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3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三十七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三十七卷目錄

 劉姓部列傳十一

  宋一

  劉廷讓      劉遇

  劉廷翰      劉重進

  劉溫叟      劉濤

  劉載       劉熙古

  劉審瓊      劉福

  劉謙博州人  劉保勳

  劉蟠       劉用

  劉孝忠      劉元亨

  劉德言      劉翰

  劉知信      劉煜

  劉蒙正      劉蒙叟

  劉文裕      劉承規

  劉昌言      劉式

  劉守節      劉守正

  劉守素      劉守通

  劉繼恩      劉繼元

  劉繼文      劉繼欽

  劉繼顒      劉繼忠

  劉師道      劉綜

  劉文質      劉美

  劉鍇       劉若虛

  劉孟節      劉贇

  劉斌       劉福

  劉超       劉隨

  劉筠       劉顏

  劉承宗      劉平

  劉兼濟      劉從德

  劉從廣      劉渙

  劉滬       劉沆

  劉潛       劉湜

  劉敞       劉攽

  劉羲叟      劉謙開封人

  劉元瑜      劉夔

  劉越       劉幾

氏族典第三百三十七卷

劉姓部列傳十一[编辑]

宋一[编辑]

劉廷讓[编辑]

按《宋史劉廷讓傳》,「廷讓字光乂,其先涿州范陽人。曾 祖仁恭,唐盧龍軍節度。祖守文,襲滄州盧彥威,昭宗 授以節鉞。後其弟守光囚父仁恭,守文舉兵討之,為 所殺。廷讓與其父延進避難南奔,周祖鎮鄴,以隸帳 下。廣順初,補內殿直押班,從世宗征淮南,以功領雷 州刺史。宋初,轉江州防禦使。建隆二年,改侍衛馬軍」 都指揮使,領江寧軍節度。乾德二年春,詔領兵赴潞 州。冬,興師伐蜀,為四川行營副都部署,由歸州進討, 入其境,連破松木等砦。初,夔州有鎖江為浮梁,上設 敵棚三重,夾江列砲具。廷讓等將行,太祖以地圖示 之。及師至,舍舟步進,先奪其橋,復牽舟而上,破州城, 峽中郡縣悉下。蜀平,王全斌等皆掠奪子女玉帛,惟 廷讓秋毫無犯。及全師雄等作亂,廷讓又與曹彬破 之,以功改領鎮安軍節度。太平興國二年,入為右驍 衛上將軍。雍熙三年,曹彬敗于岐溝關,諸將失律,以 廷讓知雄州,又徙瀛州兵馬都部署。是冬,契丹數萬 騎來侵,廷讓一軍皆沒,以數騎免。四年,復命知雄州, 以疾求歸,不俟報。帝怒,下御史按問,配隸商州。廷讓 怏怏不食,行至華州卒。子永德至內殿崇班,永恭至 西京作坊副使,永和為內殿承制,永錫至崇班,永保、 永昌、永䂓並至閣門祗候,永崇為崇班,永寧及孫允 忠並為閤門祗候。

劉遇[编辑]

按《宋史劉遇傳》,「遇,滄州清池人。周祖鎮大名,隸帳下。 廣順初,補控鶴都頭。宋初,遷御馬直指揮使,累遷控 鶴右廂都指揮使,領瓊州團練使。從征太原,以功遷 虎捷右廂,改領蔚州防禦使。開寶六年,轉侍衛步軍 都虞候,領洮州觀察使。征江南,領步軍戰櫂都指揮 使。金陵平,加領大同軍節度。太平興國二年,出為彰」 信軍節度。四年,征太原,坐所部失律,責授宿州觀察 使。五年,從幸大名,復保靜軍節度。八年,徙鎮滑州。雍 熙二年卒

劉廷翰[编辑]

按《宋史劉廷翰傳》,「廷翰,開封浚儀人。父紹隱,後唐末 隸兵籍,晉天福中以隊長戍魏博,戰死。周世宗鎮澶 淵,廷翰隸帳下。即位,補殿前指揮使,累從征伐。宋初, 預平上黨、維揚,遷鐵騎都指揮,領廉州刺史。太平興 國四年,從征太原,領鎮州駐泊都鈐轄。太宗北伐,既 班師,命廷翰率兵屯真定。契丹南侵,廷翰先陣於徐」 河,以功領大同軍節度。八年,改領彰信軍節度。雍熙 四年春,改鎮滑、邢。淳化三年,改大名尹、天雄軍節度。 三年,卒。

劉重進[编辑]

按《宋史劉重進傳》:「重進,幽州人,本名晏僧,梁末隸軍 籍。晉初,以習契丹語,應募使北邊,因賜是名。遷西頭 供奉官,再使契丹,留為帳前通事,俄南侵,署忠武軍 節度。周廣順初,封薛國公。恭帝即位,封開府。宋初,進 封燕國公。建隆二年秋,授右羽林統軍。乾德五年,改 左領軍衛上將軍。重進徒善譯語,無他才能,六年卒。」

劉溫叟[编辑]

