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7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七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七十六卷目錄
董姓部列傳二
宋
董樞 董遵誨
董源 董羽
董儼 董道明
董元亨 董隱子
董敦逸 董必
董助教 董槐
董楷 董宋臣
金
董師中 董師儉
董守志
元
董俊 董文炳
董文蔚 董文用
董文直 董文忠
董士元 董士選
董朴 董摶霄
董筆潭 董立
董成夫 董鎮
明
董倫〈禮部侍郎〉 董寶
董鏞 董匡
董 董子壯
董經綸 董興
董瑾 董廷圭
董齡 董傑
董宣 董淞
董琦 董旻
董穀 董仙
董澐 董汝瀚
董邦政 董傳策
董鯤 董學
董旭兆 董烏三
董一元 董樾
董嗣晉 董嗣昌
董嗣昱 董其昌
董盡倫 董用圓
董倫〈歸德檢校〉 董祚
董纘緒
董姓部藝文
題槁城董氏家傳後 元吳澄
董氏族譜序 明李夢陽
董氏宗譜序 石簡
董姓部紀事
氏族典第三百七十六卷
董姓部列傳二
[编辑]宋
[编辑]董樞
[编辑]按《宋史董樞傳》:「樞,真定元氏人。後唐清泰中,以獻書 授校書郎。晉天福中為左拾遺,周廣順初為左補闕。 恭帝即位,遷殿中侍御史。太祖乾德初,遷主客員外 郎,上書請伐蜀。蜀平,通判劍州。會全師雄叛,攻劍,樞 敗之,遷比部郎中。三年,出兼桂陽監使。開寶二年,劉 鋹命內侍曾居實侵桂陽,樞擊退之。三年,大舉伐鋹」, 令樞率兵趨連口,克之。改兵部郎中、權知連州兼行 營招撫使。嶺南平,四年,移知襄州,又為河北轉運使, 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初,樞罷桂陽監,以孔璘代之。 歲滿,以趙瑜代之。瑜稱疾,以張侃代之。侃至,奏「瑜在 任累月,得羨銀數十斤,雖送官而不具數聞,計樞與 璘隱沒可知。」詔下御史案之,獄具,樞坐死。
董遵誨
[编辑]按《宋史董遵誨傳》:遵誨,涿州范陽人。父宗本,隸契丹 帥趙延壽麾下。及延壽被執,舉族南奔。漢祖得之,擢 拜隨州刺史,署遵誨隨州牙校。周顯德初,以功補東 西班押班,又遷驍武指揮使。太祖微時,遊漢東,依宗 本,而遵誨憑藉父勢,太祖每避之。遵誨嘗謂太祖曰: 「每見城上紫雲如蓋,又夢黑蛇化龍飛去,雷電隨之, 是何祥也?」太祖不對。他日論兵事,遵誨理屈,拂衣而 起,太祖乃辭宗本去。及即位,一日便殿召見,遵誨伏 地請死。帝令左右扶起,諭之曰:「朕方赦過賞功,豈念 舊惡邪?」乾德六年,授通遠軍使。遵誨既至,召諸酋長諭以朝廷威德,刲羊釃酒,宴犒甚至,眾皆悅服。後復 來擾邊,遵誨率兵擊走之,夷落以定。就拜羅州刺史。 太宗即位,兼領靈州路巡檢。遵誨不知書,豁達無崖 岸,多方略,武藝皆絕人。在通遠軍凡十四年,夏人悅 服,皆謹封界,秋毫不敢犯。太平興國六年,卒,年五十 六。帝軫悼,錄其子嗣宗、嗣榮為殿直。
董源
[编辑]按《十國春秋》:南唐董源善畫,後主時為後苑副使。畫 多作山水龍,離蟄出洞,升降自如。又工人物。一日,後 主坐碧洛宮召馮延己論事,至宮門,逡巡不敢進。後 主使趣之,延己云:「有宮娥,著青紅錦袍,當門而立,未 敢竟進。」使諦視之,乃八尺琉璃屏,畫夷光於上。蓋源 筆也。
董羽
[编辑]按《十國春秋》:南唐董羽,字仲翔,常州人。口吃不能疾 談,俗號「董啞子。」善繪龍水海魚,事後主為翰林待詔。 後歸宋,宋太宗常令畫端拱樓下四壁,極其精思。一 日太宗與嬪御登樓,時皇子尚幼,見畫壁驚啼,亟令 圬墁云。
董儼
[编辑]按《宋史董儼傳》,「儼字望之,河南洛陽人,太平興國三 年進士,解褐大理評事,通判饒州,加著作佐郎。五年, 授左拾遺、直史館,轉右補闕,充淮南西路轉運副使, 轉刑部員外郎。端拱初,進郎中、三司度支副使。踰年, 以戶部員外郎知泉州,召為京東轉運使,拜右司議 大夫,充右計諫。使罷,出知揚州,遷右諫議大夫,徙潭」 州,轉給事中,歷知廣、岳、洪三州、江陵府。景德中,判吏 部銓,加工部侍郎。時黃觀罷西川轉運歸闕,儼與知 雜御史王濟姻家,因託濟言於觀,求薦己知益州。未 幾,觀復領陝西轉運,得對便殿,儼謂其必薦己,他日 面陳,「自以孤直,不為權要所容,況黃觀庸淺無操持, 恐為執政所使,妄有論薦,俾臣遠適,惟陛下察之。」真 宗不之詰。數日,王濟得對,因述儼嘗有私託,且言:「儼 性本矯詐,臣語觀不可,許之。」真宗不欲暴其事,乃出 儼知青州。儼復請對,言為權臣所擯,上慰遣之,久而 不去,乃謂之曰:「爾自告黃觀求知益州,復有何人排 斥乎?」儼即矍然,且言觀、濟嘗議益州,須得臣往彈壓 之。上以其詞不類,因令條析以聞。復遣使陝西質問 黃觀,觀具述儼託王濟求薦之事,坐責授山南東道 節度行軍司馬,不署州事。大中祥符初,會赦,起知郢 州,病疽卒,年五十四。東封恩,復其官。子仲容、仲宗並 為太子中舍。兄偉至殿中丞致仕。
董道明
