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12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二十四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一百二十四卷目錄

 陳姓部列傳八

  宋四

  陳顯伯      陳寅

  陳塏       陳容

  陳均       陳炤

  陳堯舉      陳隆之

  陳繼周      陳宗禮

  陳元桂      陳植

  陳登       陳學心

  陳宜中      陳大震

  陳士英      陳壽孫

  陳澔       陳元大

  陳謙老      陳羍

  陳文龍      陳瓚

  陳仲潛      陳戩

  陳天福      陳敬叟

  陳章伯      陳自中

  陳覺伯      陳元善

  陳元亮      陳季雅

  陳天瑞      陳蒙

  陳子敬      陳天隱

  陳公榮      陳格

  陳龍復      陳存

  陳蕭

  金

  陳顏       陳克基

  陳規

  元

  陳祐       陳天祥

  陳孚       陳思濟

  陳玉       陳梅湖

  陳資壽      陳公

  陳韶孫      陳夔

  陳皋       陳奭

  陳誠       陳顥

  陳櫟       陳大模

  陳守謙      陳奕

  陳斗龍      陳旅

  陳繹曾      陳孝伯

  陳敬伯      陳遘

  陳思魯      陳思謙

  陳安國      陳君用

  陳祖仁      陳道夫

  陳新       陳乞兒

  陳預九      陳道

  陳杲       陳時敏

  陳檉       陳成

  陳訓       陳謙

  陳德沂      陳紀

  陳肅       陳尚德

  陳自新      陳介

氏族典第一百二十四卷

陳姓部列傳八[编辑]

宋四[编辑]

陳顯伯[编辑]

按《羅源縣志》:「顯伯字汝仁,號竹所。寶慶間釋褐,任中 書舍人,權直學士院,歷吏部尚書,兼端明殿大學士, 通奉大夫,爵長樂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二百戶。初職 講官,度宗稱善誘。後去位,理宗思以儲貳託顯伯,以 寶章閣直學士除授。顯伯為相時多忌刻,以足疾堅 辭不起,乃詔加端明殿大學士致仕。」

陳寅[编辑]

按《宋史陳寅傳》:「寅,寶謨閣待制咸之子,漕司兩貢進 士,以父恩補官,歷官州縣。紹定初,知西和州。西和極 邊重地,寅以書生義不辭難。北兵入境,屬都統何進 出守大安,民無固志,寅散資財以結忠義,為必守之 計。北兵十萬攻城,寅自執旗鼓,激厲將士,迎敵力戰, 師退,詰旦增兵復來,寅帥忠義民兵與敢死士力戰」, 晝夜數十合,兵退。北兵伐木為攻具,增兵至數十萬, 圍州城。進素與寅不協,寅有功,尤為諸將所忌。至是 求援甚急,援兵不至,城遂陷。寅妻杜氏飲藥,二子及 婦俱死。寅斂而焚之,乃朝服登戰樓,望闕焚香,號泣 再拜,伏劍而死。賓客同死者二十有八人,一子後至 縋城,亦折足死。制置司以聞,詔贈朝議大夫、右文殿 修撰。久之,加贈華文閣待制,諡「襄節。」

陳塏[编辑]

按《宋史陳塏傳》:「塏字子爽,嘉興人。歷京湖制置使司 主管機宜文字,差知德安府,加直寶謨閣、江西提點刑獄,改直敷文閣,提舉千秋鴻禧觀,轉司農寺丞,主 管崇道觀,知安慶府。召赴闕,加直顯謨閣、湖南提點 刑獄,再召為右司郎官,加直寶文閣,知隆興府、江西 安撫使,改知江州,主管江西安撫司事,召為右司郎」 官,進直龍圖閣、浙西提點刑獄,遷司農少卿,以祕閣 修撰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遷大理卿,進右文 殿修撰、知平江府兼淮、浙發運使,遷太府卿、司農卿, 權工部侍郎兼同詳定《敕令》官兼中書門下省檢正 諸房公事,以言罷。未幾,進集英殿修撰、知婺州,改知 太平州兼江東轉運副使。請蠲放諸郡災傷。加戶部 侍郎、淮東總領,尋提領江、淮茶鹽所兼知太平州。進 顯謨閣待制、知廣州,權兵部尚書,又進寶章閣直學 士、知婺州,遷權戶部尚書,尋為真。時暫兼吏部尚書, 以寶文閣學士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召赴闕,以舊 職提舉太平興國宮,加龍圖閣學士,依舊宮觀。久之, 加端明殿學士。咸淳四年卒,諡「清毅。」塏屢歷麾節,軍 民愛戴。所著《可齋瓿槁》二十卷。

陳容[编辑]

按《尚友錄》:「容,三山人,人呼為陳所翁。寶祐元年,由太 學生知平陽縣,簡易從容,邑人化之。時與名士論文 講藝,敷繹大義,士習以興。至於崇社稷,闢道路,通溝 洫,議賑糴,民事備舉,暇時則游戲翰墨,以畫龍名。」

陳均[编辑]

按《尚友錄》:「均字平甫,俊卿從孫。安貧力學,以累舉當 奉奏對,不就。參稽《宋史》及司馬氏《稽古錄》、徐氏《國紀》、 李氏《續通鑑長編》諸書,用朱子《綱目》義例,提要備言, 輯成《宋鑑舉要》」、《備要》二書,起太祖建隆庚申,迄寧宗 嘉定甲申,凡八十八卷。端平初,時相言於朝,下福州 取其書,賜迪功郎,不受。

陳炤[编辑]

