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51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五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百十四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五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五百十四卷目錄

 畢姓部彙考

  史記魏世家

  唐書宰相世系表

  廖用賢尚友錄畢姓

  凌迪知萬姓統譜畢姓

 畢姓部列傳

  周

  畢公高      畢萬

  畢戰

  漢

  畢取       畢奉義

  後漢

  畢諶       畢子禮

  魏

  畢軌

  晉

  畢卓

  北魏

  畢眾敬      畢眾愛

  畢元賓      畢聞慰

  畢祖榮      畢祖朽

  畢祖髦      畢祖暉

  畢祖歸      畢祖旋

  畢祖彥

  北齊

  畢義雲

  唐

  畢構       畢栩

  畢炕       畢坰

  畢耀       畢宏

  畢諴       畢元愷

  畢紹顏

  宋

  畢乂林      畢士安

  畢田       畢世長

  畢仲衍      畢仲游

  畢仲愈      畢永暲

  畢漸       畢景安

  畢再遇      畢允升

  畢祈鳳      畢祖高

  金

  畢資倫

  明

  畢銀       畢祥卿

  畢瑄       畢原

  畢貞       畢輝

  畢汝舟      畢昌

  畢昇       畢相

  畢亨       畢瑜

  畢昭       畢陽

  畢文璟      畢純

  畢竟容      畢烜

  畢鏘       畢琳

  畢麟       畢文

  畢畊       畢大顯

  畢仕和      畢翰

  畢錦       畢效欽

  畢力道      畢竟立

  畢自肅      畢恭

  畢講       畢力忠

  畢佐周      畢懋良

  畢應辰      畢懋康

  畢懋襄      畢應福

  畢達       畢似范

  畢汝懋      畢今梁

  畢自嚴      畢應達

  畢拱辰

 畢姓部紀事

氏族典第五百十四卷

畢姓部彙考[编辑]

《史記》
[编辑]

《魏世家》
[编辑]

魏之先,畢公高之後也。畢公高與周同姓。武王之伐 紂,而高封于畢,于是為畢姓。

《唐書》
[编辑]

《宰相世系表》
[编辑]

畢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畢,以國為氏。後漢兗州別駕諶世居東平,五世孫眾慶,宋本州 大中正,五世孫憬。

《廖用賢尚友錄》
[编辑]

畢姓[编辑]

畢,河內徵音。「周文王十五子公高之後,以國為氏。又 望出東平太原。」

《凌迪知萬姓統譜》
[编辑]

畢姓[编辑]

畢氏有二:畢公高之後為畢,後魏出連氏,改為畢。

畢姓部列傳[编辑]

畢公高[编辑]

按《書經畢命》:「王以成周之眾,命畢公保釐東郊。」命 為《冊》,以命畢公。分別民之居里,異其善惡,成定東周 郊境,使有保護。

畢萬[编辑]

按《左傳閔公元年》:「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 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畢 萬》魏犨祖父。

畢戰[编辑]

按《人物考》:「畢戰,滕臣也。文公聞孟子言古井田之法, 遂使畢戰主其事。」

[编辑]

畢取[编辑]

按:《漢書功臣表》,「取以南越將軍降封膫侯。」

畢奉義[编辑]

按《漢書功臣表》,「侯奉義嗣後二年,坐祝詛,要斬。」

後漢[编辑]

畢諶[编辑]

按《唐書宰相世系表》,「兗州別駕諶,世居東平。」

畢子禮[编辑]

按《魏略》:「畢軌父子禮,建安中為典農校尉。」

[编辑]

畢軌[编辑]

按《魏志曹真傳》註:「畢軌,字昭先,父子禮,典農校尉。軌 以才能,少有名聲。明帝在東宮時,軌在文學中黃初 末出為長史。明帝即位,入為黃門郎,遷并州刺史。至 正始中,入為中護軍,轉侍中尚書,遷司隸校尉。素與 曹爽善,每言于爽,多見從之。」

[编辑]

畢卓[编辑]

