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六十一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六十一卷目錄

 秋部紀事

 秋部雜錄

歲功典第六十一卷

秋部紀事

[编辑]

《禮記·郊特牲》:「秋食耆老。」大全陳氏曰:秋為陰,陰則往而 主成,故「秋食耆老,以順其成。」

《內則》:「膾秋用芥。」大全方氏曰:「芥以味辛為介,秋物方成, 宜食性之介者,故膾用此以和之。」

豚,秋用蓼。大全《方氏》曰:「蓼味辛,而氣能散,辛而散,固秋 所宜也,故豚用此以和之。」

《周禮天官》:「小宰之職五曰秋官,其屬六十,掌邦刑。大 事則從其長,小事則專達。」

《庖人》「凡用禽獸,秋行犢麛膳膏腥。」訂義史氏曰:「用犢麛 於秋,秋時草物實犢麛,食之而肥也。飲食之滋,秋膳 雞脂曰膏腥,以其物之所便,而調和之也。」

獸人,《春秋》獻獸物。訂義鄭鍔曰:「《春秋》獻獸物,不名其所 獻,何也?蓋春物方服乳,未可取者不當獻。秋物已成, 苟可獻者無不用,故不言所獻之名,惟使之因時可 獻者則獻矣。」

《鱉人》「秋獻龜魚。」訂義劉中義曰:秋獻龜魚,用之秋也。伏 藏之物,浮泛在外,育生既畢,可食矣。王氏曰:「獻龜以 秋者,龜主以卜,全而用之,故取其堅成之時。魚美於 秋冬,而冬為尤美,不以冬獻,則鱉人所獻,以簎得之, 故先為梁之時而獻。」

《食醫》「醬齊眂秋時。」訂義賈氏曰:「眂猶比也。」方氏曰:「齊與 《王制》遲速異,『齊』」之齊同。醬齊,醢醯齏菹之類。醬齊視 秋,固以涼為主。然醬將物而成之,亦秋之事。

凡和秋多辛,訂義《易》氏曰:「秋為金,味多辛,以養肺 疾,醫秋時有瘧寒疾。」訂義史氏曰:「夏傷於暑,秋必為瘧。 暑氣蘊伏,秋涼激之,故寒生焉。瘧寒者,脾寒也。言此 病必先寒至也。」

凌人《秋刷》。訂義鄭司農曰:「刷除冰室,當更納新冰也。 掌皮,掌秋斂皮。」訂義賈氏曰:「秋斂皮者,鳥獸毛毨之時, 其皮善,故秋斂之。」

「典婦功。」「凡授嬪婦功,及秋獻功,辨其苦良,比其小大 而賈之,物書而楬之。」訂義易氏曰:鄭氏謂「授,當為受」,非 也。當為「授」字,謂授嬪婦功之後,及秋功獻耳。

染人:「凡染秋染夏。」訂義鄭康成曰:「染夏者,染五色謂之 夏。夏者,其色以夏狄為飾。《禹貢》羽畎夏翟,是其總名。 其類有六:曰翬,曰搖,曰翬,曰甾,曰希,曰蹲。其毛羽五 色皆備成章,染者擬以為淺深之度,是以倣而取名。」 鄭鍔曰:「秋則氣收而不散,五色此時亦皆受采,故染 文明之色。」

《地官》:州長,「春秋以禮會民,而射於州序。」訂義鄭鍔曰:「射 之為藝,用於田獵攻守之時,其事為武,以秋教之,秋 陰用事,又以明其事之為武。」

《旅師》:「凡用粟,春頒而秋斂之。」訂義《易》氏曰:「秋斂者,聚野 之耡粟,屋粟而用之。」李景齊曰:「頒之以春,則民有以 濟其乏,而斂之以秋,則粒米狼戾之時,不至於穀賤 而傷農。」

《春官》「肆師嘗之日,涖卜來歲之芟。」訂義鄭康成曰:「芟芟 草除田,古之始耕者除田種穀,嘗者嘗新穀,此芟之 功也。卜者問後歲宜芟否。」

獮之日,涖卜來歲之戒。訂義鄭康成曰:「秋田為獮,始習 兵,戒不虞也。卜者問後歲兵寇之備。」

春官司尊彝,秋嘗祼用斝彝。訂義鄭鍔曰:「斝為稼。秋者 萬物揫斂之時,禾稼西成,故祼用《斝彝》,以明農事之 成。」

大胥:「掌學士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舍菜合舞,秋 頒學合聲。」訂義鄭鍔曰:「合舞必以春,合聲必以秋。葢春 陽用事,德在木,木曰曲直而主乎貌,舞見於形貌之 間,或俯或仰,木之象也,故合舞以春,所以順乎陽。秋 陰用事,德在金,金曰從革而主乎言,聲見於辭氣之 間,或抑或揚,金之象也,故合聲以秋,所以順乎陰。」王 氏詳說曰:「《王制》,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春夏 陽也,詩樂者聲,聲亦陽也。」是春未嘗不學聲。《文王世 子》:「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干戈,武舞;羽籥,文舞。是 秋未嘗不學舞。此言合舞以春,合聲以秋,葢大合舞。 大合聲,與平日之學舞學聲異。記所言者主教國子, 此言者主合國子平日所教所以不同。

《龜人》:「凡取龜,用秋時。」訂義鄭康成曰:「秋取龜,及萬物成 也。」鄭鍔曰:「龜以甲為用,甲不堅則無以受鑽灼之火, 秋則陰用事而堅,於是時而取之,其甲堅矣。」

《夏官》槀人「秋獻成。」訂義《鄭鍔》曰:「秋則萬寶之成,百工造事亦於是成,故飭治已畢則獻之。」

《校人》「秋祭馬社」,《臧僕》。訂義王昭禹曰:「馬社,廐中之土示。 凡馬日中而出,日中而入,秋馬入廐之時,故祭馬社。」 鄭鍔曰:「皁廐所在,必有神焉,賴乎土神以安其所處, 故祭馬社。」