[编辑]按《宋史董道明傳》:「道明,蔡州褒信人。母死出葬,道明 潛匿墓中,人瘞之。經三日,家人發冢取之,道明無恙, 終身廬於墓側。」
董元亨
[编辑]按《宋史董元亨傳》:「元亨,深州束鹿人,累官國子博士, 通判貝州。王則據城叛,是日冬至,元亨方與州將朝 謁天慶觀。變起倉卒,元亨促馬馳還坐聽事,賊黨露 刃排闥入,脅元亨曰:『大王遣索軍資庫鑰。元亨據案 叱曰:『大王誰也?妖賊敢弄兵乎?我有死鑰,不可得也』。 賊將郝用繼來,索愈急,元亨厲聲罵賊,用遂殺之,㩦』」 鑰而去。事聞,贈太常少卿,錄其子孫三人。賊平,獲郝 用,斬以祭元亨
董隱子
[编辑]按《黃山谷文集董隱子傳》:「董隱子隱於乞人,從人乞 於南康市中,與酒無不飲,未嘗見其醉。連敗紙蔽後, 前衣穿結不周,腹背風嚴,人挾纊戰栗,其面有孺子 色,言皆玩人,然狂而不悖。高安劉格道純晚得之,與 為禮,甚愿。為置酒,解衣衣之,與言,或時語不狂。自道 宿人年三十六矣,熟視二十許人也。道純得」瘡如 蓓蕾潰。肌膚岑岑痛。晝夜生。數十隱子為和劑。五日 良已。
董敦逸
[编辑]按《宋史董敦逸傳》:「敦逸,字夢授,吉州永豐人。登進士 第,調連州司理參軍,知穰縣,徙知弋陽縣,稍遷梓州 路轉運判官。元祐六年,召為監察御史,言蘇軾制誥 中指斥先帝,出為湖州運判,改知臨江軍。紹聖初,復 除監察御史,改工部員外郎,遷殿中侍御史、左司諫、 侍御史。」瑤華祕獄成,詔詣掖庭錄問,敦逸察知冤狀, 上疏略云:「瑤華之廢,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詔下之日, 天為之陰翳,是天不欲廢之也;人為之流涕,是人不 欲廢之也。臣嘗閱錄其獄,恐得罪天下。」哲宗讀之怒。 明年,用他事出知興國軍,徙江州。徽宗即位,加直龍 圖閣、知荊南,召入為左諫議大夫,遷戶部侍郎。卒,年 六十九。
董必
[编辑]按《宋史董必傳》:「必字子彊,宣州南陵人。嘗謁王安石 於金陵,咨質諸經疑義,為安石稱許。登進士第,紹聖 中,提舉湖南常平。時相章惇方寘眾君子於罪,孔平仲在衡州,以倉粟腐惡,乘饑歲稍損價發之。必即劾 其戾常平法,置鞫長沙,以承惇意。無辜繫訊多死者。 平仲坐徙韶州。惇與蔡卞將大誅流人,遣呂升卿往」 廣東,必往廣西察訪,哲宗既止不治。然必所至,猶以 慘刻按脅立威,為《五書》,歸奏。除工部員外郎。中書舍 人郭知章封還其命,詔以付趙挺之。權給事中陳次 升復封駁不下,必於是訟知章、次升為元祐黨人,坐 不當訟言者,出知江州。改湖南轉運判官、提點河北 刑獄,召為左司員外郎。舒亶守荊南,暴卒,加必直龍 圖閣。往代,乃城通道等六砦置靖州,折博市易,且移 飛山營戍,公私煩費,荊人病之。進集賢殿修撰、顯謨 閣待制。卒,年八十六,贈龍圖閣待制。
董助教
[编辑]按《湖廣通志》:「助教,黃州人。大觀間,歲大旱,為飯作餅 以濟饑,日數百人,訖百餘日,無倦色,多所全活。」
董槐
[编辑]按《宋史董槐傳》:「槐字庭植,濠州定遠人。少喜言兵,論 事慷慨自方諸葛亮、周瑜父永聞其自方,怒而嘻曰: 『不力學,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願也』。槐心愧,乃 益自摧折。嘉定六年,登進士第,調靖安主簿,丁父憂 去官。十四年,起為廣德軍錄事參軍。紹定二年,遷鎮 江觀察推官,入為主管刑部架閣文字,遷籍田令,丁」 母憂。嘉熙元年,召赴都堂,遷宗正寺簿,後遷至工部 侍郎,封定遠縣男,進寶章閣直學士、知福州,辭,進封 子。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封侯,為同知樞 密院事。寶祐二年,進參知政事。四川制置使余晦以 戰敗奪官,詔荊襄制置使李曾伯往視師。曾伯辭,槐 上疏請行,不許。進封濠梁郡公。帝日鄉用槐,槐言事 無所隱,而不為容悅。三年,拜右丞相。槐任人先取故 舊之在疏遠者,在官者率滿歲而遷,嗜進者始不說 矣。槐又言「有害政者三,願自上除之。」於是嫉之者滋 甚。四年,策免丞相,以觀文殿大學士提舉洞霄宮。景 定二年,進封吉國,又進封許國公。三年薨,諡文清。
董楷
[编辑]按《浙江通志》:「楷字正翁,臨海人。寶祐進士。初為績溪 簿,直冤獄,賑饑饉,修城捍水。遷知洪州,有惠政。官至 吏部郎中。有《克齊集》《程朱易解》行世。」
董宋臣
[编辑]按《宋史董宋臣傳》:「宋臣,理宗朝宦者。淳祐中,以睿思 殿祗候特轉橫行官。寶祐三年,兼幹辦佑聖觀。侍御 史洪天錫劾之,不報。開慶初,文天祥上疏乞誅宋臣, 又不報。景定四年,自保康軍承宣使除入內內侍省 押班,主管太廟,往來國信所,同提點內軍器庫、翰林 院,編修敕令所、都大提舉諸司,提點顯應觀,主管景」 獻太子府事。會天祥兼景獻府教授,義不與宋臣聯 事,上書求去,天祥出知瑞州。言者論宋臣不置,帝曲 為諭解庇之。祕書少監湯漢上封事,言「宋臣聲焰薰 灼,願收還押班等除命。」帝亦不之省。六月,命主管御 前馬院及酒庫,既卒,猶命特轉節度使,其見寵愛如 此。
