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第01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十八卷
明倫彙編 宮闈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宮闈典

 第十八卷目錄

 皇太后部彙考四

  宋太祖建隆二則 乾德一則 太宗至道一則 真宗咸平二則 景德二則 乾興一

  則 仁宗天聖六則 明道二則 景祐二則 嘉祐二則 英宗治平三則 神宗熙寧一

  則 元豐一則 哲宗元祐二則 紹聖二則 元符一則 徽宗建中靖國一則 崇寧二

  則 政和一則 宣和一則 高宗建炎四則 紹興八則 孝宗乾道四則 淳熙六則

  光宗紹熙二則 寧宗慶元二則 嘉定一則 理宗寶慶三則 紹定五則 景定一則

  度宗咸淳二則

宮闈典第十八卷

皇太后部彙考四

[编辑]

[编辑]

太祖建隆元年尊母南陽郡夫人杜氏為皇太后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按《禮志》,建隆元年,詔尊母 南陽郡太夫人為皇太后,仍令所司追冊四親廟。後 不果行。按《昭憲杜太后傳》:后定州安喜人也。既笄, 歸於宣祖,生邕王光濟、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 贊、燕國、陳國二長公主。周顯德中,太祖為定國軍節 度使,封南陽郡太夫人。及太祖自陳橋還,人走報太 后曰:「點檢已作天子。」太后曰:「吾兒素有大志,今果然。」 太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太祖拜太后於堂上,眾皆賀, 太后愀然不樂。左右進曰:「臣聞『母以子貴,今子為天 子,胡為不樂』?」太后曰:「吾聞為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 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苟或失馭,求為匹夫不 可得,是吾所以憂也。」太祖再拜曰:「謹受教。」

建隆二年,杜太后崩,遺命太祖傳位於弟。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二年「春正月丙申朔,上詣太 后宮門稱慶。五月癸亥朔,以皇太后疾,赦雜犯死罪。 六月甲午,皇太后崩於滋德殿。庚子,以太后喪,權停 時享。秋七月,以皇太后殯,不受朝。冬十月癸巳,南唐 遣其臣韓熙載、田霖來會皇太后葬。丙午,葬皇太后 於安陵。十一月甲子,太后祔廟。」按《昭憲杜太后傳》: 建隆二年,太后不豫,太祖侍藥餌,不離左右。疾亟,召 趙普入受遺命。太后因問太祖曰:「汝知所以得天下 乎?」太祖嗚噎不能對。太后固問之,太祖曰:「臣所以得 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 周世宗使幼兒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為 汝有乎?汝百歲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萬幾至 眾,能立長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頓首泣曰:「敢不如教。」 太后顧謂趙普曰:「爾同記吾言,不可違也。」命普於榻 前為《約誓書》,普於紙尾書「臣普書」,藏之金匱,命謹密 宮人掌之。太后崩於滋德殿,年六十。諡曰明憲,葬安 陵。神主祔享太廟。

乾德二年三月辛丑遣攝太尉光義奉冊寶上明憲皇太后諡曰昭憲皇后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云云。按《昭憲杜太后傳》:「乾德二 年,更諡昭憲,合祔安陵。」

太宗至道三年二月真宗奉遺制即皇帝位夏四月乙未尊皇后為皇太后十二月丙申追尊生母賢妃李氏為皇太后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按《禮志》。至道三年四月。尊 太宗皇后李氏為皇太后。宰臣等詣崇政殿門表賀 皇帝。又詣內東門表賀皇太后。按《明德李皇后傳》。 「后潞州上黨人。開寶中,太祖為太宗聘為妃。既納幣。 會太祖崩。至太平興國三年始入宮。雍熙元年十二 月,始立為皇后。太宗崩,真宗即位。至道三年四月,尊 后為皇太后,居西宮嘉慶殿。」按《李賢妃傳》:「妃,真定 人,乾州防禦使英之女也。太祖聞妃有容德,為太宗 聘之。開寶中,封隴西郡君。太宗即位,進夫人。生皇女 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元佐。妃嘗夢日輪逼己,以裾 承之,光耀遍體,驚而悟,遂生真宗。太平興國二年薨, 年三十四。真宗即位,追封賢妃。又進上尊號」為皇太 后。有司上諡曰「元德。」

真宗咸平二年上太后宮名萬安制大安輦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二年閏月己丑,上皇太后宮 名曰「萬安。」按《明德李皇后傳》:「宰相請建別宮,立名, 從之。宮成,移居之,仍上宮名曰萬安。」按《輿服志》:「大 安輦,真宗咸平中為萬安太后製,輿上設行龍六。」 咸平六年十二月甲戌,萬安太后不豫,詔求良醫。戊 寅,赦天下,死罪減一等,流以下釋之。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景德元年明德李太后崩帝哀毀上諡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三月己亥,皇太后崩。辛 丑,群臣三上表請聽政,不允。乙未,李沆等詣宮門,見 帝毀瘠過甚,退上五表求見,言西北軍事方殷,力請 聽政,從之。己酉,帝始於崇政殿西廡衰服慟哭,見群 臣。夏四月甲寅,上大行皇太后諡曰明德。」

景德三年二月己卯,謁明德皇后攢宮,賜守奉人緡 帛。十月丁酉,葬明德皇后。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乾興元年遺詔尊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有司詳定《垂簾儀式》,名所乘車曰「大安輦。」

按《宋史仁宗本紀》,「乾興元年二月戊午,真宗崩,遺詔 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后為皇太后,權處分軍國事,遣 使告哀契丹。三月庚寅,太后設幄次於承明殿,垂簾 以見輔臣。八月乙巳,皇太后同御承明殿,垂簾決事。 冬十月,避皇太后父諱。乙亥,以皇太后生日為長寧 節。」按《章獻明肅劉皇后傳》:「后先家太原,後徙益州, 為」華陽人。父通,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后,通第二 女也。年十五,入襄邸。真宗即位,入為美人。大中祥符 中,為修儀,進德妃,真宗欲立為皇后,大臣多以為不 可,帝卒立之。李宸妃生仁宗,后以為己子。真宗遺詔 尊后為皇太后,軍國重事權取處分。丁謂等請太后 御別殿,太后遣張景宗、雷允恭諭曰:「皇帝視事,當朝 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於是請帝與太后五日一御 承明殿,帝位左,太后位右,垂簾決事。議已定,太后忽 出手書,第欲禁中閱章奏,遇大事即召對輔臣。其謀 出於丁謂,非太后意也。謂既貶,馮拯等三上奏,請如 初議,帝亦以為言。於是始同御承明殿,百官表賀。 按《禮志》,乾興元年真宗崩,遺旨以皇帝尚幼,軍國事 兼權取皇太后處分。宰相率百官稱賀,復前奉慰,又 慰皇太后於簾前。有司《詳定儀式》:內東門拜表,合差 入內都知一員跪授傳進皇太后所降批答,首書「覽 表具之」,末云「所請宜許或不許。」初,丁謂定皇太后稱 「予」,中書與禮院參議,每下制令稱「予」,便殿處分稱「吾」, 皇太后詔止稱吾,與皇帝並御承明殿,垂簾決事,百 官表賀。按《儀衛志》,皇太后儀衛,自乾興元年仁宗 即位,章獻太后預政,侍衛始盛用。禮儀院奏製,皇太 后所乘輿,名之曰「大安輦。」

仁宗天聖元年春正月庚午契丹使初來賀長寧節五月庚寅議皇太后儀衛制同乘輿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儀衛志》。「天聖元年。有司 言皇太后車駕出。合設護衛。御龍直都虞候一人。都 頭二人。副都頭一人,長行五十人。十將已下骨朵子 直都虞候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二人。十將長行八 十人。弓箭直指揮使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二人。十 將長行五十人。弩直指揮使一人。都頭二人。副都頭 二人,十將、長行五十人,殿前指揮使兩班:左班都虞 候一人,都知一人,行門三人,長行二十人,帶器械;右 班指揮使一人,都知一人,行門三人,長行二十人,帶 器械;皇城司禁衛二百人,寬衣天武二百人,供御輦 官六十二人,寬衣天武百人;餘諸司祇應、鳴鞭、侍衛 如乘輿之儀。」詔依其言。

