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3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錄
處世部總論
易經〈需卦 同人卦 謙卦 蹇卦 解卦 繫辭下〉
禮記〈曲禮 儒行〉
家語〈六本 子路初見〉
韓詩外傳〈論處世九則〉
淮南子〈俶真訓〉
說苑〈敬慎〉
新論〈和性〉
中說〈禮樂篇 述史篇〉
省心錄〈論處世二則〉
周子通書〈愛敬〉
西疇常言〈應世〉
世範〈處世〉
朱子大全集〈答劉平甫〉
筆疇〈處世〉
讀書錄〈自反 接人〉
廣莊〈人閒世〉
處世部藝文一
自箴 唐元結
處世部藝文二
蜀道難 唐李白
省過 宋程端蒙
處世部紀事
處世部雜錄
學行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處世部總論
[编辑]易經
[编辑]《需卦》
[编辑]《彖》曰:「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程傳〉《需》之義,須也。以險在于前,未可遽進,故需待而行也。以乾之剛健而能需待,不輕動,故不陷于險,其義不至于困窮也。剛健之人,其動必躁,乃能需待而動,處之至善者也,故夫子贊之云:「其義不困窮」矣。
《同人卦》
[编辑]《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程傳〉《出門》「同人于外」,是其所同者廣,無所偏私,人之同也,有厚薄親疏之異,過咎所由生也。既無所偏黨,誰其咎之。〈大全〉誠齋楊氏曰:「門室之始,初九,同人之始,吾與人曷嘗不同?隔之者門也。吾一出門,則天地四方,孰不吾同者,何咎之有?」
《謙卦》
[编辑]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程傳〉「謙」而又謙,故曰「謙謙。」能如是者,君子也。自處至謙,眾所共與也。雖用涉險難,亦無患害,況居平易乎?何所不吉也。〈大全〉雙湖胡氏曰:「《涉川》貴于遲重,不貴於急速,用謙謙之道以涉川,只是謙退居後而不爭先,自然萬無失一,故吉。」
《蹇卦》
[编辑]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程傳〉上險而下止、見險而能止也。犯險而進、則有悔咎,故美其能止為知也。方蹇難之時、唯能止為善,故諸爻除五與二外,皆以往為失、來為得也。〈大全〉丹陽都氏曰:險在下,可行而乃止焉,非知險者也。此卦所以為《蒙》,有不明之義。險在前,知其不可進而止焉,可謂知險矣。此卦所以為《蹇》,而《蹇》則知者之事,所以反乎《蒙》也。
《解卦》
[编辑]《彖》曰:「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
〈大全〉白雲郭氏曰:「遇險而止者,才之不足也。遇險而動者,才之有餘也。以有餘之才,故能動而免乎險,所以為解也。」
《繫辭下》
[编辑]「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
〈大全〉朱子曰:「知幾便是這事難。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今有一樣人,其不畏者,又言過于直;其畏謹者又縮做一團,更不敢說一句話。此便是曉不得那幾。若知幾則自中節,無此病矣。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蓋上交貴於恭,遜恭則便近於諂;下交貴於和,易和則便近於瀆。蓋恭與諂相近,和與瀆相近」,只爭些子,便至於流也。
禮記
[编辑]《曲禮》
[编辑]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陳注〉朱子曰:「此言賢者於其所狎能敬之,於其所畏能愛之,於其所愛能知其惡,於其所憎能知其善。」
又
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陳注〉此泛言長少之序,非謂親者。
又
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陳注〉呂氏曰:「盡人之歡,竭人之忠,皆責人厚者也。責人厚而莫之應,此交所以難全也。歡謂好於我也。忠謂盡心於我也。好於我者,望之不深,盡心於我者,不要其必致,則不至於難繼也。」
又
「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陳注〉呂氏曰:「顧望而後對者,不敢先他人而言也。」應氏曰:「有察言觀色之意。」
《儒行》
[编辑]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 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 其交友有如此者。
〈陳注〉「合志」,以所向言。「營道」,以所習言。方,即術也。並立爵位,相等也。「相下」,以尊位相讓而己處其下也。流言,惡聲之傳播也。聞之不信,不以為實也。其行本方立義,謂所本者必方正,所立者必得其宜也。同於為義,則進而從之,不同則退而避之,故曰「同而進,不同而退。」
孔子家語
[编辑]《六本》
[编辑]齊高庭問於孔子曰:「庭不曠,山不直地,衣穰而提贄 精氣以問事君子之道,願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幹 之,敬以輔之,施仁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 之,去女惡心而忠,與之效其行,修其禮,千里之外,親 如兄弟,行不效,禮不修,則對門不女通矣。夫終日言 不遺己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惟智者能之,故自」 修者必恐懼以除患,恭儉以避難者也。終身為善,一 言則敗之,可不慎乎!
