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1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十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十卷目錄

 豐歉部彙考五

  元世祖中統三則 至元二十三則 成宗元貞二則 大德十一則 武宗至大四則

  仁宗皇慶二則 延祐七則 英宗至治三則 泰定帝泰定四則 致和一則 文宗天曆

  一則 至順三則 順帝元統二則 至元六則 至正十六則

  明一太祖洪武四則 成祖永樂十一則 仁宗洪熙一則 宣宗宣德五則 英宗正

  統八則 代宗景泰四則

庶徵典第一百十卷

豐歉部彙考五[编辑]

[编辑]

世祖中統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中統元年八月,澤州、潞州旱饑。十 一月,賑益都、濟南、濱棣饑民。」 按《五行志》:「中統元年 五月,澤州、益州饑。」

中統二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六月,「塔察 兒部饑。七月,桓州饑。」

中統三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年七月,甘州饑。閏九月,沙肅二 州乏食,濟南民饑。」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甘州饑。閏 九月,濟南郡饑。」

至元二年饑[编辑]

按《元史世祖本紀》:「至元二年三月乙未,遼東饑。」 「至元三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年三月戊戌,賑水達達民戶饑。」 「至元五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五年九月己丑,益都路饑。」

至元六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六年正月,恩州饑。二月,開元等路 饑。三月,曹州饑,大名等路饑。五月,東平路饑。六月,東 昌路饑。十一月,濟南饑。十二月,高唐、固安二州饑。 至元七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七年八月,應昌府饑。九月,西京饑, 太原、山東饑。十月,山東淄萊路饑。 按《五行志》,七年 五月,「東京饑。七月,山東淄萊等州饑。」

至元八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八年正月,北京、益都饑。二月,西京 饑。三月,益都等路饑。五月,蔚州饑。」 按《五行志》:「八年 正月,西京、益都饑。」

至元九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九年三月,濟南路饑。四月,大都路 饑。九月,益都路饑。 按《五行志》:「九年四月,京師饑。七 月,水達達部饑。」

至元十三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三年四月戊辰,開元路民饑。是 歲,東平、濟南、泰安、德州、漣、海、清河、平灤,西京三州以 水旱缺食。」

至元十四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四年,賑東平、濟南等郡民饑。 至元十五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五年春正月,西京饑。二月,咸淳 府等郡及良平民戶饑。」

至元十七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七年十二月,賑鞏昌常德等路 饑」 按《五行志》:十七年二月,高郵郡饑。

至元十八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八年三月,浙東饑。四月,通、泰二 州饑。五月,瓜、沙州饑。九月,上都饑」 按《五行志》:「十八 年二月,浙東饑。四月,通、泰、崇明等州饑。」

至元十九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九年四月「戊申,寧國路太平縣 饑民採竹實為糧,活者三百餘戶。九月丁巳,賑真定 饑民,其流移江南者,官給之糧,使還鄉里。」 按《五行 志》:十九年九月真定路饑民流徙鄂州。

至元二十二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二年十月「戊午,合刺禾州民 饑。」

至元二十三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三年七月,平陽饑。八月,甘州 饑。「十一月,涿、易二州,良鄉、寶坁縣饑。」「十二月,遼東開 元饑,大都饑。」 按《五行志》:二十三年七月,宣寧路饑。 至元二十四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四年閏二月,大都饑。三月,遼 東饑。六月,北京饑。八月,瀋州饑。九月,西京、平灤路饑。」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九月,平灤路饑,十二月,蘇、常」

湖、秀四州饑。

至元二十五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五年二月,懿州饑。六月,桂陽 路饑。八月,安西省管內大饑。「十一月,鞏昌路薦饑按《五行志》。二十五年十一月,兀良合部饑。

至元二十六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六年三月,安西饑,甘州饑。四 月,遼陽省管內饑,寶慶路饑。八月,台、婺二州饑。十月, 平灤、河間、保定等路饑。閏十一月,通州、河西務饑。十 一月,大都饑,平灤、昌國屯戶饑。文安縣饑,桓州等驛 饑。十二月,蠡州饑,河間、保定二路饑。」 按《五行志》:二 十六年二月,合禾裡部饑。三月,安西、甘州等路饑。四 月,遼陽路饑。閏十月,武平路饑。

至元二十七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七年二月戊寅,開元路寧遠 等縣饑。 按《五行志》:「二十七年二月,開元路寧遠縣 饑。四月,浙東婺州饑,河間任丘,保定定興二縣饑。九 月,河東、山西道饑。」

至元二十八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八年三月「己亥,真定、河間、保 定、平灤饑。壬戌,杭州、平江等五路饑,溧陽、太平、徽州、 廣德、鎮江五路亦饑。四月,江南饑。五月辛亥,太原及 杭州饑。六月,湖廣饑。七月乙巳,大都饑。八月,撫州路 饑。十月癸巳,武平路饑。」「十一月,武平、平灤諸州饑」 按《五行志》:「二十八年三月,真定、河間、保定、平灤、太原、 平」陽等路饑,杭州、平江、鎮江、廣德、太平、徽州饑。九月, 武平路饑。十二月,洪寬女直部饑。大都內郡饑。 至元二十九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九年二月「壬辰,棣州境內春 旱且霜,夏復霖澇,饑民啖藜藿木葉。」 按《五行志》:二 十九年「正月,清州、興州饑。三月,輝州龍山縣,里州和 中縣饑。東安、固安、薊棣四州饑。二月,威寧昌州饑。」「閏 六月,南陽懷孟、衛輝等路饑。」

