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23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三十六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三十七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百三十六卷目錄

 張姓部列傳四

  宋

  張茂度      張邵

  張進之      張演

  張鏡       張永

  張暢       張敷

  張楚       張興世父仲子

  張說       張浩

  張淹       張辯

  張欣華      張續

  南齊

  張岱       張恕

  張敬兒      張恭兒

  張瓌       張沖

  張欣泰      張欣時

  張緒       張克

  張允       張融

  張盾

  梁

  張弘策      張卷

  張稷       張齊

  張惠紹      張充

  張率       張孝秀

  張景仁      張緬

  張纘從伯弘籍 張綰

  張嵊       張悌兄松 景

  張澄       張布

  張彪

  陳

  張種       張稜

  張譏       張正見

  張崖       張昭弟乾

  張沖之      張孝則

氏族典第二百三十六卷

張姓部列傳四[编辑]

[编辑]

張茂度[编辑]

按《宋書張茂度傳》,「茂度,吳郡吳人,張良後也。名與高 帝諱同,故稱字良。七世孫為長沙太守,始遷於吳。高 祖嘉,曾祖澄,晉光祿大夫。祖彭,祖廣州刺史。父敞,侍 中尚書、吳國內史。茂度為何無忌鎮南參軍,頃之,出 補晉安太守。盧循為寇,茂度受其符書,免官,復以為 始興相。郡經賊寇,廨宇焚燒,民物凋散,茂度刱立城」 寺,弔死撫傷,收集離散,民戶漸復在郡。一周徵為太 尉參軍,尋轉主簿,揚州治中從事史。高祖西伐劉毅, 茂度居守,留州事悉委之。軍還,遷中書侍郎。元嘉元 年,出為益州刺史。三年,太祖討謝晦,詔益州遣軍襲 江陵。晦已平而軍始至白帝。茂度與晦素善,議者疑 其出軍遲留。時茂度弟邵為湘州刺史,起兵應大駕。 上以邵誠節,故不加罪。被代還京師。十八年,除會稽 太守。素有吏能,在郡縣職事甚理。明年,卒官。

張邵[编辑]

按《宋書張邵傳》,「邵字茂宗,會稽太守裕之弟也。初為 晉琅邪內史,王誕龍驤府功曹。桓元徙誕於廣州,親 故咸離棄之,惟邵情意彌謹,流涕追送。時變亂饑饉, 又饋送其妻子。桓元篡位,父敞降為廷尉卿。及武帝 討元,邵白敞表獻誠款。帝大悅,命署其門曰:『有犯張 廷尉者,以軍法論』。」盧循寇迫京師,使邵守南城,尋補 州主簿。邵悉心政事,精力絕人。及誅劉藩,邵時在西 州直廬,即夜誡眾,及曉取辦。帝曰:「張邵可謂同我憂 慮矣。」十二年,武帝北伐,邵請見,曰:「人生卮脆,必當遠 慮。穆之若邂逅不幸,誰可代之?」帝曰:「此自委穆之及 卿耳。」穆之卒,朝廷恇懼,便欲發詔,以司馬徐羨之代 之。邵對曰:「世子無專命,宜須北咨信反,方使世子出 命。」武帝重其臨事不撓,有大臣體。武帝受命,以佐命 功,封臨沮伯。謝晦反,遺書要邵,邵不發函,馳使呈帝。 元嘉五年,轉雝州刺史。江夏王義恭鎮江陵,以為撫 軍長史。坐在雝州營私蓄,免官削爵。後為吳興太守, 卒,追復爵邑,諡曰簡伯。子敷、演敬有名於世。

張進之[编辑]

按《宋書張進之傳》:「進之,永嘉安固人也。為郡大族,少 有志行,歷郡五官主簿,永寧、安固二縣領校尉。家世 富足,經荒年,散其財救贍鄉里,遂以貧罄,全濟者甚 多。進之為太守王味之吏,味之有罪當見收,逃避投 進之家,供奉經時,盡其誠力。以本村淺近,移入池溪, 味之墮水沈沒,進之投水拯救,相與沈淪,危而得免。」 時劫掠充斥,每入村抄暴,至進之門,輒相約勒,不得 侵犯,其信義所感如此。元嘉初,詔在所蠲其繇役

張演[编辑]

按《南史張裕傳》:「裕子演,位太子中舍人。」

張鏡[编辑]

按《南史張裕傳》:「裕子鏡,少與光祿大夫顏延之鄰居, 顏談義飲酒,喧呼不絕,而鏡靜默無言聲。後鏡與客 談,延之從籬邊聞之,取胡床坐聽,辭義清元。延之心 服,謂客曰:『彼有人焉』。」由是不復酣叫。仕至新安太守。 演、鏡兄弟中名最高。

張永[编辑]

按《宋書張茂度傳》,「茂度子永,字景雲,初為郡主簿,出 補餘姚令,入為尚書中兵郎。先是,尚書中條制繁雜, 元嘉十八年,欲加治撰,徙永為刪定郎,掌其任。二十 二年,除建康令,又除廣陵王誕北中郎錄事參軍。永 涉獵書史,能為文章,善隸書,曉音律,騎射雜藝,觸類 兼善。又有巧思,益為太祖所知。紙及墨皆自營造,上」 每得永表啟,輒執玩咨嗟,自嘆供御者了不及也。二 十九年,以永督濟南、樂安、太原三郡諸軍事,督王元 謨、申垣等諸將,經略河南,為魏所敗,為蕭思話所收, 繫獄。三十年,元凶弒立,起永督東安、東莞二郡諸軍 事。司空南譙王義宣起義,又板永督濟南、安樂、太原 三郡諸軍事,事平,召為江夏王義恭大司馬從事中 郎,領中兵。太宗即位,除吏部尚書,未拜,會四方反叛, 使持節、監青、冀、幽、并四州諸軍事,統諸將討薛安都, 累戰克捷,破薛索兒等。薛安都據彭城請降,而誠心 不款。太宗遣永與沈攸之以重兵迎之。安都招引魏 兵至,永為所敗。復值寒雪,腳指斷落,僅以身免,失其 第四子,降號「左將軍。」永痛悼所失之子,服制雖除,猶 立靈座,飲食衣服,待之如生。每出行,常別具名車好 馬,號曰「侍從」,有事輒語左右「報郎君。」以破薛索兒功, 封孝昌縣侯。元徽二年,遷使持節、都督南兗徐青冀 益五州諸軍事。永少便驅馳,志在宣力,年雖已老,志 氣未衰,優游閑任,意甚不樂。及有此授,喜悅非常,即 日命駕還都。未之鎮,值桂陽王休範作亂,永率所領, 出屯白下。休範至新亭,永眾潰散奔還,免官削爵。永 亦愧歎發病。三年卒。

