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8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八十二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八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八十二卷目錄

 吳姓部列傳六

  明三

  吳顯       吳中傳

  吳達可      吳堯弼

  吳鋌       吳之佳

  吳崇禮      吳鴻洙

  吳應賓      吳鴻功

  吳從誠      吳寶秀吳一元

  吳仁度      吳炯

  吳道南      吳弘濟

  吳默       吳用先

  吳宗堯      吳廣

  吳梁       吳允中

  吳暐       吳聞詩

  吳文企      吳元

  吳從眾      吳宗達

  吳亮嗣      吳嘉謨

  吳淳夫      吳之甲弟之仁

  吳廷雲      吳可敷

  吳兆元      吳甡

  吳極       吳渙

  吳應鵬      吳子騏

  吳炳       吳阿衡

  吳裕中      吳繼武

  吳國佐      吳旂

  吳三益      吳叔度

  吳文梓      吳應琦

  吳善謙      吳一驥

  吳崇教      吳孟明

  吳希稷      吳天俊

  吳麟徵      吳執御

  吳振纓      吳應元

  吳南灦      吳嵒

  吳孔嘉      吳有涯

  吳懷賢      吳鍾巒

  吳之皞      吳凱

  吳甘來兄泰來 吳奇勳

  吳羽文      吳元伯

  吳普昭      吳嘉禎

  吳應箕      吳伯裔

  吳從義      吳光祚

  吳用極      吳統持

  吳國琦      吳汝宗

  吳鍾乾      吳成器

  吳邦輔      吳翥南

  吳裔通      吳初蟾

  吳洧源      吳福之

  吳國賓      吳栻

  吳夢暘      吳遵周

  吳靜明      吳德堅

  吳以敏      吳愉

  吳宿       吳貞

  吳得       吳世葉

  吳㫛       吳維城

  吳奇勳      吳文光

  吳道泰      吳祚

  吳覺       吳一鵬

  吳志廣      吳貞毓

  吳易       吳世揚

 吳姓部藝文

  跋吳氏族譜       宋文天祥

  太原吳氏宗譜序     明汪道昆

  吳氏家譜序         徐標

 吳姓部選句

 吳姓部紀事

氏族典第八十二卷

吳姓部列傳六[编辑]

明三[编辑]

吳顯[编辑]

按《漳浦縣志》:「顯字景猷,萬曆甲戌進士。初知六安州, 甫五月,時高郵寶應湖堤壞,守郵者特疏請,顯遂得 更調。江陵。相命其子迎母入京,道過高郵,役驛夫以 八百人,顯力裁之。遷刑部員外郎,江西僉事,廣東參 議副使。所至有聲,以端介不諧俗,竟左調,乞疾歸

吳中傳[编辑]

按《朝城縣志》中傳:「字巽菴,萬曆甲戌進士。任西安府 推官,推戶部主事,管理通州倉,一切刁需之弊,釐革 殆盡。甲申,轉郎中,督薊州兵儲,羨金千兩,悉報部。己 丑,參楚藩政,奉敕督理版策,不踰年而竣。壬辰,充祝 釐使,入賀,便道歸省。明年,轉陝西按察使。按部辯明 冤枉,勸善廉污,再調雲南廉憲。振綱肅紀,問民俗,祛」 吏弊奸豪,凜凜有神明之稱。

吳達可[编辑]

按《明外史吳達可傳》:「達可,字安節,宜興人,尚書儼從 孫也。舉萬曆五年進士,歷知會稽、上高、豐城,並有聲。 選授御史,視鹽長蘆,歲祲,力請賑貸。改按江西,還掌 河南道事,佐溫純大計京官,擢太僕少卿,再遷南京 太僕卿,召改光祿,進通政使。尋上疏乞休去,卒贈右 副都御史。」

吳堯弼[编辑]

按《雲南通志》:「堯弼,字宗舜,鶴慶郡人。萬曆丙子舉人, 丁丑進士,選庶常散館,改兵部郎,主武選,抑強植弱。 出為僉憲,督學貴州。尋內艱,服滿,補四川僉憲,備兵 安綿。撫馭有要,蕃人誓不復反,民賴以安。卒於官。」

吳鋌[编辑]

按《貴州通志》:「鋌,都勻人。萬曆壬午,舉鄉試第一。益下 帷自勵,夜潛坐,常至雞鳴。上春官,不偶卒。」

吳之佳[编辑]

按《明外史李獻可傳》:「獻可偕六科諸臣,疏請豫教,帝 怒,出獻可以雜職徙邊方。刑科都給事中吳之佳上 疏救,帝益怒,貶一秩,出之外。之佳,萬曆八年進士,長 洲人,初為襄陽知縣,以治行徵,天啟初,贈太僕少卿。 孫适亦兵科給事中,敢言。」

吳崇禮[编辑]

按《寧陽縣志》:崇禮字彬卿,別號節庵。誕之夕,封公夢 仙人相訪,遂誕崇禮。萬曆丙戌舉進士,筮仕蒲縣,壬 辰欽取西臺,按兩淮鹽政,庚子按淮揚,乙巳巡關李 晉江拜相,臺省九列皆具保疏,公獨毅然不可,曰:「吾 臺省聞有參駁,不聞有保舉也。」未幾諸保者斥,一時 朝議鬨然,推服其識力。丁未陞棘卿,明允執法,遂晉 順天巡撫。戊申,丁繼母憂,號泣出血。乙丑,起大司馬, 即促裝,忽轉南京大司寇。崇禮曰:「吾治兵未效,復治 刑乎?誓必大宣主德,廣布皇仁,使囹圄空虛,乃吾願 耳。」積勞成痼,卒於南京。上嘉其清忠,特賜寵卹,贈太 子太保,賜諡「定襄。」

吳鴻洙[编辑]

按《萊蕪縣志》:「鴻洙,字文衢,號鳳城,萬曆丙戌進士。筮 仕工曹,歷郎署七年,凡視大工者三,省,水衡錢以數 十萬計。辛卯,出典蜀試,號得人。擢浙少參,主督漕,盡 祛積弊。會倭警,擇備兵者乃晉憲使,駐海上三年,簡 練士卒,皆精銳可用,東南晏如。後陞山西參政,備兵 岢嵐。撫臣謂鴻洙不可一日去浙,疏留報可。越歲戊」 戌遂捐館。

吳應賓[编辑]

按《安慶府志》:「應賓,字尚之,方伯一介之四子也。少穎 異,博覽群書。登萬曆丙戌進士,選庶常,授翰林編修。 數年,以目眚告歸。居鄉四十載,惟閉戶著述,深於性 命之旨。天啟中,同里左光斗、方大鎮交章以理學薦, 特召,病不克赴,加左春坊。疏論時政,上嘉之,門人稱 為宗一先生。」

吳鴻功[编辑]

按《萊蕪縣志》:「鴻功,字文勳,號鳳岐,中萬曆戊子解元, 己丑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歷任山西提學參政。」

吳從誠[编辑]

按《潛江縣志》:「從誠,字形菴。才高性樸,有古君子風。萬 曆戊子,登賢書,筮仕陝庠,旋聘川闈,所得悉知名士。 司刑理鹺,異績著聞,不次擢參藩。解組後,杜門泊如, 痛祿養未及,乃鐫石人以象己,長跪墓門,致有紫荊 冬華之瑞。」

吳寶秀吳一元[编辑]

