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8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八十九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九十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八十九卷目錄

 旱災部彙考五

  後梁太祖開平一則 乾化二則

  後唐莊宗同光三則 明宗天成四則 長興三則 廢帝清泰三則

  後晉高祖天福六則 出帝天福一則 開運一則

  後漢高祖乾祐一則

  後周太祖廣順二則 世宗顯德一則

  遼總一則 穆宗應曆二則 景宗乾亨一則 聖宗統和二則 道宗咸雍三則 太康

  一則 天祚帝乾統一則

  宋一太祖建隆四則 乾德四則 開寶七則 太宗太平興國七則 雍熙三則 端

  拱一則 淳化五則 至道二則 真宗咸平四則 景德三則 大中祥符六則 天禧四

  則 仁宗天聖五則 明道二則 景祐二則 慶曆七則 皇祐五則 至和一則 嘉祐

  三則 英宗治平三則 神宗熙寧十則 元豐四則 哲宗元祐六則 紹聖三則 元符

  二則 徽宗建中靖國一則 崇寧一則 大觀三則 政和三則 宣和四則

庶徵典第八十九卷

旱災部彙考五

[编辑]

後梁

[编辑]

太祖開平二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平二 年二月,「自去冬少雪春深,農事方興,久無時雨,兼慮 有災疾。帝深軫下民,遂命庶官遍祀于群望,掩瘞暴 露,令近鎮案古法,以禳祈,旬日乃雨。」五月己丑,令下 諸州:「去年有蝗蟲下子處,蓋前冬無雪,今春亢陽,致 為災沴,實傷壟畝。必慮今秋,重困稼穡,自知多在荒 陂」榛蕪之內,所在長吏各項分配地界,精加翦樸,以 絕根本。六月辛亥,以亢陽,慮時政之闕,乃詔曰:「邇者 下民喪禮,法吏舞文,銓衡既失於選求,州鎮又無其 舉刺,風俗未厚,獄訟實繁,職此之繇,上遭天譴。」至是, 決遣囚徒及戒勵中外。

乾化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乾化元 年三月辛卯,以久旱令宰臣分禱靈迹。翌日,大澍雨。 丙子,復憫雨。命宰臣分往嵩華祈禱。十一月宣宰臣 各赴望祠禱雨。故事皆以兩省無功職事為之。帝憂 民重農。猶以足食足兵為念。爰自御極,每愆陽積陰。 多命丞相躬其事。辛丑,大雨雪。宰臣及文武師長各 奉表賀焉」十二月詔「以時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 各於望祠祈禱。」

乾化二年,旱。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正 月甲申。以時雪稍愆。命丞相及三省官群望祈禱。二 月癸丑敕曰:『今載春寒頗盛。雨澤仍愆。司天監占:以 夏秋必多霖潦。宜令所在郡縣告喻百姓,備淫雨之 患』。三月丙午,帝北巡。次及濟源縣。詔曰:『淑律將遷。亢 陽頗甚。宜令魏州差官攪龍祈禱。戊申詔曰:『雨澤愆 期。祈禱未應宜令宰臣各於魏州靈祠精切祈禱』』」五 月辛卯詔曰:「亢陽滋甚農事已傷宜令宰臣干兢赴 中嶽杜曉赴西嶽精切祈禱其近京靈廟宜委河南 尹五帝壇風師雨師九宮真人委中書各差官祈之。」

後唐

[编辑]

莊宗同光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同光元 年四月,即位于魏州,時正月不雨,至是人心憂恐。洎 宣赦之夕,降雨彌溥,耒耜滿野,上下歡康。十二月庚 寅,自冬無雪,差官分道禜於百神。」

同光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二 月,「自冬不雨,命禱百神。」三月,敕:「時雨稍愆,差官祈禱。」 十二月戊寅,敕:「節及杪冬,稍衍時雪,須命祈禱,以濟 農功。宜令有司差官,分命祈祭諸神廟。」

同光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正 月戊午,時雨稍愆。命興唐府差官分禱祠廟。二月辛 丑,帝祈雨於郭伯神祠。四月丁卯,敕:「時雨稍愆,恐妨 農事,須命祈禱,冀遂豐登。宜令差官分道祈禱百神。」 癸酉,祖庸院奏:「時雨少愆,恐傷宿麥,兼慮有妨耕稼。 請諸道州府,依法祈禱。」從之。辛巳,敕:「亢陽稍甚,祈禱 未徵,將致感通,難避勞擾。宜令河南府於府門造五 方龍,集巫禱祭,徙市。」五月壬子,敕:「時雨尚未沾足,宜 令河南府徙市,閉坊門,依法畫龍,置水祈請。令宰臣 於諸寺燒香。」戊申,帝幸龍門之廣化寺,開佛塔請雨。

明宗天成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成元 年五月辛未,以時雨稍愆,分命朝臣禱祠嶽瀆。 天成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六 月癸未,宣宰臣於諸寺祈雨,辛丑,敕:「近以時雨稍愆恐傷禾稼,爰命祈禱,果獲感通,宜令本官各於本處 賽謝。」