按《宋史陳炤傳》:「炤字光伯,常州人。少工詞賦,登第為 丹徒縣尉,歷兩淮制置司參議,官大軍倉曹、壽春府 教授。復入帥幕,改知朐山縣,仍兼主管機宜文字。尋 丁母憂歸。北兵至,常守趙與鑒走匿,郡人錢訔以城 降。淮民王通居常州,陰以書約劉師勇,許為內應,朝 議乃以姚希得子訔知常州。師勇復常州,走錢訔,執」 安撫戴之泰等,遂迎訔以入。訔以炤久任邊知兵,辟 為通判,炤遂墨衰而出。大軍攻常,炤等率義兵戰禦, 自夏徂冬,不能下。以功加帶行提轄文思院。常將張 彥攻呂城,兵敗而降,因盡言常城中虛實,遂急攻之。 炤等持以忠義,協力固守。再加幹辦諸軍糧料院。城 破,炤猶斂兵巷戰,日中,兵至死焉。事上,追贈炤直寶 章閣,官其子。

陳堯舉[编辑]

按《尚友錄》:堯舉,南豐人。淳祐中進士,官至通判臨江 軍。嘗承江西運司檄,考試廬陵士子,拔擢文天祥,咸 謂其知人。居官甘澹泊,毫無妄取,學者稱為「鳳岡先 生。」

陳隆之[编辑]

按《宋史陳隆之傳》:隆之不知所仕履,為四川制置使。 淳祐元年十一月,成都被圍,守彌旬弗下,部將田世 顯乘夜開門,北兵突入,隆之舉家數百口皆死,檻送 隆之至漢州,命諭漢州守臣王夔降。隆之呼夔語之 曰:「大丈夫死,爾毋降也。」遂見殺。後五年,提刑袁簡之 上其事,特贈徽猷閣待制,與兩子恩澤,賜諡立廟。

陳繼周[编辑]

按《宋史鄒鳳傳》:「陳繼周,字碩卿,寧都人。淳祐三年貢 於鄉,以捕盜功行,未奏名,授廉州司法,南豐縣知錄, 淮東總領幹官,藤州觀察推官,知吉州永豐縣,改知 高安縣,廣東經略司準備差遣,知衡陽縣,辟淮東轉 般倉,江東提點刑獄,幹辦公事,未上,會咸淳十年詔 徵勤王,文天祥方守贑州,即日舉兵,造繼周問計,繼」 周慨然為具言閭里豪傑子弟與凡起兵之處,其為 方略甚詳。於是留繼周幕中,晝夜調度。授繼周江西 安撫司準備差遣,率贑士以從。繼周雖弱不勝衣,而 年德有以服,人士視為父兄,進止疾徐惟指呼,無敢 先後。詔改繼周合入官,帶行監文思院,差充江浙制 置司主管機宜。所部夜襲大兵於南柵門,殺傷相當; 質明,猶戰渴,赴水死。

陳宗禮[编辑]

按《宋史陳宗禮傳》:「宗禮,字立之,少貧力學。淳祐四年, 舉進士,調卲武軍判官,遷國子監丞,轉祕書省著作 佐郎,兼考功郎官,國史實錄院校勘,景獻府教授,升 著作郎,遷尚左郎官兼右司,拜太常少卿,以直寶謨 閣、廣東提點刑獄,進直煥章閣,遷祕書監,以監察御 史虞虙言,追兩官,送永州居住。景定四年,拜侍御史」, 直龍圖閣、淮西轉運判官。遷刑部尚書,以起居舍人 曹孝慶言罷。度宗即位,兼侍講,拜殿中侍御史,權禮 部侍郎兼給事中,遷禮部侍郎,尋權禮部尚書。乞奉 祠,以華文閣直學士知隆興府。再辭,依舊職廣東經 略安撫使兼知廣州,加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尋兼權參知政事。卒官。贈開府儀同三司、盰江郡侯, 諡「文定。」所著有《寄懷斐槁》《曲轅散木集》《兩朝奏議》《經 筵講義》《經史明辨》《經史管見》《人物論》。

陳元桂[编辑]

按《宋史陳元桂傳》:「元桂,撫州人。淳祐四年進士,累官 知臨江軍。時聞驚報,築城備禦,以焦心勞思致疾。開 慶元年春,北兵至臨江,時制置使徐敏子在隆興,頓 兵不進,元桂力疾登城,坐北門亭上督戰,矢石如雨, 力不能敵,吏卒勸之避去,不從。師至,元桂瞠目叱罵, 遂死之。敏子以聞,贈寶章閣待制,官一子,諡正節。」

陳植[编辑]

按《詔安縣志》:「植字寢立,以字行。以廕補太學司理漳 州。登淳祐進士。以妻安定郡王女,封郡馬都尉,賜食 邑,提督嶺南海路兵馬。帝昺浮海,植領海舟,見事急, 斷維出港,自以六舟泊梅嶺,收亡命,馳檄諸蠻,圖立 宋後。聞世傑舟覆,元人索捕,變姓名,隱大芹、白葉、九 侯間。臨終命葬,南望崖山,不北面於元云。」

陳登[编辑]

按《福州府志》:「登,閩縣人。淳祐間,知新昌縣。鎮之以靜, 撫之以寬,有豈弟之風。踰年政清訟簡,民懷其惠。」

陳學心[编辑]

按《尚友錄》:「學心,崇安人。淳祐間登進士,歷官高州知 府。謝枋得起兵,使守安仁。元兵至,力戰死之。」

陳宜中[编辑]