張暢[编辑]

按《宋書張暢傳》,「暢字少微,吳郡吳人,吳興太守邵兄 子也。父禕。暢少與從兄敷、演、鏡齊名,為後進之秀。起 家為太守徐佩之主簿,州辟從事,衡陽王義季行參 軍,彭城王義康主簿,司徒祭酒,尚書主客郎。未拜,又 除度支左民郎,江夏王義恭征北記室參軍,晉安太 守。又為義季安西記室參軍,南義陽太守,臨川王義」 慶衛軍從事中郎,揚州治中、別駕從事史,太子中庶 子。世祖鎮彭城,暢為安北長史、沛郡太守。元嘉二十 七年,托跋燾南侵,江夏王義恭欲棄彭城南歸,暢言 乃止。燾至,遣尚書李孝伯傳語,暢隨宜應答,吐屬如 流,音韻詳雅,風儀華潤,孝伯及左右人並相視歎息。 尋攻彭城南門,暢躬自前戰,身先士卒。及燾北走,遣 人語城內,「須麥熟更來。」義恭議欲芟麥,暢白世祖,議 遂寢。太祖聞暢屢有正議,甚嘉之,召為南譙王義宣 司空長史、南郡太守。二十年,元凶弒逆,義宣舉兵。暢 為元佐,居僚首,哀容俯仰蔭映,當時見之者,皆願為 盡命。事平,徵為吏部尚書、夷道縣侯。義宣既有異圖, 以暢民望留之。暢遣門生下都陳義宣釁狀。義宣為 逆,欲殺暢,竺超民保持獲免。既而自歸,為都官尚書, 轉侍中,領太子右衛率。孝建二年,出為會稽太守。大 明元年,卒官,時年五十,諡曰宣子。

張敷[编辑]

按《宋書張敷傳》:「敷字景引,吳郡人,吳興太守邵子也。 生而母沒,年數歲,問母所在,家人告之,敷雖童蒙,便 有思慕之色。年十許歲,求母遺物,得一畫扇,乃緘錄 之。每至感思,輒開笥流涕。性整貴,風韻甚高,好讀元 書,兼屬文論,少有盛名。高祖見而愛之,以為世子中 軍參軍,數見接引。永初初,遷祕書郎,嘗在省直。中書」 令傅亮貴宿權要,聞其好學,過候之,敷臥不即起,亮 怪而去。父邵,為湘州,去官侍從。太祖版為西中郎參 軍。元嘉初,為員外散騎侍郎,祕書丞。江夏王義恭鎮 江陵,以為撫軍功曹,轉記室參軍,遷正員郎,中書舍 人。善持音儀,盡詳緩之致,與人別,執手曰:「念相聞。」餘 響久之不絕,張氏後進至今慕之,其源流起自敷也。 遷黃門侍郎,始興王濬後軍長史,司徒左長史,未拜, 父在吳興亡,報以疾篤,敷往奔省,自發都至吳興成 服,凡十餘日,始進水漿。葬畢,不進鹽菜,遂毀瘠成疾。 世父茂度每止譬之,輒更感慟,絕而復續。茂度曰:「我 冀譬汝有益,但更甚耳。」自是不復往。未期而卒,時年 四十一。

張楚[编辑]

按《南史張進之傳》:元嘉時,益州梓潼人張楚,母疾,命 在屬纊。楚祈禱苦至,燒指自誓,精誠感悟,疾時得愈。 見榜門曰「孝行張氏之閭」,易其里為「孝行里」,蠲租布 三世,身加旌命

張興世父仲子[编辑]

按《宋書張興世傳》,「興世字文德,竟陵竟陵人也。少時 家貧,南郡宗珍之為竟陵郡,興世依之為客。白衣隨 王元謨伐蠻,每戰輒有禽獲,元謨甚奇之。後隨世祖 鎮尋陽,以補南中參軍督護,入討元凶,隸柳元景為 前鋒,事定,轉員外將軍。太宗即位,四方反叛,進興世 號龍驤將軍,領水軍,拒南賊於赭圻,相持久不決,興」 世建議曰:「賊據上流,兵強地勝。我今雖相持有餘,而 制敵不足。今以兵數千潛出其上,因險自固,隨宜斷 截。中流一梗,糧運自艱。制賊之奇,莫過於此。」沈攸之、 吳喜並贊其計。賊敗,興世率軍追討,與吳喜共平江 陵。遷左軍將軍,尋督南豫州六郡諸軍事,封作唐縣 侯。廢帝元徽三年,為通直散騎常侍。五年,以病徙光 祿大夫。順帝昇明二年卒。興世居臨沔水,沔水自襄 陽以下至于九江,二千里中,先無洲嶼,興世初生,當 其門前,水中一旦忽生洲。及至興世為方伯,而洲上 遂十餘頃。父仲子由興世致位給事,興世欲將往襄 陽,愛戀鄉里,不肯去。嘗謂興世:「我雖田舍老公,樂聞 鼓角,可送一部,行田時吹之。」興世素恭謹畏法,譬之 曰:「此是太子鼓角,非田舍老公所吹。」興世欲拜墓,仲 子謂曰:「汝衛從太多,先人必當驚怖。」興世減撤而後 行。興世子欣業當嗣封,會齊受禪,國除。

張說[编辑]

按《宋書張暢傳》,「暢弟說亦有美稱,歷中書吏部郎,侍 中,臨海王子頊前軍長史、南郡太守。晉安王子勛建 偽號於尋陽,召為吏部尚書,與鄧琬共輔偽政,事敗, 殺琬歸降,復為太子庶子,仍除巴陵王休若衛軍長 史、襄陽太守。四年,即代休若為雍州刺史、寧遠將軍, 復為休若征西長史、南郡太守。六年,太宗於巴郡置 『三巴校尉』」以補之,加持節、輔師將軍,領巴郡太守。未 拜,卒。

張浩[编辑]

按《宋書張暢傳》:「暢子浩,官至義陽王昶征北諮議參 軍。」

張淹[编辑]

按《宋書張暢傳》:「暢子淹,世祖南中郎主簿。世祖即位, 為黃門郎,封廣晉縣子,太子右衛率,東陽太守。免官, 起為光祿勳、臨川內史。太宗泰始初,與晉安王子勛 同逆,率眾至鄱陽,軍敗見殺。」

張辯[编辑]

