:「攝太尉一人,攝司 徒一人,禮儀使四人,奉冊官二人,奉寶官二人,引冊 官二人,引寶官二人,舉冊官二人,舉寶官二人,讀冊 官二人,讀寶官二人,捧冊官二人,捧寶官二人,奏《中 嚴》一人,主當內侍十人,閤門使六人,充內臣十三人, 糾儀官四人,代禮官四十二人,掌謁四人,司香十二」 人,折衝都尉二人,拱衛使二人,清道官四人,警蹕官 四人,《方輿官》百二十人。
上太皇太后冊官攝官同前。
仁宗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尊太后弘吉剌氏為太皇太后加上尊號冊寶行受賀告廟之禮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紀》,大德七年,仁宗欲立為皇太子,帝 入謁,太后固辭曰:「臣幼無能,且有兄在,宜立兄以臣 輔之。」太后不許。延祐三年十二月,立為皇太子。七年 三月庚寅,即帝位,尊太后為太皇太后。壬辰,太皇太 后受百官朝賀於興聖宮。八月丁卯,宮人官奴坐用 日者請太皇太后禜星,杖之,籍其資。十二月乙卯,率 「百官奉玉冊玉寶,加上太皇太后尊號曰『儀天興聖 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徽文崇祐太皇太后。 『丙辰,以太皇太后加號禮成,御大明殿受朝賀。戊辰, 以太皇太后加號禮成,告太廟』』。」按《順宗昭獻元聖 皇后傳》,延祐七年,英宗即位,十二月上尊號太皇太 后,冊文云:「王政之先,無以加孝;人倫之本,莫大尊親。」 肆予臨御之初,首舉推崇之典。恭惟太皇太后陛下, 仁施溥博,明燭幽微。爰自居淵潛之宮,已有母天下 之望。方武宗之北狩,適成廟之賓天。旋克振於乾綱, 諒再安於宗社。雖有在躬之歷數,實司創業之艱難。 儀式表於慈闈,動協謀於先帝。莫究補天之妙,允如 扶日之升。位履至尊,兩「翼成於聖子;嗣登大寶,復擁 佑於眇躬。矧德邁塗山,功高文母,是宜加於四字,式 益衍於徽稱。謹奉玉冊玉寶,加上尊號曰『儀天興聖 慈仁昭懿壽元全德泰寧福慶徽文崇祐太皇太后。 於戲!茲雖涉於強名,庶庸申於善頌。九州四海,養未 足於孝心;萬歲千秋,願永膺於壽祉』。」丙辰,太后御大 明殿受朝賀。戊辰,告太廟。
英宗至治二年太皇太后弘吉剌氏崩定諡告廟制不用樂
[编辑]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二年九月丙辰,太皇太后崩。 十二月丙戌,定諡太皇太后曰昭獻元聖,遣太常禮 儀院使朵台以諡議告於太廟。按《禮樂志》:太皇太
后崩,太常院官奏,國哀以日易月,旬有二日外,乃舉祀事。有司以十月戊辰有事於太廟,取聖裁。制曰:「太廟禮不可廢,迎香去樂可也。」
至治三年為太皇太后弘吉剌氏祔廟,奉上冊寶。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三年三月「戊申,祔太皇太后 於順宗廟室,遣攝太尉、中書右丞相拜住奉玉冊玉 寶,上尊諡曰昭獻元聖皇后。」按《順宗昭獻元聖皇 后傳》,「太后見明宗少時有英氣,而英宗稍柔懦,諸群 小以立明宗必不利於己,遂擁立英宗。及既即位,太 后來」賀,英宗即毅然見於色。后退而悔曰:「我不擬養 此兒耶!」遂飲恨成疾崩,升祔順宗廟配食。后性聰慧, 歷佐三朝,教宮中侍女,皆執治女功,親操井臼,然不 事檢飭。自正位東朝,淫恣益甚。內則黑驢母、亦烈失 八用事,外則幸臣失烈門、紐鄰及時宰迭木帖兒,相 率為奸,以至箠辱平章張珪等,濁亂朝政,無所不至。 及英宗立,群倖伏誅,而後勢燄頓息焉。
順帝至元元年尊皇太后弘吉剌氏為太皇太后上尊號冊寶詔告中外
