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76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七十六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七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七十六卷目錄

 雨災部彙考一

  書經周書洪範

  詩經小雅漸漸之石

  禮記月令

  太公兵書占雨

  師曠占占雨

  漢書五行志

  京房易飛候占雨

  魏武兵書占雨

  黃子發相雨經候雨法

  朝野僉載占雨

  天文要集占雨

  觀象玩占雨總敘

  管窺輯要雨占 月占雨法 二十八宿占風雨陰晴訣 雨晴備占

  田家五行論雨

 雨災部彙考二

  周桓王一則

  秦二世一則

  漢文帝一則 昭帝始元一則 元帝永光二則 成帝建始二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二則 明帝永平一則 和帝永元四則 殤帝延平一則 安帝永

  初一則 元初一則 永寧一則 建光一則 延光三則 順帝永建二則 桓帝永壽一

  則 延熹一則 靈帝建寧一則 熹平一則 中平一則 獻帝初平一則 建安一則

  後主建興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明帝太和二則 景初一則

  吳廢帝太平一則 景帝永安二則

  晉武帝泰始二則 太康三則 惠帝元康一則 永寧一則 元帝太興一則 永昌一

  則 成帝咸和一則 咸康一則

  宋文帝元嘉一則 孝武帝大明三則 明帝泰始一則 順帝昇明一則

  南齊高帝建元一則 武帝永明四則 明帝建武一則 東昏侯永泰一則

  梁武帝天監一則

  陳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太祖天賜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高祖太和三則 孝靜帝武定一則 文帝大

  統一則

  北齊武成帝河清一則 後主天統二則 武平一則

  北周明帝武成一則 武帝建德一則

庶徵典第七十六卷

雨災部彙考一[编辑]

《書經》
[编辑]

《周書洪範》
[编辑]

曰「『休徵」:曰「肅』,時雨若。」曰「『咎徵」:曰「狂』,恆雨若。」

大全朱子曰:「肅是恭肅,便有滋潤底意思,所以說時雨。」若 陳氏大猷曰:「肅之反為狂,狂則蕩,故常雨。

庶民惟星,星有好風,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則有冬有 夏,月之從星,則以風雨。」

好雨者,畢星,月行西南入于畢,則多雨。大全《朱子》曰:「畢是叉網,漉魚底,叉子亦謂之畢漉魚,則其汁水淋漓而下若雨然。畢星名義蓋取此,今畢星上有一柄,下開兩叉,形象亦類畢,故月宿之則雨。」

《詩經》
[编辑]

《小雅漸漸之石》
[编辑]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離于畢」,俾滂沱矣。

朱注《蹢蹄》,烝,眾也。離,月所宿也。畢,星名。豕涉波,月離畢,將雨之徵也。大全《埤雅》曰:「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將雨,則豕進涉水波也。」新安胡氏曰:「畢星好雨,月水之精,離畢而雨,星象相感如此。」

《禮記》
[编辑]

《月令》
[编辑]

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

此巳火之氣所泄也。

行秋令,則其民大疫,猋風暴雨總至。

此申金之氣所傷也。

行冬令,則水潦為敗。

此亥水之氣所淫也。

季春行秋令,則淫雨早降。

「戌土」之氣所應也。

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

「申」,金之氣所泄也。

仲冬行秋令,則天時雨汁。

雨雪雜下曰「汁」,酉金之氣所淫也。

《太公兵書》
[编辑]

===
《占雨》
===軍出,逢天無雲而雨,此天泣也,軍沒不還。

《師曠占》
[编辑]

《占雨》
[编辑]

候月知雨多少。八月一日、二日、三日,月色赤黃者,其 月少雨;月色青者,其月多雨。常以五卯日,候西北有 雲如群羊者,即有雨至矣。冬戊己、春辰巳日雨,蝗蟲 食禾稼。立春日雨傷五木。立秋日雨害五榖。常以戊 己日,日入時出時欲雨,日上有冠雲,大者即雨,小者 少雨。

《漢書》
[编辑]

《五行志》
[编辑]

傳曰:「淫雨傷稼穡,是為水不潤下。」京房《易傳》曰:「顓事 有知,誅罰絕理,厥災水,其水也雨。」

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恆雨。」肅,敬也。 內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己,體貌不恭,怠慢驕蹇,則不 能敬萬事,失在狂易,故其咎狂也。上慢下暴,則陰氣 勝,故其罰常雨也。凡貌傷者病木氣,木氣病則金沴 之衝氣相通也。于《易》,震在東方,為春、為木也。兌在西 方,為秋、為金也。春與秋日夜分寒暑平,是以金木之 氣易以相變,故貌傷則致秋陰常雨,言傷則致春陽 常旱也。庶徵之恆雨,劉歆以為《春秋》大雨也,劉向以 為大水

《京房易飛候》
[编辑]

《占雨》
[编辑]

凡候雨,以晦朔弦望,雲漢四塞者,皆當雨,如斗牛。彘 當雨,暴有異雲如水牛,不三日大雨。黑雲如群羊,奔 如飛鳥,五日必雨。雲如浮船,皆雨。北斗獨有雲,不五 日大雨。四望見青白雲,名曰「天寒之雲」,雨徵蒼黑雲, 細如杼軸蔽日月,五日必雨。雲如兩人提鼓持桴,皆 為暴雨。

太平之時,十日一雨,凡歲三十六雨,此「休徵時若」之 應。

《魏武兵書》
[编辑]

《占雨》
[编辑]

大軍將行,雨濡衣冠,是謂「洒兵」,其師有慶。

三軍將行,其旗濡濕若雨,是謂「天露。」三軍失將,雨甚, 是謂「浴尸」,先陣者敗亡。

大將始行,雨而薄,不濡衣冠,是謂「天泣。」其將大凶,其 卒敗亡。

《黃子發相雨經》
[编辑]

《候雨法》
[编辑]

常以戊申日,候日欲入時,日上有冠雲,不問大小,視 四方,黑者大雨,青者小雨。

候日始出,日正中有雲覆日,而四方有雲,黑者大雨, 青者小雨。

「四方有雲如羊豬」,雨立至。

四方北斗中有雲,「後五日大雨。」

四方斗中無雲,唯河中有雲,三枚相連,狀如浴豬,三 日大雨。

以丙丁辰之日,四方無雲,唯漢中有者,六十日風雨 如常。

以六甲之日平旦清明,東向望日始出時,如日上有 片雲,大小貫日中,青者,甲乙日雨;赤者,丙丁日雨;白 者,庚辛日雨;黑者,壬癸日雨;黃者,戊己日雨。

六甲日,四方雲皆合者,即雨。

以天方雨時,視雲,有五色,黑赤並見者,即雹;黃白雜 者,風多雨少;青黑雜者,雨隨之,必滂沛流潦。

四方有躍魚雲遊疾者即日雨,遊遲者雨少難至。

《朝野僉載》
[编辑]

