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24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四十五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百四十五卷目錄

 張姓部列傳十三

  宋四

  張所       張說

  張宗顏      張𤣱

  張縝       張漢卿

  張著       張子修

  張良裔      張錤

  張彬       張祁

  張次夔      張次卨

  張宋卿      張伯麟

  張弼       張九成

  張子蓋      張澄

  張憲       張去為

  張大經      張孝祥

  張敦義      張璉

  張栻       張枃

  張孝伯      張巖

  張震       張叔振

  張翰       張津

  張伯威      張詔

  張虙       張惟孝

  張洽       張磻

  張忠恕      張威

  張孝直      張師禹

  張讜       張恪

  張志道      張山翁

  張世傑      張抃

  張鎮孫      張玨

  張順       張貴

  張孝忠      張雲

  張康       張潤之

  張慶之      張炳

  金

  張浩       張通古

  張奕       張中孚

  張中彥      張元素

  張用直      張九思

  張亨       張仲軻

  張大節      張汝霖

  張萬公      張汝弼

  張暐       張僅言

  張景仁      張行簡

  張巖叟      張煒

  張翰       張彀

  張行信      張恆

  張建       張特立

  張天綱      張開

  張乞驢      張甫

  張順       張潛

  張邦憲      張從正

  張元素

氏族典第二百四十五卷

張姓部列傳十三[编辑]

宋四[编辑]

張所[编辑]

按《宋史張所傳》:「所,青州人。登進士第,歷官為監察御 史。高宗即位,遣所按視陵寢,還,上言黃潛善奸邪,乃 罷所御史,改兵部郎中,尋責鳳州團練副使,江州安 置。後李綱入相,薦所經略兩河,乃借所直龍圖閣,充 河北招撫使。所方招來豪傑,以王彥為都統制,岳飛 為準備將,而李綱已罷相,而朝廷以王圭代之,所落 直龍圖閣嶺南安置卒于貶所子宗本以岳飛奏補 官。」

張說[编辑]

按《宋史張說傳》:「說,開封人。父公裕,省吏也,為和州防 禦使。建炎初,有軍功,說受父任為右職,娶壽聖皇后 女弟,由是累遷知閤門事。乾道初,為都承旨。七年,除 簽書樞密院事。朝論譁然不平,除說安遠軍節度使, 奉祠歸。不數月,出知袁州。八年,復自安遠軍節度使 提舉萬壽觀,簽書樞密院事。說勢赫然,無敢攖者。淳」 熙元年,帝廉知說欺罔數事,命侍御史范仲𦬊究之, 遂龍為太尉,提舉玉隆宮。諫官湯邦彥又劾其姦贓, 降為明州觀察使,責居撫州。三年,許自便。七年,卒于 湖州。子薦,文州刺史;嶷,明州觀察使。說敗,薦貶彬州。

張宗顏[编辑]

按《宋史張宗顏傳》:「宗顏字希賢,延安人。父吉,為涇原 將,解宣威城圍,死之。宗顏以父恩補三班借職,積官 至涇原副將。張俊選為統領,討浙西,遷御前中軍統制,又遷環慶路馬步軍副總管,神武右軍統制,改麟 州觀察使。金人攻宣化鎮,俊遣宗顏潛渡江,出其後, 襲之,不勝,俊庇之,以捷聞,遂加河州防禦使。八年,知」 廬州總帥事。紹興九年卒,諡《壯敏》。

張𤣱[编辑]

按《宋史張𤣱傳》:「𤣱字伯玉,世居河南澠池。建炎中,以 家財募兵討金人,積功補武翼大夫、成州刺史。董先 為制置司前軍統制,𤣱佐之,每戰冒矢石,為諸軍先。 紹興元年,金將高瓊率眾取商州,董先禦之,𤣱乘銳 奔擊,是日九戰九捷,累功進親衛大夫。三十二年,領 御營宿衛前軍都統,屯泗州。時金人攻海州急,詔𤣱」 會鎮江都統制張子蓋赴之。賊環城數十匝,矢石如 雨。𤣱戰于州北三里,麾精騎衝其陣,手殺數十人,殲 其長,殺獲萬計。海州圍解,𤣱中流矢卒。子世雄,歿於 符離之戰。

張縝[编辑]

按《萬姓統譜》:「縝,金壇人。建炎中,守揚州。金兵進圍城, 朝廷恐縝力不能支,許退保鎮江,縝堅不動,弗顧其 家後城隤,及妻子皆死之。」

張漢卿[编辑]

按《萬姓統譜》:「漢卿,桐城人。監興國軍筦庫,與太守論 事不合,即和陶潛《歸去來辭》,歸隱三十年。後宰相趙 汝愚特薦之。」

張著[编辑]

按《萬姓統譜》:「著知臨江軍,政事嚴明,吏民畏服。時兵 荒之餘,鮮服儒業,著建為學舍以勸誘之,士因知學。」

張子修[编辑]

按《萬姓統譜》:「子修,字德夫。父防禦使勳,開封人。建炎 初,隨張魏公入蜀,生于簡池,受遺澤入仕,因任石門 館,遂卜築以居。歷福建漕司、江西路都監,所至以才 能稱名。公交薦之,擢知施州。任滿,除浙東兵馬鈐轄, 升副總管。子修,雅志泉石,力丐垂車歸,葺故園,觴詠 自適。壽八十六終。」

張良裔[编辑]

按《萬姓統譜》:「良裔,字景先,寧化人。篤好程氏之學。建 炎中第,調臨川簿,不就。郡守高其行,復辟為武平丞。 會盜起,良裔單騎造賊壘,諭以禍福,賊皆感泣而散。」

張錤[编辑]

按《萬姓統譜》:錤字深父,秦之三陽人也。父宗元,敷文 閣待制。錤以恩任承事郎,歷兩浙轉運幕,委明州造 船。人或言其非勳伐所宜處,錤謝曰:「晁以道先生所 嘗為也,吾處之懼弗稱,敢薄之耶?」訖代去,不以卑冗 怠事,時屬文辭見志,然未嘗妄出以示人。所居帷屏 壁門皆有銘以自警。

張彬[编辑]

按《萬姓統譜》:「彬,戎州人。以上舍登第,留張浚幕。富平 之役,彬以十二事諫,浚不從,去,通判瀘州。曲端之死, 彬以書與浚,明端非反者。」

張祁[编辑]

按《萬姓統譜》:「祁,字晉彥,歷陽人。以兄邵使金恩補官。 祁負氣高義,工詩文,趙鼎、張浚皆器遇之。與胡寅交 最善,時秦檜疑之。會其子孝祥舉進士第一,誣祁以 罪,付大理,檜死獲免。累遷直祕閣,為淮南轉運通判。 諜知金人謀,祁屢以聞于朝,且峙粟閱兵,為備甚密。 言者以張皇生事,論罷之。明年,金果大入寇,祁以孝」 祥仕寖顯,不復于進,卜居蕪湖,築其堂曰「歸去來。」祁 為人謙恕,居官廉靜有守。喜吟詩,清麗和雅,有劉、白 風格,雜以《選》體。晚嗜禪學,號總得翁,以壽終。有文集 若干卷。子孝祥、孝章。

張次夔[编辑]