[编辑]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秋七月「戊申,詔曰:『元兇 搆難,貽我皇太后震驚,朕用兢惕。永惟皇太后後其 所生之子,一以至公為心,親挈大寶,畀予兄弟。跡其 定策兩朝,功德隆盛,近古罕比。雖嘗奉上尊號,揆之 朕心,猶為未盡,已命大臣特議加禮。八月己卯,議尊 皇太后為太皇太后,許有壬諫,以為非禮,不從。九月』」 庚子,命有司造太皇太后玉冊、玉寶。冬十月辛未,太 皇太后玉冊、玉寶成,遣官告祭於太廟。十二月乙丑, 奉玉冊、玉寶,上太皇太后尊號曰贊天開聖徽懿宣 昭貞文慈佑儲善衍慶福元太皇太后。詔曰:「欽惟太 皇太后承九廟之托,啟兩朝之業,親以大寶,付之眇 躬。尚依擁佑之慈,恪遵《仁讓》之訓,爰」極尊崇之曲,以 昭報本之忱。庸上徽稱,宣告中外。按《文宗卜荅失 里皇后傳》:后弘吉剌氏,天曆元年,文宗即位,立為皇 后。至順三年,文宗崩,立明宗次子懿璘質班,是為寧 宗,尊皇后為皇太后。寧宗崩,大臣請立太子燕帖古 思,后曰:「天位至重,吾子尚幼。明宗長子妥懽帖睦爾 在廣西,今十三歲矣,理當立之。」於是奉旨迎至京師, 以明年六月即位,是為順帝。元統元年,尊為太皇太 后,仍稱制臨朝。
至元二年秋七月壬子,「發阿魯哈不蘭奚駱駝一百 一十上供太皇太后乘輿之用。」
按:《元史順帝本紀》云云。
至元三年,以上太皇太后冊寶謝太廟,詔天下。太皇 太后發徽政院糧賑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三年二月「壬午,以上太皇太 后玉冊玉寶,恭謝太廟。夏四月甲戊,以太皇太后受 冊寶,詔天下。是月,龍興路南昌新建縣饑,太皇太后 發徽政院糧三萬六千七百七十石賑糶之。」
至元六年,徙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東安州安置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六年六月丙申,詔撤文宗廟 主,徙太皇太后卜答失里東安州安置。放太子燕帖 古思於高麗。其略曰:「昔我皇祖武宗皇帝升遐之後, 祖母太皇太后惑于憸慝,俾皇考明宗皇帝出封雲 南。英宗遇害,正統寖偏。我皇考以武宗之嫡,逃居朔 漠,宗」王大臣,同心翊戴,肇啟大事。於時以地近,先迎 文宗,暫總機務。繼知天理人倫之攸當,假讓位之名, 以寶璽來上。皇考推誠不疑,即授以皇太子寶。文宗 稔惡不悛,當躬迓之際,乃與其臣月魯不花、也里牙 明、里董阿等謀為不軌,使我皇考飲恨上賓。歸而再 御宸極,思欲自解於天下,乃謂「夫何數日之間,宮車 弗駕,海內聞之,靡不切齒。又私圖傳子,乃搆邪言,嫁 禍於八不沙皇后,謂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 祖宗大業,幾於不繼。內懷愧慊,則殺也里牙以杜口。 上天不祐,隨降殞罰。叔嬸卜答失里怙其勢燄,不立 明考之冢嗣,而立孺稚之弟。懿璘質班,奄復不年,諸 王大臣以賢以長,扶朕踐位,國之大政,屬兀自遂者, 詎能枚舉。每念治必本於盡孝,事莫先於正名。賴天 之靈,權奸屏黜,盡孝正名,不容復緩。永惟鞠育罔極 之恩,忍忘不共戴天之義。既往之罪,不可勝誅。其命 太常徹去脫脫木兒在廟之主,卜答失里本朕之嬸, 乃陰搆奸臣,弗體朕意,僭膺太皇太后之號。跡其閨 門之禍,離間骨肉,罪惡尤重。揆之大義,削去鴻名,徙 東安州安置。」《燕帖古思》,「昔雖幼沖,理難同處,朕終不 陷於覆轍。專務殘酷,惟放諸高麗。當時賊臣月魯不 花、也里牙已死,其以明里董阿等明正典刑。」
明