按《明外史吳寶秀傳》:「寶秀字汝珍,浙江平陽人。萬曆 十七年進士。授大理評事,歷寺副、寺正。二十六年出 為南康知府。湖口稅監李道橫甚,寶秀不與通。會漕 舟南還,道欲榷其貨,遣爪牙持牒捕漕卒,寶秀拒不 發。道大怒,飛章劾寶秀及星子知縣吳一元、青山巡 檢程資阻撓稅務,詔俱逮治。寶秀妻陳氏慟哭請偕」 行,寶秀不可,自經死。寶秀至京,下詔獄。大學士趙志 皋疏救星子民陳英者,約儒士走京師,伏闕訟冤。於 是撫按及南北諸臣論救者疏十餘上,帝皆不省。一 日,司禮田義彙諸疏進,帝命移獄刑部。皇太后亦聞 陳氏之死,為帝言。至九月,並釋為民,歸家。踰年卒。天 啟中,贈太僕少卿,賜錄一子。

吳仁度[编辑]

按《明外史吳悌傳》:「悌子仁度,字繼疏,萬曆十七年進 士,授中書舍人。三王並封議起,抗疏爭之。久之,擢吏部主事,歷考功郎中。趙邦清被劾,疑同官鄧光祚等 嗾言路,憤激力辨,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寬邦清,罰給 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黨比。時光祚引疾去,而仁度 代為文選。御史康丕揚復劾仁度,傾光祚而代之,詔」 改調之南京,補南京刑部郎中。擢太僕少卿,進右僉 都御史,巡撫山西。砥廉隅,務慈愛。居四年,以疾歸。熹 宗初,起大理卿,進兵部右侍郎,復稱疾去。再起工部 左侍郎。天啟五年,魏忠賢以仁度與趙南星、楊漣等 善,勒令致仕。尋卒。

吳炯[编辑]

按《明外史顧憲成傳》:「吳炯,字晉明,松江華亭人。萬曆 十七年,成進士,授杭州推官。入為兵部主事,乞假歸。 恬靜端介,不騖榮利。家居十二年,始起故官。久之,進 光祿丞。天啟中,累遷南京太僕卿。魏忠賢私人石三 畏追論炯黨庇憲成,落職閒住。崇禎初,復官。」

吳道南[编辑]

按《江西通志》:「道南,字會甫,崇仁人。萬曆己丑進士,廷 對第二人,授編修,知經筵日講。晉禮部侍郎。拒朝鮮 火藥之請,卻吐魯番貢玉。其務持大體如此。外艱歸, 哀毀骨立。禫除,即家起為東閣大學士。請告疏凡二 十上。會母喪,乃得請。贈少保,諡文恪。」

吳弘濟[编辑]

按《明外史安希范傳》:「萬曆二十一年,行人高攀龍以 趙用賢去國,疏爭之,與鄭材、楊應宿相訐,謫揭陽典 史。吳弘濟復爭,亦被黜。弘濟,字春陽,秀水人。希范同 年進士,由蒲圻知縣擢御史。三王並封詔下,偕同官 抗疏爭。既而以論應宿、攀龍事,斥為民。未幾,卒。熹宗 時,贈光祿少卿。」

吳默[编辑]

按《吳江縣志》:「默字因之,壬午舉於鄉。壬辰會試第一, 授兵部主事,以艱歸。己亥,補禮部,遷尚寶司丞,進少 卿。舊制,璽卿班在詞林前,已漸失其故,默建議復之。 詞臣或以為非,默貽書往復,卒不屈,因目為『吳鐵漢。 未幾,謝病歸,改通政司參議,歷左通政,進太僕寺卿。 默立朝最淺,遷除皆不赴職,時論高之。崇禎中卒』。」

吳用先[编辑]

按《安慶府志》:「用先字體中,桐城人。萬曆壬辰進士,令 臨川,均賦便民,民懷其德。以卓政徵為戶部主事,旋 改職方,典閩闈,稱得士。歷儀曹,遷浙臬。為政平恕,任 德黜刑。歷浙左右藩,擢都御史,撫蜀。時播酋亂,用先 戮力勦撫,數月蕩平。尋因病乞骸予告,家居八年,起 銀臺,晉少司空,改樞貳,總督薊遼。會璫禍起,致政歸」, 卒於家。

吳宗堯[编辑]

按《明外史吳宗堯傳》:「宗堯,字仁叔,歙縣人。萬曆二十 三年進士。授益都知縣。性強項。中官陳增以開礦日 徵千人鑿山,多捶死。又誣富民盜礦,三日捕繫五百 人。宗堯不忍,二十六年九月盡發增不法事,列狀奏 聞。帝得疏,意動,持不下。會給事中包見捷極論增罪, 請撤還。同官郝敬復請治增罪,帝乃不悅,責宗堯狂」 逞要名。已而山東巡撫尹應元劾增背旨虐民二十 罪。帝遂發怒,削宗堯籍。敬復抗疏諫。帝益怒。增遂劾 宗堯阻撓礦務,逮下詔獄拷訊。繫經年。禮部郎鮑應 鰲言於沈一貫。一貫揭入,即釋為民。未幾卒。天啟時, 贈光祿少卿,賜錄一子。

吳廣[编辑]

按《明外史陳璘傳》:「吳廣,廣東人。以武生從軍,累著戰 功,歷廣東遊擊將軍,福建南路參將,坐事罷歸。會岑 溪猺反,從總兵童元鎮討之,論功復故官。萬曆二十 五年,以副總兵禦倭朝鮮。甫班師時,征播州,擢廣總 兵官,擊破之,遂以本官鎮四川。踰年卒,贈都督同知, 世廕千戶。」

吳梁[编辑]

按《松江府志》:「梁字伯材,華亭人。舉順天丁酉鄉薦,選 邵武司理。值島寇踞建陽、光澤間,梁受檄提兵破走 之。論功賜金綺,擢刑部郎,出守廣西,中道乞休,卒年 八十有七。」

吳允中[编辑]

按《曹州志》:「允中字百含,號見陶,母閻太孺人,夢星墜 於懷而生。萬曆戊戌進士。初授永城令,未任,丁繼母 艱,補商丘縣,以父艱歸。再起授杞縣。舉卓異,授監察 御史。屢上封事,不避權要。敕按宣大,兼視學政。復命 巡視南城,兼管廠庫,筭減慈聖壽宮冗費萬計,工竣, 特賜銀幣。以病致政歸。白蓮妖起,嚴城守,傾橐餉戎」 卒。亂平,補關西憲副。尋擢南京光祿寺少卿。未幾卒。

吳暐[编辑]

按《萊蕪縣志》:「暐,字中陽,號瞻城,萬曆戊戌進士。初任 歸德司李,毅直不阿,觸直指,怒被劾,格於部議,調鎮 江理直道。事上多所平反,轉戶部郎,管密雲糧儲,移 河道守道,轉湖廣按察副使,尋調肅州兵備副使。三 年陞靖遠兵糧道,陝西參政。丁內艱回籍,起補山西副使,又晉大同分巡道。時大璫陳貴氣燄張甚,暐抗」 直不少屈,遂為所中。解綬歸。

吳聞詩[编辑]

按《濟南府志》:「聞詩,號養齋,歷城人。萬曆戊戌進士。性 磊落不羈,令天長,飲酒賦詩,能辦吏事。」

吳文企[编辑]

按《景陵縣志》:「文企,字幼如,萬曆戊戌進士。初授南戶 部主事,榷武林北新關,減雜稅。出守寧波郡,抗法不 私。丁艱,補湖州守,遷饒南副使,不赴。臺章交薦,奉命 兵備,署關西守、苑馬司兩印。凡平涼、固原間兵餉皆 有紀律。未幾,調寧夏兵糧,兼督學政。忽夢幢幡鼓吹 來迎,遂整衣冠端坐而逝。」

吳元[编辑]

按《武進縣志》:「元字又于,萬曆戊戌進士,自疏改授湖 州府教授,歷任湖廣布政。性剛介,黨局紛紜,元卓立 不倚,所著有《率道人集》。」

吳從眾[编辑]

按《淮安府志》:「從眾,清河庠生。萬曆二十九年九月十 三日夜火發,母潘氏老病熟寢,從眾冒煙負出燄中。 次日母子繼亡。母尚有完軀,而子身則糜爛矣。具題 旌表。」

吳宗達[编辑]