《子路初見》
[编辑]孔篾問行己之道。子曰:「知而弗為,莫如勿知;親而弗 信,莫如勿親。樂之方至,樂而勿驕;患之將至,思而勿 憂。」孔篾曰:「行己乎?」子曰:「攻其所不能,補其所不備,毋 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驕人。終日言無遺己 之憂,終日行不遺己之患。唯智者有之。」
韓詩外傳
[编辑]《論處世九則》
[编辑]《傳》曰:喜名者必多怨,好與者必多辱,唯滅跡於人,能 隨天地自然,為能勝理而無愛名,名興則道不用,道 行則人無位矣。夫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唯不求利 者為無害,不求福者為無禍。《詩》曰:「不忮不求,何用不 臧。」
傳曰:聰者自聞,明者自見。聰明則仁愛著而廉恥分 矣。故非道而行之,雖勞不至;非其有而求之,雖強不 得。故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遠 而名彰也。《詩》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傳》曰:「安命養性者,不待積委而富;名號傳乎世者,不 待勢位而顯。德義暢乎中而無外求也。信哉,賢者之 不以天下為名利者也!《詩》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曾子曰:「君子有三言,可貫而佩之:一曰無內疏而外 親,二曰身不善而怨他人,三曰患至而後呼天。」子貢 曰:「何也?」曾子曰:「內疏而外親,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 他」人,不亦遠乎!患至而後呼天,不亦晚乎?《詩》曰:「啜其 泣矣,何嗟及矣。」
君子有主善之心,而無勝人之色;德足以君天下,而 無驕肆之容;行足以及後世,而不以一言非人之不 善。故曰:君子盛德而卑,虛己以受人,旁行不流,應物 而不窮,雖在下位,民願戴之。雖欲無尊,得乎哉!《詩》曰: 「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惟其當 之為貴。夫負石而赴河,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 之。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 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鬚,卵有毛」,此說之難持者也, 而鄧㭊惠施能之。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君子不貴者, 非禮義之中也。故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 不貴苟傳,惟其當之為貴。《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 言當之為貴也。
「伯夷、叔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弗忍居也。思與 鄉人居,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至柳下惠則不然,不羞污君,不 辭小官,進不隱賢,必由其道,阨窮而不憫,遺佚而不 怨,與鄉人居,愉愉然不去也。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彼」 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鄙夫寬,薄夫厚。至乎 孔子去魯,遲遲乎其行也,可以去而去,可以止而止, 去父母國之道也。伯夷,聖人之清者也;柳下惠,聖人 之和者也;孔子,聖人之中者也。《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中庸和通之謂也。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道諛也;正言直行,指人 之過,非毀疵也。詘柔順從,剛強猛毅,與物周流,道德 不外。《詩》曰:『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貢 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已 耳。」顏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 子所持各異,問於夫子。夫子曰:「由之所言,蠻貊之言 也;賜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親屬之言也。《詩》 曰:『人之無良,我以為兄』。」
淮南子
[编辑]《俶真訓》
[编辑]古者至德之世,賈便其肆,農樂其業,大夫安其職,而 處士修其道。當此之時,風雨不毀折,草木不夭,九鼎 重味,珠玉潤澤,「洛出《丹書》,河出綠圖」,故許由、方回,善 卷披衣,得達其道。何則?世之主有欲利天下之心,是 以人得自樂其閒。四子之才,非能盡善,蓋今之世也, 然莫能與之同光者。遇唐虞之時,逮至夏桀、殷紂,燔 「生人辜諫者為炮烙,鑄金柱,剖賢人之心,斮才士之 脛,醢鬼侯之女,葅梅伯之骸。當此之時,嶢山崩,三川 涸,飛鳥鎩翼,走獸擠腳。當此之時,豈獨無聖人哉?然 而不能通其道者,不遇其世。」夫鳥飛千仞之上,獸走 叢薄之中,禍猶及之,又況編戶齊民乎?由此觀之,體 道者不專在于我,亦有繫于世矣。夫歷陽之都,一夕 反而為湖,勇力聖知與罷怯不肖者同命。巫山之上, 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故河魚不得明目, 穉稼不得育時,其所生者然也。故世治則愚者不得 獨亂,世亂則智者不能獨治。身蹈于濁世之中,而責 道之不行也,是猶兩絆騏驥,而求其致千里也。置猨 檻中,則與豚同,非不巧捷也,無所肆其能也;舜之耕 陶也,不能利其里;南面王,則德施乎四海;仁非能益 也,處便而勢利也。古之聖人,其和愉寧靜,性也;其志 得道行,命也。是故性遭命而後能行,命得性而後能 明。烏號之弓,谿子之弩,不能無絃而射;越舲蜀艇,不 能無水而浮。今矰繳機而在上,網罟張而在下,雖欲 翱翔,其勢焉得。故《詩》云:「采采卷耳,不盈傾筐。嗟我懷 人,寘彼周行。」以言慕遠世也。
劉向說苑
[编辑]《敬慎》
