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2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二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二十六卷目錄
豫防部總論
易經〈家人卦 中孚卦 小過卦 既濟卦〉
書經〈虞書大禹謨 商書說命中 周書周官〉
詩經〈豳風七月 鴟鴞〉
禮記〈坊記 儒行〉
孔子家語〈三恕〉
荀子〈大略篇〉
韓詩外傳〈慎前一則〉
淮南子〈主術訓 說山訓〉
中說〈問易篇〉
豫防部藝文一
論時政疏 漢賈誼
上神宗皇帝書 宋蘇軾
地震應詔上書 楊萬里
豫防部藝文二〈詩〉
君子行 魏曹植
豫防部紀事
豫防部雜錄
學行典第一百二十六卷
豫防部總論
[编辑]易經
[编辑]《家人卦》
[编辑]《象》曰:「閑有家」,志未變也。
〈本義〉志未變而預防之。〈大全〉庸齋趙氏曰:「閑於始則人心未變,無傷恩害義之事,故《悔亡》」,「教婦初來,教子嬰孩」是也。中溪張氏曰:「防閑之道,當謹其初也。若待家瀆而後嚴之,志變而後治之,則儆戒之意失而有悔矣。」雲峰胡氏曰:「《家人志》已變而防之者難,未變而防之者易。」
《中孚卦》
[编辑]《象》曰:初九「虞吉」,志未變也。
〈大全〉誠齋楊氏曰:虞雖訓度,亦防也。《書》「儆戒無虞」,《萃》戒不虞是也。邪不閑則誠不存,《家人》之閑有家,《中孚》之虞,皆見於初九。防家防心,皆在初也,故孔子皆以志未變贊之。
《小過卦》
[编辑]九三:弗過防之,從或狀之,凶。
〈程傳〉防小人之道,正己為先。三不失正、故無「必凶」之義。能過防則免矣。〈本義〉九三以剛居正,眾陰所欲害者也。而自恃其剛,不肯過為之備,故其象占如此。若占者能過防之,則可以免矣。
《既濟卦》
[编辑]《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程傳〉水火既交,各得其用,為《既濟》。時當既濟,唯慮患害之生,故思而豫防,使不至於患也。自古天下既濟而致禍亂者、蓋不能思慮而豫防也。〈大全〉平庵項氏曰:「人之用莫大於火,而火常生患。善濟火者莫如水,思火之為患,而儲水以防,使水常在火上,其力足以勝之,則其患亡矣。是故君子致道立教,設政舉事,知末流之生患,必皆有以防而濟之。」進齋徐氏曰:「《既濟》雖非有患之時,而患每生於《既濟》之後,君子於此慎思而豫為之防,則不至於患矣。」
白雲郭氏曰:「成湯之《危懼》,成王之《永毖》,皆思患。」
「豫防」 之謂也。《涑水》司馬氏曰:「事既濟矣,無所復為,則又當思未萌之患而豫防之。是以君子能康乂民物,而永保安榮也。」
書經
[编辑]《虞書大禹謨》
[编辑]《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於 樂。」
〈蔡傳〉當四方無可虞度之時,法度易至於廢弛,故戒其「失墜」;逸樂易至於縱恣,故戒其「遊淫。」言此三者所當謹畏也。〈大全〉陳氏大猷曰:多事之際,常情皆知儆戒,無事之時,明主猶或玩弛,儆戒則強立而清明,玩弛則頹放而昏塞。
《商書說命中》
[编辑]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
〈蔡傳〉惟事其事,乃其有備。有備故無患也。張氏曰:「修車馬,備器械,事乎兵事,則兵有其備,故外侮不能為之憂。簡稼器,修稼政,事乎農事,則農有其備,故水旱不能為之害。所謂事事有備無患者如此。」
===〈蔡傳〉「若昔大道之世」,制治保邦于未亂未危之前,即下文「明王立政」是也。
詩經
[编辑]《豳風七月》
[编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 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同我婦子, 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大全〉豐城朱氏曰:「《七月》之詩,以衣食為急;而衣食所資,以預備為貴。必以七月為首者,三陰之月,陰氣始盛,故於是而預為禦寒之備;三陽之月,陽氣始盛,故於是而預為治田之備。先衣而後食,故以七月為首也。大寒之候,在於丑月,而圖之於建申之時;收成之候,在於酉月,而慮之於建寅之日,其為預備可知。若寒至」而後索衣。饑至而後索食。則其為計亦晚矣。
《鴟鴞》
[编辑]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今女下民,或敢 侮予?
