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17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七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七十四卷目錄
志道部名賢列傳五
明三
歐陽德〈族人瑜〉 吳悌〈子仁度〉
王時槐 許孚遠
周思久 吳心學
程文德 林春
蔣信 何廷仁
黃弘綱 魏良政〈弟良器〉
蔡光 殷邁
謝佑 唐音〈子一麐〉
唐希皋 楊坦
林彥愈 程學顏
程學庸 翟台
張棨 李惟一
楊墀 查鐸
蕭良幹 鄭岱
韓貞 張懋勳
甯咸 吳自守
楊民服 吳一菴
王襞 魯邦彥
徐養相 耿定力
夏廷美 徐三重
梁汝元
學行典第一百七十四卷
志道部名賢列傳五
[编辑]明三
[编辑]歐陽德〈族人瑜〉
[编辑]按《明外史歐陽德傳》:「德字崇一,泰和人。甫冠,舉鄉試, 之贛州,從王守仁學,不應會試者再。嘉靖三年策問 陰詆守仁。德與魏良弼等直發師訓,無所阿,竟登第。 除知六安州,建龍津書院,聚生徒論學。入為刑部員 外郎。六年,詔簡朝士有學行者為翰林,乃改德編修, 遷南京國子司業。作講亭,進諸生,與四方學者論道」 其中。尋改南京尚寶卿,召為太僕少卿,以便養,復改 南京鴻臚卿。父憂服闋,留養其母,與鄒守益、聶豹、羅 洪先日講學。以薦起故官。累遷吏部左侍郎兼學士, 掌詹事府。母憂歸,服未闋,即用為禮部尚書。喪畢之 官,命直無逸殿。時儲位久虛,帝惑陶仲文「二龍不相 見」之說,諱言建儲德,懇請。會有詔,二王出邸同日婚。 德以裕王儲貳,不當出外,疏言:「曩太祖以父婚子,諸 王皆處禁中。宣宗、孝宗以兄婚弟,始出外府。今事與 太祖同,請從初制。」帝不許。德又言:「《會典》醮詞,主器則 曰『承宗』,分藩則曰『承家』,今裕王當何從?」帝不悅,曰:「既 云王禮,自有典制。如若言,何不竟行冊立耶?」德即具 冊立儀上,帝滋不悅,然終諒其誠,婚亦竟不同日,裕 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請用成化朝紀淑妃故事,不從。 德遇事侃侃,裁制諸宗藩尤有執,或當利害,眾相顧 色戰,德意氣自如。當是時,德與徐階、聶豹、程文德並 以宿學都顯位。於是集四方名士於靈濟宮,與論良 知之學,赴者五千人。都城講學之會,於斯為盛。德器 宇溫粹,學務實踐,不尚空虛。晚見知於帝,將柄用,而 德遽卒。贈太子少保,諡文莊。族人瑜,字汝重,亦學于 守仁。守仁教之曰:「常欿然無自是而已。」瑜終身踐之。 舉于鄉,不就。會試,曰:「老親在,三公不與易也。」母死,廬 墓側,虎環廬曍不為動。歷官四川參議,所至有廉惠 聲。年近九十而卒。
吳悌〈子仁度〉
[编辑]按《明外史吳悌傳》:「悌字思誠,金谿人。嘉靖十一年進 士。除樂安知縣,調繁宣城,徵授御史。十六年,應天府 進試錄,考官評語失書名,諸生答策多譏時政。帝怒, 逮考官。諭德江汝璧、洗馬歐陽衢詔獄,府尹孫懋等 下南京法司,停舉子會試。汝璧、衢貶官,懋等還職。悌 為舉子求寬,坐下詔獄。尋得釋,出視兩淮鹽政。海溢」, 沒通、泰民廬,悌先發漕賑之,而後奏聞。尋引疾歸。還 朝,按河南伊王典楧驕橫憚悌,《遺書》稱為友。悌。報曰: 「殿下,天子親藩,非悌所敢友。悌,天子憲臣,非殿下所 得友。」王愈憚之。夏言、嚴嵩當國,與悌鄉里,常謁言。眾 見言新服宮袍,競前譽之。悌卻立不進。言問故,徐曰: 「俟談少閒,當以政請。」言為改容。及嵩擅政,悌惡之,引 疾家居垂二十年。嵩敗,起故官。一歲中累遷至南京 大理卿。時吳嶽、胡松、毛愷並以耆俊為卿貳,與悌稱 「南都四君子。」隆慶元年就遷刑部侍郎。明年卒。悌為 王守仁學,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為多。萬曆中,子仁 度請卹,吏部尚書孫丕揚曰:「悌理學名臣,不宜循常 格。」遂用黃孔昭例,贈禮部尚書,諡「文莊。」鄉人建祠,與 陸九淵、吳澄、吳與弼、陳九川並祀,曰「五賢祠。」學者稱 「疏山先生
王時槐