按《晉書畢卓傳》:「卓字茂世,新蔡鮦陽人也。父諶,中書 郎。卓少希放達,太興末,為吏部郎,常飲酒廢職。比舍 郎釀熟,卓因醉夜至其甕間盜飲之,為掌酒者所縛。 明旦視之,乃畢吏部也。遽釋其縛,卓遂引主人宴于 甕側,致醉而去。及過江,為溫嶠平南長史,卒官。」

北魏[编辑]

畢眾敬[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眾敬小名捺,東平須昌人。少好弓 馬射獵,交結輕果。劉駿辟為部從事,歷仕泰山太守。 及劉彧殺子業而自立,遣眾敬出詣兗州,眾敬遂以 城降。皇興初,就拜散騎常侍、兗州刺史,賜爵東平公。 眾敬年已七十,鬢髮皓白,而氣力未衰,篤于姻類,深 有國士之風。十五年十月卒。」

畢眾愛[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眾敬弟眾愛,隨兄歸國,賜爵鉅平 侯,卒諡曰康。」

畢元賓[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眾敬子元賓,少而豪俠,有武幹,涉 獵書史。為劉駿正員將軍,與父同至京師,賜爵須昌 侯,加平遠將軍,拜兗州刺史,假彭城公。父子相代為 本州。元賓為政清平,善撫民物,百姓愛樂之。以父憂 解任,其年冬末卒,諡曰平。初娶東平劉氏,有四子:祖 朽、祖髦、祖歸、祖旋。賜妻元氏生二子:祖榮、祖暉。」

畢聞慰[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眾愛子聞慰,字子安,有器幹。襲爵, 例降為伯,拜泰山太守,為尚書郎,本州中正,加威遠 將軍。出為徐州平東府長史,守廣平內史。在任寬謹, 百姓愛附。遷滄州刺史,甚有政績。除散騎常侍,東道 行臺,尋為都督安樂王鑒軍司。孝昌元年春,徐州刺 史元法僧反,聞慰與鑒攻之,為法僧所敗,奔還京師」, 被劾,遇赦免。其年卒,諡曰「恭。」

畢祖榮[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元賓子祖榮,早卒,子義允,襲祖爵 東平公,例降為侯。陵江將軍,給事中,卒,子僧安襲。」

畢祖朽[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元賓子祖朽,歷涉經史,好為文詠, 性寬厚,善與人交。襲父爵須昌侯,例降為伯。起家員 外郎,尚書郎、治書侍御史。正始三年,蕭衍將蕭及先 入寇兗州,祖朽大破之,封南城縣開國公。神龜末,除 持節、東豫州刺史。祖朽善撫邊人,清平有信,務在安靜,百姓稱之。還除前將軍、太尉長史。孝昌初,改授瀛」 州刺史。為賊帥鮮于修禮攻圍,積旬拒守自固。病卒 於州。無子,以弟祖歸子義暢為後,襲爵。義暢傾巧無 士業,善通時要。歷尚書郎中、侍郎、兗州刺史。天平中, 坐與北豫州山賊張儉通,伏法。

畢祖髦[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元賓子祖髦,起家奉朝請,累遷東 平太守,後為本州別駕,卒於官。子義和襲,卒於右將 軍、太中大夫。子仁超,義和第六弟義亮,性豪疏,歷尚 書郎、中書舍人。太平中,與舍人韋鴻坐泄密,賜盡於 宅。」

畢祖暉[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元賓子祖暉,早有氣幹。正始中,除 東郡太守,入為驍騎將軍,試守渤海郡。熙平中,拜潁 川太守。神龜初,入為平東將軍。正光五年,豳州民反, 授平西將軍、豳州刺史以討之。以全城之勳,封新昌 縣開國子。賊宿勤明達攻祖暉,祖暉兵少糧竭援不 至,為賊所乘,遂歿。時年五十。子義勰襲爵,武定中,開」 府中郎。齊受禪,爵例降。義勰弟義雲,尚書騎兵郎中。