金
[编辑]董師中
[编辑]按《金史董師中傳》:「師中字紹祖,洺州人。少敏贍,好學 強記。擢皇統九年進士第,調澤州軍事判官,改平遙 丞,遷綿上令,補尚書省令史。再考擢監察御史,遷尚 書省都事,降授沁南軍節度副使,累遷坊州刺史。明 昌元年,初置九路提刑司,師中選為陝西路副使,召 為大理卿,遂擢中丞。四年,上將幸景明宮,師中上疏」 論諫,上從其奏,迺罷北幸。初,完顏守貞改為西京留 守,朝京師。上欲復用,監察御史蒲刺都等糾彈數事, 師中辨其誣,而舉守貞正人可用,守貞由是復拜平 章政事。及守貞以罪斥,正失舉罪,除陝西西路轉運 使。歲餘,徵為御史大夫,拜參知政事,進尚書左丞。師 中通古今,善敷奏,練達典憲,處事精敏,嘗言曰:「宰相 不當事細務,要在知人才,振綱紀,但一心正、兩目明 足矣。」承安四年,表乞致仕,詔賜宅一區,留居京師。泰 和二年薨,年七十四,諡文定。
董師儉
[编辑]按《金史董師中傳》:「師中弟師儉,初業進士,欲藉其資 廕,師中保任之,密令人代給堂帖,使之肄業。師儉感 其義方,力學後遂登第。」
董守志
[编辑]按《陝西通志》:「守志,字寬甫,號凝陽,精於修煉,本姓朮 虎,世居隆安,徙汧隴。以神仙為慕,感遇正陽、純陽海 蟾,往來提挈,屢加點化。晚築庵於隴出低村,一日祥 雲覆地,疾雷震天,真人謂其徒曰:『仙師邀會蓬萊矣』。 遂返其真。」
元
[编辑]董俊
[编辑]按《元史董俊傳》:「俊字用章,真定槁城人。少力田,長涉
書史,善騎射。金貞祐間,槁城令立的募兵,射上中者拔為將。俊一發破的,遂將所募兵迎敵。國王木華黎帥兵南下,俊遂降,以勞擢知中山府事。金將武仙據 真定,俊逐仙走之,仙以窮降。陞槁城縣為永安州,號 其眾為匡國軍。事一委俊。壬辰,會諸軍圍汴。明年,金」 主奔歸德,追圍之。金兵夜出,薄諸軍於水,俊力戰死, 時年四十八。俊早喪父,事母以孝聞。器度弘遠,善戰 而不妄殺,故人樂為之用。贈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 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壽國公,諡「忠烈。」加贈「推忠」,改 封趙國公。
董文炳
[编辑]按《元史董文炳傳》:「文炳,字彥明,俊之長子。父歿時,年 始十六,以父任為槁城令,同列皆父,時人輕文炳年 少,吏亦不之憚。文炳明於聽斷,以恩濟威,未幾,同列 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視,里人亦大化服。 縣貧民不聊生,文炳籍縣間田與貧民使耕之,於是 流離漸還,數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籍其家,文炳」 使民聚口而居,少為戶數,由是賦斂大減,民皆富完。 時府索無厭,文炳棄官去。世祖在潛藩,受命征南,詔 文炳從行。世祖伐宋,至淮西臺山寨,命文炳往取之。 文炳馳至寨下,諭以禍福,守者遂降。世祖即位,命文 炳宣慰燕南諸道,擢山東東路宣撫使。李璮反濟南, 文炳會諸軍擒璮以獻。山東猶未靖,乃以文炳為山 東東路經略使,山東以安。至元二年,以文炳為河南 等路統軍副使,改山東路統軍副使,治沂州。遷樞密 院判官,拜參知政事。是歲,大舉兵伐宋。時揚州、真州 堅守不下,張世傑、孫虎臣等陳大艦萬艘,碇焦山下, 江中,勁卒居前。文炳乘輪船,建大將旗鼓,大呼突陣, 諸將繼進,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俘甲士萬餘人,獲戰 船七百艘,宋力自此遂窮。宋平,拜資德大夫、中書左 丞。十五年九月,卒。帝聞,痛悼,命文忠護喪,葬槁城。贈 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諡「忠獻。」子士元、士選。
董文蔚
[编辑]按《元史董俊傳》:「文蔚字彥章,俊之次子。重厚寡言,不 事嬉戲,立志勤苦,讀書忘倦。及長,善騎射,膂力絕人, 事母至孝,接人謙恭。文炳為槁城令,家務悉委之。辛 丑,起民兵南征,文炳命文蔚率十有七人,自為一隊。 甲寅,按槁城等處行軍千戶,南鎮鄧州。丁巳,攻襄樊 城,南據漢江,北阻湖水,卒不能渡。文蔚夜領兵士於」 湖水狹隘之處,伐木拔根,立於水,實以薪草為梁,頃 之即成。至曉,師悉渡,圍已合,城中大驚。文蔚復統軍 前行,奪其外城,論功居最。世祖置武衛軍,文蔚以鄧 兵入為千戶。帝北狩,留屯上都。至元五年七月,卒。泰 定中,贈明威將軍、僉右衛使司事、上騎都尉、隴西郡 伯。
董文用