至元三十年,饑。

按《元史世祖本紀》:三十年「五月甲申,真定路深州靜 安縣民饑。九月辛巳,登州、恩州百姓闕食。冬十月壬 寅,敕減米直,糶京師饑民。」

至元三十一年,成宗即位,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三十一年夏四月甲午,即皇帝位。 七月,諸王出伯所部四百餘戶乏食。十月,遼陽行省 所屬九處民饑。十二月乙未,伯遙帶、忽剌出所隸一 千戶饑。」

成宗元貞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元貞元年六月乙卯,江西行省所 轄郡大水無禾,民乏食。九月,宣德府軍民乏食。」 按 《食貨志》:「元貞元年,諸王阿難答部民饑。六月,隆興府 饑。七月,遼陽民饑。」

元貞二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二年二月,賜安西王米以賑饑民。 三月壬申,怯魯剌駐夏民饑。癸巳,合伯及塔塔剌所 部民饑。夏四月己亥,平陽之絳州、台州路之黃巖州 饑。六月,海南民饑。」秋七月辛未,甘肅兩州驛戶饑。癸 巳,福建、廣西兩江道饑。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太原 陽曲饑。

大德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元年春正月辛卯,木鄰等九 站饑。三月庚寅,遼陽饑,岳木忽而及兀魯思不花所 部民饑。五月,亦乞列等二站饑。六月,廣平路饑。」按志作廣 德鐵里干等四站饑。秋七月丁亥,寧海州饑。冬十月 戊午,揚州、淮安路饑。閏十二月己卯,淮東饑。甲申,般 陽路饑。 按《五行志》,大德元年七月,文登、牟平等縣 饑。 按《食貨志》,「元年以饑賑遼陽水達達等戶。」是年 臨江等路亦饑。

大德二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二年夏四月,慶元饑。五月,淮西諸 郡饑。秋七月,江西江浙水,賑饑民。」 按《食貨志》:「二年 隆興、臨江兩路饑。」

大德三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三年十二月癸酉,淮安、揚州饑。」 按《五行志》:「三年八月,揚州、淮安等郡饑。」

按《杭州府志》:「三年秋七月,杭州饑。」

大德四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四年二月,賑湖北饑。九月,建康、常 州、江陵饑。「十二月癸巳,賑建康、平江、浙東等處饑。」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寧國、太平二路饑。 按《食貨志》: 四年鄂州等處民饑。

大德五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五年冬十月丙辰,以畿內歲饑,增 明年海運糧百二十萬石。」

大德六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六年春正月,京畿二十一站闕食。 夏四月,上都民饑。五月丁巳,福州路饑。六月甲申,湖 州、嘉興、杭州、廣德、饒州、太平、婺州、慶元、紹興、寧國等 路饑。大同路寧海州饑。秋七月,建康民饑。十二月,保 定等路饑大德七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七年二月,太原、大同、平灤路饑,真 定路饑。三月,保定路饑,遼陽等路饑。五月,太原、龍興、 南康、袁、瑞、撫等路,高唐、南豐等州饑。閏五月,平江等 十五路民饑。六月,武岡路饑,浙西民饑。」秋七月「辛酉, 常德路饑。」 按《食貨志》:「七年,歸德饑。」

大德八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八年春正月辛巳,駙馬也列干住 所部民饑。六月,烏撒、烏蒙、益州、忙部、東川等路饑, 大德九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九年三月,寧州饑。夏四月,潭州、郴 州、桂陽、東平等路饑。七月,潭、郴、衡、雷峽、滕、沂、寧海諸 郡饑。」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寶慶路饑。八月,揚州饑。 大德十年饑。」

按《元史成宗本紀》,「十年春正月,奉聖州懷來縣民饑。 閏正月,曹之禹城去歲雨害稼,民饑。二月,鎮西武靖 王搠思班所部民饑。三月乙未,濟州任城縣民饑。夏 四月,廣東諸郡,吉州、龍興、道州、柳州、漢陽、淮安民饑。 五月,遼陽、益都民饑。秋七月,道州之武昌、永州之興 國、黃州、沅州饑。八月,成都等縣饑。十一月,益都、揚州」、 辰州歲饑。

按《山東通志》:「十年冬十二月,山東饑。」

大德十一年,武宗即位,饑。

按《元史武宗本紀》:「十一年五月甲申,皇帝即位。六月, 江浙民饑。秋七月,浙江、湖廣、江西屬郡饑,山東、河北、 蒙古軍饑,安西等郡旱饑,河南、兩淮屬郡饑。八月甲 午,浙東、浙西、湖北、江東郡縣饑。江南饑,東昌、汴梁、唐 州、延安、潭、沅、歸、澧、興國諸郡饑。九月,江浙饑,襄陽霖 雨,民饑。十月,杭州、平江民饑。十一月,盧龍、灤河、遷安」、 昌黎、撫寧等縣民饑。建康路屬州縣饑,杭州、平江等 處大饑。十二月,山東、河南、江浙饑。 按《食貨志》:「十一 年以饑賑安州、高陽、漷州、奉符、兩浙、江東等處,又賑 紹興、慶元、台州三路饑民。」

武宗至大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至大元年春「正月己巳,紹興、台州、 慶元、廣德、建康、鎮江六路饑,死者甚眾。二月癸巳,汝 寧、歸德二路民饑。甲午,益都、濟寧、般陽、濟南、東平、泰 安大饑。丙申,淮安等處饑。甲寅,和林饑。五月甲申,渭 源縣旱饑。六月戊戌,大都饑,江淮大饑,益都饑,采草 根樹皮以食。己酉,河南、山東大饑,有父食其子者。九」 月,中書省臣言:「江浙饑荒之餘,疫癘大作,死者相枕 藉,父賣其子,夫鬻其妻,哭聲震野,有不忍聞。臣等不 才,猥當大任,雖欲竭盡心力,而聞見淺狹,思慮不廣, 以致政事多舛,有乖陰陽之和,百姓被其災殃,願退 位以避賢路。」帝曰:「災害事有由來,非爾所致,汝等但 當慎其所行。」