按《宋史陳宜中傳》:「宜中,字與權,永嘉人也。少甚貧,而 性特俊拔。既入太學,有文譽。寶祐中,丁大全得寵於 理宗,在臺橫甚,宜中攻之。大全怒,使監察御史吳衍 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業率十二齋生冠帶送 之橋門之外,大全益怒,宜中謫建昌軍。大全既竄,丞 相吳潛奏還之。賈似道入相,復為之請,詔免省試,令」 赴。景定三年,廷試中第二人,由紹興府推官、戶部架 閣、祕書省正字、校書郎,數年,遷監察御史。程元鳳再 相,似道恐其侵權,欲去之。宜中首劾元鳳,亦自請外, 為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四年,改浙西提刑。五年, 召為崇政殿說書,累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七年, 閩闕帥,以顯文閣待制知福州。在官得民心,歲餘,入 為刑部尚書。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德祐元年,升同知樞密院事。二月,似道喪師蕪湖,乃 以宜中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已而翁應龍自軍中 歸,宜中問似道所在,應龍以不知對。宜中以為似道 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誤國之罪。似道行時,以所親 信韓震總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遷者,宜中召震 計事,伏壯士袖鐵椎擊殺之,以示不黨於似道。以王 爚為左丞相,拜宜中特進、右丞相。四月,爚還朝論事, 即與宜中不合。會留夢炎自湖南入朝,宜中乞罷政, 請以夢炎為相。太皇太后乃以宜中為左丞相,夢炎 為右丞相,爚進平章軍國重事。爚子嗾,京學生,伏闕 上書,數宜中過失數十事。書上,宜中竟去,遣使召之, 不至。其後罷爚,命臨安府捕逮京學生,召之,亦不至。 太皇太后自為書遺其母楊,使勉諭之,宜中始乞以 祠官入侍,乃拜醴泉觀使。十月壬寅,始造朝,尋為右 丞相。十一月,遣張全合尹玉、麻士龍兵援常州,玉與 士龍皆戰死,全不發一矢,奔還。文天祥請誅全宜中, 釋不問。已而常州破,鄰邑望風皆遁。宜中遣使如軍 中請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宮請遷都,太皇太后不可。 宜中痛哭請之,太皇太后乃命裝,俟升車,給百官路 費銀。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脫簪珥擲之地,遂 閉閤。群臣求內引,皆不納。宜中初與元丞相伯顏期 會軍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顏將兵至皇亭山,宜中 宵遁。陸秀夫奉二王入溫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溫 州,而其母死,張世傑舁其棺舟中,遂與俱入閩中。益 王立,復以為左丞相。井澳之敗,宜中欲奉王走占城, 乃先如占城諭意,度事不可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 之,終不至。至元十九年,大軍伐占城,宜中走暹,後沒 於暹。

陳大震[编辑]

按《廣東通志》:「大震,字希聲,番禺人。寶祐癸丑進士,釋 褐為博羅主簿,遷循州長樂令,以敏捷寬厚稱。轉廣 濟令,以平盜功改奉議郎,參靜江帥府。咸淳七年,權 知雷州,轉朝奉大夫,知全州。元兵壓境,知力不支,自 劾罷歸。端宗入廣,召為吏部侍郎,不就。宋亡,元錄遺 臣,授司農卿、廣東儒學提舉,以疾力辭。」

陳士英[编辑]

按《泉州府志》:「士英,永春人,為縣隅總。寶祐六年冬,寇 犯永春境,士英率民兵二百,忽遇賊眾猝至,眾皆辟 易,士英獨掀髯奮擊,力不支死。」

陳壽孫[编辑]

按《尚友錄》:「壽孫,瑞安人。寶祐間登第,授台州教授。會 新郡守初視篆,乃丞相丁大全之黨,至謁廟日,壽孫 乃揚言曰:『昔冉求為季氏聚斂,聖人尚欲鳴鼓而攻 之。太守乃丁大全黨聚斂之徒,烏可升我夫子之堂哉』!」守聞之,遂解印去。後直龍圖閣,歷福建提刑,貪吏 聞風畏慴引去。後入覲,與賈似道爭鹽法事,被劾歸 里。元兵至,率市人操兵,聚瑞安白巖橋禦之。取民居 扉戶床桌累以為柵。兵至,民散潰,遂被執。元將欲降 之,瞋目厲聲曰:「我大宋憲臣,乃從爾耶?何不速殺我!」 遂囚於獄。邑吏或戲之曰:「提刑亦下獄耶?」壽孫叱之 曰:「吾志尚能斬賊配吏,顧力屈耳。」元將壯之,命縊死 於獄。

陳澔[编辑]

按《尚友錄》:「澔字可大,都昌人。潛心理學,註《禮記》。」

陳元大[编辑]

按《尚友錄》:元大字孔碩,號北山,世稱北山先生。元大 遠接洙泗之傳,尚友于濂、洛、關、閩諸君子,任溫州儒 學教授,著《四書講義》行於世。宋末來遊吳之常熟,愛 其風俗山水之美,遂居焉。長子後山亦以道學鳴。仲 子昇,慷慨有大節,當時景仰。山斗孫伯琬、伯珪,皆為 邑之名士。按此與福州志所載陳孔碩疑是一人而里居官爵不同故併載之

陳謙老[编辑]

按《松溪縣志》:「謙老,字希呂,戩之裔孫。登景定間進士, 初授縣尉。元兵張甚、奸臣丁大全用事,帝將遷都,即 棄職歸。」

陳羍[编辑]

按《宋史陳羍傳》,「羍字肇方,一字偉節,饒州安仁人。父 詩川,以武功補沭陽令。咸淳元年,父子同舉進士,調 滁州司戶參軍。父喪免,改荊閫糧料院,又以母憂去, 調朐山主簿,制置使郎應雷辟入幕。德祐元年秋,羍 繇海道歸杭,授南安軍教授,不就,還家。羍少與謝枋 得遊,會枋得起兵,安仁首拔入幕,執安仁令李景。景」, 羍里人也。景請得以家貲二萬贖罪,羍聲其罪斬之。 景子率鄉民五千報怨,羍度勢不敵,引兵趍信州,會 守吏遁去。羍聞於朝,就攝郡事。益王即位,羍入覲,遷 宗正寺簿、太府寺丞,領江東安撫使。出上饒,接應郡 縣,所部才千餘人,屯火燒山。越數月,戰潰,被執至豫 章。元帥憐其才,羈縻館,留之,遁去。後三年,復起兵;尋 敗入積煙山中,自剄死。弟年同時被執,死焉。

陳文龍[编辑]