天成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十 二月。以十月至是月少雪。命公卿散祈於祠廟。 天成四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四年二 月甲子,車駕歸京,宿于中牟縣,百官詣行宮起居,各 賜酒食。上謂侍臣曰:「麥田稍旱,朕以暗禱祈。」乙丑,屆 鄭州,雨三日,百辟稱賀。十二月丙午,中書舍人程遜 奏:「三冬未降時雪,請命臣僚虔申祈禱。」從之。

長興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興元 年四月甲辰。敕「自夏以來,稍愆時雨。宜差官祈禱。」 長興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二年四月乙卯,以旱,赦流罪 以下囚。」

按《冊府元龜》二年三月敕:「自春以來,稍愆時雨,宜分 命朝臣祈禱。」四月乙巳,帝幸龍門寺祈雨,至晚還宮。 乙卯,敕:「久愆時雨,深疚予心,雖遍虔祈,猶未溥足。宜 廣推恩之道,更敷恤物之懷,貴獲感通,必彰靈應。宜 令諸道州府,各委長吏親問刑獄,省察冤濫。應見禁 囚徒,除犯死刑外,餘盡時疏放。除省司主持諸色人 等,見別指揮三司商量,或有情可矜憫,或非欺罔積 年,致有逋懸,各具分析,續行敕命,并公私債負,放至 秋熟填納。今年取者,不在此限。」

按《十國春秋·楚衡陽王世家》:「長興三年秋七月,湖南 大旱,馬希聲命閉南嶽及境內諸神祠門,竟不雨。 長興四年,旱。」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興四 年七月壬午敕。「時雨稍愆。慮傷時稼。分命朝臣禱禜 諸神。」

廢帝清泰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清泰元年十二月,幸龍門旱 按《冊府元龜》,元年六月丙子,諸內外差官祈雨。自去 年秋不雨,冬無雪。帝初至至德宮,雨數寸。至是旱,京 師暍死十數人。帝命韓昭裔開廣化寺三藏塔。是夕 雨至三寸。丁酉,以久旱,京師酷熱,自七日至十三日, 暍死者數百。道路死者相望。帝深憫惻,日遣中使往 龍門廣化寺禱雨,百僚奔走祠宇,至十三日雨四寸。 七月己亥,分命宰臣百僚詣祠廟祈雨。甲辰,幸龍門 佛寺禱雨,至晚還宮。又詔以京畿旱,遣供奉官賀守 圖湯王廟,取聖水。澤州西界有析城山,山巔有池,水 側有湯廟,土人遇旱取水禱雨多驗。先是,帝憂旱甚, 房暠言聖水可以致雨故也。十一月辛亥,詔曰:「朕君 於人上,燭理不明。自冬初迄今,未降密雪,或虞愆伏, 災及黎民,宜令宰臣百僚分詣諸祠壇祈告。」十二月 戊子,以自冬無雪,詔宰臣慮文紀祈嵩、嶽。庚寅,幸龍 門廣化寺,開無畏塔祈雪,自卯至申時還宮。又侍御 史陳保極上疏:「元冬告謝,密雪未零。竊慮今夏龍德 啟圖,鑾旌赴闕,擁十萬眾,臨九重城。讋怖龍神,震驚 方位。致瘥札為沴,風雨失時。請在京諸寺觀置迎年 消災資福安土地龍神道場。」優詔從之。甲午,詔曰:「李 元龜官處法司,次當候對,以稍愆於時雪,請特降於 優恩。初則以貶謫官亡歿外州,乞容歸葬;次則以亡 歿者兒孫絕嗣,請本處瘞埋。宜依所陳,頒告諸道。」 清泰二年,旱。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三 月丙申。詔宰臣姚顗告蒿嶽。右丞陳韜光告亳州太 清宮祈雨。四月壬午。以京畿旱。命宰臣盧文紀告太 微宮太廟。姚顗告蒿嶽。十二月癸未。詔曰:「陰陽爽候。 時雪稍愆。分命臣僚詣祠廟祈請。」 又按《冊府元龜》。 李慎儀為考功員外郎,清泰二年上言,「今春已來。稍 愆雨澤,陛下念稼穡之重,深宵旰之憂,倍軫聖心,遍 走群望。盈尺則告瑞於元朔,如膏則潤浹於暮春,可 卜豐穰,動諧嚮應。請天下凡祠宇有益於人者,下本 處常令修飾,冀集弘庥。」從之。

清泰三年,旱。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正 月戊戌。以自去冬少雪。幸龍門廣化寺。開無畏師塔 祈禱。三月庚寅。詔曰:「時雨稍愆。宜分命朝臣祠廟祈 禱。」五月庚午。詔曰:「時雨稍愆。頗傷農稼。」分命朝臣祈 禱。居數日,以庶官禱請不虔。乃命宰臣盧文紀禱太 微宮姚顗崇道宮馬裔孫清宮。嵩嶽又無雨。帝問宰 臣愆伏之故,文紀等奏曰:「愆伏之本,《洪範》有其說,若 考較往代,理義相違。臣等思之,此蓋時數,若求於政 失,則兵戰之氣生陰霖,擾攘之氣生蝗旱,稍近理也。 自頃皇祚甫寧,徵求過當,雖宸念疾心,事不獲已,無 足論其變沴也。」帝俯首而已。七月,丁亥,同華言:自夏 不雨,京畿旱。遣供奉官杜紹懷往析城《山取聖水》。