按《宋史劉溫叟傳》:「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唐武德 功臣政會之後。叔祖崇望相昭宗。父岳,後唐太常卿。 溫叟以蔭補國子四門助教,清泰中為左拾遺,未幾 召為右補闕。晉少帝領開封尹,奏為巡官,即位,拜刑 部郎中,改都官郎中,充翰林學士。初,岳仕後唐,嘗居 內署,至是溫叟復居斯任。既受命,歸為母壽,候立堂」 下。須臾,聞樂聲,兩青衣舉箱出庭,奉紫袍兼衣,母命 捲簾見溫叟曰:「此即爾父在禁中日內庫所賜者。」溫 叟拜受泣下,退開影堂列祭,以文告之。契丹入汴,溫 叟北遷。漢祖南下,授駕部郎中。周初,拜左諫議大夫, 改中書舍人。顯德初,遷禮部侍郎。恭帝即位,遷工部 侍郎。宋初,改刑部。建隆元年,拜御史中丞,兼判吏部 銓。憲府舊例,月賞公用茶,中丞受錢一萬,公用不足 則以贓罰物充。溫叟惡其名,不取。任臺臣十二年,屢 求代,太祖難其人,不允。開寶四年,卒。雍熙初,子炤罷 徐州觀察推官,帝曰:「其父有清操,錄其子登朝,庶足 示勸。」擢炤太子右贊善大夫。歷判三司、江南轉運司。 入朝為司封郎中。炳、煜並進士及第。

劉濤[编辑]

按《宋史劉濤傳》,「濤字德潤,徐州彭城人。後唐天成中 舉進士,為鳳翔掌書記,拜右拾遺,出為節度判官,召 為左補闕,遷起居舍人。晉天福初,改司勳員外郎,歷 度支、職方二郎中,掌左藏庫。漢初,蘇禹珪薦為中書 舍人。周廣順中,坐令子監察御史頊代草誥命,左遷 少府少監分司西京,頊亦貶復州司戶。顯德初,就改」 太常少卿,俄拜右諫議大夫。四年,再知貢舉。恭帝即 位,遷右詹事。濤性剛毅不撓,素與宰相范質不協,常 鬱鬱不得志,遂退居洛陽之清化里,杜門以書史自 娛。太祖素知濤履行,開寶二年,召赴闕,以老病求退, 授祕書監致仕,卒。頊子歲,晟子訥、譚,並進士及第,至 屯田員外郎,訥為殿中侍御史。

劉載[编辑]

按《宋史劉載傳》,「載字德輿,涿州范陽人。後唐清泰中 舉進士,晉初解褐校書郎。漢初為殿中侍御史。嘗著 五論,曰《為君》《為相》《為將》、去讒、納諫,為文士所稱。周世 宗擢知制誥。顯德三年,拜右諫議大夫,遷給事中。乾 德初,掌建安榷貨務。開寶四年,改山南東道行軍司 馬,十年不召。太平興國初,復入為給事中,出知襄州。」 六年,代還,告老,八年卒。子宗言,至比部郎中;宗望,景 德二年進士及第。

劉熙古[编辑]

按《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字義淳,宋州寧陵人,唐左僕 射仁軌十一世孫。祖寶進,嘗為汝陰令,熙古避祖諱 不舉進士。後唐長興中,和凝掌貢舉,熙古獻《春秋極 論》二篇、《演論》三篇,凝甚加賞,召試擢第。晉天福初,調 補下邑令。仕漢為盧氏令。周廣順中,改亳州防禦推 官。太祖領宋州,為節度判官。即位,召為左諫議大夫」, 知青州。乾德初,遷刑部侍郎、知鳳翔府。未幾,移秦州, 轉兵部侍郎。開寶五年,參知政事,歲餘,拜戶部尚書 致仕,卒。子蒙正、蒙叟。

劉審瓊[编辑]

按《宋史劉審瓊傳》:「審瓊,涿州范陽人。家素貧。漢乾祐 中,隸湘陰公帳下。周祖受命遁去,依永興軍節度劉 詞。詞卒,屬太祖節鎮,給事左右。及受禪,補殿直。開寶 中,累遷至軍器庫使,出知鎮州。七年,太宗征河東,駐 蹕月餘,儲㣥無闕,遷領檀州刺史,知潭州,徙知河陽。 淳化三年,受代歸,授坊州刺史。至道三年,卒官。」

劉福[编辑]

按《宋史劉福傳》:「福,徐州下邳人。周顯德中,世宗征淮 南,福徒步謁見于壽春,留麾下。淮南平,授懷德指揮 使。宋初,遷橫海指揮使,隸步帥劉光毅征蜀。降卒叛, 福領所部由山南行,出賊不意,夾擊之,賊眾大潰,以 功授虎捷都虞候,繼隸曹彬麾下。平江南還,授指揮使,領蔚州刺史。端拱初,出為洛州防禦使。二年,改雄」 州。淳化初,遷涼州觀察使、判雄州事。二年卒。

劉謙[编辑]

按《宋史劉謙傳》,「謙,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純厚聞於 鄉黨。父仁罕,輕俠自任,五代末,補鎮將。宋初,為同州 都校。謙少感慨,不拘小節。初詣嶺表省父資,令北歸, 為鄉里惡少所辱,謙不勝怒,毆殺之,亡命京師,遂應 募從軍,補衛士。真宗即位,擢授殿前左班指揮使。咸 平初,領勤州刺史,加殿前右班都虞候。景德初,加侍」 衛馬軍都虞候。大中祥符初,從東封,上升太山,詔都 總山下馬步諸軍,設施有法。禮成,進授都指揮使,移 領保靜軍節度。明年卒。