天聖二年上皇太后劉氏尊號,遂定上尊號之禮,百 官表請太后聽樂。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二年十一月百官上皇太后 尊號曰「應元崇德仁壽慈聖皇太后。」按《禮志》:天聖 二年宰臣王欽若等五表請上皇太后尊號。十一月 郊祀畢,帝御太安殿受冊。百官稱賀畢,再序班。侍中 奏中嚴外辦。禮儀使奏發冊寶。帝服通天冠絳紗袍 秉珪以出。禮儀使閤門使導帝隨冊寶降自西階。內 臣奉至殿庭,置橫街南,東向褥位。冊在北,寶在南,帝 立殿庭,北向褥位,奉冊寶官奉冊寶案,太常卿、吏部、 禮部侍郎引置當中褥位。禮儀使奏「請皇帝再拜」,在 位官皆再拜。太尉、司徒就冊寶位,帝搢珪,跪,奉冊授 太尉,又奉寶授司徒,皆搢笏,東向跪受,興,奉冊寶案 置於近東,西向褥位。禮儀使奏「請皇帝」歸御幄,易常 服,乘輿赴文德殿後幄,百官班退赴朝堂。太尉、司徒 奉冊、寶至文德殿外幄,太尉以下各就次以俟。侍中 奏「中嚴外辦。」太后服儀天冠、袞衣以出,奏《隆安之樂》。 行障、步障、方團扇,侍衛垂簾,即御坐南向,樂止。太常 卿導冊案至殿西階下,各歸班,在位者皆再拜。太尉 押冊,司徒奉冊,中書令讀冊訖,侍中押寶案,司徒奉 寶,侍中讀畢,太尉、司徒詣香案前分班,東西序立。尚 宮贊引皇帝詣皇太后坐前,帝服靴袍,簾內行稱賀 禮,跪曰:「嗣皇帝臣某言:皇太后陛下顯崇徽號,昭煥 寰瀛,伏惟與天同壽,率土不勝欣忭。」俛伏,興,又再拜。 尚宮詣御座承旨退,西向稱皇太后,答曰:「皇帝孝思 至誠,貫於天地,受茲徽號,感慰良深。」帝再拜,尚宮引 歸幄,太尉率百官稱賀,奏《隆安》之樂,太后降坐還幄, 樂止。侍中奏解嚴,所司放仗,百官再拜退,太后還內 內外命婦稱賀太后、皇帝於內殿,在外命婦及兩京 留司官並奉表稱賀。自是上皇太后尊號禮皆如之。

按《禮志》:「天聖二年,既禫除,百官五表請聽樂而秋。」

燕用樂之半,詔輔臣曰:「昨日宴宮中,朕數四上勉皇 太后聽樂。」王欽若以聞太后,太后曰:「自先帝棄天下, 吾終身不欲聽樂,皇帝再三為請,其可重違乎」 天聖三年春正月辛卯,長寧節,近臣及契丹使初上 皇太后壽於崇政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天聖四年,太后不允上元先行上壽之典。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四年十二月丁亥,帝白太后欲元日先上太后壽乃受朝,太后不可。王曾奏曰:「陛 下以孝奉母儀,太后以謙全國體,請如太后令。」 天聖五年元旦,帝及百官朝賀皇太后於會慶殿,禮 官定受朝上壽之儀,太后幸御書院觀書。是歲南郊, 手諭毋請加尊號,明堂禮成,亦不受賀。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五年春正月壬寅朔,初率百 官上皇太后壽於會慶殿,遂御天安殿受朝。冬十月 甲午,同皇太后幸御書院,觀太宗、真宗御書。十一月 癸丑,賀皇太后於會慶殿按《章獻明肅劉皇后傳》, 天聖五年正旦,太后御會慶殿,群臣及契丹使者班 廷中,帝再拜跪上壽。是歲郊祀前,出手書諭百官,毋 請加尊號。禮成,帝率百官恭謝,如元日。按《禮志》:仁 宗天聖五年正月壬寅朔,曉漏未盡三刻,宰臣百官 與遼使諸軍將校並常服班會慶殿。內侍請皇太后 出殿後幄,鳴鞭升坐。又詣殿後皇帝幄,引皇帝出。帝 服靴袍於簾內北向褥位,再拜跪稱:「臣某言:元正啟 祚,萬物惟新。伏惟尊號皇太后陛下,膺時納祜,與天 同休。」內常侍承旨答曰:「履新之祜,與皇帝同之。」帝再 拜,詣皇太后御坐稍東,內給侍酌酒,授內謁者監進, 帝跪進訖,以盤興,內謁者監承接之。帝卻就褥位,跪 奏曰:「臣某稽首言:元正令節,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 壽。」再拜。內常侍宣答曰:「恭舉皇帝壽酒。」帝再拜,執盤 侍立。教坊樂止,皇帝受虛醆,還幄。通事舍人引百官 橫行,典儀贊再拜,舞蹈起居。太尉升自西階,稱賀,簾 外降還位,皆再拜,舞蹈。侍中承旨曰:「有制。」皆再拜。宣 曰:「履新之吉,與公等同之。」皆再拜,舞蹈。閤門使簾外 奏:「宰臣某以下進壽酒。」皆再拜。太尉升自東階,翰林 使酌御酒盞授太尉,執盞盤跪進簾外,內謁者監跪 接以進。太尉跪奏曰:「元正令節,臣等不勝慶忭,謹上 千萬歲壽。」降還位,皆再拜。宣徽使承旨曰:「舉公等觴。」 皆再拜。太尉升,立簾外,樂止。內謁者監出簾授虛盞, 太尉降階,橫行,皆再拜舞蹈。宣徽使承旨宣群臣升 殿,再拜。升及東西箱坐,酒三行,侍中奏:禮畢,退。樞密 使以下迎乘輿於長春殿,起居稱賀。百官就朝堂易 朝服,班天安殿朝賀,帝服袞冕受朝。禮官、通侍舍人 引中書令、門下侍郎各於案取所奏文,詣褥位,脫劍 舄,以次升,分東西立。諸方鎮表祥瑞案先置門外,左 右令使絳衣對舉,給事中押祥瑞,中書侍郎押表案 入,分詣東西階下對立。既賀,更服通天冠、絳紗袍,稱 觴上壽,止舉四爵。乘輿還內,恭謝皇太后如常禮。 又天聖五年冬,定南郊故事,禮畢行勞酒之禮,如元 會儀。今明堂禮畢,請皇太后御會慶殿,皇帝於簾內 行恭謝禮,百僚稱賀訖,升殿賜酒,皇太后不許。詔將 來明堂禮畢,更不受賀,百官並於內東門拜表。九月 辛巳,大享於明堂,禮畢,詣景靈宮及諸寺觀行恭謝 禮。

天聖九年,皇太后長寧節,詔定上壽儀,賜衣賜宴,制 同《乾元》宋綬《上太后儀制》。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九年春正月丙辰,長寧節,百 官初上皇太后壽於會慶殿。六月庚辰,宋綬上皇太 后儀制。按《章獻明肅劉皇后傳》:「七年冬至,天子又 率百官上壽,范仲淹力言其非,不聽。九月,詔長寧節 白官賜衣,天下賜宴,皆如乾元節。」按《禮志》:正月八 日,皇太后長寧節,詔定長寧節上壽儀,太后垂簾崇 政殿,百官及契丹使班庭下,宰臣以下進表上壽,閤 門使於殿上簾外立,侍百官再拜。宰臣升殿,跪進酒, 簾外,內臣跪承以入。宰臣奏曰:「長寧節,臣等不勝懽 忭,謹上千萬歲壽。」復降,再拜,三稱萬歲。內臣承旨宣 曰:「得公等壽酒,與公等同喜。」咸再拜。宰臣升殿,內侍 出簾外,跪授虛醆,宰臣跪受,降再拜,舞蹈,三稱萬歲。 內侍承旨宣群臣升殿,再拜。升,陳進奉物當殿廷。通 事舍人稱:「宰臣以下進奉。」客省使殿上唱:「進奉出。」內 謁者監進第二醆,賜酒三行,侍中奏:禮畢。皆再拜、舞 蹈。太后還內,百官詣內東門拜表稱賀。其外命婦舊 入內者即入內上壽,不入內者進表。內侍引內命婦 上壽,次引外命婦,如百官儀。次日大宴。

按《玉海》:「天聖九年六月庚辰,翰林學士宋綬、西上閤 門使曹琮、夏元亨新編皇太后儀制五卷,詔名《內東 門儀制》。」

明道元年九月丙申皇太后出金銀器易左藏緡錢二十萬以助修內十一月己卯冬至率百官賀皇太后於文德殿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章獻明肅劉皇后傳》。明 道元年。「復御文德殿。有司陳黃麾仗。設宮架。登歌二 舞。」

明道二年,劉太后饗太廟,是日上尊號,尋崩,遺詔尊 楊淑妃為皇太后。仁宗追尊所生母李宸妃為皇太 后,臨梓宮,上諡。

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二年「春二月乙巳,皇太后服 袞衣儀天冠,饗太廟,皇太妃亞獻,皇后終獻。是日上

皇太后尊號曰『應元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皇太
考證
后。三月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