《秋官》:「雍氏秋令,塞阱杜擭。」訂義《鄭鍔》曰:「阱擭設於春可 也,秋稼巳登,苟或常設禽獸,亦無以遂其生,故至秋 塞之,此先王愛物之心也。」

薙氏「掌殺草,秋繩而芟之。」訂義鄭鍔曰:「繩與孕同,謂含 實也。於其含實而繩育之時,則芟刈而蘊崇之。 《小行人》令諸侯秋獻功,王親受之。」訂義鄭康成曰:「功,考 績之功。」鄭鍔曰:「諸侯任事有成功,必以秋獻,則因萬 物之成,以明圖事之效也。」

《冬官·考工記》:弓人「秋合三材則合。」訂義鄭康成曰:「合,堅 密也。」鄭鍔曰:「幹、角、筋治於三時,弓猶未成,必用膠、絲、 漆,然後可合。秋者,陰氣揫斂之時,於是時而用膠、絲、 漆,則合固不可解矣。故合三材宜用秋。」

《列子殷湯》篇:鄭師文:「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夾鍾,溫風 徐迴,草木發榮。」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秋,龍見於絳郊。」

哀公九年「秋,吳城邗溝通江、淮。」於邗江築城穿溝, 東北通射陽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糧道也。今廣陵 邗江是。

《漢書高祖本紀》:沛公曰:「吾入關秋豪,無所敢取。」《豪 秋乃成好》,舉盛而言也。

《食貨志》:「秋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 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師古曰:「門側之堂曰塾。坐 於門側者,督促勸之,知其早晏,防怠惰也。」

《吳王濞傳》,「濞使人為秋請。」孟康曰:「律,春曰朝,秋曰 請,如古諸侯朝聘也。」

《晁錯傳》:「匈奴立威始於折膠。」秋氣至,膠可折,弓弩 可用,匈奴常以為候而出軍。

《百官表》:「將行,秦官,景帝中六年,更名大長秋。」秋者, 收成之時,「長」者,恆久之義,故以為皇后官名。

《東方朔傳》:「建元三年,微行常用飲酎,已八九月中,與 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隴西、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 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微行以夜漏下十 刻乃出。

《武帝本紀》:元狩三年「秋,發謫吏穿昆明池。」《越嶲》昆 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漢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 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

元鼎四年秋,馬生渥洼水中,作《天馬之歌》。

《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群𩰚。是歲四將 軍眾十萬征南越,開九郡。」

《史記封禪書》:元封元年秋,有星茀於東井。後十餘日, 有星茀於三能。望氣王朔言:「候獨見旗星出如瓜,食 頃復入焉。有司皆曰:『陛下建漢家封禪,天其報德星 云』。」

《漢書武帝本紀》:「元封二年秋,作明堂於泰山下。 太初四年秋,起明光宮。」

《漢武故事》:「帝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忻然中流, 與群臣燕,作《秋風辭》。」

《漢書李廣傳》:「武帝曰:『將軍其率師東轅,弭節白檀,以 臨右北平盛秋』。」盛秋馬肥,故令折衝禦難也。 《洞冥記》:「漢宮人麗娟善歌,嘗唱《迴風曲》,庭葉飜落如 秋。」

《漢書魏相傳》:「中謁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兒湯舉秋, 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時。」四時各舉所施行政事。 《史記匈奴傳》:「秋馬肥,大會蹛林,課校人畜。」

《拾遺記》:「漢成帝常以三秋閒日與飛燕戲於太液池, 以沙棠木為舟,貴其不沉沒也。以雲母飾於鷁首,一 名雲舟。又刻大桐木為虯龍,雕飾如真,以夾雲舟而 行。以紫桂為柂枻,及觀雲棹水,玩擷菱蕖。帝每憂輕 蕩以驚飛燕,命佽飛之士以金鎖纜雲舟於波上。每 輕風時至,飛燕殆欲隨風入水,帝以翠纓結飛燕之 裙。」今太液池尚有「避風臺」,即《飛燕結裙》之處。

《漢書元后傳》:「莽知太后婦人厭居深宮中,欲虞樂以 市其權,令太后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 秋歷東館,望昆明,集黃山宮。」

《晉書庾亮傳》: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 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 君少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便據胡床與浩等談 詠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禮志》:「成帝咸和五年六月丁未,有司奏讀秋令。兼侍 中散騎常侍荀奕、兼黃門侍郎散騎侍郎曹字駮曰: 『尚書三公曹奏讀秋令儀注,舊典未備,臣等參議,光 祿大夫臣華恆議,武皇帝以秋夏盛暑,常闕不讀令, 在春冬不廢也。夫先王所以順時讀令者,蓋後天而 奉天時。正服,尊嚴之所重,今服章多闕,加此熱隆赫, 臣等謂可如恒議,依故事闕如不讀』。」詔可。

《張翰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 命駕而歸。

《袁宏傳》:「宏字彥伯,侍中猷之孫也。父勖,臨汝令。宏有 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貧, 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 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 駐聽久之,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 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譚論,申旦不』」 寐。自此名譽日茂。

《續搜神記》:「廬陵巴丘人周冕者,世以田作為業,年常 田數十頃,家漸富。晉太元初,秋收已過,穫刈都畢,明 旦至田,禾悉復滿,湛然如初,即便更穫,所穫盈倉,於 此遂為巨富。」

《晉書張駿傳》:「謙光殿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其 傍有直省內官寺署,一同方色。」

《鄴中記》:金華殿後有皇后浴室,種雙長生樹,枝條交 於棟上,團團車葢形,冬日不凋,葉大如掌,至八九月 乃生華,子赤,大如橡子,不中啖也。世人謂之「西王母 長生樹。」