至大二年,饑。

按《元史武宗本紀》:「二年二月,真定路饑。」「十一月,東平 濟寧饑。」 按《五行志》:「二年七月,徐州、邳州饑。」

至大三年,饑。

按《元史武宗本紀》,「三年五月癸巳,東平饑。九月己卯, 內郡饑。庚子,上都民饑。十一月戊寅,濟寧、東平等路 饑。戊子,益都、寧海等處連歲饑。」

至大四年,仁宗即位,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四年三月即皇帝位,八月己巳,楚 王牙忽都所部乏食。」

仁宗皇慶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元年二月,通、漷州饑。夏四月, 趙王汝安郡告饑。」「六月丁亥,鞏昌、河州等路饑。」「八月 辛卯,濱州民饑。」「十二月壬申,晉王也孫鐵木兒所部 告饑。」 按《食貨志》:「元年寧國饑。」

皇慶二年,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二年二月庚辰,冀寧路饑。庚子,晉 寧、大同、大寧、四川、鞏昌、甘肅饑。夏四月乙酉,真定、保 定、河間、大寧路饑。五月辛丑,順德、冀寧路饑。六月甲 申,上都民饑。」

延祐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延祐元年春正月丙申,興元、鳳翔、 涇州、邠州歲荒。三月戊戌,真定、保定、河間民饑。閏三 月丁丑,畿內及諸衛屯軍饑,歸州告饑。夏四月己酉, 武昌路饑。五月,潭州、漢陽、思州民饑。六月甲辰,衡州、 郴州、興國、永州路耒陽州饑。十一月戊寅,靜安路饑。 十二月,沔陽、歸德、汝寧、安豐等處饑。 按《五行志》,元 年「七月,台州饑。」

延祐二年,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三年春正月戊午,懷孟、衛輝等處 饑。戊辰,晉寧等處民饑。二月,宣德饑。夏四月丙午,潭 州、江州、建昌、沅州饑。五月,奉元、龍興、吉安、南康、臨江、 袁州、撫州、江州、建昌、贛州、南安、梅州、辰州、興國、潭州、 岳州、常德、武昌等路,南豐州、澧州等處饑。」 按《五行 志》:二年十二月,漢陽路饑延祐三年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三年春正月,漢陽路饑,真定、保定 薦饑。二月戊寅,河間、濟南、濱棣等處饑。夏四月庚子, 遼陽蓋州及南豐州饑。五月庚午,潭、永、寶慶、桂陽、澧、 道、袁等路饑。六月,蓋州饑。冬十月丁酉,甘州、肅州等 路饑。」

延祐四年,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四年春正月庚子,帝謂左右曰:『中 書比奏百姓乏食,宜加賑恤。朕默思之,民饑若此,豈 政有過差以致然歟?向詔百司,務遵世祖成憲,宜勉 力奉行,輔朕不逮。然嘗思之,惟省刑薄賦,庶使百姓 各遂其生也』。」閏月壬辰,汴梁、揚州、河南、淮安、重慶、順 慶、襄陽民皆饑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汴梁饑, 延祐五年,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五年夏四月,遼陽饑。十一月壬戌, 山後民饑。」

延祐六年,饑。

按《元史仁宗本紀》:「六年夏四月,蒙古饑。九月,濟寧、東 平、東昌、高唐、德州、濟南、益都、般陽、揚州等路饑。十月 癸亥,上都民饑。十一月庚子,河間民饑。」

延祐七年,英宗即位,饑。

按《元史英宗本紀》,「六年十月,受玉冊,委天下事。」「七年 二月壬午,大同、豐州諸驛饑。三月,陳州、嘉定州饑。庚 寅,帝即位。壬寅,寧夏路軍民饑。甲午,木憐渾都兒等 十一驛饑。夏四月乙卯,那懷渾都兒驛戶饑。己巳,河 間、真定、濟南等處蒙古軍饑。五月己丑,大同、雲內、豐 勝諸郡縣饑。甲午,瀋陽軍民饑。六月乙卯,昌王阿失」 部饑,北邊饑。秋七月丁亥,晉王也孫鐵木兒部饑。八 月乙卯,諸王木南即部饑,廣東新州饑。十一月,宣德 蒙古驛饑。十二月,河南饑。帝問其故,群臣莫能對。帝 曰:「良由朕治道未洽,卿等又不盡心乃職,委任失人, 致陰陽失和,災害薦至。自今各務勤恪,以應天心,毋 使吾民重困。」

英宗至治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春正月癸巳,諸王斡羅 思部饑,蘄州蘄水縣饑,奉元路饑。二月,汴梁歸德饑, 河南安豐饑。三月庚子,寧國路饑。癸卯,益都般陽饑。 夏四月庚戌,江州、贛州、臨江、袁州、建昌民饑。五月丙 子,益都膠州饑。庚辰,濮州大饑。庚寅,女直蠻赤興等 十九驛饑。秋七月,南恩、新州饑。八月癸卯,膠州饑。九」 月乙亥,京師饑。十一月戊戌,鞏昌成州饑。十二月癸 卯,慶遠路饑。己未,真定、保定、大名、順德等路民饑。甲 子,河間路饑。

