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6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十八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六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六十八卷目錄

 朱姓部列傳三

  宋

  朱光       朱昂

  朱協       朱賦

  朱台符      朱昌符

  朱公佐      朱壽隆眉山人

  朱正彝      朱正辭

  朱正基      朱道誠

  朱壽隆密州人 朱臨

  朱彥博      朱軾

  朱敏       朱景

  朱紱       朱壽昌父巽

  朱京       朱服

  朱蒙正      朱定國

  朱光庭      朱長文

  朱輅       朱勔

  朱勝非      朱諤

  朱缶       朱嗣孟

  朱倬       朱昭

  朱震       朱敦儒

  朱弁       朱懷英

  朱庭傑      朱勣

  朱虙       朱蹕

  朱良       朱友恭

  朱孟常      朱澡

  朱翌       朱安國

  朱松       朱熹

  朱晞       朱景文

  朱著       朱伯雄

  朱黼       朱塾

  朱埜       朱在

  朱應元      朱舜庸

  朱天錫      朱伯陽

  朱鑑       朱洪範

  朱之純      朱夢炎

  朱龍文      朱煥文

  朱熠       朱貔孫

  朱泰       朱浚

  朱牧

  元

  朱國寶      朱斌

  朱德潤      朱震亨

  朱夏       朱顯

  朱汝諧      朱童子

  朱仕俊      朱佐

氏族典第六十八卷

朱姓部列傳三[编辑]

[编辑]

朱光[编辑]

按《山西通志》:光,河曲人。初仕周世宗,領永州防禦使。 宋太祖受禪,以翊戴功,擢為龍捷右廂指揮使,領軍 征南,得利而歸。帝曰:「他日見君面,今日見君心,吾事 就矣。」歷仕節度使,乞老,卒,封沛郡開國公。

朱昂[编辑]

按《宋史朱昂傳》,「昂字舉之,其先京兆人,世家渼陂。唐 天復末,徙家南陽。梁祖篡唐,父葆光挈家南渡,樂衡 山之勝,遂往家焉。昂少與熊若谷、鄧洵美同學,朱遵 度好讀書,人號之為朱萬卷,目昂為小萬卷。昂嘗間 行經廬陵,道遇異人,謂之曰:『中原不久,當有真主平 一天下,子仕至四品,安用南為』?遂北遊江淮。時周世」 宗南征,韓令坤統兵至揚州。昂謁見,陳《治亂方略》,令 坤奇之,署知揚州揚子縣。宋初,為衡州錄事參軍,歷 宜城令。開寶中,拜太子洗馬、知蓬州,徙廣安軍。會渠 州妖賊李仙眾萬人劫掠軍界,昂設策禽之,蜀民遂 安。宰相薛居正稱其能,遷殿中丞、知泗州,就遷監察 御史、江南轉運副使。太平興國二年,知鄂州,加殿中 侍御史,為峽路轉運副使,就改庫部員外郎,遷轉運 使。端拱二年,以本官直祕閣,賜金紫。久之,出知復州, 表求謝事,不許。遷水部郎中。復請老,召還,再直祕閣, 尋兼越王府記室參軍。真宗即位,遷秩司封郎中,俄 知制誥,判史館。受詔編次《三館祕閣書籍》,既畢,加吏 部。咸平二年,召入翰林為學士。踰年,拜章乞骸骨,乃拜工部侍郎致仕。昂於所居建二亭:曰「知止」,曰「幽棲。」 頗好釋氏書。晚歲自為墓誌。景德四年卒,年八十三。 門人諡曰正裕先生。詔加賻贈,錄其孫适出身。

朱協[编辑]

按《宋史朱昂傳》:「昂弟協,以純謹著稱,仕至主客郎中, 雍王府翊善。告老歸,兄弟皆眉壽,時人比漢之二疏。」 知府陳堯咨署其居曰「東西致政坊。」

朱賦[编辑]

按《宋史朱台符傳》:「台符父賦,舉拔萃,歷度支判官,卒 于殿中丞。」

朱台符[编辑]

按《宋史朱台符傳》:「台符,字拱正,眉山人。淳化三年進 士,登甲科,解褐將作監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館,再 遷祕書丞,知浚儀縣。咸平元年知貢舉,俄擢太常博 士,出為京西轉運副使。二年,入為鹽鐵判官,改判戶 部勾院,拜工部員外郎,換度支判官。景德初,鄭文寶 為陝西轉運,或言其張皇生事,徙台符代之。台符俊」 爽好謀,然頗以刻碎為舉職。與楊覃聯事,以不協聞, 徙台符知郢州。三年,召還,會執政有不喜者,復出知 洪州,卒於舟次。

朱昌符[编辑]

按《宋史朱台符傳》:「台符弟昌符,大中祥符中舉進士, 為屯田員外郎。」

朱公佐[编辑]

按《宋史朱台符傳》:「台符子公佐,大中祥符中進士。」

朱壽隆[编辑]

按《宋史朱台符傳》:「台符子壽隆,試將作監主簿。」

朱正彝[编辑]

按《宋史朱昂傳》:「昂子正彝,登進士第。」

朱正辭[编辑]

按《宋史朱昂傳》:「昂子正辭,登進士第。」

朱正基[编辑]

按《宋史朱昂傳》:「昂子正基,虞部員外郎。」

朱道誠[编辑]