[编辑]按《明外史王時槐傳》:「時槐,字子植,安福人。嘉靖二十 六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歷禮部郎中,福建僉事, 累官太僕少卿,降光祿少卿。隆慶末,出為陝西參政。 張居正柄國,以京察罷歸。萬曆中,南贛巡撫張岳疏 薦之吏部言:六年京察,祖制也。若執政有所驅除,非 時一舉,謂之閏察。時槐在閏察中,群情不服。請召時」 槐,且永停閏察,報可。久之,陸光祖掌銓,起貴州參政, 旋擢南京鴻臚卿,進太常,皆不赴。時槐師同縣劉文 敏,及仕,遍質四方學者,自謂終無所得。年五十罷官, 反身實証,始悟造化生生之機,不隨念慮起滅。學者 欲識真幾,當從慎獨入。其論《性》曰:「孟子性善之說,決 不可易。使性中本無仁義,則惻隱羞」惡更何從生?且 人應事接物,如是則安,不如是則不安,非善而何?又 曰:「居敬窮理,二者不可廢一。」要之,「居敬」二字盡之。自 其居敬之精明了悟而言,謂之窮理。即考索討論,亦 居敬中之一事。敬無所不該,敬外更無餘事也。年八 十四卒。
許孚遠
[编辑]按《明外史許孚遠傳》:「孚遠,字孟中,德清人,受學同郡 唐樞。嘉靖四十一年成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就改 吏部,已調北部尚書。楊博惡孚遠講學,會大計,京朝 官黜,浙人幾半,博鄉山西無一焉。孚遠有後言,博不 悅,孚遠遂移疾去。隆慶初,高拱薦起考功主事,出為 廣東僉事。招大盜李茂、許俊美,擒倭黨七十餘輩以」 降。錄功,賚銀幣,旋移福建。神宗立,拱罷政。張居正議 逐拱黨,復大計。京官王篆為考功,誣孚遠黨拱,摘兩 淮鹽運判官。歷兵部郎中,出知建昌府。暇輒集諸生 講學,引貢士鄧元錫、劉元卿為友。尋以給事中鄒元 標薦,擢陝西提學副使,敬禮貢士。王之士,移書當路, 并元卿、元錫薦之。後三人並得徵,由孚遠倡也。遷應 天府丞。坐為李材訟冤,貶二秩。由廣東僉事再遷右 通政。二十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倭陷朝鮮,議 封貢。孚遠請敕諭日本,擒斬平秀吉,不從。呂宋國酋 子訟商人襲殺其父,孚遠以聞。詔戮罪人,厚犒其使 福,使飢民掠官府。孚遠擒倡首者,亂稍定。而給事中 耿隨龍、御史甘士价等劾孚遠宜斥,帝不問。所部多 僧田,孚遠入其六于官。又募民墾海壇地八萬三千 有奇,築城建營舍,聚兵以守。因請推行于南日、彭湖 及浙中陳、錢、金塘、玉環、南諸島,皆報可。居三年,入 為南京大理卿,就遷兵部右侍郎,以左侍郎調北部。 甫半道,被論乞休。疏屢上乃許。又數年卒于家。贈南 京工部尚書,後諡「恭簡。」孚遠篤信良知,而惡夫援良 知以入佛者。知建昌,與郡人羅汝芳講學不合。及官 南京,與汝芳門人禮部侍郎楊起元、尚寶司卿周汝 登並主講席。汝登以無善無惡為宗,孚遠作《九諦》以 難之,言:「文成宗旨,原與聖門不異。以性無不善,故知 無不良。良知即是未發之中,立論至為明析。『無善無 惡心之體』一語,蓋指其未發,廓然寂然者而言之,止 形容得一靜字,合下三語始為無病。今以心意知物, 俱無善惡可言者,非文成之正傳也。」彼此論益齟齬。 而孚遠撫福建,與巡按御史陳子貞不相得。子貞督 學南畿,遂密諷同列「拾遺劾之。然孚遠學行高潔,不 以是損也。」從孚遠遊者,馮從吾、劉宗周、丁元薦,皆為 名儒。
周思久
[编辑]按《黃州府志》:「周思久,字柳塘,嘉靖癸丑進士,任瓊州 知府,致仕。抗志希古,與耿恭簡相友善,其治行見稱 于海剛峰。嘗謂門人楊起元曰:『學必求至聖賢,非但 欲為好人也』。建輔仁書院。著有《石潭集》。」
吳心學
[编辑]按《黃州府志》:「吳心學,號少虞,家世業農,一意孔孟之 學,敕斷家事,隱于似馬山中。鑿山開逕,倚石為壁,引 木為巢,于絕頂兩巖閒,面柱靜坐者久之。訪學求友, 足跡幾遍天下,收遺書數百卷,買舟而歸,講會益力, 以下學上達為宗,教人以即事即心為本。居山中凡 二十年而終。初入山鋤石得記云:『似馬山中出洞龍』」, 故學者以「洞龍」稱之。
程文德