按《宋史陳文龍傳》:「文龍,字君貴,福州興化人,丞相俊 卿之後也。能文章,負氣節。初名子龍,咸淳五年,廷對 第一,度宗易其名文龍。丞相賈似道愛其文,雅禮重 之。由鎮東軍節度判官歷崇政殿說書,祕書省校書 郎,數年拜監察御史。皆出似道力。已忤似道,知臨安 府。襄陽久被圍,似道日恣淫樂,不少加意。時陽請督」 師,而陰使其黨留己,竟失襄陽。文龍上疏極言其失, 似道大怒,黜文龍知撫州,旋又使臺臣李可劾罷之。 未幾,呂文煥導大軍東下,范文虎首迎降。似道兵潰, 始悔不用文龍之言。起為左司諫,尋遷侍御史,累遷 至參知政事。未幾,議降,文龍乃上章乞歸養。既出國 門而悔之,復上疏求還。不報,乃歸益王稱制於福州, 復以文龍參知政事。漳州畔,以文龍為閩廣宣撫使 討之。興化石手軍亦畔,復命文龍為知軍平之。已而 降將王世強復導大軍入廣攻城,通判曹澄孫開門 降。執文龍與其家人至軍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 之,文龍指其腹曰:「此皆節義文章也,可相逼邪?」強之 卒不屈,乃械繫送杭州。文龍去興化,即不食,至杭餓 死。其母繫福州尼寺中,亦死。

陳瓚[编辑]

按《宋史陳文龍傳》:「興化石手軍畔,命文龍平之。已而 降將王世強復導大軍入廣,文龍將林華降,且導兵 至,執文龍,文龍死。大兵既歸,文龍之姪瓚復舉兵殺 林華,據興化。未幾復破,瓚死之。」

陳仲潛[编辑]

按《癸辛雜識》:「永嘉平陽陳仲潛,健啖過人,仕至邑宰。 會北使至,亦健啖,求為敵者,因獲充選。食已復索,乃 各以半豚進,使者辭不能容,陳獨大嚼,由是得湘陰 庾節。使還不為生計,每飯肉必數斤,未幾所蓄一空。 其妻告以饑,愁中吐出一蟲,如小龜,金色,遂殂。」

陳戩[编辑]

按《萬姓統譜》:「戩,松溪人。為給事中,上疏論當時有五 失:宰執務姑息,將帥邀功賞,臺諫言細務,守臣多犯 法,內侍權漸大,願有以禁止之。」

陳天福[编辑]

按《尚友錄》:天福,茶陵人。歲凶,發廩平糴,貧不能糴者, 天福輒周之。有道士丐米,天福與之一斗,道士酬以 百錢,天福弗受。道士出題其壁,有「桂子蘭孫聯步武」 之句。後子桂孫、蘭孫果登第,亦慕義樂施,有父風。遭 宋季,易姓弗復為祿仕,營東山書院,為終身計。博學 好古,著述尢富,輯《文選補遺》四十卷,行於世。

陳敬叟[编辑]

按《尚友錄》:「敬叟字炳然,臨武人。博學能詩文。咸淳中 進士,授迪功郎、主簿來陽學錄。德祐時北附,遂隱居 不仕,益肆力於詩文。有《㢲溪集》若干卷行於世

陳章伯[编辑]

按《尚友錄》:「章伯字奎龍,少習舉業,警敏讀書經目輒 通大義。才藻秀發,義不仕元。平生闊略,不治生業,有 田數頃,亦輒易去。茅屋數椽,室中釜盎亦無完器,惟 閉門玩讀,雖寢食不廢。其自著作題詠,名曰《㢲溪。嗣 槁》」

陳自中[编辑]

按《萬姓統譜》:「自中,宜中弟,好學善為文,咸淳中登第, 由郡司馬擢太常丞。宜中奉二王南遷,自中以行軍 司馬提兵拒守分水關,食絕,遂遇害。」

陳覺伯[编辑]

按《福州府志》:「覺伯字宗尹,長樂縣人。登咸淳進士,授 泉州教授。景炎初,幼主航海,師次於泉,覺伯率同列 奔問起居,遂從入廣。宋亡,憤惋不食死。」

陳元善[编辑]

按《龍溪縣志》:「元善,字長卿,宋咸淳七年進士,淼之孫 也。至正二十七年,海壖逃兵作亂,兇渠薛均祥執元 善并其妻孥,欲脅之以為民望。元善不從,賊怒殺之。 其妻郭氏子光遠、光達、光迪,皆不屈而死。」

陳元亮[编辑]

按《萬姓統譜》:「元亮,仲微從子。博學尚氣節。咸淳進士 時,洪燾為臨安府尹,以賈似道逞勢作威,元亮率諸 生伏闕上書,歷數其奸,遂被黜,官至御前軍器所幹 辦官。」

陳季雅[编辑]

按《尚友錄》,「季雅著有《漢唐論斷》行於世。」

陳天瑞[编辑]

按《尚友錄》,「天瑞公輔之後,師事金華王柏,明性理之 學,志潔而行廉。為金華令,有能名。宋末,隱遁林壑,詩 文極高古,效淵明,著《甲子文集》五十卷。」

陳蒙[编辑]

按《宋史陳塤傳》:「塤子蒙,年十八,上書萬言,論國事,為 太府寺主簿。入對,極言賈似道為相時國政闕失。為 淮東總領,似道誣以貪汙,貶建昌軍簿。德祐初,禮部 侍郎李玨乞放便,以刑部侍郎召,不赴,卒。」

陳子敬[编辑]

按《宋史何時傳》:「陳子敬者,贛州人。以貲雄鄉里,嘗從 天祥遊。天祥開閫汀州,子敬募集民兵,屯皁口,據下 流。及天祥攻贛,子敬與合謀,忠效甚著。空坑兵敗,復 聚兵屯黃塘砦,連結山砦,不降。大軍以重兵襲其砦, 砦潰,子敬不知所終。」

陳天隱[编辑]

按《尚友錄》:「天隱,字君舉,蘭谿人。端重好學,父兄早喪, 事母以篤孝稱。母將葬時,六月六日,畏日如焚,先期 焚香禱乞,雲霧覆棺。人皆哂之,已而果應。既窆雲散, 人皆異之。」