按《武進縣志》:「宗達,字上。于萬曆辛丑中會試,甲辰廷 對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歷官禮部右侍郎,以母喪 歸。丁卯起吏部右侍郎,晉東閣大學士。上注念邊備, 分遣中官監視,宗達草疏爭之,反覆執奏,婉而甚力。 乞休不數月,遂不起,諡文端。」

吳亮嗣[编辑]

按《廣濟縣志》:「亮嗣,字明仲,萬曆甲辰進士,知南充縣。 六載奏最,選授兵科給事中。受事五月,疏上者四,得 報者三。侍御魏雲中疏擊徐兆魁、史繼偕、黃克纘、董 其昌、張濤、周應秋等,亮嗣反覆爭辯,直聲大著。熊廷 弼之被勘也,亮嗣疏救之。值張差持梃闌入禁地,疏 請申飭禁衛,巡視皇城。戊午,巡視京營,請飭京營武」 備。又條上《戰守六策》。天啟初,轉太常少卿。三年,制授 中憲大夫。時有修郄于亮嗣者,嗾言官論之,遂歸。

吳嘉謨[编辑]

按《漢陽府志》:「嘉謨,字績可,漢陽人。萬曆丁未進士,授 知新建,以卓異召為戶部主事。或欲調之銓曹,嘉謨 謝曰:『吾度支未有成勞,而謬司人倫天鏡乎』?遂由郎 中出為揚州知府。初至,以文謁城隍之神,自誓廉正, 人莫敢干。未久入覲,道卒。」

吳淳夫[编辑]

按《明外史崔呈秀傳》:「吳淳夫,晉江人。萬曆三十八年 進士,授餘姚縣知縣。天啟初,歷官陜西僉事,以京察 罷。五年,夤緣起武庫郎中,謫職方,由呈秀進為魏忠 賢義子。六年冬,擢太僕少卿,視職方事,旋擢太僕卿、 右副都御史,工部添注右侍郎。明年,冒寧、錦功,擢右 都御史,視工部侍郎事。甫數日,敘三殿功,擢工部尚」 書,加「太子太傅。」

吳之甲弟之仁[编辑]

按《江西通志》:「之甲,字元秉,臨川人。萬曆庚戌進士,督 浙江學政。淹雅好奇,拔俊選士,文風自是一變。卒於 官。弟之仁,癸丑進士,為御史,有聲,終湖廣布政。」

吳廷雲[编辑]

按《長汀縣志》:「廷雲,萬曆庚戌進士,令山陰,以剛介夫 當路,旨調永新。歷南國子助教,尋擢戶曹,出守瓊州。 秩滿,遷成龍兵備,尋改高肇,以璫焰告歸。」

吳可敷[编辑]

按《漢陽府志》:「可敷,字肩五,號廣乘。中萬曆壬子鄉試, 除江西瑞金令,治邑有能聲。二載,以母憂歸,三年苫 塊,哀毀成疾,年五十有九卒。所著有詩集,藏於家。」

吳兆元[编辑]

按《興化府志》:「兆元字公策,萬曆癸丑進士。授確山令。 秩滿行取選刑部河南司主事,改工部都水,遷屯田 員外郎,再遷營膳郎中,出知韶州府,政平訟簡,與民 休息。懷宗初,遷江西參政,備兵湖西。己巳冬,齎捧入 賀,至山東,都城告警,眾皆逗遛不肯進,兆元叱馭益 疾。庚午,遷江西按察使,備兵南贑,陞廣東右布政使。」 未幾,改廣西,兼視鹺政。乙亥,遷雲南左布政使。己卯 冬,入覲,陞右副都御史,巡撫雲南。甲申,李自成陷闕, 兆元聞變慟哭,亟統兵至金陵佐復仇。及閩中道阻, 兆元痛故社已屋,誼與國俱存亡,展轉滇南,矢躬盡 瘁。卒於官。

吳甡[编辑]

按《明外史蔣德璟傳》:「吳甡,字鹿友,揚州興化人。萬曆 四十一年進士。歷知邵武、晉江、濰縣。天啟二年,徵授 御史,數與魏忠賢忤。七年,因年例推舉,削其籍。崇禎 初,起故官,出按河南,命賑延綏飢,因諭散賊黨,即命 按陜西。遷大理寺丞。七年九月,召對稱旨,超擢右僉

都御史,巡撫山西。在晉四年,軍民戴若慈母,謝病歸
考證
十一年二月起兵部左侍郎。其冬,尚書楊嗣昌言「邊

關戒嚴,甡久不至。」帝怒,落職閒住。十三年冬,起故官。 明年命協理戎政。十五年擢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 士。十六年三月,帝以襄陽、荊州、承天連陷,召甡督湖 廣師。甡畏賊勢,遲回不肯行。帝怒,遣戍金齒。行次南 康,聞都城變。未幾,福王立於南京。赦還,復故秩。國變 後久之,卒於家。

吳極[编辑]

按《漢陽府志》:「極字元無,號十華。萬曆丙辰進士,就南 武學教授,歷南國子監助教,戶部江西司主事員外, 揚州知府。未任,調廣南知府,請辭歸里。所著有《吳氏 易學》《聖學統宗》《朱學裁益》《石經大學疏旨》。」

吳渙[编辑]

按《吳江縣志》:「渙,字文叔,刑部尚書洪曾孫也。萬曆丙 辰進士,選海寧知縣,調仁和。丁母憂,起補任內黃。舉 卓異,行取入都。會閹黨曹欽程誣劾周宗建,以煥同 鄉,且代令。仁和疑有私,降三級。懷宗立,起為四川道 監察御史。上疏論太監崔文昇及曹欽程等,又言劾 死諸臣如楊漣、周宗建、周順昌等,宜奪諸奸恩廕,以」 旌忠直。詔燬《三朝要典》,詞臣孫之獬固爭,渙上章駁 正之,前後言皆施行。時以災異求直言,渙上言三,大 要曰:「擊奸宜斷,進賢宜先,擇相宜慎。」尋巡按陝西,陳 安民弭盜八款。復命督軍餉,疏請白糧分載漕艘,免 民運之苦。病請假歸,轉湖廣參政,以病不赴,卒。

吳應鵬[编辑]

按《通城縣志》:應鵬,字圖南,號胎簪。中丙辰己未會副, 授浙江溫州府司李。郡苦海氛,隨詳平海十事。商人 苦鹽稅,應鵬詳《鹽法十約》。海氛劉香老蹂踐台寧,突 入溫州,應鵬戮力斬馘,郡邑賴安。掛冠歸,杜門吟詠。 崇禎中,勦張李,起,應鵬出山。應鵬曰:「知足不辱,吾老 不能用。」力辭。應鵬善詞賦字畫,著有《補朱易義》。

吳子騏[编辑]

按《明外史吳子騏傳》:「子騏字九逵,貴陽人。萬曆中,舉 於鄉,為興寧知縣。天啟時,安邦彥反,圍貴陽。子騏以 母在城內,倉皇棄官歸。崇禎十年,蠻賊阿烏謎叛,陷 大方城,逐守將總督朱燮元屬子騏詣六廣,走書召 諸目,曉以利害,果相率乞降。燮元上其功,優旨獎賞。 後張獻忠死,其餘寇突至貴陽,子騏偕里人劉琯、楊」 元瀛等率鄉兵扼賊,敗之。賊來益眾,戰敗被執,俱不 屈死。

吳炳[编辑]

按《明外史瞿式耜傳》:「吳炳,宜興人。萬曆末進士,授蒲 圻知縣。崇禎中,歷官江西提學副使。江西地盡失,流 寓廣東。永明王擢為兵部右侍郎,從至桂林,令以本 官兼東閣大學士,又從至武岡。兵至,王奔靖州,令炳 扈王太子走,被執送衡州。炳不食,自盡於湘山寺。」