按《萬姓統譜》:「道誠,全州人。幼喪父,事母至孝。母卒,廬 於墓側,感冬筍生瑞竹覆其墓。州以聞,詔賜絹米。其 子揚善孝亦如之。至和中,詔賜絹米如父恩。」

朱壽隆[编辑]

按《宋史朱壽隆傳》:「壽隆,字仲山,密州諸城人。以蔭知 九隴縣,知宿州,擢提點廣西刑獄,歷鹽鐵度支判官, 夔路轉運使,復為鹽鐵判官,京東轉運使,以少府監 知揚州,卒。壽隆為人和厚而不屈於權貴。狄青討賊, 欲殺裨將不用命者,壽隆極論罪不當死,青感其言 而止。」

朱臨[编辑]

按《萬姓統譜》:「臨,歸安人。登皇祐元年進士第,嘗從安 定先生學,後為鄉邦學者所宗。」

朱彥博[编辑]

按《萬姓統譜》:「彥博,萍鄉人。嘉祐間進士,通判順州。上 神宗書,極言當世利害。歷知虔、虢、解三州,所至有聲。 嚴而不苛,明而不察,官吏畏之如神。」

朱軾[编辑]

按《尚友錄》:軾,南豐人。嘗從曾鞏學,性寬夷,輕財急義, 悉以祖業讓弟軫,獨取故居,曰:「此先人廬,不可失也。」 仕為房州司戶。

朱敏[编辑]

按《萬姓統譜》:「敏字納之,零陵人。舉進士,歷邵陽丞、辰 州判官。天資重厚,持身廉正,居官不事威嚴,而人自 悅服。與人交不諂不瀆,言貌粹和,見者心醉。」

朱景[编辑]

按《宋史朱景傳》:「景字伯晦,河南偃師人。舉進士,調滎 澤簿。西方用兵,詔侍從館閣舉縣令,景預選,知隴州 汧源縣,累遷知汝州,擢知壽州,秩祿視提點刑獄,再 遷光祿卿。熙寧初,病革,自占遺表凡數百言,無一語 求恩。卒,詔加賻贈,錄其子以官。」

朱紱[编辑]

按《僊遊縣志》:「紱字君貺,治平四年登進士甲科。元祐 二年,除王宮大小學教諭,尋外除。紹聖初,除諸王宮 侍講,再遷翊善。元符初,除都官員外郎。時鄒浩以論 元符后不當立,竄新州。貧甚,紱率親舊出金贐行,以 紱特厚,追一官勒停。徽宗登極,以藩邸舊臣,召至闕, 累遷右諫議大夫。忤大臣意,出知壽州。崇寧元年,上」 思其忠,進寶文閣待制、真定府路安撫使。二年,中丞 石豫力肆詆誣,落職提舉杭州洞霄宮,入元祐黨籍。 五年,上以星變,凡隸黨籍者悉蒙湔洗。起知福州。蔡 京復相,紱遂罷。大觀元年,依舊落職,提舉洞霄宮,卒 於家,官至左朝請大夫。

朱壽昌父巽[编辑]

按《宋史朱壽昌傳》:「壽昌,字康叔,揚州天長人。以父㢲 蔭,守將作監主簿,累調州縣,通判陝州、荊南,權知岳 州。州濱湖多盜,壽昌窮討之,盜為少弭。富弼、韓琦為相,遣使寬恤民力,擇壽昌使湖南。或言邵州可置冶 采金者,有詔興作,壽昌言罷之。知閬州。大姓雍子良 屢殺人,挾財與勢得不死。至是又殺人而賂其里民」 出就吏。獄具,壽昌覺其姦,取子良正諸法,郡稱為神。 壽昌母劉氏,巽妾也。巽守京兆,劉氏方娠而出,壽昌 生數歲,始歸父家,母子不相聞五十年,行四方,求之 不置。飲食罕御酒肉,言輒流涕。用浮屠法灼背燒頂, 刺血書佛經,力所可致,無不為者。熙寧初,與家人辭 訣,棄官入秦,曰:「不見母,吾不返矣。」遂得之於同州。劉 時年七十餘矣,嫁党氏,有數子,悉迎以歸,京兆錢明 逸以其事聞,詔還就官,由是以孝聞天下。壽昌以養 母故,求通判河中府。數歲母卒,壽昌居喪幾喪,明拊 同母弟益篤。又知鄂州,提舉崇禧觀。累官司農少卿, 易朝議大夫,遷中散大夫。卒,年七十。

朱京[编辑]

按《宋史朱京傳》:「京字世昌,南豐人。父軾,有隱德,京登 進士甲科,教授亳州應天府,入為太學錄。神宗數召 見論事,擢監察御史。未幾,論大臣除擬有愛憎之私, 中書言其失實,謫監興國軍鹽稅。歷太常博士,湖北 京西、江東轉運判官,提點淮西刑獄,司封員外郎。元 符初,遷國子司業,京固辭不拜。徽宗初立,復命之,踰」 月而卒。

朱服[编辑]

按《宋史朱服傳》:「服字行中,湖州烏程人。熙寧進士甲 科,以淮南節度推官充修撰、經義局檢討,歷國子直 講、祕閣校理。元豐中,擢監察御史裏行,俄知諫院,遷 國子司業、起居舍人,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徙泉、婺、寧、 廬、壽五州。紹聖初,政因表賀,力詆變亂法度之故,召 為中書舍人。母喪除,拜禮部侍郎。湖州守馬城言其」 居喪疏几筵而獨處它室,謫知萊州。徽宗即位,加集 賢殿修撰,再為廬州,徙廣州。哲宗既祥服,賦詩,有「孤 臣正泣龍髯草」之語,為部使者所上,黜知袁州。又坐 與蘇軾游,貶海州團練副使、蘄州安置,改興國軍,卒。