[编辑]按《野史程文德傳》:「文德字舜敷,永康人。初受業同府 章懋,為敦本之學。後與王守仁遊,復聞良知宗旨。嘉 靖八年進士第二,授翰林編修。嘗上《郊祀議》及《孝》《敬》 《勤》《儉》四詩。坐同年生楊名劾汪鋐事,下詔獄,謫信宜 典史。總督侍郎陶諧延主蒼梧書院。尋還信宜,創麗 澤書院以教學者。已,至高州,主高明書院。其教專主」 立志,士多信從。居三年,鋐罷。量移安福知縣,再遷兵 部員外郎。父憂歸,結廬墓側,終喪不入內。起兵部郎 中,擢廣東提學副使,未赴,改南京國子祭酒。先是,南 太常寺及國子監博士等官不得選臺諫。至是以文 德言,許入選。尋遭母憂,服闋,起禮部右侍郎。適俺答 犯京師,命分守宣武門。鄉民避寇者號擁郭外不得入,文德盡納之。疏請嚴禁將士妄殺報功,急散太常 米,賑避寇飢民。俱報可。調吏部左侍郎。三十二年,兩 畿及山東、河南大水,民飢。文德請遣使往賑,得便宜 處置。凡官帑公廩,輸贖勸借,苟可以濟民者,悉不限 制。而撫按以下盡停。諸常務。一意籌畫荒政,督率有 司,即以賑卹之勤惰「為殿最。」帝善其言,遣官如文德 指,改掌詹事府。明年供事西苑。文德本以儒學進,為 道家祝釐事,非其好也。所撰青詞,頗有所規諷,帝銜 之。又明年,南京吏部尚書缺,文德以資當遷,願外補。 吏部即以其名上。帝疑文德欲遠己,乃責其語多慢 欺,命調南京工部右侍郎。文德疏辭,帝勸享安靜和 平之福。帝益怒,以為謗訕,除其名。文德學行素高。既 歸,聚徒講學,裹足不入城市。及卒,貧不能斂。萬曆閒, 追贈禮部尚書,諡文恭。
林春
[编辑]按《野史林春傳》:「春字子仁,泰州人。世為軍家,至春始 讀書,然窶甚,幾廢書者數矣。春自力不怠,遂為諸生。 已受業,州人王艮聞良知之學,欲躬踐之,意發則以 朱墨筆分識其臧否,用自考鏡。自是動有繩檢,尺寸 不踰。嘉靖十一年,舉會試第一,除戶部主事,調禮部, 又調吏部。他人官吏部者,率自矜高,鐍門謝客,春獨」 欿然自下,門無留賓。出署則遍詣同志友與之講學。 或就僧廬道院宿,談論竟夕,以為常人。見其至誠,亦 不忍以私干之。時縉紳士以講學聚京師者數十人, 聰明解悟善談說者,推王畿;若志行敦實則推春及 羅洪先。洪先為學最縝密,春猶以露才面刺之。進員 外郎,以母病歸。久之,赴官,歷文選郎中,益兢兢思盡 職。獎進賢士,慎擇監司守令,以端吏治。志或不盡行, 時拊几太息曰:「吾求盡吾心而已!」二十年冬感疾,以 一夕而卒,年止四十四。發其篋,僅白金四兩。僚友嘆 嗟,為棺斂歸其喪。春雖學于艮,而操行謹嚴,不樂浮 曠,故其學為不失於正。
蔣信
[编辑]按《野史蔣信傳》:「信字卿實,常德人。年十四失怙,居喪 毀瘠,久為諸生,饘粥常不充。稽古求志,檢身以禮,雖 盛暑未嘗袒裼。與同鄉冀元亨善,一日,論《大學》,信曰: 『知止當是識仁體』。元亨躍然曰:『如是則定靜安慮,即 是以誠敬存之』。自是講求愈力已,王守仁謫龍場,經 其地,遂偕元亨師事焉。無何,得危疾,入道林寺,閉目」 靜坐者半年,洞見萬物一體,學遂大進,諸生多從之 遊。嘉靖初,貢入京師,復師湛若水。及若水為南京祭 酒,信遂卒業南監。若水門下士多,則令信分教。至十 一年舉進士,年已五十矣。初除戶部主事,遷兵部員 外郎,旋擢四川水利僉事。播州土官以重賄餽于途, 叱去之。盡心民瘼,民無不得以情言者。有道士以妖 術愚眾,橫奪人貲,他司遣人往攝,莫敢近。使召之,其 術不驗,遂寘諸法。十九年遷貴州提學副使,迪士以 實行。建書院二,左曰「文明」,右曰「正學。」聚群髦士其中, 廩而誨之。龍場故有「守仁祠」,為置祀田。湖廣清浪五 衛諸生以道遠不能赴鄉試,信請附試于貴州,增其 解額。奸民易棐等竄入苗中,誘其酋為不法。御史趙 大佑捕獲之,苗大鬨。巡撫劉彭年懼信,遣使諭以國 法,立解散。信以病數乞歸,彭年不許。會都御史萬鏜 以勘苗情至辰州,檄監司一人赴軍中議事。彭年乃 以屬信,事竣,暫一過家,而御史魏洪冕劾其擅離職 守,遂除名。信之初從守仁遊也,時未有以良知立教。 後與若水遊處最久,故其學得之湛氏為多。然信踐 履篤實,不事虛談,湖南學者莫不信從其教,稱之曰 「正學先生。」卒,年七十九,門人咸衰絰執喪。
何廷仁 黃弘綱
[编辑]按《野史何廷仁傳》:「廷仁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黃 弘綱字正之,皆雩都人。廷仁為人和厚,接人誠意盎 溢;弘綱簡嚴難近,未嘗假色笑于人。然兩人砥礪志 行,殊相得也。廷仁初慕陳獻章為人,後聞王守仁之 學,與弘綱欣然願見。時守仁方征桶岡,廷仁詣軍門 上謁,遂師事焉。遭繼母憂,斬然以禮自度,不徇流俗。」 守仁益嘉之,授以「萬物一體」及「致良知」之說,服膺無 倦。嘉靖元年舉于鄉。後從守仁于浙東,守仁令之引 掖後進。廷仁詞意懇款,人人以為親己,然立論尚平 實。守仁沒後,有為過高之論者,輒曰:「此非吾師之言 也。」二十年謁選,除新會知縣,喜曰:「此陳子故里也,吾 恨未及其門。今幸仕于其鄉,敢以俗吏臨其子弟耶?」 始至,釋菜于其祠,而後視事。政尚簡易,士民愛之。