〈朱注〉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則此下土之民,誰敢有侮予者?亦以比己深愛王室而預防其患難之意。〈大全〉南軒張氏曰:「鳥於天,未陰雨而徹桑土,葺牖戶,是猶於國家安泰之日而經理備預者也。蓋消息盈虛之相盪,安危治亂之相承,理之常然,非知幾者,孰能審微於未形,而禦變於將來哉?」
禮記
[编辑]《坊記》
[编辑]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 為之坊,民猶踰之。故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 坊欲。」
〈陳注〉應氏曰:「理欲相為消長,人欲熾盛而有餘,則天理消減而不足,禮則防其所不足而制其所有餘焉。性之善為德,禮以防之而養其源;情之蕩為淫,刑以防之而遏其流,聖人防民之具至矣。然人之欲無窮,而非防閑之所能盡也,聖人於是而有命之說焉。命出於天,各有分限,而截然不可踰也。天之命令,人力莫施」,以是防之,則覬覦者塞,羨慕者止,而欲不得肆矣。
《儒行》
[编辑]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 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 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預有如此者。
〈陳注〉呂氏曰:「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儒者之學皆豫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故學有豫則義精,義精則用不匱。」
孔子家語
[编辑]《三恕》
[编辑]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 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 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 則務施。」
荀子
[编辑]《大略篇》
[编辑]天子即位,上卿進曰:「如之何憂之長也?能除患則為 福,不能除患則為賊。」授天子一策。中卿進曰:「配天而 有下土者,先事慮事,先患慮患。先事慮事謂之接,接 則事優成;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事至而後 慮者謂之後,後則事不舉。患至而後慮者謂之困,困 則禍不可禦。」授天子二策。下卿進曰:「敬戒無怠,慶者 在堂,弔者在閭。禍與福鄰,莫知其門。豫哉豫哉,萬民 望之。」授《天子三策》。
韓詩外傳
[编辑]《慎前一則》
[编辑]高牆,豐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興,流潦至,則崩必先 矣。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 矣。君子居是邦也,不崇仁義,尊其賢臣,以理萬物,未 必亡也。一旦有非常之變,諸侯交爭,人趨車馳,迫然 禍至,乃始愁憂,乾喉焦唇,仰天而嘆,庶幾乎望其安 也,不亦晚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後。」嗟乎,雖悔 無及矣。《詩》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淮南子
[编辑]《主術訓》
[编辑]心欲小而志欲大。所以心欲小者,慮患未生,備禍未 發,戒過慎微,不敢縱其欲也。古者天子聽朝,公卿正 諫,博士誦《詩》,瞽箴師誦,庶人傳語,史書其過,宰徹其 膳,猶以為未足也。故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 湯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鞀,過若毫釐而既已 備之也。夫聖人之於善也,無小而不舉;其於過也,無 微而不改,堯、舜、禹、湯、文、武,皆坦然天下而南面焉。當 此之時,鼛鼓而食,奏雍而徹,已飯而祭竈,行不用巫祝,鬼神弗敢祟,山川弗敢禍,可謂至貴矣。然而戰戰 慄慄,日慎一日。由此觀之,則聖人之心小矣。《詩》云:「惟 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其斯之謂歟!
《說山訓》
[编辑]良醫者常治無病之病,故無病。聖人者常治無患之 患,故無患也。「夫至巧不用劍」,善閉者不用關楗,淳于 髡之告失火者,此其類。
王通中說
[编辑]《問易篇》
[编辑]子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言道之難進也。故君子思 過而預防之,所以有誡也。切而不指,勤而不怨,曲而 不諂,直而有禮,其惟誡乎?