按《宋書張茂度傳》:「茂度子辯,太宗亦見任遇,歷尚書 吏部郎,廣州刺史,大司農。」

張欣華[编辑]

按《南史張興世傳》,「興世子欣華為安成郡。」

張續[编辑]

按《萬姓統譜》:「續,吳縣人。清簡寡慾,宋明帝時為太子 中庶子、大中正,後遷中書令,領國子祭酒。續長于《周 易》,言精理奧,一時宗之。」

南齊[编辑]

張岱[编辑]

按《南齊書張岱傳》,「岱字景山,吳郡吳人也。祖敞,晉度 支尚書。父茂度,宋金紫光祿大夫。岱少知名,郡舉岱 上計掾,不行。州辟從事,累遷尚書水部郎,出補東遷 令。隨王誕於會稽起義,以岱為建威將軍輔國長史, 行縣事。事平,為司徒左西曹。母年八十,籍注未滿,岱 便去官,從實還養。有司以岱違制,將欲糾舉,宋孝武」 曰:「觀過知仁,不須案也。」後臨海王為廣州,豫章王為 揚州,晉安王為南兗州,岱歷為三府諮議,事舉而情 得。或謂岱曰:「主王既幼,執事多門,而每能緝和公私, 云何致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為政端 平,悔吝之事,無由而及。」元徽中,遷吏部尚書。王儉為 吏部郎,時專斷曹事,岱每相違執。及儉為宰相,以此 頗不相善。建元元年,出為左將軍、吳郡太守。太祖知 岱清直,加給事中。世祖即位,以岱為散騎常侍、吳興 太守,秩中二千石。岱晚節在吳興,更以寬恕著名。遷 使持節、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後將軍、南兗 州刺使。未拜,卒,年七十一。諡貞子。

張恕[编辑]

按《南齊書張岱傳》:岱兄子瓌、弟恕,誅吳郡太守劉遐, 太祖欲以恕為晉陵郡。岱曰:「恕未閑從政,美錦不宜 濫裁。」太祖曰:「恕為人,我所悉,且又與瓌同勳,自應有 賞。」岱曰:「若以家貧賜祿,此所不論。語功推事,臣門之 恥。」

張敬兒[编辑]

按《南齊書張敬兒傳》:「敬兒,南陽冠軍人也。本名苟兒, 宋明帝以其名鄙改焉。父醜,為郡將軍,官至節府參 軍。敬兒年少便弓馬,有膽氣,好射虎,發無不中。南陽 新野風俗出騎射,而敬兒尤多膂力,求入隊,為曲阿 戍驛將,稍官寧蠻府行參軍。山陽王休祐鎮壽陽,求 善騎射,人敬兒為長史,兼行參軍,領白直隊。泰始初」, 除寧朔將軍。桂陽事起,隸太祖,頓新亭,敬兒與黃回白太祖詐降而取之,斬休範首。除驍騎將軍。太祖以 敬兒人位輕,不欲使為襄陽重鎮。敬兒求之不已,乃 微動太祖曰:「沈攸之在荊州,公知其欲何所作。」太祖 笑而無言。乃以敬兒為持節、督雍梁二州郢司二郡 軍事,封襄陽縣侯。敬兒至鎮,厚結攸之,信饋不絕,得 其事跡,密白太祖。攸之敗於湯渚村自經死,居民送 首荊州,敬兒使楯擎之,蓋以青繖,徇諸市郭,乃送京 師。進號征西將軍,爵為公。徵為護軍將軍。敬兒武將, 不習朝儀,聞當內遷,乃於密室中屏人學揖讓答對, 空中俯仰如此,竟日妾侍竊窺笑焉。太祖即位,授侍 中、中軍將軍。建元二年,遷車騎將軍。太祖崩,遺詔加 敬兒開府儀同三司。將拜,謂其妓妾曰:「我拜後應開 黃閤。」因口自為鼓聲。敬兒妾尚氏居襄陽宅,敬兒慮 不復外出,乃迎家口至都,啟世祖,不蒙勞問,敬兒心 疑。及垣崇祖死,愈懼。妻謂敬兒曰:「昔時夢手熱如火, 而君得南陽郡。元徽中,夢半身熱,而君得本州。今復 夢舉體熱矣。」有閹人聞其言,說之。世祖疑其有異志。 永明元年,敕收敬兒。敬兒脫冠貂投地曰:「用此物誤 我。」少日伏誅。

張恭兒[编辑]

按《南齊書張敬兒傳》:「敬兒弟恭兒,不肯出官,常居上 保村中,與居民不異。敬兒呼納之甚厚。恭兒月一出 視,敬兒輒復去。恭兒本名豬兒,隨敬兒改名也。官至 員外郎。在襄陽,聞敬兒敗,將數十騎走入蠻中,收捕 不得,後首出,上原其罪。」

張瓌[编辑]

按《南齊書張瓌傳》:「瓌字祖逸,吳郡人也。祖裕,宋金紫 光祿大夫。父永,右光祿大夫。瓌解褐為義恭所遇,遷 太子舍人。初,永拒桂陽賊于白下潰散,阮佃夫等欲 加罪,太祖固申明之。瓌由此感恩自結。昇明元年,劉 秉有異圖,弟遐為吳郡,潛相影響,因沈攸之事起,聚 眾三千人,太祖令瓌取遐。諸張世有豪氣,瓌宅中常」 有父時舊部曲數百,遐召瓌。瓌偽受旨,與叔恕領兵 十八人入郡取遐,遐踰窗而走,斬之。獻捷太祖,以告 領軍張沖,沖曰:「瓌以百口一擲,出手得盧矣。」即授輔 國將軍、吳郡太守,封義成縣侯。瓌居室豪富,伎妾盈 房,有子十餘人。常云「其中要應有好者。」建武末,屢啟 高宗,還吳,見許,優游自樂。高宗疾甚,防疑。大司馬王 敬則以瓌素著幹略,授平東將軍。及敬則反,瓌遣將 吏三千人迎拒于松江,聞敬則軍鼓聲,一時散走。瓌 棄郡逃民間,事平,免官削爵。永元初,為光祿大夫。梁 初,復為光祿。天監四年卒。

張沖[编辑]