[编辑]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命婦朝賀太皇太后儀
[编辑]按《明會典》:「洪武二十六年定,凡正旦及冬至,前期一 日,女官陳設御座于宮中,設香案於丹墀之南。其日, 內官陳設儀仗于丹陛之東西及丹陛東西,女官擎 執者立于御座之左右,陳女樂于丹陛東西,北向;設 箋案于殿東門外,設班首拜位于中道之東西,設命 婦拜位于丹墀北向,設司贊位于丹墀東西,設司賓位于命婦班之北,東西相向。設內贊二人位于殿內 東西。命婦至宮門外,司賓引命婦人就拜位。女官具 服侍班如常儀。尚宮尚儀等官詣內奉迎。尚儀奏:「請 陞座。」太后具服出,導從如常儀,樂作。陞座,樂止。司贊 唱:「班齊」,樂作。贊「四拜」,樂止。內贊唱:「進箋。」引箋案。女官 前導,舉箋案,女官二人舉案,由殿東門入。樂作。至殿 中、樂止。贊眾命婦跪。內贊唱「宣箋目。」宣箋目女官宣 訖、興。唱「宣箋。」展箋女官詣案前取箋。宣箋女官宣訖、 興。舉案者舉案于殿東。贊命婦皆興。司賓引班首由 東階升。樂作。自東門入至殿中、樂止。內贊唱「跪。」班首 跪。司贊唱「跪。」眾命婦皆跪。班首稱某夫人妾某氏等、 茲遇〈正旦則云履端之節冬至則云履長之節〉敬詣太后殿下稱賀。〈今班首致 詞稱賀俱司言女官代〉內贊司贊同唱「興。」班首及殿外命婦皆 興。司賓引班首由西門出,降自西階,樂作;至拜位,樂 止。贊拜,樂作,四拜,樂止。司言前跪,將旨由東門靠東 出,至於丹陛東,西向立,稱:「有旨。」司贊唱「跪」,眾命婦皆 跪。司言宣旨。〈正旦則云履端之慶冬至則云履長之慶〉與夫人等同之。贊 興,眾命婦皆興。司贊唱拜,樂作,四拜,樂止。尚儀跪奏: 「禮畢。」太后興,樂作,還宮樂止。引禮引命婦以次出。又 定中宮千秋節命婦朝賀禮儀,與正旦、冬至同,但致 詞云:「茲遇千秋令節,敬詣皇后殿下稱賀。」不傳旨。朝 賀女樂樂器,戲竹二,簫十四,笙十四,笛十四,頭管十 四,𥱧十,琵琶八十二,絃八,方響六,鼓五,拍扳八,杖鼓 十二。
仁宗洪熙元年定上太皇太后尊號同皇太后儀
[编辑]按《明會典》,「洪熙元年,定告祭前期,太常寺官具奏致 齋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廟、社稷,上親告太宗皇帝 几筵,大行皇帝几筵。上冊寶前期,禮部移文各衙門。 是日鳴鐘鼓,百官具朝服隨班行禮。前一日,內侍官 于奉天門設冊寶綵輿。冊東寶西設香亭一於冊寶 綵輿之南。正中。教坊司設《中和韶樂》及大樂,設而不」 作。是日早,錦衣衛陳設如常儀。內官設皇太后寶座 於宮中,陳設儀仗於丹陛上及丹墀內。設冊寶案一 於皇太后寶座前,又設香案一於冊寶案前。設皇帝 拜位於丹陛上正中,設親王拜位於丹墀內。設內贊 二人、引禮二人。設女樂於丹陛上,設而不作。至期,皇 帝臨奉天門內,捧冊寶官捧冊寶,俟皇帝具冕服出, 捧置于綵輿。內侍官舉輿,導駕官導引皇帝隨綵輿 後降階,陞輅,百官于金水橋南,北向序立。俟冊寶輿 至,皆跪。既過,興,隨至思善門外橋南,北向序立。皇帝 至思善門內降輅。女官請皇太后陞座,冊寶輿由中 門進,至宮中丹陛上,置于皇帝拜位前。冊東,寶西。內 引禮官導引皇帝由左門入至丹陛上右邊北向立。 內贊唱「執事官各司其事。」引禮官導引皇帝至拜位。 親王各具冕服就拜位。奏「四拜。」傳唱鴻臚寺贊百官 皆四拜畢。捧冊寶官於綵輿內取冊寶,捧由殿中門 入,至皇太后前左邊立。皇帝由殿左門入,至拜位。奏 「跪。」傳唱「親王百官皆跪。」奏「搢圭。進冊。」捧冊官以冊跪 進於皇帝右。皇帝受冊獻訖,以授執事官,執事官跪 受,置于案上之左。奏「進寶」,捧寶官以寶跪進於皇帝 右。皇帝受寶獻訖,以授執事官,執事官跪受,置于案 上之右。奏「出圭。」奏「宣冊」,執事官跪,宣讀訖,奏「宣寶」,執 事官跪。宣讀訖,奏「俯伏」、興、平身。傳唱「同。」奏「復位。」導引 皇帝由左門出,至拜位。奏「四拜」,親王同。傳唱百官同 四拜、畢。奏禮畢。駕興。
