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4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四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四十四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四十四卷目錄

 星變部彙考十八

  唐高祖武德七則 太宗貞觀十九則 高宗永徽五則 顯慶二則 龍朔三則 麟德

  一則 乾封三則 總章一則 咸亨三則 上元三則 儀鳳三則 調露一則 永隆一

  則 開耀一則 永淳二則 睿宗文明一則 中宗嗣聖八則 神龍三則 景龍四則

  睿宗景雲二則 太極一則 延和一則 元宗先天二則 開元十則 天寶五則 肅宗

  至德二則 乾元三則 上元二則 寶應一則 代宗廣德一則 永泰一則 大曆十三

  則 德宗建中四則 興元一則 貞元九則 順宗永貞一則 憲宗元和十四則 穆宗

  長慶四則 敬宗寶曆二則 文宗太和九則 開成五則 武宗會呂六則 宣宗大中二

  則

庶徵典第四十四卷

星變部彙考十八[编辑]

[编辑]

高祖武德元年五月六月太白晝見熒惑犯右執法七月土金水聚於井[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武德元年五月,太白晝見。六月丙 子,太白晝見。七月,土金水聚於東井。 按《天文志》:五 月庚午,太白晝見。占曰:「兵起,臣彊。」六月丙子,熒惑犯 右執法。占曰:「執法,大臣象。」 又按志:七月丙午,鎮星、 太白、辰星聚于東井,關中分也。按舊志作六月三日熒惑犯左執法 武德二年三月,土、金、水聚東井。七月,月犯牛。九月,太 白晝見。冬,熒惑守五諸侯。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丙申, 鎮星、太白、辰星復聚于東井。」 又按《志》,「七月戊寅,月 犯牽牛。」凡月與列宿相犯,其宿地憂。牽牛,吳越分。九 月庚寅,太白晝見。冬,熒惑守五諸侯。

武德三年十月,星隕于東都。

按:《唐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武德三年十月三十日,有流星墜 于東都城內,殷殷有聲。高祖謂侍臣曰:「此何祥也?」起 居舍人令狐德棻曰:「昔馬懿伐遼,有流星墜于遼東 梁水上,尋而公孫淵敗走,晉軍追之,至其星墜處斬 之。此王世充滅亡之兆也。」

武德六年,熒惑犯鬼。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癸卯。 熒惑犯輿鬼西南星。占曰:「大臣有誅。」

武德七年六月。熒惑犯右執法。七月。歲星犯畢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六月。熒惑 犯右執法。七月戊寅。歲星犯畢。占曰:「邊有兵。」

武德八年九月,熒惑入太微。冬,太白入南斗。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九月癸丑, 熒惑入太微。太微,天廷也。冬,太白入南斗。斗主爵祿。 武德九年二月,星孛于胃昴,又孛于卷舌。五月,太白 晝見。六月經天,木水合于井。月犯氐,太白晝見。七月、 八月俱晝見。」

按《唐書高祖本紀》,「九年二月壬午,有星孛於胃昴,丁 亥,孛於卷舌。六月丁巳,太白經天。己卯七月辛亥、甲 寅,八月丁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二月壬午,有星 孛於胃昴間,丁亥,孛於卷舌。」孛與彗皆非常惡氣所 生,而災甚於彗。五月,太白晝見。六月丁巳,經天;己未 又經天,在秦分。丙寅,月犯氐。氐為天子宿宮。己卯,太 白晝見。七月辛亥,晝見。甲寅,晝見。八月丁巳,晝見。太 白,上公。經天者,陰乘陽也。 又按《志》,六月己卯,歲星、 辰星合於東井。占曰:「為變謀。」

按《舊唐書天文志》:九年五月,傅奕奏:「太白晝見于秦, 秦國當有天下。」高祖以狀授太宗。及太宗即位,召奕 謂曰:「汝前奏事幾累我,然而今後但須悉心盡言,無 以前事為慮。」

太宗貞觀二年天狗隕[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貞觀二年,天狗 隕於夏州城中。」

貞觀三年,歲星入氐。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丁丑, 歲星逆行入氐。占曰:『人君治宮室。過度,一曰饑』。」 貞觀五年,填犯鍵閉。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五月,填犯 鍵閉,占為腹心喉舌臣。」

貞觀七年,熒惑犯右執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蕭瑀傳》:「瑀進尚書右僕 射。七年,以熒惑犯右執法,避位不許。久之,遷左僕射。 貞觀初,房元齡、杜如晦新得君,事任稍分,瑀不能無 少望,乘罅切詆,辭旨疏躁。太宗怒,廢十家。」

貞觀八年八月。有星孛于虛危
考證
按《唐書太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八月甲子。有星

孛于虛危。歷元枵乙亥不見。

按《冊府元龜》:「貞觀八年十月,彗星見,帝謂群臣曰:『天 見彗星,是何妖也』?」祕書監虞世南對曰:「昔齊景公時, 有彗星見,公問晏子,晏子對曰:『公穿池沼畏不深,起 臺榭畏不高,行刑罰畏不重,是以天見彗星為公誡。 景公懼而修德,後十六日而星沒。臣聞天時不如地 利,地利不如人和。若政德不修,麟鳳數見,終是無補, 但使百姓安樂,朝無闕政,雖有災變,何損於時!然願 陛下勿以功高古人而自矜大,勿以太平漸久而自 驕怠,慎終如始,彗星未足為憂』。」帝曰:「吾之治國,良無 景公之過。但吾纔弱冠舉義兵,年二十四平天下,未 三十而居大位。自謂三代以降,撥亂之主莫臻於此。 重以薛舉之驍雄,宋金剛之鷙猛,竇建德跨河北,王 世充據雒陽,當此之時,足為勍敵,而皆為我所擒。及 逢家難,吾復決意安社稷,遂登九五,降服北夷,吾頗 有自矜之志,以輕天下之士,此吾之罪也。上天見變, 良為是乎?秦始皇平六國,隋煬帝富四海,既驕且逸, 一朝而敗,吾亦何得自驕?言念於此,不覺惕焉懼矣。」 溫彥博進曰:「昔宋公一言,彗星三徙,陛下見變而懼, 災其消乎!」

貞觀九年四月丙午,熒惑犯軒轅。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貞觀十年,熒惑犯軒轅。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年四月癸酉, 熒惑犯軒轅。占曰:「熒惑主禮,禮失而後罰出焉。」軒轅 為後宮。

貞觀十一年,「熒惑入輿鬼。」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一年二月癸 未。熒惑入輿鬼。占曰:「賊在大人側。」

貞觀十二年。熒惑入東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二年六月辛 卯,熒惑入東井。占曰:「旱。」

貞觀十三年三月,有星孛於畢、昴。五月,熒惑犯右執 法。六月,太白犯東井北轅。

按《唐書太宗本紀》:「十三年三月乙丑,有星孛於畢昴。」

按《天文志》:「五月乙巳,熒惑犯右執法。六月,太白犯。」

《東井北轅占》曰:「井,京師分也。」

貞觀十四年八月,星隕。十一月,月入太微。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四年八月有 星隕于高昌城中。十一月壬午,月入太微。占曰:「君不 安。」

貞觀十五年二月。熒惑犯太微。六月。星孛于太微 按《唐書太宗本紀》。十五年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

按《天文志》。「二月。熒惑逆行。犯太微東上相 。」 又按

《志》:「六月己酉,有星孛於太微,犯郎位。七月甲戌不見。」

按《褚遂良傳》,十五年,「帝將有事於泰山,至洛陽星。」

孛太微,犯郎位。遂良諫曰:「陛下撥亂反正,功超古初, 方告成岱宗,而彗輒見,此天意有所未合。昔漢武帝 行岱禮,優柔者數年,臣愚願加詳慮。」帝寤,詔罷封禪。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五年六月,有星孛于太微宮。帝 既罷封禪,于是避正寢,減常饌,申以祇誡,星退乃復。 貞觀十六年五月,太白犯畢。六月,流星西南行,太白 晝見,大星西流。九月,火犯太微。十月,犯左執法。 按《唐書太宗本紀》:十六年六月戊戌,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五月,太白犯畢左股,為邊將。六月戊戌,太白 晝見。九月乙未,熒惑犯太微西上將。十月丙戌,入太 微,犯左執法。 又按志:六月甲辰,西方有流星如月, 西南行三丈乃滅。占曰:「星甚大者為人主。」

貞觀十七年二月熒惑犯鍵閉。三月守心。犯鉤鈐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七年二月熒 惑犯鍵閉。三月丁巳守心前星。癸酉逆行犯鉤鈐。」熒 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伺其所守犯。天子所 誅也。鍵閉為腹心喉舌臣。鉤鈐以開闔天心。皆貴臣 象。