===後晉===

高祖天福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福元年 十二月辛卯,以自秋不雨,經冬無雪,命群官散禱山 川。」

天福二年,旱。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十 二月甲辰。幸相國寺祈雪。」

天福三年,旱。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三年八月己丑,蠲水旱民稅。 天福四年旱。」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陸游《南唐書烈祖 本紀》。「昇元三年。自五月不雨。至于閏七月。」

天福六年,旱。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陸游《南唐書。烈祖 本紀》。「昇元五年八月。遣使振貸黃州旱傷戶口。」 天福七年。旱。

按《五代史晉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七年三 月壬戌。以春旱。分命朝臣詣寺觀神祠禱雨。丁丑。詔 宰臣馮道等於開元諸寺及紫極宮祈雨。」

出帝天福八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少帝天 福八年五月癸巳,敕以久愆時雨,遣宰臣馮道等諸 寺觀虔禱。其餘祠廟,仍下開封府遍差官禱之。甲辰, 敕以飛蝗作沴,膏雨久愆,應三京鄴都諸道州府見 禁囚人,除十惡行劫諸殺人者,及偽行印信,合造毒 藥官吏犯贓外罪者,減一等,餘並放。內有欠官錢者, 宜令三司酌量與限出監徵理。」乙巳,幸相國寺祈雨。

開運三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晉出帝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運三 年二月壬戌,敕:「令以漸及春農,久愆時雨,深慮囹圄, 或有滯淹,宜卹刑章,用召和氣。其諸道州府見禁人 等,並須據罪輕重,疾速斷遣,仍限半月內有斷遣訖 奏。」四月己未,以久旱,命宰臣趙瑩與群官禱雨。戊寅, 帝幸相國寺祈雨。

後漢

[编辑]

高祖乾祐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漢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乾祐元 年四月庚辰朔,以自春不雨,敕青州收瘞用兵討楊 光遠時骸骨。」丁亥,以旱,幸道宮佛寺禱雨,賜僧道帛 有差,未時還宮。五月丙辰,以久旱,幸道宮佛寺禱雨。 是日大澍。戊午,敕以旱分命群官於諸寺觀神祠祈 雨。七月乙卯,以久旱,帝幸道宮佛寺禱雨,仍分命群 官祈諸神祠,賜僧道帛有差。日晚還宮。元雲四布,猛 風北至,俄而澍雨尺餘,人情熙熙。

後周

[编辑]

太祖廣順二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廣順二 年。夏四月戊子。敕以旱。分命群臣。於諸祠廟祈雨」 按陸游《南唐書元宗本紀》。「保大十年。大旱。」

廣順三年,旱。

按《五代史周太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廣順三 年正月丁卯,以自去冬京師無雪。是日分命朝臣於 祠廟祈禱。」

按陸游《南唐書》:「保大十一年夏六月不雨,井泉涸渴, 淮流可涉,旱蝗民饑,流入周境。」

按《十國春秋?吳越忠懿王世家》:「廣順三年十月,境內 大旱,邊民有鬻男女者,命出粟帛贖之,歸其父母,仍 令所在開倉賑卹。」

世宗顯德元年旱

[编辑]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唐元宗 本紀》。保大十二年三月。自十一年六月不雨。至于今 年三月。大饑疫。命州縣鬻糜食餓者。

[编辑]

遼行《瑟瑟儀》,禱雨之制。

按《遼史禮志》「瑟瑟儀:若旱,擇吉日行瑟瑟儀以祈雨。 前期置百柱天棚,及期,皇帝致奠於先帝御容,乃射 柳,皇帝再射,親王宰執以次各一射,中柳者質。誌柳 者冠服,不中者以冠服質之,不勝者進飲於勝者,然 後各歸其冠服。」又翼日,植柳天棚之東南,巫以酒醴 黍稷薦植柳祝之。皇帝皇后祭東方畢,子弟射柳。皇 族、國舅群臣與禮者,賜物有差。既三日雨,則賜敵烈 麻都馬四匹,衣四襲,否則以水沃之。

穆宗應曆十二年旱

[编辑]

按《遼史穆宗本紀》:「應曆十二年五月,以旱,命左右以 水相沃,頃之,果雨。」

應曆十六年,旱。

按《遼史穆宗本紀》:「十六年五月,以歲旱,沃舟于池,禱 雨。不雨,捨舟立水中而禱,俄頃乃雨。」

景宗乾亨二年旱

[编辑]

按《遼史景宗本紀》:「乾亨二年夏四月庚辰,祈雨。」

====聖宗統和八年旱====按《遼史聖宗本紀》:「統和八年四月庚午,以歲旱,諸部 艱食,振之。」

統和十六年,旱。

按《遼史聖宗本紀》:「十六年夏四月己酉,祈雨。」

道宗咸雍二年旱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咸雍二年秋七月丁卯,以歲旱,遣 使振山後貧民。」