朱蒙正[编辑]

按《尚友錄》:「蒙正字養源,邵武人。元豐八年登第,嘗為 衡州茶陵丞。大觀中,以司農寺丞通判德順軍。時郡 守武人,越常例遺之甚厚,蒙正辭弗獲,乃以所遺寄 公帑。後守坐贓除名,而蒙正無所累。」

朱定國[编辑]

按《萬姓統譜》:「定國,神宗時知六合縣。時議開馬昌河 通滁州者,定國以為不可,使者以其首具所論數移 地局以困之,定國即告致仕歸。」

朱光庭[编辑]

按《宋史朱景傳》:「景子光庭,字公掞,十歲能屬文,辭父 廕擢第,調萬年主簿,數攝邑人,以明鏡稱。歷四縣令。 曾孝寬以才薦,簽書河陽判官。哲宗即位,司馬光薦 為左正言,首乞罷提舉常平官、保甲、青苗等法,遷左 司諫。河北饑,遣持節行視。改左司員外郎,遷太常少 卿,拜侍御史。論蔡確怨謗之罪,確貶新州。拜右諫議」 大夫、給事中。乞補外,除集賢殿修撰、知亳州。數月召 還,復為給事中。坐封還《劉摰免相制》,復落職守亳。歲 餘,徙潞州,加集賢院學士。鄰境旱饑,流民入境者踵 接,光庭日為食以食之,常至暮,自不暇食,遂感疾,猶 自力視事。出禱雨,拜不能興,再宿而卒。紹聖中,追貶 柳州別駕。徽宗立,復其官。

朱長文[编辑]

按《宋史朱長文傳》:「長文字伯原,蘇州吳人。年未冠,舉 進士乙科,以病足不肯試吏,築室樂圃坊,著書閱古。 吳人化其賢。長吏至,莫不先造請,謀政所急。士大夫 過者,以不到樂圃為恥,名動京師,公卿薦以自代者 眾。元祐中,起教授于鄉,召為太學博士,遷祕書省正 字。元符初,卒。哲宗知其清,賻絹百疋,有文三百卷。」

朱輅[编辑]

按《萬姓統譜》:「輅,郴人。紹聖間登第,通判邵陽,累治疑 獄,人以不冤。後知郴,終任,獄無一死罪,甘露降于州 署前之松,逾月,松下地猶潤,人謂其善政所感。」

朱勔[编辑]

按《宋史朱勔傳》:「勔,蘇州人。父沖,狡獪有智數。始蔡京 居錢塘,過蘇欲建僧寺閣,會費鉅萬。僧言必欲集此 緣,非朱沖不可。京以屬郡守,郡守呼沖見京,京語故, 沖願獨任,京器其能。明年召還,挾勔與俱,以其父子 姓名屬童貫,竄置軍籍中,皆得官。徽宗頗垂意花石, 京諷勔語其父,密取浙中珍異以進,初致黃、楊三本」, 帝嘉之。後歲歲增加,至政和中始極盛,舳艫相銜於 淮、汴,號「花石綱。」勔擢至防禦使,徐鑄、應安道、王仲閎 等濟其惡,流毒州郡者二十年。方臘起,以誅勔為名。 童貫出師,承上旨盡罷去花木進奉,帝又黜勔父子 弟姪在職者,民大悅。然寇平,勔復得志,時謂「東南小 朝廷。」帝末年益親任之。歷隨州觀察使、慶遠軍承宣 使。燕山奏功,進拜寧遠軍節度使、醴泉觀使。靖康之 難,欲為自全計,倉卒擁上皇南巡,且欲邀至其第。欽宗用御史言,放歸田里。言者不已,羈之衡州,徙韶州、 循州,遣使即所至斬之。

朱勝非[编辑]

按《宋史朱勝非傳》:「勝非,字藏一,蔡州人。崇寧二年,上 舍登第。靖康元年,為東道副總管,權應天府。金人攻 城,勝非逃去。楊進破敵,勝非復還視事。逾年,詣康王 言,南京為藝祖興王之地,請幸之以圖大計。王即位 南京,建炎改元,試中書舍人,兼權直學士院。二年,除 尚書右丞,遷中書侍郎。三年,上自鎮江南幸,留勝非」 經理。未幾,命為控扼使,已而拜宣奉大夫、尚書右僕 射。會王淵簽書樞密院事兼御營司都統制,內侍復 用事恣橫,諸將不悅,謀誣淵結宦官謀反,擁兵至行 宮門外。勝非請高宗遜位,太后抱皇子聽政,事乃平。 及上復辟,勝非乞罷政。授觀文殿大學士、知洪州,尋 除江西安撫大使兼知江州。紹興元年,馬進陷江州, 侍御史沈與求論「九江之陷,由勝非赴鎮太緩」,降授 中大夫,分司南京,江州居住。二年,呂頤浩薦兼侍讀, 又薦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胡安國、張躋,交章論罷 之,頤浩力引其入。再除兼侍讀,尋拜尚書右僕射、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丁母憂,起復右僕射兼知樞密院 事。會久雨,勝非累章乞免,遂罷。五年,應詔言戰守四 事。起知湖州,引疾歸。勝非與秦檜有隙,檜得政,勝非 廢居八年,卒,諡忠靖。

朱諤[编辑]