貞觀十八年五月,金水合于井,流星出壁。十一月,月 掩鉤鈐。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八年五月,太 白辰星合于東井。占曰:「為兵謀。」 又按志:五月,流星 出東壁,有聲如雷。占曰:「聲如雷者,怒象。」 又按志:十 一月乙未,月掩鉤鈐。

貞觀十九年四月,流星入北斗。六月,金水合于井。七 月,太白入太微,月掩南斗,太白犯左執法。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九年四月己 酉,有流星向北斗杓而滅。 又按志:六月丙辰,太宗 征高麗,次安市城,太白、辰星合于東井。《史記》曰:「太白 為主,辰星為客,為蠻夷出相從,而兵在野,為戰。」 又 按志:七月壬午,太白入太微,是夜月掩南斗,太白遂 犯左執法,光芒相及箕斗間。漢津,高麗地也,太白為 兵,亦罰星也。

貞觀二十年。歲星守東壁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十年七月丁 未。歲星守東壁。占曰:「五穀以水傷。」

貞觀二十一年四月,月犯熒惑。十二月,食昴。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四月 戊寅,月犯熒惑。占曰:「貴臣死。」十二月丁丑,月食昴。《占》 曰:「天子破匈奴。」

貞觀二十二年五月,月犯右執法。七月,太白晝見,填 守井。十二月,太白犯建。

按《唐書太宗本紀》,二十二年七月甲申,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五月丁亥,月犯右執法。七月,太白晝見。乙 巳,鎮星守東井。《占》曰:「旱。」十二月辛巳,太白犯建星。占 曰:「大臣相譖。」

高宗永徽元年二月熒惑犯井四月月犯五諸侯熒惑犯鬼五月太白晝見七月木金合于柳[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二月己丑,熒惑犯東井。占曰:「旱。」四月己巳, 月犯五諸侯,熒惑犯輿鬼。占曰:「諸侯凶。」五月己未,太 白晝見。 又按《志》:七月辛酉,歲星、太白合于柳,在秦 分。占曰:「兵起。」

永徽二年六月,太白犯右執法。九月,犯心。十二月,太 白晝見。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十二月乙未,太白晝見。」 按 《天文志》:「六月巳丑,太白入太微,犯右執法。九月甲午, 犯心前星。十二月乙未,太白晝見。」

永徽三年正月,太白犯牽牛,歲掩上將。二月,熒惑犯 五諸侯。五月,掩右執法。十月,流星貫北極。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壬戌, 太白犯牽牛,為將軍,吳越分也。丁亥,歲星掩太微上 將。二月己丑,熒惑犯五諸侯,五月戊子,掩右執法。」 又按志,「十月有流星貫北極。四年十月,睦州女子陳 碩真反,婺州刺史崔義元討之,有星隕于賊營。」 永徽四年,太白晝見。八月隕石。

按《唐書高宗本紀》,「四年六月己丑,太白晝見。八月,隕 石於馮翊十有八。」 按《五行志》,「八月己亥,隕石于同 州馮翊十八,光耀有聲如雷。」近星隕而化也。庶民,惟 星在上而隕,民去其上之象。一曰,人君為詐妄所蔽 則然。

永徽六年七月。歲星守尾。火入鬼。八月入軒轅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乙亥。 歲星守尾。占曰:「人主以嬪為后。」己丑。熒惑入輿鬼。八 月丁卯。入軒轅。

顯慶元年太白犯井[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顯慶元年四月 丁酉,太白犯東井北轅。占曰:「秦有兵。」

顯慶五年二月,熒惑入南斗。六月,犯之。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甲午, 熒惑入南斗,六月戊申,復犯之。南斗,天廟,去復來者, 其事大且久也。」

龍朔元年六月太白晝見九月犯左執法[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龍朔元年六月辛巳。太白經天。」 按《天文志》。「九月癸卯,太白犯左執法。」

龍朔二年,熒惑守羽林。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七月己丑, 熒惑守羽林。羽林,禁兵也。」

龍朔三年正月,熒惑犯天街。六月,太白入井。八月,有 彗星出於左攝提。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八月癸卯,有彗星出於左攝 提。 按《天文志》:正月己卯,熒惑犯天街。占曰:「政塞姦 出。」六月乙酉,太白入東井。占曰:「君失政,大臣有誅。」 又按志:八月癸卯,有彗星出於左攝提,長二尺餘,乙 巳不見。攝提建時節,大臣象。

麟德二年三月火犯井四月入鬼犯質[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麟德二年三月 戊午。熒惑犯東井。四月壬寅。入輿鬼。犯質星。」

乾封元年正月星孛太微八月火入東井[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乾封元年正月 癸酉。有星出太微。東流。有聲如雷。八月乙巳。熒惑入 東井。

《乾封》二年四月,彗見東北。五月,熒惑入軒轅。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丙辰。 有彗于東北。在五車、畢、昴間。乙亥不見。五月庚申。熒 惑入軒轅。」

乾封三年正月乙巳,月犯軒轅大星。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總章元年四月丙辰有彗星出于五車避正殿減膳撤樂詔內外官言事[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總章元年四月,彗見五車,上避正 殿,減膳,令內外五品已上上封事,極言得失。許敬宗 曰:「星雖孛而光芒小,此非國眚,不足上勞聖慮。請御 正殿,復常膳。」不從。敬宗又進曰:「星孛于東北,王師問罪,高麗將滅之。」徵帝曰:「我為萬國主,豈移過于小蕃 哉?」二十二日,星滅。

咸亨元年四月月犯井七月火又入之月犯熒惑十一月西方流星有聲十二月熒惑入太微[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咸亨元年四月 癸卯,月犯東井。占曰:「人主憂。」七月壬申,熒惑入東井。 占曰:「旱。」丙申,月犯熒惑。占曰:「貴人死。」十二月丙子,熒 惑入太微。 又按志,十一月西方有流星,聲如雷。 咸亨二年,熒惑犯太微。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四月戊辰。 熒惑復犯太微垣,將相位也。」

咸亨五年六月壬寅,太白入東井。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按是年八月改元上 元今照志分編

上元元年五月月掩昴八月太白犯進賢十二月歲星掩房[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上元元年五月 癸丑,月掩昴,占曰:「胡王死。」八月己酉,太白犯進賢。十 二月癸未,歲星掩房,占曰:「將相憂。」

上元二年正月。熒惑犯房。十二月彗見角亢南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十月壬午。有彗星出于角亢。

按《天文志》:「正月甲寅,熒惑犯房。占曰:『君有憂』。」 一曰。

有喪。

上元三年正月,太白犯牽牛。建子月,月掩昴。七月,彗 見東井。八月,月又掩昴。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七月丁亥,有彗星出于東井。」

按《天文志》:「正月丁卯,太白犯牽牛,占曰:『將軍凶七』。」

月丁亥,有彗星于東井,指北河,長三尺餘,東北行,光 芒益盛,長三丈,掃中台,指文昌。九月乙酉不見。東井, 京師分;中台,文昌,將相位;兩河,天闕也。 又按《志》,「建 子月癸巳,月掩昴,出昴北。八月丁卯,又掩昴。」

按《冊府元龜》,「上元三年七月,彗星見于東井,光芒長 至三丈,掃中台,指文昌宮。帝避正殿,詔中殿徹膳,太 常停樂,兼減食粟之馬。遣使慮岐州及京城囚徒,內 外文武官各進封事,勿有所隱。」

儀鳳二年太白犯軒轅[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儀鳳二年八月 辛亥,太白犯軒轅左角。左角貴相也。

儀鳳三年十月戊寅,熒惑犯鉤鈐。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儀鳳四年,熒惑入羽林。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戊午, 熒惑入羽林。占曰:「軍憂。」

調露元年七月熒惑入天囷十一月流星入北斗[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調露元年七月 辛巳,熒惑入天囷。」 又按志。「十一月戊寅,流星入北 斗魁中。乙巳,流星燭地有光。使星也。」

永隆元年熒惑犯鬼太白晝見[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隆元年五月丁酉,太白經天。」 按《天文志》:「五月癸未,熒惑犯輿鬼,丁酉,太白晝見,經 天。是謂陰乘陽,陽君道也。」

開耀元年九月有彗星出于天市[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九月丙申,有彗 星于天市中,長五丈,漸小,東行至河鼓,癸丑不見。市 者,貨食之所聚,以衣食生民者,一曰帝將遷都。河鼓, 將軍象。」

永淳元年五月辰犯軒轅九月熒惑犯鬼質十一月復犯鬼[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淳元年五月 丁巳,辰星犯軒轅。九月庚戌,熒惑入輿鬼,犯質星。十 一月乙未,復犯輿鬼。去而復來,是謂句己。」