《占雨》
[编辑]

夜半,天漢中黑氣相逐,俗謂「黑豬渡河」,雨候也。

《天文要集》
[编辑]

《占雨》
[编辑]

北斗之旁有氣,往往而黑,狀如禽獸,大如皮席,不出 三日必雨。

河有雲黑,狀似船,若一匹布,維河不出十日,大雨。

《觀象玩占》
[编辑]

《雨總敘》
[编辑]

雨者,陰陽和而天地氣之所為也。大清之世,十日一 雨,雨不破塊。京房曰:「太平之時,一歲三十六雨,是謂 休徵時。」若凡雨三日以上為霖,久雨謂之霪。

《管窺集要》
[编辑]

《雨占》
[编辑]

凡風雨不節則民饑。「人君與天地合其德,四時合其 序,則五日一風,十日一雨。」

凡春甲子日雨六十日,旱;夏甲子雨,損穀;秋甲子雨 六十日,水,米貴;冬甲子日雨,夏田不收。

凡正月,甲乙先雨,春有大水,丙丁先雨,夏有大水,庚 辛先雨,秋有大水,壬癸先雨,冬有大水,戊己先雨,季 夏有水。

===
《月占雨法》
===正月一日至八日,當雨不雨,春風太白逆行入房,米

貴;十一十九,當雨不雨,房星不明;二十五日,當雨不 雨,有兵起。

二月七日九日不雨,九月道中有饑死。十九、二十八 日不雨,三月旱。三十日不雨,太白逆行十二度。 三月一日三日不雨,秋多人餓。九日十五日不雨,角 蟲傷,天下有恐。二十五日、二十七日不雨,蟄虫冬行。 四月十七日不雨,人不安。十八日不雨,天旱冬溫。二 十五日不雨,兵起東北二千里;三十日不雨,有大風。 五月七日不雨,大旱十五日、二十日不雨,西方千里 外多疾病。二十三日、二十六日不雨,旱三十日不雨, 有兵起。

「六月七日、十二日不雨,牛畜貴;二十四日不雨,夏田 人少食。」「二十七日不雨,客星入井。三十日不雨,九月 米貴。」

七月四日不雨,角蟲死。十二日不雨,有大水,禾不收。 二十五日不雨,兵起外國。二十八日不雨,仲冬有大 雪。

八月一日不雨,有大雷五日、十二日不雨,霜為害。十 九日不雨,人多訛言。二十五日不雨,冬有雷。

九月二日不雨,兵起西方、北方;二十三日不雨,人多 死;二十六日不雨,米貴;二十七日不雨,人自恐;三十 日不雨,有水。

「十月三日不雨,兵起;十三日、二十日不雨,河水逆流; 二十三日不雨,穀貴;二十八日不雨,冬溫不凍; 十一月四日、八日不雨,乳母多死;十六日、二十日不 雨,人不安;二十五日、二十九日不雨,貧者致富; 十二月六日、十日不雨,有大雪;二十日不雨,角蟲賤; 二十三日不雨,米貴;二十七日、三十日不雨,有大風 雪。一年之中合當雨雪,先後一日皆同。」占。若不雨,有 風陰應之,亦吉。

正月一日有風雨,三月穀貴。一曰:其年大惡微風小 雨,其年小惡風悲鳴疾作,災起。又正月一日有風雨, 米貴、蟲傷;風雨從西來,兵起。又曰,一日無風,歲中下 田麥成,禾黍小貴。正月上旬雨,穀貴一倍;中旬雨,穀 貴十倍。晦日有風雨,穀貴。

二月一日,有風雨,穀貴禾惡。二月七日、八日,當雨不 雨,九月道中有餓死人;九日至十五日,當雨不雨,兵 起;十七十八日,當雨不雨,冬蟲不蟄;十九日、二十日, 當雨不雨,三月大旱。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當雨不 雨,有逆風從東來,損物。二月晦日,有風雨,多疾病死 亡。

三月一日有風雨,井泉空;二日有雨,澤無餘;三日有 雨,水旱不時;四日有雨,變易治;五日有雨,溝瀆潦;六 日有雨,壞垣牆;七日有雨,決隄防;八日有雨,乘船行; 九日有雨,難可期;一曰,三月一日有風雨,民疾病,百 蟲生;異日雷雨,有旱;三月一日至三日,當雨不雨,秋 多大霧,道有飢死人;七日當雨不雨,穀貴;九日至十 五日,當雨不雨,兵在外者罷;十八日至二十日,當雨 不雨,角蟲死,天下民有怨;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當 雨不雨,冬蟲不蟄,民病。三月辰日雨,百蟲生;未日雨, 百蟲死。三月三日,有小雨,蠶喜;大雨,蠶惡;三月十六 日雨,桑柘賤。

春甲寅、乙卯日有雨,入地五寸,穀小貴;若不貴,至夏 大貴。春甲申至己丑日有雨,庚寅至癸巳日有雨,皆 為穀大貴。春雨甲申,其年五穀熟。春乙日不雨,民不 耕。

四月一日有風雨,米貴麥惡,赤地千里;四月二日、三 日有雨,其年五穀熟;四月四日至七日,當雨不雨,蟄 蟲冬出,民怨咨不安其處;十一日至十四日,當雨不 雨,歲惡;十八日當雨不雨,大旱;二十一日當雨不雨, 兵起東方千里;三十日當雨不雨,大風傷物;四月四 日有雨,五穀貴;五日、六日有雨,宜早;麥;四日至七日 風雨,大豆熟;四月晦日有雨,至五月朔日,其年大水, 麥惡,蝗生。

五月一日有風雨,米大貴,人食草木,一曰牛貴。五月 四日至七日,當雨不雨,大旱蟲生;十一日至十七日, 當雨不雨,西方千里外,人疾病;二十日當雨不雨,草 木枯死;二十三日,當雨不雨,乳母多病;二十六日,當 雨不雨,大旱風至。秋九月多雨,二十九日、三十日當 雨不雨,大暑熱。五月上辰日有雨,蝗蟲發;一曰蟲隨 「雨下食禾」,巳日雨同。五月晦日有風雨,米貴。

六月一日,有風雨,米貴;三日、四日、六日,當雨不雨,角 蟲多死;七日至二十日,當雨不雨,牛貴;二十日至二 十二日,當雨不雨,下田水多,人死少食;二十三至二 十四日,當雨不雨,十月河凍;二十七日,當雨不雨,下 田水,人饑;六月晦日,有風雨,來年穀貴。