乾興以來貶死者復官,謫者內徙。甲午,皇太后遺詔, 尊皇太妃為皇太后。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太后遺』」 留物賜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至是帝 始知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五使並兼追 尊皇太后園陵使。癸亥,追尊宸妃李氏為皇太后,諡 曰莊懿。五月癸酉,詔中外勿輒言皇太后垂簾日事。 八月壬寅,作奉慈廟。甲辰,詔「中外母避莊獻明肅太 后父諱。」九月甲戌,幸洪福院,臨莊懿「太后梓宮。丙午、 壬子,臨如之。」冬十月丁酉,葬莊獻明肅皇太后、莊懿 皇太后於永定陵。己酉,祔莊獻明肅太后、莊懿太后 神主於奉慈廟。按《章獻明肅劉皇后傳》,「明道二年, 帝親耕籍田,太后亦謁太廟,乘玉輅,服褘衣、九龍花 釵冠,齋於廟。質明,服袞衣十章,減宗彝藻,去劍冠,儀 天前後垂珠翠十旒,薦」獻七室。皇太妃、亞獻,皇后、終 獻,加上尊號曰「應天齊聖顯功崇德慈仁保壽太后。」 是歲崩,年六十五。諡曰章獻明肅,葬於永定陵之西 北。舊皇后皆二諡稱制,加四諡,自后始。追贈三世皆 至太師、尚書令兼中書令。父封魏王。初,仁宗即位,尚 少,太后稱制,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 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嘗妄改作。內外賜 與有節。柴氏、李氏二公主入見,猶服髲剃。太后曰:「姑 老矣。」命左右賜以珠璣帕首。時潤王元份婦安國夫 人李氏老,髮且落,見太后,亦請帕首。太后曰:「大長公 主,太宗皇帝女,先帝諸妹也。若趙家老婦,寧可比耶?」 舊賜大臣茶,有龍鳳飾,太后曰:「此豈人臣可得?」命有 司別製入香京挺以賜之。賜族人御食,必易以銅器, 曰:「尚方器,勿使入吾家也。」常服絁繻練裙,侍者見仁 宗左右簪珥珍麗,欲效之。太后戒曰:「彼皇帝嬪御飾 也,汝安得學?」先是,小臣方仲弓上書,請依武后故事, 立劉氏廟,而程琳亦獻《武后臨朝圖》,后擲其書於地 曰:「吾不作此負祖宗事。」有漕臣劉綽者,自京西還,言 在庾有出賸糧千餘斛,乞付三司。后問曰:「卿識王曾、 張知白、呂夷簡、魯宗道乎?此四人豈因獻羨餘進哉?」 后稱制凡十一年,自仁宗即位,乃諭輔臣曰:「皇帝聽 斷之暇,宜詔名儒講習經史,以輔其德。」於是設幄崇 政殿之西廡,而日命近臣侍講讀。丁謂、曹利用既以 侮權貶竄,而天下惕然畏之。晚稍進外家,任內宮羅 崇勳、江德明等訪外事,崇勳等以此勢傾中外。兄子 從德死,姻戚門人廝役拜官者數十人。御史曹修古、 楊偕、郭勸、段少連論奏太后,悉逐之。太后保護帝既 盡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備,上春秋長,猶不知 為宸妃所出,終太后之世,無毫髮間隙焉。及不豫,帝 為大赦,悉召天下醫者,馳傳詣京師,諸嘗為太后謫 者皆內徙,死者復其官。其後言者多追詆太后時事, 范仲淹以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聞也。」下詔戒中外 毋輒言。於是泰寧軍節度使錢惟演請以章獻、章懿 與章穆並祔真宗室。詔三省與禮院議,皆以謂章穆 皇后位崇中壼,已祔真宗廟室,自「協一帝一后之文, 章獻、明肅處坤元之尊,章懿感《日符》之貴,功德莫與 為比。謂宜崇建新廟,同殿異室,歲時薦饗,一用太廟 之儀,仍別立廟名,以崇世享。」翰林學士馮元等請以 「奉慈」為名,詔依。慶曆五年,禮院言:「章獻、章懿二后,請 遵國朝懿德、明德、元德三后同祔太宗廟室故事,遷 祔真宗廟。」詔兩制議。翰林學士王堯臣等議,請遷二 后祔序於章穆之次,從之。按《李宸妃傳》:妃,杭州人 也。初入宮,為章獻太后侍兒,真宗以為司寢,生仁宗, 封崇陽縣君,進才人,後為婉儀。仁宗即位,為順容。初, 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使楊淑妃保視之。仁宗 即位,妃嘿處先朝嬪御中,未嘗自異。人畏太后,亦無 敢言者。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明道元 年,疾革,進位宸妃。薨,年四十六。初,章獻太后欲以宮 人禮治喪於外,丞相呂夷簡奏禮宜從厚,太后遽引 帝起。有頃,獨坐簾下,召夷簡問曰:「一宮人死,相公云 云何歟?」夷簡曰:「臣待罪宰相,事無內外,無不當預。」太 后怒曰:「相公欲離間吾母子耶?」夷簡從容對曰:「陛下 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尚念劉氏,則喪禮宜從厚。」 太后悟,遽曰:「宮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簡乃請治喪, 用一品禮殯洪福院。夷簡又謂入內都知羅崇勳曰: 「宸妃當以后服殮,用水銀實棺,異時勿謂夷簡,未嘗 道及。」崇勳如其言。後章獻太后崩,燕王為仁宗言:「陛 下乃李宸妃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號慟頓毀,不視 朝累日,下哀痛之詔自責。尊宸妃為皇太后,諡莊懿。 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宮,親哭視之,妃玉色如生,冠服 如皇太后,以水銀養之,故不壞。仁宗嘆曰:「人言其可 信哉!」遇劉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廟曰奉慈。又即景靈 宮建神御殿,曰廣孝。慶曆中,改諡章懿,升祔太廟。拜 用和為彰信軍節度使、檢校侍中,寵賚甚渥。既而追 念不已,顧無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 子瑋。按《楊淑妃傳》:妃,益州郫人,年十二入皇子宮。 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進婉儀,仍詔婉儀升從一品,位昭儀上。後加淑妃。真宗崩,遺制以為皇太后。 始,仁宗在乳褓,章獻使妃護視,凡起居飲食,必與不 違,所以擁佑扶持,恩意勤備。及帝即位,嘗召其姪永 德見禁中,欲授以諸司副使,妃辭曰:「小兒豈勝大恩, 小官可也。」更命為右侍禁。《章獻遺誥》,尊為皇太后,居 宮中,與皇帝同議軍國事。閤門趣百僚賀。御史中丞 蔡齊目臺吏毋追班,乃入白執政曰:「上春秋長,習知 天下情偽,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后相繼稱制乎?」乃 詔刪去遺誥同議軍國事語,第存后號,奉緡錢二萬 助湯沐。後名其所居宮曰保慶,稱保慶皇太后。

景祐三年十一月戊寅保慶皇太后楊氏崩辛卯上保慶太后諡曰莊惠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楊淑妃傳》。妃景祐三年 無疾而薨。年五十三。殯於皇儀殿。帝思其保護之恩。 命禮官議加服小功。

景祐四年二月己酉,葬莊惠皇后於永定陵。己未,祔 神主於奉慈廟。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按《楊淑妃傳》。初仁宗未有 嗣。后每勸帝擇宗子近屬而賢者養於宮中。其選即 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謂《禮》慈母於子祭於孫。止請廢 后廟瘞其主園陵。英宗弗欲遽也。詔下有司議。未上 會帝崩遂罷。

嘉祐六年秋七月戊子錄昭憲皇太后孝明孝惠孝章淑德皇后家子孫進秩授官者十有九人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云云。

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尊曹皇后為「皇太后」,權同聽政, 禮院詳議垂簾之儀及出入儀衛之制。

按《宋史英宗本紀》,嘉祐八年夏四月壬申朔,皇后傳 遺命:「帝嗣皇帝位,丙子,尊皇后曰皇太后。己卯,詔請 皇太后同聽政。壬午,皇太后御小殿垂簾,宰臣覆奏 事。」按《慈聖光獻曹皇后傳》:「后,真定人,明道二年,郭 后廢,詔聘入宮。景祐元年九月,冊為皇后。英宗即位, 尊后為皇太后。帝感疾,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御內東 門」小殿聽政。大臣日奏事,有疑未決者,則曰「公輩更 議之。」未嘗出己意。頗涉經史,多援以決事。中外章奏 日數十,一一能紀綱要,檢柅曹氏及左右臣僕,毫分 不以假借,宮省肅然。按《禮志》,英宗即位,輔臣請與 皇太后權同聽政。禮院議:自四月內東門小殿垂簾, 兩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時召學士,亦許至小殿。 時帝以疾權居柔儀殿東閤西室,太后垂簾處分稱: 「吾唯兩府日入候問聖體。」因奏政事,退詣小殿簾外 覆奏。太后帝疾間,御前後殿聽政,兩府退朝,猶於小 殿覆奏。按《儀衛志》:嘉祐八年,英宗即位,太常禮院 言:「準詔,再詳定皇太后出入儀衛,御龍直都頭二人, 長行二十五人;骨朵子直都頭二人,長行四十人;弓 箭直都頭二人,長行二十五人;弩直都頭二人,長行 二十五人。殿前指揮使兩班,各都知一人,行門各二 人,長行各一十人,帶器械」皇城司禁衛一百人,寬衣 天武一百五十人,打燈籠子親事官八十人,入內都 知、御藥院官各一員,內東門司使臣二員,御輦院短 鐙、教駿、攏馬「親事官、入內院子諸司并入內內侍省 祗應,內品人數不定。」詔依。