[编辑]常樅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可以 語諸弟子者乎?」常樅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常樅曰: 「過故鄉而下車,子知之乎?」老子曰:「過故鄉而下車,非 謂其不忘故耶?」常樅曰:「嘻,是已。」常樅曰:「過喬木而趨, 子知之乎?」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耶?」常樅曰: 「嘻,是已。」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 齒存乎?」老子曰:「亡。」《常樅》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 存也,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也,豈非以其剛耶?」《常樅》 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定矣,無以復語子哉。」
高上尊賢,無以驕人;聰明聖智,無以窮人;資給疾速, 無以先人;剛毅勇猛,無以勝人。不知則問,不能則學。 雖智必質,然後辯之;雖能必讓,然後為之。故士雖聰 明聖智,自守以愚;功被天下,自守以讓;勇士距世,自 守以怯;富有天下,自守以廉:此所謂「高而不危,滿而 不溢」者也。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虧,讒諛亂正心,眾 口使意回。憂患生于所忽,禍起于細微,汙辱難湔灑, 敗事不可復追。不深念遠慮,後悔當幾何!夫徼幸者, 伐性之斧也;嗜欲者,逐禍之馬也;謾諛者,窮辱之舍 也;取虐于人者,趨禍之路也。故曰:「去徼幸,務忠信,節 嗜欲,無取虐于人,則稱為君子,名聲常存。」怨生于不 報,禍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處,不困在于蚤豫,存亡 在于得人。慎終如始,乃能長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 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謂要道也。
顏回將西遊,問于孔子曰:「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 信,可以為身。恭則免于眾,敬則人愛之,忠則人與之, 信則人恃之。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免于患矣。可 以臨國家,何況于身乎?故不比數而比疏,不亦遠乎? 不修中而修外,不亦反乎?不先慮事,臨難乃謀,不亦 晚乎!」
魯有恭士,名曰《機氾》,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陰, 夏日行陽,市次不敢不行,參行必隨,坐必危。一食之 閒,三起不羞。見衣裘褐之士,則為之禮。魯君問曰:「機 子年甚長矣,不可釋恭乎?」機氾對曰:「君子好恭以成 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對君之坐,豈不安哉,尚有 差跌;一食之上,豈不美哉?尚有哽噎。今若氾所謂幸」 者也,固未能自必。鴻鵠飛沖天,豈不高哉?矰繳尚得 而加之。虎豹為猛,人尚食其肉,席其皮,譽人者少,惡 人者多。行年七十,常恐斧質之加于氾者何?釋恭為 成。回學于子路三年,回恭敬不已。子路問其故何也? 回對曰:「臣聞之,行者比于鳥,上畏鷹鸇,下畏網羅。夫 人為善者少,為讒者多,若身不死,安知禍罪不施?行年七十,常恐行節之虧回,是以恭敬待大命。」子路稽 首曰:「君子哉!」
劉勰新論
[编辑]《和性》
[编辑]夫歐冶鑄劍,太剛則折,太柔則卷。欲劍無折,必加其 錫;欲劍無卷,必加其金。何者?金性剛而錫質柔,剛柔 均平,則為善矣。良工塗漆,緩則難晞,急則弗牢,均其 緩急,使之調和,則為美也。人之含性,有似于茲。剛者 傷于嚴猛,柔者失于軟懦,緩者悔于後機,急者敗于 懁促。故鑄劍者使金不至折,錫不及卷;製器者使緩 而能晞,急而能牢;理性者使剛而不猛,柔而不懦,緩 而不後機,急而不懁促,故能劍器兼善,而性氣淳和 也。昔徐偃王軟而國滅,齊簡公懦而身亡,此性太柔 之失也。晉陽處父以純剛取害,鄭子陽以嚴猛致斃, 此性太剛之過也。楚子西寬而招敗,邾莊公懁而自 禍,此性褊急之災也。西門豹性急,佩韋皮以自緩;董 安于性緩,帶絲絃而自急。彼各能以一物所長,攻其 所短。故陰陽調,天地和,剛柔均,人事和也。陰陽不和 則水旱失節,剛柔不均則強弱乖政,水旱失節則歲 敗,強弱乖政則身亡。是以智者寬而慄,嚴而溫,柔而 毅,猛而仁,剛而濟其柔,柔抑其強,強弱相參,緩急相 弼。以斯善性,未聞忤物而有悔吝者也。
王通中說
[编辑]《禮樂篇》
[编辑]賈瓊問群居之道。子曰:「同不害正,異不傷物。」曰:「可終 身而行乎?」子曰:「烏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內不失 真而外不殊俗。夫如此,故全也。」
《述史篇》
[编辑]賈瓊請絕人事,子曰:「不可。」請接人事,子曰:「不可。」瓊曰: 「然則奚若?」子曰:「莊以待之,信以從之,去者不追,來者 不拒,泛如也,斯可矣。」
林逋省心錄
[编辑]《論處世二則》
[编辑]涉世應物,有以橫逆加我者,譬猶行草莽中,荊棘之 在衣,徐行緩解而已。所謂「荊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則 方寸不勞而怨可釋。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欲常勝者不爭,欲常 樂者自足。有限之器投之盈滿則溢,太虛之室,物物 自容,靜躁寬猛,視量之如何耳。
周子通書
[编辑]《愛敬》
[编辑]有善不及,
設問:「人或有善,而我不及,則如之何?」
曰:「不及則學焉。」
答言:「當學其善而已。」
問曰:「有不善。」
問:「人有不善,則何以處之?」
曰:「不善」,則告之;不善,且勸曰:「庶幾有改乎。斯為君子。」
答:「言人有不善。則告之以不善而勸其改。告之者。恐其不知此事之為不善也。勸之者。恐其不知不善之可改而為善也。」
有善一,不善二,則學其一而勸其二。
言人有善惡之雜,則學其善而勸其惡。
《有語》曰:「斯人有是之不善,非大惡也。」則曰孰無過焉? 知其不能改,改則為君子矣。不改為惡,惡者天惡之, 彼豈無畏耶?烏知其不能改?