至治二年,饑。

按《元史英宗本紀》,「二年春正月壬申,保定、雄州饑。己 卯,山東、保定、河南、汴梁、歸德、襄陽、汝寧等處饑。癸巳, 漷州饑。壬子,河間路饑。戊午,真定等路饑。癸亥,遼陽 等路饑。甲子,恩州饑。三月壬申,臨安路河西諸縣饑。 癸酉,河南、兩淮諸郡饑。丙子,延安路饑,河間、河南、陝 西十二郡民饑。癸未,遼陽女直、漢軍等戶饑。庚寅,曹」 州、滑州饑。甲午,遼陽哈里賓民饑。丁酉,奉元路饑。夏 四月己亥,嶺北蒙古軍饑。庚子,彰德路饑。壬寅,徽州 饑。丙辰,恩州饑。丙寅,東昌、霸州饑。五月,彰德府饑,固 安州饑,夏津、永清二縣饑。乙酉,京師饑。庚寅,河南、陝 西、河間、保定、彰德等路饑。甲午,鞏昌階州饑。閏月,睢 陽縣亳社屯饑。戊申,奉元路郿縣及成州饑。壬戌,興 元褒城縣饑。甲子,真定、山東諸路饑。六月,廣元路綿 谷、昭化二縣饑。秋七月,淮安路饑,廬州六安縣饑。八 月,瑞州高安縣饑。九月,淮東泰興等縣饑。十二月甲 子,南康建昌州饑。 按《五行志》:二年九月,臨安河西 縣饑。

至治三年,饑。泰定帝即位,饑。

按《元史英宗本紀》:「三年春正月甲辰,鎮西武寧王部 饑。二月丙戌,京師饑。三月,平江路嘉定州饑。戊戌,安 豐、芍陂屯田女直戶饑。庚子,崇明諸州饑。甲辰,台州 路黃巖州饑。丙辰,諸王火魯灰部軍驛戶饑。夏四月 丙寅,察罕腦兒蒙古軍驛戶饑。己卯,北邊軍饑。戊子, 南豐州民及鞏昌蒙古軍饑。秋七月,真定路驛戶饑。」 丙辰,東路蒙古萬戶府饑。 按《泰定帝本紀》,三年九 月,淮安揚州屬縣饑。十一月丁巳,袁州路宜春縣,鎮 江路丹徒縣饑。沅州黔陽縣饑。十二月,平江嘉定州、 澧州、歸州饑。

泰定帝泰定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泰定元年春正月丙辰,廣德信 州、岳州、惠州、南恩州民饑。二月癸未,紹興、慶元、延安、 岳州、潮州五路及鎮遠府、河州、集州饑。三月,臨洮狄 道縣,冀寧、石州、離石、寧鄉縣饑。夏四月,木憐撒兒蠻 部及北邊蒙古戶饑。五月癸丑,龍慶、延安、吉安、杭州、 大都諸路屬縣民饑。六月庚申,蒙古饑,延安路饑,晉」 寧、鞏昌、常德、龍興等處饑。戊申,大都、延安、冀寧饑。八 月,杭州、潭州等十二郡及諸王哈伯等部饑。九月,建昌、紹興二路饑。冬十月,延安路饑,廣東道及武昌路 江夏縣饑。庚戌,河間路饑,汴梁信州、泉州、南安、贛州 等路饑,嘉定路龍興縣饑。大都、上都、興和等路十三 驛饑。十二月乙亥,察罕腦兒千戶部饑。溫州路樂清 縣饑。 按《五行志》:「泰定元年正月,新州饑。二月,綏德 州米脂、清澗二縣饑。四月,江陵、荊門軍監利縣饑。五 月,贛州、臨江等郡,崑山、南恩等州饑。八月,冀寧、延安、 江州、安陸、全州、桂陽、辰州、南安等路屬州縣饑。」九月, 南康路饑。十一月,中牟、延津二縣饑。

泰定二年,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二年春正月乙未,以畿甸不登, 罷春畋。庚戌,肇慶、鞏昌、延安、贛州、南安、英德、新州、梅 州等處饑。閏月己卯,河間、真定、保定、瑞州四路饑。南 濱州、棣州饑,衡州、衡陽民饑,瑞州蒙山銀場丁饑。二 月,通、漷二州饑,薊州、寶坻、慶元路象山諸縣饑。」甘州 蒙古驛戶饑,大都、鳳翔、寶慶、衡州、潭州、全州諸路饑。 「三月,漷州、薊州、鳳州、延安、歸德等處民及山東蒙古 軍饑,肇慶、富州、惠州、袁州、江州諸路及南恩州、梅州 饑。」夏四月,鎮江、寧國、瑞州、桂州、南安、寧海、南豐、潭州、 涿州等處饑,隴西、漢中、秦州饑。五月,龍興、平江等十 二郡饑,鞏昌路臨洮府饑。六月,濟寧、興元、寧夏、南康、 歸州等十二郡饑。遼陽水,達達路饑。秋七月,慶遠谿 洞民饑,梅州、饒州、鎮江、邠州諸路饑。八月,南恩州、瓊 州饑,臨江路,歸德府饑,衡州、建昌、岳州饑,瓊州、南安、 德慶諸路饑。冬十月,霸州、衢州路饑。庚戌,旭邁傑以 歲饑,「請罷皇后上都營繕」,從之。壬申,京師饑,內郡饑, 常德路民饑。十二月,大寧路,鳳翔府饑,濟南、延州二 路饑,惠州、杭州等處饑。