《南齊書州郡志》:「廣陵為南兗州鎮,土甚平曠,刺史每 以秋月多出海陵觀濤,與京口對岸,江之壯闊處也。」 《隋書百官志》:「天監七年,以衛尉為衛尉卿,廷尉為廷 尉卿,將作大匠為將作大匠,鄉三卿,是為秋卿。」 《南史梁武帝本紀》,「中大通三年秋,吳興生野稻。」 《朱异傳》:「异除中書郎,時秋日始拜,有飛蟬正集异武 冠上,時咸」謂「蟬珥之兆。」

《梁書柳惲傳》:「惲始為詩,有『亭皋木葉下,隴首秋雲飛』。 瑯琊王元長見而嗟賞,因書齋壁。」

《隋書長孫平傳》:「開皇三年,平奏令民間每秋家出粟 麥一石已下,貧富差等,儲之閭巷,以備凶年,名曰義 倉。」

《唐書百官志》:「太僕寺諸牧監,馬之駑良皆著籍。良馬 稱左,駑馬稱右。每歲孟秋,群牧使以諸監之籍合為 一,以仲秋上於寺。」

左右衛長史各一人,掌判「諸曹、五府、外府稟祿、卒伍、 軍團之名數,器械、車馬之多少」,小事得專達。每歲秋, 贊大將軍考課。

《食貨志》:「租以斂穫早晚、險易遠近為差,庸調輸以八 月,發以九月,同時輸者先遠,民皆自概量。州府歲市 土所出為貢,其價視絹之上下,無過五十匹。」

《百官志》:「光宅元年,改刑部曰秋官。」

《樂府雜錄》:開元中,內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 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以「永新」名之,籍於宜春 院。善歌,能變新聲。遇高秋朗月,臺殿清虛,喉囀一聲, 響傳九陌。

《酉陽雜俎》:天寶十載,上謂宰臣曰:「近日於宮內種甘 子數株,今秋結實一百五十顆,與江南蜀道所進不 異。」宰臣賀表曰:「雨露所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 憑地氣而潛通。故得資江外之珍果,為禁中之華實。」 《羯鼓錄》:明皇嘗製秋風高曲,每至秋空迥徹,纖埃不 起,即奏之,必遠風徐來,庭葉墜下。

《開天遺事》:「每至秋時,宮中妃妾輩以小金籠捉蟋蟀, 閉於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庶民之家皆效之 也。」

《唐詩紀事》:孟浩然閒遊祕省,秋月新霽,諸英聯詩次 當。浩然句曰:「微雲淡河漢,疏雨滴梧桐。」舉座嗟其清 絕,咸以之閣筆,不復為綴。

唐舉子先投所業於公卿之門,謂之「行卷。」裴說只行 五言十九首,至來年秋試,復行舊卷。人有譏之者,說 曰:「只此十九首苦吟,尚未有人見知,何假別行卷哉?」 識者以為知言。

《國史補》:渾瑊太師年十一歲,隨父釋之防秋,朔方節 度使張齊丘戲問曰:「將乳母來否?」其年立跳盪功,後 二年拔石堡城,收龍駒島,皆有奇效。

《唐書陸贄傳》:「西北邊歲調河南江淮兵,謂之防秋。」 《宣室志》:「貞元十四年秋,有異鳥,其色青,狀類鳩鵲,翔 于睢陽之郊,止叢木中。有群鳥千數,列于左右前後, 朝夕各銜蜚蟲稻梁以獻焉。是鳥每飛,則群鳥咸噪 而導其前,或翼其旁,或擁其後,若傳喚警衛之狀,止 則環而向焉。睢陽人適野縱觀,以為羽族之靈者。然 其」狀不類鸞鳳。時李翱客于睢陽,曰:「此真鳳鳥也。」于 是作《知鳳》一章,備書其事。

《國史補》:「熊執易應舉,道中秋雨泥潦,逆旅有人同宿 而屢嘆息者,問之,乃堯山樊澤。將赴制舉,驢劣不能 進。執易乃輟所乘馬并囊中縑帛,悉與樊澤,以遂其 往。詰朝,執易乃東歸。」

《摭言》:賈島太和中嘗跨驢張蓋,橫截天街,時秋風正 厲,黃葉可掃,島吟曰:「落葉滿長安。」求一聯不可得,不 知身之所從,因衝京兆尹劉栖楚節,被繫一夕,釋之。 《耳目記》:王公達尚壽春公主,聞真定有紫花梨,就加 封檢洎秋實,公主必親選而進之《酉陽雜俎》:長安秋多蠅,成式蠹書,常日讀百家五卷, 頗為所擾,觸睫隱字。敺不能已。

《零陵總記》:「李牟秋夜吹笛於瓜洲,舟楫甚隘。初發調, 群動皆息,及數奏,微風颯然而至,又俄頃,舟人賈客 皆有怨歎悲泣之聲。」

《清異錄》:「顯德中,書堂設起紋秋水席,色如葡萄,紫而 柔薄類綿,疊之可置研函中。吏偶覆水,水皆散去,不 能沾濡,不識其何物為之。」

余銜命渡淮,入廣陵界,維舟野次,縱步至一村圃,有 碧蘆方數畝,中隱小室,榜曰「秋聲館。」時甚愛之,不知 誰家之別墅,意主人亦雅士也。

《遼史營衛志》:「秋捺缽曰伏虎林。七月中旬,自納涼處 起牙帳,入山射鹿及虎。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常有 虎據林,傷害居民畜牧,景宗領數騎獵焉,虎伏草際, 戰慄不敢仰視,上舍之,因號伏虎林。每歲車駕至,皇 族而下分布濼水側伺夜將半,鹿飲鹽水,令獵人吹 角效鹿鳴,既集而射之,謂之舐鹼鹿」,又名「呼鹿。」 《圖畫見聞志》:「太平興國中,祕閣曝畫。時陶穀為翰長, 因展《秋山圖》一面,令黃居寀品第之。居寀曰:『此實居 寀與父筌同畫,絹縫中有居寀父子姓名,視之果驗。 花竹、禽鳥、泉石、地形皆極精妙』。」