遷 南京工部主事,分司儀真。榷蕪湖稅,不私一錢,滿考 即致仕。家素封,自奉極嗇,以勇于行義。貲日落,比卒, 至稱貸而後襄事。弘綱舉正德十一年鄉試,謁見守 仁于贛州,即悟心理合一之旨。時守仁日治軍書,四 方從遊者踵至,則遣高第弟子先開誘之,而後與之 講授,弘綱與焉。守仁歸里,弘綱從之。及守仁卒,門人 歲推擇一人紀其家,弘綱居二年始歸。登鄉舉三十 年始就道,得汴州推官。召為刑部主事,以執法見疾會大計京官,遂以原官致仕。先是,守仁之門,從遊者 恆數百,其善演《師說》者,推弘綱、廷仁及錢德洪、王畿。 故時人為之語曰:「江有何黃,浙有錢、王。」學士稱廷仁 善山先生,弘綱洛村先生。
魏良政〈弟良器〉
[编辑]按《野史魏良政傳》:「良政字師伊,新建人。王守仁巡撫 江西,與兄良弼及弟良器、良貴咸受學焉。時提學副 使邵銳、巡撫御史唐龍持論與守仁異,數戒諸生守 常業,毋奔謁為虛談,諸生頗多畏避,而良政兄弟獨 不顧,深為守仁所許。然兄弟中惟良政功為尢專,故 聞道最早,為人孝友敦朴,燕居無惰容。嘗曰:『學問要 領既明,其功惟在專一』。」又曰:「不尢人,何人不可處?不 累事,何事不可為?」嘉靖四年舉鄉試第一。未幾卒。良 政居家,兄弟自相師友。既沒,良弼嘗言:「吾夢中每見 師伊,輒流汗浹背。」其為兄敬憚如此。良器字師顏,性 超穎絕人,守仁咸稱之。後守仁歸里,良器從焉。時王 畿為諸生,落魄不羈,見諸往來講學者,輒笑罵之。居 與守仁鄰,不見也。良器多方勸誘,畿佻達自如。一日, 與同門生投壺雅歌,畿過而見之,笑曰:「腐儒亦為是 耶?」良器曰:「吾等為學未嘗迂腐,君第不知耳。」畿自是 稍相暱就,已而有味其言,遂就業守仁之門。良器歸, 主白鹿書院,闡揚師說,生徒數百人皆知王氏學,獨 良器雖從良知,而踐履務平實,學者稱為「藥湖先生。」 及卒,畿懷其恩,每語及,必流涕。良弼以直諫顯,自有 傳。
蔡光
[编辑]按《汝寧府志》:「蔡光,字汝謙,本饒州人。其大父斌,天順 閒司訓光山,因家焉。季子鳳翹領正德庚午鄉薦,判 順天府,督修祠廟,忤旨廷杖,後遷平陽同知,即光父 也。光生而穎異,十三齡從其父與王文成公論良知, 力行不合,從旁曰:『能行詎非知也』。文成驚歎不已。嘉 靖乙酉舉于鄉,授江華令,禁溺女,毀淫祠,禱泉,泉湧」 禱虎虎伏,政聲為諸邑最。壬申,兩臺疏薦卓異,知州 守銜,調寧遠。入覲,上《安邊四事疏》乞終養,不報。俄以 丁艱歸。復除海州,擢兗州郡丞,尋調臨洮,遂乞身歸。 布袍杖履,深居簡出,惟與諸子弟及同志講學不輟。 其學以靜而入,以敬而存,以無欲而守。一日疾作,衣 冠拜家廟,微吟含笑而逝。邑人為立「默齋先生祠。」所 著有《光山志》《中興頌》諸書若干卷。後以子翰林院檢 討毅中貴,贈奉政大夫。
殷邁
[编辑]按《江寧府志》:「殷邁,字時訓,一字秋溟,江寧人。少穎敏 端靖。始受書,即有志聖賢之學。二十登鄉薦,肄業南 雍,與江西何善山遊,聞陽明先生學,又從少司成歐 陽南野論道有當於心,以為非靜無以成學,遂屏居 山寺,鍵關默養,多所自得。嘉靖辛丑舉進士,授戶部 主事,以病乞歸,改驗封司,進文選郎中。雖委蛇清要」, 而不耐交接苛禮。進江西左參議,轉貴州提學副使。 中途感疾,遂慨然歸。乃卻掃杜門,一切世好如洗。隆 慶改元,巡方屢薦,除浙江提學副使,進南太僕寺卿。 時太僕寺法弛,釐革雇役冗名、偽票諸弊,著為令,民 力以蘇。辛未,移疾懇辭,賜休沐居里。萬曆改元,江陵 當國,以邁負盛名,欲引以為重。操江都御史王篆迎 江陵意,薦之,邁不應,謂其子慶曰:「江陵橫,終當有禍。 篆非端人,不可與作緣也。」久之,進南太常寺,旋以禮 部右侍郎管南國子祭酒事。累疏乞休,得請,時年六 十有二。自知逝期,獨居一室,戒家人勿前。作偈云:「丈 夫自堂堂,腳底有元路。撒手使歸家,何曾移寸步。」焚 香若假寐而終,蓋幾于委蛻云。邁賦性澹泊,在官什 三,在告什七,澄思靜照,久而有省。自言「一日于幽獨 中,恍惚見良心,始知此心虛融周遍,而身內有形之 心非吾心也。」遠近志於學道者,必推白野先生焉。子 序,嘉靖辛酉舉人。孫薦,亦有聲庠序閒。
謝佑
[编辑]按《廣東通志》:「謝佑,字天錫,南海人。嘗從陳獻章遊,一 聞主靜肯綮,遂築舍葵山之下,棲焉窶甚,終日而餐, 襪不掩脛,晏如也,塵世名利不少。」《胸臆》。病中嘗寄 友人湛若水詩曰:「生從何處來,化從何處去?化化與 生生,便是真元處。」未幾卒。後若水祠其師於白雲山, 以佑配。
唐音〈子一麐〉