泰定三年,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三年春正月戊辰,大都路屬縣 饑。二月,歸德府屬縣饑,河間、保定、真定饑,建昌路饑。 三月辛未,永平、衛輝、中山、順德諸路饑,寧夏、奉元、建 昌諸路饑,大都、河間、保定、永平、濟南、常德諸路饑。五 月乙巳,涇州饑。庚午,雄州饑。六月,萊蕪等處冶戶饑。 秋七月,濠州饑。八月甲戌,兀伯都剌、許師敬並以災 變饑歉,乞解政柄」,不允。河中府、永平、建昌、印都、中慶、 太平諸路及廣西兩江饑。九月,南恩州饑。冬十月癸 酉,京師饑。十一月,瀋陽、遼陽、大寧等路及金、復州饑, 寧夏路萬戶府、慶遠安撫司饑,汴梁、建康、太平、池州 諸路及甘肅亦集乃路饑,保定路饑,懷慶路饑,遼陽 路饑。

泰定四年,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四年春正月,遼陽行省諸郡饑, 彰德、淮安、揚州諸路饑。二月,奉元、廬州、淮安諸路及 白登部饑,永平路饑。三月,大寧、廣平二路屬縣饑,河 南行省諸州縣及建康屬縣饑。夏四月,河南奉元二 路及通、順、檀、薊等州,漁陽、寶坁、香河等縣饑,河間、揚 州、建康、太平、衢州、常州諸路屬縣及雲南烏撒、武定」 二路饑,永平路饑。五月,江陵屬縣饑,汴梁屬縣饑。六 月,鹽官州、廬州路饑,鎮江、興國二路饑。秋七月,右衛 率部饑。九月,保定、真定二路饑。閏月,建昌、贛州、惠州 諸路饑,《土蕃》、階州饑,奉元、慶遠、延安諸路饑。冬十月, 衛輝、獲嘉等縣饑,大名、河間二路屬縣饑。十一月,永 平路水旱,民饑,諸王塔思不花部衛士饑。十二月,河 南、河間、延安、鳳翔屬縣饑。

致和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致和元年春正月「己卯,帝將畋 柳林,御史王獻等以歲饑諫,帝曰:『其禁衛士毋擾民 家,命御史二人巡察之』。」諸王星吉班部饑,河間、真定、 順德諸路饑,大都路東安州,大名路白馬縣饑。二月, 陝西諸路饑,河間、汴梁二路屬縣及開城、乾州蒙古 軍饑。三月,晉寧、衛輝二路及泰安州饑,冀寧路平定 州饑,陝西、四川及河南府等處饑。夏四月,大都、東昌、 大寧、汴梁、懷慶之屬州縣饑,保定冠州、德州、般陽、彰 德、濟南屬州縣饑。五月,燕南、山東東道及奉元、大同、 河間、河南、東平、濮州等處饑,峽州屬縣饑。六月,奉元、 延安二路饑。

按《山東通志》:「致和元年三月,定陶饑。五月,沂州饑。」

文宗天曆二年春正月明宗即位饑秋八月文宗復位饑[编辑]

按《元史明宗本紀》,二年正月丙戌,帝即位于和寧之 北。六月庚寅,陝西行省告饑 按《文宗本紀》,「二年春 正月己巳,陝西告饑。」大都路,「涿州房山、范陽等縣饑。 二月丙辰,奉元臨潼、咸陽二縣及畏兀兒八百餘戶 告饑。」永平、大同二路,上都雲需兩府,貴赤衛皆告饑。 夏四月,德安府屯田饑,常德澧州、慈利州饑,衛輝路 饑,池州、廣德、寧國、太平、建康、鎮江、常州、湖州、慶元諸 路及江陰州饑,大都、興和、順德、大名、彰德、懷慶、衛輝、 汴梁、中興諸路,泰安、高唐、曹、冠、徐、邳諸州饑。五月,鳳 翔府饑,豐樂八屯軍士饑。六月,紹興、慶元、台州、婺州 諸路饑。八月己亥,帝復即位於上都。己酉,冀寧饑,莒密、沂諸州饑,晉寧路饑。九月乙亥,史惟良上疏言:「天 下郡邑被災,生民凋瘵。此正更新百廢之時,宜遵世 祖成憲,事有不便,咸釐正之。如此則天災可弭,禎祥 可致。不然將恐因循苟且,其弊漸深,治亂之由,自此 而分矣。」帝嘉納之。冬十月,湖廣常德、武昌、澧州諸路 旱饑。陝西鳳翔府饑。十一月,廬州饑。十二月,冀寧路 饑,蘄州路饑。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大同及東勝州 饑,四月,奉元、耀州、乾州、華州及延安邠寧諸縣饑,流 民數十萬。江東、浙西二道饑,八月,忻州饑。十月,漢陽 路饑。」