豫防部藝文一
[编辑]《論時政疏》漢·賈誼
[编辑]凡人之智,能見已然,不能見將然。夫禮者,禁於將然 之前,而法者,禁於已然之後。是故法之所用易見,而 禮之所為至難知也。若夫慶賞以勸善,刑罰以懲惡, 先王執此之政,堅如金石,行此之令,信如四時,據此 之公,無私如天地耳,豈顧不用哉?然而曰「禮云禮云」 者,貴絕惡於未萌,而起教於微眇,使民日遷善遠辠 而不自知也。孔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為人主計者,莫如先審取舍,取舍之極定於內,而安 危之萌應於外矣。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 而危也,皆以積漸然,不可不察也。人主之所積,在其 取舍。以禮義治之者,積禮義,以刑罰治之者,積刑罰。 刑罰積而民怨背,禮義積而民和親。故世主欲民之 善同,而所以使民善者或異,或道之以德教,或敺之 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氣樂;敺之以法 令者,法令極而民風哀。哀樂之感,禍福之應也。
《上神宗皇帝書》宋·蘇軾
[编辑]「古者建國,使內外相制,輕重相權。如周如唐,則外重 而內輕;如秦如魏,則外輕而內重。內重之弊,必有姦 臣指鹿之患;外重之弊,必有大國問鼎之憂。聖人方 盛而慮衰,常先立法以救弊。我國家租賦籍於計省, 重兵聚於京師,以古揆今,則似內重。」恭惟祖宗所以 深計而預慮,固非小臣所能臆度而周知。然觀其委 任臺諫之一端,則是聖人過防之至計。歷觀秦、漢以 及五代,諫爭而死蓋數百人,而自建隆以來,未嘗罪 一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升,許以風聞,而無官長。風 采所繫,不問尊卑,言及乘輿,則天子改容,事關廊廟, 則宰相待罪。故仁宗之世,議者譏宰相但奉行臺諫 風旨而已。聖人深意,流俗豈知,臺諫固未必皆賢,所 言亦未必皆是,然須養其銳氣而借之重權者,豈徒 然哉?將以拆姦臣之萌,而救內重之弊也。夫姦臣之 始,以臺諫拆之而有餘,及其既成,以干戈取之而不 足。今法令嚴密,朝廷清明,所謂姦臣,萬無此理。然而 養貓以去鼠,不可以無鼠而養不捕之貓;畜狗以防 姦,不可以無姦而畜不吠之狗。陛下得不上念祖宗 設此官之意,下為子孫立萬世之防。朝廷紀綱,孰大 於此。
《地震應詔上書》楊萬里
[编辑]臣聞:言有事於無事之時,不害其為忠;言無事於有 事之時,其為姦也大矣。南北和好,踰二十年,一旦絕 使,敵情不測。而或者曰:彼有五單于爭立之禍。又曰: 彼有匈奴困於東裔之禍。既而皆不驗。道塗相傳,繕 汴京城池,開海州漕渠,又於河南、北簽民兵,增驛騎, 製馬櫪,籍井泉,而吾之閒諜不得以入,此何為者耶? 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一也;或謂金主北歸, 可為中國之賀。臣以中國之憂,正在乎此。此人北歸, 蓋懲創於逆亮之空國而南侵也。將欲南之,必姑北 之。或者以身鎮撫其北,而以其子與婿經營其南也。 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二也。臣竊聞論者,或 謂緩急淮不可守,則棄淮而守江,是「大不然。昔者吳 與魏力爭而得合肥,然後吳始安。李煜失滁、揚二州, 自此南唐始蹙。今日棄淮而保江,既無淮矣,江可得 而保乎?」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三也。今淮東 西凡十五郡,所謂守帥,不知陛下使宰相擇之乎?使 樞廷擇之乎?使宰相擇之,宰相未必為樞廷慮也。使 樞廷擇之,則除授不「自己出也。一則不為之慮,一則 不自己出,緩急敗事則皆曰非我也,陛下將責之誰 乎?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四也。且南北各有 長技,若騎若射,北之長技也;若舟若步,南之長技也。」 今為北之計者,日繕治其海舟,而南之海舟則不聞 繕治焉。或曰:「吾舟素具也。」或曰:舟雖未具而憚於擾