咸雍三年,旱。

按《遼史道宗本紀》:三年,「是歲,南京旱。」

咸雍十年,旱。

按《遼史道宗本紀》:「十年夏四月,旱。」

太康六年旱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太康六年五月庚寅,以旱禱雨,命 左右以水相沃,俄而雨降。」

天祚帝乾統元年旱

[编辑]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乾統元年夏四月,旱。」

宋一

[编辑]

太祖建隆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元年八月「甲戌,命宰臣禱雨。 建隆二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建隆二年六月壬子,祈雨。 按《五 行志》:「二年夏,京師旱,冬,又旱。」

建隆三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三年三月癸亥,禱雨。己巳,大雨。四 月,趙、衛二州旱。五月甲子,幸相國寺禱雨。癸未,命使 檢諸州旱。甲申,復幸相國寺禱雨。乙酉,齊博、德、相、霸 五州自春不雨,以旱減膳撤樂。七月,檢河北旱。」 按 《五行志》:「三年,京師春夏旱,河北大旱,霸州苗皆焦仆。 又河南河中府、孟津、濮、鄆、齊、濟、滑、延、隰、宿等州並春 夏」不雨。

建隆四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京師夏秋 旱,又懷州旱。

乾德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夏四月旱。甲申遍禱京 城祠廟。夕雨。五月壬子朔。禱雨京城。甲寅遣使禱雨 嶽瀆。七月丁丑。分命近臣禱雨。十二月甲寅。命近臣 祈雪 按《五行志》。冬京師旱。

乾德二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二年三月丁酉,遣使祈雨于五嶽。」

按:《五行志》:「正月京師旱,夏不雨」是。請幫助識別此字。河南府、陝、虢、

麟、博、靈州旱,河中府旱甚。

乾德四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四年七月,「華州旱,免今年租。」 按 《五行志》:「春夏,京師不雨,江陵府、華州、漣水軍旱, 乾德五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五年「七月己酉,免水旱災戶今年 租。」 按《五行志》。「正月京師旱,秋復旱。」

按:《十國春秋?南唐後主本紀》:「乾德五年,境內旱,宋餉 米麥十萬石。」

開寶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陸游《南唐書後主本紀》。 「開寶元年,境內旱。太祖賜米麥十萬石。」

開寶二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寶二年夏至 七月,京師不雨。」

開寶三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三年四月丁亥。幸寺觀禱雨 按 五行志。「春夏京師旱。邠州夏旱。」

開寶五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五年十二月乙酉朔,祈雪」 按《五 行志》:「春京師旱,冬又旱。」

開寶六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六年十二月壬午。命近臣祈雪 按《五行志》。冬京師旱。

開寶七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七年二月癸卯,命近臣祈雨。十一 月丁亥,秦晉旱。十二月辛亥,命近臣祈雪 按《五行 志》:「七年,京師春夏旱,冬又旱,河南府、晉、解州夏旱,滑 州秋旱。」

開寶八年,旱。

按《宋史太祖本紀》。八年三月己丑,命祈雨。 按《五行 志》:「八年春,京師旱。是歲關中饑,旱甚。」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平興國二年 正月。京師旱。

太平興國三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春正月辛亥。命群 臣禱雨。夏四月乙卯朔。命群臣禱雨 按《五行志》。三 年春夏,京師旱。

太平興國四年冬。京師旱
考證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太平興國五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夏,京師旱, 秋又旱。」

太平興國六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六年二月己卯。命宰臣禱雨。夏四 月辛未。幸太平興國寺禱雨」 按五行志。六年春夏。 京師旱。

太平興國七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七年三月乙巳。以旱分遣中黃門 遍禱方岳。 按《五行志》。「七年春。京師旱。孟、虢、絳、密、瀛、 衛、曹、淄州旱。」

太平興國九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夏,京師旱。 秋,江南大旱。」

雍熙二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雍熙二年十一月戊子。禱雪 按 《五行志》。二年冬。京師旱。

雍熙三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三年十一月丙戌。幸建隆觀相國 寺祈雪 按《五行志》。三年冬。京師旱。

雍熙四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四年十二月壬寅。幸建隆觀相國 寺祈雪 按《五行志》。四年冬。京師旱。

端拱二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端拱二年五月戊戌,以旱慮囚,遣 使決諸道獄,是夕雨。十月,以歲旱彗星謫見,詔曰:「朕 以身為犧牲,焚于烈火,亦未足以答謝天譴,當與卿 等審刑政之闕失,稼穡之艱難,恤物安人,以祈元祐。」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京師旱,秋七月至十一月旱。」

上憂形於色,蔬食致禱。是歲,河南萊、登、深、冀旱甚,民 多饑死,詔發倉粟貸之。

淳化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元年四月庚戌,遣中使詣五 嶽禱雨慮囚,遣使分決諸道獄。七月,開封、陳留、封丘、 酸棗、鄢陵旱,賜今年田租之半,開封特給復一年。京 師貴糴,遣使開廩,減價分糶。八月,以京兆、長安八縣 旱,賜今年租十之六。十月,以乾、鄭二州,河南壽安等 十四縣旱,州蠲今年租十之四,縣蠲其稅。是歲,開封」、 大名管內及許、滄、單、汝、乾、鄭等州,壽安、長安、天興等 二十七縣旱。 按《五行志》,元年正月至四月不雨,帝 蔬食祈雨。河南、鳳翔、大名、京兆府,許、滄、單、汝乾、鄭、同 等州旱。