[编辑]按《武進縣志》:「唐音,字希古,少病幾不起,其父已令棄 學業醫,音乃晝夜刻勵不懈,與從父順之同學。既而 聞鄉先生毛古庵憲講學,躬造其門。又聞魏莊渠校 講學于吳,擔簦赴之。時音已領解額,當計偕公車,竟 謝不往。讀書必沈潛玩索,於兩先生,言未愜,不強唯 諾,反覆辯論,期有得。後已謁選,得雞澤令,孤立獨行」, 不肯以上官意指文法緩急為趨向。時上官方欲督 民買馬,又欲為要人建坊,又欲脫巨奸某某于獄,音 皆不聽。督學使者至廣平,諸子咸集,使者告于庭曰: 「諸生何從學聖人乎?學雞澤令耳。」音尋卒于官,貧幾無以斂,諸監司部使者厚賻之,其子一麐皆不受。一 麐字仁甫,少穎慧,讀書日記萬言。嘉「靖己酉鄉試第 一,公車下第,會父卒于雞澤,遂迎喪歸。乙丑成進士。 新鄭相高拱熟聞其名,欲令讀書中祕,力辭不赴。一 麐性高伉律,躬嚴峻,履蹈不爽毫髮。居宜興,獨與諸 生陳蒙吉善,亦好學清修士也。」
唐希皋
[编辑]按《德安府志》:「唐希皋,字一齋,孝感人。以歲貢授贛州 興國知縣,掾胥農賈,皆令歌詩習禮,教化大行。及解 綬歸,置求仁館講學。晚喜白沙詩,吟詠不輟。病革,或 問曰:『此物如何格』?希皋曰:『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乃所以格之也』。語錄散逸不傳。」
楊坦
[编辑]按《德安府志》:「楊坦,字彝思,號素書。幼從族兄大悟改 舉子業。聞良知之學,乃棄不復事,遍遊吳越燕趙,至 永豐,見梁夫山,下拜稱弟子,朝夕侍讀,寒暑不輟。歸 而母卒,坦痛傷哀號,結廬墓側,三年如一日。瘠田十 餘畝,以其半為始祖祭田餘膳。繼母承歡順旨,諸繼 母弟皆訓以學。及夫山遭誣死楚城,坦犯難白冤求」 葬孝邑,海內名人鉅公高其義,歌詠而紀載之,合為 《懷師集》。
林彥愈
[编辑]按《廣東通志》:「林彥愈,東莞人。少服賈,困於魚鹽,久乃 厭棄,手書小紙示其子光曰:『樹立宜如是,則范文正 畫虀粥長白山時事也。已復購文正全集,戒之曰:『是 為汝師』。凡光所欲讀之書,必復購而貽之。光夜分起 讀,又戒之曰:『亥子之交,血行經心,神之所守也。吾聞 欲速不達,欲速則蹶,非善為速者也』』。」久之,光舉于鄉, 不願即仕。從陳獻章講學。彥愈喜,手錄《朱子語類》至 四十三卷,呼光謂曰:「汝學能有立,吾啜菽飲水,死不 恨矣。紆!青紫耀閭巷,何有於我哉!」父子間自為如此。
程學顏
[编辑]按《德安府志》:「程學顏,字俊臺,舉壬子科,署江南涇縣 教諭,歷應天府推官,太僕寺丞。北面緒山,龍谿稱高 弟。一日,見梁夫山,彼此俱奇之,為生死交。顏嘗曰:『性 命之學,淡而不厭』。又曰:『視聽言動,喜怒哀樂,當悉令 歸於《六經》四書,方為正派』。又曰:『經濟必為世用,勿以 一節之小,損傷大體』。又曰:聖豈數墨尋行之士,而天 下人心可以冷淡寂寞化之耶?」其大指如此。嘗置義 田贍族,葬弘樂鄉黃家山,與梁夫山周明所合塋。
程學庸
[编辑]按《德安府志》:「程學庸,字近道。幼志問學,味陽明白沙 詩,因手編《二程書》。舉于鄉,授青城教諭。尋令滎澤,為 豪族所螫,罷歸,講學不輟,顏其齋曰『自得』。卒,崇祀鄉 賢。」
翟台
[编辑]按《涇縣志》:「翟台,字思平,號震川。幼而穎異,無書不讀。 登嘉靖己未進士,授湖廣長沙府推官。以教化為先, 行鄉約,明正學,謹權量,除強暴,革各郡宿弊,理數千 冤獄。陞南京兵部車駕司主事。編黃船,清蘆課。未幾 告歸,築室考溪,率同志興復水西書院,四方學者會 講文成王先生之學,多所發明。年七十餘卒于家。所」 著有《考溪集》《水西答問》諸書。
張棨
[编辑]按《涇縣志》:張棨,字士儀,別號本靜,南隅人。幼聰穎異 常,五歲口授書義即了了。常聞雞鳴,忽呼其母曰:「『小 學云,『雞初鳴咸盥漱』。今雞鳴矣,何不起』?母笑曰:『爾讀 書便曉其義耶』?應曰:『我願為此,豈徒曉焉』。」七八歲能 屬文,十歲遍治諸經,十三遭父喪,朝夕哀悼,行禮如 成人。十五學益該博,慨然有經濟志,觀書獨得大旨, 謂人曰:「吾誦法孔、曾,豈瑣瑣章句為哉?」尤精于《易》,其 論辯精微,即田、何復生無以過也。越二歲,歐陽文莊 為南祭酒,倡道金陵,講陽明先生之學,因往從之。文 莊與之語,即言下領悟。繼從東郭鄒公、緒山錢公、龍 溪王公遊,銳意研求,謂聖人可學而至。歸築室聚徒, 日夕會文,講道其間。每論經傳,發揮入微。談世務,切 中肯綮,亹亹若懸河指點。人病痛輒中膏盲,聞者多 所興起。