英宗治平元年曹太后還政詔太后稱曰聖旨儀衛如章獻明肅故事改殿名曰慈壽

[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元年五月「戊申,皇太后還政。 壬子,詔皇太后稱聖旨,出入儀衛如章獻太后故事。 其有所須,內侍錄聖旨,付有司,覆奏即行。」丙辰,上皇 太后宮殿名曰慈壽。按《慈聖光獻曹皇后傳》:帝疾 愈即令撤簾還政。帝持書久不下,及秋始行之。敕有 司崇峻典禮。以弟佾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按《儀衛 志》:治「平元年,詔皇太后出入,唯不鳴鞭,他儀衛如章 獻明肅故事。」

治平三年,曹太后令封濮安懿王及王夫人,如前代 故事。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三年春正月丁丑,皇太后下 書中書門下,「封濮安懿王宜如前代故事,王夫人王 氏、韓氏、任氏,皇帝可稱親。尊濮安懿王為皇,夫人為 后。」詔遵慈訓,以塋為園,置守衛吏,即園立廟,俾王子 孫主祠事,如皇太后旨。

治平四年,尊高皇后為皇太后,定合設儀衛之制。 按《宋史神宗本紀》,治平四年正月丁巳,英宗崩,帝即 皇帝位。己未,尊皇后曰皇太后。按《宣仁聖烈高皇 后傳》:「后亳州蒙城人,母曹氏,慈聖光獻妃姊也。故后 少鞠宮中時,英宗亦在帝所,與后年同,仁宗謂慈聖 異日必以為配。既長,遂成婚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 顥、嘉」王頵,壽康公主。治平二年,冊為皇后。后弟殿內 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遷其官,后謝曰:「士林獲升朝 籍,分量已過,豈宜援先后家比?」辭之。神宗立,尊為皇 太后,居寶慈宮。帝累欲為高氏營大第,后不許。久之, 但斥望春門外隙地以賜。凡營繕百役費悉出寶慈,

不調大農一錢。元豐八年,帝不豫,浸劇,宰執王珪等
考證
入問疾,乞立延安郡王為皇太子,太后權同聽政,帝

頷之。珪等見太后簾下,后泣,撫王曰:「兒孝順,自官家 服藥,未嘗去左右,書佛經以祈福。喜學書,已誦《論語》 七卷,絕不好弄。」乃令王出簾外見珪等,珪等再拜謝 且賀。是日降制,立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問起居, 至是,令無輒入,又陰敕中人梁惟簡使其妻製十歲 兒一黃袍,懷以來,蓋密為踐祚倉卒備也。按《儀衛 志》:治平四年,神宗嗣位,詔「太皇太后儀範已定,皇太 后合設儀衛:御龍直、骨朵子直差都虞候、都頭、副都 頭各一人,十將、長行各共三十人;弓箭直、弩直差指 揮使、都頭、副都頭各一人,十將、長行各共二十人。皇 城司親從官一百人,執骨朵、寬衣天武官百五十人, 充圍子。」行宮司人員共一百人,入內院子五十人,充 圍子。皇城司親事官八十人,打燈籠、短鐙馬、攏馬親 從官、金銅車、棕車、隨車子祗應人、擎襜子、供御輦官, 執擎從物等供御、次供御,并下都輦直等,人數不定。 都知一員,御藥院使臣二員,內東門司使臣二員,內 酒坊、御廚、法酒庫、儀鸞司、乳酪院、翰林司、翰林院、車 子院、御膳素廚、化成殿果子庫,並從遇出新城門,添 差帶器械內臣。

神宗熙寧元年三月戊子作皇太后寶慈宮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云云。

元豐八年哲宗嗣位尊向皇后為皇太后德妃朱氏為皇太妃禮部議太妃冠服稱謂乘輿之制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豐八年二月,神宗寢疾,宰相王 珪乞早建儲,為宗廟社稷計。又奏請皇太后權同聽 政,神宗首肯。三月甲午朔,皇太后垂簾於福寧殿,諭 珪等曰:「皇子性莊重,從學穎悟,自皇帝服藥,手寫佛 書,為帝祈福。」因出以示珪等,所書字極端謹,珪等稱 賀,遂奉制立為皇太子。戊戌,神宗崩,太子即皇帝位, 尊皇后曰皇太后,德妃朱氏曰皇太妃。按《欽聖憲 肅向皇后傳》:「后河內人,故宰相敏中曾孫也。治平三 年,歸於穎邸,封安國夫人。神宗即位,立為皇后。帝不 豫,后贊宣仁后定建儲之議。哲宗立,尊為皇太后。」 按《欽成朱皇后傳》:「后,開封人,熙寧初,入宮為御侍,進 才人、婕妤,生哲宗,累進德妃。哲宗即位,尊」為皇太妃。 時宣仁、欽聖二太后皆居尊,故稱號未極。按《禮志》: 哲宗即位,詔尊太后高氏為太皇太后,皇后向氏為 皇太后,德妃朱氏為皇太妃。禮部議:「皇太妃生日節 序物色,其冠服之屬,如皇后例,稱慈旨,慶賀用箋。太 皇太后、皇太后于皇太妃稱賜,皇帝稱奉,百官不稱 臣。皇帝問皇太妃起居用箋」,皇太妃答皇帝用書。 按《輿服志》:哲宗嗣位,尊朱貴妃為皇太妃,出入許乘 檐子。有司請用牙魚鳳為飾,繖用青。

哲宗元祐元年二月丁未群臣上皇太后宮名曰隆祐殿曰隆祐慈徽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按《欽聖憲肅向皇后傳》:宣 仁命葺慶壽故宮以居后,后辭曰:「安有姑居西而婦 處東瀆上下之分不敢徙。」遂以慶壽後殿為隆祐宮 居之。

元祐二年九月乙卯,發皇太后、皇太妃冊寶於文德 殿。

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紹聖元年太皇太后旨特與皇太妃立宮殿名定出入儀衛及乘輿之制又為太后製大安輦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按《禮志》。紹聖元年詔奉太 皇太后旨。皇太妃特與立宮殿名。坐六龍輿。張繖出 入由宣德正門。有司請應宮中並依稱臣妾。外命婦 入內準此。百官拜箋稱賀稱殿下。按《儀衛志》。紹聖 元年三省樞密院言增崇出入儀衛龍鳳扇二十。侍 從官入內省都知或押班一員。內侍省都知或押班 一員。皇城司、御藥院、內東門司各一員,帶御器械內 侍八員,引喝內侍一員,殿前指揮使三十二人,內人 員二人,御龍直三十三人,《骨朵子》直三十三人,弓箭 直二十三人,弩直二十三人,天武官一百五十四人, 皇城司禁衛一百人,入內院子五十人,行宮司一百 人,輦官供御六十二人,次供御四十九人,下都五十 八人,燭籠七十,諸司御燎子、茶床、快行親從四人。禮 部、太常寺又言:「元祐三年詔皇太妃繖用紅黃羅。參 議得皇太后出入兼用紅黃,今皇太妃若亦用黃,則 非差降之意。伏請紅黃兼用,從太皇后出入則止用 紅。」按《輿服志》,紹聖元年,禮部太常寺言:「近奉旨,皇 太后欲令皇太妃坐六龍輿。朕常思皇太妃尊奉之 禮,既不敢擬於皇太后,又不可不逮於中宮。今參以 人情,再加詳定,伏請供進龍鳳輿。」從之。又議造皇太 后大安輦。中書具治平、元豐中皇太后輿服儀衛以 呈曰:「元豐中,先帝手詔,皇太后行幸儀衛,並依慈聖 光獻太皇太后之例,而宣仁謙恭,不乘大安輦。」哲宗 曰:「今皇太后獨尊,非宣仁比。」遂詔行幸進大安輦。已 而皇太后避嫌,竟不製造。

紹聖二年。五月乙卯。上皇太妃宮名曰聖瑞按《宋史哲宗本紀》云云。

元符三年向太后定策立端王權處分軍國事徽宗即位尊劉皇后為元符皇后廢后孟氏為元祐皇后並依皇后禮制又尊陳氏為皇太妃朱氏為聖瑞皇

[编辑]