陳公榮[编辑]

按《萬姓統譜》:「公榮字子華,長樂人,龜圖十三世孫。初 遊太學,景炎元年,同子宗傅、族子老成募兵應詔勤 王。時蒲壽庚作亂,帝舟自泉趨潮。逾年,張世傑會師 討賊,公榮率兵赴之,老成戰歿於泉。詔贈御史臺檢 法,公榮授福清縣尹,宗傅授提刑司檢法。」

陳格[编辑]

按《詔安縣志》:「格,植之弟,為宋海舟監簿。帝昺之亡,格 從容就死,忠義形於六詠。」

陳龍復[编辑]

按《萬姓統譜》:「龍復,泉州人。與文天祥同登第,歷官太 府少卿。天祥開府南劍,分司潮州,積糧治兵,天祥賴 之。及移屯,為元兵所襲,死焉。」

陳存[编辑]

按《萬姓統譜》:「存,安吉人。累官至兵部尚書,端明制置 使。宋亡,元遣使七徵,不起。尋遘疾,卻醫,絕食旬有四 日,卒。」

陳蕭[编辑]

按《廣東通志》:「蕭字文瑞,海縣人。宋季避亂鮀江,倡士 講學。文天祥過韶,召見與語,奇之,檄為參謀,不就。至 元初,以賢良應聘舉,署總管。修文廟及濟川橋,士民 惠焉。累官樞密同知,卒。」

[编辑]

陳顏[编辑]

按《金史陳顏傳》:「顏,衛州汲縣人,世業農。父光,宋季擢 武舉第,調壽陽尉,未赴,值金兵取汴,光病,圍城中。顏 間關渡河,往省其父,因扶疾北歸。光家奴謀良不可 誣,告光與賊殺人,光繫獄榜掠不勝,因自誣服。顏詣 郡請代父死,太守徐某哀之,不敢決。適帥臣至,郡以 其狀白帥曰:『此真孝子也』。遂併釋之。天會七年,詔旌」 表其門閭。

陳克基[编辑]

按《山西通志》:「克基,其先自洛徙臨晉。祖揮,宋慈州司 土曹,有清操直節。父灝,儒林郎,俱死縣之凝陽。克基, 天德三年進士第一,仕國子監丞。子仲謙,輝州三白渠規措使,潁州郡伯。仲謙子長賡,河東山西道行中 書省參議。二庾,平陽路提舉學校。三廙,近侍局奉御。 五膺,東平路觀農使,追封潁川侯,諡莊敬。」

陳規[编辑]

按《金史陳規傳》:「規字正叔,絳州稷山人。明昌五年詞 賦進士,南度為監察御史。貞祐四年,出為徐州帥府 經歷官。正大元年,召為右司諫,數上章言事。尋權吏 部郎中。未幾,坐事解職,改充補闕。後出為中京副留 守,未赴卒。子良臣。」

[编辑]

陳祐[编辑]

按《元史陳祐傳》:「祐一名天祐,字慶甫,趙州寧晉人。世 業農。祖忠,博究經史,鄉黨皆尊師之。既歿,門人諡曰 『茂行先生。祐少好學,家貧,母張氏嘗剪髮《易》書使讀 之,長遂博通經史。時諸王得自辟官屬,歲癸丑,穆王 府署祐為其府尚書。王既分土陝洛,表祐為河南府 總管,以清慎見稱。至元二年,調官法行,改南京路治』」 中。三年,授嘉議大夫、衛輝路總管。六年,置提刑按察 司,首以祐為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使。還朝,除僉中 興等路行尚書省事。朝廷大舉伐宋,遣祐僉軍山東。 十二年,授南京總管,兼開封府尹。十四年,遷浙東道 宣慰使,遣祐檢覆慶元、台州民田。及還新昌,值玉山 鄉盜起,倉卒不及為備,遂遇害。詔贈浙江等處行中 書省左丞,追封河南郡公,諡「忠定。」

陳天祥[编辑]

按《元史陳祐傳》:「祐弟天祥,字吉甫,因兄祐仕河南,自 寧晉徙家洛陽。天祥少隸軍籍,善騎射。中統三年,李 璮叛,據濟南宣慰司,承制以天祥為千戶。事平罷歸, 居偃師南山,躬耕讀書,從之遊者甚眾。其居近緱氏 山,因號緱山先生。至元十一年,起家從仕郎,郢、復州 等處招討司經歷。十三年,興國軍以籍兵器致亂,行」 省命天祥權知本軍事,復權知壽昌府事。二十一年, 拜監察御史。二十二年,朝廷錄天祥從軍渡江及平 興國、壽昌之功,擢吏部郎中。二十三年,除治書侍御 史,命理算湖北、湖南行省錢糧。時桑哥竊國柄,誣天 祥以罪,遇赦得釋。二十八年,擢行臺侍御史,未幾,以 疾辭歸。三十年,授燕南河北道廉訪使。元貞元年,改 山東西道廉訪使,任滿辭去。大德三年,遷河北、河南 廉訪使,以疾不起。六年,陞河南行臺御史中丞,謝病 去。七年,召拜集賢大學士,商議中書省事,被召還京。 至是,且一歲,未嘗得見帝言事。八年,移疾謝去。九年, 拜中書右丞、議樞密院事,提調諸衛屯田使者,以年 老辭。延祐三年四月,卒於家,年八十。累贈「推忠正義 全德佐理功臣」,追封趙國公,諡文忠。

陳孚[编辑]