永淳二年三月,有彗星出于五車。

按《唐書高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丙午。有彗 星於五車北。四月辛未不見。」

睿宗文明元年即武后光宅元年七月彗出西方九月有星孛于西方[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光宅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西方。」

按《天文志》:「七月辛未夕,有彗星于西方,長丈餘」 ,八

月甲辰不見,是謂「天攙。」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見于 西方。月,眾陰之長;星如月者,陰盛之極。

中宗嗣聖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四月辰犯東井十二月月掩軒轅[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垂拱元年四月 癸未。辰星犯東井北轅。辰星為廷尉。東井為法令。失 道則相犯也。十二月戊子。月掩軒轅大星。」

嗣聖三年。即武后垂拱二年月犯軒轅。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垂拱二年三月 丙辰。月復犯軒轅大星。」

嗣聖十三年。即武后萬歲通天元年歲星犯司怪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萬歲通天元年 十一月乙丑。歲星犯司怪。占曰:「水旱不時嗣聖十五年。即武后聖曆元年太白犯天關。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聖曆元年五月 庚午,太白犯天關。」天關主邊事。

嗣聖十六年。即武后聖曆二年熒惑入輿鬼。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按《嚴善 思傳》。聖曆二年。熒惑入輿鬼。后問其占。對曰:「大臣當 之。」是年王及善卒。

嗣聖十七年。即武后久視元年三月,歲星犯左執法。十二月, 火犯軒轅。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久視元年三月 辛亥。歲星犯左執法。十二月甲戌晦。熒惑犯軒轅。自 乾封二年後。月及熒惑、太白、辰星凌犯軒轅者六。」 嗣聖十九年。即武后長安二年熒惑犯五諸侯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尚獻甫傳》。長安二年熒 惑犯五諸侯。獻甫自陳「五諸侯太史位臣命。納音金 也。火金之仇。臣且死。」后曰:「朕為卿厭之。」遷水衡都尉。 謂曰:「水生金。卿無憂。」至秋卒。后嗟異。

嗣聖二十一年。即武后長安四年熒惑入月鎮星犯天關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按《嚴善 思傳》。長安中。熒惑入月鎮。犯天關。善思曰:「法當亂。臣 伏罪。而有下謀上之象。」歲餘張柬之等起兵誅二張。

神龍元年三月熒惑犯天田夏歲入太微七月掩氐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神龍元年三月癸巳熒惑犯天田占曰旱七月辛巳掩氐西南星占[编辑]

曰:「賊臣在內。」 按《紀處訥傳》,處訥為太府卿。神龍元 年夏,大旱,穀價騰踊,中宗召問所以救人者,武三思 知之,陰諷太史迦葉志忠奏:是夜攝提入太微,近帝 坐,此天子與大臣接,有納忠之符。帝信之,下詔褒美, 賜處訥衣一副,綵六十段,與楚客並同三品,進侍中。 神龍二年閏正月,月掩軒轅。九月,熒惑犯執法,月掩 軒轅。十一月,犯昴。熒惑入氐。十二月,犯天江。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閏正月丁 卯,月掩軒轅后星,九月壬子,熒惑犯左執法,己巳,月 掩軒轅后星,十一月辛巳,犯昴,占曰:「胡王死。」戊午,熒 惑入氐,十二月丁酉,犯天江,占曰:「旱。」

神龍三年三月,流星有聲。五月,太白入鬼。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丙辰。 有流星聲如頹牆。光燭天地。 又按志。五月戊戌。太 白入輿鬼中。占曰:「大臣有誅。」

景龍元年有彗星出于西方金火合于虛危[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景龍元年十月壬午,有彗星出于 西方 按《天文志》,十月壬午,有彗星于西方,十一月 甲寅不見,十月丙寅,太白熒惑合于虛危。《占》曰:「有喪。」 景龍二年二月,有星孛于胃昴,星隕,八月,星孛紫宮 按《唐書中宗本紀》,二年七月,星孛胃昴。 按《天文志》, 二月丁酉,有星孛于胃昴間,胡分也。癸未,有大星隕 于西南,聲如雷,野雉皆雊。按星孛胃昴紀作七月志作二月互異 景龍三年六月,太白晝見。八月,星孛紫宮。

按《唐書中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六月太白晝見。 在東井。京師分也。八月壬辰。有星孛于紫宮。」

景龍四年二月癸未,熒惑犯天街。五月甲子,月犯五 諸侯。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睿宗景雲元年六月太白晝見八月流星出五車九月又出中台[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景雲元年六月癸卯。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八月己未。有流星出五車。至上台滅。九月 甲申。有流星出中台。至相滅。」

景雲二年三月,「太白入羽林。」七月,土金合于張。八月, 歲星犯執法。熒惑入井。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三月壬申, 太白入羽林。八月己未,歲星犯執法。三月壬申。熒惑 入東井。」熒惑變在三月壬申原本在八月後恐有訛 又按《志》,七月鎮星、 太白合于張。占曰:「內兵。」

太極元年正月流星出太微四月火金合于井[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太極元年正月 辛卯。有流星出太微。至相滅。」四月熒惑、太白合于東 井。

延和元年六月彗出軒轅星隕[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延和元年作七月辛未。有彗星出 于太微。 按《元宗本紀》。星官言。帝座前星有變。睿宗 曰:「傳德避災。吾意決矣。」七月壬辰制皇太子宜即皇 帝位。太子惶懼入請。睿宗曰:「此吾所以答天戒也。」八 月庚子。乃即皇帝位。 按《天文志》。六月有彗星自軒 轅入太微。至大角滅。六月幽州都督孫佺討奚契丹。 出師之日,有大星隕于營中。

元宗先天元年太白襲月[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先天元年八月, 太白襲月。占曰:「太白兵象;月,大臣體。」

先天二年十一月丙子,熒惑犯司怪。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考證

開元二年五月星西北流天星盡搖七月太白犯鬼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開元二年五月乙卯晦有星西北流或如甕或如斗貫北極小者不[编辑]

可勝數。天星盡搖,至曙乃止。占曰:「星,民象;流者,失其 所也。」《漢書》曰:「星搖者民勞。」七月己丑,太白犯輿鬼東 南星。

《開元七》年,太白犯井鉞。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六月甲戌, 太白犯東井鉞星。占曰:「斧鉞用。」

開元八年三月庚午,太白犯東井北轅。五月甲子,犯 軒轅。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開元十一年十一月丁卯,歲星犯進賢。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開元十二年,流星光燭地。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二年十月壬 辰,流星大如桃,色赤黃,有光燭地。占曰:「色赤為將軍 使。」

開元十四年十月甲寅,太白晝見。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十八年六月甲子,有彗星于五車。癸酉,有星孛 于畢、昴。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開元二十五年六月壬戌,熒惑犯房。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開元二十六年三月,有星孛於紫微。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丙子,有星 孛於紫宮垣,歷北斗魁,旬餘,因雲陰不見。」

開元二十七年七月,火犯南斗。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十七年七月 辛丑,熒惑犯南斗。占曰:「貴相凶。」

天寶三載正月辛亥有星隕於東南[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天寶三載。作閏 二月辛亥。有星如月。墜于東南。墜後有聲。

按:《舊唐書天文志》:「天寶三載閏二月十七日,星墜于 東南,有聲。京師訛言官遣棖棖捕人肝以祭天,狗人 相恐,畿內尤甚。」

天寶九載,五星聚於尾、箕。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九載八月,五星 聚於尾箕,熒惑先至,而又先去。尾、箕,燕分也。占曰:「有 德則慶,無德則殃。」

天寶十三載,「火守心。」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三載五月。熒 惑守心五旬餘。占曰:「主去其宮。」

天寶十四載二月,火金𩰚于畢、昴、井、鬼間。十二月,月 食,歲星在井。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四載二月,熒 惑太白𩰚于畢、昴、井、鬼間,至四月乃伏。十二月,月食 歲星在東井。占曰:「其國亡。」東井,京師分也。

天寶十五載,火土合于虛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五載「五月,熒 惑、鎮星同在虛危中天芒角大動搖,占者以為北方 之宿,子午相衝,災在南方。」

肅宗至德元年建子月月掩昴而暈白氣貫之建辰月月暈井鬼五諸侯兩河[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至德元年建子 月癸巳,乙夜月掩昴而暈,色白,有白氣自北貫之。昴, 胡也。白氣,兵喪。建辰月丙戌,月有黃白冠連暈,圍東 井,五諸侯兩河及輿鬼。東井,京師分也。」