[编辑]按《元史董俊傳》:「文用,字彥材,俊之第三子也。學問早 成,弱冠試詞賦中選。世祖在潛藩,命文用主文書。世 祖即位,建元中統,文用持詔宣諭邊郡,還朝,張文謙 宣撫大名等路,奏文用為左右司郎中。二年,以兵部 郎中參議都元帥府事。至元改元,召為西夏中興等 路行省郎中。八年,立司農司,授山東東道巡行勸農 使」,政績為天下最。十二年,丞相安童奏為工部侍郎, 出為衛輝路總管,受代歸田里。十九年,召為兵部尚 書,轉禮部尚書,遷翰林、集賢二院學士,知祕書監。二 十二年,拜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二十五年,拜御 史中丞,遷翰林學士承旨。世祖崩,成宗即位,眷賚益 厚,陞資德大夫、知制誥。大德元年,上章請老歸,以疾 卒。子八人:「士貞,士亨,士楷,士英,士昌,士恆,士廉,士方」, 諡「忠穆。」
董文直
[编辑]按《元史董俊傳》:「文直字彥正,俊之第四子也。剛毅莊 栗,簡言笑,通經史法律。為槁城長官,文直勤儉,始終 不替。及棄官浮沈里社,任真適意,家門日以烜赫,己 獨恬然不見諸辭色。以病卒。」
董文忠
[编辑]按《元史董俊傳》:文忠字彥誠,俊第八子。歲壬子,入侍 世祖潛邸,癸丑,從征南詔。己未,伐宋,與兄文炳、文用 敗宋兵於陽羅堡。世祖即位,置符寶局,以文忠為郎, 授奉訓大夫,居益近密,常呼「董八而不名。文忠不為 容悅,隨事獻納。帝嘗見宋降將,問宋所以亡者,皆曰: 『賈似道薄武人而重文儒,將士怨之。故大軍既至,爭』」 解甲歸命。帝問文忠此言何如?文忠因詰之曰:「似道 薄汝矣,君則貴汝以官,富汝以祿,未嘗薄汝也。今有 怨於相而移於君,不肯一戰,坐視國亡,如臣節何?然 則似道薄汝者,豈非預知汝曹不足恃乎?」帝深喜之。 至元十八年,陞典瑞局為監,郎、為卿,仍以文忠為之, 授正議大夫,俄授資德大夫、僉書樞密院事。冬十月, 卒。贈光祿大夫、司徒,封壽國公,諡「忠貞。」
董士元
[编辑]按《元史董文炳傳》:「士元,一名不花,字長卿,文炳長子。 數歲從名儒受學。及長,善騎射,以世家子選供奉內班。文蔚卒,無子,帝命士元襲為千夫長,以功遷武節 將軍,從太師博魯歡攻揚州,駐師灣頭堡。博魯歡病, 還京師,以行省阿里代領諸軍。揚州守將姜才乘隙 來攻,阿里率輕騎數百出堡,士元以百騎從之,宋兵」 至者萬餘,士元方整眾欲戰,阿里趣令左旋,已乃遁 去。士元以部兵赴敵死戰,泥淖,馬不能馳,乃棄馬步 戰,至四更,敵眾始退。及旦,阿里來視戰地,見士元臥 泥中,身被十七鎗,甲裳盡赤,肩舁至營而絕,年四十 二。至大元年,贈鎮國上將軍、僉書樞密院事,諡「節愍。」 後加贈推誠效節功臣、資德大夫、中書左丞、護軍追 封趙郡公,改諡《忠愍》。
董士選
[编辑]按《元史董文炳傳》:「士選,字舜卿,文炳次子。幼從文炳 居兵間,晝治武事,夜讀書不輟。文炳總師與宋兵戰 金山,士選戰甚力,丞相伯顏臨陣壯其驍勇,奏功佩 金符,為管軍總管,戰數有功。宋平,以士選為前衛指 揮使。成宗即位,僉行樞密院於建康。未幾,拜江西行 省左丞。贛州盜劉六十偽立名號,聚眾至萬餘,朝廷」 遣兵討之,主將觀望退縮不肯戰,守吏又因以擾民, 賊勢益盛。士選請自往,不求益兵,但率掾吏李霆鎮、 元明善二人持文書以去,眾莫測其所為。至贛,捕官 吏害民者治之,民相告語曰:「不知有官法如此。」命擇 將校,分兵守地待命,察知激亂之人,悉寘於法,復誅 奸民之為囊橐者,於是民爭出請自效,不數日,遂擒 賊魁,散餘眾歸農。事平,報於朝,但請黜贓吏數人而 已,不言破賊事。拜江南行御史臺中丞,入僉樞密院 事,俄拜御史中丞。久之,出為江浙行省右丞,遷汴梁 行省平章事。又遷陝西士選,忠義自許,尤號廉介,治 家甚嚴,而孝弟尢篤。時言世家有禮法者,必歸之董 氏,其禮敬賢士尢至,故世稱求賢薦士,亦必以董氏 為首。晚好讀《易》,澹然終其身,每一之官,必賣先業田 廬為行貲,故老而益貧云。子守忠,雲南行省參知政 事;守慤,侍正府判官;守思,知威州。
董朴
[编辑]按《元史董朴傳》:「朴字太初,順德人。至元十六年,用提 刑按察使薦,起家為陝西知法官,以親老歸養。尋召 為太史院主事,復辭不赴。皇慶初,朴年已踰八十,詔 以翰林修撰致仕,延祐三年,無疾而終。朴家近龍岡, 學者因稱之曰龍岡先生云。」
董摶霄
[编辑]按《元史董摶霄傳》:「摶霄,字孟起,磁州人。由國子生辟 陝西行臺掾。時天大旱,從侍御史郭貞讞獄華陰縣, 有李謀兒累殺商賈于道,事覺,獄已具,賂有司,謂徒 黨未盡獲,五年不決,人皆以為憤。摶霄言於貞,即尸 諸市,天乃大雨。授四川肅政廉訪司知事,除涇陽縣 尹,入為戶部主事,陞員外郎,拜監察御史。又出僉遼」 東肅政廉訪司事,歷江西行省左右司郎中,遷浙東 宣慰副使。其歷官所至,往往理冤獄,革弊政,才譽益 著稱於時。至正十一年,除濟寧路總管,奉旨從江浙 平章教化進征安豐,遇賊大破之,遂復安豐。十二年, 命摶霄攻濠州,又命移軍援江南。遂渡江至湖州德 清縣,而徽、饒賊已陷杭州,遂進兵杭城。賊奔接待寺, 塞其門而焚之,賊皆死,遂復杭州。已而餘杭、武康、德 清次第以平徽、饒賊。復自昱嶺關寇於潛,摶霄大破 之,追殺至於潛,遂復其縣治。既又克復昌化縣,復千 秋關,乘勝復安吉,遂平徽州。十四年除水軍都萬戶。 俄陞樞密院判官。從丞相脫脫征高郵,分戍鹽城。興 化。