按《元史陳孚傳》,「孚字剛中,台州臨海人。幼清峻穎悟, 讀書過目輒成誦,終身不忘。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 一統賦》,江浙行省為轉聞於朝,署上蔡書院山長。考 滿,謁選京師。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書再 使安南,選南士為介,朝臣薦孚博學有氣節,調翰林 國史院編修官,攝禮部郎中,為曾副。陛辭,賜五品服」, 佩金符以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世子陳日燇以憂, 制不出郊迎,又不由陽明中門入。孚回館,致書詰以 不廷之罪,往復三書,宣布威德,辭直氣,壯其所贈,孚 悉卻之。使還,除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帝欲寘 之要地,而廷臣頗嫉忌之,遂除建德路總管府治中, 再遷治中衢州,所至多著善政。秩滿,復請為鄉郡,特 授奉直大夫、台州路總管府治中。大德七年,詔遣奉 使宣撫循行諸道,時台州旱,民饑,道殣相望,江浙行 省檄浙東元帥脫歡察兒發粟賑濟,而脫歡察兒怙 勢立威,不卹民隱。孚遂詣撫,使愬其不法,宣撫使按 實,坐其罪,命有司亟發倉賑,饑民賴以全活者眾,而 孚亦以此致疾,卒於家,年六十四。

陳思濟[编辑]

按《元史陳思濟傳》:「思濟,字濟民,柘城人也。以才器見 稱於時輩間。世祖在潛邸,聞其名,召之以備顧問。既 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事無巨細,悉就準繩。除右 司都事。至元五年,遷承務郎,同知高唐州事,以績最 聞。拜監察御史,授奉訓大夫,知沁州。遷中順大夫,同 知紹興路總管府事,轉同知兩浙都轉運司事,調陝」 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副使。二十三年,加少中大夫,同 知浙東道宣慰司事。時兩淮鹽課不敷,授嘉議大夫、 兩淮都轉運使。奸弊盡革,商賈通行,歲課以足。擢嶺 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改池州路總管,累遷中議大 夫,僉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事。大德五年卒。贈正 議大夫、吏部尚書,追封潁川郡侯,諡《文肅》。

陳玉[编辑]

按《山西通志》:玉,孟縣人。父纖,屢立大功,授汾西大將 軍。時直金亂,兵戈滿地,玉惻然曰:「軍民何罪,而陷於 死地,正丈夫用命之秋。」遂捐軀濟難,憤勇而前,保於

東山。世祖嘉之,命懸帶金牌,授龍虎衛上將軍防禦
考證
使。弟𤥻,果敢有謀,且善射,亦授監軍使。

陳梅湖[编辑]

按《江寧縣志》:「梅湖善皇極數,受知於元世祖,凡遇推 卜,多以《易》數諷諫,朝臣咸敬之。官至江西宣慰副使。」

陳資壽[编辑]

按《山西通志》:「資壽,其先錦州人,籍於寧鄉。元初任本 縣次官監軍職。適金末兵燹之餘,勦捕郡寇有功,歷 陞昭義大將軍。子政,以武績歷官定遠大將軍。致,至 元中,以本縣令歷宜興州同知。」

陳公[编辑]

按《明外史陳公傳》:陳公逸其名,揚州人,淳皇后父也。 宋末從張世傑軍厓山,世傑死,公舟亦敗,得脫,棲海 島,糧絕,同棲者將往髑髏山食死。馬公夢白衣人戒 曰:「『勿往食,夜有舟至,可共載也』。寤而如戒。是夕又夢 紫衣人杖叩之曰:『起,起!舟至矣』。」公驚起,則已在元帥 某舟中。蓋公舊所事統領官降於元將,憐而載之也。 將有令,毋留附舟人,統領官匿之皇板下,取飲食從 板隙投之。事將洩,忽颶風大發,將懼甚,統領官白公 有巫術,令出而詛之,風果止,送歸揚州。公由是棄軍 籍,避地盱眙,以巫術行。久之,生二女,其季即淳皇后 也。公無子,年九十九始卒。洪武二年,追封揚王。

陳韶孫[编辑]

按《元史陳韶孫傳》:「韶孫,廣州番禺人。父瀏以罪流肇 州。韶孫年十歲,不忍父遠謫,朝夕號泣願從。父不能 奪,遂與俱往,跋涉萬里,不憚勞苦。道過遼陽,平章塔 出見而憫焉,語之曰:『天子寬仁,罰不及嗣。邊地苦寒, 非汝所堪。吾返汝故鄉,汝願之乎』?韶孫曰:『既不能以 身代父,當死生以之,歸非所願也』。塔出驚異,以錢賞」 之。大德六年,瀏死,韶孫哀慟,見者皆為之泣下。肇州 萬戶府以聞,命遣還鄉里,仍旌異之。

陳夔[编辑]

按《元史陳祐傳》:「祐子夔,芍坡屯田萬戶。初在揚州,聞 祐遇盜死,泣請於行省,願復父讎,擒其賊魁,戮於紹 興市。」

陳皋[编辑]

按《元史陳祐傳》:「祐子皋,昌國州知州。」

陳奭[编辑]

按《元史陳祐傳》:「祐子奭,侍儀司通事舍人。」

陳誠[编辑]

按《元史陳思濟傳》:「思濟子誠,襲廕入官,拜監察御史, 朝列大夫,僉廣西道肅政廉訪司事。」

陳顥[编辑]

按《元史陳顥傳》:「顥字仲明,其先居盧龍,有名山者,仕 金為謀克監軍。太祖得之,以為平陽等路軍民都元 帥。子孫徙清州,遂為清州人。顥幼穎悟,日記誦千百 言。稍長游京師,登翰林承旨王磐安藏之門。磐熟金 典章,安藏通諸國語,顥兼習之。安藏乃薦顥入宿衛, 尋為仁宗潛邸說書。仁宗奉母后出居懷慶,顥從行」 日,開陳以古聖賢居艱貞之道。仁宗入定內難,以迎 武宗,顥皆預謀。及仁宗即位,以推戴舊勳,特拜集賢 大學士、榮祿大夫,仍宿衛禁中,政事無不與聞。科舉 之行,顥贊助之力尤多。顥時伺帝燕閒,輒取《聖經》陳 之,每見嘉納。仁宗崩,辭祿家居者十年。文宗即位,起 為集賢大學士。順帝元統初,顥扈蹕行幸上都。至元 四年,致政。明年卒,年七十六。至正十四年,贈光祿大 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薊 國公,諡文忠。