太妃特進《龍鳳輿》。

按《宋史徽宗本紀》: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哲宗崩,皇太 后垂簾,哭謂宰臣曰:「家國不幸,大行皇帝無子,天下 事須早定。」章惇厲聲對曰:「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皇 太后曰:「神宗諸子,申王長而有目疾,次則端王當立。」 惇又曰:「以年則申王長,以禮律則同母之弟簡王當 立。」皇太后曰:「皆神宗子,莫難如此分別,於次端王當 立。」知樞密院曾布曰:「章惇未曾與臣等商議,如皇太 后聖諭極當。」尚書左丞蔡卞、門下侍郎許將相繼曰: 「合依聖旨。」皇太后又曰:「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 孝不同諸王。」於是惇為之默然。乃召端王入即皇帝 位,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辛巳,尊先帝后為元符 皇后。癸未,追尊母貴妃陳氏為皇太妃。二月己亥,尊 先帝妃朱氏為聖瑞皇太妃。庚戌,向宗回、宗良遷節 度使,太后弟姪未仕者,俱授以官。五月丙子,詔復廢 后孟氏為元祐皇后。秋七月丙寅朔,奉皇太后詔,罷 同聽政。癸酉,皇太后還政。十二月甲午,以皇太后不 豫,禱於宮觀祠廟嶽瀆。按《禮志》:「徽宗即位,皇太后 權同聽政,三省樞密院」聚議故事。嘉祐末,英宗請慈 聖同聽政,五月,同御內東門小殿垂簾。至七月十三 日,英宗間日御前後殿,輔臣奏事退詣內東門簾前 覆奏。又故事,唯慈聖不立生辰節名,不遣使契丹。若 天聖、元豐,則御殿垂簾,立生辰節名,遣使與契丹往 還及避家諱等。曾布曰:「今上長君,豈可垂簾聽政,請 如嘉祐」故事。蔡卞曰:「天聖、元豐與今日,皆遺制處分, 非嘉祐比。」布曰:「今日之事,雖載遺制,實出德音,又皆 長君,正與嘉祐事相似。」有旨依嘉祐、治平故事。布語 同列曰:「奏事先太后,次覆奏皇帝,如今日所得旨。」遂 為定式矣。尋以哲宗靈駕發引,太后手書罷同聽斷 焉。又按《禮志》:徽宗即位,加哲宗太妃號曰聖瑞。既 又御文德殿,冊命元符皇后劉氏為太后,並依皇后 禮制。按《輿服志》:徽宗即位,尊太妃為聖瑞皇太妃。 詔儀物除六龍輿不用,仍進龍鳳輿外,餘悉增崇焉。

按《欽聖憲肅向皇后傳》:「帝倉卒晏駕,獨決策迎端。」

王章惇異議,不能沮。徽宗立,請權同處分軍國事,后 以長君辭,帝泣拜移時乃聽。凡紹興、元符以還惇所 斥逐賢士大夫,稍稍收用之。故事有如御正殿、避家 諱、立誕節之類,皆不用。至聞賓召故老,寬徭息兵、愛 民崇儉之舉,則喜見於色,纔六月即還政。按《昭慈 聖獻孟皇后傳》:元符末,欽聖太后將復后位,適有布 衣上書,以后為言者,即命以官。於是詔后還內,號「元 祐皇后。」時劉號元符皇后故也。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向太后崩遺詔追尊皇太妃陳氏為皇太后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建中靖國元年春正月甲戌,皇太 后崩。遺詔追尊皇太妃陳氏為皇太后。丁丑,易大行 皇太后園陵為山陵。夏四月甲午,上大行皇太后諡 曰欽聖憲肅。乙未,上追尊皇太后諡曰欽慈。丙寅,葬 欽聖憲肅皇后、欽慈皇后於永裕陵。丙戌,祔欽聖憲 肅皇后、欽慈皇后神主於太廟。」按《欽慈陳皇后傳》: 后,「開封人。幼穎悟莊重,選入掖庭,為御侍。生徽宗,進 美人。帝崩,守陵殿,思顧舊恩,毀瘠骨立。左右進粥藥, 揮使去,曰:『得早侍先帝,願足矣』。」未幾薨,年三十二。建 中靖國元年,追冊為皇太后,上尊諡,陪葬永裕陵。

崇寧元年追尊朱太妃為皇太后罷元祐皇后復居瑤華宮詔元符皇后宜尊崇典禮約如聖瑞太妃之制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二月丙戌朔,以聖瑞皇 太妃疾,慮囚。辛丑,聖瑞皇太妃薨,追尊為皇太后。夏 四月,上皇太后諡曰欽成。五月,葬欽成皇后於永裕 陵。六月,祔欽成皇后神主於太廟。九月,治臣僚議復 元祐皇后及謀廢元符皇后者罪。冬十月,以御史錢 遹、石豫、左膚及輔臣蔡京、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 等言,罷元祐皇后之號,復居瑤華宮。按《欽成朱皇 后傳》:后熙寧初,入宮為御侍,進才人、婕妤,生哲宗及 蔡王,以徐國公主累進德妃。哲宗即位,尊為皇太妃。 時宣仁、欽聖二太后皆居尊,故稱號未極。元祐三年, 宣仁詔:「《春秋》之義,母以子貴。」其尋繹故實,務致優隆。 於是輿蓋仗衛、冠服,悉侔皇后。紹聖中,欽聖復命,即 閤建殿,改乘車為輿,出入由宣德東門。百官上牋稱 殿下,名所居為聖瑞宮。贈崔、任、朱三父皆至師保,徽 宗立,奉禮尢。謹按《昭慈聖獻孟皇后傳》:崇寧初,郝 隨諷蔡京再廢后,昌州判官馮澥上書,言后不得復。 臺臣錢遹、石豫、左膚等連章論韓忠彥等信一布衣 狂言,復已廢之后以掠虛「美,望斷以大義。」蔡京與執 政許將、溫益、趙挺之、張商英皆主其說。徽宗從之,詔

依紹聖詔旨,復居瑤華宮,加賜希微、元通、知和、妙靜
考證
和、妙靜仙師。按《儀衛志》:崇寧元年,臣僚言:「元符皇

后,先帝、皇后也,其典禮宜極褒崇。」於是酌聖瑞皇太 妃之制,出入由宣德正門,增龍鳳扇二十,御龍直十 二人,御龍骨「朵子直十七人,御龍弓箭直十二人,御 龍弩直二十二人,殿前指揮十三人,皇城司禁衛二 十人,快行親從官四人,執燭皇城司親從官、金銅車 并棕車,隨時定數供須。行幸藥架一座,勾當官吏二 員,封題一員,藥童三人,抬檠藥架輦官十一人,秤庫 子親事官量差人數祗應。」從之。

崇寧二年,冊元符皇后為皇太后,其典禮一準「聖瑞 太妃例。」

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二年二月甲寅。進元符皇后 為太后。宮名崇恩。五月丙午。冊元符皇后劉氏為太 后按《儀衛志》云:二年。臣僚又言。元符皇后。元符末 嘗預定策之勳。以承神宗哲宗之志。禮部太常寺奏: 「典禮準聖瑞皇太妃例。侍從官入內內侍省都知或 押班一員。皇城御藥內東門司官各一員。御輦院輪 官隨從諸司,御燎子茶床、帶御器械內侍十人,引喝 內侍一人,輿用龍鳳繖,紅黃兼用,出入由宣德東門, 今欲出入由宣德正門。龍鳳扇二十把,今添作三十 把。」輦官供御六十二人,次供御四十九人,都下五十 八人;御龍直三十三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御龍骨朵 子直三十三人,今添作五十人;御龍弓「箭直三十三 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御龍弩直三十三人,今添作四 十五人;殿前指揮三十二人,今添作四十五人;內臣 二人,皇城司一百人,禁衛,今添作一百二十人;天武 官一百五十四人,行宮司一百人,入內院子五十人, 快行親從官四人,今添作八人;執燭皇城司親從官 金銅車并棕車,隨時內中批出合要數供,須行幸藥 架一座,勾當官一員,吏人二員,封題一員,藥童三人, 抬檠藥架輦官十一人,秤庫子、親事官,量差人數祗 應。」從之。

政和三年崇恩太后暴崩上諡祔廟如儀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三年二月辛卯,崇恩太后暴 崩。閏月辛酉,上崇恩太后諡曰昭懷。五月丙午,葬昭 懷皇后於永泰陵。六月癸亥,祔昭懷皇后神主於太 廟。」按《昭懷劉皇后傳》:「徽宗立,冊為元符皇后,明年 尊為太后,名宮崇恩。帝緣哲宗故,曲加恩禮,后以是 頗干預外事,且以不謹聞。帝與輔臣議,將廢之,而后 已」為左右所逼,即簾鉤自縊而崩,年三十五。

宣和七年詔內禪欽宗即位上尊皇后鄭氏為太上皇后

[编辑]

按《宋史欽宗本紀》,宣和七年十二月「庚申,徽宗詔皇 太子嗣位,自稱曰道君皇帝。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 服,泣涕固辭。因得疾,又固辭,不許。辛酉,即皇帝位。丙 寅,上道君皇帝尊號曰教主道君太上皇帝」,皇后曰 道君太上皇后。按《鄭皇后傳》:后,開封人也,本欽聖 殿押班。徽宗為端王,每日朝慈德宮,欽聖命鄭、王二 押班供侍。及即位,遂以二人賜之。崇寧初,封賢妃,遷 貴妃。王皇后崩,政和元年,立為皇后。欽宗受禪,尊為 太上皇后,遷居寧德宮,稱寧德太后。從上皇幸南京, 金師退,先歸。時用事者言上皇將復辟於鎮江,人情 危駭。或謂后將由端門直入禁中,內侍輩頗勸欽宗 嚴備,帝不從,出郊迎后,於是兩宮歡甚洽,上皇聞之, 即罷如洛之議。汴京破,從上皇幸青城北遷。留五年, 崩於五國城,年五十二。紹興七年,何蘇等使還,始知 上皇及后崩,高宗大慟,詔立重成服,諡「顯肅」,后親族 各遷官有差。祔主徽宗室,以聞哀日為犬忌,梓宮歸, 入境,承之以槨,納翬衣其中,與徽宗合攢於會稽永 祐陵。