賊巢十有二,悉勦平之,遂復安東。十六年,勦平北 沙、廟灣、沙浦等砦,尋進兵泗州。朝廷嘉其功,陞同僉 淮南行樞密院事。十七年,毛貴陷益都、般陽等路,有 旨命摶霄從知樞密院事卜蘭奚討之。濟南告急,摶 霄乃提兵援濟南,大破之,濟南始寧。詔就陞淮南行 樞密院副使,兼山東宣慰使都元帥。有嫉其功者,潛 於總兵太尉紐的該,令摶霄依前詔,從卜蘭奚同征 益都。摶霄老且病,請以其弟昂霄代領其眾,朝廷從 之,授昂霄淮南行樞密院判官。未幾,有旨命摶霄守 河間之長蘆。十八年,摶霄以兵北行,方駐兵南皮縣 之魏家莊,適有使者奉詔拜摶霄河南行省右丞,甫 拜命,毛貴兵已至,而營壘猶未完,因拔劎督兵以戰。 賊眾突至摶霄前,捽而問曰:「汝為誰?」摶霄曰:「我董老 爺也。」眾刺殺之,無血,惟見其有白氣衝天。是日,昂霄 亦死之。事聞,贈宣忠守正保節功臣、榮祿大夫、河南 行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魏國公,諡忠定。昂霄贈推 誠孝節功臣、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追封 隴西郡侯,諡忠毅。摶霄早以儒生起家,輒為能吏。會 天下大亂,乃復以武功自奮。其才略有大過人者,而 當時用之不能盡其才,君子惜之。
董筆潭
[编辑]按《浙江通志》:「筆潭,奉化人。少牧牛,夜嘗夢筆浮潭上, 旦往視之,果得筆,遂以筆潭名。由是畫鷹隼及驚濤 果木,皆絕倫
董立
[编辑]按《陝西通志》:「立字植夫,號玉峰,咸寧人。中經元會試, 以疾還,遂隱居教授三十餘年。順帝朝,丞相賀太平 以隱逸薦天子,頒敕加禮,徵入拜修撰,授經郎,輔導 儲嗣,轉內臺御史,遷國子司業,陟淮西僉事,歷陞漢 中廉訪副使,復為左春坊贊善,進禮部侍郎,遷侍御 史,再遷陝西行臺,進正治上卿。卒,朝廷輟朝,遣奠營」 葬。進中丞,諡《文貞》。
董成夫
[编辑]按《陝西通志》:「成夫以軍功授察罕腦兒宣慰使司同 知,進宣慰使,當時深倚重之。國無西北之憂者,成夫 之力居多。旋以敵兵入邊,遂奮不顧身,歿於王事。訃 聞,贈中大夫、樞密院副使,諡忠烈,命配食廟庭。」
董鎮
[编辑]按《杭州府志》:「鎮字仲真,其先河南人。建炎初,曾祖文 林官臨安司法,遂家澉浦。父仲溫,尚宋室主,為駙馬。 鎮聞金華許謙為考亭之五傳,裹糧從學,謙深器之。 謙卒,鎮築室仙華山,三年而後歸。仙華山,謙講學處 也。紅巾之亂,率鄉人禦之,作嘉會堂於靈泉,右畫考 亭像,左書《儒行》篇,從游者日眾。平生未嘗著述,惟默」 會經學,見之躬行。或勸之仕,鎮曰:「先妣,宋室女。鎮即 不食祿,猶宋臣子,安得隨世以就功名耶?」洪武丁未 卒。劉基題其墓曰「董處侯。」
明
[编辑]董倫
[编辑]按《明外史解縉傳》:「董倫,字安常,恩州人。洪武十九年, 以薦授春坊贊善大夫,左春坊大學士,侍懿文太子。 太子薨,出為河南左參議,謫雲南教官。建文初,召拜 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與方孝孺同侍經筵。成 祖即位,倫年已八十,命致仕,數日卒。」
董寶
[编辑]按《雲南通志》:「寶,大理人,南詔清平官董成之後。洪武 間,任順寧土經歷,清敬慎勤,部民安之。後以累功遷 大理府土經歷。麓川之役,多著勞能,以死事諭祭。」
董鏞
[编辑]按《杭州府志》:「鏞字孟聲,仁和人。永樂初進士,入翰林 為庶吉士,授文學官。久之,薦知永豐縣。有學行,善文 章,詩思和平類其人。」
董匡 董
[编辑]按《廣東通志》:「匡字宗輔,番禺人。性介特,邃於《易》尢,善 草書隸篆。」與弟俱負才名,稱「番禺二董。」永樂丁酉 領鄉薦,明年赴春官,兄弟同登乙榜。匡授萬載教授, 癸卯典山東文衡,秩滿,超為貴州道監察御史,讞獄 平恕。授金谿訓導。有《二董集》傳世。
董子壯
[编辑]按《明外史桂彥良傳》:「國初特重師傅,永樂、洪熙時,董 子壯之屬皆有名。子壯名琰,以字行,江西樂安人。博 學有操行。洪武中,以鄉薦除雲南學官,遷知茂名縣。 成祖擢為國子司業,出為趙王府右長史。恭謹小心, 隨事匡正。王多過,帝輒以責長史,子壯夾持王愈堅。 永樂十八年春,當陪祀國社,夙興,正衣冠端坐而卒。」
董經綸
[编辑]按《湖廣通志》:「經綸,黃岡人。多隱德,尢好施與。正統間, 歲祲,輸粟賑濟。有司以聞,賜敕及羊酒,復其家三年。」
董興
[编辑]按《明外史孫鏜傳》:「董興,長垣人。初為燕山右衛指揮 使,累遷署都指揮同知。正統中,舉將才,進署都指揮 使,京營管操。復用薦,擢署都督僉事,充右參將,從討 鄧茂七,破餘黨,進都督同知。黃蕭養嘯眾圍廣州,賊 眾至十餘萬,僭稱王,攻城急。詔拜興左副總兵,調江 西、兩廣軍往討。景泰元年二月,至廣州擊賊,殺萬餘」 人,餘多就撫。蕭養中流矢死,餘黨皆伏誅。論功,進石 都督,留鎮廣東。久之,召還,分督京營。與曹吉祥結為 婚姻,冒奪門功,封海寧伯。未幾,以總兵官鎮遼東,予 世券。吉祥誅,奪爵。仍右都督鎮廣西。立功。以呂貴薦, 復爵,總兵宣府。憲宗嗣位,罷還。家居十餘年卒。