陳櫟[编辑]

按《元史陳櫟傳》:「櫟字壽翁,徽之休寧人。櫟生三歲,祖 母吳氏口授《孝經》《論語》,輒成誦。五歲入小學,即涉獵 經史。七歲通進士業。十五,鄉人皆師之。宋亡,科舉廢, 櫟慨然發憤,致力於聖人之學,涵濡玩索,貫穿古今。 延祐初,詔以科舉取士,櫟不欲就試,有司強之試鄉 闈中選,遂不復赴禮部。教授於家,不出門戶者數十」 年。性孝友,尢剛正,日用之間,動中禮法。與人交不以 勢合,不以利遷,善誘學者,諄諄不倦。櫟所居堂曰「定 宇」,學者因以「定宇先生」稱之。元統二年卒,年八十三。

陳大模[编辑]

按《廣東通志》:「大模,字仲謀,其先銅陵人。父璽,仕宋為 機宜文字,從端宗入粵,卒於廣州,因家焉,遂為粵人。 模天性寧澹,元初隱居番禺之五馬山,不樂仕進。中 歲以才德薦,起家授祕書,歷官戶、禮二部郎。仁宗延 祐中,出為福建宣撫使。會閩省蔡五九之亂,戢禦有 方,事平,奏罷不便於民者六事,報可。閩人德之,累遷」 樞密副使。五年,卒官,賜祭葬。

陳守謙[编辑]

按《鄆城縣志》:「守謙,單父人。以戶役戍燕,因居鄆之墩 化村。喜讀書,習元人字語,精其業,自國學正陞助教, 歷壽張尹,大都警巡院使。天曆初,保京師南城有功, 陞順寧知府,以工部尚書致仕。」

===陳弈===按《河南通志》:「弈,永城人。倜儻有直氣,善騎射,累官沿 江大都督,卒贈光祿大夫,諡毅敏。子二:巖,累官中書 左丞;嵩,歸德路總管。」

陳斗龍[编辑]

按《浙江通志》:「斗龍,昌化人。父天澤,娶盛,無子,求宜子 者於錢塘清湖王氏,生斗龍與盛不合,謝還。至元間, 父母病卒,斗龍居喪甚哀。或告曰:『汝母王氏生汝數 月被遣。斗龍哭,即日與妻訣,誓欲見母。凡六年,於永 豐禮賢鎮得焉。為施氏婦,老矣。施憐而還之。至家,徽 寇犯邑,斗龍與妻負母入百丈山,遇賊稽首曰:『幼不 知母,求六年方得歸,吾夫婦死無恨矣。但慮母無養』』。」 賊咨嗟舍去,里中人亦賴以免焉。

陳旅[编辑]

按《元史陳旅傳》:「旅字眾仲,興化莆田人。先世素以儒 學稱,旅幼孤,資稟穎異,其外大父趙氏學有源委,撫 而教之。旅得所依,不以生業為務,惟篤志於學,於書 無所不讀。用薦為閩海儒學官。適御史中丞馬雍古 祖常使泉南,一見奇之,因相勉遊京師。中書平章政 事趙世延力薦之,除國子助教。居三年,考滿,諸生不」 忍其去,請於朝再任焉。元統二年,出為江浙儒學副 提舉。至元四年,入為應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遷國 子監丞,階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

陳繹曾[编辑]

按《元史陳旅傳》:「時有陳繹曾者,名士。繹曾,字伯敷,處 州人。為人雖口吃,而精敏異常,諸經註疏多能成誦, 文辭汪洋浩博,官至國子助教。」

陳孝伯[编辑]

按《元史陳顥傳》:「仁宗時,顥以父年老,力請歸養清州。 帝特命顥長子孝伯為知州以就養,顥固辭,乃以孝 伯為州判官。」

陳敬伯[编辑]

按《元史陳顥傳》:「顥次子敬伯,至正中,仕為中書參知 政事,歷左丞、右丞,二十七年,拜中書平章政事。」

陳遘[编辑]

按《元史陳孚傳》:「孚子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致 仕。」

陳思魯[编辑]

按《元史陳祐傳》:「祐孫思魯,襲芍陂屯田萬戶。」

陳思謙[编辑]

按《元史陳思謙傳》,「思謙,字景讓,其家世見《祖祐傳》中。 思謙少孤,警敏好學,凡名物度數,綱紀本末,考訂詳 究,尤深於邵子《皇極經世書》。文宗天曆初政,收攬賢 能,丞相高昌王亦都護舉思謙,時年四十矣,召見興 聖宮。明年,授典寶監經歷,改禮部主事。至順元年,拜 西行臺監察御史。明年,選太禧宗禋院都事,拜監察 御史。未幾,遷右司都事。元統二年,轉兵部郎中,改御 史臺都事。」《重紀》「至元元年,出為淮西道廉訪副使,未 期月,引疾歸。召為中書省員外郎。至正元年,轉兵部 侍郎。俄丁內艱。服除,召為右司郎中。五年,參議中書 省事。轉刑部尚書。改湖廣廉訪使。八年,遷淮東宣慰 司都元帥。九年,遷浙西廉訪使,湖廣」行中書省參知 政事,辭。十一年,改淮西廉訪使。尋召入,為集賢侍講 學士,修定國律。十二年,拜治書侍御史。明年,陞中丞, 年近七十,上章乞老,不允。進授榮祿大夫,仍御史中 丞。卒。贈宣猷秉憲佐治功臣、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 夫、柱國,追封魯國公,諡通敏。

陳安國[编辑]

按《元史陳祖仁傳》:「祖仁父安國,仕為常州晉陵尹。」

陳君用[编辑]