《宋史趙昌言傳》:京城連雨,昌言請出廐馬分牧外郡, 或以盛秋備敵,馬不可闕,昌言曰:「塞下積水,敵必不 至。」太宗從之。

《外國傳》:太宗平晉陽,渤海國酋帥大鸞河率部族來 降。上曰:「鸞河,渤海豪帥,束身歸我,嘉其忠順。夫夷落 之地,以馳騁為樂,候高秋戒候,當與駿馬數十匹,令 出郊遊獵,以遂其性。」

《楊延昭傳》:「咸平六年夏,契丹復侵望都,用延昭為都 巡檢使。時講防秋之策,詔楊嗣及延昭條上利害。」 《湘山野錄》:「真宗深念稼穡,聞占城稻耐旱,西天綠豆, 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 石,至今在處播之。西天中,印土得綠豆種二石,始植 於後苑。秋成日,宣近臣嘗之,仍賜占稻及西天綠豆 御」詩:

《宋史選舉志》:范仲淹參知政事,意欲復古勸學,數言 興學校,本行實,詔近臣議。於是宋祁等奏:「教不本於 學校,士不察於鄉里,則不能覈名實,有司束以聲病, 學者專於記誦,則不足盡人材。參考眾說,擇其便於 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於學校,然後州縣察 其履行,則學者修飾矣。」乃詔州縣立學士,須在學三 「百日,乃聽預《秋賦》。」每秋賦,自縣令佐察行義保任 之,上於州,州長貳復審察得實後,然上本道使者類 試。

《過庭錄》:右丞居許,太守韓持國秋日於郡圃會景亭 置宴張樂,會諸郡公程正叔及右丞,以故不至,持國 以詩寄云:「曲肱飲水程夫子,宴坐焚香范使君。顧我 未能忘舊樂,綠樽紅妓對西曛。」

《玉海》:「元豐四時薦新禮:孟秋嘗粟與稷,羞以棗梨;仲 秋嘗麻稻,羞以蒲;季秋嘗菽,羞以兔栗。」

《夢溪筆談》: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 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 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林下詩談》:子瞻在惠州與朝雲閒坐,時青女初至,落 木蕭蕭,悽然有悲秋之意,命朝雲把大白唱「花褪殘 紅。」朝雲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 不能歌,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 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遂罷。朝 雲不久抱疾而亡,子瞻終身不復聽此詞。

《後山詩話》:東坡居潁,春夜對月。王夫人曰:「春月可喜, 秋月使人愁耳。」公謂前未及也,遂作詞曰:「不似秋光, 只與離人照斷腸。」

《宋史滕元發傳》:河東十二將,其八以備西邊,分半番 休。元發至之八月,邊遽來告,請八將皆防秋。元發曰: 「夏若併兵犯我,雖八將不敵。若其不來,四將足矣。」 《鶴林玉露》黃龍寺晦堂老子嘗問山谷以「吾無隱乎 爾」之義,山谷詮釋再三,晦堂終不然其說。時暑退涼 生,秋香滿院,晦堂因問曰:「聞木犀香乎?」山谷曰:「聞。」晦 堂「曰:『吾無隱乎爾』。」山谷乃服晦堂此等處誠實脫灑, 亦只是曾點見解,卻無顏子工夫,此儒佛所以不同。 《歷代名畫記》:汧國公家背書,畫入少蠟,要在密潤,候 陰陽之氣以調適。秋為上時,暑濕之時不可用。 《括異志》:杜紫微頃於宰執處求一小儀,不遂,請小秋 又不遂。嘗夢人謂曰:「辭春不及秋,昆腳與皆」頭,後果 得比部員外。

下黃。《私記》:「八九月中,月輪外輕雲時有五色下黃。人 每值此,則急呼女子持鍼線,小兒持紙筆,向月拜之, 謂之乞巧。惟吳媼有一女,年十二,拜之甚勤。一夕月 下飛一五色綵雲,如手掌大,駐於女前,眾皆恐女徑 吸食之,味甚香美。明日梳頭窺鏡,面色艷冶,彈琴讀書,不習而能。媼喜甚,改名為綵雲。有詩一卷行於世。」 《金史·輿服志》:「金人從秋山之服,則以熊鹿山林為文。」 《元氏掖庭記》:「癸巳秋,順帝乘龍船泛月池上。池起浮 橋三處,每處分三洞,洞二結綵為飛樓,樓上置女樂 橋,以木為質,飾以錦繡,九洞不相直達。」陳剛中《太液 秋風》詩云:「一鏡拭開秋萬頃,碧天倒浸琉璃影。寒飆 夜捲雪波去,貝闕珠宮黛光冷。三千歌棹搖綠煙,濕 鬟吹墮黃金蟬。琪樹颼颼紅鯉躍,袞龍正宴瑤池仙。」 《快雪堂漫錄》:虞長孺祖母今年八十一矣,嘗云年三 四十。時秋夜露坐庭中,見有三人挨月而過,異之,急 呼長孺伯母同觀。伯母出遲,僅見其二,須臾俱入月 中矣。親語陳季象為余述之。

秋部雜錄

[编辑]

《書經》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蔡傳勤於田畝,則 有秋成之望。

《詩經衛風采葛章》:「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秦風·蒹葭章》:「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朱注「《蒹葭》未敗而露 始為霜」,「秋水時至,百川灌河」之時也。

《閟宮章》,「秋而載嘗。」朱注嘗,秋祭名。

《禮記·鄉飲酒義》:「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 察,守義者也。」「愁」,讀為「揫」,揫,斂也。察猶察察,嚴殺之 貌。