畢祖歸[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元賓子祖歸,官至建寧太守。子義 遠,武定中平原太守。義遠弟義顯、義㒞,性並豪率。義 顯,左將軍、太中大夫。義儁,歷司空主簿、兗州別駕而 卒。」

畢祖旋[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元賓子祖旋,太尉行參軍,鎮遠將 軍,卒。子義真,太尉行參軍。」

畢祖彥[编辑]

按《魏書畢眾敬傳》:「聞慰子祖彥,字修賢,涉獵書傳,風 度閑雅,以侍御史為元法僧監軍,歷中書侍郎,襲爵 鉅平伯,天平四年卒,贈左僕射,兗州刺史。祖彥弟哲, 永安末祕書郎。」

北齊[编辑]

畢義雲[编辑]

按《北齊書畢義雲傳》,「義雲小字陁兒。少麤俠,晚方折 節從官,累遷尚書都官郎中,性嚴酷。文宣受禪,除治 書侍御史,彈射不避勳親,累遷御史中丞,繩刻更切。 及孝昭大漸,顧命武成,義雲入北宮參審,遂勸進。仍 從幸晉陽,參預時政。尋除兗州刺史。恣情驕侈,為孽 子善昭賊害。」

[编辑]

畢構[编辑]

按《唐書畢構傳》:「構字降擇,河南偃師人。六歲能為文。 及冠,擢進士第,補金水尉,遷九隴主簿。居親喪,毀棘 甚。神龍初,遷益州府長史。景龍末,召為左御史大夫, 封魏縣男,復為益州長史,振弊柅私,號為清嚴。元宗 立,授河南尹,進戶部尚書,改太子詹事。卒贈黃門監, 諡曰景。」

畢栩[编辑]

按《唐書畢構傳》:「構弟栩,以太府主簿留司東都,聞構 疾,馳歸,哀毀如大喪,雖變服未嘗笑,天下稱其友悌, 終荊州司馬。」

畢炕[编辑]

按《唐書畢構傳》:「構子炕,天寶末為廣平太守,拒安祿 山,城陷,覆其家,贈戶部尚書。」

畢坰[编辑]

按《唐書畢構傳》:「構子炕為廣平太守,拒安祿山,覆家。 炕生坰,始四歲,與弟增以細弱得不殺,為賞口,宗人 宏以財贖出之。後舉明經,為臨渙尉。徐州節度使張 建封高炕節,聞坰篤行,表署幕府,攝符離令。後調王 屋尉,以謹廉聞。」

畢耀[编辑]

按:《萬姓統譜》:「耀,乾元二年除監察御史,能詩,與杜甫 有故。」

畢宏[编辑]

按《萬姓統譜》:「宏工畫,畫松石於左省片壁。大曆中為 給事中。」

畢諴[编辑]

按《唐書畢諴傳》:「諴字存之,黃門監構從孫。構弟栩,生 凌,凌生勻,世失官為鹽估。勻生諴,蚤孤,夜燃薪讀書, 遂通經史。工辭章,性端慤,不妄與人交。太和中,舉進 士,辟忠武杜悰幕府,累官駕部員外郎、倉部郎中,召 入翰林為學士。党項擾河西,宣宗嘗召訪邊事,諴援 質古今,條破羌狀甚悉。帝悅,即拜刑部侍郎,出為邠」 寧節度、河西供軍安撫使。諴到軍,遣吏懷諭,羌人皆 順。懿宗立,遷宣武節度使,召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 下平章事。再期罷,旋兼平章事,節度河中。卒,年六十 二。

畢元愷[编辑]

按《萬姓統譜》:「元愷,寧海州刺史,子惠困窮,民頌其德。」

===畢紹顏===按《萬姓統譜》:「紹顏,太中二年進士。弟知顏,天祐二年 進士。」

[编辑]

畢乂林[编辑]

按《觀城縣志》:「乂林,畢士安之父也。原籍代州,雲中人。 宋乾德初,乂林為觀城令,因家焉。」

畢士安[编辑]