也。紹興辛巳之戰,山東采石之功,不以騎也,不以射也,不以步也,舟焉而已。當時之舟,今可復用乎?且夫斯民一日之擾,與社稷百世之安危,孰輕孰重?事固 有大於擾者也。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五也。 陛下以今日為何等時耶?金人日逼,疆場日擾,而未 聞防金人者何策,保疆場者何道,但聞某「日修某禮 文也,某日進某書史也,是以鄉飲理軍,以《干羽》解圍」 也。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六也。臣聞古者人 君,人不能悟之,則天地能悟之。今也國家之事,敵情 不測如此,而君臣上下處之,如太平無事之時,是人 不能悟之矣。故上天見災異,異時熒惑犯南斗,近日 鎮星犯端門,熒惑守羽林。臣書生,不曉天文,未敢以 為必然也。至於春正月,日青無光,若有兩日相摩者, 茲不曰大異乎?然天猶恐陛下不信也。至於春日載 陽,復有雨雪殺物,茲不曰大異乎?然天猶恐陛下又 不信也。乃五月庚寅,又有地震,茲又不曰大異乎?且 夫天變在遠,臣子不敢奏也,不信可也;地震在外,州 郡不敢聞也,不信可也。今也天變頻仍,地震輦轂,而 君臣不聞警懼,朝廷不聞咨訪,人不能悟之,則天地 能悟之。臣不知陛下於此悟乎否乎?臣所謂言有事 於無事之時者,七也。自頻年以來,兩浙最近則先旱, 江、淮則又旱,湖、廣則又旱,流徙者相續,道殣相枕,而 常平之積,名存而實亡,入粟之令,上行而下慢,靜而 無事,未知所以振救之,動而有事,將何所仰以為資 耶?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八也。古者足國裕 民,惟食與貨,今之所謂錢者,富商、巨賈、閹宦、權貴,皆 盈室以藏之,至於百姓三軍之用,惟破楮券爾。萬一 如唐涇原之師,因怒糲食,蹴而覆之,出不遜語,遂起 朱泚之亂,可不為寒心哉!臣所謂言有事於無事之 時者九也。古者立國必有可畏,非畏其國也,畏其人 也。故苻堅欲圖晉,而王猛以為不可,謂「謝安、桓沖江 左之望」,是存晉者二人而已。異時名相如趙鼎、張浚, 名將如岳飛、韓世忠,此金人所憚也。近時劉珙可用 則早死,張栻可用則沮死,萬一有緩急,不知可以督 諸軍者何人?可以當一面者何人,而金人之所素憚 者又何人?而或者謂人之有才,用而後見。臣聞之《記》 曰:「苟有事必見其式,苟有言必聞其聲。」今曰有其人 而未聞其可將可相,是有車而無式,有言而無聲也。 且夫用而後見,非臨之以大安危,試之以大勝負,則 莫見其用也。平居無以知其人,必待大安危、大勝負 而後見焉。成事幸矣,萬一敗事,悔何及耶?昔者謝元 之北禦苻堅,而郗超知其必勝;桓溫之西伐李勢,而 劉倓知其必取。蓋元於履屐之閒,無不當其任,溫於 蒱博不必得則不為。二子於平居無事之日,蓋必有 以察其小,而後信其大也,豈必大用而後見哉?臣所 謂言有事於無事之時者十也。願陛「下超然遠覽,昭 然遠寤,勿矜聖德之崇高,而增其所未能;勿恃中國 之生聚,而嚴其所未備;勿以天地之變異為適然,而 法宣王之懼災;勿以臣下之苦言為逆耳,而體太宗 之導諫;勿以女謁近習之害政為細故,而監漢、唐季 世致亂之由;勿以仇讎之包藏為無他,而懲宣、政晚 年受禍之酷;責大臣」以通知邊事軍務,如富弼之請。 勿以東西二府異其心;委大臣以薦進謀臣良將,如 蕭何所奇。勿以文武兩途而殊其轍,勿使賂宦者而 得旄節,如唐大曆之弊;勿使貨近幸而得招討,如梁 段凝之敗。以重蜀之心而重荊、襄;使東西形勢之相 接,以保江之心而保兩淮;使表裡脣齒之相依。勿以 海道為無虞,勿以大江為可恃。增屯聚糧,治艦扼險, 君臣之所咨訪,朝夕之所講求。姑置不急之務,精專 備敵之策,庶幾上可消於天變,下不墮於敵姦。