劉保勳[编辑]

按《宋史劉保勳傳》,「保勳字修業,河南人。父處讓,仕後 唐,入晉拜樞密使,出為彰德軍節度,保勳隨父署衙 內都校。父卒,補供奉官,桑維翰奏擢為太常丞,歷漢 為祕書丞。周廣順初,兼大理正,遷工部員外郎。宋初, 拜戶部。太平興國初,遷祠部郎中,通判晉州。二年,選 為江南西路轉運使。太宗征晉陽,改戶部郎中,為隨」 軍轉運使。太原平,命知并州。逾年,召入判大理寺,出 知昇州。是冬,召歸,遷兵部郎中。八年,拜右諫議大夫, 俄知開封府。雍熙二年,權御史中丞。三年春,命曹彬 等征幽州,保勳以本官知幽州行府事。會王師不利, 濟巨馬河,保勳陷淖中死。保勳三子:二子先保勳死, 季子隨沒,以其孫巨川為嗣。至道三年,又錄其次孫 世長為正字。

劉蟠[编辑]

按《宋史劉蟠傳》:「蟠字士龍,濱州渤海人。漢乾祐二年, 舉進士。宋初,歷節度推官。乾德五年,召拜監察御史。 太平興國初,遷倉部員外郎,改轉運使,頗為稱職。淳 化初,兼同考京朝官差遣。二年卒。」

劉用[编辑]

按《宋史劉用傳》:「用,相州人。祖萬進,河中府馬步軍都 指揮使。父守忠,左驍衛大將軍。用曉音律,善騎射,事 太宗于晉邸。即位,補軍職,累遷為并州副都部署。景 德初,為刑州部署。車駕北征,用以城守之勞,進爵邑, 歷知齊、陳、潞三州,大中祥符二年卒。」

劉孝忠[编辑]

按《宋史劉孝忠傳》:「孝忠,并州太原人。母病,經三年,孝 忠割股肉,斷左乳以食母。母病心痛劇,孝忠然火掌 中,代母受痛,母尋愈。後數歲,母死,孝忠傭為富家奴, 得錢以葬。富家知其孝行,養為己子。後養父兩目失 明,孝忠為舐之,經七日,復能視。以親故事佛謹,嘗於 像前割雙股肉,注油創中,然燈一晝夜。劉鈞聞而召」 見,給以衣服、錢帛、銀鞍勒馬,署宣陵副使。開寶二年, 太祖親征太原,召見慰諭。

劉元亨[编辑]

按《萬姓統譜》:「元亨,字子嘉,南康人。性篤信好學,開寶 中,入廬山白鹿峒,進修學業。及江南廢,國學官例選 赴闕,時諸生百餘人,以學行老宿咸師之。後還鄉,道 過廬陵,郡官薦之。咸平三年進士第,授德平簿。廉明 正大,政聲四馳,民德之。」

劉德言[编辑]

按《萬姓統譜》:「德言,安福人。南唐時寇亂,德言率良家 子弟捍閭里,全活甚眾。宋平江南,以所統兵授文階, 仕至本部員外郎、江南轉運使。」

劉翰[编辑]

按《宋史劉翰傳》:「翰,滄州臨津人。世習醫業,初攝護國 軍節度巡官。周顯德初,為翰林醫官,加衛尉寺主簿。 太祖北征,命翰從行。建隆初,加朝散大夫、鴻臚寺丞。 乾德初,令太常考較翰林醫官藝術,以翰為優。開寶 五年,太宗在藩邸有疾,命翰與馬志視之。及愈,轉尚 藥奉御。後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太平興國四年,命為」 翰林醫官,再加檢校戶部郎中。雍熙二年,滑州劉遇 疾,詔翰馳往視之。翰還言「遇必瘳」,既而即死,坐責授 和州團練副使。端拱初,起為尚藥奉御。淳化元年,復 為醫官。卒,年七十二。

劉知信[编辑]

按《宋史劉知信傳》:「知信字至誠,邢州人。父遷,母即昭 憲太后之妹也。知信三歲而孤,建隆三年,起家授供 奉官。雍熙初,領檀州團練使,護屯兵於鎮州。會大舉 北伐,師還,諸將失道,知信獨整所部以歸。俄知定州, 押大陣右偏。一日,宴犒將士,契丹騎乘間至,知信不 介而出,斬獲甚眾,以功就拜邕州觀察使。咸平初,拜」 建武軍節度觀察留後。景德元年,車駕幸澶淵,命為 東京都巡檢使,復知定州。二年,以疾求還,卒。子承宗、 承渥。

劉煜[编辑]

按《宋史劉溫叟傳》:「溫叟子煜,字耀卿,進士及第,積官 祕書省著作郎,知龍門縣,通判益州。召還,以為右正 言。都城東南有泉出,民爭傳可以已疾。詔即其地建祥原觀。煜言其詭妄不經。又請罷提點刑獄,禁民棄 父母事佛、老者皆不報。表請補外。帝以煜屢言事,乃 判三司戶部勾院,出安撫京西還,直集賢院,同修起」 居注,遷右司諫,權判吏部流內銓,改三司戶部副使, 擢龍圖閣待制、提舉諸司庫務。累遷刑部郎中、龍圖 閣直學士、知河南府,徙河中府,卒。唐末,五代亂,「衣冠 舊族多離去鄉里,或爵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惟劉 氏自十二代祖北齊中書侍郎環雋以下,仕者相繼, 而世牒具存焉。」