聞人有過,雖不得見而告勸之,亦當答之以此,冀其或聞而自改也。「有心悖理」 謂之「惡」 ,無心失理謂之「過。」
「故君子悉有眾善,無弗愛且敬」焉。
「善無不學」 ,故「悉有眾善;惡無不勸」 ,故不棄一人於惡。不棄一人於惡,則無所不用其愛敬矣。
何垣西疇常言
[编辑]《應世》
[编辑]凡居人上,有勢分之臨,惟以恕存心,乃可以容下。故 行動必先謦欬,步遠則有前導,燕坐則毋簾窺壁聽。 是故君子不發人陰私,不掩人之所不及也。 富貴 利達,是人之所欲也。然而出處去就之異趣,君子小 人之攸分。蓋君子必審夫理之是非,而小人惟計乎 事之利害。審是非則虞人雖賤,非招不往;計利害則 苟可獲禽,雖詭遇為之, 人事盡而聽天理,猶耕墾 有常勤,豐歉所不可必也。不先盡人事者,是舍其田 而弗芸也。不安於靜聽者,是揠苗而助之長也。孔子 進以禮,退以義,非盡人事與?得之不得曰「有命」,非聽 天理與? 齊人競與?右師言,媚其權也,為其能富貴 己也。孟子獨不與之言,知良貴在我也,不甘為小人 屈也。去就有義,窮達有命,富貴在我,豈權倖所能擅 哉? 在仕者,事上官如嚴師,待同僚如畏友,視吏胥 如僕隸,撫良民如子弟,則無往而非學矣。居家者,事 親如君,敬尊屬如上官,待兄弟親賓如同僚,慈幼少, 恤耕役者如百姓,御奔走使令者如吏卒,而少加寬焉,是亦為政矣。
袁采世範
[编辑]《處世》
[编辑]世有無知之人,不能一概禮待鄉曲,而因人之富貴 貧賤,設為高下等級。見有資財、有官職者,則禮恭而 心敬。資財愈多,官職愈高,則恭敬又加焉。至親貧者 賤者,則禮傲而心慢,曾不少顧卹。殊不知彼之富貴 非我之榮,彼之貧賤非我之辱,何用高下分別如此 長厚?有識君子必不然也。 人之性行,雖有所短,必 有「所長。」與人交游,若常見其短而不見其長,則時日 不可同處。若常念其長而不顧其短,雖終身與之交 游可也。 人有詈人而人不答者,人必有所容也,不 可以為人之畏我,而更求以辱之。為之不已,人或起 而我應,恐口噤而不能出言矣。人有訟人而人不校 者,人必有所處也,不可以為人畏我,而更求以攻之。 為之不已,人或出而我辯,恐理虧而不能逃罪矣。 親戚故舊,人情厚密之時,不可盡以密私之事語之, 恐一旦失歡則前日所言皆他人所憑以為爭訟之 資。至有失歡之時,不可盡以切實之語加之,恐忿氣 既平之後,或與之通好結親,則前言可愧。大抵忿怒 之際,最不可指其隱諱之事,而暴其父祖之惡。吾之 一時怒氣所激,必欲指其切實而言之,不知彼之怨 恨深入骨髓。古人謂「傷人之言,深於矛戟」是也。俗亦 謂「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實。」 與人交游,無問高下, 須常和易,不可妄自尊大,修飾邊幅。若言行崖異,則 人豈復相近。然又不可太昵狎,樽酒會聚之際,固當 歌笑盡歡,恐嘲譏中觸人忌諱,則忿爭興焉。
朱子大全集
[编辑]《答劉平甫》
[编辑]「比來遊從稍雜,與此曹交處,最易親狎,而驕慢之心 日滋,既非所以養成德器,其于觀聽,亦自不美,所損 多矣。有國家者,猶以近習傷德害政,況吾徒乎!然亦 非必絕之,但吾清心省事,接之以時,遇之以禮,彼將 自疏,如僕輩固不足道。」然平甫亦嘗見衡門之下,有 雜賓乎?以禮來者,禮接之;亦嘗有留連酒炙,把臂並 遊,對床夜語者乎?此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欲平甫自 知而節之,若徒暴露于外,而無見聽之實,但使眾怨 見歸,為僕作禍耳。千萬幸察!裴丈正歲出山來,幸為 道區區。此公勁直,凡所告戒,千萬信受。如聽熹言之 悠悠恐不能堪耳。
又
「相聚一年,所進業殊少,所當為而未為者殊多。今又 疾病如此,羸頓勢未能出。與兄相聚相聚,亦思索講 究未得,恐負《太碩》人與共甫兄相責望之意。特復奉 白,幸惟思之!無事勿出入。」蓋共甫兄不在宅中,別無 子弟,門戶深闊,事有不可勝虞者,不惟惰遊廢業為 不可,賓客至者談說戲笑,度無益于身,事家事者少 酬酢之,則彼自不來矣。切祝且溫習勿廢,使有常業 而此心不放,則異日復相聚,亦易收拾。試思自去冬 以來已過之日多少?其閒用心處放蕩幾何,存在幾 何?則亦足以自警矣。
王達筆疇
[编辑]《處世》
[编辑]「我以厚待人,人以薄待我,匪薄也,我厚之未至也;我 以禮接人,人以虐加我,匪虐也,我禮之未至也。厚也, 禮也,自我行之;薄也,虐也,由我召之,彼何罪耶?然則 厚矣,禮矣,彼復薄虐者,乃我命也,彼何罪耶?是故不 怨天,不尤人,庶幾君子乎!」 以言譏人,此學者之大 病,取禍之大端也。夫君子之存心,皆天理也。天理存 則心平而氣和,心平而氣和,則人有過,自能容之矣, 尚何用言譏之哉?大抵好以言譏人者,必其忮心之 重者也。惟其忮心之重也,所以見人富貴則忌之,見 人聲名則疾之。忌之疾之之心,蓄之于平日,譏之激 之之言,發之于尋常也。殊不知結怨已深,搆禍已稔, 身亡家破,不可已矣。是故君子貴乎養心焉。稠人廣 坐之中,不可極口議論。逞己之長,非惟惹妒,抑亦傷 人。豈無有過者在其中耶?議論到彼,則彼不言而心 憾。且如對官長而言清,則不清者見怒;對朋友而言 直,則不直者見憎。彼不自責,其將謂吾有意而為之 矣。彼或有禍,我能免乎?惟有簡言語,和顏色,隨問即 答者庶幾耳。 君子不可以己之長,露人之短。天地 閒長短不齊,物之自然也。蕞爾之軀,豈能事事而長 哉?