按《南齊書張沖傳》:「沖字思約,吳郡吳人。父柬,通直郎。 沖出繼從伯侍中景引。沖亦少有至性,隨從叔永為 將帥,朝廷以幹力相待,故歷處軍校之官。永明八年, 為假節,監青冀二州刺史事。沖父初卒,遺命曰:『祭我 必以鄉土所產,無用牲物』。沖在鎮,四時還吳,園中取 果菜,流涕薦焉。永元元年,遷持節督豫州軍事。明年」, 遷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輔國將軍。其冬,封定襄侯、 梁王。義師起,東昏使拒西師。時竟陵太守房僧寄被 代還,至郢,東昏敕僧寄留守魯山。僧寄謂沖曰:「臣蒙 先帝厚澤,實欲微立塵效。」沖深相許諾,共結盟誓,乃 分部拒守。明年二月,梁王出沔口,遣曹景宗等過江 攻郢城。沖遣陳光靜等開門出擊,為義師所破,沖固 守不出,病死。

張欣泰[编辑]

按《南齊書張欣泰傳》:「欣泰字義亨,竟陵人也。父興世, 宋左衛將軍。欣泰少有志節,不以武業自居,好隸書, 讀子史。年十餘,詣吏部尚書褚淵,淵曰:『張郎弓馬多 少』?欣泰答曰:『性怯畏馬,無力牽弓』。淵甚異之。建元初, 歷官寧朔將軍,累除尚書都官郎。世祖與欣泰早經 款遇,及即位,以為直閣將軍,領禁旅。欣泰通涉雅俗」, 交結多是名。素下直輒游園池,著鹿皮冠,衲衣錫杖, 挾素琴。有以啟世祖者,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 止。」後從車駕出新林,敕欣泰甲杖廉察。欣泰停杖于 松樹下,飲酒賦詩。世祖怒,遣出外。數日意稍釋,召還, 謂之曰:「卿不樂為武職,驅使當處卿以清貫。」除正員 郎。明帝即位,為領軍長史,遷諮議參軍。上書陳便宜 二十條,其一條言宜毀廢塔寺,帝並優詔報答。建武 二年,魏圍鍾離城,欣泰為軍主,隨崔慧景救援。魏欲 於邵陽洲築城,慧景慮為大患。欣泰曰:「魏所以築城 者,外示姱大,實懼我躡其後耳。今若說之以罷兵,則 其患自息。」慧景從之,魏引退。而洲上餘兵萬人,求輸 五百匹馬假道,慧景欲斷路攻之。欣泰說慧景曰:「歸 師勿遏。」慧景乃聽魏過,帝以此皆不加賞。四年,出為 永陽太守。永元初,還都,廬陵王安東司馬。義師起,以 欣泰為持節、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 之隨郡軍事。時少帝昏亂,人情咸伺事隙。欣泰與弟 欣時密謀結太子右率胡松等十餘人行廢立,伏誅。

===張欣時===按《南齊書張融傳》,「竟陵張欣時為諸暨令。」

張緒[编辑]

按《南齊書張緒傳》,「緒字思曼,吳郡吳人也。祖茂度,父 寅。緒少知名,清簡寡欲。叔父鏡謂人曰:『此兒今之樂 廣也』。州辟議曹從事,舉秀才,建平王護軍主簿、右軍 法曹行參軍,司空主簿、撫軍南中郎、二府功曹、尚書 倉部郎,除巴陵王文學、太子洗馬、北中郎參軍、太子 中舍人、本郡中正、車騎從事中郎、中書郎、州治中、黃」 門郎。宋明帝每見緒,輒歎其清淡。轉太子中庶子、本 州大中正,遷司徒左長史,領翊軍校尉,轉散騎常侍, 領長水校尉,尋兼侍中,遷吏部郎,參掌大選,又遷侍 中。袁粲、褚淵秉政,出緒為吳郡太守,遷祠部尚書,復 領中正,遷太常,加散騎常侍,尋領始安王師。昇明二 年,遷太子太傅長史。齊臺建,轉散騎常侍、世子詹事。 建元元年,轉中書令。緒善言,素望甚重,太祖深加敬 異。僕射王儉謂人曰:「北士中覓張緒,過江未有人,不 知陳仲弓、黃叔度能過之否耳。」四年,初立國學,以緒 為太常卿,領國子祭酒。世祖即位,轉吏部尚書。永明 元年,遷金紫光祿大夫,領太常。明年,領南郡王師,加 給事中。三年,轉太子詹事。每朝見,世祖目送之,謂王 儉曰:「緒以位尊我,我以德貴緒也。」遷散騎常侍,復領 中正。七年,領國子祭酒。卒,時年六十八,諡簡子。

張克[编辑]

按《南齊書張緒傳》:「緒子克,蒼梧世正員郎,險行見寵, 坐廢錮。」按南史作張完

張允[编辑]

按《南齊書張緒傳》:「緒子允,永明中安西功曹,淫通殺 人,伏法。」

張融[编辑]

按《南齊書張融傳》:「融字思光,吳郡吳人也。祖禕,父暢。 融有早譽,解褐為新安王北中郎參軍。孝武起新安 寺,僚佐多儭錢帛,融獨儭百錢。帝曰:『融殊貧,當序以 佳祿』。出為封溪令。從叔永出後渚送之曰:『似聞朝旨, 汝尋當還』。融曰:『不患不還,政恐還而復去』。廣越嶂嶮, 獠賊執融,將殺食之,融神色不動,方作《洛生詠》,賊異」 之而不害也。浮海至交州,於海中作《海賦》,文辭詭激, 獨與眾異。後還為儀曹郎,尋攝祠、倉部二曹,兼掌正 廚。自表解職,為安成王撫軍倉曹參軍,轉南陽王友。 辟太祖太傅掾,歷驃騎豫章王司空諮議參軍,遷中 書郎。太祖素奇愛融,常曰:「此人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又為長沙王鎮軍、竟陵王征北諮議,並領記室,司徒 從事中郎。永明八年,遷司徒右長史,黃門郎,太子中 庶子,司徒左長史。建武四年病卒,年五十四。文集數 十卷,行於世。

張盾[编辑]

按《南史張裕傳》:「裕子永,永子瓌,瓌子盾,字士宣,以謹 重稱,為無錫令,遇劫,問劫何須,劫以刀斫其頰,盾曰: 『咄咄不易,餘無所言。于是生資皆盡,不以介懷。為湘 東王記室,出監富陽令。廓然獨處,無所用心。身死之 日,家無遺財,唯有文集并書千餘卷,酒米數甕而已』。」

[编辑]

張弘策[编辑]