至順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元年春正月丙辰,懷慶路饑。 壬戌,中興路饑,芍陂屯及鷹坊軍士饑,寧海州文登、 牟平縣饑,衡州路饑,揚州、安豐、廬州等路饑,真定、蘄 黃等路,汝寧府、鄭州饑,帖麥赤驛戶及建康、廣德、鎮 江諸路饑,衛輝、江州二路饑,寧國路饑。乙未,中書省 言,江淛民饑,土蕃等處民饑,阿剌忒納失禮所部千 六百餘人饑。」二月,淮安路民饑,茶陵州民饑,迤西蒙 古驛戶饑,泰安州饑,真定南宮縣饑,松江府饑,濟寧 路饑,察罕等衛饑。三月,東平路須城縣饑。安慶、安豐、 蘄、黃、廬五路饑。東昌饑,濮州臨清、館陶二縣饑,光州 光山縣饑,信陽、息州及光之固始縣饑,河南登封、偃 師、孟津諸縣饑,鞏昌、臨洮、蘭州,定西州饑,沂、莒、膠、密、 寧海五州飢。中興、峽州、歸州、安陸、沔陽饑。四月,廣平 路饑,廣德、太平、集慶等路饑,汴梁、懷慶、彰德、大名、興 和、衛輝、順德、歸德及高唐、泰安、徐、邳、曹、冠等州饑。陝 西饑,敕有司作佛事七日。沿邊部落蒙古饑,天臨之 醴陵、湘陰等州,台州之臨海等縣饑,晉寧、建昌二路 民饑,芍陂屯饑。土蕃等處脫思麻民饑。五月癸亥,德 州饑,武昌路饑,衛輝、大名、廬州饑。開元路胡里該萬 戶府、寧夏路哈赤千戶所軍士饑。六月,鎮江、饒州饑, 朵思麻蒙古民饑。閏七月魯王阿剌哥識里所部三 萬餘人告饑。八月,河南府路新安、沔池等十五驛饑。 九月,鐵里干、木鄰等三十二驛饑。十一月,曹州濟陰 等縣饑。 按《五行志》,「天曆三年。」五月改元至順二月,河南大 饑。三月,堂邑縣饑,臨海五州,臨清、定陶、光山等縣饑。 四月,清平縣饑。

至順二年,饑。

按《元史文宗本紀》:「二年春正月,寧海州饑。二月,膠州 饑。三月,察罕腦兒蒙古饑,沙淨、德寧等處蒙古部民 饑,登、萊饑,保昌饑,浙西諸路饑,雲內州饑,遼陽境內 蒙古饑,大同路累歲民饑,檀、順、昌平等處饑。夏四月, 博興州饑,泰興縣饑,孛羅部內蒙古饑。五月,膠州饑, 遼陽東路蒙古萬戶府饑,河間屬縣饑。六月,興和屬」 縣饑。秋七月,龍興路饑。八月,沅州饑。九月,興和寶昌 州饑,思州鎮遠府饑。十一月,左右欽察衛軍士饑。 按《五行志》,二年二月,集慶、嘉興二郡及江陰州饑,檀、 順、維、密、昌平五州饑。六月,興和路高原、咸平等縣饑。 十二月,河南大饑。

至順三年,饑。

按《元史文宗本紀》:「三年春正月,宜山縣饑,肇慶路高 要縣饑。夏四月,安州饑。五月,雲南大理、中慶等路大 饑,常寧州饑。秋七月,滕州民饑,慶都縣大饑。八月,大 都寶坻縣饑。」

順帝元統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元年九月,寧夏饑。十一月,江 浙旱饑。」 按《五行志》:「元統元年夏,兩淮大饑。」

元統二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年春正月,東平須城縣、濟寧、濟 州、曹州濟陰縣饑。二月,安豐路饑。三月,淮西饑。夏四 月,成州饑。五月,江浙大饑,大寧、廣寧、遼陽、開元、瀋陽、 懿州大饑。秋七月,池州、青陽、銅陵饑。八月,南康路諸 縣民饑。九月,吉安路饑。十一月戊子,濟南萊蕪縣饑。」

按:《五行志》:「二年春,淮西饑。」

至元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元元年三月,龍興路饑,益都路 沂水、日照、蒙陰、莒縣饑。夏五月,京畿民饑,永新州饑。 秋七月,西和州、徽州民饑。八月,沅州等處民饑。九月, 耒陽、常寧、道州民饑。十二月,寶慶路饑。是年江西民 饑。 按《五行志》:至元元年,邵武、建寧饑。

至元二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年三月,順州民饑。九月,台州路 饑,沅州路盧陽縣饑。冬十月,撫州、袁州、瑞州諸路饑。 十一月,松江府上海縣饑。安豐路饑。十二月,江州諸 縣饑,慈溪縣饑。 按《五行志》:「二年,淮西、安豐、浙西、浙 東台州饑。」

至元三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三年春正月,臨江路新淦州、新喻 州、瑞州民饑。二月,江浙等處饑,蘄州、紹興饑。三月,大 都寶坻饑,大都饑,溧陽州饑。龍興路南昌新建縣饑。

五月,興州、松州民饑。八月,濟南饑
考證
至元四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四年二月,南昌州饑。」

至元五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五年春正月,濮州鄄城、范縣饑,冀 寧路交城等縣饑,桓州饑,雲需府饑,開平縣饑,興和、 寶昌等處饑。六月,沂莒二州民饑。九月丁巳,瀋陽饑, 民食木皮。冬十月,衡州饑,遼陽饑,文登、牟平二縣饑。 十一月,八番順元等處饑。是歲,袁州饑,膠密莒、濰等 州饑。」

至元六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六年春正月,邳州饑。三月,益都般 陽等處饑,淮安路山陽縣饑,順德路邢臺縣饑。五月, 濟南饑。六月,濟南路歷城縣饑。冬十月庚寅,奉符、長 清、元城、清平四縣饑。十一月,處州、婺州饑。十二月,東 平路民饑。」

至正元年饑[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正元年春正月,湖南諸路饑。二 月,濟南濱州沾化等縣饑。是月,大都寶坻縣饑,河間 莫州、滄州等處饑。晉州饒陽、阜平、安喜、靈壽四縣饑。 三月,大都路涿州范陽、房山饑。般陽路長山等縣饑。 彰德路安陽等縣饑。夏四月,河西務彰德饑。 按《五 行志》:至正元年,湖南溫州饑。