必欲炫己之長,露人之短,則跬步而成讎矣。何也? 「諱莫諱乎己之短,樂莫樂于人之掩其短。彼既揚我 短矣,不憾者千百中一人耳。」然則言人之短者,可謂 之種。禍 人之病,在乎好談其所長。長于功名者,動 輒誇功名;長于文章者動輒誇文章,長于遊歷者動 輒誇其所見山川之勝,長于刑名者動輒誇其讞獄 之情。此皆露其所長而不能養其所長者也。惟智者 不言其所長,故能保其長。 君子之處世,不可有輕 人之心,亦不可有上人之心。懷輕人之心者類乎薄挾上人之心者類乎狂。何也?貴乎平而不貴乎紊,有 輕人上人之心,則客氣常在,而心無頃刻之樂矣。世 之文士,見愚人得富貴,則不惟顏色輕之,而心實輕 之,見君子得聲名,則不特念慮妒之,而動靜亦妒之, 是大可嘆也。天之生物,物不能齊,吾當平心酬酢於 賢愚之閒可也。彼徒有輕人之心,而造物者竊笑之。 彼徒有上人之心,而學問日損之,又曷,若虛己接物 以為進德修業之基耶? 「貴人之前莫言窮,彼將謂 我求其薦矣。富人之前莫言貧,彼將謂我求其濟矣。」 是以群眾之中,淡然漠然,付之謹默可也。窮也貧也, 皆命也,非告人而可脫者也。或有不得于心,寄言詠 歌之閒,陶寫性靈而已。
薛瑄讀書錄
[编辑]《自反》
[编辑]不可有一毫責人之心。《張子》曰:「無天下國家皆非之 理。」此言當深體。 《張子》曰:「當知天下國家無皆非之 理。」蓋人能仁必實仁,自足以得親;義必實義,自足以 得君;禮必實禮,自足以事長;知必實知,自足以治人; 信必實信,自足以得友。如是而不得者,命也,亦何責 人之有?若己者皆不能盡,一有不得,即懷責人之心, 是豈君子之道哉?故學至于不責人,則其學進矣。 《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之類。大抵人之責人常 重,自責常輕,故當以責人者責己。 遇橫逆之來,當 思古人所處,有甚于此者,則知自寬矣。 行有不得 于外,皆當反求諸己。求諸己者無不盡善,而猶或有 不得者,當安于命而已。 積誠而人不感者,未之有 也。 行有不得,反之于己。使行之是,則得。不得有命, 己何與焉?使行之非,亟當改之,不可執其非以求勝 于人也。 或曰:「人有慢己者,何以處之?」曰:「使己有可 慢之事,則彼得矣。己無可慢之事,則彼失矣。失得在 彼,己何與焉?」此先儒之論,重書以為警。 行有不得 者,皆當反求之己,不可有怨天尤人之意。 己未善 人,譽之不足喜,己有善人,毀之不足怒, 在外者皆 不可必,在己者皆所當求,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責 人?不自修而責人,舍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自修則 人不得以非禮相加,所謂「不惡而嚴」也。 不責人即 心無凝冰焦火之累, 日省己過之不暇,何暇責人 之過?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當反求諸己。
《接人》
[编辑]聖人接人惟一誠, 恭而不近於諛,和而不至於流, 事上處眾之道。 常人見貴人則加敬,見敵者則敬 稍衰,於下人則慢之而已。聖人於上下人己之閒皆 一誠敬之心, 接物大宜含弘,如行曠野而有展步 之地,不然,太狹而無以自容矣。 覺人詐而不形於 言,有餘味。 處人之難處者,正不必厲聲色與之辨 是非,較長短,惟謹於自修。愈謙愈約,彼將自服。不服 者妄人也,又何校焉? 「於人無憎惡之私,惟公好惡 而行之。 謙以自牧,安往而不善, 寧人負我,毋我 負人。」此言當留心。 處鄉黨尤宜謹其所為,道無不 在是也。 處鄉人,皆當敬而愛之,雖三尺童子,亦當 以誠心愛之,不可侮慢也。
袁宏道廣莊
[编辑]《人閒世》
[编辑]「眾人,處人閒世,如鰌如蟹、如蛇如蛙,鰌濁蟹橫,蛇毒 蛙躁,同穴則爭,遇弱則噉」,此市井小民象也。賢人如 鯉、如鯨、如蛟,鯉能神化飛越江湖,而不能升天;鯨鼓 鬣成雷,噴沫成雨,而不能處方池曲沼之中;蛟,地行 水溢,山行石破而入海,則為大鳥所啖。「賢智能大而 不能小,能實而不能虛,能出纏而不能入纏,是此象」 也,唯聖也。如龍屈伸不測,龍能為鰌、為蟹、為蛇、為蛙、 為諸蟲蚓,故雖方丈蹄涔之中,龍未嘗不沂鱗濯羽 也。龍能為鯉、為鯨為蛟,故江淮河漢諸大水族,龍未 嘗不相噓相沫也。龍之為龍,一神至此哉!是故先聖 之演《易》,首以「龍德配大人」,《周易》處人閒世之第一書 也。仲尼見老子,贊以猶龍,老子處人閒,世之第一人 也。《易》之為道,在於善藏其用,崇謙抑亢。老氏之學,源 出於《易》,故貴柔貴下,貴雌貴黑。夫翠不藏毛,魚不隱 鱗,尚能殺身,而況於人。是故大道不道,大德不德,大 仁不仁,大才不才,大節不節。道也者,導也,有導則有 滯,滯則礙。故古之人以道得禍者,十常一也。德也者, 得也,如人得物則矜,矜則人見而畏,故古之人以德 得禍者,十常三也。仁也者,恩也,恩能使人愛,亦能使 人忌,忌愛相半,故古之人以仁得禍者,十常五也。才 也者,財也,如人有財,盜必劫之,故古之人以才得禍 者,十常七也。節也者,岊也,高也,氣太高則折,身太高 則危,行太高則蹶,故古之人以節得禍者,十常九也。 天下之患,莫大乎見長于人,而據我于扄。我之為我, 其伏甚細,其害甚大。聰明,我之伏于諸根者也;道理, 我之伏于見聞者也;知解見覺,我之伏于識種者也。 