按《宋史朱諤傳》:「諤字聖與,秀州華亭人。初名紱,進士 第二,調忠正軍推官。崇寧初,由太常丞擢殿中侍御 史,遷侍御史、給事中。以同黨籍人姓名,故改名。進御 史中丞,俄兼侍讀,徙兵、禮、吏三部尚書。大觀元年,拜 右丞相,卒贈光祿大夫,諡忠靖。諤出蔡京門,善附合, 不能有所建白。」

朱缶[编辑]

按《邵武府志》:「缶水口人。登大觀三年第,知柳州,恥出 秦檜之門。以母老乞歸,屢召不起,號『悠然居士』。」

朱嗣孟[编辑]

按《宋史朱嗣孟傳》:「嗣孟,饒州樂平人。宣和間進士,為 廣德司戶兼司理。叛卒戚方破鎮江,犯廣德,守倉皇 遣招安,無敢往者,奇嗣孟狀貌,有膽略,遂以命焉。嗣 孟雅自負,不復遜直,詣賊壘問所以涉吾地何故,為 陳逆順禍福,使自擇所處,方以迕己殺之。事聞,贈宣 教郎,官其子。」

朱倬[编辑]

按《宋史朱倬傳》:「倬字漢章,唐宰相敬則之後。七世祖 避地閩中,為閩縣人。宣和五年,登進士第,調常州宜 興簿。張浚薦倬,召除福建、廣東西財用所屬官。與丞 相秦檜忤,出教授越州。用張守薦,除諸王府教授。檜 惡言兵,倬論掩骼事,又忤之。梁汝嘉制置浙東,表攝 參謀,通判南劍。建寇阿魏,眾數千,倬募卒擒獲,境內」 迄平。除知惠州,陛辭,除國子監丞,尋除浙西提舉,又 除右正言。累遷中丞、知貢舉,遷參知政事。紹興三十 一年,拜尚書右僕射。高宗自建康回鑾,有內禪意,倬 密奏曰:「靖康之事,正以傳位太遽,盍姑徐之。」屢求去, 詔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孝宗即 位,諫臣以為言,降資政殿學士。明年,致仕。卒,復原職, 贈特進。

朱昭[编辑]

按《宋史朱昭傳》:「昭字彥明,府谷人。以效用進,累官秉 義郎,浮湛班行,不自表異。宣和末,為震武城兵馬監 押,攝知城事。金兵內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諸城鎮, 昭募驍銳兵卒千餘人,出不意攻之,殺獲甚眾。被圍 四日,城多圮壞,昭以智補禦皆合法,然不可復支。昭 退坐廳事,召諸校謂曰:『城且破,妻子不可為賊污,幸 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戰』!」徑領數卒屠其家人。將出戰, 賊以利啗守兵,得登城。昭勒眾於通衢接戰,自暮達 旦,屍填街不可行。昭躍馬從缺城出,馬蹶墜塹,中矢 而死。

朱震[编辑]

按《宋史朱震傳》:「震字子發,荊門軍人。登政和進士第, 仕州縣,以廉稱。胡安國一見大器之,薦於高宗,召為 司勳員外郎,震稱疾不至。會江南制置使趙鼎入為 參知政事,上諮以當世人才,鼎曰:『臣所知朱震,學術 深博,廉正守道,士之冠冕。使位講讀,必有益於陛下』。 上乃召之,既至,上問以《易》《春秋》之旨,震具以所學對。」 上說,擢為祠部員外郎,兼川、陝、荊、襄都督府詳議官, 遷祕書少監兼侍經筵,轉起居郎、建國公出就傅,以 震為贊讀,仍賜五品服。遷中書舍人兼翊善。時郭千 里除將作監丞,震言「千里侵奪民田,曾經按治,願寢 新命。」從之。轉給事中兼直學士院,遷翰林學士。景德 七年,震謝病丐祠,旋知禮部貢舉,會疾卒。

朱敦儒[编辑]

按《宋史朱敦儒傳》:「敦儒字希真,河南人。父勃,紹聖諫

官。敦儒志行高潔,雖為布衣,而有朝野之望。靖康中
考證
召至京師,將處以學官,敦儒固辭還山。高宗即位,詔

舉草澤才德之士。淮西部使者言敦儒有文武才,召 之。敦儒又辭避亂,客南雄州,張浚奏赴軍前,計議弗 起。紹興二年,宣諭使明橐言敦儒達治體,有經世才」, 廷臣亦多稱其靖退。詔以為右迪功郎,下肇慶府,敦 遣詣行在。敦儒既至,命對便殿,論議明暢。上悅,賜進 士出身,為祕書省正字。俄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 提點刑獄。會右諫議大夫汪勃劾敦儒專立異論,與 李光交通,敦儒遂罷。十九年,上疏請歸,許之。敦儒素 工詩及樂府,婉麗清暢。時秦檜當國,喜獎用騷人墨 客以文太平。檜子熹亦好詩,於是先用敦儒子為刪 定官,復除敦儒鴻臚少卿。檜死,敦儒亦廢。

朱弁[编辑]