淳化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二年閏二月戊寅,禱雨。三月己巳, 以歲蝗旱,禱雨弗應,手詔宰臣呂蒙正等,「朕將自焚 以答天譴。」翌日而雨,蝗盡死。十一月己酉,幸建隆觀 相國寺祈雪。十二月癸未,大雨。是歲,大名、河中、絳、濮、 陝、曹、濟、同、淄、單、德、徐、晉、輝、磁、博、汝、兗、虢、汾、鄭、亳、慶、許、 齊、濱、棣、沂、貝、衛、青、霸等州旱。 按《五行志》:二年春,京 師「大旱。」

淳化三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三年五月己酉,以旱遣使分行諸 路決獄,是夕雨」 按《五行志》:「三年春,京師大旱。冬,復 大旱。是歲,河南府、京東西、河北、河東、陝西及亳、建、淮、 揚等三十六州軍旱。」

淳化四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夏,京師不 雨,河南府、許、汝、亳、愲、商州旱。」

淳化五年六月,京師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至道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至道元年二月「甲申,命宰相禱雨。 令川峽諸州瘞暴骸。戊戌,以旱慮囚,減流罪以下。丙 午,雨。」 按《五行志》:元年,京師春旱。

按:《文獻通考》:「至道元年冬,無雪。」

至道二年,旱。

按《宋史太宗本紀》。二年三月丙寅。以京師旱。遣使禱 雨。戊辰。命宰臣祀郊廟社稷。禱雨。十二月。命宰相以 下百官。詣諸寺觀禱雪 按《五行志》。二年春夏。京師 旱。

按《文獻通考》:「二年冬,無雪。」

真宗咸平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元年「夏四月旱。壬辰禱白鹿 山。己酉遣使按天下吏民逋負悉除之。五月甲子,幸 大相國寺祈雨。升殿而雨。六月丙辰,以旱免開封府 二十五州軍田租。」 按《五行志》:「元年春夏,京畿旱。又 江、浙、淮南、荊湖四十六軍州旱。」

咸平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閏三月丁亥。以久不雨。帝諭 宰相曰:「凡政有關失宜。相規以道。毋惜直言。」詔天下繫囚。非十惡枉法及已殺人者死以下減一等。詔兩 京諸路收瘞暴骸。營塞破塚。戊子。幸太一宮天清寺 祈雨。庚寅。罷有司營繕之不急者。詔中外臣直言極 諫。壬辰,雨。是歲江浙、廣南、荊湖旱。 按《五行志》:二年 春,「京師旱甚。」又「廣南西路、江浙、荊湖及曹單嵐州、淮 陽軍旱。」 按《禮志》:二年旱,詔有司祠雷師、雨師。內出 李邕祈雨法,以甲乙日擇東方地作壇,取土造青龍, 長吏齋三日,詣龍所汲流水,設香案、茗果、餈餌,率群 吏鄉老日再至祝酬,不得用音樂巫覡。雨足,送龍水 中。餘四方皆如之,飾以方色。大凡日干及「建壇取土 之里數、器之大小,及龍之修廣,皆以五行成數焉。」詔 頒諸路。

咸平三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三年二月戊辰,京畿旱,慮囚。癸酉, 大雨。」是歲,江南荊湖旱。 按《五行志》:「三年春,京師旱, 江南頻年旱。」

咸平四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四年二月「丁未,祈雨。癸丑,決天下 獄。丁巳,幸大相國寺、上清宮祈雨。戊午,雨,帝方臨軒 決事,霑服不御。」蓋 按《五行志》:京畿正月至四月不 雨。

景德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元年六月壬午。暑甚。罷京城 工役。遣使賜暍者藥。閏月壬申。江南旱。遣使決獄。訪 民疾苦。祠境內山川。 按《五行志》。景德元年。「京師夏 旱。人多暍死。」

景德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景德二年九月庚戌,淮南旱。」 「景德三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德三年京師 旱 按《禮志》,景德三年五月旱。以畫龍祈雨法付有 司刊行。其法擇潭洞或湫濼林木深邃之所。以庚辛 壬癸日刺史守令師耆老齋潔,先以酒脯告社令訖。 築方壇二級,高二尺,闊一丈三尺。壇外二十步界以 白繩。壇上植竹枝,張畫龍。其圖以縑素,上畫黑魚,左 顧環以元龜十星,中為白龍,吐雲黑色。下畫水波,有 龜左顧,吐黑氣如線,和金銀朱丹飾龍形。又設皁旛, 刎鵝頸血置盤中,柳枝洒水龍上。俟雨足三日,祭以 一豭,取畫龍投水中。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戊辰幽州旱求市麥種許之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云云。