按《梁書張弘策傳》,「弘策,字真簡,范陽方城人,文獻皇 后之從父弟也。幼以孝聞,遭母憂,幾至滅性。兄弟友 愛,不忍暫離,雖各有室,常同臥起,世比之姜肱兄弟。 起家齊邵陵王國常侍,遷奉朝請,西中郎江夏王行 參軍。弘策與高祖年相輩,幼見親狎,恆隨高祖遊處。 建武末,弘策從高祖宿,酒酣,語及時事,高祖曰:『梁楚 間當有英雄興』。」弘策曰:「英雄今何在?」高祖笑曰:「安知 非僕?」弘策起曰:「今夜之言,是天意也,請定君臣之分。」 高祖曰:「舅欲效鄧晨乎?」是冬,魏軍寇新野,高祖將兵 為援,弘策從行。五年秋,高祖為雍州刺史,表弘策為 錄事參軍,帶襄陽令。高祖睹海內方亂,有匡濟之心, 密為儲備。謀猷所及,唯弘策而已。義師起,以弘策為 輔國將軍、軍主,領萬人,督後部軍事。西臺建,為步兵 校尉,遷車騎諮議參軍。及郢城平,乘勢長驅,直指京 邑。凡磯浦村落,軍行宿次,立頓處所,弘策逆為圖測, 皆在目中。高祖入頓石頭城,弘策屯門禁衛。城平,遣 弘策入清宮,封檢府庫。遷衛尉卿,加給事中。天監初, 加散騎常侍、洮陽縣侯。東昏餘黨作亂,燒神虎門、總 章觀,入衛尉府。弘策方救火,盜潛後害之,時年四十 七。諡曰愍。子緬嗣。

張卷[编辑]

按《梁書張稷傳》「卷,字令遠,稷從兄也。少以知理著稱, 能清言,仕至都官尚書,天監初卒。」

張稷[编辑]

按《梁書張稷傳》,「稷字公喬,吳郡人也。父永,宋右光祿 大夫。稷所生母遘疾歷時,稷始年十一,夜不解衣而 養,永異之。及母亡,毀瘠過人,杖而後起。性疏率,朗悟, 有才略,與族兄充、融、卷等俱知名,時稱之為四張。起 家著作佐郎,不拜。頻居父母憂,六載,廬于墓側。服除為驃騎法曹行參軍。齊永明中,為剡縣令,略不視事」, 多為山水遊。會賊唐瑤作亂,稷率厲縣人,保全縣境。 入為太子洗馬,武陵王為護軍,轉護軍司馬,尋為本 州治中。明帝領牧,仍為別駕。時魏寇壽春,以稷為寧 朔將軍、軍主,副尚書僕射沈文季鎮豫州。魏眾稱百 萬,圍城累日,時經略處分,文季悉委稷焉。軍退,遷平 西司馬、寧朔將軍、南平內史。永元末,徵為侍中,宿衛 宮城。義師至,兼衛尉江淹出奔,稷兼衛尉,副王瑩都 督城內諸軍事。時東昏淫虐,義師圍城已久,城內思 亡而莫有先發。北徐州刺史王珍國就稷謀之,使直 閤張齊害東昏于含德殿,乃遣國子博士范雲、舍人 裴長穆等使石頭城詣高祖,高祖以稷為侍中、左衛 將軍。高祖受禪,以功封江安縣侯,為青、冀二州刺史。 會魏寇朐山,詔稷權頓六里,都督眾軍。還,進號「鎮北 將軍。」初,鬱州接邊陲,民俗多與魏人交市。及朐山叛, 或與魏通,稷寬㢮無防。州人徐道角等夜襲州城,害 稷,時年六十三。

張齊[编辑]

按《梁書張齊傳》,「齊字子響,馮翊郡人。世居橫桑,或云 橫桑人也。少有膽氣。張稷為荊府司馬,齊從之,甚相 知重。稷為南兗州。永元中,義師起,東昏徵稷歸,都督 宮城諸軍事。外圍漸急,齊日造王珍國,陰與定計。計 定,夜引珍國就稷。明旦與稷、珍國即東昏于內殿,齊 手刃焉。明年,高祖受禪,封齊安昌縣侯。天監二年,遷」 天門太守。十四年,遷信武將軍、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是歲,葭萌人任令宗因眾之患魏也,殺魏晉壽太守, 以城歸款。鄱陽王遣齊迎令宗。十五年,大破魏軍於 葭萌。齊在益部累年,討擊蠻獠,身無寧歲。其居軍中, 能身親勞辱,與士卒同其勤苦,自畫頓舍城壘,皆委 曲得其便,調給衣糧資用,人人無所困乏。普通四年, 遷信武將軍、新興永寧二郡太守。未發而卒,時年六 十七。諡曰「壯。」

張惠紹[编辑]

按《梁書張惠紹傳》,「惠紹,字德繼,義陽人也。少有武幹, 補竟陵橫桑戍主。永元初,母喪歸葬鄉里。聞義師起, 馳歸高祖拔為中兵參軍,使與軍主朱思遠游遏江 中,斷郢、魯二城糧運。郢城水軍主沈難當帥輕舸數 十挑戰,惠紹擊破,斬難當,盡獲其軍器。高祖踐祚,封 石陽縣侯。天監六年,魏軍攻鍾離,詔左衛將軍曹景」 宗督眾軍為援,進據邵陽。惠紹與馮道根、裴邃等攻 斷魏連橋,短兵接戰,魏軍大潰。還為左驍騎將軍。出 為持節、都督司州諸軍事、信威將軍,領安陸太守。徵 還,為左衛將軍。十八年,卒,時年六十三,諡曰忠。

張充[编辑]

按《梁書張充傳》:「充字延符,吳郡人。父緒,齊特進金紫 光祿大夫。充少時,不持操行,好逸游。緒嘗請假還吳, 始入西郭,值充出獵,左手臂鷹,右手牽狗,遇緒船至, 便放紲脫韝,拜於水次。緒曰:『一身兩役,無乃勞乎』?充 跪對曰:『充聞三十而立,今二十九矣,請至來歲而敬 易之』。緒曰:『過而能改,顏氏子有焉』。及明年,便修身改」 節,學不盈載,多所該覽。尢明《老》《易》,能清言。與從叔稷 俱有令譽。起家撫軍行參軍,遷太子舍人,尚書殿中 郎,武陵王友。後為司徒諮議參軍,與瑯琊王思遠、同 郡陸慧曉等並為司徒竟陵王賓客。入為中書侍郎, 尋轉給事黃門侍郎。明帝作相,以充為鎮軍長史。出 為義興太守,為政清靜,民吏便之。尋以母憂去職,服 闋,除太子中庶子,遷侍中。義師近次,東昏召百官入 宮省,朝士慮禍,或往來酣宴,充獨居侍中省,不出閤。 城內既害東昏,百官集西鍾下,召充不至。高祖霸府 開,以充為大司馬諮議參軍,遷梁王國郎中令、祠部 尚書,領屯騎校尉,轉冠軍將軍、司徒左長史。天監初, 除太常卿,尋遷吏部尚書,居選稱為平允。俄為散騎 常侍、雲騎將軍。尋除晉陵太守,秩中二千石。徵拜散 騎常侍、國子祭酒,轉左衛將軍,入為尚書僕射。頃之, 除雲麾將軍、吳郡太守。下車卹貧老,故舊莫不歡悅。 以疾自陳,徵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未及還朝, 十三年,卒于吳,時年六十六。詔贈侍中、護軍將軍,諡 穆子。子最嗣。