按《宋史畢士安傳》:「士安字仁叟,代州雲中人。曾祖宗 昱,本縣令。祖球,本州別駕。父乂林,觀城令。士安少好 學,事繼母以孝聞。乾德四年舉進士。開寶四年,歷濟 州團練推官。太平興國初,為大理寺丞,出知饒州。召 還為監察御史,遷左拾遺。淳化二年,召入翰林為學 士,改右諫議大夫,知潁州。真宗登位,命權知開封府」 事。咸平初,辭府職,拜禮部侍郎,復為翰林學士,改兵 部侍郎,出知潞州。李沆卒,進士安吏部侍郎、參知政 事。未閱月,以本官拜平章事,兼監脩國史。真宗幸澶 淵,士安適臥疾,請舁疾從行,手詔不許。已而少間,追 至澶淵,見于行在。及罷兵從還,以病求免,優詔不允。 十月,晨朝疾暴作,歸第卒,年六十八。贈太傅、中書令, 諡文簡。士安端方沈雅,有清識,醞籍所至,以嚴正稱。 子世長至衛尉卿,慶長至太府卿。孫從善,光祿少卿。 從古,駕部郎中。從厚、從誨,檢校水部員外郎。從簡,博 羅令。從道,殿中丞。從範,山南西道節度推官。從益,太 常寺太祝。從周,朝散郎,知洋州。曾孫仲達、仲偃,仕至 郡守。仲衍、仲游、仲愈。

畢田[编辑]

按《萬姓統譜》:「田,長沙人。博學有文,尤工於詩。真宗朝 以吏部郎兼王府侍講,奏蠲臨湘七郡科調,里人德 之。」

畢世長[编辑]

按《萬姓統譜》:「世長,至和中,以司農卿致仕。」

畢仲衍[编辑]

按《宋史畢士安傳》:「士安曾孫仲衍,字夷仲,以廕為陽 翟主簿,舉進士中第,調沈丘令。歐陽修、呂公著薦之, 入司農為主簿,升丞。奉使契丹,以祕閣校理同知太 常禮院。未幾,暴得疾卒。」

畢仲游[编辑]

按《宋史畢士安傳》:「士安曾孫仲游,字公叔,登第,調壽 丘、柘城主簿,羅山令,環慶轉運司幹辦公事。元祐初, 為軍器衛尉丞,召試學士院,同策問者九人,蘇軾異 其文,擢為第一,加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出提點河 東路刑獄,召拜職方、司勳二員外郎,改祕閣校理,知 耀州,歷知鄭、鄆二州,京南、淮南轉運副使,入為吏部」 郎中。仲游早受知於司馬光、呂公著,墮黨籍,坎壈散 秩而終。

畢仲愈[编辑]

按《宋史畢士安傳》:「士安曾孫仲愈,歷國子監丞,諸王 府侍講,知鳳翔府。坐兄仲游陷黨籍,例廢黜,徽宗以 為都官郎中,擢祕書少監,卒。」

畢永暲[编辑]

按《歙縣志》:「永暲字端明,避英宗諱,改名希孟。初仕縣 尉,擢曹州總管,遷兵部郎中,直昭文館兼龍圖閣待 制。卒葬問政山。」

畢漸[编辑]

按《萬姓統譜》:「漸,潛江人,紹聖元年狀元,為膳部員外 郎,出知荊南府事。以文學致身,剛介自立,時人以其 典鄉郡榮之。」

畢景安[编辑]

按《歙縣志》:「景安,字時泰,建炎閒為順昌司教,師範端 肅,改國學司業,進通直郎。年七十賜閑。紹興中,左遷 朝散大夫。趙之祥來知州事,故門下士也。佩服德教, 時造門請謁,為治第于郡城上北街居之。是為畢氏 始祖。」

畢再遇[编辑]