大中祥符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二月乙巳。幸大相國寺上清 宮祈雨。戊申。遣使祠太乙元冥。己酉雨。四月乙未。河 北旱。遣使祠北岳。五月陝西旱。遣使禱太平宮、后土、 西嶽、河瀆諸祠 按《五行志》。二年春夏京師旱。河南 府及陝西路潭邢州旱。 按《禮志》。「二年旱。遣司天少 監史序祀元冥五星於北郊。除地為壇望告。已而雨 足。遣」官報謝及社稷。初,學士院不設配位,及是問禮 官,言:「祭必有配,報如常祀,當設配坐。」又諸神祠、天齊、 五龍用中祠,祆祠、城隍用羊一,八籩八、豆。舊制,不祈 四海,帝曰:「百谷之長,潤澤及物,安可闕禮?」特命祭之。 大中祥符三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八月辛亥。以江南 旱。詔轉運使決獄。是歲淮南旱。 按《五行志》。三年夏, 京師旱。江南諸路。宿州、潤州旱。

大中祥符四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四年五月辛卯,京兆旱, 詔賑之。」

大中祥符五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五年五月辛未,江淮、兩浙旱,給占 城稻種,教民種之。八月庚戌,淮南旱,減運河水灌民 田,仍寬租限,州縣不能存恤致民流亡者,罪之。」 大中祥符八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八年二月癸酉,祈雨。」 按《五行志》: 「八年,京師旱。」

大中祥符九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九年八月戊子,以旱罷秋宴。九月 庚戌,以不雨罷重陽宴。丁巳,詔以旱蝗得雨。宜務稼 省事及罷諸營造 按《五行志》:九年秋,京師旱,大名 府、澶州、相州旱。

天禧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天禧元年三月辛丑,以不雨禱于 四海。壬寅不雨,罷上巳宴 按《五行志》:元年,京師春 旱,秋又旱。夏,陜西旱。

天禧二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二年,陝西旱,賑之。」

天禧四年,旱。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春,利州路 旱。夏,京師旱。

天禧五年冬。京師旱
考證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仁宗天聖二年春不雨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按《文獻通考》:「八年辛未,開封府言,陽武等一十三縣 大旱傷苗。」

按:此條原本載於二年之後,六年之前,則非八年可知。又年下無月,恐係二年八月之事,故附編於此。元脫脫作《宋史志》多採。《通考》此條不錄,亦因其錯誤闕之也。

天聖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三年八月辛未,蠲陝西州軍旱災 租賦。」

天聖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五年五月京畿旱。六月甲戌,祈雨 於玉清昭應宮開寶寺。丙子,詔決畿內繫囚。丁丑雨。 癸未,罷諸營造之不急者。十一月丁酉朔。以陝西旱 蝗。減其民租賦。」是歲華州旱。 按《五行志》。五年夏秋 大旱。

天聖六年四月,不雨。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天聖九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天聖九年十一月己丑,祈雪於會 靈觀。」

明道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明道元年三月戊戌。以江淮旱。遣 使與長吏錄繫囚。流以下減一等。杖笞釋之」 按《五 行志》。元年五月,畿縣久旱傷苗。

明道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二年七月戊子。詔以蝗旱去尊號 「睿聖文武」四字。告天地宗廟。仍令中外直言闕政 按《文獻通考》,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種餉皆絕。人多流 亡。因饑成疫。死者十二三。官作粥糜以飼之。得食輒 死。

景祐三年旱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祐三年六月, 「河北久旱,遣使詣北嶽祈雨。」

景祐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五月乙卯,以旱,遣使決三京 繫囚。」

慶曆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曆元年九月 「丁未朔,遣官祈雨。」

慶曆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祈雨, 慶曆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三年四月丙辰。以春夏不雨。遣使 祠禱於嶽瀆。五月庚辰。祈雨於相國寺會靈觀 按 《五行志》。三年。遣使詣嶽瀆祈雨。

慶曆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三月癸亥,以旱,遣內侍祈雨。」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丙寅,遣內侍兩浙、淮南、江南。」

祠廟祈雨。

慶曆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五年二月癸卯,以久旱,詔州縣毋 得淹繫刑獄。辛亥,祈雨于相國天清寺會靈祥源觀。 乙卯,謝雨。」

慶曆六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六年六月丙寅。以久旱民多暍死。 命京城增鑿井」三百九十 按《五行志》。「六年四月壬 申,遣使祈雨。」

慶曆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七年三月丁亥,以旱罷大宴。癸巳, 詔避正殿,減常膳,許中外臣僚實封條上三事。辛丑, 祈雨于西太乙宮,及還遂雨。」夏四月丁未,謝雨 按 《五行志》:「七年正月,京師不雨。二月丙寅,遣官嶽瀆祈 雨。」

按《通鑑綱目》:七年二月大旱,詔求直言。三月,賈昌朝、 吳育免。昌朝、吳育議不協,論者多不直昌朝。時方憫 雨,昌朝引漢冊免三公故事乞罷。御史中丞高若訥 上言:「大臣喧爭為不肅,故雨不時若。」于是昌朝出判 大名,育出知許州,帝禱于西太乙宮。是時日方炎赫, 帝卻蓋不御,及還而雨大浹。