吳阿衡[编辑]

按《河南通志》:「阿衡,裕州人。萬曆己未進士,巡按浙江, 大振紀綱,貪吏斂跡。歷官兵部侍郎,薊遼總督,以失 牆子路殉難死。」

吳裕中[编辑]

按《江夏縣志》:「裕中,字磊石,號敬菴,萬曆己未進士,授 廣東順德知縣。賢能有聲,擢江西道御史,巡視皇城。 次輔丁紹軾,內黨客魏,舉朝側目。裕中午夜焚香告 天,請以死。繼伸紙具疏槁,未數行,風旋滅燭者三。奏 上閣票擬,已有旨姑不究。丁輔嗾崔、魏,矯旨削奪,廷 杖一百。血如注,肉成糜,骨節碎折,猶聞誦天子聖明」 不絕口。未幾,氣絕。戊辰,追卹死諫諸臣,贈太僕寺卿, 廕一子入監讀書,賜祭葬。

吳繼武[编辑]

按《山西通志》:「繼武,稷山人。萬曆己未武進士。崇禎十 四年,官陝西榆林都司。十六年冬,同道臣都任鄉紳 尤世祿等誓以死守,凡七日。城陷,巷戰而死。」

吳國佐[编辑]

按《明外史陳璘傳》:「吳國佐,洪州司特洞寨苗也。始祖 曰」兒,洪武時亂沅、靖間,誅死。其後裔大榮居貴州, 亦以叛誅。國佐,其從子也。桀黠無賴,嘗游江、淮,通《漢 語》,略知文義。大榮死,國佐收其妾黎平府,持之急。國 佐素往來諸苗洞,習其酋,酋彭舉、尚馬等咸推服之。 遂反,自稱「天皇上將。」偏沅巡撫江鐸命璘攻破特洞, 焚之,國佐逃天浦。

吳旂[编辑]

按《河南通志》:「旂,彰德衛指揮使。沉雄有膽略。萬曆間, 湖南洞蠻作亂,督撫薦旂往勦。旂恩威並布,蠻皆畏 服,陞參將。」

吳三益[编辑]

按《江西通志》:「三益,號受元,萍鄉人。萬曆進士,授大理 評事,陞右寺正,出守邵武,尋改徽州。所至以敏練著 聲。子應庭,中書舍人。孫兆麟,貢士。」

吳叔度[编辑]

按《安慶府志》:「叔度,字勿銘,桐城人。萬曆間進士。為工部主事,榷杭州關,尋守黃州。盜起黃梅,單騎往諭即 散。性疏闊,不委曲徇人意。一同年生不得志於叔度 者,陰搆之當事,左遷光州守,以治行著聲。再入為工 部,以疾卒。」

吳文梓[编辑]

按《池州府志》:「文梓,青陽人,進士,選太常博士,歷官兵 科都給事中。時倭寇交訌,捷聞欽賞著推京堂用。後 以建言忤旨,降崇善典史。天啟間,贈太常少卿。」

吳應琦[编辑]

按《安慶府志》:「應琦,字景韓,桐城人,萬曆間進士。擢監 察御史,巡撫雲南,尋補浙江道。按順、永、保河諸璫,相 戒勿犯。累官至南京大理卿,尋致仕歸。」

吳善謙[编辑]

按《安慶府志》:「善謙,字伯亨,桐城人。萬曆間舉人。初任 台州推官。崇禎初,以卓異擢監察御史,致仕歸,卒。」

吳一驥[编辑]

按《太平府志》:「一驥,字純所,萬曆登賢書,試春官,屢因 五策切直,致為主司所抑。秉鐸廣德州,大中丞李景 渠一見推為道學宗主。累遷湖州府同知,尋擢戶部, 監淮安關。致政。年八十,卒於家。」

吳崇教[编辑]

按《常德府志》:「崇教,常德衛人,以孝友著聞。戊子舉於 鄉,任廣西容縣。縣多毒艸,每以小隙輒服艸傷。命崇 教赴任,戒以因艸致傷者,俱反坐。又捐俸,每兩約納 毒艸有根者若干,朔朢日焚之。不逾年,毒艸絕,全活 甚眾。」

吳孟明[编辑]

按《明外史吳兌傳》:「兌孫孟明,襲錦衣千戶,佐許顯純 理北司刑。天啟初,讞中書汪文言頗為之左右。顯純 怒,誣孟明藏匿亡命,削籍歸。崇禎初,起故官,累遷都 督同知,掌衛事。溫體仁劾鄭鄤,杖母下詔獄,孟明引 其鄉人為證,言鄤母誤奉乩仙,受責懺罪。至中書許 曦訐鄤內亂,非取左證,無以服鄤心,請追治質驗。」帝 怒,革孟明任。孟明居官貪,以附東林,頗得時譽。

吳希稷[编辑]

按《連城縣志》:「希稷,字坦然,奇勳弟也。天啟辛酉武場, 與兄同登武舉,力能舉鼎,初授欽依把總,陞北京行 都司。己巳,彙選將材,陞參將,委守大同關五里七營 火器。入援京師,督戰蘆溝橋,死之。」

吳天俊[编辑]

按《連城縣志》:「天俊生員。六世不分貲產,家推天俊管 理之,衣食必均,兄弟友愛翕如也。」

吳麟徵[编辑]

按《明外史吳麟徵傳》:「麟徵,字聖生,海鹽人。天啟二年 進士,除建昌府推官,捕劇盜,擒豪猾,治聲日聞。父憂 歸,補興化府,廉公有威,僚屬莫敢以私進。崇禎五年, 擢吏科給事中,乞假葬父。久之還朝,遷刑科左給事 中。丁繼母憂,服闋,起吏科都給事中,擢太常少卿。未 幾,賊薄京師,麟徵守西直門。賊詐為勤王兵請入,中」 官欲納之,麟徵不可。募死士縋城襲擊,多所斬獲。明 日城陷,麟徵欲還邸,已為賊所據,乃入道旁祠。時給 事中高翔漢受賊顯職,來說麟徵降。麟徵怒叱之去, 自經死。福王時,贈兵部右侍郎,諡《忠節》。

吳執御[编辑]

按《明外史吳執御傳》:「執御,字朗公,黃巖人。天啟二年 進士。除濟南推官。德州建魏忠賢祠,獨不赴。崇禎三 年,徵授刑科給事中。明年正月,以帝視朝稍簡,上疏 切諫。帝摘其中憑臆隨聲語切責之。帝以久旱求言, 執御應詔,語極剴切。執御初行取入都,周延儒招之 不赴,後竟劾延儒。其學以立誠為本,立朝更著風節。」 久之,卒。

吳振纓[编辑]

按《明詩選小傳》:「振纓字長組,歸安人。天啟壬戌進士, 授中書舍人,選廣東道御史。有《顛石齋詩集》。」

吳應元[编辑]

按《鄖西縣志》:應元慷慨有國士風,為巴縣尉,廉敏有 聲。天啟三年,奢囚亂,得應元,欲授以職。應元大罵曰: 「『賊奴,吾豈為爾官耶』!把刀自刎。事聞,奉旨入四川名 宦。本縣鄉賢,復建忠烈祠以祀之。」

吳南灦[编辑]

按《武進縣志》:「南灦,字幼梁,天啟乙丑進士,令上杭,值 流寇披猖,親冒矢石,計殲之。撫臣疏其功於朝。調閩 縣,以省會海訌猖獗甚,南灦勦撫兼施,擒其渠魁,海 氛乃息。擢吏科給事中。有《議三朝典要》《實錄》《傳信》諸 疏。奏除江南漕糧,皆卓然有功於時。卒於官,贈太常 寺卿。」

吳嵒[编辑]