謁謝。 是日,皇太后受冊寶畢,候皇后、皇妃俱受冊 寶畢,內官先具謁告儀物,翰林院具《謁謝文》。皇太后、 皇帝、皇后、皇妃各具服訖。皇帝奏皇太后及率皇后、 皇妃祗謁奉先殿,及詣太宗文皇帝几筵、大行皇帝 几筵前,行謁謝禮如常儀。
慶賀。 是日,皇太后行謁謝禮畢,仍於宮中服燕居 冠服,陞座,儀仗女樂如前陳設,女官具服侍班如常 儀。內引禮官引皇帝、皇后、皇妃、親王、公主及六尚等 女官行慶賀禮如常儀。次日,外命婦四品以上入進 表箋女官,先于皇太后宮中左門外設表箋案,儀仗 女樂陳設及侍班如前儀。命婦是日早於長安左右 門入。俱由西華門進。至宮門外。候引禮內官引入丹 墀內、東西相向立。皇太后服燕居冠服陞座。引禮官 引命婦入班。贊「四拜。」贊「跪。」贊「進表。」引表案女官二人 前導。女官舉表案由左門入。至皇太后前置訖。贊「興。」 贊「四拜。」贊「禮畢。」駕興。
宣德十年英宗即位尊太后張氏為太皇太后戒外戚務循禮度宰臣請開講筵以輔德性
[编辑]按《大政紀》:宣德十年正月壬午,皇太子即皇帝位。「二 月壬子,上兩宮尊號,尊聖祖母皇太后張氏為太皇 太后,詔赦天下。丁巳,太皇太后諭彭城伯張昶,都督 張昇,尚其循禮度,修恭儉,率子孫毋作過愆,自今惟 朔朢公朝有政議悉勿預聞。」
按《明外史仁宗誠孝皇后傳》:「后張氏,永城人,父兵馬 副指揮麒具《外戚傳》。洪武十六年,冊為燕世子妃。永 樂二年,冊為皇太子妃。仁宗立,冊為后。宣宗即位,上尊號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太皇太后。」
按明《昭代典則》,英宗即位,太皇太后臨朝。楊溥復入 內閣,首言:「聖帝明王,莫不務學。先帝在時,屢諭臣等 勸學東宮。遺音尚在,靈鑒如臨,皇上肇登寶位,必明 堯舜之道,以圖唐、虞之治。乞早開經筵,預擇講官,必 得學識平正,言行端謹,老成重厚,達大體者數人,以 供其職。及選宮中左右朝夕侍從之人,涵養本源,輔」 成德性。太皇太后喜,
正統二年太皇太后召顧命大臣獎勵之欲誅太監王振上及大臣跪救不果
[编辑]按《大政紀》:正統二年正月,太皇太后召英國公張輔, 大學士楊上奇、楊榮、楊溥、禮部尚書胡濙入,太后御 便殿,上東立,輔等西下立。太后召問之,人皆有獎勵 之辭,因顧上曰:「此五人先朝所簡貽,皇帝有行必與 之計,非五人所贊成者,不可行也。」上受命。初,宣廟崩, 太后將宮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務,悉皆罷去,禁 中官不差。及上初即位,幼沖,有詔凡朝廷大政皆白 於太后然後行。太后令付閣下議決。每數日必遣中 官至閣,問連日曾有何事,啇確即以帖開某日中官 某以幾事來,議如何施行。太后乃以帖所開驗之,或 王振自斷不付閣議者,必召振責之。至是振漸擅權 罔上。太后宣振至,俯伏。太后顏色頓異,曰:「汝侍皇帝 時,多不律,今汝當死!」女官加刃振頸,上為之請,諸大 臣皆跪。太后曰:「皇帝年少,豈知自古此輩禍人家國 多矣。我能聽皇帝暨諸公留振此,後不得重令干國 事也。」
正統七年,太皇太后張氏崩,以《遺誥》示天下,上尊諡, 群臣稱受顧命。