按《舊唐書天文志》:「至德元年三月乙酉,太白、熒惑合 于東井。十一月壬戌夜五更,有流星大如斗,流于東 北,長數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空。」

至德二載四月,木火金水聚于鶉首,大星墜。七月,太 白晝見。八月,太白掩歲星,又晝見。十一月,枉矢東北 行。十二月,歲犯軒轅。

按《唐書肅宗本紀》二載,七月己酉,太白經天。 按《天 文志》:「賊將武令珣圍南陽。四月甲辰,夜中有大星赤 黃色,長數十丈,光燭地,墜賊營中。十一月壬戌,有流 星大如斗,東北流,長數丈,蛇行屈曲,有碎光迸出。占 曰:『是謂枉矢』。」 又按志:「四月壬寅,歲星、熒惑、太白、辰 星聚于鶉首。從歲星也。罰星先去,而歲星留。占曰:歲 星、熒」惑為陽,太白辰星為陰。陰主外邦,陽主中邦,陽 與陰合,中外相連以兵。八月,太白芒怒,掩歲星于鶉 火,又晝見經天。鶉火,周分也。 又按志,七月己酉,太 白晝見,經天,至于十一月戊午不見,歷秦、周、楚鄭宋 燕之分。十二月,歲星犯軒轅大星。占曰:「女主謀君。」

乾元元年四月火土金聚于室五月月掩心六月入斗[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乾元元年四月, 熒惑、鎮星、太白聚于營室。太史南宮沛奏:「其地戰不 勝。」衛分也。五月癸未,月掩心前星。占曰:「太子憂。」六月癸丑,入南斗魁中。占曰:「大人憂。」

按《舊唐書天文志》:四月,熒惑鎮太白,合于營室。太史 南宮沛奏:「所合之處戰不勝,大人惡之,恐有喪禍。」明 年冬,郭子儀等九節度之師自潰于相州。

乾元二年正月,歲星蝕月。二月,月犯心。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癸未, 歲星蝕月,在翼,楚分也,一曰「饑。」二月丙辰,月犯心中 星,占曰:「主命惡之。」

乾元三年四月,彗星出于婁胃,閏月彗星出于西方 按《唐書肅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四月丁巳,有彗 星于東方,在婁、胃間,色白,長四尺,東方疾行,歷昴、畢、 觜、觿、參、東井、輿鬼、柳、軒轅,至右執法西,凡五旬餘不 見。閏月辛酉朔,有彗星于西方,長數丈,至五月乃滅。」 婁為魯,昴、畢為趙,觜觿、參為唐,東井、輿鬼為京師分, 柳其半為周分,二彗仍見者,薦禍也。又婁胃間天倉, 按《舊唐書天文志》,「是時自四月初大霧大雨,至閏四 月末方止。」是月逆賊史思明再陷東都,米價踊貴,斗 至八百文,人相食,殍尸蔽地。

上元元年十二月癸未夜歲掩房星[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天文志》云云。 上元二年。月掩昴。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天文志》:上元元 年建子月癸巳亥時一鼓二籌後,月掩昴,出其北,兼 白暈畢星,有白氣從北來貫昴。司天監韓穎奏曰:「按 石申占,月掩昴,胡王死,又月行昴北,天下福。臣伏以 三光垂象,月為刑殺之徵,二石殲夷,史官常占,畢昴 為天綱,白氣兵喪。掩其星則大破胡王,行其北則天 下有福。」巳為周分,癸主幽燕,當羯胡竊據之郊,是殘 寇滅亡之地。明年,史思明為其子朝義所殺。十月,雍 王收復東都。

寶應二年月掩歲星[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寶應二年四月 己丑,月掩歲星,占曰饑。」

代宗廣德二年六月丁卯有星隕于汾州十二月丙寅眾星隕[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六月丁卯。有妖 星隕于汾州。十二月丙寅。自乙夜至曙。星流如雨。」

永泰元年九月辛卯太白經天[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按舊志,「是月吐蕃逼京畿。」

大曆元年十二月己亥有彗星出於瓠瓜[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二年二月,流星出瓠瓜。七月,熒惑入氐,填犯水 位,歲犯司怪。八月,月入氐。九月,歲星守井。晝有大流 星出,熒惑犯斗。十二月,犯壁壘。

按《唐書代宗本紀》:「二年九月乙丑,晝有星流於南方。」

按《天文志》:「二月辛亥,有流星如桃,尾長十丈,出瓠。」

瓜入太微。七月癸亥,熒惑入氐。其色赤黃。乙丑,鎮星 犯水位。占曰:「有水災。」乙亥,歲星犯司怪。八月壬午,月 入氐。丙申,犯畢。九月戊申,歲星守東井。占:皆為有兵。 乙丑,熒惑犯南斗,在燕分。十二月丁丑,犯壘壁。占曰: 「兵起。」 又按《志》,九月乙丑晝,有星如一斗器,色黃,有 尾,長六丈餘,出南方,沒于東北。東北于中國,則幽州 分也。

大曆三年正月,月掩畢。七月,五星並出東方。八月,月 掩畢,入井。九月,歲星入鬼,大星北流。熒惑入太微,太 白犯左執法。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正月壬子, 月掩畢;八月己未,復掩畢。辛酉,入東井。九月壬申,歲 星入輿鬼。占曰:「歲星為貴臣,輿鬼主死喪。」丁丑,熒惑 入太微,二旬而出。己卯,太白犯左執法。 又按志:七 月壬申,五星並出東方。占曰:「中國利。」九月乙亥,有星 大如斗,北流,有光燭地。占為貴使。

大曆四年二月,熒惑守房。三月,入氐,填星犯鬼。七月, 熒惑犯次相,犯建星。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壬寅, 熒惑守房上相,丙午,有芒角,三月壬午,逆行入氐中。 是月鎮星犯輿鬼,七月戊辰,熒惑犯次相,九月丁卯, 犯建星。占曰:「大臣相譖。」

大曆五年二月,歲星入軒轅。四月,彗見五車,又見北 方。六月,近三公,月犯進賢,犯氐,金入井。

按《唐書代宗本紀》:「五年四月己未,有彗星出于五車。 五月己卯,有彗星出于北方。六月己未,以彗星滅,降 死罪,流以下原之。」 按《天文志》:「二月乙巳,歲星入軒 轅。六月丁酉,月犯進賢;庚子,犯氐。庚戌,太白入東井。」

又按《志》,「四月己未,有彗星于五車,光芒蓬勃,長三。」

丈己卯,彗星見于北方,色白,癸未東行,近八穀中星; 六月癸卯,近三公,己未不見。占曰:「色白者,太白所生 也。」

大曆六年七月,月掩畢,犯大微。八月,熒惑犯鄭,月入 太微。九月,流星出女。熒惑犯哭泣。月掩畢,入太微。十

月掩畢,熒惑犯壘壁,月入軒轅。十一月,入太微,掩氐
考證
十二月,入太微。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七月乙巳, 月掩畢,入畢中。壬子,月犯太微。八月甲戌,熒惑犯鄭 星。庚辰,月入太微。九月壬辰,熒惑犯哭星;庚子,犯泣 星。是夜,月掩畢;丁未,入太微。十月丁卯,掩畢;己巳,熒 惑犯壘壁。甲戌,月入軒轅。占曰:「憂在後宮。」十一月壬 寅,入太微;丙午,掩氐;十二月己巳,入太微。 又按志: 九月「甲辰。有星西流。大如一斗器。光燭地。有尾迸光 如珠。長五丈。出婺女,入天市南垣滅。」

大曆七年正月,月犯軒轅。二月,掩天關,熒惑犯天街。 四月,入井。歲犯左角,月入羽林。五月,入太微。十二月, 長星出參下。

按《唐書代宗本紀》:「七年十二月丙寅,有長星出於參。」

按《天文志》:「正月乙未,月犯軒轅;二月戊午,掩天關。」

占曰:「亂臣更天子法令。」己巳,熒惑犯天街。四月丁巳, 入東井。辛未,歲星犯左角。《占》曰:「天下之道不通。」壬申, 月入羽林;五月丙戌,入太微。十二月丙寅,有長星于 參下,其長亙天。長星,彗屬;參,唐星也。