劉蒙正[编辑]

按《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子蒙正,字頤正。乾德中,以蔭 補殿直,遷供奉官。王師征江南,出與盧絳戰,矢中左 脅,戰愈力。太平興國四年,轉內藏庫副使,進崇儀使。 自創內藏庫,即詔蒙正典領,凡二十餘年。真宗初,改 如京使,出知滄、冀、磁三州。未幾,以擅乘驛馬,責授亳 州團練副使。咸平四年卒。」

劉蒙叟[编辑]

按《宋史劉熙古傳》:「熙古子蒙叟,字道民,乾德中,進士 甲科,歷岳、宿二州推官,以所知論薦,授太子中允,知 乾興,拜監察御史,徙知濟州,遷右補闕,再遷屯田郎 中,歷知廬、濠、滁、汝四州,遷都官。咸平中,改職方郎中, 景德中卒。子宗儒,太子中書,宗弼、宗誨,並進士及第。」

劉文裕[编辑]

按《宋史劉文裕傳》,「文裕,字以寧,保州保塞人。祖正,晉 幽州營田使。父審奇,武牢關使。審奇三子,長文遠,建 隆中與并人戰萬善而沒。次即文裕,開寶四年起家 補殿直。太宗在藩邸,多得親接。太平興國二年,擢為 內弓箭庫副使,出為秦隴巡檢,後遷軍器庫使。雍熙 初,徙屯三交,加領順州團練使。會李繼遷寇邊,命文」 裕代田仁朗,繼遷等遁去。從潘美北征,坐陷失驍將 楊業,削籍配隸登州。歲餘,召還,為右領軍衛大將軍, 遷容州觀察使,出為鎮州兵馬部署。端拱元年卒。

劉承規[编辑]

按《宋史劉承規傳》:「承規字大方,楚州山陽人。父延韜, 內班都知。承規,建隆中補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 坊副使。雍熙中,勾當內藏庫,出為鄜延路排陣都監。 至道中,與周瑩同簽書提點樞密宣徽諸房公事,承 規懇辭,帝雖不許,而嘉其退讓。咸平三年,遷北作坊 使。大中祥符初,議封泰山,以掌發運使遷昭宣使。祀」 汾陰,復命督運。禮成,當進秩,表求休致,以左驍衛上 將軍、安遠軍節度觀察留後致仕,卒,諡曰忠肅。

劉昌言[编辑]

按《宋史劉昌言傳》:「昌言,字禹謨,泉州南安人。本道節 度陳洪進辟功曹參軍,掌牋奏。太平興國二年,洪進 改鎮徐州,又辟推官。五年,舉進士入格,授歸德軍掌 書記。八年,遷保信、武信二鎮判官。淳化初,趙普留守 西京,表為通判,委以府政。普疾,屬昌言後事。普卒,昌 言感普知己,經理其家事。太宗以為忠於所舉,拜起」 居郎。連對三日,昌言捷給詼詭,能揣人主意,無不稱 旨。遷工部郎中,踰月,充樞密直學士。二十八日,遷右 諫議大夫、同知樞密院事。昌言驟用,不為時望所伏。 會誅凶人趙贊,昌言與贊素善,前在河南嘗保任之, 心不自安。因太宗言及近侍有與贊交者,昌言頓首 稱「死罪」,太宗慰勉之。然自此惡其為人,出知襄州。至 道二年,徙荊南府。真宗即位,就拜工部侍郎。咸平二 年卒。子有方,比部員外郎;有政,虞部員外郎。

劉式[编辑]

按《宋史陳恕傳》:「劉式,字叔度,袁州人。李煜時舉三傳 中第,歸宋,歷遷贊善大夫,監通州豐利監及三司都 磨勘司。至道中,併三勾院為一,命式領之。再轉工部 員外郎,遷刑部檢校過峻,為下吏所訟,免官卒。真宗 賜其子立本學究出身,次子立之後為國子博士,立 德、立禮並進士及第,立禮為殿中丞。」

劉守節[编辑]

按《十國春秋》:「南漢劉守節,後主長子也,入宋,官崇儀 副使。」

劉守正[编辑]

按《十國春秋》:「南漢劉守正,後主第二子,入宋亦為崇 儀副使,卒。宋太宗聞其家貧,詔月給萬錢。子克昌為 三班奉職,國昌為借職。」

劉守素[编辑]

按《十國春秋》,南漢劉守素,後主第三子。宋咸平中官 侍御,家亦貧,真宗賜白金百兩,語宰相曰:「諸偽王子 孫,率多窘迫,蓋僭侈之後,不知稼穡艱難所致也。」後 累官至內殿崇班。天禧中,又錄為閤門祗候。

劉守通[编辑]

按《十國春秋》:「南漢劉守通,後主少子也,入宋為供奉 官。」

劉繼恩[编辑]