按明《昭代典則》,「正統七年冬十月,太皇太后崩,遺誥 曰:『吾自洪武中,配仁宗昭皇帝三十餘年,為未亡人 十有八年。今命止此,得全歸以從先帝於地下足矣。 允惟國家重事,存沒在念。皇帝聰明孝敬,仁厚剛栗, 爾內外文武群臣,宜盡誠輔導。夫天下者祖宗之天 下,軍民者祖宗之軍民。惟愛人為保國之本,惟施仁 為愛民之道。爾群臣咸佐皇帝惇行仁政,各秉廉公 忠誠,勤慎不懈,庶幾克濟。宮中大小庶務,悉奏皇太 后而行。諸后妃家並須遵奉皇祖訓戒,不許干預國 政。吾素無德,及下身沒之後,喪服悉遵仁宗皇帝遺 詔,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哭臨三日即止。君臣皆 同,不可故違。皇帝宜念萬幾之重,群』」臣當極慰勉,毋 得過哀。成服三日後即聽政。天地宗廟社稷之祭,不 可以卑廢尊;及百神之祀,皆循常制勿停。宗室諸王, 藩屏為重,毋輒離本國,但遣人進香,不必送葬。《在外 文武大小衙門,並免進香。中外臣民之家,勿禁音樂》 嫁娶,悉遵行之毋違。尊謚「誠孝恭肅明德弘仁順天 啟聖太皇太后。」
按《大政紀》:太后大漸,召內閣諸臣至榻前,問朝廷尚 有何大事未舉者。楊士奇對曰:「有一二事:其一,建文 君雖已滅,曾臨御四年,當命史官修其實錄,仍用建 文年號。太后頷之。其二,方孝孺已誅,文皇帝詔收其 片言隻字者論死。乞弛其禁,文辭不係國事者,聽令 存之。」太后默然未答,士奇等即趨下叩頭稱受顧命 而出。
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孝宗即位尊太后周氏為太皇太后
[编辑]按《大政紀》,「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己丑,帝崩於乾清宮。 九月壬寅,皇太子即皇帝位。冬十月,尊皇祖母周氏 為聖慈仁壽太皇太后。」
按《明外史孝肅周太后傳》:「二十三年,上徽號曰聖慈 仁壽皇太后。孝宗即位,尊為太皇太后。先是憲宗在 位,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饗必親太后意所欲,惟 恐不懽。至錢太后合葬裕陵,太后殊難之,憲宗委曲 寬譬,得請乃已。而孝宗生西宮,母紀氏暴薨,太后育 之宮中,省視萬方,以故孝宗事太后亦至孝。太后病」 瘍,久之,病已,誥諭群臣曰:「粵自英皇厭代,予正位長 樂,憲宗皇帝以天下養二十四年猶一日。茲予偶患 瘍,皇帝夜龥天為予請命,春郊宴罷,問視惟勤,俾老 年疾體獲底康寧。以昔視今,父子兩世,孝同一揆,予 甚嘉焉。」
孝宗弘治十七年太皇太后周氏崩詳定祔葬祔廟之制
[编辑]按《大政紀》:弘治十七年三月,太皇太后周氏崩,上尊 諡曰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后,立廟別 祭。初,成化戊子孝莊錢太后崩,大學士彭時等議合 葬裕陵,時已有周太后他日祔葬祔廟之說矣,至是 周太后崩,隨上尊諡,同孝莊之制矣。既而大學士劉 健等乃上疏言「成化初事有難處,臣子姑為委曲將 順之意,今當再議。」於是詔禮部會多官詳議以聞。上 御便殿,召劉健等,出示《裕陵圖》一紙,言孝莊皇太后 元堂與英皇堂相去數丈,間隔不通。因曰:「此非大禮, 當釐正。」健等奏曰:「此事臣等初不知,今欲釐正。仰見皇上聖孝盛德,高出前古,臣等不勝忻服。」上曰:「卿等 如何得知此事都是內臣所為,內人有幾人識道理 者?昨見成化間彭時、姚夔輩奏章,先朝大臣都忠厚 為國」,因論祔廟之禮。健等奏曰:「先年奏議已定,孝莊 太后居左,今太皇太后居右,合祔裕陵,配享英廟。且 引唐宋故事為証,臣等以此不敢輕議。其實漢以前 惟一帝一后,唐始有二后,宋亦有三后並祔者。」上曰: 「二后已非,若三后尤為非禮。」謝遷對曰:「彼三后,一乃 繼立,一則所生母也。」