大曆八年四月,歲星掩房,熒惑入壘壁。五月,入羽林。 六月,流星入太微,又出紫微。七月,太白入東井,月入 畢,入羽林,太白入房,月掩天關,入井,入羽林。閏十一 月,金水合于危。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八年四月癸丑, 歲星掩房。占曰:「將相憂。」又宋分也。甲寅,熒惑入壘壁。 五月庚辰入羽林。七月己卯,太白入東井。留七日,非 常度也。占曰:「秦有兵。」乙未,月入畢,癸未入羽林。己丑, 太白入太微。占曰:「兵入天庭。」八月晝見。十月丁巳,月 掩畢;壬戌入輿鬼,掩質星。庚午,月及太白入氐中。占 曰:「君有哭泣事。」十一月己卯,月入羽林。癸未,太白入 房。占曰:「白衣會。」不曰犯而曰入,蓋鉤鈐間。癸丑,月掩 天關,甲寅入東井,癸酉入羽林。 又按志,六月戊辰, 有流星大如一升器,有尾,長三丈餘,入太微。十二月 壬申,有流星大如一升器,有尾,長二丈餘,出紫微入 濁。 又按《志》,閏十一月壬寅,太白辰星合于危,齊,分 也。

大曆九年三月,熒惑入井。四月,月入太微。五月,太白 入軒轅。六月,月掩南斗,入太微。七月,掩房,入羽林,入 鬼。九月,太白入南斗。熒惑入于氐。十月,歲入南斗。十 二月,月入羽林。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九年三月丁未, 熒惑入東井。四月丁丑,月入太微。五月己未,太白入 軒轅。占曰:「憂在後宮。」六月己卯,月掩南斗;庚辰,入太 微。七月甲辰,掩房;辛亥,入羽林;壬戌,入輿鬼。九月辛 丑,太白入南斗。占曰:「有反臣。」又曰:「有赦。」甲子,熒惑入 氐,宋分也。十月戊子,歲星入南斗。占曰:「大臣有誅。」十 二月戊辰,月入羽林。 按《舊志》,九月朱泚入朝。是夜, 太白入南斗。

大曆十年正月歲星熒惑合于南斗。三月熒惑入壘 壁。流星出西方。四月熒惑入羽林。七月金水合于柳。 八月月入太微。九月月暈熒惑畢昴參五車。十二月 月上白氣貫觜參井鬼柳軒轅。彗出匏瓜。犯宦者星。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年正月甲寅, 歲星熒惑。合于南斗。占曰:「饑旱。吳越分也。一曰:不可 用兵。」七月庚辰,太白辰星合于柳,京師分也。 又按 《志》:三月庚戌,熒惑入壘壁,四月甲子入羽林。八月戊 辰,月入太微。 又按《志》,三月戊辰,有流星出于西方, 如二升器,有尾長二丈,入濁。九月戊申,月暈熒惑畢 昴參東及五車暈中有黑氣,乍合乍散。十二月丙子, 月出東方,上有白氣十餘道如匹練,貫五車及畢、觜、 觿、參、東井、輿鬼、柳、軒轅,中夜散去。占曰:「女主凶。白氣 為兵喪。」五車主庫兵,軒轅為後宮,其宿則晉分及京 師也。乙亥,有彗星于匏瓜,長尺餘,經二旬不見,犯宦 者星。

按《舊唐書天文志》:「十年正月,昭義軍亂,逐薛萼。田承 嗣據河北叛。二月,河陽軍亂,逐常休明。三月,陝州軍 亂,逐李國青。」

大曆十一年閏八月丁酉,太白晝見,經天。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其年七月,李靈耀以汴州叛,十月 方誅之。」

大曆十二年正月,月掩軒轅,掩心,入南斗。二月,填入 氐。三月,月入太微。四月,掩心。五月,入太微、入羽林。七 月,入南斗,熒惑入東井。十月,月掩昴,入太微。十一月, 入羽林;十二月,復入羽林。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二年正月乙 丑,月掩軒轅,癸酉,掩心前星,宋分也,丙子入南斗魁 中。二月乙未,鎮星入氐中。占曰:「其分兵喪。」李正己地 也。三月壬戌,月入太微。四月乙未,掩心前星。五月丙 辰,入太微;戊戌入羽林。七月庚戌,入南斗;乙亥,熒惑 入東井。十月壬辰,月掩昴;庚子入太微,十一月乙卯, 入羽林。十二月壬午,復入羽林。自六年至此月,入太微者十有二,入羽林者八。熒惑三入東井,再入羽林, 三入壘壁。月、太白、歲星皆入南斗魁中。

按:《舊唐書天文志》:「三月,幸臣元載誅,王縉黜。七月己 巳,宰相楊綰卒。是歲春夏旱,八月,大雨。河南大水,平 地深五尺。吐蕃入寇,至坊州。」

大曆十四年春,歲星入東井。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十四年五月十一日,代宗崩,德宗 即位。明年改元建中。至四年十月,朱泚亂,車駕幸奉 天。」

德宗建中元年月食歲星歲星食天尸[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建中元年十一 月,月食歲星,在秦分。占曰:「其國亡。」是月,歲星食天尸。 天尸,輿鬼中星。占曰:「有妖言,小人在位,君王失樞,死 者大半。」

建中二年六月。熒惑太白𩰚于東井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建中三年七月,月掩心中星。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建中四年六月,熒惑、太白𩰚于東井。八月星隕 按《唐書德宗本紀》,四年八月庚申。有星隕于京師。 按《天文志》:「六月熒惑、太白復𩰚于東井。京師分也。金 火罰星。𩰚者戰象也。」八月庚申,有星隕于京師。

興元元年春熒惑守歲星在角亢六月星隕[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興元元年春,熒 惑守歲星,在角亢。占曰:「有反臣。角、亢,鄭也。」六月戊午, 星或什或伍而隕。

貞元三年太白晝見枉矢墜于虛危[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三年閏五月戊寅,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閏五月戊寅,枉矢墜于虛危。」

貞元四年五月,月犯歲星在室。木、火、土聚于室。六月, 熒惑入羽林。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五月丁卯, 月犯歲星,在營室。六月癸卯,熒惑逆行入羽林。占曰: 「軍有憂。」 又《按志》:五月乙亥,歲星、熒惑、鎮星聚于營 室。占曰:「其國亡。」地在衛分。

貞元六年閏三月,金水合于井,熒惑犯填。五月,月掩 太白。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閏三月庚 申,太白、辰星合于東井。占為兵憂。戊寅,熒惑犯填星, 在奎,魯分也。五月戊辰,月掩太白,占曰:「大將死。」 貞元十年四月,太白晝見。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貞元十一年,火金犯太微。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一年七月。「熒 惑、太白相繼犯太微上將。」

貞元十三年二月戊辰,太白入昴。三月庚寅,月犯太 白。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貞元十四年閏五月,有星隕于西北。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閏五月辛亥。有 星墜于東北。光燭如晝。聲如雷。」

貞元十九年,熒惑入南斗。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九年三月,熒 惑入南斗。色如血。斗,吳越分。色如血者旱祥也。 貞元二十一年,太白犯昴。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十一年正月 己酉,太白犯昴。趙分也。」

順宗永貞元年月犯畢歲犯太微[编辑]

按《唐書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永貞元年十二 月丙午,月犯畢。己酉,歲星犯太微西垣,將軍位也。」

憲宗元和元年十月太白入南斗十二月復犯之[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元和元年十月, 太白入南斗。十二月復犯之。斗、吳分也。

元和二年正月,月犯太白。二月,掩歲星。四月,太白犯 井,月犯房。十二月,流星亙天。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癸丑, 月犯太白于女虛。二月壬申,月掩歲星,占曰:「大臣死。」 四月丙子,太白犯東井北轅。己卯,月犯房上相。十二 月己巳,西北有流星亙天,尾散如珠,占曰:「有貴使。」 元和三年,填蝕月在氐。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三月乙未, 填星蝕月,在氐。占曰:「其地主死。」

元和四年八月。流星聲如雷鼓。九月。太白犯南斗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八月丁丑。 西北有大星。東南流。聲如雷鼓。九月癸亥。太白犯南 斗。

元和六年三月戊戌,有星隕于鄆州。

按《唐書憲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戊戌,日晡, 天陰寒,有流星大如一斛器,墜于兗、鄆間,聲震數百 里,野雉皆雊。所墜之上有赤氣如立蛇,長丈餘,至夕乃滅。時占者以為日在戌,魯分也。不及十年,其野主 殺而地分。」

元和七年正月辛未,月掩熒惑。五月癸亥,熒惑犯右 執法。六月己亥,月犯南斗魁。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元和八年七月癸酉,月犯五諸侯。十月己丑,熒惑犯 太微西上將。十二月,掩左執法。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元和九年正月有大星自下升。光燭地。二月月犯心。 四月大流星滅攝提西。七月月掩心。掩軒轅。太白入 斗。十月晝見。熒惑犯南斗。犯填。與太白合于女 按《唐書憲宗本紀》。九年十月太白晝見。 按《天文志》。 「正月有大星如半席。自下而升。有光燭地。群小星隨 之。」四月辛巳。有大星尾跡長五丈餘。光燭地。至右攝 提西滅。 又按《志》,二月丁酉,月犯心中星,七月辛亥 掩心中星。《占》曰:「其宿地凶。」心,豫州分。壬辰,月掩軒轅。 是月太白入南斗,至十月出乃晝見。熒惑入南斗中, 因留犯之。南斗,天廟,又丞相位也。十月辛未,熒惑犯 填星,又與太白合于女,在齊分。