豫防部藝文二〈詩〉
[编辑]《君子行》魏·曹植
[编辑]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閒。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嫂叔不親授,長幼不比肩。勞謙得其柄,和光甚獨難。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髮,後世稱聖賢。
豫防部紀事
[编辑]《韓非子喻老篇》: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閒,扁鵲曰:「君有 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扁鵲出』。桓侯 曰:『醫之好,欲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 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 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疾在腸胃,不治將益 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 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 藥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 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 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 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灸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 蚤從事焉。」
昔晉公子重耳出亡過鄭,鄭君不禮。叔瞻諫曰:「此賢 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積德。」鄭君不聽,叔瞻又諫曰: 「不厚,不若殺之,無令有後患。」鄭君又不聽。及公子返 晉邦,舉兵伐鄭,大破之,取八成焉。晉獻公以垂棘之 璧,假道於虞而伐虢,大夫宮之奇諫曰:「不可。脣亡而 齒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晉滅虢,明日虞必隨」 之亡。虞君不聽,受其璧而假之道。晉已取虢,還及滅 虞。此二臣者,皆爭於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則 叔瞻、宮之奇灸,虞、鄭之扁鵲也,而二君不聽,故鄭以 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謀也。
《孔叢子·陳士義篇》:秦王得西戎利刀,以之割玉,如割 木焉,以示東方諸侯。魏王問子順曰:「『古亦有之乎』?對 曰:『周穆王大征西戎,獻錕鋘之劍,火浣之布。王曰:『火 浣之布,今何以獨無』?對曰:『秦貪而多求,求欲無厭,是 故西戎閉而不致,此以素防絕之也』』。」