董瑾
[编辑]按《汾州府志》:「瑾,字文玉,東南坊人。正統十三年貢,任 陝西甘州中護衛經歷。剛直勤廉,秉公執法。時有貴 宦滕蛟,妺以不孝詞投於瑾,瑾不恕。值御史李受囑 於蛟,轉囑於瑾,瑾不聽,致死於獄。」
董廷圭
[编辑]按《湖廣通志》:「廷圭,字國器,華容人。景泰庚午鄉試第 一,辛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陞山東按察。為御史十 五年,比死,無一物。」
董齡
[编辑]按《汾州府志》:「齡自幼聰慧,號神童。登天順甲辰進士, 選翰林庶吉士,歷遷河南按察司僉事、四川按察司 副使。所至有廉能聲。其子文奎由鄉舉知玉田縣事。」
董傑
[编辑]按《涇縣志》:「傑,字萬英,號五城,性端謹,平居無惰容。方家食時,即以天下為志。成化丁未舉進士,上疏論經 筵,忤冢宰,出知沔陽州,尋謫四川行都司都事,署邛 州及松茂州。所至著善政,陞刑部員外郎、郎中,累遷 保定知府,練兵儲粟,盜發賴以無恐,民立生祠祀之。 陞山東參政,敕督糧儲有功,歷河南、廣東左右布政」, 都察院副都御史,卒。傑潛心理學,以古聖賢自期。著 《亡士辨》,明學術邪正、「孝友忠信」,為理學第一流。有《五 城集》。
董宣
[编辑]按《上元縣志》:「宣字繼善,欽天監籍。自幼穎敏,游京庠, 累舉不第。成化己未,需次貢春官,授青田儒學訓導, 修明職業,迎母於官所,晨起課諸生畢,即候於寢門, 承顏曲盡其歡。母病,號泣求醫,湯藥必嘗乃進。母卒, 摧頓隕越,絕而復甦者數四。郡守以下愍之,競資其 歸葬。服闋,除親藩講讀,卒於官。所著有《青田雜錄》若」 干卷。
董淞
[编辑]按《杭州府志》:「淞字子壬,海寧人。博學好古,薄制義不 為。弘治中,以薦詣闕上書萬言,敷陳王道。天子命試 禮部,罷歸。所撰有《聖學全書》。」
董琦
[编辑]按《濟南府志》:「『琦字天粹,陽信人。弘治乙丑進士,授高 平縣令。正德時,劉瑾黨為禍,琦詰治如法。晉戶部主 事,督儲居庸關,再督芻石渠諸廠,中貴斂手,復督芻 馴象所多。錢寧黨怙惡作奸,琦按之抵罪。司徒劄琦 修張家灣陸運,琦言車輓之利多在貂璫,不若西湖 出京趨漕最便』。疏上,中官私以墨污其牘,坐不敬下」 獄。後事白,歷陞陝西僉憲,督儲甘肅,為主欽誣奏繫 獄。世宗改元,復山西僉憲,分巡大同。改河南道,晉少 參歸林下二十年卒,年七十五。
董旻
[编辑]按《明外史魏元傳》:「董旻,樂平人,進吏科都給事中,為 吏所訐,下詔獄,謫石臼知縣。孝宗時,官四川參議。」
董穀
[编辑]按《杭州府志》:「穀號兩湖,澐之子。正德丙午舉於鄉。歷 安儀、漢陽二縣,所至廉靜不苛,民安之。罷歸而貧甚, 穀亦受學陽明。所著《豢龍子四存》《碧里雜存》《前後集》 《本邑志》《澉水志》等書。」
董仙
[编辑]按《陝西通志》:「仙不知其名,往來城市,言皆徵驗。夕宿 咸寧金華落土洞中,冬夏不著衣,惟裹牛皮,人又呼 為牛皮董云。正德間,遍辭鄉人,中午鶴至,遂跨鶴昇 去。」
董澐
[编辑]按《杭州府志》:「澐字復宗,別號蘿石,海寧人。生而樂善, 家貧,割產以讓其兄。有友質田於澐,逮其疾革,即以 券還之。以能詩聞江湖間。年六十八,游會稽,聞陽明 講學,試往聽之,忽有得,嘆曰:『吾非至夫子之門,幾虛 此生矣』!遂北面焉。平日之同為詩者,非笑之,澐曰:『吾 從吾之所好爾』。陽明為之作《從吾道人記》。」澐雖晚而 聞道,然所得甚粹。嘗言「五星聚奎而生濂洛,五星聚 室而生陽明」,人以為篤論。嘉靖甲午卒。有《語錄》《詩稿》 傳世。
董汝瀚
[编辑]按《青州府志》:「『汝瀚,字子匯,號西嶼,益都人。登嘉靖甲 午鄉科。生而聰穎,給事曹公見而異之,授以《麟經微 旨》。汝瀚得其學,復授諸生。至今青之言《春秋》者,多出 董氏門。遊太學,師事呂涇野,涇野大器之。後除南直 建平知縣,歲不登,汝瀚築石堤,得水田萬三千餘畝, 民呼其圩曰董公圩』。陞太僕寺丞,轉戶部員外郎,監」 天策諸倉及榷鈔淮關,政績俱著,軍民德之。晉正郎, 兼攝江西、川、貴諸司事。事益辦,《尚書》每多其才。久之, 上疏乞歸,以疾卒於家。子李封,吏部郎。
董邦政
[编辑]按《松江府志》:「邦政字克平,山東陽信人。以貢授六合 知縣。善騎射,嘗擒江中劇盜,有廉武聲。嘉靖三十二 年,督府使帥兵討倭寇,擢按察使僉事,專領海防,駐 上海。時新城始建,賊蕭顯奄至,穴民樓俯瞰城內。邦 政登陴督戰,用神槍手,以一當百,賊解去。三十四年, 擣川沙賊巢,斬首五百級。其秋,賊自金陵轉掠至滸」 墅關,邦政會兵合擊於吳林廟,轉戰橫涇,悉俘斬之。 為趙文華所抑,坐督戰不力,左遷蘇州府同知。三十 五年,與任環合擊倭於界觜,悉殲其眾。尋敗賊於西 菴,又追擊新莊賊於沈莊,皆勦滅之。四月復敗賊於 清水窪。論功,加四品服俸。邦政竟引疾去,時論惜之。
董傳策