元和十年三月,長星出太微。六月,木火金水合于井。 八月,月入斗。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年三月有長 星于太微,尾至軒轅。八月丙午,月入南斗魁中。 又 按志,六月辛未,歲星、熒惑、太白、辰星合于東井。占曰: 「中外相連以兵。」

元和十一年二月,月掩心,熒惑入氐。三月,月犯填于 女。四月,太白犯鬼。五月,木水合于井。六月,復合于井, 月掩心,熒惑入氐。十一月,月犯歲星,土火合于虛、危。 十二月,土金水聚于危,月犯填星在危。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一年二月丙 辰,月掩心,是月熒惑入氐,因逆行。三月己丑,月犯填 星,在女。齊分也。四月丙辰,太白犯輿鬼。占曰:「有僇臣。」 六月甲辰,月掩心後星,是月熒惑復入氐,是謂句己。 十一月戊寅,月犯歲星,十二月甲午,犯填星,在危。亦 齊分也。 又按志:五月丁卯,歲星、辰星合于東井,六 月己未,復合于東井。《占》曰:「為變謀而更事。」十一月戊 子,填星、熒惑合于虛、危。十二月,填星、太白、辰星聚于 危。皆齊分也。

元和十二年正月,彗見于畢。三月,月犯心。九月,大流 星西墜。

按《唐書憲宗本紀》:「十二年正月戊子,有彗星出于畢。」

按《天文志》:「正月戊子,有彗星于畢;三月丁丑,月犯。」

心。九月己亥甲夜,有流星起中天,首如甕,尾如二百 斛船,長十餘丈,聲如群鴨飛,明若火炬,過月下西流, 須臾,有聲《礱礱》墜地,有大聲如壞屋者三,在陳、蔡間。 元和十三年正月,歲星犯太微。三月,熒惑入南斗。七 月,在南斗中,色赤。八月,太白犯左執法,熒惑犯哭星。 十月,月犯昴。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三年正月乙 未,歲星逆行,犯太微西上將。三月,熒惑入南斗,因逆 留至于七月,在南斗中,大如五升器,色赤而怒,乃東 行,非常也。八月甲戌,太白犯左執法。乙巳,熒惑犯哭 星。十月甲子,月犯。昴、趙分也。」

元和十四年正月,月犯南斗魁。五月,流星出北斗。月 犯心;七月,又掩心。八月,木金、水聚於軫。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四年正月癸 卯,月犯南斗魁。占曰:「相凶。」五月丙戌,月犯心中星,七 月乙酉,掩心中星。 又按志:五月己亥,有大流星出 北斗魁,長二丈餘,南抵軒轅而滅。占曰:「有赦。」赦視星 之大小。 又按志:八月丁丑,歲星、太白、辰星聚于軫。 占曰:「兵喪。」在楚分與南方夷貊之國。

元和十五年正月,月犯心。三月,土金合于奎。四月,太 白犯昴。七月,熒惑入羽林,流星出鉤陳。八月,月掩牛。 十一月,月犯井。十二月,火、土合于奎。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十五年正月丙 申,月復犯心中星。四月,太白犯昴。七月庚申,熒惑逆 行入羽林。八月己卯,月掩牽牛。吳、越分也。十一月壬 子,月犯東井北轅。 又按志:三月,鎮星、太白合于奎。 占曰:「內兵。」徐州分也。十二月,熒惑、鎮星合于奎。占曰: 「主憂。」 又按志:七月癸亥,有大星出鉤陳,南流至婁 滅。

穆宗長慶元年正月月掩井鉞犯井有星孛于翼二月孛于太微太白犯昴月犯歲在尾三月太白犯五車晝見四月星墜六月彗見于昴流星出狼星北七[编辑]

月,流星出參。月掩房。八月,流星出東北方。九月,太白 犯左執法。

按《唐書穆宗本紀》,長慶元年正月己未,有星孛于翼。 三月庚戌,太白晝見。六月,有彗星出于昴。 按《天文 志》:正月丙午,月掩東井鉞,遂犯南轅第一星。二月乙 亥,太白犯昴。趙分也。丁亥,月犯歲星,在尾。占曰:「大臣 死。」燕分也。三月庚戌,太白犯五車,因晝見至于七月以歷度推之,在唐及趙魏之分。占曰:「兵起。」七月壬寅, 月掩房次相。九月乙巳,太白犯左執法。 又按《志》,「正 月己未,有星孛于翼。二月丁卯,孛于太微西上將。六 月有彗星于昴,長一丈,凡十日不見。」丙辰,有大星出 狼星北,色赤,有尾跡,長三丈餘,光燭地,東北流,至七 星南滅。四月,有大星墜于吳,聲如飛羽。七月乙巳,有 大流星出參西北,色黃,有尾跡,長六七丈,光燭地,至 羽林滅。八月辛巳,東北方有大星自雲中出,色白,光 燭地,前銳後大,長二丈餘,西北流入雲中滅。

按《舊唐書天文志》:「三月,幽州軍亂,囚其帥張弘靖,立 朱克融。其月二十八日,鎮州軍亂,殺其帥田弘正,立 王廷湊。」元和末,河北三鎮皆以疆土歸朝廷,至是幽 鎮俱失。俄而史憲誠以魏州叛,三鎮復為盜據,連兵 不息。

長慶二年二月,木火合于斗。四月流星出天市。六月 星再隕。八月熒惑犯填星。守昴畢。九月太白晝見。熒 惑守天囷。十月犯鎮星于昴。流星抵中台。月掩牛。十 一月掩左角。十二月復掩之。月犯太白于南斗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二月甲戌。 歲星熒惑合於南斗。占曰:「饑旱。」八月丙寅,熒惑犯鎮 星。在昴畢,因留相守。占曰:「主憂。」 又按志,四月辛亥, 有流星出天市,光燭地,隱隱有聲,至郎位滅。市者,小 人所聚。郎在天庭中,主宿衛。六月丁酉,有小星隕於 房心間,戊戌亦如之。己亥亦如之。閏十月丙申,有流 星大如斗,抵中台上星。 又按《志》,九月,太白晝見,熒 惑守天囷,六旬餘乃去。占曰:天囷,上帝之藏,耗祥也。 十月,熒惑犯鎮星於昴。甲子,月掩牽牛中星。《占》曰:「吳 越凶。」十一月丁丑,掩左角;十二月,復掩之。《占》曰:「將死。」 甲寅,月犯太白於南斗。

按《舊唐書天文志》:「二年正月戊申,魏帥田布伏劍死, 史憲誠據郡叛。」

長慶三年八月,流星起西北,有聲。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八月丁酉 夜,有大流星如數斗器,起西北,經奎婁,東南流,去月 甚近,迸光散落,墜地有聲。」

長慶四年三月,太白犯井,晝見,犯鬼。四月,星隕。五月, 月掩畢。六月,鎮星失行,犯井鉞。熒惑犯井,太白犯軒 轅,晝見。八月,熒惑入鎮星于井。十月,月入畢,流星出 天船,犯斗樞,又大流星出天將軍。十一月,熒惑向填 星,守天關。十二月,月掩東井。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三月庚午, 太白犯東井北轅,遂入井中,晝見經天,七日而出,因 犯輿鬼。京師分也。五月乙亥,月掩畢大星。六月丙戌, 鎮星依曆在觜,觿嬴行至參六度,當居不居,失行而 前,遂犯井鉞。占曰:「所居宿久,國福厚,易福薄。」又曰:「贏 為王不寧。鉞主斬刈,而又犯之,其占重。」癸未,熒惑犯 東井,丁亥,入井中。己丑,太白犯軒轅右角,因晝見,至 于九月。占曰:「相凶。」十月辛巳,月入畢口。十一月,熒惑 逆行向參,鎮星守天關。十二月戊子,月掩東井。 又 按《志》,四月紫微中星隕者眾。十月乙卯,有大流星出 天船,犯十魁樞星而滅。占曰:「有舟楫事。」丙子,有大流 星出天將軍,東北入濁。 又按《志》:八月庚辰,熒惑入 鎮星于東井。鎮星既失行犯鉞,而熒惑復往犯之,占 曰「內亂。」