按《宋史畢再遇傳》,「再遇,字德卿,兗州人也。父進,建炎 間從岳飛護衛八陵,轉戰江、淮間,積階至武義大夫。 再遇以恩補官,隸侍衛司馬,武藝絕人。開禧二年,下 詔北伐,再遇與統制陳孝慶取泗州,以功超授武功 大夫,除左驍衛將軍。三年,除鎮江都統制,兼權山東、 京東招撫司事,還至揚州。金圍楚州已三月,再遇遣」 將分道撓擊,楚圍解,兼知揚州、淮東安撫使。十年,以 武信軍節度使致仕,卒,年七十。累贈太師,諡「忠毅。」

畢允升[编辑]

按《萬姓統譜》:「允升字元吉,臨川人。有文名,精於《周禮》。 嘉定進士,歷官以廉見稱,居家以嚴見重。」

畢祈鳳[编辑]

按《萬姓統譜》:「祈鳳,字景昭,陳村人。年十七,亞鄉薦。咸 淳初,省試第五,以諒陰免。廷對,賜進士出身,授南建 康府都統司幹官,入沿江制幕,再任六考,授知澧州 石門縣事。荊湖四川宣撫大使朱祀孫稔知其名,奏 擢知辰州事,卒

畢祖高[编辑]

按《萬姓統譜》:「祖高字訓誠,沉重端肅,得師儒體。在太 學二十年。咸淳初,以上舍前序,釋褐授常德府學教 授,生徒經指授者,皆成為名儒。遷文林郎,建昌軍僉 判,致仕卒。」

[编辑]

畢資倫[编辑]

按《金史畢資倫傳》:「資倫,縉山人。泰和南征,以傭雇從 軍,軍還,授進義副尉。至寧元年秋,元兵至鎮州,資倫 轉戰有功,擢授都統軍,積功至都總領,屯泗州。興定 五年,宋龜山統制時青襲破泗州西城,資倫墮南城 求死,為宋軍所執,囚於鎮江府土獄。十四年,及蔡州 破,宋人以告資倫,資倫嘆曰:『吾無所望矣,容我一祭 吾君乃降耳』。」宋人信之,為設祭鎮江南岸。資倫祭畢, 伏地大哭,乘其不防,投江而死。

[编辑]

畢銀[编辑]

按《江南通志》:「銀,太湖人。元末,集眾為一方保障。辛丑, 率眾歸附太祖。洪武改元,授武英衛指揮使。十年,奉 敕鎮遼東,尋卒。遣官諭祭,賜其子旻世其官。」

畢祥卿[编辑]

按《歙縣志》:「祥卿家素饒,好行其德。明太祖入新安,祥 卿率諸父老郊迎王師,同唐仲實等承明問,應對如 流,慰撫良久,賜冠帶以榮其身。」

畢瑄[编辑]

按《萬姓統譜》:「瑄洪武初知東莞縣。時遭元季兵燹後, 田地荒蕪,瑄撫循安輯,流亡來歸,田里日闢,歲復有 秋,邑人始有生意。廉能之譽,著聞於時。」

畢原[编辑]

按《萬姓統譜》:「原洪武初知建寧縣,敬神愛民,甚得政 體。」

畢貞[编辑]

按《萬姓統譜》:「貞洪武中,知衢州府,以禮法自持,群吏 敬憚,公庭肅然。」

畢輝[编辑]

按《萬姓統譜》:「輝,東平人。洪武中為崇德知縣。在官執 法,不容奸惡。上嘉之,特遣行人齎敕勞之,賜以尊酒。」

畢汝舟[编辑]

按《萬姓統譜》:「汝舟,武清人。洪武中領鄉薦,擢御史,振 揚風紀有聲,擢廣東右參政。」

畢昌[编辑]

按《萬姓統譜》:「昌,仁和人。永樂中進士,累官吏部考功 主事,陞郎中二十餘年,清慎如一日。有雅度,人未嘗 見其疾言遽色,一時稱為善人。陞南京左通政,卒。」

畢昇[编辑]

按《鎮江府志》:「昇,字孟輝,丹徒人。正統丁卯舉於鄉。初 任金華、五臺、仁和教諭,遷廣信教授。為人嚴範,以清 介自持,一時推譽,以為學職第一。」

畢相[编辑]