至正二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年春正月,大同饑,順寧、保安饑, 廣平、磁、威州饑。二月,彰德路安陽、臨漳等縣饑。大同 路渾源州饑,大名、河間路饑。三月,冀寧路饑,順德路 平鄉縣,衛輝路饑。八月,冀寧路饑。九月,歸德府雎寧 縣饑。 按《五行志》:二年,保德州大饑。

至正三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三年二月,寶慶路饑。十二月,河南 等處民饑。」 按《五行志》:「三年,衛輝、冀寧、忻州大饑,人 相食。」

至正四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四年閏二月,永平、澧州等路饑。六 月,鞏昌隴西縣饑。八月,山東民饑相食。十一月,保定 路河南民饑。十二月,東昌、濟南、般陽、慶元、撫州饑。 按《五行志》:「四年,霸州大饑,人相食。」東平路「東阿、陽穀、 汶上、平陰四縣皆大饑。」

至正五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五年三月,大都永平、鞏昌、興國、安 陸等處并桃溫萬戶府各翼人民饑。夏四月,汴梁濟 南、邠州、瑞州等處民饑。」 按《五行志》:「五年春,東平路 須城、東阿、陽穀三縣及徐州大饑,人相食。」夏,邵武饑。 至正六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六年五月,陝西饑。」

至正七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七年夏四月。河東民多饑死。十二 月,晉寧、東昌、東平、恩州、高唐等處民饑。」 按《五行志》。 「七年彰德、懷慶饑。」

至正八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八年五月,四川饑。六月,山東饑。秋 七月,西北邊軍民饑。」

至正九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春,膠州大 饑,人相食。」鈞州新鄭密縣饑。

至正十二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二年六月丙午,中書省臣言,大 名路開、滑、濬三州,元城十一縣饑。」

至正十四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春,浙東 台州,江東饒州、閩海、福州、邵武、汀州,江西龍興、建昌、 吉安、臨江,廣西靜江等郡皆大饑,人相食。」

按《明昭代典則》:「至正十四年夏四月,江西、湖廣大饑。 十月,蒙古、大都大饑,民有父子相食者。」

至正十五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五年春正月,上都饑,大同路饑。 至正十七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河南大 饑。」

至正十八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春,莒州 蒙陰縣大饑,斗米金一斤。冬,京師大饑,人相食。彰德、 山東亦如之。」

至正十九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九年正月至 五月,京師大饑,銀一錠得米僅八斗,死者無算。通州 民劉五殺其子而食之,保定路莩死盈道,軍士掠孱 弱以為食。濟南及益都之高苑、莒之蒙陰,河南之孟 津、新安、黽池等縣大饑,人相食。」

至元二十一年,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霸州饑。民多莩死。」

明一[编辑]

太祖洪武二年饑[编辑]

按《陝西通志》:「洪武二年,陝西大饑。」

洪武十年,歲災。

按《大政紀》:「洪武十年九月丙申,紹興、金華、衢州大災, 命振給之。」

洪武二十年,歲豐。

按《明通紀》:「洪武二十年,各省大豐,民安事治,上甚喜 之,令光祿寺設豐年宴,以享太平盛事。」

洪武二十三年,湖南大有年,德慶州饑。

按《湖廣通志》:「洪武二十三年,湖南大有年。」

按《廣東通志》:「洪武二十三年,德慶州大饑,知州孫彬 勸有積者貸之,民乃安。」

成祖永樂元年[编辑]

按《河南通志》:「永樂元年,虞城產嘉禾,五月,汝寧山中 野蠶成繭。」

永樂四年,饑。

按《浙江通志》:「永樂四年,嘉興水,民饑。」

永樂八年,饑。

按《名山藏》,「永樂八年三月,潁川縣饑,皇太子命賑之。 七月,安慶、徽州、鎮江、鳳陽諸郡縣饑,皇太子命安撫 賑恤之。八月,賑鞏昌諸府饑。」

永樂九年,饑。

按《名山藏》:「永樂九年六月,賑龍游縣饑,七月賑臨城 縣饑。」

永樂十年,饑。

按《名山藏》,「永樂十年正月,賑隴州饑,山西諸縣饑,有 司不以聞,械治之。」

按《大政紀》,「永樂十年四月辛巳,山東萊州府民饑,命 戶部遣官發粟賑之,計粟五十八萬三千八十石。」 永樂十一年饑。

按《名山藏》:永樂十一年正月,上謂通政司曰:「朕令來 朝,有司言民利病,率云田穀豐稔。比聞山西民乃食 樹皮草根,自今悉記之。境內災傷,己不自言,他人言 者必罪。徐州饑,寬其逋稅。」

永樂十二年,饑。

按《名山藏》:「永樂十二年三月,直隸、河南、山、陝、湖廣諸 縣饑,皇太子命賑之。六月皇太子賑常熟縣饑。七月 皇太子賑河南、湖廣、浙江諸縣饑。」

永樂十三年,饑。

按《名山藏》,「永樂十三年八月,賑山東、河南、順天等府 饑。」

永樂十四年,饑。

按《大政紀》:「永樂十四年正月己酉,北京、河南、山東民 饑,免永樂十二年逋租,悉停買不急之物,仍命戶部 遣官賑濟饑民九十九萬九千三百八十口,給糧百 七十七萬九千九石有奇。六月壬申,命賑山西平陽、 大同所屬州縣饑民。」

按《名山藏》,「永樂十四年五月,賑六安、英山、碭、蕭、西安 諸縣饑。」

按《福建通志》:「永樂十四年,大饑。」

永樂二十年,「大有年。」

按《湖廣通志》:「永樂二十年,湖南大有年。」

永樂二十二年,饑。

按《大政紀》:「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浙江於潛、樂清二縣 民饑,命發預備倉粟賑之。」