所至名公鉅卿,咸折節加禮,貴者忘勢,長者 忘年,有古王通氏風。事母董氏至孝,每夜必聚兄弟 子姪侍坐母側,病則親供湯藥,身浣廁牏。及病篤,夜 跪籲天,願以身代。比卒,哀痛踰常,築永思山房,守墓 不離。尤敦睦宗黨,著《張氏家規》,遇不給者,隨其所有 助之。歲值荒歉,百計賑貸。子弟之才者,多方誘引。與 朋友處,每以名節道義相勸勉。倡義捐貲,建「水西精 舍」,迎緒山、龍溪歲臨主會,與周納溪、沈古林諸公合 併論學,由是水西之會名天下。其學以孝弟為本,以 名節為重,以收斂精神為切要,以對鏡磨瑩為實功, 以萬「物一體」為志願,以繼往開來為準的。性資英邁, 精神爽朗,有囊括宇宙、睥睨千古之意。年三十二卒, 祀為瞽宗。
===李惟一===按《鳳陽府志》:「李惟一,字君守。少有志聖賢之道,日夜 勤思,豁然通一貫之旨,著書數萬餘言,無所不包,而 冠以『太極一貫』諸解,使學者由博之約,下學上達,終 始咸備焉。官婺源司訓。」
楊墀
[编辑]按《鳳陽府志》:「楊墀,字丹軒,邑庠生。潛心理學,合朱陸 之旨,得其條貫。著《經書疏義》《忠孝家規》,江淮閒咸以 為師表。夙與大司馬張鶴鳴友,登第後絕不一晤。邑 侯重其清介,造廬加禮。居常獎善嫉惡,鄉人化之。凡 有過失,惟恐其知人,以比陳太丘云。」
查鐸
[编辑]按《涇縣志》:「查鐸,字子警,號毅齋。為諸生時,刻勵攻文 藝,尤有志于正學,嘗曰:『匪學胡文,匪聖胡學』。嘉靖己 酉舉于鄉,報至,猶偕同志聚講,抵暮而罷。乙丑成進 士,授德安推官。清介絕俗,不為煩苛。其于單赤尤曲 體其隱。諸生葉潤為讎所中,鐸為直之,至忤直指不 顧。聞令有欲那移乾沒自潤者,微感之,令其省改,不」 以摘發之名自居也。其鞫獄平允,民就讞恐後。久之, 治理流聞,薦剡且上一同官。直指欲並舉而疑其年, 鐸曰:「第論能職不耳。如以年,則鐸長于彼且二歲。」直 指絕嘆以為難。未滿考,以卓異徵,道經新鄭,鐸故新 鄭相所舉也。時家居見鐸,思致書都門,為之先容,堅 卻之,以此忤意。入京,拜刑科給事中,轉戶科,仍轉刑 科。屢疏勸經筵覈邊功,定營議、舉人才,言不為矯激, 而識者服其得體。休暇,輒從海內名碩結社論學以 為常。未幾,新鄭起,兼銓部,勢張甚,修舊隙。一日,問鐸: 「以直報怨,意何居?」答問:「一以恬夷」劑之,令其自解。又 欲出一罪人與進其私黨,兩執不從,因與之左。會山 西參議撫臣又迎新鄭旨論之,致仕油然不以屑意 也。新鄭罷,臺省交章薦,復補舊任。至則革蒲東,停喪 敝習,定為葬儀,勒令互察,得歸土者不可勝數。有妖 似獼,能匿形,而人言多煽惑,出示驅之,妖謝相知者 曰:「查公正人,吾不敢犯。」為避去。兩閱歲,晉廣西兵備 副使,領廣西驛傳之任。三月移疾歸。為復水西書院, 倡明理學,即單煢後進,折節引之,未嘗不與講敵禮 也。平居不至郡邑,至于均田救荒,則力言于當事。臺 使者時累疏以薦,而已決志堅臥矣。其品格如鳳麟, 心事如天日,言行有壇宇坊表。其學則篤信文成,倡 良知之說。時講者各立門戶,而獨守之不易。終身闇 然自修,不為表暴。最後疾作,兄秀視疾,問曰:「心得無 動乎?」曰:「能病吾身耳。吾心何病?」旦而起,索衣冠端坐, 逾時遂瞑,享年七十有四。
蕭良幹
[编辑]按《涇縣志》:「蕭良幹,字以寧,號拙齋,中都人。幼有大志, 甫入塾,睹范文正公義田故事,即欲倣行書片紙,藏 書笥中。弱冠慕王文成公學而私淑之。時時同志聯 會講究良知之旨,多所自得,直從本心,無纖毫矯飾, 孝友本之天植。少時母疾,衣不解帶者累月。初授戶 部主事,榷稅崇文。河西羨金貯帑,不以累行李。擢浙」 江紹興知府。修三江閘,築興海塘,復稽山書院,與衿 紳講學課文,得士為盛,肖像崇祀。陞貴州副使,歷河 南右參政,分守大梁。至陝西左布政使。裁抑礦稅,二 璫,不少假借,所部賴以安寧。歷三十年,官舍冷如,行 李蕭然。所有田產,分給子姓外,仍割腴田二百餘畝 為義田,以竟初志。年七十餘,卒于家。
鄭岱
[编辑]按《涇縣志》:「鄭岱,字維宗,號謙吾,南隅人。警敏異常。年 十四,補邑諸生,試輒高等。水西精舍成,諸鄉老共發 揮王文成公良知之學。岱聞而學之,二十年,苦無所 入。偶一友述許魯齋言,雖處千百人場中,常知有己, 欣然有當于心,遂默默用此。久之隱隱若有我在。因 自覺曰:『人言行住坐臥,不離這箇,原來這箇不離行 住坐臥,然後解得。聖人之學,心學也,而《四書》《六經》一 一皆有頭』」之語矣。暮年更加精研,隨得隨書,多所透 悟,今自言草是也。歲貢入京,卒年五十有三。