《漢書霍光傳》:「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 則不遜,不遜則侮上,侮上者逆道也』。」乃上疏言:「霍氏 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 輒報聞。其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 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竈直突,傍有積薪。 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 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 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 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 不費牛酒,終無火患。今論功而請客,曲突徙薪無恩 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 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 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 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 使居焦髮灼爛之右。上乃賜福帛十疋,後以為郎。」 《匡衡傳》:「衡字稚圭,為太子少傅。時傅昭儀及子定陶 王愛幸,寵於皇后、太子。衡上疏曰:詩始國風,禮本冠 婚。始乎國風,原情性而」明人倫也。本乎冠婚,正基兆 而防未然也。聖王必慎妃后之際,別適長之位,所以 慎防其端,禁於未然,不以私恩害公義。
《玉澗雜書》:魏文帝《典論》云:「大駕都許,使光祿大夫劉 松北鎮袁紹軍,與紹子弟日共宴飲,以三伏之際,晝 夜酣飲極醉,至於無知,云以避一時之暑,故河朔有 避暑飲。吾嘗謂此非松好飲,蓋自為計,亦所以防紹 子弟,使不暇為他圖也。」
《晉書蔡謨傳》:謨性方雅,丞相王導作女伎,施設床席, 謨先在坐,不悅而去,導亦不止之。尤篤慎,每事必為 過防,故時人云:「蔡公過浮航,脫帶腰舟長。」
《北史鄭羲傳》:「天安初,常珍奇據汝南來降,詔元石為 都將赴之,遣羲參石軍事,到上蔡入其城。城中尚有 珍奇親兵數百人,在珍奇宅內。石意憍怠,置酒嬉戲, 無警防之虞。羲勸嚴兵設備,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 使人燒府,欲因救火作難,以石有備,乃止。」
《唐書魏徵傳》:「徵字元成,及薨,贈司空。帝歎曰:以銅為 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 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 《芝田錄》:牛奇章帥維揚,杜牧之在幕中,夜多微服逸 遊。公聞之,以街子數輩潛隨牧之,以防不虞。後牧之 以拾遺召,臨別,公以縱逸為戒。
《宋史韓琦傳》:「琦入直集賢院,監左藏軍,禁中需金帛, 皆內臣直,批旨取之,無印可驗。琦請復舊制,置傳宣 合同司,以相防察。」
《呂夏卿傳》:夏卿同知禮院,仁宗選任大臣,求治道,夏 卿陳時務五事,且言:天下之勢不能安,常當於未然 之前救其弊。事至圖之,恐無及已。朝廷頗采其策。 《呂公著傳》:元祐元年,公著拜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 郎。時右司諫賈易以言事訐直詆大臣,將峻責,公著 以為言,止罷知懷州。退謂同列曰:「諫官所論得失未 足言,顧主上春秋方盛,慮異時有進諛說惑亂者,正 賴左右爭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輕厭言者也。」眾莫不 嘆服。
《王吉甫傳》:「吉甫字邦憲,知齊州、梓州。梓在東州為壯 藩,戶口最盛,轉運使欲增折配以取羨餘,吉甫謂其 僚曰:『民力竭矣,一增之後不可復減。吾寧貽使者怒, 忍為國斂怨,為民基禍哉』。竟卻之。」