高宗建炎元年詔太后及六宮南遷改元祐太后為隆祐太后因巡幸不果行冊禮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元年夏四月「癸亥,邦昌尊元 祐皇后為宋太后,遣人至濟州訪帝。戊辰,邦昌手書 上延福宮太后尊號曰元祐皇后,入居禁中,以尚書 左丞馮澥為奉迎使。皇后又遣兄子衛尉少卿孟忠 厚持手書遺帝,皇后垂簾聽政,邦昌權尚書左僕射, 率在京百官上表勸進。甲戌,皇后手書告中外,俾帝」 嗣統。五月庚寅朔,帝登壇受命。元祐皇后在東京,是 日徹簾。辛卯,遙尊乾龍皇帝為孝慈淵聖皇帝,元祐 皇后為元祐太后。秋七月壬寅,詔:「奉元祐太后如東 南,六宮,及衛士家屬從行。朕當留中原,與金人決戰。」 八月己未,元祐太后發京師。庚午,更號元祐太后為 隆祐太后。丙子,隆祐太后發南京,命侍衛馬軍都指 揮使郭仲荀護衛如江寧。冬,十月,戊午,太后至揚州。

按《昭慈聖獻孟皇后傳》:「靖康初,瑤華宮火,徙居延」

寧宮又火,出居相國寺前之私第。金人圍汴,欽宗與 近臣議再復后,尊為元祐太后,詔未下而京城陷。時 六宮有位號者皆北遷,后以廢獨存。張邦昌僭位,尊 后為宋太后,迎居延福宮,受百官朝。胡舜陟、馬伸又 言,「政事當取后旨。」邦昌乃復上尊號元祐皇后,迎入禁中,垂簾聽政。后聞康王在濟,遣尚書左右丞馮澥、 李回及兄子忠厚持書奉迎,命副都指揮使郭仲荀 將所部扈衛,又命御營前軍統制張俊逆於道。尋降 手書,播告天下。王至南京,后遣宗室士㒟及內侍卲 成章奉圭寶、乘輿、服御迎。王即皇帝位,改元,后以是 日撤簾,尊后為元祐太后。尚書省言,「元」字犯后祖名, 請易以所居宮名,遂稱隆祐太后。上將幸揚州,命仲 荀衛太后先行,駐揚州州治按《禮志》,建炎元年五 月,冊元祐皇后為隆祐太后。令所司擇日奉上冊寶。 時方巡幸,不克行禮。

建炎二年冬十月甲子,「命孟忠厚奉隆祐太后幸杭 州。」十二月乙卯,太后至杭州。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昭慈聖獻孟皇后傳》。張 浚請先定六宮所居地。遂詔忠厚奉太后幸杭州。以 苗傅為扈從統制。

建炎三年,傅正彥叛,迫帝遜位。請太后垂簾。尋還政。 皇帝復位。尊太后為隆祐太后。太后幸諸州縣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三年三月,帝在揚州。閹宦用 事恣橫,諸將多疾之。癸未傅正彥等叛,勒兵向闕,殺 王淵及內侍康履以下百餘人。傅等迫帝遜位於皇 子魏國公,請隆祐太后垂簾同聽政。是夕,帝移御顯 寧寺。甲申,尊帝為睿聖仁孝皇帝,以顯寧寺為睿聖 宮。甲午,有司請尊太后為太皇太后,不許。癸卯,太后 詔「睿聖皇帝宜稱皇太弟,天下兵馬大元帥康王,皇 帝稱皇太姪監國。」乙巳,太后降旨,睿聖皇帝處分兵 馬重事。夏四月戊申朔,太后下詔還政,皇帝復大位。 帝還宮,與太后御前殿,垂簾。詔尊太后為隆祐皇太 后。辛亥,皇太后撤簾。丁卯,帝發杭州,留鄭玨衛皇太 后。六月庚申,皇太后至建康府。乙亥,詔諭中外,「以迫 近防秋,請太后率宗室迎奉神主如江表,百司庶府 非軍旅之事者,並令從行。」秋七月壬寅,太后如洪州。 己未,太后發建康。八月丁酉,太后至洪州。十一月己 酉,兀朮陷無為軍,守臣李知幾棄城走。壬子,太后退 保虔州。辛酉,太后至吉州。乙丑,太后發吉州,次太和 縣。金人至太和縣,太后自萬安陸行如虔州。按《昭 慈聖憲孟皇后傳》:踰年,傅與劉正彥作亂,請太后聽 政,又請立皇子。太后諭之曰:「自蔡京、王黼更祖宗法, 童貫起邊事,致國家禍亂。今皇帝無失德,止為黃潛 善、汪伯彥所」誤,皆已逐矣。傅等言必立皇太子。太后 曰:「今強敵在外,我以婦人抱三歲小兒聽政,將何以 令天下?」傅等泣請,太后力拒之。帝聞事急,詔禪位元 子,太后垂簾聽政。朱勝非請令臣僚得獨對,論機事, 仍日引傅黨一人上殿,以釋其疑,太后從之,每見傅 等,曲加慰撫,傅等皆喜。韓世忠妻梁氏在傅軍中,勝 非以計脫之。太后召見,勉令世忠速來,以清嚴陛。梁 氏馳入世忠軍,諭太后意,世忠等遂引兵至。逆黨懼 朱勝非等誘以復辟,命王世修草狀進呈。太后喜曰: 「吾責塞矣。」再以手札趣帝還宮,即欲撤簾。帝令勝非 請太后一出御殿,乃命撤簾。是日,上皇太后尊號。太 后聞張浚忠義,欲一見之,帝為召浚至禁中。承議郎 馮楫嘗貽書苗傅勸復辟,上未之知,太后白其事,楫 得遷。秋,帝幸建寧,命僉書樞密院事鄭玨、衛太后繼 發,比至,帝率群臣迎於郊。會防秋迫,命劉寧止制置 江、浙,衛太后往洪州,百司非預軍事者悉從,仍命滕 康、劉玨權知三省、樞密院事從行,凡四方奏讞、吏部 差注、舉辟功賞之類皆隸焉。復命四廂都指揮使楊 惟忠將兵萬人衛從。帝慮敵人來侵,密諭康玨緩急 取太后旨,便宜以行。過落星寺,舟覆,宮人溺死者十 數,惟太后舟無虞。既至洪州,議者言「金人自蘄、黃渡 江,陸行二百餘里即到洪州。」帝憂之,命劉光世屯江 州,光世不為備。金人遂自大冶縣徑趣洪州,康玨奉 太后行,次吉州,金人追急,太后乘舟夜行。質明,至太 和縣。舟人「景信反」,楊惟忠兵潰,失宮人一百六十,康 玨俱遁,兵衛不滿百,遂往虔州。太后及潘妃以農夫 肩輿而行。

建炎四年,迎隆祐太后東還。

按《宋史高宗本紀》:建炎四年「春正月己酉,遣小校從 海道如虔州,問安太后。乙丑,以中書舍人李正民為 兩浙湖南江西撫諭使,詣太后問安。三月甲寅,遣盧 益及御營都統制辛企宗奉迎太后東還。」

紹興元年隆祐太后崩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元年夏四月庚辰,隆祐太后 崩。乙酉,為太后,制期年服。六月壬申,冊諡皇太后曰 昭慈獻烈。壬午,權欑昭慈獻烈皇后於越州。八月丁 丑,祔昭慈獻烈皇后神主於溫州太廟。」

紹興七年三月己卯,尊宣和皇后為皇太后。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禮志》:紹興七年三月詔 略曰:「宣和皇后夙擁慶羨。是生眇沖。迺骨肉之至親。 偕父兄而時邁。十年地阻。懷陟岵凱風之思。萬里使 還。奉上皇寧德之諱。宜尊為皇太后。令所司擇日奉 上冊寶。」太常寺言「請依祖宗故事。俟三年之喪終制然後行禮。」時翰林學士朱震言:「唐德宗建中上太后 沈氏尊號,時沈太后莫知所在,猶供張含元殿,具袞 冕出左序,立東方,再拜奉冊。今太后聖體無恙,信使 相望,豈可不舉揚前憲?臣又聞,三年之制,惟天地社 稷越紼行事。德宗以大曆四年即位,明年改元建中, 時行易月之制,故以冕服行事。今陛下退朝之服,盡 如禮制,謂當供張別殿,遣三公奉冊藏於有司,恭俟 來歸。願下禮官,請明詔。」從之。禮部太常言:「寶文欲乞 以『皇太后寶』四字為文,合差撰冊文官一員,書冊文 官一員,書篆寶文官一員,並差執政。」按《韋賢妃傳》: 妃,開封人,高宗母也。初入宮為侍御。崇寧末封平昌 郡君。大觀初進婕妤,累遷婉容,進封賢妃。從上皇北 遷。建炎改元,遙尊為宣和皇后。紹興七年,徽宗及鄭 皇后崩,聞至,帝號慟,諭輔臣曰:「宣和皇后春秋高,朕 思之不遑寧處,屈己講和,正為此耳。」翰林學士朱震 引唐建中故事,請遙尊為皇太后,從之。已而太常少 卿吳表臣請依嘉祐、治平故事,俟三年喪畢,然後舉 行。乃先降御札,播告天下。后三代俱追封王。帝以后 久未歸,每顰蹙曰:「金人若從朕請,餘皆非所問也。」王 倫使回,言金人許歸后。未幾,金人遣蕭哲來,亦言將 歸狀,遂豫作慈壽宮,命莫將、邢恕為奉迎使。