夏甲乙丙丁日俱無雨,人不耕;甲申至己丑日有雨, 麥貴。夏甲申日有雨,米大貴;丙寅丁卯日有雨,穀貴 一倍。夏甲子、庚辰、辛巳日有雨,蟲死;有雷亦然。夏三 月丙辰日有雨,百蟲生;未日酉日雨,蟲死七月一日有大風雨,米貴,人多病疽者。一曰「來年穀 貴。」七月七日有風雨,糴貴;小雨,糴大賤。七月二十二 日,當雨不「雨,有大水;二十三日、二十四日,當雨不雨, 大風害物;二十五日,兵起外國;七月晦日有風雨,穀 貴。」

「八月一日有風雨,穀貴;其日陰雨,宜麥,布貴,麻子大 貴,至三日而止。其日晴,無雲,麥不實;八月一日,當雨 不雨,有大雷;二日至五日,當雨不雨,秋大霜,民病;八 日至十五日,當雨不雨,多大風寒;十九日當雨不雨, 民多妖言;二十一日當雨不雨,牛貴二倍;二十六日 當雨不雨,冬大雷;二十八日、二十九日有雨,牛貴;八 月晦日,有風雨,來年有水,有旱。」京房曰:「八月晦日昏 雨,繒布貴,人定;時雨,貴人賤,賤人貴;夜半雨,米貴,嬰 兒多損;雞鳴時雨,兵起。一曰夜半雨,雨所下,寇賊起; 雞鳴雨,兵事急,民徙其鄉。」

九月一日有雨,麻子貴十倍;二日有雨,貴五倍。一曰: 「九月一日有風雨,來年春旱夏水。九月一日當雨不 雨,霜早降,殺物,人棄妻子。十二日當雨不雨,民多死; 二十日當雨不雨,天下有怨。九月晦日風雨,有水,歲 惡。」

「十月一日有風雨,年內旱,來年夏多水,麻子貴,其歲 惡;十月一日大雨,米大貴;小雨,米小貴;二日雨,麻子 貴五倍;三日當雨不雨,兵起西北方;七日、十日,當雨 不雨,江河決,水逆流;十三日至十五日,當雨不雨,多 大風寒;十九日當雨不雨,小兒病;二十五日當雨不 雨,冬溫無冰,連年民病;十月晦日有風雨,穀貴五倍」, 人多死。

十一月一日有風雨,人多死;四日當雨不雨,大旱;八 日至十一日,當雨不雨,乳母多死;十六日當雨不雨, 民不安居;二十二日當雨不雨,江海決,魚行人道;二 十九日當雨不雨,民多死亡,貧者富,富者貧。十一月 晦日有風雨,春旱,穀貴五倍。十一月晦日,雨水橫流, 天下饑。又曰:「冬大雨水,君死國亡。」

「十二月一日有風雨,來年穀貴,春旱,夏多雨;四日至 六日,當雨不雨,大旱九日至十二日,當雨不雨,多大 霧;二十日當雨不雨,有角蟲為賊;二十七日當雨不 雨,有大風雷;十二月晦日有風雨,春旱;冬壬寅、癸卯 有雨」,春穀大貴;甲申日至乙丑日雨,米大貴;庚寅日 至癸巳日有風雨,米賤,收穀者折閱。

「春雨甲子六十日旱;夏雨甲子四十日旱;秋雨甲子 四十日洪水;冬雨甲子二十七日寒。春雨甲申,五穀 熟;夏雨甲申,五禾美;秋雨甲申,六畜多死;冬雨甲申, 人多病。春雨乙卯,夏糴貴;夏雨丁卯,秋糴貴;秋雨辛 卯,冬糴貴;冬雨癸卯,春糴貴,大旱,兵起其方。」《黃帝占》 曰:「春乙卯,夏丁卯,秋辛卯,冬癸卯,此四日占民安否。」 若其日雨,則民疾疫。

凡四時卯日雨,皆主穀貴。一卯斛百文,二卯斛二百 文,三卯斛三百文,四卯斛四百文。按以上所言占多失實太白之行有

定非關雨旱。且一二日雨否。亦不至有大凶咎也。姑存以備考可耳。

凡雨作于四時王相之日,草木得之,莫不榮茂。其死 囚休廢之日,雖有雨,不能生物也。

凡《大和》之世,風雨必作,巳午陰生之後,至夜而止者, 吉。若作于子丑寅卯,至午而暗者,為亂為兵,民亡失 國。

凡先風後雨,為順;先雨後風,為逆。雨止而風不止,霧 不散者,國亂人災。

天無雲而雨,謂之天泣,其占為國易政;若出軍逢之, 其軍不還。《河圖》曰:「王急恚怒,則無雲而雨。」《抱朴子》曰: 「無雲而雨,是謂血雨,將揚兵講武以應之,在軍尢甚, 將軍死。」京房曰:「人君進無德,樹無功,則不雲而雨。 正、五、九月,殺在丑;二、六、十月,殺在戌;三、七、十一月,殺 在未;四、八、十二月,殺在辰。以此日雨,所建,賊犯之六 十」日。

凡壬戌、癸亥日雨,以乘甲日,旬即止,賤人伐貴。京房 曰:「諸寅卯有小雨小饑,大雨大饑。」

丙午日雨,有圍城。戊午日霖雨,其下大戰。

「立夏日雨」,傷害五穀。

天雨「三日以上不絕,陰謀起。」

占雨,知五穀貴賤。常以甲申起至丑,甲申之日,有卒 風暴雨,入土三寸,糴貴一倍。其餘一日風雨,入地五 寸,糴小貴。但甲申有風雨,其旬即貴。

從庚寅至癸巳,為溫風雨,入地一寸,糴賤。癸者,冬令 終也。巳,夏之始,丑未為極陰也。春陰,穀小貴。

雨不沾衣,亦名「天泣」,不可舉事。當揚兵講武,消災應 之。

凡軍初出,百里內值大雨,名曰:「浴尸」,軍士亡。

《陰雨鬼火》夜行,不出二百日大旱。

雨十日不止,來歲饑,盜賊起。

雨日出,軍士怯弱;更逢逆風,軍必敗還。

攻城圍邑,經旬不雨不雷,其城邑得天之助,不可攻 擊,解兵而回吉凡討伐不義,軍勝後有大雨雷雪等,此為洗兵。天兵 伐無道,天之助也。

春甲子,夏丙子,季夏戊子,秋庚子、冬壬子,謂之天。甲 子日有雨,必占之。春甲子日有暴風,雨色異常,主有 赦。夏丙子日有暴雨,風色異常,主起兵,有刑獄事。季 夏戊子日有暴雨,風色異常,主歲稔;壬子,有喜,有赦。 秋庚子日有暴雨,風色異常,主威賞行。冬壬子日有 暴雨,風色異常,主天子納賢人。