古之聖人,能出世者,方能住世。我見不盡,而欲住世, 辟如有人自縛其手,欲解彼縛,終不能得。堯無我故能因四岳;禹無我故,能因江河;太伯無我故能因荊 蠻;迦文無我,故能因人天三乘菩薩諸根。是故龍逢 見戮,比干剖心,伍胥乘潮,靈均自沈者,事君之我未 盡也;務光投河,夷齊叩馬,漆室自縊者,潔身之我未 盡也;羑里被囚,居東見疑者,居聖之我未盡也;孔畏 于匡,伐木于宋,絕糧于陳者,行道之我未盡也。孔子 自言「六十耳順,是六十而」我見方盡,明矣。我見不盡 戮,身之患且不保,何況治世?今夫父母之養嬰也,探 其飢飽,逆其寒暑,啼者令嬉,嗔者令喜,兒口中一切 喃喃不字之語,皆能識而句之。何則?無我故也。同舟 而遇風者十百人,一心惟三老所命,呼東則東,呼西 則西。何則?無我故也。夫使事君者,而皆若父母之求 其子;處世者,而皆若同舟之遇風,何暴不可事,何亂 不可涉哉?古之至人號「肥遯」者,非遯山林也,遯我也。 我根在即見,山林亦顯。何也?有可得而見者也。我根 盡即見,朝廷亦隱,何也?無可得而見者也。無可得而 見。是故親之不得,疏之不得,名之不得,毀之不得,尚 無有福,何有於禍?處人閒世之訣,微矣,微矣!三代而 下,亦有一二至人,與龍德相近者,漢之子房、東方朔、 黃叔度,晉之阮嗣宗,唐之狄仁傑是也。子房當烹狗 藏弓之世,時隱時見,托赤松以自保。方朔事殺人,如 薦之主,玩弄兒戲,若在掌股。叔度居亂世,君公顧廚, 皆其師友,而黨禁不及。嗣宗縱酒汙朝,口無臧否;梁 公身事女主,與婬奴為伍,縱博褫裘,恬不知恥。使諸 君子有一毫道理不盡,我根潛伏,惡能含垢包羞,與 世委蛇若此?夫李泌亦似之矣,然高潔其行,至不能 調伏。一張良娣,我見尚在,處人閒世之道未盡也。嗟 乎!若胡廣之《中庸》,馮道之《五代》,是之而非,非之而是 噫!余不敢言之矣。
處世部藝文一
[编辑]《自箴》元·結
[编辑]有時士教元子顯身之道曰:「於時不爭,無以顯榮;與 世不佞,終身自病。君欲求權,須曲須員;君欲求位,須 奸須媚。不能此為,窮賤勿辭。」元子對曰:「不能此為,乃 吾之心。反君此言,作我自箴。與時仁讓,人不汝上;處 世清介,人不汝害。汝若全德,必忠必直;汝若全行,必 方必正。終身如此,可謂君子。」
處世部藝文二〈詩〉
[编辑]《蜀道難》唐·李白
[编辑]「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 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 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 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猨猱欲度 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 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問君西遊何時還,畏途巉巖 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閒。又聞子 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 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絕壁。飛湍瀑 流爭喧豗,砅厓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 之人胡為乎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 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 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省過》宋·程端蒙
[编辑]此道從來信不疑,安行何處履危機。無心更與世俯 仰,有口不談人是非。悔吝愆尤須謹細,存亡得失要 知幾。師門有意無人會,一晌忘言對落暉。
處世部紀事
[编辑]《田居乙記》:孫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僕聞之, 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 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 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溥,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免矣。」