紹興九年。以王倫充迎請太后使。建慈寧宮成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九年春正月。以王倫同簽書 樞密院事。充奉護梓宮迎請皇太后交割地界使。癸 巳建皇太后宮。九月甲午,名皇太后殿曰慈寧。十月 戊辰慈寧宮成。」

紹興十年,遙上太后冊寶,復遣官敦迎太后。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年春正月丙戌,遣莫將等 充迎護梓宮、奉迎兩宮使。十二月壬午,上皇太后冊 寶於慈寧殿按《韋賢妃傳》,十年,以金人猶未歸后, 乃遙上皇太后冊寶於慈寧殿。是後生辰、至朔,皆遙 行賀禮。洪皓在燕,求得后書,遣李微持歸。帝大喜曰: 「遣使百輩不如一書。」遂加微官。金人遣蕭毅、邢具瞻 來議和,帝曰:「朕有天下,而養不及親,徽宗無及矣。今 立誓,信當明言歸我太后,朕不恥和,不然,朕不憚用 兵。」毅等還,帝又語之曰:「太后果還,自當謹守誓約;如 其未也,雖有誓約,徒為虛文。」命何鑄、曹勛報謝,召至 內殿,諭之曰:「朕北望庭闈,無淚可揮。卿見金主,當曰: 『慈親之在上國,一老人耳;在本國則所繫甚重,以至 誠說,庶彼有感動』。」鑄等至金國,首以后歸為請。金主 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輕改。」勛再三懇請,金主始允。 紹興十二年,韋太后歸自五國城,皇帝奉進冊寶,百 僚稱賀,上太后儀從及龍輿之制。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二年,二月「癸巳,金主許歸 梓宮及皇太后。夏四月甲子朔,遣孟忠厚為迎護梓 宮禮儀使,王次翁為奉迎兩宮禮儀使。丁卯,皇太后 偕梓宮發五國城。金遣完顏宗賢、劉裪護送梓宮,高 居安護送皇太后。五月丙午,增築慈寧殿。八月壬午, 皇太后至,入居慈寧宮。己丑,帝易緦服奉迎。冬十月」 丁丑,以皇太后回鑾推恩,進封秦檜為秦、魏兩國公, 辭不拜。甲申,皇太后生辰,上壽於慈寧宮。按《禮志》: 「紹興十二年八月,皇太后還慈寧宮,十月十八日奉 進冊寶,其日張設慈寧殿,設坐殿中。皇太后服褘衣 即御坐,本殿官設冊寶于殿下,慈寧宮事務官并本 殿官並朝服詣殿下,再拜,搢笏,舉冊寶」奉進。先進冊, 次進寶,進畢,降坐,易褘衣,服常服。皇帝詣慈寧殿賀, 如宮中儀,次宰臣率百僚拜表稱賀。按《儀衛志》,仁、 英、哲之世,太后臨朝垂簾,儀從亦不崇侈,止曰「儀衛」, 無鹵簿名也。南渡後尤簡,其車以輿,不以輦,餘惟繖 扇而已。紹興奉迎太母,極意備禮,然猶曰「太后天性 朴素,不敢過飾儀從器物」,惟塗金。輿前用黃羅繖扇 二,緋黃繡雉扇六,紅黃緋金拂扇二,黃羅暖扇二。朝 謁景靈宮、太廟,則用禁衛諸班直、天武親從五百人, 其前引中道圍子,同上皇儀衛而差省焉。紹興奉 迎皇太后,詔造龍輿,其制:朱質,正方,金塗銀飾,四竿, 竿頭螭首,赭窗紅簾,上覆以棕,加走六龍,內設黃花 羅帳、裀褥、朱椅踏子、紅羅繡巾。按《韋賢妃傳》:鑄等 至金國,首以后歸為請。金主曰:「先朝業已如此,豈可 輒改。」勛再三懇請,金主始允鑄等就館。館伴耶律紹 文來言,金主許從所請。洪皓聞之,先遣人來報。鑄等 還,具言其實,遂命參政王次翁為奉迎使。金人遣其 臣高居安、完顏宗賢等扈從以行。十二年四月次燕 山,自東平舟行,由清河至楚州。既渡淮,命太后弟安 樂郡王韋淵、《秦》魯國大長公主、吳國長公主迎于道。 帝親至臨平奉迎,普安郡王、宰執、兩省、三衙管軍皆 從。帝初見太后,喜極而泣。八月,至臨安,入居慈寧宮。 先是,以梓宮未還,詔中外輟樂。至是,慶太后壽節,始 用樂謁家廟,親屬遷官幾二千人。太后聰明有智慮。 初,金人許還三梓宮,太后恐其反覆,呼役者畢集,然 後起攢。時方暑,金人憚行,太后慮有他變,乃陽稱疾, 須秋涼進發。已而稱貸于金使,得黃金三千兩,以犒其眾,由是途中無間言。太后在北方,聞韓世忠名,次 臨平,呼世忠至簾前慰勞。還宮,帝侍太后,或至夜分 未去,太后曰:「且休矣,聽朝宜早,恐妨萬幾。」又嘗謂兩 宮給使,宜令通用,不然則有彼我之分,而佞人間言, 易以入也。時皇后未立,太后屢為帝言。帝請降手書, 太后曰:「我但知家事,外廷非所當預。」將行冊命,承平 典禮,悉能記之。帝先意承志,惟恐不及,或一食稍減, 輒不勝憂懼。常戒宮人曰:「太后年已六十,惟優游無 事,起居適意,即壽考康寧,事有所闕,慎毋令太后知, 第來白朕。」

紹興十九年春正月甲申朔,以皇太后年七十,帝詣 慈寧殿行《慶壽禮》。

按《宋史高宗本紀》云云按《韋賢妃傳》:「十九年,太后 年七十。正月朔即宮中行慶壽禮,親屬各遷官一等。 太后微恙,累月不出殿門。會牡丹盛開。帝入白。太后 欣然步至花所。因留宴,竟日盡歡。翌日以諭宰執。」后 苦目疾,募得醫皇甫坦,治即愈。

紹興二十九年,皇太后八十稱慶,尋崩,上冊諡、祔廟 之典。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二十九年,「二月丙辰朔,以皇 太后八十詣慈寧殿行慶壽禮。九月乙未,以皇太后 不豫,大赦,不視朝。丙申,為太后祈福。庚子,皇太后韋 氏崩。癸卯,遣周麟之等為金國奉表哀謝使。冬十月, 以群臣五上表,始聽政。戊寅,冊諡皇太后曰顯仁。十 一月,權攢顯仁皇后於永祐陵。十二月,祔顯仁皇后」 神主於太廟。按《韋賢妃傳》:「二十九年,太后壽登八 十,復行慶禮,親屬進官一等,庶人年九十,宗子女若 貢士已上父母年八十者,悉官封之。九月得疾,上不 視朝,敕輔臣祈禱天地、宗廟、社稷,赦天下,減租稅。俄 崩於慈寧宮,諡曰顯仁,攢於永祐陵之西,祔神主太 廟。徽宗室親屬進秩者十四人,授官者」三人。太后性 節儉,有司進金唾壺,太后易令用塗金。宮中賜予,不 過三數千。所得供進財帛,多積於庫。至是喪葬之費, 皆仰給焉。然好佛、老。初,高宗出使,有小妾言見四金 甲人執刀劍以衛太后,曰:「我祠四聖謹甚,必其陰助。」 既北遷,常設祭。及歸,立祠西湖上。

紹興三十二年,詔「皇太子即皇帝位,自稱太上皇帝, 后稱太上皇后」,處德壽宮。

按《宋史孝宗本紀》,紹興三十二年五月乙亥,內降御 札,「皇太子可即皇帝位,朕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 皇后稱太上皇后。」是日,詔有司議太上皇帝、太上皇 后尊號以聞。甲午,上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太 上皇帝,太上皇后曰壽聖太上皇后。八月戊寅,率群 臣詣德壽宮,奉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冊寶。 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后,開封人,高宗為康王,被選 入宮。王即帝位,封和義郡夫人,進封才人,又為婉儀, 尋進貴妃。紹興十三年,立為皇后。高宗內禪,手詔后 稱太上皇后,遷居德壽宮。孝宗即位,上尊號曰壽聖 太上皇后。月朔朝太上皇畢,入見后如宮中儀。」