《司馬光傳》:英宗立后還政,有司立式,凡后有所取用, 當覆奏乃供。光云:當移所屬使立供。已,乃具數白后, 以防矯偽。
《曹皇后傳》:衛卒數人作亂,夜越屋叩寢殿,后方侍帝, 聞變遽起。帝欲出,后閉閤擁持,趣呼都知王守忠,使 引兵入。后度賊必縱火,陰遣人挈水踵其後,果舉火焚簾,水隨滅之。
《韓維傳》:「熙寧時,考試制舉人孔文仲對策入等,以切 直罷歸。維言:陛下毋謂文仲為一賤士,黜之何損?臣 恐賢俊解體,忠良結舌,阿諛苟合者將窺隙而進,為 禍不細。」
《程顥傳》:「顥字伯淳,神宗數召見,一日正午始趨出,前 後進言甚多,務以誠意感悟主上,嘗勸帝防未萌之 欲,帝俯躬曰:『當為卿戒之』。」
《范純禮傳》:「純禮字彝叟,仲淹第三子。徽宗時,擢尚書 右丞。侍御史陳次升乞除罷言官,並自內批,不由三 省進擬。右相曾布力爭不能得,乞降黜次升。純禮徐 進曰:『次升何罪?不過防柄臣各引所親,且去不附己 者爾』。徽宗曰:『然』。乃寢布議。」
《程大昌傳》:「大昌字泰之,孝宗即位,遷著作佐郎。當是 時,帝初政,銳意事功,命令四出,貴近或預密議。會詔 百官言事,大昌奏曰:『漢石顯知元帝信己,先請夜開 宮門之詔,他日故夜還,稱詔啟關。或言矯制。帝笑,以 前詔示之。自是顯真矯制,人不復言。國朝命令,必由 三省,防此弊也。請自今被御前直降文書,皆申省審』」 奏乃得行,以合祖宗之規,以防石顯之姦。
《朱熹傳》:「慶元初,趙汝愚既相,中外引領望治,熹獨以 𠈁胄用事為慮,既屢為上言,又數以手書啟汝愚,當 用厚賞酬其勞,勿使得預朝政,有防微杜漸,謹不可 忽之語。汝愚方謂其易制,不以為意。及是汝愚亦以 誣逐,而朝廷大權悉歸𠈁胄矣。」 《道山清話》:「魏公一日至諸子讀書堂,見臥榻枕邊有 一劍,公問何用,言夜」閒以備緩急,公笑曰:「使汝果能 手刃賊,賊死於此,汝何以處?萬一奪入賊手,汝不得 完人矣。」古人青氈之說,汝不記乎?何至於此也。 《聞見近錄》:仁宗朝,禁中夜火,執政趨詣東華門,閉而 不納,遍詣諸門皆然。王沂公語呂許公曰:「可斬關而 入。」許公曰:「不可。」至日高,方啟東華門,百官步而入,殿 宇多灰燼。上御升平樓,垂簾呼班喝拜如常儀,自沂 公以下皆拜,許公獨挺然而立。上遣使問之,許公曰: 「昨夕宮中災,今日未面天顏,臣不敢拜。」於是捲簾,上 臨軒陛,許公即再拜。或問其故,曰:「禁中火,方擾攘,復 斬關而入,不惟上益驚,豈不防他變也?垂簾之下,未 見天子,萬一誤拜,其將奈何?」
李太后薨,未發喪,將以妃禮葬之。執政對,呂文靖曰: 「昨夕聞有宮嬪薨。」章獻皇后即引仁宗手,起過屏後, 后復獨坐簾下,曰:「相公欲閒諜人家子母耶?」文靖曰: 「陛下為劉氏血食計,則早正典禮。」后默不語,遂遷於 皇儀殿,以后禮葬之。及章獻上仙,閒言不入者,文靖 力也。
《名臣言行錄》:呂夷簡在章獻朝,近臣頗以言事去職, 或勸公宜退,夷簡曰:「先帝待我厚,期以宗廟安寧,死 不愧於先帝。故平、勃不去,所以安漢;仁傑不去,所以 安唐。使我潔虛名而去,治亂未可知也。故孜孜燮輔, 知無不為。雖禍之未形,事之將然,必先為之救禦。」 呂公著侍經筵時,仁宗《春秋》高,公於經傳同異、訓詁 得失,皆粗陳其略,至於治亂安危之要,聞之足以戒 者,乃為上反覆深陳之。仁宗嘗詔講官,凡經傳所載 逆亂事,皆直言毋諱。公因進講,言:「弒逆之事,臣子所 不忍言,而仲尼書之《春秋》者,所以深戒後世人君,欲 其防微杜漸,居安慮危,使君臣父子之道素明,長幼 嫡庶之分早定,則亂臣賊子無所萌其」姦心。故《易》曰: 「履霜堅冰」至由辯之不早辯也。
問奇類林呂公著平章軍國時,門下,因語次,或曰:「嘉 問敗壞家法,可惜。」公不答,客愧而退。一客少留曰:「司 空尚能容呂惠卿,何況族黨?此人妄意迎合,可惡也。」 公又不答。既歸,子弟請問二客之言何如,公亦不答。 李仲和之子與包孝肅同讀書一僧舍,每出入必經 由一富人門,二公未嘗往見之。一日,富人俟其過門, 邀之坐,二公托以他事,不從。他日復招飲,意甚厚。李 欲往,包公正色語曰:「彼富人也,吾徒異日或守鄉郡, 今妄與之交,豈不為累乎?」竟不往。後十年,二公果相 繼典鄉郡。