按《漢陽府志》:「嵒字自玉,號禹石。以子貴,封通議大夫, 刑部右侍郎。嵒為人光昌俊偉,通經史,善譚論。孝友 之性,本於天植。天啟乙丑春,火延廬舍,時親柩在殯,

炎煙繞戶,嵒抱棺號慟,誓以身殉。天猝反風,火為少
考證
卻。行者哀之,爭相舁櫬以出。弟山中殞,遺二幼孤,嵒

撫育之與己子同。見者不知其為煢煢藐孤也。」

吳孔嘉[编辑]

按《明詩選小傳》:「孔嘉,字元會,天啟乙丑,賜進士第三, 授翰林院編修,削籍。有《清暉館集》。」

吳有涯[编辑]

按《明詩選小傳》,「有涯,字茂申,吳江人。天啟丁卯舉人。 崇禎中署金壇教諭,遷平陽知縣。」

吳懷賢[编辑]

按《明詩選小傳》:「懷賢字翊明,休寧人。官中書舍人。及 璫禍,贈工部主事。」

吳鍾巒[编辑]

按《武進縣志》:「鍾巒,字巒穉。始祖肇,洪武間以徵辟官 御史,從建文出亡。鍾巒自幼以文行著。江陰李應昇 攖璫禍被逮,過郡交遊閉戶不敢通,鍾巒獨迎館之, 以季子訂姻。年五十七始序貢御擢第一,選光州學 正。癸酉中河南鄉試,甲戌成進士,令長興,分較浙闈, 以不善事上官被謫,例補紹興府幕,移桂林府推官。」 鼎革之際,設坐孔子廟左廡,積薪圍之,縱火自焚死。

吳之皞[编辑]

按《黃陂縣志》:「之皞號北陽,篤志好學,初授霍山令,政 簡刑清,不事文網。行取侍御,按蜀,風采尤著。探知佘 酋欲動,疏其情形,與督撫密謀禦變。及佘酋叛,郡邑 多賴以全。陞大理左少卿,抗疏論魏忠賢,罷歸。崇禎 初,旨下起用。卒贈中憲大夫。」

吳凱[编辑]

按《長山縣志》:「凱字獻明,號旋公,邑庠生,以孝友稱。天 啟中,宦寺慕凱文名及鍾、王書法,遣使齎幣聘之,辭 不就,復餌以科名,凱正色叱之,宦寺大沮,邑人高其 節。」

吳甘來兄泰來[编辑]

按《明外史吳甘來傳》:「甘來,字和受,江西新昌人。父之 才,西安府同知。甘來與兄泰來同舉鄉試。崇禎改元, 甘來成進士,授中書舍人。後三年,泰來亦成進士,授 南京太常博士。五年,甘來擢刑科給事中,抗直敢言, 憂歸。服闋,起吏科,進兵科右給事中,乞假歸。十五年, 起歷戶科都給事中,列上練兵足餉十事,又陳開礦」 之害。時封疆大吏多假護藩名,棄封守,移善地,致列 城崩潰。甘來極論其弊,遘疾請告。會帝命編修陳名 夏掌戶科,甘來喜得代。不數日,賊薄都城。時泰來已 官禮部員外郎,甘來屬歸事母,而己誓必死。明日城 陷,正衣冠,北向拜,投繯死。福王時,贈太常卿,諡「忠節。」

吳奇勳[编辑]

按《連城縣志》:「奇勳,號對廷,表席里,席湖營人。武場中 式,授京營把總。己巳授兵巡道,中軍守備。崇禎四年, 山寇竊發,奉憲令同上杭知縣陳正中會勦於永平 寨。陳令被圍,奇勳獨衝賊陣,往復救出陳令,奇勳仍 率步兵奮殺,死之。」

吳羽文[编辑]

按《明外史鄒維璉傳》:「維璉,江西新昌人。為官素清嚴, 趙南星知其賢,調為稽勳司郎中。時言路橫恣,凡用 吏部郎,必咨其同鄉居言路者。給事中傅櫆、陳良訓、 章允儒以南星不先咨己,大怒。及維璉調考功,櫆等 益怒,交章力攻。又以江西有吳羽文,例不當用兩人, 迫羽文去。至崇禎六年,始復出。歷考功文選郎中,數」 與溫體仁牴牾。賊毀皇陵,有詔肆赦。體仁令刑部尚 書馮英以《逆案》入詔內。羽文執止之,而議起錢龍錫、 李邦華等。偵事者誣羽文納二人賕,下獄。羽文用高 鳳翔為大名知府。鳳翔故嘗坐小事,言者復謂其徇 私,坐謫戍。侍郎吳甡等交薦,復官,未赴,卒。羽文,字長 卿,南昌人。萬曆四十一年進士。

吳元伯[编辑]

按《江夏縣志》:「元伯字開吳,癸酉舉於鄉,庚辰下第,懷 宗特恩八月重試,賜進士,授祠部司務,遷銓部,歷樞 部武選員外郎,陞山東沂州參議。塗次遭甲申之變, 即掛冠歸里,臥病不出。」

吳普昭[编辑]

按《安慶府志》:「普昭,字克明,桐城諸生。崇禎丁丑,以賊 逼,率鄉民格𩰚十餘日,尋被害。妻孫氏痛夫難,哭泣 三月而死,其四子光璘殉之。婦李氏亦不食而死。五 子光燿,妻許氏為賊迫,義不受辱死。人謂一門五義。」

吳嘉禎[编辑]

按《江寧府志》:「嘉禎,字源長,先世吳人。父宗周,賈於浦 子口,因家焉。嘉禎性篤孝,母病劇,刲股和藥而母愈。 登崇禎丁丑進士,授戶部,管通州倉。奉旨紀錄,陞閩 泉州參議。會遷粵西,以病請歸,囊橐蕭然,年五十七。」

吳應箕[编辑]

按《明外史吳應箕傳》:「應箕,字次尾,貴池人。善今古文, 意氣橫厲。阮大鋮以附璫削籍,僑居南京,聯絡南北。 附璫失職諸人劫持當道。崇禎九年,京師有警,應箕 等公揭討之。十五年,以鄉試副榜貢入京。後大鋮得志,謀殺周鏕,應箕獨入獄護視。大鋮聞急,遣騎捕之, 應箕夜亡去。南都不守,起兵應金聲,敗走山中,被獲」, 慷慨就死。

吳伯裔[编辑]

按《河南通志》:「伯裔,商丘人。崇禎丙子舉人。壬午流賊 陷城,伯裔及弟伯引俱殉難。」

吳從義[编辑]

按《浙江通志》:「從義字歲清,山陰人。崇禎庚辰進士,授 陝西長安令。會闖賊壓境,從義佩刀擐甲,晝夜巡守。 適內親送繼室胡氏至,誓不成婚。城陷,綰印於肘,投 井而死。」

吳光祚[编辑]

按《陝西通志》:「光祚,寧夏人。以貢士任合淝縣丞。崇禎 十三年歸。至慶陽府,值賊攻城,急,率眾守城,矢石傷 賊甚多,城陷,勒降不屈,死之。」

吳用極[编辑]

按《山西通志》:「用極,字心銘,清源人。垂齠時,即以聖賢 自期,孝友篤至。父戴先,丁酉舉人,任元氏知縣,用極 隨任邸,問業於高邑趙冢宰,冢宰甚器重之。復隨任 徽州,州故多礦賊,數年未平,用極出奇策於父,擒其 渠魁,一方安堵。年十九,捷戊午鄉試,《禮記》第一。時有 邊警,慨然曰:『吾輩得綰半綬,不為國嘔血不休也』。」居 鄉恭謹謙和,接人以誠至人有一藝一善,極力揚勵, 不令掩抑,邑中士子,問字接踵。崇禎間,流賊猖獗,用 極居南關,率眾為固圉計,日夕經營保守。年餘後,中 夜賊至,用極仗劍登陴,鼓勵群眾,以身先之,力戰死。