張率[编辑]

按《梁書張率傳》:「率字士簡,吳郡人。祖永,父瓌。率年十 二,能屬文,常日限為詩一篇,稍進作賦頌,至年十六, 向二千許首。齊始安王蕭遙光為揚州,召迎主簿,不 就。起家著作佐郎。建武三年,舉秀才,除太子舍人。與 同郡陸倕幼相友狎,常同載詣左衛將軍沈約,適任 昉在,約謂昉曰:『此二子後進才秀皆南金也』。遷尚書」 殿中郎,出為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以疾不就。久之, 除太子洗馬。高祖霸府建,引為相國主簿。天監初,為 鄱陽王友,遷司徒謝朏掾直文德,待詔省敕,使抄乙 部書,又使撰婦人事二十餘條,勒成百卷,使工書人 繕寫,以給後宮。率又為《待詔賦》奏之,甚見稱賞,手敕

答曰:「省賦殊佳,相如工而不敏,枚皋速而不工。卿可
考證
謂兼二子於金馬矣。」其年,遷祕書丞,引見玉衡殿,高

祖曰:「祕書丞,天下清官,東南冑望,未有為之者。今以 相處,足為卿譽。」其恩遇如此。四年,父憂去職。服闋後, 久之不仕。七年,敕召出除中權建安王中記室參軍, 預長名問訊不限日。俄有敕直壽光省,治丙丁部書 抄。八年,晉安王戍石頭,以率為雲麾中記室。王遷南 兗州,轉宣毅諮議參軍,並兼記室。王還都,率除中書 侍郎。十三年,王為荊州,復以率為宣惠諮議,領江陵 令。府遷江州,以諮議領記室,出監豫章、臨川郡。率在 府十年,恩禮甚篤。累遷招遠將軍、司徒右長史、揚州 別駕。率雖歷居職務,未嘗留心簿領,及為別駕奏事, 高祖覽牒問之,並無對,但奉答云:「事在牒中。」高祖不 悅。俄遷太子家令,與中庶子陸倕、僕射劉孝綽對掌 東宮管記。遷黃門侍郎,出為新安太守。秩滿還都,未 至,丁所生母憂。大通元年,服未闋,卒,時年五十三。子 長公嗣。

張孝秀[编辑]

按《梁書張孝秀傳》:「孝秀字文逸,南陽宛人也。少仕州, 為治中從事史。遭母憂,服闋,為建安王別駕。頃之,遂 去職歸山,居於東林寺。有田數十頃,部曲數百人,率 以力田,盡供山眾。遠近歸慕,赴之如市。孝秀性通率, 不好浮華,常冠穀皮巾,躡蒲履,手執栟櫚皮麈尾,服 寒食散,盛冬能臥于石。博涉群書,專精釋典。善談論」, 工隸書,凡諸藝能,莫不明習。普通三年,卒,時年四十 二。室中皆聞有非常香氣。太宗聞,甚傷悼焉。與《劉慧 斐書》述其《貞白》云:

張景仁[编辑]

按《南史張景仁傳》:「景仁,廣平人也。父梁天監初,為同 縣韋法所殺,景仁時年八歲,及長,志在復讎。普通七 年,遇法於公田渚,手斬其首,以祭父墓。事竟,詣郡自 縛,乞依刑法。太守蔡天起上言於州,時簡文在鎮,乃 下教褒美之,原其罪。下屬長蠲其一戶租調,以旌孝 行。」

張緬[编辑]

按《梁書張緬傳》,「緬字元長,車騎將軍弘策子也。年數 歲,外祖中山劉仲德異之,嘗曰:『此兒非常器,為張氏 寶也』。齊永元末,義師起,弘策從高祖入伐,留緬襄陽, 年始十歲,每聞軍有勝負,憂喜形於顏色。天監元年, 弘策任衛尉卿,為妖賊所害。緬痛父之酷喪過於禮, 高祖遣戒喻之。服闋,襲洮陽縣侯,召補國子生,起家」 祕書郎。出為淮南太守,時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 閑吏事,乃遣主書封取郡曹文案,見其斷決允愜,甚 稱賞之。還除太子舍人、雲麾外兵參軍。緬少勤學,自 課讀書,手不輟卷。尢明後漢及晉代眾家。客有執卷 質緬者,隨問便對,略無遺失。殿中郎缺,高祖謂徐勉 曰:「此曹舊用文學,且居鵷行之首,宜詳擇其人,勉舉 緬充選。」頃之,出為武陵太守,還拜太子洗馬、中舍人。 所得祿俸,並供其母,賑贍親屬,私室常閴然如貧素 者。累遷北中郎諮議參軍、寧遠長史。出為豫章內史。 緬為政,任恩惠,不設鉤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 老咸云「數十年未之有也。」大通元年,徵為司徒左長 史,以疾不拜。改為太子中庶子,領羽林監。俄遷御史 中丞。坐收捕人與外國使鬥,左降黃門郎,兼領先職。 俄復為真。緬居憲司,推繩無所顧望,號為勁直。高祖 乃遣畫工圖其形於臺省,以勵當官。中大通三年,遷 侍中,未拜,卒,時年四十二。子傅嗣。

張纘從伯弘籍[编辑]

按《梁書張緬傳》:「纘字伯緒,緬第三弟也,出後從伯弘 籍。弘籍,高祖舅也。梁初,贈廷尉卿。纘年十一,尚高祖 第四女富陽公主,拜駙馬都尉,封利亭侯,召補國子 生,起家秘書郎,時年十七,身長七尺四寸,眉目」朗, 神彩爽發,高祖異之,嘗曰:「張壯武云『後八葉有逮吾 者,其此子乎』!」遷太子舍人,轉洗馬,中舍人,並掌管記。 纘與琅邪王錫齊名。普通初,魏遣劉善明請和,求識 纘,纘時年二十三,善明見而嗟服。累遷太尉諮議參 軍,尚書吏部郎,俄為長史,兼侍中。大通元年,出為寧 遠華容公長史,行瑯邪彭城二郡國事。二年,仍遷華 容公北中郎長史、南蘭陵太守,加貞威將軍,行府州 事。三年,入為度支尚書,母憂去職,服闋,出為吳興太 守。大同三年,徵為吏部尚書。九年,遷宣惠將軍、丹陽 尹,未拜,改為使持節、都督湘桂東寧三州諸軍事、湘 州刺史。在政四年,州境大安。太清二年,徵為領軍,俄 改授使持節、都督雍梁北秦東益郢州之竟陵司州 之隨郡諸軍事、平北將軍、寧蠻校尉。後岳陽王察執 纘害之,時年五十一。元帝承制,諡簡憲公。纘著《鴻寶》 一百卷,文集二十卷。