皇祐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元年五月 「丁未,遣官祈雨。」

皇祐二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二年三月,遣官祈雨。」

皇祐三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三年五月「庚戌。以恩、冀州旱。詔長 吏決繫囚。」 按《五行志》。「三年恩冀諸州旱。三月分遣 朝臣詣天下名山大川祠廟祈雨皇祐四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十二月己 丑,雪。初,帝以愆亢,責躬減膳,每見輔臣,憂形于色。龐 籍等因言:「臣等不能燮理陰陽,而上煩陛下責躬引 咎,願守散秩,以避賢路。」帝曰:「是朕誠不能感天,而惠 不能及民,非卿等之過也。」是夕乃得雪。

皇祐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五年十月丁巳,詔以蝗旱,命監司 諭親民官上民間利害。」

至和二年旱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至和二年三月。以旱。除畿內民逋 芻。及去年秋逋稅。罷營繕諸役。 按《五行志》。至和二 年四月甲午。遣官祈雨。

嘉祐二年旱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三年七月,以夔州路旱,遣使 安撫。」

嘉祐五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梓州路夏 秋不雨。」

嘉祐七年,旱。

按《宋史仁宗本紀》:「七年三月甲子,以旱,罷大宴。乙丑, 祈雨于西太乙宮。」

英宗治平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英宗本紀》,治平元年四月甲午,祈雨于相國 天清寺醴泉觀。 按《五行志》:「元年春,京師踰時不雨, 鄭滑蔡汝潁曹濮洺磁晉耀登等州,河中府、慶成軍 旱。」

治平二年,旱。

按《宋史英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春,不雨。 治平四年,神宗即位,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治平四年正月即位,五月辛巳,以 久旱,命宰臣禱雨,十一月戊子,分命宰臣祈雪。」

神宗熙寧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元年春正月丁丑。以旱減天 下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壬辰。幸寺觀祈雨。夏四月 戊申。命宰臣禱雨。十一月癸未。命宰臣禱雪。十二月 己亥朔。命宰臣禱雪 按《禮志》。「熙寧元年正月。帝親 幸寺觀祈雨。仍令在京差官分禱。各就本司先致齋 三日。然後行事。諸路擇端誠修潔之士。分禱海鎮嶽 瀆名山大川,潔齋行事,毋得出謁宴飲、賈販及諸煩 擾,令監司察訪以聞。」「諸路神祠靈跡寺觀,雖不係祀 典,祈求有應者,並委州縣差官潔齋致禱。」已而雨足, 復幸西太乙宮報謝。

熙寧二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二年三月丙戌。命宰臣禱雨。乙未。 以旱慮囚。四月戊申。宰臣富弼、曾公亮以旱上表待 罪。詔不允」 按《五行志》。二年三月旱甚。

熙寧三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三年八月丙寅。以旱慮囚。死罪 下逓減一等。杖笞者釋之。以衛州旱。令轉運使賑恤。 仍蠲租賦。是歲賑河北陝西旱饑。除民租 按《五行 志》。三年諸路旱。六月畿內旱。八月衛州旱。

熙寧四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四年二月丁丑,禱雨。」

熙寧五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北京 自春至夏不雨。」

熙寧六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六年五月戊申,禱雨。七月己酉,禱 雨。九月戊辰,詔禱雨決獄。」

熙寧七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七年二月己丑,禱雨。三月癸卯,以 旱避殿減膳。乙丑,詔以災異求直言。夏四月癸酉,以 旱罷方田。是日雨。」 按《五行志》:七年,「自春及夏,河北、 河東、陝西、京東西、淮南諸路久旱。九月,諸路復旱,時 新復洮、河亦旱,羌戶多殍死。」

熙寧八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八年正月己未,洮西安撫司以歲 旱,請為粥以食羌戶饑者。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真 定府大旱。八月,淮南、兩浙、江南、荊湖等路旱。

熙寧九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八月,河北、 京東、京西、河東、陝西旱。

熙寧十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十年七月甲寅禱雨 按《五行志》, 十年春諸路旱。 按《禮志》,十年四月,以夏旱內出蜥 蜴。祈雨法捕蜥蜴數十,納甕中漬之,以雜木葉。擇童 男十三歲下,十歲上者二十八人,分兩番,衣青衣,以 青飾面及手足,人持柳枝,霑水散洒,晝夜環繞。咒曰: 「蜥蜴蜥蜴,興雲吐霧,雨令滂沱,令汝歸去雨足。」 按《東軒筆錄》:「熙寧十年,京師旱,上焦勞甚,樞密副使王韶言:『昔桑弘羊為漢武帝籠天下之利,是時卜式 乞烹弘羊以致雨。今市易務裒剝,民利倍于弘羊,而 比來官吏失于奉行者,多至黜免。今之大旱,皆由呂 嘉問作法害人,以致和氣,不召,臣乞烹嘉問以謝天 下,宜甘澤之可致也』。」