按《五代史東漢世家》:「承鈞養子繼恩,本姓薛氏,父釗 為卒,旻以女妻之,生繼恩。後旻以其子承鈞無子,乃命承鈞養為子。承鈞立,以繼恩為太原尹。承鈞病臥, 勤政閤召郭無為以後事付之。承鈞卒,繼恩立,繼恩 服縗裳視事,寢處皆居勤政閤。繼恩置酒,會諸大臣 宗子,飲罷臥閤中,供奉官侯霸榮挺刃入閤,閉戶而」 殺之。郭無為遣人以梯登屋入,殺霸榮并其黨。初,承 鈞之語郭無為也,繼恩怨無為不助己,及立,欲逐之 而未果,故霸榮之亂,人皆以謂無為之謀。霸榮死,口 滅而無知者。無為迎繼恩弟繼元而立之。

劉繼元[编辑]

按《宋史北漢世家》,「繼恩弟繼元,本姓何。初,薛釗死,崇 以女再妻何氏,生繼元。何死,承鈞亦養繼元為子。太 平興國四年,車駕親征,繼元降封彭城郡公。淳化二 年卒。」

劉繼文[编辑]

按《十國春秋》:北漢劉繼文,世祖嫡孫也。為人魁梧有 氣局,沉毅寡言。歷官侍衛親軍使。天會時,契丹來問 罪,輒拘繫行人數輩。睿宗乃命繼文請命,亦被留不 發。未幾,遼主怒解,盡歸使者,仍移書令以繼文同平 章事。繼文歸秉國政,左右害其寵,多譖毀之。已而出 為代州刺史,國亡,復奔契丹。

劉繼欽[编辑]

按《十國春秋》,北漢劉繼欽,世祖諸孫也,累官大內都 檢點。初,睿宗以英武帝弟兄幼弱,委繼欽掌禁衛事, 以為副。及英武帝立,親舊多所誅放,繼欽謝病請罷。 英武帝曰:「繼欽但事先帝,豈肯為我盡力邪!」黜居交 城,尋遣人殺之。

劉繼顒[编辑]

按《十國春秋》,「北漢劉繼顒,故燕王劉守光子也。守光 之死,以孽子得不殺,削髮為浮圖,後居五臺山。為人 多智數,善商財利,自世祖時頗已賴之。睿宗嗣位,用 宗姓例,拜鴻臚卿。繼顒遊華巖,見地有寶氣,乃於團 柏谷置銀冶,募民鑿山取礦烹銀,官收十之四,國多 於此取給,即其地建寶興軍。英武帝立,繼顒知後宮」 多內寵,獻首飾數百副,加都統,進太師,兼中書令。天 會十七年卒,追封定王。

劉繼忠[编辑]

按《十國春秋》,北漢劉繼忠亦睿宗養子,賜姓劉氏。睿 宗疾革,郭無為建議盡斥公族,出繼忠守忻州,自稱 「嘗使契丹,得冷痼病,定襄地寒,願留養晉陽。」時少主 監國,責其觀望,趣令就道。繼忠頗有怨語,或以白少 主,尋縊殺之。

劉師道[编辑]

按《宋史劉師道傳》:「師道字損之,開封東明人。父澤,右 補闕。師道,雍熙二年舉進士,歷保寧、鎮海二鎮從事, 擢著作佐郎,遷殿中丞,出知彭州,改祠部員外郎,出 為京東轉運使。真宗嗣位,進秩度支。咸平初,徙知潤 州,改淮南轉運副使,兼淮南、江、浙、荊湖發運使。四年, 以漕事入奏,特遷司封,俄為正使,改工部郎中,為三」 司度支副使,擢樞密直學士,掌三班。弟幾道舉進士, 考官教於卷中密為識號,事泄,詔落籍。師道坐論奏 誣罔,責為行軍司馬。以郊祀恩,起為工部郎中。大中 祥符二年,以兵部郎中知潭州,遷太常少卿。師道敏 於吏事,所至有聲,吏民畏愛。七年,暴病卒。

劉綜[编辑]

按《宋史劉綜傳》:「綜字居正,河中虞鄉人。雍熙二年,舉 進士第,解褐邛州軍事推官,遷大理評事,通判眉州。 代還,改太子中允。至道二年,遷太常丞,職事修舉,多 稱薦之者。咸平初,出為河北轉運使。時河北承兵寇 之後,民戶凋弊,吏部所銓幕職州縣官,皆四方之人, 不習風俗,且有懷土之思,以是政事多因循不舉。綜」 建議請自今並以河朔人充之。徙陝西轉運副使,轉 太常博士。時靈州孤危,獻言者或請棄之,綜上言:「靈 州民淳土沃,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今若棄之,則原、 渭等州益須設備,較其勞費,十倍而多。」俄充轉運使。 四年,又獻議於鎮戎軍置屯田務。五年,拜工部員外 郎兼侍御史知雜事。六年,遷起居舍人,再為河北轉 運使。時兩河用兵,邊事煩急,轉漕之任,尤所倚辦。綜 繼領其職,號為詳練,眷屬甚厚,警急之際,輒資其奏 處。景德三年,召拜戶部員外郎、樞密直學士。大中祥 符四年,館伴契丹使,因作《大雪歌》以獻,即命同知貢 舉。七年,以疾求典河中。八年,卒。子建中、正中,並贊善 大夫。弟綽,淳化三年進士,官刑部郎中。

劉文質[编辑]