恆雨不息,陰氣蓄積,百姓愁怨。又曰:「陽德衰則陰氣 勝,故常雨。」

《二十八宿占風雨陰晴訣》
[编辑]

日逢井鬼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婁危陰雨天色 冷,昴畢有風天色晴,觜參雨過大風起,壁室多風天 色晴,星張翼軫有大雨,角亢夜雨日還晴,若遇柳星 雲霧起,氐房心尾向前行。

春季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婁、胃烏風 天冷凍,昴、畢溫和天又明。觜、參、井、鬼天見日,柳星張 翼陰還晴。軫、角二星天少雨,或起風雲傍嶺行。亢宿 大風起沙石,氐、房、心尾雨風聲。箕、斗濛濛天少雨,牛 女微微作雨聲。

「夏季,虛、危、室、壁天半陰,婁、奎、胃宿雨冥冥」,昴、畢二宿 天有雨,觜、參二星天又陰,井、鬼、柳星晴或雨,張星、翼、 軫又晴明,角、亢二星太陽見,氐、房二宿大雨風,心、尾 依然宿作雨,箕、斗、牛、女遇天晴。

「秋季虛危室壁震雷驚,奎婁胃昴雨淋庭。星觜參井 晴又雨,鬼柳雲開客便行。斗箕牛女必有雨,氐房心 尾雨濛濛。張星翼軫天無雨,亢角二星風雨聲。 冬季虛危室壁多風雨,若遇奎星天色晴。婁室雨聲 天冷凍,昴畢之期天又晴。觜參二星坐時晴,井鬼二 星天色黃。莫道柳星雲霧起,天寒風雨有嚴霜。張翼 風雨又見日,軫角夜雨日還晴。亢宿大風起沙石,氐 房心尾雨風聲。箕斗二星天有雨,牛女陰凝天又晴。 若然風雨天寒凍,三宵五陰不曾停。占卜晴陰真妙 訣,仙賢祕密不虛名。」掌上輪星天上應,若然垢穢損 雙睛。

《雨晴備占》
[编辑]

《乾坤祕錄》曰:「子日東風,卯日雨;丑日東風,辰日雨;寅 日東風,巳日雨;卯日東風,午日雨;辰日東風,未日雨; 巳日東風,申日雨;午日東風,卯日雨;未日東風,申日 雨;申日東風,子日雨;酉日東風,丑日雨;戌日東風,寅 日雨;亥日東風,辰日雨。」

又曰:「甲子日雨丙寅止,乙丑日雨丁卯止,丙寅日雨 丁卯止,丁卯日雨夕止,戊辰日雨夜半止,己巳日雨 立止,庚午日雨辛未止,辛未日雨戊寅止,壬申日雨 即止,癸酉日雨甲戌止,甲戌日雨即止,乙亥日雨即 日止,丙子日雨即止,丁丑日雨夕止,戊寅日雨即止, 己卯日雨立止,庚辰日雨立止,辛巳日雨癸未止,壬」 午日雨,即止;癸未日雨甲申止;甲申日雨,即止;乙酉 日雨丙戌止;丙戌日雨,夕止;丁亥日雨,即止;戊子日 雨庚寅止;己丑日雨壬申止;庚寅日雨,即止;辛卯日 雨癸巳止;壬辰日雨辛丑止;癸巳日雨,夕止;甲午日 雨,即止;乙未日雨丁酉止;丙申日雨,夕止;丁酉日雨 己亥止;戊戌日雨辛丑止;己亥日雨,「即止;庚子日雨 甲辰止;辛丑日雨壬寅止,壬寅日雨即止,癸卯日雨 即止,甲辰日雨即止;乙巳日雨丙午止;丙午日雨即 止;丁未日雨即止;戊申日雨庚戌止;己酉日雨辛亥 止;庚戌日雨即止,辛亥日雨癸丑止;壬子日雨癸丑 止;癸丑日雨即止,甲寅日雨即止;乙卯日雨丙辰止; 丙辰日雨丁巳止;丁」巳日雨即止,戊午日雨即止,己 未日雨即止,庚申日雨甲子止,辛酉日雨即止,壬戌 日雨即止,癸亥日雨即止。按此占晴雨未可盡拘但古占有此姑存之以備參

又曰:「子日雨,立止不止,寅日止;丑日雨,寅日止不止, 卯日止;寅日雨,立止不止,卯日止;卯日雨,立止不止, 巳日止;辰日雨,立止不止,戌日止;巳日雨,未日止不 止,申日止;午日雨,立止不止,至十日陰;未日雨,申日 止不止,戌日止;申日雨,立止不止,見日久陰;酉日雨, 立止不止,久陰;戌日雨,立止不止,久陰;亥日雨,立止」 不止久陰。

凡先雷後雨,其雨必小;「先雨後雷」者,雨必大也。 凡候雨,以朔晦弦望,雲氣四塞皆雨。東風則當日雨。 黑雲氣如《牛彘》者,有暴雨。

黑雲如馬者,三日內暴風。

「黑雲氣如浮船」者雨。

蒼黑雲,細如擲棉蔽日月五日內雨。

雲如兩人持,鼓桴有暴雨。

黑氣如群羊奔走,五日內雨。

四望見蒼白雲,名曰「天塞」,雲雨徵也。

「《五岳》之雲」,觸石而出,皆不崇朝而雨。

京房曰:「六甲日有雲四合,皆當日雨,多雲多雨,少雲

少雨,萬無一失。無雲一旬少雨
考證
月離畢之陰則雨,離畢之陽無雨。」

日旁有赤雲,如冠珥,不有大風,必有大雨。

《蟻封穴》,《大雨將至》。

《鸛鵲》呼,鳴上騰,雨將至。

凡占雨之法,每日平旦看候東方青雲,甲乙日雨赤 雲,丙丁日雨黃雲,戊己日雨白雲,庚辛日雨黑雲,壬 癸日雨。

占雨之法,又以甲申日視其諸方,「若東方有雲,甲乙 日雨;南方有雲,丙丁日雨;中方有雲,戊己日雨;西方 有雲,庚辛日雨;北方有雲,壬癸日雨。」

凡風起,多有雨應之。如子日「東風」,卯日雨等是也。常 以平旦候風從東方來,正而不轉移,一日或半日者, 至其沖日,皆有雨。若風多疾者,雨多,風微遲者,雨少。 從平旦至雞鳴,為一日。其暴雨不在東風之應。