按《元史陳君用傳》:「君用字子材,延平人。少負氣,勇猛 過人。紅巾起江淮,由撫、盱入閩。閩閫授君用南平縣 尹,給錢五萬緡,俾募千兵,君用散家財繼之,導官軍 復建陽、浦城等縣,以功授同知建寧路事。亡何,賊圍 福州,君用率兵往援,大敗賊眾。廉訪僉事郭興祖佩 君用明珠虎符,使權同知副都元帥。遂引兵踰北嶺」, 至連江,阻水而陣。君用曰:「今日不盡殺賊,吾不復生 還矣。」乃率壯士六十人,徒涉斬殺,賊稍潰,既而復合, 君用大呼轉戰,中槍而死。事聞,贈懷遠大將軍、浙東 道宣慰司同知、副元帥、輕車都尉、潁川郡侯,諡忠毅。

陳祖仁[编辑]

按《元史陳祖仁傳》:「祖仁,字子山,汴人也。性嗜學,早從 師南方,有文名,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授翰林修撰, 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太廟署令,太常博士,遷 翰林待制,出僉山東肅政廉訪司事,擢監察御史,復 出為山北肅政廉訪司副使,召拜翰林直學士,陞侍 講學士,除參議中書省事。二十三年,拜治書侍御史」, 出為甘肅行省參知政事。明年,孛羅帖木兒入中書 為丞相,除祖仁山北道肅政廉訪使,召拜國子祭酒, 遷樞密副使,累上疏言軍政利害,不報,辭職。除翰林 學士,遂拜中書參知政事。是時,天下亂已甚,而祖仁 性剛直,遇事與時宰論議數不合,乃超授其階榮祿大夫,而仍還翰林為學士,尋遷太常禮儀院使。二十 八年,明兵進壓近郊,天子北奔。京城破,為亂軍所害, 時年五十五。

陳道夫[编辑]

按《安慶府志》:「道夫,懷寧人。余廷心守安慶時,有命得 便宜,乃辟道夫為懷寧尹,撫綏有方,民咸戴之。時敵 人攻城,力戰屢卻。敵城陷,與廷心同死之。」

陳新[编辑]

按《江西通志》:「新,泰和人。以新淦州判歸省,監州聞其 賢,辟守東境。時援少食盡,被賊執,不屈死。」

陳乞兒[编辑]

按《元史孔全傳》:「陳乞兒,歸德夏邑人。年九歲,母喪,哀 毀,親負土為墳,高一丈,廣十六步。人憫其幼,欲助之, 則泣拜而辭。」

陳預九[编辑]

按《福寧州志》:「預九,廉村人。至正十二年,穆洋、康二得 偽劄於政和。賊置酒招預九,飲將半,出偽劄授之,使 同為亂。預九不受,驚惶馳歸,遂自縊。」

陳道[编辑]

按《邵武府志》:「道,南坂人。至正丁亥,群虎晝傷人。一日, 道隨父樵,虎噬其父,道以柴擔奮前縱擊,虎舍其父, 遂噬道,啖盡。鄉人為斂父屍而葬之。」

陳杲[编辑]

按《浙江通志》:「杲字孔英,德永子。至正壬辰,德永避患 山谷中,適江上遇盜,被執,溺於水,杲力出之,盜以刃 加德永頸,索金帛,杲抱持泣曰:『我父老儒,貧無他貲, 願以身代死』。盜殺之。其弟多遜復肉袒趨至,請代其 兄。身被數創,死而復甦,德永乃得免。」

陳時敏[编辑]

按《浙江通志》:「時敏,瑞安人。工《易》數,能步推天象。至正 壬辰,正月朔,日食,辨司天臺推筭之差。郡聞於朝,遣 翰林院學士范文碧以禮徵之,不赴。復差司茶提舉, 終不起。」

陳檉[编辑]

按《浙江通志》:「檉字師聖,號勉齋。至正庚寅,方氏兵起, 達參政兼善受命治師,聘檉居,賓客資畫多所裨益。 達既死於難,檉籲天慟哭,竟憤懣以沒。士大夫高其 義。」

陳成[编辑]

按《泉州府志》:「成,字公美,晉江人。敦行孝義,不慕利祿, 號雲心處士。至正間,年九十餘,監郡偰玉立重其四 世同居,因表其門。」

陳訓 陳謙[编辑]

按《吳縣志》:「訓字師敬,謙字子平,兄弟至正間,訓為江 浙行省照磨,告歸。時張士誠兵適至,訓謂謙曰:『汝無 官守,宜自為計』。謙曰:『兄在,弟何所之』。」俄兵突入其室, 脅訓拜,不屈,遂刃其胸,謙以身翼之,並遇害。

陳德沂[编辑]

按《福寧州志》:「德沂,字宗魯,上杭人。與弟德漢友愛,四 世同居。元季兵亂,負親避難百里外,遇賊傷臂,賊感 其孝,舍之。」

陳紀[编辑]

按《廣東通志》:「紀字楚材,海康人。淹貫經史,領鄉薦,不 樂仕進,讀書於山中,深究性理之學,士無遠近,咸受 業於門。所居之里曰義江。元末群盜迭起,凡過其鄉, 必相戒曰:『勿犯陳賢士家』。」其為人欽慕如此。

陳肅[编辑]

按《無錫縣志》:「肅,字伯將,舉博學宏才,授蘭溪州判,累 官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河南行省左丞。元季沒於王 事。」

陳尚德[编辑]

按《萬姓統譜》:「尚德,寧德人,號懼齋,隱居不仕。其學以 四書、五經為本,而尤精通律呂、天文、地志、算數之說。 著述有《四書集解》《書傳補遺》《易經註》《詠史詩》。」

陳自新[编辑]

按《萬姓統譜》:「自新,寧德人。博學通《五經》,尢精於《易》數, 推衍《皇極經世》,弟子從遊甚眾,所著有《起興》等集。」

陳介[编辑]

按《江西通志》:「介字彥碩,性篤孝。父異登進士,為火伱 赤所殺。介痛父非命,詣闕愬冤,得白。登進士,授漷州 同知,治有能聲。洪武初徵之,介易姓名姚東之以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