韓貞
[编辑]按《揚州府志》:「韓貞,興化人。世業陶,天性孝友,目不涉 書史,而慕聖賢之學。聞王艮子襞倡道海濱,往從之 遊。家貧,裹麥屑數升,候諸生罷饌,就其餘爨煮食之。 常曰:『道在堯舜,堯舜只是孝弟』。遂躬行力踐,言動不 苟,尤善提獎後學,遠近來學者數百人,有司餽遺,一 切謝。家無擔石,稍餘半菽,即分給貧乏,自處晏如也。」 督學耿定向與語性學,大器重之。學者稱「樂吾先生。」
張懋勳
[编辑]按《揚州府志》:「張懋勳,字堯光,江都人。性嗜學。為諸生 時,步趨言論,一準先型。私淑王守仁,鍵關兀坐者三 十餘年。自謂于理學有得,所著有《二劍齋日編》及《心 學正統》等書。」
甯咸
[编辑]按《衡州府志》:「甯咸,字叔虛,太虛其別號也。弱不好弄, 始髫即能為古文詞,常從曾王父後講學,遂作《功名論》以表世,所謂功名實富貴耳。大父珍山為潞南州 守,元伯冢嗣無息子潞南命咸後之,含飯執紼,悉能 合禮。已而喪後母黃旋以承重處苫塊者若而年,究 心喪祭諸禮,著《為人後論難》。凡里中喪祭聚訟,難可」 否者,悉就裁決。己受舅氏密齋廖公命,執贄程天津 先生門,與曾儀部金簡、劉金吾思漁相從討證,三人 遂為莫逆。繼遊學芝陽,旋肆業成均,講學吳下,聲名 籍籍。衡守斗野李公奇公才,勸終博士業,不聽。乃謝 鉛槧,與豐城朱鳴洪倡和于「花藥」、石鼓、鴈峰間無虛 日。時李見羅中丞撫鄖來招,以母老未赴,而顧涇陽 太史自越至,訪于家,結知己去。因置共學軒,日與門 人子弟講究其中。郡丞介菴沈公時過從問難,常曰: 「叔虛予師也。」復因軒湫隘,徙置監司署右,即故京兆 尹李慎菴第也。太守濱岳徐公率僚屬從公商訂,名 其館為「義聚」,四方從遊日益眾。公事母廖至孝,白首 子舍侍,臥起饔膳惟謹。至是,母謂公曰:「兒何戀戀庭 闈,而不為東西南北遊?」曩不赴鄖中招,甚為惜之。乃 西訪安成塘南王先生,趨閩北面李見羅先生證授, 知《本宗傳》。及期而返。因受零陵令聘,講學芝城,執禮 者半。永道後,之武昌,大會浹旬。自是歸奉養母氏不 復出。言笑周旋,皆中曲禮,即盛暑必飭衣冠。辛亥春 暮,夢坐席地寤,輒嘆曰:「其兩楹之奠乎!席地者,與土 親也。」逾月疾作,遂卒。公穎慧天授,於往籍,目無奧義, 行事動師古法。初從劉凝齋司馬授《天文、兵法》《樂律》 《皇極》,每嘆得公晚,常子夜登南岳碧雲峰察災祥,有 所見即以語諸門人關白、楊應龍之變,談在先數年 前,竟驗如左券焉。其反初服也,會前太守李公斗野 以廉察過,衡拜于室,握手曰:「何遽皤然而峨冠?吾遜 子勇矣。學使者省吾金。」公初謂公才拾金緋如芥,至 是以分察至,嘆曰:「鳳翔千仞矣!」題其堂曰:「志伊學顏」, 為之月旦曰:「心探性命,學慕前修。高誼直薄衡雲,沖 襟真同湘水。充其所造不可知,要為吾道所難得。」及 卒,監司虛舟鄧公慕其學行,顏其堂曰:「湖南高士。」
吳自守
[编辑]按《黃州府志》:「吳自守,字介夫。當嘉靖間,王文成良知 之學盛行,自守深究其奧旨,尤邃于《易》。顧日巖建室, 顏之曰『讀易菴。學者稱易菴先生。家江上,設講堂泉 湖側,以待四方來學者。萬曆庚寅,門人私諡之曰『聞 道』』。」
楊民服
[编辑]按《黃州府志》:「楊民服,字信甫,以歲貢授吳縣學訓導, 與管東溟論道大契,轉蔚州學正,輒自罷還,絕不預 世事,教人以求放心,尋本體為訓。學者稱之曰任菴 先生。」
吳一菴
[编辑]按《黃州府志》:「吳一菴為諸生不得志,感念人生碌碌 無益也,遂潛心性理之學,攜篋匡山,閉戶鍛鍊,情識 豁然,謝絕人事,本源澄徹,布衣蔬水,養親極其誠敬。 韓南皋與一菴相友,而學術稍異。一菴主宋儒持敬, 而南皋直捷頓悟,以陽明先生為歸,與人遊,愛同骨 肉,雖極貧,猶減衣食以給。無告將卒,沐浴衣冠,笑語」 而逝。
王襞
[编辑]按《揚州府志》:「王襞,字宗順,艮次子也。九歲隨父謁王 守仁,士大夫會者千人。守仁命童子歌,多囁嚅不能 應。襞意氣恬易,歌聲若出金石。守仁詫曰:『吾固知越 中無此兒也』。奇而授之學。踰十年歸娶。已而之越,復 留者八年。父歿,襞望日隆,四方聘以主教者沓至,多 與講習,博問精討,靡不厭其欲以去。居恆不煩繩削」, 動應矩矱。非其義,千金至前,不一盼也。喪祭必遵古 禮,建先祠,置祭田,月朔率子弟肅衣冠致奠。考其一 月中所為,竟日乃罷。敦孝悌,睦宗族,關于行誼者,毛 髮必謹。中丞凌儒疏薦于朝,將召用,襞堅臥不應。臨 終,屏婦女,毋使近。諭門人子弟親賢講學,語不及私; 學者稱「東崖先生。」