元豐二年旱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豐二年春,河 北、陝西、京東西諸郡旱。 按《梁燾傳》,燾歷檢詳樞密 五方文字,元豐時久旱,上書論時政曰:「陛下日者閔 雨,靖惟政事之闕,惕然自責。丁卯發詔,癸酉而雨。是 上天顧聽陛下之德言,而喜其有及民之意也。當四 方仰雨十月之久,民刻於新法,嗷嗷如焦,而京師尤 甚。闤」闠細民,罔不失職,智愚相視,日有大變之憂。陛 下既惠以詔旨,又施之行事,講除刻文蠲捐緡錢等, 一日之間,歡聲四起,距誕節三日而膏澤降。是天以 雨壽陛下之萬年,感聖心於大寤,有以遂其仁政也。 然法令乖戾,為毒於民者所變,纔能萬一人心之不 解,故天意亦未釋,而雨不再施。陛下亦以此為戒而 夙夜應之乎?今陛下之所知者,市易事耳。法之為害, 豈特此耶?曰「青苗錢也,助役錢也,方田也,保甲也,淤 田也」,兼是數者,而天下之民被其害。青苗之錢未及 償,而責以免役;免役之錢未暇入,而重以淤田;淤田 方下而復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以保甲。是徒擾百 姓,使不得少休於聖澤。其「為害之實,雖一有言之者, 必以下主吏,主吏妄報以無是,則從而信之,恬不復 問,而反坐言者,雖間遣使循行,而苟且寵祿,巧為妄 誕,成就其事。至請遍行其法,上下相隱,習以成風。臣 謂天下之患,不患禍亂之不可去,患朋黨蒙蔽之俗 成,使上不得聞所當聞,故政日以敝,而禍亂卒至也。 陛下可不深思其故乎?」疏入,不報。

元豐三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三年二月丁巳。命輔臣禱雨 按 《五行志》。三年春。西北諸路旱。

元豐五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豐六年,旱。

按《宋史神宗本紀》。「六年五月庚寅,以旱慮囚。」 按《五 行志》。六年夏,畿內旱。

哲宗元祐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正月丙辰,久旱。幸相國 寺祈雨。夏四月辛卯。詔諸路旱傷蠲其租。壬辰,以旱 慮囚。」十二月「戊申。詔以冬溫無雪。決繫囚。」 按《五行 志》:元祐元年「春諸路旱。正月,帝及太皇太后車駕分 日詣寺觀禱雨。是冬復旱。」

元祐二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二年四月辛卯,詔冬夏旱暵,海內 被災者,廣避殿減膳,責躬思過,以圖消復。己亥,太皇 太后以旱權罷受冊禱。癸卯,雨。」 按《五行志》:二年春 旱。

元祐三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秋,諸路旱, 京西、陝西尤甚。」

元祐四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四年三月丁亥。以不雨。罷春宴。癸 巳。錄囚。四月乙巳。呂大防等以久旱求罷不允 按 《五行志》。「四年春。京師及東北旱。罷春宴。」

元祐五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五年二月辛丑,以旱罷修黃河。癸 卯,禱雨嶽瀆。夏四月甲辰,呂大防等以旱求退,不允。 丁巳,詔以旱避殿減膳,罷五月朔文德殿視朝。是歲, 東北旱。」

元祐八年秋,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聖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元年四月丙午,以旱詔恤刑。 十一月壬子,以冬溫無雪。決繫囚。十二月庚辰。命諸 路祈雪 按《五行志》:元年春旱。疏決四京畿縣囚。 紹聖三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聖三年,江東 大旱,溪河涸竭。」

紹聖四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四年五月辛酉。以皇太妃服藥及 亢旱。決四京囚。是歲。兩浙旱饑。詔行荒政。移粟賑貸。 出宮女二十四人按《五行志》。四年夏。兩浙旱。

元符元年東南旱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元符二年,旱。

按《宋史哲宗本紀》。二年三月乙丑。祈雨。四月丁亥。以 旱減四京囚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按《五行志》。二年 春。京畿旱。

====徽宗建中靖國元年旱====按《宋史徽宗本紀》,「建中靖國元年,江淮、兩浙、湖南、福 建旱。」 按《五行志》:「元年,衢、信等州旱。」

崇寧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崇寧元年,江、浙、熙、河、漳、泉、潭、衡、郴 州、興化軍旱。」

大觀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大觀元年,秦鳳旱。」

大觀二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淮南江東 西諸路大旱,自六月不雨至于十月。」

大觀三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三年,江淮、荊、浙、福建旱,發粟賑之, 蠲其賦。」

政和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政和元年四月丁巳,以淮南旱,降 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 按《五行志》:「元年,淮南旱, 政和三年,江東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政和四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旱,詔賑德 州流民。」

宣和元年旱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宣和元年,京西饑,淮東大旱,遣官 賑濟。」 按《五行志》:「元年二月,詔汝、潁、陳、蔡州饑民流 移,常平官勒停。秋,淮南旱。」

宣和二年,淮南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宣和四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四年二月丙申,以旱禱于廣聖宮, 即日雨。」 按《五行志》:四年東平府旱。

宣和五年,旱。

按《宋史徽宗本紀》:「五年,秦鳳旱,河北、京東、淮南饑,遣 官賑濟。」 按《五行志》:「五年夏,秦鳳路旱,是歲燕山府 路旱。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