按《宋史劉文質傳》:「文質字士彬,保州保塞人,簡穆皇 后從孫也。父審琦,虎牢關使,從討李重進,戰死。文質 幼從母入禁中,太宗授以左班殿直,遷西頭供奉官, 頗親信之。擢西京左藏庫副使,徙知麟州,改麟府濁 輪砦兵馬鈐轄,擊蕃酋萬保移走之。越河破契丹,拔 黃太尉砦,徙知慶州。咸平中,清遠軍陷,坐逗撓奪官。」 久之,起為太子率府率、杭州駐泊都監。天禧中,知代 州,再遷內園使、知邠州。數從曹瑋出戰,復徙秦州鈐轄,領連州刺史,再知代州,卒。子十六人,渙、滬皆知名。

劉美[编辑]

按《宋史劉美傳》:「美字世濟,并州人。父通,宋初掌禁旅, 太平興國中,扈蹕太原,卒於師。長女為真宗德妃,大 中祥符五年,正位中宮。美即后之兄也。初事真宗於 藩邸,以謹力被親信。即位,補三班奉職。天禧初,遷洛 苑使。三年,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五年,加武勝軍 節度觀察留後,卒。」

劉鍇[编辑]

按《宋史劉蟠傳》:「蟠子鍇,初以父蔭為大理評事,咸平 二年擢進士第,嘗獻《幸太學頌》,真宗中夜觀書,得鍇 頌,頗嘉賞之,出以示輔臣,且言鍇孤幼能自立。召試, 命直史館,累遷至戶部郎中、鹽鐵副使。」

劉若虛[编辑]

按《萬姓統譜》:「若虛字叔揚,候官人。咸平中及第,歷大 理評事,知永嘉縣。與晏殊同召試中書,遷大理丞,改 殿中丞,累官屯田員外郎,知邵武軍,卒。蔡襄銘其墓。 若虛有士望,鄉黨稱之。子奕字象伯,天聖中及第,歷 祕書省校書郎,陜西經略招討使。以韓琦薦,僉判鳳 翔府,改殿中丞,遷屯田員外郎,通判潤州,卒。」

劉孟節[编辑]

按《尚友錄》:孟節,壽光人。少師种放,篤古好學,隱於青 州之南冶歐冶子鑄劍之地,富韓公為築室以居。嘗 賦詩餞之曰:「先生已歸隱,山東人物空。」范文正公、文 潞公皆優禮之,欲薦之,孟節懇辭不就。

劉贇[编辑]

按《宋史馮文智傳》:醫學:「劉贇,天武右廂都指揮使韓 晸從太祖征晉陽,弩矢貫左髀,鏃不出幾三十年。景 德初,上遣贇視晸,贇傅以藥,出之,步履如故。晸請見, 自陳感激,又極稱贇之妙,特賜贇白金,遷醫官。」

劉斌[编辑]

按《宋史劉斌傳》:「斌,定州人。父加友,端拱中為從弟志 元所殺。斌兄弟皆幼,隨母改適人。母嘗戒之曰:『爾等 長,必復父仇』。」景德中,斌兄弟挾刃伺志元於道,刺之 不殊,即詣吏自陳州具獄上請。詔志元黥面配隸汝 州,釋斌等罪。

劉福[编辑]

按《宋史張旦傳》:「景德中,契丹入寇,指揮使張睿、劉福、 都頭輔能等死之。」

劉超[编辑]

按《宋史張旦傳》:「景德中,贈受事河朔而沒者,殿直劉 超,供備庫使。」

劉隨[编辑]

按《宋史劉隨傳》:「隨字仲豫,開封考城人。以進士及第, 為永康軍判官,後改大理寺丞。呂夷簡言其材,以太 常博士改右正言,降監濟州稅,稍徙通判晉州。還朝, 遷右司諫,數言事,嘗奏頻年水旱,咎在執事,大臣忿 爭不和,請察王欽若等曲直。又累疏論丁謂姦邪,太 后猶未歸政。隨請軍國常務專稟帝旨,諫太后不宜」 數幸外家,太后不悅,出知濟州,改起居郎。久之,遷尚 書刑部員外郎,入兼侍御史。使契丹,為有司劾奏,奪 一官。出知信州,徙宜州。再遷工部郎中、知應天府。召 為戶部副使,改天章閣待制,卒。隨臨事,明銳敢行,在 蜀,人號為「水晶燈籠。」

劉筠[编辑]

按《宋史劉筠傳》:「筠字子儀,大名人。舉進士,為館陶縣 尉,還,會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筠第一,以大理 評事為祕閣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觀察判官 事,進左正言,出知鄧州,徙陳州。還遷尚書兵部員外 郎,進翰林學士。初,筠嘗草《丁謂與李迪罷相制》,既而 謂復留,令別草制,筠不奉詔,乃更召晏殊。筠自院出」, 遇殊,殊側面而過,不敢揖,謂浸擅權,請補外。以右諫 議大夫知廬州。仁宗即位,遷給事中,復召為翰林學 士,踰月拜御史中丞。天聖二年,知潁州。召還,進翰林 學士承旨。筠素愛廬江,遂築室城中,構閣,藏前後所 賜書。既病,徙於書閣,卒。筠工為詩,初為楊億所識拔, 後遂與齊名,時號「楊劉。」

劉顏[编辑]