《爾雅》:「秋田為獮。」順殺氣也。

蘩之醜,「秋為蒿。」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 為「蒿。」

《左傳》:「秋,大閱,簡車馬也。」

秋,「大雩」,旱也。雩,夏祭,所以祈甘雨。若旱,則又修其 禮,故雖秋雩,非書過也。

《穀梁》:「大事於大廟。」傳:「大事者何?大是事也,著祫、嘗。祫 祭者,毀廟之主陳於大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祭於 大祖。」「著祫嘗」者,著明是祫嘗之祭也。嘗連言者,祫 必在秋,故連嘗言之。

《國語》:「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 解,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

《詩紀曆樞》。「蒹葭秋水其思涼。猶秦西氣之變乎。」 《毛詩傳》。「壯士悲秋。感陰氣也。」

《素問·風論篇》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

《四時刺逆從論》篇:「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 急。」

《管子戒》篇:「先王之游也,秋出,補人之不足謂之夕。」 「秋為西成」,尚有不足者,當補之也。

《侈靡》篇:「教者摽然若秋雲之遠,動人心之悲。」《秋雲 淒慘》,有愁悴之容;「高置且遠」,能生人之悲心。

《五行篇》:「黃帝得大封而辯於西方,故使為司馬。秋者, 司馬也。」

《治國》篇:「秋糴以五。」

《輕重乙篇》:「農事且作,請以什伍,農夫賦耜鐵,此之謂 春之秋。大夏且至,絲纊之所作,此之謂夏之秋。大秋 成,五穀之所會,此之謂秋之秋。大冬營室中,女事紡 績,緝縷之所作,此之謂冬之秋。」

《菁茅謀》篇:「大秋,甲兵求繕,弓弩求弦,謹絲麻之謝物 且為之舉。」

《師曠占》:「杏多實,不蟲者,來年秋善。五木者,五穀之先, 欲知五穀,但視五木,擇其木盛者,來年益種之。 欲知牛馬貴賤。秋葵下,小葵生,牛馬貴;大葵不蟲,牛 馬賤。」

《子華子執中篇》:「朱明長嬴不能盡其所以為溫也,必 隨之以揫斂之氣而為秋。」

《文子精誠》篇:「政失于秋,太白不當,出入無常,秋政不 失,民殷昌。」

《上德》篇:「叢蘭欲修,秋風敗之。」

《莊子逍遙遊》篇:「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 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春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 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秋水》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 間,不辨牛馬。」

《庚桑楚》篇:「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夫春 與秋豈無得而然哉?大道已行矣。

《鶡冠子》「斗柄指西,而天下皆秋。」

《鄒子》秋取柞楢之火。

《楚辭》:「扈江蘺與薜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 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嫋嫋兮秋風,洞庭波 兮木葉下。秋蘭兮蘼蕪,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 莖。悲秋風之動容兮,何回極之浮浮。

《呂氏春秋首時》篇:「方葉之茂美,終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眾林皆贏,事之難易,不在小大,務在知時。」 《義賞》篇:「秋氣至則草木落。」

《貴信篇》:「秋之德雨,雨不信,其穀不堅,穀不堅則五種 不成。」

《史記·天官書》:「辰星之色秋,青白而歲熟,秋不見,有兵。」 《漢書五行志》:「金,西方,萬物既成,殺氣之始也。」故立秋 而鷹隼擊,秋分而微霜降。其於王事,出軍行師,把旄 仗鉞,誓士眾,抗威武,所以征叛逆,止暴亂也。

《魏相傳》:「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金為義,義 者成,成者方,故「為矩。」

《氾勝之書》,「上農區田大區方深各六寸,間相去七寸, 一畝三千七百。區丁男女種十畝,至秋區三升粟,畝 得百斛。中農區田法,方七寸深六寸,間相去二尺,一 畝千二十七區,丁男女十畝,秋粟得五十一石;下農 區田法,方九寸深六寸,間相去三尺,秋畝得三十八 石,旱即以水沃之。」

《賈誼新書》:「懸弧之禮義,西方之弧以棘。棘者,西方之 草,秋木也。」

焦贛《易林》:「秋風生哀,花落悲心。」

《淮南子·俶真訓》:「暍者望冷風於秋。」

「《時則訓秋》為矩」,矩者,所以方萬物也。矩之為度也,肅 而不悖,剛而不憒,取而無怨,內而無害,威厲而不懾, 令行而不廢,殺伐既得,仇敵乃克,矩正不失,百誅乃 服。

《繆稱》訓,「春女思,秋士悲」,知物化矣。

《說林訓》:「木方茂盛,終日采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而 殫。」

《春秋繁露官制象天篇》:「秋者,少陰之選也。」

《五行之義》篇:「金居西方,而主秋氣。」

《陽尊陰卑篇》:「人生而天,而取化於天,怒氣取諸秋。」 《天辯在人篇》。「少陰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

秋,嚴志也。

人無秋氣,何以立嚴而成功?天無怒氣,亦何以清而 秋殺就?

《陰陽出入上下篇》:「秋出陰而入陽。」

《治水五行篇》七十二日,「金用事,其氣慘淡而白,修城 郭,繕牆垣,審群禁,飭甲兵,警百官,誅不法,存長老,無 焚金石。」

《祭義》篇:「秋上杌實。」杌實,黍也,秋之所先成也。先成故 曰嘗。嘗言甘也。

《威德所生》篇:「秋者,天之平也。」

《如天之為篇》,「聖人秋修義而求惡。」方求惡之時,見善 亦立行。

《說苑》:秋蓬惡於根本,而美於枝葉。秋風一起,根且拔 矣。

《太元經》:「酉,西方也,秋也。」物皆成象而就也,有形則復 於無形,故曰冥也。

《續漢書》:「日行西陸謂之秋。」

《後漢書郡國志》,「南陽郡有宜秋聚。」

沛國縣杼秋故屬梁國。有澶淵聚。

《白虎通五祀篇》:「秋祭門,門以閉藏,自固也;秋亦萬物 成熟,內備自守也。」

《釋名秋》曰:「旻天」,旻,閔也。物就枯落,可閔傷也。秋,緧也, 緧迫品物,使時成也。

《說文》: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庚承己,象 人齎。辛秋時,萬物成而熟,辛承庚,象人股。