《田家五行》
[编辑]

《論雨》
[编辑]

諺云:「雨打五更,日曬水坑。」言五更忽有雨,日中必晴, 甚驗。晏雨不晴,雨著水面,上有浮泡,主卒未晴。諺云: 「一點雨似一個釘落,到明朝也不晴;一點雨似一個 泡落,到明朝未得了。」諺云:「天下太平,夜雨日晴。」言不 妨農也。諺云:「上牽晝,暮牽齊,下晝雨,嚌嚌。」諺云:「病人 怕肚脹,雨落怕天亮。」亦言久雨,正當昏黑,忽自明亮, 則是雨候也。雨夾雪,難得晴。諺云:「夾雨夾雪,無休無 歇。」諺云:「快雨快晴。」《道德經》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 日。」凡雨喜少惡多。諺云:「千日晴不厭,一日雨便厭。」

雨災部彙考二[编辑]

桓王六年三月大雨[编辑]

按《春秋》,魯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 雪。」 按《左傳》,「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

按《漢書五行志》,「庶徵之恆雨」,劉歆以為《春秋》大雨也。 隱公九年「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大雨,雨 水也;震,雷也。劉歆以為三月癸酉,於歷數春分後一 日始震電之時也。當雨而不當大雨,常雨之罰也。

[编辑]

二世二年七月天大雨三月不見星[编辑]

按《史記秦本紀》。不載 按《秦楚之際月表》云云 按《漢書高祖本紀》。秦二世二年七月。大霖雨。自七月 至九月。

[编辑]

文帝後三年秋大雨[编辑]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後三年秋,大雨, 晝夜不絕,三十五日。」

昭帝始元元年七月大雨水[编辑]

按《漢書昭帝本紀》:「始元元年秋七月,大雨,渭橋絕。」 按《五行志》,「始元元年七月,大雨水,自七月至十月。」

元帝永光三年十一月雨水[编辑]

按《漢書元帝本紀》,永光三年冬十一月詔曰:「迺者中 冬雨水,吏何不以時禁,各悉意對。」

永光五年,潁川、汝南、淮陽、廬江大雨。

按《漢書元帝本紀》,「五年秋,潁川水出,流殺人民,吏從 官縣被害者與告。」 按《五行志》,「永光五年夏及秋,大 水,潁川、汝南、淮陽、廬江雨,壞鄉聚民舍及水流殺人。」

成帝建始三年霖雨[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建始三年秋,關內大水。」 按《五行 志》,「三年夏,大水,三輔霖雨三十餘日,郡國十九雨,山 谷水出,凡殺四千餘人,壞官寺民舍八萬三千餘所。」

又《按志》:「秋大雨三十餘日。」

建始四年九月,大雨。

按《漢書成帝本紀》:「四年秋,大水。」 按《五行志》,「四年九 月,大雨十餘日。」

後漢[编辑]

光武帝建武六年大雨連月[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建武六年 九月。大雨連月。苗稼更生。鼠巢樹上。」

建武十七年,雒陽暴雨。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十七年。雒 陽暴雨。壞民廬舍。壓殺人。傷害禾稼。」

明帝永平八年秋郡國十四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云云。

和帝永元十年淫雨傷稼[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十年「夏五月,京師大水。冬 十月,五州雨水。」

《東觀記》曰:「京師大雨,南山水流出至東郊,壞人廬舍。」

按《五行志》:「十年淫雨傷稼。」

永元十三年,淫雨傷稼。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十三年八月,荊州雨水。九月壬 子,詔曰:「荊州比歲不節,今茲淫水為害,餘雖頗登,而多不均浹。深惟四民農食之本,慘然懷矜。其令天下 半入今年田租,芻槁有宜以實除者,如故事。貧民假 種食,皆勿收責。」 按《五行志》:十三年淫雨傷稼。 永元十四年淫雨傷稼。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十四年秋。三州雨水。冬十月甲 申。詔兗、豫、荊州。今年水雨淫過。多傷農功。其令被害 什四以上皆半入田租芻槁。其不滿者以實除之。」 按《五行志》。「十四年淫雨傷稼。」

永元十五年,淫雨傷稼。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十五年秋,四州雨水。」 按《五行 志》。「十五年淫雨傷稼。」

殤帝延平元年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殤帝本紀》,延平元年六月丁未,郡國三十 七雨水。己未,詔曰:「自夏以來,陰雨過節,暖氣不效,將 有厥咎。寤寐憂惶,未知所由。昔夏后惡衣服,菲飲食, 孔子曰:『吾無間然』。今新遭大憂,且歲節未和,徹膳損 服,庶有補焉。其減太官、導官、尚方、內署諸服御珍膳 糜麗難成之物。」

安帝永初元年郡國四十一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永初元年。「郡 國十淫雨傷稼。」

《方儲對策》曰:「雨不時節,妄賞賜也。」

元初四年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四年秋七月,京師及郡國 十雨水。詔曰:『今年秋稼茂好,垂可收穫,而連雨未霽, 懼必淹傷。夕惕惟憂,思念厥咎。夫霖雨者,人怨之所 致。其武吏以威暴下,文吏妄行苛刻,御史因公生姦, 為百姓所患苦者,有司顯明其罰』。」又《月令》,「仲秋養衰 老,授几杖,行糜粥。」方今案比之時,郡縣多不奉行,雖 「有糜粥,糠秕相半,長吏怠事,莫有躬親,甚違詔書養 老之意。其務崇仁恕,賑護寡獨,稱朕意焉。」

永寧元年冬十月自三月至是月京師及郡國三十三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永寧元年。「郡 國三十三淫雨傷稼。」

建光元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九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建光元年,京師及郡國二十九 雨水。冬十一月丙午,詔京師及郡國被水雨傷稼者, 隨頃畝減田租。」 按《五行志》,「建光元年,京都及郡國 二十九淫雨傷稼。是時羌反,久未平,百姓屯戍,不解 愁苦。」

延光元年郡國二十七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元年,郡國二十七雨水,大 風殺人,詔賜壓溺死者年七歲以上錢,人二千;其壞 敗廬舍,失亡穀食粟,人三斛;田被淹傷者,一切勿收 田租。若一家皆被災害而弱小存者,郡縣為收斂之。」