按《萬姓統譜》:「次夔字和仲,大年子。以廕補福州理掾。 部使者攝州事,以私意撓獄,堅持不可,使者不能奪。 帥相陳俊卿薦之,遷西安令,通判興國軍。郡多私鑄 大冶,尢甚,守用幕官捕治峻急,擾及平民,次夔爭不 聽。已而守果以激變致盜嘯聚貶去,人服次夔明後 奉祠里居,適歲小歉,查源洞倡變亂,次夔請于宰,遣」 兵掩捕,不聽,乃走報郡守,隨檄次夔集民之材武者, 斬獲數級。賊退,鄉人建生祠,且為之立碑。

張次卨[编辑]

按《萬姓統譜》:「次卨字寬夫,次夔弟。以父廕補官,調建 昌令,以督造軍器進一秩。任滿,倅南雄,知南劍州。」陛 辭,論州縣科罰苦民事,既到官,治績為諸郡最。諸司 論薦,召對,論福建配鹽損民,稱旨。擢知徽州,改知邕 州,歷講馬政。會徼外蠻蜃交爭,次卨視事三日,即單 騎渡江,面慰撫之。於是盡得良馬,蠻俗亦安。以疾丐 祠,卒。

張宋卿[编辑]

按《萬姓統譜》:「宋卿,字恭父,博羅人。以《春秋》魁南省,擢 紹興初進士第,除祕書省正字,遷校書郎。正色立朝, 權貴欲納賂者,謝絕之。由是名重縉紳。終肇慶守。」

===張伯麟===按《尚友錄》:伯麟字慶符,當塗人。少強學,不妄言笑,長 以氣豪,里中每慕古人奇節,人未之知也。紹興初,以 明經入太學,毅然詬面,直人短長,同舍生憚之。當是 時,秦檜主和議,百執事相戒以言,伯麟睹時事,常憤 之,因題齋壁云:「夫差而忘勾踐之殺而父乎?」同舍生 見之大駭,請朽其壁,毋令諜者知,事聞累君不淺。伯 麟曰:「大丈夫苟得一死,無所懼也。」檜方文致太平元 夕,都市張燈,伯麟出遊,過中貴人白諤門,見燈盛設, 取筆題其上,如齋壁所言。秦檜聞之,下伯麟于獄,棰 楚無全膚,流吉陽軍。檜死,伯麟釋回原籍。

張弼[编辑]

按《尚友錄》:「弼,仙遊人,精于《易》,推明象數,出乎自得,隱 居不仕,賜號葆光處士。」

張九成[编辑]

按《宋史張九成傳》:「九成,字子韶,其先開封人,徙居錢 塘。紹興二年,上將策進士,詔考官直言者置高等,九 成對策,擢寘首選,授鎮東軍簽判,吏不能欺,民冒鹺 禁。提刑張宗臣欲逮捕數十人,九成爭之,宗臣怒,九 成即投檄歸。趙鼎薦於朝,以太常博士召。既至,改著 作佐郎,遷著作郎,除浙東提刑,力辭,乃與祠以歸。未」 幾,召除宗正少卿。金人議和,九成持不可。秦檜惡之, 謫守邵州。丁父憂,既免喪,秦檜取旨,上曰:「自古朋黨 畏人主知之,此人獨無所畏,可與宮觀。」先是,徑山僧 宗杲善談禪理,從游者眾,九成時往來其問。檜恐其 議己,令司諫詹大方論其與宗杲謗訕朝政,謫居南 安軍。檜死,起知溫州。丐祠歸,病卒。寶慶初,諡「文忠。」

張子蓋[编辑]

按《宋史張俊傳》:「俊姪子蓋,字德高,父宏應募從軍,戰 死。子蓋初從韓世忠討苗傅,補承信郎,累功遷武功 郎。紹興六年,劉猊大舉入寇,詔遣張俊會劉光世軍 勦之。子蓋從俊擊猊於藕塘,授閤門宣贊舍人。明年, 改江南東路馬步軍都總管。十一年,兀朮入廬州,俊 遣兵渡江,子蓋從王德會劉琦出清溪邀擊,金人大」 敗。十三年,帝幸俊第,授子蓋安德軍節度使。三十二 年春,金人攻海州急,以子蓋為鎮江府都統往援,即 日馳擊之,賊大敗,圍遂解。孝宗即位,召對,令招集勇 敢,相時而動。尋以疾還鎮江,卒,諡恭壯。

張澄[编辑]

按:《宋史河渠志》:「紹興九年,以張澄奏請,命臨安府招 置廂軍兵士二百人,委錢塘縣尉兼領其事,專以濬 湖。」

張憲[编辑]

按《宋史張憲傳》:「憲,岳飛愛將也。飛遣憲復隨州,敵將 王嵩不戰而遁,進復鄧州。金人渝盟,憲戰潁昌,戰陳 州,皆大捷,復其城。會秦檜主和,命飛班師,憲亦還。未 幾,檜與張俊謀殺飛,密誘飛部曲能告飛事者。時王 鵰兒以奸貪屢為憲所裁,檜使人諭之,妄言憲謀還 飛兵,令告王貴,使貴執憲。憲至,俊親行鞫煉,使憲自」 誣憲被掠無全膚,竟不伏。俊手自具獄告檜械憲至 行在,下大理寺坐死。紹興三十二年,追復閬州觀察 使,錄其家。

張去為[编辑]

按《宋史張去為傳》:「去為,內侍張見道養子也。初為韋 太后宅提點官,累遷內侍省押班。去為與秦檜、王繼 先俱用事,升延福宮使,累遷至入內內侍省都知。恃 恩于外朝謀議,侍御史杜莘老劾其罪,帝不得已,令 去為致仕。及內禪,詔提舉德壽宮,修宮有勞,特遷安 慶軍承宣使。」

張大經[编辑]

按《宋史張大經傳》:「大經,字彥文,建昌南城人。紹興十 五年,中進士第,宰吉之龍泉,有善政。諸司列薦,知儀 真,提舉湖南常平,提點湖北刑獄,尋移江東,除監察 御史,遷大理少卿,除侍御史,又除禮部尚書,以徽猷 閣學士知建寧府。未幾,移鎮紹興,辭不拜,予祠,進龍 圖閣學士。告老,以通奉大夫致仕。紹熙五年,寧宗即」 位,進正議大夫。慶元四年,疾卒,諡「簡肅。」

張孝祥[编辑]

按《宋史張孝祥傳》:「孝祥,字安國,歷陽烏江人。年十六, 領鄉書,再舉冠里選。紹興二十四年,廷試第一,授承 事郎,祕書省正字,遷校書郎,尚書禮部員外郎,尋為 起居舍人。初,孝祥登第,出湯思退之門,思退素不喜 汪澈,孝祥與澈同為館職,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 氣銳,往往陵拂之。至是澈為御史中丞,首劾孝祥姦」 不在盧杞下,孝祥遂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尋除 知撫州。孝宗即位,復集英殿修撰、知平江府,事繁劇, 孝祥剖決,庭無滯訟。召除中書舍人,尋除敷文閣待 制。會金再犯邊,孝祥陳「金之勢,不過欲要盟。」宣諭使 劾孝祥,落職,罷知靜江府、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治 有聲績,復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為政簡易。徙知荊 南、湖北路安撫使,以疾卒。孝宗惜之,進顯謨閣直學 士致仕。孝祥俊逸,文章過人,尢工翰墨

張敦義[编辑]