孝宗乾道元年二月庚辰朔朝德壽宮從太上皇太上皇后幸四聖觀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三年二月丙申,從太上皇、太上皇后幸玉津園。 甲辰,從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園。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乾道六年上太上皇后尊號。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六年十一月「丁酉,加上光堯 壽聖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憲天體道太上皇 帝,壽聖太上皇后尊號曰『壽聖明慈太上皇后』。」 乾道七年,上太上皇后冊寶及從遊幸。

按《宋史孝宗本紀》,乾道七年「春正月丙子,率群臣奉 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冊寶於德壽宮。夏四月壬戌,從 太上皇、太上皇后幸聚景園。九月甲申,從太上皇、太 上皇后幸東園。」

淳熙二年以太上皇壽七十再上太上皇后尊號冊寶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二年三月丙申,以太上皇壽 七十,詔禮官討論慶壽典禮。十月壬午,詣德壽宮,加 上光堯壽聖憲天體道太上皇帝尊號曰光堯壽聖 憲天體道性仁誠德經文緯武太上皇帝,壽聖明慈 太上皇后尊號曰『壽聖齊明廣慈太上皇后。十一月 戊申朔,奉上太上皇、太上皇后冊寶於德壽宮』。」 淳熙七年三月庚午。迎太上皇。太上皇后。宴翠寒堂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年十二月丙子,朝德壽宮,行《太上皇后慶壽 禮》,推恩如太上皇故事。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

淳熙十四年,尊太上皇后吳氏為皇太后。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十四年冬十月乙亥,太上皇 崩。遺誥「太上皇后改稱皇太后。」奉皇太后旨,以奉國 軍承宣使甘昇主管太上皇喪事。己卯詔尊皇太后淳熙十五年四月庚寅。皇太后有旨車駕一月四詣 德壽宮。如舊禮。九月甲寅。上皇太后宮名慈福 按《宋史孝宗本紀》云云。按《憲聖慈烈吳皇后傳》:「上 皇崩,帝」欲迎還大內。太后以上皇几筵在德壽宮,不 忍舍去,因名所御殿曰「慈福居」焉。

淳熙十六年,光宗受禪。尊皇后謝氏為壽成皇后 按《宋史光宗本紀》,淳熙十六年二月壬戌,孝宗吉服 御紫宸殿,行內禪禮。丞相率百僚稱賀。禮畢,樞密院 官升殿奏事,帝立聽班退。孝宗反喪服,御後殿,帝侍 立,尋登輦同詣重華宮。帝還內,即上尊號曰至尊壽 皇聖帝。皇后曰壽成皇后。按《成肅謝皇后傳》:后丹 陽人,「被選入宮。憲聖太后以賜普安郡王,封咸安郡 夫人。王即位,進婉容。踰年進貴妃。淳熙三年,立為皇 后。光宗受禪,上尊號壽成皇后。」

光宗紹熙元年春正月丙辰朔帝率群臣詣重華宮奉上壽聖皇太后至尊壽皇聖帝壽成皇后冊寶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云云。

紹熙五年,改重華宮為「慈福宮」,尊壽成皇后為皇太 后。

按《宋史光宗本紀》:「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壽皇聖帝崩, 遺誥改重華宮為慈福宮,建壽成皇后殿於宮後,以 便定省。乙巳,尊壽成皇后為皇太后。」

寧宗慶元元年十一月戊戌加上壽成皇太后尊號曰壽成惠慈皇太后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慶元二年五月甲辰,更慈福宮為「壽慈宮。」

按:《宋史寧宗本紀》云云。

嘉定十七年濟陽王昀即皇帝位尊楊皇后為皇太后御殿垂簾以生日為壽慶節殿曰慈明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嘉定十七年,八月「丙戌,寧宗違豫, 自是不視朝。壬辰,疾篤。彌遠稱詔,以貴誠為皇子。閏 月丙申,寧宗疾甚,丁酉,崩於福寧殿。彌遠使楊谷、楊 石入白楊皇后,稱遺旨,以皇子竑開府儀同三司,進 封濟陽郡王,判寧國府。命子昀嗣皇帝位,大赦。尊楊 皇后曰皇太后,同聽政。九月己卯,皇太后、皇帝御便」 殿垂簾。十一月癸未,以五月十六日為皇太后壽慶 節。十二月癸丑,詔太后所居殿號曰「慈明。」按《恭聖 仁烈楊皇后傳》,后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云會 稽人。慶元元年三月封平樂郡夫人,三年四月進封 婕妤,五年進婉儀,六年進貴妃。恭淑皇后崩,中宮未 有所屬。貴妃與曹美人俱有寵,韓𠈁胄見妃任權術, 而曹美人性柔順,勸帝立曹。而貴妃頗涉書史,知古 今,性復機警,帝竟立之。嘉定十七年,彌遠矯詔廢竑 為濟王,立昀為皇子,即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同聽 政。

理宗寶慶元年皇太后謝政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元年夏四月丁酉,皇太后手 書多病,自今免垂簾聽政。壬寅,帝兩請皇太后垂簾, 不允。」

寶慶二年。詣慈明殿。詔有司詳具太后尊號儀注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二年十一月丙子。日南至。上 詣慈明殿。

按《續文獻通考》:「寶慶二年十二月,詔皇太后宜上尊 號曰壽明皇太后。有司詳具儀注,朕當親率群臣詣 慈明殿奉上冊寶。」甲申,以史彌遠為奉上皇太后尊 號冊寶禮儀使,並撰冊書冊,宣繒篆寶。

寶慶三年上太后尊號冊寶,推恩外戚。

按《宋史理宗本紀》:「寶慶三年春正月辛亥朔,上壽明 皇太后尊號冊寶於慈明殿。三月辛亥,以皇太后尊 號冊寶禮成,姪孫楊鳳孫以下推恩有差。」

紹定元年春正月丙子朔上壽明慈睿皇太后尊號冊寶於慈明殿

[编辑]

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紹定三年,壽明太后犒師賑恤,上尊號冊寶。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三年十二月「己卯,慈明殿出 緡錢百五十萬犒諸軍,賬贍在京細民。癸未,上壽明 仁福慈睿皇太后尊號冊寶。」

按《續文獻通考》:紹定三年十二月詔曰:「壽明慈睿皇 太后載安宗社,兼體乾坤,宜加上尊號曰『壽明仁福 慈睿皇太后。其令有司詳具儀注,朕當親率群臣,詣 慈明殿奉上冊寶』。」

紹定四年,「上慈明太后壽,加恩進秩。」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四年春正月戊子,皇太后年 七十有五,上詣慈明殿行慶壽禮,大赦,史彌遠以下 進秩有差。」

紹定五年,慈明太后崩,詔「終三年喪。」

按《宋史理宗本紀》:「紹定五年十一月辛巳,皇太后不 豫。壬午,大赦。皇太后崩。詔外朝大典不敢輕改,宮中 自服三年喪。」

紹定六年。二月丁丑。上大行皇太后諡曰恭聖仁烈 皇后。夏四月壬寅。葬恭聖仁烈皇后於永茂陵按《宋史理宗本紀》云云。

景定五年十月丁卯太子受遺詔即皇帝位尊皇后謝氏曰皇太后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云云按《謝皇后傳》。「后諱道清。天 台人。被選入宮。封通議郡夫人。寶慶三年九月進貴 妃。十二月冊為皇后。理宗崩,度宗立,尊為皇太后。」

度宗咸淳三年上皇太后尊號冊寶推恩族戚

[编辑]

按《宋史度宗本紀》,「咸淳三年春正月丁酉,奉皇太后 寶,上尊號曰壽和。辛丑,壽和太后冊寶禮成,謝堂等 二十七人各進一秩,高平郡夫人謝氏等二十二人 各進封特封有差。乙卯,壽和太后親屬謝奕修、郭自 中、黃興在等二十八人各升補一秩。夏四月庚申,壽 和太后兩次冊寶,族兄弟謝奕實等十五人、族姪謝」 在達等四十七人,族姪孫謝鏞等十四人,各賜銀十 兩,帛十匹。

咸淳十年,恭宗即位,尊母「全皇后」為「皇太后。」

按《宋史恭宗本紀》,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嘉國公顯奉 遺詔即皇帝位,年四歲。謝太后臨朝稱詔。丙戌,尊皇 后曰皇太后按《全皇后傳》:后,會稽人,理宗母慈憲 夫人姪孫女也。理宗以母故,詔后入宮。景定二年十 一月,詔封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冊為皇太子妃。度宗 立,咸淳三年正月,冊為皇后,生瀛國公。十年,度宗崩, 瀛國公立,冊為皇太后。宋亡,從瀛國公入朝於燕京, 後為尼正智寺而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