吳統持[编辑]

按《浙江通志》:「統持,字巨手,秀水人。御史弘濟孫。少有 異質,弱冠餼於庠,名震郡國。崇禎中,與妻項偕隱鴛 湖,焚香讀《易》,饘粥不繼。嘗賣卜於四方,遍歷齊魯燕 趙之墟,或稱胥山樵子。所著有《典林明月樓集》。項名 珮,淑且才,所著有《藕花樓集》。」

吳國琦[编辑]

按《安慶府志》:「國琦,字公良,桐城人。崇禎間進士,授浙 江蘭谿。久之,擢漳州司李,政寬刑簡,陞兵部主事。國 琦博洽能文,深於經術,晚年尤精詩律,所著有《水香 閣集》等書。」

吳汝宗[编辑]

按《寧洋縣志》:「汝宗,字得之,別號唯齋。為人溫厚嚴重, 動必以正。崇禎間,以明經第一,授山東東阿知縣,有 治聲。歲值飢荒,極力蠲賑,民賴以生。後入覲,適李闖 陷都,義不受辱,遂捐驅以殉。」

吳鍾乾[编辑]

按《黃岡縣志》:「鍾乾,字健之,生穎異,十五淹貫經史。崇 禎間,寇陷團風,焚其手錄並著作百餘卷,遂決志不 求仕進,隱居邾城、龍丘之間。」

吳成器[编辑]

按《明外史任環傳》:「休寧吳成器,由小吏為會稽典史。 倭三百餘人流劫至會稽,成器引軍遮擊,盡殪之。擢 浙江布政司經歷。旋丁家艱,總督奏留練兵,起復,擢 紹興府通判。尋論功,進秩二級。成器慷慨能任事,與 賊大小數十戰皆捷。以限資格,不獲顯擢,後改武秩 焉。」

吳邦輔[编辑]

按《明外史吳兌傳》:「兌孫孟明,孟明子邦輔,襲職,理北 司刑。崇禎末,給事中姜埰、行人司副熊開元以言事 繫獄,帝欲置之死,邦輔故緩其獄,帝怒稍解,二人由 是獲免。」

吳翥南[编辑]

按《高淳縣志》:翥南隱士輪元孫,幼業儒,有文名。明崇 禎末,隨父宗勳避亂太平湖陽。會賊入門,斫父胸,翥 南從樓上望見,急下救曰:「有我在,願以身代。」賊遂刃 其頸,父得免,瘞於土。一月後改葬,面如生,血猶赤。妻 孫氏誓死守四次,刲股救姑。宗勳上其事於縣,批曰: 「孝以殉父,節以殉夫。萃斯一門,綱常萬古。」

吳裔通[编辑]

按《萊蕪縣志》:裔通,觀察少子。兄裔皋被兵所脅,匍匐 救曰:「吾自有金兵釋。」裔皋笑曰:「無金也。見兄被迫,故 誑言耳。」遂遇害。

吳初蟾[编辑]

按《武進縣志》:「初蟾,字鏡甫,性孝友。常從館舍歸,懷脩 脯,路見有喪不能具棺者,盡與之。明末病廢,閤門邏 者至,見初蟾峨冠廣袖,握拳齧齒,詈不絕口,竟被害。」

吳洧源[编辑]

按《武進縣志》:「洧源,字省耕,新塘鄉人。生七月而孤,事 母孝謹。甲申湖寇猖獗,洧源挺身倡義,會同耆老勤 修守望,立保甲救援。遇賊於長嶺,厲聲指罵,遂死難。」

吳福之[编辑]

按《武進縣志》:「福之,桂林府推官鍾巒子。崇禎末,父自 焚,死於孔子廟。福之亦投太湖死。」

===吳國賓===按《畿輔通志》:「國賓,醫官,清苑人,明末城破死之。」

吳栻[编辑]

按《畿輔通志》:「栻,清苑生員,明末城破死之。」

吳夢暘[编辑]

按《安慶府志》:「夢暘,太湖庠生。崇禎丁丑,為流賊所執, 不屈死之。」

吳遵周[编辑]

按《明外史吳成傳》:「成子忠,忠子英,英子璽,璽從弟琮, 琮四傳至元孫遵周。崇禎末,京師陷,被殺。」

吳靜明[编辑]

按《河南通志》:「靜明,西平庠生,罵賊死義。」

吳德堅[编辑]

按《安慶府志》:「德堅,字爾玉,桐城諸生。通經史,敦孝義, 素履端方,每事必以古人為法。孀母姚氏,明末寇亂, 罵賊死。德堅終身思慕不忘,或語及,輒悲悼涕泗,廢 寢食者彌日。所著有《逸溪集》傳世。」

吳以敏[编辑]

按《延平府志》:「以敏,將樂人,郡庠生。父客死於粵,入粵 負骸歸葬。母羸病不起,數十年衣不解帶。郭賊陷城 被執,罵不絕口,遇害。邑人悼之。」

吳愉[编辑]

按《善化縣志》:「愉,崇禎末年歲薦。乙酉,闖逆犯瀏,愉從 軍參謀。戰官渡,兵潰被殺。」

吳宿[编辑]

按《興國州志》:「宿號連山,尊賢坊人。丙戌冬,土賊犯城, 以大義往責渠魁,遂遇害。至死罵不絕口。」

吳貞[编辑]

按《興國州志》:「貞號五臺,有膂力。甲申,議勦茅坪寨賊。 貞初非戎行,以勇敢任鄉兵。先鋒抵賊巢大戰,賊阻 險,眾潰,遂沒賊陣。」

吳得[编辑]

按《貴州通志》:「洞蠻攻城,得出擊,力戰死。」

吳世葉[编辑]

按《池州府志》:「世葉,青陽人。父大楷,臥病,躬親湯藥,不 少懈。癸未兵亂,負父出走,賊將刃其父,世葉以身衛 之。賊舍父,繩世葉,使為導。世葉佯諾,故緩行。父得免, 乃厲聲罵,賊怒殺之。」

吳㫛[编辑]

按《萊蕪縣志》:「㫛字以暄,鳳岐季子也。少孤,依母周太 君。五歲就外傅,日誦千言,夜侍太君績於一燈下,吚 唔徹曉不少休。癸未之變,太君聞城破,驚悸死。㫛仰 天慟哭,觸石以殉,妻秦氏亦慟哭死。」

吳維城[编辑]

按《寧化縣志》:「維城泉下,里人田仰,潰卒奔贑,取道溫 泉,鄉人以為山寇,集眾禦之。眾強丘雋為帥,及田兵 至而鄉人自潰,雋遂遇害,維城義不獨免,亦死之。」

吳奇勳[编辑]

按《武平縣志》:「奇勳,永平寨守備。崇禎四年二月,賊掠 至寨,奇勳率兵禦賊,死之。」

吳文光[编辑]

按《武城縣志》:「文光,字奎沖。戊寅年城守。賊至,眾挽之 不去,力竭戰死。」

吳道泰[编辑]

按《濟寧州志》:「道泰,順天大興人。崇禎末,為總河標營 中軍副總兵都督僉事。土賊張文宇、盧三等作亂,據 兩城山。道泰率眾攻之,奮勇追殺,陷賊伏,馬蹶而死。 其子亦以赴救被殺。又有濟寧道中軍守備許某,以 督陣聽用,守備陳若蕃,以招撫,皆殉難。事聞,吳贈都 督同知,餘贈恤有差。」

吳祚[编辑]

按《江西通志》:「祚,字天錫,餘干人。由吏員授陽朔典史, 致仕。姚源賊猖獗,參政董朴以祚在陽朔從征賀縣 賊有功,檄領兵三千進攻梁山。時天大霧,營柵火起, 官兵大敗,祚力戰,斬十三人而死。賊平,贈祚承德郎, 廕其子。」