按《尚友錄》:敦義,字行可,建寧縣人。叔父卞以詩學升 辟雍,兄敦常兩貢於鄉。敦義,紹興甲戌第進士,授豐 陵尉,以清廉稱。調衡州司理,多所平反。有尉獲盜,未 應賞格,乃羅織平民以充數。敦義被憲檄,閱實,廉得 其狀。憲與尉同里,諷使苟同,不從。憲怒,欲劾之,敦義 毅然曰:「天可欺乎?吾寧以一官易數人命。」平民竟獲 免。

張璉[编辑]

按《尚友錄》:「璉,貴池人。篤于孝友,歷數邑,治劇有聲。後 知鳳州卒。其父洵嘗為獄吏,每闔戶默思為囚,平反 四十年如一日。以璉貴,累封朝奉大夫。卒年八十六。 人以為陰德之報。」

張栻[编辑]

按《宋史張栻傳》:「栻字敬夫,丞相浚子也。穎悟夙成,長 師胡宏,宏以孔門論仁親切之旨告之,栻退而思,若 有得焉,宏稱之曰:『聖門有人矣』。栻益自奮勵,以古聖 賢自期。以廕補官,辟宣撫司都督府書寫機宜文字, 除直祕閣。劉珙薦於上,除知嚴州,召為吏部侍郎,除 左司員外郎,出知袁州。栻在朝未期歲,而詔對至六」 七,所言大抵皆「修身務學,畏天恤民,抑僥倖,屏讒諛」, 於是宰相益憚之,而近習尢不悅。退而家居累年。孝 宗念之,詔知靜江府、經略安撫廣南西路。進祕閣修 撰,遷荊湖北路轉運副使,改知江陵府、安撫本路。求 去,詔以右文殿修撰提舉武夷山沖佑觀,卒。

張枃[编辑]

按《宋史張浚傳》:「浚子枃,字定叟,以父恩授承奉郎,歷 廣西經略司機宜,通判嚴州,有能稱。召對,差知袁州, 戢豪彊,弭盜賊。改知衢州,遷湖北提舉常平,改陝西 督理荒政,以直徽猷閣知臨安府。乞罷,移知鎮江,召 為戶部侍郎。高宗崩,以集英殿修撰知紹興府,董山 陵事,召還為吏部侍郎。紹熙元年,為刑部侍郎,進煥」 章閣學士、知襄陽府。寧宗嗣位,改知建康府,升龍圖 閣學士、知隆興府,進端明殿學士,復知建康府。以疾 乞祠,卒。枃天分高爽,吏材敏給,遇事不凝滯,多隨宜 變通,所至以治辦稱。

張孝伯[编辑]

按《萬姓統譜》:「孝伯,和州人。隆興間進士,官至參知政 事。時韓𠈁冑當國,孝伯勸弛偽學、黨禁,一時賢人貶 斥者得漸還故職。子即之,以父恩授承務郎,累官司 農寺丞,知嘉興,以直祕閣致仕。能書聞天下,金人得 其翰墨,重之如寶。」

張巖[编辑]

按《宋史張巖傳》:「巖字肖翁,大梁人,徙家揚州。紹興末, 渡江居湖州。為人機警,柔回善諧。登乾道五年進士 第,歷官為監察御史。阿附時相韓𠈁冑,誣逐當時賢 者。累遷給事中,除參知政事。以言者罷為資政殿學 士,知平江府,旋升大學士,知揚州,召還為參知政事。 開禧二年,遷知樞密院事。明年,除督視江淮軍馬。𠈁」 冑誅,御史章燮論巖與蘇師旦朋姦誤國,以銀青光 祿大夫致仕,薨,贈特進。

張震[编辑]

按《萬姓統譜》:「震字嗣之,休寧江潭人。少孤,志讀書。乾 道五年,登進士第,主仁和簿,分教臨川,與象山諸公 講明義理。宰當塗縣,剖析民訟,編類成書,有《聽詞類 槁》十二冊。趙忠定公汝愚尢加器重,召審察,尋以疾 卒。子會,博聞強記,登紹興元年第,尉饒之鄱陽。時丘 崇為帥,吏胥側足,會不肯詭隨,平反甚眾。任滿不復」 出仕,家居十餘年卒。會子軫、輔俱登第。

張叔振[编辑]

按《萬姓統譜》:「叔振字振之,長溪人。乾道中進士。弱冠 橫經講授。狀元木待問嘗師事焉,一時衣冠之士多 出其門。累官知浦城縣,通判岳州。入朝,四遷為太府 丞。凡三登對,所言皆當世急務,上深嘉納。而一時權 貴多忌之。出知信州,卒祀于學。所著有奏疏、詩文。」

張翰[编辑]

按《萬姓統譜》:「翰字雲卿,號坎翁,寧德人。以學行為鄉 先生,高頤、余復皆其高弟也。乾道間舉進士。居官臨 民,所至有聲。所著有《觀古錄》三十四章。」

張津[编辑]

按《萬姓統譜》:「津以右朝散大夫直祕閣主管沿海制 置司公事。乾道間,歷兩仕,舉鄉飲酒禮。每歲以正月 二日,即州庠行釋菜之儀,率僚佐與鄉士大夫及他 方之流寓者敘齒,會拜於講堂,三爵而退,遂以為常。」 時惠光院嘗有妖僧塑神象,納老烏其腹,以術咒之, 禍福人以邀利。民有災患者,不禱其神則不寧。津知 之,追妖僧至庭下,具得姦狀。遣吏剖像,果有烏焉。斷 其罪而逐之,境外民以安息。邦人立祀於學。津初作 《四明圖經》,寔郡志所始也。

張伯威[编辑]

按《宋史張伯威傳》:「伯威,大安軍人,武翼大夫,御前前軍正將祥之子。紹熙元年,武舉進士,調神泉尉。大母 黃,年九十八,不忍之官,黃得血痢疾,瀕殆,伯威剔左 臂肉食之,遂愈。繼母楊因姑病篤,驚而成疾,伯威復 剔臂肉作粥以進,其疾亦愈。伯威妹嫁崔均,其姑王 疾,妹亦剔左臂肉作粥以進,達旦即愈。」知大安軍羅 植即伯威所居,立「純孝坊。」崔均所居,立「孝婦坊。」

張詔[编辑]

按《宋史張詔傳》:「詔字君卿,成州人。少隸張俊帳下,積 功守和州。紹熙五年,除興州都統制,兼知興州。慶元 二年,為成州團練使,興州諸軍都統制。詔在興州,甚 得士心。六年,卒。」

張虙[编辑]

按《宋史張虙傳》:「虙字子宓,慈溪人。慶元二年進士,為 浙東帥屬,主管戶部架閣文字,改太學正,遷太常博 士,又遷國子博士,遷祕書郎,預編《寧宗會要》。遷著作 佐郎,復遷祕書丞,改著作郎。以疾乞外,出知南康。至 郡,剖決滯訟,眾皆悅服。徙知處州,移知溫州,力辭。遂 直祕閣,主管千秋鴻禧觀參議制置使幕中,使者尚」 威力,愎諫自用,虙守正不阿,每濟以寬大。主管玉局 觀。端平初,召為國子司業,升國子祭酒,卒。

張惟孝[编辑]