《三輔黃圖》:后宮在西,秋之象也。秋主信,故宮殿皆以 「長信」、「長秋」為名。

崔實政論「《秋風厲》而賞武臣。」

《璇璣經》太白兵候占之,「素秋宰主生成,故為之將。」 太白位當少陰用事之際,萬物成實之秋。《宋志》曰:「太 白者,大將之麾。白者,金精之色也。太白進退以候兵 象,故秋占之。」

《晉書東夷傳》:「倭人不知正歲四節,但計秋收之時以 為年紀。人多壽百年,或八九十。」

《抱朴子·仙藥篇》:「雲母有五色並具,而多白者,名雲液, 宜以秋服之。」

《古今注》:「蟋蟀,一名吟蛩,秋初生,得寒則鳴,濟南呼為 懶婦。」

《南方草木狀》:「甘𧄔,味如薯蕷,性不甚冷。舊珠崖之地, 海中之人,皆不業耕稼,惟掘地種甘𧄔,秋熟收之,蒸 㬠切如米粒,倉圌貯之,以充糧糗,是名𧄔糧 良。耀草,枝葉如麻黃,秋結子如小栗,煨食之解毒。昔 有得是藥者,梁氏之子耀」,因以為名,梁轉為良爾。花 白似牛李,出高涼。

《南康記》:「平固縣覆笥山上有大湖,周數十里,靈果異 物,皆不可識。又有石鴈浮在湖中,每至秋天,石鴈飛 鳴,如候時也。」

《筆陣圖》。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 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

《宋書百官志》:「大長秋,皇后卿也。」韋曜曰:「長秋者,以皇后陰官,秋者陰之始,取其終而長,欲其久也。」

《世說》:顧悅與簡文同年,而髮早白。簡文曰:「卿何以先 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獨茂。」 《永嘉地記》:七八月中,常有蜂群過,有一蜂飛先覓止 泊家中。人知輒內木桶中,以蜜塗桶中。飛者聞蜜氣 或停不過三四來,便舉群悉至。

《梁書王僧孺傳》:「寒蟲夕叫,合輕重而同悲;秋葉晚傷, 雜黃紫而俱墜。」

《述異記》:「吳郡魚城,城下水中有石首魚,至秋化為鳧 鳧,項中尚有石。」

劉勰《新論履信》篇:「秋之得雨,雨不信則百穀不實,百 穀不實則收成之德廢。」

《三禮義》:「宗周祫以秋」者,萬物新成,可以奉薦宗廟,故 合先祖之神而祭之,故祫宜在秋也。

秋曰「庚辛。」庚,更也;辛,新也。言物皆改更而新也。 《水經注疏》:水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射 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磧中自曝。膝頭似虎掌爪, 常沒水中,出膝頭。小兒不知,欲取弄戲,便殺人。或曰: 「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厭,可以小使,名曰水唐者也。」 《齊民要術》:秋耕掩青者為上。初耕欲深,轉地欲淺。菅 茅之地,宜縱牛馬踐之。

穬麥非良地,則不須種。八月中戊社前種者,為上時, 下戊前為中時,八月末、九月初為下時。

種蓮子,八月、九月取蓮子堅黑者,於瓦上磨蓮頭令 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泥乾,擲於池中,泥下自然 周正易生,少時即出。其不磨者,皮既堅厚,倉卒不能 生也。

《崔寔》曰:「七月、八月可種苜蓿。」

《大業拾遺》:「吳郡作鱸魚膾,須八九月霜下之時,收鱠 魚三尺以下者,作乾膾,浸漬訖,布裹瀝水令盡,散置 盤內。取香柔花葉相間,細切和膾,撥令調勻。霜後鱸 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金虀玉膾,東南之佳味也。」 陸璣《詩疏》:「苕,一名陵時,一名鼠尾,似王芻,生下濕水 中。七八月中華紫,似今紫草,華可染皂。煮以沐髮即 黑。」葉青如藍而多華。

枸樹山木,其狀如櫨,一名「枸骨」,高大如白楊。所在山 中皆有,理白可為函板,枝柯不直,子著枝端,大如指, 長數寸,噉之甘美如飴,八九月熟,江南特美。今官園 種之,謂之「木蜜」,本從南方來,能令酒味薄,若以為屋 柱,則一屋之酒皆薄。

《巴竹筍》「八月、九月生,始出地,長數寸」,鬻以苦酒豉汁 浸之,可以就酒及食。

《酉陽雜俎》:李再華「秋大霜。」

蒟蒻,根大如碗,至秋葉滴露,隨滴生苗。

取鷹法:「七月二十日為上時,內地者多,塞外者少。八 月上旬為次時,八月下旬為下時,塞外鷹畢至矣。」 熊膽秋在左足。

《本草衍義》:「芋所在有之,江浙二川者最大而長,京洛 者差圓而小。當心出苗者為芋頭,四邊附之而生者 為芋子,八月、九月已後掘食之。」

《圖經》:「信石山在鬱林州東南二里,一名牢石坡。坡上 夾石,側豎如鐘。唐置牢州以此。每歲秋期,鄉人共候 此石,若有雲氣覆之,歲必大稔。」

天目山有洞三十六,每秋必有一日,風雨晦暝,土俗 云「是山神與江神會也。」

《宋景文筆記》:「鶬鶊鳴,春蟋蟀唫,夏蜩蟧暍,秋螘子戰。 陰非有命之者,氣自動耳。」

《益部方物略記》:「鵝毛玉鳳花,本至卑纖,蓬如釵股。秋 開狀似禽,故曰鳳;色白故曰『玉』。以其分輕,故曰毛。 瑞聖花出青城山中,幹不條,高者乃尋丈。花率秋開 四出,與桃花類。然數十跗共為一花,繁密若綴,先後 相繼,新蕊開而舊未萎也。成都人競移蒔圃中,以為 尤玩云。」