按《宋史劉顏傳》:「顏字子望,彭城人。少孤,好古學,不專 章句。舉進士第,知龍興縣,坐法免。久之,授徐州文學。 居鄉里,教授數十百人。採漢唐奏議為輔弼名對,除 任城主簿。李迪知兗州、青州,皆辟為從事。卒。著《儒術 通要》《經濟樞言》復數十篇。石介見其書,嘆曰:『恨不在 弟子之列』。」子庠。

劉承宗[编辑]

按《宋史劉知信傳》:「知信子承宗,以蔭補殿直,轉內殿 崇班。未幾,為河北緣邊安撫都監,歷如京、文思二副 使,徙河東緣邊安撫,又知保州,俄知定州,改知雄州、 滑州,未幾代還。乾興初,進東上閤門使,徙鄜延都鈐 轄而卒。弟承渥,蔭補殿直,累官閤門祗候。承宗子永

釗,右侍禁、閤門祗候
考證

劉平[编辑]

按《宋史劉平傳》:「平字士衡,開封祥符人。父漢凝,從太 宗征河東岢嵐、憲州,累遷崇儀使。平剛直任俠,善弓 馬。進士及第,以寇準薦,為殿中丞,知瀘州,召拜監察 御史。數上疏論事,為丁謂所忌。仁宗即位,遷侍御史, 改衣庫使,知汾州。景祐元年,知定州,徙環慶路副都 總管。寶元元年,元昊反,遷邕州觀察使,獻攻守之策」, 未報。屬元昊盛兵攻保安軍,范雍以書召平救延州。 平素輕敵,督騎兵晝夜倍道行,與敵遇,時平地雪數 寸,平與敵轉鬥三日,被執。後沒於興州。

劉兼濟[编辑]

按《宋史劉平傳》:「平弟兼濟,字寶臣,善騎射,讀兵書,為 襄州兵馬監押,擢閤門祗候,徙晉、絳、澤、潞都巡檢使, 改鄜延路兵馬都監,歷同提點陝西、河東刑獄,徙知 籠竿城。夏人寇邊,眾號數萬,兼濟將兵千餘,轉戰至 黑松林,敗之,屬其兄平戰沒,特授內殿崇班,知原州。 入辭,仁宗慰勉之曰:『國憂未弭,家讎未報,不可不力 也』。」徙寧州。破靳廝襪砦,徙鄜州,又徙知鎮戎軍,累遷 文思使、惠州刺史、河北緣邊安撫副使,擢西上閤門 使,出知雄州。先是,邊民避罪逃者,契丹輒納之,守將 畏事不敢詰,兼濟悉移檄責還。徙冀州,踰月,改忻州, 卒。

劉從德[编辑]

按《宋史劉美傳》:「美子從德,以崇儀使拜恩州刺史,又 遷蔡州團練使,出知衛州,改恩州兵馬都總管,知相 州,召還,道卒,諡康懷。」

劉從廣[编辑]

按《宋史劉美傳》:「美子從廣,字景元,少出入禁中,侍仁 宗左右。太后崩,拜崇州團練使,後為真定府路馬步 軍副都總管,卒。」

劉渙[编辑]

按《宋史劉文質傳》:「文質子渙,字仲章,以父任為將作 監主簿,監并州倉。仁宗親政,擢為右正言,黜通判磁 州,尋知遼州。夏人叛,朝廷議遣使通河西唃氏,渙請 行間道走青唐,諭以恩信。唃氏大集族帳,誓死扞邊, 得其誓書與西州地圖以獻。加直昭文館,遷陝西轉 運使,由工部郎中知滄州,改吉州刺史,知保州,徙登」 州,歷知邢、恩、冀、涇、澶五州,秦鳳涇原、真定、定州路總 管,四遷至鎮寧軍節度觀察留後。熙寧中,還,為工部 尚書。致仕,卒。

劉滬[编辑]

按《宋史劉文質傳》:「文質子滬,字子濬,頗知書傳,深沉 寡言,有知略。康定中,為渭州瓦亭砦監押,權靜邊砦, 擊破党留等族。時任福敗,邊城晝閉,居民畜產多為 賊所掠,滬獨開門納之,遷左侍禁。又破穆寧生氐。西 南去洛陽三百里,中有城曰水洛,川平土沃,環城數 萬帳,漢民之逋逃者歸之。曹瑋在秦州,嘗經營,不能」 得,滬說城主鐸廝那令內附。會鄭戩行邊,即令滬將 兵往受地。既至,而氐中變,聚兵數萬合圍,滬進戰,追 奔至石門,酋皆稽顙請服。遷內殿崇班。以違本路安 撫使節制,黜一官,為鎮戎軍西路都巡檢,復內殿崇 班,卒。弟淵將以其柩東歸,居人遮道號泣,請留葬水 洛,立祠城隅。

劉沆[编辑]

按《宋史劉沆傳》:「沆字沖之,吉州永新人。祖景洪,父素 沆,天聖八年擢進士第二,為大理評事,再遷太常丞, 出知衡州,遷太常博士,歷三司度支戶部判官,擢右 正言,知制誥,權知開封府,數發隱伏。祀明堂,遷尚書 工部侍郎,踰年,拜參知政事。張貴妃薨,追冊皇后,沆 為監護使。數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罷為觀文殿」 大學士、知應天府,遷刑部尚書,徙陳州,卒。子瑾,天章 閣待制。

劉潛[编辑]