[编辑]按《明外史董傳策傳》:「傳策,字原漢,松江華亭人。嘉靖 二十九年進士。除刑部主事。三十七年,抗疏劾大學 士嚴嵩,下詔獄,謫戍南寧。穆宗立,召復故官,歷郎中。 隆慶五年,累遷南京大理卿,進工部右侍郎。萬曆元 年,就改禮部。為言官所劾,免歸。繩下過急,竟為家奴所害。」
董鯤
[编辑]按《海寧縣志》:「鯤,字少溟,嘉靖癸丑成進士,任宜興令。 才性明達,遇事剖決如流,不畏強禦,善良安枕。民為 之頌曰:『如蘗如冰』。董少溟,丙辰以治行召拜侍御史, 按畿內,執法剛方,風裁凜然。尋按應天,巡陜服,凡三 任為御史。所建白,刺舉悉合大體,時稱名御史。」
董學
[编辑]按《杭州府志》:「學字愚齋,海寧人。嘉靖丙辰進士,除行 人,擢御史。初巡輦下,大璫強奪氏居,執法按之。出巡 宣大,律將之失機者,兼葺邊學,以廣聖化。癸亥,再按 畿輔,漳、沁五河衝決,疏請毀堤置閘,以疏上流。會通 河成,漕艦不入衛河,奏罷艾家口六驛逓費,大名歲 省鉅萬,而衛源回隆,諸隸河南者亦賴以甦息。時白」 蓮教聚眾騷然,學隱憂之曰:「不正其本,難未息也。」請 減徵徭以撫流亡,均里甲以禁苛擾,清驛傳以振彫 敝,理狴犴以蘇冤滯,肅風紀以警官邪,皆務大體。至 歿無以為殮,世稱「廉御史。」
董旭兆
[编辑]按《陜西通志》:「旭兆,長安人。嘉靖間布衣。讀書彈琴,淡 於世味,草書有羲獻法,士大夫爭珍重之,號暘谷。」
董烏三
[编辑]按《松溪縣志》:「烏三,邑人。嘉靖壬戌十二月,倭寇圍縣, 烏三力禦倭寇,陣亡。」
董一元
[编辑]按《明外史董一元傳》:「一元,宣府前衛人。父暘,嘉靖中 為宣府游擊將軍。俺荅犯滴水崖,力戰死。兄一奎,都 督僉事,歷鎮山西、延綏、寧夏三邊,以勇敢著。一元勇 敢如其兄,而智略過之。嘉靖時,歷薊鎮游擊將軍,遷 石門寨參將。隆慶初,破賊棒槌崖,進二級。四年,以副 總兵駐防古北口,改隸總督麾下,徙守宣府。萬曆十」 一年以都督僉事為昌平總兵官,尋徙薊州,又徙宣 府。久之,劾罷。尋擢延綏總兵官,進署都督同知。二十 一年入為中府僉書。遼東寇患,廷議擇帥以命一元。 先是,泰寧酋速把亥入寇,為官兵所殲。其次子把兔 兒嘗欲復讎,從父炒花及姑婿花大助之。西部卜言 台周部眾十餘萬,與把兔兒東西相倚,數盜邊。至是 合營舊遼陽,將入掠,一元遣副將孫守廉馳赴右屯 禦西賊,而一元親將大軍匿鎮武外,為空營待之。無 何,賊騎馳入營,營空無人,乃長驅深入。官軍忽從中 起,賊大驚,還兵搏戰,將士奮呼陷陣。自午至酉,賊大 奔,逐北七十餘里,至白沙堝,斬首捉生五百四十有 奇,獲馬駝以二千計。酋伯言兒中矢死,兔兒亦被傷, 餘賊終夜馳,天明,始駐馬環哭。捷聞,進一元左都督, 加太子太保,廕本衛世指揮。伯言兒最慓悍,諸部倚 以為強。至是被殲,群酋為奪氣,其部下遂稽首納款。 把兔兒以鎮武創重,嘆曰:「我竟不獲報父讎乎!」須臾 死,其眾散亂,諸部悉遠遁。一元以功進世廕二秩。久 之,以病歸。朝鮮再用師,命隸總督邢玠麾下,參贊軍 事。尋代李如梅為禦倭總兵官。時兵分四路:一元由 中路禦倭將石曼子於泗州,拔永春、昆陽二寨。賊退 保新寨,三面臨江,一面通陸,引海為濠。一元分馬步 夾攻。眾軍進逼賊濠,毀其柵,忽營中砲裂,煙焰漲天, 賊乘勢衝擊,諸將先奔,一元亦還。事聞,一元奪宮保, 貶秩三等。會關白死,倭遁,《石曼子》為陳璘所殲。東事 告成,一元得還故秩。久之,卒。一元諳練邊情,遇賊敢 戰,歷鎮衝邊,並著勞績,與麻貴、張臣、杜桐、達雲俱為 邊將選云。
董樾
[编辑]按《寧波府志》:「樾字子亨,登萬曆五年進士。值潞王出 閣,授編修,充講讀官,陞修撰,遷廣西參議,道中聞父 喪歸。服闋,補貴州。時播州宣慰楊應龍不軌,廷議征 之,樾承檄監軍,與都司林盛統兵前進,斬老軍關,戮 守者四十餘人。出播難民男婦四萬五千餘口,出帑 金賑之。隨檄宣慰,給地懇種,流民遂安。頃之,改督學」 政,遷四川副使。將赴任,抵赤水行館,遂卒,年五十八。 樾儀觀修朗,淡於嗜好,自諸生時,已不畏強禦。及揚 歷外服,終不變其操焉。
董嗣晉 董嗣昌 董嗣昱
[编辑]按《杭州府志》:「嗣晉與嗣昌、嗣昱兄弟三人,皆海寧諸 生。大父樹父成身,世敦孝友,三人益飭躬勵行,蘄不 負先訓。萬曆乙丑歲凶時,五月苦疫,父及繼母蔡皆 沈痾,三生侍疾惟謹,七日而母亡,三子飲泣事父,憂 勞益力。廿三日晉卒。六月一日,昱繼卒。昌以母兄之 痛方殷,弟喪之殮更亟。時父病轉劇,乃刲股和藥以」 進,幸服之得蘇,乃罄妻奩資具喪殮,辦薪水贍弟妹, 毋傷父心。至初五日,以盡瘁亦卒。里人上其事於督 學使者,旌其閭曰:「一門三孝。」
董其昌