按《宋史張惟孝傳》:「惟孝字仲友,襄陽人,通《春秋》,工騎 射。城中亂,爭出關,惟孝拔劍殺數人,趨白河,見一舟 壯鉅甚,急登之。開慶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眾舟大 集,不可涉。頃有峨冠張蓋從者數十,則宣撫姚希得 之弟也。令曰:『敢有爭岸者,投水中』。惟孝提劍驅左右 而出,舉白旗以麾,令眾船登岸,無敢亂次。幹官鍾蜚」 英見而異之,以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 孝平生。明日,蜚英導希得羅致之,宴仲宣樓,蜚英酒 酣曰:「有國而後有家,天下如此,將安歸乎?」惟孝躍然 曰:「從公所命。」乃請《空名帖》三十以還。逾旬,以三十騎 俱擁甲士五千至,旗幟鮮明,部伍嚴肅,希得大喜。時 鼎、澧五州危甚,於是擊鼓燿兵,不數日,眾至萬人,數 戰俱捷。江上平,制使呂文德招之,不就而遁。或云「已 趨淮甸」,後不知所終。

張洽[编辑]

按《宋史張洽傳》:「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父紱,第進 士。洽少穎異,從朱熹學,自六經傳註而下,皆究其指 歸,至于諸史百家,無所不讀。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 尉,改袁州司理參軍。以江東提舉常平薦,通判池州。 以病請祠,主管建昌仙都觀。時袁甫提點江東刑獄, 甫以白鹿書院廢弛,招洽為長,至則選好學之士,日 與講說,而汰其不率教者。凡養士之田乾沒于豪右 者復之。」學興,即謝病去。端平初,大臣多薦洽,召除祕 書郎,遷著作佐郎,除直祕閣,主管建康崇禧觀。嘉熙 元年,以疾致仕,十月,卒。子檉,賜「同進士出身。」

張磻[编辑]

按《宋史張磻傳》:「磻字渭老,福州人。嘉定四年進士,歷 官辟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主管文字,差主管尚書 吏部架閣,遷太常博士、宗正丞,遷國子祭酒,加集英 殿修撰,差知婺州,為禮部侍郎,以右補闕程元鳳論 罷。寶祐三年,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同知 樞密院事。五年,拜參知政事,卒。」

張忠恕[编辑]

按《宋史張忠恕傳》:「忠恕,字行父,右僕射浚之孫。以祖 任監樓店務,入府幕,調廣西轉運司主管文字,改通 判沅州,主管京湖宣撫司機宜文字,知澧州。開禧末, 入為籍田令。嘉定五年,遷軍器丞,出知湖州,遷司農 丞,知寧國府。以言去,主管沖佑觀。起知鄂州,改湖北 轉運判官,召為屯田郎官。丁內艱,免喪,入為戶部郎」 官。理宗即位,忠恕移書史彌遠,請取法孝宗,行三年 喪,疏入,朝紳傳誦。始,魏了翁嘗勉忠恕以植立名節, 無隤家聲。及是嘆曰:「忠獻有後矣。」忠恕自知不為時 所容,力請外補,遂以直祕閣知贛州。言者指為朋比, 落職降兩官,罷。紹定三年,復元官,提舉沖佑觀,卒。

張威[编辑]

按《宋史張威傳》:「威字德遠,成州人。其父送隆慶府後 軍效用,或言其才勇,令戍邊。開禧用兵,威與金人戰 輒捷,屢以功補本軍將領,升統制。天水縣當金人西 入路,升縣為軍,命威為守,屢立奇功,擢充利州副都 統制。丁父憂,服除,調荊鄂都統制,改沔州都統制。嘉 定十二年,金人入蜀,安撫使丁焴遣書招威入救,大」 破金人。西夏來約夾攻,金人安丙許之,命威與利帥 程信、興帥陳立等分道並進。威向秦州,無功而還。丙 怒,奏罷其兵柄。是歲,卒於利州。威初在行伍,以勇見 稱,進充偏裨,每戰輒克。金人聞其名,畏憚之,臨陳則 精采愈奮,兩眼皆赤,時號「張紅眼」,又號「張鶻眼。」

張孝直[编辑]

按《萬姓統譜》:「孝直字英甫,臨川人。性孝友,恬於利欲。 受學象山之門,信所自見。所據者實有《易》《書》《詩》《語》《孟》 《中庸口義》五十餘篇,心所未安,雖伊、洛諸儒,議論亦不苟同。領袖郡學,誘掖後進,士論翕然歸重。與章從 軒、蔡介軒講論,終日忘倦,多所發明。卒,年七十七。又 有所著《要言》《渾象原意》《雜詩》等藏於家。」

張師禹[编辑]

按《萬姓統譜》:「師禹,字虞佐。天資耿介,不苟合,不求仕 進,從之遊者,莫不敬畏,號鄉先生。」

張讜[编辑]

按《萬姓統譜》:讜端平間,知德興縣。縣人頌之曰:「張侯 張侯,敷政優游。農樂其業,禾麥有秋。」

張恪[编辑]

按《萬姓統譜》:「恪,金壇人,性孝友,居母喪,祥禫逾年,不 御酒肉,有甘露白鵲之祥。」

張志道[编辑]

按《萬姓統譜》志道「嘉熙間求直言,上封事,言建儲遷 都之事。宋亡,閉門著書,家貧衣食不給,處之泰然。所 著有《易傳》等書。」

張山翁[编辑]

按《宋史高應松傳》:「張山翁,字君壽,普州人。景定三年 進士。德祐元年,為荊湖宣撫使幹官。鄂守張晏然議 納款,山翁以書譙讓之。晏然既降,山翁被執軍前,諭 曰:『若降,不失作顯官』。山翁酬對不屈。行省官賈思貞 義之,貸不殺。後居黃鵠山,聚徒教授而終。」

張世傑[编辑]

按《宋史張世傑傳》:「世傑,范陽人。呂文德召為小校,累 功至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歷知高郵軍、安東州。咸 淳四年,命守鄂州,大軍破新城,長驅而下,世傑提所 部兵入衛,自和州防禦使累加至保康軍承宣使,擢 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進沿江招討使,改制置副使。 大軍至獨松關,召文天祥入衛,以世傑為保康軍節」 度使、知平江,尋亦召入衛,加檢校少保。二年四月,從 二王入福州。五月,奉昰為主,拜簽書樞密院事。王世 強導大軍攻之,世傑乃奉益王入海,而自將兵攻蒲 壽庚,不下。十月,元帥唆都遣人招益王,又遣經歷孫 安甫說世傑,世傑拘安甫軍中不遣。招討劉深攻淺 灣,世傑兵敗,移王居井澳。深復來攻井澳,世傑戰卻 之,因徙碙州。至元十四年四月,益王殂、衛王昺立,拜 世傑少傅、樞密副使。世傑以碙州不可居,徙王新會 之厓山。八月,封越國公。明年,元帥張弘範等兵至厓 山,世傑結大舶千餘,作水砦,為死守計。已而弘範兵 至,據海口,樵汲道絕,兵茹乾糧十餘日,渴甚,下掬海 水飲之,海鹹,飲即嘔泄,兵大困。二月,癸未,弘範等攻 厓山,世傑敗走衛王舟。大軍薄中軍,世傑乃斷維,以 十餘艦奪港去。後世傑復欲奉楊太妃,求趙氏後而 立之。俄颶風壞舟,溺死平章山下。

張抃[编辑]