按《五行志》:「元年郡國二十七淫雨傷稼 。」 按陳忠

傳忠為僕射時帝數遣黃門常侍及中常侍伯榮往 來甘陵而伯榮負寵驕蹇所經郡國莫不迎為禮謁。 又霖雨積時河水涌溢百姓騷動忠上疏曰:「臣聞位 非其人則庶事不敘庶事不敘則政有得失政有得 失則感動陰陽妖變為應陛下每引災自厚不責臣 司臣司狃恩莫以為負故天心未得隔并屢臻青冀」 之域,淫雨漏河;徐、岱之濱,海水盆溢,兗、豫蝗蝝滋生, 荊、揚稻收儉薄,并、涼二州,羌戎叛戾。加以百姓不足, 府帑虛匱,自西徂東,杼柚將空。臣聞《洪範》五事,「一曰 貌。貌以恭,恭作肅,貌傷則狂,而致常雨。」春秋大水,皆 為君上威儀不穆,臨蒞不嚴,臣下輕慢,貴倖擅權,陰 氣盛彊,陽不能禁,故為淫雨。陛下以不得親奉孝德 皇園廟,比遣中使致敬甘陵,朱軒駢馬,相望道路,可 謂孝至矣。然臣竊聞使者所過,威權翕赫,震動郡縣, 王侯二千石,至為伯榮,獨拜車下,儀體上僭,侔於人 主,長吏惶怖譴責,或邪謟自媚,發人修道,繕理亭傳, 多設儲跱,徵役無度,老弱相隨,動有萬計,賂遺僕從, 人數百匹,頓踣呼嗟,「莫不叩心。河間託叔父之屬,清 河有陵廟之尊,及剖符大臣,皆猥為伯榮屈節車下, 陛下不問,必以陛下。欲其然也,伯榮之威重于陛下, 陛下之柄在于臣妾,水災之發,必起于此。昔韓嫣托 副車之乘,受馳視之使,江都誤為一拜,而嫣受歐刀 之誅。臣願明主嚴天元之尊,正乾剛之位,職事巨細, 皆任賢能,不宜復令女使干錯萬機。重察左右,得無 《石顯》泄漏之姦?尚書納言得無趙昌譖崇之計?公卿 大臣,得無朱博阿傅之援?外屬近戚得無王鳳害商 之謀?若國政一由帝命,王事每決于己,則下不得偪 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當霽止,四方眾異,不能 為害。」書奏,不省。

延光二年九月,郡國五雨水。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二年。「郡國五 連雨傷稼。」

延光三年,京師及諸郡國三十六雨水。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云云

順帝永建四年五州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永建四年。司 隸荊豫兗冀部。淫雨。傷稼。

永建六年,以冀州雨災,詔勿收冀部今年租。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六年十一月辛亥,詔曰:『連年災 潦,冀部尤甚。比蠲除實傷,贍恤窮匱,而百姓猶有棄 業,流亡不絕,疑郡縣用心怠慢,恩澤不宣,易美損上 益下。《書》稱『安民則惠』。其令冀部勿收今年田租芻槁』。」

按:《五行志》:「六年,冀州淫雨傷稼。」

桓帝永壽元年霖雨[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公沙穆傳》,「穆遷弘農 令。永壽元年,霖雨大水,三輔以東莫不湮沒。穆明曉 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弘農人獨得免害。」

延熹二年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二年夏,京師雨水。」 按《五 行志》,延熹二年夏,霖雨五十餘日。是時大將軍梁冀 秉政,謀害上所幸鄧貴人母宣,冀又擅殺議郎邴尊。 上欲誅冀,懼其恃權日久,威勢強盛,恐有逆命,害及 吏民,密與近臣中常侍單超等圖其方略。其年八月, 冀卒伏罪誅滅。

靈帝建寧元年六月京師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建寧元年夏, 霖雨六十餘日。是時大將軍竇武謀變,廢中官。其年 九月,長樂五官吏朱瑀等與中常侍曹節起兵先誅 武,交兵闕下,敗走,追斬武兄弟,死者數百人。」

案:「武死無兄弟,有兄子。」

熹平元年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元年夏六月,京師雨水。」 按《五行志》,熹平元年夏,霖雨七十餘日。是時中常侍 曹節等共誣白勃海王悝謀反,其十月誅悝。

中平六年獻帝即位霖雨[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中平六年夏四月戊午,皇子辯 即位。六月雨水。九月。自六月雨,至于是月。 按《五行 志》,「中平六年夏,霖雨八十餘日。是時靈帝新棄群臣, 大行尚在梓宮,大將軍何進與佐軍校尉袁紹等共 謀,欲誅廢中官,中常侍張讓等共殺進,兵戰京都,死 者數千。」

獻帝初平四年大雨水[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初平四年六月,雨水,遣侍御史 裴茂訊詔獄,原輕繫。」 按《董卓傳》:「初平四年夏,大雨, 晝夜二十餘日,漂沒人庶。又風如冬時。帝使御史裴 茂訊詔獄,原繫者二百餘人。其中有為李傕所枉繫 者,傕恐茂赦之,乃表奏茂擅出囚徒,疑有奸故,請收 之。詔曰:災異屢降,陰雨為害,使者銜命,宣布恩澤,原 解」輕微,庶合天心。欲釋冤結而復罪之乎。一切勿問。

建安二十四年秋大霖雨水溢[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建安二十四年八月,漢水溢。」 按《蜀志關羽傳》:「建安二十四年秋,大霖雨,漢水汎溢, 于禁所督七軍皆沒,禁降羽。」

後主建興九年秋夏霖雨[编辑]

按《三國蜀志後主傳》不載。 按《李嚴傳》,「建興九年,秋 夏之際,值天霖雨,運糧不繼。」

[编辑]

文帝黃初四年大雨[编辑]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黃初四年六月,大雨,伊、洛溢 流,殺人民,壞廬宅。」