按《宋史朱弁傳》:「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穎悟,讀書 日數千言。既冠,入太學,晁說之見其詩,奇之,與歸新 鄭,妻以兄女。靖康之亂,家碎於賊,弁南歸。建炎初,議 遣使問安兩宮,弁奮身自獻,詔補修武郎,借吉州團 練使,為通問副使。至雲中,見黏罕,邀說甚切,黏罕不 聽,使就館,守之以兵。紹興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虛中」 來言:「和議可成,當遣一人詣元帥府受書還。」正使王 倫受書歸,金人迫弁仕劉豫,弁不為屈。久之,復欲易 其官,弁不從。金人知其終不可屈,遂不復強。十三年, 和議成,弁得歸。秦檜惡其言敵情,奏以初補官易宣 教郎、直祕閣。有司校其考。十七年應遷數官,檜沮之, 僅轉奉議郎。十四年卒。

朱懷英[编辑]

按《萬姓統譜》:懷英字晉老,建安人。建炎初,詔求文武 材略出倫之士,有司以懷英列薦,從幸揚州。又上書 略曰:「楚懷王以五千里之地,帶甲百萬,不能報父兄 之辱。臣嘗聞此,願為朝廷銜命折敵,責之以義,而大 兵繼進。臣雖不免酈生之烹,亦足仰成陛下孝弟之 志,雖死猶生也。」時方議和,不果用。

朱庭傑[编辑]

按《宋史韓浩傳》:「浩守濰州。建炎二年,金人攻城,浩死。 通判朱庭傑身被數箭,亦死。」

朱勣[编辑]

按《宋史閻進傳》:「建炎初,遣使通問金人,拘留使者,散 處之。朱勣分在粘罕所,勣見粘罕數日,遽求妻室。粘 罕喜,令擇所擄內人妻之,取最醜者。人莫諭其意,不 半月亡去,追之還,粘罕大怒,勣含笑死挺下。蓋勣求 妻者,所以固粘罕也。」

朱虙[编辑]

按《溧水縣志》:「虙,登政和八年進士。建炎二年官左從 事郎,潭州瀏陽令。四年,軍賊杜彥等陷瀏陽,虙力戰 三日,死之。湖南安撫司聞諸朝,贈通直郎。」

朱蹕[编辑]

按《宋史朱蹕傳》:「蹕,湖州安吉人,知錢塘縣。建炎三年, 金人陷杭州,初犯餘杭,守臣康允之退保赭山。蹕白 允之率弓手土軍前路拒敵,使杭民為逃死計。行二 十里,遇金兵,蹕兩中流矢,左右掖至天竺山,猶能率 鄉兵禦敵,後數日遇害。時兀朮自安吉進兵,過獨松 關,曰:『南朝若以羸兵數百守此,吾豈能遽度哉』!」

朱良[编辑]

按《宋史朱蹕傳》:「朱良者,字良伯,吳郡人。世儒科,建炎 中,為海鹽縣尉。金兵入境,良謂僚友曰:『今日乃忠臣 義士死國之時也』。披甲執戈,集所部百餘人奮而前, 擊金兵數人死,眾為披靡,然力不敵,竟死。事聞,官其 子思,後守漢陽。」

朱友恭[编辑]

按《宋史郭滸傳》:「朱友恭,西安人。以忠翊郎為涇原第 一副將步兵,扞金人干華亭,數有功。會金兵大集,友 恭赴敵力戰,為所得。渭帥既降,誘以甘言,許優進官 秩,不肯從,更詆辱之。帥不勝忿,斷其脛以徇,經日乃 斬之。後贈敦武郎。」

朱孟常[编辑]

按《萬姓統譜》:「孟常,建炎中南平知縣,不尚苛嚴,奏蠲 累歲逋負漁課及購獲強暴置於法,民咸德之。」

朱澡[编辑]

按《萬姓統譜》:「澡,處州人。紹興三年進士,知浦城縣事。 下車延耆宿周詢幽隱,約民墾荒田,滿三歲乃征。至 期戶稅倍增。興學校,修孔子廟。公暇則召屬吏訓以 《詩》《書》法律。歲旱,祈禱輒雨。考滿陞江陵知府。」

朱翌[编辑]

按《萬姓統譜》:「翌字新仲,安慶人。紹興中為中書舍人。 秦檜惡其不附己,諷言者謂其黨趙鼎,謫居韶州十 九年,名山勝景,游覽殆遍,所著有《湘江集》。」

朱安國[编辑]

按《萬姓統譜》:安國字康侯。登紹興第,調泰寧尉,宰青 陽,有聲。倅溫州,擢監察御史,遷經略安撫使。擒劇盜 陳青及其徒以歸,自是威震一方。進直徽猷閣、知寧 國府,趣入覲,卒于國門外。贈朝議大夫。平生喜談兵嘗為《黃帝陰符經》小傳,號《陰符元機》。子扶、排,皆以恩 補將仕郎。

朱松[编辑]

按《宋史朱熹傳》:「熹父松,字喬年,中進士第,除祕書省 正字。趙鼎都督川陝荊襄軍馬,招松為屬,辭。鼎再相, 除校書郎,遷著作郎。以御史中丞薦,除度支員外郎、 史館校勘,歷司勳吏部郎。秦檜決策議和,松上章極 言其不可,檜怒,風御史論松懷異自賢,出知饒州,未 上卒。」

朱熹[编辑]