按《宋史鄒㵯傳》:「張抃,字朝宗,一字次山,蜀人。明習韜 略。文天祥起兵,辟為祕閣修撰,領廣東提舉督府參 謀,左右幕府,知無不為。空坑兵敗,為亂兵所殺。」

張鎮孫[编辑]

按《廣東通志》:「鎮孫字鼎卿,南海人。少苦心讀書,以博 學強記聞。咸淳廷對第一,授祕書監正字,遷校書郎, 尋通判婺州。德祐元年,元兵至,鎮孫遂奉二親歸廣, 臺章劾之,詔罷鎮孫職。端宗航海幸閩廣間,廣州海 上潰軍奉鎮孫為帥,鎮孫與都統凌震結集行伍,分 東西二路,誓圖恢復。景炎元年十二月,帝舟次于惠」 州之甲子門,詔以鎮孫為龍圖閣待制、廣東制置使 兼經略安撫使,委以軍事。二年四月,復廣州。十一月, 元酋右丞塔出會師夔合攻廣州,鎮孫力不支,城陷。 明年二月,師夔還師,執鎮孫北歸,死于大庾。

張玨[编辑]

按《宋史張玨傳》:「玨字君玉,隴西鳳州人。年十八,從軍 釣魚山,以戰功累官中軍都統制,守合州。咸淳十年, 加寧江軍承宣使。德祐元年,升四川制置副使,知重 慶府。五月,加檢校少保,徵其兵入衛,蜀道斷,不得達。 至元十五年二月,大兵破紹慶府,玨率兵出薰風門, 與大將也速䚟兒戰扶桑。埧諸將從其後合擊之,玨」 兵大潰,城中糧盡,趙安以書說玨降,不聽。安乃與帳 下韓忠顯夜開鎮西門降。玨率兵巷戰不支,歸索鴆 飲,左右匿鴆,乃以小舟載妻子東走涪。中道大憾,斧 其舟欲自沉,舟人奪斧擲江中,玨踴躍欲赴水,家人 挽持不得死。明日,萬戶鐵木兒追及于涪,執之送京 師。至安西趙老菴,解弓弦,自經廁中。

張順[编辑]

按《宋史張順傳》:「順,民兵部將也。襄陽受圍五年,宋闖 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於均房,即其地造輕舟 百艘,募死士得三千,求將,得順與張貴俱智勇,俾為 都統。漢水方生,發舟越二日,進高頭港口,結方陳,夜 漏下三刻,出江,貴先登,順殿之,乘風破浪,徑犯重圍, 轉戰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收軍獨失順。越數日」, 有浮屍愬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直抵浮梁。視之,順 也身中四槍六箭,怒氣勃勃如生。諸軍驚以為神,結冢殮葬,立廟祀之。

張貴[编辑]

按《宋史張貴傳》:「襄陽受圍五年,宋闖知其西北一水 曰清泥河,源於均房,即其地造輕舟百艘,募死士得 三千,求將得順與張貴俱智勇,俾為都統,漢水方生, 發舟越二日,進高頭港口,結方陳,夜漏下三刻,出江 乘風破浪,徑犯重圍,轉戰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 貴既抵襄,襄帥呂文煥力留共守。貴恃其驍勇,欲還」 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數日不食,使持蠟書赴郢求 援。二人達郢,還報,許發兵五千,以助夾擊。刻日既定, 乃別文煥東下,點視所部軍洎登舟,帳前一人亡去。 貴驚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乃舉砲鼓噪發 舟,乘夜順流斷緪,破圍冒進,眾皆辟易。既出險地,夜 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擊,以死拒戰,身被數十槍, 力不支,見執,卒不屈,死之。

張孝忠[编辑]

按《萬姓統譜》:「孝忠,淮人。德祐初,呂文煥導元兵東下, 呂師夔與五萬戶分定江東地。知信州謝枋得走入 安仁,調孝忠逆戰團湖坪,矢盡,揮雙刀擊殺百餘人。 前軍稍卻,后軍繞出孝忠后,眾驚潰,孝忠中流矢死。」

張雲[编辑]

按《萬姓統譜》:雲,「吉州人,嘗為敢勇將。文天祥以使命 被執,雲引兵取道歸。時吉州已降,雲謀於後夜入城 擊元兵,殺傷相當。質明猶戰,渴,赴水死。」

張康[编辑]

按《萬姓統譜》:「康,湘潭人,早孤力學,旁通術數,江萬里 辟置幕下,宋亡,隱衡山。」

張潤之[编辑]

按《萬姓統譜》:「潤之字伯誠,金華人。尚禮好義,篤實清 介,專心問學,避地長山,摘其幽勝為十詠,一時名公 咸賡詠之。」元黃溍嘗為之跋,謂其微言奧旨,世莫得 聞,尚賴此詩之存。其高風雅韻,猶可概見云。

張慶之[编辑]

按《尚友錄》:「慶之字子善,其祖以武職入官,從建康徙 吳。父明,字子聰,器岸奇偉。慶之少有志操,為舉子業。 逮長,棄不習,出入經史百氏,精思積年,擬《太元》作《測 靈》,又撰孔孟衍語。絕意仕進,好為山水之遊,著《虎丘 賦》,因號海峰野逸。」倣五柳先生作《海峰遺民傳》,以伯 夷、蔣詡、陶潛、司空圖自況。且謂沉冥似海,峻厲似峰。 時人尚其狷介。初,文天祥知平江,慶之,齒諸生之列。 洎國亡,集杜詩,備述天祥平生大節。有《海峰文編》三 卷,並「《老子注》《測靈衍語》《續胡曾史詠》」行於世。

張炳[编辑]

按《尚友錄》:炳,字明叔,和雅端靜,士人愛敬之。少有奇 疾,在太學師事蜀士史載之,極醫方之妙。暨歸鄉里, 推心救物,無問貧富貴賤,有謁必往視之,不避寒暑, 全活不可勝計。鄉人德之。嗜學能文,老而不倦。同郡 名士魏掞之稱之曰:「太古遺民。」

[编辑]

張浩[编辑]

按《金史張浩傳》:「浩字浩然,遼陽渤海人。本姓高,東明 王之後。曾祖霸,仕遼而為張氏。天輔中,遼東平,浩以 策干太祖,太祖以浩為承應御前文字。天會八年,賜 進士及第,授祕書郎。太宗將幸東京,浩提點繕修大 內,超遷衛尉卿。求養親去職,起為趙州刺史。官制行, 以中大夫為大理卿。天眷二年,詳定內外儀式,歷戶」、 工、禮三部侍郎,遷禮部尚書。以疾求外補,除彰德軍 節度使,遷燕京路都轉運使,俄改平陽尹。海陵召為 戶部尚書,拜參知政事。天德二年,丁母憂,起復參知 政事,進拜尚書右丞。貞元元年,進拜平章政事,封潞 王。未幾,改封蜀王,進拜左丞相。正隆二年,改封魯國 公,拜太傅、尚書令,進封秦國公。世宗即位,拜太師、尚 書令,封南陽郡王,浩每以「退」為請。三年夏,復申前請, 乃除判東京留守,疾不能赴任,因請致仕。是歲薨,諡 曰「文康。」子汝為、汝霖、汝能、汝方、汝猷。

張通古[编辑]