海棕:不皮而幹,葉叢於杪,至秋乃實。似楝子,理緻幹 堅,風雨不能撼云。

蟬花二川山林中皆有之,如蟬之不蛻者。至秋則花, 其頭長一、二寸,黃碧色。治小兒瘈瘲,又能已瘧。 《皇極經世觀物內篇》:「秋為收物之府。」

《雲笈七籤》:「治肺當用呬,呬為瀉,吸為補。夫肺者,兌之 氣,金之精,其色白,其象如懸磬,其神如白狩。肺主魄, 魄化為玉童,長七寸,持杖往來於肺。藏肺者,秋之用 事,常以七月、八月、九月望旭旦,西南平坐,鳴天鼓七, 飲玉漿三,然後瞑目吸兌宮白氣入口吞之,以補呬 之損肺,以正白之用,以致玉童餞,則神安思強,延年」 益壽。

《埤雅》:「芸,今七里香是也。葉類豌豆,作小叢生。其花極 芬香,秋則葉間微白如粉汙,辟蠹殊驗。」

「蚌孕乳以秋」,蚌聞雷聲則請幫助識別此字。其孕珠若懷妊然,故謂 之「珠胎。」

葭,一名「蓽蒹」,一名「薕薕」,高數尺,今人以為簾箔,因此 為名也。至秋堅成,謂之「萑葦楸有行列,莖幹喬聳凌雲,華高可愛。至秋垂條如線, 俗謂之「楸線。」

《楚辭補註》:「澤蘭,生水澤中及下濕地。苗高二、三尺,葉 尖,微有毛,不光潤,方莖紫節。七月、八月開花,帶紫白 色。」

《政和本草》:「硫黃,一名石硫黃,或生易陽,或生西河,或 五色黃,是樊水石液也,燒有紫焰。八月、九月採。 橡實,櫟木子也,木高二、三丈,開黃花,八、九月結實。其 實為皁斗。槲、櫟皆有斗,而以櫟為勝。不拘時採其皮 并實用。」

馬兜鈴苗作蔓,繞樹而生,葉如山芋,開黃紫花,頗類 枸杞花。七月結實棗許大如鈴。其根名「雲南」,似木香 小指大,赤黃色。七八月採實,曝乾。

《爾雅翼》:「菰者,蔣草也。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至秋 則為此米,一名彫胡,古人以為美饌。」

苜蓿甚似中國灰藋,但藋苗葉作灰色。而苜蓿苗端 常有數葉,深紅可愛,今人謂之「鶴頂草。」秋後結實,黑 房,纍纍如穄,故俗人因謂之「木粟。」其米可為飯,亦有 可以釀酒者。

菰首者,菰蔣三年以上,心中生臺如藕,至秋如小兒 臂大,謂之茭首,《本草》所謂菰根者也。可蒸煮,亦可生 食。

《會稽志》:「秋風亭在觀風堂之側。」

《玉海》:「漢有萬秋門,千秋門有長秋殿。」

後漢有「宜秋門。」

魏有延秋門。

北齊有「千秋樓。」

後魏有「上秋門。」

《蠡海集》:「氣候類秋之氣,自上而降,故秋色先於高林。」 庶物類:馬蜥之蟲,至秋而鳴。秋之令,金也。蟲色綠,木 也。金木相軋以為聲,然以兩股擊翼而鳴,金木傍擊 之謂也。

秋之花至殘而萎損,得收斂之氣焉。

《本草圖經》「預知子,淮、蜀、漢、黔諸州有之。七八月有實 作房,初生青,至熟深紅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皁莢 子,斑褐色,光潤如飛蛾。取一枚綴放領上,遇蠱毒物 則惻惻有聲,當便知之,故有此名。」

旋復花生平澤山谷,大似紅藍而無刺,開花如菊花, 小銅錢大,深黃色。上黨田野人呼為「金錢花。」七八月 採花,曝乾。

《山家清供》,「秋采蒲花如柳絮者,熟鞭貯以方青囊,作 坐褥或臥褥,甚溫燠,雖木棉不及也。」

《採蘭雜志》:「昔有婦人懷人不見,恆灑淚於北牆之下。 後灑處生草,其花甚媚,色如婦面,其葉正綠反紅,秋 開名曰『斷腸花』」,即今「秋海棠也。」

《元史·祭祀志》:「薦新雛雞,孟秋用之,菱、芡、栗、黃鼠,仲秋 用之,梨、棗、黍、粱、鶿老,季秋用之。」

《澄懷錄》:「秋采甘菊花,貯以紅碁,布囊作枕用,能清頭 目,去邪穢。」

《農桑輯要》:「北方村落之間,多結為鋤社,以十家為率, 先鋤一家之田,本家供其飲食,其餘次之。旬日之間, 各田家皆鋤治,自相率領,樂事趨功,無有偷惰。間有 病患之家,共力助之,故田無荒穢,歲皆豐熟。秋成之 後,豚蹄盂酒,遞相犒勞,名為鋤社。」

秋蠶,初宜涼,漸漸宜暖,亦因天時漸涼故也。簇與繰 絲,法同春蠶。

《楊升菴集》:蝴蝶或黑或白,五彩皆具。惟黃色一種,至 秋乃多,蓋感金氣也。李白詩:「八月蝴蝶黃。」白樂天詩: 「秋花紫蒙蒙,秋蝶黃茸茸。」

《熙朝樂事》,西湖觀月,秋爽最宜。煙波鏡淨,上下一色。 漁燈依岸,城角傳風,山樹霏微,萬籟閴寂,自非有清 奇之興,超豁之襟,不能往也。

《林下盟》江文通曰:「常願幽居築宇,絕棄人事,苑以丹 林,池以綠水,左倚郊甸,右帶瀛澤。青春爰謝,則接武 平皋,素秋澄景,則獨酌虛室。侍女三四,趙女數人,不 則逍遙數紀,彈琴詠詩,朝露幾間,忽忘老之將至。淹 之所學,盡此而已矣。」