明帝太和元年大雨[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 按《楊阜傳》:「明帝時,初治宮 室,發美女以充後庭,數出入弋獵。秋,大雨震電,多殺 鳥雀。阜上疏曰:『臣聞明主在上,群下盡辭。堯舜聖德, 求非索諫;大禹勤功,務卑宮室;成湯遭旱,歸咎責己; 周文刑于寡妻,以御家邦;漢文躬行節儉,身衣弋綈。 此皆能昭令問,貽厥孫謀者也。伏惟陛下奉武皇帝 開』」拓之大業,守文皇帝克終之元緒,誠宜思齊往古 聖賢之善治,總觀季世放蕩之惡政。所謂善治者,務 儉約,重民力也;所謂惡政者,從心恣欲,觸情而發也。 惟陛下稽古世代之初所以明赫,及季世所以衰弱 至于泯滅,近覽漢末之變,足以動心誡懼矣。曩使桓、 靈不廢高祖之法,文、景之恭儉,太祖雖有神武,於何 所施其能邪?而陛下何由處斯尊哉!今吳蜀未定,軍 旅在外,願陛下動則三思,慮而後行,重慎出入,以往 鋻來,言之若輕,成敗甚重。頃者天雨,又多卒暴,雷電 非常,至殺鳥雀,天地神明,以王者為子也,政有不當, 則見災譴,克己內訟,聖人所記。惟陛下慮患無形之 外,慎萌纖微之初。法漢孝文出惠帝美人,令得自嫁。 頃所調送小女,遠聞不令,宜為後圖。諸所繕治,務從 約節。《書》曰:「九族既睦,協和萬國。」事思厥宜,以從中道。 精心計謀,省息費用,吳蜀以定。爾乃上安下樂,九親 熙熙。如此以往,祖考心歡,堯舜其猶病諸。今宜開大 信於天下,以安眾庶,以示遠人。時雍丘王植怨於不 齒,藩國至親,法禁峻密,故阜又陳九族之義焉。詔報曰:「間得密表,先陳往古明王聖主以諷闇政,切至之 辭,款誠篤實,退思補過,將順匡救,備至悉矣。覽思苦 言,吾甚嘉之。」

按《晉書五行志》:「太和元年秋,數大雨,多暴卒,雷電非 常,至殺鳥雀。」案楊阜上疏:「此恆雨之罰也。時天子居 喪不哀,出入弋獵無度,奢侈繁興,奪民農時,故水失 其性而恆雨為災也。」

太和四年,大雨水。

按《魏志明帝本紀》:「四年九月,大雨,伊、洛河、漢水溢。」 按《楊阜傳》:「明帝時,大司馬曹真伐蜀,遇雨不進。阜上 疏曰:『昔文王有赤烏之祥,而猶日仄不暇食。武王白 魚入舟,君臣變色,而動得吉瑞,猶尚憂懼,況有災異 而不戰竦者哉!今吳、蜀未平,而天屢降變,陛下宜深 有以專精應答,側席而坐,思示遠以德,綏邇以儉。間 者』」諸軍始進,便有天雨之患,稽閡山險,以積日矣。轉 運之勞,擔負之苦,所費以多,若有不繼,必違本圖。《傳》 曰:「見可而進,知難而退,軍之善政也。」徒使六軍困于 山谷之間,進無所略,退又不得,非主兵之道也。武王 還師,殷卒以亡,知天期也。今年凶民饑,宜發明詔,損 膳減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罷之。昔邵「信臣為少府 于無事之世,而奏罷浮食。今者軍用不足,益宜節度。」 帝即召諸軍還。

按:《晉書五行志》:「四年八月,大雨霖三十餘日,伊、洛、河 漢皆溢,歲以凶饑。」

景初元年淫雨[编辑]

按《魏志明帝本紀》。不載。 按《晉書五行志》,「景初元年 九月,淫雨,冀、兗、徐、豫四州水出,沒溺殺人,漂失財產。」

[编辑]

廢帝太平二年大雨[编辑]

按《三國吳志孫亮傳》:「太平二年春二月甲寅,大雨震 電。」

按《晉書五行志》,「太平二年二月甲寅,大雨震電。乙卯, 雪,大寒。」案劉歆說,此時當雨而不當大雨,大雨,恆雨 之罰也。于始震電之,明日而雪大寒,又恆寒之罰也。 劉向以為既已雷電,則雪不當復降,皆失時之異也。 天戒若曰,為君失時,賊臣將起。先震電而後雪者,陰 見間隙,起而勝陽,逆弒之禍將成也。亮不悟,尋見廢。 此與《春秋》魯隱事同也。

景帝永安四年夏五月大雨水泉涌溢[编辑]

按:《吳志孫休傳》云云。

永安五年八月壬午,大雨震電,水泉涌溢。

按:《吳志孫休傳》云云。

[编辑]

武帝泰始六年大雨霖[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泰始六年六月, 大雨霖。甲辰,河、洛、伊、沁水同時並溢,流四千九百餘 家,殺二百餘人,沒秋稼千三百六十餘頃。」

泰始七年,大雨霖。

按《晉書武帝本紀》:「七年六月,大雨霖,伊、洛河溢,流居 人四千餘家,殺三百餘人,有詔振貸給棺。」

太康五年郡國多雨[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五年秋七月,任城、梁國、中山 雨雹傷秋稼,減天下戶課三分之一。九月,郡國五大 水,隕霜傷秋稼。」 按《五行志》,「太康五年七月,任城、梁 國暴雨,害豆麥。九月,南安郡霖雨暴雪,樹木摧折,害 秋稼。是秋,魏郡、西平郡九縣,淮南、平原霖雨暴水,霜 傷秋稼。」

太康八年七月,大雨。

按《晉書武帝本紀》:「八年秋七月,前殿地陷,深數丈,中 有破船。」大雨事不載按:《宋書五行志》:「八年七月大雨,殿前 地陷,方五尺,深數丈。」

太康十年十二月癸卯,廬江、建安大雨。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五行志》云云。

惠帝元康九年暴雨[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五行志》,「九年六月 夜暴雷雨。賈謐齋屋柱陷入地,壓謐床帳。此木沴土, 土失其性。不能載也。」明年謐誅。

永寧元年霖雨[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寧元年十月, 義陽南陽東海霖雨,淹害秋稼。」

元帝太興三年恆雨[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興三年春雨 至于夏。」是時王敦執權不恭之罰也。

永昌元年恆雨[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昌元年春雨 四十餘日,晝夜雷電震五十餘日。是時王敦興兵,王 師敗績之應。」

成帝咸和四年二月大雨霖[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云云。 按《五行志》。「咸和四年春雨 五十餘日。恆雷電。是時雖斬蘇峻。其餘黨猶據守石 頭城。至其滅後。淫雨乃霽

咸康元年雨水[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咸康元年八月,長沙、武陵大水。」 按《五行志》,「咸康元年八月乙丑,荊州之長沙攸、醴陵、 武陵之龍陽三縣雨水浮漂屋室,殺人,損秋稼。」是時 帝幼權在于下。

[编辑]

文帝元嘉二十一年連雨水[编辑]

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二十一年「六月,連雨水。丁亥, 詔曰:『霖雨彌日,水潦為患,百姓積儉,易致乏匱。二縣 官長及營署部司,各隨統檢實,給其柴米,必使周悉』。」

按:《五行志》:「元嘉二十一年六月,京邑連雨百餘日。」

大水。

孝武帝大明元年京邑雨水[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大明元年春正月庚午,京邑雨 水。辛未,遣使檢行,賜以樵米。」