按《宋史朱熹傳》:「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幼 穎悟,嘗從群兒戲沙上,獨端坐,以指畫沙視之,八卦 也。年十八,貢于鄉,中紹興十八年進士第,主泉州同 安簿。罷歸請祠,監潭州南嶽廟。孝宗即位,詔求直言, 熹上封事,言金人不可和。時相湯思退方倡和議,除 熹武學博士,待次乾道元年,促就職。既至,而洪适為」 相,復主和議,不合歸。三年,陳俊卿、劉珙薦為樞密院 編修官。五年,丁內艱。六年,胡銓薦召,以未終喪辭。七 年,既免喪,復召,以祿不及養辭。梁克家奏「熹屢召不 起,宜蒙褒錄」,特改合入官,主管台州崇道觀。淳熙元 年,始拜命。二年,除祕書郎,力辭,主管武夷山沖佑觀。 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軍。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 所全活。間詣郡學,引進士子與之講論,訪白鹿洞書 院遺址,奏復其舊為學規,俾守之。除提舉江西常平 茶鹽公事,旋錄救荒之勞,除直祕閣。會浙東大饑,宰 相王淮奏改熹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鉤訪民隱, 官吏憚其風采,至自引去。遷浙西提刑,辭不拜。十年, 詔以熹累乞奉祠,差主管台州崇道觀,既而連奉雲 臺、鴻慶之祠者五年。十四年,周必大相,除熹提點江 西刑獄公事。十五年,入奏,有要之於路,以為正心誠 意之論,上所厭聞,戒勿以為言。熹曰:「吾平生所學,惟 此四字,豈可隱默以欺吾君乎?」及奏除兵部郎官,以 足疾丐祠,乃除直寶文閣、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宮。未 踰月,再召,熹又辭,除主管太乙宮兼崇政殿說書。熹 力辭,除祕閣修撰,奉外祠。光宗即位,再辭,職名仍舊, 直寶文閣。數月,除江東轉運副使,以疾辭,改知漳州。 明年,以子喪請祠。時史浩入見,請收天下人望,除熹 祕閣修撰、主管南京鴻慶宮。再除荊湖南路轉運副 使,辭。除知靜江府,辭,主管南京鴻慶宮。未幾,差知潭 州,力辭。有旨:「長沙巨屏,得賢為重。」遂拜命。寧宗即位, 趙汝愚首薦熹,除煥章閣待制、侍講。韓𠈁胄用事,熹 憂其害政,數以為言,在經筵復申言之,御批除宮觀。 熹行,被命除寶文閣待制,與州郡差遣,辭。除知江陵 府,辭,仍乞遣還新舊職名。詔依舊煥章閣待制、提舉 南京鴻慶宮。慶元元年,熹以疾再乞休致,詔辭職謝 事,依舊祕閣修撰。二年,沈繼祖誣熹十罪,詔落職罷 祠。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請。明年, 卒,年七十一。疾且革,手書屬其子在及門人范念德、 黃幹,拳拳以勉學及《修正遺書》為言。熹登第五十年, 仕於外者僅九考,立朝纔四十日,家故貧少,依父友 劉子羽寓建之崇安,後徙建陽之考亭,簞瓢屢空,晏 如也。自熹去國,何澹首論專門之學,文詐沽名,乞辨 真偽。劉德秀為諫官,論留正,引偽學之罪,「偽學」之稱, 蓋自此始。未幾,劉三傑論為逆黨,選人余嘉至上書 乞斬熹。嘉泰初,學禁稍弛,賜諡曰「文。」寶慶三年,贈太 師,追封信國公,改徽國。始,熹少時,慨然有求道之志, 事胡憲、劉勉之、劉子翬、李侗。其為學,大抵窮理以致 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所著《大學》《語》《孟》 《中庸訓說》,立於學官。淳祐元年,從祀孔子廟。

朱晞[编辑]

按《萬姓統譜》:晞,字子淵,休寧人。孝宗初知廣濟,上言 請更合肥之兵,從之。徙知靖州,言襄漢通吳蜀,宜移 武昌大軍戍襄陽,以控漢沔。孝宗嘉納之。

朱景文[编辑]

按《萬姓統譜》:「景文,清江人。自少俊邁傑出,讀書過目 不忘,為文頃刻立就,雄膽豪爽,如其為人。乾道間舉 進士。」

朱著[编辑]

按《宋史朱倬傳》:「倬孫著,淳熙十四年登第,仕至吏部 尚書。」

朱伯雄[编辑]

按《萬姓統譜》:「伯雄,字少暘,登第入官,潛心六經,集漢 以下諸儒羽翼六經之說,各以類從,附以己見,學者 翕然宗之。」

朱黼[编辑]

按《尚友錄》,「黼著《秦漢論斷》行世。」

朱塾[编辑]

按《建陽縣志》:「塾字受之,熹長子也。蔭補將仕郎。自幼 開爽,不類常兒。熹恐墜於浮靡,不肯教以詩文。沒後, 許進之出其所與唱和詩卷,熹曰:『予初不知其能道 此語』。為之揮涕,而跋其後

朱埜[编辑]

按《建陽縣志》:「埜,字文之,熹仲子也。淳祐間,蔭補迪功 郎,差監湖廣德清縣戶部贍軍酒庫。後文公十一年 卒,贈朝散大夫。」

朱在[编辑]

按《建陽縣志》:在,字叔敬,熹季子也。以蔭補官,嘉定初, 除籍田令。應詔上封事,除將作監主簿,累蔭大理寺 正,知南康軍,改知衡州、湖州,俱不赴,奉祠。既起知信 州,入對,以「進學問、振紀綱」為言,除提舉浙西常平茶 鹽公事,加右曹郎兼知嘉興府。召為司農少卿,充樞 密副都承旨,出為兩浙運副。寶慶丙戌,權工部侍郎, 除工部右侍郎。丐外,除寶謨閣待制、知平江府。秩滿, 遷煥章閣待制、知袁州。奉祠,沒於家。