按《金史張通古傳》:「通古,字樂之,易州易縣人。讀書過 目不忘,該綜經史,善屬文。遼天慶二年進士第,補樞 密院令史。丁父憂,隱居易州太寧山下。宗望復燕京, 侍中劉彥宗與通古素善,知其才,召為樞密院主,奏 改兵刑房承旨。天會四年,除中京副留守,為詔諭江 南使,已除參知行臺尚書省事。天德初,遷行臺左丞」, 進拜平章政事,封譚王,改封鄆王。以疾求解機務,不 許。拜司徒,封瀋王。海陵御下嚴厲,收威柄,親王大臣 未嘗少假以顏色,惟見通古必以禮貌。正隆元年,以 司徒致仕,進封曹王。是年,薨。通古天資樂易,不為表 襮,雖居宰相,自奉如寒素焉。子沉,天德三年,賜《楊建 中》牓及第。

張奕[编辑]

按《金史張奕傳》,「奕字彥微,其先澤州高平人。以廕補 官,仕齊,為歸德府通判,除同知歸德尹。天眷元年,以河南與宋,改同知沂州防禦使事。三年,宗弼復取河 南,徵奕赴行省。既定汴京,授汴京副留守,歷陳、秦州 防禦使,同知太原尹。正隆間,同知西京留守事,遷河 東北路轉運使。大定二年,徵為戶部尚書。甫視事,得」 疾卒。

張中孚[编辑]

按《金史張中孚傳》:「中孚字信甫,其先自安定徙居張 義堡。父達,仕宋至太師,封慶國公,中孚以父任補承 節郎。宗翰圍太原,其父戰歿,中孚泣涕請跡父尸,乃 獨率步曲十餘人入大軍中,竟得其尸以還。累官知 鎮戎軍。天會九年,睿宗次涇州,中孚來降,睿宗以為 鎮洮軍節度使,知渭州。天眷初,為陝西諸路節制使, 知京兆府。」朝廷賜地江南,中孚遂入宋。宗弼再定河 南、陝西,移文宋人使歸。中孚至汴,就除行臺兵部尚 書,遷除參知行臺尚書省事。明年,拜參知政事。貞元 元年,遷尚書左丞,封南陽郡王。三年,以疾告老,乃為 濟南尹,加開府儀同三司,封宿王,移南京留守,又進 封崇王。卒,加贈鄧王。中孚天性孝友剛毅,喜讀書,頗 能書翰。其御士卒,嚴而有恩,西人尢畏愛之。

張中彥[编辑]

按《金史張中彥傳》:「中彥,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 宋,為涇原副將,知德順軍事。睿宗經略陝西,中彥降 授彰武軍承宣使,領興元尹,代彥琦為秦鳳經略使, 改涇原路經略使,知平涼府。朝廷以河南、陝西賜宋 中孚以官守,隨例當留關中。熙河經略使慕洧謀入 夏,將闚關陝,中彥與環慶趙彬會兩路兵討之,洧敗」, 入于夏。中彥與兄中孚俱至臨安,被留,以為龍神衛 四廂都指揮使、清遠軍承宣使、提舉佑神觀、靖海軍 節度使。皇統初,恢復河南,詔徵中彥兄弟北歸。為靜 難軍節度使,歷彰化軍、鳳翔尹,改尹慶陽,改彰德軍 節度使。均賦調,法姦豪無所蔽匿,人服其明正。遷平 陽。海陵將伐宋,授西蜀道行營副都統制。世宗即位, 中彥入朝,封宗國公,尋為吏部尚書。秩滿,轉真定尹。 致仕,西歸京兆。明年,起為臨洮尹,以疾卒官。

張元素[编辑]

按《金史張元素傳》:「元素字子貞,與浩同。曾祖祖祐,父 匡,仕遼至節度使。元素初以廕得官,高永昌據遼陽, 元素在其中。斡魯軍至,乃開門出降,特授世襲銅州 猛安。天會間,歷西上閤門使、客省使、東宮計司。天眷 元年,以靜江軍節度使知涿州。皇子魏王道濟遙領 中京,以元素為魏王府同提點,尋改鎮西軍節度使」, 遷東京路都轉運使,改興平軍節度使。世宗即位,元 素來見于東京。元素在東京,希海陵旨,言「世宗嘗取 在官黃糧及摭其數事。」至是來見,世宗一切不問。遷 戶部尚書,出鎮定武,遂致仕,卒。元素厚而剛毅,人畏 憚之。

張用直[编辑]

按《金史張用直傳》:「用直,臨潢人。少以學行稱。天眷二 年,以教宗于賜進士及第,除禮部郎中。皇統四年,為 宣徽判官,歷橫海軍節度副使,改寧州刺史。海陵即 位,召為簽書徽政院事,太常卿、太子詹事,為賀宋國 正旦使。卒于汴,海陵深悼惜之。」

張九思[编辑]

按《金史張九思傳》:「九思字全行,錦州人。皇統初,補行 臺省女直譯史,除同知易州事,三遷亳州防禦使。歸 德尹劉仲延受宋國歲貢於泗州,九思副之,私饋不 受。自大理評事再遷大理少卿,改工部郎中,大興少 尹,同知中都都轉運使事,轉刑部侍郎,改工部。九思 所守清約,然急於進取,一切以功利為務,率意任情」, 不恤百姓。轉御史中丞。九思男若拙為尚書省令史, 冒填詔敕,事覺亡命。張汝弼奏其事,免官,捕若拙。九 思聞命惶懼,因感疾卒。

張亨[编辑]

按《金史張亨傳》:「亨字彥通,大興漷陰人。登皇統六年 進士第,調樊山丞,以廉幹聞,授弘州軍事判官,歷鉅 鹿、宜川令。大定二年,補尚書省令史,除大理司直,累 遷戶部侍郎,移吏部,擢中都路都轉運使。坐草場使 鄧汝霖盜草失舉劾解職,起授戶部尚書。章宗即位, 初置九路提刑司,以亨為河東南北路提刑使。亨在」 職,每事存大體,略苛細,御史以「寬緩不事事」劾之,降 授蔡州防禦使。明年,遷南京路轉運使,轉知歸德府 事,致仕。泰和二年卒。亨才識強敏,明達吏事,終始有 可稱云。

張仲軻[编辑]

按《金史張仲軻傳》:「仲軻幼名牛兒,市井無賴,海陵引 之左右,以資戲笑。海陵封岐國王,以為書表。及即位, 為祕書郎,遷祕書丞,轉少監。是時營建燕京宮室,有 司取真定府潭園材木,仲軻乘間言其中材木不可 用。海陵意仲軻受請託,免仲軻官。未幾,復用為少監。 海陵意欲取江南,仲軻每先逢其意,導之南伐。正隆」

二年為左諫議大夫、修起居注。四年三月死
考證

張大節[编辑]

按《金史張大節傳》:「大節字信之,代州五臺人。擢天德 三年進士第,調崞縣丞。海陵修汴京,以大節領其役。 世宗改元於遼東,隨例補尚書省令史,擢祕書郎、大 理司直、左警巡使。以杖殺豪民,為有司所劾,解職。未 幾,授同知洺州防禦使事,入為太府丞、工部員外郎, 進郎中,改戶部,授工部侍郎,改戶部。世宗東巡,徙太」 府監,尋為宋生日使,還授橫海軍節度使。章宗即位, 擢中都路都轉運使,徙知大興府事,治有能名。閱歲, 移知廣寧府。請老,授震武軍節度使。乞致仕,許之。承 安五年,卒。大節素廉勤好學,能勵勉後進,又善奕碁, 當世推為第一。