按《江南通志》:「相字葵軒,蕪湖庠生。嫡母戴氏常抱疾, 相不解衣者數月。及卒,哀毀骨立,克盡孝道。」

畢亨[编辑]

按《萬姓統譜》:「亨字嘉會,新城人。成化乙未進士,授吏 部主事,歷順天府丞。忤權貴,謫兩淮運司同知,薦陞 湖廣參政,仕至南京工部尚書。劾瑾,罷卒。亨器識英 邁,好學多聞,耿介正直之操出於天性,有古大臣風。」

畢瑜[编辑]

按《萬姓統譜》:「瑜,字廷珍,成化丙戌進士,歷官提學副 使。」

畢昭[编辑]

按《萬姓統譜》:「昭,字應舉,亨子。弘治己未進士,歷都御 史。」

畢陽[编辑]

按《歙縣志》:「陽東北隅人,幼以孝聞。父卒,泣血幾喪。明 迨後母病,露禱求以身代,割股和藥進之。母疾愈,不 復遠出,依依庭前,卒祀孝子祠。」

畢文璟[编辑]

按《歙縣志》:文璟,上街人,刲股愈母。郡守彭澤旌曰「克 孝。」

畢純[编辑]

按《上虞縣志》:「純字秉文。正德丁丑進士,授工部主事。 嘉靖初,議大禮忤旨,杖闕下。久之,擢山西參議,分守 大同。擢雲南副使,備兵曲靖。霑益州土官與鄰界交 攻,純以片言平之。遷福建右布政使,晉右副都御史, 巡撫湖廣。比歲大侵,賑卹安撫,民賴以濟。歸田二十 餘年,布衣蔬食,不殊寒士。卒年八十九。祀鄉賢。」

畢竟容[编辑]

按《萬姓統譜》:「竟容,字叔仁,貴溪人。嘉靖戊戌進士,歷 布政。弟竟夔,字叔元,歷官知府。」

畢烜[编辑]

按《萬姓統譜》:「烜字彥晦,番禺人。嘉靖壬戌進士,歷參政。」

畢鏘[编辑]

按《萬姓統譜》:「鏘字廷鳴,直隸石埭縣人。嘉靖甲辰進 士,歷官南京戶部尚書。」

畢琳[编辑]

按《河南通志》:琳,汝陽人,字長孺,號石潭。舉賢書,非公 事未嘗一至有司門,家甚貧,或勸以祿仕為高堂計, 琳笑曰:「捧檄色喜,何如藜藿色養之為愈也。」卒不仕, 事親教子而外,泉石詩酒以終。

畢麟[编辑]

按《安慶府志》:「麟字文祥,歲貢,授直隸新樂訓導。邊寇 犯境,有司竄匿,麟率諸民立寨禦之。當道薦陞阜平 知縣。」

畢文[编辑]

按《山西通志》:「文,遊擊將軍,太原衛指揮。以事下獄。嘉 靖間,巡撫葛議減標兵糧,眾軍鼓譟,欲推文為長,文 怒罵不從,遂遇害。有司建忠義祠於北門。」

畢畊[编辑]

按《雲南府志》:「畊事親至孝。常入蜀,過酆都縣,得遺金 不取。鄉人貧而貸者,焚其券,不責償。」

畢大顯[编辑]

按《雲南府志》:「大顯,歲貢生。天性純孝,事親能養志,甚 愜親心。學道黃旌匾曰『孝宗曾閔,卒入祀孝子祠』。」

畢仕和[编辑]

按《荊州府志》:「仕和,字石庵,領嘉靖辛卯鄉薦,仕閬中 令。言動皆軌於道,人以道學稱之。篤於孝,親親相繼 沒,仕和廬墓九年。」

畢翰[编辑]