《厚德錄》:張文懿公士遜在相位,陳堯佐罷參知政事, 有挾怨上言:堯佐欲反復,有誣諫官陰附宗室者。遜 置二奏上前,且言:「憸言動搖朝廷,若一開姦萌,則臣 亦不能自保矣。」上悟,置告者於法。誣諫官事亦寢。 宰相蔡確坐詩語譏訕,簾中臺諫章疏交上,必欲朝 廷誅殛,宰執侍從皆謂當然,范忠宣公獨以為不可, 遂於簾前開陳:「方今聖朝宜務寬厚,不可以語言文 字之閒、曖昧不明之過誅竄大臣。今日舉動,宜與將 來為法式。此事甚不可開端也。」
《揮麈餘話》:陳禾字秀實,四明人。政和初,為右正言。徽 宗批出,除給事中。會宦官童貫、黃經臣恃貴幸驕險, 且與中執法盧航相為表裡,縉紳側目,莫敢言者。禾 曰:「『備位臺諫,朝廷有至可慮者,一遷給舍,則非其職。 此而不言,後悔何追』?未受誥命,即抗疏上言,力陳漢唐之禍不可不戒,此隙一開,異日有不可勝言者。惟 陛下留意於未然。」上以日晚頗饑,拂衣起。
《賢奕張忠定公》令崇陽,民以茶為業。公曰:「茶利厚,官 將取之,不若早自異也。」命拔茶而植桑,民以為苦。其 後榷茶,他縣皆失業,而崇陽之桑皆已成,為絹,歲百 萬疋,其富至今。
《宋史魏了翁傳》:「嘉定八年,了翁遷轉運判官,行郡事, 即具奏乞修城郭,備不虞。廷議靳其費,了翁增埤浚 隍,如待敵至者。後一年,潰卒攻掠郡縣,知其有備不 敢逞,人始服豫防之意。」
《金史王浩傳》:浩為涇陽令時西臺檄州縣增植棗果, 督責嚴急,民甚被擾,浩獨無所問,主司將坐之,浩曰: 「是縣所植已滿其數,若欲增植,必盜他人所有,取彼 置此,未見其利。」
《翦勝舊聞》:太祖御膳,必馬后親調以進,深以防閑隱 微。一日進羹微寒,帝怒,舉杯擲之,羹污狼籍,后耳畔 微有傷。后熱羹重進,顏色自若。
《青溪暇筆》:洪武閒,上御奉天門外西鷹房,觀海東青。 翰林學士宋濂諫曰:「禽荒古所戒。」上曰:「朕聊玩之耳, 不甚好也。」濂曰:「亦當防微杜漸。」上遂起。
《郁離子微》北郭氏室壞不修且壓,乃召工謀之請粟, 曰:「未閒,汝姑自食。」役人告饑,涖事者弗白,而求賄勿 與。於是眾工皆憊恚,執斧鑿而坐。會天大雨,步廊之 柱折兩廡既圮,次及於其堂,乃用其人之言,出粟具 饔餼以集工曰:「惟所欲而與。弗靳。」工人至,視其室不 可支,則皆辭。其一曰:「向也吾饑,請粟而不得,今吾飽 矣。」其二曰:「子之饔餲矣,弗可食矣。」其三曰:「子之室腐 矣,吾無所用其力矣。」則相率而逝,室遂不葺以圮。
豫防部雜錄
[编辑]《淮南子人閒訓》:「聖人深居以避辱,靜安以待時。小人 不知禍福之門戶,妄動而絓羅網,雖曲為之備,何足 以全其身?譬猶失火而鑿池,被裘而用箑也。且塘有 萬穴,塞其一魚,遽無由出;室有百戶,閉其一盜,遽無 從入。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聖人見之蚤, 故萬物莫能傷也。」
《申鑒雜言》上:「進忠有三術:一曰防先其未然謂之防。」 《清暑筆談》:「處治安之世而戒以危亡,履盛滿之勢而 戒以知止,當嗜慾之熾而戒以節忍,則諱惡其言而 不之信,及其亂亡禍敗,追思其言,則無及矣。是故早 見而戒未然者之謂豫。」
《丸經》,眾集紜紜,吾將傍通。鼎足難通,勇者必勝。有強 力之中,有勢末之巧,有不虞之中,有求中之蹶。故先 度為上,先度後動,百發百中;先動後度,百發百蹶。故 曰:「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此決勝之要,智者所守也。 問奇類林。《易大畜》六四曰:「童牛之牿,元吉。」六五曰:「豶 豕之牙,吉。」四言元吉,五僅以吉言,何也?制之於未騁 者,「其機易;制之於欲騁者其機難。是故君子貴涵養, 與為豶豕之牙,寧為童牛之牿,亦貴克治。不能為童 牛之牿,則必為豶豕之牙。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