[编辑]按《明外史董其昌傳》:「其昌字元宰,松江華亭人。父漢 儒,有學行。其昌初就塾,比夜,父從枕上授經,悉能誦記。舉萬曆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侍郎田一儁以教 習卒官。其昌請假,走數千里,護其喪歸葬還,受編修。 皇長子出閣,充講官。出為湖廣副使,督湖廣學政,謝 事歸。光宗立,召為太常少卿,掌國子司業事。天啟二」 年,擢本寺正卿,兼侍讀學士。時修《神宗實錄》,命往南 方采輯先朝章疏及遺事。其昌廣搜博徵,錄成三百 本。又採留中之疏切於國本、藩封、人才、風俗、河渠、食 貨、吏治、邊防者,別為四十卷。倣《史贊》之例,每篇繫以 筆斷。書成表進。有詔褒美,宣付史館。明年秋,擢禮部 右侍郎,協理詹事府事。尋轉左侍郎。五年正月拜南 京禮部尚書,請告歸。崇禎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 居三年,乞休。詔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年卒,年八十 有二。贈太子太傅。福王時,諡「文敏。」其昌天才俊逸,少 負重名,善書畫,人擬之米芾、趙孟頫云。
董盡倫
[编辑]按《明外史董盡倫傳》:「盡倫,字明吾,合州人。萬曆中舉 於鄉,除清水知縣,調安定,咸有惠政。秩滿,安定人詣 闕奏留,詔加鞏昌同知,仍視縣事。久之,以同知理甘 州軍餉,解職歸。天啟初,奢崇明反,率眾薄城,盡倫偕 知州翁登彥固守。賊遣使說降,盡倫大怒,手刃賊使, 抉其睛啖之,屢挫賊鋒,城獲全。乃率眾援銅梁,復有」 功。尋被檄擣重慶,孤軍深入,伏四起,遂戰死。贈光祿 少卿,世廕千戶,建祠奉祀。尋改廕指揮僉事。崇禎初, 論全城功,改廕錦衣千戶。
董用圓
[编辑]按《明外史侯峒曾傳》:「南京覆,州縣多起兵自保,嘉定 士民推峒曾為主,偕里人董用圓等誓死固守,城破 死。用圓,天啟元年舉於鄉,嘗為秀水教諭。」
董倫
[编辑]按《明外史陳聞詩傳》:「董倫,歸德檢校也。師尚詔入歸 德,知府及守衛官皆遁。倫率民兵巷戰,被執垂死,猶 手刃數賊,妻賈氏及僮僕皆從死。詔贈歸德同知。」
董祚
[编辑]按《明外史喬若雯傳》:「董祚,隆平舉人,以城破殉難。」
董纘緒
[编辑]按《杭州府志》:「纘緒,字爾立,海寧人,愚齊曾孫。以文名。 性孝友,酉戌間,祝髮為僧,居韻弦山樓,人罕窺其面。」
董姓部藝文
[编辑]《題槁城董氏家傳後》元·吳澄
[编辑]《槁城董氏家傳》,元明善撰《世譜》,虞集撰傳詳核,譜簡 明。吳澄曰:「董氏世將也,而昌有以哉!孝友於家,忠於 國,仁於民,始也,啟之後也,報之天也,抑有人焉。語云: 『成難登天,覆易燎毛,子子孫孫,如萬石君。世祀宜矣』。」
《董氏族譜序》明·李夢陽
[编辑]嘉靖五年,董大夫來參河藩之議,李子獲觀於其譜, 而語人曰:「董氏知家政乎?吾於其譜見也。」居無幾,大 夫罷歸,即其邑之東,構東樓,闢書院,群族子弟誨焉, 凡言之譜者,罔不行之家也。李子聞之,又語人曰:「甚 哉,董大夫,似君陳也,吾於其家之政知之也。夫自《大 學》之教衰,士不由齊而求之治,是故仕也,有不官政」 者矣,矧家之能政也,其罷也,有不身謀者矣。矧家之 政行也,是以夫子憂焉,曰:「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夫 是言也,誰不之知也,然未之有行。何也?其所厚者薄, 未有不薄者也。又其身官焉已耳,罷則無所於歸也。 夫董大夫者,簿省之佐耳,固非崇爵豐祿人也。其仕 也,念念其族,而其罷也,群而誨焉,政不究於官而行 於家,斯豈忘本務末者倫邪?持之而靡懈,久之而有 成,非仲尼之徒而獲《大學》之旨,能若是邪?予故曰:「甚 哉!董之政似君陳也。」以其知本也,於其譜而知之也。
《董氏宗譜序》石簡
[编辑]「本碩末茂,枝遠實繁。故剪拜弗及,召樹恆芾,行葦敦 好,田荊再榮,存本枝也。」粵自邃古,無違斯旨。而末流 先撥,宿植隨傾者,天無二也。按《董氏舊譜》,敘董氏出 有熊氏,世有令人。元末《舊譜》燬於火,其詳弗獲考矣。 然遞相口授,咸稱趙宋時有貞六府君,由進士判明 州,遂家焉。後徙奉化,徙寧海,乃為寧海。繼別祖云明 州,孫滿平江府教,逮重慶郡守彥清,至經歷惠州沆 庠生。泂僅十易世,蓋始徙元元貞年間也。沆子相舉 進士業有聲,將大厥緒,青衿烝烝以十計,董氏至是 始益振云。然溯厥植,逖矣。夫家必有譜,猶郡邑志、《春 秋》列國、史記紀其實,不溢美,不掩惡,不遐遺,死徙不 羞賤貧,凡備遺忘、垂鑒戒,引來者事耳。世之為譜者, 吾惑焉,迷則妄,誇則欺,欲覆則刊,行惡則遺,有圖則陰為之地,董譜無一焉,善矣。是故君子觀於是,有水 木之思焉,有存沒之感焉,有長幼之倫焉。貧者病者 阽弗拔者,死無歸者,過時弗婚娶者,目擊心存,有同 出之悲焉。生業塋域,有疆界之歸焉。思則思繼,感則 思致,倫則思循,悲則思施,「歸」則思樹,思繼則身修,思 致則孝且悌,「思循」則禮立,思施則惠,思樹則守而弗 替,一譜而眾善集矣。集則大,大則著,著則人鬼任焉。 君子行此五者,怨恫不作,百姓與能達之,天下以治 以平。董氏本枝,茲復雲興,斯諸髦責歟!
董姓部紀事
[编辑]《續文獻通考》:丁大全與董宋臣專政,內宴時,有優人 專擊鑼鼓,一優人斥之曰:「聖上要寧靜,汝丁丁董董 不已,何也?」答曰:「於今國事皆丁董,安得不丁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