張汝霖[编辑]

按《金史張浩傳》:「浩子汝霖,字仲澤,少聰慧好學。浩嘗 稱之曰:『吾家千里駒也』。」貞元二年,賜呂忠翰牓,下進 士第,特授左補闕,擢大興縣令,再遷禮部員外郎,翰 林待制。大定八年,除刑部郎中。明年,授太子左諭德, 擢刑部侍郎,以憂解,起復為太子詹事,遷太子少師, 改中都路都轉運使,太子少師,俄轉吏部,為御史大 夫。坐「失出大興推官高公美罪」,謫授棣州防禦使。頃 之,復為太子少師,拜參知政事。二十五年,章宗以原 王判大興府事,上命汝霖輔導。尋坐擅支東宮諸皇 孫食料,奪官一階。久之,遷尚書右丞。二十八年,進拜 平章政事,封芮國公。世宗不豫,與太尉徒單克寧、右 丞相襄同受顧命。章宗即位,進封莘。明昌元年十二 月卒,諡曰「文襄。」

張萬公[编辑]

按《金史張萬公傳》:「萬公,字良輔,東平東阿人也。幼聰 悟,喜讀書。父彌學,夢至一室,牓曰『張萬相公讀書堂。 已而萬公生,因以名焉。登正隆二年進士第,調新鄭 簿,以憂去。服闋,除費縣簿。大定四年,為東京辰淥鹽 副使,課增,遷長山令。久之,補尚書省令史,擢河北西 路轉運司都勾判官,改大理評事,四遷侍御史、尚書』」 右司員外郎,俄授郎中。敷奏明敏,世宗嘉之。尋遷刑 部侍郎。章宗即位,初置九路提刑司,選為南京路提 刑使,以治最遷御史中丞,為彰國軍節度使。明昌二 年,知大興府事,拜參知政事。踰年,以母老乞就養。四 年,授知東平府事,移鎮濟南,以母憂去職。卒哭,詔起 復,拜平章政事。躐遷資善大夫,封壽國公。泰和元年, 連章請老,不許。遷榮祿大夫,賜其子進士及第。三年 正月,章再上,不允,加銀青光祿大夫。三月,求去甚力, 上知其不能留,加金紫光祿大夫,致仕。六年,南鄙用 兵,特起萬公知濟南府、山東路安撫使。宋人請和,復 乞致仕,許之。泰和七年薨,諡曰「文貞。」

張汝弼[编辑]

按《金史張汝弼傳》:「汝弼,字仲佐,父元徵,彰信軍節度 使,元素之兄也。汝弼初以父蔭補軍,正隆二年,中進 士第,調瀋州樂郊縣主簿。世宗納元徵女為次室,是 為元妃。世宗即位於遼陽,汝弼與叔元素俱往歸之, 擢應奉翰林文字,轉右司員外郎。母憂去官,起復,累 遷吏部尚書,拜參知政事,進拜尚書左丞。久之,坐擅」 增諸皇孫食料,削官一階。汝弼在病告,上謂宰相曰: 「汝弼久居執政,練習制度,頗能斟酌人材,而用心不 正。」乃罷為廣寧尹。汝弼為相,不能正諫,上所欲為,則 順而導之,所不欲為,則微言以觀其意。上責之,則婉 辭以引過,終不忤之也。二十七年,薨。

張暐[编辑]

按《金史張暐傳》:「暐字明仲,莒州日照縣人,博學該通。 登正隆五年進士,調陳留主簿,淄州酒稅副使,遷昌 樂令,改永清令,補尚書省令史,除太常博士。丁父憂。 服除,調山東東路轉運副使,入為太常丞。章宗冊為 皇太孫,為左贊善,轉左諭德,充宋國報諭使使。還,遷 太常少卿,改禮部郎中,遷右諫議大夫。承安三年為」 御史大夫,明年,坐奏事不實,奪一官,解職。起為安武 軍節度使,致仕。暐歷太常禮部二十餘年,最明《古今 禮》學家法,為士族儀表。

張僅言[编辑]

按《金史張覺傳》:「覺子僅言,幼名元奴。宗望攻下平山, 僅言在襁褓間,里人劉承宣得之,養於家,其鄰韓夫 人甚愛之。年數歲,因隨韓夫人得見貞懿皇后,留之 藩邸。稍長,侍世宗讀書,遂使僅言主家事,繩檢部曲, 一府憚之。世宗即位,除內藏庫副使,轉少府監丞。僅 言能心計,世宗倚任之。六年,提舉修內役事,遷少府」 監,護作太寧宮。十七年,復提點內藏典。領昭德皇后 山陵,遷勸農使,疾卒。

張景仁[编辑]

按《金史張景仁傳》:「景仁字壽甫,遼西人。累官翰林待 制。大定五年,為翰林直學士。七年,遷侍講,八年,為詳 讀官,遷翰林學士,同修國史。久之,轉承旨,改河南尹。 二十一年,召為御史大夫。元忠尚豫國公主,怙寵自 任,倨慢朝士,景仁劾之,朝廷肅然。是歲薨

張行簡[编辑]

按《金史張暐傳》:「暐子行簡,字敬甫,穎悟力學,淹貫經 史。大定十九年進士第一,除應奉翰林文字。丁母憂 歸,服除復任。章宗即位,轉修撰,進讀陳言文字,累遷 禮部侍郎,提點司天臺直學士。承安五年,遷侍講學 士。泰和二年,為宋主生日副使。五年,改順天軍節度 使。六年,召為禮部尚書,同修國史,累遷太子太保,翰」 林學士承旨。貞祐初,轉太子太傅。三年,卒,諡文正。行 簡,端慤慎密,為人主所知。與弟同居數十年,人無間 言。

張巖叟[编辑]

按《金史張大節傳》:「巖叟,字孟弼,大節子也。大定十九 年進士,調葭州司候判官,再除雄州觀察判官,補尚 書省令史,除大理評事,再遷監察御史,同知河東北 路轉運使事,中都路都轉運副使,刑部員外郎,忻州 刺史,以父憂去官,起復大理少卿,河北東西、大名等 路按察轉運副使,累遷刑部侍郎。大安三年,除鎮西」 軍節度使,移定國軍。貞祐二年,改昭義,復移沁南。逾 年,按察司言其「老不任邊要」,乃致仕,退寓洛陽,卒。

張煒[编辑]

按《金史張煒傳》:「煒字子明,洺州永年人。本名燝,避章 宗嫌名改焉。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葭州軍事判官, 再遷中都左警巡使。煒喜言功利,寡廉節,縉紳薄之。 累官戶部員外郎。承安五年,出為同知鎮西軍節度 使事,轉同知西京轉運使事。丁母憂,起復桓州刺史。 歲餘,改戶部郎中,遷翰林直學士,累遷戶部侍郎。貞」 祐初,遷河北西路按察轉運使。二年春,中都乏糧,詔 同知都轉運使事,改河北東路轉運使。宣宗遷汴,佐 尚書右丞胥鼎前路排頓及修南京宮闕。無何,坐事 降孟州防禦使。三年,遷安國軍節度使,致仕。貞祐四 年卒。