按:《舊唐書天文志》:「四年正月二十二日,穆宗崩,敬宗 即位。四月十七日,染院作人張韶于紫草車中載兵 器,犯銀臺門,共三十七人入大內,對食于清思殿。其 日禁兵誅之。」

敬宗寶曆元年正月流星出斗樞四月熒惑入鬼七月犯執法填星犯井月掩畢太白犯斗月犯畢十月犯天囷十一月鎮星犯井月又犯之[编辑]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寶曆元年正月 乙卯,有流星出北斗樞星,光燭地,入濁。占曰:「有赦。」四 月壬寅,熒惑入輿鬼,掩積尸;七月癸卯,犯執法。甲辰, 鎮星犯東井。甲子,月掩畢大星。癸未,太白犯南斗。丙 戌,月犯畢;十月辛亥,犯天囷。十一月庚辰,鎮星復犯 東井。癸未,月犯東井。

寶曆二年正月,月犯左執法,入氐。三月,犯畢。五月,流 星入天市。熒惑犯昴。六月,太白犯昴。七月,月犯畢,日 初入,有流星見箕、斗間。八月,流星出王良,火、土合于 井、鬼,火犯鬼。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甲申, 月犯左執法,戊子,入于氐。三月丙午,犯畢。五月甲午, 熒惑犯昴。六月,太白犯昴。七月壬申,月犯畢。八月庚 戌,熒惑犯輿鬼。 又按《志》,「五月癸巳,西北有流星,長 三丈餘,光燭地,入天市中滅,占為有誅。」七月丙戌,日 初入,東南有流星,向南滅,以晷度推之,在箕斗間。八 月丙申。有大星出王良。長四丈餘。至北斗杓滅。王良 奉御車官也。 又按《志》。「八月丁未,熒惑鎮星復合于 東井輿鬼間。」

按《舊唐書天文志》:「十二月八日夜,敬宗為內官劉克明所殺,立絳王。樞密使王守澄等殺絳王,立文宗。」

文宗太和元年正月月掩畢三月入畢掩之五月月掩熒惑熒惑犯右執法[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太和元年正月 庚午,月掩畢。三月癸丑,入畢口,掩大星。」月變于畢者, 自寶曆元年九月,及茲而五。「五月掩熒惑,在太微西 垣。丙戌,熒惑犯右執法。」

太和二年正月,月掩填星。七月,火掩鬼質,彗見攝提 南。九月,木、火、土聚于七星。十月,月掩井。

按《唐書文宗本紀》,二年七月甲辰,有彗星出于右攝 提。 按《天文志》:正月庚午,月掩鎮星。七月甲辰,熒惑 掩輿鬼質星。十月丁卯,月掩東井北轅。 又按志:七 月甲辰,有彗星于右攝提南,長二尺。九月,歲星、熒惑、 鎮星聚于七星。

太和三年二月,太白犯昴。熒惑犯右執法。四月,歲犯 填星。七月,熒惑入氐。十月入南斗。客星見水位。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三年二月乙卯, 太白犯昴。壬申,熒惑犯右執法。七月入于氐。十月入 于南斗。 又按志:「四月壬申,歲星犯鎮星。占曰饑。」 又按志:十月客星見于水位。

太和四年四月,月掩斗。五月,木金合于井。六月,流星 無數。十一月,火犯右執法。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四月庚申, 月掩南斗杓次星。十一月辛未,熒惑犯右執法。 又 按志:五月丙午,歲星、太白合于東井。六月辛未,自昏 至戊夜,流星或大或小,觀者不能數。占曰:「民失其所, 王者失道,綱紀廢則然。」又曰:「星在野象物,在朝象官。」 太和五年二月甲申,月犯熒惑,三月,熒惑犯南斗杓 次星。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云云。

按:《舊唐書天文志》:「五年二月,宰相宋申錫漳王被誣 得罪。」

太和六年正月,金火合于《羽林》。四月,月掩填星,太白 晝見。七月,月掩心,掩斗。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正月,太白、 熒惑合于羽林。十月,太白、熒惑、填星聚于軫。」 又按 志:「四月辛未,月掩填星于端門。己丑,太白晝見。七月 戊戌,月掩心大星,辛丑,掩南斗杓次星。」

太和七年五月,熒惑守心。六月,月掩心,犯熒惑,流星 眾多。七月,月掩心,掩斗。九月,入箕、斗,太白入斗。是冬, 填星守角。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七年五月甲辰, 熒惑守心中星。六月丙子,月掩心中星,遂犯熒惑。七 月甲午,月掩心中星。丙申,掩南斗口第二星。九月丁 巳,入于箕。戊辰,入于南斗。癸酉,太白入南斗。冬,填星 守角。」 又按志:「六月戊子,自昏及曙,四方流星大小 縱橫百餘。」

太和八年六月,流星出河鼓。七月,月犯昴,金火相犯。 九月,彗見太微。十月,熒惑、填星合于亢。十二月,月掩 昴。是歲月入南斗。

按《唐書文宗本紀》:「八年九月辛亥,有彗星出于太微。」

按《天文志》:「六月辛巳夜中有流星出河鼓,赤色,有」

尾跡光燭地,迸如散珠,北行近天,棓滅有聲如雷。河 鼓為將軍。天棓者,帝之武備。九月辛亥,有彗星于太 微,長丈餘,西北行,越郎位,庚申不見。 又按《志》,二月, 填星始去角。七月戊子,月犯昴。十月庚子,熒惑、填星 合于亢。十二月丙戌,月掩昴。是歲月入南斗者五。占 曰:「大人憂。」 又按《志》:七月庚寅,太白、熒惑合相犯。推 曆度在翼,近太微。占曰:「兵起。」

按《舊唐書天文志》:「八年九月庚申,右軍中尉王守澄 宣召鄭注,對于浴殿門。是夜彗星出東方,長三尺,芒 耀甚猛。」

太和九年夏,太白晝見。六月,月掩歲,且暈于危,流星 出沒天漢。十月,月又掩歲。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九年夏,太白晝 見,自軒轅至于翼軫。六月庚寅,月掩歲星,在危而暈。 十月庚辰,月復掩歲星,在危。」 又按志,「六月丁酉,自 昏至丁夜,流星二十餘,縱橫出沒,多近天漢。」

按:《舊唐書天文志》:「其年十一月,李訓謀殺內官,事敗。 中尉仇士良殺王涯、鄭注、李訓等十七家,朝臣多有 貶逐。」

開成元年正月太白掩建星六月月掩心八月入南斗[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開成元年正月 甲辰,太白掩建星,占曰:「大臣相譖。」六月丁未,月掩心 前星,八月乙巳,入南斗。

開成二年正月,月掩昴。二月,掩太白于昴。彗見于危, 歷指虛、女、斗、氐、房、亢、張。軒轅客星出井,又出端門。五 月,客星在南斗、天籥。六月,月掩昴而暈,太白有暈星 晝見,太白入井。七月,月入斗,掩太白于柳。八月,太白 入太微,彗見虛、危。九月,月掩昴,有星類枉矢,西北流十一月,星隕。

按《唐書文宗本紀》:「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出於東方。 三月丙寅,以彗見,減膳。壬申,素服避正殿,徹樂,降死 罪流以下。十一月丁丑,有星隕於興元。」 按《天文志》: 「正月壬申,月掩昴。二月己亥,月掩太白於昴中。六月 甲寅,月掩昴而暈,太白亦有暈。六月己酉,大星晝見。」 原本兩書六月疑有一訛庚申,太白入於東井。「七月壬申,月入南 斗。丁亥,掩太白於柳。」八月壬子,太白入太微,遂犯左 右執法。「九月丙子,月掩昴。」 又按《志》,「二月丙午,有彗 星於危,長七尺餘,西指南斗。戊申,在危西南,芒耀愈 盛。癸丑,在虛。辛酉,長丈餘,西行稍南指。壬戌,在婺女, 長二丈餘,廣三尺。癸亥,愈長且闊。三月甲子,在南斗。 乙丑,長五丈,其」末兩岐,一指氐,一掩房。丙寅,長六丈, 無岐,北指,在亢七度。丁卯,西北行,東指;己巳,長八丈 餘,在張;癸未,長三尺,在軒轅右不見。凡彗星晨出則 西指,夕出則東指,乃常也。未有遍指四方,凌犯如此 之甚者。甲申,客星出於東井。戊子,客星別出於端門 內,近屏星。四月丙午,東井下客星沒。五月癸酉,端門 內客星沒。壬午,客星如孛,在南斗天籥旁。八月丁酉, 有彗星于虛、危。虛危為元枵,枵,耗名也。九月丁酉,有 星大如斗,長五丈,自室壁西北流入大角下沒,行類 枉矢,中天有聲,小星數百隨之。十一月丁丑,有大星 隕于興元府署寢室之上,光燭庭宇。