清閒供秋時。晨起下帷,檢牙籤,挹露研硃,點校禺中, 操琴調鶴,玩金石鼎彝。晌午,用蓮房洗硯,理茶具,拭 梧竹。午後,戴白接㒿,著隱士衫,望紅樹葉落,得句題 其上,日:「晡持蟹螯鱸鱠,酌海川螺,試新釀,醉弄洞簫 數聲。薄暮倚柴扉,聽樵歌牧唱,焚伴月香,壅菊 缾」史月表《秋花小友》,《挺翠金線草》,《虎茨觀音草》。 《草花譜》:秋葵色蜜心紫。秋花朝暮傾陽。此葵是也。秋 盡收子移種。

草花儼如蝶狀,色黃,上有赤色細點闊葉。秋時分種, 枕譚古呼治獄參軍為長流,人多不知。按《帝王紀》云: 「少昊崩,神降於長流之山,於祀主秋。秋官司寇,主刑 罰也。」故取秋帝所居為嘉名也。

《海槎餘錄》:「黎山中產各種香。當七八月晴霽,遍山尋 視,見大小木千百,皆凋悴,其中必有香凝結,乘夜月揚輝,探視之,則香透林而起,用《草繫記》取之。」

巖棲幽事,世人但愛秋月,而不知秋日之妙;白雲碧 漢,大勝平時,「桂落庭閒」,乃契斯語。

《茶疏》:往日無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 重摘一番,謂之「早春」,其品甚佳。

《田家五行》「秋天雲,陰若無風則無雨。」

《本草網目》:木芙蓉,八、九月始開,故名拒霜。蘇東坡詩 云:「喚作拒霜猶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

棕櫚:木高一、二丈,無枝條,葉大而圓如車輪,萃於樹 杪。其下有皮,重疊裹之,每皮一匝為一節。二旬一采, 皮轉復生,上生黃白花。八、九月結實,作房如魚子,黑 色。《山海經》云:「石翠之山,其木多棕」是也。

半邊蓮,小草也。生陰濕塍塹邊,就地細梗引蔓,節節 而生細葉。秋開小花,淡紅紫色,止有半邊,如蓮花狀, 故名。

蘹香,北人呼為「茴香」,葉極疏細,作叢。七月生花,頭如 傘蓋,黃色。結實如麥而小,青色。八九月採實,陰乾。川 人多煮食其莖葉。

秦椒生泰山山谷及秦嶺上,或瑯琊。八月、九月采實。 烏臼,木名「鴉臼」,南方平澤甚多,今江西人種植,采子 蒸煮,取脂澆燭子上皮,脂勝於仁子。八九月熟,初青 後黑,分為三瓣。

楮名《榖楮實》。生少室山,所在有之。八月、九月采實,日 乾。

柿高樹大,葉圓而光澤,八九月乃熟。生柿置器中自 紅者謂之「烘柿」,日乾者謂之「白柿」,火乾者謂之「烏柿」, 水浸藏者謂之「醂柿。」

芙蓉服食駐顏:《太清草木方》:「七月七日采蓮花七分, 八月八日采根八分,九月九日采實九分,陰乾搗篩。 每服方寸匕,溫酒調服。」

蓮實,一名石蓮子,至秋黑而沈水。諸鳥猿猴取得不 食,藏之石室內,人得三百年者,食之永不老也。 葡萄,《漢書》作「蒲桃。」圓者名草龍珠,長者名馬乳,七月、 八月熟,取汁可釀酒。大宛以葡萄釀酒,富人藏酒萬 餘石,久者十數年不敗。張騫使西域,得其種還,中國 始有,蓋北果之最珍者。

橄欖生嶺南,樹似《木槵子樹》而高,端直可愛。結子形 如生訶子,無稜瓣。八月、九月采之。

苦瓜名「錦荔枝」,即癩葡萄。生苗引蔓,莖葉卷鬚,並如 葡萄而小。七八月開小黃花,五瓣如碗形。結瓜青色, 皮上痱一如癩及荔枝殼狀,熟則黃色自裂,內有紅 瓤。南人以青皮煮肉及鹽醬充蔬。

灰藋,處處原野有之,莖有紫紅線稜,葉尖有刺,莖心 嫩葉背面皆有白灰,為蔬亦佳。七八月開細白花,結 實簇簇如毬,中有細子。蒸暴取仁,可炊飯及磨粉食。 《救荒》。

《群芳譜》:「決明有二種:馬蹄決明,秋開淡黃花,五出,結 角如初生細豇豆,入眼藥最良;茳芒決明,即山扁豆, 秋開深黃花,五出,結角如小指,味甘滑。」二種苗葉皆 可作酒麴,俗呼為「獨占缸。」

栗苞生外殼,刺如蝟毛,其中著實,或單或雙,或三四, 少者實大,多者實小。實有殼紫黑色,殼內膜甚薄,色 微紅黑,外毛內光,膜內肉外黃內白,八九月熟,則苞 自裂而實墜。

秋牡丹,草本,遍地蔓延,葉似牡丹差小,花似菊之紫, 鶴翎黃心,秋色寂寥。花間植數枝,足狀秋容。

蓍,神草也,能知吉凶。蘇頌云:「上蔡縣白龜祠旁,其生 如蒿,作叢高五六尺,一本一二十莖,至多者五十莖, 生便條直。秋後有花出於枝端,紅紫色,形如菊花,結 實如艾實。」

《名勝志》:「程符山在濰縣西南二十里,左畔有臺,方二 丈許,四望皆山,獨留月色,里人謂之『麓臺秋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