吳覺[编辑]

按《僊遊縣志》:「覺,邑學生,仁德里貂峰人。西鄉之變,邑 令受賊金以縱亂,覺詣軍門伏訴,檄永春、德化、仙遊 合兵擊之,以覺為部長。會天久雨,二邑兵失期,覺獨 部本縣兵數百猝往,遇賊於屏山道隘,兵不得列,覺 揮霍力戰,死之。」

吳一鵬[编辑]

按《浙江通志》:「一鵬,遂昌人。年十七,同巷失火。一鵬在 外念母奔回,家已在烈焰中。一鵬大呼曰:『母死何以 生為』!」挺身而入,母子俱斃。有司請諸當道,建坊以旌 焉。

吳志廣[编辑]

按《壽寧縣志》:「志廣坊,四圖人,性素孝,母病篤,藥弗效。 志廣遂齋沐,往西溪孤山絕頂,焚香告天,願以身代。 餓十餘日而死。」

===吳貞毓===按《明外史吳貞毓傳》:「貞毓,字元聲,宜興人。崇禎十六 年進士。唐王時,為吏部文選主事。後預立永明王,進 郎中。王駐全州,加太常少卿。已擢吏部右侍郎,從至 肇慶,拜戶部尚書。貞毓與嚴起恆共阻孫可望秦王 封,可望殺起恆,貞毓以奉使獲免。及還,進東閣大學 士,代起恆。可望自雲南遷貴陽,議移王自近,挾以作 威」,貞毓言不可。時馬吉翔、龐天壽結可望,堅主赴黔; 可望以朝事盡委吉翔、天壽。前御史任僎、中書方于 宣勸可望設內閣九卿科道官,改印文為八疊,盡易 其舊。立太廟,定朝儀,擬改國號曰「後明。」王聞,憂懼。晉 王李定國已定廣西,軍聲大振,密下一敕,令統兵入 衛。吉翔知密敕事,啟報可望。可望大怒,迫王索主謀 者。王懼,以貞毓大臣言於可望,罪絞就刑;神色不變, 賦詩大罵而死。定國竟奉前敕,護王入雲南。乃贈貞 毓少師、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賜祭,諡 「文忠」;廕子錦衣世千戶。

吳易[编辑]

按《明外史楊文驄傳》:「吳易,字日生,吳江人。生有膂力, 跅弛不羈。崇禎末,成進士。福王時,謁史可法於揚州, 可法異其才,題授職方主事,為己監軍。明年,奉檄徵 餉江南,未還而揚州失,已而吳江亦失。易走太湖,謀 舉兵,旬日得千餘人,屯於長白蕩,出沒旁近諸縣,道 路為梗。唐王聞之,授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 督江南諸軍。文驄奏易斬獲多,進為兵部尚書。魯王 亦授易兵部侍郎,封長興伯。兵至,易敗走,父承緒、妻 沈及女皆投水死。明年,易鄉人周瑞復聚眾長白蕩, 迎易入其營。事洩,被獲,死之。

吳世揚[编辑]

按《明外史朱萬年傳》:「李九成陷黃縣,知縣吳世揚罵 賊死,贈光祿少卿。世揚,洛陽人,起家乙榜。」

吳姓部藝文[编辑]

《跋吳氏族譜》
宋·文天祥
[编辑]

自魏晉以來,至唐最尚門閥,故以譜牒為重。近世此 事濅廢,予每為之浩歎。今觀《吳氏譜》,源於禾川之燕 市,派於西昌之白沙。自宋興以來,衣冠燦然,蓋升學 者二十有二,舉於鄉者五十有七,薦於漕者三,奏於 禮部及精究科、賢良科者九,而特科恩封世賞拜爵 者又三十有四人。盛哉可睹矣!自昔以知力持世、功 利起家,有道所忌,傳不數世。惟《詩》《書》之澤,綿綿延延, 愈久而愈不墜,赫赫而蹶,孰與循循而至者哉?天下 之理,可久者必可大,吳氏代有人焉,必將有尤者出 以其時可矣。

《太元吳氏宗譜序》
明·汪道昆
[编辑]

浙以東,則婺,以文獻首諸郡。烏傷為婺上邑,而「太元」 吳氏首邑中。往不佞嘗式里門,下宗廟,進俎豆之士, 相與論先世而討舊章,蓋泰伯執膰之宗,延陵之胄 也。不佞與吳公同籍,比公按楚,首舉不佞襄陽。其後 十五年,不佞從公佐邦政,公出所著《太元宗譜》以示 不佞,幸而教之,百朋嚮從君侯於荊,歲在戊午,先公 「家食,幸得以餘力譜吾宗。比及季年,業未就,無祿。先 公即世,手澤廑存。」百朋既終喪,遂述先公之舊,因先 世之遺而為之譜。君侯故有土之大夫也,序在君侯。 嗟乎!公不棄不佞,而以首事命之,敢不敬諾!既公以 省太夫人得請,遣使程督京師。使者曰:「歲既單序可 已。」不佞諾諾如嚮者,卒未遑及。公以御史大夫起南 臺,不佞亦且以寧親賜告,公數以諾責來討,豈其曠 日久而唯一序之難?不佞避席曰:「嗟乎!序非難而序 譜者難也,非序譜之難,序《太元》之難也。何也?勺水則 芥可舟,埳井則蛙可泳,行潦可揭,中流可壺,乃若東 首而望洋,即河伯曾不足以窺海,若其所睹者大也。 太元大矣,聞道百者」,猶將困大方之家,一難也。由灌 陽而下,譜者十有六;由燕國而下,序者三十有三。顯 者若廬陵,若京兆,若豫章,及我明興,若潛溪、文成、文 忠之屬,率皆主盟當世,豈不焯焯乎哉?後死者得與 於斯,猶之登滕、薛而班晉、楚也,二難也。司馬遷終談 之業,其《自序》為詳。由太元而望龍門公,且優為之矣。 今則以命不佞,其將匿離朱而索象罔邪?三難也。三 難難矣,終不可以五稔而食成言。竊惟仲尼尊周,顧 亟稱泰伯、虞仲,周德至矣,卒集大命而身顯名。夫惟 民無得而稱焉,德斯其至也。荊蠻自廢,乃可與權宜, 其兄泰伯而弟之矣。施及延陵季子,其斯伯仲之遺 風與!《太史公世家》首吳即周、召,瞠乎。其後季子不立 傳而附泰伯者,特詳其讓,有足多者。《春秋》之首魯隱, 《列傳》之首伯夷,皆是族也。彼由魯、衛以及凡祭,非文 之昭,武之穆,周公之裔乎?卜世卜年,亦既滋大。《黍離以降,其能食舊者幾何?伯仲在吳,僅以身匿。及其胙 之土而建之國,僅足以當庶方小侯。有吳肇祀,以迄 於今,開國者十三,追王者六,爵五等者四十五,都將 相公孤者二十五,《譜》具矣。更僕悉數,曾何負於諸姬? 非此其身,則其子孫,此伯仲所不能逃,而季子毋讓 也。且也周賓杞、宋世相,後豈遠哉?仲尼業已病其無 徵,雖盛弗傳,非虛矣。乃若有吳之故實,視二代之後 煌煌焉,始詘而終贏,始晦而終顯,是天道也。公之有 事茲譜也,豈其侘葆大而益紛華無亦彰既往厲方 來使之率乃祖攸行世世興讓焉爾。夫泰伯以天下 讓,季子以其國讓,不亦謷乎大哉!乃今簞食豆羹,或 見於色,斗粟尺布,或不相容,一何細也。彼以其大而 讓,此以其細而爭,溷矣。彼其風於百世,聞者莫不立 廉。乃今承宗祏,奉粢盛,所不求世德而隕舊聞,非夫 也。雖然,聚食太元,不啻千指,即有方之士眾矣,豈皆 無所待而興者乎?《記》有之曰:「禮者,眾之紀也。紀散而 眾亂則爭,禮達而分定則讓。」故讓本於禮,禮重於名。 譜也者,所以正名辨分,講讓去爭,禮之善物也。昔仲 尼之正名也,必先行其言,言無所苟,而修身以踐之, 禮之質也。往執政為公志先公墓也,則曰:「推產分讓 其弟,而恤孤賙急,獨惓惓焉。先帝以任子加恩,公舍 其子而先兄之子。」此其見諸行事者較著,匪徒托諸 空言,觀是譜者,可以興矣。嗟乎!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其受之地者然也。弓冶之子,必為箕裘,其受之世者 然也。語其地,則為婺、為烏傷,為太元,禮俗刑矣。語其 世,則為泰伯、為仲雍、為季子,世美濟矣。作者皇皇於 茲,《譜》並以躬行先之,讓道達矣。藉第令一夫不直,而 猶有蓬之心,是將以「呰窳」而廢箕裘子之無良者也。 則斯譜也,若澤《劍首》而述陳人,序之者若劍首一吷 耳。嗟乎!此作譜者之所深懼也,此序譜者之所以為 難也。