《史記淮陰侯韓信傳》:信始為布衣時,貧無行。淮陰屠 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 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褲下。」于是信熟視之,俛出褲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野客叢談甯成傳》末載周陽由為郡守,汲黯、司馬安 俱在二千石列,未嘗敢均茵,司馬安不足言也。僕觀 汲長孺與大將軍抗禮,長揖丞相,面責九卿,矯矯風 力,不肯為人,下至為周陽由所抑,何哉?蓋周陽由亡 賴小人,其在二千石列,肆為驕暴,凌轢同事,若無人 焉。汲蓋遠之,非畏之也。異時河東太守勝屠公,不堪 其侵權,遂與之角,卒併就戮,玉石俱碎,可勝歎恨。士 大夫不幸而與周陽由輩同官,遜而避之,不失為厚 德。何苦與之較而自取辱哉?觀長孺《勝屠》,蓋亦知所 處矣。
《後漢書陳寔傳》:「靈帝時,中常侍張讓權傾天下。讓父 死,歸葬潁上,雖一郡畢至,而名士無往者,讓甚恥之, 寔乃獨弔焉。及後復誅黨人,讓感寔,故多所全宥。」 《晉書山濤傳》:「濤字巨源,晚與尚書和逌交,又與鍾會、 裴秀並申款昵,以二人居勢爭權,濤平心處中,各得 其所,而俱無恨焉。」
《道山清話》:「劉貢父平生不曾議人長短,人有不韙,必 當面折之。雖介甫用事,諸公承順不及,惟貢父屢當 面攻之。然退與人言,未嘗出一語,人皆服其長者,雖 介甫亦敬服之。」
《悅生隨抄》:蘇子瞻泛愛天下士,無賢不肖,歡如也。嘗 言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 子由戒子瞻擇友,子瞻曰:「眼前見天下無一箇不好 人。」此乃一病。
子由監筠州酒稅,子瞻嘗就見之,子由戒以「口舌之 禍」,及餞之郊外,不交一談,唯指口以示之。
《讀書鏡》:「陳履常居都下,踰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章 子厚欲一見,終不可得。范忠文公既退居,有園第在 京師,客至無貴賤皆野服見之,故人或為具召,雖權 貴不拒也。大抵處權貴之道,在朝則蹤跡宜疏遠,所 以避嫌;在鄉則交際宜往來,所以敦舊。」
《輟耕錄》:武林錢思復先生惟善嘗言:年十六七時,以 詩見息齋李公於州橋寓居。既拜公,公答拜,命坐,辭 之再。公曰:「仲尼之席,童子隅坐。」因不敢辭。徐永之先 生為江浙提舉日,客往訪之者,無閒親疏貴賤,必送 之門外。凡客請納步,則曰:「不可。婦人送迎不踰閾。」右 二事,可見前輩諸老謙恭退抑,汲引後進,待人接物 者如此。
《震澤紀聞》:王竑、李秉俱號一時名臣。及二人致仕居 鄉,竑高自標岸,不妄與人交。秉出入閭巷,每與人對 奕,終日無忤。竑告人曰:「李執中朝廷大臣,而與市井 小人親狎,何自輕之甚?」秉聞之曰:「所謂大臣者,詎能 常為之?在朝在鄉固各有體,何至以官驕鄉人哉?」 《金臺紀聞》:弘治癸亥,蘭谿章先生德懋起為南京國 子祭酒。嘗以事見,輒慰諭之曰:「大凡為禮,貴敬而和, 不必太跼促,令人氣縮。《孟子》曰:『說大人則藐之』。凡見 一有爵位者,須自量我胸中所有,若不枉其人之下, 何為畏之哉?」比為庶吉士,與座主劉學士司直忠先 生偶道此,先生微哂曰:「此老失言矣。《孟子》所謂藐者, 是藐其勢位;若如所云,是藐其人矣。」
處世部雜錄
[编辑]《名臣言行錄》:呂希哲言:「凡與交游書,問其父祖知名 於世者,須避其名諱。凡作書,須先思及書之於几,然 後作書。」文潞公與故舊款接一坐,未嘗犯其祖父諱。 或問呂希哲曰:「『公為小人所詈辱,當何以處之』?曰:『上 焉者知人與己本一,何者為詈,何者為辱,自然無忿 怒心。下焉者且自思曰:『我是何等人,彼為何等人』?若 是答他,卻與此人等也。如此自處,忿心亦自消也』。」 《捫蝨新話》:「『山谷嘗言,士大夫處世可以百為,惟不可 俗,俗便不可醫也』。或問不俗之狀,曰:『難言也。平居無 以異於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此不俗人也。平居 終日如含瓦石,臨事一籌不畫,此俗人也。雖使郭林 宗山巨源復生,不易吾言也』。」予謂山谷言固佳,要未 盡俗人之狀。曰:「平日無佳論,而臨事好造作,此俗人 也;平居妄自尊大,而臨事不知體,此俗人也。雖使山 谷復生,亦不易吾言也。」
《對雨編》:「士之處世,視富貴利祿,當如優伶之為參軍。 方其据几正坐,噫嗚呵箠,群優拱而聽命,戲罷則亦 已矣。見紛華盛麗,當如老人之撫節物。以上元清明 言之,方少年壯盛,晝夜出遊,若恐不暇,燈收花暮,輒 悵然移日不能忘。老人則不然,未嘗置欣戚于胸中 也。睹金珠珍玩,當如小兒之弄戲劇,方雜然前陳,疑」 若可悅,即委之以去,了無戀想。遭橫逆機穽,當如醉 人之受詈辱,耳無所聞,目無所見,酒醒之後,所以為 我者自若也,何所加損哉?
《省心錄》: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賢奕》:唐李文公問藥山禪師曰:「如何是惡風吹船飄落鬼國?」師曰:「李翱小子,問此何為?」文公怒形于色。師 笑曰:「發此嗔恚心,便是惡風吹船飄入鬼國也。」吁!藥 山可謂善啟發人矣。以是推之,則知利欲熾然,即是 火坑;貪愛沈溺,便是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 警覺,船到彼岸,災患纏縛,隨處而安,我無畏怖,如械 自脫。惡人侵陵,待以橫逆,我無忿嫉,如獸自奔。 《讀書錄》「嘗過一獨木橋,一步不敢慢,惟恐蹉跌墜失。」 人之處世,每事能畏慎如此,安有失者?