大明五年,京邑「雨水。」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五年「秋七月丙辰。詔曰:『雨水猥 降。街衢泛溢。可遣使巡行窮弊之家。賜以薪粟』。」 按 《五行志》。「五年七月。京邑雨水。」

大明八年,廢帝即位,京師雨水。

按:《宋書前廢帝本紀》:「八年五月庚申,即皇帝位。八月, 京師雨水。庚子,遣御史與官長隨宜賑卹。」

明帝泰始二年京師雨水[编辑]

按:《宋書明帝本紀》:「泰始二年六月,京師雨水,丁卯,遣 殿中將軍檢行賑卹。」

順帝昇明三年大雨水[编辑]

按《宋書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昇明三年四月 乙亥,吳郡桐廬縣暴風雷電,揚沙折木,水平地二丈, 流漂居民。」

南齊[编辑]

高帝建元四年雨水頻降[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建元四年「三月,上即位,五月癸 未,詔曰:『頃水雨頻降,潮流洊滿,二岸居民多所淹漬, 遣中書舍人與兩縣官長優量賑卹』。」

武帝永明五年雨水[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五年「六月辛酉,詔曰:『比霖 雨過度,水潦洊溢,京師居民,多離其弊。遣中書舍人、 二縣官長,隨宜賑賜。八月乙亥,詔今夏雨水,吳興、義 興二郡,田農多傷,詳蠲租調』。」 按《五行志》:「五年,吳興、 義興水雨傷稼。」

永明八年,霖雨。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八年八月丙寅,詔京邑霖雨既 過,居民汎濫。遣中書舍人、二縣官長賑卹。」 按《五行 志》:「八年四月己巳起陰雨,晝或暫晴,夜時見星月。連 雨積霖,至十七日乃止。」

永明十年,霖雨。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十年十一月「戊午,詔曰:『頃者霖 雨,樵糧稍貴,京邑居民,多離其弊。遣中書舍人二縣 官長賑賜』。」

永明十一年,恆雨。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四月 辛巳朔,三月戊寅起。而其間暫時晴。從四月一日又 陰雨。晝或見日,夜乍見月,回復陰雨,至七月乃止。」

明帝建武二年冬水雨傷稼[编辑]

按《南齊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武二年冬, 吳、晉陵二郡水雨傷稼。」

東昏侯永泰元年恆雨[编辑]

按《南齊書》、明帝、《東昏侯本紀》俱不載。 按《五行志》,永 元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雨,至永泰元年五月二十 一日乃晴。京房《易》曰:「冬雨,天下饑。春雨,有小兵,時鹵 寇雍州。」

[编辑]

武帝天監七年恆雨[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天監七年 七月雨,至十月乃霽。《洪範五行傳》曰:「陰氣強積,然後 生水雨之災。」時武帝頻年興師,是歲又大舉北伐,諸 軍頗捷,而士卒罷敝,百姓怨望。陰氣畜積之應也。

[编辑]

宣帝太建十二年八月甲戌大雨霖[编辑]

按《陳書宣帝本紀》云云。 按《隋書五行志》。「太建十二 年八月,大雨霪霖。時始興王叔陵驕恣,陰氣盛強之 應也。明年宣帝崩,後主立。叔陵刺後主於喪次,宮人 救之,僅而獲免。叔陵出閣,就東府作亂。後主令蕭摩 訶破之。死者千數。」

北魏[编辑]

太祖天賜四年大雨水[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天賜四年夏五月,北巡,自參合陂 東過蟠羊山,大雨暴水,流輜重數百乘,殺百餘人。」

太宗泰常三年八月鴈門河內大雨水復其租稅[编辑]

按:《魏書太宗本紀》云云。

====高祖太和二年大雨====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二年夏四月丙午,澍雨大洽, 曲赦京師。」 按《靈徵志》,「太和二年夏四月,南豫、徐、兗 州大霖雨。」

太和六年秋,雨災。

按《魏書高祖本紀》:六年「十有二月丁亥,詔曰:『朕以寡 薄,政缺平和,不能仰緝緯象,蠲茲六沴。去秋淫雨,洪 水為災,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賑恤,而 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于取辦,愛毛反裘,甚無謂也。 今課督未入及將來租筭,一以丐之,有司勉加勸課, 以要來穰,稱朕意焉』。」

太和二十二年戊午,兗、豫二州大霖雨。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孝靜帝武定五年大雨[编辑]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武定五 年秋,大雨七十餘日。元瑾、劉思逸謀殺後齊文襄之 應也。」

文帝大統十六年恆雨[编辑]

按《周書文帝本紀》:「大統十六年,軍出長安。時連雨,自 秋及冬,諸軍馬驢多死。」

北齊[编辑]

武成帝河清三年大霖雨[编辑]

按:《北齊書武成帝本紀》:「河清三年六月庚子,大雨,晝 夜不息,至甲辰乃止。閏月,詔遣十二使巡行水潦州, 免其租調。山東大水,饑死者不可勝計。詔發賑給,事 竟不行。」

按:《隋書五行志》:「河清三年六月庚子,大雨,晝夜不息。 至甲辰,山東大水,人多餓死。是歲突厥寇并州,陰戎 作梗。」此其應也。

後主天統三年十月大雨[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天統三 年十月。積陰大雨。胡太后淫亂之所感也。」

天統四年六月甲子朔,大雨。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云云。

武平七年七月大霖雨[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武平七年「七月丁丑,大雨霖。是 月以水澇,遣使巡撫流亡人戶。」

按:《隋書五行志》:「七月,大霖雨,水澇,人戶流亡。是時駱 提婆、韓長鸞等用事,小人專政之罰也。」

北周[编辑]

明帝武成元年大雨霖[编辑]

按《周書明帝本紀》,武成元年六月戊子,大雨霖。詔曰: 「昔唐咨四嶽,殷告六眚,睹災興懼,咸寘時雍。朕撫運 應圖,作民父母,弗敢怠荒,以求民瘼。而霖雨作沴,害 麥傷苗,隤屋漂垣,洎于昏墊。諒朕不德,蒼生何咎?刑 政所失,罔識厥由。公卿大夫士爰及牧守黎庶等,今 宜各上封事,讜言極諫,罔有所諱。朕將覽察,以答天 譴。其遭水者,有司可時巡檢條列以聞。」

武帝建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三年「七月乙酉,京師連雨三 旬,是日霽。」

按《隋書五行志》:「建德三年七月,霖雨三旬。時衛刺王 直潛謀逆亂,屬帝幸雲陽宮,以其徒襲肅章門,尉遲 運逆拒破之,其日雨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