按《休寧縣志》:翰,字伯羽,性穎悟,機警力學,得王文成 《傳習錄》,即走書問喜怒哀樂未發之中。文成約與面 質,不果。後從毛伯溫、羅整庵證悟宗旨,著《性學衍義》、 「《曆鑑》《知新》《保和》諸書。」

畢錦[编辑]

按《歙縣志》:「錦與弟效欽,皆以春秋起家。錦任衢州司 理,轉倅萊州。時嚴嵩子世蕃以賄鬻官,錦肅然自遠, 因得罪,遂投檄歸。工書法,人家有藏之者,寶如拱璧。」

畢效欽[编辑]

按《歙縣志》:「效欽登鄉薦,判南昌。閩廣巨寇張蠻,流遁 鄱陽湖,效欽請兵于胡中丞,擣其穴殲之。內艱,服闋, 補撫州。」

畢力道[编辑]

按《歙縣志》:「力道,字弘卿,贈太常寺卿。鍵季子,事父至 孝,父卒,友事仲兄,出入與俱。兄病,刺臂血和藥以進。 又遍禱于神,願減己壽,延兄視族事若己事,解忿息 爭,不遺餘力。」

畢竟立[编辑]

按《廣信府志》:「竟立,字惟中,貴溪人。嘉靖鄉榜,知化州。 單車蒞任,與民蠲逋釋罪及興學勸農諸異政。張璉 僭號,從征計擒之,受上賞。由建寧同知轉雷廉僉憲。 尋以採珠忤當道歸,結廬白田,究心理學。卒祀名宦。」

畢自肅[编辑]

按《畿輔通志》:「自肅,淄川人。萬曆時,知定興。時邊圉方 棘,供億煩猥,自肅勸富民樂輸以濟之,民得不擾。」

畢恭[编辑]

按《盛京通志》:「恭,前屯衛人。有文武才。由百戶陞指揮 僉事,圖上方略,官至署都指揮僉事,掌都司印,撫士 卒,革奸弊,廣屯田,興學校,政平事理,人咸稱之。所著 有《遼城吟稿》。」

畢講[编辑]

按《平陰縣志》:「講母張氏,守節病故,廬墓三年。時夜有 寇至,感孝行,不劫而去。事聞,旌表。生子五人,諸孫尤 盛。」

畢力忠[编辑]

按《歙縣志》:「力忠,字公式,補邑諸生。居官清修持操不 受民間一錢。海忠介時為南都御史,甚重之。以執法 忤當道,遂投檄歸,蕭然不能治裝,有廉吏風焉。」

畢佐周[编辑]

按《光山縣志》「佐周,萬曆癸丑進士,授茌平知縣,重士 愛民。擢御史,巡視北城,奸宄肅清。出按廣西,振綱肅 紀,平番有功,告歸,鋤強扶弱,同里無間。邑南潑水,每 阻行人,捐建萬金橋,遠近德之。」

畢懋良[编辑]

按《歙縣志》:「懋良,字師皋,號見素,邑人。登萬曆乙未進 士,除萬載令,陞南銓部驗封司。旋以副使督學浙江, 假歸,起補福建督糧道,陞觀察使,管屯鹽道事。時鹽 法久壞,懋良立鐵式,私鹽盡絕。會海寇亂,佐閩撫黃 承元計,降巨寇袁進、朱八老等數百人。以病乞歸。年 餘,起南京大京兆,陞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會忤璫」 罷。崇禎時,起工部左侍郎。凡戰守攻禦器具,咸倚辦 之。以病予告歸。聞燕京之變,號慟不勝,遂卒,年八十 有三

畢應辰[编辑]

按《歙縣志》:「應辰,字嵩陽,補郡餼,有雋望,從遊者百輩。 雅善古文詞,邑士大夫多敬禮之。著有《嵩陽集》。」

畢懋康[编辑]