《意見》天下有不如意事,不當忿激與爭。昔人謂「世齷 齪富貴者,止如醉人弄酒風」,正可耐渠一餉。
《續志林》:曹操之殺荀文若,文若蓋自殺也,而致其自 殺者操也。嗚呼!君子不幸而處國家亂亡之際,而欲 自立于其閒,適足以殺其身而已爾。雖欲明哲保身, 有不可得。
《綠雪亭雜言》:「寇萊公斥丁謂拂鬚事,竊謂萊公過矣 謂也憸!人知敬事公實難,而顧斥之,拂情甚矣。夫敬 且斥,使多行無禮,將若之何?吾聞古之敬賢,有進履 結襪,祖割牲操几杖,擁箒馭車者,曾是拂鬚為媚耶? 公于此宜謝而不宜斥也。夫君子待小人,宜不惡而 嚴公無乃惡而嚴耶?到海之行,怨根于此矣,豈獨孤 注」者為哉。
「韓魏公于小人欺己處,明足以照之,終不道破。」愚謂 此正魏公德量最高處。明知其欺,則終莫能欺。苟計 其情,則激怨矣。怨則不肖之心生,不中傷之不足也。 古來豪傑敗于小人者,多昧此幾。
《讀書鏡》:賈淑性至險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喪,淑來 修弔。既而孫威直後至,見林宗受惡人弔,不進而去。 林宗遽追謝曰:「賈子厚誠實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 不逆互鄉,故吾許其進也。」後淑感愧,終成善士。中常 侍張讓父死,歸葬潁川,而名士無往者,陳寔獨弔焉。 及誅黨人,讓以寔故,多所矜宥。夫林宗受弔,感悟凶 頑,「太丘弔人,全活善類。故虺蛇革其毒性,䲭鴞懷以 好音,只是看轉旋手段何如耳。雖然未造兩先生手 段,莫學帶水拖泥,且防墮坑落塹。」
御史胡紘嘗謁晦菴朱先生于建陽山中,先生飯以 脫粟,紘怒其不近人情,物色經年,條其過失,與太常 少卿沈繼祖共詆文公十罪。林栗論先生時,其友人 止之,謂:「朱待制當今聖賢,何仇而必欲痛詆?」林曰:「吾 但見其面貌可憎,此二事所謂其不善者惡之,於公 何損?」王文成公少方大古處士一歲,而以聞道早,處 士亦嚴之。其過錢塘也,處士出脫粟蔬𥰡,享文成為 飽。明日報如處士,處士正色曰:「野人為野具,固當公 徹侯也,而野具得無非人情耶?」文成禮謝之。陸放翁 作《司馬溫公布被銘》云:「公孫丞相布被,人曰詐;司馬 丞相亦布被,人曰儉。布被可能也;使人曰儉,不曰詐 不能也。」要知淡泊者,必為濃艷人所疑。檢束者必為 放肆子所怒。君子不可以此處變節。亦不可不于此 處進一渾融。曰「太上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其次 黃叔度」,使人鄙吝盡消。
語窺今古,古云「事在勉強而已」,又云「勉強行道」,又云 「勉強加餐飯。」吾人艱難處世,存一勉強之心,即甘淡 泊,守寧靜之意,志氣何宏遠乎?後人水陸備陳,窮口 腹之欲,縱情逸樂,恣意驕奢,天下事不可為矣。且宴 安酖毒,伐性之媒,身命亦隨喪亡焉,是亦未識勉強 之義也。
《歸有園麈談》:「遇沈沈不語之士,切莫輸心;見悻悻自 好之徒,應須防口。」
《岩棲幽事》:洪崖跨白驢,驢名積雪。其詩云:「下調無人 采,高心又被嗔。不知時俗意,教我若為人。」黃山谷自 題像云:「前身寒山子,後身黃魯直。頗遭俗人惱,思欲 入石壁。」余謂有古語云:「上士閉心,中士閉口,下士閉 門。我操中下法」,庶其免乎?
《長者》言:一味見人不是,則兄弟、朋友、妻子以及于童 僕雞犬,到處可憎,終日落嗔火坑塹中,如何得出頭 地?故云:「每事自反真,一帖清涼散也。」
「入鳥不亂行,入獸不亂群」,和之至也。人乃同類而多 乖暌,何與?故朱子云:「執拗乖戾者,薄命之人也。」 問奇類林白樂天與楊震卿為姻家,而不累于震卿; 與元稹、牛僧孺相厚善,而不黨于元稹。僧孺為裴晉 公所雅重,而不因晉公以進;李文饒素不樂,而不為 文饒所深害。處世如二公,亦足矣。
白沙詩曰:「吾儕生分薄,于福敢求全。」其《忍箴》曰:「七情 之發,惟怒為遽。眾逆之加,惟忍為是。絕情實難,處逆 非易。當怒火炎,以忍水制。忍之又忍,愈忍愈厲。過一 百忍,為張公藝。不亂大謀,其迺有濟。」杜少陵詩曰:「忍 過事堪喜。」張文定詩曰:「謹言渾不畏,忍事又何妨。」孔 旻詩曰:「盛怒劇炎熱,焚和徒自傷。觸來勿與競,事過 心清涼。」韓魏公曰:「欲成大節,未免小忍。」朱仁軌曰:「終 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諺曰:「忍字敵 災星。」又曰:「萬事從寬,其福自厚。」又曰:「戒酒後語,忌食 時嗔。忍難忍事,順不明人。」又曰:「得忍且忍,得誡且誡不忍不誡,小事成大。」又曰:「譬如對奕,且饒一著。譬如 爭路,且讓一步。」又曰:「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 又曰:「饒饒饒,萬禍千災一旦消。忍忍忍,債主冤家從 此盡。」句句喫緊。《內典》曰:「忍含百善,嘿定千差。」尤檃括 奧妙。
《餘齋恥言》或問曰:「為多營而善逐乎,毋寧懶矣;為柔 附而媚容乎,毋寧傲矣。何如?」餘齋曰:「營媚者,中人所 羞;懶傲者,名士所托,宜有閒也。雖然,托其名耳。士處 季世,謐乎無營,將見懶焉;崢乎不撓,將見傲焉。非其 實也。夫懶與傲,德之賊也,禍患之藪也,如之何其可 居也?」
德高者歸,言高者違,才高者雄,色高者窮,節高者服, 氣高者僇。故士崇其德而訥其言,豐其才而歛其色, 厲其節而平其氣,故能成天下之大美。
「抱淳德者,無求於世,斯不屈。」若抗心傲世,是薄德也, 世將戮之矣。
《牖景錄》:「昔徐偉長不沽名,不苟得,澹然自守,惟道是 務。有所是非,則托古人以見意於時,無所褒貶。此沈 晦之事,處世所以自全也,然未為無當。」夫法語規俗, 吾道之正,而顯晦婉直,取材於時,亦聖賢所由。李元 禮植節標正,天下模楷,而抗議格物,識者遂知不保。 司馬德操隱約依世,自完明哲,而每事言佳,使真不 佳者,亦何可?然管幼安曰:「潛龍以不見成德,言非其 時,招禍之道。」乃談經典明德讓而不傷時人,又一義 也。夫人各有行,道在時措。聖人早述《詩》《書》,晚正魯史, 是非之不可已也。不可已而托諸古偉長,亦善用是 非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