朱應元[编辑]

按《萬姓統譜》:「應元,字見則,震之子。初教授靖江府,歷 官淮東安撫司機宜文字。未幾,除監察御史,崇政殿 說書。首劾時宰,去之。後為丁大全所忌,左遷。尋復除 監察御史,陞右文殿侍講。會星變,賈似道當國,眾畏 縮莫敢言,應元極陳時政,由是遷起居舍人,即日斥 去。」

朱舜庸[编辑]

按《尚友錄》:「舜庸,建康人,好古博雅,嘗編《金陵遺事》,積 二十年,自里巷口傳仙佛之書,無不研綜。慶元中,留 守吳琚為之銓次,目曰《續建康志》。」

朱天錫[编辑]

按《吳縣志》:「天錫,嘉定十年,知丹陽縣,盡心撫字,留意 學斆。十四年,以通直郎知武進,擢知台州。」

朱伯陽[编辑]

按《萬姓統譜》,伯陽字士元,歙人。外祖汪綱帥越,以嘉 定寶璽推恩,奏補將仕郎,調湖州長興簿。邑俗悍戾, 殺人持血刃自首,率以為常,伯陽每以柔道化服之, 咸稱曰「佛子。」通判安慶府。安慶府城西北連高岡,壕 塹淺狹,朝省役沿江諸軍數千人浚之。隆冬地凍高 岸,役者多被覆壓,前後死者千餘人。伯陽攝州事,首 條其害,即得停役。性剛介,所至以清敏著稱。官至朝 奉大夫,卒,年六十三。子世多,好學,世其家。

朱鑑[编辑]

按《建陽縣志》:「鑑字子明,熹嫡長孫,塾之子也。蔭補迪 功郎,累遷奉直大夫,湖廣總領。寶慶間,遷居建安之 紫霞洲,建熹祠於所居之左。子孫入建安自鑑始。」

朱洪範[编辑]

按《尚友錄》:洪範字子翁,文公從孫。家貧苦學,常館于 胡舜卿之門。舜卿深于《易》,洪範得其傳。未幾,舜卿卒, 子幼,洪範以《易》授之。嘗語人曰:「學不可私,教不可吝。 使胡舜卿不授予易,其子能世易邪?」登寶祐元年第, 歷任縣尉、臨江軍教授、武夷書院山長,一以古道,虀 鹽度日,俸有餘輒以裨公用。嘗曰:「士大夫居官,得如 假館授徒足矣。」聞者高其廉。

朱之純[编辑]

按《萬姓統譜》:「之純,休寧人。寶祐間,游太學,有聲。時董 宋臣之黨用權,天下側目,之純率諸生抗疏,請斥去 妖邪,以清肅朝綱。咸淳間,授平江府教授,以祿不及 親,隱居不出。」

朱夢炎[编辑]

按《萬姓統譜》:「夢炎字明叔,良五世孫。幼穎悟,以蔭授 將仕郎,轉真州司法參軍,咸稱廉敏,性倜儻,善持論, 見義必為。有《欒江倡和集》。」

朱龍文[编辑]

按《尚友錄》:「龍文字鼎臣。自幼刻意問學,父蚤世,母教 之甚嚴。旁舍雞初鳴,即促起讀,率以為常,由是六經、 百氏之書靡不淹貫,遂以《易》魁鄉試。比登第,主高郵 興化簿。會寶應有訟葑田者,久而未成,漕司檄使按 治,片言而服。咸淳間,為揚州僉廳,制司有疑獄,歷十 餘年不能明,案牘山積,以示之,一披閱即得其情。賈」 似道專政,士欲速化者奔走其門,龍文終身不以姓 名交。其不干進如此。子德修、力修、進修

朱煥文[编辑]

按《萬姓統譜》:煥文,字實甫,弱冠有聲。胄監初署迪功 郎,教授池州,後以湖州教授致仕。屬文明敏清麗,尢 善於詩。嘗寄內弟馬端臨一聯云:「江山千里俱頭白, 骨肉十年終眼青。」有《北山稿》若干卷。龍文、煥文,俱安 吉人。

朱熠[编辑]

按《宋史朱熠傳》:「熠,溫州平陽人。端平二年武舉第一, 遷閤門舍人,差知沅州,改橫州,復為閤門舍人,知雷 州。入對為監察御史,論罷久之,授帶御器械兼幹辦 皇城司,差知興國軍,遷度支郎官,拜監察御史兼崇 政殿說書,擢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遷侍御史。 寶祐六年,遷左諫議大夫,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 院事、同知樞密院事。開慶元年,拜參知政事,兼權知 樞密院事。景定元年,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兼太子賓客、知慶元府、沿海制置使。奉祠,論罷,送處州居 住。咸淳五年,還鄉,尋卒。熠居言路,彈劾最多,一時名 士若徐清叟、呂中、尤焴、馬廷鸞,亦皆不免云。

朱貔孫[编辑]