按《歙縣志》:「懋康,字孟侯,號東郊。弱冠即工古文詞。登 萬曆進士,授中書舍人,廣西道監察御史,巡長蘆,盡 釐鹺弊。巡按陝西,歲旱,發倉廩,全活十二萬餘人。明 年,閱視延綏固原鎮、保寧堡,諸戰皆捷,前後斬獲七 百餘級。既而復巡按山東。山東旱,視救秦饑法加詳, 所賑活饑民二百四十九萬二千七百五十有奇。旋」 以京兆丞轉鄖陽巡撫。會巨璫懷宿怒,編其名「黨人」 中。家居數年,起南京通政,陞兵部右侍郎。後起南京 總督,觸閹人,遂告歸。著《西清集》二十卷,《疏草》二十卷, 《管涔集》五卷。

畢懋襄[编辑]

按《歙縣志》:「懋襄,字君平,邑人,郡諸生。好學博雅,十入 棘得一榜,遂棄舉子業,山水自娛,晚精岐黃,里中饑 疲,全活甚眾。著有《醫薈》十八卷。」

畢應福[编辑]

按《衡陽縣志》:「應福,號肖松。萬曆末,一日於道拾金二 十兩,不肯自私,沿途揭帖與原緘,驗者還之,一無所 留,其人感泣而去。」

畢達[编辑]

按《蒲州志》:「達,號德孚,四川華陽縣人,由舉人崇禎元 年任揚州府同知。」

畢似范[编辑]

按《石埭縣志》:「似范,字一衡,邑諸生。建陵陽書院,講明 理學,寒暑弗輟。以父鏘廕,歷任戶部山西司員外,釐 剔宿弊。母邵氏病,籲天求代。母卒,哀慟成疾,七日身 殞。崇祀鄉賢。」

畢汝懋[编辑]

按《石埭縣志》:「汝懋,字惟修,號守一,恭介之孫,授光祿 署正,不就。母陳氏,年百歲,色養惟謹。母歿,慟哭幾絕, 廬墓三載,年七十一卒。」

畢今梁[编辑]

按《祥符縣志》,今梁西洋人,有異術,兼通曆數。崇禎初 至祥符,薦紳先生多從之遊。上官匾其門曰「西國鴻 儒。」

畢自嚴[编辑]

按《濟南府志》:「自嚴字景曾,淄川人。萬曆壬辰進士,授 松江府推官,有『畢青天』之號。陞刑部主事,調都水郎 中。九年,陞淮徐參議,再補分守冀寧副使。十三年,舉 卓異,加銜右布政使。泰昌改元,擢太僕卿。踰月,以僉 都御史防海,巡撫天津,陞南京都察院,旋轉南戶部 尚書,移疾歸。崇禎初,起戶部尚書,晉太子太保。致仕。」 卒贈少保,賜祭葬,廕子。著有《石隱園藏槁》。

畢應達[编辑]

按《湖廣通志》:「應達,衡陽人。母湯感心疾殆甚,達嘗糞 覺味苦,默禱願以身代,因割股煮糜進之,母疾頓起。 里人以聞,旌其門。後達舟過洞庭,風狂幾溺,望檣上 有光如燭,得抵岸免。人以為篤行之報。」

畢拱辰[编辑]

按《明外史蔡懋德傳》:懋德巡撫山西,賊將犯平陽境, 懋德亟馳河上禦之。崇禎十六年十二月,岢嵐、保德 俱告警,太原洶洶,晉王手書趣懋德還,懋德不得已, 去平陽。越三日,賊即渡河,屬城盡陷,反拒官軍。懋德 乃與布政使趙建極、諸監司畢拱辰等誓以死守,而 部將張雄縋城出降,語其黨曰:「城東南角貯火器火」 藥,我下即焚樓。樓焚,守者悉走。賊乘勢登城,拱辰被 執。賊適得新刀,拱辰睨視之,問「何睨?」曰:「欲得此斫頭 耳!」賊遂取,斬之。拱辰,字星伯,掖縣人。知朝邑、鹽城二 縣,歷淮徐兵備僉事,移冀寧,抗節死。

畢姓部紀事[编辑]

《唐書曹確傳》:「畢諴與確同為宰相,俱有雅望,世謂曹 畢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