魯邦彥 徐養相
[编辑]按《野史》:「魯邦彥,字鄭卿,睢州人。嘉靖二十八年鄉試 第一。明年成進士,授行人,奉使唐府,卻其饋。考滿,當 選科道,大學士嚴嵩欲汲引之,示以意,邦彥遂乞終 養歸,杜門掃軌,潛心經術,十有餘年。時海內學者多 宗王守仁良知之學,邦彥以為非是,嘗語人曰:『今異 論蜂起,聖學不絕如線。吾欲自附程、朱,闢邪崇正之 義,顧力有未能耳』。」又曰:「從古論學皆主敬,濂溪獨曰 靜,一字不同,即成岐路。今師心自用,鼓其詖詞,以聞 見為支離,以踐履為義。外夷考其行,果聖人之徒哉?」 隆慶改元,搜訪遺逸,言官交薦。起吏部主事,改光祿 丞,皆不拜。上疏陳十事,首言聖學以敬為主,次言諒 闇之內停罷游讌,三言大臣宜輪對便殿。四言言官 當崇大體,大臣當略小嫌,勿使天子輕其人并疑其 言。五言內臣宜近正人。六言大臣當有匡輔之實,無 專以擬旨題覆為事。七言宜倣程頤奏,開延英院,儲真材備用。八言躬行節儉,風示海內。九言祀薛瑄、胡 居仁、曹端諸儒于學宮,使人知趨向。十言文網日密, 忠信日薄,宜敦渾厚以回風尚。邦彥經學既深,留心 世務。聞朝政得失,輒憂喜形於顏色。士大夫過之者, 多危言忠告。嘗曰:「《中庸》不可能也,學之從狷介始,通 方之人不足與議也。」卒年四十七。同里徐養相字子 存。嘉靖三十五年進士。除餘姚知縣,入為兵部主事。 守正不阿,忤時貴,罷歸。以明道淑人為己任,研究《經》 《傳》,闡微晰奧,從學者眾,冠婚一遵古禮,里人化之。邦 彥嚴毅,而養相寬和。邦彥恪守程、朱,養相則微近「守 仁」云。
耿定力
[编辑]按《黃州府志》:「耿定力,字子健,一字叔臺。隆慶辛未進 士,授工部主事,累官南兵部侍郎,卒。生平學問以求 仁為宗,以與人為善為體,真修實踐,超然自得,與兄 定向並為理學宗匠。」
夏廷美
[编辑]按《太平府志》:「夏廷美,字雲峰,下里田夫。性孝友,里人 敬信之。甑山張緒以司徒左遷主邑教,物色廷美,招 與講學。一日,緒命眾曰:『夫為學者,學為人而已。為人 須真,毋假』。廷美憮然內省曰:『吾平日為人,得無未真 耶』?」益自刻責己,從焦竑遊,漸知向裡面去,時謂其胸 中。然如洗,云。平日故未事《詩》《書》,至是始請于竑讀 何書,竑曰:「讀《四書》可。」于是即取《學》《庸》《論》《孟》次第詠誦 不輟,以己意詮解,甚有悟。又嘗謂竑曰:「吾讀《論》《孟》,竊 思孔、孟之學同,其道同,乃孔子為至聖,孟子何未能 與擬?蓋嘗疑之。近日反覆誦思,見《論語》中孔子謂『未 能者七,何有于我者二』,孟子更未見有此語,毋乃孔、 孟之」所以別乎?或問「良知非無聲無臭至理。」廷美起 立抗聲曰:「良知豈有聲臭耶?」一坐驚異。歿,祀金陵理 學祠。
徐三重
[编辑]按《明外史徐三重傳》:「三重,字伯同,松江華亭人。為人 貞靜,寡嗜慾,恬于進取。萬曆二年,既舉會試,不就廷 對歸,益務博覽。五年成進士。以輿望當獲館選,有鄉 人忌之為謗言,遂不赴試。尋奔母喪,戴星而行,哀毀 骨立。服除,授刑部主事。時張居正當國,政尚嚴刻,刑 官務深文取悅,三重獨持平,為尚書嚴清所器,令總」 諸司奏章,益矜恕有聲。甫三年,輒謝病歸,自是遂不 出,家居四十二年,年七十有八卒。學者重其行,稱其 為鴻洲先生。三重自幼嗜學,有至行,常赴友人飲,見 席間有妓,即托故避去。讀書里舍,忽有鄰婦自媒,三 重絕不一盼,亦祕而不言。所親老而無子,寄重貲于 其家,且云:「我已無子,身後即以此相遺。」三重亟返之。 其學務崇踐履,以考亭為宗。自壯迄老,編摩未嘗釋 手。然沈默自晦,恆恐人知,絕跡公庭,長吏不獲見其 面。其嘉言懿行,遠近奉為模楷。當時士大夫語家法 者,往往推徐氏為第一。其生平所著有《庸齋信古餘 論》《牖景錄》《采芹錄》《鴻洲雜著》《徐氏家則》諸書行於世。 子禎稷,舉進士,歷官四川副使。「克遵父訓」,亦以「清節 聞。」
梁汝元
[编辑]按《德安府志》:「梁汝元,字夫山,江西永豐人。嘉隆間遊 楚,以講學為事,一時諸名士皆翕然景從之。又遊京 師,客耿恭簡邸。一日,值張江陵過耿,汝元望見走匿。 耿訝問其故,汝元曰:『分宜欲滅道學,華亭欲興道學, 然皆不能興滅。若此人者,操天下大柄,且終當殺我 子弟。公姑識之』。後江陵當國,果以曾光妖案捕汝元」 下所司,竟斃於獄,葬於孝感縣之弘樂鄉東里,與程 學顏合葬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