按《宋史石延年傳》:「劉潛,字仲方,曹州定陶人。少卓逸 有大志,好為古文。以進士起家,為淄州軍事推官。嘗 知蓬萊縣,代還,過鄆州,方與曼卿飲,聞母暴疾,亟歸。 母死,潛一慟遂絕,其妻復撫潛大號而死。」

劉湜[编辑]

按《宋史劉湜傳》:「湜字子正,徐州彭城人。舉進士,為澶 州觀察推官,歷開封府推官,三司鹽鐵判官,遷殿中 侍御史。詔詣渭州勘尹洙,洙坐廢,還為尚書禮部員 外郎,除鹽鐵副使。議者謂湜探宰相意,深致洙罪,故 得優擢焉。明年,謫知沂州,又降知海州,起為河東轉 運使,遷戶部員外郎。江南饑,擢天章閣待制,知江寧」 府,除戶部郎中、知廣州,徙徐州。又知慶州,改密州,卒。

劉敞[编辑]

按《宋史劉敞傳》:「敞字原父,臨江新喻人。舉慶曆進士, 通判蔡州,直集賢院,判尚書考功,擢知制誥。宰相陳 執中惡其斥己,沮止之。奉使契丹還,求知揚州,徙鄆 州。決獄訟,明賞罰,境內肅然。客行壽張道中,遺一囊 錢,人莫敢取,以告里長,里長為守,視客還取得之。先是,久旱,地多蝗,敞至而雨,蝗出境。召糾察在京刑獄」, 以議論與眾忤。求知永興軍,拜翰林侍讀學士。侍英 宗,每指事據經,因以諷諫。以疾求外為汝州,旋改集 賢院學士、判南京御史臺。熙寧元年,卒。

劉攽[编辑]

按《宋史劉敞傳》:「敞弟攽,字貢父,與敞同登科,仕州縣 二十年,始為國子監直講。熙寧中,判尚書考功,同知 太常禮院。嘗詒安石書,論新法不便,安石怒,斥通判 泰州。哲宗初,為祕書少監,以疾求去,知蔡州,召拜中 書舍人,以疾不起。攽為人疏儁,不修威儀,喜諧謔,數 用以招怨侮,終不能改。」

劉羲叟[编辑]

按《宋史劉羲叟傳》:「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歐陽修 薦其學術,試大理評事,精算術,兼通《大衍》諸曆。及修 唐史,令專修律曆、《天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祕書 省著作佐郎,以母喪去,擢崇文院檢討,未謝卒。羲叟 強記多識尢,長於星曆術數。」

劉謙[编辑]

按《宋史劉謙傳》:「謙字漢宗,開封人。少補衛士,數遷至 捧日右廂都指揮使。元昊反,改環慶路馬步軍總管, 知邠州。謙不讀書,然鬥訟曲直皆區處當理,邠人頗 愛之。夏竦奏為涇原路總管。賊寇鎮戎軍,謙深入賊 境,破其聚落,以功擢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象州防 禦使,暴疾卒。」

劉元瑜[编辑]

按《宋史劉元瑜傳》:「元瑜字君玉,河南人,進士及第,補 舞陽縣主簿,改祕書省著作佐郎,知雍丘縣,通判隰、 并二州,知郢州。以太常博士為監察御史,提舉河北 便糴,歷京西、河東轉運使,遷右司諫。劾奏集賢校理 陸經又疏李用和、曹琮、李昭亮不可典軍,梁適不當 除翰林學士范仲淹宜在左右,尹洙、余靖、歐陽修皆 以朋黨斥逐,此小人惡直醜正者也。」既而與靖等相 失,因論靖知制誥,不宜兼領諫職。修、靖深惡之,由是 論者以元瑜為奸邪。後除三司鹽鐵副使,以天章閣 待制知潭州,降知隨州,改信州,徙襄州,歷河中,以左 諫議大夫知青州,卒。

劉夔[编辑]

按《宋史劉夔傳》:「夔字道元,建州崇安人。進士中第,補 廣德軍判官,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李照改製大樂 鐘磬,夔以為樂之大本,與政化通,不當輕易。帝善其 言。歷江西、兩浙、淮南轉運使,知陝州、廣州,所至有廉 名,進給事中、樞密直學士。至鄆,振饑民,賴全活者甚 眾,盜賊衰息,賜書褒諭。大臣議欲修復河故道,夔極」 言其不可,遂罷。遷工部侍郎、知福州。請解官為道士, 弗許。知建州,尋告老。英宗即位,遷吏部,卒。

劉越[编辑]

按《宋史滕宗諒傳》:「祕書丞劉越者,字子長,大名人。少 孤貧,有學行,宗諒同年進士,嘗知襄城、固始二縣,有 能名。」

劉幾[编辑]

按《尚友錄》:幾,鉛山人,好為險語,歐公惡之。有一人論 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因戲批 曰:「秀才刺試官刷,以朱筆橫抹之,謂之『紅勒帛』。」後嘉 祐中,公為御試,考官試《堯舜性仁賦》,有曰:「靜以延年, 獨高五帝之壽;動而有勇,形為四罪之誅。」公稱賞,擢 為第一。及唱名,乃劉煇,人曰:「此即劉幾易名。」公愕然 久之。祖母沒,解官行喪禮。有諸叔而嫡孫承重者,自 煇始。常買田以贍族人之貧者,又結廬以迎遠方從 學之士。所著有《東歸集。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