按《舊唐書天文志》:三月庚子朔,彗長六丈。文宗召司 天監朱子容問星變之由。子容曰:「彗主兵旱,或破四 夷,古之占書也。然天道懸遠,惟陛下修政以抗之。」乃 敕尚食,今後每食御食料分為十日。其夜彗長五丈, 闊五尺,卻西北行,東指。戊辰夜,彗長八丈有餘,西北 行東指,在張十四度。詔天下放繫囚,徹樂減膳,避正 殿。先是,群臣拜章上徽號,宜並停。癸未夜,彗長三尺, 出軒轅右。六月,河陽軍亂,逐李詠。

按《冊府元龜》,「開成二年三月壬申,以妖星見降,詔誡 百司及天下州府,見禁囚徒,死者從流,流已下並釋 放。膏澤不愆,播種伊始,土木興役,恐妨農功。禁中及 百司所有修造,並宜權停。韶陽御辰,生氣方盛,思全 物類,以順天時,內外五坊凡有籠養鷹鷂及雞鴨鳥 雀狐兔等,悉宜放之。朕今素服避殿,命太常徹樂,太」 官減膳,一日嘗分為一旬。嘗參官及諸州府長吏如 有規諫者,各上封事,極言得失。「陳救災之本,明致理 之方,咸竭乃心,以輔厥辟。於戲!朕明誠未感,化理未 孚,譴告在天,丁寧斯甚。所宜盡意,其與同憂,勉進嘉 言,共凝庶績,弼違納誨,副茲虛懷,宣示內外,各令知 悉。」甲戌,以彗星見,命京師諸佛寺開《仁王經道場》。 開成三年二月,月掩心,熒惑入井。三月,入鬼。五月,太 白犯鬼,大星出柳、張。月犯心,太白犯右執法。六月,太 白犯熒惑于張。七月,月掩心。十月,太白犯南斗,彗見 于軫。十一月,彗見尾、箕。

按《唐書文宗本紀》。「三年十月乙巳。有彗星出于軫。」 按《天文志》。「二月己酉。月掩心前星。」二月戊午。熒惑入 東井。原本兩書二月疑有一訛三月乙酉,入輿鬼。五月辛酉,太白 犯輿鬼。庚午,月犯心中星。甲寅,太白犯右執法。七月 乙丑,月掩心前星。十月辛卯,太白犯南斗。 又按《志》, 五月乙丑,有大星出于柳、張,尾長五丈餘,再出再沒。 六月丁亥,太白犯熒惑于張。占曰:「有喪。」十月乙巳,有 彗星于軫魁,長二丈餘,漸長西指。十一月乙卯,有彗 星于東方,在尾箕,東西亙天,十二月壬辰不見。 《開成》四年正月,彗見羽林,火、金、水聚于南斗。閏月,彗 見卷舌。二月,流星四起,西流月掩歲星于畢。三月,掩 井。七月,犯熒惑。八月,流星出羽林,熒惑犯鉞,入井。十 月,辰入南斗。十二月,蚩尢旗見。是冬,木、火逆行,失色, 合于井。

按《唐書文宗本紀》,「四年正月癸酉,有彗星出于羽林, 閏月丙午,出于卷舌。」 按《天文志》,正月癸酉有彗星 于羽林,衛分也。閏月丙午有彗星于卷舌西北,二月 己卯不見。己亥丁夜至戊夜,四方中天流星小大凡 二百餘,並西流,有尾跡,長二丈至五丈。八月辛未,流 星出羽林,有尾跡,長八丈餘,有聲如雷。羽林,天軍也。 十二月壬申,蚩尢旗見。 又按志,正月丁巳,熒惑、太 白辰星聚于南斗。推曆度在燕分。占曰:「內外兵喪,改 立王公。」冬,歲星熒惑俱逆行失色,合于東井。京師分 也。 又按《志》,二月丁卯,月掩歲星于畢。三月乙酉,掩 東井。七月乙未,月犯熒惑。占曰:「貴臣死。」八月壬申,熒 惑犯鉞,遂入東井。十月戊午,辰星入南斗魁中,《占》曰 「大赦。」

按《舊唐書天文志》:是歲夏大旱,禱祈無應,文宗憂形 于色。宰臣進曰:「星官言天下時當爾,乞不過勞聖慮。」 帝改容言曰:「朕為人主,無德庇人,比年災旱,星文謫 見,若三日內不雨,朕當退歸南內。卿等自選賢明之 君,以安天下。」宰相楊嗣復等鳴咽流涕不已。

《開成》五年春,歲星闇小。二月,彗見室壁,火入鬼。四月,

金木入鬼。五月,辰星見于七星,色赤。七月,月掩填星
考證
十一月,彗見東方。

按《唐書文宗本紀》:五年二月庚申,有彗星出于室壁。 十一月戊寅,有彗星出于東方。 按《天文志》:春木當 王,而歲星小闇無光。占曰:「有大喪。」二月壬申,熒惑入 輿鬼。四月,太白、歲星入輿鬼。五月,辰星見于七星,色 赤如火。七月乙酉,月掩填星。 又按志:二月庚申,有 彗星于營室東壁間,二十日滅。十一月戊寅,有彗星 于東方,燕分也。

武宗會昌元年六月小星流七月流星經王良彗見羽林室壁間閏八月熒惑入鬼十一月星東北流彗見北落師門在室入紫宮十二月月犯太白于羽林[编辑]

按《唐書武宗本紀》,會昌元年七月有彗星出于羽林。 十一月壬寅,有彗星出于營室。辛亥,避正殿,減膳理 囚,罷興作。 按《天文志》,七月有彗星于羽林,營室,東 壁間也。十一月壬寅,有彗星于北落師門,在營室,入 紫宮。十二月辛卯不見,并州分也。 又按志,六月自 昏至戊夜,小星數十,縱橫流散。占曰:「小星,民象。」七月 庚午,北方有星,光燭地,東北流,經王良,有聲如雷。十 一月壬寅,有大星東北流,光燭地,有聲如雷。 又按 《志》:閏八月丁酉,熒惑入輿鬼中。占曰:「有兵喪。」十二月 庚午,月犯太白于羽林。

《會昌》二年正月,月掩太白于羽林。六月,火犯木于翼, 太白犯井。十月,月掩歲于角。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二年正月壬戌, 月掩太白于羽林。六月丙寅,太白犯東井。十月丙戌, 月掩歲星于角。 又按志:六月乙丑,熒惑犯歲星于 翼。占曰:「旱。」

會昌三年三月,月掩歲星于角。七月,熒惑入井。八月, 犯鬼。十月,月晝食太白于亢。

按《唐書武宗本紀》,「三年十月壬午,日中月食太白。」 按《天文志》:「三月丙申,月又掩歲星于角。七月癸巳,熒 惑入東井,色蒼赤,動搖井中。八月丁丑,犯輿鬼。十月 壬午晝月食太白于亢。」

會昌四年二月,歲守房,熒惑守軒轅,月掩畢。八月,大 星隕。十月,金火合,遂入南斗。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四年二月,歲星 守房,掩上相,熒惑逆行守軒轅,四旬乃去。庚申,月掩 畢大星。十月癸未,太白與熒惑合,遂入南斗。」 又按 志:「八月丙午,有大星如炬火,光燭天地,自奎婁掃西 北七宿而隕。十月癸未,太白熒惑合于南斗。」

《會昌》五年二月,太白掩昴。五月,入畢。八月,犯軒轅。九 月,熒惑犯太微。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五年二月壬午, 太白掩昴。五月辛酉,入畢口。八月壬午,犯軒轅大星。 九月癸巳,熒惑犯太微上將。」

會昌六年二月,火犯畢,月犯熒惑于太微,犯左執法, 掩牽牛,犯歲星,流星貫紫微。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六年二月丁丑, 熒惑犯畢大星。丁亥,月出無光,犯熒惑于太微,頃之 乃稍有光,遂犯左執法。丙申,掩牽牛南星,遂犯歲星。 牽牛,揚州分,辛丑夜中有流星,赤色如桃,光燭地,有 尾跡,貫紫微入濁。」

宣宗大中六年三月有彗星出于觜參[编辑]

按《唐書宣宗本紀》云云。 按《天文志》,「三月有彗星于 觜參。」參唐星也。

大中十一年八月,熒惑犯井。九月,彗見房。

按《唐書宣宗本紀》:「十一年九月乙未,有彗星出于房。」

按:《天文志》:「八月熒惑犯東井。」 。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