張翰[编辑]

按《金史張翰傳》:「翰字林卿,忻州秀容人。大定二十八 年進士,調隰州軍事判官,歷遷監察御史。丁母憂。服 闋,調山東路鹽使。丁父憂,起復尚書省都事、戶部員 外郎。大安間,改知登聞鼓院,遷侍御史。貞祐初,為翰 林直學士,改戶部侍郎。宣宗遷汴,翰規措扈從,上書 言五事。翰雅有治劇才,所至輒辦,遷河平軍節度使」, 都水監提控軍馬使,俄改戶部尚書。是時,初至南京, 庶事草略,翰經度區處,皆有條理。是歲卒,諡「達義。」

張彀[编辑]

按《金史張彀傳》,「彀字伯英,許州臨潁人。大定二十八 年進士,調寧陵縣主簿,改泰定軍節度判官,率儒士 行鄉飲酒禮。改同州觀察判官,除同知鄭州防禦使 事,改北京鹽使。丁父憂。服除,再遷監察御史。從伐宋, 遷武寧軍節度副使,居母憂。貞祐二年,改惠民司令, 歷河南治中、隰州刺史、刑部郎中,同知河南府事,遷」 河東南路轉運使,興定元年,以疾卒。彀天性孝友,任 子悉先諸弟,俸入所得,亦委其弟掌之,未嘗問有無 云。

張行信[编辑]

按《金史張行信傳》:「行信,字信甫,先名行忠,避莊獻太 子諱改焉。行簡弟也。登大定二十八年進士第,累官 銅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監察御史。泰和三年,同 知山東西路轉運使,俄簽河東路按察司事。崇慶二 年,為左諫議大夫。貞祐二年,遷山東東路按察使。三 年,改安武軍節度使,召為吏部尚書,改戶部尚書,轉」 禮部尚書。四年,為太子少保,以父暐卒,去官。興定元 年,起復,拜參知政事。時高琪為相,專權用事,力詆其 非。二年,出為彰化軍節度使。元光元年,遷保大軍節 度使,改靜難軍節度使,未幾致仕。哀宗即位,起為尚 書左丞,尋復致仕,號「靜隱。」正大八年薨。

張恆[编辑]

按《廣東通志》:「恆,電白人。大定間為千戶。猺寇電城,勢 甚猖獗。恆披甲躍馬出,與賊戰,劍戟如林,恆猶奮臂 殲賊不休,竟以無援死。」

張建[编辑]

按《金史呂中孚傳》:「張建,字吉甫,蒲城人。有詩名。明昌 初,授絳州教官,召為應奉翰林文字,以老請致仕,章 宗愛其純素,不欲令去,授同知華州防禦使。自號蘭 泉。」

張特立[编辑]

按《金史張特立傳》:「特立,字文舉,曹州東明人。泰和三 年進士第,調宣德州司候。郡多皇族巨室,特立律之 以法,闔境肅然。調萊州節度判官,不赴。正大初,左丞 侯摯、參政師安石薦其才,授洛陽令。四年,拜監察御 史。當路者忌其直,陰有以擠之,左遷邳州軍事判官。 士論皆惜特立之去,卒年七十五。」

張天綱[编辑]

按《金史張天綱傳》:「天綱,字正卿,霸州益津人也。至寧 元年,詞賦進士。性寬厚端直,論議醇正,造次不少變累官咸寧、臨潼令,入補尚書省令史,拜監察御史,以 鯁直聞,陞戶部郎中。哀宗東幸,遷左右司郎中,扈從 至歸德,改吏部侍郎。知元帥官奴有反狀,屢為上言 之,不從。官奴果變,遂擢天綱權參知政事。從上遷蔡」, 轉御史中丞。蔡城破,為宋將孟珙得之,檻車械至臨 安,有司令供狀,天綱曰:「殺即殺,焉用狀為?」有司不能 屈,聽其所供,天綱但書故主而已。聞者憐之。後不知 所終。

張開[编辑]

按《金史張開傳》:「開賜姓完顏氏,景州人。至寧末,河北 兵起,開團結鄉兵為固守,累功遙授同知青州防禦 事。貞祐四年,詔遷同知觀州軍州事。開復青州,遷觀 州刺史。是歲,潼關不守,被召入衛南京。興定元年,遙 授同知彰德府。三年,充潞州招撫使。十月,遙授孟州 防禦使,復太原。四年,封上黨公。正大間,潞州不守,開」 居南京,部曲離散,名為「舊公」,與匹夫無異。天興初,起 復,與劉益為西面元帥,領安平都尉、紀綱軍五千攻 衛州,敗績于白公廟。是時,哀宗走歸德,開與劉益謀 收潰兵從衛,不果,遂西走,皆為民家所殺。

張乞驢[编辑]

按《金史齊鷹揚傳》:「張乞驢,淄州民。貞祐初,元兵取淄 州,城破被執,欲降之,乞驢不屈死。詔贈宣武將軍,同 知淄州軍州事。」

張甫[编辑]

按《金史張甫傳》:「甫賜姓完顏氏,初歸順大元,涿州刺 史李瘸驢招之,興定元年來降。東平行省蒙古綱承 制,除甫中都路經略使,進經略副使。二年,為中都東 路經略使,遙授同知彰德府事。四年,封高陽公,以雄 莫、霸州、高陽、信安、文安、大成、保定、靜海、寶坻、武清、安 次縣隸焉。元光元年,移刺眾家奴不能守河間,甫居」 之、信安。是歲,以功進金紫光祿大夫。

張順[编辑]

按《金史張順傳》:順,淄州士伍。淄州被圍,行省侯摯遣 王庭玉將兵救之。庭玉募順等三十人往覘兵勢,且 欲令城中知援兵之至,乘夜潛至城下,順為所得,執 之,使宣言「行省軍敗績,庭玉亦死,宜速降。順陽許諾, 既乃呼謂城中曰:『外兵無多,王節度軍且至,堅守勿 降』。」兵刃交下,順曰:「得為忠孝鬼足矣。」遂死。

張潛[编辑]

按《金史張潛傳》,「潛字仲升,武清人。幼有志節,折節讀 書,時人高其行誼,目曰『張古人。後客嵩山,從仲振受 《易》。年五十,始娶魯山孫氏,亦有賢行,夫婦相敬如賓, 負薪拾穗,行歌自得,不知其貧也。天興間,潛挈家避 兵少室,乃不食七日死。孫氏亦投絕澗死焉』。」

張邦憲[编辑]

按《萬姓統譜》:邦憲,秦州人,為永固縣令。天興初,避兵 徐州。元兵至城,邦憲被執,將驅之北,邦憲罵曰:「我進 士也,朝廷用為邑長,可從汝曹反耶?」遂遇害。

張從正[编辑]

按《金史張從正傳》:「從正字子和,睢州考城人。精于醫, 貫穿《難》《素》之學。其法宗劉守真,用藥多寒涼,然起疾 救死多取效。其所著有《六門二法》之目,存於世云。」

張元素[编辑]

按《金史張元素傳》:「元素字潔古,易州人。八歲試童子 舉,二十七試經義進士,犯廟諱下第乃去。學醫,無所 知名,夜夢有人用大斧長鑿,鑿心開竅,納書數卷於 其中,自是洞徹其術。元素治病不用古方,其說曰:『運 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自為家法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