上曰:「事須師古,末世鄙褻之事 不足學。」李東陽對曰:「皇上當以堯舜為法。」上曰:「然。宗 廟事關繫綱常極重,豈可有毫髮僣差?太皇太后鞠 育朕躬,恩深德厚,朕何敢忘?但一人之私情耳。錢太 后乃皇祖冊立正后。我祖宗以來,惟一帝一后。今若 並祔,乃從朕壞起,恐後來雜亂無紀極耳。且孝穆太 后,朕生身母,止尊稱為皇太后,別祀于奉慈殿。今仁 壽宮前殿儘寬,意欲奉太皇太后於此,他日奉孝穆 太后于後殿,歲時祭享,一如太廟,不敢少缺。」東陽曰: 「皇上言及孝穆太后,尤見大公至正之心,可以服天 下矣。」上曰:「此事卻難處。行之則理有未安,不行則違 先帝意,又違群臣議。違議猶可,奈先帝何?朕嘗思之, 夜不能寢,先帝固重,而祖宗之制尤重。卿等其詳議 之。」健等奏曰:「容臣等且出計議奏聞。」時吳寬以禮部 尚書掌詹事府事,眾推寬言,寬對眾議曰:「《魯頌》姜嫄 閟宮,《春秋》考仲子之宮,皆為別廟。自漢亦然。至宋始 有並祔者,其禮已謬。然皆諸帝繼室生前作配,非後 子孫嗣位追尊所生之比。惟宋李宸妃沒,仁宗悲慟, 乃追尊祔祭,雖出至情,實為非禮,不足為法。」眾皆從 之。會議疏上,上喜曰:「大義深恩,並行不悖。」改稱孝肅 太皇太后,祀之奉慈殿。殿在奉先殿西,上初建以祀 孝穆太后,至是令展其制,中室奉孝肅,其左奉孝穆。 于是中外翕然,稱「合禮」云。
按《明外史孝肅周太后傳》:「弘治十一年冬,清寧宮災, 太后遷居仁壽宮。明年,清寧宮成,迺還居焉。太后弟 長寧伯彧,家有賜田,有司請釐正之,帝未許也。太后 曰:『奈何以我故骫皇帝法,使歸地於官?弘治十七年 三月,太后崩,諡孝肅貞順康懿光烈輔天承聖睿皇 后,合葬裕陵。孝宗與大學士李東陽、謝遷議,立奉慈』」 殿別祀,不祔廟。遂罷諡,仍稱太皇太后。語在《錢皇后 傳》。嘉靖十五年,遷后奉慈殿,主與紀、邵二太后並祀 陵殿,不繫帝諡,以別嫡庶。其後穆宗母孝恪,神宗母 孝定,光宗母孝靖,熹宗母孝和,莊烈帝母孝純,咸遵 用其制。
孝宗弘治十八年,武宗即位,尊太后為太皇太后 按《大政紀》,「弘治十八年五月辛卯,上崩於乾清宮。壬 辰,皇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尊祖母王太后為太皇太 后。」
按《明外史》孝貞王皇后傳:「后王氏,上元人,父中軍都 督鎮,見《外戚傳》。初,憲宗在東宮,英宗為擇配,得十二 人,選后及吳氏。柏氏留宮中,意頗屬后。及即位,左右 為吳地,遂冊吳為后。已而吳后廢,冊為皇后,天順八 年九月也。孝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武宗即位,尊為太 皇太后。」
武宗正德五年十二月尊太皇太后王氏為慈聖康壽太皇太后
[编辑]按:《大政紀》云云。
正德十三年,太皇太后王氏崩。
按《大政紀》,「正德十三年二月二日,太皇太后王氏崩, 上還京,諡大行太后曰孝貞純皇后。四月,上以大行 太后梓宮將祔葬,親詣天壽山,祭告六陵。」
按《明外史孝貞皇后傳》:「十三年二月己卯崩,上尊諡 曰孝貞莊懿恭靖仁慈欽天輔聖純皇后,合葬茂陵, 祔太廟。」
世宗嘉靖七年追尊孝惠皇太后邵氏為太皇太后按明昭代典則嘉靖七年秋七月恭上祖妣尊號寬恤天下詔曰追惟我皇祖妣孝惠皇太后夙事皇祖
[编辑]勤儉齋莊。其尊稱未盡,追報之忱既莫能伸,揄揚之 誠又未少罄。茲復參稽典制,爰據輿情,遣官祗告於 天地宗廟社稷。於今年七月初十日恭奉冊寶,追上 皇祖妣尊號為「孝惠康肅溫仁懿順協天佑聖太皇 太后。」大禮告成,應頒恩賚。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