張綰[编辑]

按《梁書張緬傳》,「綰字孝卿,纘第四弟也。初為國子生, 射策高第。起家長兼祕書郎,遷太子舍人、洗馬、中舍 人,並掌管記。累遷中書郎、國子博士,出為北中郎長 史、蘭陵太守,還除員外散騎常侍。時丹陽尹西昌侯蕭淵藻以久疾未拜,敕綰權知尹事,遷中軍宣城王 長史,俄徙御史中丞。大同四年元日,舊制,僕射、中丞」 坐位東西相當。時綰兄纘為僕射,及百司就列,兄弟 導騶,分趨兩陛,前代未有也,時人榮之。歲餘,出為豫 章內史。綰在郡述制旨,《禮記》正言、義,四姓衣冠士子 聽者常數百人。八年,安成人劉敬宮挾妖道,聚黨攻 郡,進寇豫章新淦縣。綰修城隍,設戰備,募召敢勇,得 萬餘人。刺史湘東王遣司馬王僧辯帥兵討賊,受綰 節度,旬月間,賊黨悉平。十年,復為御史中丞,加通直 散騎常侍。綰再為憲司彈糾,無所迴避,豪右彈之。太 清二年,遷左衛將軍,會侯景寇至,入守東掖門。三年, 遷吏部尚書。宮城陷,綰出奔,外轉至江陵,湘東王承 制授侍中、左衛將軍、相國長史,出為持節、雲麾將軍、 湘東內史。承聖二年,徵為尚書右僕射,尋加侍中。明 年,江陵陷,朝士俘入關,綰以疾免。後卒於江陵,時年 六十三。次子交,字少游,頗涉文學,選尚太宗第十一 女安陽公主。承聖二年,官至太子洗馬,祕書丞,掌東 宮管記。

張嵊[编辑]

按《梁書張嵊傳》:「嵊字四山,鎮北將軍稷之子也。少方 雅,有志操,能清言。父臨青州,為土民所害,嵊感家禍, 終身蔬食布衣,手不執刀刃。州舉秀才,起家祕書郎, 累遷太子舍人、洗馬、司徒左西掾,中書郎,出為永陽 內史,還除中軍宣城王司馬、散騎常侍,又出為鎮南 湘東王長史、尋陽太守。中大同元年,徵為太府卿,俄」 遷吳興太守。太清二年,侯景圍京城,嵊遣弟伊率兵 數千人赴援。三年,宮城陷,御史中丞沈浚違難東歸, 嵊往見而謂曰:「賊臣憑陵,社稷危恥,正是人臣效命 之秋。今欲收集兵力,保據貴鄉。若天道無靈,忠節不 展,雖復及死,誠亦無恨。」浚曰:「鄙郡雖小,仗義拒逆,誰 敢不從。」固勸嵊舉義,於是收集士卒,繕築城壘。時邵 陵王東奔至錢唐,聞之,遣板授嵊征東將軍,加秩中 二千石。嵊曰:「朝廷危迫,天子蒙塵,今日何情復受榮 號!」留板而已。賊行臺劉神茂攻破義興,嵊遣軍主王 雄等帥兵於鱧瀆逆擊之,破神茂。侯景聞神茂敗,乃 遣其中軍侯子鑒帥精兵二萬人助神茂以擊嵊。嵊 遣軍主范智朗出郡西拒戰,為神茂所敗,退歸。賊騎 乘勝焚柵,柵內眾軍皆土崩,嵊乃釋戎服,坐於聽事, 賊臨之以刃,終不為屈。乃執嵊以送景,景刑之於都 市,子弟同遇害者十餘人,時年六十二。賊平,世祖追 贈侍中、中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曰「忠貞子。」

張悌兄松 景[编辑]

按《南史滕曇恭傳》:「建康人張悌,家貧無以供養,以情 告鄰富人,富人不與,不勝忿,遂結四人作劫,所得衣 物,三劫持去,實無一錢入己。縣抵悌死罪。悌兄松訴 稱與弟景是前母子,後母唯生悌。松長不能教誨,乞 代悌死。景又曰:『松是嫡長,後母唯生,悌若從法,母亦 不全,亦請死』。母又云:『悌應死,豈以弟罪枉及諸兄?悌』」 亦引分全。兩兄供養,縣以上讞。帝以為孝義,特降死, 後不得為例。

張澄[编辑]

按《梁書張惠紹傳》:「惠紹子澄,初為直閣將軍,丁父憂, 起為晉熙太守,隨豫州刺史裴邃北伐,累有戰功,與 湛僧智、胡紹世、魚弘文並當時之驍將。歷官衛尉卿, 太子左衛率,卒官,諡曰愍。」

張希[编辑]

按《梁書張緬傳》:「緬弟纘。纘子希,字子顏,早知名,選尚 太宗第九女海鹽公主。承聖初,官至黃門侍郎。」

張彪[编辑]