《吳氏家譜序》
徐標
[编辑]

嘗攷古《宗法》最善。世家大姓必建祏當門之家,以祀 祖考,凡冠、婚、喪、祭,吉凶出入,必以告。即有星居百里 外者,當逆齍省鑊,沃盥執燭,罔敢弗至。相會既頻,禬 恤自周。間有不孝不友、不睦婣任恤者,舉宗而告於 祠,以議撻觥之罰。教親教敬,安有不服教而多獄訟 者哉?迨世季而宗法壞,每有不相識面之族人,名義 僭亂,少長乖越,子姪誤犯高、曾之諱者有之,厥弟誤 居厥兄之先者有之。甚而骨肉判離,支派差訛,冒遠 誣近,援疏混親。若與若一體至親也,以其衰薄,乃曰 服盡矣,非吾宗也。」若與若姓同宗異也,以其顯貴,曰 「高、曾不遠吾宗袞也。」昭穆之紊若此,良可太息。先儒 作《家譜》,起宗會,性理子史,載之獨詳,有繇然歟?余奉 命觀察徐淮,公暇,諸子衿恆執業相印,獲識吳氏諸 髦俊,皆磊落英奇,心好之。會黃門敬輿弋年兄通八 行云:「徐有吳季子應乾,字臨垣者,與世通,家誼甚篤。 其人能矢口悉當世之務,措躬追古人之蹤。尤敦友 愛,睦宗親,所修家譜,起宗會,即方古、《性理》諸書,所載 不少遜。余因進《季子索譜》,覽其勝,見其宗圖區畫,世 系分明。凡《五世譜》,則子從禰,孫從祖,倫次章別,名義 不僭,子姓犯先人之諱者無慮矣。有《魚貫譜》,弟後兄 先,年甲森列,少長何自乖越,厥弟誤居厥兄之先者, 又可無慮矣。會規嚴切,讀法以時,春秋祭酺,賙恤不 匱,而婚喪不舉者可無慮矣。州長糾惡黨,正戒禁,而 男女「之陰訟及交讎不調者,可無慮矣。」應乾曰:「此非 乾之能。吾兄應漢應選,吾姪汝琦、汝球,其他緦麻同 爨,百口共牢,不才雖不德,猶藉子姓之賢,以毋僨厥 事,例應得書。雖然,不有倡者,誰與為和?苟非子遑遑, 梗莽丘隴,殘碑廢碣,咨之黃耇老成,及乎東眷、西眷, 宗圖龕主,安能若是其善歟?會譜成而族」之人爭先 而建世室,其斥宜筵,其羨宜灌。前榮門屏,五屬,待事 大閱,弘閥,爰表濟美。加以煇人炊母,蕭膋爓熟之所 戾,幽閽吉祝沭芳汜洌之所附,莫不鏤《豚拍》,瓊觶 琬液,載笑載欣,紛紛郁郁,凡子弟之傲而憮者,兄弟 之鬩於牆者,訟端之詆媒閨閤者,皆自此不克訟歸, 而各獲其邑三百戶焉。國之人拭目而觀之,以為譜 之惠如此其溥也。予因是羨焉。「是可以傳之他門,使 有所矜式,且垂之後世,以為大宗小宗百世不遷、五 世遞遷者勸也。」故書而勒之於石。

吳姓部選句[编辑]

北周庾信《吳明徹墓銘》:「西都列國,長沙王功被山河; 東京貴臣,大司空名高霄漢。豈直西河有守,智足抗 秦;建平有城,威能動晉而已也。」

唐張彥遠《法書要錄》「施吳鄴下同年後萃。」謂「吳休 尚、施方泰。」

張彥遠《名畫記》:「顧、陸、張、吳著名卷軸

吳姓部紀事[编辑]

《後漢書吳祐傳》:「祐為膠東侯相時安丘男子毋丘長 與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長殺之而亡。安丘追 蹤於膠東得之,祐呼長謂曰:『子母見辱,人情所恥。然 孝子忿必慮難,動不累親。今若背親逞怒,白日殺人, 赦若非義,刑若不忍,將奈之何』?長以械自繫曰:『國家 制法,囚身犯之,明府雖加哀矜,恩無所施』。祐問長:有 妻子乎?」對曰:「有妻未有子也。」即移安丘,逮長妻,妻到, 解其桎梏,使同宿獄中,妻遂懷孕。至冬盡行刑,長泣 謂母曰:「負母應死,當何以報吳君乎?」乃齧指而吞之, 含血言曰:「妻若生子,名之吳生,言我臨死吞指為誓, 屬兒以報吳君。」因投繯而死。

《吳志薛綜傳》:綜守謁者僕射,西使張奉於權前列尚 書闞澤姓名以嘲澤,澤不能答。綜下行酒,因勸酒曰: 「『蜀者何也?有犬為獨,無犬為蜀,橫目苟身,虫入其腹』。 奉曰:『不當復列君吳邪』?綜應聲曰:『無口為天,有口為 吳,君臨萬邦,天子之都』。」於是眾坐喜笑,而奉無以對。 《江表傳》:費禕聘於吳,陛見公卿侍臣皆在坐,酒酣,禕 與諸葛恪相對嘲難,言及吳、蜀,禕問曰:「蜀字云何?」恪 曰:「有水者濁,無水者蜀。橫目苟身,虫入其腹。」禕復問: 「吳字云何?」恪曰:「無口者天,有口者吳;下臨滄海,天子 帝都。」按此與吳志不同存以備考

《舊唐書富嘉謨傳》:「先是文士撰碑頌,皆以徐、庾為宗, 氣調漸劣。嘉謨與吳少微屬詞皆以經典為本,時人 欽慕之,稱為富吳體。」

《萬姓統譜》:宋吳儆,休寧人。與兄俯齊名,時為之語曰: 「眉山三蘇,江東二吳。」

元吳可幾安吉人。與弟知幾好古博學,時號「二吳。」 《江寧府志》:「吳彥華,江寧人。成化進士。歷戶部郎,出守 荊州。郡故多水患,彥華築堤二十餘里,至今號為吳 堤。」

《松江府志》:「許維新在郡日,張堰吳氏以繼嗣爭訟,兩 造時出一遠譜,言吳自太伯始封至今,其正嫡當繼」 云云。公判其牘曰:「『太伯潛逃啟大吳,余從牒譜羨雄 圖。子孫在遠猶爭繼,讓國當年事有無』。遂各媿服求 罷。」

《浙江通志》:「吳執御,黃巖人,天啟進士。初任濟南司李, 潔躬執法,不假色笑,濟人呼為吳靜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