仁宗洪熙元年饑[编辑]

按《大政紀》:「洪熙元年二月,舞陽縣奏民饑,請發本縣 倉粟賑貸。從之。清河縣民饑,命發本縣倉粟賑之。三 月,山東泰安州及萊陽縣民饑,命發本處倉粟賑之。 乙未,山東平度州及蓬萊縣民饑,命戶部發粟賑之。 樂亭縣民饑,命戶部發縣倉粟賑之。四月,山東昌邑 縣及直隸邢臺縣各奏民饑,命發縣倉穀賑之。」直隸 大名府所屬民饑,命發長垣倉粟賑之。六月,河南新 安知縣陶鎔奏:「民饑危急,已先借驛糧一千七百二 十八石賑救,俟秋成還官。」命戶部宥之。上謂夏原吉 曰:「知縣所行良是。朕聞近年有司不體人情,苟有饑 荒,必須申報,展轉勘實,賑濟失時,民多饑死。陶鎔先 給後聞,能稱任使,毋拘文法,責其專擅。」

按《湖廣通志》:「洪熙元年,新化大饑。」

宣宗宣德三年饑[编辑]

按《大政紀》:宣德三年三月諭戶部,遣官往山西、河南, 同布政司及府縣官賑濟饑民,不許捕治。工部侍郎 李新自河南還,言:「山西民饑,流徙至南陽諸郡,不下 十餘萬口。有司軍衛各遣人捕逐,民死亡者多。」上諭 戶部尚書夏原吉曰:「民饑流移,豈其得已,仁人君子 所宜矜念。昔富弼知青州,飲食、起居處醫藥皆為區 畫,山林湖泊之利,聽民取之不禁,所活至五十餘萬 人。今乃驅逐,使之失所,不仁甚矣。其即遣官往同布 政司及府縣官加意撫綏,發倉廩給之,隨所至居住有捕治者罪之。」十月辛巳,常州府進秈米。諭禮部尚 書胡濙,以各處水災,更加勉之。常州言今歲雨暘順 調,田穀茂盛。上諭尚書胡濙曰:「今年各處多奏水災, 深慮百姓艱食,常州獨言豐稔,頗慰朕心。」濙對曰:「陛 下愛民,常願豐熟,聖心所欲,天必從之。」上曰:「天果從 之,豈有他處水潦之患?亦是為善未至,不能格天也。 自今朕與卿等更當勉之。」

按《名山藏》,「宣德三年四月,山西饑,禁逐流民。五月復 勸賑於富民。」

按《陝西通志》:「宣德三年,陝西大饑。」

按《浙江通志》:「宣德三年六月,臨安、新城二縣饑。 宣德四年饑。」

按《浙江通志》:「宣德四年,臨安於潛饑。」

宣德五年,饑。

按《大政紀》:「宣德五年三月,淮安郡饑,江西饑。」

按《廣東通志》:「宣德五年,南海饑。」

宣德九年,饑。

按《江西通志》:「宣德九年,南昌、瑞州、臨江、袁州、撫州旱, 民饑。」

按《廣東通志》:「宣德九年,瓊州大饑。」

宣德十年,大饑。

按:《江西通志》云云。

英宗正統五年山西饑大名熟[编辑]

按《名山藏》,「正統五年四月,以山西荒,下寬卹詔。六月, 宜川縣饑。」

按《畿輔通志》:「正統五年,大名府大熟。」

正統六年,饑。

按《名山藏》,「正統六年九月,賑豐、沛二縣饑。」

按《浙江通志》:「正統六年,杭州饑。」

正統七年,饑。

按《潞安府志》:「正統七年,潞州歲饑,斗粟銀三錢。 正統八年,饑」

按《廣東通志》:「正統八年秋,廣州饑。」

正統九年,饑。

按《貴州通志》:「正統九年夏六月,賑苗民饑。」

正統十年,饑。

按《名山藏》:正統十年三月,敕鎮守陝西右都御史陳 鎰、巡撫河南、山西左少卿于謙曰:「近得御史馬恭奏, 陝西遠近居民求食,日有二千餘人,餓死數多,咸陽、 渭南、富平等縣閉門塞戶,逃竄趁食。及爾謙奏,祥符 境內饑民屯聚男婦千餘,原武亦如之。朕即位以來, 輕徭寬負,詔書屢矣。今歲歉未甚,流散若此,豈非府 州縣官侵暴之耶?又聞衛所官亦往往剝害諸軍士, 方面風憲,與同流汙,疾苦不在心,是皆不可原。今姑 予自新,其各飭令正佐能幹官分巡所屬,量發廩,或 勸富家賑貸。不急之務,悉為停止。有所不便,具實以 聞。逃移至境者,設法安插之。爾等為國重臣,宜盡心 區畫。有司官貪暴闒茸者,起送赴京」,軍官具奏處治。 欽哉

正統十二年,饑。

按:《名山藏》,「正統十二年六月命戶部移文山東布政 司,民逃移者設法招撫,饑饉者驗口賑濟。」

按《浙江通志》:「正統十二年,鄞縣饑。」

正統十四年,饑。

按《貴州通志》:「正統十四年夏,清平衛饑。」

代宗景泰元年饑[编辑]

按《山東通志》:「景泰元年,濟南德平饑。」

景泰二年夏,大饑。

按:《貴州通志》云云。

景泰三年,饑。

按《山東通志》:「景泰三年,曹縣、定陶大饑。」

景泰七年,饑。

按:《浙江通志》:「景泰七年,會稽淫雨害稼,饑。奉化、天台 大饑,餓莩載道。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