按《南史張彪傳》,「彪不知何許人,自云家本襄陽。或云 左衛將軍、衡州刺史蘭欽外弟也。少亡命在若邪山 為盜,頗有部曲。臨城公大連出牧東揚州,彪率所領 客焉。始為防閤,後為中兵參軍,禮遇甚厚。及侯景將 宋子仙攻下東揚州,復為子仙所知。後去,子仙還入 若邪,義舉,征子仙不捷,仍走向剡趙。伯超兄子稜為」 侯景山陰令,去職,從彪後懷異心,偽就彪計,請酒為 盟,引刀子披心出血自歃。彪信之,亦取刀刺血報之。 刀始至心,稜便以手案之,望入彪心,刀斜,傷得不深。 稜重取刀刺彪頭面,被傷頓絕。稜謂已死,因出外告 彪諸將言已殺訖,欲與求富貴。彪左右韓武入視彪 已蘇,細聲謂曰:「我尚活,可與手。」於是武遂誅稜。彪不 死,復奉表元帝,帝甚嘉之。及侯景平王僧辯遇之甚 厚,引為爪牙,與杜龕相似,世謂之張杜。貞陽侯踐位, 為東揚州刺史。陳文帝據震澤,將及會稽,彪保城,沈 泰說陳文帝曰:「彪部曲家口並在香巖寺,可往收取。」 遂往,盡獲之。彪將申進密與泰相知,因又叛彪。彪敗 走,不敢還城,據城之西山樓子。及暗得與弟崑崙妻 楊氏去,猶左右數人追隨。彪疑之,皆發遣。唯常所養 一犬,名黃蒼,在彪前後,未曾捨離,乃還入若邪山中。 沈泰說陳文帝,遣章昭達領千兵重購之,并圖其妻。 彪眠未覺,黃蒼驚吠劫來,便嚙一人,中喉即死。彪拔刀逐之,映火識之,曰:「何忍舉惡,卿須我者,但可取頭, 誓不生見陳蒨。」劫曰:「官不肯去,請就平地。」彪知不免, 便相隨下嶺,到平處,謂劫曰:「卿須我頭,我身不去也。」 劫遂殺彪并弟,致二首於昭達。

[编辑]

張種[编辑]

按《陳書張種傳》,「種字士苗,吳郡人也。祖辯,宋司空右 長史、廣州刺史。父略,梁太子中庶子,臨海太守。種少 恬靜,居處雅正,不妄交遊,傍無造請。時人為之語曰: 『宋稱敷、演,梁則卷、充,清虛學尚,種有其風。仕梁王府 法曹,遷外兵參軍,以父憂去職。侯景之亂,種奉其母 東奔。母卒,種時年五十,而毀瘠過甚,又迫以凶荒,未』」 獲時葬,服制雖畢,而居處飲食,恆若在喪。及景平,司 徒王僧辯以狀奏聞,起為貞威將軍、治中從事史。并 為具葬禮,葬訖,種方即吉。僧辯又以種年老,傍無裔 嗣,贈之以妾及居處之具。高祖受禪,為太府卿。高宗 即位,為都官尚書,領左驍騎將軍,遷中書令。種沉深 虛靜,而識量宏博,時人皆以為宰相之器。太建五年 卒,諡曰「元子。」

張稜[编辑]

按《陳書張種傳》:「種弟稜,清靜有識度,官至司徒左長 史。太建十一年卒,時年七十,贈光祿大夫。」

張譏[编辑]

按《陳書張譏傳》,「譏字直言,清河武城人也。祖僧寶,梁 散騎侍郎、太子洗馬。父仲悅,梁廬陵王府錄事參軍、 尚書祠部郎中。譏幼聰俊,有思理,年十四,通《孝經》《論 語》,篤好元言,受學於汝南周弘正,每有新意,為先輩 推服。梁大同中,召補國子正言生。梁武帝嘗于文德 殿釋《乾坤文言》,譏與陳郡袁憲等預焉。敕令論議,諸」 儒莫敢先出。譏乃整容而進,諮審循環,辭令溫雅。梁 武帝甚異之,賜裙襦絹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譏幼 喪母,有錯綵經帕,即母之遺製。及有所識,家人具以 告之。每歲時輒對帕哽噎,不能自勝。及丁父憂,居喪 過禮。服闋,召補湘東王國左常侍,轉田曹參軍,遷士 林館學士。簡文在東宮,每有講集,必遣使召譏。及侯 景寇逆,于圍城之中,猶侍哀太子于武德後殿講《老》 《莊》。梁臺陷,譏崎嶇避難,卒不事景。景平,歷臨安令。高 祖受禪,除太常丞,轉始興王府刑獄參軍。天嘉中,遷 國子助教。是時周弘正在國學,弘正嘗謂人曰:「吾每 登座,見張譏在席,使人凜然。」高宗世,歷建安王府記 室參軍,兼東宮學士,轉武陵王限內記室。後主在東 宮,集官僚置宴。時造玉柄麈尾新成,後主親執之,曰: 「當今雖復多士如林,至于堪捉此者,獨張譏耳。」即手 授譏。後主嗣位,領南平王府諮議參軍、東宮學士,尋 遷國子博士。後主嘗幸鍾山開善寺,召從臣坐于寺 西南松林下,敕召譏豎義。時索麈尾未至,後主敕取 松枝,手以屬譏曰:「可代麈尾。」顧謂群臣曰:「此即是張 譏後事。」禎明三年入隋,終于長安,時年七十六。

張正見[编辑]

按《陳書張正見傳》,「正見字見賾,清河東武城人也。祖 蓋之,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父修禮,魏散 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正見幼好學,有 清才。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贊賞 之。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座說經。正見嘗預講筵,請 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咸屬目焉。太清初, 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 騎侍郎,遷彭澤令。屬梁季喪亂,避地于匡俗山。高祖 受禪,詔正見還都,除鎮東鄱陽王府墨曹行參軍,兼 衡陽王府長史,歷宜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 陽郡丞,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太建中卒, 時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尢善大行於世

張崖[编辑]

按《陳書張崖傳》:崖傳「《三禮》于同郡劉文紹,仕梁歷王 府中記室。天嘉元年,為尚書儀曹郎,廣沈文阿儀註, 撰《五禮》。出為丹陽令,王府諮議參軍,御史中丞宗元 饒表薦為國子博士。」

張昭弟乾[编辑]

按《陳書張昭傳》:「昭字德明,吳郡吳人也。幼有孝性,色 養甚謹,禮無違者。父熯,常患消渴,嗜鮮魚,昭乃身自 結網捕魚,以供朝夕。弟乾字元明,聰敏博學,亦有至 性。及父卒,兄弟並不衣綿帛,不食鹽醋,日唯食一升 麥屑粥而已。每一感慟,必致嘔血,鄰里聞其哭聲,皆 為之涕泣。父服未終,母陸氏又亡,兄弟遂六年哀毀」, 形容骨立,親友見者莫識焉。家貧未得大葬,遂布衣 蔬食,十有餘年,杜門不出,屏絕人事。時衡陽王伯信 臨郡,舉乾孝廉,固辭不就。兄弟並因毀成疾,昭失一 眼,乾亦中冷苦癖,年並未五十,終于家。子嗣俱絕。

張沖之[编辑]

按《陳書張種傳》:「種孫沖之,少孤介特立,仕為尚書金 部郎中,遷右丞,建康令、太府卿、揚州別駕從事史,兼 散騎常侍,使於周,還為司農、廷尉卿。所歷並以清白稱。」

張孝則[编辑]

按:《陳書張譏傳》:「譏子孝則,官至始安王記室參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