按《宋史朱貔孫傳》:「貔孫,字興甫,浮梁人。淳祐四年進 士,授福州學教授。制置使薦之,主管尚書刑工部架 閣文字。宦者董宋臣寵幸用事,貔孫發策試胄子,極 論宦寺專權之患,宋臣諷言者論罷之。馬光祖辟添 差江東安撫司機宜文字,擢史館校勘,遷太學博士, 擢監察御史兼崇政殿說書。首疏論丁大全權姦誤」 國之罪,時有建議遷都四明者,貔孫亟上疏,言必不 可,遂止。遷大理少卿兼太子右諭德,詔許乘馬赴講。 貔孫諭導得體,衍說《經義》,有關於君道者,必委曲敷 暢,陰寓警戒,太子每為之改容。遷宗正少卿。丁母憂, 服除,授祕書監,擢殿中侍御史。宋臣覆出,朝論紛然, 貔孫因對,力斥其姦。升侍讀。屬疆場多事,屢陳備禦 之策。理宗春秋高,倚成賈似道。似道擅命,貔孫隨事 進諫,不肯阿附,似道深忌之。度宗即位,擢右諫議大 夫,以華文閣學士知寧國府,似道諷言者論罷。久之, 復華文閣學士、知袁州,卒於郡。

朱泰[编辑]

按《宋史朱泰傳》:「泰,湖州武康人。家貧,鬻薪養母,常適 數十里外,易甘旨以奉母。泰服食麤糲,戒妻子常候 母色。一日,雞初鳴入山,及明憇於山足,遇虎搏攫,負 之而去。泰已瞑眩,行百餘步,忽稍醒,厲聲曰:『虎為暴 食我,所恨母無託爾』。虎忽棄泰於地,走不顧,如人疾 驅,泰匍匐而歸,母扶持以泣,泰亦強舉動,不踰月如」 故。鄉里聞其孝感,率金帛遺之。里人目為「朱虎殘。」

朱浚[编辑]

按《建陽縣志》:「浚字深源,少負奇節,官右文殿修撰,兩 浙轉運使兼工部侍郎,尚宋理宗公主。元兵入建寧, 浚與公主入福州,誓與知府王剛中死守迨。剛中以 城降,浚與公主遂俱飲藥死。贈朝散大夫。」

朱牧[编辑]

按《福州府志》:「牧字子文,閩縣人。舉進士,為安溪主簿, 調隆興府法曹。宋亡,死之。鄉人私諡曰『文貞』。」

[编辑]

朱國寶[编辑]

按《元史朱國寶傳》,「國寶,其先徐州人,後徙寶坻。父存 器,歷官至修內司使。憲宗將攻宋,募兵習水戰,國寶 以職官子從軍。己未,世祖攻鄂,國寶與宋師鏖戰,諸 軍畢濟。中統二年,授千戶,從征襄陽,攝四翼鎮撫。至 元十一年,拔沙洋隳新城,皆與有力焉。十二年,進兵 臨岳州,與宋兵戰於岳之桃花灘,獲其將,進昭信校」 尉。既降湖右,加宣武將軍,統蒙古諸軍,鎮常德府。十 五年,加懷遠大將軍。十六年,遷定遠大將軍。二十三 年,遷廣南西道宣慰使。二十五年,進輔國上將軍、參 知政事,以軍事至贑州,卒於傳舍。子斌、鼎鉉。

朱斌[编辑]

按《元史朱國寶傳》:「國寶子斌,襲職,累官宣慰使都元 帥。」

朱德潤[编辑]

按《萬姓統譜》:「德潤,字澤民,崑山人。幼誦讀,過目能記。 壯攻詩文,間得許道寧畫,試加塗抹,遂臻真妙。延祐 末,遊燕京,趙孟頫薦之,召見,命為編修。袁桷皆與友 善。至正中,浙省辟為參謀。」

朱震亨[编辑]

按《萬姓統譜》:「震亨,字彥修,金華人。師事許謙,為高第 弟子。其清修苦節,絕類古人,篤行之士,所至人多化 之。尢精於醫,所著有《局方發揮》等書。」

朱夏[编辑]

按《萬姓統譜》:「夏字元會,一字好謙,金谿人。早遊草廬 先生門,數舉進士不第,益杜門治經史,為文不及於 古不止,草廬閱其文而稱道之。賀相薦入史館,不就, 知者往往惜其才。至正中,鄉寇起,竟罹其禍。所著有 《鳴陽集》若干卷。」

朱顯[编辑]

按《元史劉德泉傳》:「至治三年,真定朱顯,自至元間,其 祖父己分財至顯,念姪彥昉等年幼無恃,謂弟耀曰: 『父子兄弟,本同一氣,可異處乎』?乃會拜祖墓下,取分 券焚之,復與同居。」

朱汝諧[编辑]

按《元史劉德泉傳》:「朱汝諧,濮州人。父子明,嘗命與兄 汝弼別產。子明卒,汝弼家盡廢,汝諧泣請共居。仲父 子昭、子玉貧病,汝諧迎至家,奉湯藥,甘旨甚謹。後卒, 喪葬盡禮,鄉人賢之。州縣各以名聞,表其閭。」

朱童子[编辑]

按《浙江通志》:「童子,逸其名,永嘉人,住江濱。至正庚寅, 海寇猝至,母躍入江,童子隨母哭,亦赴江死。」

朱仕俊[编辑]

按《蘄州志》:「仕俊字時英,其先姑蘇人,高祖都監公始居於蘄。元至正壬辰,仕俊以上舍生授樞密院經歷, 轉戶部郎中,俄遷本部侍郎。時方重守令之選,出守 江西贑州,尋改潮州。土豪金元佑偽立名號,仕俊策 擒之。調判延平,遷建寧同知,致仕歸。自號白雲道人, 更號東村叟。」

朱佐[编辑]

按《德平縣志》:「佐,初襲爵千戶,因扈從西征,累前後軍 功,遷懷遠大將軍、袁州鎮守,兼本路總管達魯花赤。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